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房地產行業:年華似錦,佳期如約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37

房地產行業:年華似錦,佳期如約
作者:樂加棟


核心觀點:
        政策超預期連環出擊
3月30日多部委房地產重量級政策相繼出臺,從降低居民購房門檻和降低二套房交易成本兩方面,進一步提升增加房地產市場流動性,促進成交與居民住房需求的兌現。央行聯合三部委發布通知,商業性住房貸款,二套貸款首付比例由六成調至四成,不再規定1.1倍基準利率限制;公積金委托貸款,首套首付款比例由三成降至兩成;財政部發布通知,住宅銷售營業稅免扣時間由5年縮短至2年。此次政策放松的組合出擊,符合中央15年工作報告中央“穩定住房消費;支持居民自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基調。結合不動產登記政策的推行,建立更加長期規範房地產行業配套制度,形成相對穩定的中長期房地產市場和政策環境。

        購房門檻逐步放松,有效釋放需求進場
從貸款推進的節奏看,此次330政策可以理解為930政策的進一步延續,930政策最重要的意義是轉變了購房者對於未來房價的預期方向,330政策則進一步放開了改善性需求的政策限制與杠桿水平限制,就政策的力度而言,我們認為略超前期預期。通過對居民戶均存款水平對首付貸款的負擔能力的測算,我們認為對於一線城市以及核心二線城市,需求引導增長水平在10%左右。貸款利率方面,松動了最低貸款水平的限制後,居民購房成本有望進一步下地。公積金政策方面制定了付款比例最低的購房形式,為盤活公積金存量,有重要意義。

        稅收政策調整,降低流動成本
此次免征期限的調整,主要影響的是住房年齡在2年到5年之間的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成本降低幅度在5%左右。此次稅收政策的調整。新政策對於存量房市場而言,有效的增加了存量房的供給,00年至12年竣工住宅的面積,與至09年相比提升了近57%;從竣工價值的角度來看,提升幅度高達76.4%,極大的擴充了低門檻二手房源的入市規模。

        基本面進入實質改善階段,投資邏輯通順
從目前的政策力度看,後續基本面將有一個持續性的恢複。配合目前政策環境,二季度大中城市成交面積有望實現20%增長。在成交增長預期沒有向下變化前,板塊具備持續性。重點推薦大的龍頭,行業集中度提升的機會,招商地產、保利地產、萬科、金豐投資;第二種是區域龍頭優質成長股,中南建設、陽光城、泰禾集團、首開股份;第三種是資源型,推薦新湖中寶、泛海控股。

        風險提示
基本面複蘇低於預期,受房價影響政策面預期轉變。


政策超預期連環出擊

3月30日多部委房地產重量級政策相繼出臺,從降低居民購房門檻和降低二套房交易成本兩方面,進一步提升增加房地產市場流動性,促進成交與居民住房需求的兌現。降低購房門檻方面,央行、住建部、銀監會聯合三部委發布通知,商業性住房貸款,對擁有1套住房且相應購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首付比例最低調整為40%,同時不再規定1.1倍上浮的二套房貸款最低水平,由銀行業金融機構根據借款人的信用撞款和還款能力進行調整;公積金委托貸款,首套購買普通自住房首付款比例為20%;二套已結清購買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為30%。二套房交易成本的降低主要通過縮短二手房交易免稅期的方式實現,財政部發布通知,非普通住宅銷售差額免稅時間由5年縮短至2年,普通住宅免征營業稅周期同樣由5年縮短至2年。


此次政策放松的組合出擊,符合中央15年工作報告中央“穩定住房消費;支持居民自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基調。本屆政府的希望是市場可以更好的反映居民的真實需求,降低購房者交易的門檻和成本,讓市場起到自身的作用,大通淤塞房地產行業多年的政策壁壘,激活市場自發的活性。政策需要與時俱進,10年前重點在於保障和供給,解決大部分人的住房剛性需求,而15年的政策任務在於流動和升級,鼓勵存量成為新的供給,同時鼓勵改善性住房需求的兌現來實現消費升級,從李克強總理的多次講話中可以看到對於當前對於改善性需求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我們認為政策的執行方向是可行並且可喜的,結合當下我國的人口結構和行業長期發展趨勢,新政降低了政策的管制力度,這就意味著將會降低政策資源給居民帶來的生活成本。從政策放松的節奏來看,是有控制的一步步執行,試探市場的同事,擠出投資性需求對市場產生的波動。結合不動產登記政策的推行,建立更加長期規範房地產行業配套制度,形成相對穩定的中長期房地產市場和政策環境。對於不懂產價值而言,即滿足需求,又要體現出資源的價值。




此次政策與08、09年相比,有很多相似之處,國家也出臺助推房地產發展、加快交易進程的二套房首付降低及稅費減免等政策。從細節和表述來看此輪政策與09年相比,購房門檻降低幅度低於09年的水平,09年一套二套為一律兩成首付比例,目前一套房和二套房分別為30%和40%的首付比例,首套公積金購房達到了09年的水平;而對於交易稅費的改革保持統一規模,免稅年限從5年縮減至2年。

從宏觀經濟以及政策背景來看,15年和08年所遇到的局面存在多差異。宏觀層面,雖然都希望通過拉動住房需求來帶動經濟,但是目前更註重的是經濟結構的調整。而房地產市場的庫存高企的誘因也有所區別,08年是對沖外部危機帶來的投資和消費疲軟,所采取的內部措施;而15年則更偏重梳理內部結構來使市場發揮更好的作用,撤銷由於控制泡沫所采取的限制性政策,使行業回歸到以市場為中心的環境中。




購房門檻逐步放松,有效釋放需求進場

從貸款推進的節奏看,此次330政策可以理解為930政策的進一步延續,930政策核心在於對於整體放松了限貸政策的整體認定力度,二套房方面對於還清貸款的家庭購房門檻大幅降低,同時打開了三套房禁貸的限制。從市場效果來看,房地產930政策與之前的限購放松以及之後的“降息降準”政策疊加,使市場逐步回暖,但是對於二套房貸的認證始終維持13年底收緊的狀態,重點城市在60%到70%之間。930政策最重要的意義是轉變了購房者對於未來房價的預期方向,刺激了購房能力較強的少部分改善性需求的兌現,促進強勢購房群體杠桿水平的提升,對於市場而言是一種合理的保護,通過半年的時間滿足這部分群體需求。在此時點,“330組合政策”則進一步放開了改善性需求的政策限制與杠桿水平限制。

經過此次政策變化之後,商業貸款首套房付款比例維持在30%,利率浮動下限為基準利率的70%,而二套房貸付款最低比例下降到40%,1.1倍基準利率的限制被打開;三套房允許使用商業貸款。從政策的變化過程來看,首套房付款比例在08年金融危機期間,降低至20%,其余階段都是維持在30%的水平,說明政策對於首套剛性需求的態度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緩和的狀態;而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則出現了多次的調整,每次房價的上漲和下跌都會對應二套房首付比例的提升或放松,可見對於改善性投資性需求杠桿水平的調節,是中央調控房價以及拉動投資的主要手段。












經過13年底一線城市及部分核心二線城市的二套房首付水平上調之後,房地產景氣周期下落,人口結構的變化與存量房的積累使居民購房能力在當時的政策環境下受到很大的限制。房價進入下行周期,疊加12、13年大量的土地供給,即便是重點城市去庫存周期中樞也出現了非常明顯的上移。930政策之後,疊加央行的貨幣政策,市場逐步回暖,但是大量的供給使庫存去化處於高位。330政策組合,在二套房付款比例上的調整,我們認為對於房價較高,居民杠桿需求較高的一線城市和核心二線城市具有較大的影響,相應的提升居民對於改善性住房的購房能力。

15年1季度以來,各地的二套房貸款首付比例以及最低利率等問題的執行出現了一定的松動,銀行在中央不斷提出支持改善住房需求的號召下,個別城市出現了“個性化”的二套房首付政策。此次“330政策”的執行,統一將二套房首付比例降到4成,從政策力度和節奏上來講要高於市場之前的預期。





通過測算,我們發現,一線城市戶均存款規模為136萬元,按照一線城市的住宅銷售均價以及120平米的面積進行測算,40%的付款比例相對於70%的付款比例而言,首付規模/戶均存款規模由1.85倍下降至1.05倍,我們認為戶均收入服從正太分布,假設一線城市戶均存款水平的標準差為1的情況下,首付比例降低可以提升11.5%的人口的改善型需求的購房能力;而對8個重點二線城市的數據測算顯示,在首付規模/戶均存款規模由1.56倍下降至0.99倍,同樣戶均存款規模服從標準差為1的正太分布,則首付比例的降低,可以提升10.17%的人口的改善支付能力。不同城市之間的存款分布曲線存在差異,一線城市的處於中間位置的人口數量較多,理論上來講標準差大於1,政策所放開所帶來的擁有購房能力的家庭提升比例會更高。



此外,對於二套房貸的利率下限,政策規定根據借款人的實際情況由銀行業機構進行評估而決定,相當於放開了二套房貸款最低基準利率1.1倍的限制。在此次政策出臺之前,在降息以及降準的因素的刺激下,全國二套房貸款利率平均水平在過去9個月內持續下降,從14年的大幅上浮甚至停貸,到15年2、3月甚至出現了基準1.1倍以下的貸款利率。從最新3月份的情況來看,基準上浮10%以下的利率占比為2.27%,停貸以及1.1倍以上的比例縮小至13.57%。



在1.1倍限制打開的情況下,根據目前銀行的經營思路,對於優質客戶的貸款利率上浮水平還將進一步下降,若從上浮10%下調至基準利率,對於同等貸款規模,總成本下降幅度為6.1%。

公積金貸款方面,此次央行政策將公積金購房首套比例降低至20%,二套最低為30%,從政策的影響範圍來看相對較小,更多的是對於整體購房首付比例的完善,以及公積金政策的進一步放寬。2015年兩會過後,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在內的二十多個省市,陸續出臺公積金新政,目前公積金整體調整的範圍涵蓋了租房提取、異地提取、貸款額度等多個方面,此次全國範圍內的降低公積金首付比例,為盤活公積金存量,有重要意義。




稅收政策調整,降低流動成本

營業稅免征年限的縮短,有利於降低二手房的限制,降低二手房交易的成本,同時促進原有住房需求的更新升級。住房營業稅在我國從99年開始征收,經過2次期限的調整,對於房地產市場活躍程度有直接的影響。此次免征期限的調整,主要影響的是住房年齡在2年到5年之間的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優惠幅度至於價格漲幅相關,根據我們的測算,在受益範圍內的房屋,交易成本降低幅度在5%左右。




此次稅收政策的調整,對於存量房市場而言,有效的增加了存量房的供給,使原有項目的流動性得到提升。將存量房市場的參與主體,由2010年之前竣工的的新建商品房,擴充至2013年以及之前竣工的新建商品房住宅。從竣工面積規模來看,2000年至2012年竣工住宅的面積,與2000年至2009年相比提升了近57%;從竣工時統計的商品房竣工價值來看,從95年至12年與95年至09年相比,提升幅度高達76.4%,極大的擴充了低門檻二手房源的入市規模。





基本面進入實質改善階段,投資邏輯通順

“330新政”的出臺後,在成交門檻降低以及降低交易成本兩方面的促進下,後續基本面具備持續性複蘇的機會。本輪基本面複蘇的開始於“930”政策對於居民購房預期的改變,疊加降準和降息政策,我們統計的67個重點城市一手房成交面積在2014年11月同比止跌,並且在2014年12月實現22%較大幅度增長。15年一季度以來同比基本沒有增長,主要是由於推盤季節性下滑所致,我們統計的重點城市2015年1-2月的供給量與2014年11-12月供給量相比,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下降了50%。

但是2015年以來,我們統計的19個重點城市二手房累計成交同比上漲21%,二手房市場的成交反饋,顯示出市場需求層面上有明顯的恢複;進入四五月份一手房供給將大幅增長,配合目前的政策環境,以及持續下降的購房信貸成本,二季度大中城市20%的增長是可以預期的。

回顧歷史,08-09年和11-12年的地產投資邏輯都表明,政策面的變化,將會傳導到房地產基本面上,而成交預期的持續改善最終會推動股價維持上漲趨勢,板塊將會獲得顯著的超額收益。本輪周期我們認為投資邏輯依然沒有發生變化,政策面劇烈而迅速的到位,勢必會帶來基本面和購房者情緒預期的變化,加上供給端的配合以及相對穩定安全的價格邊際(去化中樞維持在高位),短期內政策面情緒不會發生大的轉變。在政策面配合以及基本面邊際改善的情況下,主流地產股會有較好的表現。





從估值的角度出發,我們認為直接的比較PE以及PB等相對估值指標,在周期股行情中的使用性較差,而對於NAV估值而言,未來房價預期的上漲對於NAV的上升彈性是非常大的。我們認為合理的估值方式,應該采用相對估值的方法,正如板塊與基本面的比較,研究歷史的小周期可以看出基本面恢複與板塊相對估值恢複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其幅度並沒有一一對應關系,也就是說基本面恢複的高度與股價恢複的高度並沒有等比例關系,趨勢是一致的。



再看主流地產與板塊的相對估值。我們看到主流地產股與板塊估值比值回到去年年底降息前水平,我們認為這個隨著基本面的恢複,主流地產相對估值會回升。以萬科為例,估值相對高點,其高點與成交量增速的高度基本一一對應,但幅度不一致。

板塊選股,我們依然建議在2季度投資以主流地產股為主,重點推薦大的龍頭,行業集中度提升的機會,招商地產、保利地產、萬科、金豐投資;第二種是區域龍頭優質成長股,中南建設、陽光城、泰禾集團、首開股份;第三種是資源型,推薦新湖中寶、泛海控股。

風險提示

基本面複蘇低於預期,受房價影響政策面預期轉變。

(來自廣發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39

券商多空分歧再起 “吃飯行情”能否如約開啟

是攻、是守,賣方研究陣營在當前的聲音並不統一。

券商中期策略會在近期陸續召開,宏觀研究對於基本面的悲觀預期並無異議;但中短期A股走勢的策略判斷上,各家出現鮮明分化。利空出盡、政策寬松、悲觀情緒反應過度等,都是支撐激進派力推“吃飯行情”的重要邏輯。相比之下,謹慎派的理由看似更充分;增長滯緩、人民幣貶值、估值高企、國際市場隱憂、監管趨緊和金融去杠桿進度等,更多聲音選擇在此時陷於冷靜。

同樣的分歧,在一年前的瘋牛行情高點時也同樣出現過,謹慎者和激進派在隨後的股災中結局迥然不同。半年多的震蕩市中,賣方研究觀點也隨之波動,部分研究團隊更是多空即時翻轉。歷經數次洗禮,再現多空分歧:這一次,誰又會精準預言?

宏觀基本面的謹慎情緒不減

“全球進入黑天鵝時代。假如說過去‘黑天鵝’是論只的話,現在似乎真的進入了‘黑天鵝’論群的時代。”在7月13日召開的夏季策略會上,申萬宏源公開了下半年宏觀經濟的主要觀點。

申萬宏源宏觀首席分析師李慧勇對此種趨勢的分析是,增長不振使過去高增長所掩蓋的矛盾逐一顯現,包括高杠桿、高財政支出、收入兩極分化和產業虛擬化等。解決危機最核心的手段是結構改革、尋求新的增長動力;但這同時又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短期難以見到效果。因此,在這種矛盾下最有效的手段是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對宏觀經濟的謹慎情緒、以及政策寬松的預期,這在當前券商宏觀研究中並無太多異議。

“全球範圍內近期出現了股債商品齊漲的格局,預計很大程度上跟市場對貨幣政策寬松預期升溫有關。”方正證券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近日表示,市場對經濟再度下行有共識,對貨幣政策會否再度寬松有分歧、但預期逐步升溫。其預計,隨著經濟通脹回落,貨政再度寬松空間逐步打開;然而與2014年至2015年不同的是,今年可能更多是“衰退倒逼式寬松”。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更直言,股市、債市上漲而匯率下跌的同時發生,唯一的合理解釋就是貨幣政策寬松。

寬松政策再起,但在部分市場觀點看來,這並不是一劑解決增長問題的良藥。

“每次沖擊都會帶來一次寬松,進而帶來利率周期的固化。政府對經濟的介入越來越深,利率越來越低。”在李慧勇看來,由此造成的局面是,經濟的好轉更多是受政策或資本市場的刺激;能夠持續一段時間但很難持久,波動成為常態。更嚴峻的是,政策刺激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

與此同時,低利率模式還在繼續延長;實體投資回報率不佳,大量的資金追求高收益,造成資產價格波動加大,呈現泡沫化的趨勢。基於此種趨勢,李慧勇預計,下半年宏觀經濟9月份之前不用太悲觀。但在此之後變數增加,尤其是國際市場的政治風險增加,包括英國與歐盟關系中的極大不確定性,以及被誘發並繼續發酵中的潛在風險等。“享受9月之前的小蜜月”,李慧勇稱。

A股多空分歧再起

盡管對於宏觀基本面的謹慎情緒趨同,但伴隨近期股債齊漲行情的演繹,賣方策略觀點開始出現巨大分歧,多空陣營逐漸分化。

較為明顯的分歧之一,是對宏觀基本面情況與短期股市的關聯性分析,具體則體現在利空是否出盡、寬松刺激是否能再顯效等問題上。

多方表態鮮明者如銀河證券策略分析師孫建波,其在近期發布的中期觀點路演側記中直言,“我們對宏觀形勢保持著謹慎的態度,但此刻義無反顧地扛起了看多的大旗。”

在孫建波看來,宏觀基本面的謹慎不僅是當前的基本特征,也是自2009年以來的長期態勢;經濟增長率多年來處於持續下滑的通道中,並仍將持續很多年。市場不會因為宏觀基本面的長期下臺階而只漲不跌。“市場的漲跌蘊含著對經濟的預期,這一預期常常是過度反應。物極必反,我們要把握這種過度反應之後的大反彈。”

與此形成呼應的是,國泰君安策略分析師喬永遠則認為,樂觀預期正在被提前透支。其強調,英國脫歐等事件落地後,利空出盡確實會帶來風險資產的階段反彈;但如果當前市場預期已將進一步寬松包含在內,未來即使兌現,對股價的邊際變化也不會有明顯提振。相反,如果寬松無法兌現,預期修正將會給市場帶來負向承壓;而且在匯率貶值和潛在通脹的制約下,這一情形存在較大可能。

分歧之二,聚焦在7月窗口期究竟能否啟動“吃飯行情”。

當前看多態度明確的海通證券,在年內幾次更換立場。今年1月底態度樂觀,至4月中旬3100點附近態度轉為謹慎,再至5月底2800點時提出短期回撤已到位,從6月底起又再次翻多。海通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對此表示,震蕩市里面短期市場的波動,取決於經濟和政策的動態變化;經濟不好時政策松、股市漲,經濟好時政策緊、股市跌。目前再次步入政策走向偏松的情況,且改革仍在推進中;從市場形態看,利空階段性出盡,多方力量已經占上風。

荀玉根還表示,觀察近期的融資余額、滬股通和二級市場成交量、換手率等,分別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大,風險偏好已經在回升中。“短期行情已經走在多頭市場的路上,目前應順勢而上、保持樂觀。”

對於6月底啟動的這輪行情以及資金面變化,申萬宏源策略分析師王勝則極為謹慎。其強調,失真的市場指數並未準確反映已經持續4個月的結構性行情。整個6月絕對收益投資者倉位快速提升,且加倉的主要方向集中在部分短期高景氣產業類主題方向上,熱點板塊的交易極度擁擠。6月底開始的行業主題輪動卻是投資者“為加倉而加倉、尋找補漲熱點”的過程;指數吃飯行情並未出現,倉位卻已到了高位。

王勝更提示稱,當前市場的微觀結構並未改善,而是仍處於全面惡化的趨勢中,需警惕7月回調傷害凈值,“市場普遍預期的吃飯行情將有望在調整後展開。7月下旬回調,8月下旬‘吃飯’。”

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酈彬則直接預言,市場熱盼的“吃飯行情”可能只是一廂情願,更提醒稱“謹防‘吃飯’不成蝕把米。”其表示,企業盈利今年一季度超預期增長可能已是年內高點,海外風險事件暫歇不能忽視後續實質性沖擊。與此同時,國內監管“脫虛入實”及“金融去杠桿”導向,短期並不利於股市風險偏好持續回升。因此,A股趨勢性行情仍需等待。

賣方研究的分歧還有其三。當前市場對於A股仍將維持震蕩市亦不存在分歧,但對於中長期股市趨勢和風險預測上存在一定差異。

如海通荀玉根較早便已提出,中期來看熊市已結束,進入存量資金博弈的震蕩市,類似2012年初到2014年中。但在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陳傑看來,當前企業盈利窄幅波動,估值將仍是市場方向的核心因素,且目前的估值水平仍處於較高水平。在估值水平震蕩回落的過程中,市場將進入的是“慢熊”格局。

對於熊市的周期,申萬宏源王勝在策略會提出,按照牛熊歷次漲跌換手率保持對稱來推算,A股熊市可能在2017年6月前結束。但其強調,過去4個月里相關指標並未出現明顯的改善,A股長期仍有一次出清。

“考慮當前A股市場整體杠桿水平相對可控,一次出清的形式更可能是類似2008年和2011年時流動性悲觀預期驅動的出清。在觸發一次性出清的因素出現之前,未來一個季度市場大概率仍將維持寬幅震蕩的格局。”王勝強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12

共和黨“第一槍”如約射向奧巴馬醫改,子彈還得飛一會兒

特朗普還沒正式就職,共和黨已經在國會打響了“第一槍”。

和很多人預計的一樣,這“第一槍”瞄準的是被特朗普從競選階段開始便頻繁攻擊的奧巴馬醫改法案。但是,對奧巴馬醫改“動刀”之後,共和黨人並沒有給出一套完整的計劃。

所以,這只是漫長而糾結的國會鬥爭的開端。

歷史總是相似,奧巴馬也是甫一上任便向選民做出了控制醫保費用等醫改承諾。到2014年1月,奧巴馬花大力氣推動的《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終於生效。

這份法案的核心在於把全民納入醫保,但也因為此,很多人質疑法案把少部分(約占美國總人口約15%的未參保人群)的利益建立在大部分人之上,法案落地的過程中遭到無數來自共和黨甚至民主黨的非難。

共和黨準備碾壓奧巴馬醫改

此前,共和黨曾至少50次試圖在國會廢除奧巴馬醫改法案。而現在,在共和黨即將正式全面占領白宮和國會的情況下,共和黨人對該法案的挑戰具備了更大的可操作性。

4日,共和黨已經邁出了第一步,在參議院內以51比48票通過決議,對醫改法案的預算進行辯論,而這直接關乎醫改法案的存續。

當天,候任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在密會了參眾兩院多名共和黨議員後向媒體表示,他和特朗普將采取“雙軌措施”,即通過行政權力和立法來廢除現行的奧巴馬醫改法案。彭斯表示,特朗普將通過一系列行政令來確保有序過渡到一個“基於市場的醫保體系”。

而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奧巴馬則罕見地前往國會山與國會中的民主黨人單聊,要求後者無論如何不能給共和黨修改醫改法案亮綠燈。在接近2小時的會議前後,奧巴馬並沒有回答媒體的提問。有與會者透露,奧巴馬告訴民主黨議員們,在共和黨全面執掌參眾兩院的狀況之下,當共和黨發難時,民主黨人要“保持強硬”。

不一定徹底推倒重來

有分析認為,共和黨在未來就奧巴馬醫改的國會鬥爭中既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很明顯:包括手上握有多數選票,也能得到下任總統的背書。但他們的弱點在於無法拿出一個清晰的替代方案。反觀民主黨的優勢則在於,即便奧巴馬醫改法案存在不少缺陷,但起碼這份法案讓數百萬原本無法被納入醫保範圍的人享受了醫保,使未參保人數比例下降了5%。

參議員少數黨領袖、民主黨人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發出警告稱,廢除奧巴馬醫改法案將會給保險市場帶來巨大震動,他還呼應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強大”的競選口號,稱此舉將“讓美國再度衰退”(Make America Sick Again)。

而眾議員發言人、共和黨大佬級人物保羅·瑞恩(Paul Ryan)則表示,共和黨已經“擬定了計劃”,並且“有很多想法”。但盡管如此,對外界來說,幾乎沒有從共和黨這邊聽到任何詳細計劃。

共和黨自己也承認,他們可能需要數月才能給出一套醫改替代方案。強調將通過行政令和立法來廢除現行的奧巴馬醫改法案。由此可見,廢除奧巴馬醫改法案將會是新政府的優先要務之一。

對此,一種比較現實的可能性是,共和黨人不會全盤否定該法案,而是對其中部分內容作出修改。而民主黨人也會抓住共和黨沒有給出替代法案這一點大作文章,這樣一來最起碼能拖住共和黨廢除該法案的腳步,盡力保住奧巴馬最重要的一份政治遺產。

這樣的判斷並非毫無根據。此前,特朗普誓言要拿出一套比奧巴馬醫改法案更好、更便宜的醫改方案,但在大選勝出並與奧巴馬會面之後,特朗普改口將保留法案中一些比較受歡迎的部分。

比如,特朗普曾說自己很喜歡法案中關於允許26歲以下年輕人在未獲雇主保險時可以繼續被涵蓋在其家庭保險當中。此外,他也表示將繼續禁止保險公司因投保人既有病史而拒絕承保。實際上,這兩項規定已經是奧巴馬醫改法案的兩項重要核心內容。

誰在反對奧巴馬醫改

同樣是在4日,奧巴馬政府表示,目前已經有約880萬人通過HealthCare.gov網站登記註冊了2017年由聯邦政府直接運作的保險計劃,這一數字同比增加了20萬。其中有655萬老用戶,220萬新用戶。

從啟動以來,奧巴馬醫改法案作為一項普惠制的措施已經覆蓋了2200萬美國人口。但是,這項改革也觸動了不少人的神經。簡單來說,禁止商業保險公司對投保人對過往病史進行篩選,這樣做其實是把政府的壓力分攤到商業保險公司的頭上,商業公司自然不滿。另外,奧巴馬醫改提倡在藥效相同的前提下使用仿制藥,降低用藥成本,那些大醫藥公司對此非常敏感。醫生群體也是反對者之一,因為他們從政府保險中拿到的報銷肯定少於商業保險。

共和黨人認為奧巴馬醫改方案增加了企業負擔。但根據聯邦基金會(The Commonwealth Fund)一項關於平價醫療法案的研究,2015年,57%的65歲以下美國人(約1.54億)從雇主或家庭成員的雇主中獲得醫療保險。這一比例和2010年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不過,實施至今的奧巴馬醫改法案也逐漸暴露出缺陷,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由於一些保險公司因為參保人數沒有預想的多而退出了奧巴馬醫改計劃,這導致了保費的上升,加劇了不少參保人的退出。一些中產階級還認為,聯邦醫保的補貼不如商業保險,而不參加聯邦保險的懲罰微乎其微,不足以鼓勵他們參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0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