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電子書削價戰!年底降到三千元


2010-8-9 TCM




電子書,去年最被看好、可以帶動全球新一波消費動能的明星產品,起飛不到一年,就進入了一場價格廝殺的大亂流。

兩大龍頭激烈廝殺!

亞馬遜、邦諾降價搶市占

七月二十九日,全球電子商務龍頭亞馬遜(Amazon)宣布,八月推出新版電子書Kindle基本款,售價將降到一百三十九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五百元),成為世界上最便宜的電子書閱讀器。比起三年前剛推出時的價格,降幅超過六成。

另 一主要競爭對手邦諾(Barnes&Noble),在電子書市場的起步雖然比亞馬遜晚,但做為美國最大實體書店通路,挾著龐大的內容資源 與一百四十九美元的殺手級價格,去年底才推出新產品電子書Nook,短短一季的時間就以二成五的全球市占率衝上第二,不只威脅到亞馬遜的龍頭地位,更逼得 亞馬遜發狠狂砍,四十天內兩度調降Kindle售價。

只不過,為了用低價搶下市占率,邦諾已連續兩季虧損;亞馬遜也好不到哪裡去,雖然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宣稱,降價策略讓Kindle的單季銷量增加三倍,但甫公布的財報卻顯示獲利不如預期,這讓亞馬遜的股價應聲大跌,三個月跌了一六%。

其他品牌叫苦連天! 索尼苦撐、iRex聲請破產

面對這兩隻大象的激烈廝殺,其他廠商只能叫苦連天。索尼(Sony)勉強把價格維持在一百五十美元苦苦支撐,荷商iRex也早已因產品銷售不如預期而聲請破產。

就連在中國享有獨占市場的漢王科技,也面臨產品項目凌亂、消費者接受度不高等危機,售價一路從三百多美元調到一百多美元,股價更在短短兩個月中從人民幣一百七十五元的天價摔到百元以下。

在此狀況下,國內電子書代工廠商振曜董事長呂俊德日前甚至大膽預估,年底耶誕節前,電子書最低價可望看到九十九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二百元)。

上游台廠跟著倒楣! 元太股價腰斬、外資看衰

品牌廠殺聲震天,台廠供應鏈日子也不好過。掌握電子書關鍵顯示技術,去年底股價一度喊到百元以上的領導廠商元太科技,今年來表現卻非常低迷,股價從最高八十四元一路跌到四十三元左右,整整腰斬了一半。外資持股比率更減少了六個百分點以上。

為此,董事長劉思誠還特別邀六家外資喝咖啡,不斷信心喊話,強調「降價有助於提高規模經濟」、「毛利率不受影響」的正面訊息。元太表示,今年下半年產能將成長五成,而目前產能也已全面滿載。

另一家電子書製造廠振曜,同樣是在基本面表現出色,六月營收及第二季單季營收均同步創下歷史新高,今年出貨量上看百萬台。如此亮眼表現,卻也擋不住投資人對國外品牌大廠流血降價疑慮,股價同樣從最高九十六元,兩個月內跌到七十六元,跌幅達兩成。

甚至,許多原本要積極搶進這個市場的大廠如華碩、台達電、友達等,從去年底就不斷表達各樣的計畫與決心,至今只聞樓梯響,雖有部分樣品亮相,但離量產與商品化都還有一段距離。

不過才一年的時間,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轉變?

「內容還是最重要的關鍵,」DIGITIMES分析師郭明錤指出,當前世界投入電子書的品牌業者中,只有亞馬遜與邦諾掌握了書籍內容。索尼與iRex雖然擁有高階硬體顯示技術,也具備全球布局能力,但少了內容主導權,「就像只有殼沒有靈魂,」郭明錤說。

一位美系投資銀行科技產業分析師觀察,美國實體書店銷量正逐年下滑。邦諾正是為因應這趨勢,不惜流血搶市,企圖在電子書市場取得主導地位,「它(邦諾)一動,亞馬遜就不得不跟進……,兩隻大象打架,旁邊小螞蟻就倒楣了,」該分析師說。

這是引爆價格戰的第一個原因:產業內部競爭。

郭明錤認為,亞馬遜與邦諾的價格戰,直接拉升市場的進入障礙,讓尚未進入又欲跨入此市場的廠商,若無內容做為後續獲利來源,難以降價硬體與之競爭。

業外對手半路殺出! iPad半年勝過Kindle賣三年

第二個原因,則是天外飛來的蘋果(Apple)。

當今年初,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緩緩的拿出一款具備彩色、多媒體影音功能,售價僅四百九十九美元的平板電腦iPad時,其所散發出來的光芒立刻掩蓋了只有單一功能、黑白顯示的電子書。

今年光上半年,iPad出貨量就達三百五十萬台,遠超越亞馬遜過去三年累積的Kindle銷售台數。iPad賣越好,外資對於亞馬遜、元太等廠商疑慮就越深。

「我們都知道,電子書閱讀器跟iPad就像腳踏車跟BMW,雖然定位不同,但當腳踏車賣的比BMW還貴時,你很難說服人們去買腳踏車。」郭明錤形容。

這 現象凸顯出,低價,已是電子書與iPad做出區隔的唯一方法。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首席分析師路易士(Bryan Lewis)也認為,只有單一功能的純電子書閱讀器,並不具備iPad的明星氣勢,很難說服別人未來會有高營收與成長,反而持續落入價格競爭的紅海。

在內部競爭激烈,外部還有iPad與各家平板電腦虎視眈眈的狀況下,電子書降價勢必持續。這場削價競爭究竟會帶來全面普及化的商機,還是變成像蛋塔一樣的泡沫危機,還有得瞧!

延伸閱讀:各家品牌搶市殺很大!——各品牌電子書目前售價與全球市占率

品牌名稱:亞馬遜電子書名稱:Kindle上市定價:399美元目前最低價:139美元 市占率:31.3%

品牌名稱:邦諾電子書名稱:Nook上市定價:259美元目前最低價:149美元市占率:25.7%

品牌名稱:索尼電子書名稱:Pocket Edition上市定價:299美元目前最低價:150美元市占率:3.6%

品牌名稱:漢王科技電子書名稱:e.p Book上市定價:390美元目前最低價:147美元市占率:11.1%

品牌名稱:其他市占率:28.3

註:目前最低價數據統計至2010.8.3 資料來源:DIGITIMES、各媒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95

不敵削價戰 日本恐出現柯達第二

2012-3-5  TCW




聳立了一百三十一年,「黃色巨 人」柯達(Eastman Kodak)在日前提出了破產保護。會不會有這麼一天,同樣耳熟能詳的日本驕傲──索尼(Sony)、松下電器(Panasonic)──也只能在記憶裡 徒留回味?

消費電子衰不放手就賣一台賠一台

日本電子業八大龍頭,日前紛紛下修二○一一年財報預期(結算至三月三十一日),其中松下敬陪末座,更創下慘賠七千八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億元)的 歷史紀錄;今年正值創立一百週年的夏普(Sharp),赤字達二千九百億日圓;索尼電視部門八年來虧損總計約達七千億日圓。

另一方面,即使歷經了日本三一一大地震、泰國供應鏈洪水肆虐、加上日圓升值等等打擊,仍可見日立(Hitachi)、東芝(Toshiba)、三菱電機 (Mitsubishi Electric)三家大廠屹立不搖,三廠合計仍有三千六百億日圓的盈餘。

「日本電子業已出現『貧富分化』的現象,」《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分析,自從二○○八年金融海嘯重挫出口以來,日本電子業便分化成兩類:一是統稱「弱電系」的消費電子業,持續向消費者提供電視、手機等家電製品;二是「重 電系」的工業電子業,偏重銷售給企業、新興國家各類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

這一分為二的結果,卻是消費電子委靡、工業電子走高的趨勢。然而原本以品質、創新享譽全球的日本家電,為何又會一蹶不振?

「在日本國內,家電普及率只要超過三○%,獲利就會開始衰退,」巴克萊證券分析師藤森裕司在○八年提出「三○%魔咒」一說,早從黑白電視、錄放影機、傳統 手機都能歸納出同樣的結果。

新型家電一旦普及成了日用品,在功能上又無法彰顯出品牌間的差異,最後就只能在價格上決一死戰,拖垮獲利。

以索尼節節敗退的電視來說,若比功能品質,如今對手南韓三星(Samsung)青出於藍;若比價格,光人事成本,日本製造就是韓國的兩倍,不僅「賣一台賠 一台」,還有中國海爾(Haier)等新興國家的品牌緊追在後。

工業電子強做客製服務擺脫削價競爭

如今「重電三雄」──日立、東芝、三菱,之所以能在黑暗中摸索出曙光,是因為過去十年來,三廠陸續從副業的消費性電子撤退,全力進攻「全方位解決方案 (total solution)」的業務形態。

全方位,也就是因應客戶要求,量身訂做的客製化服務。以日立的資料儲存服務為例,副總裁岩田真二郎便認為,「儲存服務並不是賣出去就好,而是三位一體── 販售管理用軟體、建構系統、維護系統,三者要同時強化才行。」

工業電子的客戶是企業以及政府部門,一旦簽約,從設計規畫、建設工廠、開發管理系統、採買軟硬體、一直到建設完成後的使用、維護,每一個環節都能夠確保穩 定並且高額的獲利。

「一條龍」的客製化服務,競爭力不在於價格,而在於技術、設備完工後的效能與維護、以及客戶的信賴感。信州大學教授真壁昭夫指出,唯有憑藉這些「非價格因 素」,才能夠彰顯日本文化中的「製造DNA」,藉以擺脫消費性電子的削價競爭。

日立一面放手家電事業,一面積極穩固工業領域,還跨足各類基礎建設。例如都市建設的工程用機械,還有歷史悠久的電梯、空調、核能發電、鐵路建設等產業。其 中,台灣高鐵三分之一的車廂,以及台鐵太魯閣號便出自日立之手。

東芝則在二○一一年成立「社會建設系統」子公司,整合輸電、鐵路、道路、太陽能發電系統,也是瞄準新興國家在電力、瓦斯、用水等基礎建設的需求,估計兩年 內,海外營收比率將從兩成提高到五成。

而三菱電機的獲利主力,來自工廠自動化系統(FA,factory automation),並以中國、印度、東協、巴西為主要目標。以中國為例,以節能系統切入市場,與上海電氣合組子公司,並在大連、常熟、廈門三地設 廠,在地提供工廠自動化控制器、顯示器等需求。

僅存優勢藏隱憂強敵環伺、三大考驗待除

但即使新興市場前景看好,卻不代表能夠高枕無憂。走出日本,工業電子競爭激烈不下於家電:世界規模第一的美國奇異(GE)、敗部復活的德國西門子 (Siemens)、美國IBM、建設法國高鐵TGA的阿爾斯通(Alstom)、瑞士和瑞典合資的ABB,強硬對手比比皆是。

面對強敵環伺,《日經Business》還歸納了工業電子業今後的三大考驗。

第一,是提案能力。由於客戶涉及各國政府部門,進行遊說等外交手腕,產官間良好的溝通才是得標的關鍵。第二,則是專案管理能力。是否能在預算、期限內完成 原有規畫,需要專業團隊密切監控,而專案管理人才卻是一大缺口。

第三,恐怕也是最大的考驗,則是三雄能否攜手合作,而日本政府能否發揮外交實力,上下一心爭取海外訂單。「若不考慮大膽的結盟,就無法在全球市場上奮戰下 去,」日立社長中西宏明的心聲,也是給日本電子業最中肯的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37

削價見骨惹火曾銘宗 金管會嚴查 聯貸案遭關切 銀行怨:低利求生

2013-12-09  TWM
 
 

 

金管會近期約談搶聯貸案而削價競爭的銀行業者,雖是職責所在,但不少業者認為,只要低利政策一天不調整,利差空間不提升,以台灣的銀行業生態,這種惡性競爭的情況就不會改變。

撰文‧張舒婷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日前以嚴峻口吻重炮抨擊部分銀行業者,為了搶奪企業聯貸案業務,長久以來削價競爭。隨後金管會並約談承辦台塑十一月中旬簽訂的八三○億元聯貸案三家主辦銀行(台銀、兆豐、合庫),要求說明訂價流程和策略,引發金融圈震撼。

「這些聯貸案,根本就沒有賺錢!」曾銘宗私下談到國銀拚命殺價搶聯貸案,仍然態度嚴肅。他還透露,繼約談台銀、兆豐、合庫銀三家行庫後,也陸續約談近期以不合理低利承辦聯貸案的其他銀行,目前已確定約談六到七家,展現「玩真的」的決心。

只是,在曾銘宗雷厲風行下,業者卻也有話要說;首先,銀行界認為,關於「殺價競爭」的定義,金管會至今仍然沒有一個具體標準。

業者吐苦水:標準在哪

據銀行公會去年及前年陸續修訂的授信準則,銀行辦理授信業務時,放貸利率宜考量市場利率、資金成本、營運成本及預期風險損失成本等,並且評估「合理利潤」。「但如何考量成本、如何評估利潤才不算殺價,一直沒有清楚的界線。」某銀行業者大吐苦水,表示金管會雖然執法有理,但業者卻沒有遵循的標準。

對此,金管會公開回應「若金控負責人不懂,金管會可以約談」,曾銘宗同時指出,訂價除了須評估資金、風險成本之外,其次就是看過程,「如果別人的聯貸案已經談得差不多了,你中途殺入,減少幾個基點就搶走,這就是殺價競爭!」他並強調,「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先進國家的金融監管機構都有管制銀行殺價搶聯貸。」除了法規條文的爭論之外,在部分業者眼中,殺價行為也是市場競爭機制運作的結果;換言之,殺價搶單,是市場供需失衡之下,銀行「不得不」的選擇。

在需求端部分,某行庫主管感嘆,自己也不樂見殺價競爭,但大環境不好,企業主信心不足,不敢貿然借錢;看看今年的大型聯貸案就知道,幾乎都是借新還舊,鮮少有明顯的資本性支出,案源嚴重萎縮,同業間的殺價競爭自然愈來愈激烈,除了友達三百億元聯貸案的利率有保住二%外,其他大部分的利率都只有一‧四%到一‧六%的低檔水準。

一位在銀行服務超過二十年的金融圈人士說,銀行是撥算盤撥得最精的,放貸的第一考量是風險,第二才是利差空間,既然願意提供低利率,一定是評估過後,認定風險趨近於零,才會成交。

所謂風險趨近於零,包括借款企業提供十足擔保品,或銀行對企業本身深具信心,像台塑、台積電等優質客戶,營運佳、還款能力高,故每次申請貸款時,銀行都會爭先恐後搶著放貸。業者抱怨,如果銀行撥過算盤後,覺得低價競爭仍合乎公司的成本考量,那金管會何必插手市場競爭機制?

至於供給端,則是受到台灣長期陷入低利率環境的影響,造成銀行業者幾乎無利差空間可圖,才會為了搶生意不惜殺價殺到見骨。

今年九月二十六日,央行確定維持重貼現率為一.八七五%,這已是央行連續第九季沒有升息。長期低利的結果,就是銀行「錢滿為患」,太多資金沒有去處。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召集委員、國民黨立委盧秀燕說,公股行庫的爛頭寸普遍過多,又不能拒收存款,與其放款放不出去,不如以微薄利息貸出去,「在這種環境下,銀行授信只以『不要賠本』為目標,這一直是八大行庫不能說的祕密。」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舉例說,若存款利率是一‧五%,銀行用一‧四%利率放貸,雖然就如曾銘宗所批判,銀行不但賺不到錢,甚至要賠上○‧一%利息,但總比統統貸不出去,還要倒貼一‧五%利息賠得少。「說到底,銀行也只是被逼上梁山而已。」長期低利 利差空間太低關於「長期低利造成殺價」的說法,曾銘宗反駁,部分銀行殺價競爭從國內殺到海外,連柬埔寨、越南、中國大陸等利差高出台灣許多的國家,國銀彼此間還是大打價格戰,由此可見,低利環境只是殺價的藉口,他更反問:「美國、日本的利率更低,幾乎是零,人家的銀行有殺到見血嗎?」只不過,用這些說法反問銀行主管,一陣苦水又是傾洩而出。某業者一針見血指出:「在高利率國家砍價搶單,正是為了解決在台灣難賺錢的問題;至於美國、日本,雖然也是長期低利環境,但這些國家卻沒有銀行家數太多的問題。」儘管金管會、銀行業者各執一詞,但問題的核心卻愈辯愈清,某金控高層主管就指出:「銀行殺價搶聯貸問題的根本,其實還是在於央行的低利政策太久,這不但是房價一直降不下來的原因,也讓銀行不管做什麼業務,利差空間都這麼低,聯貸案只是其一啊!」他認為,銀行本身當然應該要從「提高附加價值」的思考著手,不能只靠殺價吸引客戶,而是回歸於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以聯貸案為例,「可以提供申貸客戶其他服務,像是現金管理、外匯避險等。」而金管會控管殺價,就金融業長遠發展來說,確實合情合理。

只是說到最後,這位金控高層還是不免再次強調,如果台灣一直維持這種低利率,那麼,以上所有說法,都只像是道德勸說,或像要求業者咬緊牙關苦思突圍之道罷了,卻未必能改善現有問題。

今年已完成簽約的指標聯貸案單位:新台幣申貸企業主辦銀行金額利率

台泥集團

(和平電廠)台銀120億元1.4%~1.5%奇美實業台銀200億元1.5%~1.6%

台塑集團台銀

兆豐

合庫830億元

(其中新台幣占700億元,其餘為美元和人民幣)1.58%~1.7%

(新台幣部分)

友達台銀300億元2%以上南亞(尚未完成簽約)台銀120億元估約1.9%

製表: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42

鴻海268億購夏普 削價69億

1 : GS(14)@2016-03-31 12:41:18

【明報專訊】日本白色家電巨擘相繼易主,鴻海集團昨宣布收購日本電子產品生產商夏普(Sharp),收購價較原先減少約1000億日圓(約68.9億港元)。東芝昨亦表示,將把公司全資所有的家電業務80.1%股份出售給中國美的國際控股,售價537億日圓(約37億港元)。



東芝家電37億售予美的

鴻海將投資2888億日圓(199億港元)收購夏普66%股權,另投資999.99億日圓(約68.9億港元)取得夏普1136萬股增資發行特別股,總出資金額達3888億日圓(約268億港元),較之前的4890億日圓(約377億港元)開價減少約1000億日圓,股份收購價由每股118日圓(約8.1港元)降至88日圓(約6港元)。

夏普提交東京證交所的文件稱,計劃向鴻海發行新股,以換取富士康3888億日圓注資。夏普在2月25日已決定由鴻海收購,但鴻海後來得悉夏普有高達3500億日圓(約241億港元)「或有負債」,要求減少出資額。知情人士稱,鴻海數百人員展開調查,發現夏普需重報部分業績。夏普表示,受智能手機面板價格下跌影響,預計截至3月底的財年經營虧損1700億日圓(約117億港元)。

(綜合報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31/news/ec_eco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8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