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破题造船业周期论:广船转型“非船”业务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22/5OMDAwMDE3Mzg5OQ.html


在造船主业未来几年面临下行的风险压力下,广船国际(600685.SH)开始提升“非船”业务的战略级别。

近日,广船国际董事会通 过决议,成立重机事业部,以推进钢结构、成套设备及船舶配套和机电产品等三大业务板块。

“原来我们的‘非船’业务也有不少,比较分散,现在 董事会决定在‘非船’领域进行集中管理,而且计划加大力度。”4月21日,广船国际执行董事、副总经理钟坚在电话中对本报记者表示。

历任广 船国际副总经济师、公司总经理助理、中船集团资产部主任等职的钟坚,将主管新成立的重机事业部。

据广船国际董秘李志东向本报记者介绍,广船 国际对这个重机事业部相当重视,希望“最终形成造船、重机、服务和海洋工程四大业务格局”。

下行压力

全 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对造船业的打击是沉重的,广船国际同样未能幸免。2009年,他们交出了一份并不好看的答卷。

据其年报透露,2009年营 业收入 65.53亿元,同比下降6.17%。综合毛利率12.14%,较2008年下降0.94个百分点,对盈利影响0.62亿元。其中报告期造船产品收入 57.18亿元,同比降低3.15%。

“广船2009年综合毛利率为11.65%,稍低于2008年的12.76%。2008年钢材和原材 料价格处于高位,对公司成本的影响滞后半年,2009年上半年仍有体现,影响了销售毛利率。”中银国际造船行业分析师许民乐对本报记者分析称。

天 相投顾造船行业分析师王帆则表示,多种不利因素使毛利率未能实现回升。包括上半年的计利船仍受高成本钢材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积升值、报验难度增大造 成效率难以提升、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种种迹象表明,造船业在未来几年下行的压力正在加大。

“未来一段时间 很难再回到2006、2007年的高峰,因为还有那么多的订单没有消化掉,很难有新的订单出来,整个造船行业的复苏会滞后于经济复苏。”许民乐认为。

据 了解,广船国际2009年下半年没有新接订单。2009年广船承接的4艘特种船订单均是上半年接到的。截至2009年末,广船手持订单52 艘,221.27万载重吨,比2008年年末减少了11艘,62.9万载重吨。按照广船目前的产能,可以保证2012年以前的生产。

“在这 种背景下,广船想在非船产业上有所突破是可以理解的,我的理解是想分散行业过于集中的风险,但是他的强项在于造船,能不能在非船领域做得好,这个很难 说。”许民乐说。

战略调整

实际上,广船国际对战略调整是有备而来。据本报记者了解,早在 2009年3月,广船就启动了公司战略动员。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公司需要重新审视发展战略。”李志东对本报记者表示,8年前公司制订了 长远发展目标:成为灵便型液货船市场的全球领先者。如今又聘请战略咨询顾问,对公司的未来五年整体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广船国际第二次战略调整的定位终于出炉。

广船国际这样描述:“未来五年内 对公司业务结构实现全面的优化组合,实现多年来公司打造第二支柱产业的战略构思,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特种辅船建造和保障基地,最终形成造船、重机、服务和 海洋工程四大业务格局。”

而重机事业部则是这项战略下的第一个产物。

“其实非船产业我们一直有做,现在想做得更大,范围更 广。我们会涉及到能源和环保产业上。比如盾构机、垃圾焚烧炉、风车塔等产品。“李志东表示。

钟坚对本报记者进一步解释,“我们原来不少非船 业务分散在各个子公司和中外合资公司,也没有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现在我们第一步是成立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以发挥合力,比如地铁盾构机,以前是工艺 流程中各造一段,会造成一些浪费。以后可以整合在一起。”

据了解,目前盾构机制造业在国内被称为“朝阳产业”,其产品需求十分旺盛,从国内 交通发展需要来看,近15年内其市场前景非常看好,预计年需求量将维持在80~100台之间。

目前,广船国际在各大城市地铁建设中已具有了 一定的知名度。广船国际于5年前开始涉足盾构机制造市场,目前正在广州3号、4号地铁线施工中使用的盾构机就是该公司所造。

不过钟坚也表 示,目前这种整合并没有涉及到子公司的合并层面,还只是架构上的一种整合。

钟坚表示,“非船业务这边未来五年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但他不愿 透露具体的数字。

通过查阅2009年年度报告中的主营构成可以看到,其造船业务收入在57亿多元,占比达87.26%,而非船的钢结构和机 电产品等业务只有7亿多元,仅占11.29%。

“这个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因为从目前广船的非船业务的体量来看,还是比较小的,而且竞争性一 般,比如地铁盾构机,在市场上它的竞争力也不是最强的。”平安证券资深分析师叶国际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7

金融消費者保護破題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04/100334070_all.html

 始於2010年籌建的中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終有階段性成果。

  接近決策層的知情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將各自增設金融消費者保護部門,但目前籌備工作進展速度不一。

  快者如保監會和證監會,已經獲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保監會的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於10月底成立,證監會的投資者保護局也掛牌在即。

  央行和銀監會的方案則稍慢一步,目前還在申報當中,但料將成立相關機構僅是時間問題。

  最終方案改變了效仿美聯儲等在央行下設統一機構的初衷,而是沿用了「一加三」的分業管理框架。

  「在中國現有的分業監管體制下,金融消費者保護分屬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機構監管,即使設立一個統一機構,協調效率也會打折扣,具體操作也需要分 業執行。」接近央行的知情人士認為,「關鍵是『一行三會』應設計一個統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原則,在此宏觀原則之下,各部委各有分工協調運作。」他表示,亟 需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律制度。

進展不一

  中編辦原則上同意」一行三會」各設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目前各部委籌備速度不一。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央行下轄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設置為司局級單位,編制有數十人。

  證監會新設投資者保護局,籌備工作由證券業協會副秘書長熊偉負責,目前進展速度較快,從遞交批文到獲准,不到兩個月時間,中編辦已來考察過。目 前正按崗位設置需求物色工作人員,原有的投資者保護辦公室將歸入,並將開設單獨的網站。

  保監會的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已經成立。

  銀監會則可能將擬成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與金融創新監管部門的部分職能合併。

  在「一行三會」目前的投資者保護機構設計架構中,保監會、證監會已下設保險保障基金和證券投資保護基金;銀行業協會下亦有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新 設機構和這些機構的職能如何劃分,是否會疊床架屋,以致於人浮於事?

  以證監會為例,下轄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投保基金),投資者投訴的接待和處理原本由其負責。投保基金雖是非營利性機構,但 畢竟是公司性質,其主要職責是籌集運作投資者保護基金,監測證券公司風險、參與處置問題券商等,同時承擔投資者的教育和訴訟糾紛等職能。

  證監會基金部人士認為,金融消費產品和普通消費產品不同,產品的差異也很大,而涉及的產品投訴往往人數眾多、金額大,動輒牽扯退休金、養老金, 影響社會穩定。新設的投資者保護局將主要是強化投資者教育和處理投資者投訴。「投保基金屬於財政部全額預算撥款管理的單位,在投資者保護局掛牌後將被納入 該局管理。」一位證監官員表示。

  「投資保護局的下一步方向主要是建立投資者糾紛的調解、仲裁機制。」投保基金總經理莊穆說,要轉變對於投資者保護理念的認識,改變以前過於重視 金融機構而忽視投資者的訴求。

  「投保基金下一步的另一重點是上市公司投資者保護狀況的評價,這與投資者利益密切相關。」莊穆說。

  投保基金為此嘗試推出了投資者信心指數、投資者保護網基金頻道、股民教育電視劇、公益廣告等。其新上線的投資者保護網基金頻道基於證監會基金部 的XBRL系統所提供的數據,向社會免費提供信息。業內人士認為,由於沒有商業利益動機,所有排名、收益率不易有瞞漏、矯飾。

  保監會有關人士透露,保險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的職能將包括研究保護保險消費者權益的機制、受理投訴諮詢、調查處理消費者投訴、消費者教育和風險提 示等,目前還在調研階段,沒有正式開展工作,即將把消費者投訴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的建立作為工作入手點,「前期只有十個人」。

  接近銀監會的權威人士透露,銀監會由於人事調整,略有耽擱,但相關方案已經上報,料很快將會獲批。

  在銀監會內部,金融消費者利益保護的職能原本主要由創新部的公眾教育處承擔,未來這一職能要轉向新設部門。銀監會曾於2010年將11月28日 作為中國銀行業首個全國範圍內的公眾教育服務日,「由於相關工作剛開始啟動,很多制度規章還不完善。」一位銀監會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未來新設機 構將在政策研究和制定等方面會更有優勢。

  央行相關機構的籌備工作由條法司牽頭負責。央行一位高層官員表示,央行提出的設想較早,向中編辦提交設立機構的報告卻相對較晚,央行的基層行已 經試點消費者保護一年多了,「目前有關方案還沒有正式批覆。」

  從央行提出成立統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到最終「一行三會」分別成立相應司局,其中的爭議和妥協可見一斑。一位銀行高管曾對此直言,「恐怕成立 不了統一的監管新機構,因為目前『一行三會』必將各自為戰。」

央行的初衷

  之所以會出現「一行三會」均下設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實為去年以來,央行提出效仿美聯儲成立專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的設想。

  央行的動議來自於國際監管新趨勢。2000年英國出台《金融服務與市場法》,首次使用「金融消費者」的概念,將存款人、保險合同相對人、投資人 等均納入。本輪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政府認識到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不足, 2010年7月2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自經濟大蕭條以來規模最大的金融改革法案——《多德-弗蘭克法案》。其中一項重要改革即在美聯儲下設金融消費 者保護署,集中行使金融消費者保護職權,擁有監督、檢查和執行權。

  早在2009年,央行即授權研究局和西安分行啟動了中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研究,並推行金融消費者保護的試點,2011年3月15日在陝西 省推開金融消費者保護試點工作。目前,陝西省轄內各地市設立金融消費者保護(分)中心,負責受理金融消費者在人民銀行法定管理職權範圍內的投訴。陝西已建 立金融消費者投訴數據庫,目前有近4000個案例,並正在推進農村金融消費者教育。

  按照央行西安分行的要求,消費者可先到金融機構投訴,若對金融機構的處理不滿意或者金融機構在一定期限內未答覆的,再到央行投訴。全省試點半年 來,陝西十地市共接到電話諮詢1090多個。從試點情況看,陝西省轄內各商業銀行客戶投訴管理系統有效性不斷提高,大部分投訴可以在商業銀行內部解決,轄 內多家商業銀行投訴率下降明顯,今年半年來投訴到西安分行的只有68起,其中工行、郵政儲蓄銀行2011年上半年投訴率下降50%左右。

  央行西安分行還制定了《金融消費者投訴管理辦法(暫行)》,該辦法界定了投訴人、被投訴人、投訴事項的範圍,央行投訴部門的設置及其主要職責, 金融消費者投訴的受理,投訴的調查,投訴的調解與處理等。目前,西安分行正研究該系統與陝西省轄內商業銀行的對接,進一步提高投訴處理轉辦效率。陝西省消 協在央行西安分行設立金融消費者投訴站,探索多渠道糾紛解決方式。

  今年10月,央行將「西安模式」推廣到各分行。央行要求以各分行的法律事務部為主,設立機構,公佈統一的投訴電話,成立保護中心,加強與地方政 府部門及各金融機構的溝通聯繫,做好投資者教育的宣傳工作,形成消費者保護機制。基本流程為,接受投訴並答覆、進行分類,轉給相應金融機構或政府部門。

  央行濟南分行人士透露,「總行正在大力推動此事。」央行濟南、南京分行等相繼出台了《關於開展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對金融消費者, 「不可僅僅依賴《合同法》進行『平等保護』,這本質上是對金融消費者的不平等。」起草者如是說。

  此外,央行有關課題組還建議構建「消費者自身、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監管當局、仲裁或司法機構、理論界、媒體輿論」七位一體的金融消費者保護體 系;各有關金融監管部門應該開通全國統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投訴熱線,建立監管當局的金融消費者投訴處理機制,各有關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建立各自的金融消費者 投訴數據庫,央行建立整個金融業總的數據庫,定期監測分析,為日常監管、政策制定等提供依據,探索典型案例的通報與共享。

  「的確,一個更高規格、更強協調力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是需要的。央行認為金融消費者保護是後危機管理的三大支柱之一。」一位監管官員說。

協調之難

  「分設還是設立一個專門的機構,各有利弊;分設的好處在於執行起來有效率,弊端是未來機構有統一的問題。」前述監管官員表示。

  至於央行在這一體系中的角色,有央行官員稱,「三會」的消費者保護職能對央行來說是不能取代的,央行可以在其中發揮協調作用,「存款人保護職 能,央行可以參與的多一些,目前銀監會內部也在理順這一職能;而證券、保險業務太專業,央行力所不及。」

  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研究室主任劉煜輝認為,中國目前的分業監管是造成很多體制問題的根源,未來還是要走共同監管的道路。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解釋說,美國成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署,主要是立足於產品;中國目前產品層面的交叉越來越多,從保證產品的信 息透明角度、避免明顯欺詐行為,設立一個機構比較合理;但在中國現有分業監管體制下,部門之間的協調性比較差。比如,在資產管理方面,券商、基金、銀行都 有理財產品,涉及到投資者投訴以及投資者利益保護方面。

  「如果各個監管機構各自成立一個部門執行起來會快一些;如果設立一個單獨的機構,卻不能把三大監管部門銜接起來,執行力會很差。」曾剛認為。

  也有監管官員對此表示憂慮,「一行三會」各增設投資者保護機構,各管一攤,缺乏一個統一的協調核心,未來誰來協調?如何協調?現有的例行金融協 調機制並不高效,已近於淪為表面文章。

  「現有的金融部委協調機制已經淪落成一個副主任科員的茶話聯誼會了。一開始的時候司局級幹部還會去去,但是發現最終什麼也協調不成,最後各部委 各派一個主任科員或者副主任科員來參加,大家誰也代表不了領導做什麼決定,只能喝茶聊天。」一位監管官員直言。

  上述接近決策層人士說,從中編辦的角度考慮,根據現有行政體制來安排,歸口管理比較方便;因為只設立一個專門機構,會涉及多個部門的協調,執行 起來效率低,力度也會打折扣,因為「啥都管,等於啥都不管。隨著分業監管體制的調整,以後可再調整。」該人士介紹。

  一位證監會基金部人士認為,在現有分業監管體制下,各自設立一個單獨機構承擔投資者保護職責以及處理投資者投訴,體制更順,在執行過程中會更有 效率。

  在中國的行政體制下,部門的級別往往決定協調力度和執行力度,如果設置為處級部門,即使在一個監管機構之內,協調的力度也會更弱化。

  「中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應權力集中、機構集中,有足夠的人員規模,並將此前散落在各部委的投資者保護功能一併整合。但目前這一點很難做 到。」一位證監官員稱。

  一位監管官員解釋,中國行政系統有一種慣性思維:先設小部門,慢慢發展,漸漸增長事權、人權、財權,臨到行業爆發性增長或危機出現,發現實在需 要擴充職能、權限、人員,再設統一的大部門,更為水到渠成。

未來的挑戰

  「一行三會」新設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構究竟能發揮多大作用?市場對此充滿疑問。

  「並不理解投資者保護局是否能比信訪辦做更多的事情。」有監管官員表示。「新的投資者保護機構能做什麼、要做什麼、未來是不是會被邊緣化,都缺 乏清晰的使命。」一位證監官員說。

  「美國賦予消費者保護署以廣泛的權力。如果中國的金融監管系統沒有能力賦予消費者保護機構實權,就未免淪為邊緣部門、清水衙門。」一些受訪的監 管官員提出疑問。

  目前,存款保險制度是中國銀行業機制的最大缺失,研究多年卻難以破局。此時央行和銀監會新設消費者保護機構,是否有趨輕避重之嫌?

  業內一種有代表性的看法是,銀監會本身已經有金融消費者保護的職責,在《商業銀行法》《銀監法》裡,明確要求商業銀行、監管部門要保護存款人的 利益。

  接近銀監會的權威人士表示,目前並不缺少保護存款人利益的機構,再成立新的機構是否是多此一舉?

  銀監會2010年年報稱,銀監會對消費者保護行為的監管模式的探索有幾個方面。一是規範銀行業經營行為,針對個貸、理財、電子銀行、銀行卡等業 務,出台了一系列規章;二是從內部制度建設、行為準則、信息披露等方面予以引導,知道銀行業協會頒佈了一系列公平對待消費者的公約。三是對違規行為實施懲 戒。2010年和2011年,銀監會針對社會公眾關注的銀行業服務收費問題,銀監會與多部委聯合叫停了數項不合規、不合理的收費項目。

  不過,有熟悉監管思路的人士稱,目前銀監會主要是從管風險的角度進行消費者保護,是從防範系統性風險、保護廣大存款人資金安全的角度,履行職責 的,但對於微觀的、具體的消費者保護,則力有不逮。比如理財產品的消費者保護問題,在銀行與消費者的糾紛乃至訴訟中,勝者通常都是銀行,雖然偶有銀行敗訴 的個案,但微乎其微。

  接近貨幣監管當局的權威人士表示,由於銀監會和央行的職能,在金融消費者保護方面,存在很多交叉之處,雙方如何分工合作,兩個部門如何協調,也 都有待釐清。

  而更為深層次的擔心是:由幾個監管機構分別作為消費者保護的主管單位,是否存在各自護短的現象,將天平向監管對象傾斜?

  專家認為,如何令金融消保機構有相對的獨立性,也應有所明確和安排。

  也有監管官員提示,雖然金融消費者保護署屬於美聯儲所轄,但是法案明確禁止美聯儲干涉該署的檢查或執法行動、聘任及解聘僱員或高級官員、合併或 重組等事務。

  財新《新世紀》記者陳慧穎對此文亦有貢獻

 

國外金融消費者保護概況

 

  美國

  2010年7月22日,《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個人消費者保護法案》頒佈,將原本分散於聯 邦銀行監管機構和聯邦貿易委員會之間,對消費者保護進行監管和執行的權力與能力,統一到金融消費者保護署

 

  英國

  2001年12月,《金融服務和市場法》實施,明確規定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負責監管 各項金融服務,同時設立單一申訴專員和賠償計劃架構,為金融消費者提供進一步保障

 

  日本

  金融審議會2000年審議制定《關於金融商品的銷售等的法律(金融商品銷售法)》,該法適用於 包括銀行和保險的金融商品,重在規制商品的銷售和勸誘,以保護投資者利益

  資料來源:財新《新世紀》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88

郵儲銀行股改破題

http://www.eeo.com.cn/2012/0211/220691.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蓉萍 還有一月有餘的時間,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就將走滿5年曆程。這家 國內營業網點最多的銀行,終於到了股改的時間窗口,踏出其商業化最實質性的一步。本報獲悉,郵儲銀行股改於2011年12月31日獲批,2012年1月 21日正式更名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旗下中國郵政速遞公司A股上市申請已經通過證監會初審,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此番祭出郵儲銀行股改,下一步亦將指向資本市場。而在大行盤踞、中小銀行紛爭的國內銀行業格局中,郵儲銀行脫胎換骨後將以怎樣的姿態和定位躋身?

如果突破郵政體制限制,郵儲銀行的優勢明顯,不到20%的存貸比、超低的不良率以及存款餘額市場份額可觀;但其也有亟待解決的問題:本報多方採訪瞭 解到,審計署的審計結果顯示,郵儲銀行自身也存在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諸項問題。「服務城鄉、服務社區、支持『三農』」的零售銀行定位,重視服務小微企業金融 服務,被其視為生存之道和發展之道。沿此走向「中國的富國銀行」,尚需一段很長的征途。

公司治理難題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7年3月20日,是在改革郵政儲蓄管理體制的基礎上組建的商業銀行。過去的這個5年,是中國郵政集團對郵儲銀行「絕對控制的5年」,郵儲銀行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國有獨資銀行」。

5年前,郵儲銀行成立之時,有關監管機構就希望它自誕生起,就是一家股份公司。

「一些銀行還僅僅是一股獨大,而郵儲銀行則是單一股東的銀行,這種狀況下,其公司治理層面難免出現問題。如果5年前它就是股份公司,現在可能已經或多或少實現了股權的多元化。」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審計署對於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度資產負債損益審計於2011年底結束。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相關決策程序缺乏控制正是此次審計指出的主要問題之一。

第一,是行政化管理現象突出。

根據郵儲銀行公司章程,對利潤分配等重大事項的決議,須經董事會成員三分之二以上多數表決通過。目前,郵儲銀行7個董事會成員中,有5個屬於郵政集團,超過了董事會成員人數的三分之二,因此郵政集團事實上控制了話語權。

四大行中與郵儲銀行特點上最為相近、相對較晚上市的農業銀行,根據其2010年的年報,其共有11名董事,其中,4名執行董事,5名非執行董事,2名獨立非執行董事,其中有農行高管,有財政部、匯金派駐農行的董事,也有來自學界的獨立董事。

另外,郵儲銀行31個省級分行行長中,絕大多數仍兼任所在地省級郵政公司黨組成員或黨委委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我們經常說國內商業銀行在公司治理方面是『形似而神不似』,但郵儲銀行則在『形』的方面仍然有很多東西沒有達標。它的體系始終沒有獨立出郵政集團的行政序列。」

第二,則是關聯交易管理不健全。為規範關聯方授信事宜,控制關聯交易風險,2009年8月,郵儲銀行制定了《關聯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在董事會 下設立了關聯交易委員會。記者瞭解到,其關聯交易委員會由獨立董事擔任負責人,銀行內部審計部門應每年對關聯交易情況進行審計,董事會應每年向股東會報告 關聯交易情況。

但一位接近郵儲銀行內部的人士稱,郵儲銀行還沒有選聘獨立董事,關聯交易委員會負責人是由郵政集團副總經理擔任,而銀行內部審計部門和董事會也沒有按照規定對關聯交易進行審計或報告。

第三,是專項融資內控制度建設滯後。據悉,2006年到2010年開展專項融資的4年內,郵儲銀行還沒有建立貸審會對專項融資實行集體決策審批。

中國的富國銀行?

郵儲銀行自1986年恢復開辦以來,現已建成覆蓋全國城鄉網點面最廣、交易額最多的個人金融服務網絡,擁有儲蓄營業網點3.6萬個,匯兌營業網點4.5萬個,國際匯款營業網點2萬個。郵儲銀行的公司貸款業務准入近幾年獲批,使其增速明顯提升。

儘管郵儲銀行已經從無到有、從個人貸款到公司貸款地邁開了大規模進行信貸業務的步伐,其到2010年底,各項貸款餘額為5443億元,實現淨利息收入429億元,同比增加214億元,增幅為100.06%。

根據其2010年的業務情況介紹,其個人貸款增加1469億元,公司貸款減少72億元,票據減少49億元。

「很明顯,郵儲銀行貸款業務起步晚,信貸員隊伍在建設中,貸款營銷和服務水平是一個重大挑戰。」郭田勇對本報表示。由於超低的存貸比,該行實際上有大量資金沒有用於放貸款,而是用於同業存款和債券投資。

相比於信貸業務,郵儲銀行的優勢在於負債業務。2010年末,郵儲銀行各項存款餘額為32597億元,比年初增加6446億元,增幅24.65%。 當年,郵儲銀行的存貸比為16.7%,僅較2009年提高了1.04個百分點。在2011年信貸緊縮形勢下,其他銀行普遍流動性緊張,為避免存貸比逼近 75%紅線而為拉存款焦頭爛額,而存貸比不到20%的郵儲銀行相比之下「放貸空間很大」,頗具發展潛力。

郵儲銀行從成立開始,便堅稱「服務城鄉、服務社區、支持『三農』」的零售銀行定位,重視服務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其副行長呂家進在去年的一次新聞發佈會上稱這是郵儲銀行的生存之道和發展之道。郵儲銀行也被業界認為是「中國的富國銀行」。

富國銀行(WELLS FARGO)創立於1852年,是美國第五大銀行,是一家提供全能服務的銀行,在為農業相關客戶和小額貸款客戶提供服務方面,特點突出。

呂家進在去年下半年曾宣佈,該行小微企業貸款4年來累計發放已突破7000億元。

「小額貸款、小微企業貸款就是郵儲銀行的戰略業務。」呂家進表示。該行小微企業貸款4年來餘額近3000億元,小企業不良貸款率是1.62%。

而其部分專項融資和信貸業務存在不規範之處。比如,按規定應專項用於農村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融資資金,投向了港口建設、製造業、城市和商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涉及金額幾百億元,導致貸款利率降低。

劉煜輝對本報表示:「以前郵儲只有儲蓄的功能,基數很低,每年成長很快。從負債的資源來說,是最有優勢的銀行,能快速實現資產的擴張。但光放小額信 貸的速度是非常慢的,而且成本也很高。定位雖然是這個,但郵儲銀行趁著過去兩三年四萬億刺激計劃,也跟著擴張了,跟著基礎設施貸款顯然快。當然,它80% 的儲蓄資源來自縣域和縣域以下的地區。從現實的硬件結構來說,肯定應該是小額貸款和三農貸款的定位。」

郵儲銀行一直想辦法盡快運用其巨額資金,找到合適、安全的盈利模式。將小額貸款確定為長期、核心的戰略性任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了這個盈利模式。

資金!資金!

郵儲銀行2010年末淨利潤114億元,資產總額3.3萬多億。資產規模較其略大的交行,2010年資產規模3.9萬億元,實現淨利潤390億元;資產規模較之略小的招行,2010年資產規模2.4萬億元,實現淨利潤257億元。

2010年末,郵儲銀行資本充足率8.37%,對於銀監會資本充足率10.5%和核心資本充足率8%的要求還未達標。假如新資本協議在2012年落地,二者的計算標準更加嚴苛。

去年下半年,郵儲銀行已獲得其全資股東中郵集團第四次追加資本金300億元(2008年、2009年底和2010年底分別追加資本金100億元、 100億元和110億元),目前其資本金為750億元,但這依然是杯水車薪。除最早2007年郵儲銀行設立之初的200億元資本金,大部分來自中郵集團以 固定資產方式的投入,其餘均來自郵儲銀行的自身利潤。

郭田勇表示:「以前注資力度不強,郵政集團沒錢,資本充足率不達標,有明顯差距,資本補充和股份制改造應該是同一個進程。」

但無論如何,已成立股份公司的郵儲銀行正在向外界敞開懷抱,迎接一切改變,包括股權結構的多元。

而據消息人士透露,已經有不少戰略投資者慕名而來,對郵儲銀行最有興趣的外資是摩根大通,其已向郵政集團表達了戰略入股郵儲銀行的強烈意願。但也有消息指出,引進外資或許不會是對戰略投資者的首選,相反,國內大型機構或許更有可能入郵政集團法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25

庫存服裝三年賣不完三大利器難破題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9/1NNDIwXzQ1NjQ1NQ.html

高庫存問題近一兩年最讓服裝行業頭痛。

從去年到今年,因庫存問題IPO被否的服裝企業也不計其數,比如威絲曼服飾、維格娜絲時裝、淑女屋、舒朗服飾以及海瀾之家等。鞋服分析師馬崗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如果把目前全國庫存的服裝拿出來賣,只怕三年都賣不完。」

服裝企業不斷嘗試打折、電商、直營,以及回購等方式去庫存。不過,這些方式依然很難真正解決庫存問題。

利器一:瘋狂打折

打折是服裝企業促銷去庫存的傳統做法。

上 海市康橋東路美特斯邦威總部倉庫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每年他們都會舉行幾場特賣會來銷售庫存。中金公司研報統計稱,美邦服飾現有300多家折扣店專門打折 清理庫存。在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很多品牌剛上市的新品都會選擇打折。一位服裝行業研究員對上市公司調研後對記者稱,有些品牌新品一上市就會打8.5折或者 是8.8折,庫存則打3~5折。

李寧首席執行官兼總裁張志勇曾公開表示,2012年,零售店折扣率將達24%~25%,工廠店及折扣店折扣率為50%~53%。

然而,打折過度對代理商的積極性也會造成挫傷。一位二線城市休閒服裝代理商杜先生對記者說,除去人工、店租,盈利空間已經十分有限,只要品牌的直營店一打折,自己幾乎賺不到錢。

對於深耕品牌,定位中高端的一些服裝企業來說,打折只是針對尾貨的一種促銷方式。七匹狼上海地區一位負責銷售的人士對記者稱:「花幾個億請明星代言,做廣告,如果打折氾濫,品牌形象到頭來不就一文不值?」

利器二:電商化

去庫存的另一個方式,就是讓企業又愛又恨的電商渠道。

無底線的價格戰讓企業有時候不得不以近乎於零的利潤來快速推貨,成為一種「斷尾求生」的不得已之舉。以安踏的今年某新款休閒男鞋為例,在實體店賣239元,而在天貓商城,團購價則為155元,相當於打了對折。

361度年報顯示,將重點拓展電子商務,已通過獨立的第三方代理,在淘寶網銷售鞋服產品。李寧、安踏和匹克也都曾在年報中提到,要繼續加強電子商務渠道建設,以適應當下的消費需求,應對高庫存的情況。

環球鞋網數據顯示,以中國運動品牌基地福建泉州為例,目前已有近七成鞋服企業涉足電子商務。去年,安踏的電商銷售額為1.6億元,特步1.2億元,鴻星爾克1億元,喬丹為5000萬元。

馬崗對記者說:「中國大部分服裝企業做電商,不是為了建設網絡品牌,而是增加一個去化的渠道。若長期以此為目標,進行價格廝殺,對品牌的傷害會非常大。」

不 過,如果控制不好,電商渠道反而更容易造成庫存。以電商品牌凡客誠品為例,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時,凡客的總庫存量高達14.45億元,幾乎是其2011年銷 售額的一半。 凡客這類服裝電商品牌,靠的就是低價來爭搶線下市場,當出現滯銷款式時,很難再像線下品牌那樣靠大折扣促銷來消化庫存。

利器三:直營模式+彈性供應鏈

為控制新存貨的產生,美邦服飾從2010年以來,以五倍於加盟店的成本,在一線城市建立直營店和折扣店,逐步加大對銷售終端的控制力度,截至今年一季度,直營店銷售收入達到總收入的45%。

然而,從加盟店走向直營店的模式,也宣告了美邦服飾「輕資本化」模式的結束,「重資本化」模式的到來。直營店比重越大,意味著運營成本越高,要求企業具有更為安全的現金流水平,以支付各種經營開支。

「有 一定比例的直營店,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安全通道,但也要以企業的資金情況來考量。」馬崗舉例稱,比如一個區域的購買力只有2000萬,但生產出來了3000 萬的貨品,那怎樣才能讓消費者把多餘的1000萬買回去呢。「還是得從生產和製造這個源頭上控制,比如降低產品的同質化、地區渠道不要過於密集等。」

目前,國際上也只有ZARA、H&M、優衣庫等幾家企業能夠真正做到庫存的有效控制。前兩者是款多量少、高速換代,後者則是依靠精細的流程控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51

【「新政觀察」系列報導】新政百日,金融破題

http://www.infzm.com/content/92074

編者按:新一屆政府上任至今,已逾百日。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面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新情勢,新一屆政府亮出了一系列「踩剎車、轉方向」的措施,讓新一屆政府的執政思路再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2013年3月,南方週末在新總理的首次記者會後,提出「李克強經濟學」一詞,並將此歸納為:「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讓中國經濟重回市場的軌道。」

這個充滿民間期待的新名詞,最近成為海內外熱議的話題。

英國投資公司巴克萊資本新近的一份報告認為,「李克強經濟學」的政策框架關鍵點有三個——無刺激、去槓桿和結構改革。

儘管對新一屆政府的執政思路依然眾說紛紜,但根據南方週末記者的多方瞭解和核實,新一屆政府的確在部署多項改革,而金融領域的利益調整已經開始,大量措施也將密集出台。

眼下,距離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間尚有三個月左右,按照慣例,這次會議一般會確立並通過新的經濟政策走向,這也是觀察新一屆政府執政思路的關鍵節點。

「無論怎樣,這次全會總會成為一個分水嶺。」華盛頓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克里斯托弗·K·約翰遜(Christopher K.Johnson)表示,「會議要麼會表明改革的方向,要麼會顯示黨內停滯的程度。」

前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在全球智庫峰會上說,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一個改革的制度變遷的新季度,7、8、9月,可能還要到第四季度的10月份,將會出現一系列改革的動作和信號,「到那個時候,全世界對中國經濟的解讀將會有所不同」。

自本期開始,南方週末經濟板塊推出系列報導「新政觀察」,詳述這場關鍵變革的高層思路、各方解讀,以及有關的政策建議與得失爭鳴。梳理這場正在發生的金融大變革,可以發現其清晰動因:讓金融更好地為中國實體經濟發展與轉型服務。

克強指數,是英國政經雜誌《經濟學人》創造的用於評估中國GDP 增長量的指標,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名字命名,源自李克強總理最常關注經濟動向的三個指標。2013年6月29日,巴克萊資本的一份報告中提到「李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以此指代李克強總理為中國制定的經濟增長計劃。 (何籽/圖)

「這是個窗口期,過去的問題暴露得很多,外部環境也變了,現在的發展不可持續,要關注到我們的制度障礙,如果改善的話是有發展機會的。」2013年6月28日,在以「金融改革開放新佈局」為主題的2013年陸家嘴論壇上,博源基金會理事長秦曉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

眼下的北京,氣氛微妙而高漲,各種討論、研討會密集召開。「大家幹勁都比較足。」一位接近政策制定者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描述,「為了研究方案,一位副總理甚至在早晨5點召集過大家開會。」

事實上,這場準備從春節前就開始了,各種關於改革如何進行、路線設計和戰略構想的報告匯聚至北京。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僅在金融領域,一些智庫、商業銀行應國務院之邀,已經提交了十餘個改革方案。當然,在所有提交的方案中,針對可能的改革舉措的步調、重心、次序依然尚有爭議。

除此之外,簡政放權等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已初露端倪。「中國的問題是一攬子的問題,互相勾著,不能單獨解決一個問題。」在談及金融改革和其他領域改革的關係時,博源基金會理事長秦曉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

為什麼是金融

傳統的金融模式已經支持不了經濟轉型。

為何金融領域的改革成為新一屆政府的重頭戲?據多位曾參與國務院改革座談會的人士透露,相關負責人曾談及,這麼大的信貸投放對增長的帶動作用越來越低,傳統的金融模式已經支持不了經濟轉型,需要金融做出調整。而且現在總體的宏觀經濟比較平穩,這個時期應該做一些金融改革的突破。

另一位接近高層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金融改革是總量改革,相比土地改革、財稅改革等,遭遇的阻力相對較小,並且這些金融總量上的改革能為其他層面改革提供支持。

「感覺新一屆政府至少把金融改革作為重要的突破口,或者是最重要的改革之一。」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說。

在2013年5月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曾描繪過一幅粗略的金融改革路線圖:穩步推出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方案。建立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制度,制定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相關政策,出台擴大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試點範圍方案。規範發展債券、股權、信託等投融資方式。

令市場和學界倍加關注的是,這些改革的呼聲由來已久,其中一些改革的進程甚至延宕十多年,而新一屆政府突然提速,甚至在執政百日就可能給出實質性突破,無疑顯示出改革的魄力和決心。事實上,2013年初央行行長周小川破例留任,就被外界視為金融改革思路延續、將會出現實質性突破的信號。

過去數月,已陸續有革新的政策出台。而多位接近高層的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未來兩三週至兩三個月內,一系列更深層次的改革將陸續形成文件,利率市場化和降低准入有望同步推進。

金融改革加速的背後,則是日益迫切的改革需求。伴隨著新一屆政府對經濟增速放緩容忍度的提高,「結構性改革」成為貫穿上述改革始終的指揮棒。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大幅增長58%,高於預期,而相形之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7%,比2012年四季度的7.9%略有下降,低於預期。

「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資金不能有效地配置到具有成長性、可持續性的生產領域中去創造財富。」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潘英麗說。

金融體系對經濟增長的制約日益明顯,政府試圖著手打破這一瓶頸。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也認為,現在大量的資源還是投到傳統的產業。我們現在的金融體制善於給傳統的重資產產能過剩產業加槓桿,但是不善於給它去槓桿,也不善於給新興產業——比如服務業、創新型行業——增加槓桿,為這些行業服務。「未來實際上面臨的是槓桿調整,傳統產業的去槓桿和有增長前景的產業增槓桿。」

牽利率,意在動全身

接下來的改革有望先行取消貸款利率限制。具體的路線圖將遵循「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的原則。

服務經濟轉型的金融體系,最當務之急的兩項改革,當屬利率市場化和多元化資本市場的建設。

事實上,利率市場化改革幾乎就是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的「已經看準、具備條件、牽一髮動全身的改革項目」。

一位央行內部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談及此前的準備,「收益率曲線、貨幣政策調控方式、利率傳導機制,其實這些東西我們研究了快兩年,已經想得很清楚了,就差臨門一腳。」

利率市場化改革堪稱中國金融改革的核心。

中國人為維持低利率,使得資金的價格一直扭曲。

「由於利率管制和信貸管制,大企業能夠從銀行拿到低成本的資金,然後一轉身通過委託貸款、信託,獲得高的收益。而真正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卻承擔了更高的利率成本,並且倒逼了不透明的影子銀行形成。」巴曙松分析道。

倘若新政能以利率市場化為突破口,推進被市場詬病進展緩慢的金融改革,將有可能扭轉畸形的經濟結構。

從1996年中國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算起,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歷時已近17年時間。目前,除貸款利率下限與存款利率上限仍有限制之外,其他利率市場化,包括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利率市場化都已經完成。

據上述人士透露,接下來的改革有望先行取消貸款利率限制。具體的路線圖將遵循「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的原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2013年6月23日曾表態,「貸款利率下限取消在年內可能實現,存款利率可能先開放中長期定期存款的上浮區間,並逐步擴大到短期和小額存款利率」。

「取消貸款下限以後可以使銀行能更加專注於服務中小企業,因為貸款的下限都是大企業貸款,取消下限之後,因為銀行對大企業的議價能力比較弱,迫使銀行更多做中小企業業務。」郭田勇說。

民營銀行破冰

真正的準備工作從2012年即開始啟動。

在降低銀行業准入方面,新一屆政府即將推動一場大變革。據知情人士透露,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入股和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先期將有1-2家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風險自擔的民營銀行,這些銀行將可能是類似於社區銀行性質的小銀行。

據相關人士透露,真正的準備工作從2012年即開始啟動。

事實上,早在2001年,溫州9家企業組成的中瑞財團就曾向浙江省銀監局上報了要求成立建華民營銀行的申請,2006年和2010年,溫州商界人士又兩次提出建立華僑銀行的建議,但最終被否。

之後,隨著民間資金可以發起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的政策放開,中國一下子湧現了數千家小額貸款公司,吸引小貸公司的成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民營資本將小貸公司看做日後向銀行轉型的跳板。

而這一次,民營企業家的銀行夢終於有望成真。

2013年6月19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首次提出,「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進一步發揮民間資本在村鎮銀行改革發展中的作用。」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6月29日在陸家嘴論壇上公開演講時披露「銀行業改革發展的頂層設計」。他在發言中還提及,除了銀行,允許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民營金融機構。另外允許發展成熟、經營穩健的村鎮銀行,在最低股比要求內,調整主發起行與其他股東資本比例。

民營銀行的設立關鍵在於如何做到「風險自擔」。

這引發了監管當局和學界的廣泛討論,現有的銀行體系都以國家信用作為隱形擔保,所以,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也加快了進程。「因為,小銀行一出問題你把風險隔離開了就行。」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而目前可能的方案是,民間社會資本可以辦一些「有限牌照」,比如,可以設定一個最低存款或做一些大額存款,單筆50萬以上;也可借鑑台灣經驗,在股權結構中引入無限責任。

於是,存款保險制度的加速推出也顯露端倪。

2013年7月1日,《中國日報》援引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在上海參加中歐商學院會議時的發言稱,在歷經多年討論之後,央行已將存款保險方案列入2013年重要改革目標,中國可能在年底推出存款保險方案。

1993年國務院首次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險基金以來,這一制度已醞釀二十年之久。存款保險制度之下,一旦金融機構發生擠兌或破產,儲戶能獲得一定額度的存款保障。2012 年3月的兩會期間,周小川提出存款保險機制的建立是利率市場化的先決條件。

同時,也有不少研究者呼籲,新的不良貸款核銷政策出台。現有不良貸款核銷規定,形成了一個很奇怪的「高撥備、高不良」上升並存的格局。一位不願具名的學者說,「撥備本身就是用來在風險形成時消化風險的。我們現在平均撥備的覆蓋率300%多,一塊錢的不良資產有3塊錢覆蓋,這時候應該把核銷的權力交給銀行股東。」

除了銀行改革,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也是重中之重。

潘英麗認為,銀行體系的一些基本特徵並不適合轉型期,產業轉型需要的是風險更分散、能承受更大風險的股票、債券等資本市場。「銀行是吸收老百姓儲蓄的,要確保資金安全,所以它有抵押品要求,資金一定是往有固定資產抵押的房地產、製造業這些行業傾斜。未來我們要發展的是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輕資產、高風險的,而銀行則不太方便介入這些領域。」

加快解除資本身上的束縛

與學界意見針鋒相對不同的是,據一位接近高層人士透露,在政府內部,關於資本項目開放的討論,各個機構的異議反而不大。

本屆政府另一個頗為在意的金融改革突破口,則是「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的加速推進。

2013年5月初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今年將提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操作方案。6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則直接提出:將推進個人對外直接投資試點工作。

資本項目可兌換,是「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對人民幣跨境使用管制政策,分為經常項目(主要是貿易)和資本賬戶項下的管制。官方關於「使人民幣成為可自由兌換」的改革目標,於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就已提出。而其中的經常項目可兌換早於1996年就已實現。

「當時原計劃再用三四年就可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外管局就快不需要了,那邊的同事都在想出路了。」一位央行內部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結果來了一個亞洲金融危機,把大家『救』了,但這項改革卻耽誤了十多年。」

而這屆政府似乎有意提速資本項目自由兌換進程。據知情人士透露,曾經被溫州金融改革方案否決的個人境外直接投資將於年內破冰。

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本次陸家嘴論壇的演講,更可看作官方意圖的代表。周小川稱,黨和國家的有關文件多次要求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十二五規劃對此也有明確的要求,隨著國力增強以及利率、匯率、國有銀行和金融市場改革的深化,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條件越來越成熟,「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會有所提速」。

事實上,梳理中國官方推動的這場解除資本管制的改革,即可發現其清晰動因:服務於中國實體經濟發展需求。

「我們在講資本項目可兌換內涵的時候,是以支持實體經濟以投融資為目的的一個國家貨幣與外幣之間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可兌換。」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秘書長邢毓靜博士在博源基金會5週年年會上如此表述官方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動因。

邢毓靜稱,資本項目管理的弊端日益凸顯,原因在於,一是在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由於資本項目可兌換法律法規不夠明確,很多企業不得不奔波於各個部委,在奔波的過程中,收購兼併的機會就很快失去了。二是個人、家庭、住戶面臨很多的限制。三是境外機構到中國境內市場的投資面臨很多限制。

「外向型的實體經濟發展已經對資本項目可兌換提出的要求越來越多」,邢毓靜認為,作為建立市場經濟,建立開放型經濟的一個基本的制度,資本項目可兌換如果有明確的要加快的預期,就會使相關法律法規得到清理,從而規範市場行為,「如果非要等一個什麼條件,恐怕永遠也等不到」。

邢毓靜所說的「等一個條件」,是指另一種觀點:認為資本賬戶開放應排在利率、匯率市場化以及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完成之後。

「資本賬戶開放應該是金融改革的最後一步」,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就是上述觀點的典型代表。他對央行的態度持反對意見。

余永定認為,在內部問題沒有解決好的時候,非要給「資本項目自由化」定一個時間表,是在迴避矛盾,「我們還有很多需要馬上做的事,應該迎頭戰勝那些最最需要解決的挑戰,而不是做一些比較容易,不涉及某一個具體集團、具體人的具體利益,要損失大家都損失的事情。」

潘英麗也不認為現在開放資本賬戶是個好時機,「股市這麼差,現在開放會不會給投機客抄底的機會?」

與學界意見針鋒相對不同的是,據一位接近高層人士透露,在政府內部,關於金融改革的討論,「只有開放資本項目大家的異議不太大」。

重重爭議之下,周小川也在陸家嘴論壇回應稱,資本項目可兌換後,仍然可以從宏觀審慎角度對可疑資金、外債、短期資本流動等進行管理,從而有效防範跨境資本流動可能帶來的風險,趨利避害。「資本項目可兌換是一個有彈性的制度安排,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選擇」。

周小川亦強調了時間表的靈活性,「可以根據我國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改革基礎條件的變化擇機實施,成熟一項,推動一項」。

而另一項與「人民幣資本跨境流動」密切相關的改革——匯率市場化改革,卻因此陷入「悖論」:正是擔心「匯率市場化改革」實現後,人民幣升值預期對中國對外貿易的打擊,商務部極力反對此項改革而使其進展緩慢。

在國務院5月6日召開的部署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常務會議上,針對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的提法是「穩步推出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措施」,但並未給出更進一步匯率市場化改革方案,顯然這並未成為新政府金融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秘書長邢毓靜稱,匯率市場化改革央行也一直在做,此時提出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改革,也是因為資本項目可兌換會影響利率和匯率水平,與匯率改革密切相關。「一個嚴格管制,或者不太清晰的管制的市場,外匯的供給需求一定是扭曲的,扭曲的供給需求怎麼來確定市場價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2610

央企混合所有制破題 中石化下遊將向民資放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125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中國石化擬在發展混合所有制方面破題,在下遊領域(如油氣零售等)向民營資本放開合作。此為中央級企業在發展混合所有制,打破壟斷方面的一大跨越,此後陸續將有其他國企跟進。 中國石化19日晚間發布公告,公司全體董事審議並一致通過了《啟動中國石化銷售業務重組、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的議案》。 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同意在對中國石化油品銷售業務板塊現有資產、負債進行審計、評估的基礎上進行重組,同時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參股,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將根據市場情況厘定。 董事會授權董事長在社會和民營資本持股比例不超過30%的情況下行使下述內容(包括但不限於):(1)確定投資者、持股比例、參股條款和條件方案,並組織實施該參股方案;(2)簽署交易文件及相關其他文件,並辦理與前述事項相關的審批、登記、備案、披露等程序。 新華社報道稱,在中國石化主營業務中,成品油銷售業務盈利能力較強、資產回報率較高。按照加油站數量計,中國石化股份公司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成品油供應商。 日前,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發表了《國有企業改革在深化》一文,其中指出,國有企業改革已經進入了攻堅階段,面臨著新的歷史性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點是加快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深化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更新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19

嘗鮮海外地產「REITs QDII」待破題

http://www.eeo.com.cn/2011/0528/202330.shtml

趙娟

醞釀已久的中國REITs(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仍在襁褓中,國內基金就已經盯上了海外成熟市場REITs,有望海外「嘗鮮」。

5月27日,諾安、鵬華兩家基金公司均收到證監會的新產品受理函,涉及的兩隻新品分別為5月19日上報的諾安全球收益不動產QDII基金以及鵬華美國房地產QDII基金。

海外REITs是什麼

本報瞭解到,上述兩隻新品的設計都是醞釀已久,而監管層經過長期慎重考慮才接受上報資料,目前兩隻產品在基金部的創新通道中等待審批。

接近證監會人士透露,監管者一度擔憂投資者甚至其他監管部門對這類創新產品可能會產生誤解,目前國內正值房地產調控大周期,國內REITs的推出也受到限制未有新進展,QDII基金是否存在為國外房地產融資的「嫌疑」,不過,最終這一顧慮還是被逐漸打消。

鵬華以及諾安基金相關產品設計人士都坦言,海外REITs的確對普通投資者而言是個新事物,可能存在推廣上的一些困難,但發行這類產品正是要填補這類空白,為國內投資者提供新的投資機會。由於擔心認知問題,上述兩隻產品的名稱中都沒有出現「REITs」一詞。

國際統稱的REITs是一種以發行收益憑證的方式彙集特定多數投資者的資金,由專門投資機構進行房地產投資經營管理,並將投資綜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給投資者的一種信託基金。

鵬華基金國際業務負責人介紹,與國內理解的房地產信託主要發揮開發融資功能不同,國外大多數REITs主要從事商業地產後期的運營,很多是開發商通過物業轉型而來,多從事的是不動產經營、管理業務,較少從事房地產開發。

具體而言,REITs涵蓋了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的各個領域,包括寫字樓、工業廠房、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場、住宅和酒店式公寓、酒店及度假中心、倉儲、養老院、健康醫療設施等等,基本上都屬於商業地產;重要的一點是,REITs在稅收上享有上市公司沒有的優勢,不用支付企業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

「簡單講,REITs相當於股票,美國上市交易的REITs都在美國三大交易所掛牌,其實,在美國標普500指數中有14只成分股是RE-ITs,而目前美國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的絕大部分證券都是REITs。」上述負責人稱。

他介紹,REITs最大的屬性是股息分紅,一般情況下REITs的分紅比例超過90%,目前美國REITs能獲得的股息率為6%-8%,這樣的定期分紅收益是能夠戰勝通脹的;另外,投資REITs還能獲得資本利得即REITs持有不動產物業的長期資本增值,這則取決於GDP增長、就業率、利率水平等宏觀經濟情況以及物業所處地段、物業管理水平等。

「通過分析歷史數據可以看到,持有商業地產和住宅地產是最好的抗通脹投資品種之一,其收益遠遠超過美國的通脹率,過去35年,新華富時美國房地產協會發的權益性RE-ITs指數的年化收益率為13.98%,超過了同期美國標普500指數的11.17%。」上述鵬華基金負責人稱。

目前,世界上有600多只REITs產品,最大的市場為歐美市場,亞洲則主要集中在日本、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美國市場共有REITs約153只,市值3900億美元左右,佔到了全球REITs總市值的40%以上。

據瞭解,海外REITs的主要投資者都是大型機構投資者如主權財富基金、退休養老基金和大學捐贈基金等,近幾年,美國、歐洲也開發了投資REITs的公募基金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REITs投資的資產質量、現金流的穩定性以及管理層能力等指標是分析REITs投資價值的主要參考因素。

嘉實基金在2005年就開始著手研究發行REITs,由基金公司募集資金,接管一些管理不善的物業或收購一些商業地產,並以物業資產的租金等收益為來源定期向投資者派發紅利,但國內對於基金公司作為REITs的發行主體還存在爭議。

抄底房地產?

鵬華美國房地產QDII基金的投資標的是美國和加拿大的REITs和房地產相關上市公司,並且將是一隻主動管理型的股票型基金定位在「美國房地產」。

諾安基金則強調「不動產收益」,其投資標的主要是歐洲、美國、澳洲、新加坡、日本等海外發達國家的REITs,不投資相關股票,也是一隻主動管理型產品,更強調在不同經濟週期,不同類不動產會有不同的表現。

諾安基金產品部負責人介紹,在經濟發展較好的時候,房地產、酒店租賃公寓的收益表現比較好,而在經濟弱週期中,醫院、養老院、護理中心等不動產的收益相當穩定。

鵬華基金認為,從2006年7月份開始,美國住宅地產下跌超過三分之一,2007年2季度美國商業地產見頂後,到目前最大跌幅也達40%,美國房地產目前的估值水平和收益率都處於合理的範圍。

根據美國地產經紀商協會的數據顯示,外國投資者已開始在美國抄底購置房產,截至今年3月份的12個月內,交易額已超過400億美元。

記者瞭解到,諾安、鵬華基金的兩隻新產品都沒有聘請海外投資顧問,均是靠自有團隊進行主動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29

存款保險制度破題 市場影響詳解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08

本帖最後由 千與千尋 於 2014-12-1 11:15 編輯

存款保險制度破題 市場影響詳解

(一)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關於《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為了建立和規範存款保險制度,依法保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及時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中國人民銀行起草了《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為進一步增強立法的公開性和透明度,提高立法質量,現將征求意見稿及說明全文公布,向社會征求意見。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14年12月30日前,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提出意見:

一、登陸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http://www.chinalaw.gov.cn),通過網站首頁左側的《法規規章草案意見征集系統》,對征求意見稿提出意見。
二、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北京市2067信箱(郵政編碼:100035),並請在信封上註明“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字樣。
三、通過電子郵件方式發送至:[email protected]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2014年11月30日

點擊查看附件1:《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
點擊查看附件2: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的說明
點擊查看附件3:存款保險知識專家問答


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
第一條  為了建立和規範存款保險制度,依法保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及時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以下統稱投保機構),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投保存款保險。
投保機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設立的分支機構,以及外國銀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分支機構不適用前款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其他國家或者地區之間對存款保險制度另有安排的除外。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存款保險,是指投保機構向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交納保費,形成存款保險基金,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向存款人償付被保險存款,並采取必要措施維護存款以及存款保險基金安全的制度。
第四條 被保險存款包括投保機構吸收的人民幣存款和外幣存款。但是,金融機構同業存款、投保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在本投保機構的存款以及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規定不予保險的其他存款除外。
第五條 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根據經濟發展、存款結構變化、金融風險狀況等因素調整最高償付限額,報國務院批準後公布執行。
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機構所有被保險存款賬戶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並計算的資金數額在最高償付限額以內的,實行全額償付;超出最高償付限額的部分,依法從投保機構清算財產中受償。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償付存款人的被保險存款後,即在償付金額範圍內取得該存款人對投保機構相同清償順序的債權。
社會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存款的償付辦法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另行制定,報國務院批準。
第六條  存款保險基金的來源包括:
(一)投保機構交納的保費;
(二)在投保機構清算中分配的財產;
(三)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運用存款保險基金獲得的收益;
(四)其他合法收入。
第七條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制定並發布與其履行職責有關的規則;
(二)制定和調整存款保險費率標準,報國務院批準;
(三)確定各投保機構的適用費率;
(四)歸集保費;
(五)管理和運用存款保險基金;
(六)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采取早期糾正措施和風險處置措施;
(七)在本條例規定的限額內及時償付存款人的被保險存款;
(八)國務院批準的其他職責。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由國務院決定。
第八條  本條例施行前已開業的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在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規定的期限內辦理投保手續。
本條例施行後開業的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頒發營業執照之日起6個月內,按照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的規定辦理投保手續。
第九條  存款保險費率由基準費率和風險差別費率構成。費率標準由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根據經濟金融發展狀況、存款結構情況以及存款保險基金的累積水平等因素制定和調整,報國務院批準後執行。
各投保機構的適用費率,由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根據投保機構的經營管理狀況和風險狀況等因素確定。
第十條  投保機構應當交納的保費,按照本投保機構的被保險存款和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確定的適用費率計算,具體辦法由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規定。
投保機構應當按照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的要求定期報送被保險存款余額、存款結構情況以及與確定適用費率、核算保費、償付存款相關的其他必要資料。
投保機構應當按照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的規定,每6個月交納一次保費。
第十一條 存款保險基金的運用,應當遵循安全、流動、保值增值的原則,限於下列形式:
(一)存放中國人民銀行;
(二)投資政府債券、中央銀行票據、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債券及其他高等級債券;
(三)國務院批準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
第十二條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應當自每一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3個月內編制存款保險基金收支的財務會計報告、報表,並編制年度報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公布。
存款保險基金的收支應當遵守國家統一的財務會計制度,並依法接受審計機關的審計監督。
第十三條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履行職責,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進行核查:
(一)投保機構風險狀況發生變化,可能需要調整適用費率的,對涉及費率計算的相關情況進行核查;
(二)投保機構保費交納基數可能存在問題的,對其存款的規模、結構以及真實性進行核查;
(三)對投保機構報送的信息、資料的真實性進行核查。
對核查中發現的重大問題,應當告知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
第十四條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參加金融監管協調機制,並與中國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金融管理部門、機構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應當通過信息共享機制獲取有關投保機構的風險狀況、檢查報告和評級情況等監督管理信息。
前款規定的信息不能滿足控制存款保險基金風險、保證及時償付、確定差別費率等需要的,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可以要求投保機構及時報送其他相關信息。
第十五條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發現投保機構存在資本不足等影響存款安全以及存款保險基金安全的情形的,可以對其提出風險警示。
第十六條  投保機構因重大資產損失等原因導致資本充足率大幅度下降,嚴重危及存款安全以及存款保險基金安全的,投保機構應當按照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中國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要求及時采取補充資本、控制資產增長、控制重大交易授信、降低杠桿率等措施。
投保機構有前款規定情形,且在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規定的期限內未改進的,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可以提高其適用費率。
第十七條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發現投保機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規定情形的,可以建議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依法采取相應措施。
第十八條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可以選擇下列方式使用存款保險基金,保護存款人利益:
(一)在本條例規定的限額內直接償付被保險存款;
(二)委托其他合格投保機構在本條例規定的限額內代為償付被保險存款;
(三)為其他合格投保機構提供擔保、損失分攤或者資金支持,以促成其收購或者承擔被接管、被撤銷或者申請破產的投保機構的全部或者部分業務、資產、負債。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在擬訂存款保險基金使用方案選擇前款規定方式時,應當遵循基金使用成本最小的原則。
第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存款人有權要求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在本條例規定的限額內,使用存款保險基金償付存款人的被保險存款:
(一)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擔任投保機構的接管組織;
(二)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實施被撤銷投保機構的清算;
(三)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對投保機構的破產申請;
(四)經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情形。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及時、足額償付存款。
第二十條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
(一)違反規定收取保費;
(二)違反規定使用、運用存款保險基金;
(三)違反規定不及時、足額償付存款;
(四)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其他行為。
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貪汙受賄、泄露國家秘密或者所知悉的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二十一條  投保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情節嚴重的,予以記錄並作為調整該投保機構的適用費率的依據:
(一)未依法投保;
(二)未依法及時、足額交納保費;
(三)未按照規定報送信息、資料或者報送虛假的信息、資料;
(四)拒絕或者妨礙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依法進行的核查;
(五)妨礙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實施存款保險基金使用方案。
投保機構有前款規定情形的,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可以對投保機構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予以公示。投保機構有前款第二項規定情形的,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還可以按日加收未交納保費部分0.05%的滯納金。
第二十二條  本條例施行前,已被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依法決定撤銷或者人民法院已受理破產申請的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不適用本條例。
第二十三條  本條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的說明
一、制定存款保險條例的必要性
存款保險制度是保護存款人利益的重要制度安排,是金融安全網的基本組成要素。市場經濟條件下,吸收存款的銀行等金融機構(以下稱存款銀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為了保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同時通過市場機制強化對存款銀行經營行為的監督,及時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許多國家和地區先後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所謂存款保險,是指存款銀行交納保費形成存款保險基金,當個別存款銀行經營出現問題時,使用存款保險基金依照規定對存款人進行及時償付。2008年以來,有關國家和地區不斷完善存款保險相關制度,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銀行業經營狀況良好,總體運行穩健。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利於更好地保護存款人的利益,維護金融市場和公眾對我國銀行體系的信心,推動形成市場化的風險防範和化解機制,建立維護金融穩定的長效機制,促進我國金融體系健康發展。對此,人民銀行會同有關方面已經作了長時間深入研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部署,為建立和規範存款保險制度,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在深入研究並認真聽取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起草了《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
二、存款保險的性質和範圍
為有效保障存款人的合法權益以及銀行業金融機構公平競爭,征求意見稿規定的存款保險具有強制性,凡是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含外商獨資銀行和中外合資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都應當投保存款保險。同時,參照國際慣例,規定外國銀行在中國的分支機構以及中資銀行海外分支機構的存款原則上不納入存款保險範圍(第二條)。被保險的存款既包括人民幣存款也包括外幣存款(第四條)。
  三、最高償付限額
  征求意見稿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也就是說,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銀行所有存款賬戶的本金和利息加起來在50萬元以內的,全額賠付;超過50萬元的部分,從該存款銀行清算財產中受償。對50萬元的最高償付限額,人民銀行根據2013年底的存款情況進行了測算,可以覆蓋99.63%的存款人的全部存款。這意味著,絕大多數存款人的存款能夠得到全額保障,不會受到損失。而且,這個限額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人民銀行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根據經濟發展、存款結構變化、金融風險狀況等因素調整最高償付限額,報國務院批準後公布執行(第五條第一款)。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按照征求意見稿的規定,即使個別小存款銀行發生了被接管、被撤銷或者破產的情況,一般也是先動用存款保險基金,支持其他合格的金融機構對出現問題的存款銀行進行“接盤”,收購或者承擔其業務、資產、負債。這樣存款人的存款將轉移到其他銀行,繼續得到全面保障。確實無法由其他銀行收購、承接的,按照最高償付限額直接償付被保險存款。(第十八條)這也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
此外,為了規範存款保險制度,保障存款保險基金安全,征求意見稿還對存款保險基金的來源(第六條)、保險費率的確定(第九條)、存款保險基金運用的原則和形式(第十一條)、存款保險基金對投保機構的追償權(第五條第三款)、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第七條)以及風險防範和處置措施等作了規定。


存款保險知識專家問答

為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建立和規範存款保險制度,有效保護存款人合法權益,完善我國金融安全網,人民銀行起草了《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作為一項金融業基礎性制度安排,存款保險在國際上已發展多年,其在保護存款人權益、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方面的作用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重視。我國早在1993年,即著手研究論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關問題,並經各有關部門、專家學者和金融機構充分討論。為幫助各方面更好地了解存款保險制度,做好這次公開征求意見工作,人民銀行邀請有關專家對存款保險制度的基本知識進行了解讀。

1.什麽是存款保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哪些意義和作用?
存款保險制度又稱存款保障制度。市場經濟條件下,存款保險制度是保護存款人權益的重要措施,是金融安全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已有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實踐證明,存款保險制度在保護存款人權益、及時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各國普遍實施的一項金融業基礎性制度安排。
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後,一是有利於更好地保護存款人的權益,維護金融市場和公眾對我國銀行體系的信心,推動形成市場化的金融風險防範和化解機制,建立維護金融穩定的長效機制;二是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我國金融安全網,使風險早發現和少發生,增強我國金融業抵禦和處置風險的能力;三是有利於強化市場紀律約束,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為加快發展民營銀行和中小銀行、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保駕護航。

2.建立存款保險制度能夠更好地保護存款人權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存款保險制度能夠加強和完善對存款人的保護,使存款人的存款更安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通過制定和公布《存款保險條例》,以立法形式為社會公眾的存款安全提供明確的制度保障。在條例中明確設立專門的存款保險基金,確保可靠的資金來源,當個別金融機構經營出現問題時,使用存款保險基金依照條例規定對存款人進行及時償付,保護存款人權益。
二是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市場約束,促使金融機構審慎穩健經營,從而更好地保障存款人的存款安全。對金融風險而言,事前防範比事後處置更重要。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後,根據不同金融機構的風險狀況確定其差別費率,可以促進金融運行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提升金融機構的自我約束和內控管理,促進其穩健經營和健康發展。同時,為保障存款保險基金的安全,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將加強風險的識別和預警,及時采取糾正措施,使風險早發現和少發生,有利於進一步提升銀行體系的穩健性。
三是存款保險是對現有金融安全網的完善和加強。一般來說,完善的金融安全網由中央銀行最後貸款人職能、審慎監管和存款保險制度三部分組成。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可以通過加強宏觀審慎管理、提供流動性支持等措施維護銀行體系穩定,審慎監管有利於促進銀行穩健合規經營。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後,通過明確的存款保障制度安排,穩定市場和存款人信心,是對我國金融安全網的進一步完善和加強,有利於進一步提升我國金融安全網的整體效能,促進銀行體系健康穩定運行,更好地保障存款人權益。

3.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範圍是什麽?
存款保險制度是保護存款人權益的重要措施。為全面充分保護存款人的權益,保證存款保險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促進銀行業公平競爭,存款保險將覆蓋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包括在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的具有法人資格的商業銀行(含外資法人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等,符合條件的所有存款類金融機構都應當參加存款保險。
存款保險覆蓋存款類金融機構吸收的人民幣和外幣存款,包括個人儲蓄存款和企業及其他單位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僅金融機構同業存款、金融機構高級管理人員在本機構的存款,以及其他經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規定不予承保的存款除外。將少數特定存款排除在存款保險保護範圍之外,有利於發揮市場約束機制作用,促進銀行業穩健發展。

4.確定存款保險的償付限額主要有哪些考慮?
銀行業是我國金融業的主體,存款是銀行業資金來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切實加強對存款人的保護,對於維護金融穩定、促進銀行業健康發展十分重要。存款保險制度的核心是充分保障存款人權益,這是建立這項制度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從國際上看,償付限額一般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倍,例如美國為5.3倍、英國為3倍、韓國為2倍、印度為1.3倍。考慮到我國居民儲蓄傾向較高,儲蓄很大程度上承擔著社會保障功能,《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將最高償付限額設為50萬元,約為2013年我國人均GDP的12倍,高於國際一般水平。據測算,設定50萬元的最高償付限額,能夠為99.5%以上的存款人(包括各類企業)提供100%的全額保護。
實行限額償付,並不是限額以上存款就沒有安全保障了。當前我國銀行業經營情況良好,銀行體系總體運行穩健,銀行資本充足率等主要財務和監管指標總體健康,同時銀行業監管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銀行抗風險能力大大增強。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後,現有金融安全網的效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有利於更好地保障銀行業的健康穩定和存款人安全。從國際經驗看,即使個別銀行出現問題,通常是通過市場手段,運用存款保險基金促成健康的銀行收購問題銀行,將問題銀行的存款轉移到健康的銀行,使存款人的權益得到充分保護。
5.為什麽存款保險制度有利於中小銀行的改革和發展?
存款保險對中小銀行更有利。一方面,存款保險制度可以大大增強中小銀行的信用和競爭力。存款保險可以擡升中小銀行的信用,為大、中、小銀行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推動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同等競爭和均衡發展。另一方面,存款保險制度可以為中小銀行創造一個穩健經營的市場環境。通過加強對存款人的保護,存款保險可以有效穩定存款人的預期,進一步提升市場和公眾對銀行體系的信心,增強整個銀行體系的穩健性。
從各國經驗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是發展民營銀行、中小銀行的重要前提和條件。美國社區銀行的健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小銀行具備與大銀行平等競爭的制度基礎,維持了整個金融體系的多樣性,改善和加強了對小企業、社區和農民的金融服務。
通過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可以為民營銀行、中小銀行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一般來說,存款保險對不同經營質量的金融機構實行差別費率,並采取及時風險糾正措施,有利於促進形成有效競爭、可持續發展、主要面向“三農”和小微企業的中小金融機構體系,形成更加合理的金融體系結構布局,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6.存款保險制度實施後,存款人需要交保費嗎?
不需要。存款保險制度作為國家金融安全網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其資金來源主要是金融機構按規定交納的保費。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後,只是小比例地向金融機構收取保費,費率水平遠低於絕大多數國家存款保險制度起步時的水平和現行水平,對金融機構的財務影響很小。收取保費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市場約束,通過實行基準費率和風險差別費率相結合的制度,促進公平競爭,形成正向激勵,促使銀行審慎經營和健康發展。



影響解讀:

中信測算,存款保險制度推行初期將適用 0.04%~0.12%的差別費率,後期可能降至 0.01%-0.03%左右(並可能依據商業銀行財務指標健康程度設定費率標準)。據此計算,短期內(5 年左右)商業銀行收入端受到的負面影響約在1%-3%,上市銀行年度凈利潤的負面沖擊在 1%左右。​

興業認為,如果存款保險制度2014年推出,那麽保費繳納影響上市銀行 2014 年的凈利潤3%左右;其中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受到的影響最小,在 3%以內;華夏銀行、平安銀行和中信銀行受到的影響最大,均超過 4%,其中華夏銀行高達 4.46%。​

但不少機構認為政府可以通過其他措施進行彌補,興業認為當局可以通過下調營業稅率至 3%,將影響完全對沖掉。而申萬認為存款保險費用和準備金在功能上部分重合,額外銀行支出的影響可以配合以適當的降準對沖。​

長期影響:​

盡管對於存款保險不利於銀行業利潤、加劇存款競爭的看法基本沒有分歧,但在A股大牛市下,機構顯然仍然持續看好銀行股,邏輯是存款保險制度恰恰有利於改善金融效率、消除尾部風險,因此對估值而言具有正面意義。​

長城證券對銀行股的看法頗具代表性:​

考慮到當前銀行板塊估值足以包含經濟增速中樞下移、利率市場化等中長期負面因素以及銀行不良高企的影響,隨著後續貨幣政策的持續寬松、穩增長力度加強、深化改革利好的逐步推出,我們認為板塊仍將延續估值修複。​

中信對此的總結是:​

1)驅動儲蓄向信譽高的全國性大中型銀行集中,小型銀行(農信社等)存款可能逐漸流失;​

2)可能強化存款競爭,小型銀行或被迫提供更高的存款成本,加劇銀行業盈利能力分化;​

3)為包括金融機構退出機制、存款利率上限放開在內的後續改革措施鋪平道路,推動金融改革走向更深處。​

對債市影響:​

市場的基本認知是該辦法的實施短期對債市的影響偏負面,長期有利於無風險利率的進一步下降。​

短期內主要的沖擊可能出現在流動性的減少以及存款利率後緊接著的存款利率放開加劇銀行負債成本上行的速度。長期看政策的建立必然導致信用市場化的進一步推進,推動風險定價體系的完善和信用利差的擴大,有利於無風險利率。​

申萬認為最重要的問題還在於後續貨幣政策等配套措施的出臺:​

首先,對於短期的擔憂主要在於對流動性的影響,一方面,存款保險費用構成銀行額外的支出,另一方面,存款保險制度可能導致存款從小行向大行轉移,存款向理財、貨幣基金的轉移,加劇資金市場的分化。對此,我們認為不必過度擔憂,由於存款保險費用和準備金在功能上部分重合,額外銀行支出的影響可以配合以適當的降準對沖,另外,存款從小行向大行轉移,存款向理財、貨基轉移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是如果這種轉移是基於對銀行風險的擔憂,那麽對國有銀行在風險上的擔憂至少在短期來看可能是沒有必要的,真正的差異可能是在民營銀行引入後,國有銀行相對民營銀行的優勢會更加明顯,這點從今年債市風險偏好的變化可以看出來。此外,如果是基於對風險的擔憂,那麽在擔憂存款的同時,居民似乎更應該擔憂理財產品的安全性,存款向理財和貨基的轉移可能更多是利率市場化的延續,而非對存款安全性的擔憂。存款從大行向小行的轉移,可能是金融機構風險定價更加合理的過程,必然提升小行的資金成本,但也許有利於大行資金成本的下降,結構性影響存在,但總體影響未必負面。​

其次,短期的擔憂還包括存款利率的迅速放開加劇銀行負債成本上行的速度。對此,我們認為也不必過度擔憂。存款保險制度推出固然是利率市場化重要的一步,但是並不意味著存款利率會很快放開管制。在存款利率放開之前,我們似乎還應該看到銀行金融機構破產的相關法規,更重要的,市場化利率和官定利率的並軌需要兩個利率相對接近,目前來看,並不具備相關條件,存款利率放開可能還會有一個過程。 此外,長期來看,政策的建立必然導致信用市場化的進一步推進,推動風險定價體系的完善和信用利差的擴大,有利於無風險利率。但這一利好的過程到底有多長取決於國家的風險偏好和對金融風險的容忍程度,短期也不必過度期待。如果制度建立後仍然是沒有銀行破產,理財產品剛兌,債券不違約,那麽道德風險並不會減少,金融機構風險偏好的下降會非常漫長。​

總體來講,我們認為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對於完善中國信用體系有積極意義,但是,它僅僅是給為儲戶提供的保障設置了一個封頂的上限,並且相當程度上讓金融機構為此保障付出成本,在銀行趨於投行化的未來,這並不能杜絕金融風險的發生。對於債市,無論是短期偏空的影響還是長期偏多的影響,都取決於一系列政策配套的力度和國家對金融風險容忍程度提升的速度,不必過度解讀。


羅毅:千呼萬喚始出來 金融改革創新提速

1、存款保險制度推出勢在必行。首先,去年底以來金融改革加速,優先股、滬港通、資產證券化備案制等各項金融政策陸續推出。尤其11月21日,央行宣布非對稱降息,存款利率上浮範圍上調至1.2倍,在社會融資成本難題的背景下推出超出市場預期。其次,參考國際經驗,利率市場化推進,短期內銀行業息差收窄壓力加大,不良貸款比例有上升勢頭。民營銀行門檻的降低,將加劇這一趨勢,保障儲戶存款安全的配套制度推出需求迫切。美國、日本等經濟體存款保險制度皆在利率市場化改革完成前推出。​

2、銀行業收益端會有什麽影響?《征求意見稿》規定,存款保險制度實行差別費率定價,存款保險費率由基準費率和風險差別費率構成,商業銀行根據公司風險水平繳納風險差別費用。只考慮存款保險制度,銀行業存款成本將小幅增加。但如果存貸比調整(同業負債納入一般存款項,繳納約18%-20%的存款準備金,銀行經營資金減少)成行,降準等貨幣寬松政策預期加強,銀行將獲得流動性補充。綜合考慮,兩者對沖,息差不會受太大影響。​

3、利率定價市場化,並購潮可以想象。存款保險制度作為利率市場化改革配套制度,在銀行破產後將以上額為限保障儲戶利益,轉變目前的隱性擔保為顯性擔保,促進銀行業市場化發展進程。當破產成為可能,風險溢價將反映在資金價格中,給出市場化的利率定價。利率市場化推進,利率波動性加大,成為重要市場風險項。利率定價和風控能力將考驗銀行收益和風險兩端,利潤減少甚至公司破產成為可能;民營銀行準入門檻降低,銀行數量有望大幅增長,行業競爭加劇;牌照價值下降為產業資本進入銀行業開啟大門。供需兩旺的並購市場可以想象了。​

4、如何選股?考慮目前市場資金流向,交行、中行、華夏和建行市凈率較低,低估值提供良好的安全邊際;考慮基本面,買未來,給與特色差異化發展的優秀銀行以高溢價,重點推薦南京銀行(資產結構調整推動收入結構優化,差異化發展走在行業前列,參考深度報告《南京銀行(601009):債券銀行穩步轉型 特色化經營傲視同業》)、寧波銀行(資產結構調整豐富收入來源,客戶結構調整目標大零售,不可忽略的小銀行,參考深度報告《寧波銀行(002142)-結構調整效果顯 同質競爭一亮色》)、平安銀行(穩步轉型零售銀行,金融創新對沖息差收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38

一年要開10萬家微店 友阿股份欲破題傳統百貨轉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606.html

前不久的全國“兩會”期間,友阿股份(002277.SZ)董事長胡子敬公開宣稱,將開設一萬家微店,讓一萬人成為店主。4月26日,胡子敬透露,這一計劃目前已經正在實施,友阿股份的“友阿微店”系統將於4月28日正式上線。

胡子敬同時透露,友阿微店將承擔友阿股份探索傳統百貨零售業在互聯網+時代怎樣轉型升級的重任。

值得註意的是,《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友阿微店的模式後發現,一旦友阿微店獲得成功,友阿股份將形成線上線下全渠道覆蓋——線下店鞏固傳統百貨零售,線上將形成另一種“混合型”全新業態,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年內發展10萬家微店

友阿股份計劃首批推出一萬家微店,但目前的增長速度遠遠突破了這一數字。

據胡子敬介紹,友阿微店項目原計劃首期開設1萬家微店,首批從公司內部篩選220名“友阿微店長”,每位微店長再向社會發動50人參加創業,從而形成1萬名友阿微店長矩陣。

但實際的發展遠遠快於計劃。據友阿股份副總裁崔向東介紹,友阿微店於4月19日下午開始試運行,4月22日下午則達到1萬人註冊,到4月26日中午,註冊店長已經達到3萬人。

胡子敬介紹,友阿微店將以友阿股份各百貨門店銷售的品牌商品資源來保障微店店長的創業,拒絕現在大量流行的暴利微商形式。友阿微店的產品,均是在友阿股份旗下各個門店精選出來的不同品類的商品,線上線下的聯動。未來,將加快所有線下店鋪商品在友阿微店上線銷售的速度,不斷的豐富商品的品類,並且將不定期集中收集友阿微店所有店長對產品新增的建議,促使微店商品能夠快速叠代。

據其介紹,所謂友阿微店長,就是友阿股份的線上分銷商,不需要囤貨和任何費用,“一鍵開店”,在實現銷售後可獲取商品毛利潤的8%-40%不等的提成。友阿微店采取單層分銷的模式,各層級微店長之間沒有任何傭金關系。

胡子敬介紹,友阿微店將於4月28日正式上線,其後上線商品將達到1萬款單品,未來將增加至5-10萬單品。

全渠道覆蓋

作為傳統的百貨零售企業,友阿股份一直在探索與互聯網+相結合的轉型升級。此前友阿股份宣布投資1億元開發友阿雲商。

今年2月,胡子敬在內部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企業向全渠道零售商轉型的主題,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友阿股份2016年將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工具,結合自己的主業零售業,加速友阿海外購、特品匯的線上線下融合,加強傳統商業升級,全面推進企業向全渠道零售商轉型升級。“友阿微店”就在此背景下推出。

“互聯網+,到底加什麽,怎麽樣去加?這是所有國內零售行業的人都在想的問題。”胡子敬說。“很多人都是討論要‘燒多少錢’,我做商業這麽多年,從來沒想過要去‘燒錢’,我是要賺錢,但現在很多人在談互聯網時都首先想著‘燒錢’,然後寄希望於資本市場去‘圈錢’。”胡子敬說他認為很多同行在轉型升級時進入了誤區,他希望友阿股份能夠走出另外一條路。他理解的傳統商業的互聯網+,是構建於傳統商業自身的優勢之上,既不用大量的盲目投入,又可以實現傳統商業一直看重的擴大銷售、增加利潤、解決就業等要素。

胡子敬預期,友阿微店成為友阿股份線上延伸的核心,到今年年底達到10萬名微店長進場開店,友阿股份不僅將其線下門店貨品引入微店,還將其旗下的友阿特品匯、農口匯、海外購等平臺產品與之對接,實現真正的全渠道覆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72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前副部長王東進:公立醫院改革整體上還沒破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642.html

“三醫聯動”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定義為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18日主辦的第12屆中國健康產業高峰論壇上,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會長、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前副部長王東進表示,“三醫聯動”提出十多年了,目前依然存在聯而不動、不聯自動,甚至亂動,使得醫改的許多領域、環節出現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的被動局面和互相掣肘的問題。

王東進說,三醫聯動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問題,而是關系到中國醫改能不能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問題,是深化醫改的不二方略,“如果醫療、醫藥、醫保聯而不動,各唱各的調,深化醫改將阻力重重、困難多多,談不上整體性、系統性和協同性。很可能一步向前一步錯,幾分用力幾分差,與改革的初衷大相徑庭。”

而要真正實行“三醫聯動”,王東進說,要堅持三醫聯動與堅持“四分開改革”(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與非營利分開)方向相結合,同時要堅持政府與市場兩手並用,不要排除市場,“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要補上市場經濟這一課,現在的醫療衛生體制就缺這一課。”

改革獲得感不強

“三醫聯動”實踐多年,目前國內也探索了多種“三醫聯動”的醫改模式,比如福建三明的綜合改革模式、安徽的新農合大病保險模式以及上海的家庭醫生簽約模式。

但王東進說,“三醫聯動”還沒有得到很認真的貫徹實施,問題有三方面:國家的投入、個人的負擔雙增加;藥品價格越降越高;群體對醫改的獲得感並不強。

根據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08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達1.45萬億元,占GDP的4.83%。到了2014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達3.54萬億元,占GDP的5.56%。

王東進說,與此同時,老百姓自付的費用也大幅增長,出現了雙增長。

數據顯示,個人衛生支出由2008年的5875億元增長到了2014年的11745億元,人均費用從2008年的1094.5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2580.5元。

對於2009年新醫改方案提出的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王東進說,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解決,而且在新的層面上又更難更貴了。

“舉個例子,2009年新醫改之前,在某一個醫院做一個闌尾炎手術是2000元,現在漲到了8000多元,漲了4倍。”王東進說,這其中存在過度診斷,過度檢查、過度用藥、過度醫療,以及價格虛高。

“過”和“虛”的背後,王東進說,這是一舊、二偏、三失衡在作怪。

一舊就是陳舊觀念,對什麽是政府主導、公益性,如何回歸公益性等概念並沒有真正弄清楚。管辦不分的舊體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公立醫院的改革一直處於試點,整體而言還尚未破題。“只是在取消藥品加成和以藥補醫,甚至讓醫患雙方簽訂不送不收紅包的協議上大施筆墨,這既是對醫生的不尊重,也是對患者的不尊重。”

“二偏”,則是對市場或市場機制的偏見,刻意把醫療機構的公立等同於公益性,把發揮政府重要作用與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對立起來,使市場不能在醫療資源的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導致了醫療市場必須具有的公平競爭機制、優勝劣汰機制、價格形成機制、談判議價機制遲遲不能建立健全,不能按市場規則運行。同時也導致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長期被排斥在體制門檻外,社會辦醫長期形不成氣候,唯公獨大的局面不能打破。

“把公立醫院等同於公益性這個觀點我一直認為是站不住腳的,這是對公立醫院體制性的歧視。”

三失衡,則是指目前既有總量供給不足的問題,又有資源配置結構失衡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後者更突出。

補上市場經濟的課

王東進說,真正實行“三醫聯動”,要堅持三醫聯動與堅持四分開改革(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與非營利分開)方向相結合。

“其實四分開的本質最核心的就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清晰,關系處理好,改革就順利。”王東進說。

此外王東進說,要堅持政府與市場兩手並用,不要排除市場。“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要補上市場經濟這一課,現在的醫療衛生體制就缺這一課。”

而要把這個問題解決好,王東進說,要做到五不要:不要腿進入了市場經濟時代,腦袋在計劃經濟時代;不要只是用政府的有形的手,而不用市場無形的手;不要固執唯有公立醫院才有公益性,民辦醫療機構就沒有公益性;不要將不以營利為目的,誤認為不能有盈利;不要輕易給人戴政府派或市場派的帽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