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發展改革委於近日提出,力爭通過3~5年努力,分批培育創建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這是李強任江蘇省委書記之後,江蘇省關於培育創建江蘇特色小鎮的首個實施方案。
李強此前在擔任浙江省省長期間,主抓信息經濟和特色小鎮。特色小鎮概念起源於浙江,之後逐漸走紅全國,已成為當下中國經濟尋求轉型升級之道的突出亮點。
不過,就在一些地方紛紛“搶灘”各類小鎮項目之時,問題也隨之而來,如特色小鎮建設流於“形象工程”、盲目跟風,基礎設施、服務等配套不足,甚至出現“房地產化”傾向。
特色小鎮的集聚效應
2015年5月,浙江發布《關於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重點培育和規劃建設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產業定位著力聚焦信息經濟、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七大產業,兼顧茶葉、絲綢、青瓷等歷史經典產業。
如今,浙江已創建79個特色小鎮。浙江省副省長馮飛在去年9月底的浦江創新論壇上介紹,這些特色小鎮已累計投資1200多億,集聚企業3.7萬家,引進各類創新創業人才達1.6萬余名。
特色小鎮魅力何在?李強曾指出,特色小鎮是破解浙江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夠的重要抓手,符合創業生態進化規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競爭的關鍵是生態競爭。良好的生態不僅使內在的發展動力得以充分釋放,對外在的高端要素資源也形成強大的吸附力。
比如,位於杭州余杭區的夢想小鎮啟用僅半年,就吸引了400多個互聯網創業團隊、4400多名年輕創業者落戶和300多億元風投基金,形成了完整的互聯網創業生態圈,如今在全球互聯網領域已有一定的名氣。
杭州未來科技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趙喜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每年都有上百批來自矽谷的創業團隊前來拜訪、考察夢想小鎮,其中有一部分就直接留在這里進行孵化和創業。
夢想小鎮跟美國舊金山灣區合作已有4年,雙方互設辦事處。“我們會把整個灣區一帶早期的科技型、創新型人才和團隊引入國內進行孵化,加速項目的產業化,同時引領本土產業發展。對於如何把高新技術和人才吸引到國內,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趙喜凱表示。
玉皇山南基金小鎮
此外,杭州還有雲棲小鎮,圍繞信息經濟發展遊戲、APP開發、互聯網金融、數據挖掘等產業形態。目前這個小鎮已成立全國首個雲計算產業生態聯盟,建設了超級孵化器,還吸引了阿里雲開發者大會永久落戶。
以及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如“車庫咖啡”、政府性產業母基金、金融家俱樂部、基金研究員等配套一應俱全,吸引了大批基金大佬入駐。截至2016年10月,小鎮累計集聚各類金融機構1010家,資管規模達5800億元,稅收10.1億余元,同比增長200%左右。
浙江特色小鎮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初步形成了以市場為主的運作機制。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翁建榮表示,浙江以全開放的理念,敞開大門歡迎各類建設主體參與特色小鎮建設;以平等、開放的競爭機制鼓勵民間資本、股權投資資金、銀行信貸資金等各類資金投入到特色小鎮。
警惕“一窩蜂搞小鎮”
2016年7月,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同時住建部公布了127個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覆蓋全國31個省份。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特色小鎮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要“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
至此,這個起源於浙江的特色小鎮概念,已然在全國走紅。
不過,隨之而來的現象,是一些地方“一哄而起”搶灘小鎮項目,出現“一窩蜂”的局面。目前,有關特色小鎮的建設,上至省級下至縣級,各地政府都在通過投資、補貼、獎勵等方式展開。一些地方受政績驅動盲目跟風,出現了一批基金小鎮、機器人小鎮,從實際來看有很大一部分並不具備產業基礎。
特色小鎮建設還出現“房地產化”傾向,成為房地產企業新的“掘金點”。一般來說,特色小鎮的占地面積往往要十幾平方公里,以此名義向政府拿地成本相對較低,因此特色小鎮受到了一些房企的追捧。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首席經濟學家李鐵表示,特色小鎮的發展一旦引入房地產,就會拉高土地成本,特色產業則難以實現發展,最後演變為房地產一業獨大,帶來大量的小鎮庫存。
此外,一些特色小鎮建設還落入了重“形”輕“魂”的誤區。小鎮的“面子”雖然好看,但其基礎設施配套、服務配套等“里子”卻並不足以匹配特色小鎮的本義。而中西部一些地區由於對基礎設施投資、景區設施建設的投入需求巨大,地區政府甚至舉債建設,加大了風險。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則表示,浙江特色小鎮並不是簡單的行政區劃的建制鎮。像浙江等地民營經濟比較發達,民營企業往往有“紮堆”的集群化現象,資源配置很講究效率,整體發展水平、公共服務更加均衡化、網絡化。到2020年,國家計劃培育的1000個左右特色小鎮,可能有半數都集中在江浙、廣東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