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國產神奇小子炒銅輸47億 李華華

>2008-04-29  AppleDaily

13 年前,「神奇小子」利森因炒燶期指,搞垮英國霸菱銀行。今年初,法興交易員克維爾炒歐洲股市期指,累法興輸約562億港銀。其實,祖國都有國產「神奇小 子」,佢叫劉其兵。話說05年底,國家物資儲備局期貨交易員劉其兵無故失蹤,當時有報道話佢喺倫敦金屬交易所沽空10萬至20萬噸期銅,涉及金額高達30 億至60億銀。最耐人尋味嘅係,國儲局對佢身份支吾以對,又話呢單屬純交易員個人行為,該局唔會孭上身,點知國儲局呢頭唔認劉其兵,嗰頭就非常高調沽出銅 庫存,似係補鑊。疑團終於喺噚日揭盅。

據大陸《財經》雜誌報道,呢位國產神奇小子當年38歲,係國家物資儲備調節中心進出口處處長,03年10月以國儲調 節中心名義,喺期貨市場大量沽空,點知銅價升,導致2.317萬噸保稅銅貨款虧損。佢仲玩埋結構期權,05年下半年,輸得仲甘,跟住佢就失蹤。06年6月 劉其兵被捕,舊年一審開庭,上月底判決劉其兵7年徒刑。當年如果唔係調用國家儲蓄實銅填氹,損失會由10.3億港銀增至超過47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

中環在線:霸菱神奇小子爆煲當日唔知自己係主角 李華華

>2008-06-04 AppleDaily

95 年拖垮霸菱銀行嘅神奇小子利森(Nick Leeson),噚日來港喺金鐘萬豪酒店做演講嘉賓,據佢講,今次已經唔係第一次嚟香港,但之前都係私人性質。前排法興都出咗位新一代神奇小子克維爾,華 華仲以為好多人會有興趣想知利森點睇呢位後輩,點知成場演講都冇人問利森呢個問題。

排場勁埋身唔易

其實,想問利森問題唔係咁 易,「一舉成名」嘅利森排場勁過唔少名人,華華曾經嘗試私底下問利森問題,但主辦機構負責人即時出面檔駕,話私人訪問可以通過佢哋,或者直接聯絡番利森嘅 經理人代為安排。講番噚日嘅演講,可謂座無虛設,仲有唔少人企足半粒鐘一睹佢嘅風采。利森喺台上講咗大概半粒鐘,大部份時間都係講番當年霸菱事件,佢仲話 當年出事嘅主要原因,係92至95年間,個部門得三個人,喺冇人監管下,件事咪越搞越大,錢亦越蝕越多,結果咪……

衰咗要求救

佢又話,當年自己都唔知件事穿咗,睇到報紙大大隻字報道,仲以為係有其他人做錯嘢,唔知個主角就係自己,做得最錯嘅係冇開聲「求救」,有事發生嗰陣冇搵人協 助同埋畀意見,亦係因為唔出聲,最終喺新加坡坐咗四年幾監。咁點可以防止歷史重演呢?佢話,梗係要加強內部監控,早啲發現有唔尋常嘅交易,早啲制止,咪少 好多損失囉!佢又話,好似香港呢啲發展咗嘅地區,唔會有太大問題,反而發展中嘅地區,好似印尼咁,就要加多幾錢肉緊去睇實啲。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

投資的天空:熊市炒賣要知足 投資的天空:熊市炒賣要知足 上周筆者以「勿用耳朵代眼睛」為題,籲讀者不要盲目跟隨消息入市,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方案未必就有化腐朽為神奇之能,結果兩周過去,大部份個股依

2008-11-23  AppleDaily


 

上 周筆者以「勿用耳朵代眼睛」為題,籲讀者不要盲目跟隨消息入市,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方案未必就有化腐朽為神奇之能,結果兩周過去,大部份個股依然乏善可 陳,反而筆者在13700水平造淡,卻有不俗賺頭,並在上周四於11900水平附近平倉獲利,功成身退。周四平倉之後,歐美股市繼續下跌,起初仍只算反 覆,但美國聽證會之後,美股便開始崩堤式下跌,當晚凌晨便收到讀者Annie電郵,話大市擺明再跌,淡倉是否平得太早?筆者今次睇市是否出錯?

跟隨系統買賣

筆 者明白,大市如斯下跌,沽家得勢不饒人,有此疑問實屬合理,正如筆者早前在13700水平造淡,亦有讀者問熊市追沽是否太過危險一樣。其實筆者平倉,皆因 系統目標已達,是否繼續持倉,純看投資者的個人取向,牛市之時,股價總是會升到你唔信,當時大可嫌賺得唔夠,放心長期持有,但熊市市況反覆,賺夠就要走, 要學識知足,唔強求。市場上經常有「專家」預測大市見底點數,其實股市裏沒有神仙,真正專家都估唔到底,何況筆者只係炒家一名?所以士佳常話投資跟系統, 買賣平常心,周四平淡倉後,手中尚餘適量正股,筆者唔敢講已作出最佳決定,但熊市賺錢殊不容易,今次能夠從淡倉獲利,減低日後儲貨成本,已經無憾,亦懶理 當晚美股升跌。結果,周五早上筆者剛覆完Annie電郵,大市隨美股低開,但幅度遠低於預期,不久更展開極地反彈,由11700反彈至13100,市場氣 氛逆轉,投資者即由問筆者「是否平得太早?」,變成問「係咪撈得貨?」。發問上述問題,證明投資者亦被市場牽着走,見升看升,見跌看跌。筆者不知道大市會 否就此見了近期底,但回心一想,如果前一日未有在11900附近平倉,如今大市狂升,肯定會被市況影響判斷,尤其午後大市高開,氣勢何其凌厲,隨時就在最 高位平倉,利潤即時化為烏有。近日筆者捉到市場節奏,在升前叫揸,跌前嗌沽,全靠多年投資及睇圖經驗,圖表會說話,所言非虛,有長期跟進本欄的讀者,近日 應該有所斬獲。熊市之中,需要幫忙的人越來越多,如讀者能從淡倉之中獲利,力之所及,亦應抽出部份利潤幫助有需要的人,多做善事。張士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97

繼續神奇-武夷藥業(1889)


去年寫過這家公司,文章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904



公 司公佈驚人的財務業績,公司上年賺2.721億(人民幣,下同)較上年1.191億人民幣上升超過150%,經調前年可換股債的帶來的虧損6,390萬 後,上升48.5%,以1人民幣等於1.1港元計,公司實際盈利有2.9931億港幣,公司有17億多股,其每股盈利17.50仙港幣,並派股息3.8仙 港幣,股息率3.09%,尚算合理。

公司擁現金近11.02億,扣除所有負債1.22億,公司淨現金有9.80億,以港元計則有10.78億(以1人民幣=1.1港元計),折合每股0.63元。

以公司今日收市價1.23元來計,其P/E為:

實際P/E
= 1.23 x 1,709,772,500 / 299,310,000
= 7.026 倍

扣除現金後P/E
= (1.23 x 1,709,772,500 - 1,078,000,000) / 299,310,000
= 3.424倍

以表面數據看來,這家公司確實是非常吸引,但公司仍有幾點憂慮。

(1) 公司不用繳付稅項,但是隻是短暫政策,後年要重新付稅,盈利會受影響。
(2) 公司存貨顯然過低,公司做6億生意,但存貨隻2,000多萬,即隻有10天存貨,確實神奇,以規模較大和業務相近的的聯邦製藥看,公司做20億生意,大約都要有4億存貨,即要有72日的存貨,所以對業績較有保留。
(3) 公司是福建企業,可能有造假的情況出現。

公司現價吸引,但派息頗低,其賣點實是其低P/E及增長,並不是派息,但這種股票現在隨街都是,若對這企業有信心,現在實可以即時購入,因這家公司受惠中國醫療的大潮流,加上已經收購一地皮作擴廠之用,所以盈利仍會顯著上升,不過由於規模過小,加上市場不暢旺,另外有造假數風險,所以可能要捱價,並必須有耐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14/LTN20090414211_C.pdf


2008年,公司營業額下降,公司稱是因為:


(1)金融風暴的影響在下半年集中體現,令中國人民的財富蒸發,從而減少各方面的開支,當中包括藥物開支,影響了本集團的藥品銷售。


(2)部分產品的保護期已過,部分廠家生產出仿製產品,令到市場被瓜分。


(3)此外, 二零零八年北方多家製藥企業的中藥注射劑出現不良反應,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因而強調「慎用中藥注射劑╱收緊監管條例」,使得公司在中藥注射劑的銷售較上年度減少。


另外,公司毛利率稍為下降,但公司以160多萬的研發費用,即只佔營業額的0.3%,錄得超過50%的毛利,真是非常強勁。


公司盈利下降,主要是因為(1) 營業額及毛利率下降、(2) 管銷費用增加、(3)利息收入減少、(4) 稅務費用增加所致。


另外,公司管銷費用若扣除去年人民幣3,700萬的推銷費用和2007年上市費用的話,則可能差不多。


像大部分的福建股一樣,公司大量現金,至2008年末,擁有10.86億人民幣人民幣現金,折合12.27億港元,較去年略減,主要是用作擴廠用途,以現時股數17.10億計算,每股現金折合0.72元,和公司現金(更正:應為「股價」)0.70元相若,但是派息仍是較為吝嗇,只有3.3仙,折合股息率4.7%,不算高。


此外,公司亦有福建股一向的問題出現。


(1) 應收款只有6,000萬人民幣,即是36天數期。但公司稱,一般向其客戶授出30 日至60 日的信貸期,尚算合理。


(2)存貨過低,只有1,800萬元,即10天存貨,仍然顯得非常神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08/LTN20090408002_C.pdf


和同類最大的聯邦製藥相較,應收款約90天、存貨約60天,和這家公司相較顯然是較少,加上毛利較聯邦制藥高,是非常奇怪。


在營業額下跌情況下,仍堅持以2億人民幣擴廠,以前年的固定資產1億元算,即較去年的固定資產多3倍,如以此比例計算,即最大銷售額達18億元,就算有這樣的產量,也不可能有這樣的厲害的銷售方法,能令銷售額在幾年內增加到這數字吧。


另外,公司有大量現金,較一年營業額更多,卻向銀行借款3,000萬現金,寧願捨低息存款不用,亦要以高息借款,真是奇怪。

我對此股持較負面的態度,除非公司肯大增派息,或是有其他現由能顯現公司的價值為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62

神奇十五倍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com/2010/09/blog-post_02.html

我做過幾個頗為認真的市場模型,預測恆生指數的走勢,都經不起現實的考驗,測不準。唯獨有一個仍用得著的,是一個很簡單、簡單到沒有人靠販賣它幹活的模 型,它不理會利率、通脹、經濟產出、匯率,或者企業盈利增長等因素,只用一個數字,就是市盈率,並非預期市盈率,是往績市盈率,一個客觀的實數。這個所謂 模型告訴我,指數整體市盈率,幾十年來,都在十五倍上下徘徊,高過十五倍,就是偏高,低過,就是偏低。最近讀報,無意間發現,原來美國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平均往績市盈率同樣是十五倍。真神奇,美國香港相距這麼遠,會計制度又不一樣,而且指數所表示的企業、所屬的行業都是兩回事。可能,個別企業的市盈率有很大的分別,但匯聚起來,平均化了,就是十五倍。這個現象是數學上難以解釋的。

美學上有黃金比率1.618比1,以這個比率構成的圖畫是最耐看,為何是1.618比1,而不是3比2或者16比9呢? 天知曉。十五倍會否是另一個大自然特定的比例呢? 我在網上搜尋「十五倍」關鍵字,得出的結果是: 提神飲料含咖啡因等於可口可樂十五倍,另一結果是: 阿里巴巴網頁上,有人出售十五倍變焦相機。維基百科則沒有特別解說十五倍。

我自己的一個很無聊的猜想是,十五倍本身沒有意義,它只是另外兩個重要的倍數的中間數: 十二和十八倍。十二和十八可能是個看來較更重要的立足點。有次,公司有位同事寫了個powerpoint簡報表,發現共有十七頁之後,他決定要加一頁,即 使是沒有要點的一頁,我問他為何,他說十八頁較為完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45

鱷兄: 美即控股(1633)的神奇廠房

這家公司的母公司華瀚生物(587)早期已被小博懷疑其現金數字,前日該公司宣佈其核數師已於2010年8月25日辭任,並由信永中和接任,那鱷兄決定在他們的招股書找出一些破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的廠房:

(1) 主廠

根據招股書「風險因素」(招股書 p.32、pdf p.38)稱: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我們在中國廣東省番禺區租賃一幢總樓面面積約509.6平方米的樓宇作為我們的生產設施。截至二零零七年、二零零八年及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止三個年度及截至二零零九年及二零一零年四月三十日止十個月,於我們的生產設施製造的產品,其所佔百分比分別約為100%、100%、88.5%、100%及59.3%。」

但是在核數師報告稱,近數年機器的總金額只是增加大約多了56.5萬,增加大約125%,至但扣除折舊後,只是增加約18.7萬,只有49.4萬,雖然機器是這麼少,但產值一直都超級驚人,以這比例推算,今年預計的產值大約值3.6億,那是否真實,我們無從比較。

另外但是在公司附錄4的(招股書IV-7,pdf p.343)物業估值稱,那廠房面積只是一點點,並一直是作倉庫之用,那如何生產值3億多的東西?

(2) 加工廠

另 外,他們的加工廠房「廣州市中合美容化妝美容有限公司」,據招股書稱「截至二零零七年、二零零八年及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止三個年度及截至二零零九年及二 零一零年四月三十日止十個月,GZCCL生產的產品按產量計的產品佔我們產品的百分比分別約為零、零、11.5%、零及40.7%。

雖 然我們大致發覺大致都沒大問題,但是據招股書稱,「二零零八年九月,因預期產品需求今後將出現增長,我們與 GZCCL訂立加工協議(由另一份於二零一零年三月簽署的協議作為補充),據此,我們同意每年就GZCCL為我們獨家生產撕除式及水洗式面膜產品支付加工 費人民幣360,000元,直至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為止。

但是據廣州市工商局的紀錄,衛生許可證至2011年4月19日止,那如果公司在2011年衛生許可證未能續約,公司的一半的面膜生產是否會中斷?

我找過風險因素一章,招股書無說明這事項,只有一般性的說明沒有牌照的影響,這是否有問題?


 (3) 新廠

據招股書第120頁(pdf. 126)稱

「我們計劃在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興建建築面積約為49,764.6平方米的新生產設施,以擴大我們的生產能力,預期新生產設施完工後的年產能為276.5百萬片撕除式面膜及20.7百萬包/盒水洗式面膜。於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興建新生產設施的預期成本約人民幣110.0百萬元,將主要由全球發售的所得款項淨額及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提供資金。該項目預計將於二零一零年第四季度動工,於二零一二年底完工。我們的新生產設施預計將配備自動化高速生產線。

但財務資料一項方面,在2010年底建設的廠房的土地成本為1,360萬港元,未來的半年在廠房資本開支方面也只是估計約2,000萬港元,以這速度計算,估計都是約8,000萬,合計約9,360萬港元。


但 過這數字是否有高估,我不太知道,但是此前的原本的產量只是5,400萬片,現時擴建大約5倍,但他稱用快速機器,效能應該會高,故機器價格的平均成本下 降,故估計開支應不過450萬,但以這假設,機器成本應該有800萬,況且他的地方增大了較舊有的接近90倍,這是否需要這樣大的地方?

後記:

根據招股書第73頁(pdf p.79)「歷史、重組及公司架構」一段稱:

「於二零零八年六月,鄧先生以零代價向獨立第三方Profit Avenue Limited(其唯一合法實益擁有人為獨立第三方Zhu Yingfang女士)轉讓美即控股當時股權的6%。

據 鄧先生告知,Zhu Yingfang女士的家族從事多種業務,包括物業開發及林業勘察。鄧先生相信ZhuYingfang女士及其家族的業務關係可令其日後可能有意作出投資 的個人事業受益,並相信與Zhu Yingfang女士及其家族建立良好關係及使Zhu Yingfang女士成為其業務夥伴符合其利益。因此,其決定以零代價向Profit Avenue Limited轉讓上述美即控股的6%股份。」

我想以上所稱,這不是真實的原因,真實原因可能是鄧先生因想和Zhu女士投資一些本業外的項目,但鄧先生沒有錢,故此以美即股份和Zhu女士手持的項目交換,故此表面上為零代價,實際上卻是有代價,亦可以反映鄧先生擁有一些外業投資。

若投資過大,導致大股東的資金出現問題的話,未來這些資源或物業項目項目或會注入公司,影響公司專注本業,導致估值受到影響,受到投資者的抨擊,投資者不可不防。

延伸閱讀:

華瀚生物(0587)、美即控股(1633)專區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0&tid=79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12

李兆基阿嫂 億萬神奇交易


2004-8-26  NM




已數月沒有巨額買賣的銅鑼灣鋪位 市道,上週竟一連出現兩個逾億成交。活躍於該區的李太李佘少鴻,與另一投資者黃靖雯,巧妙地跟對方交換手上的銅鑼灣地鋪,各自作價一億多。這樣一來一回換 貨,李太只須「磅水」八百多萬,就達至神奇效果。她購入的羅素街鋪位,平均呎價高達十八萬元,打破了港島區鋪市在九七後的新高呎價,即時榮登「鋪王」,同 時亦令她旗下現持有的三十多個鋪位,水漲船高。年屆七十的新任「鋪后」李佘少鴻,來頭干。她的叔仔是恒基主席李兆基,丈夫李兆麟是前上市公司兆 安地產主席。最愛戴上數卡鑽石逛街巡鋪的李太,近年花九億元,狂掃逾四十鋪位,其中七成集中銅鑼灣鬧市,是該區的大業主。上週初,各大報章的地產版記者, 都收到地產代理放風,表示剛促成了一宗罕有的「換貨」交易。近年頻頻出擊的李佘少鴻(李太),以一億二千八百萬元,向另一投資者黃靖雯,買入在銅鑼灣羅素 街與波斯富街交界,對正時代廣場現由英皇珠寶租下的地鋪,成交呎價達十八萬元,打破港島區九七後新高呎價。至於黃靖雯則以一億二千萬,買入李太旗下怡和街 38至40號,由肯德基租下的鋪位。按此黃靖雯不用付錢,而李太只須補給黃靖雯八百多萬元便完成交易。這個交易,令兩位富太賬面大賺特賺。黃靖雯原持有的 羅素街鋪,面積七百多呎,在前年以七千七百萬購入,這次出售賬面獲利五千一百萬,兩年間升值七成!而李太則更和味,她持有的怡和街鋪,包括地下至二樓共四 層,總面積九千呎,在九九年以五千二百萬購入。這次賣出賬面獲利六千八百萬元,五年間升值超過一倍!而且,兩人還慳回不少。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兩人簽訂 的並非買賣合約,而是「換貨」條約。據林國昌律師表示,「換貨」的釐印費,按交易差價而非成交價計算。按此李太和黃靖雯只須付三十萬元,就此又各慳三百多 萬!

製造熱炒景象而最重要的,是交易令銅鑼灣區成交變得再次活躍。鋪市在去年底今年初炒得Б烚烚,大批新晉投資者加入戰團,將鋪位推向高 峰。可惜鋪市在四月以後「摽梅已過」,這兩個月的成交少得可憐,尤其是銅鑼灣區。據註冊處資料,該區鋪位成交由當時的十二宗,大幅減至現時每月的三兩宗, 而且多是數百萬元的細額成交,總交易金額只及高峰的半成。新手泳嚇得雞飛狗走,無人接棒下,只餘鄧成波、黎永滔等投資老手買買賣賣支撐大局。其中李太便在 銅鑼灣一直持有二十多個鋪位,就如希慎道二至四號地下,放了三個月仍未能賣出。這次李太和黃靖雯換貨,製造旺市氣氛,也令手上持有的同區鋪位身價大升。度 出這絕妙好計的李太,近日表現風騷。一向不接受訪問的她,這次主動回電記者。她透露從不認識黃靖雯,事前並無交手,交易後和對方也沒見過面,甚至沒通過一 次電話。「嘻!其實這交易算還我一個心願。我睇中呢個鋪好耐,前面係行人專用區,好旺。不過我一直嫌貴,唔捨得買。今次黃小姐放盤,叫價成億幾,我就諗, 若然同佢交換鋪位,咪唔使俾晒囉!」李太遂透過經紀向黃靖雯放風。在內地開設成衣纖維廠的黃靖雯,在銅鑼灣羅素街仍有鋪位揸手未放,兩人一拍即合,促成交 易。

銅鑼灣鋪后策劃換貨的李佘少鴻系出名門,丈夫李兆麟是恒基兆業主席李兆基的三哥。李太出生於順德大良,其後隨丈夫來港,在羅富國教育學院修讀,畢業後曾執教鞭。六五年她和丈夫成立兆安置業,後改名兆安地產,發展地產項目,代表作有洛克道的兆安中心。兆安在七三年上市後,李太一直當公司董事;及至八六年,李氏夫婦皆看淡香港前景,將上市公司賣給李明治,後改名為聯合海外投資。此後李氏夫婦一直發展單幢樓及小型項目,如九肚山的蔚林居等。九九年,公司業 務再作改變,主攻商鋪市場。李太解釋:「每次朝代改變,政局都會動盪,我細心考慮過後,決定在九七後停止物業發展,轉而在最熟悉嘅銅鑼灣投資有穩定回報嘅 鋪市。」在這五年間,李太先後購入四十多個鋪位,主要集中銅鑼灣一線旺區,如波斯富街、威靈頓街等,么鳳士多和麥奀記雲吞麵皆是旗下租客。統計李太掃鋪總 花費九億元,大都不做按揭。多年來她賣出十多個鋪位,共賺九千萬,不計及剛換走的鋪位,每個賣出鋪位平均只賺二百多萬元。她說揀的都是鬧市一線鋪,貪其回 報有保值,「就算個鋪回報高,但位置唔好,我都唔會買㗎。個鋪要容易租出,就算租客走咗,另一個都好快補上,咁收入先有保證。」

戴鑽戒巡鋪 每天皆回兆安中心大本營上班的李太,還會親自巡鋪揀鋪,絕不假手於人。不少租客見過李太蹤影,租下怡和街40號二樓的TQ髮型屋鍾先生便說:「李太曾帶埋 四、五個手下來巡視。佢哋入嚟同我哋傾偈,主要問吓生意情況。」李太說巡鋪是因為喜歡行街,但經紀則說,精打細算的她,是要摸清租客底蘊,亦免被賣家報大 回報租金。而對一眾經紀來說,李太是行內少有的「貴婦型」投資者,他們不敢帶李太到大排檔或茶餐廳傾約,而是執到官仔骨骨才上李太寫字樓傾談。而每次李太 必一身套裝,雍容華貴地坐在辦公室迎候,身上鑽飾行頭令人眩目。一名經紀說:「我唔識睇佢鑽戒幾多卡,淨知有牛眼咁大。而且同首飾、頸鍊配成一套。夜晚見 佢,只會見到成身閃光。」李太現時家住東半山蔚豪苑,樓齡十四年,面積二千呎。她出入皆坐房車,每朝會和丈夫拖手上班。兩人育有二子一女。長子李應流幫手 打理公司業務;而二子李應樵,則在五年前離開兆安,發展珠寶設計生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6

格雷厄姆神奇選股指標:低於10倍市盈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42ac970102dw5k.html

作者 劉建位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1976年9月21日,82歲的投資大師格雷厄姆去世。在他去世半年之前的3月6日,《金融分析師》雜誌刊登了巴特勒(Hartman L. Butler)對他的訪問,其中格雷厄姆提出了一個神奇的選股指標。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0/1153037.html

976年9月21日,82歲的投資大師格雷厄姆去世。在他去世半年之前的3月6日,《金融分析師》雜誌刊登了 巴特勒(Hartman L. Butler)對他的訪問,其中格雷厄姆提出了一個神奇的選股指標。他本人進行了能夠想到的各種檢驗,分析期限長達50年,結果業績都大幅戰勝市場。這個 結果讓格雷厄姆放棄過去重視選擇個股的一貫做法,改用簡單的指標組合選股。更加神奇的是,我按照這個指標對過去5年的A股市場進行了檢驗,結果也神奇得讓 我感到吃驚。

不多說了,直接看格雷厄姆訪談中如何提出他的選股神奇指標。

巴特勒:什麼時候你決定寫作你的經典著作《證券分析》的呢?

格雷厄姆:大概是在1925年,當時我想我在華爾街已經做了11年了,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投資經驗,足夠我寫一本關於投資的書了……結果是,一直到了 1934年我才真正開始和大衛·多德一起開始寫作這本書。他是我在第一年上課時來聽課的一名學生。那時他是哥倫比亞商學院的一名助教,非常渴望學習更多的知識。很自然地,在我寫作這本書的過程中,他是必不可少的一位助手。這本書的第一版在1934年出版了。

巴特勒:這就是人們經常提到的「那本書」,對吧?

格雷厄姆:人們把《證券分析》稱為「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投資聖經」(Bible of Graham and Dodd)。不過,儘管我過去多年來非常勤奮努力地研究證券分析的各種細節問題,但是現在我對此已經失去了大部分興趣。我覺得這些證券分析的細節問題相對 而言是不重要的,我的這種看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把自己置於整個投資行業的對立面。我認為,只要用很少一些分析技術和很少幾個簡單的投資原則,投資就可以做 得很成功。關鍵在於要有正確的基本原則和堅持基本原則不動搖的性格。

巴特勒:我個人的經驗是,必須對不同行業進行學習研究,才能認識到不同公司管理上的巨大差別。我認為這是一個分析師才能夠給出答案的問題。

格雷厄姆:哦,對這一點我並不否認。但是我有很大疑問的是,分析師們運用這些選股方法精選個股總體而言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功?我在過去幾年自己的投資操作中 一直重點強調的是組合投資。購買符合幾個簡單的價值低估標準的一組股票,不管屬於什麼行業,也極少分析個股。我近來寫了一篇關於選擇普通股的三個簡單方法 的文章,刊登在你們的研討會論文集中。

我剛剛完成了分析期限長達50年的研究,應用這些簡單的選股方法,從穆迪工業股板塊中的所有股票進行選擇,選出符合標準的一組股票。我發現過去50 年這種簡單選股方法的業績非常好,高達道瓊斯指數漲幅的兩倍。因此我的熱情從選擇個股轉移到選擇一組股票。我期望的業績目標是在大多數年份能夠取得相當於 債券利率兩倍的股票投資收益率。應用紅利的標準,或者運用資產價值的標準,選出一組股票,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投資業績。我的研究表明,最好的業績來自於簡單 的盈利標準。

巴特勒:我總是認為,我們用每股股價除以每股收益的市盈率,而不是用每股收益除以每股股價的盈利收益率作為標準真是太糟了。明白一隻股票的盈利收益率是2.5%的實際意義,要比認識到同樣這只股票的市盈率是40倍的實際意義要容易多了。

格雷厄姆:是的。盈利收益率的概念更加科學,也是一個更合乎邏輯的分析方法。

巴特勒:如果分紅比率約為50%,那麼你可以用盈利收益率的一半來大致推斷未來可長期持續的紅利收益率。

格雷厄姆:是的。基本上,我希望股票投資的盈利收益率能夠達到利率的兩倍。但是,在大多數年份,利率低於AAA評級債券所支付的5%的利率。因此,我制定 了選股標準的兩個上限。即使利率低於5%,市盈率最高上限倍數仍為10倍。另一個市盈率最高上限倍數是7倍,即使現在的AAA評級債券超過7%。因此,一 般來說,我買入股票的時點是在股票盈利收益率將會達到AAA評級債券利率兩倍的時候,最高市盈率倍數在7倍到10倍之間。我的研究就是基於這一標準形成 的。去年我在芝加哥榮獲了莫羅道夫斯基(Molodovsky)獎。

巴特勒:看來,你的這項研究已經基本完成了。

格雷厄姆:想像一下,竟然真的會有一種極其簡單的傻瓜式選股方法,只需要花上一點點工夫,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投資業績。聽起來簡直好得不像是真的一樣。但 是,根據我60年的投資經驗,我完全可以告訴你,這種方法能夠通過任何我所能想像出來的檢驗。我將會請其他人提出批評意見。

說句實在話,我看了格雷厄姆說的這個選擇低市盈率股票的選股方法,開始也不信,一點也不信。但是,格雷厄姆畢竟是證券分析的祖師爺,是巴菲特的恩師,我還是應該用數據檢驗一下。檢驗之後,我大吃一驚,不得不信,事實勝於雄辯。

我們現在來對最近5年做一個非常簡單的檢驗:在中國股市只選擇市盈率低於10倍的A股。計算市盈率時,股票價格取當年1月1日收盤價,每股收益為上一年的每股收益。(電腦選股時,會剔除少數1月1日沒有交易的公司,但不影響總體結論。)檢驗結果如下:

2007年1月1日市盈率低於10倍的股票20只(其中14只是鋼鐵有色股),平均年漲幅296%,同年滬深300指數漲幅162%。

2008年1月1日市盈率低於10倍的股票3只,平均年跌幅38%,同年滬深300指數跌幅66%。

2009年1月1日市盈率低於10倍的股票74只(其中15只是煤炭能源股),平均年漲幅172%,同年滬深300指數漲幅97%。

2010年1月1日市盈率低於10倍的股票6只,平均年漲幅15%,同年滬深300指數下跌13%。

2011年1月1日市盈率低於10倍的股票21只(其中8只是銀行股),年初到10月18日平均跌幅4.3%,同期滬深300指數下跌17%。

過去5年,年年大幅戰勝市場,1976年也就是35年前格雷厄姆提出的選股標準,在中國股市現在竟然還這麼靈!

這麼簡單,這麼有效,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作者為匯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5

非常神奇的一本書 巴黎

http://blog.yahoo.com/_6TLACXZVBOZGXZUIY5NCVMWRHY/articles/601065/index
巴黎:

最近看過一套電影叫"limitless"。
故事說主角食了一種藥之後,開啟了腦部的所有潛能。

主角變成一個無所不能的人。

今天我介紹一套三本的書,在iphone及android的雲香書城app可download,叫"秘密全集"

這套書解決了我過去幾十年有關宗教和哲學的問題,上世紀初"秘密"是一本禁書。
有人說因為有一班原來非當普通的人,看過"秘密"後飛黃騰達,就不想其它人知道"秘密",亦有人說,因為迷途的人發現真正的神原來已在自已的內心,所以不再往宗教找,引致宗教要禁這本書。

Bill Gate是其中一個看過"秘密"的人。

如果像電影"Limitless"內那些能開啟你腦部所有潛能的藥是禁藥的話,
我認為,這本書也應該是一本禁書。因為看完呢本書,前半生你所害怕的一百件事,認為不可能做得到的,今天你將會很有信心去完成,只要你誠意看完這本書你便能。

原來人的確夠去到那個地步,能夠去到無極限!

這是我看完書後的感想。

有機會知道這套書是我的福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05

「神奇股票」包鋼稀土: 誰搭了誰的順風車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516

從5.66元到接近100元,包鋼稀土股價在三年間製造了令人咋舌的股市神話。

為了謀求稀土國際定價權,國家密集出台政策,由此刺激了股價飛漲。而國家政策,許多都出自包鋼稀土旗下一家研究院。

種種財富,在這只股票上隱秘流動,其中包括與包鋼稀土密切相關的公司。

2012年8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北京亞運村一家證券營業部的大戶室裡。錢尚掐滅指間的煙,在鍵盤上快速地輸入買入指令。

不到3秒鐘,5萬股包鋼稀土(600111)股票成交了。巨大的電腦屏幕上,包鋼稀土K線圖像一條游蛇,從半空向水底扎去。他重新點燃一支煙,說:「稀土股,看來又將啟動了。」

今年42歲的錢尚早期在股市上先是大賺上千萬,然後又賠了回去。2009年底,在朋友推薦下,他關掉自己的金屬貿易公司,攜千萬資金殺入包鋼稀土, 每股股票的持倉成本不到20元。到2012年5月全部拋出,這只股票上,他一共獲得超過3000萬元的收益,賬戶總資產翻了兩倍。現在,他再次殺回這只股 票,悄悄佈局。

「包鋼稀土,絕對是一隻很神奇的股票,很有中國特色。」在煙霧繚繞中,錢尚輕鬆總結著買賣稀土股票的歷程。他參加過很多稀土會議,請教過不少專家, 也去過包頭調研,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不用看業績,不用看公司財務報表,也不用看產品銷售市場,「只要研究好了稀土政策動向,賺錢就非常輕鬆」。

這只「輕鬆賺錢」的股票,是近兩年在資本市場上最為活躍的股票之一。

在包鋼稀土上,云集了中國幾乎所有的公募基金、陽光私募股權基金,還吸引了各種有名的游資「大戶」和有著複雜背景的利益集團——在投資圈裡,他們甚至博得了一個響亮的名頭:「稀土別動隊」。

包鋼稀土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包鋼稀土坐上政策火箭

幾乎與國家稀土政策密集出台同步,包鋼稀土股價從5.66元一路反轉上升,其間經歷短暫的回調,在2010年10月28日達到最高價96.30元。

包鋼稀土這家位於內蒙古的公司,原本在行業之外寂寂無名。直到2008年國家開始謀求稀土國際定價權並因此進行產業整合,人們才突然發現這家公司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稀土是一種被稱為「工業維生素」的重要戰略資源,在高科技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各國都被列為戰略元素。

中國的稀土供應量佔全世界95%以上,卻一直沒有國際定價權。2008年底,為了爭奪定價權,國家開始密集行動。這些行動不僅提振了低迷近十年的稀土現貨價格,更在資本市場掀起了巨大的風浪,而包鋼稀土被送上潮頭。

包鋼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包鋼稀土是這個行業裡的龍頭企業。包鋼稀土由國家8861稀土實驗廠改制而來,199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但股價長期在10元上下波動,僅只在2007年大牛市中短暫衝到六十多元。

2008年11月7日,包鋼稀土二級市場股價達到低點:5.66元。

正是由這年年底開始,國家開始密集出台政策,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兩項稀土政策頒佈。此後三年多時間內,新出台的稀土政策和規則超過之前幾十年所有稀土政策之和。

這些政策出台的主旨,是為了爭取中國稀土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從各自的角度出台了系列政策,包括資源保護、產業整合、環境保護、貿易出口等。政策大多集中在兩個方面:控制出口、控制准入。

在南方稀土資源和稀土企業均極其分散的情況下,北方的資源主要集中掌控在包鋼稀土手中。而在這一輪產業整合和集中整治中,毫無疑問,包鋼稀土獲得了更多的礦源和更大的產業話語權。

儘管這些政策對保護稀土資源和整合產業的效果存在爭議,但每一條稀土政策的出台,幾乎都在股票市場激起浪花。

「任何大一點的政策或消息出來,股票要漲好幾個漲停板。」錢尚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比如,2010年5月國家工信部發佈《關於公開徵集稀土行業准入條件意見的通知》,國土資源部發佈《關於開展全國稀土等礦產開發秩序專項整治行動的 通知》,7月國務院發佈《促進企業兼併重組意見》,包鋼稀土股價在2010年下半年出現暴漲行情,從每股30元一路狂飆至96元,僅僅三個月股價就翻了兩 倍。

幾乎與國家稀土政策密集出台同步,包鋼稀土股價從5.66元一路反轉上升,其間經歷短暫的回調,在2010年10月28日達到最高價——96.30元。

此後,包鋼稀土經歷了一輪迴落,直到從2011年1月26日啟動第二波大行情。

當時,內蒙古地方政府相繼出台政策,以包鋼稀土為平台,整合全區上下游稀土企業。

包鋼稀土股價從56.71元啟動,在短短的幾個月內迅速摸至近100元——2011年5月10日股價達到99.84元一股。

2011年5月13日,包鋼稀土實施一次送股分紅,每10股送股5股,並派現金1元。因為送股除權,股價重新計算後調整為每股58.18元。此後,包鋼稀土依然走勢強勁,由此一路漲至送股除權後的最高價位79.87元(2011年6月9日)。

2012年初發動的第三次大牛行情同樣也伴隨著一系列的政策和消息,比如年初新材料產業規劃出台,4月份在包頭成立稀土交易所等。

從2011年12月22日的34.03元開始,包鋼稀土股價一路逆勢上揚,漲幅超過120%,在2012年5月2日暴漲到77.93元。

伴隨著股價的上漲,包鋼稀土身價倍增,公司總市值由低點時的48億元暴漲至一度超過1000億元。

研究院就是生產力

中國稀土信息中心一位負責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我們提出的多數意見和建議都會被採納。」

在這一幕財富大戲中,國家相關政策成為最有力的支撐。而包鋼稀土研究院,則是國家相關政策最有力的支撐。

包鋼稀土研究院隸屬於包鋼稀土,在稀土應用和研究領域赫赫有名,擁有2個國家級的研究中心。

更赫赫有名的是研究院旗下的中國稀土信息中心:1963年4月,作為中國稀土科研基地的包鋼稀土研究院正式成立時,內設的情報研究室定位為全國稀土 科技情報中心,1985年以「中國稀土信息中心」的名稱正式對外。該中心目前建有國內權威的「中國稀土網站」,出版五種稀土期刊雜誌,主要從事稀土信息的 收集、分析、加工、整理、發佈,為國家政府主管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密集出台的國家政策中,處處閃現著包鋼稀土研究院的影子。

2009年發佈的46項稀土標準中,多項標準由包鋼稀土研究院牽頭起草,而2010年2月發佈的《稀土行業准入條件》的起草者也是包鋼稀土研究院。

南方週末記者從多方採訪獲知,國家工信部最近發佈的《稀土行業准入條件》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2年6月20日發表的首份《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均是主要由包鋼稀土研究院旗下中國稀土信息中心參與制定。

中國稀土信息中心一位負責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我們提出的多數意見和建議都會被採納。」該人士參與了《中國的稀土狀況和政策》白皮書的制定。

據瞭解,中國稀土學會、中國有色金屬研究院、北京鋼鐵學院、江銅集團、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五礦集團以及廣東稀土集團等研究機構和公司,不僅掌握了國內絕大部分稀土資源,而且左右著國內稀土政策的走向。

「但包鋼在行業內有著很強大的話語權。」多位稀土專家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南京稀土應用研究會副理事長、資深稀土專家王仲山非常明確地說,「稀土研究院只是前台唱戲的,背後是包鋼集團的利益。」

包鋼集團持有包鋼稀土38.92%的股份,但控制著後者從媒體採訪安排到發展戰略的一切,甚至也控制著最重要的礦源——包頭稀土礦是伴生礦,但白雲鄂博鐵礦的開採權掌握在包鋼集團手上。

「加強稀土板塊的控制權,這是包鋼集團的必然選擇,也是未來的希望。」內蒙古發改委一位官員說。包鋼集團主業、控股60%多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內蒙古包鋼鋼聯股份有限公司(包鋼股份 600010)經營困難,盈利不多,而且鋼鐵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並不被看好。

子公司變身神秘股東

一家曾是包鋼稀土的子子公司,購買了大量股票。這家公司在2011年以500萬的價格出售給個人,而當時公司所持股票市值近二億。

「在這個股票裡,我只是一條小魚,裡邊的大魚大鱷多了去。」錢尚說。

2009年包鋼稀土行情啟動之前,前十大股東中幾乎看不見公募基金的名字。在2009年下半年,一些先知先覺的公募基金開始進入。在此後每一輪行情中,都有不同的公募基金扎堆入駐。

據公開資料,目前國內共有327只股票型基金,先後入主包鋼稀土前十大股東名單中的公募基金達70只之多。

除了大型公募基金,資金實力雄厚的游資也是重要的力量之一。南方週末記者仔細查閱了從2008年至今的包鋼稀土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一些「超級散戶」們頻繁進出,股票市值動輒過億。

「包鋼稀土的背後有些說不清楚的東西,很多人的利益就隱藏在它的二級市場股價背後。」包頭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稀土公司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讓外界感興趣的是,在三十多萬包鋼稀土股票投資者中,有一家曾是包鋼稀土旗下的子公司。

在2011年一季報中,一家名叫「淄博中村貿易有限公司」(下稱中村貿易)的法人股東出現在包鋼稀土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持股超過270萬,後加倉至近300萬股,位列第六大股東。此時正逢包鋼稀土啟動第三波行情。

工商資料顯示,中村貿易成立於2003年,成立時由包鋼稀土旗下子公司淄博包鋼靈芝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靈芝稀土)控股80%,是一家貿易公司,其他三位股東為自然人許維農,張先彬和趙建軍。

在2004年和2005年年報中,包鋼稀土曾披露靈芝稀土和另一子公司聯合為子子公司——中村貿易——提供350萬元的擔保。

然而,在此後包鋼稀土的所有披露中,找不到任何有關中村貿易的消息。自稱為中村貿易老闆的張先彬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中村貿易從2008年開始脫離包鋼稀土的控制,轉為個人控股的私營公司。

但工商資料顯示,中村貿易股東變更為三位自然人是在2011年7月。公司500萬註冊資本不變,張先彬出資200萬成為第一大股東,趙建軍和路明各出資150萬。

股權變更發生時,工商資料顯示,中村貿易公司資產中還有299.45萬股包鋼稀土股票,按當日收盤價計算,僅該股票市值就近2億元。張先彬稱,當時公司賬上還有其他一些股票。

除了股東身份外,中村貿易三位股東都曾是或者現在是靈芝稀土的管理層:靈芝稀土網站資料顯示,張先彬2011年時還擔任總經理助理,而路明是靈芝稀 土的財務部部長。南方週末記者致電張先彬,他表示中村貿易董事長兼法定代表人趙建軍其實是靈芝稀土的總工程師兼技術總監,不過靈芝稀土的辦公室曹主任對此 予以否認,稱公司沒有此人。

至於中村貿易具體何時脫離包鋼稀土、轉讓價格等情況,南方週末記者致電包鋼稀土董秘張日輝,他的答覆是「對這些我完全不清楚」。

中村貿易在何時、以什麼價位買賣了包鋼稀土,獲利多少,是否獲取了一些內部信息,張先彬拒絕對此作答。南方週末記者就中村貿易與包鋼集團之間的關係向包鋼集團求證,後者也拒絕答覆。

這只股票裡,依然藏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財富秘密。

(應採訪對象要求,錢尚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