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公司法修正衝擊》通訊投票匆促上路 提名制存在問題 大股東搶奪經營權大戲 今年繼續!

2012-01-16  TWM

 


二○一一年的最後六十天,立法院突然一口氣通過囤積多年的十五條《公司法》修正條文,其中關於「通訊投票」及配套的「董監事候選人提名制度」,將對今年的 股東會旺季帶來重大影響。

撰文‧張瀞文

去年年底通過的十五條《公司法》修正條文當中,與董監改選有關的部分有三條,這三條條文分別是第一七七條之一「公開發行公司應強制通訊(書面或電子)投 票」、第一九七條之一「股東質設過半者,過半部分其表決權將不予計算」,以及第一九八條「董監選舉恢復累積投票制」。

其中,「公開發行公司必須採通訊(書面或電子)投票」這一條,馬上面臨即將開始的股東會旺季,目前主管機關金管會正趕著研議相關配套措施,一般預料初期將 以大型、資本額一百億元以上的公司為優先採行對象。

而除了通訊投票外,為了讓少數股東能擴大參與公司決策及經營,金管會也鼓勵採用通訊投票的公司,採行董監事候選人提名制度。換句話說,因為「強制通訊投 票」將正式上路,而讓二○○五年六月就通過的「董監候選人提名制」從記憶中再度被喚醒,而甚至成為近期各界熱烈討論的話題。

政大法律系教授劉連煜表示,目前《公司法》或《證交法》在董監事選舉制度上,除了針對獨立董事,強制採用候選人提名制度外,一般的董監事並未強制一定要採 行候選人提名制度,所以如果在公司章程當中,未明訂必須採用董監候選人提名制度的公司,必須在今年股東會當中,針對董監選舉方式修改公司章程。

不過因公司章程修改後,須等到下次股東會才能適用,今年的股東會中,大部分公司可能必須先修改公司章程,才能在下次股東會正式適用「董監候選人提名制」, 目前金管會傾向不強制所有公開發行公司一定要在今年採行通訊投票。

至於通訊投票的配套措施「董監候選人提名制」,則待下次董監改選,與通訊投票一併適用。

大權在握

提名制難杜絕球員兼裁判問題至於什麼樣的人可以擁有公司董監候選人提名權?根據《公司法》第一九二條之一第三項規定,董事會以及持有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達 一%以上股東,都擁有董監事候選人提名權。此外,若是幾位股東的股份合計起來也達到一%以上,也可共同行使提名權。

持股一%以上的股東,可以擁有董監事候選人提名權,這當然是落實公司治理精神的一大進展;不過因董監事提名人的審查權主要掌握在董事會手中,這樣的情形, 讓部分握有公司相對多數股權,卻未進入董事會決策核心的大股東相當憂心。

雖然法令已經明訂,董事會的審查權僅限一、是否於受理期間提出;二、提名人持股有無一%;三、提名人數有無超額;四、提名時應備文件是否齊全等形式要件, 並須做成書面審查紀錄。

而且,為了避免公司董事會違法濫用形式審查權,杯葛敵對陣營人選,所以法令也明訂,公司須於股東常會開會四十日前,或臨時會開會二十五日前,公告審查合格 候選人名單,不合格者須敘明理由通知提名股東及被提名人,且審查紀錄至少須保存一年,如有訴訟,則須保存至訴訟終結為止。

不過董事會大權在握、「球員兼裁判」的角色,仍讓可能與通訊投票一起上路的「董監候選人提名制」蒙上一層陰影。

有專業人士就表示,提名制雖然相對照顧到少數股東權益,不過若有心人濫權操控,恐將成為董監改選的大黑洞,而這種情況下所產生的董監改選結果,也將會產生 相當大的爭議性。

台灣的公司上演公司派、市場派透過董監改選搶奪經營權的戲碼時有所聞,由於公司派掌控董事會,同時握有董監提名人選的審查權,在兩派相爭情況下,公司派很 容易淪入私心自用情況,針對敵對陣營人選刻意挑剔情況。

專業人士認為,包括「以提名股東未提學經歷證明文件正本」、「外國學經歷證件未經駐外單位認證」、「持股股數證明文件有瑕疵」、「聲明書格式與公司規定不 符」……等似是而非的理由,都可以對敵對陣營提名人選造成程序上的干擾。

罰則太輕

無﹁法﹂嚇阻公司派操作杯葛若公司派刻意將符合資格的敵對陣營人選不列入名單,或是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杯葛,普華商務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敬先說,目前並無 立即有效的法令可規範,但敵對陣營人選可事前向法院申請假處分,要求將其列入候選人名單。

若是握有審查權的公司派董事會,擺明就是不寫「未將對方陣營人選列入董監候選人名單」的理由,那也僅罰一萬到五萬元的現金,處罰這麼輕微,對於違法但可以 獲得更多席次的公司派來說,根本「不痛不癢」!

另外,若是有公司派真的「明目張膽」的透過審查權,而不讓市場派推出的合格人選列入董監事候選人名單,市場派所能採取的,也僅有事後透過《公司法》第一八 九條,提出訴請法院撤銷其選舉議案的決議這樣的補救措施。

但是撤銷選舉決議僅是事後的補救措施,對於違反規定的公司派,根本產生不了制約、嚇阻作用。劉連煜就說,整個事後的訴訟曠日廢時,搞不好董監任期都結束 了,整個訴訟程序都還沒走完,根本「緩不濟急」。

針對此項漏洞,主管機關經濟部及金管會有必要將相關罰則進一步具體化,甚至董監候選人名單由金管會採取逕付公告的作法,以避免當初強化公司治理的美意,最 後卻淪為有心人士操控董監改選的公司治理「大黑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04

主題公園投資受衝擊 貸款收緊逾百億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17/4ONDE4XzQwMjQ4OA.html

在全國主題公園建設被叫停後不久,央行、發改委、旅遊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16日聯合發佈《關於金融支持旅遊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下稱《意見》),根據該《意見》,對高爾夫球場、大型主題公園、城市水源地的觀光農業等國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發展的旅遊項目,應嚴格禁止或限制發放貸款。 對於可能借旅遊項目名義變相進行房地產開發的,應從嚴審查。

主題公園貸款收緊

根據目前全國主題公園的發展狀況,約八成的主題公園處在虧損或難以盈利的狀態,即便是香港迪士尼樂園也持續虧損,截至2011年10月1日的12個月財報顯示,香港迪士尼總營收36億港元,淨虧損2.37億港元,前一財政年度為淨虧損7.18億港元。

「主 題公園投資巨大,但盈利模式單一、衍生品開發不夠,或者類似香港迪士尼面積太小等問題都使得主題公園盈利壓力很大,所以國內很多大型休閒旅遊項目或主題公 園都採取結合房地產的模式發展,比較典型的就是華僑城,其大部分收益來自於房地產,而上海歡樂谷作為唯一一個沒有房地產項目的主題公園,目前的客源量和收 入顯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指出。

由於不少業者過度結合房地產開發,甚至打著旅遊項目的旗號去賺房地產的暴利,因此發改委此前剛剛叫停全國主題公園的建設。

目前全國正在建設的主題公園包括上海迪士尼樂園、華僑城數個全國休閒旅遊和歡樂谷項目、Hello Kitty主題公園等。另據市場粗略統計,包括安徽陸安、淮南、合肥等市規劃和在建的主題公園項目,大概投資額已經超過百億元。

Hello Kitty主題公園相關負責人盛先生表示,由於Hello Kitty主題公園的投資基本都來自於公司自有資金,因此不會涉及貸款,此次新政對其項目影響不大,目前項目已經動工。根據規劃,項目整體投資約15億美 元,其中作為第一期開發項目的Hello Kitty家園投資額2億美元。Hello Kitty家園的合作模式是由日方授權,收取授權費用,中方上海銀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進行投資並管理運營。而銀潤具有金融和房地產背景。

華僑城高層透露,目前華僑城在天津有一個大型項目,此前叫停政策多少給華僑城的整體發展帶來影響,公司正調整一些項目的定位。

華 僑城財報顯示,公司201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58.69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90%;營業利潤14.83億元,同比下降18.58%;淨利潤10.9 億元,同比下降19.23%。華僑城資產負債率也連年攀升,根據公告,華僑城在2007年、2008年、2009年及2010年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 61.49%、63.56%、65.83%及69.7%,2011年上半年升至72.3%。

「假如過度依靠貸款來開發新項目,根據央行新政,會有一批旅遊項目因此難以開發,而華僑城這類公司也應該考慮降低資產負債率,開發其他融資途徑或者改變地產為主力的盈利模式。」趙煥焱指出。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華僑城已經意識到主題公園不能僅靠房地產獲利,因此已轉向文化旅遊產業鏈的打造,包括打造夜間大型表演、開發卡通形象和衍生品等。

而迪士尼方面則對新政不予置評,僅表示上海迪士尼樂園項目在正常建設中。

支持旅遊公司上市

除了收緊政策,《意見》對旅遊企業的融資和貸款也有大量支持政策。

《意 見》指出,要改進信貸管理,加強對旅遊業的信貸支持。金融機構應根據旅遊行業的財務特徵,制定和細化符合旅遊業經營規律的授信標準,改進和完善風險評價體 系。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和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基礎上,探索開展旅遊景區經營權質押和門票收入權質押業務,積極開展旅遊企業建設用地使用權抵 押、林權抵押等抵質押貸款業務,加快完善各項資產和權益的抵質押登記和評估工作。

而目前中國景區發展存在收入單一化問題,僅依靠門票收益,這讓很多景區在開發新項目時會遭遇資金瓶頸,對於此次《意見》出台,黃山旅遊、麗江旅遊、桂林旅遊等景點景區類上市公司均表示叫好,因為這將有利於景區進一步開發。

中青旅方面表示,此前已收購烏鎮旅遊,並有上市計劃,根據《意見》精神,要支持旅遊資源豐富、管理體制清晰、符合國家旅遊發展戰略和發行上市條件的旅遊企業上市融資。所以中青旅認為《意見》將加速旅遊上市公司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84

公車採購新政衝擊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16/100369107_all.html

「一個主權國家的政府,花自己的錢買車,不需要那麼多人說三道四,只要把握一個原則,我們不違反WTO的有關規定。」充滿火藥味的這番話,出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副會長熊傳林,他在3月9日該會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如是表示。

  2月24日,工信部發佈《2012年度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3月5日,中國歐盟商會(下稱歐盟商會)通過郵件發出聲明,對該項公車採購政策表示反對。

  「徵求意見稿」確實動了外資、合資汽車廠商的「奶酪」。與往年公車目錄相比,今年目錄中包括汽柴油轎車、多功能乘用車、越野車和新能源轎車四大類型412款車型,幾乎全部是國產自主品牌車商,包括奧迪、通用、大眾在內的上資合資品牌產品無一入選。

  「徵求意見稿」公眾討論期截至3月9日,因外方反對聲音較強,業界十分關注正式文件內容會否有所調整。據財新記者多方瞭解,正式文件最早可能在3月底出台,而調整增加合資和外資品牌的可能性很小。

  支持政府採購自主品牌的一些業內人士認為,這份「排外」的新目錄不僅值得肯定,甚至還來晚了。不過,靠「排外」政策扶持本土自主品牌車企,終非 長久之計。一方面自主品牌車企不能再是「扶不起的阿斗」;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限制採購,面臨著來自「消費者」——各級政府人員的重重阻力,未來新政實施 的範圍和力度仍待觀察。

新政為何在此時

  此次工信部公車採購新政,直接將合資公司自主品牌排除在外,將政府對本土自主品牌的傾向性支持表露無遺。

  目前,自主品牌分兩類,一種是以奇瑞和吉利為代表的本土自主品牌,另一種是以合資公司如廣汽本田、東風日產為代表的合資公司推出的自主品牌。最近兩年,業界圍繞「本土自主品牌和合資自主品牌誰是真正自主品牌」的爭議頗多,但官方對此保持沉默。

  目前,合資公司自主品牌與本土自主品牌一樣享受包括融資支持、項目審批在內的諸多政府政策支持。由於合資公司通常基於外方已有產品推出自主品牌車型,其研發成本和費用遠低於本土廠商,給本土自主品牌帶來很大壓力。

  事實上,中國政府對本土自主品牌在採購方面的支持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以號稱「自主品牌一面旗幟」的奇瑞汽車為例,加上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採購數量,每年的總量也就兩三千輛。「由於數量太小,我們沒有具體的數據統計。」奇瑞汽車新聞發言人金弋波對財新記者說。

  公開資料顯示,在奇瑞中標政府採購較多的2006年,國稅系統採購了3095輛奇瑞轎車,價值5.5億元。這與當年奇瑞30萬輛的銷量相比,佔比僅為1%。而這幾年這一狀況並無大的改變。

  據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有關負責人在2009年6月接受新華網採訪時稱,中央國家機關帶頭採購使用節能環保和自主品牌汽車,2005年至2009年6月共採購奇瑞、中華、奔騰等自主品牌汽車1000餘輛。這對年20萬輛左右的公車採購量來說,實是微不足道。

  官方對政府公務車採購情況一直諱莫如深,並無公開統計數據。歐盟商會預計,這部分需求在每年100萬輛左右,而瑞銀投資的一項分析報告預計該部分需求數量僅在25萬輛至30萬輛之間。

  早在2009年1月,國務院出台《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政府公務用車向自主品牌傾斜,調整政府公務用車配備標準。隨後又提出到 2010年,各級政府和公共機構配備、更新公務用車中,自主品牌汽車所佔比例不得低於50%——這一比例目標跟現實應有相當差距。

  2011年11月,工信部和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聯合出台《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選用車型目錄管理細則》,要求一般公務用 車和執法執勤用車價格限制在18萬元以下,發動機排氣量不超過1.8升。而此前的價格限制是25萬元以下,發動機排氣量不超過2.0升,包含合資自主品 牌。

  這份管理細則,再加上新近拋出的「徵求意見稿」,已從採購價格區間到入選範圍,都給了自主品牌明確的扶持信號。但包括汽車廠商和觀察家在內的諸多業內人士,仍對公車採購新政的未來實施效果持謹慎樂觀態度。

  瑞銀投資的分析報告認為,該政策短期內效果不明顯,但長期將對自主品牌提升影響力有正面作用。

  AlixPartners諮詢公司董事吳晶輝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認為,一般公務用車採購自主品牌,更大的意義在於通過政府採購引起示範效應。「它會吸引更多消費者關注和購買自主品牌。」但新政策能在多大範圍和多大程度上得以實施,仍有待觀察。

  有業內人士對財新記者分析指出,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在夾縫中生存的現實,是此番公車採購新政出台的大背景。

  自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汽車產業結束了連續近十年雙位數的增長,自主品牌面臨生存難題。

  據中汽協統計,2011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1850萬輛,同比僅增長2.5%。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611萬輛,同比下降2.56%;市場佔有率為42%,較上年同期下降3.37個百分點。而合資品牌則擁有58%的市場佔有率。

外資車企的憂慮

  「徵求意見稿」公佈之後,歐盟商會聲明表示強烈反對,理由是政府及公共採購領域不能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要求中國政府向所有公司提供中資企業在歐盟享受的平等市場准入。

  歐盟商會認為,新採購目錄將加重外資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受到的差別待遇,並因限制良性競爭而削弱這一領域的創新能力。

  事實上,此次公車採購目錄僅涉及普通公務車,並不包括副部級以上幹部用車,因此包括奧迪、奔馳、寶馬在內的豪華車型暫時不會受到影響;而大眾、通用、豐田等品牌受到的影響將更為直接。

  通用汽車一位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稱,通用在中國的每年政府採購量約為2萬輛,與全年250萬輛總銷量相比,「相當於一個零頭的零頭。新政不會對通用在中國的業務有大的影響」。

  熟悉大眾集團的一位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也認為,儘管大眾汽車政府採購數量不少,但在大眾中國的銷量中所佔比例也僅在10%左右,且大眾近年的發展戰略已經向私人消費者轉移。

  「但歐盟商會反應如此強烈,仍可能擔心這一政策會向高端轎車領域延伸,以及擔憂公車採購對私人消費領域的示範效應。」一位汽車諮詢界人士向財新記者分析稱。

  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多位汽車業內人士也表示,政府在公共領域採購本國品牌,在國際上也有慣例,由於沒有涉及到公開和隱性的貿易壁壘,因此並不違反WT0的規定。相反,此次新政是政府扶持自主品牌的一項遲來的政策。

  過去多年,中國各級政府採購的公務車中,合資品牌佔到絕大多數。即使近年來購置本土自主品牌的呼聲很大,實施效果也牽強。

  原因在於,首先,公車採購過程不透明,缺乏監督機制;其次,公車採購雖有價格限制,但採購部門通常都會在價格線內就高不就低,相對低價的本土自主品牌車反而難入政府人士的「法眼」;再者,本土自主品牌產品與合資產品相比,其在品牌溢價、售後服務等方面確實有差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37

效應篇》從台股急凍、金融業式微到國際競爭力下滑 四大衝擊推擠台灣經濟進入冰河期

2012-4-23  TWM



財政部端出證所稅方案,被視為是馬政府落實賦稅公平、實現社會正義一個重要試金石。

不過,這個憑著改革熱血所推動的政策,如果有違國際賦稅趨勢、背離台灣社會條件,恐衝擊國家整體經濟大局,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撰文‧謝富旭

四月十三日,看到各大日報斗大頭條新聞刊登財政部正式推出證券交易所得稅方案的那一天,在新北市某證券商擔任營業員的黃志松,心不禁涼了一大截。

券商營業員首當其衝

黃志松,二十七歲,大學企管系畢業後進入證券業,擔任營業員迄今已兩年。過去幾個月來,台股因國際股市回檔加上證所稅疑雲不散,成交量嚴重萎縮。「已經四 至五個月了,每個月我只能領不到二萬元的底薪,扣掉房租開銷,還要寄錢回家,已經入不敷出。」「所以我必須利用晚間到頂好超市當補貨員,周末時則是發廣告 傳單賺外快!」由於黃志松的公司有不准正職員工兼差的規定,他央求記者以化名報導。

黃志松擔心,證所稅明年一旦復徵,他手上原本就寥寥無幾的大客戶將會減少下單。「如果目前每天五至六百億元的成交量一直沒有起色,而且再持續一年以上,公 司很可能會開始裁員,我們這種業績差的菜鳥營業員,可能是第一批被遣散的員工!」某位一年在台股進出幾十億元的大戶級投資人不滿地表示,要把資金完全撤出 轉進港股。他認為課稅事小,但他投資金額大、投資的個股也很多,光是報稅這檔事就夠煩人的,加上開徵後會造成流動性與活潑性降低,台股未來可能演變成雞肋 市場。

大戶準備出走,首當其衝的當然是證券業從業人員。黃志松的憂慮,可能代表全台總計二萬一千多名證券營業員,以及全台總計約九萬證券產業從業人員的心聲!證 券同業公會祕書長莊太平指出:「財政部指證所稅影響的投資人數僅占股市總投資人數的一%,問題是這一%的大戶或中實戶占台灣股市成交量可能高達三至四成以 上!」「證所稅復徵,將導致成交量更加委靡不振,證券產業恐步入冰河期!」莊太平憂心地說。

證所稅將嚴重打擊市場交易量壓抑台股成交量的成長,只是證所稅明年開始實施後,短期浮上枱面的問題。接下來,如同冰河的推擠效應,莊太平憂心,股市成交量 低迷意味著流動性變差,台股整體本益比勢必跟著往下修正,台灣對海內外企業的籌資吸引力將因此逐漸下降。

近二年來,兩岸因簽署ECFA(兩岸經濟協議),加上對海外企業來台掛牌法令的鬆綁,好不容易使台灣資本市場籌資狀況出現起色,去年初次上市櫃(IPO) 與台灣存託憑證(TDR)加上上市櫃公司現金增資(SPO)金額高達一千六百億元新台幣,不過這個規模仍遠不及九○年代一年高達四千億元至五千億元的盛 況。

除了最基本的經紀業務(營業員)外,資本市場所衍生的承銷、上市公司籌資、顧問諮詢、資產管理以及創投種種業務,可說高度知識密集的產業,堪稱是整個金融 產業的核心,也是提供高薪工作機會最重要的引擎之一。因此,中、長期而言,資本市場如因成交量低迷而日漸萎縮,對台灣經濟發展將產生深遠衝擊,執政者更須 三思而後行。

贊成證所稅的人士認為,基於量能課稅原則,有賺錢就要繳稅,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如果妥協,等於罔顧賦稅公平與社會正義。因此,財政部這次秉持「抓大放小」 原則祭出證所稅,還博得不少叫好掌聲。

但是,問題的癥結是,真的能從大戶與中實戶身上課到稅嗎?會不會反而收到反效果?如果深入分析的話,台灣人民為證所稅背後訴諸的公平正義所付出的代價,可 能是難以承受之重!

中實戶對台灣稅收貢獻卓著首先,從台股參與者的結構分析。台股參與者基本上是由原始股東(股票上市前就已持有)、大股東、專業經理人、中實戶、散戶、本土 法人以及外資法人七類所組成。財政部版本已經表明散戶以及外資法人不課證所稅的立場。因此,剩下原始股東、大股東、專業經理人、中實戶、本土法人,成為證 所稅開徵瞄準的五隻主要肥羊。

事實上,在現行的台灣所得稅法中,從二○○六年一月一日開始實施的最低稅負制,已經把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納入稽徵範圍內,未上市公司原始股東以及大 股東,已經在繳納所謂的證所稅。待公司正式上市或上櫃之後,大股東以及專業經理人也為每年所獲得的股利繳交個人綜合所得稅(稅率最高至四○%)。

為了鞏固經營權以及避免觸及內線交易、歸入權等,上市櫃公司大股東及經理人大多對自家股票長期持有,對股票交易行為會較一般投資人或法人謹慎許多。因此, 要從大股東及經理人身上課徵股票交易價差的資本利得稅,恐怕不多。

至於本土法人,則因台灣的兩稅合一制度,公司在稅法上被視為虛擬個體,繳稅實體是自然人股東。因此,公司不管是證券操作的資本利得,還是非證券操作的營業 所得,皆可藉股利的分配,從股東的綜合所得稅上扣除。換言之,企業繳多少所得稅,理論上,股東領到股利後就可扣抵多少稅,所以,討論本土法人對證所稅貢獻 意義不大。

排除已經在繳證所稅的原始股東、以長期投資領股息為主而不喜頻繁交易的大股東、經理人以及本土法人之後,證所稅真正能夠「宰」的肥羊只剩下中實戶。必須注 意的是,這群只占台灣股市總投資人口一%的人,卻是活絡股市交易的最重要泉源。證所稅對這群人開刀,殊不知等於是在傷害台股最重要的一股資金活水。

在台灣投資股票,迄今仍被不少人投以不事生產、投機取巧甚至是不勞而獲的觀感。投資股票對社會沒有貢獻,仍是許多人對股票族的成見。但從政府賦稅角度觀 之,台灣股票族過去五年來,不只平均每年繳納高達一千億元左右的證券交易稅,占政府總稅收高達五%至八%之間,台灣上市公司遠較香港與韓國大方的高股利政 策(主要是保留盈餘須加課一○%的營利事業所得稅所導致),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申報,也讓許多投資人每年得乖乖繳出不少所得稅。單以證交稅而言,具有高 資產且短線投資行為積極的中實戶其實貢獻良多。

復徵證所稅,會不會造成中實戶交易量減少?到底會減少多少?而且會不會因證所稅開徵,導致成交量萎縮,使得證交稅短徵的稅額大於證所稅復徵課到的稅額,讓 政府推動證所稅的努力最後可能得到一個得不償失的結果?上述種種關鍵問題,財政部在這次形成證所稅政策過程中,不見任何嚴謹的評估報告,也沒有給全民一個 明確交代下,就讓證所稅法案匆匆上路。

證所稅一旦開徵,也意味著期望報酬降低,投資或投機的意願更加薄弱,這對周轉率(衡量股市交投冷熱的指標)已節節下降且成交金額也萎縮的台股而言,更為不 利。

應追隨全球賦稅潮流,以維繫競爭力把金融業視為重點產業的經濟體如香港與新加坡,主要就是考量到低成本、更自由的資金流動,有助於資本形成,並對促進就業 與經濟繁榮有正面貢獻,因此對證所稅採免徵政策。積極發展金融業的韓國,雖課徵證所稅,但僅鎖定上市公司大股東課徵。

群智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黃春生認為,一個良好的現代經濟制度,不該將資本累積的門徑堵住。允許個人資本累積,有助於創立新公司及擴張原有公司。黃春生建 議:「台灣如要課徵證所稅,宜輕不宜重,各國立法皆以輕資本利得稅為原則,寧可犧牲一點稅制公平性,用以維持一定資本累積是值得的!」因為,企業若能從股 市取得資金擴大茁壯,對就業與繁榮經濟是有好處的。

政府擬課徵證所稅的同時,也應當以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大局著眼,配合國際賦稅潮流與國際接軌,避免閉門造車制定出導致國家競爭力弱化的賦稅政策。安侯建業會 計師事務所稅務部營運長張芷指出:「在國際上與台灣較為競爭的經濟體,如新加坡與香港免徵證所稅,韓國僅對大股東課徵!」「證所稅不該只是從賦稅公平的角 度思考,而是要把國家的競爭力納入考量!」觀諸近年來的趨勢,許多先進國家面臨財政惡化的窘境,大多以提高消費稅或土地持有稅因應。人口高齡化與經濟長期 低迷的日本政府,打算在一三年與一四年將消費稅分別從現行五%提高至八%與一○%,就是一個顯例。今年以來,財政困窘的歐元區國家如愛爾蘭、捷克、匈牙 利,皆已實施調高消費稅措施。

因此,也有財稅專家建議,改善財政可試著往調高台灣消費稅思考,因為台灣的消費稅(指加值型營業稅)目前僅五%,較歐洲平均約二○%,以及中國的一七%要 低許多。而每調高一個百分點消費稅約可額外創造四至五百億元稅收,稽徵成本低廉又方便。為了減緩提高消費稅對民眾的衝擊,則可研議把民生物品排除的可能 性,例如荷蘭採用雙軌加值稅制度,六%稅率適用在食品與飲料,一九%的稅率則適用旅遊、電影、理髮等服務業。

先進國家對可能壓抑新創企業及就業機會創造的資本利得稅(證所稅即是一種資本利得稅)反而較為謹慎。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張豐淦說:「這就像雞生 蛋、蛋生雞的道理一樣,資本利得稅如果輕重失當,可能落得經濟成長與稅收增加兩頭空的苦果。」張豐淦進一步指出,以內需為主,對貿易依存度較低的大型內陸 經濟體傾向課較重的資本利得稅;對貿易依存度較高的中、小型海洋經濟體,則比較不傾向課徵資本利得稅。「台灣需要怎樣的賦稅制度,與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有 關,須從整體去考量。」目前台灣不管是總體經濟還是金融市場,已出現嚴重疲態。尤其以往以成交量巨大、周轉率高著稱的台股,過去七、八年來因台灣在亞洲金 融競爭優勢的流失、國民所得低度成長、國內投資不足加上資本外流種種因素而趨於鈍化。二○○四年以前,台股成交金額一直穩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五年台灣首 度被韓國超越,○六年再被香港超越,從此台股成交量與香港及韓國的差距愈拉愈大。以去年一整年而言,韓國股市總成交金額是台灣的二.三倍,香港則是一.六 倍,新加坡與台灣的差距也在快速縮小中。

最好是效法韓國,只對大股東課稅政府不能漠視台灣經濟目前所面臨的瓶頸與台股所面臨的困境,只憑滿腔改革熱血與討好選民的公平正義口號,讓證所稅不經充分 討論與詳細評估就強度立法關山。如同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J. Sandel在其名著《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強調,正義須從全民最大福祉、尊重個人自由以及發揚美德三點出發,讓這三者達到一個最佳平衡點。

綜觀賦稅公平、便民性以及經濟發展三個面向,韓國的證所稅版本最值得仿效。韓國證所稅採自然人免課原則,但上市公司持股三%以上或持股達一百億韓元(約 二.三億元新台幣),抑或在Kosdaq(類似台灣上櫃市場)持股五%以上,持股金額五十億韓元的大股東須課證所稅。法人的證所稅併入一般營利事業所得課 稅,外資法人則免課。

財政部提出證所稅版本宜與國際接軌。張豐淦會計師即建議,對長期投資的認定,美國與韓國均規定持股滿一年以上賣出所獲得股票資本利得,稅率上可獲得優惠, 財政部提出的版本要持有五年以上才能得到稅率優惠,時間顯然太長,台灣最好與國際同步,將長期持有的時間由五年調為一至二年。黃日松會計師則建議,如果真 要課徵證所稅,稅率也最好降至一○%至一五%之間。其次,要降低證所稅對市場流動性的衝擊,也可往提高課徵門檻方向修法,如免稅額從三百萬元提高至六百萬 元。

另外,現行上市櫃企業保留盈餘課一○%的規定也應檢討取消。理由是,免徵證所稅時,如果企業不分配盈餘,公司淨值升高,連帶使股價走高,公司股東可藉直接 賣出股票實現資本利得,規避稅金。所以保留盈餘額外加徵一○%,雖妨礙企業資本形成,卻是「必要之惡」。但是,如果復徵證所稅,就沒有這個問題,應取消保 留盈餘課稅的現有規定,否則目前台灣上市櫃企業資本不容易累積的問題仍得不到解決。

證所稅牽動的不僅是賦稅正義的問題,也攸關資本市場榮枯、經濟發展以及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消長。執政者與立法當局應以更大格局以及更宏觀的眼光推動賦稅改 革。台灣人民,尤其是台灣年輕一代,不要一個經濟福祉必須跟著陪葬的公平正義。

證所稅復徵

證券業恐遭急凍

衝擊1

中實戶與高周轉率的投機客下單量萎縮,台股周轉率與成交量下滑

衝擊2

流動性變差導致平均本益比惡化,降低企業在台掛牌上市意願,台灣籌資地位更形惡化

衝擊3

證券業與期貨業業務每況愈下,金融服務產業恐掀裁員潮,導致台灣失業率再上升

衝擊4

台灣整體金融國際競爭力弱化,影響國家經濟發展

賦稅制度宜與國際接軌

主要各國證所稅與證交稅制度比較本國自然人 本國法人 外國自然人 外國法人 證交稅稅率

(或類似印花稅)

台 灣

(財政部版本) 證券交易所得超過300萬元以上,稅率20%;持股5年以上,稅率10% 免稅額50萬元,併入最低稅負制,稅率12% 免徵 免徵 0.3%(賣出課徵)香 港 免徵。但專業投資人則須課15% 免徵。專業投資公司須課16.5% 免徵。但專業投資人則須課15% 免徵。專業投資機構須課16.5% 0.1%(買進與賣出皆須課徵)韓 國 免徵。但持有上市公司股權超過3%以上或持股市值超過100億韓元須課33%;持有1年以上,稅率降至22% 課徵。併入一般所得。稅率11%~24.2% 與本國自然人相同 免徵 上市公司0.3%,未上市公司0.5% 新加坡 免徵。但專業投資人須課0~20% 免徵。專業投資公司須課17% 與本國自然人相同 免徵 0.2%(買進繳納)美 國 課徵。稅率10%~35%,2013年後調整至5%~39.6%。持有超過一年稅率調降至0~15%,2013年調整至10~20% 併入一般企業所得稅,稅率15%~30% 免徵 免徵 無證交稅日 本 課徵。稅率20%,但目前暫時調降10%,2013年回復20%。損失可抵繳3年 課徵。併入企業所得,稅率15%~30% 免徵。但若賣出者為企業關係人,須課徵 免徵。但若賣出者為企業關係人,須課徵 無證交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5

搜狗單飛衝擊IPO:業務領域百度奇虎攔路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04/229126.html

搜狗從阿里巴巴處回購股權,其目的,顯然是為單獨上市做準備。

給阿里2580萬美元分手費搜狗翅膀硬了,單飛衝擊IPO

兩年前,搜狗從搜狐分拆正式成為獨立公司,並引入了阿里巴巴、云鋒基金等戰略投資者共同投資。然而,不到兩年的聯姻,卻在日前畫上了句號。

前日晚間,搜狐宣佈以2580萬美元回購此前阿里巴巴所持有的全部搜狗股份。對於為什麼選擇這時候回購,搜狐、搜狗、阿里巴巴幾方面都三緘其口,不 予置評。但業內比較一致的說法是,搜狗回購股權是為了單獨上市。此前,市場就傳言稱,搜狗將於明年上市,董事會給出的上市時估值目標是20億美元。

不過,搜狗要做大,必定要對上360、百度這些「攔路虎」。

阿里套現2580萬美元

2010年8月9日,搜狗從搜狐分拆,並引入了阿里巴巴、云鋒基金以及張朝陽個人的投資基金光子集團等戰略投資者,其中,阿里巴巴注資1500萬美元佔股10.88%。不過,這次聯姻顯然是一次倉促的聯姻。因為在上述合約達成一個半月之前,張朝陽和馬云才開始有接觸。

分拆之時,搜狗境況十分窘迫,搜索市場份額不足1%,瀏覽器市場份額也不到1%,這樣的市場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禕計劃將搜狗收購過來,並幾乎與張朝陽達成收購協議。周鴻禕的盤算是,通過收購搜狗,實現瀏覽器和搜索的結合,從而具備叫板百度的能力。

不過,一手創辦搜狗的CEO王小川卻不願意看到搜狗花落他家。為了保持搜狗的完整性和控制權,王小川趕赴杭州請馬云出手投資搜狗。由於阿里巴巴當時已經和百度鬧翻,馬云也準備發展自己的搜索業務,好讓「百度睡不著覺」,於是,馬云出面勸說張朝陽放棄了將搜狗出售給周鴻禕的計劃,於是就有了上述的聯姻。公開資料顯示,聯姻後,阿里巴巴、云鋒基金、張朝陽旗下私人基金,分別持有搜狗約10.88%、5.12%和16%的股權,其餘為搜狐持有。

以戰略投資者而非財務投資者身份進入搜狗的阿里巴巴,卻並沒有發揮戰略投資者的作用。業內人士指出,阿里巴巴有著自己的搜索大計(2011年6月,阿里巴巴推出一淘網),不會將更多資源交付給搜狗,這是阿里巴巴對搜狗不冷不熱的關鍵所在。

王小川在日前發給員工內部郵件中表示:「隨著搜狗的戰略升級,我們預期阿里集團難以在戰略層面繼續加強對搜狗的支持。」雙方的分手,也就在所難免。

不過,2580萬美元的回購價,意味著當下對搜狗的估值僅為2.37億美元,而根據市場傳言稱,搜狗董事會對搜狗上市時給出的估值目標是20億美元。因此,業界普遍認為,阿里以2580萬美元出售所持股份,屬於賤賣,很可能是阿里方面並不看好搜狗的未來。

阿里巴巴工作人員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回應稱:「這僅僅是一筆生意,價格合適就行。並非不看好搜狗的未來。」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易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就表示,「當初阿里跟搜狐是倉促結合,是戰略需要。後來阿里自己當初的很多承 諾都沒有兌現,還做了一淘同業競爭,所以目前的分手算是合理的。搜狗翅膀硬了可以單飛了,阿里也得到了一筆可觀的『分手費』,可以為自己私有化提供一筆現 金支持,所以這次分手算是和平分手,對雙方都有利。」

搜狗為單獨上市準備

搜狗從阿里巴巴處回購股權,其目的,顯然是為單獨上市做準備。

自從搜狐分拆單獨運作以來,搜狗的業務走上了高速發展軌道。搜狐披露的2012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搜狗在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2300萬美元,較上 年同期增長184%;自2010年8月拆分後,搜狗已在過去7個財季中保持了23.1%的複合增長率,營收是分拆時的330%,流量亦早已翻番。據王小川 透露,二季度搜狗營收將達到2800萬-2900萬美元,上半年總體營收可達5000萬-5500萬美元,2012全年營收預計接近1億-1.5億美元。

王小川在給搜狗員工信中也寫道,「20個月裡,搜狗搜索用戶市場份額提升超過2倍,並在2011年10月首次超谷歌成為第二大中文搜索引擎;搜狗收 入提升近8倍,並在2011年三季度、四季度首次實現盈利;搜狗員工數提升超過3倍,在2012年一季度超過千人規模,有實力開始(也正在)進行更大規模 的戰略佈局。」

顯然,如今的搜狗,與兩年前剛分拆時的搜狗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翅膀硬了的搜狗單獨上市,也就顯得水到渠成。不過,王小川日前在多個場合都一再表示, 搜狗在產業佈局沒有調整好之前,在用戶規模沒有做到足夠大之前,並不急著上市。自身已經實現盈利,且背靠搜狐這座大山,使得王小川有足夠的底氣等待下去。

IT產業資深觀察人士楊曉明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也表示,2010年搜狗從搜狐分拆出來,就是衝著獨立上市去的。「現在360被市場熱炒,搜狗作為 具備一定相似性的公司,上市呼聲很高。搜狗這個時候如果不加緊IPO,市場熱點過去之後,就機會匱乏了。」楊曉明還強調,「我堅持認為,阿里退出,然後搜 狗加快衝IPO,這一場變化的背後,是有一個力量在推動的,有人希望搜狗盡快IPO。阿里讓出位置,有利於搜狗引入更合適的股東。」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搜狐此次回購,可能是想在搜狗上市前將大量收益抓在自己手中。這一分析並非沒有憑空想像。搜狐在2009年運作暢遊上市時,也在IPO前高價收回了暢遊在一級市場的部分股權,暢遊上市後,這些回收的股權給搜狐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百度奇虎攔路

目前搜狗業務主要集中在三塊,即輸入法、瀏覽器、搜索。這三塊業務也被搜狗公司劃定做「三級火箭」。

不過,在搜狗三大業務中,只有輸入法是市場最領先的,市場份額達83.6%。而瀏覽器、搜索業務,在各自市場中都只排到第三、四名。尷尬的是,儘管 輸入法業務佔據市場壟斷地位,但該業務不能給搜狗公司帶來收入。搜狗目前的收入來源,主要靠搜索和瀏覽器導航。財報顯示,搜狗今年一季度2300萬美元的 收入中,搜索貢獻了1800萬美元、導航貢獻了500萬美元。

不過,在搜索、瀏覽器業務領域,搜狗又不得不面對百度、360這兩大攔路虎。王小川曾表示,希望搜狗在國內搜索份額能達15%以上,而據艾瑞今年一 季度的報告,搜狗目前的搜索份額約3%,距離15%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在瀏覽器市場上,儘管IE的市場份額在逐步下降,但360目前的市場份額 已經達到了27%,而搜狗瀏覽器的市場佔有率則只有10%左右。搜狗瀏覽器要擴充市場份額,必然會遇到360這個天花板,二者必將有一場較量。

王小川日前表示,接下來還將推出許多新產品,今年產品總量會增加到10個以上,其中就包括「瀏覽器+搜索」的新產品「探索引擎」。「在搜索引擎、瀏 覽器領域,搜狗必須要和百度、奇虎360扛上,不能掉隊。即將推出的『探索引擎』是特別難的事,但搜狗也要做,不然破不了局。而在無線領域也要投入,否則 沒有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97

從iPad衝擊中奮起 找到新天堂 苦蹲三年 訊連躍居Win 8影音軟體龍頭

2012-7-16  TWM




Win 8產品還沒開賣,已有一家軟體廠在OEM市場拿下九成市占率,它是訊連。最近三年,訊連因受Win 7、iPad衝擊,九成生意受影響,但在緊急轉向苦撐待變後,終於抓到另一個再起的機會。

撰文‧賴筱凡

炙熱夏天的開頭,南港展覽館人潮川流不息,有些人捧著專業單眼相機猛朝櫥窗裡的筆電拍,有些人則已忍不住把玩起一旁的展示機,他們來到這裡,就為一個目的:Win 8。

隨 著Win 8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亮相,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宸鴻董事長江朝瑞等科技大老們,紛紛出面拉抬 Win 8的聲勢。看著這批曾被iPad打得落花流水,「想圍攻光明頂,卻連梯子都找不到」的筆電大軍,從末日回到天堂,有一人的感受比任何大老都深,她是訊連總 經理張華禎。

從軟體股王變市場孤兒

Win 7、iPad出現如同末日張華禎與在台大資工系任教的丈夫黃肇雄,把訊連從教授帶著學生的八人小工作室,拉拔到營業額達數十億元,年年每股盈餘(EPS) 都有六、七元水準的台灣軟體龍頭。訊連的產品,讓戴爾、惠普、宏碁、華碩等大廠銷售的電腦上都少不了它——那些你曾經耳熟能詳的字眼,像是看電影時用的 Power DVD、剪影片的好幫手「威力導演」等。

只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三年前,微軟把手伸進影音軟體,接著蘋果iPad出現,一切都變了。

「訊連以影音軟體起家,搭著惠普、宏碁等大廠的筆電一起賣,所以OEM(委託代工)是訊連的主要營收來源;可是,微軟在Win 7平台裡,把這塊餅拿回去自己做,等於是斷了訊連的生路。」業內人士解釋,微軟給了訊連一記重拳,蘋果iPad又宣判光碟機之死,再捅一刀。

「平板電腦沒有光碟機,即使是英特爾當時積極推廣的超輕薄筆電CULV(即現在的Ultrabook),為了做到輕薄,也捨棄光碟機,對訊連這類以套裝軟體為生的軟體廠來說,幾乎是一場災難。」一名觀察軟體產業多年的分析師說。

趨勢風向一轉,資本市場資金流向動作更快,短短一年時間,訊連股價從一三一.五元,一路下跌到連五十七元都不到。

那時候仰天無語,「我們常常在想,訊連的技術並不差,為什麼這樣?」即使現在回憶,張華禎硬擠出的那抹微笑,依舊帶了點苦澀,「你不知道該怎麼辦,該從何做起。」她說。

搶占Win 8九成市場

只 要實力夠 就有生存之地向來自信的張華禎,從擔任趨勢科技全球執行副總到經營訊連成為上櫃股王,無往不利,不料精明如她,也落入太依賴供應慣性的陷阱,一旦大廠轉向 或市場變革,就措手不及。「我們醒了,光靠品牌廠搭售,是行不通的,消費者沒有忠誠度。」張華禎花了不少時間,才認清這個事實。她回頭找新的獲利模式,釐 清百人OEM團隊無用武之地,反倒只有十人經營的消費市場,才是救星。

於是,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OEM團隊全部調到消費團隊去,「過 去,我們的產品搭著宏碁、華碩的電腦賣,消費者買的是宏碁、華碩,不是我們;現在,我們要消費者買軟體,就是買訊連。」張華禎與訊連的主管們,把訊連的所 有優、缺點攤在桌上,「我們的技術很強,產品好用,沒道理消費者不買。」問題出在,消費者對訊連的品牌印象不夠,所以,他們得從重度使用者下手,也就是那 些對剪輯影音有高度興趣的人。

訊連也試著跨到手機、平板軟體去,黃肇雄帶著研發團隊,做出一套能放在平板電腦上使用的軟體,「但手機、平板 的硬體設備與電腦還是有落差,簡單來說,就是跑不動。」更何況,手機、平板軟體的平均售價都在○.九九美元到一.九九美元,貴一點的五.九九美元,「這種 價錢,根本養不活訊連這麼大的軟體廠。」張華禎嘗試了,仍敵不過現實。

許多同業開始棄守市場,「留下來做電腦影音軟體的,只剩下我們。」張華禎不願承認,這是別人口中的夕陽工業。

然 而,肯嘗試就有收穫,雖然市場反應不如預期,但張華禎發現,「真正想要做影音剪輯的人,最終還是會回歸到電腦,平板電腦只能提供你簡單的修改。」這讓她豁 然開朗,找到努力的方向。「我們在平板電腦上提供簡便版的軟體,只賣一.九九美元,如果要更專業的功能,就回到PC上做升級。」從平板到PC,張華禎都要 抓住。一名軟體分析師說,經歷過iPad的考驗,市場認知到,電腦影音軟體存在的利基點,「就像現代人拍完照喜歡修圖,這些進階工作,手機、平板是無法取 代電腦的。」苦撐到去年九月,一場在美國加州盛大展開的Win 8開發者大會,終於重燃訊連的希望。因為微軟策略又轉向,將自行開發的影音軟體獨立成一套多媒體軟體,消費者想用就得額外加購,不再內建在微軟系統的筆電 裡;換句話說,品牌廠不用被綁住非用微軟的影音軟體不可,訊連又可以繼續找品牌廠搭售。

開發者大會一結束,張華禎與黃肇雄全面動了起來,黃 肇雄帶著研發團隊重新設計軟體,張華禎則帶著業務,親自跑遍世界各地的每家品牌廠。「去年十一月跑了一次,告訴品牌廠我們要做Win 8,今年二月又再跑一次,把初步軟體給客戶試用,三月我們就很清楚,Win 8這場仗已經贏了,九○%的品牌廠都決定要內建訊連的影音軟體。」不過,三年前被微軟「燙到」的教訓,猶在眼前;重返OEM市場只是讓更多消費者可以接觸 訊連,耕耘消費者忠誠度,才是訊連的根。「我們曾經懷疑過,死守在PC到底是對或錯,如今,我們證明,只要你的實力夠,就能找到生存的地方。」張華禎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62

電商衝擊:深圳華強北遭遇轉型陣痛

http://www.21cbh.com/HTML/2012-7-25/xNNDE5XzQ4MjgxNw.html

被譽為「中國電子第一街」的深圳華強北正在步入轉型期。

有人說,華強北一條900米的街每年的銷售額能達到4000億元,但現在情況卻變得有些不太一樣,「生意慘淡,很多人都撤場了,最近兩年這樣的聲音特別多。」華強北電子市場中一名普通的IC元器件銷售人員黃磊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日前,記者在實地走訪時發現,華強北賽博數碼廣場的二三四樓的確有大量的「旺鋪招租」廣告,大約佔了現有鋪面的三分之一,人流也比較少。

而像深圳國際電子城、賽格通信市場、遠望數碼商城過去都是以山寨手機為主的電子賣場空鋪並不多,但經營的業務卻從過去的山寨手機變為了水貨手機、手機配件和對講機等。在深圳華強電子世界這類以IC元器件為主的賣場,偶爾也會有幾間空鋪,空鋪率並不高。

深 圳市福田區華強北商業街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鄧芬曾透露,從2010年年底到去年8月,華強北商業圈原有商戶3萬多家,其中有3500名商戶離開。而一不 願意透露姓名的華強北業內人士則向記者透露,加上未註冊登記的商戶,華強北其實有8萬多家商戶,所以撤場的數字應該遠大於去年的10%。

「在華強北,應該分為兩種生意形態,一種是賣手機、電腦等電子消費類產品的商舖,他們面對的是普通消費者;還有一種是IC元器件的批發,他們面對的是全球客戶。」

浸淫華強北市場十多年的科通芯城Cogobuy執行副總裁朱繼志對記者表示,大家看到的撤場主要還是消費類電子產品的衰敗,過去一些賣山寨功能機的代理商和分銷商趕不上智能手機這一波浪潮,被淘汰是很自然的現象。

「很 多人的購買習慣從線下轉移到了線上,實體店越來越難做。」有店主向記者表示,很多品牌的筆記本甚至是零利潤,為的是走量拿到廠家的銷量返利,而山寨手機的 銷售更是慘不忍睹,大多數人已經選擇轉行。可以看到的是,山寨手機、平板電腦目前在賣場中所佔的比例已經很小,蘋果、安卓手機和平板及其配件則佔據了越來 越大的比例。

朱繼志告訴記者,相比出現撤場的消費類電子產品商家,另一種生態模式IC元器件的生意毛利潤也在逐年降低,賣一根金士頓內存條只賺2毛錢,因此,很多人選擇了電商再創業。「但真正的整合卻很難,因為在華強北,已有自己獨有的生存方式。」

據工信部統計,2011年中國IC元器件行業市場份額超2萬億元,跟3C、汽車等市場份額相當。同時,據阿里巴巴數據,中國中小企業超5000萬,其中技術製造型企業近500萬家。朱繼志的理解是,在華強北中,做著「微型生意」的人不計其數。

這 一點對於黃磊來說深有體會,他平時的工作之一就是幫朋友找貨,像手機上的一個小部件,打個電話,竄個場子就能找到。黃磊身邊也有很多做IC元器件的「老 闆」朋友,說白了也都是原來跟著老闆打打零工,發發貨的小工,「這行沒有什麼門檻,基本做了一個月就能知道里面的門道,然後跳出來自己開個店,再帶兩個老 鄉,如此循環。」在黃磊看來,他們對未來的要求並不高,一年下來只要掙得比上班多就可以了。久而久之,每個人都有了自己固定的圈子和客戶,不大,但是足以 生活。

黃磊對記者表示:「華強北的意義對我們來說就是衣食父母。我不認為華強北正在衰落,或者生意會被線上取代。相反華強北的商業模式已經形成,而且這種模式已被證明是盈利而且是有其生命力的,只是華強北需要轉型和升級。」

鄧芬此前也曾表示,目前,華強北依然存在低端市場、市場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的較大壓力及危險格局,深圳市將加大對華強北電子市場的扶持力度,加快產業轉型。

「如果華強北還是依賴櫃檯交易,那麼有限的空間資源,包括道路交通都承擔不了。」鄧芬此前表示,「如果不轉型,我們還是像傳統的科技街拼傳統的營銷模式,那我們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小,最終整個市場還是會萎縮。」

一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對記者表示:「華強北目前的發展已經滿足不了現有的需求,正在考慮做商舖的擴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38

不只一萬人!證所稅衝擊千萬人


2012-8-6  TCW




七月二十五日,馬政府強度關山, 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簡稱證所稅)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財政部長張盛和隨即說明,此次證所稅課稅制度改革,影響到的人數約一萬人。實際上,這是一個包括九 百萬股民、企業員工、券商從業人員近千萬參與者都會受到動盪波折的法案,馬政府團隊對於此事的態度,只說出了千分之一的真相!

證所稅還沒課,證交稅先腰斬上半年稅收額,僅達全年目標三○%

先從稅收的影響來看,張盛和說,預估未來證所稅可增加六十億到一百一十億元,真實的情況是,證所稅課徵未來會發生的區間是在台股加權指數八千五百點以上,也就是說,課不課得到稅,還是個未知數。

新增的稅還沒到口袋裡,減收的稅卻已經發生了。今年四、五、六月,連續三個月的證券交易稅(簡稱證交稅)大減,都在六十億元以下,相對高峰時的稅收,腰斬一半。

美銀美林證券台股策略分析師胡傳祥分析,最近十年,每年證交稅收入介於八百億到一千億元間,若成交量縮水三成,將使得證交稅收短少二百四十億元到三百億 元,絕非財政部估計,每年可徵得證所稅六十億到一百一十億元所能彌補的。麥格理資本證券則用「在台股傷口上撒鹽」來形容證所稅對台股帶來的影響。

依照財政部編列的預算,二○一二年證交稅收入為一千二百六十五億元,而上半年的證交稅稅收金額僅有三百八十三億元,只達到了全年目標的三○%。財政部對於 二○一二年股市的看法似乎很樂觀,預估股市單日平均成交量可達一千五百億元。事與願違,二○一二年三月份以來,在復徵證所稅干擾下,單日的成交量僅七百 億、八百億元,僅約財政部預估數的一半。依此數據推估,二○一二年證交稅能與二○一一年的九百四十億元看齊,已屬不易。相對八字還沒一撇的證所稅預計課來 一百一十億元,這個「算盤」已先輸了。

張盛和的話裡沒有提到的那千分之九百九十九,才是讓股市生態產生劇變的「引信」。包括九百萬股民、券商從業人員,以及獲利遭到波及的上市櫃公司員工,都因證所稅的復徵而受到波及。

大戶精算成本,怕被課一五%減少當沖,等於政府每天減收稅收

在這次復徵證所稅中,影響到「個人」與「法人」兩大部分。張盛和口中所指,影響的雖然只有一萬人,算起來,只占目前在股市中交易的九百萬股民的約千分之 一。但別小看這些人,他們可不是一般的散戶,是股市中所謂的大戶、中實戶,一出手買賣的股票張數以百張、千張為單位,創造出來的交易金額,占股市總成交量 的四五%。少了他們,股市就少了動能,政府的稅收也會跟著減少。

位在台北市南京東路的券商大樓電梯裡,立法院通過復徵證所稅的隔天,辦公室在這棟大樓中的某家大型券商主管,跟一起搭電梯的屬下說,「這一、兩年自己看著辦,有辦法的就去找其他工作,」語氣中充滿無奈,卻也寫實。

在全球經濟充滿許多的不確定因素下,股市交易量本來就會減少,如今證所稅雪上加霜,精打細算的大戶們更是不會輕易出手,以免一不小心交易量就「衝過頭」,超過政府新規定的,賣出金額超過十億元就要課稅的門檻。

永豐金證券董事長,同時也是券商公會理事長的黃敏助預估,復徵證所稅後單日成交量將下滑到五百億元,全體大型券商總計將精簡人事一萬五千人到兩萬人,並預言小型券商會出現倒閉潮。

黃敏助的預估真的很悲觀,成交量水位等於是回到金融海嘯期間。一旦如此,受衝擊的不只是券商收入,還有政府的稅收。

成交量是股市的火車頭,少了火車頭的帶動,從股票延伸出來的衍生性商品,就少了表演的舞台。台指期貨、權證是最能感受到市場冷熱的溫度計。

政府編列二○一二年期貨交易稅收入五十九億元,上半年僅收到二十三億元,達成率三九%,如同證交稅一般,統統都達不到預定目標。被券商視為是「開源」商品的權證,更因為股市與個股的成交量下降,成交量也比提出復徵證所稅前少了兩成。

券商每發行一檔權證,要繳付四萬元的發行費用給台灣證券交易所(簡稱證交所),目前市場上有九千四百三十一檔權證,證交所收取的權證發行收入達三億七千萬 元。券商必須靠精心設計的商品來吸引投資人踴躍進出,支付發行費用與賺取利潤;投資人,則利用和現股連結性,來實現用小錢、參與個股股價上漲的好處。

只是在台股現貨市場的成交量下降時,想要靠「小資本」賺錢的機會越來越少,就連證交所也不例外。

權證交易減少還算小事,當沖(當日利用融資或融券買賣同一檔股票)金額減少,是讓股市少了衝勁與活力的關鍵。

做價,是大戶或中實戶拉抬股價的慣用手法,來吸引投資人跟進。股市行情好時,當沖張數占當日股市總成交張數約一成;行情差一點時,還有五%。少了當沖製造成交量,猶如喝咖啡一般,少了鮮奶與糖一樣,雖能入口,但嫌苦澀。

在課徵個人證所稅的新規定中,把個人年度賣出金額超過十億元當作課稅的門檻。超過此數,要課徵一五%的稅率。為求效率,大戶或中實戶會善用每一個可使用的帳戶。每個月的賣出金額不能超過八千萬元,一旦超過就要將獲利與政府分享。

所以,他們會精算每一次的進出,也會把一五%的稅率當作操作成本。精算的背後,就是當沖的次數下降。當沖對股市的貢獻有多少?

以最近的單日成交量約五百億元來推估,當沖的金額約二十五億元,少掉了當沖行為,政府等於是每一天少掉了約七百五十萬元的稅收。

企業稅負激增,股東財富縮水台積電﹑聯電EPS減幅最少逾二%

張盛和沒提到的另一個真相,就是「法人」課徵證所稅帶來的影響。影響有多大?可以從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與股票上市公司景岳生技董事長陳根德的反應,找到答案。

立法院通過證所稅前,張忠謀認為政府把「法人」證所稅與企業最低稅負綁在一起,是把兩件不相干的事混為一談,並預估台積電二○一二年起每年將多繳三十億元的稅﹔而公司獲利下降可能導致股價下跌,會讓股東財富減少四百五十億元。

反對激烈的還有陳根德,他另一個身分是國民黨立委。他跳出來說,如果一年後檢視復徵證所稅對市場沒有影響,他馬上退出政治圈。話說得很重,把政治生涯拿出來當賭注。

張忠謀與陳根德大動作的反彈,只為一件事,就是從事政府獎勵的重要性策略產業,可以享有五年免稅,或是適用於獎參條例的企業,現在的最低稅負要從一○%提高到一二%。

兩個百分點的稅負,影響有多大?

以台積電二○一一年的稅後淨利為推估基礎,每股稅後淨利(EPS)將減少○‧一二元,減幅二‧三%;聯電預估稅負支出增加五億、六億元,由此推估,屆時每股稅後淨利將減少○‧○五元,減幅約六%,影響程度不可說不小。台達電、銀行業、壽險業者也都在估算影響。

而享受到租稅優惠的產業有哪些?如高科技產業中的3C工業、精密電子元件工業、航太工業、生醫及特化工業、半導體產業等。目前,掛牌的科技公司占股市成交 量約六成,市值比重約五成。代表全體股民中,手中多少都擁有享有租稅優惠的公司。這些公司,從二○一二年開始,獲利都會往下修正。

除此之外,與高科技、生醫產業同樣的,稅負提高的還有從事境外金融中心(OBU)的銀行業者。二○一二年開始,這些行業、公司都要開始多繳稅,獲利會因此縮水。

勤業眾信稅務會計師林宜信說,在法人證所稅方面,會受到影響的將是擁有很多的交易所得,或是享有很多租稅獎勵免稅所得,以及從事境外金融中心業務的,稅負多少都會增加。譬如高鐵等,只要是享受到免稅優惠的,未來都是繳稅會提高的對象。

獲利減少、EPS下降,等於是本益比(P/E)要往下修,是國內外分析師列為下修股票目標價的理由。

光是一家台積電,股東財富就蒸發了四百五十億元,平均每位股東資產縮水十一萬四千元。若加上境遇相同的公司,股東持有的股票價值莫名其妙的少了,預計有超過數千億元的財富,就此消失,難怪這些大老跳出來喊話,捍衛股東財富。

IPO降溫,恐掀借殼歪風好公司轉往他地上市,台股變冷宮

根據新規定,從二○一二年之後申請IPO(首次公開募股)掛牌的公司,掛牌的第一年出售股票,要課一五%的稅。對此,陳根德不客氣的說,「那他申請IPO做什麼?這會影響經濟產業的發展。」他一語道破多數原本計畫股票掛牌公司的心聲。

胡傳祥認為,若公司大股東擔心被課徵一五%的證所稅,就會衝擊企業上市申請意願。他並提醒,若台股成交量無法回到過去的水位,可能會造成大戶挪移至別的市場,好公司轉到他地上市可能。

趨勢一旦形成,政府要挽回失去的人心,恐要耗費更多力氣。但也可能因此創造「借殼掛牌」的新商機,由於IPO的成本高,也會影響上市意願,乾脆從市場買公司,再把業績灌進去;屆時股本小、股價低的公司,將成為有心人「借殼」的好標的。

過去,有人形容證所稅是「一個利多,九個利空,」唯一的利多就是市場上有了公平正義,其他都是偏向負面解讀,而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將會是,原本台灣是一個交 易活絡的市場,包括IPO、市場融資、法人給予高本益比……,如今,可能隨著企業獲利下降、市場交易降溫、本益比下修,而產生競爭力下滑的疑慮,這些真 相,在這次證所稅事件中,馬政府都已說清楚、講明白了嗎?

【延伸閱讀】從小股民、券商到掛牌公司,全都遭殃!▲900萬股民手中持股獲利下降、價值縮水、資產蒸發▲台股單日成交量,將由800億到1,000億元 降至500億~700億元▲收入減少,大型券商將裁員30%~40%,小型券商恐倒閉▲IPO件數預估減少2成~3成,為避免政府高額課稅,轉向「借殼」 上市▲3C、精密電子元件、航太、生醫等享受租稅優惠產業,獲利預估少2%~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54

互聯網對一些行業的顛覆性衝擊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xli.html
 

早在2000年互聯網第一次泡沫期,很多人已經提出互聯網是革命性的行業,但隨著網絡泡沫的破裂,互聯網發展進入低谷,其顛覆性被逐步淡忘。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它的顛覆性潛移默化、不知不覺地滲透到越來越多的領域。

    互聯網具有互動性、即時性、全天候性、跨地域性、信息透明度高的特點,隨著網民數量的爆發性增長,對互聯網的使用不斷滲透、深化,未來這種趨勢只會不斷強化,互聯網將越來越成為媒體、社交、購物的主流渠道之一。

    互聯網的便捷性可以讓消費者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實體店可能花費一天甚至更長時間的品牌、型號挑選和價格對比。比價網的出現更是使這種快速達到極致,消費 者也許在一分鐘內就能完成這樣的工作,團購為價格戰煽風點火。因此零售業和商業流通領域受到網購首當其衝的衝擊。網購讓生產商跨過多層經銷商甚至終端直接 面對消費者成為可能,這促使渠道的扁平化。很多行業原來省級-市級-縣級-終端多級代理模式可能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經銷商層級、數量大幅減少,甚至被 直銷完全替代,大量中間流通企業面臨倒閉的風險。

    由於不同產品具有不同特性,因此零售業不同細分子行業、不同商業模式所受衝擊不同。標準化程度高、單件產品價值較高、易於包裝遞送或者虛擬的、服務性的產 品比較適合網購,現階段圖書、家電、數碼產品、旅遊、訂票、訂房、服裝、化妝品、音樂、軟件信息的網購發展最為迅猛,大量書店、唱片公司已經倒閉,對於經 營高價值商品為主的百貨業所受衝擊也較大,而經營差異化較高、品類繁雜、價值較低商品的大型綜超則幾乎沒有衝擊。隨著網民的快速增長,消費習慣的逐步形 成,網購未來會滲透到越來越多的領域,例如日用品、珠寶、建材、服務性行業等,隨著互聯網新商業模式的層出不窮,互聯網的影響可能延伸向任何的商業領域, 很多傳統的商業模式會消失。當然網購也有很多缺陷,例如不能提供實物體驗,難以象實體店那樣提供詳盡、人性化的導購,不適合價值過低的商品,遞送過程具有 一定的不確定性,難以提供感性的購物樂趣等。因此並非所有產品都適合網購,也並非傳統零售業都會被替代,對於大部分子行業而言只是多了一種渠道和商業模 式,市場份額不同程度的減少。但對於投資者而言,仍然需要重視這種衝擊,並分辨對投資標的的長期影響。

    傳統媒體行業是另一大受害者,電視、報紙、出版社越來越不景氣,大量企業盈利倒退,甚至倒閉。從2008年到2010年,美國有8家主要報紙宣佈破產,數 十家城市報紙關門,《華盛頓郵報》股價從2007年至今5年跌幅過半,《紐約時報》跌幅超過70%,最近巴菲特收購的報紙的Media General公司的股價只有5年前的1/10,Lee公司股價只有5年前的1/20。具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大英百科全書停止印刷,轉而提供電子版本的百科 全書。金融方面阿里巴巴旗下的小額信貸業務,利用其龐大的B2C、B2B平台以及信用系統,為在線商戶提供融資的巨大平台,依託原有系統,阿里金融具有海 量、靈活、低成本、快速、信用評估可靠等優勢,2010年以來小貸業務已經累計投放了280億元。雖然這個模式具有一定的侷限性,離開了阿里巴巴平台難以 在其他環境運作,但足以讓我們想像未來一切皆有可能。

    除了對以上行業具有明顯的影響,互聯網對生產型企業的定價策略也會產生影響。實體店銷售由於信息不對稱,價格可以出現較大的差異化,而且消費者收集產品信 息、價格具有地域障礙,定價時可以通過品牌溢價、地理差異獲取更高的利潤。但網購信息高度透明化,價格一目瞭然,價格戰在網購競爭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手段, 低價在網購消費者意識中也已經根深蒂固。網購時消費者常會更理性,感性因素大為降低。在實體店很多名牌打折極為有限,但在網購中的折扣往往比實體大很多, 例如七匹狼、利郎在實體店打折很少低於八折,但網購常常出現四五折。除了品牌極為強勢的企業,大部分企業網購定價體系都會低很多。隨著網購佔比越來越高, 逐步壓低產品的整體價格,品牌的溢價作用可能被削弱,品牌強度不足的企業越來越難以獲得品牌溢價。這種定價的影響還處於初級階段,未來也許會從廣度、深度 影響更多的行業和企業,投資者應該跟蹤研究這種影響。

    現在很多消費品生產商開始進入網購,初期可以通過更低的價格和更廣的傳播獲取更多的客戶,實現階段性的薄利多銷,但當其他競爭對手也發展網購時,網購就成 為消費者獲取低價商品的工具,企業除了售價降低外幾乎毫無得益。就如一個企業率先採購了一種新設備,設備可能會為企業帶來一定的額外受益,但競爭對手也開 始使用後,企業除了增加額外資本支出外不會帶來任何額外好處。

    大部分受互聯網影響的傳統行業或被替代,或市場份額損失,或被迫降低售價,總體偏負面。因互聯網而獲益最多的是消費者,物流和移動支付等與電子商務密切相 關的新興行業。互聯網大大提高了社會和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時價格的高透明度影響生產商的定價策略,大大壓縮了銷售商和生產商的利潤。物流業因為網購 的興起獲得了前所未有量的爆發性增長,但這只對行業整體和其中的優勢企業有利,速遞業務門檻低,競爭仍極度激烈,網購零售商本身利潤極其微薄,因此物流業 大部分企業生存仍然十分困難。

    以上也許只是互聯網衝擊的部分行業,未來隨著網絡的全民覆蓋,技術的日新月異,新互聯網商業模式的不斷湧現,互聯網將對越來越多行業和商業模式的長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作為投資者應該思考的是在互聯網大潮中那些行業受益,那些行業是受害者。

 

梁軍儒201209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22

倩碧部分產品內地降價向海外看齊 回應代購衝擊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4/zONDIwXzUyMTkzOA.html

隨著大中華區新業務發展副總裁樊嘉煜上任,雅詩蘭黛高傲的姿態有些許改變。據瞭解,從今年9月起,雅詩蘭黛旗下倩碧品牌4款產品在內地降價,部分產品調價幅度在三成左右。此次降價之後的4款產品,與香港地區銷售的同樣產品價格相差無幾。

倩碧品牌公關部負責人李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降價主要是應對電商的代購潮,以拉動倩碧櫃檯自身的銷售量。當記者詢問是否還會有其餘商品降價,李欣稱不方便回答。

營銷專家向記者表示,此次倩碧的降價行為,將會對其餘進口化妝品產生強烈的衝擊,從而產生進口化妝品降價的多米諾效應。

倩碧產品內地降價

記者走訪了北京市西城區百盛購物中心復興門店裡倩碧的化妝品櫃檯,其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了四款均已降價的產品,分別是倩碧水嫩保濕精華霜、俗稱「黃油」的潤膚露以及「水磁場」潤膚霜等。其價格降幅最高達26%,最低達13%。

銷售人員稱降價的四款產品均為內地銷售價與中國香港及國外相比差價較為嚴重的產品。如今,內地的價格已經與國外、中國香港同款產品價格相差無幾。該銷售人員稱並未收到其餘產品降價的通知。

對於此次降價,品牌營銷專家於婓認為,此為倩碧在面臨行業轉型和競爭之時的突圍性質的戰術性策略。「如今的倩碧面臨一線城市飽和和電商的衝擊之時需要突圍。降價更多是從聚焦眼球、形成氣氛以刺激市場的考慮」。

記者走訪了資生堂、SK-II、HR、歐萊雅等知名進口化妝品櫃檯,其銷售人員均未收到產品降價的通知。

或產生多米諾效應

對於進口奢侈化妝品,海外與國內的差價在40%到120%不等。不過,電商對於進口化妝品的衝擊十分巨大。中國消費者出國後直面海外化妝品市場時,差價便暴露出來,電商方便快捷的模式,讓代購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日化營銷專家李志起向記者表示,倩碧的降價,有助於提高倩碧在內地各大商場櫃檯的銷售額,「降價將泡沫擠出去了,回歸了真實。如果不改變這個策略的話,消費者會被擠出去」。

李 志奇認為,代購市場之所以發展很快,主要是利益驅動。「經過這幾年的遲疑,進口化妝品企業們終於發現新的渠道產生的巨大衝擊。全球化妝品價格的扁平化是趨 勢」。李志起向記者表示,「從渠道角度來看,倩碧此次降價是戰略性的舉動,具有很強的標誌性意義。從現在開始,如果誰不調低價格,誰就會失去市場份額。如 此一來,進口化妝品企業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