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分辨衝擊、週期與趨勢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09/100336512.html

石磊

  大變革時代來臨時,總是很難找到方向,不是看不清方向,而是很難分清是衝擊、週期還是趨勢。標準的統計方法,可以把一條時 間序列數據分解為衝擊、週期和趨勢,但在完整的數據序列成為歷史以前,趨勢末端的方向很難確定,僅靠觀察表面的數字是遠遠不夠的。這樣的大時代,對交易員 和投資人都是巨大的考驗。

  正如美國的次貸危機標誌著美國減槓桿、恢復國際收支平衡的趨勢性逆轉一樣,歐債危機對於歐元區經濟來說有著趨勢決定意義,它標誌著歐元區必須走 上減槓桿、緊縮財政之路。

  歐債危機對於中國而言,可能僅是一次比較大的對總需求的負面衝擊。但中國內需回升具備彌補外需下降的能力,總需求會較快恢復。從以往的經驗來 看,外部負面衝擊有多深,後面政策調整帶來的正向衝擊就有多高,而後再是正向衝擊的衰減,最近這三年明顯反映出這一特點。危機帶來的衝擊不僅是在經濟層 面,人民幣匯率多日的跌停、離岸市場突然出現的人民幣貶值預期以及外匯佔款負增長,都是外部危機導致流動性緊縮,從而衝擊國內金融體系。上一輪金融危機時 也出現過類似衝擊,但都沒有逆轉人民幣升值的大趨勢。

  週期與資產輪動關係最為密切,對於投資組合的績效表現最重要,但週期的判斷絕不是GDP下行就代表週期下行那麼簡單。一般而言,一個經濟週期要 持續8年-10年,但2008危機後的小周期僅僅三年就結束了,在這一週期裡也表現出了正常的資產輪動,儘管不同經濟體表現的程度不盡相同,但基本都經歷 了經濟復甦、通脹上行、滯脹、衰退的循環。

  中國則不大一樣,儘管與世界同步的小周期表現也存在,但大周期的特點更加明顯。儘管中國的工業企業利潤受到了外部危機的衝擊,但利潤率和產銷率 的絕對水平和上個週期的平均水平相當,製造業和私人部門投資依然強勁,沒有出現劇烈的「去庫存化」,反而在大宗商品下跌時,補充了原材料的進口,橡膠、銅 材、鐵礦石都出現了進口量上升。這些都表明,當前的經濟下行並非週期逆轉,而是需求衝擊所致。

  保持距離,也許更容易看清楚事務的脈絡和趨勢,因為此時嘈雜的波動噪音已模糊。尋找中國經濟趨勢,可問路人甲。他們大多說不上來什麼是CPI, 但會告訴你這幾年食品價格漲得離譜,或保姆多麼難找,甚至空姐的工資已不如農民工,家鄉變化之快讓他摸不著東西,抑或批評各國央行的大肆印鈔。儘管這些觀 察和論斷經不起專業人士的推敲,卻有著另一種樸素的冷靜。

  儘管中國的CPI已在下行,但國內的人口因素、各國央行預熱的印鈔機並未發生絲毫變化。即使是危機衝擊下,美元與歐元匯率波動反覆,原油價格並 未像2008年一樣從150美元/桶跌落至40美元/桶,仍穩定在100美元以上。由此可判斷中國通脹的長期趨勢並未改變,而食品價格週期的下行幾乎是規 律性的,到2012年下半年就會結束,此時歐洲央行恐怕也已經開啟它的印鈔機,美元、歐元出現競爭性貶值,通脹就會再現。

  整體上看,國際收支的再平衡趨勢,決定了中國將出現外部盈餘緩步下降的環境,這意味著中國國內存款和國民收入的增速都可能降低,槓桿增加將成為 趨勢,分配將從偏向於資本逐步轉為偏向於勞動力,通脹短期內快速下降,但卻是不能迴避的長期問題。

  國內流動性的放鬆,已使資產輪動恢復正常。債市牛市已過一半,中低等級和中短期債券將引領下半場行情,之後是可轉債,而後才是股市。但審視資產 的估值水平時需注意趨勢,如信用債的信用利差,別指望它能回到前一個週期的底部。

  作者為平安證券固定收益事業部研究主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