📖 ZKIZ Archives


【風向標】藥店賣奶粉,治標難治本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544

相比超市、母嬰店和網絡銷售渠道,被譽為國內奶粉銷售的「第四渠道」——藥店,在奶粉質量和價格兩方面並無明顯優勢。

2013年10月26日,11個品牌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率先在北京5家藥店開售。這是自今年6月九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以來,「試行藥店專櫃銷售」政策的首次亮相。

「產品測試、服務測試、價格測試。」在10月26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反覆用「測試」一詞總結「奶粉進藥店」後的階段性任務,沒想到一語成讖。僅一天後,多家試點藥店內的奶粉自動售貨機上就貼出了「系統調試,暫停銷售」的通知。

出師不利並不影響雄心勃勃的推廣計劃。據透露,2013年年底,北京200家藥店將開售奶粉,2014年6月試點推廣到全國。到2015年,將在全國500個城市完成兩萬家藥店的奶粉專櫃投放。官方公佈的計劃是,用兩年半的時間,藥店的奶粉銷售額要實現20%的市場佔有率。

然而從醞釀到實施,「奶粉進藥店」始終不被業內人士看好。

「充其量多了一條銷售渠道。」北京東方艾格諮詢公司乳業高級分析師陳連芳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目前國內奶粉銷售主要包含超市、母嬰店和網絡三大渠道。陳連芳認為,消費者最終關注的仍是奶粉的質量和價格,而藥店這個「第四渠道」在這兩方面並無優勢。

此次入選的11個品牌包括惠氏、雅培、多美滋、雀巢4個外資品牌以及伊利、蒙牛、飛鶴、三元、雅士利、貝因美、聖元7個國內品牌。值得注意的是,以市場佔有率計,三元、蒙牛等區域性品牌並不在國內十大品牌之列。「除了參考市場佔有率外,我們有意識地向一些國產品牌傾斜。」在回答遴選標準時,許京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是以官方公信力為品牌質量背書。

據介紹,「奶粉進藥房」採用集中採購、統一標識、統一配送、統一營銷,在銷售時借鑑ATM模式,以自動化售貨機作為終端,消費者刷卡購買,取貨後窗口自動關閉。不過,這個被稱作「封閉供應鏈」的管理體系能否從根本上提升奶粉質量依舊存疑。

在陳連芳看來,奶粉質量涉及奶源管理、生產加工、流通消費三個環節,而歷次奶粉安全事件,問題大多不在流通領域。相比於銷售環節,消費者更看重奶源控制和生產環節的源頭管控。

然而,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雀巢、雅培、飛鶴、雅士利等參與此次奶粉進藥店試點的企業均表示,其供應藥店的產品與其他渠道的產品在質量上並無本質區別,並非傳說中的「特供」。

價格同樣是影響消費行為的要素之一。目前中國奶粉被認為是「全球最貴」,消費者普遍反映,國外一罐900克的奶粉,售價大多在人民幣100元左右。即使算上代購或海淘的高昂成本,最終價格也比在國內購買同品牌奶粉要低得多。

從「奶粉進藥店」的試點看,其價格既不能消弭與國外奶粉的價格差,與國內其它渠道相比亦無明顯優勢。

南方週末記者注意到,目前藥店銷售的1段奶粉與超市價格相當,2段和3段實行「限時九折」優惠,其價格略低於超市價,卻普遍高於網購價格。永安堂藥店的一名導購人員以自家寶寶食用的雀巢超級能恩3段為例,超市價每罐308元,藥店價每罐277元。而在「京東」「紅孩子」等電商渠道,同款奶粉售價為238元。

「藥店奶粉價格不可能有明顯下降,這是利益分配模式決定的。」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據透露,目前「藥店售奶粉」實行四方分賬,包括奶粉企業、藥店、物流和一家名為北京友寶的運營商。

宋亮認為,如果藥店渠道降價,必然導致其它銷售渠道萎縮,奶粉企業首先就不願意,而藥店要保持自身的高毛利率,也是無利不起早。

多家參與試點的企業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此次提供給藥店的產品,其出廠價與其他渠道一致。在定價方面,廠家會提供市場參考價。而終端價格是否優惠,主要看運營商願意讓利多少。

在宋亮看來,奶粉進藥店在中國先天存在水土不服。因為在德國、英國等採用藥店銷售的國家,奶粉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福利產品,從生產到流通銷售都納入了醫藥體系,全程都按照藥品的生產流通來監管。國內缺乏這個背景,僅從流通環節效仿,其效果必然打折。

「有人會說,香港藥房賣出的奶粉佔總量的60%,內地為什麼不行?」宋亮指出,香港藥房售藥毛利低,因此奶粉價格也低。而內地藥店本身就是暴利行業,考慮到奶粉營銷的高昂成本,藥店自身也缺乏賣奶粉的意願。

從目前北京的試點藥店看,從奶粉生產到物流銷售,藥店方都不參與,僅提供了一塊10平方米左右的場地用來放置ATM機。

不過,此次北京的試點只是商務部及其所屬的社會團體運作推廣的模式。目前,全國各地也出現一些自發的試點,多為奶粉企業和藥店合作的市場化模式。然而從反饋的情況看,如何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以及解決利益分配仍是普遍存在的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10

軍事打擊只治標 法國呼籲切斷IS資金鏈以治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405

法國呼籲國際社會采取一致行動切斷伊斯蘭國(IS)的經濟來源,原因是擔心這一遜尼派叛亂組織已成為全球最富有的聖戰組織。(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法國外長Fabius向法國電臺RMC表示,因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中東富人的捐贈,IS這支已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極端組織通過獲得巨額現金,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2001年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的成本為100萬美元,而法國估計,今天IS已坐擁數十億美元。

IS今年夏天的快速擴張正威脅到伊拉克政府,美國正在對被該組織控制的伊拉克北部地區實施空襲。與此同時,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已決定向伊拉克的庫爾德武裝提供武器。

IS獲得財富的途徑主要如下

--中東個人的捐贈
--從控制的地區收取保護費
--從尋求逃亡海外的難民處勒索錢財
--通過其控制的油田賣油所得
--搶奪伊拉克央行摩蘇爾分支

Fabius說,除了軍事支持外,西方和中東國家必須就采取切斷伊斯蘭國經濟來源的措施達成一致。

“IS從一些富人那里獲得了資金,這些富人認為他們能通過援助IS保護自己。”

但他不願透露是哪些國家涉及為伊斯蘭國提供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71

三名省部級官員一日落馬 王岐山誓言“反腐治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7594

據中新網報道,29日,中紀委集中通報了白雲、白恩培、任潤厚這3名省部級官員被查的消息。加之23日被查的兩名山西高官,一周內,中紀委的“反腐清單”中已寫有5名省部級官員的名字,其中還出現了十八大後被查的首位女性省部級官員。

29日17時25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宣布,“山西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白雲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此後,18時8分和20時13分,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又先後通報了十二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白恩培、山西省副省長任潤厚被查的消息。

6天之前的8月23日,官方曾通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陳川平和山西省委常委、秘書長聶春玉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的消息。一周內,中紀委的反腐“周報”中,已有5名省部級官員的名字,“打虎”頻率再度刷新紀錄。

至此,今年以來,包括周永康、徐才厚、蘇榮在內,已有27名省部級及以上官員被查,十八大以來,中紀委的“打虎”名單也早已超過40人。值得關註的是,山西官員白雲今次被查,讓十八大後落馬的省部級官員中,首次出現了女性。

此外,在中央巡視組正對一汽集團開展專項巡視之際,29日晚間,官方通報一汽集團原副總經理安德武被查的消息。就在兩天之前,官方已通報吉林省檢察機關對一汽兩名高管立案調查的消息。

此次反腐“周報”中,黨政高官與國企高管同時出現了密集落馬的現象。

中新網指出本周反腐中,“晉官”再度被聚焦

     繼此前官方同日通報杜善學、令政策被查,同日通報陳川平、聶春玉被查之後,8月29日,山西官場再度出現了“高官同日落馬”的現象。

  觀察今次被查的白雲和任潤厚的履歷,兩人均為山西土生土長的官員。1960年出生的白雲,籍貫為山西五臺。她曾任共青團朔州市委書記,呂梁地委副書記,陽泉市長、書記,運城市委書記等職,於2013年1月升任山西省委常委。

  今年57歲的任潤厚起步於山西西山礦務局杜兒坪礦工人,此後長期在山西礦務系統工作。2011年,身為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的他,晉升為山西省副省長。

  值得關註的是,白雲和任潤厚被查,也讓今年以來山西落馬的省部級官員數量上升至7人。此前被查的5人分別是: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金道銘、原副省長杜善學、省政協原副主席令政策、太原原市委書記陳川平、省委原秘書長聶春玉。

  上述官員中,金道銘、杜善學、陳川平、聶春玉、白雲等5人均為山西省委常委。

  此外,中國科協原黨組書記申維辰也在山西工作多年,媒體披露申維辰被調查也與其在山西的任職經歷有關。山西也繼續成為十八大之後落馬“老虎”最多的省份。

  值得一提的是,在白雲被查的消息公布不久,山西省紀委監察廳發文指出,“高壓態勢懲治腐敗,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有評論稱,從能源系統反貪力度不減,到四川、山西官場反腐風暴持續不斷,中共正以實際行動兌現“一查到底,決不姑息”的反腐承諾。對於“窩案”“串案”,拔出蘿蔔帶出泥,反腐絕不手下留情。

王岐山:不擔憂官員“因反腐不作為”

京華時報報道稱

      因為推進反腐,一些官員不作為怎麽辦?近日,王岐山在全國政協常委會上被如此問到。對此,王岐山坦承他也關註到這種現象,但他認為,與不作為相比,亂作為更亟待治理。

 “反腐永遠在路上”,王岐山透露,在治標的同時,治本實際上已在推進。在推進制度性建設中,除了中央八項規定的執行之外,公務員薪酬、報賬制度等都在抓緊修改。治沈屙要用猛藥,標本兼治才能治病強身。中央的反腐工作與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的主題密切相關,傳遞出“反腐治本”的鮮明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99

M2亂竄引起李克強過問 銀監會約束存款“沖時點”難治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91

M2數據失真引起中國領導人過問,銀監會等管理機構近日為此出臺新規,加強管理銀行的存款偏離度。分析人士認為新規“治標並未治本”,銀行可能提前沖存款化解監管,存貸比的剛性約束未除,還可能激化融資難。(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商業銀行存款“沖時點”問題由來已久,今年上半年表現也十分明顯。存款月末沖高、月初回落,月末存款偏離度較高,季末尤為突出。路透由銀行業業內人士處獲悉,李克強總理曾在某次高層會議上過問沖時點導致的M2增速上下亂竄、以至失真的問題。

日前中國銀監會、財政部、中國央行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完善績效考評體系,約束月末存款“沖時點”行為,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

所謂存款偏離度指標,是指各項存款余額/日均存款余額-1,用來測算存款的波動性,屬於銀行主要經營狀況指標之一。上述通知要求設置月末存款偏離度指標,即(月末最後一日各項存款-本月日均存款)/本月日均存款×100%,明確該項指標不得超過3%。

雖然存款“沖時點”已得到高層重視,並出臺規定加強管理,但分析人士認為,適時適度放開、甚至取消存貸比考核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銀監會,M2,存款,存貸比

銀監會在新規中列出“八不得”,要求商業銀行不得運用高息攬儲吸存、非法返利吸存、通過理財產品和同業業務倒存、以貸轉存吸存等八種手段違規吸收和虛假增加存款。

銀監會新規規定,對於月末存款偏離度超過3%的銀行,自下月起連續暫停準入事項三個月以上;對於一年之內月末存款偏離度兩次超過3%的銀行,適當降低其年度監管評級。

國信證券固定收益團隊認為,即使加強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恐怕也無法平抑季度末貨幣市場利率高企的波動,因為以往拉存款白熱化的時點是月末,新規將導致導致銀行大幅增加存款的時間段提前,如前兩周就主動拉存款。國信指出:

“從本規定來看,沒有降低利率波動(只是將其前置或延長),而且令沖存款的難度加大,在存貸比剛性約束下,反而可能導致融資更難獲得。”

中金債券團隊也認為,銀行只要稍微提前沖存款的時點就可化解上述監管。破除陋習應改變銀行對存款的依賴性,比如放松存貸比指標的約束或者放開存款上限。

由於今年銀行分支行普遍未完成放貸和存款的業績指標,中金預計,短期來看9月末可能仍是銀行沖存款的關鍵時點。

鑒於目前資金格局較不均衡,主要資金融出方集中在政策性銀行,中金建議,投資者仍需提防9月末流動性沖擊,如果疊加IPO沖擊更要提防。其報告指出:

“9月份是成皇敗寇的關鍵,因此我們的草根調研顯示不少銀行分支行仍有較強的準備在9月份沖存款的沖動,而沖動是魔鬼。”

M2,貨幣供應,存貸比,中國股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66

多校劃片:治標不治本的退燒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638

(CFP/圖)

教育部在獨家回應南方周末記者時表示,鼓勵各地推進多校劃片是階段性舉措,未來3-5年是核心實施和過渡期,到2020年,隨著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目標的實現,各學校間辦學水平將大體相當,多校劃片將過渡到單校劃片。

“從本質上講,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沒有變,再多的政策,再多的拳頭,都有新的做法去應對。”

受營業稅契稅下調等多種因素影響,一線城市房價正在爬向又一個巔峰。跟全國樓市行情同樣牽動人心的學區房,卻似乎正遭遇“冰火兩重天”。

剛剛公布的多校劃片政策,給不斷高企的學區房潑了一盆冷水。

教育部新近發布的《關於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地方采取多校劃片,通過隨機派位方式分配熱點學校招生名額。用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的話說,此舉是為了給學區房降溫,讓教育資源更趨均衡。此言一出,有些人樂了,有些人發愁了。

“那還有什麽搞頭?”初為人母的85後媽媽周蘇為了能讓孩子入讀廣州市白雲區省一級學校廣園小學,在孩子出生前買了一套近20年樓齡的學區房。面對突如其來的多校劃片政策,周蘇突然慌了,“我的學區房是不是白買了?”而新婚人士李萌似有一絲竊喜,“這是不是意味著我以後不用為了孩子的學位發愁?”

教育部在獨家回應南方周末記者時表示,鼓勵各地推進多校劃片是階段性舉措,未來3-5年是核心實施和過渡期,到2020年,隨著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目標的實現,各學校間辦學水平將大體相當,多校劃片將過渡到單校劃片。

“好比現在滿天飛的鳥,如果一下子用一個籠子收有點難,但用多個籠子收,簡單一點。”中國教育科研院研究員儲朝暉形象比喻,“單校劃片是落實就近入學的最終原則,推行多校劃片主要是讓這個過程有個緩沖。”

高燒不退的學區房

在北京,西單附近的文昌胡同一間面積僅有10平方米的民宅因對口北京一所最好小學,2014年售價高達340萬元,單價34萬元/平方米,震驚全國。

在上海,2015上半年學區房遭瘋搶,個別飆升至9萬元/平方米,同一套房瞬漲百萬元不是個例。

在廣州,2014年12月,越秀區老東山的新河浦路一套9平方米的單間報價達90萬元,原因是帶名牌小學學位,一舉成為廣州“史上最貴”學區房。

為了讓子女入讀好學校,家長們可謂各顯神通。

以4萬元/平方米買入,到2016年1月全國放開二孩政策,不到兩年時間,羅莉購買的廣州市天河區僑林苑面積為50平方米的學區房每平方米漲幅超過了1萬元。

羅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5年下半年同一個小區的鄰居購買價格比她的貴了5000元/平方米,而到了2016年1月,另一個鄰居簽合同時已漲到了5萬元/平方米。

“其實當初購買這套房子就是為了小孩讀書,不是為了投資。”羅莉的小孩現在已經順利入讀華陽小學,但她擔心多校劃片實施後,無法入讀對口的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州市第四十七中學。

為了好學位,有家長與羅莉一樣,買一套不入住的小面積學區房,也有像在廣州番禺工作的王蘭這樣,賣了自住的精裝房子,買一套帶學位的新房。

2015年6月,附送所有進口家電、家具,王蘭賣掉了番禺區亞運村豪華裝修的房子,這套婚房遠離市區,環境清凈,結婚時兩口子並沒有“學區房”的意識。

“等生小孩了才知道學位這麽重要。”2015年的一整年,王蘭一家老小邊租房邊找房,2015年年底終於在番禺市橋的正太廣場買到一套學區房,周邊共有四所小學,其中有兩所省一級學校,分別是南陽里小學和市橋中心小學。

王蘭說:“按銷售說的我們新盤是去南陽里小學,而路途最近的其實是中心小學。”研究了多校劃片政策,他們反而“不擔心”。

2016年1月22-27日,南方周末聯合騰訊大粵網問卷調研平臺,就教育部試點多校劃片政策發起問卷調查,據調查顯示,50.31%的網友認為這是“好政策,雙手贊成”;19.01%認為“這是個長期工程,短期內不會實現”,而27%的網友則認為這是一個“拍腦袋決策”。

對待新政,羅莉代表了大部分家長的心聲:“從社會公平、和諧的角度考慮,這個政策很有必要,但前提是教育資源均衡,不然我們還是會‘削尖腦袋’讓孩子進好學校的。”

“退燒藥”開了兩年

面對“高燒不退”的學區房,教育部兩次在公開場合提到要落實“多校劃片”。

2015年3月31日,教育部召開24個大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調研座談會,副部長劉利民在座談會上說,要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城區,推行多校劃片,將熱點小學、初中納入其中,緩解“學區房”問題。

八個月後,在教育部召開的教育規劃綱要實施5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基礎一司司長王定華表示,教育部正在考慮推行多校劃片,通過此舉為學區房降溫,同時將加大查處力度,及時曝光擇校現象,把就近入學落到實處。

有業內人士為此指出,“一年之內教育部兩次提及多校劃片問題,可見學區房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

其實多校劃片並不算新鮮事,早在2014年就有了這一劑“藥方”。當年,教育部頒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多校劃片”。

據教育部回複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函稱,2015年印發的《關於做好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再次予以強調,2016年還將進一步強調。之所以提出並強化這一政策,“是因為在免試就近入學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後,熱點學校資源的合理分配成為了深化改革的主要矛盾和人民群眾關註的焦點”。

教育部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19個副省級以上城市公辦中小學“幼升小”和“小升初”就近入學率分別達到97.9%和95.4%,基本實現總體目標。但隨之而來的“家長對極個別熱點學校擇校沖動仍然強烈,並由此產生以房擇校的‘學區房’等問題”。

2015年,教育部要求北京、天津、上海等19個重點大城市100%公辦小學、90%公辦初中要實現劃片入學。有意思的是,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這19個城市對如何推行此政策,意見不一。

因為已經確定了集團化、學區化辦學的方案,上海明確表示不會采取多校劃片,而是在教育部總體精神上,跨前一步,推進集團化學區化辦學,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

杭州市教育局初中初等教育處處長蔣鋒明確表態,“杭州實行單校劃片方式已經二三十年了,老百姓普遍接受了這種方式,所以不會發生變化。”

重慶、長春、武漢、廣州等地的部分區已經逐步開展“多校劃片”工作。而長沙、青島等城市表示多年推行的招生政策與“多校劃片”政策基本一致,目前暫不會有大的變動。除上述城市之外,大部分試點城市暫無時間表。

儲朝暉認為,各地市表現不一“很正常”,因為落實政策要因地制宜,沒有必要整齊劃一。

“多校劃片”能給學區房降溫?

東風東路片區、華陽小學片區是廣州炙手可熱的兩個學區房高地。2016年1月25日,南方周末記者走訪發現,周邊的房地產中介對多校劃片政策並不擔憂。

“今年買比明年買劃算,年前買比年後買劃算。”在天河區華陽小學片區,南方周末記者以買家身份走訪中介,裕德豐地產一位李姓經理以他的從業經驗推斷,由於周邊配套設施完善、名校環繞,他認為“多校劃片”執行後有可能帶動甚至推高這一片區的房價。

上述調查問卷中,近四成受訪者認為“不能”給學區房降溫。

不過,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會長吳穎民認為多校劃片政策不僅能為學區房降溫,更是“落實就近入學政策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舉措”。

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學區房熱度過高是因為學校之間的差距過大,教育資源不均衡帶來了房地產畸形發展,“是房地產開發商利用售樓的伎倆”。多校劃片後,片區學校之間能資源共享,取長補短,教師校際間的有序流動,能有效促進校區內的均衡。其次,生源的分布也會相對均衡起來。

廣東省政協委員鄧靜紅則表示,如果具體實施細則出臺,短期內會對學區房價位造成影響,但學區房不僅受到義務教育階段影響,還跟周邊配套服務、公共交通、社區人口扶持等公共服務資源有關。“從本質上講,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沒有變,再多的政策,再多的拳頭,都有新的做法去應對。”

對比吳穎民的樂觀、鄧靜紅的觀望,中原地產研究中心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多校劃片沒有解決學區房過熱的根本問題——教育資源均衡和公平,優質學校、師資分配不均,“家長們都被堵在爭奪教育資源的路上”。其次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各個地區教育資源分配情況各異,很難統一滿足三公里以內“就近入學”的基本原則,“這個政策難以落地”。

面對新政,廣東省一級學校華陽小學校長周潔建議家長們應該多了解各個區域的情況,不要盲目追求名校,也有學校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名校,但是辦學很有特色,“優不優質要看適不適合孩子,除了學校的教育以外,也包括孩子成長的環境”。 治本之策: 教育均衡

問卷調查中關於實施多校劃片後網友最擔心的問題結果顯示,“如何保證公平”是網友的主要顧慮,占比達65%,而認為“執行力度有限”的網友有27%左右,有8%的網友擔心“學位房白買了”。

“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不解決,未來必然會導致權力尋租。”對於網友的擔憂,張大偉認為反映的仍然是教育資源均衡問題。

“到時候,市民從以前買一所房子,到以後要多租一兩套房子,足以說明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無法滿足。”鄧靜紅強調,要實施多校劃片,研究怎麽落地是關鍵。她認為新政是從行政手段進行調控,如果不解決教育均衡化的問題,(即使)片越劃越大,看起來會給學位房降溫,但實際上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吳穎民建議教育部門要盡可能按照就近原則來劃片,其次是要有不同層次的學校搭配,不要好的劃一片,差的劃一片了,但是長期來說還是學校資源均衡發展,“關鍵是學校不要參差不齊。”

面對專家們的呼籲,教育部給予回應:“有關專家建議符合我們當前正在大力推行的政策和措施。”教育部表示,實現教育公平,“多校劃片”只是治標之策,深入推進均衡發展才是治本之策。

對此,教育部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將從三方面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第一,將加快改造薄弱學校,整體提升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辦好每一所學校,為就近入學工作夯實良好基礎;第二,實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推進學校聯盟或集團化辦學模式,確保將不低於50%的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並完善其操作辦法;第三,試行學區化辦學,因地制宜,按照地理位置相對就近、辦學水平大致均衡的原則,將初中和小學結合成片進行統籌管理。

解決教育均衡難不難?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多校劃片可以提高對口入學率和就近入學率,但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其原因是校區與校區之間存在很大的辦學質量差異,一旦實施,將“從擇校變成擇學區”。

“現在(處理)擇校(現象)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之間的關系是顛倒的”,熊丙奇甚至認為,多校劃片這劑藥方“開反了”,應該是先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然後再來引導大家的擇校行為。“面對學校不均衡的現狀,在學區劃片公布後再要求大家必須就近入學,這實際上是堵住下遊,沒有解決上遊問題。”

“2006年(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被正式提出,這十年間進展緩慢。”熊丙奇認為解決教育均衡並不是很難的事情,“教育均衡化首先是要明確政府職能部門治理思路,而不是治理老百姓的擇校行為和學校跨區招生。”

儲朝暉同樣認為,全國整體還沒有實現真正的教育均衡,“學校之間、區域之間、學生個體上的差異都還很大”。

他說,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應該擴大覆蓋面,對東、西部地區以及中部地區要整體考慮,農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應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權利,落腳點同樣是教育投入。為此,他建議:“首先要做好當地學校的經費投入、教師分配等系統配備工作。”

而民眾對更多優質教育需求,鄧靜紅認為應該通過大力發展民辦教育來滿足。以美國為例,學校分公辦、特許學校、私立學校三類,公辦學位滿足基本需求,私立學校則是提供更多的高端選擇。

“我覺得真的到了對民辦教育重新定義的時候了。”鄧靜紅認為過去20年的民辦教育的發展中,“更多的是公辦辦不了私立來支撐,實際上不能這麽定位民辦教育。民辦教育不應該是對公辦學校的補充,應該是教育事業里的重要組成部分。”

(蔡婷燕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890

凈水器質量良莠不齊 緩解水汙染指標難治本

與空氣凈化器相似,近兩年來人們對生活和飲用水的健康安全問題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註。隨著健康意識的普及和提高,人們的飲水習慣也逐漸發生改變,從桶裝水、瓶裝水,到凈水器,追求健康的飲水業已成為趨勢,凈水器產品應運而生,隨著解決家庭的健康用水問題已經成為一種居家常規理念,進一步加大公眾對凈水器的認知和接受。

不過,凈水器市場良莠不齊也給消費者帶來選擇障礙,規範市場亟待推行,與此同時,在凈水業內人士、豐盛環境科技板塊負責人彭跟陽看來,凈水器能夠起到的作用僅僅是某種程度上緩解水汙染給人類用水帶來的危害,治標不治本,真正解決居民飲水問題還需要從源頭根治。

消費者:品牌和價格為首選

現在大多數凈水器的作用都集中在除細菌、除重金屬和除雜質這幾個方面。

2016年中消協發布的《中國凈水器市場消費者調查報告》指出,目前對凈水器最為關註的群體集中在30-39歲人群,比例高達56%,其次為20-29歲消費群體,占總數的21%;其中,男性關註比例達75%;北上廣深占據關註排行榜前四位,其次為唐山、杭州等二線城市,而北方關註凈水器的比例遠高於南方;從學歷及收入構成來看,本科及以上學歷人群對凈水器產品關註比重最大,占整體比例的50%,體現出高學歷高收入人群更註重飲水安全。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大約八成消費者表示有必要購買凈水器,另外約一成的消費者表示沒有必要,認為開水多煮三分鐘和凈水器的作用差不多。

有關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調查表示,目前消費者購買凈水器的主要原因來自對環境汙染和飲水安全現狀的擔憂,而口碑介紹以及互聯網是消費者了解凈水器的主要渠道;在最後決定購買時,品牌和價格是消費者選擇凈水器的決定性因素。

中商情報網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凈水器廠家已經發展到3000多家,近幾年每年以30%的速度發展,每年新增企業約40%,另有約10%企業倒閉或轉行。此外,還有大量沒有衛生批件並且不打算申領衛生批件的凈水器生產企業。

產品良莠不齊 服務滯後阻礙發展

最新調研數據顯示,在凈水行業1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已成為全球凈水機制造中心之一。目前市場上已有的家用凈水器品牌超過3500家,還有一大批企業正試圖進入凈水器行業。同時,一些櫥櫃、衛浴、家電行業品牌亦欲跨行業發展。到2015年,國內凈水器品牌已經突破4000家。

品牌過度增長的同時,也使得行業亂象叢生。很多不知名的企業偷換概念、混淆視聽。

目前凈水器市場銷售額分散。無論是深耕於行業多年的老牌凈水企業,還是近年來剛剛開始涉足凈水領域的傳統家電企業,在經過多倫廝殺後,卻依然未能呈現出行業歸一統的局面。行業門檻普遍不高,因而吸引了大批投資者跟風加入。行業風氣的日漸浮躁,導致了凈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售後服務不足也導致了許多消費者望而卻步。態度差、找不到服務人員等等這些售後問題常常能聽到,在接受采訪的大多數消費者也表示,在購買凈水器之前常常會擔心其質量和售後,導致延遲購買時間,甚至是放棄購買。

中國凈水行業協會秘書長顧久傳表示,目前,從事凈水器生產及銷售的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且絕大多數仍處於成長期。沒有雄厚的資本積累,很難在這片紅海中占據主導地位。

面對亂象叢生的市場現狀,顧久傳認為,“兼並”正成為凈水行業的發展趨勢。當小型企業具備一定的用戶基礎及不俗的市場表現後,可聯合更大的資本背景來獲得更廣闊的市場機遇。對於大型家電企業而言,應通過細分市場,將重心轉移至換芯頻率較低的免安裝類凈水器上,從而延緩售後周期。同時,在廚下式凈水設備的銷售過程中,可將售後服務外包給第三方公司,或采取兼並戰略。

“同時,消費者本身對凈水器的認知也存在一定的誤區。”顧久傳指出,對於國內絕大多數消費者而言,凈水器僅僅是一種能夠提升生活品質的產品,而非必需品。人們往往更習慣於購買桶裝水,甚至直接飲用自來水。這便使得凈水器因缺乏剛性需求而導致市場整體銷量不佳,企業也難以在第一時間找準用戶痛點,積極調整並完善。

對此,顧久傳指出,首先,凈水企業應迎合市場需求,做好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產品。提升濾芯質量、制訂統一標準,解決堵塞問題;同時,降低濾芯價格,以及換芯、維護等一系列服務費用。

其次,無論是凈水企業還是家電企業,內部體系應當更加健全。目前,各大廠商為爭奪市場份額加大投入,企圖在1至2年內迅速壟斷市場,結果往往事與願違,甚至忽略了產品的質量。因此,企業應更加專註於制造與品控,切勿盲目追求利益。

最後,企業應利用好自己的渠道特性。與傳統家電產品不同,凈水器的銷售與使用是建立在用戶與企業雙方信任的基礎上。因此,企業應建立渠道,不計較時間成本,樹立信任型品牌形象。同時,優化服務及產品體驗,有利於加快口碑傳播。

凈水器治標難治本

對個人而言,做到飲水健康和安全,可以通過安裝凈水裝置,某種程度上緩解了水汙染可能帶來的危害,然而要真正解決水汙染問題,僅靠一個凈水器並不夠,在當今社會,做到水環境的健康,則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和努力,而且也非一朝一夕之功。

豐盛環境科技板塊負責人彭跟陽向記者介紹,自2012年以來一直牽頭國內外專家學者和相關科研機構在城市水處理領域進行探索和鉆研。在他看來,目前中國城市水體治理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水土一體”的治理體系。水汙染與土壤汙染的關系非常密切,水體的汙染物很容易向土壤轉移,而反過來土壤的汙染也會影響水體,但是目前全國很少有公司系統從事土壤汙染處理。彭跟陽曾在全國多個城市考察水土汙染,目睹很多工廠簡單粗暴地將汙染物,不經任何處理,直接通過管道排入地下,簡直觸目驚心。土壤的汙染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大多老百姓根本不知情。

而具體到水體的治理,現有的很多做法也是治標不治本。

城市水體治理的科學做法,應該從汙染的根源上進行解決,恢複河道的自凈功能,打造水體生態系統。彭跟陽和他的團隊,采取的仿生態治理技術的理論基礎來自於中國著名的水專家王清熙提出的循環水處理理論,利用仿生學原理,實現自然界河水自凈。2015年,這套理論被應用到南京典型的“黑臭”河道——忠字河的治理上。

在彭跟陽看來:“‘水土一體’的治理體系將是未來中國城市治水的必然之路,而且還要用全局的思維進行考慮。以南京為例,90%的生活用水來自長江,長江上中遊城市的汙染排放對南京人的影響很大,這才激發了市民大量購買凈水器,僅僅南京城市水體治理好了,顯然不夠。而南京治理不好,又會影響到鎮江、泰州等下遊地區。目前國內還沒有從事“水土一體”治理的公司,豐盛等企業已經開始試水這種做法,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根植水汙染,讓消費者可以不用再依賴凈水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941

黃元山:填海建新市鎮可治本 增公營房屋比例難解住屋問題

1 : GS(14)@2018-12-20 11:51:46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7551&issue=20181220
【明報專訊】由於本港公營房屋單位嚴重短缺,在可見將來料持續供不應求,故社會有聲音要求港府將原本用作興建私樓的土地撥作發展公營房屋。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認為,即使公營房屋的比例增加,也難以解決住宅供應不足的根本問題,故他建議港府像上世紀70至90年代一樣大規模填海造地興建新市鎮,目標是未來30年造地逾1萬公頃,興建3個與沙田規模相若的新市鎮。

由於過去一段長時間本港公營房屋落成量嚴重落後目標,而且在可見將來亦難以追上,本周有報道指運輸及房屋局最快本周公布《長遠房屋策略》2018周年進度報告,制定下一個10年期(2019/20至2028/29財年)房屋供應目標,屆時會將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由現時的六比四,調整為七比三;換言之,本港未來每年私樓目標供應量,將由1.8萬個降至低於1.4萬個。據報道,運房局也準備把有資助成分的「首置盤」,歸類為「私營房屋」,或會進一步推低未來每年實際私樓的供應量。

公營房屋短缺 社會促私樓撥地

黃元山上周六以個人身分出席投資研討會時已率先分析上述房屋政策的轉向,「由2012年(梁振英上任特首)開始,政府積極在已發展地區見縫插針覓地起樓後,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終於見到未來4年每年私樓落成量逾1.8萬伙,可以滿足社會需求,但是否這樣便解決所有問題呢?當然不是,大家不要忘記我們(香港)過去10年平均每年私樓落成量不足1.2萬伙(見圖),而每年需求量是1.8萬伙,即每年平均出現逾6000伙供應短缺,過去10年便累積逾6萬伙的供應短缺,這並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追回」。

「公營房屋單位短缺的情况更加嚴重,港府目標是每年供應2.8萬伙,但過去10年每年實際供應平均僅約1萬伙,即是每年公營房屋的供應短缺平均達1.8萬伙,10年累計便達18萬伙,而且未來4年供不應求的情况不會改善;這對私樓供應也有影響,因為公營房屋供應超級短缺,而未來4年私樓供應勉強達標,就會出現社會壓力,要求港府將原本用作興建私樓的土地撥作發展公營房屋」。

目前本港不論公私營房屋均供不應求,歸根究柢的原因是過去10年建屋速度追不上人口增長,但原來本港在回歸前曾面對更加嚴峻的人口增長帶來的房屋問題,而黃元山指出,港英政府在上世紀60至90年代大規模填海造地興建9個新市鎮,令逾300萬人口安居樂業,帶動本港經濟起飛。

港英政府造9新市鎮住300萬人

「本港人口增長高峰期是1945年至1970年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本港人口大概60萬,打完仗後人口回流,1950年急增至約200萬,在1950至1960年及1960至1970年期間每10年人口增長約100萬,至1970年達400萬人口……其實上世紀70年代起本港人口增長已開始減慢,但當時政府為了滿足早前人口增長所累積的住屋需求,大規模移山填海造地興建新市鎮(在60年代在荃灣成功建造新市鎮後),在70年代至1990年亦發展沙田、屯門、粉嶺/上水、元朗、大埔、將軍澳、天水圍及東涌等多個新市鎮,即平均每10年便發展3個新市鎮,但自從我們在90年代開始發展東涌後,過去20年已沒有新市鎮落成,原因是政府在2003年SARS後已基本上停止造地」。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8-12-20 11:52:11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939&issue=20181220
港人均生活配套面積僅星洲1/3
文章日期:2018年12月20日
Share  
【明報專訊】黃元山分析,本港過去20年沒有填海造地興建新市鎮,不單令港人目前住得「擠、細、貴」,在住宅以外,港人現時享用的生活配套措施平均面積只有8.9平方米,遠低於新加坡的26.9平方米,拖低生活質素,他舉例說:「我讀小學上體育堂的時候,學校須借用附近公屋的籃球場,讀(聖保羅男女)中學的時候,亦需要在三角形小球場踢塑膠『西瓜波』,因為香港缺乏土地予學校建球場;作為比較,新加坡近年積極填海後不缺土地,現時獅城興建一所新學校,要求至少要有400米跑道的田徑場及足球場。我覺得很多香港人很奇怪,好像已習慣怎麼也『擠、細、貴』,怎麼也逆來順受,但我相信應該規劃更好的未來,例如我的兒子目前只有3歲,我希望讓他將來於一個小球場踢西瓜波?抑或入讀一間有足球場的中學呢?我會希望他有較合理的成長環境。」

料需多3個沙田 才滿足土地需求

目前沙田是本港面積最大的新市鎮,佔地3591公頃,住近70萬人,黃元山估計,本港未來30年需要興建3個與沙田規模相若的新市鎮,則累計造地逾1萬公頃,才可滿足本港土地需求。團結香港基金在今年8月發表研究報告,建議在香港島和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建造面積相當於半個九龍的2200公頃人工島後,特首林鄭月娥於10月發表《施政報告》亦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建議填海1700公頃,目標可住110萬人。

[名人樓市論壇]
3 : GS(14)@2018-12-20 11:52:40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079&issue=20181220
Share  
【明報專訊】黃元山指出,從上世紀港英政府在灣仔填海打造成今日商住活力都會可見,以填海在地少人多的本港開闡土地屬最有效,「很多人知道會展及告士打道的土地都是填海造出來的,但大家知不知道灣仔的海岸線最初在哪裏?很多人估計是電車路,但其實是合和中心及胡忠大廈所在的皇后大道東,附近還有一座古廟,以前漁民在出海前均會在該廟祈福;這也是灣仔名字的由來,因為當年灣仔真的是海灣,漁船泊岸後漁民便上山居住。

最初海岸線在皇后大道東

「所以香港歷來就是一個這樣山多平地少的地理環境,可發展的土地只佔整體土地的四分之一,需要填海造地。作為比較,新加坡屬山少平地多,理論上填海逼迫性沒香港那麼大,但近年新加坡比香港更積極填海,目前填海造地佔新加坡整體土地的比例達20%,而香港只佔6%。」

[名人樓市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7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