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怎樣讓新員工快速融入團隊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wenhua/149467.html

當一名新員工加入企業時,面對周圍的陌生面孔、全新的工作,心中一樣會充滿不安,懷疑周圍的同事是否歡迎自己,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勝任新工作。如何幫助他們驅走這種陌生感?如何使新員工更好更快地融入團隊?

進行必要的入職培訓

新員工進來後,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入職培訓。新員工通過入職培訓可以進一步瞭解企業,對企業的發展情況、企業文化、業務流程、管理制度等都可以進行全面的瞭解。同時,入職培訓也能驗證招聘者在招聘過程中的各種說法,並且可以使員工進一步堅定自己的選擇。因此,新員工的入職培訓對企業來說顯得特別的重要。

提供挑戰性的初始工作

在傳統管理中,新員工被看作是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會幹的見習生,在國內企業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這就是 大**,還不如我這個高中生幹得好呢!」確實,即使是那些頭腦靈活的大學畢業生,面對人情世故,面對需要雙手靈巧操作才能做好的「下手活」也可能笨手笨 腳。

主管經理要給新員工提供挑戰性的初始工作,這是件和重要的事情,挑戰性的工作初始是指崗位的職責安排可,為員工現有能力所不及,具有「挑戰性」他們不付出 較大的努力就不會輕易完成,但員工通過發揮潛力,發揮主觀能動性,又是可以完成的,這項工作作為臨時性崗位安排。

提出希望

如果管理人員對自己的新下屬已經有一定的瞭解,然後針對各員工的素質特徵,提出切合員工情況的一種「希望」,這會讓員工感到自己的上司不僅關心自己的發 展,而且對自己很瞭解,因此,最終真的成為上司所希望的那種人,事實上,管理人員對新員工越是抱有希望,給予的信任和支持越多,他們幹得就越好。

在新員工和企業之間,在新的員工的融入過程中,企業和員工本人都扮演者著重要的角色,只有各方都各司其職,互相溝通,才能使新人盡快融入公司。

支持員工的職業摸索

每個員工都會有自己的生涯設計,追求的可能是權利,財富或是工作的安定性,員工對自我的職業認識有一個探索過程,因為,同一專業的人可以從事不同的職業。 另外,有一些特性可以在工作中陪樣,但有些特性往往難以培養。所以,為了避免埋沒員工在現有崗位上無法展露的一些特殊能力,應大力支持員工的職業探索。

注意直接主管對新員工的影響

新員工進入某一具體部門工作後,由於工作關係,於之接觸最多是就是其部門主管,作為該部門主管和業務骨幹,他們對新員工能極大地發揮影響和帶動作用。

新員工的直接主管們嚴格按照工作規範辦事,並儘可能做到最好,對於培養新員工規範、熟練、精湛的業務技能,十分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06

《生存術三》第一位拚到餐飲連鎖開發總監的台灣人 小助理「和諧」融入當地 月薪飆五倍

2013-04-15  TWM 
 

 

他原是公共電視節目助理,這份工作做了三年半,月薪只有三萬元;三十歲時,決定到中國放手一搏。六年後,月薪翻升快五倍。

撰文‧方德琳

上海,十里洋場。作為中國最早現代化的城市,上海灘開放,但上海人卻不容易親近。知名作家余秋雨曾說:「不設防的上海文明,卻滋生處處設防的上海人。」當年洋場裡的爾虞我詐,上海人不得不防。

在上海,你只和外地人往來,做外國人生意,也能過得很好;但如果要和上海人做生意、當同事,那就得有天天被「教訓」的準備。

融入上海人並不容易,現年三十七歲的Tim花六年才辦到。他笑笑說:「套句當地人的話,我已經被『和諧』掉了!」現在的他是上海最熱門的展店開發人才,負責連鎖品牌拓點,這種工作在過去只有中國當地人才可能做到。

三十歲那一年,Tim決定到中國發展。當時他正在公共電視擔任節目助理,「那工作做了三年半,常常沒日沒夜,但又升不上去,實在……太可怕了!」Tim嘆了一口氣。

初來乍到

連講話都被討厭 開始理解當地人的想法他自剖自己有企圖心,可以吃苦,也願意學習,但薪水卻老是停在三萬元,讓他很沮喪。在三十歲的人生關卡上,他只能放手一搏到中國闖天下。

「現在回頭看,這當然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他說,公視同事多數還在相同位置、領相同薪水,而他的薪資早已從新台幣三萬元,變成人民幣三萬元以上。而目前,他正和朋友籌組新公司,下一步就要自己當老闆。對於未來,他充滿期待與拚勁。

他不諱言,一開始到中國,是靠親戚關係被安排在深圳太平洋章家旗下一家商業開發顧問公司。只不過剛去不久,原本預定的開發案因土地取得不順利而停擺,將近二十名台幹一夕間全部被開除。「這些台幹有的回台灣,有的就留在當地浮浮沉沉。」這個震撼教育讓Tim深自警惕,想在中國發展絕不能只靠台灣企業庇蔭,一定要創造自己的附加價值才行。

透過親戚幫忙,這次Tim又被安排到上海,一家以開發購物中心為主的諮詢公司上班。「老實說,我是靠關係進來的,沒有專業,又沒有主管罩著。」Tim的生活可想而知有多艱難。

這家公司從總經理到副總的一級主管都是台灣人,而他只是課長。「我的身分很奇怪,這家公司的一級主管是台灣人,課長這種中低階主管都是中國人,只有我是台灣人。」最尷尬就是中午吃飯時,一級主管的台灣人吆喝一下就結伴去吃飯,沒人理他;他只好硬著頭皮加入中國同事團隊。

Tim回憶:「一開始,他們很不能接受我。」現在中國媒體會報導,台灣人很有禮貌,常說「謝謝!」Tim說,當時他說「謝謝!」時,只會被認為是娘娘腔。

「尤其是來自北方的中國女生,她會直接對我說:『我實在受不了你講話的調調。』連一開口都被人討厭。」Tim只能打哈哈,慢慢調整改變。

不像台幹會去高級餐廳,中國當地人多半到一般餐館。「小餐館都很髒,他們的筷子看起來像沒洗過,怎麼辦?同事都在吃,你還是得吃。」有潔癖的Tim為了和同事融合,也只能入境隨俗。

上海人如果和主管開會,他們會說普通話;但如果會議沒有主管,上海人在一起就講上海話了。「我不是他們的主管,和我開會,他們都講上海話,才不考慮我是台灣人。結果,上海話我從完全不會聽,到現在可以聽得懂。」他笑笑說,這也是被「修理」後得到的收穫。

他的「課長」位置恰巧給他一個從上海人觀看台幹的視窗,慢慢理解當地人的想法。他觀察,很多台幹在中國確實沒有成長,都在自己的圈子裡轉,幾年下來都拿一樣薪水。「中國當地人雖然表面上不說,但私底下會不服氣,憑什麼你當我主管?就因為你是台灣人嗎?」大家都現實冷眼看,「你可以撐多久?」Tim從這視窗看到,惟有更加在地化,多與人交流,累積人脈與專業,將來才不會變成台流。

幸運跳槽

進入金錢豹平台 迅速拓展重要人脈隨著一群幹部被挖到金錢豹餐飲集團,Tim也跟著到當時上海最紅的這家餐飲集團。「金錢豹是個很好的平台。」他分析,因為很幸運地搭上當時最知名的餐飲品牌,在其他城市都想拉攏金錢豹去設點時,身在其中的他,視野與人脈也隨之拓展不少。

由於集團很大,內部也有不同派別。「內鬥免不了,當時我們在裡面最常討論的話題就是,今天又有誰走了!」派系傾軋,稍有不慎就有人淪為犧牲品。看在Tim眼裡,非常有危機意識,他希望在最短時間內把專業展現出來,得到有力人士保護。

當時金錢豹總經理是畢業於瑞士洛桑餐飲管理學院,曾經在西華飯店擔任十年總經理的蔡充。雖然Tim並非餐飲本科,但因為他在美國念大學,英文程度好,邏輯能力也強,蔡充請他負責集團企業識別系統的改造。「我把原來很土的東西改成很洋氣。」他的工作受到蔡充肯定,也開始受到提拔。

後來,只要有其他城市來找金錢豹談生意,Tim就參與其中。加上比起其他台灣人,他更融入當地,和中國人聊得來,最後,他還代表公司和各省政商人士談生意。

緊接著,他就被上海餐飲連鎖品牌巴貝拉義舟挖角去擔任展店的開發總監,薪水跳升到人民幣三萬元以上。「很多連鎖餐飲品牌的開發副總雖然是台灣人,但在第一線打仗的總監都是中國當地人,沒有台灣人坐這個位置。」他要負責與當地公安、政府單位打交道,即使是台灣連鎖餐飲,都把這個位置放給當地人。

Tim已經站在中國現在最熱門的位置上。今年,預估中國服務業產值將首度超過製造業,各式各樣的餐飲、服飾等國際連鎖品牌進入中國,都需要展店人才。Tim在職場炙手可熱,但他選擇另一條路,決定和別人合夥開公司,專做展店服務。從前期找點到最後裝修施工,一站服務到底,「今年的發展會很好。」在上海,處處充滿創業成功的氛圍,Tim對未來很樂觀。

Tim說,中國一年一個變化,他們看到全球最先進的商場就複製過來,已經跳過台北經驗。「我想,我之所以還在這裡,應該是我一路只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會想因為我是台灣人就有什麼優勢。」或許Tim的話聽起來很殘酷,但到中國工作確實是如此。放下身段融入當地,是他這六年來能夠快速成長的唯一準則,也是他最深的體悟。

Tim

工作地點:上海

出生:1976年

現職:創業中

經歷:金錢豹(中國)餐飲集團總監、上海巴貝拉義舟餐飲管理開發總監

學歷:夏威夷基督教大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647

投資高手的安全邊際 融入自然

http://xueqiu.com/1320849654/23893481

2008年當次貸危機處於水深火熱時,才有機會目睹了投資高手們的精彩動作,始終牢牢記在心裡。在此拿到雪球上來與大家分享。

我們從武俠小說和電影裡經常看到這樣一幕:高手過招,簡單快速一招,已決勝負,絕無死纏爛打;觀看《動物世界》獵豹捕食,獵手們靜靜地潛伏在戰場仔細地觀察獵物,找準時機快速出擊;其實在投資領域亦然,高手們很少買進賣出,絕大部分時間用來觀察思考和等待,關鍵時機出重手。大道至簡,他們玩的都是『穩、准、狠』這一絕招。

在投資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巴菲特和索羅斯,儘管他們分屬不同門派。在巴菲特傳奇成功的股票投資案例裡,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非常不景氣的時候下重手買入他最鍾情的標的。儘管下面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我還是拿出來曬曬,意圖闡明高手的特質。1988年巴菲特買入可口可樂股票5.93億美元,1989年大幅增持至10.24億美元,1994年又繼續增持達總投資13億美元,10年10倍賺取了100億美元。

讓我簡單地解析一下這個過程:

1)先來看看下手的時機。1987年10月19日,紐約股票市場股票暴跌,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重挫了508.32點,跌幅達22.6%,爆發了歷史上最大一次『黑色星期一』崩盤事件,市值損失相等於美國GDP的1/4。緊隨著全球金融市場險象環生,海灣戰況傳來又引發了第二個「黑色星期一」。就是在這樣極端恐懼的背景下,次年巴菲特出手了。

2)看看下手有多狠。他拿出了伯克希爾市場價值的1/4左右以10.24億美元的總價分兩次買下了可口可樂,這個大膽的舉措使可口可樂的股票在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中佔了35%。典型的當別人恐懼時,我貪婪!

3)看看他沉穩的耐性。他5歲時就開始喜歡上可口可樂,自他投資始一直在觀察可口可樂公司的成長,但卻一直沒有買進過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即使在1986年,他宣佈可口可樂生產的櫻桃可樂為伯克希爾股東年會上的指定飲料時,仍然沒有買進一股。直到1988年他才開始貪婪地買入可口可樂股票,為了這個盯準的獵物他耐心等了50年(實在有點誇張,卻是事實)。

價值投資者常常談安全邊際。在我看來,在一般市況下是很難找到具有理想安全邊際的標的,除非市場先生打盹睡著了。所以,基本上可以打消這個念頭。看看巴菲特是如何在可口可樂上獲得豐厚的安全邊際:儘管1987年發生了災難性的大跌,可口可樂業績仍快速增長,在過往記錄中公司每1美元留存收益產生了4.66美元的回報,1987年它的利潤的75%來自海外,而未知的潛力仍在膨脹,這屬於公司的優秀質地賦予的安全邊際。在恐懼的市場裡,由於股價暴跌,市場先生會自然送來豐厚的安全邊際。這種安全邊際短期看似乎不太確定,長期看卻十分確定,高手就是善於獲取這種確定性。簡單算筆賬,一家優質公司因為市場恐懼(或犯了一個可糾正的錯誤)股價跌30%,而恢復到原價可獲利50%;股價跌50%,恢復常態可獲利100%,這樣的安全邊際才是高手們鍾情的。

為了這個豐厚的安全邊際,巴菲特等了若干年終於在2008年的次貸危機深淵中買下了50億美元的高盛,並且用高息債券和定價優先股權再獲得額外安全邊際(老巴就是老巴,什麼便宜都要賺到)。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在巴菲特買入通用電氣之前,段永平在更低價買入通用電氣。段永平似乎天生就是個高手,早在互聯網泡沫爆裂時,就敢借錢重倉買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網絡股票,大賺百倍,而那時的他從來沒有碰過股市(不用學?真是奇蹟)。2008年8月到12月期間,在香港股市我從報表上看到一些高手靜靜地買入一批優質股票,一動不動;到了2009年10月已獲利數倍,仍然不為所動;這才是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投資高手的眼界長遠,目光挑剔。老巴(泛指投資高手)只肯以低於合理的價格迎取長期以來暗暗鍾情的戀人,而且這個戀人必須是業績長得漂亮的、可永葆青春的、富有活力的、多產的、節儉的、不會到處胡來的、守德的、掙了錢要往家裡放的(做巴菲特的戀人真不容易)。所以,市場好時這些美麗的情人們市價很高,沒人願意投到老巴懷裡(還是老巴摳門?),老巴也只好在危機時『趁火打劫』了。平常時期,高手們在做什麼?我想,他們時常在市場上收集信息(就像獵豹在草原上到處走走、聞聞),覺察到有興趣的目標(看到獵物的足跡),細心地觀察、思考、估值、確認(判斷獵物去向、種類,是否值得跟蹤,在哪裡設計伏擊圈),當一切都確定了,剩下的就是時機了。

索羅斯阻擊英鎊、掀起東南亞金融危機等經典案例,處處顯示著那種獵豹的特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684

【案例】佳士得:傳統老公司如何順利融入互聯網?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31/57534.html

i黑馬接觸了很多傳統企業,對於很多傳統的老公司來說,互聯網都是個麻煩的元素。要麽被互聯網公司打垮,要麽想融入互聯網卻不得其法。對於有著247年歷史的全球最大的藝術品拍賣行佳士得來說,互聯網似乎也沒看起來那麽難搞定。佳士得能夠如此快速地適應網上拍賣也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那麽這家老公司是如何做到的呢?佳士得CEO史蒂芬・墨菲(Steven Murphy)在12月初公布的數據稱,佳士得目前有33%的拍品是在網上成交的,其中45%的網上買家都是新客戶。去年11月,在佳士得美國藝術品拍賣上,一名在線買家出價960.25萬美元買下愛德華・霍普的《科德角的十月》,這也是目前藝術品拍賣在網上最高紀錄的成交價。當然,網上拍賣的都是那些價格介於1000美元至25萬美元之間的拍品,甚至幾百美元的也有。雖然數量很大,但網上拍賣的總金額在佳士得每年60多億美元的銷售額中不會占太大比例。CEO重視 公司新業務是否成功,首要的決定因素是CEO―他對新業務的重視程度如何,能夠投入多少精力和資源去做,而不僅僅是列入計劃。2010年上任的CEO史蒂芬・墨菲正是一個對網上業務極為重視的人。這某種程度上是因為其之前的職業背景:他曾經先後擔任唱片公司和出版公司的CEO,這兩個領域已經被互聯網徹底改變了。競爭對手 和絕大多數的電子商務公司不同,藝術品網上拍賣的商業模式是要把藝術品賣得更貴,而不是賣得更便宜,同時藝術品拍賣還有很多相關的專業服務。而要做到這一點,僅僅通過網絡讓更多人參與進來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要有藝術品銷售的經驗和足夠的信譽。這些是很多新興的線上拍賣公司無法在短時間內積累起來的,也無法通過資金和規模來解決的。而這些正是佳士得和蘇富比這樣的老牌拍賣行有優勢的地方。時機 無論是佳士得,還是蘇富比,其實很多年前就嘗試過線上拍賣。但最近一兩年,在線藝術品拍賣市場才真正迎來爆發期。佳士得的純線上拍賣會的數量已經從2012年的7場增加到了2013年的60場。Art Tactic最近的調查顯示,71%的收藏家在沒有親眼看見藝術品原作時,僅憑網上的作品圖片就購買藝術品,該調查覆蓋了101位國際藝術品買家、130位國際知名藝術品收藏家和58家當代藝術畫廊。與佳士得的熱情不同,其主要競爭對手蘇富比則對網上拍賣投入不多。1980年代就加入蘇富比的現任CEO William Ruprecht的觀點是:“我們將公司的未來寄托於以下事實:財富將不斷地被創造出來,經濟中總是會有精英階層,全世界的精英都將對藝術品感興趣。”蘇富比顯然希望把精力放在傳統的富豪這樣的核心用戶群上。回顧拍賣行的歷史,你會發現這個行業實際上也是一個不斷網絡化的過程,無論是蘇富比還是佳士得都是從倫敦的一家拍賣行拓展到全球各地。互聯網只是將其拓展的時間和範圍加快了。當然其中的關鍵點是平衡度的問題,無論是佳士得的熱情還是蘇富比的保守都有其商業上的考量。對於像拍賣行這種以信譽為第一要素的行業來說,保守的確有助於建立起長期的競爭力。但目前拍賣行業的實際情況是買家的消費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除了Art Tactic的調查之外,今年8月,亞馬遜推出藝術品交易平臺Amazon Art,並和美國150家藝術品交易公司和畫廊建立了合作關系。在這種情況下,不去迎合客戶而采取保守策略恐怕就是個錯誤的策略了。不論是哪一種應對辦法,真正重視變化是必需的,最怕的是對行業、市場、用戶的變化一無所知,謀定而後動,商業就是這樣。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董曉常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15

Line靠無縫融入 用戶數狂增兩倍

2014-05-12  TWM  
 

 

戲劇置入的魔力有多大?就連全球擁有四億用戶的熊大與兔兔也不得不來參一腳。

通訊軟體Line因為《來自星星的你》(以下簡稱《星》劇),隨著在中國與韓國暴紅,下載率和人數大幅成長。

根據韓國媒體統計,在播出的三個月內,Line在韓國使用者由三百一十四萬人衝破千萬人,增加兩倍多。

雖然Line的總用戶數,與在南韓市佔率九五%的社交平台KakaoTalk仍有差距,但是總算為Line母公司Naver掙回顏面。

隨著戲劇前進中國,Line的置入效果也開始擴散。根據調查單位App Annie統計,今年二月份Line打敗微信,首次登上中國社交App第一名。

如果,連在台灣超紅的熊大與兔兔,都要懂得擁抱與置入《星》劇,這已經告訴你,在頻道多元化,觀眾專心度下降的傳播媒體時代,內容置入已經成為品牌商必學的行銷術。

星星法則1把產品變劇情從一開始沒看見,轉為行動

根據尼爾森調查,昨晚有收看電視人口比率從去年的九三%降低到今年的八九%;不僅看電視人數漸漸減少,平板和手機都在分散觀眾注意力,資策會統計,邊看電視邊用手機的人一年內倍增,由去年的一○‧八%增加到二○.二%。

星傳媒體董事總經理石佳音指出,內容置入是藉由軟性溝通,讓觀眾在沒有防備的狀態下,對產品產生喜好進而購買,現在廣告很容易被跳過,如果把產品放在電視內容,觀眾就一定會看到。

然而她認為,廣告的效益雖然降低,但是至少會有效,然而內容若是置入不好,效果可能等於零。

文化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徐振興指出,內容置入過去給人負面印象,在節目中放廣告,觀眾不知道自己被出賣了,但是巧妙的置入既能滿足戲劇對道具需求和廠商行銷需要,也可提供消費者生活形態的參考。

主角原本使用簡訊溝通,Line從第十集才開始置入,後期主角家中放置Line玩偶和杯子,眼尖者早知道有置入,觀眾卻還甘心埋單,其秘訣是Line把產品變成戲劇。

浩騰媒體執行長黃燕玲認為,過去把產品放置背景和定格秀Logo(商品標誌)是置入1.0時代的做法,現在已經走入置入2.0,要把產品融入劇情。

徐振興指出,所謂融入是指不打斷觀眾看戲的情緒,置入的最高境界,就是一開始沒被看見,後續藉由行銷活動,將觀眾對戲劇的情感,轉移為行動力。

多數廠商偏好亮Logo,這確實會讓人注意到商品,但是很少讓觀眾對商品產生正面態度。

徐振興認為商品出場的方式和次數,決定觀眾對置入的喜惡。長時間的定格、每集出現、越凸顯商品,就更容易被討厭,例如,常見戲劇中,主角每次喝飲料一定都喝固定品牌,手法笨拙。

特別是,如果第一次出場時,產品本身就是戲劇的一部分,之後雖然觀眾知道是置入,也不太會引起反感。

以Line為例,第一次出現是第十集,女主角用Line傳訊,訊息顯示「已讀」卻收不到男主角回應,凸顯其焦急等待的心情,融合在劇情中。

劇中沒有刻意讓主角說Line多好用,也並非每集都有Line,後期,劇組刻意的把Line玩偶放在女主角身邊,觀眾雖然知道置入,但是因為不打斷戲劇節奏,自然接受。

星星法則2退一步賺更大交出主導權,才能博得好感

更高明的是,讓產品為戲劇加分。例如,男主角都敏俊不小心Line給在醫院的女主角千頌伊,隨即後悔,馬上用瞬間移動,跑到醫院搶先刪除發出的簡訊,製造讓觀眾印象深刻的橋段。

石佳音指出,置入效果是希望在使用者毫無防備下,以軟性訴求使其對品牌產生好感,在多「屏」與多「頻」時代,很多人看到置入的魔力,唯有廠商得學會退讓,交出部分主導權,才可能成功。

石佳音指出,傳播是有層次的,品牌必須不斷回頭思考使用置入的目的,是讓人注意?產生好感?還是銷售?把置入當廣告用,要算出現幾次、定格幾秒,主角喝完咖啡希望說一句「這咖啡好香濃」,觀眾一有防備心,效果就打折。

例如,愛之味置入偶像劇《求婚事務所》,主角打開冰箱全部都是番茄汁,被網友kuso主角要是吸血鬼才會喝這麼多番茄汁。鄉土劇《娘家》主角在逛超市時,三分之二的畫面都是可口可樂,女主角還拿起可樂說「我最愛喝可樂,」「拜拜放紅的尚好,喝了心情愉快。」過於明顯且手法很粗糙。

戲劇製作人黃宥驊指出,融入劇情的置入是要能引起觀眾「共鳴點」,讓觀眾有我也有相同的感覺才行,而且置入得「生活化」。

她舉例說,曾經有廠商想要置入洗髮精,原本想放在主角的床頭,但是不會有人把洗髮精放在床頭,得額外增加一場主角洗澡的戲,但卻因會打斷劇情節奏,讓她最後放棄置入。

星星法則3讓自己被討論議題發熱,就能帶來人氣

徐振興指出,「好的置入是一套完美配合劇本,」廠商置入內容,戲紅了,但是要把對主角的好感和戲劇情緒延伸為購買行為,需要適時推出行銷活動。

隨著戲劇走紅,Line自二月陸續推出六款貼圖,其中四款貼圖是Line的代言人熊大與兔兔扮演男女主角,演繹主角談情說愛和搞笑橋段,讓聚光燈由戲劇逐漸轉到Line,把觀眾對戲劇的好感和情緒延伸到貼圖,讓戲紅產品也紅。

隨後兩個月內,關於貼圖的討論與越區下載教學增加到一百萬則,甚至有網友依Line貼圖找出呼應的劇情截圖比對,隨著戲迷討論串,Line的下載量也隨之成長,Line與戲劇形成「水幫魚,魚幫水」,話題熱度不斷延燒,而不是戲劇播完了,話題就停止了。

至於,劇中主角愛吃的啤酒配炸雞暴紅,但是戲中置入廠商並沒在台灣設點,產品易被模仿,反而讓沒花錢置入者搭順風車。

黃燕玲認為,品牌無法預期觀眾喜好,但是可以試圖創造被討論的空間,「做行銷越來越像是一個eco system(生態循環),能讓越多不同物種棲息,議題多樣性越高和持續性越長。」

試想Line還是用現在常見的「加油」、「Thank You」標準版貼圖,肯定難以引起網友討論。

上述的原則很簡單,難是在於每個行銷環節都得接合得天衣無縫,當參與者越多,環節就越多。

例如,Line發佈的星星貼圖時間若太早會洩漏劇情,太晚的話則熱度已過。此外,劇組是否接受熊大、兔兔變身男女主角,Line的產品部門可否事先知道劇情,抓出關鍵場景設計貼圖,都需要彼此協商。

Line擁抱《星》劇,用兩個法則玩出全新的成績,打破置入性行銷常阻礙劇情發展的傳統思維,兩者反而形成互相拉抬效應,單人作戰轉變成結合盟軍,置入性品牌才能搭上《星》劇這列超強商品的順風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47

超一流菁英逆齡的祕訣 鍛鍊敏銳五感 融入大自然

2015-11-23  TWM

隨著年齡增長,自律神經處於不穩定狀態時,身體會感受到疲累不適, 如果想與超一流菁英一樣,讓人生活得豐富精采,不受時間影響,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改變一點點,你也可以是一流菁英。

每個人都會一年比一年老,毫無例外。縱使你擁有卓越能力,也無法改變這項事實。不過,越成功的超一流菁英,越懂得隨著時間成長,一年比一年過得更豐富精采。

我認為關鍵之一就是「自律神經」。簡單來說,自律神經就是控制所有內臟器官,尤其是控制血管的神經。此外,人類生命活動中最重要的「呼吸」,也是由自律神經掌控。

自律神經是由「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種神經組成。以汽車來比喻,交感神經可說是油門,交感神經活躍時,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情緒會亢奮,人也會充 滿活力。另一方面,副交感神經相當於煞車,副交感神經活躍時,血管會適度放鬆,血壓下降,情緒平緩,人也會感到冷靜。

就與開車的道理相同,唯有保持油門(交感神經與煞車副交感神經)平衡狀態,才能將人的身心功能發揮到極致。遺憾的是,現代社會很容易導致身心失衡。壓力、 不安與恐懼會壓抑副交感神經,讓交感神經持續處於活躍狀態——這就是自律神經失調(身心失衡的現象)。最明顯的症狀是,不明原因的身體不適,以及做什麼事 都不順利。這些「無名病」以及毫無來由的委靡不振,就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表徵。

自律神經失調 易感疲累

不只如此,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下降,男性在三十歲、女性在四十歲過後,副交感神經的功效就會大幅降低——換句話說,正是由於副交感神經功 效不彰(自律神經失調),才會導致男女分別過了巔峰年齡之後,深刻感受到體力急劇下降,甚至出現更年期障礙的原因。反過來說,當一個人隨著年齡增長,活得 越來越豐富精采,就代表對方平常十分注重健康,隨時調整紊亂的自律神經。

無論是哪個領域的菁英,每個人的五感都很敏銳,而且對於大自然的感受性最為強烈。乍看之下,體會四季變換的感受性似乎與身體健康、成功人生毫無關聯,不過,這是極為重要的特質。因為敏銳的五感,是「自律神經平衡極度穩定健康」的證明之一。

當自律神經平衡處於極度穩定健康的狀態,優質血液就會運送至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不只能促進腸道與肝臟等內臟功能,還能喚醒大約六十兆個體內細胞。長久下來,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與味覺等「五感」便會越來越敏銳。

感受四季變化 豐富人生

以戶外運動高爾夫球為例。看到全盛時期的老虎.伍茲與日本選手石川遼的傑出表現,讓我深深體會到,他們不只能感受風的氣息,簡直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日本 第一摩托車賽車手秋吉耕佑也是其中之一。無論在多惡劣的氣候下比賽,他絕不會逆天而行,而是將自己融入大自然裡。

若是你也想像超一流菁英一樣擁有靈敏的感受性,第一步就是要磨練對於大自然的感覺。只要從今天起不斷累積小小的改變,就能輕鬆做到。早上出門時不妨仰望一 下天空,感受風的氣息。或者是晚上回家時,不要一直拖著腳步嘆氣說「今天好累喔」,抬頭仰望一下天空,感受風的輕撫。

縱使你正處於高壓狀態,導致自律神經失調,五感也變得遲鈍,只要持續仰望天空,感受風的氣息,絕對能發現不一樣的東西。有時你會聞到淡淡的七里香香氣,發 現春天的腳步近了;有時空氣中帶著丹桂香氣,捎來秋天即將降臨的訊息。運用這個方法慢慢體會,可進而鍛鍊出敏銳的五感。

擁有敏銳的五感不只是成為一流菁英的必備條件,更能讓人生豐富精采。

(本文摘自第一、二章•孫蓉萍整理)超一流菁英的「健康」奧祕

作者︰小林弘幸

1960年出生於埼玉縣,順天堂大學醫學部教授,日本體育協會官方認可運動醫學醫師。畢業於順天堂大學醫學部,修完順天堂大學研究所醫學研究科課程。先後 服務於倫敦大學附屬英國皇家兒童醫院外科、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大學附設醫學研究中心等,回國後曾任順天堂大學小兒外科講師、副教授。身為自律神經研究領域 的專家,從醫學觀點研究分析如何才能發揮最佳表現,協助許多運動明星與藝人更上一層樓。

譯者:游韻馨

出版:春天出版(2015年11月)

撰文 / 小林弘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31

數據表明 VR 頭顯正大步邁進消費級市場,準備融入先進的沈浸式體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9/157739.shtml

數據表明 VR 頭顯正大步邁進消費級市場,準備融入先進的沈浸式體驗
FellowData FellowData

數據表明 VR 頭顯正大步邁進消費級市場,準備融入先進的沈浸式體驗

許多消費者宣稱 VR 體驗將讓他們更多地在線購物,而不是到實體店買東西。

7 月 27 日索尼正式推出了國行版索尼 PS VR,並在 28 日 60 秒內售罄。這讓大家又一次將目光聚焦到 VR 硬件市場上。這方面不僅有在硬件領域很大發展的 Oculus、三星、HTC 的加入。國內巨頭公司 BAT、樂視、小米也開始嗅到商機,大步踏進 VR 硬件方向。不久 VR 設備會以較低的價格亮相消費級市場,帶給用戶視覺、聽覺、觸覺全方位體驗。

文|Business Insider

編譯|FellowData 

對於 VR 這種營造沈浸其中效果的虛擬現實科技來說,只有眼鏡所帶來的視覺感受還遠遠不夠,所以更多廠商將視線轉移到了擁有 3D 音效的 VR 頭顯設備上來。但根據近日的報道來看,Google 卻叫停了這個之前著重開發的項目,轉移其他方向。巨頭陣地的轉移難道是對頭顯硬件的不看好嗎?

事實上但更多的數據表明,VR 頭顯設備正紛紛亮相消費級市場,並且準備融入先進的沈浸式內容平臺。

大部分用戶選擇在移動設備和主機上玩遊戲,這是推動 VR 頭顯設備的需求增長重要原因。要知道全世界的遊戲玩家數量達到 12 億,僅移動設備上的玩家就接近於 10 億。這顯然給 VR 頭顯設備創造了一個直接的目標市場。

除了遊戲,VR 還將成為一個內容傳輸、甚至購物的重要平臺。Oculus 已經在這個領域展開試驗,推出了一個用於制作 VR 電影的平臺——Story Studio。此外,許多消費者宣稱 VR 體驗將讓他們更多地在線購物,而不是到實體店買東西。

u1.webp

據此預測,在 2015 年至 2020 年間,VR 頭顯設備出貨量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驚人的 99%

u2.webp

2016 年 VR 硬件市場規模估計為 3700 萬美元,到 2020 年預計將達到 28 億美元。

那麽 Google 放棄 VR 頭顯設備又出於何種原因呢?外界紛紛猜測是由於 VR 頭顯項目的技術開發難度過大,或是由於該項目實際操作成本較高。但細想一下,這兩點對 Google 來說並不是難題。真正的原因就是 Google 之前定位的是一款高端獨立的 VR 頭顯設備,現在則轉向到移動 VR 平臺,這也是該公司做出的戰略性變更。

u3.webp

隨著 Facebook、三星以及 HTC 等 VR 設備制造公司逐漸退出價位更高的產品,我們越來越清楚 VR 頭顯設備是一個低成本的消費電子產品類別。作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華為也緊隨三星之後將要以較低價位推出 VR 頭顯設備。基於智能手機的 VR 頭顯設備,將成為推動 AR 和 VR 技術在消費者當中普及的最主要動力。所以,華為試圖從這一市場分一杯羹,也在情理之中。這種較低價位將有助於推動該產品的普及。

VR 頭顯 沈浸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16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成都受全球資本青睞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24/1047240.html

◎每經記者 余蕊均

兩千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從此以後,無數商人懷揣夢想,伴隨著駝鈴叮當,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這條財富之路。

如今,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一個全新的戰略構想正在世界政經版圖中從容鋪展。

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提出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時隔不到一個月,習近平又在印度尼西亞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三年來,“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從初期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到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再到全方位的貿易服務往來,逐步聯通歐亞大陸,將諸多產業鏈連接在了一起,也將資本聚集在了一起,為全球經濟複蘇與長遠發展註入了新動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明日(10月25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16中國(成都)“一帶一路”資本創新論壇將在中國·天府國際基金小鎮舉行。屆時,來自政府機構、全球頂尖經濟學者、金融機構、知名企業的超過500名人士將濟濟一堂,共謀發展。

“一帶一路”三年 成果超預期

從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2015年發布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中國不斷將自身的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度融合——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到連續3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到“十三五”規劃,反複提及“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已然成為中國致力於打造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

應該看到,在過去的3年時間里,“一帶一路”逐步走上歷史舞臺,從中國走向世界,隨著一大批有影響力的大項目逐步落地,其建設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

在“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下,截至今年6月,中國已與20個國家簽署了產能合作協議,與“一帶一路”沿線17個國家共同建設了46個境外合作區,中國企業累計投資超過14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6萬個就業崗位。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參與國雙邊貿易額突破1萬億美元,占中國外貿總額的25%;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49個國家的直接投資額近150億美元,同比增長18%。

“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資本的支持,這就需要創新金融合作模式,打造金融合作平臺,暢通投融資渠道,形成多層次、立體化、高效率的金融支持體系。《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由我國發起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和絲路基金,無疑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新的引擎。

資料顯示,目前亞投行創始成員已達60個(截至2016年10月7日),覆蓋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絲路基金則是一個開放的合作平臺,規模達到400億美元。此外,中國正積極推進中外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的合作,匯聚沿線國家金融資源,吸引國際資金,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持續可靠的融資保障。

成都優勢獲資本認可

面對新機遇,絲路沿線各大城市紛紛發力,以求搶占先機。而如何準確定位,真正融入“一帶一路”,亦是艱巨挑戰。

作為歷史上“南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以及“北絲綢之路”的貨源供應地,如今的成都,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戰略格局中,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都十分突出。而成都也正在積極為國家總目標服務,努力實現從“盆地”變“高地”、從“內陸”變“門戶”的轉變。

成都市委書記唐良智曾指出,“十三五”是“一帶一路”建設從起步到提速的關鍵時期。對於融入“一帶一路”所面臨的競爭和先天條件問題,唐良智曾形象地比喻,“雖然排演時可能不在舞臺中央,但舞跳好了不就跳到中間去當主角了嗎?”

近來,成都逐步加快了融入“一帶一路”的步伐。就在9月6日,中歐班列蓉歐快鐵正式開通成都—伊斯坦布爾班列,這是我國開通的第一條南線中歐班列。同一天,成都發布《成都市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推動企業“走出去”五年(2016~2020年)行動計劃》,明確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國家中西部地區“走出去”門戶城市的目標。

目前,成都已正式吹響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號角,這一新的歷史使命,無疑將更有利於成都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和全方位開放,提升在全球經濟格局和產業分工體系中的位置。

“立碼頭、強通道、促貿易、聚產業”,面對新的歷史使命,成都思路明確——以建設內陸自貿區和推進“蓉歐+”為抓手,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深度融入“一帶一路”。

與此同時,隨著在“一帶一路”這一國家戰略中的表現日益突出,成都也受到資本青睞。2016年以來,成都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不斷擴大,截至9月末,全市社會融資總量達7620億元,其中直接融資3520億元,占比46%;全市經濟證券化率84.7%,位居中西部前列。

截至2016年9月末,成都市A股上市公司總數達66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達181家,均居中西部首位。前9月成都(川藏)股權交易中心新增掛牌企業284家,總數達674家。全市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登記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及基金635家,基金規模達376.87億元,預計實際管理規模超過1000億元。

大佬雲集縱論資本創新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定於明日(10月25日)舉行的2016中國(成都)“一帶一路”資本創新論壇,旨在搭建項目交流和資本對接的平臺,積極發揮各大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境內外知名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深入探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背景下的投資新趨勢,促進金融資本為貫徹落實“一帶一路”戰略發揮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黨委副書記阮宗澤,國家發改委體改司原司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孔涇源,商務部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中國電建水電七局總經理申茂夏將分別進行主題演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56

人均壽命要達到79歲,“健康中國”將融入所有政策

經濟粗放發展的弊端日益顯現,霧霾、重金屬汙染、地下水汙染等正在威脅中國人的健康,為了改變這種狀態,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下稱《綱要》)。

《綱要》的核心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針對生活行為方式、生產生活環境以及醫療衛生服務等健康影響因素,堅持政府主導與調動社會、個人的積極性相結合,推動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落實預防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強化早診斷、早治療、早康複,實現全民健康。

“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這是前所未有的。當前的中國,健康已經不僅僅是醫療的事情,如果僅僅將健康的追求等同於醫療治病,不加強預防,就難以應對嚴峻的健康國情。規劃綱要從健康生活入手,幫助人們掌握科學的健康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是對疾病挑戰最直接、最積極主動的應對。”協和醫科大學公共衛生管理學院院長劉遠立表示。

這是一部融入中國所有大政的一個戰略,未來所有行業的政策都將健康優先。

以健康需求推動改革

粗放式發展帶來的弊端已經顯現。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中重度汙染耕地在5000萬畝左右,重金屬汙染面積已占全國耕種土地面積的10%以上。

“目前,超過90%的受汙染土地都來自重金屬汙染。同時土壤汙染具有隱蔽性和難恢複性,土壤汙染就像慢性病,很難被發現,發現的時候已經很嚴重,且修複土壤的時間比較長,甚至需要幾十年,成本高,目前真正成型的技術非常少。”一位環境治理的專家表示。

但是中國13億的人口,仍然需要靠曾被汙染的土地來養活。

而對於人類無法脫離的空氣,北京市民體會更深。北京市環保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去年有179個汙染天,其中46天有重度汙染。2015全年的PM2.5濃度平均值為每立方米80.6微克,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最大年均值10的八倍多。PM2.5是能滲透到人體肺部的有害細微顆粒物,這個數字同比下降了6.2%,但北京市民所呼吸空氣的PM2.5濃度仍然是中國自身標準的1.3倍。

還有國土資源部發布的《2015國土資源公報》顯示,去年全國202個地市級行政區開展了地下水水質監測工作,監測點總數為5118個,其中國家級監測點1000個。水質呈優良級的監測點有466個,占監測點總數的9.1%;水質呈良好級的監測點1278個,占25%;水質呈較好級的236個,占4.6%。有2174個監測點水質呈較差級,占42.5%;964個監測點水質呈極差級,占18.8%。上述較差級和極差級的水質監測點占所有監測點的比例超過60%。公報顯示,個別監測點水質存在砷、鉛、六價鉻、鎘等重(類)金屬超標現象。

無論是土壤、空氣、還是水質,都在影響著中國人的健康。隨著《綱要》的落地,中國人生存環境或將變化,健康也將朝著目標邁步。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秀峰表示,堅持健康優先的核心是摒棄過去以物為中心、片面追求GDP增長、將衛生與健康單純作為消耗性行業的發展觀,把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健康需求為牽引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和推動全社會都采取和形成有利於健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在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的同時帶動產業體系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打造“健康紅利”。

“為保障健康優先,必須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要建立健康影響評估評價制度,從制度層面保障‘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確保將對健康的考慮納入公共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全過程。我國在完善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基礎上,可以在健康城市建設中可率先探索獨立的健康影響評估試點,積累經驗。” 王秀峰表示。

多層面形成健康合力

《綱要》將“共建共享”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基本路徑”,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統籌社會、行業和個人三個層面,實現政府牽頭負責、社會積極參與、個人體現健康責任,形成維護和促進健康的強大合力。

“全民健康光靠醫療無法做到,有時治愈,時常幫助,永遠安慰,這是我們醫療能夠幹的事。雖然很多病不能治愈,但都可以預防,通過環境、生活行為方式的幹預,真正做到可控可防。”劉遠立表示。

劉遠立表示,健康中國2030,不是衛生系統單獨來完成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了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30年前的《渥太華宣言》就把健康定義為五大類別的系列合作,制定健康的政策,創造特殊的健康環境,加強社區的行動,發展個人的健康素養技能,調整衛生服務的方向,從被動治療到主動的健康服務。”劉遠立表示。

《綱要》已將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放在戰略任務的首位,把健康素養水平列入規劃的一級指標。而打造健康城市、健康社區是促進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

《綱要》在未來15年內要達到的具體目標是,人民身體素質明顯增強,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0歲,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顯著提高。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養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於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基本形成,食品藥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健康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健康科技創新整體實力位居世界前列,健康服務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

“健康中國的五個重點工作是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然產業。N個健康社區=健康中國。”劉遠立表示。

而健康社區恰是能夠體現全民健康合力的落足點。每個人的健康素養是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目前這種素養在中國仍然不足。

“健康素養的提高不僅僅是讓老百姓生活行為得到把握和改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健康不僅僅是不生病,還包括我們的心理、精神的完好狀態。我們如何把健康知識傳達到千家萬戶?這些都需要打造。”劉遠立表示。

素養的提升依然離不開我們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這也是《綱要》的重要一步。而這一步在中國已經打好了基礎,全面推開的醫改無論從硬件還是醫療服務上,都進行了加強。

“但是目前推行的全科醫生,需要把關口前移。首先要對服務對象全面情況的掌握,這是大專家和大醫院醫生做不到的,包括營養的指導、健身、心理咨詢。服務對象全面健康的管理,要把這個工作做好當然要有能力,光有能力不夠還需要有動力,就是把健康產業搞好,幹不好就要有懲罰和壓力。做好關口前移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加強二級預防,第二就是要能力建設和動力壓力建設以及制度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劉遠立表示。

國家衛計委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則認為,從個體健康角度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影響健康因素主要有生物學因素、環境因素、行為和生活方式,以及醫療服務四個方面,其中行為和生活方式所占比重達到60%,是影響健康最重要的因素,這與我們以往的認識不同。其次是環境因素,所占比重為17%,再次是遺傳因素,比重為15%,而醫療衛生服務的影響僅有8%。醫療衛生服務隊健康影響比人命一般的認識低的多,主要因為醫療服務的特點是緩解基本的痛苦,對患者的健康是有貢獻,但是與其他因素相比占比不大。這也是提示人們,在考慮臨床健康因素時,要考慮地更為廣泛,影響健康的因素與生活方式有很大關系。

日前國務院醫改辦、國家衛計委等6部門聯合制定了《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力爭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與居民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指導意見提出,2016年,將在200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鼓勵其他有條件的地區積極開展試點。重點在簽約服務的方式、內容、收付費、考核、激勵機制等方面實現突破,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到2017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0%以上。

“基層的醫生是無法給健康把好門,但是他們可以做好服務。上海家庭醫生的主要特色是簽約服務費,每一個社區醫生簽約居民,政府從醫保里面給他100元,如果簽2000人,光簽約服務費就是20多萬。所以極大的提高了我們家庭醫生的積極性。福建是專科醫師、全科醫師和健康管理員三者組成一個團隊,來對居民進行有動力、有競賽壓力的、有績效考核的這麽一套體制。那麽它的考核不是看你幹了多少活,是看你有沒有把高血壓的病人給管過來,糖尿病人是不是管好了,以健康為導向,以健康結果改善為導向的新考核制度。”劉遠立表示。

中國深化醫改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現在已經開始托起中國人健康的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78

中國入世15年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 仍處環境意識覺醒期

中國歷經長達15年的“複關”與“入世”談判,於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轉眼之間,入世已有十五年之久。

入世15年,中國收獲了什麽?12月3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等機構發布的研究成果認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5年以來,中國發生了不曾預見的巨大變化,在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制度改革、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與15年以前相比,中國目前面對的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全新發展環境,面臨的是更加複雜的問題。

當代中國最重大的改革開放

“從‘新全球化’開啟和全球治理規則重構的視角回顧過去,反思當下,展望未來,有助於我們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更積極地把握歷史機遇,更主動地應對時代挑戰,從而更富有成效地參與國際經濟活動,制定國際規則,乃至影響全球化的進程。”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說。

在當日召開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入世十五周年專題討論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球在論壇上表示,自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以來,中國始終堅持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相結合、實現自身發展和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相結合,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為世界各國發展經濟貿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入世是當代中國最重大的改革開放,是中國社會真正融入全球。”吳曉球說,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界貿易格局也正發生著重大的變革,WTO談判機制正逐步讓位於區域及雙邊自貿協定,中國如何應對國際貿易體系的重塑和變化,仍需深入研究。

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相關課題組發布了《新開放戰略與全球貿易規則重構過程——中國入世十五周年的反思與展望》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雷達介紹,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5年以來,中國發生了不曾預見的巨大變化,深度融入了全球經濟。我們積極抓住戰略機遇,主動調適,全面參與,拓展全方位的開放格局,並且積極參與到全球經濟治理的浪潮中,肩負起世界賦予中國的責任與使命。

研究顯示,入世15年來,中國在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制度改革、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雷達介紹,全球價值鏈作為當前經濟全球化的顯著特征和高級形態,標誌著經濟全球化進入資源深度整合時代,對各國的擴大開放提出了新要求。中國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的程度主要體現為貿易和國際投資高速發展、貿易方式和產業結構發生轉變。

報告稱,我國深度參與全球價值鏈調整,既是實現從經貿大國向經貿強國轉變的內在要求,也是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重塑的必由之路,使我國經濟發展迎來新的重要機遇。

數據顯示,2001至2015年,中國出口從2661億美元上升至22765.7億美元,增長756%,年均增長16.6%。中國商品出口占世界的比重從4.3%提升至13.8%,中國商口進口占世界的比重從3.8%上升至10.1%。中國對外資的開放涉及到幾乎所有的制造業和大部分服務業,其中服務業所占比重超過50%。

吳曉球也舉例說,從2001年到2015年,中國的GDP從11萬億增長到68萬億,年均增長9%以上,進出口貿易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外部需求對拉動中國經濟增長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入世後,中國與世界實現了多贏,推動了全球經濟增長和資源優化配置,也使全球消費者獲得了價廉物美的消費品。同時,中國的法治觀念得到地明顯提升,開始尊重知識產權。

雷達介紹,入世15年來,中國打破了外貿經營權的壟斷,外貿經營權由審批制改為登記制,取消門檻限制使所有履行了法定程序的市場主體都可以成為外貿經營的主體,這標誌著我國外貿經營權的改革已走完最後一步。

此外,中國認真履行加入WTO的關稅減讓承諾,開放型經濟從“多邊開放”和“雙邊開放”轉向“單邊開放”,三者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新形勢下進一步推進了改革開放,促進了各個地區以點帶面的發展;我國在金融服務業領域陸續修改和修訂了相關法律法規,在制度上為金融市場的充分開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雷達介紹,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公認的全球性的經濟大國,為世界經濟的複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綜合國力、全球影響力和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

報告稱,崛起的中國被推到全球治理的前臺,成為全球治理的新焦點,一直以來,中國以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為先導和中心的總體戰略參與全球治理,作為一個責任大國,積極承擔應盡的責任,在倡導和創新全球治理理念、引導全球經濟議程、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進區域經貿安排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雷達說,全球價值鏈的展開和深化是促成過去30年全球貿易和投資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中國正是抓住了經濟全球化這一發展趨勢的機遇,迅速崛起為全球最主要的貿易大國和經濟體之一。

仍然處於環境意識覺醒時期

“然而種種跡象表明,在中國入世15年之際,全球價值鏈這一階段的大規模展開和深化過程已告一段落。與15年以前相比,我們將面對的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全新發展環境,將面臨的是更加複雜的問題。”雷達說。

研究發現,目前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亟待提升。雷達說,目前中國制造業的平均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為0.276,其中通過間接增加值出口導致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前向GVC)為0.112,通過進口國外中間品導致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後向GVC)為0.164。

“因此,可以認為,中國制造業主要通過進口國外中間品參與國際分工,即中國制造業仍然以後向GVC為主要價值鏈參與模式,價值鏈的參與程度並不高。”雷達說,中國制造業的平均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指數為-0.046,該指數為負值,說明中國制造業的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仍然較為低下。

此外,中國企業面臨強烈的外部沖擊。報告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有了大幅度的增長,但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經濟仍舊處於落後的發展狀態。如經濟實力總體薄弱、產業結構不合理、貿易結構單一化等問題還很突出。加入世貿組織,意味著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進一步加深,需要大幅度降低關稅,減少非關稅壁壘,這會使更多的外國產品和服務進入我國,致使國內市場競爭加劇,每行每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貿易摩擦也不斷加劇。

報告稱,中國仍然處於環境意識的覺醒時期,環保意識相對薄弱,有關環保法規尚有待健全,環保技術和環保產業才剛剛起步,與發達國家相比,實力薄弱,處於競爭的不利地位。

研究還發現,加入WTO後出口的快速擴張和外資流入推動了中國的產業結構變遷,大量勞動力從農業部門轉移到制造業和服務業部門。非農就業崗位的增加為青年人口提供了就業機會,改變了教育投資的機會成本和預期教育回報,影響到了個體教育投資決策,大量中青年人口的教育投資停滯在中等教育水平上,阻礙了人力資本的積累。

“人力資本積累是長期經濟增長的動力,如果這種情況長期持續,中國將面臨陷人‘中等教育陷阱’的危險,不利於實現中長期經濟增長。”報告稱,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的發展和城鄉之間越來越大的差距,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開始自發的湧向沿海去從事貿易相關的勞動密集型行業或相關行業的工作,這使得農村留守兒童不斷增多。

報告說,面對全球貿易治理制度框架和全球貿易治理規則的演變,中國堅持認真、積極回應。2013年,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開始對全球貿易治理制度構建提供公共產品,謀求全球治理中主導者的角色定位。

雷達表示,“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突破了現有規則制定的方法,不強調形式上的多邊主義或區域主義,而是依靠現有機制,可以是雙邊的,也可以是區域的,或者是其他的務實推進。這一特點是符合“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的客觀狀況的,是從發展立場出發的制度構建。

聚焦中國新開放戰略的前景展望,報告認為,無論多邊貿易體制還是區域貿易協定,在當前都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中國推進全球貿易治理的首要目標仍然是推動WTO多哈回合。

上述課題組認為,當前,中國已經具備實力和條件去主動承擔多哈回合主要出價方的責任,力促多哈回合盡早結束。其次,中國對“新全球化”的新形態應以開放的心態對待,支持采取諸邊的方式進行談判。這樣可以避免協議完全由美國等發達國家操縱,同時又可以展現中國積極開放的決心,以及獲得制定國際貿易規則的權利。

報告認為,中國的自由貿易區戰略在實施中仍應有針對性的安排和策略。所有關於國際關系和對外政策的探索都是不斷試錯的過程,“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的建立、自貿區戰略的實施,也都具有試錯的意味,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接近最優策略,實現內外和諧、富國強民的中國夢。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球。攝影/章軻

2001至2015年,中國出口從2661億美元上升至22765.7億美元,增長756%,年均增長16.6%。圖為大連港世界一流的15萬噸級集裝箱碼頭。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0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