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康菲案賠償回老路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09/100366145_all.html

 區區10億元人民幣賠償金,讓渤海溢油肇事者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康菲),跳出了索賠漩渦。春節至今,在肇事方的冷眼旁觀之下,政府調解賠償亂局已現。

  一方面,法律訴訟突現停滯。2011年12月30日獲得立案的河北樂亭29名養殖戶狀告康菲、中海油案,至今仍為孤例,其他同類案件未被立案。不僅如此,這一案件遭到法院口頭「勸退」。

  渤海溢油事故至今已近九個月,但國家海洋局起訴尚未發起。公眾記憶猶新的是,該局曾再三宣稱,將向來自美國的康菲追索「上不封頂」的海洋環境損害賠償。

  另一方面,自2012年1月25日農業部、遼寧省、河北省與康菲、中海油達成賠償協議後,各方原先設想的第三方賠償基金走了樣,變成地方政府主導分配,受損養殖戶和漁民接受政府調解。賠償金無法覆蓋損失,僧多粥少已成定局,分配矛盾在所難免。

  問題的實質或許不在於此,讓多位環境法學者惋惜的是,這一大型環境污染事件重回中國式賠償老路。

第一案遭「勸退」?

  面對環境污染事件時,通過法律、行政處罰等手段,儘量釐清環境損害情形,可以讓污染者付出應有的代價。這在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巴西海上溢油事件中,都有體現。

  發生在2011年6月中國渤海、規模不亞於巴西海上溢油事件的康菲溢油事件,原本朝此方向努力。

  2011年7月,當事件為公眾獲知並激起民憤之後,國家海洋局高調召開新聞發佈會,相關領導表現出前所未有之強硬姿態,聲稱將代表國家向康菲追償海洋環境損害賠償。此後兩月內,該局又高調在全國招聘律師團隊開展工作。

  官方強硬表態之外,民間受損養殖戶和漁民也在尋求法律通道。2011年12月30日,天津海事法院突然宣佈對29名河北樂亭縣養殖戶狀告康菲、 中海油案立案。該院副院長李秀傑當時告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另一起107名養殖戶訴案,也已進入立案審查階段。他表示:「決不會讓權益受到損害的群眾告狀 無門,會依法平等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變化出現在春節後。2012年1月25日,龍年大年初三,康菲與其中國合作夥伴——中海油,與農業部和有關省份達成一筆總計金額為13.5億元 人民幣的協議。其中,康菲出資10億元,用於河北省、遼寧省部分區縣養殖生物和渤海天然漁業資源損害賠償和補償;康菲和中海油還分別從其承諾的海洋環境與 生態保護基金中,列支1億元和2.5億元,用於天然漁業資源修復和養護、漁業資源環境調查監測評估和科研等工作。

  賠償協議達成後,國家海洋局再無強硬表態,民間索賠案也出現微妙變化。「我接到法院電話通知,讓我到法院去一趟。我以為會通知案件開庭時間,法院卻建議我撤訴。」張福秋告訴財新記者。

  張福秋是29名養殖戶狀告康菲、中海油案的原告方訴訟代理人。由於該案被媒體冠以「起訴康菲第一案」,並無律師執照的民間訴訟代理人張福秋,無意之間成為「名人」。

  據他介紹,他2月11日左右接到法院電話後,當即趕至天津,受到「高規格」接待。天津海事法院一位副院長和立案庭一位負責人對他非常客氣,說打官司需要的時間很長,並且有贏有輸,風險很大。「兩位領導最終建議我撤訴,回去找當地政府,接受調解。」

  張福秋介紹,他代理的案件索賠額達2.3億元,因此立案費高達120萬元左右,目前已向法院繳納60多萬元。法院方面表示只要撤訴,立案費全部退回,「未來如果對政府調解不滿意,可以再來法院起訴。」

  張福秋當時對法院說,撤訴得經過29名養殖戶同意。而29名養殖戶代表之一的欒樹海告訴財新記者,張福秋從法院回到樂亭不久,他也接到天津海事法院立案庭的電話,同樣是建議撤訴。欒樹海當即表態不考慮撤訴。

  3月6日,天津海事法院研究室一位負責人接受財新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他沒有聽說法院有上述撤訴建議。「這只是民間傳言,建議媒體不要採信。法院至今並沒有作出撤訴裁定,因此該案還處於立案狀態。至於何時開庭,現在還沒確定。」

  另一起107名養殖戶起訴康菲的案子,更是處於尷尬境地。該案原告代理人趙京慰律師告訴財新記者:「請求立案已經好幾個月了,法院不裁定立案,也不裁定不立案。」

  天津海事法院研究室上述負責人稱,107戶起訴案件確實還在進行立案審查。他還表示,法院目前未接到上述兩案之外的其他立案申請。

  中咨律師事務所律師夏軍告訴財新記者,並非沒有其他養殖戶要起訴康菲,而是受損者都在看法院「臉色」,如果法院在前面兩起案件訴訟方面表現積極,其他案件才會相繼提起。據介紹,他已與部分養殖戶達成協議,只待起訴條件成熟,就會提起訴訟。

走樣的基金

  受到損害評估和證據收集困難等因素影響,發達國家的環境損害案件也並非全部通過法院起訴來解決。實際上,生態賠償基金是近年被多國認可的一種有效理賠方式。

  美國墨西哥灣溢油、巴西海上溢油的肇事方均建立了由獨立第三方主持的賠償基金。在法庭之外,基金儘量基於對受損情形的評估,以協商談判的方式賠償。渤海溢油發生後,在社會各方呼籲之下,康菲也表示建立類似賠償基金。

  多次媒體見面會上,康菲高層一再向媒體描述未來設立的基金模式——不由康菲方面主導,也不由中國政府主導,而由獨立第三方主導,基金的主持者要包含中外有名望的海洋專家。

  然而,康菲10億元賠償資金,最終由中國各級政府主導,完全不見獨立第三方身影。

  財新記者在河北養殖大縣昌黎、樂亭實地調查發現,兩縣已展開賠償前期工作。兩縣水產部門工作人員均證實說:「資金分配方面,政府已定了調,這回康菲賠到各個地方的錢,政府部門一分錢不留,全部發放給受損的養殖戶、漁民。」

  賠償程序也基本確定。昌黎縣水產局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說:「錢怎樣分配,完全由上級政府層面決定。我們現在的工作,就是做養殖戶、漁民受損害情 況普查,按養殖種類不同分好類,然後根據總盤子大致定一個賠償方案,再上報政府參考。政府初步決定後,要全部公示,然後根據反饋意見再調整。預計這個工作 得做好幾個月。」

  一位接近樂亭縣水產部門的人士透露,此次分配賠償金,政府最主要的指導原則是公平,很大可能會依據養殖的畝數或籠數等,按統一標準平均分配。「至於損失大小的不同,是否真的由康菲溢油造成損害,則不會被深究。因為這些也不太容易真的搞清楚。」

  多位研究環境法的律師和學者表示,中國政府此次積極與康菲談判,爭取了高達10億元的賠償金,在賠償分配上又力主政府不截留,全部分配給民間受損者,其處理方式和結果比過去進步許多,值得肯定。但這僅能代表中國傳統的政府調解模式更加完善,整體上仍是重回老套路。

  「這種老套路的危險之處在於,中國政府部門由環境損害的受害者、賠償的規則制定者,變為了賠償的主導者,將矛盾和麻煩全部攬向自身,極易滑入民 眾上訪與政府維穩的傳統怪圈,後患無窮。由於這種做法迴避查清環境損害,沒有法律依據,肇事者和受損者最終都不一定服氣。」一位環境學者說。

分配亂局

  左右中國政府最終賠償方案的,或許是「三個」油顆粒。

  正如不同的人指紋不一樣,不同油田產出的油,光譜、色譜圖也有區別,被稱為「油指紋」。通過比對溢油顆粒與原油顆粒的「油指紋」,可以確認溢油來源。

  渤海溢油事件發生後,環渤海諸省的沿海地區,官方和民間均聲稱不同程度的遭受損失。但經過油指紋鑑定,只有遼寧綏中東戴河浴場沿岸、河北京唐港淺水灣浴場和河北昌黎海岸三個地方發現的油顆粒,證實來自蓬萊19-3油田。

  截至目前,針對康菲10億元賠償金,農業部、遼寧省、河北省均未公佈正式分配方案,也未明確分配原則。

  財新記者輾轉獲得初步消息,此次10億元康菲賠償資金大致按照上述「三個」油顆粒分配。未被證實、業界流傳最多的說法是,遼寧因東戴河浴場油顆 粒可能獲得3億餘元,隸屬河北唐山的樂亭縣因淺水灣浴場油顆粒可能獲得3億多元,而河北秦皇島因為下屬的昌黎縣發現油顆粒,也可能獲得3億多元。

  因為缺乏油指紋證據,距離蓬萊19-3油田最近的山東省,以及天津市,則可能被排除在10億元賠償金之外。農業部新聞辦通報也只是稱「河北省、遼寧省人民政府將組織做好資金發放落實工作」,絲毫沒有提及山東、天津兩地。

  近期,山東省養殖戶和漁民不滿的聲音充斥各家媒體,自主維權已然展開。

  2月21日,山東煙台市長島縣砣磯島的204戶養殖戶,舉行「長島油污重災區直接向康菲索賠新聞發佈會」。北京華城律所律師賈方義接受委託,準 備向法院起訴,向康菲索賠6.06億元。這並非山東惟一個案,賈方義此前也接受過煙台牟平地區30位漁民的同案件索賠委託。而在山東小清河入海口附近的洋 口鎮,300多條漁船的船主也計劃向康菲提起索賠。

  在河北省,與樂亭縣同屬唐山市的唐海縣養殖戶和漁民,也十分憂慮。他們與樂亭縣相鄰,海水養殖面積多達數萬畝,2011年同樣發生了海鮮大量死亡事件,損失慘重,卻有可能在賠償名單之外。

  肯定會分到賠償的地方也有怨言。昌黎縣多名養殖代表對財新記者說,昌黎扇貝養殖面積高過樂亭縣,海參養殖面積相差不大,但昌黎可能與秦皇島市其他沿海縣共享3億多元賠償款,而樂亭可能一個縣獨享3億元多。「同樣遭受了損失,為何未來賠償待遇不同?」

  樂亭、昌黎兩地受損者還認為,從總盤子看,賠償遠不能覆蓋損失。

  來自昌黎縣水產局的官方數字顯示,截至2011年5月,該縣有扇貝養殖面積65萬畝,海參養殖面積4.5萬畝。就算傳說中的3億多元全給昌黎 縣,除去補償對蝦等其他海鮮的款項,分給扇貝養殖戶的不過是每畝兩三百元,海參養殖戶也不過每畝三四千元,僅相當於補償養殖戶一個「苗錢」,據稱是其實際 損失的百分之二三十。

  樂亭狀況比昌黎稍好,但也有類似擔心。兩地多位漁民代表稱,政府方面現在還沒有正式和他們商量賠償事宜,具體賠償標準沒有出來,所以未來要怎麼辦,現在還不太好說。

  兩地養殖戶還有一個共同憂慮,就是認為政府負責發放的錢並不好拿,或許會附加各種條件。比如,昌黎養殖戶擔心政府會不會搭車收取海面佔用費,樂亭漁民則擔心政府會不會乘機實施養殖整頓,為未來收回海面搞沿海經濟做準備。

  很多養殖受損者對現實感到「很無奈」。「告吧,法院不給你立案。和政府談吧,賠償少得可憐。上訪吧,效果不知道,還不能單戶或者少數幾戶上訪,這樣當地政府未來可能給你穿小鞋,只能聯合很多人。你說怎辦?」一位昌黎養殖戶說。類似的話,被很多受損養殖戶重複。

  肇事者康菲對於付出的10餘億元也不服氣。其多位高層面對媒體時稱,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只對周邊較小範圍海域造成輕微污染,且很快消失;沒有證據表明事故對環渤海沿岸造成污染。在康菲的官方文件中,這筆錢一直被稱為補償金,而非賠償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51

券商創新的老路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330

發展迅猛的券商資管正重走三年前信託之路,於是這項業務從一開始就被預測早夭。 

監管部門新政頻出,使得一夜之間,資產管理行業多了數位「鬆綁拳腳」的新玩家,除了老選手商業銀行、信託公司、基金公司外,目前,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也悉數參與其中。

在這一波競爭熱潮中,脫穎而出者是券商的資產管理業務。

2012年10月底,管理層對券商資管進行了調研摸底,統計後發現,券商資管規模已超過9735億元,而在2011年年底,券商資管的規模還只有2818.68億元。

但在券商資產管理規模增長遊戲中,逾八成由定向業務貢獻,後者幾乎均為銀行「通道」業務。

何為通道業務?是指銀行將理財產品募集來的資金,交給券商,成立定向資產管理計劃,購買銀行指定的信貸資產,比如票據、貸款以及針對外貿企業的保理、福費廷業務。

無論是資金,還是貸款對象,兩頭都由銀行提供,券商只不過為銀行提供了一個逃避嚴苛存貸比、信貸額度指標監管的「通道」。

「影子業務」推手

眼下的狀況和兩年多前「銀信合作」狂飆突進時的情形如出一轍。

從信託到券商,再到下一個獵物,這些銀行的「影子業務」背後的推手正是銀行。借助這些渠道,銀行以低廉的成本,可以無限制釋放原本有限的貸款額度,坐享至少4個點的息差——理財資金,以及繞道券商的「貸款」,都不計入銀行資產負債表,因此不受「存貸比」的監管,同時也並不佔用信貸額度指標。

眼下的狀況和兩年多前「銀信合作」狂飆突進時的情形如出一轍。

那是2010年初,延續一年多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終結。銀根收緊,信貸額度嚴控。而2009年12月,銀監會下發的第111號和113號文件,禁止銀行理財資金投資於自身的信貸資產和票據資產。

那些突然無法貸出的資金,需要尋找新的出口。

國內金融機構的從業者對「繞開監管的活兒」從來都不缺乏創新能力。信託成為第一個監管套利者。

一種方法是,銀行將募集來的理財資金,交給信託公司,設立單一信託,以信託貸款的形式貸給銀行指定的企業。也有一部分通過買賣信貸和票據資產實現。比如,工商銀行總行向與其有合作關係的信託公司提供資金,指定信託公司購買工行湖北省分行的信貸或票據資產。通過信貸資產轉讓,貸款或票據轉至信託公司名下,銀行得以釋放貸款額度。

據一位信託公司投資經理回憶,當時的業務依靠高層的「相互營銷」,合作較多的銀行在全國各地的分行都會「找上門來」,「跟分行的票據中心、資產管理部門、資金管理中心,打交道比較多。」

一家「開展業務不久」的信託公司,不到一年,管理資產規模已高達1000億元,其中銀信合作的「通道」業務佔據規模一半以上。

而這類項目基本不掙錢。那時的通道費雖然比現在的券商收費高,也不過千分之一,這部分業務貢獻的淨利潤「可以忽略不計」。

「銀行又催得急,搞得白天做銀信合作,晚上加班搞集合項目(面向特定投資者的主動管理的信託項目)。」上述投資經理回憶稱,「概括起來那段時間,灰暗時間、悲慘世界。」

直到2010年8月,銀信合作被緊急叫停。監管層層加碼,2011年1月,銀監會下發7號文,要求商業銀行將銀信理財合作業務表外資產加速轉入表內,並對信託公司計提較高的風險資本和賠償準備金。銀信合作中的融資類業務這才偃旗息鼓。

監管套利

被銀行綁架的「資產管理」業務,利潤微薄。

不久,銀行找到了「備胎」——券商。此時證監會主導的聲勢浩大的券商創新為其提供了土壤。

2012年5月初,證監會召開券商創新大會。證監會「最大限度放鬆證券業管制」承諾甫一落地,券商餓狼般撲向資管業務,銀證合作爆棚。

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末,受託管理資金超過百億元的券商僅有中信證券、中金公司、申銀萬國、國泰君安、海通證券5家。但近半年時間,截至2012年6月30日,76家獲准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證券公司受託管理資金本金總額從半年前的2819億元猛增至4802億元,增幅70%,受託管理資金超百億的券商就達到11家之多,均現爆炸式增長。

2012年9月26日和10月19日,中國證監會分別發佈《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試行辦法》和《證券公司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10月22日,中國保監會也針對保險資產管理連續簽發4份文件,分別擴大基金、券商和險資的資金募集和投資範圍。

券商、基金、保險的投資「鬆綁」,意味著這些機構也獲得制度優勢,可以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實業投資。而眼下,這些突然放開的「創新」閘口,對於券商和銀行而言,更多表現在監管套利的衝動上。

在平安證券固定收益事業部研究主管石磊看來,主因是銀行存款增長太慢。銀行競爭存款,繞過原來的基準利率,吸引資金,這就產生了理財。這部分資金需要尋找投資標的,需要其他機構合作。監管套利,銀信,銀證信,銀保,大家都從銀行那撬存款出來。

「通常要跟銀行搞好關係,銀行這個月跟哪個券商走得更近就把業務給他。」招商證券辦公室副總裁張曉凌說。

因為「毫無技術含量」,這些完全被銀行綁架的「資產管理」業務,眼下只能收取不到千分之一,甚至低至萬分之一的「通道費」。

「銀行擁有最強大的渠道,以及最高的信用等級。所以錢是從他那裡進來,銀行是一個入口。」平安證券固定收益事業部研究主管石磊說。

這些「創新」往往圍繞著銀行,業內人士設計了一套通過保險公司提高存貸比指標的方案——將表外理財資金通過券商投保險理財,保險理財資金存銀行。而「更猛、量更大」的方法是——銀行吸一筆同業存放資金,投券商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券商再用這筆資金投保險理財,保險再存銀行協議存款。

因為保險公司存款可計入存款,而同業存款則不計入。這樣做對銀行有兩點好處:一增加了資產,二增加了存款。

創新「大躍進」

爭分奪秒,做一單是一單。

宏源證券、第一創業等中小型券商在通道業務大潮中來勢洶洶。

其中,宏源證券受託管理資金本金總額從年初的45.48億元驟升至651.67億元,增幅超過10倍之多。

行業人士對銀行「通道」業務的未來都心知肚明:「爭分奪秒地做,能做一單是一單。」

有信託業人士玩笑般預言:「券商資管年內幹到1.5萬億,見頂,基金公司子公司入場,通道費降到萬一,從零幹到1萬億。至遲到明年『兩會』後,《關於進一步規範銀信、銀證、銀基、銀保理財合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發2013(xx)號)出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據一家券商的高層透露,上週,其所在券商的決策層已開始否決業務部門上報的「通道」業務。

而眼下,券商不到兩成的自主資產管理規模中,仍以股票等權益類投資為主流。

而外界對券商的印象是,「創新大會後,感覺券商在綁著銀行走。」除了通道業務,券商的主打——股票等權益類產品「一塌糊塗」,全線飄綠,一些資管產品淨值自2008年以來已攔腰橫斬。

相比券商,基金公司產品在靈活性上勝出一籌。儘管仍在觀望,但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等現金管理類產品也頗具吸引力,「基金公司推出T+0產品,開戶也比較靈活。」

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多位行業人士也都對資產管理行業處於「觀望狀態」——長期來看,信託公司已先行積累了資產管理的團隊和經驗,券商的優勢在於產業鏈完備、投研實力相對較強,而基金公司或因靈活性和管束包袱較輕,而成為後起之秀。

「券商做通道業務本就沒打算掙錢,掙個名、掙個與銀行的關係而已。真正的核心優勢在於分級產品、多風格固定收益產品、市值管理產品、資產證券化、對沖策略產品以及各類定製化產品。」一位券商機構人士直陳。

如今,一些創新型產品陸續進入投資者視野——

夾層產品:同時包含債和股的結構性產品;

MOM:就是券商圈來的錢,很多基金管理公司拿去投,一個產品有好多個基金管理公司管理;

OTC期權:大小非機構客戶,股票減持,會造成股票下跌。會買一個看跌期權,把賣股票的下限鎖定。

一直以來,每推一樣創新產品都要經過證券業協會的專業評價,否則可能被認為創新違法。後果是,證監會做處分,分類評價扣分,投資者保護基金費率上升。

據一位券商高層透露,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2012年12月將奔赴深圳,要「親自督戰券商產品創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351

七張圖解釋蘋果將如何重走微軟老路 weike369

http://xueqiu.com/4106327074/23708841
2013年04月28日 18:26    文 / 工生QZ:

股價走勢微軟在1999年12月27日達到其市值的巔峰6132.6億美元,這在當時也創下了一個記錄。但是隨後的幾個月就出現了股價的快速下滑。

查看原圖
蘋果公司則在去年9月19日達到了其市值的巔峰6580.5億美元,但隨後其股票市值總計蒸發掉了1600億美元。

查看原圖
何其相似。

派發股息在派發股息方面二者選擇了不同的策略,微軟是在距離其市值巔峰之後三年多才第一次派發股息。

查看原圖
蘋果則希望通過主動派發股息,向投資者表明傳遞信息,蘋果正轉變成增速放緩的價值投資股票。所以他們選擇在2012年3月派發紅利,這還是1995年以來的第一次。結果市場似乎不領風情,之後繼續將蘋果股票推向新高。

這個月蘋果公司又增加了派發股息並加大股票回購力度。

查看原圖
增長問題對於這種形象的轉變,當時微軟的管理層並不認同外界的人為微軟走上了慢增長道路的看法。微軟的首席財務官John G. Connors當時就對紐約時報表示:

微軟依然是一家有著相當增長潛力的公司。

隨後的幾年也確實如他所說,微軟表現還是不錯的。但是同上世紀90年代微軟最輝煌的時代已經無法相比了,就拿2012年來說,微軟的年利潤為169.8億美元,相較於前一年下滑了27%。

查看原圖
持續增加的現金儘管從2003年開始派息,微軟手中的現金依然十分可觀並持續增加。這的確是一個好的價值投資公司要做的事情。

查看原圖
蘋果目前手中持有1450億美金,其也向投資者承諾將在2015年之前向投資者返還1000億美元。

接下來是什麼?
查看原圖
但是微軟自開始派息以來,其股價再也無法積蓄動能。

對那些在高位入手蘋果股票的投資者來說,等待他們的也可能會是漫長的痛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17

「克強經濟學」會否重回老路? trustno1

http://xueqiu.com/7730004385/24392578
「克強經濟學」會否重回老路?

大多數新任政府首腦一樣,中國新任總理李克強也承載著民間諸多期望,以至於上任不久端倪未見,就有不少輿論領袖迫不及待地代替他宣佈了新版的「克強經濟學」。在我記憶中,大概只有剛上任的奧巴馬就得到了諾貝爾和平獎一事,可堪比擬。對新領導懷有期望,當然是好事。但若把民間的良好願望一廂情願地投射到新領導身上,潛意識中混淆了願望和現實,那麼,對領導和群眾雙方,就都不是什麼好事了。

期望大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新任總理經濟學博士的學歷背景。這固然讓他決策時或有知識優勢,但也不可誇大。經濟學家們自己也常調侃說,所謂成功的經濟學家,就是能準確預言過去五次衰退中的九次。頂級經濟學家們也常就最基本現象而爭執不下,何況作為一國之行政首腦。一些局部的、臨時性的措施,比如前一段收緊臨時流動性造成短暫的「錢荒」,其本身效果還沒有定論,就更不宜再擴大解讀,吹捧成「符合市場經濟方向」。其實,這些臨時性措施,究竟是總理親自拍板,還是下屬部門解讀總理個別言論後的自行決斷,不瞭解高層內部決策內幕的人也不可能說清楚。貿然貼標籤,說不定會把馬的轡頭錯誤地套到馬腿上。

聲音最強大的那一批「克強經濟學」擁躉們,則是陶醉於新政府的官方文件和講話中的一些亮點。比如最近李總理多次提到、本週二又在部分省區經濟座談會上再次強調的「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三點,就被多方引申為「克強經濟學」的核心內容。某外資機構總結Likonomics時(不刺激、去槓桿和搞改革),依據的大致就是這三點。不過,如果你研究一下中國歷任領導人歷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裡面也幾乎都有類似高明的內容。其實,如果把李總理簡明扼要的三點換個說法,改成「保持國民經濟較快穩定增長,加快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大力深化和促進改革」這樣的官樣套話,忽然之間,好像它又都顯得是老生常談了。

這並不是說:新政缺乏新意,只是一些悅耳口號造成的心理錯覺。雖然李克強總理的「三點」貌似在重複前人,但中國政治文化的特點,就在於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細微差別。在一些內部場合,領導人還會透露更多信息。例如,本週二的座談會上,李總理就口頭表示,只要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政府就會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起碼,這表明了一種更看重經濟質量而非數量的態度,而且是量化了的堅決態度。

那麼,這足以讓我們歡呼一場經濟變革的開端、一個中國經濟新時代的到來嗎?不。我還是願意不識時務地提醒人們:過去歷屆中國領導人,對中國必須轉型、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也都有過類似痛切的認識。但迄今為止的現狀,如果借用最近流行的「貨幣空轉」一說,那就是領導人的「決心空轉」,沒有充分促成現實的改變。

西方國家新領導人推動變革,往往可以從立法開始。但中國立法已經超前於執法,而且在中國的政體下,最根本的那些社會統治規則,並非是在法律中體現的。這些潛規則一般來說是碰不得的。既然不能傷筋動骨,法律法規就只好就事論事地做些調整。而領導人要推動這些具體的法律法規,就必須取得有關行政部門和各個地方政府的行動配合。

古怪的是,儘管中國政府在西方社會背有專制之惡名,中國行政領導人對各行政部門的統治力,許多時候還不如他們的西方同儕,不像西方新任領導能自主任命內閣成員,撤換主要部長。對於地方政府,中國中央政府名義上有較大權威,但現實中面對各種條條(行政部門垂直分工)塊塊(行政區劃分割)也難以施展。在這樣的權力體系中,大佬們的個人影響力,或者說譜系的忠誠度,幾乎能把權力割裂成一個個的自治區域。

最高領導人如欲令行禁止,無非是訴諸如下三條法寶:首先,大搞理論教育和道德訓誡以統一思想、強化紀律,這可以起碼在場面上維持大家最低程度的共識;其次,以紀檢、反腐等手段嚴懲對抗分子,清除那些出軌的異端。但這兩條只能保障最低程度的合作,領導人更需恆常有效的手段,才能推動這個龐大權力體系向自己設想的方向運轉。

過去十幾年的經驗證明,這第三條,也是最有效的日常操作槓桿,就是錢。換言之,中央政府將不得不反覆動用財政和貨幣政策,用金錢的胡羅卜和大棒來指揮官僚體系這個巨獸。所以,即使其最初的希望是降低經濟增長目標,側重於民生項目以構建「和諧社會」,他也會很快發現創造和維持「和諧社會」需要大量金錢資源,而這些錢最終又只能通過用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的方法來設法創造──儘管這個刺激經濟增長的過程,又可能會自我悖逆地加劇社會矛盾從而破壞和諧。

因此,問題根本不是市場經濟的原理,不是存在或不存在某種經濟學,而是如何才能驅動這個龐大的行政體系。就像古老的電腦遊戲中那個需要不斷吞噬金幣才能繼續前進、否則就會掉入深淵的小人一樣。除非從底層開始,徹底修改這個遊戲的原始設定,否則「克強經濟學」,不論其施政理念如何,在實際操作中,只怕還是要不斷拍打財政和貨幣政策這兩個遊戲的按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308

自救卻還是走老路:李寧老矣,尚能飯否?!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004.html

1、拼體育營銷、拼明星。李寧公司以5年20億元巨額合同,擊退了耐克、安踏等一干國內外體育品牌,成為CBA(中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主贊助商。在去年10月份簽下了30歲的NBA超級巨星德懷恩·韋德,合同金額高達10年1億美元。

2、實施「渠道復興計劃」,以減少陳貨庫存、改善產品新鮮度、優化產品採購以及合理化銷售渠道,幫助經銷商渡過難關,預計所需費用約14億-18億元人民幣。

3、內部重塑運動員精神。李寧甚至在2012年的經銷商訂貨會上表演了一個後空翻。

李寧表面的問題是庫存,深層次的問題是用戶關係,一個公司在「品牌+大批發」模式下,離用戶是很遠的。做的不錯的阿迪達斯靠的就是用戶深耕,迅速對用戶需求做出反應,另一家公司耐克則是通過科技創新,例如Nike+ 重新製造讓用戶尖叫的產品。看李寧這三板斧,還是在走老路,對李寧的自救表示擔憂。

「是不是企業家不重要,」李寧晃了一下頭,「是不是運動員才重要。」我想說的是,在目前這個過剩的時代,是不是產品經理才重要。

你說呢?歡迎刀友留言討論。

======李寧不酷的分割線:

來源:中國企業家 馬鉞

僅僅數年前,李寧還是家如日中天的明星公司。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李寧手舉聖火在空中「飛翔」的一幕,是那屆奧運會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畫面之一。這一幕讓花巨資贊助北京奧運會的國外競爭對手叫苦不迭,也似乎在向李寧暗示,再次高速擴張的窗口期到了。

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李寧公司雖然是行業龍頭,但公司發展速度緩慢,不僅和耐克、阿迪達斯兩大國際巨頭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遭遇到匹克、安踏、361度、特步等新興品牌的強力挑戰,多家本土體育品牌相繼在香港上市,門店數量直逼李寧。

奧運會上的凌空高蹈,給了李寧公司一個再次發力甩開對手的良機。借助於這次漂亮的營銷勝利,李寧開始迅速擴張。2008年李寧門店數量為5000 家,到了2011年,李寧公司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了8000家。短短三年間,李寧的體量陡然膨脹了60%。他們甚至做出了這樣的規劃:在2013年將門店數量增加到10000家。

不僅是李寧,整個中國運動品牌行業都陷入了擴張狂歡。在開店最瘋狂的時候,縣級市的一條商業街上,同一個運動品牌會開五六家店。「開店沒有什麼標準,只要賺錢就不斷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運動品牌經銷商說,「開一家賺錢,就開第二家,第二家賺錢了就開第三家……直到不賺錢為止。」

截至2011年底,李寧常規店、旗艦店、工廠店及折扣店一共8255家,安踏門店數為8075家,其它幾家也同樣延續了擴張模式,361度、匹克和特步的店舖數都在7000家以上,中國動向店舖數最少,為3119家。

但從2010年開始,整個行業增長出現停滯,而庫存則呈天文數字般增加。到了2011年,形勢徹底逆轉,還沒到2013年,李寧的萬店計劃就徹底成為了泡影。2012年上半年,李寧關掉了1200家店,全年關店數量達到1800餘家。

覆巢之下無完卵。有數據統計,光是去年上半年,李寧、安踏、361度、特步、匹克等42家上市服裝企業存貨總量高達483億元。2012年安踏營業收入為76.23億元,淨利潤13.59億元,同比下滑分別為14.4%和21.5%。匹克去年營收29.0億元,同比下降37.5%,淨利為3.1億元,同比降幅達60%。在門店方面,匹克去年關掉的門店比李寧更多,安踏稍好一點,但也關了七八百家門店。行業前三如此,其它本土運動品牌的日子就更加難過。

哪怕是耐克這樣的國際巨頭,在這次普遍性的行業衰退中也沒能倖免。耐克2013年Q1財報顯示,淨利潤下滑12%,Q2財報中,銷售額為5.77億元的中國市場拖累了其在全球市場的表現,出現了11%的下跌,居全球市場之首。而Q3財報顯示,在三季度全球淨利增長55%的情況下,大中華地區的營收依然比去年同期下滑9%。為此,耐克更換了大中華區總裁。

在所有運動品牌之中,只有阿迪達斯獨善其身,那是因為阿迪達斯更早地發現自己置身於危機中並第一時間調整了戰略,2009年便開始當機立斷削減庫存。

李寧公司將業績不佳的原因歸咎於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太快,「我很堅信中國(市場),4萬億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他承認自己錯誤估計了形勢,但又加上了一句心有不甘的自辯:「沒有人是神……」

但大家都清楚,李寧們的春天結束了。2月25日下午,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在微博中感嘆:「閉著眼睛都掙錢的時代結束了。」

睜開眼睛,出路又在哪裡?

激進、擴張太快是外界復盤李寧公司困境時的總結。現在,李寧會因此選擇保守和穩健嗎?答案是:不!至於外面怎麼說,「他們還在說我們已經死了呢!」李寧自嘲道,「外界也應該給李寧一點時間。別老說時間不等人、第二天就死,沒那麼簡單的。」

李寧的對策首先是重新洗牌。2012年7月5日,李寧公司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CEO張志勇卸任,李寧公司由董事局主席李寧與來自TPG(德太投資)的金珍君(任董事局副主席)共同執掌,李寧個人將主要專注於對外事務、關係和公司發展戰略,而金珍君主要負責企業經營及制定和執行變革計劃。在此之前,公司前首席品牌官方世偉等高管人員已離職,管理層為之一空,直到現在,CEO的職位仍然空位以待。

然後,是出人意料的大筆花錢:李寧公司以5年20億元巨額合同,擊退了耐克、安踏等一干國內外體育品牌,成為CBA(中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主贊助商。5年20億不僅創造了中國體育與商業聯姻史的新紀錄,即使是阿迪達斯2006年和NBA簽下的贊助合同,與李寧公司這次的大手筆也相形見絀。

就在外界質疑李寧出手過於大方時,李寧公司又在去年10月份簽下了30歲的NBA超級巨星德懷恩·韋德,合同金額高達10年1億美元。有了這筆收入,年薪本排不到NBA前十的韋德在美國《體育畫報》統計的NBA球員年收入排行榜中躥至第四位。

猛藥一劑接著一劑。去年12月17日,李寧公司宣佈,將實施「渠道復興計劃」,以減少陳貨庫存、改善產品新鮮度、優化產品採購以及合理化銷售渠道,幫助經銷商渡過難關,加固李寧公司與經銷商的聯繫。預計所需費用約14億-18億元人民幣——這筆費用也是李寧公司2012年年報中巨虧20億元的主要來源,但李寧公司認為,庫存的風險得以一次性釋放,從而輕裝上陣。

別人都在省錢,李寧在花錢;以上三項措施的花費總計將在45億至50億元人民幣間。同樣處在從谷底艱難爬升的過程中,其它運動品牌並未像李寧這樣高調變革,為了從谷底重上巔峰,別人都在選擇緩步前行甚至慢慢爬,除了李寧。

李寧為何敢如此激進?李寧的激進,會為中國運動品牌在沒胸沼澤中趟出一條新路嗎?

「因為李寧過去是一個運動員,」2013年5月14日,李寧在自己的辦公室中接受了《中國企業家》獨家專訪,他這樣解釋激進的原因,「李寧是運動員李寧創立的公司,(我們的動作)符合我們的基因,運動員(的精神)存在於李寧公司的基因之中。」

運動員的精神是什麼?

是更快、更高、更強,是永遠爭第一。

李寧首先使用的經典操作動作「李寧交叉」,後來成為李寧品牌新LOGO的藍本

典型例子是,對於2008年之後的大肆擴張,時至今日李寧仍然認為,李寧當時的擴張速度在行業只能算是「平均水平」,開店步伐已落後於整個行業,「更不要講直接對手的增長。福建的(運動品牌)增長太快了,安踏很快就超過我們了。」他對《中國企業家》說。

作為一名在舉國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冠軍運動員,李寧有著永不服輸追求完美的性格,關鍵之道諮詢公司董事長張慶印象深刻的是,公司還處在創業期,他當時負責公關和宣傳,經常去各地做活動,李寧有時會跟著一起去。做完活動後,李寧永遠不會稱讚活動搞得有多好,而是會提出很多不足,他經常說李寧品牌很早就是給國家隊穿,繡著國旗的,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按照國際標準,向最高標準挑戰,「所以我們每一次做完活動得到的評價就是很多『但是』。」

「運動員」基因論,或許可以部分解釋李寧公司對激進的強調:對於運動員——特別是中國運動員來說,亞軍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公司不會選擇好死不如賴活著的生存哲學,而那一代運動員身上特別濃厚的民族意識,讓李寧不甘心長期落後於耐克和阿迪這樣的國際巨頭,一旦出現彎道超車的機會,他就會猛踩油門。

贊助CBA的5年20億看似數額巨大,其實李寧早在10年前就祭出過類似的手筆。2004年夏天,李寧公司向北京奧組委提交了奧運贊助商競標書,當時李寧還未上市,年利潤不過幾千萬元,但李寧提出的競標金額達到了人民幣10億元,將這個有很多個零的數字寫進標書時,時任CEO張志勇的手都不禁微微顫抖。

雖然最終仍然敗給阿迪達斯,未能成為北京奧運會贊助商,但10億競標金額,足以體現李寧公司的態度:只要機會出現,不管代價多大,定會放手一搏。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李寧公司前員工表示,公司之所以陷入危機,當年的策略難辭其咎。那時,超歐趕美的時間表已經公之於眾:從2009年開始的5年之後,李寧要在中國市場上,讓耐克看到自己的背影;10年之後,也就是2018年之前,李寧要進入世界體育品牌排名前5位,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品牌。

在李寧公司的發展節點上,類似基因一次次佔據上風:2006年李寧嘗試運動品牌時尚化,2010年,李寧又毫不留情地革了自己的命,實施品牌重塑計劃,改換了新LOGO和口號。

現在,當全行業都陷入低迷時,公司還在不斷拋出大手筆進行變革。李寧並非沒有意識到,變革存在風險,「風險還很大,」因為必須放棄一些如今還能賺錢的生意,而預期中的盈利,「現在還沒有賺到。」

但在他看來,市場並沒有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中國加速的城市化進程、國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者的需求升級會支撐運動品牌市場這個盤子繼續變大,雖然開一家賺一家的好日子不可能重現,「但仍將會有10%-15%這樣一個區間的增長速度。」

獨立觀察家馬崗也認為當下的困境是全行業的問題,外界關注李寧更多,但並不意味著同行們處境就比李寧安全。「整個行業的模式都一樣,其它品牌和李寧相比不會更優秀,」他指出,李寧遭遇的庫存與壞賬問題,其它品牌也存在。「李寧有那麼多壞賬,其它品牌一毛錢都沒有?這是不可能的。只是風險一沒暴露出來,二是控制的力度更好一些。」

相反,一旦寒冬過去,市場轉暖,轉型更徹底的公司無疑會佔得先機,李寧公司此時賬面上損失大一些,但最終要看他能否跑贏時間,「具有良好聲譽的品牌企業會從中獲得更大的發展,」李寧自己堅信,「做的事情是正確的,而且在朝著這個方向走。」

當然,作為公司的創始人,他必須身體力行,衝在最前面。

微微下蹲,擺動雙臂,雙腿發力,身體騰空,在空中翻了個跟頭,然後穩穩落地。

在即將年滿50週歲之際,已經兩鬢斑白的李寧當著許多人的面,騰空而起,來了一記後空翻。

這一幕發生在去年10月份,地點在小湯山九華山莊的一間大廳裡,李寧公司在此舉辦一年中最盛大的一次經銷商訂貨會。會場是專為服裝秀之類的活動設計的,場地空曠,中間有一道T台。當天出現在訂貨會現場的有2000多人,包括來自全國各地的李寧品牌經銷商、李寧公司的工作人員,還有許多李寧公司贊助的運動員前來助興,國家乒乓球隊、跳水隊、體操隊都有運動員過來,最大牌的是羽毛球奧運冠軍林丹。

四川人潘毅也參加了這次訂貨會,他看到一個穿著運動服的小個子禿頂中年人從幕後走上T台,向大家招手致意。他忽然意識到,那是李寧。

「做了這麼多年李寧的產品,總算見到真人了。」潘毅很興奮,情不自禁地隨著大家一起鼓起掌來。2007年,潘毅成為李寧公司的經銷商,在四川三個縣開了三家店,他每年要來北京至少4次,但在去年10月這次訂貨會之前,從沒見過李寧。別說李寧,連前CEO張志勇都很少在訂貨會上露面。

掌聲彷彿波浪一般,將李寧掀到了空中。這位三枚奧運會金牌得主、中國體育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用一個後空翻讓全場的氣氛達到了沸點,就像 1984年他在鞍馬上飛舞盤旋,讓全中國沸騰一樣。他接過話筒,壓下更加熱烈的掌聲,微笑著告訴台下仰望著他的兩千人:他仍有信心,將「李寧」做成值得中國人驕傲的品牌——儘管困難重重。

高興歸高興,作為一個三線城市經銷商,潘毅感覺李寧公司的支持力度遠遠不夠,答應好的營銷支持款項有時會拖欠。他面臨的競爭也發生了新變化。以前競爭發生在代理商和代理商之間,李寧對鴻星爾克或者貴人鳥這樣的二線品牌優勢明顯,但自從運動品牌整體陷入庫存危機後,不少二線品牌從代理改為直營,這些直營店成本和進貨折扣都比較低,賣八折或者是六七折照樣盈利,而且反應速度也比李寧更快,李寧不管在價格還是品類方面都沒有了優勢。「李寧反應很慢,」潘毅說,「像安踏等品牌開始直營的時候,李寧公司還是代理模式,他們觀念轉變比人家要慢很多。」

潘毅所指的,其實是一個涉及運動品牌經營模式的大問題。

除了瘋狂開店,本土運動品牌過去報表數字飛速增長的另一個秘訣,是銷售的大批發模式。大批發模式是目前國內服裝企業在銷售渠道中普遍採用的「品牌商 —批發商(代理商)—零售商」的分銷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只要品牌商將貨批發給經銷商,就算銷售完畢,經銷商賣出與否,都不會影響品牌商的銷售業績。

中國動向董事長陳義紅2011年曾表示,整個行業面臨的困難和「品牌+大批發」模式密不可分。大批發模式下,品牌商不控制零售渠道,不會去關注零售端的變化。李寧、中國動向等公司對市場變化的反應很慢,(代理商訂貨多,品牌商備貨多)庫存就出來了。

「庫存多了,品牌商就向經銷商壓貨,即使市場環境出了問題,還在看數據、下指標,你要渠道商壓貨,他們就找你要條件,品牌商就得給支持、給賬期,通過各種手段把貨推向市場。渠道商要到你給不動為止,最後導致渠道商的庫存過多,而這些貨都是你的,他沒法給你錢了。」陳義紅說。

張慶指出,隨著短缺經濟的結束,原來以批發為主的零售模式已經過時,過度擴張所引起的渠道問題顯露無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318

大眾點評兵敗團購,重回廣告老路?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4/147730.html


i黑馬註:
近幾日,大眾點評受到網友熱議。大眾點評對外界的頻繁發聲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論調,那就是淡化團購,重提廣告。2014 年是大眾點評團購業務關鍵的一年,年初曾高調稱三四線城市要打“翻身仗”。如今一年時間未到,大眾點評為何轉而唱衰團購?其實不難發現,投入與業績極度不匹配,讓團購業務逐漸成為大眾點評的一個包袱。曾試圖搭上團購概念順利上市,如今也已成黃粱一夢。

 
\來源:黑問
作者:波妞


最近七天,大眾點評的百度指數突然迅猛飆升,整體和移動同比分別匪夷所思的猛增了274%和801%!大眾點評的PR文章也突然集中湧現,顯然這是即將步入第12個年頭的大眾點評,在屢屢沖擊上市受挫後,在為又一次沖擊上市猛造勢。這一次,大眾點評的努力能成功嗎?
 
在最近大眾點評對外界的頻繁發聲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論調,那就是淡化團購,重提廣告。其聯合創始人李璟最近接受采訪時便說,團購是一種商家促銷手段,並不適合作為一種獨立的商業模式。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當年大眾點評可是因為殺入團購業務而放棄了上市,張濤在今年年初的公司年會上更是強調,2014 年是團購業務關鍵的一年,三四線城市要打“翻身仗”,並將2014年的口號定為“點評重啟,全面進攻”,大有與美團一決高下的架勢。如今一年時間還沒到,大眾點評為何轉而唱衰團購?
 
團購業績難翻身
 
我們先來看看大眾點評在團購市場的業績表現,也許會明白大半的緣由。根據團800的統計,2014年9月,大眾點評交易額18億,不及美團(38億)的一半。而根據易觀智庫的數據,2014年上半年團購的市場份額中,美團網占比56%,大眾點評團占比21%,大眾點評的市場份額只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遠落後於美團19%的增長。可見,在過去的一年里,大眾點評在團購業務上不僅沒有實現“翻身”的目標,反而與美團的差距越來越大。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是,這些數據全部來自第三方機構的抓取,大眾點評從未公布過自己的團購業績,是否可以理解為大眾點評內部對自己的成績也不滿意?
 
大眾點評之所以在團購市場失利,一個公認的原因是線下拓展不力,尤其是下沈三四線城市不夠及時。大眾點評在2013年年底之前只覆蓋到了30多個城市,其高層當時認為三四線城市的需求還沒那麽大,而根據易觀智庫的統計,整個2013年本地生活服務市場,一線城市交易額同比增長48.3%,二線城市交易額同比增長69%,三四線城市則同比增長93%,本地生活服務的交易爆發力已變成三四線城市。
 
張濤自己也反省,“如果當年早點下沈三四線城市,現在也不會這麽被動。”今年年初他痛定思痛,提出在三四線市場全面進攻,打翻身仗。但現在看來,進展緩慢。因為美團有先發優勢,消費者已經養成了品牌和使用習慣,大眾點評這樣的後來者進入的難度很大。張濤也承認“這個是比較艱苦的戰役”。雖然目前大眾點評拓展到140個城市,但在這些城市都只排到二三名甚至更靠後的名次,可以說大眾點評在三四線城市已經無力回天。而大眾點評引以為傲的在一二線優勢,實際上也只剩下北京、上海、南京、蘇州這四個城市。
 
作為市場的後進者,大眾點評面對更高的資金壁壘,這也對自身資金鏈造成巨大壓力。按照一位業內人士的說法,“如果以投入資金來看的話,至少是乘以100的量級。比如美團網開拓邯鄲假設花一萬塊錢,大眾點評和糯米網至少準備一百萬下去,才有可能見到起色。”我們可以算一筆賬,大眾點評今年新增了100個城市,僅初期投資就得數億人民幣投入與業績極度不匹配,讓團購業務逐漸成為大眾點評的一個包袱。
 
微信效果未達預期
 
大眾點評並非不知道自己的線下短板,它轉而把希望寄托在線上流量的導入上。今年年初大眾點評被騰訊入股並獲得微信入口,這被大眾點評寄予厚望,認為是拉升其團購業務的大殺器,為此大眾點評付出了價值6.9億美元的股份。但目前來看,流量的導入並沒有給點評的交易量帶來大幅拉升。在前段時間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大眾點評聯合創始人龍偉在接受采訪時說,“媒體可能對微信入口的期望值過高了,畢竟微信不是一切,做業務本身還是要靠自己。”
 
為何微信高達6億的流量對於大眾點評卻接近失效?我在之前的文章《聯手微信後,大眾點評的流量轉化到底怎麽樣?》里詳細分析過原因。簡要歸納來說有兩點,一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轉化正在遭遇貶值,在有限手機屏幕上,用戶不會漫無目的地點擊,而是目的明確地尋找,但微信是一個社交平臺,跟吃喝玩樂的消費隔著千山萬水;二是大眾點評在微信端只有一個二級的入口,大眾點評只是它提供的眾多產品鏈接中的一個,可以想像一下,打開微信,點開“我”,再點開“錢包”,再找到“吃喝玩樂”,經過如此漫長的鏈條,轉化率自然被損耗掉了。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糯米和京東身上。即使京東比大眾點評更加幸運地接入到微信一級入口,京東CMO藍燁在提到微信的效果時明確地表示,“大家都太高看微信入口的能量了,微信的轉化率不是很高。”百度在收購糯米之後,在搜索、hao123團購導航、百度地圖等多個入口為糯米提供了的流量導入,但今年上半年糯米的市場份額只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
 
隨著微信入口神話的破滅,再加上線下的短板,大眾點評在團購市場上的“翻身仗”幾無勝算。
 
O2O廣告平臺:新瓶裝舊酒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眾點評開始發出弱化團購的言論。張濤不止一次強調,團購只是一個工具,不是一個行業。這一點我同意,去團購化是趨勢,整個團購行業都在向更廣泛的O2O領域升級,酒店、電影、外賣都遠遠超出了團購的界限,有著完全不同的業務流程和遊戲規則。但無論是團購還是O2O,最核心的一點始終沒有變化,那就是交易,其本質是生活服務的電商,商業模式是收取傭金。
 
但奇特的一點是,大眾點評在弱化團購之後,並沒有在電影、外賣等垂直業務上拓展和深耕,而是采取了外包和投資的方式,自己轉而推廣起了所謂的O2O廣告投放平臺。這可不僅僅是去團購化,而是去交易化。
 
這也是大眾點評的無奈之舉。媒體起家的大眾點評,在向交易平臺轉型不太順利的情況下,不得不重拾廣告模式。被寄予厚望的團購業務不僅耗資巨大,業績上也翻身無望,而且對其原有的廣告業務多少會產生沖擊,因為團購能直接帶來銷售;而負責廣告業務的推廣事業部是大眾點評的現金牛,為給公司貢獻了巨額利潤,承擔起了為公司供血的重任。面對交易和廣告這左右手互博,在上市需要編織新的故事的壓力下,大眾點評的天平開始倒向廣告。
 
那麽大眾點評的O2O廣告平臺靠譜嗎?按照其官方說法,“大眾點評在連接人與服務的戰略要旨下,深入挖掘商家和消費者信息,發現了新的廣告模型,這個廣告模型模糊了廣告模式和媒體模式的特征,利用O2O廣告數據閉環,根據商戶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營銷模式,實現了廣告的精準化和個性化投放。”
 
這一大段高大上的文字讓人不知所雲,但看看後面的解釋就明白了,“一些要發展品牌而非單純在意交易的商戶,則會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維護自己的品牌形象,需要投放廣告對商戶進行曝光,需要對自己客戶和口碑進行有效的管理。”
 
原來所謂的O2O廣告其實就是最最傳統的品牌廣告,而我必須問一句,存在“要發展品牌而非單純在意交易的商戶”嗎?這其實是一個偽需求,一切無法促進銷售的廣告都是耍流氓,進一步說,沒有交易的O2O是偽O2O。
 
這里我們可以短暫回顧下廣告進化史。廣告在互聯網上最先經歷了品牌banner廣告,後來進化到按點擊付費的搜索廣告,都無法準確衡量轉化率,只是浪費得多少的問題。直到進入電商,介入到交易環節,賣一件商品,收一筆傭金,才出現真正的按效果付費。對商家來說,不存在任何浪費的電商才是最有效的廣告模式。據大眾點評與艾瑞咨詢聯合發布的O2O廣告模型行業報告顯示,在大眾點評端的每一萬次點擊,分別給餐飲客戶帶來3次的到店消費,休閑娛樂行業平均數字為2次。這萬分之幾的轉化率,其效果跟直接帶來銷售的交易平臺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可以說,從交易回到廣告,對大眾點評的商業模式來說是一次倒退。
 
大眾點評2010年殺入團購,試圖搭上團購概念順利上市,誰知如黃粱一夢,如今竟重新回歸自己11年前創立時的廣告模式,這四年的時間去哪了?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黑問】是《創業家》傳媒重磅推出的創業問答社區,致力於為創業者解答創業路上的各種困惑,主要分為【創業問答】和【黑問專欄】2個版塊。【黑問專欄】包含各類創業者、投資人、及自媒體的優質文章。歡迎點擊鏈接,向我們投稿,審核通過後將出現在您的專屬【黑問專欄】頁面!優質文章將會通過《創業家》及i黑馬的媒體渠道進行推廣http://ask.iheima.com/?/publish/articl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34

基建地產+寬社融?又到一年論“走老路”時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24

基建地產+寬社融?又到一年論“走老路”時
來源:興業證券


政府穩經濟帶來走老路疑慮。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政府也明顯加大了出臺穩經濟政策的力度。自2013年新政府執政以來,每次經濟下滑時,都會有政府走老路的疑慮,而政府一直堅持了改革轉型的大方向。但此次經濟下滑,力度明顯強於以往,而且最近政府對地方政府融資的推動、以及地產量價的複蘇跡象,都再次加大了市場對是否走老路的疑慮。


關註房地產與新型城鎮化的讀者,如果想加入“房地產與新型城鎮化專業討論群”,請即回複後臺“地產”,我們審核通過後將盡快將您安排加入到相應的微群討論組中。謝謝您的光臨,大公館歡迎您!


走老路是“基建地產+寬社融”的路。


2009年的“四萬億”,主要特點就是通過寬社融快速加杠桿、通過基建地產帶動相關產業來拉動中短期經濟。財政上,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等迅速增加政府性債務,進行大量基建投資;地產作為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樣加杠桿大力投資;基建地產繁榮帶動相關傳統產業也大肆投資;寬松的貨幣信貸政策保證了基建、地產、傳統行業等源源不斷的融資來源;當時偏低的杠桿率提供了實體加杠桿的空間;外需的暫時性跳水也帶來基建投資補缺口必要性。


走老路的很多基礎現在已不具備。


2009年“老路”的基礎已發生了很多明顯的變化。


1)基建投資的資金來源已嚴重受限;


2)地產已過階段性供需拐點;


3)高杠桿、大量過剩產能限制了傳統行業的傳導;


4)表外融資監管約束實體加杠桿;


5)基建投資難改經濟趨勢性變化。


走老路不是想走就能走的。


如果走老路,更可能是依賴基建投資拉動。但需要指出的是,GDP的總量已大約翻番、投資對GDP比例已大幅提高、特別是基建向傳統行業傳導明顯受限,即使是同樣力度的走老路,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是明顯減弱。而且,融資是基建最大的約束。在中期尺度上(以季度為單位),當前已不具備走老路的條件。在短期尺度上(1-2個月),政府有能力把基建投資大幅提高,但這種脈沖性的刺激對實體拉動的效果十分有限。


政府穩經濟帶來走老路疑慮


經濟下行壓力加劇,政府多措施穩經濟。一季度以及4月份的宏觀數據已顯示經濟內需疲弱外需難補的特征。而5月匯豐PMI初值以及近期高頻數據等,指向經濟仍面臨進一步的下行壓力。因此,自4月政治局會議之後,政府明顯加大了出臺穩經濟政策的力度。


1)幫助基建項目融資。地方政府發債采用定向發行,並被納入SLF、MLF和PSL的抵押物範疇;不允許銀行對地方平臺融資抽貸停貸;發布《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力推PPP等。從多方位以期減輕地方政府融資壓力,為地方加大支出創造條件。


2)貨幣持續寬松。銀行間短期回購利率不斷下行,顯示出央行持續貨幣寬松的態度。


3)地產政策行政性放松。前期政府不斷放開對地產的限制政策,甚至有所推動,如擴大公積金貸款、降息等。在這些政策的刺激下,地產持續下滑的趨勢得到明顯緩解,4月份地產銷量同比增速轉正,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也迅速增加。


走老路疑慮再來。自2013年新政府執政以來,每次經濟出現下滑時,市場都會懷疑政府會不會走老路,而政府一直堅持了改革轉型的大方向。但此次經濟下滑,力度明顯強於以往,而且最近政府對地方政府融資的推動、以及地產量價的複蘇跡象,都再次加大了市場對是否走老路的疑慮。


“四萬億”老路是條什麽路?


走老路是“基建地產+寬社融”的路。回頭去看“老路”,也就是2009年的“四萬億”,主要特點就是通過寬社融快速加杠桿、通過基建地產帶動相關產業來拉動中短期經濟。財政上,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等迅速增加政府性債務,進行大量基建投資;地產作為經濟的支柱產業,同樣加杠桿大力投資;基建地產繁榮帶動相關傳統產業也大肆投資;寬松的貨幣信貸政策保證了基建、地產等源源不斷的融資來源。這個過程造成了產能過剩、杠桿率過高等,積累了大量風險,嚴重影響了經濟長期發展。


寬松的貨幣信貸政策配合了實體加杠桿。寬松的貨幣信貸環境是當時“走老路”的堅實後盾。除了當時迅速降息降準後的寬松貨幣政策環境,銀行間短期回購利率也是明顯處於歷史低點。特別是信貸規模的顯著增長,支撐了基建投資帶頭的快速擴張。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推動了大量基建投資。地方政府擴張基建主要通過地方融資平臺等方式,2009年地方政府性債務大幅增長。融資上對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支撐了基建對經濟的明顯拉動作用。


當時偏低的杠桿率提供了實體加杠桿的空間。2008年底時中國的杠桿率處於明顯偏低的水平,不論是在縱向上與往年情況相比、還是橫向上與別的國家相比。偏低杠桿率給貨幣信貸大放水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實體基本面提供了需求基礎。在大放水下,需要有實體需求配合,才能發揮刺激實體經濟的作用。2009年強勁的地產基本面需求、傳統行業整體上還沒有大量產能過剩,這保證了在貨幣信貸推動下,基建、地產可以帶動傳統行業迅速拉動經濟。


現在情況變了


走老路的很多基礎現在已不具備。2009年的“老路”有很強的背景特征:地產需求、傳統行業基本面、加杠桿空間、銀行放貸能力、等等,但在當前,很多都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實體快速加杠桿的基礎現在已不具備。


基建投資要解決資金來源的問題。2009年“四萬億”以及基建投資的大幅擴張,是以銀行貸款的大力支持為基礎,資金來源沒有問題,才帶來了地方政府大加杠桿搞基建。而現在,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監管切斷了銀行的表外融資,土地財政也難以為繼,地方債務債券發行、預算管理等改革也明顯限制了地方政府加杠桿的能力,PPP當前也難當大任。資金來源成為地方政府基建投資的最大制約。


地產已過階段性供需拐點。當前地產行業的基本面與2009年已明顯不同。2009年,地產還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地產的繁榮有基本面作支撐。但現在,從城鎮人均居住面積等來看,地產已過階段性供需拐點,在總量上已不缺,基本面以及市場的預期也難以支撐地產再現幾年前的繁榮。


大量過剩產能限制了傳統行業的傳導。與2009年相比,當前傳統行業普遍存在大量的過剩產能。即使基建、地產能夠爆發,但在過剩產能、高杠桿、對經濟中長期悲觀預期下,傳統行業盈利改善後,更可能去還債,而不是去投資。這就導致基建、地產對經濟的傳導無法進行下去。


表外融資監管約束實體加杠桿。表外融資已明顯是收縮的情形,這嚴重約束了當前高杠桿情形下部分實體部門、特別是傳統行業加杠桿。而且當前債務滾動帶來了明顯的融資壓力,特別是年初以來的“表外轉表內”,雖然貸款增長加速,但社融總額受到明顯限制。


短期財政政策難改趨勢性變化。對於2009年暫時性的需求跳水(特別是外需),“四萬億”成功彌補缺口,降低經濟波動。但當前,經濟增速的放緩是趨勢性的,走老路可以在短期內改善經濟增長,但無法在中長期改變經濟的趨勢。


走老路離我們有多遠


融資是基建最大的約束。從“四萬億”的情況來看,社融先行,而且是重要保證,融資來源是走老路的關鍵。考慮到PPP等創新融資方式短期內難有明顯拉動,因而走老路需要融資上對地方政府的顯著放松,如再次放開表外融資、構建類似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融資渠道、貸款的天量增長、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放松等。


短期脈沖式走老路也難有效果。在中期尺度上(以季度為單位)來看,當前已不具備走老路的條件。但在短期尺度上(1-2個月),政府還是有能力把基建投資大幅提高的,但是由於向傳統行業傳導不暢,這種脈沖性的刺激對實體拉動的效果也十分有限。我們傾向認為當前穩經濟政策更加側重結構性的調整,對基建投資更多是穩定為主的態度。


融資是基建最大的約束。從“四萬億”的情況來看,社融先行,而且是重要保證,融資來源是走老路的關鍵。考慮到PPP等創新融資方式短期內難有明顯拉動,因而走老路需要融資上對地方政府的顯著放松,如再次放開表外融資、構建類似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融資渠道、貸款的天量增長、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放松等。


短期脈沖式走老路也難有效果。在中期尺度上(以季度為單位)來看,當前已不具備走老路的條件。但在短期尺度上(1-2個月),政府還是有能力把基建投資大幅提高的,但是由於向傳統行業傳導不暢,這種脈沖性的刺激對實體拉動的效果也十分有限。我們傾向認為當前穩經濟政策更加側重結構性的調整,對基建投資更多是穩定為主的態度。
(來源:興業證券)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224

(年終特刊)王小魯:宏觀政策不能再走“雙寬松”老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3006.html

(年終特刊)王小魯:宏觀政策不能再走“雙寬松”老路

一財網 郭晉暉 2015-12-30 20:06:00

王小魯表示,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來,這兩年政府通過簡政放權等改革減少了行政權力對市場的過度幹預,這是市場化指數回升的原因。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從2000年起開始發布中國市場化指數,這項指數從六個方面,用20多個統計指標和調查指標來度量各省的市場化進程。最新的指數顯示,經過2009年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導致市場化指數大幅下降之後,指數從2014年開始出現了明顯回升。

該所副所長王小魯表示,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來,這兩年政府通過簡政放權等改革減少了行政權力對市場的過度幹預,這是市場化指數回升的原因。

然而,王小魯也提醒,當前貨幣政策過於寬松,不利於結構調整,並有擴大金融風險的趨勢。他主張貨幣政策應切實恢複中性。他還建議政府支出結構需要盡快調整,向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務傾斜,以帶動有效需求,改變經濟結構失衡的狀況。

寬松貨幣政策亟需調整

第一財經日報:這15年來,你一直堅持做市場化指數的測量和研究。這一指數能夠從一個相對的尺度看到我國市場化進程的變動情況,從近一個時期指數變動的情況可以看出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有哪些進步或者退步?

王小魯:從市場化指數變動的情況來看,2009年以來市場化程度經歷了明顯的下降和回升,這和當時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在時間上是重合的。當時“雙寬松”的經濟刺激政策,大力度放松貨幣供應和大幅度擴大政府投資,的確在短期內提高了經濟增長率,但大力度地幹預市場,也對市場配置資源產生了相當的副作用。

這期間的政府投資中,有相當部分低效率、不經濟的投資項目,同時過於寬松的信貸政策,也扶植了一些低效率的企業,這些對資源的優化配置起了不利的作用,造成了市場化指數的下降。

市場化指數在2014年有相當程度的回升,部分原因是前一時期的刺激政策在某種程度上退出了。而且近年來政府在推行簡政放權的改革,減少了行政審批,這對於扭轉行政過度幹預起到了一些作用。

但其他有些方面的改革進展還比較緩慢,形勢還不樂觀。有些政策仍然對資源配置有不利的影響。例如貨幣政策,現在雖然沒有明確說是寬松的貨幣政策,但實際上貨幣政策已經相當寬松。

到今年10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3.5%(M1增長14.0%);同樣以名義增長率計算,GDP前三季度同比增長僅為6.6%。M2增長率比GDP增長率高了7個百分點。這說明當前已經是一個非常寬松的貨幣政策了。

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的話,意味著又是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在當前的經濟狀況之下,這種刺激政策不僅沒有起到扭轉經濟疲軟走勢的作用,反而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加劇結構失衡。

日報:那你認為當前的經濟刺激政策會走過去的老路嗎?

王小魯:我非常擔心貨幣政策回到傳統刺激的老路上,而且我還擔心這樣刺激下去負面影響會越來越大。因為現在的情況與2009年時已經不同了,2009、2010年的刺激政策畢竟帶動了實體經濟領域的投資,盡管這些投資隨後也加劇了產能過剩,但短期內還是把經濟拉起來了。

但現在大量流動性投出去之後經濟沒有明顯反應,GDP增速依然在下行。在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刺激不起實體經濟的時候,過多的流動性會向虛擬經濟跑,造成虛擬經濟的泡沫。這幾年的杠桿率一直在以非常快的速度上升,下一輪就很可能出現大量呆壞賬,這不但會對實體經濟造成打擊,而且也會給整個宏觀經濟帶來一系列問題,未來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在繼續加大。

從流動性角度來講,我認為當前已經具備了造成比較嚴重的股市泡沫的條件。房地產市場也是一樣的,雖然有些地方由於過去幾年供給過剩房價還是起不來,但在一線城市地價已經一高再高,背後的原因就在於過剩的流動性在擡高地價。

那麽放松貨幣是否有利於實體經濟融資?雖然經過幾次降息之後,銀行的借貸利率達到了一個低點,但虛擬經濟的泡沫化卻造成表外融資的利率居高不下,在虛擬經濟回報率可以擡得更高的情況下,實體經濟的中、小、微企業想要獲得低利率的融資是非常難的。因此這反而推高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在虛擬經濟泡沫化的情況下,再寬松的貨幣政策也解決不了實體經濟的困難。所以,我認為貨幣政策是亟需調整,從實際寬松回歸中性。

“調結構”應成為首要目標

日報:雖然政府已經多次強調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為什麽似乎對經濟下滑的容忍度仍然非常有限?

王小魯:擔心下滑止不住,擔心對就業產生不良影響,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的經濟下行是不是可以靠刺激政策來改變?如果是結構失衡造成經濟疲軟,那是否應該容忍更低的短期增長率,而把調整結構放在首位?對這個問題,在學界和在政府內部都有各種不同看法,認識很不統一。

在我看來,答案是很明確的。貨幣刺激只有短期效果,不能持續使用。最近兩年,靠貨幣寬松已經明顯不能刺激經濟增長了。在當前這種情況下,不能再靠傳統的刺激政策來拉動經濟,“調結構”應該取代“穩增長”成為政府的首要目標。只有經濟結構調整合理了,未來的經濟增長才能獲得動力。

日報:政府在“調結構”中應該發揮什麽作用?

王小魯:政府應該在調結構中發揮關鍵的作用。但並不是像過去曾經做過的那樣,由政府替代市場的作用來扶持一些產業,淘汰一些產業,更不是指政府來決定經濟的增長率。調結構必須促進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增長率也應該由市場而不是政府來決定。

我認為,政府必須通過改善政府職能來“調結構”。我國一個時期以來儲蓄過度,投資過度,消費不足,這導致了產能過剩,最終需求不足。當前我國經濟結構失衡與上一輪政府大規模投資和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有直接的關系。過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強力刺激社會投資,結果造成了投資過度和大規模產能過剩。如果宏觀政策的重點繼續放在刺激投資上,問題會更加嚴重。

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是要調整政府支出結構,完善公共服務的功能,把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搞好,尤其是要盡快實現城鎮常住居民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全覆蓋,否則消費很難刺激起來。同時要推進改革,促進改善收入分配。

按照當前統計,城鎮居民七億多人有三分之一是沒有戶口的,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仍然沒有得到城鎮居民所享受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雖然戶籍制度改革的任務已經提出來了,進展卻仍然緩慢,地方政府對促進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全覆蓋的積極性不高。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日報:現在政府也在提供給側的改革,那你認為現在中國的經濟問題主要是出在需求側還是供給側?

王小魯:我認為需求側和供給側都存在問題,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更加突出。這與國民收入分配結構關系很大,需要推進體制改革來改善收入分配。當然供給側也存在問題,主要還是結構性問題。很多產業面臨供給過度,政府希望發展新型產業來帶動新的需求。但新型產業的發展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使資源能夠實現優化配置,而不是政府代替市場去配置資源,給某些特定行業和企業提供補貼或其他各種特惠政策。這在過去已經有過很多教訓,比如鼓勵新能源發展,一度導致風電、光伏產業快速擴張,導致產能大量過剩,一些民營企業苦不堪言。所以,供給側的改革應該著力於改善市場環境,培育市場中的創新能力,政府在產業和技術選擇方面一定要慎重,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避免用行政手段代替市場的選擇。在去除過剩產能方面也是如此。

2016年改革展望

日報:在經濟增長、結構調整和改革這三者的關系中,你認為應該把結構調整和改革放在經濟增長的前面,那麽2016年應該重點推進哪些改革?

王小魯:政府支出結構需要盡快調整,政府職能回歸公共服務,政府支出向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傾斜,同時減少低效率的投資,減少多余的行政支出,這才能帶動有效需求,改變結構失衡的狀況。所謂積極的財政政策,不見得非要體現在投資上,在公共服務上加力,和減輕企業負擔,都屬於積極的財政政策。

在具體政策上,除了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現公共服務全覆蓋之外,當前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減稅和降低企業的社保繳費率來減輕企業負擔。雖然政府有給小微企業減稅的政策,但實際力度並不大,並不是所有的小微企業都能夠享受到這項優惠,即使微型企業也不是都能享受到,所以降稅還有很大的空間。

降低企業的社保繳費負擔,用國有資產來充實社保基金是一個很好的方案。與此同時,還必須同時降低企業的社保費率。現在企業面臨很艱難的局面,減輕企業的社保繳費負擔,幫助企業跨過這個坎,應該是一個關鍵的舉措。按相當於工資總額的比例,我認為要給企業降低十個百分點,才能對降低企業負擔發揮實質性作用。

在國企改革方面,要解決競爭性領域的低效率國企問題。過去幾年政策寬松使得一些低效率的企業得到了大量的資金,它們占用了稀缺的資源,實際上對高效率但得不到信貸支持的企業造成了傷害。下一步,需要對那些“僵屍企業”動手術,或者重組、改造,或者幹脆退出。主動調整,還能比較平滑地度過這個階段,如果拖到徹底背不動的時候再來卸包袱,可能就晚了,將對經濟造成更大的沖擊。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01

央行副行長:中國不會走資本管制的“老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561.html

央行副行長:中國不會走資本管制的“老路”

外管局網站 2016-02-05 15:24:00

潘功勝強調,中國經濟增速的變化,有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原因,也是中國政府主動調整政策的結果,有利於中國實現更加可持續、更高質量的增長,也有利於全球經濟再平衡。

2016年2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北京分別會見了歐洲貨幣機構投資者集團主席安德魯·拉什巴斯和黑石集團總裁托尼·詹姆斯。

潘功勝指出,對當前的中國經濟有要有全面客觀的認識。總的看,當前中國經濟仍運行在合理區間內。在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速放緩、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2015年中國經濟保持6.9%的中高速增長是非常難得的,而且這一增速是在中國經濟總量已超過10萬億美元的基數上實現的,在世界範圍內仍屬於較高水平。

潘功勝強調,中國經濟增速的變化,有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原因,也是中國政府主動調整政策的結果,有利於中國實現更加可持續、更高質量的增長,也有利於全球經濟再平衡。未來中國將著力加強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地平衡經濟增長、結構調整和風險防範三者間的關系,實現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為全球經濟增長和再平衡發揮重要作用。

潘功勝表示,當前中國國際收支狀況基本平穩,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總體可控,人民幣匯率對一籃子貨幣保持了基本穩定,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我們統籌考慮便利化和防風險,在繼續大力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同時,強化風險防控,突出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要求,打擊外匯違法違規行為,不會走資本管制的“老路”。

會談中,大家還就當前全球經濟金融形勢交換了意見。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27

一財早報:新一輪穩增長不走四萬億刺激老路 今日關註黃金、原油板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2656.html

一財早報:新一輪穩增長不走四萬億刺激老路 今日關註黃金、原油板塊

第一財經資訊 2016-02-23 07:05:00

從降低房地產首付、八部委發文加大金融支持工業,再到財政資金註資政府投資基金以及財政部等降低購房契稅,政策全力穩增長。

嘉賓視點

黃金投資。黃金價格從去年4季度每盎司1050美元至今上漲接近20%。

投資邏輯:

1.黃金生產邊際成本900-1000,接近底部。

2.黃金的價格直接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的預期掛鉤。美聯儲預期寬松(降息、QE量化寬松),黃金價格就上升。反之,黃金價格下降。近兩個月來,全球經濟顯得比以前預計更差。中國經濟增速不斷下滑,日本負利率,歐洲又出現德銀巨虧問題。市場預期美聯儲2016年升息從4次變為2次,甚至更少。美聯儲貨幣政策預期比以前寬松,因此黃金價格上漲。

3.黃金價格和長期通脹預期有關。如果全球央行競爭性寬松,必將導致遠期通脹。因此黃金價格上漲。

4.對於中國投資人來說,黃金的人民幣定價緊跟海外美元計價的黃金。投資於黃金是間接投資美元資產的一種方式,可以防人民幣貶值。

投資方法:

黃金首飾、零售實物金、銀行櫃臺實物金、銀行紙黃金、黃金基金(包括ETF)、金交所直接購買。交易成本隨這個次序逐步下降。其中金交所的黃金交易成本是最低的,也有保證金杠桿類期貨交易。而黃金基金(ETF)成本稍高一點,但更加靈活。

今日關註

熱股Newmont Mining (NEM,131億美元市值)

全球第二大黃金生產企業。現有儲量黃金生產年限達18年。現在的股價對應19倍自由現金流,並不算貴。現在的黃金價格仍然很低,利潤率很低,任何黃金價格上漲將會大幅提高公司利潤和股價。

A股相關股票:山東黃金、紫金礦業、中金黃金、湖南黃金、西部黃金(這里主要註意選擇純黃金股,註意那些有很多銅產量的企業)

熱股Kinder Morgan (KMI)

上周能源行業的一大新聞就是巴菲特投資石油管道運輸和儲存股Kinder Morgan。原油價格越跌,巴菲特對大型能源股的投資越多。現在巴菲特的Berkshire公司已經擁有美國大型石油加工和零售商Phillips 66 (2012年從美國第二大本土原油巨頭Conoco Phillips康菲石油分拆)10%以上的股份。原油運輸、儲存的收入和利潤都非常穩定,最近股價隨著原油價格下跌過多,完全是被錯殺。

A股相關股票: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油服、上石化、泰山石油、廣聚能源、東華能源等

市場消息

政治局會議:繼續施行穩健貨幣政策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強調,中國將提高發展質量,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擴大有效供給,滿足有效需求;將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強調要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強調中國今年將采取穩定的經濟政策,繼續施行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

“十三五”期間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意見發布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十三五”期間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意見的通知》。

央行公開市場22日逆回購操作

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進行7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另外,公開市場今日有1300億元逆回購到期。

新一輪穩增長不走四萬億刺激老路

從降低房地產首付、八部委發文加大金融支持工業,再到財政資金註資政府投資基金以及財政部等降低購房契稅,政策全力穩增長。

央企第二批改革試點名單有望上半年公布

市場普遍預計第二批央企改革試點名單將於2016年上半年公布。

央行論證建立統一的票據交易平臺

對於紙票交易和管理的諸多亂象,央行金融市場司已經在論證建立統一的票據交易平臺。

楊雄:上海今年要強化重點領域汙染治理

上海市市長楊雄指出,上海今年要強化重點領域汙染治理,重點抓好大氣汙染和水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提出了一系列資源環境指標,必須不折不扣完成。

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

免去王保安的國家統計局局長職務;免去韓勇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政委職務。

中基協回應私募監管升級

中基協回應私募監管升級:有關私募基金的申請、備案手續、登記流程、時限均未出現變化。

招行副行長:中證金資金仍在展期

招行借給國家隊——中證金的資金仍在展期,資金損益現在“還看不到”。

新易盛今日申購

新易盛此次發行總數為1940萬股,發行市盈率18.58倍,申購代碼:300502,申購價格:21.47元,單一帳戶申購上限19000股。

三公司首發申請擬於26日上會

廈門吉宏包裝、武漢農尚環境、常熟瑞特電氣首發申請擬於26日上會。

富德保險董事長張峻失聯過半月

消息稱富德保險控股董事長張峻於今年春節前失聯,目前尚未回到工作崗位。

英國退歐風險加劇 英鎊創近七年新低

周一歐洲盤中,受英國退歐風險持續發酵和杠桿基金的連續拋盤,英鎊大跌逾2%,創近六年最大跌幅,並刷新2009年3月以來低點至1.4066,逼近1.4大關。 

隔夜市場

美國股市

道指上漲1.40%,報16620.66點

標普500指數上漲1.45%,報1945.50點

納指上漲1.47%,報4570.61點

國際油價

NYMEX原油上漲6.2%,收於每桶31.48美元

布倫特原油上漲5.09%,收於每桶34.69美元

國際金價

紐約黃金下跌1.7%,收於每盎司1210.10美元

中概股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3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