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政治衝擊合約 左丁山

2010-9-13  AD





 

賓架A請吃午飯,傾起銀行業務,竟然發牢騷。

賓 架A若有所感咁話:「香港自開埠以來,靠商業貿易而生,戰後無論七十年代之前嘅輕工業經濟,七十年代中之後嘅金融經濟、地產經濟,都建基於合約法。簽合約 最少有兩個個人或團體簽字,一簽約,就有合約法條文與精神保障各方權益。如有爭拗,可上法庭,尋求裁決。但近年來,一啲合約精神似乎要屈居於政治之下,簽 約可以唔認,一啲條款因政治問題而被逼修改。我深以為憂,沒有了合約法,香港商業就建基於浮沙之上,跟政治氣候迎風搖擺,好容易塌下來。」

管 治世界性銀行嘅規條,往往受政治影響,譬如巴塞爾Ⅲ(BasleⅢ)會係雷曼後嘅政治產品,大大增加銀行嘅合規成本、經營成本以及董事責任。表面睇起嚟, 似係好事,反對市場經濟嘅政客,特別叫好。但巴塞爾協議以前有冇防止過歐美銀行陷入危機?答案係冇,反之亞洲嘅銀行在風險管理,資本比率方面,十年來表現 好過歐美銀行,亞洲銀行是否一定要跟隨歐洲監控模式?不過形勢比人強,中國印度雖然興起,監控規章嘅話事權仍然由歐美牢牢抓緊,亞洲銀行唯有照跟。但有一 樣,如果亞洲學埋歐洲英國嘅方法,向銀行與銀行家徵收重稅,咁就失去爭奪市場嘅機會咯。

舉例而言,巴克萊與滙豐對英國重稅豈止有微言,直情 有所動作,出到聲話研究遷冊可能性,澳洲、新加坡,甚至香港都可能係遷冊新址。啲真正跨國大公司/銀行在二十一世紀未必遵守「本土、愛國」呢套,譬如美國 企業如在海外收益大過美國內部嘅收益(麥當勞、英特爾、可樂等),佢地嘅管理思維一定與中國國有企業嘅思維不一樣,愛國還是忠於股東利益?在亞洲提吓都可 能俾某些人痛駡:反了,反了。但美國人Bob Diamond做巴克萊銀行總裁,印度人Pandit做花旗總裁,瑞士人Ackermann做德意志銀行總裁嘅時代,國家企業嘅性格不可能不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8

AIG大摩美林齊掟貨金融海嘯衝擊樓市

2008-9-25  NM




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令股市大冧,第二波是直接衝擊樓市。

公司財困,一眾外資基金如AIG、美林證券及摩根士丹利,近期在香港商廈、商鋪及豪宅市場齊齊掟貨,估計總值逾三百億元。

目前只有一批仍有實力的華資及未受美國次按風暴影響的歐洲基金,有力接貨;然而本刊向多方查詢,都表示現時寧可儲定彈藥傍身,實行隔岸觀火。外資極可能因此要大幅劈價求售,另一場本港樓市「海嘯」,即將殺到埋身!

獲美國聯儲局批出八百五十億美元貸款的AIG,在流動資金問題上暫舒一口氣。不過長遠來說,仍然要儘快出售資產解決財困。據知,其在香港的中環甲級商廈AIG Tower,已於近月在市場以暗盤形式放售。

「佢 哋唔係全幢全資擁有,所以只可以賣股權。佢哋唔敢高調話賣,擔心被人㩒住搶,只能夠subject to offer,被動地等有心人問價。」一名專做寫字樓買賣的經紀透露。AIG Tower市值達九十億元,已比年初估值調低了十億元,而 AIG佔這幢大廈九成業權,如物業成功出售,估計AIG可套現八十一億。

事實上,AIG子公司友 邦保險(AIA),於今年三月已急急沽售北角港運中心兩層,套現二億多元。雖然AIA在香港持有的物業不多,但大都是「巨無霸」,如早年購入予旗下員工作 宿舍的淺水灣赫蘭道,有三棟住宅共六十九個單位;另外與麗新合作發展的灣仔活道項目,及跑馬地友邦大廈全幢,估計價值逾三十四億元。

大摩美林出貨無承接

另 一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於香港設立的房地產基金,最近亦放售市值約七十億元物業。大摩於○六年與鵬里資產等合組財團,以二十二億元購入的前中環恒生總行大 廈,已花兩億元為物業翻新,並改名為盈置大廈;現時尚未招租完畢,已開價四十多億元出售。一名行內人士說:「呢幢盈置大廈仲有七成單位未租出,加上市道轉壞,暫時無人有興趣。」而大摩在各區發展的八幢莎瑪(Shama)服務式公寓,其中五幢在市場上放盤,叫價十五億元,一樣無承接。

「大摩最擔心旗下星展銀行大廈全幢,好急想放。舊年叫價十億,到今年降價到九億,本來有華資傾緊,但由於星展銀行有可能退租,要另外再搵租客食晒全幢會好困難,所以最後都係撻Q!」據知大摩已有心理準備要再降價求售。

而 美資大行美林證券旗下的房產基金,亦開始劈價拋貨。美林於去年初才以五億三千萬元買入逾九成業權的旺角金都商場,於數月前已打算以七億轉售。由於發現市場 缺乏承接力,表面上繼續「企硬」七億,但暗盤已割價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美林已願意割愛,一改外資通常揸貨六、七年才放售的習性。就連澳洲的麥格里基金,亦 低調放售旗下多項工廈物業,如市值八億五的屯門田氏廣場等。

華資財團取態觀望

外資大行齊掟貨,有能力接貨者,就只剩餘一向保守的退休基金及歐洲基金;而緊守香港,未有在大升浪中摸頂入貨的華資財團,亦實力雄厚。然而本刊向多個老牌家族查詢,都表示現時只會觀望,未敢輕言入市。

集團在上海、香港及澳門持有四間酒店,並在鰂魚涌擁有商廈收租的李兆基女婿、順豪資源主席鄭啟文表示,近日亦收到風聲指大摩正放售服務式住宅Shama,及以十一億人民幣放售上海新天地旁的錦麟天地服務式住宅,但他坦言對項目全都興趣不大。

「過去一年我哋喺香港已斥資十三億買下四塊地皮改建酒店,而且本身有四間酒店,入住率超過九成,發展已經唔錯。而且服務式住宅客路窄,利潤不及酒店好。而家個個都觀望緊,睇吓外圍嘅發展情況先,使乜咁急買住呀?」鄭啟文說。

「我認為大摩沽貨,好有可能係班基金經理睇唔通前景,想快啲埋單分紅,不過而家佢哋可能會後悔點解唔喺舊年賣囉。」

而在香港發展住宅、酒店及持有多座工商廈或商鋪,估計資產逾百億的裕泰興集團,其董事總經理羅守耀說,現時情況與九十年代相似,「當時日本經濟泡沫爆破,啲日本公司如三菱銀行、大丸百貨等,要套番啲資金返日本,都即時斬晒香港及海外物業,求其有價就走,落雨收柴。」

羅 守耀坦言,現時是有實力財團「換籌碼」的好時機,雖然有興趣入貨,但仍未是時候:「啲外資大行放嘅一幢幢甲級商廈,我哋邊有錢買呀!但如果係單層又或乙、 丙級商廈,我哋就好有興趣。不過而家全世界都睇定啲,無咁快入市嘅!」他說未來一個月股市沽空情況會是關鍵,起碼要待股市回穩,市況才能明朗化。

 

一向只買不賣的「小巴大王」馬亞木(右三),去年底起已開始沽貨。馬亞木兒子馬僑生更表示,在樓市前景未明朗下,暫時會停止入貨。左一為今年狂出貨的鋪王鄧成波。(《蘋果日報》圖片)

商廈炒家連環撻訂

按 統計,大摩、美林等大行現掟貨總值逾三百億元,而現時香港商廈每月成交金額,只維持在八至十億元左右,加上大部分財團採取觀望態度,相信要大劈價才見承 接。事實上,過去幾過月香港商廈已進入萎縮狀況,多個炒家「睇唔好」後市而連環撻訂。一向愛炒賣寫字樓的「摸王」黎汝遠,於今年四月花二億多元買入金鐘力 寶中心全層,原本今年十二月上會,但他認為後市不樂觀,於本月初撻訂,寧蝕二千二百萬元訂金。這單位其後被另一買家以一億七千萬元接貨,五個月間價格已急 趺了兩成半!黎汝遠認為現在仍未見底,故再沒有「摸出摸入」,他說:「暫時嘅投資策略就係飲飲食食,如果有平貨都會買嘅,不過而家都未夠平,仲要慢慢睇定 啲。」

另一寫字樓炒家,最近亦曾撻訂的鄭躬明,更向記者明言,已把手頭上的貨賣得七七八八:「而家無貨一身輕,我短期內都唔會入市喇。」

現 時甲級商廈中,新地在九龍站的環球貿易廣場(ICC),一、二期已入伙,現正出租的第三期單位,近月未有承接,仍有兩成多,即約廿萬平方呎樓面尚未租出。 至於九龍灣企業廣場五期,及太古港島東一號,空置率仍高達一成。這類型商廈業主,一直以為把物業出租予投資銀行十分穩陣,故與投資銀行簽約時,往往可豁免 其按金。「有啲投資銀行甚至唔係以現金交租,而係以債券及期權等形式當租金繳交。一旦再有投資銀行爆煲,業主都咪話唔擔心!」

商鋪緊接爆煲

除 了寫字樓,商鋪將是另一個重災區。據商鋪炒家表示,現時商鋪成交已陷於癱瘓,部分買賣亦在金融海嘯下臨門脫腳,臨時取消,「市道不明朗係主因,最重要係銀 行閂晒水喉。以前借錢只要hibor(香港同業拆息)加零點二釐,而家就要加兩釐,而且估價往往只估到五、六成,啲投資者見借貸成本咁重,都唔敢入市。」

一直被指幫雷曼兄弟等外資大行掃貨的「鋪王」鄧成波(波叔),於今年初已開始大手沽貨,至今共沽出最少十項物業,套現超過廿二億元。當中不少為全幢物業,包括以八億六千萬元售出屯門田氏廣場予麥格里基金,其他如尖沙咀漢口道一籃子商鋪及住宅單位等,亦已清倉。

持 有二十億元物業,主要為商鋪的資深投資者黎永滔,對後市不感樂觀:「鋪市最受經濟市道影響,相信要到半年後才能完全反映。唔會排山倒海咁跌,但會陰乾式, 起碼跌兩至三成。」黎永滔說,現時的政策是以靜制動,不買也不賣,「而家銀行都唔肯借錢,就算將間鋪抵押都唔借,驚市道差難賣出。」

而有「小巴大王」之稱的馬亞木,其兒子馬僑生表示,現時商鋪租金已經見頂,「近兩年訂下嘅租金,再加租上去嘅機會已經好微。」加上現時市道飄忽,會暫停入貨。「現時前景未明朗,美國經濟搞成咁,會先停一停(入貨)。」

豪宅零成交

伸延開去,就是豪宅亦已經出事。當雷曼兄弟爆煲,其三十出頭的公司高層劉正賢,即時劈價急放手頭物業。早年已涉足投資物業的他,以買賣豪宅為主,手上有君匯港及何文田半山壹號等單位。其中一個於今年五月,以七千三百萬買入的凱旋門摩天閣中層單位,於上星期其公司出事後,即打算以八千萬放盤套現,不過完全無人問津,故一星期內已多次降價。區內經紀透露:「佢個單位十一月就要上會,佢最初降到七千五百萬,之後話七千三百萬都可以。佢一邊喺公司執緊嘢,一邊打嚟問情況,但係我嘅答案都係一樣:都無人肯買。我睇佢都打定輸數,隨時撻訂。」

事 實上,凱旋門所處的九龍站,有商場圓方及商廈ICC,一向是新興的投資銀行家聚居地,這星期租金已顯著下跌。凱旋門五百多呎單位租金由月初的二萬三千,下 降至二萬元,「以前每個月,啲投資銀行都會幫啲員工租屋住,有佢哋承托住個租金,不過呢一兩個月已經唔見咗佢哋蹤影,租金即刻跌。」當區經紀說。至於山 頂、南區頂級豪宅,近月更錄得零成交。直至本月初,周星馳的天比高單位,以三億九出售,才成為近月唯一一宗交易。「佢放咗成年了,原本開價四億幾,降咗幾 次價先賣得出。」一名經紀透露。

另外,山頂倚巒年初創下每呎五萬五千元,打破亞洲區住宅呎價紀錄。不過,數月間情況已逆轉,其中十七號屋年 初放盤叫價一億九千萬,如今要面對現實把價錢下降至一億六千萬。至於炒家天堂貝沙灣,呎價一向企硬一萬二千元,本月創了新低,平均只得九千元。一名山頂及 南區經紀指出:「呢排無嘢做,我哋都要落山,去吓Soho(指上環新盤Soho 38)介紹吓啲單幢式單位。」

炒家損手日日掙扎

寫 字樓、商鋪、豪宅成交萎縮,連帶經濟放緩,帶來的信心危機,將影響最後一波——中小型住宅。上週末的十大屋苑成交只有十數宗,按週交投跌了足足百分之四十 七。在過去的兩星期,一向備受追捧的細價樓沙田第一城,埋單僅錄得一宗成交,而這宗唯一的成交也屬蝕本貨,賣家損手十六萬離場。

「走得就好 走啦!唔係留喺度等死咩?」李先生在今年年頭連掃四個第一城單位,每個買入價介乎一百五十至一百六十萬,放盤足足半年仍有價無市,無人問津,「叫價由一百 八十五萬嗌到一百三十萬,有人買都走啦!」李先生終於在月初以低價蝕讓其中三個單位,埋單慘蝕四十五萬元。他向記者描述時猶如送走了三個瘟神,「算係鬆番 口氣啦!再遲啲都唔知仲要蝕幾多呀!」

 

而另一年初曾當炒的重災區天水圍,同樣「傷亡慘重」。一向炒開新界樓的三名二十六歲 後生仔Keith、Patrick及Ivan,去年至今,集中炒天水圍嘉湖山莊,貪其夠低水,已賺了四、五十萬元,但今個月卻開始撻訂損手。Keith 說:「嗰頭簽咗約俾咗百分五訂金,唔夠幾日就跌鬼咗百分之五,我不如買過間新嘅!」三個後生仔雖然認為短期內樓市波動,但仍然無有怕繼續買,最新策略是溝 貨,「我哋早前以二千元一呎買入大興花園,而家再入幾間千七元一呎嘅單位,實行溝貨。」

地產代理自然亦處於「吊鹽水」狀態;不單只收入大縮水,跑不到數還分分鐘硬食公司的警告信兼被革扯。早前中原地產住宅部董事總經理陳永傑便估計公司會有最少六千人,即約三至四成經紀會因未能達標而執包袱。

「淨 係第一城都有六間代理行,最少都有百五個經紀,你睇呢兩個星期得一宗成交,個客真係被人扯開幾邊都唔夠分!點做呀?」一名沙田區的地產經紀苦笑道。天水圍 區地產經紀余小姐亦向記者大吐苦水:「今個月成個栢慧豪園先得十零宗成交,而家想搵人睇樓真係唔易呀!遲啲元朗嗰邊有新樓盤,公司又要我哋call客,真係點死啲客出嚟呀你話?」

樓市起碼跌兩成

總結各方意見,樓市未來一年起碼下調一至兩成,連帶地產股亦一定受影響。建銀國際研究部執行董事顏偉洪認為,樓市今年三月見頂後已欠缺承接力,他估計未來一年豪宅及商廈這些受金融界熱捧的物業,價格會首當其衝大跌兩成。

早 前估計樓市第四季會調整完畢的他坦言,樓市的調整期比自己較早前預計的更長,跌幅亦比原先預計大,樓價最快要到明年中才有機會回升。他估計外資大行沽售的 物業,起碼要比市價折讓一成,才會有人承接。「現時有能力接貨的,可能會是較少受次按影響的歐洲基金、俄羅斯、中東及新加坡資金。」

而曾任 職摩根士丹利、多次獲選為最佳地產分析員,並於○四年過檔投資亞洲區地產股及物業的對沖基金LIM Advisors出任董事的卓百德(Peter Churchouse),指出本港樓價自今年第一季高位至今,已回落百分之六至七,跌勢肯定未止,整體相信要下調一至兩成。

「首先現時股市疲弱,大陸同香港股市由去年高位至今已分別大跌六成和四成,仲點可以套股換樓?去年在新股上市中最受惠的投資銀行界、金融服務業同律師,而家都要擔心能否保住份工,肯定影響佢哋買樓或換樓嘅意欲。加上出口同本地生產總值放緩,都會影響樓市。」卓百德說。

不 過,在港已居住了廿八年的他說,今次是他在香港經歷的第六次地產低潮,相對九七樓災只屬小兒科。「今次只算是溫和嘅周期性調整,現時買樓負擔比率只有約三 成多,加上利息仍然低企的情況下,一定不會出現美國樓市恐慌性拋售,以及香港九七樓市大跌七成嘅危機,不過需求減弱及慢慢下跌則是事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5

金價衝擊1900美元 上市公司興起「淘金熱」

http://www.eeo.com.cn/2011/0913/211065.s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彭友 今年以來,國際金價的暴漲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近日國際金價在一度觸及每盎司1920.14美元的新高之後,隨後又暴跌了100多美元。但不少投資者依然認為,黃金的震盪幅度加大,但上漲趨勢還將延續。更多的投資者則是在迅速反應,搭乘上這列財富快車。

閩福發A(000547.SZ)9月10日披露,公司參股40.10%的合營企業大華大陸投資有限公司,曾於2010年6月投資人民幣1.3億元參 股由中國黃金集團公司控股的廣西鳳山宏益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該項目進展順利,據該公司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已探明黃金儲量有顯著增長。

鑑於中國黃金集團公司作為大型國有企業的良好信譽與強大實力及以往的合作成果,公司決定與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等七家企業共同投資成立一家有限責任公司 制投資企業——中金增儲(北京)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基金公司」),該基金公司註冊資本為50000萬元人民幣,經營範圍為:貴金屬、有色金屬及 其他金屬探採礦權企業股權投資、礦業投資、合作探礦、投資合作、投資管理。該基金認繳總額為10億元人民幣,閩福發A認繳額為1億元人民幣。

八家企業均以現金方式出資,總計投資10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黃金集團公司投資2億元人民幣,佔基金公司股份比例為20%;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 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人民幣,比例為10%;北京恆基廣業技貿有限責任公司投資2億元人民幣,比例為20%;北京東寧川旭商貿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人民幣,比 例為20%;北京航眾工業有限公司投資1億元,比例為10%;北京市中青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比例為5%;山西中青才智企業管理有限 公司投資5,000萬元,比例為5%;閩福發A投資1億元人民幣,比例為10%。

據瞭解,中國黃金集團公司是中金黃金(600489.SH)的控股股東,持有該公司52.40%股權。目前上市公司的黃金儲量大約為400 噸,而集團公司的黃金儲量大約為800 噸,是公司目前儲量的兩倍。

除了建立金礦投資基金以外,更多公司還在獨自收購金礦。華業地產(600240.SH)日前宣佈,公司擬出資5400萬元收購深圳市隆興投資有限公 司所持陝西盛安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的90%股權。據悉,盛安礦業擁有2個探礦權,分別為陝西省寧強縣金硐子溝一帶銅金礦和陝西省寧強縣雞頭山—小燕子溝一帶 金礦。其中雞頭山—小燕子溝一帶金礦估算的儲量為礦石量8332087噸,金金屬量19669.69公斤。

方大炭素近日也披露,擬以股權收購方式受讓佳金礦業60%股權。佳金礦業在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山斗鄉山斗村天井山金礦合法持有《採礦許可證》及《探 礦許可證》,礦區面積1.27平方公里,已探明礦權內保有資源儲量286264噸(其中122b類礦石量118631噸,333類礦石量167633 噸),金金屬量2653.92kg,礦石平均品位9.27g/t,目前進一步的勘探工作正在進行。

除了上市公司以外,機構投資者也在金礦中淘到了真金。記者從諾安基金瞭解到,國內首隻黃金主題基金——諾安黃金基金今年初由諾安基金推出,截至9月7日,該基金的累計淨值增長率達到了25.7%,在所有公募基金產品中排名第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21

飽受網購時代衝擊實體書店淡出江湖

http://www.zjscdb.com/detail.php?newsid=62717

對於杭州來說,曉風書屋、楓林晚……他們不僅是繁華鬧市中獨闢蹊徑的圖書經營場所,還是文人雅士流連忘返之地,更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
    數年前,人們習慣將這些民營實體書店連同圖書出版行業一起,稱之為中國的最後一座金礦。然而,隨著網絡購物的興起,這種慢節奏的實體購物方式受到巨大衝擊,一大批民營實體書店或關門或搬遷,實體書店正在經歷一場「革命」。
    根據《2010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我國網購用戶人均年網購消費3259元,半年人均網購次數達10次。其中圖書音像製品消費火 爆,佔網購市場消費總量排名的第三位,購買用戶佔全部用戶的比例達31.4%,這意味著,每約十個網購用戶中有三人會購買圖書音像製品。
    狼來了,在B2C市場逐漸成熟之際,杭州傳統民營實體書店一時躲避不及,但暫時的消失並不代表它們不會捲土重來。

江湖夜雨十年燈
「還算活著的」楓林晚
    「楓林晚還算活著吧!」朱昇華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開場白便是「活著是當前民營實體書店最大的願望」。
    1997年,朱昇華在浙江大學西溪校區旁創辦了楓林晚書店,從一個只有30多平方米的小屋起步,以其獨特的人文特色,曾經紅極一時。定位為經營人文社科以及文史古籍類學術書籍為主的楓林晚,引得無數名家爭相拜訪,著名作家金庸來杭時,也曾親臨。
    2007年5月,位於文三路上杭州楓林晚書店總店搬遷,朱昇華惜別杭州市中心。繁極一時的人文傳奇,與這個400多平方米的營業場地,彷彿也一起無奈轉移了。
    「市中心的房租漲得太快,400多平方米的店面,租金需30萬元,依靠傳統的圖書零售無以為繼。」朱昇華告訴導報記者,房租過高是楓林晚書店總部搬離的直接原因,網絡市場對傳統書店的消費影響則是致命性的。
    「網絡書店對實體書店的衝擊和影響,可謂一場革命,網絡書店無需房租費用、水電費用等,它所節約的成本是實體書店無法對抗的,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80%至90%的民營實體書店要關門。」朱昇華認為。
    為了節約成本,朱昇華將楓林晚搬遷至紫荊花路415號,傳統學術氛圍濃厚的楓林晚在此次變遷中得以大變身,LOFT結構的裝修、大區域的室內交流活動場所,使得楓林晚成為國內首家實驗書店。
    「在現在的條件下,傳統書店不能單靠賣書來營運,書店是個多元化的組合,有些人習慣到書店裡來看書選書,來參加一些活動,這是一種生活習慣,我們依託傳統 門店出售這種生活方式。書店除了承擔傳統職責外,剩下我們把它打造得更加有特色,實現以書+沙龍+咖啡+音樂劇文化等,不斷製造一些衍生產品,來彌補傳統 實體書店的不足,以吸引人們來此聚合。」實際上,從楓林晚目前的現場佈局,就可以看出朱昇華的理念。
    現在的楓林晚,一樓是傳統的書店賣場,二樓三樓佈局著咖啡廳和文化實驗室,楓林晚的變形預示著全新的嘗試。
    在朱昇華看來,傳統實體書店走連鎖經營的方式已經不現實,受通貨膨脹影響,人力成本、房租成本節節攀升,再走連鎖經營只會增加負擔。「也許你要問了,為什 麼傳統的新華書店可以越開越大?那是因為他們的物業大多為自有,而且地段好,品牌響亮,特別是壟斷了國家教輔類書籍,面對網絡銷售的衝擊,它們的生存壓力 相對較小,我們這種特性鮮明的民營書店只能走差異化路線。」與傳統實體書店比,與網絡書店比,朱昇華一直在尋找楓林晚創新經營的可行路徑。

遭遇網購「革命」
十大民營書店淡出
    「網絡書店對傳統實體書店,甚至是出版業的衝擊,可謂是致命性的。」從武漢大學編輯出版專業畢業的小李先後在出版社和書店工作幾年之後,最終離開了這個行業。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佈的《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 1.73億。截止2010年底,我國網購市場交易總額5231億元,網購市場交易額佔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例上升至3.3%。
    網購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圖書更是最適合網購的商品之一。
    「杭州有名的實體書店,像曉風書屋、楓林晚,要麼靠批發賺錢,要麼搬遷到了更偏僻的地方,現在民營實體書店的日子很難過。」小李說。
    從西湖邊的杭州三聯書店、杭大路上的菜根譚書店,松木場附件的藝林書店,文一路上的耀信書店,文二西路的鐵驢書社,新市街的一家書店等等,杭州一大批民營實體書店正陸續消亡。
    與有特色的民營實體書店一起「隕落」的還有實力較強的大眾實體民營書店。位於文二路楓華府第臨街商舖的人民書店,由人民出版社、新華時代(北京)傳媒文化 有限公司和杭州諦都置業共同投資創辦,曾經寄希望於連鎖直營專賣體系,擴大市場佔有率,並與新華書店一爭高下,然而從它2009年開業,到如今僅兩年時 間,便退出了市場。
    導報記者在文二路上看到,人民書店大型紅色招牌猶在,原本氣派的玻璃窗戶上貼滿了亂七八糟的紙片,人去店空,在惱人的秋風下徒增了幾分蕭條。
    傳統圖書零售業遭遇人力物力成本上漲的影響,再加上網絡市場的分割,利潤越來越薄,甚至直接入不敷出,最終倒閉。
    說起杭州十大民營書店的陸續消亡,小李給導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傳統意義上來說,書店從批發公司進貨,一般以6折拿貨,再全價賣出,大概有35%-40%的 利潤,扣除人力成本,每本書大概就10%-20%的利潤。但是目前杭州中心地段一個佔地200平方米的優質商舖,年租金約1000萬元,將租金成本計算進 去,書店穩虧不贏。「每年1000萬元的房租,相當於一天要產生3萬元的利潤,假設一本書賺9元錢,那麼一天要賣3000本書,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根據新華書店最新一期的購書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在購書渠道選擇中,有49.3%的讀者通過網絡購書,有42.92%則通過實體民營書店購書(不含新華書店)。
    在電子商務的衝擊下,傳統民營實體書店和網絡書店的圖書銷售各佔半壁江山。

不服「馬太效應」
暗自「跑馬圈地」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讓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但是,沒有人甘心服從於「馬太效應」。
    在民營實體書店與網絡書店的銷售競爭中,越來越多的商人認識到,誰掌握消費者,誰就是最後的贏家,於是各個書店大展拳腳,加快「跑馬圈地」。
    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網上書店,2010年噹噹網來自圖書音像商品的淨收入約19億元,佔總體銷售額82%,2011年第一季度圖書音像製品淨收入超過5億元,佔總體銷售額75%。2011年2季度圖書銷售收入為5.8億元,同比增長34.1%。
    從噹噹網擁有的客戶數量來看,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噹噹網擁有活躍用戶數為860萬,總訂單數2940萬單。2011年第一季度總活躍用戶420萬。
    「當當網佔據了圖書網上零售市場的50%以上份額,佔據一般書全國零售市場的20%以上份額,成了規則制定者。」噹噹網郭鶴說,噹噹網的顧客忠誠度很高, 根據2010年5月艾瑞的消費者調研定製報告顯示,噹噹網的知名度、用戶信任度和價格競爭力指標在國內B2C電子商務企業中排名第一,2010年總銷售量 中有79%的銷售來自用戶的重複購買。
    面對如此強大的網絡競爭對手,各民營實體書店在細分市場的同時,加快發展會員。
    「我們這裡的顧客還是挺多的,主要是大學生和附近的居民。他們基本上是我們的會員。」在曉風書屋打工了八年左右的衢州姑娘祝小琴說。
    從體育場路上的曉風書屋總店到教工路浙江工商大學旁的曉風書屋,祝小琴在各個書店擔任圖書管理員,數年來基本輪了一圈,每天和圖書及消費者打交道,她對曉 風書屋的顧客流量熟知在心。9月21日晚上八點左右,祝小琴還在教工路上的曉風書屋內工作,導報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個約30平方米的書店內,有十幾位顧 客,或在選書,或在一旁的閱讀間內看書,還有幾位母親陪著小孩子來買書。
    家住附近的一位李女士帶著兒子「土豆」在選書,不一會兒買了兩本書,一本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另一本書是《閃亮的五(二)班》,付款時原本總價35.5元的書,因為是曉風的會員,只要付27元錢,「土豆」還收到了小琴送出的智力魔方。
    對會員的貼心服務,成為曉風留住顧客的又一法寶。「我們總店會有一些沙龍、講座活動,分店也經常會有一些打折促銷活動。」小琴介紹,這幾天分店打出了「買100元書券送30元書券」的活動,配合國慶節等節假日,曉風還有系列活動推出。
    從產品定位來看,曉風書屋圖書涵蓋人文、社科、財經各個方面,且已經從原來的圖書銷售擴展到文具及創意圖文用品的銷售。從各分店地址來看,浙大紫金港校區 內開有曉風書屋,下沙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旁也開有曉風書屋,市中心則是教工路上的浙江工商大學曉風書屋分店及其他,曉風書屋立足大學生群體和文化人士,深耕 這部分人群的圖文消費,以會員制的形式穩定了客源。
    「僅教工路這個分店,我們一天大概能賣出200本書,學生下課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過來。」祝小琴介紹,青春讀物類及教輔類圖書很受他們的歡迎。
    和曉風書屋相比而言,楓林晚則另闢蹊徑,在淘寶上開設了楓林晚淘寶書店,向網絡市場分一杯羹。楓林晚書店創辦人朱昇華說,楓林晚的圖書銷售主要通過網絡。
    更多的是,一些書店依託圖書批發市場,在淘寶網、孔夫子舊書網等網站,將淘寶書店開得遍地開花。導報記者在淘寶網上選擇店舖一項,搜索關鍵詞「杭州圖 書」,出現杭州萬捲圖書專營店、杭州文雅圖書專營店,杭州華章圖書專營店、杭州能看圖書專營店等數十個選項,全國範圍內的網絡書店數以萬計。
    不可否認,網絡書店對實體書店造成巨大衝擊,但是在實體書店頑強的抵抗下,行業出現細分和整合。「身處這個行業中,我們第一時間便發現了網絡市場對傳統圖 書市場造成的衝擊,近年來我們把網絡市場的發展作為重點。」作為圖書出版行業的內行人藍獅子圖書編輯中心主編王留全說,「原來我們在國內多個媒體刊發書 評,但隨著網絡圖書購物頻道的興起,傳統的營銷已經不能滿足競爭需要。」王留全介紹,自2011年上半年開始,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中心在噹噹網上設有專題 位,「網絡對我們有衝擊,但是我們可以跟它合作。」此外,藍獅子還設立了專門的電子圖書部門,嘗試做電子書的出版和推廣。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網絡書店不會令實體書店消失。未來極有可能形成的產業格局是大型網絡書店、大型實體書店、中小實體書店集群及中小網絡書店集群,在各自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形成一種三足或者多足鼎立的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31

地方政府債務吃緊 建商現金流飽受考驗 資金斷鏈 中國房市承受三大衝擊

2011-10-10  TWM




溫州的高利貸風暴,凸顯中國資金 斷鏈的影響層面廣泛,其實在房市,官方調控的力道已迫使整體景氣下滑,甚至跌破雷曼兄弟倒閉時的低點。這對地方政府、建商與房屋買方而言,都是不利的修正 訊號。

撰文‧周岐原

令人震驚的溫州老闆「跑路」潮,僅是中國資金「斷鏈」的副作用之一;相較之下,二年多來瘋 狂上漲的中國房市降溫,造成的震撼更大。其實,房市的調整風已經緩緩吹起,在官方連番推出緊縮政策後,中國房市回檔跡象越來越顯著;這波修正不僅讓房市進 入冷卻期,對水泥、地產開發與金融等行業的衝擊,更是後續觀察的重點。

中國房市的官方數據五花八門,光是依照區位劃分,就可分成一、二、三 等多線城市,再加上銷售面積增速、開發資金變化等指標,很難用單一訊號斷言整體走向。不過,在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簡稱 房開指數)卻是一項相當有參考價值的指標;該指標由房地產開發投資金額、土地開發面積、房屋空置面積、商品房平均售價等六項分類指數合計而成,是最全面的 統計數據。

今年九月的房開指數,便透露一個令人高度警戒的訊號:中國房市正在快速緊縮,而且進入三年來最冷清的市況!九月分房開指數是一○ 一.一二,儘管仍位在區分多空的一百以上,但由逐月走勢來看,自從去年三月景氣見頂後,中國房地產業景氣便逐月下滑。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只比持平稍高的 數字,其實已低過○八年九月金融海嘯發生時的水準;這意味著,無論哪一座城市,當前房價很可能不是波段低點,而是另一波修正的起點。

房 市確定緩慢降溫

回顧二○○八年初,房開指數先是連跌九個月,到雷曼兄弟倒閉時的一○一.一五;隨後因金融海嘯,又繼續下滑六個月,直到隔年 中才反彈。前車之鑑如此,近期亮出的調整訊號更不只一個,中國七十座中、大型城市裡,今年八月已有四十六座房價停止上漲,「高檔量縮價跌」的訊號出現,後 勢如何不言而喻。由指數轉折和國內外經濟局勢來看,即使這次經濟不會像三年前快速收縮,但中國房市還有一段修正尚未完成,應該毋庸置疑。

中 國房市緩慢「變盤」,可能造成哪些影響?

首當其衝的是地方政府。北京當局重拳調控房市,讓建商投標土地意願大減,高度仰賴賣地收入的地方政 府,自然苦不堪言。因為從水利、交通建設到保障住房,既定政策還是要照常開辦,施政起來格外吃力;累計達十.七兆元人民幣的地方債務,也成了一顆巨大的不 定時炸彈。

為了開源,不少地方政府陽奉陰違,當中央要求執行「限購」(限制購買房屋數量)政策,地方政府就推出「限價」(房價設定上限)措 施。字面上看,房市交易確實被「限制」,但比起交易停擺的限購令,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限價模式,仍然對房屋買賣放行,只是成交價不再創新高而已。

建 商經營壓力倍增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賣地收入銳減,部分地方政府為了籌措財源,打起「拋股還債」的算盤。據估計,由地方政府持有的A股市值超 過四千億元人民幣,若財務壓力進一步升溫,其中至少有一半的股權將被迫出售。這也將形成陸股另一股賣壓。

第二個受影響的是建商。房市降溫, 房屋供應量與存貨卻節節上升,對建商的經營造成直接壓力。今年六月中,標準普爾(S&P)便將中國房地產業的評等降為負面,理由是整體行業負債攀升、現金 流量逐漸收縮,形成對建商不利的警訊。

標普並指出,若中國平均房價下跌三成,預期將有許多建商出現短期償債困難。正因為前景看壞,許多在港 上市的內地房產股,今年第三季股價紛紛大跌,雅居樂、華潤置地、遠洋地產等特定公司的股價淨值比(P/B Ratio),更回到金融海嘯期間低點。

買 方不甘心買貴衍生社會事件此外,中國房市的消費者,也是受房價反轉傷害的「重災區」。這次中國各地房價連綿不斷的漲勢,對買方無疑是很大的煎熬,越是等待 越買不起;好不容易痛下決心,卻發現後來的房價竟然比自己的買價低,自然造成買家嚴重不平衡的心理,進而衍生社會事件。

例如在北京近郊的通 州,就有數個建案的買方發現,建商在交屋後大幅降價,雙方因此發生衝突。這對強調「堅持不懈搞好房產調控」的國家主席胡錦濤,形成一大諷刺。

中 國房市的多頭格局,為地方政府與建商帶來享之不盡的好處;進入空頭修正期後,政府、建商與消費者反而成了無法擺脫的「受害三角形」,看起來,無論什麼時 候,中國房市的買方似乎都是最弱勢的一群人!

中國房市修正未完!

根據金融海嘯時的經驗,中國全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跌破前波 低點後,有可能因為政策調控、經濟風險增加,導致房價持續修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8

小米手機衝擊日供貨15000台 一個月後無限購買

http://122.97.248.126/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92&id=4485

鳳凰科技訊 11月18日消息,小米公司通過其官方微博公佈了「正式發貨」計劃,具體內容為:11月19日到12月4日發貨量提升至每天5000台、12月5日到12月17日每天15000台,12月18日開放購買。

  8月中旬,小米科技CEO雷軍在發佈小米手機後曾表示,小米手機在十月初正式上市。隨後,小米科技通過各渠道將手機推向用戶,進入測試使用階段。

  在測試階段,有用戶在小米官方論壇反饋稱,小米手機存在發熱量大、掉漆等嚴重問題。

  據法制晚報的報導,「小米手機質量問題頻出雷軍反稱是用戶期望值過高」。小米科技對此回應認為,小米手機的質量問題,是有人「惡意詆毀」,並表示「將通過法律手段解決」。

  10月中旬,受泰國水災等方面的影響,小米手機受到產能不足的影響,未能按原定計劃發貨,引起部分用戶不滿。據國內媒體報導,小米宣稱前期遇到的生產問題現在已經理順,泰國洪災帶來的影響已經解決。對此,亦有用戶認為,這是一種「炒作的手段」。

  除了公佈新的發貨計劃之外,耳機、多彩保護殼、後蓋、保護套等配件在小米網上也已上線,用戶可以隨時登陸網站購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3

新居屋政策 衝擊私樓市場 林本利

2011-11-24  NM

2002年,樓價從97年高位下跌超過六成,政府正忙於救市,避免負資產數目不斷急升。當時私樓平均呎價不過2,000多元,政府若容許居屋免補價 在自由市場出售,或者以購入時的資助額補價,可以幫助那些以高價購入居屋的業主脫困,又可以刺激樓市,市民反對的聲音相信不會太大。


但時移勢易,特首曾蔭權現在提出居屋補價優惠,若推廣至26萬個現存居屋,相信會對私樓市場產生一定衝擊。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資料,去年底本地私人住宅總存量約110萬個單位,當中包括6萬多個已補價的居屋單位,但不包括超過10萬個村屋。這110 萬個私人住宅單位,當中89萬個,即超過八成是實用面積少於753呎(建築面積大約900呎)的中小型單位。餘下不足兩成是面積較大的單位,實用面積超過 1,075呎(建築面積大約1,300呎)的大單位只佔總數7%左右。倘若把村屋(以每層約700呎計算)在內,中小型私人住宅單位所佔的比率將更高。
從數字可見,香港並不缺乏中小型住宅單位,最缺乏的反而是面積較大的單位。隨著市民收入上升,自然期望居住環境有所改善,生活空間較以前增加。


但過去十年,地產商興建大量發水樓,建築面積過千呎的單位,實用面積只得六、七百呎。市民付出巨額金錢購入千呎新樓,入夥後才知道被騙。日後政府若立法規管二手樓買賣,要求以實用面積定價,這些實用面積偏低的新樓自然缺乏競爭力,新樓小業主將會蒙受損失。 政府一旦落實居屋補價優惠,居屋業主可以低於市值補價,當然有誘因將單位在自由市場儘快出售套現,私樓市場將突然間多了20多萬個單位的潛在供應,勢將對中小型住宅單位的樓價造成一定的衝擊。 曾特首提出的補價優惠,原意是希望方便居屋業主在私樓市場轉換單位,以及在物業市場向上流動。然而,這20多萬個居屋業主,以優惠補價在私樓市場上出售單位後,市場上又有沒有20多萬個面積較大的單位讓他們向上流動呢?


由 於面積較大的單位供應有限,居屋業主若然一窩蜂加入市場,導致需求大增,勢必推高這類單位的售價。結果是中小型住宅單位與面積較大的單位,兩者的價格差距 (以平均呎價計算),將進一步拉闊。私樓業主想在物業市場向上流動,將更加困難。 加上過去一年,政府推出一些限呎和限量的住宅用地,要求地產商增加興建中小型住宅單位,日後這類單位的供應量勢必大幅增加,對樓價的衝擊將會更大。 過去數十年香港市民努力工作和儲蓄,實在值得享受到較大的居住空間。政府推出土地拍賣時,實不應要求地產商集中興建中小型住宅單位,令日後較大面積的單位 出現「人為」短缺,推高這類單位的樓價。 事實上,正如施政報告所述,現時的住宅單位數目共有260萬個,遠高於235萬個住戶數目。只不過本地的地產商,將新樓包裝成豪宅,吸引內地人認購,呎價 動輒過萬元,完全脫離本地市民的購買力。而這些落入內地人手的住宅,空置率特別高。政府若不正視本地樓市「豪宅化」、「內地化」和空置率高的問題,即使大 量撥地興建私樓和居屋,相信也無法化解香港市民在住屋方面的怨氣。

林本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44

分辨衝擊、週期與趨勢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09/100336512.html

石磊

  大變革時代來臨時,總是很難找到方向,不是看不清方向,而是很難分清是衝擊、週期還是趨勢。標準的統計方法,可以把一條時 間序列數據分解為衝擊、週期和趨勢,但在完整的數據序列成為歷史以前,趨勢末端的方向很難確定,僅靠觀察表面的數字是遠遠不夠的。這樣的大時代,對交易員 和投資人都是巨大的考驗。

  正如美國的次貸危機標誌著美國減槓桿、恢復國際收支平衡的趨勢性逆轉一樣,歐債危機對於歐元區經濟來說有著趨勢決定意義,它標誌著歐元區必須走 上減槓桿、緊縮財政之路。

  歐債危機對於中國而言,可能僅是一次比較大的對總需求的負面衝擊。但中國內需回升具備彌補外需下降的能力,總需求會較快恢復。從以往的經驗來 看,外部負面衝擊有多深,後面政策調整帶來的正向衝擊就有多高,而後再是正向衝擊的衰減,最近這三年明顯反映出這一特點。危機帶來的衝擊不僅是在經濟層 面,人民幣匯率多日的跌停、離岸市場突然出現的人民幣貶值預期以及外匯佔款負增長,都是外部危機導致流動性緊縮,從而衝擊國內金融體系。上一輪金融危機時 也出現過類似衝擊,但都沒有逆轉人民幣升值的大趨勢。

  週期與資產輪動關係最為密切,對於投資組合的績效表現最重要,但週期的判斷絕不是GDP下行就代表週期下行那麼簡單。一般而言,一個經濟週期要 持續8年-10年,但2008危機後的小周期僅僅三年就結束了,在這一週期裡也表現出了正常的資產輪動,儘管不同經濟體表現的程度不盡相同,但基本都經歷 了經濟復甦、通脹上行、滯脹、衰退的循環。

  中國則不大一樣,儘管與世界同步的小周期表現也存在,但大周期的特點更加明顯。儘管中國的工業企業利潤受到了外部危機的衝擊,但利潤率和產銷率 的絕對水平和上個週期的平均水平相當,製造業和私人部門投資依然強勁,沒有出現劇烈的「去庫存化」,反而在大宗商品下跌時,補充了原材料的進口,橡膠、銅 材、鐵礦石都出現了進口量上升。這些都表明,當前的經濟下行並非週期逆轉,而是需求衝擊所致。

  保持距離,也許更容易看清楚事務的脈絡和趨勢,因為此時嘈雜的波動噪音已模糊。尋找中國經濟趨勢,可問路人甲。他們大多說不上來什麼是CPI, 但會告訴你這幾年食品價格漲得離譜,或保姆多麼難找,甚至空姐的工資已不如農民工,家鄉變化之快讓他摸不著東西,抑或批評各國央行的大肆印鈔。儘管這些觀 察和論斷經不起專業人士的推敲,卻有著另一種樸素的冷靜。

  儘管中國的CPI已在下行,但國內的人口因素、各國央行預熱的印鈔機並未發生絲毫變化。即使是危機衝擊下,美元與歐元匯率波動反覆,原油價格並 未像2008年一樣從150美元/桶跌落至40美元/桶,仍穩定在100美元以上。由此可判斷中國通脹的長期趨勢並未改變,而食品價格週期的下行幾乎是規 律性的,到2012年下半年就會結束,此時歐洲央行恐怕也已經開啟它的印鈔機,美元、歐元出現競爭性貶值,通脹就會再現。

  整體上看,國際收支的再平衡趨勢,決定了中國將出現外部盈餘緩步下降的環境,這意味著中國國內存款和國民收入的增速都可能降低,槓桿增加將成為 趨勢,分配將從偏向於資本逐步轉為偏向於勞動力,通脹短期內快速下降,但卻是不能迴避的長期問題。

  國內流動性的放鬆,已使資產輪動恢復正常。債市牛市已過一半,中低等級和中短期債券將引領下半場行情,之後是可轉債,而後才是股市。但審視資產 的估值水平時需注意趨勢,如信用債的信用利差,別指望它能回到前一個週期的底部。

  作者為平安證券固定收益事業部研究主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90

每度電19日元!低成本光伏發電帶來的衝擊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64152431/

【日中環保生態網】「光伏發電成本高」的說法即將變成老黃曆。因為隨著從需求者角度出發的新光伏發電業務的崛起,安裝成本正在銳減。 

        如果這個趨勢穩定下來,光伏發電將不再需要補貼。雖說日本將於2012年7月實施可再生能源的全量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但在未來,收購價格將無需維持在高水平。 

驚人的便宜 

        包括施工費在內,在2010年,家用光伏發電的實際安裝成本超過60萬日元/kW。如果以利率3%、折舊期20年為前提,換算出的發電成本為40日元/kWh以上。與家庭電費的24日元相比,目前還非常昂貴。 

        發電成本之所以高,原因之一是此前光伏發電的業務形態是由電池板企業主導的封閉系統,銷售方法等方面缺乏效率。要想克服成本問題,就需要構建需方利益最大化的新業務模式 

        就這一點而言,由企業分離出的系統集成商(SI)主導的業務模式值得期待。這種模式不拘泥以前的商業習慣,包括使用海外廠商的太陽能電池板在內,機械材料是在全球優中選優。向用戶銷售的方法也大幅簡化。由此可見通過全球採購戰略有望打破舊常識實現低成本化。 

        最近,日本藤原木材公司(千葉縣鐮谷市)與盈泰日本公司(同上)合作成立的千葉縣經銷商組織推出了29萬日元/kW(4kW型)的家用光伏系統。就筆者所知,這已經是最低的價格。換算成發電成本僅為19日元/kWh,實在低的驚人。 

        光伏發電以前一直以等同於電力公司電費(市電同價)的24日元為目標,而現在竟然輕而易舉地實現了比24日元還要低30%的發電成本。雖說銷售業績還不算多,但聽說該組織為了在今後快速增加銷售,正在對體制進行完善。 

通過刷新業務流程降低價格


收購保障比收購價格更重要

實現這一低價格雖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量使用了外國生產的電池板,但施工標準化對生產效率的促進效果也不容忽視。不同於在廣闊土地上鋪設太陽能電池板的百萬瓦級太陽能,住宅用系統需要根據房頂的形狀、強度、日照條件等因素進行施工。通過儘可能使這一過程標準化、培訓施工者等方式,成功減少了施工成本30~50%左右。 

 

成本削減情況

        關於太陽能電池板,非常遺憾,截至目前,日本企業的價格競爭力還談不上高。在奮戰在歐洲市場上的中國企業、韓國企業之外,最近印度企業也在全力開拓日本市場。迎戰的日本企業過去一直處在以國內市場為中心的溫室之中,在價格上還無法與海外企業抗衡。 

        雖然我們期待日本企業奮起反擊,但太陽能電池板是國際化商品,不看企業的國籍,使用最佳產品的態度非常重要。雖說是「日本製」,今後代工生產(OEM)的外國產品和海外工廠產品也會增加。既然日本是技術立國、貿易立國,那麼,競爭力強大的產業不斷出口,薄弱產業備受呵護的格局就得不到世界的理解。 

收購保障比收購價格更重要 

        話說回來,安裝29萬日元/kW電池板的經濟效益如何? 

        按照日本獨戶住宅的平均水平,安裝3.3kW時,總費用為96萬日元。該規模的年發電量約為3500kWh。其中40%為自家消費,這一部分視為節約了電力公司的電費,即24日元,其餘60%則作為剩餘部分,以42日元的價格向電力公司出售,二者相加,一年總共可以得到12萬日元的「收入」。也就是說,只需8年即可收回投資。假設固定收購期為10年的話,其間會有20萬日元以上的「盈利」。 

        如果能夠以這個價格廣泛普及,光伏發電就不再需要補貼。即使大幅調低FIT的收購價格,也能夠進行普及即使收購價格降低到市電同價的24日元,收回投資也只需要12年雖說補貼和高價收購制度必然能夠加快普及,但補貼會造成納稅者的負擔,高價收購則會導致電費漲價。對於全面普及而言,儘早「經濟獨立」不管怎麼說都是重要條件。 

        千葉縣的案例雖然十分突出,但除此之外,安裝成本低於40萬日元/kW(發電成本27日元/kWh)的案例也在陸續出現,光伏發電的經濟獨立可以說近在眼前。 

        不過,收購制度即便是在獨立後也有其必要性。光伏發電的發電量在晴天的白天過剩,在夜晚和天氣差時短缺。因此,與電力公司之間的電力買賣暫時還無可避免。就算收購價格便宜,也有必要切實保障收購。 

住宅用光伏發電的設備價格動向


彌補光伏發電弱點的蓄電池

        之所以說是「暫時」,是因為隨著充電用電池的普及,情況會發生變化。 

        如果電池普及到家庭,剩餘發電部分就無需向電力公司出售。夜晚和雨天時只需使用儲存的電力即可。從而實現電力的自給自足、自產自消。只有在梅雨等日照持續不足的時候需要依靠電力公司。 

        其實,對於光伏發電的全面普及,家用電池必不可少。因為今後隨著光伏發電量增加,導致系統不穩定的電力逆流就會成為問題。 

        用於調整光伏發電的電池的需求尚不明顯。但3.11大地震過後,用作緊急電源的家用電池陸續上市。這恐怕會推動未來光伏發電的大量普及。「電力無法儲存」的舊有常識也在逐漸成為過去式。 

        但在思考大量普及時,支撐普及的電池會成為光伏發電的新成本因素。 

        有看法認為,在估算核電成本時,應該加入抽蓄髮電成本。理由是核電站與抽蓄髮電大多是配套建設。核電站在電力需求小的夜晚也無法停運。抽蓄髮電就是利用剩餘電力把水從下池抽至上池,作為勢能儲存,在白天需求達到高峰時從上池向下池放水進行發電的方式。 

        與 在核電成本中加入抽蓄髮電成本的道理一樣,光伏發電的成本也需要加上電池的費用。如果利用白天發電的剩餘電力,事先給容量約為4kWh的電池充電,電量就 足夠夜晚使用。問題是現在的電池成本還比較高,容量4kWh高達80萬日元~160萬日元。如果加上電池費80萬日元,在千葉縣實現的19日元/kWh成 本一下子就會跳到大約35日元/kWh。 

        要想普及光伏發電,今後恐怕還要考慮向附設的電池提供補貼,或是以包括電池費用在內的成本為基礎設定收購價格。 

        即便如此,從長期來看也無需擔心成本負擔的問題。在電池必要性提高10年後,價格估計會降到現在的10分之1左右。到那時,即使加上電池,預計光伏發電的總安裝成本也將跌破30萬日元/kW,發電成本也能夠降低到20日元/kWh左右。 

        就算等不及電池價格下跌,也有實際「免費」裝備家用電池的方法。那就是把電動汽車(EV)配備的電池轉為家用。三菱汽車「i-MiEV」的電池容量為16kWh,日產汽車「LEAF」更是高達24kWh。可以儲存普通家庭1.5~2天消耗的電量。
掌握關鍵的EV電池

    讓EV配備的電池能夠家用的創意早在2009年「i-MiEV」上市之前就已經出現,實現卻拖後了。 

        但3.11大地震過後,由於日本發生全國性電力短缺,能夠讓事務所和家庭使用EV驅動電池的系統成了開發熱點。包括結合車載或外置的逆變器在內。多家改造EV企業趕在各大汽車廠商之前著手進行開發,目前已經有多款系統問世。 

 

把EV作為家用電源

        三菱汽車公司和日產汽車公司也在開發相同的技術,預計2012年上半年可以投入實用。這樣一來,只需購買EV,就可以無需追加成本,同時獲得高性能、大容量的家用電池。 

        三菱還在與夏普公司合作開發更加高級、支持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的系統。三菱在開發利用「i-MiEV」的電池供應100V電力的系統,夏普則在開發使EV電池與光伏發電聯動的「智能功率調節器」。 

        如果光伏發電與EV的合作進入大多數家庭,擴大到整個地區,就能夠建立起智能電網的基礎。 

        還有一種構想是在今後收集廢舊的EV電池,在地區的蓄電設備中二次利用,協助地區的可再生能源建設和電力協調。EV企業認為,使用了10年的電池的劣化率大致為20%左右。完全可供定置用途使用。 

        這一次本文介紹了連同施工費在內,1kW只需要29萬日元(發電成本為19日元/kWh)的低成本光伏系統,但在此之外,超越常識的低價格系統還在陸續問世。 

        「光伏發電成本高」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但此次實現低成本的背後還存在著全球性電池板供應過剩、史無前例的日元升值等因素,今後或許會有暫時性的反彈。但低成本化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在大家還在討論反核電、減核電之時,光伏發電已經朝著日本電力主角的寶座發起了衝刺。(《日經商務週刊》特約撰稿人:村澤義久)

【日中環保生態網】 

使用光伏發電和EV的智能住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95

公司法修正衝擊》一紙規定 引爆高質押董事資金壓力?三大漏洞 解除董事投票權限縮危機

2012-01-16  TWM




近期資本市場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公司法》日前修法通過,未來高質押董事的投票權將受到大幅限縮,但此舉真能帶來降低槓桿的效果?如果連金管會證期局局長 李啟賢都嘆道:「實務上確實很容易規避掉」,外界恐怕也不用賦予太高期待。

撰文‧劉俞青

近期在市場上最引起爭論的話題,莫過於《公司法》的修訂。去年十一月,立法院突然出重手修訂《公司法》,大幅限縮高質押董事的投票權;這道修法,有如尚方 寶劍,要將高質押的董事全數現形,但魚網一撒,所有高質押的董事就會乖乖束手就擒了嗎?答案恐怕不見得。

十一月九日的這道修法明訂,未來,根據《公司法》第一九七之一條規定,公開發行公司(編按:上市、上櫃、興櫃公司一定要先公開發行)董事股票的質押比率, 若超過原選任持股的二分之一時,超過部分將不得行使表決權;例如選任時如果有一百張持股,如今持有張數增加到一千張,設定百分之九十質押;等於有九百張股 票逕付質押,則按照新的規定,質押上限只能為選任時持股的一半、也就是五十張,因此質押只要超過五十張的部分、也就是八百五十張的股票,全部不能在股東會 上參與投票。

這個新規定一出,全市場譁然,許多律師、會計師、及股務系統近期都接獲許多諮詢電話,詢問因應之道。

事實上,台灣的資本市場經過多時的演變,逐漸產生許多奇特的現象,而以少數資金運用財務槓桿把持公司就是其一,不僅嚴重不符合公司治理原則,也為外界詬 病,因此這次才在立委丁守中提議下,以限縮投票權的方式,修改《公司法》,經立法院三讀通過後,日前已經由總統公布實施。

質押第一名

辜家父子無法投票市值九十億此法一出,而且沒有緩衝期,馬上從今年股東會就要開始,讓所有高質押的董事第一時間全都緊張起來,因為根據本刊計算,只要公司 股本大、質押比率高的董事,幾乎馬上面臨強大的資金壓力。

資金壓力最大的,莫過於同屬中信辜家的父子檔,包括父親辜濂松名下的宜高投資持股中信金,質押比率高達九九.六八%,及兒子辜仲●以名下興文投資持股開發 金,質押比率也高達九七.三四%;而父子兩人加起來,無法投票的市值高達九十億元,金額之大令人咋舌,屆時辜家必須要有足夠資金將這批股票解除質押,才能 讓手上每一張股票都有投票權。

而最近搶盡新聞版面的奇美實業負責人許文龍壓力也不輕,由於奇美實業是奇美電的董事法人,在奇美電的股票設質高達九四.○二%,加上奇美電股本大,因此奇 美實業直接持股奇美電就將近百萬張股票,換算下來,即使目前股價跌到只剩每股十三元,但光是因質押過高而未能投票的市值就高達五十多億元。

看來許文龍蠟燭兩頭燒,不僅要面對奇美電的聯貸難關,奇美實業也面臨不小的資金壓力。

事實上,此法一出,壓力最大的兩大族群,不外乎金融與面板族群,這兩大類股的共同特色都是股本大、市值高,若有家族色彩支持,大股東的持股如果過度運用槓 桿,此次受修法的影響最大。

不過,其中也有正面的案例。例如從十一月修法通過至今,已經有人主動因應,質押比迅速回降到五○%以下,台泥董事長辜成允就是一例。

辜成允名下的恆強投資持股台泥,十一月以前的質押比高達七成,如果與選任時持股相比,更高達九三.四三%,但《公司法》一通過,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 顯示,十一月底時質押比率迅速降到只剩三五%,即使和選任時持股相比,質押比率也只有四七.○九%,完全符合「質押不超過選任時持股一半」的規定,手上的 股票每一張都有投票權,不受限制。

漏洞一

調資金解質,挺過一天就過關但事實上,儘管這次修法是為了去除外界詬病已久的「過度槓桿」,立意良善,但市場評價卻是正反兩極;尤其日前經濟部商業司確定 計算質押比率的基準日,是以股票停止過戶日當天作為基礎,讓很多董事聽了,「馬上大大鬆了一口氣」。而眾達律師事務所負責人黃日燦律師也說,「立法先硬後 軟,恐怕只是虛晃一招,無法達到目的。」此話怎說?假設股東會是六月二十日舉行,則兩個月前、四月二十日是股票最後過戶日,換句話說,高質押的董事只要在 「這一天」將質押比降低,過了這一天,就可以立刻回復到高質押的狀態,對這些董事而言,要請金融機構「幫個忙」,調度一天的資金,即使是高達數十億、甚至 百億元以上的額度,其實都不算難。

這些董事多半都擁有一定的社經地位,因此向金融機構調度資金的方式其實很多,最直接的,就是向銀行借支信用貸款,只要利息、手續費照付,銀行承做這種極短 期貸款的風險並不高,又有錢可賺,大部分的銀行都願意承做。

漏洞二

過戶日前辭職,選上重新質押就算受限於外界關注的壓力,一時之間難以調度龐大的資金,也還有其他因應之道。有股務代理主管建議,「董事只要在過戶日前辭掉 董事,等二個月後重新選上再質押,投票權就不受限制了」。

因為這次修法的對象,僅以「公司董事」為限,並未包含所有大股東,因此只要不具備董事資格,即使質押再多,也不在規範之列。如此一來,只要在選前辭掉董事 身分,就可以迴避法令的規範,等到重新選上董事,再重新設定質押即可。

漏洞三

降低持股,質押股票掛外面另外,這次的修法因為時間上有些匆促,才讓許多董事措手不及,一位不願具名的律師直指,未來修法全面實施之後,「台灣公開發行公 司的董監持股一定會降得更低。」因為為了規避質押限制,未來許多董事可能選擇從頭到尾保持「低持股」,甚至選擇將手上的股票「不掛在董事名下」,如此一 來,法律完全管不到,對外美其名為「落實實施經營權與管理權分開」,但實際上卻只是為了閃避法令的規範;結果原本希望可以透過這次修法,降低董事過度槓桿 的本意,幾乎是消失殆盡。

金管會證期局局長李啟賢更是嘆道:「金管會早就提出建議,這次修法的角度,無論從執行上、實務上都很容易被規避,但這次修法不是金管會主導,因此我們也只 能尊重立法者。」「這次修法的法理基礎,本來就不存在,」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劉連煜表示,只要經營者有能力,本來就不一定要有股權,「既然連股權都不需 要,又何必管董事的財務槓桿?」劉連煜說,如果真有公司利用過度的槓桿去控制公司,主管機關可以利用各種手段去約束,例如定期公布不符合公司治理的公司名 單等等,如果真的管制無效,小股東「最嚴厲」的制裁方法,就是把股票賣掉,不要持有這種公司,用市場力量自然去達到約束作用。

「但這次的修法只是徒讓台灣的《公司法》落後於國際之外,而高槓桿的董事卻仍可輕易在規範之外。」劉連煜說,規範董事的財務槓桿,根本是下錯藥。

未對症下藥

降低財務槓桿效果恐怕有限「一股一權本來就是天經地義。」黃日燦指出,去槓桿化不是不好,但要用對方法;他舉例,「因為是借房貸買來的房子,所以有一半不 能使用,這樣對嗎?政府發行公債花在公共建設上,就代表這項建設有問題嗎?」學者表示,《公司法》屬於財經法,本來就有其專業門檻,而且這次修法不是《公 司法》所屬的經濟部推動,而是立委提議、逕付三讀,之前沒有充分的學者公聽以及討論,或許正是修法瑕疵之處。

儘管此次修法引發許多法界專業人士不同的聲音,但畢竟已三讀通過,送請總統發布實行,因此執法勢在必行。但如果外界期待如此真能發揮降低上市櫃公司董事槓 桿的效果,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想要手上持股都能投票 誰的資金壓力最大?

手上質押股票市值排行榜

公 司 持股人姓名 持股數(千股) 目前質押比率(%) 選任股數(千股) 估計無投票權股票(千股) 2012/01/06 收盤價 估計無投票權股票市值(億元)2891中信金 宜高投資(股) 314,864 99.68% 15,935 305,894 18.95 57.97 3481奇美電 奇美實業(股) 992,421 94.02% 992,421 436,897 12.25 53.52 4932瑞 晶 力晶(股) 902,082 99.96% 902,082 450,713 8.3 37.41 2409友 達 佳世達(股) 663,599 89.71% 663,599 263,516 12.9 33.99 8307威 達 鄭麗芬 215,056 93.04% 215,056 92,565 35.5 32.86 2883開發金 興文投資(股) 650,252 97.34% 637,526 314,167 8.22 25.82 2887台新金 TPGNEWBRIDG 370,552 100.00% 311,992 214,556 10.25 21.99 2849安泰銀 Longreachn 267,296 100.00% 267,296 133,648 12.9 17.24 2837萬泰銀 SACPCG 524,403 100.00% 524,403 262,201 5.82 15.26 8101華 冠 華宇(股) 151,369 99.94% 151,369 75,600 19.9 15.04 2888新光金 新勝(股) 354,308 99.77% 354,308 176,346 8.5 14.99 9904寶 成 必喜兄弟巴拿(股) 213,265 73.90% 209,099 53,050 25.45 13.50 8307威 達 賴富源 59,395 100.00% 59,395 29,697 35.5 10.54 8056達 鴻 TPKUniversa(有) 180,057 100.00% 180,057 90,028 11.33 10.20 2847大眾銀 眾希(股) 375,207 100.00% 469,009 140,695 7 9.85 2633高 鐵 太電(股) 343,364 99.69% 343,364 170,634 5 8.53 3087翔 準 美商豐創 163,969 100.00% 163,969 81,984 10.4 8.53 1314中石化 威京開發(股) 33,435 100.00% 30,962 17,954 29.4 5.28 2206三 陽 慶豐環宇(股) 66,269 93.29% 65,109 29,269 16.9 4.95 9957燁 聯 偉喬投資開發(股) 222,591 61.96% 176,659 49,578 9.1 4.51 6239力 成 KTC-TUCorp.(有) 38,119 64.93% 36,113 6,693 64.1 4.29 1419新 紡 新纖(股) 28,379 94.08% 28,218 12,591 31.7 3.99 2515中 工 中石化(股) 112,761 95.24% 112,761 51,011 7.8 3.98 2884玉山金 歐康投資(股) 65,441 85.81% 55,999 28,157 12.9 3.63 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註:「估計無投票權股票」=質押股票-(選任股票*1/2) 表格整理:陳兆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