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知情者称福布斯富豪水变油负债是骗局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828/02405244559.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5

黄系知情人:黄陈“没有和解的可能”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13/1401046.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有关国美电器的控制权之争越演越激烈。
在国美五位高管齐齐表态支持董事会的时候,身为大股东的黄光裕似乎陷入了 “众叛亲离”的局面。然而,这位曾经叱咤江湖的“大佬”甘心将他一手创立的国美电器的控制权拱手相让吗?
昨日(8月12日),一位接近黄系的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已经通过律师同黄光裕进行沟通,黄光裕意见坚决,要重组董事局,扩大国美规模,该人士指出,黄光裕同陈晓已无“和解的可能”。
当记者询问如果临时股东大会无法达到黄光裕预期,会采取什么策略应对时,该人士指出,黄系也将第二次提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为何“罢免”陈晓、孙一丁?
“在他说出 ‘黄总一直没有看清楚,还在挣扎,这样的结果绝对是鱼会死,网不会破!’这句话的时候,也意味着双方再无和解的可能。”上述黄系知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据该人士介绍,黄光裕认为,中国家电行业很大,国美和苏宁也只占了零售业20%的市场份额,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扩大市场规模,包括从新的二、三线城市的布局以及现有布局的优化来壮大利润总额,从而达到利润的提升。
“从根本上来说,黄总在企业的战略上看得更为长远,甚至是3年、5年、10年之后的国美,而在战略布局理念上黄总就同陈晓有明显的分歧。”上述人士表示。
除经营之外,黄系还认为陈晓领导下的国美无论从品牌的感觉、服务态度、后期服务、签单服务、市场热度等都被苏宁超越了,这也让作为大股东的黄光裕不能接受。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在国美电器发出公告之前,黄氏家族曾同陈晓进行过两周的沟通,当时开出的条件是,陈晓退出,大股东收购陈晓持有的股份,并对陈晓给予一定的补偿。但是,陈晓完全否决了这两个条件。
“国美对黄总的起诉,完全就是陈晓的报复行为。”上述人士指出,当时回购的决议是董事会通过的,现在香港证监会也在调查,国美又再起诉,制造新闻热点。
对于陈晓此前表示已经掌握了黄光裕的违规“证据”,该人士指出,“陈晓说什么都不重要,法院采纳了才算。”
对于为何“罢免”孙一丁,该人士也表示,当时陈晓同贝恩资本签订极其苛刻的融资协议,其中有一条是现有团队锁定。协议规定,如果陈晓、王俊洲、魏秋立三个执行董事中两个被免职,就属于国美违约,贝恩可因此获得1.5倍赔偿,国美电器则损失24亿元。
“‘罢免’了陈晓,也就意味着王俊洲、魏秋立两个人都不能动,这样苛刻的融资条件就像高压线一样碰不得,也只能‘罢免’孙一丁了。”该人士指出。
争夺机构投资者
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黄氏家族正逐一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富达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接触,除上述机构以外,还有其余的300多家投资机构也正在紧张的接洽中。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投资机构 ,主要从公司的理念和战略上获得投资者的认同。”上述人士指出。
《每日经济新闻》也注意到,目前机构投资者持股国美有增有减。来自港交所的股权资料显示,8月3日摩根大通场内增持412.9万股国美电器,每股平均价 2.78港元,耗资1147.9万港元,持股比例由8.98%升至9.01%。昨日,富达基金申报,于8月6日减持国美电器1.79亿股,每股平均价 0.312美元,持股比例由5.57%降至4.37%。
对于《每日经济新闻》询问的摩根士丹利是否已经同意支持黄系人马,是否会购买减持的富 达基金股份等问题,该人士表示,现在的确正在争取各家机构,不到最后,谁也不好说,但是目前已经有达成共识的机构。另外一方面,上市公司是一个公开的平 台,如果富达基金是在二级市场减持的话,谁都可以购买。
对于贝恩资本,该人士表示,没有接触过贝恩,由于陈晓与贝恩资本紧密绑定,也无法沟通。
对于将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该人士表示,未来真正的较量还是股权之争,因此对于在此次角逐中取胜有很大的把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黄光裕是 国美的创始人,这是无法磨灭的历史;第二,目前黄光裕持有国美电器33.98%的股权,具有完全的优势;第三,300家未上市的门店;第四,国美的商标。
“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律师同黄总沟通,黄总的意思很坚决,就是重组董事会,扩大规模,提升利润水平,保持行业第一的领先地位。”上述人士表示,在这场对决中,黄氏的目标只有一个,让陈晓出局。
对于陈晓出局可能引发的董事会动荡,董事高管离职等情况,该人士则表示,国美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是个人的公司,何况国美拥有一定的后备力量。从长远发展来看,陈晓的出局也将让董事会架构更加优化,黄光裕一些比较好的战略方式可以重新得到认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29

黄光裕家族知情人士:贝恩就是绑定了国美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902/1623775.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郎振 发自北京
在黄氏家族与国美董事局对决的巅峰时刻,8月31日中午,黄光裕家族知情人士 (以下简称黄系知情人士)在北京一家咖啡馆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独家专访。
大股东一直在争取机构
NBD:现在大股东是否与机构进行了接触和沟通?机构方面有什么样的表态?
黄系知情人士:一直在争取机构股东,现在机构的态度一直都很暧昧。大股东与很多机构都有比较良好的沟通,都很友好。但是我们相信,真正的决定还要等9月 28日 (股东大会)投票的那一刻。投资者都在关注这场纷争,不排除有投资者采取中立的态度,孰重孰轻投资者都会判断得很清楚。
NBD:贝恩资本作为财务投资者,已经明确表态要在9月28日之前将所持国美债务转股,如何看待贝恩这一做法?
黄系知情人士:我们与一些机构投资者交换过贝恩的看法,他们也都很不理解贝恩现在的做法。大股东对贝恩曾经有过这样一种判断,认为贝恩不会参与到大股东 对国美重组董事会的事件中来。但是现在贝恩要转股,说实话,具体转股的时间只有贝恩自己知道。我觉得贝恩也在看形势的,如果要转,9月26号转也是来得及 的,这个流程很快就可以完成。
贝恩就是绑定了国美
NBD:此前陈晓和贝恩的竺稼都表示,协议中仅有保护性条款,并没有所谓的“绑定”之说?
黄系知情人士:没有绑定的概念就是一份协议,是与公司签订,与任何个人都没有关系。但是在国美与贝恩的协议中,里面数次出现陈晓的名字,按道理,他的名字出现在签字的地方就可以了,几条最为明显的与陈晓的相关条款就是最好的例证。其实,贝恩就是绑定了国美。
在国美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股东都没有出席,但是贝恩去了。即便现在贝恩还不是国美的股东,而是一个债权人。贝恩可 以以非执行董事的身份参加会议,但是中期业绩是管理层在向广大投资者和全社会来汇报自己成绩,如果贝恩不是在绑定国美,那么他为什么一边参加会议,同时又 宣布债转股呢?
NBD:如果贝恩在9月28日之前进行转股,那会对其自身有什么影响?
黄系知情人士:贝恩现在背离了自己的行业惯 例,直接进入到公司的纷争中来。将来他也会参与到其他投资当中,对方很可能会警惕,贝恩是否要侵占大股东的地位呢?实质上,债务投资者本身在一个公司管理 层上的介入程度通常都是非常浅的,但是贝恩作为一个债务投资者在董事会里面占了四个席位,因为协议里面有约定——有一个独立非执行董事是由他来指定的,这 个人是ThomasJosephManning,即国美现任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国美在协议里面向贝恩资本承诺,要促成贝恩任命的3名非执行董事及贝恩资本 在交割前提名的一名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并在股东年度大会上将其选为公司董事。
贝恩这样做让人难以理解,因为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是由他们推荐的。独立非执行董事应该是和所有的股东都没有关系,超然于公司股东利益纷争之外,他既然由贝恩指定,又如何做到完全独立?这个信息国美董事会始终都没有对外披露。这样的结果就影响其他股东的主张的表达。
NBD:您怎么看待这个条款呢?
黄系知情人士: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贝恩对于国美的各项条款是极其苛刻的。首先,在国美出现资金紧张的时候,以每股1.1港元的价格引入15.9亿元港 元,按照当时的权益来说,可以获得对应的10.81%的股份。也就是说,国美用10.81%的可能进行转换的股份换来了15.9亿港元的融资,这笔融资每 年都要付出相当的利息作为代价;其次,贝恩拥有一项可转股的权利;第三,贝恩绑定了陈晓、王俊洲和魏秋立三名高管,自己又派出了三名非执行董事;最后,他 们还要推举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国美明年的日子会非常难过
NBD:对于董事会做出的国美未来发展规划,您怎么看?
黄系知 情人士:事实上,我们认为明年国美日子很难过,从宏观层面来说,如果上市和非上市(门店)还在一起,那么全国性的布局还保留着。今年的规模增长严重受限 (关店过多),今年一定是在减少了很多投入的情况下,拿出了一个“粉饰”报表,他们选择这个时间就是为了争取投资者。投资者现在心里很清楚!
NBD:目前大股东黄光裕方面对于这场争夺有什么看法?
黄系知情人士:从现在来看,只有大股东可选择的路是最少的,贝恩也好、陈晓也好,都可以随时走,而黄光裕不行,一方面是作为创始人心理上不愿意走,另外一方面,也没有人可以接盘。国美股价低了,损失最大的永远是大股东。
NBD:如何看待372家门店的问题?
黄系知情人士:372家店是一个悬案,所有人都在议论。如果9月28日以后个别董事仍然留任,那么就不能再交给自己不信任的人来管理,这是大股东要提前说清楚的问题。讲清楚了以后,大家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讨论。
这不是大股东的胁迫,董事会可以不同意,但是大股东要表达自己看法。这可能会造成市场人为的割裂!其实在黄光裕的心里,没有上市与非上市的概念,全都是一样,品牌、团队都一样,只是在法理上有所不同。一定要划江而治吗?
NBD:国美方面认为,非上市门店不会对国美产生什么影响,对于大股东而言,要经营好非上市门店也将遇到很多挑战,您怎么看?
黄系知情人士:连体婴儿分离以后,说自己会更健康,不可能!即使分开以后,大股东要重新造一个系统,这对大股东不难,本身就有强大的基础,团队还在。
增发将损害所有老股东的权益
NBD:在特别股东大会之前,你们会做什么?
黄系知情人士:接下来,我们就是等。现在没有拜见太多的机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相信广大投资者会为了共同的国美做出理性而正确的选择。以大股东目前的能力和诚意,定能找到足够的支持者。
NBD:你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黄系知情人士:对于大股东来说,目前最不可控的就是增发,增发将损害所有老股东的权益,而损害大股东的权益是最大的。如果执意要增发,他们为了“去 黄”,也是不惜损害所有股东的权益。大股东不同意增发,但如果增发也要参与,理论上来讲,增发是不应该排斥老股东的。供股是所有股东都可以参与的。
NBD:对于国美内部的高管倒戈,有什么看法?杜鹃出来了,是否会扭转局面?
黄系知情人士:目前国美管理层的局面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眼前利益;2.未来利益;3.5月18日是关键点,黄总判了14年,让他们看不到希望了;4.整体氛围裹挟了他们。
很有意思的是,在五个高管亮相之后,有高管找到媒体说,“我没说过共进退。”其中的高管在国美都是很多年了,同黄光裕和国美有着极其深厚的友情。分歧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会看得准确。
NBD:有没有想过9.28股东大会的结果?
黄系知情人士:全部通过、全不通过、部分通过都是有可能的。陈晓下来,孙一丁保留都是变数。但是我们相信,大股东发起的正当提议是能够获得通过的。
同步播报
非上市门店负债20亿?黄光裕方面:有人恶意操作
每经记者 谢晓萍 郎振 发自北京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国美非上市门店实际资产价值不容乐观,负债已经高达20亿元。针对上述信息,黄光裕方面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有人恶意制造并发布这种别有用心的、来源不清的信息,其背后操纵人和目的不言自明。
黄光裕方面:门店负债之说有人恶意操作
据媒体报道,国美非上市门店负债20亿元,其中非上市门店的总资产为40亿元左右,而各类银行贷款和应付款达60亿元上下,即净负债约20亿元。在上述40亿元左右资产中,现金仅为8亿元,其他资产6亿,剩下的是不能立刻变现的25亿元库存。
该报道还引用一位 “核心人士”的表态,指出“黄光裕控制之下的372家‘非上市门店’与上市公司国美就是依附关系,非上市门店自身的财务状况很差,终止合作相当于‘自杀’。”
就在此前,黄光裕通过其全资控股的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向国美电器董事会发出《关于附条件终止“非上市托管协议”的书面通知》,称一旦9·28股东大会其要求罢免陈晓等动议未获通过,北京国美将从今年11月起,自行管理非上市公司资产。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有人恶意制造并发布这种别有用心的、来源不清的信息,其背后操纵人和目的不言自明。”黄系核心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2010年上半年,国美上市门店数量为740家,销售收入249亿元;非上市部分门店共372家,实现销售额96.17亿元,其中北京国美是黄光裕运营非上市门店的公司。
“事实上,国美上市部分和非上市部分一直处于同一管理层的统一管理之下,为此每年还向上市公司缴纳最高可达2.5亿元的管理费。同时,国美非上市部分业务也要直接接受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统一审计,不存在报道中所说的这种情况。”上述人士称。
国美供应厂商:结款账期不存在差别对待
372家非上市门店是否真的负债20亿元?成为媒体所称的“大股东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依附品”?
《每日经济新闻》随后致电国美管理层相关人士,该人士表示,对该报道不发表任何评论,而对于《每日经济新闻》所咨询的有关上市门店与非上市门店的具体资产情况,该人士也表示不便对外透露。
根据国美电器借壳之初便签订的“非竞争协议”,上市门店和非上市门店之间以“划分区域”的方式共存,即其中一方在上市之前已经在“任何中国城市、直辖市、镇或其他地点”设立零售门店,则另一方不被允许在同一地点进行竞争。
黄系核心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当时黄光裕将优质的门店打包上市,就是为了照顾上市公司的利益,把一些利润低、市场还亟待培养的门店划为非上市部分,怎么又成了对上市公司的侵害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在未上市的门店中的确存在上述情况,其中包括大连、吉林、宁波、咸阳等均为“培育市场”,而且门店数量也是个位数。
此外,外界质疑黄光裕以国美整体作为谈判筹码之后,还要求供应商给上市公司和非上市门店不同的结款账期,“比如上市公司需要在30天内结账,非上市部分就可以拖到60天。”《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的多家向国美供货的厂商均否定了这一说法。
一位向国美供应空调的厂商代表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实际操作中,同国美合作并不区分上市与非上市公司,而且在谈判和供货上都是整体的,也不存在上市公司30天结账,非上市公司60天结账一说。
国美中层人士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也表示,结账时间没有问题,都是按照合同中规定的期限,没有具体到30天的说法,不同的供应商可能会有所差异。
该中层人士表示,和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有可能是以整个大区(如华北大区)为代表,也有可能是各地分公司自己独立和供应商合作,“这也要看供应商的具体要求”。
前国美电器决策委员会发展战略研究室兼经营管理研究室主任胡刚也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他在国美任职期间曾了解到,由于考虑到全体股东的利益,经常有非上市门店为上市公司做担保向银行贷款的事情发生,所以说非上市门店完全依附上市公司并不准确。
胡刚表示,非上市门店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和苏宁抗衡,对于目前的国美来说,一旦300多家门店撤走,将面临在与供货商、渠道商谈判时失去筹码的危 险,“一个千家级别的企业和一个百家级别的企业,谁更有议价权?”他警告说,将来合作企业在推新品、产品营销费用上势必也会逐渐向苏宁倾斜,这对国美是致 命一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15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福建首富「1690萬買知情權 ——陳發樹「買藥」記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756

一個附加條款裡暗藏玄機,導致一筆22億的股權轉讓變成「永遠不能履行的合同」。

兩年中,買家陳發樹一直無法知道這樁交易被卡在哪個環節,直到他將賣家煙草巨頭紅塔集團告上法庭。

這是一樁彙集種種戲劇性元素的疑案,坐在原告席上的是福建首富,對面則是煙草巨頭。因為兩年前耗資22億拍下部分云南白藥股權但遲遲無法交割,陳發樹將云南紅塔集團告上法庭。

福建首富陳發樹是做國有股轉讓的老手,紫金礦業、武夷山旅遊、青島啤酒這些他低價吸納的股票,都曾使得其身家暴增,他也因此獲得「陳菲特」的盛名。不過,這一次云南白藥的購買波折,讓陳發樹陷入股權轉讓的層層雷區。

該案2012年8月23日在昆明開庭,目前尚在等待判決。

附加條款暗藏殺機

「沒想到會在《股份轉讓協議》的一個附加條款上栽跟頭。」

2009年9月10日,陳發樹和云南紅塔簽訂《股份轉讓協議》,隨後一次性把22億元股權支付款打入紅塔賬戶。

彼時,陳發樹旗下的新華都集團上下都瀰漫著一片樂觀和喜悅。當時出任新華都集團總裁不久的唐駿高調宣稱:「整個收購過程,我們只跟紅塔方面見了一面,我花了十分鐘時間讀了一下股權轉讓協議,覺得沒有問題,就讓陳總簽字了。」

十分鐘之內簽訂《股份轉讓協議》,顯然,陳發樹和唐駿過於樂觀了。

「我們沒想到會在《股份轉讓協議》的一個附加條款上栽跟頭,更沒想到裡面暗藏這麼大的隱患。」2012年9月,新華都集團一位負責資本運營的投資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這條不起眼的附加條款就是「《股份轉讓協議》自簽訂之日起生效,但須獲得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審核批准後方能實施」。這裡暗藏一個玄機:如果國資監督機構不批准,即使協議生效,陳發樹也拿不到這些股份。

這一條款最終絆住了陳發樹——兩年後,紅塔辯稱,股權轉讓失敗,是因為上級機構中煙總公司未能批准造成的。

紅塔律師在其後庭審中具體解釋為:「不是不想履約,而是上級未批准實施該合同,我們沒有辦法不執行上級的指示,所以不造成違約。」

事實上,在該協議簽署的第二個月,陳發樹已經開始觸碰暗礁。2009年10月,陳發樹在新華都慈善基金會的發布會上宣稱,將把83億有價證券捐給新華都慈善基金,其中包括云南白藥12.32%的股份。

當時,紅塔高層人士看到該條新聞後反應激烈,立即致函陳發樹,稱該項股權轉讓雖然獲紅塔母公司云南中煙公司批覆,但國務院國資委尚未審批通過,所以陳發樹還不是云南白藥第二大股東,不滿足捐獻條件,捐股無效。

云南白藥隨後也發公告,再次強調「需獲得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的批准同意後實施」的附加條款。該公告還稱:「上述股份過戶至陳發樹名下之日起20個 日曆月內不通過任何方式轉讓或委託他人持有、管理所持有的該股份。」這意味著,在國資委尚未批准前,陳發樹不擁有這些股權,不能將股份捐贈給新華都慈善基 金會。

不過,陳發樹彼時仍自信問題可以解決。前述新華都集團投資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陳總預計3個月內云南白藥股權便可過戶到自己名下。」

其實不想賣?

「紅塔在云南白藥上的投資收益率,算上白藥十年間的累計分紅和送轉股,大概有15倍」。

事後證明,陳發樹在云南白藥上遭遇了滑鐵盧,這場股權爭奪漸漸演變成長達兩年多的「長夜噩夢」。

數位新華都高層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埋下「國資委審核批准後方能實施」附加條款這一定時炸彈的關鍵人物是云南紅塔副總劉會疆。

公開資料顯示,劉會疆是云南紅塔集團副總裁,同時兼任云南白藥副董事長、昆明製藥副董事長,以及紅塔旗下多家創投公司的重要職務。

一位新華都高層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道,當時在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全過程中,劉會疆是云南紅塔簽約代表,股權轉讓協議也主要由他操刀,「云南紅塔轉讓云南白藥股權時需要國資委批准」就是在他要求下寫進協議的。

不過,陳發樹及其團隊並不重視這一條款。前述新華都高層人士也解釋說:「當初我們以為上報國資委審批只是走流程,而且,中煙總公司在2009年1月4日的正式批覆文件也是同意的,我們沒想到國資委會不批,更沒料到中煙總公司會出爾反爾,所以同意了細節條款。」

「現在看來,劉會疆當初在協議中設了一個圈套,我們被耍了。」該高層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紅塔企劃部一位員工則對南方週末記者否認了這一說法,「劉總當時操作轉讓協議時,諮詢了很多法律界和證券界的專業人士,參考了國家和有關部門制定的股權轉讓的法律法規後,才起草協議合同,各項條款均按照相關法規撰寫,並非故意設下圈套。」

為此,南方週末記者致電劉會疆,他以身體不適為由拒絕接受採訪。

一位與劉會疆關係密切的云南投資界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云南中煙公司下達同意股權轉讓的批覆後,云南紅塔高層內部對賣掉云南白藥股份產生分歧,「劉會疆為首的數位高層其實並不想賣」。

據這位不願具名的人士透露,劉會疆在紅塔集團中是操刀金融資產和生物醫藥投資的核心人物,在劉主導下,紅塔控制了多家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並參股多家生物醫藥公司,「當時云南煙草系統在非煙投資中產生大量不良資產,劉會疆主導的金融和醫藥投資反而回報不俗」。

回報特別驚人的正是云南白藥,如果從1999年紅塔第一次收購云南白藥法人股開始到2008年轉讓給陳發樹,「紅塔在白藥上的投資收益率,算上白藥十年間的累計分紅和送轉股,大概有15倍」。

根據公開資料,2008年云南白藥收入57.2億元、淨利潤4.65億元,收入和純利規模分別是1999年的24.7倍、13.9倍,股價也在這10年中翻了10倍。

「劉會疆與云南白藥管理層的配合也很好,雖然紅塔在2008年已經獲利頗豐,但仍看好白藥,不捨得賣。」這位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這筆交易得以進 行,是因為中國煙草總公司高層、云南中煙高層,乃至紅塔部分高層,當時出於清理非煙資產的戰略,都有出售白藥的意願。「劉會疆當時處境很尷尬,雖與白藥感 情很好,但在上面壓力下,劉還是成了主刀與陳發樹談判股權轉讓的紅塔方代表。」

「談判時劉會疆提了很多苛刻條件。」新華都一位投資經理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說,比如要求非外商投資企業,提前支付2億元保證金,5日內一次支付22 億元轉讓款,還要求陳發樹一年半不得賣出白藥,甚至只留給陳短短的5天決策時間。「這些條件陳總毫不猶豫就答應了,甚至提前把22億一次性打入紅塔賬 戶。」

2009 年9月10日,陳發樹一擲22億,拍下云南白藥12.32%的股份,當時,他的購入價略低於當時云南白藥的市場價;3年過去了,該投資的賬面價值增長至52.87億,但,拿不到股權的「陳秋菊」只能望股哀嘆。 (何籽/圖)

「1690萬買知情權」

中煙總公司作出否決批覆,耗時超過2年。但這個批覆期限,恰是目前法規的空白之處。

在簽訂股權協議之後,兩年間,陳發樹多次發函催促紅塔辦理白藥的股份轉讓過戶登記,紅塔的回覆很簡單:「正在等待上級單位審批。」

這樣的回覆顯然不能讓陳發樹滿意。按照雙方簽訂的條款,如果轉讓得不到主管機構的批准,「甲方(云南紅塔)應及時通知乙方(陳發樹),並將乙方支付的全部款項不計利息退還給乙方,甲乙雙方互不承擔違約責任,且本協議自乙方收到甲方退還的全部款項之日起解除。」

但兩年間,陳發樹沒有得到通知,他為股權轉讓所支付的22億元也沒有退回。

紅塔方面的態度讓陳發樹走上了「秋菊打官司」式的維權之路。陳後來在起訴書中說,「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裡,被告(紅塔)對原告要求履行合同的急切心情不聞不問、不理不睬,在不得不回函時又輕描淡寫,這哪裡是本應模範遵守誠信原則的大型國有企業?」

而在陳發樹焦慮等待的800天時間裡,紅塔方面到底出了什麼狀況?為了知道這個答案,2011年12月8日陳發樹將云南紅塔集團告上法庭。代價是向法院繳納1690萬訴訟費——新華都人士將此形容為「1690萬買知情權」。

「起訴時我們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審批被卡在哪個環節,直到法院組織質證時,才知道障礙在哪裡。」陳發樹代理律師、尚公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慶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

據李慶律師介紹,2012年3月15日,他在云南高院安排下與云南紅塔方面交換證據,這才發現:云南紅塔上級單位云南中煙早在2009年12月2日 就已向中國煙草總公司上報了請求批覆該股權轉讓的書面請示,而中煙總公司直到2012年1月17日才做出批覆稱:「為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 流失,不同意本次股份轉讓。」

也就是說,從云南中煙請求批覆到中煙總公司的否決批覆,耗時超過2年。

但在目前的股權轉讓法規中,對於二次審批的時間期限規定缺失。《國有股東轉讓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暫行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省級或省級以上國有資 產監督管理機構收到國有股東擬協議轉讓上市公司股份的書面報告後,應在10個工作日內出具意見」;但是,當國企與擬受讓方簽訂協議後,國資監督機構批覆的 時限是多少,《暫行辦法》卻未作規定。

有法律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指出:「中煙巧妙利用了這個規定上的漏洞,在776天之後才批覆,並無違規。人們只能從道義上譴責這種拖沓、低效的官僚作風。」

而中煙總公司是否是國資監管機構,是雙方分歧之處。由於中國實行煙草專賣制度,中煙總公司與國家煙草專賣局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

李慶律師解釋:「在民事訴訟的時候,對方會用其行政身份來抗辯;我們提請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時候,對方又說自己是個民事主體。」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陳發樹向中煙總公司「討說法」過程中,這位福建首富也遭遇了求告無門的種種困境。

比如,2012年4月和5月陳發樹分別提請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在行政復議中,國家煙草專賣局回函所蓋公章是「人民來信來訪專用章」——這意味著是把陳發樹依法申請的行政復議和人民信訪畫上等號,輕描淡寫地就打發了。

這場曠日持久的官司也讓陳發樹身心疲憊。據一位與陳發樹關係密切的福建企業家透露:2012年4月兒子的婚禮,陳發樹姍姍來遲;在婚禮現場,陳也是神情恍惚,並未挨桌向客人敬酒;看得出,他還在為官司操心。

觸碰國資流失地雷

中煙態度緣何前後不一?這緣於國有資產流失的舊話重提。

既然在股權轉讓協議簽訂前的2009年1月中煙已批覆同意轉讓,又為何在協議簽訂後的2012年1月作出否決批覆?

據云南煙草系統一位退休官員介紹,中煙態度前後不一,緣於國有資產流失的舊話重提。

該退休官員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從2006年起清理非煙資產過程中,出現國有資產流失和行賄受賄貪腐等諸多問題,並在這幾年集中爆發,云南煙草系統也為此引發人事地震,因涉嫌國有資產流失,至今仍有多位煙草系統官員和高管被關押調查。

「因為涉嫌嚴重的國有資產流失問題,還鬧出人命。」這位退休官員透露說,鬧出人命的官員就是云南中煙掌管非煙投資大權的投資管理處處長郭洛夫,2009年4月郭在遭到調查後自殺身亡。

據介紹,云南中煙是紅塔的上級單位,所以郭洛夫也是云南紅塔非煙投資業務的直接上司之一,但郭出事與紅塔轉讓云南白藥股份並無交集,而是在興云投資(云南煙草系統另一投資平台)賤賣鹽湖鉀肥股權給廣東華美集團老闆張克強一事中遭到調查。

在郭洛夫被警方調查後,朋友發現他神情異常,並通知他身邊的親朋好友小心照看,但幾天後,郭在其所居住小區的地下室裡用一截電線自縊身亡。

郭洛夫之死在云南煙草系統、云南中煙乃至中煙總公司引發劇烈震動,「國有資產流失」成為異常敏感的話題,這直接影響到中煙對陳發樹從紅塔手中購買云南白藥股份的批覆。知情人士透露,「中煙總公司不敢承擔國有資產流失的責任,沒人敢拍板把股權賣給陳發樹。」

興云投資和云南紅塔,同為云南煙草系統兩大投資平台。在2009年3月,就有多封舉報信檢舉興云投資高管賤賣70億元鹽湖集團股權。與此相類似的 是,在紅塔轉讓云南白藥股權中,也有各種舉報信寄往中煙總公司、紀委等監察機關,甚至在網上流傳。南方週末記者輾轉獲取的一份舉報資料也指稱「紅塔賤賣云 南白藥股權」。

讓各方尷尬的是,云南白藥的那些股份在此後等待交割的兩年裡一直在升值。按照現在的股價,再算上這期間的現金分紅和送轉股,陳發樹購買的 12.32%云南白藥股份如今升值至50億元。一位云南煙草人士也認為:「市值50億的股權仍以22億元賣出,難免會被認為賤賣,乃至被認為涉嫌嚴重的國 有資產流失。」

該云南煙草人士還指出:「中煙2009年初對轉讓白藥股權的同意批覆,出於當時收縮非煙投資戰略調整的需要;2012年的否決批覆,則是從國有資產流失角度考量。這也造成中煙前後態度不一甚至相互矛盾。」

另一位熟悉鹽湖股權轉讓一案的云南法律界人士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該事件中,多位云南中煙和興云投資高管被抓,受讓方華美集團老闆張克強也被以低價騙取國家財產的詐騙罪起訴,至今仍被關押在昆明看守所。

「從張克強前車之鑑來看,陳發樹拿不到云南白藥股權也許是好事,可以避免日後的牢獄之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位法律人士感慨地說。

三個交鋒點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凸顯了我國股權轉讓法律法規的不完善。

目前,陳發樹和紅塔雙方的律師還在對國有資產流失進行激烈交鋒。

對於中煙總公司批覆中「國有資產流失」一說,陳發樹方的代理律師李慶並不認可,他認為,「股價上漲是造成中煙總公司最終否決交易的根本原因,同時中煙也以流失為藉口,逃避該負的法律責任」。

一位研究證券法的法律專家指出,「在股權轉讓中,股價波動引發的國有資產流失,還沒有明晰的法律法規來界定。一般來看,正常的市場波動不能被認作國資流失,因為股價上升或下降屬於資本市場正常情況,簽訂協議時誰也無法準確預判股份的變動情況。」

除了國有資產流失外,中煙公司是否具有「審批權」的問題,成了此案的另一焦點。陳發樹另一位代理律師、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院長王衛國在庭審 中稱:「中煙總公司只有彙總上報權力,而沒有審批權力,財政部才是有權審批本案所涉及股權轉讓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中煙總公司應把此次股權轉讓的報告 上報給財政部審批。」

王衛國的理由,是財政部2004年發佈的《關於煙草行業國有資產管理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的如下規定:「主業評估價值在1億元以上(含1億元)、多種 經營在2億元以上(含2億元)的,由各單位逐級上報中國煙草總公司(國家煙草專賣局),由中國煙草總公司(國家煙草專賣局)報財政部審批。」

紅塔集團代理律師則引用了2007年6月30日發佈的《國有股東轉讓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暫行辦法》第9條稱,財政部可授權所出資企業制定所屬企業 的國有產權轉讓管理辦法,且雙方的協議中沒有約定報批材料一定要上報到財政部,中煙作為云南紅塔出資和上級單位,具備否決此次轉讓行為的權力,無須上報財 政部。

此外,紅塔律師認為,如果逐級部門同意的話,財政部是終極審批人,但如下級部門不同意,就無需再上報財政部。

前述研究證券法的法律專家對此則認為,「雙方律師各自引經據典,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凸顯了我國股權轉讓方面的法律法規混亂,不同的法規之間相互『打架』,這需要有關部門重新梳理和統一相關的法律規定。」

中煙公司是否成為本案的追加第三方被告,則成了此案的第三大看點。陳發樹代理律師認為中煙的批覆無效,並冒充財政部的審批意見,其行為屬於違約行為,應和紅塔集團一起被列為被告。2012年6月5日,陳發樹就向云南高院提出,追加中煙總公司為本案第三人。

云南紅塔的律師則辯稱,中煙作為被告云南紅塔上級單位,並非簽署轉讓協議的當事方,股權轉讓協議是在云南紅塔和陳發樹之間簽訂的,因此不可能存在違約責任。

對於云南高院是否追加中煙總公司為被告,李慶回覆南方週末記者說:「我們也在等待合議庭的回答。」

對於一審判決結果,李慶坦承很不樂觀,「勝訴很困難,我們有充分準備,如果一審敗訴,繼續上訴乃至申訴是必然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62

通路知情不報 滿街黑心食品

2013-05-27  TCW
 
 

 

誰能把關「吃」的安全?主管機關?供應商?通路商?

不,他們雖然比民眾對食物更專業,卻難以信任。在食品產業鏈中,三大漏洞,讓黑心食品總能長驅直入,直達顧客嘴裡。

稽查員專業不足,又易遭暴力威脅》

目前,衛生署為控管食品安全,設下兩道檢驗關卡:海關邊境查驗、衛生局市場查驗。海關邊境查驗做為第一道關卡,針對輸入食品進行抽檢。但是,現在一年四十六萬批報驗產品,由不到八十人負責,平均抽驗率只有五%,加上許多食品添加物以工業原料報關,根本不在食品藥物管理局(簡稱食管局)檢驗範圍。

若海關邊境查驗無法有效防堵,衛生局市場查驗便格外重要。其中最關鍵的查緝人員,是散布全台二十二所衛生局、約四百人的衛生稽查員。

衛生稽查員維護人民的「食用安全」,一如警察保障社會安全。但是,稽查員擁有同樣職責,卻在人數、經驗,第一線的「硬碰硬」能力上,都和警察有天壤之別。

由四百人負責市面上超過百萬件的流通商品,也許力有未逮,但人數,還不是最棘手的問題。

「為什麼都抓不到?因為在檢查的人都是菜鳥!」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說。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全台稽查員八成由護理師轉任,食品專業知識不足、缺乏產業經驗;近年,職前研修又從兩個月砍至兩、三天,實際稽查時,訓練不足的稽查員如何識破業者把戲,是一大問題。

現行任用制度下,護理師只要透過醫事人員任用條例,就可直接轉任稽查員,比起食品科系出身、必須通過公務員高普考才能成為稽查員的報考者,輕鬆許多。此外,由於稽查員多以女性為主,面對不肖業者時,遭口出穢言、黑道威脅等時有所聞,導致許多稽查員怕事、放棄深入工廠查緝,並將主力轉向包裝標示、販賣場所的衛生抽查等表面性的檢查。

例如,只檢查外包裝是否完整標示有效日期、防腐劑,或通路「看得見」的環境清潔度;至於消費者吃下肚的食品,是否含有未登錄的添加物,則不得而知。

食管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透露,因稽查員遭受暴力事例頻傳,衛生署曾申請設置「衛生警察」,卻遭立法院駁回,地方警察又無法時時配合,稽查員安全堪虞。

違規不敢重罰,不肖業者一犯再犯》

毒澱粉事件延燒至今,雖查獲兩家違法添加業者協奇、怡和,但目前仍未遭受停業處分,且只「重罰」六萬元。

不僅如此,此次毒澱粉商品名單中,過去因米粉「含米量過低」遭檢舉的日正食品竟再次上榜。蔡淑貞解釋,目前《食品衛生管理法》(簡稱食管法)雖有一年內再犯則勒令停業的規定,但僅限於「類似情節」。

換句話說,摻雜違法添加物或不實標示,因違規情節不同,一年內都有各犯一次錯的機會,第二次才停業,衛生署對廠商不免太過「寬容」。

「食管法最高也就罰到六百萬,比起他們(不肖業者)賺的錢,根本不痛不癢!」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痛批,衛生署不敢重罰業者,大家才一犯再犯。雖然食管法的修正新法將施行添加物強制登錄,但也未說明「不登錄會怎麼罰?」形同虛設。

毒澱粉事件雖是五月中正式對外揭露,但食管局坦承,早在三、四月就已耳聞風聲,但因送驗、蒐集證據,必須延遲公告。不過,事先知情的不只食管局,就連部分廠商、通路商都早早接獲消息,例如統一超、全家超商都早在事件爆發前,便將問題產品火速下架。

送驗八小時完工,為何得花一個月》

「大家都知道,送驗八小時就能完成,食管局怎麼可能要花到一個月!」江守山質疑,一個月是用來檢驗,還是給業者「反應時間」?其中,通路商的知情不報、默默下架,到事件發生後才喊冤,更讓他無法同情。

「廠商自行送驗,根本是個笑話,」江守山說,通路業者宣稱商品當初交貨時,廠商都有出示檢驗報告,所以他們也被蒙在鼓裡;但事實上,供應商拿「沒有問題」的商品去送驗,是業界人盡皆知的事情,如統一超、全家等大企業若真想對消費者負責,再花一筆數萬元的檢驗費用,根本是舉手之勞。

此外,便利商店若提早接獲順丁烯二酸被使用在食品中的訊息,為何僅是「第一時間」下架,而未對外通報?對此,統一超回應:「衛生署還沒公布,只能先做分內之事。」全家則表示,為釐清該物質是否有害,花上不少時間。「一個月,讓共犯結構裡很多人都安全下莊了,」一位業界人士評論,「不知者無罪,但知情卻『裝沒事』,也是罪過。」

【延伸閱讀】5大關卡失守!「加味」彈牙麵條吃進肚—台灣輸入食品檢驗流程圖

第1關:海關邊境查驗原因:工業原料不在抽檢範圍PASS

第2關:衛生局市場查驗原因:稽查員專業不足難分辨PASS

第3關:廠商檢驗報告原因:拿不含添加物麵條送驗PASS

第4關:通路商送驗原因:成本低、賣相好,懶得複驗PASS

第5關:消費者埋單原因:只看麵條彈牙程度埋單PAS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48

傳56網1290萬美元賣身搜狐 知情人稱基本屬實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21/147014.html

i黑馬:10月21日消息,微博大號@互聯網的那點事通過微博爆料稱,56網1290萬美元賣身給搜狐。目前,56網、人人網、 搜狐官方均未給出回複,i黑馬向相關知情人士求證,對方表示消息基本屬實。據稱,內部員工已經開始找後路。

\資料顯示,56網成立於2005年,自成立至今一直堅持視頻分享的定位,在版權視頻競爭白熱化的階段仍然堅持UGC和PGC的戰略。56網自創辦以來曾先後獲得海納亞洲、紅杉資本、迪斯尼旗下思偉創投的投資。2011年10月,人人公司以8000萬美元全資收購56網,但被人人網收購之後,56 網在發展上並沒有取得明顯突破。56網56.com曾是中國視頻行業的佼佼者,與優酷、土豆等並駕齊驅,但是近幾年來,56網開始走下坡路,在網站內容競爭上遠遠不低愛奇藝、樂視等後來者,逐漸被用戶拋棄。

據消息人士透露,56網今年一直在尋求賣身。56網將出售給芒果TV,雙方確實有過接觸,但最終沒有談攏。

56網除了UGC和PGC的業務外,還於2010年上線了真人秀場直播平臺我秀。據人人公司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我秀業務的營收為34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35.0%。據了解,我秀業務從去年開始就已經獨立運營,近期已經正式從56網分拆出去,對於收購是否包含這部分業務,目前尚不得而知。


7只確定下折分級B平均成交過億 不知情投資者成接盤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3302.html

7只確定下折分級B平均成交過億 不知情投資者成接盤俠

一財網 黃玉婷 2015-07-09 17:15:00

7月9日,分級基金市場打破連續多日的下跌局面,國家隊護盤行動似乎初見成效。

根據集思錄網站實時數據統計,除卻7只前日觸發下折而停止交易的分級基金之外,市場上存在的其他杠桿基全線飄紅。其中,27只分級B實現絕地反擊,迎來了久違的漲停;另外有47只分級B漲幅均在9.50%之上,漲幅最低的德信B也順勢上揚了2.50%。從跌停到漲停,不少投資者直呼體驗了一把過山車的刺激感。

9日開盤時,申萬電子B、中小板B仍處於接近跌停的狀態,母基金凈值距離下折僅有2.70%和4.25%,然而收盤時卻雙雙翻紅,分別上漲了9.94%和9.97%。

大盤的神奇逆轉拯救了不少這一類的連日跌停、即將下折的杠桿基,甚至讓已觸發下折的分級B也紛紛打開跌停。

從流動性來看,這12只已經觸發下折但未停止交易的分級B換手率十分高,今日成交量在1億元之上的有7只;從漲幅來看,它們的漲幅均超5%,其中生物B上漲了9.67%,接近漲停。

代碼

名稱

漲跌幅

成交量(萬元)

凈值

狀態

整體溢價

150274

帶路B

7.37%

15314.99

0.235

已下折

1.06%

150276

一帶一B

7.66%

57241.45

0.235

已下折

3.80%

150258

生物B

9.67%

2626.31

0.232

已下折

5.70%

150272

生物藥B

8.74%

4066.71

0.212

已下折

7.42%

150193

地產B

7.13%

20003.12

0.222

已下折

6.14%

150296

改革B

6.46%

27808.02

0.2487

已下折

6.33%

150197

有色B

6.53%

75622.83

0.248

已下折

13.71%

150151

有色800B

6.53%

20841.4

0.202

已下折

11.73%

150185

環保B

8.86%

44189.32

0.2387

已下折

10.78%

150252

煤炭B

5.23%

16770.6

0.245

已下折

11.06%

150187

軍工B級

8.69%

53111.99

0.1927

已下折

16.73%

150165

可轉債B

8.25%

3140.03

0.181

已下折

3.20%

表1

從交易數據來看,這幾只已經下折的分級B交易十分活躍。似乎有不少不知情的投資者買入了觸發下折的分級B,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接盤俠,給之前深套的投資者逃之夭夭的好機會。事實上,已經確定下折的分級B是投資者的雷區,因為下折是按照折算基準日的凈值進行折算,即使分級B的交易價格上漲也於事無補,買入後向下折算仍會出現大幅虧損,部分品種資產縮水幅度可高達40%。

由此看來,此番大盤回升的刺激下迎來了分級B齊刷刷地觸底反彈,但投資者抄底需謹慎,切忌選擇那些觸發下折的品種。從漲幅和流動性指標綜合來看,防禦性強的醫療板塊和前期慘跌的創業板塊表現最為強勢,可適當關註。

編輯:黃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知情人士稱滴滴出行完成45億美元融資 滴滴回應:不予置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5/156582.shtml

知情人士稱滴滴出行完成45億美元融資 滴滴回應:不予置評
王琳 王琳

知情人士稱滴滴出行完成45億美元融資 滴滴回應:不予置評

又一次大手筆融資?

i 黑馬訊 6月15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消息,知情人士表示滴滴目前已經完成了45億美元(約合296億元)的融資。

據悉,此輪融資的投資方包括蘋果註資,滴滴出行將會在明天公布消息, 除此之外,滴滴還將獲得由招商銀行籌得25億美元債務融資,加上之前蘋果註資的10億美元,目前滴滴已經獲得了45億美元的融資。滴滴官方對i 黑馬表示,對此事不予置評。

關於滴滴此輪融資的官方信息,最早是5月13日滴滴出行宣布獲得多家海內外知名金融及產業機構支持。其中,蘋果公司以10億美元投資本輪,是滴滴迄今為止獲得的單筆最大投資。通過此次投資,蘋果成為滴滴戰略投資者。

6月13日,滴滴出行宣布獲得中國人壽超6億美元戰略投資,其中包括3億美元股權投資及20億元人民幣的長期債權投資。

從輪數上來看,此次融資是滴滴出行在滴滴快的合並之後的第二輪融資。2015年2月14日,滴滴快的完成合並。隨後在2015年9月宣布完成新一輪總計30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中投和平安。

滴滴出行歷次融資歷程

2012年9月1日,獲得金沙江創投投資的200萬美元A輪投資

2013年4月25日,獲得騰訊產業共贏基金B輪投資

2014年1月2日,獲得中信產業基金和騰訊產業共贏基金投資的1億美元C輪投資

2014年12月11日,獲得中投公司、淡馬錫、騰訊產業共贏基金投資的7億美元D輪投資

2015月5月27日 ,獲得新浪微博(新浪微創投)1.42億美元E輪融資

2015月9月9日 ,獲得中投公司、中國平安(平安創新投)、阿里巴巴、騰訊、新浪微博、Temask淡馬錫、Coatue Mangement30億美元F輪融資

2016年5年13日,獲得Apple10億美元戰略投資

滴滴 融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網傳樂視全資收購酷派 樂視回應:尚不知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5/156561.shtml

網傳樂視全資收購酷派 樂視回應:尚不知情
楊博丞 楊博丞

網傳樂視全資收購酷派 樂視回應:尚不知情

又傳出一次被收購風波。

i黑馬訊(楊博丞)6月15日消息,一位新浪微博用戶袁炫華發表了一則消息,消息中稱:樂視將全資收購宇龍通訊,龍旗下品牌酷派和ivvi都將面臨消失。樂視方面向i黑馬表示此事尚不知情。

袁炫華在微博中還表示,收購完成後,新公司將由樂視高管劉江峰和許昕泉接管,並且新公司品牌有可能叫樂酷。這與此前樂視收購酷派的傳聞一樣,華為榮耀前總裁劉江峰將加盟樂視,負責樂視收購酷派的各項事宜。

微博資料顯示,袁炫華就職於金立集團。據i黑馬了解,微博中提及的許昕泉為前華為電商總裁和前京東海外事業部總裁。而當前,他已加入樂視負責海外地區業務。

此前,就曾有多次消息傳出樂視將收購酷派手機,均被酷派方面否認。事實上,酷派賣給樂視,是對其發展不錯的選擇,但就當前來看已為時尚晚。

在近期的360品牌發布會中,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也正式的撇清了和酷派的關系,宣布360手機品牌獨立。

而360手機總裁祝芳浩也表示,目前360手機和酷派是兩家完全獨立的公司,酷派在其中只是一個股東的關系,並且占比很小,不會有任何影響。

去年11月,樂視網以21.8億元占股18%的比例入股酷派,成為酷派的第二大股東。

酷派 樂視 收購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