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政治衝擊合約 左丁山

2010-9-13  AD





 

賓架A請吃午飯,傾起銀行業務,竟然發牢騷。

賓 架A若有所感咁話:「香港自開埠以來,靠商業貿易而生,戰後無論七十年代之前嘅輕工業經濟,七十年代中之後嘅金融經濟、地產經濟,都建基於合約法。簽合約 最少有兩個個人或團體簽字,一簽約,就有合約法條文與精神保障各方權益。如有爭拗,可上法庭,尋求裁決。但近年來,一啲合約精神似乎要屈居於政治之下,簽 約可以唔認,一啲條款因政治問題而被逼修改。我深以為憂,沒有了合約法,香港商業就建基於浮沙之上,跟政治氣候迎風搖擺,好容易塌下來。」

管 治世界性銀行嘅規條,往往受政治影響,譬如巴塞爾Ⅲ(BasleⅢ)會係雷曼後嘅政治產品,大大增加銀行嘅合規成本、經營成本以及董事責任。表面睇起嚟, 似係好事,反對市場經濟嘅政客,特別叫好。但巴塞爾協議以前有冇防止過歐美銀行陷入危機?答案係冇,反之亞洲嘅銀行在風險管理,資本比率方面,十年來表現 好過歐美銀行,亞洲銀行是否一定要跟隨歐洲監控模式?不過形勢比人強,中國印度雖然興起,監控規章嘅話事權仍然由歐美牢牢抓緊,亞洲銀行唯有照跟。但有一 樣,如果亞洲學埋歐洲英國嘅方法,向銀行與銀行家徵收重稅,咁就失去爭奪市場嘅機會咯。

舉例而言,巴克萊與滙豐對英國重稅豈止有微言,直情 有所動作,出到聲話研究遷冊可能性,澳洲、新加坡,甚至香港都可能係遷冊新址。啲真正跨國大公司/銀行在二十一世紀未必遵守「本土、愛國」呢套,譬如美國 企業如在海外收益大過美國內部嘅收益(麥當勞、英特爾、可樂等),佢地嘅管理思維一定與中國國有企業嘅思維不一樣,愛國還是忠於股東利益?在亞洲提吓都可 能俾某些人痛駡:反了,反了。但美國人Bob Diamond做巴克萊銀行總裁,印度人Pandit做花旗總裁,瑞士人Ackermann做德意志銀行總裁嘅時代,國家企業嘅性格不可能不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