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四太挾賭王示威爭產白熱化

2009-12-24  NM





聖 誕前夕,賭王何鴻燊的家族成員認真熱鬧。不單只留院一百四十五日的賭王,冒着寒風出席澳門回歸十周年暨政府就職禮而成為熱門話題,從美國特意返港的何鴻章 聲言不認親生仔何東舜銘(改姓前為麥舜銘)再掀起高潮,又爆出陳復生與何東舜銘離婚及哭訴無得見奶奶十姑娘。這場何家「聖誕騷」,其實暴露了各房爭產白熱 化的事實,而勢孤力弱的一方四太,已到了藥石亂投的地步;她不惜一手挾住要打「神經保護劑」的賭王過江做騷,但這一招卻完全「計錯數」,中央甚為不滿何家 的爭產恩怨,連國家主席胡錦濤也被擺上枱。

久未露面的賭王,留醫近五個 月後出席澳門回歸慶典,眼仔碌碌的他,在電視熒光幕上面露笑容,但神情呆滯,在旁的四太為他覆述台上講者內容,還向各方人士聲稱賭王能向胡錦濤說出:「澳 門有今日發展,全靠國家。」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正在養和醫院留醫的賭王,現時全靠每天注射千多元一針、大劑量的補腦素「神經保護劑」頂住,希望有助細胞修 復,減少中風後活動及說話機能退化等後遺症,「佢人係醒咗,但因為腦細胞死咗好多,而家仲未講到嘢,更加未識得認人。」

據了解,用於治療賭王的補腦素,名為「Piracetam」,常用於中風後的病人,分針劑注射及口服兩種。中大腦神經科主任黃家星教授表示,Piracetam是一種神經保護劑,有助細胞膜表面加快復元。

補腦素頂住

黃 教授說:「補腦素就等於補肝素、補腎素一樣,安全性無問題,無乜大副作用,但效用未知,只有小規模研究發現對部分人有效,但就未通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 (FDA)一類的大型測試,有效與否,在醫學界仍有爭議。講到底,年紀及中風後的物理治療,先至係康復進度的關鍵。」由於未有確切大型臨床研究的證據顯示 有用,多年來這藥只有私家醫院及部分私家醫生使用,一般公立醫院並無引入。

知情人士又爆料,指賭王今年七月因為跌倒撞傷頭入院,被確診為亞 洲人較為罕見的「出血性中風」,腦內積有瘀血,需開頭骨清除瘀血,將腦壓減低,防止再爆。唯他一直昏迷未醒,其間家人曾考慮接受高壓氧治療,但因賭王已八 十八歲,年事已高,而且養和醫院沒有高壓艙,最終作罷,加上賭王本身有心臟病,曾服用薄血藥,令賭王的腦細胞受損範圍擴大,身體以至語言機能受損較為嚴 重。

一名私家醫院腦科醫生認為,賭王醫了五個月仍未能走動及講話,顯示復元的機會已愈來愈微,「中風後頭六個月好緊要,年紀愈大,復元的程 度愈低。即係你中咗風後半年,若果雙腳唔行得,基本上一年之後的狀態,都唔會有大改變,賭王而家留醫五個月,都未行得走得,好似以前咁近乎無可能,唔再惡 化已經唔錯喇。」該腦科醫生說。

「一個人一出世,腦細胞的數目已經定咗,假設原本有一億個,死咗一千萬個,腦細胞就只剩九千萬個,如果呢一 千萬個細胞負責控制雙腳活動,咁咪唔行得囉。但係咪代表永遠都唔行得呢?咁又唔係,正常腦細胞需經過訓練,代替受損腦細胞功能,但好似何先生咁,年紀大, 本身嘅腦細胞可能已經退化,要完全康復唔容易。」黃家星教授補充說。

死撐見胡錦濤

賭王以如此「狀態」仍撐着出院到澳門,全因四太為爭產而「發茅」。

早於上週四,四太已同各方友好人士「放風」,謂賭王會出席本週日的澳門回歸十周年慶典,還指會出席最重要、於早上七時至八時的升旗禮儀式;但賭王最終未有露面,四太當日早上再於港澳兩地發放消息,指賭王將於澳門露面,以造成「既定事實」逼賭王出院過江做「騷」。

由四太陪伴賭王與國家主席胡錦濤握手的一刻,除成為中央電視台、港澳各媒體的焦點,亦造就一個假象,就是四太能夠控制賭王。然而有份籌備回歸十周年慶典的官員卻斥道:「呢種手法好低庄,阿四直頭係擺胡錦濤上枱!當日胡主席只係禮貌式上前同賭王握手,並沒有其他意思;再講,如果典禮上賭王有任何差池,對主席及整個典禮都唔吉利,阿四如果唔係賭王,根本無人會理佢。今次佢咁做係完全反效果。」

二、三房結盟力抗阿四

這位官員還指自從賭王入院以來,何家各房人已暗中較勁;事關四太雖然周身錢及物業,又是澳博及澳娛董事,但她在上市公司澳博的權益就只有澳博0.72%股份,而澳博的母公司是澳娛,何鴻燊持有三成一澳娛的股份,當中約兩成六,由Lanceford Co. Ltd.持有,這間公司早於八二年由二房藍瓊纓出任董事,二房可謂穩握控制權。現時二房女兒何超瓊及三房陳婉珍已結成大聯盟,力撼四太梁安琪。

勢孤力弱之下,四太唯有拉攏已辭去信德集團執董職位的澳娛老臣子蘇樹輝埋堆,七月時蘇樹輝便以澳門發展新連盟受託人身份,陪同四太及其餘六位候選人報名參選澳門立法會,試圖從澳門政界發揮影響力。

賭王入院後兩個多月,四太就在十月底的澳門立法會全體會議上出招,她竟然促請政府盡快落實已提出兩年,有關角子機及博彩投注站遠離社區的計劃,此舉無疑踩中二房何猷龍新濠博亞,事關他旗下位於澳門北京街的摩卡海冠就鄰近住宅區。

九八年與四太就「通臂猿猴論」展開罵戰的二太藍瓊纓(前排左一),自賭王患病後即由加國班師回朝,並聯同三太陳婉珍對抗四太。圖為年初二太與女兒何超瓊(前排右二)出席香港各界婦女聯合協進會活動時攝。

手握重兵的二房,除有何超瓊掌控信德集團及美高梅金殿娛樂場,兒子何猷龍(左一)的新濠國際亦搞得有聲有色,何鴻燊(右二)更多次出席新濠旗下摩卡角子娛樂坊的開幕活動。

討價還價要挾賣股

適逢週日澳門回歸十周年的大日子來臨,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訪澳門,身為澳門立法會議員的四太深知,如果賭王不露面,慶典上根本無人會留意她,於是千方百計搬出賭王,一方面「俾面」新任澳門特首崔世安,另一方面亦可近距離跟胡錦濤會面,在萬千鎂光燈聚焦下,希望藉此增加自己在澳門政壇的聲譽。

而 最近亦有消息指四太曾想出「兩手準備」,如賭王兩腳一伸,她會把手頭澳博的小量股份(0.72%),連同其馬仔、澳博行政總裁蘇樹輝持有的(2.55%) 及董事吳志誠持有的1.91%,合共5.18%一併賣予外資,此舉無疑觸動了二房的神經,事關引入外人到澳博恐防會搞「破壞」,而這一着亦成為四太的撒手 鐧。

正當二、三房結盟力抗四太之時,與賭王抗爭逾八年的十姑娘一房,亦發生家族巨變,不但陳復生與何東舜銘離婚,連何鴻章亦公開不認何東舜銘這個親生仔。

改姓何東,正式認祖歸宗後,何東舜銘(右一)與陳復生(左一)夫婦,多次以滿威利基金會名義籌辦文化活動,○七年更搬出親父何鴻章(右二),出席基金會舉辦的周恩來生平業績展。左二為周恩來姪女周秉德。

揭老公爛賭本性

早於○一年,十姑娘已想安插兒子、當時仍未改姓的麥舜銘加入澳娛做董事,此舉遭到賭王極力反對以至雙方反目,因而展開了歷時八年的股權鬥爭。十姑娘一直聲稱八三年已把名下澳娛7.3%股權轉到滿威利投資有限公司Moon Valley Inc.(MVI)名下,而MVI則由十姑娘及麥舜銘控制,但賭王並沒有承認,舊有股東名冊亦消失。鬥爭期間,賭王曾指麥舜銘「爛賭、欠下周身債」,亦警告十姑娘好好管教自己個仔。

近日,麥舜銘的妻子陳復生亦抖出十姑娘○一年時,不斷向澳娛「預支股息」以替麥舜銘還債,甚至要押上三枚具紀念價值,共值三千多萬元的鑽石戒指作為抵押品,賭王才肯借錢予十姑娘。

不 過○一年起,為了力撼賭王,當時已與麥舜銘分居的陳復生,仍與丈夫及十姑娘共同抗敵。這場抗戰由麥舜銘作總指揮,陳復生負責對外及拉攏各方人脈,及由十姑 娘做代表人物,組成一隊人,當中包括公關、江湖中人、律師及與中方關係友好人士,打出為「正義」而戰的旗號,力撼賭王。

雖然十姑娘透過何東舜銘多次阻撓澳博上市,但澳博最終於去年七月成功掛牌,令何東舜銘的「反九哥大行動」徹底瓦解。圖為去年何鴻燊(中)在老臣子蘇樹輝(左)及四太(右)陪伴下出席上市儀式。(林志謙攝)

改姓後如賜光環

而 最關鍵的一着就是得到十姑娘堂弟何鴻章的支持,口才及公關手腕了得的陳復生深得何鴻章信任,成功游說他開口承認親生子,讓麥舜銘得以改名為何東舜銘,正式 認祖歸宗,何鴻章是何東的長孫,亦是一名社會活動家,曾資助東帝汶脫離印尼獨立,與美國及中國歷代領導人都有交情,而且身家豐厚;何東舜銘獲賜「姓」後, 大大提高何東舜銘「反九哥大行動」的力量。過去何鴻章曾帶着兒子及媳婦在國內打通經脈,為「名為正義、實為金錢」的「反九哥大行動」套上一個光環。

然而至去年澳博成功上市之後,一切都出現變化。何東舜銘認為是徹底的失敗,陳復生一方則認為透過拖延澳博上市,集資額由一百五十億,減至不到四十億,已有「成績」,但何東舜銘認為大勢已去,於是將「反九哥大行動」正式瓦解。而跟他結婚廿載,一向出面挖苦賭王的陳復生,頓時變得無利用價值,二人的伙伴關係畫上句號,這亦是二人離婚的導火線。

何東舜銘將陳復生一腳踢開後,即將她原本每月在馬會的兩萬元消費金限額減至二千,就連陳復生以公司名義申請的手機號碼,十多日前亦被何東舜銘取消,令她一度與外界音訊隔絕。本週日,陳復生親到中環文華東方酒店,與「老爺」何鴻章見面,商討其離婚事宜,二人商談近兩小時。

親父有感被騙

對於何東舜銘這名兒子,何鴻章日前突然透過傳媒反口不認仔,說自己無驗過DNA,因此不認他為兒子,又指何東舜銘無付錢養育子女。何鴻章並說:「我哋何宅無呢啲對老婆仔女咁差嘅人,我哋好gentleman(紳士),所以我唔會認佢做仔!」

其實自從何鴻章○一年認了何東舜銘之後,亦令他本身的家庭出現劇變,為他帶來甚大壓力。事緣何鴻章七九年時,曾為他與髮妻余安妮所生的子女,成立基金,並委託十姑娘為信託人,但○一年起何鴻章的兒子何豹,多番入稟要求十姑娘交代基金內的資產情況,何鴻章一怒之下,入稟撤銷基金,但最終敗訴,而十姑娘亦要向何豹交出基金的財務文件。到今年四月,十姑娘才再入稟要求辭任信託人身份。

而 早年何鴻章借出二百萬予十姑娘投資澳娛,到○五至○七年澳娛向十姑娘派發合共兩億多元股息,何東舜銘亦無向何鴻章交代過這筆收入,令何鴻章十分不滿,並有 感以往為「正義而戰」的「反九哥大行動」,實際是為錢而爭,因感到被「坤」;加上何東舜銘連續兩年缺席北京國慶儀式,未有做好作為「何東」家族應做的事。 相反陳復生則藉住何鴻章媳婦之名,四出到北京,廣結政界人脈,相比之下何東舜銘更相形見拙,難怪何鴻章會反口不認親兒,據知他還因此開口讓陳復生與何東舜 銘離婚。

本週一陳復生(左)與十姑娘女兒麥慧貞(右)召開記者會,哭訴何東舜銘阻止親友見十姑娘,並暗示有人假傳聖旨要她交出三枚鑽戒,又要收回麥慧貞及她自己的居所。

死敵反轉結盟

陳復生與何東舜銘劃清界線後,各自亦有盤算;陳復生與十姑娘女兒麥慧貞繼而組成聯盟,聲討何東舜銘「霸住十姑娘」以侵吞財產。然而麥慧貞以往卻在「反九哥大行動」中,站在賭王一方,並得到賭王經濟上的支援,陳復生與麥慧貞站在同一陣線,外間分析認為她有意向賭王一方示好。

而 何東舜銘挾着十姑娘,亦有權繼承旗下百分之七點三澳娛股權,成為與各房的談判籌碼;他遂向二房何超瓊伸出橄欖枝,但以往「十姑娘及九哥」的和談中,就是因 為賭王不肯讓何東舜銘加入澳娛才談不攏,估計二房不會為他開路,所以何東舜銘有機會轉投向四太梁安琪。如果他們組成大聯盟,將對二房大大不利,賭王縱然甦 醒,何家卻掀起另一場爭產的六國大封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98

真功夫爭奪白熱化:誰是董事長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3/2MMDAwMDIzODA2Mw.html

12日,一位接近真功夫董事長蔡春紅的人士對本報透露,律師已與蔡達標見面,並於11日下午讓蔡達標籤署數份民事法律文件,其中一份是對委派蔡春紅任董事長真實性的聲明。蔡春紅為真功夫創始人蔡達標之妹。

11日,廣東省公安廳在其官網發佈公告證實,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蔡達標已於4月22日被公安機關抓捕歸案;當日傍晚,近兩個月以來一直緘默其口的真功夫公關部首度發表聲明,由真功夫副董事長潘宇海代為履行公司董事長職務。

「鑑於真功夫原董事長蔡達標已被依法逮捕,目前不能履行董事長職責,根據我國《公司法》及《工商登記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目前真功夫公司由創始人兼副董事長潘宇海先生代為履行公司董事長職務,對外代表公司。」上述聲明稱。

自3月17日廣州市公安局對真功夫個別高管展開調查以來,潘宇海實際控制了真功夫的日常經營管理,儘管蔡達標已被捕,但其通過控股真功夫股東之一的中山聯動,股權比例反超潘宇海,為真功夫最大控股股東。

這對於潘宇海來說,是其掌舵真功夫的主要阻力,另據本報瞭解,目前蔡達標前妻、潘宇海姐姐潘敏峰已就離婚時涉及的25%真功夫股權爭議向法院提出起訴,一旦勝訴將徹底扭轉控股局面。

關鍵的25%股權

「離婚時,包括股權在內的很多財產並未做分割。」

2006年9月,蔡達標協議離婚,潘敏峰所持有的25%股權歸蔡達標所有。「離婚時,包括股權在內的很多財產並未做分割。其後蔡達標多次向媒體和公眾說我離婚時把持有的真功夫股權全部給了他。他這是明目張膽地打劫我財產!」潘敏峰近日在其微博上說。

為了奪回25%股權,潘敏峰將蔡達標告上法院。潘敏峰要求蔡達標將其名下持有的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41.74%股權中的一半、東莞市雙種子飲食有限公司50%的股權中一半轉給原告,或折價補償潘敏峰共4.7億元人民幣。

潘敏峰代理律師、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律師吳湘玲對本報透露,蔡達標與潘敏峰雙方在離婚協議中未明確涉及對股權進行分割,「雖然潘敏峰同意由蔡達標對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的共同出資經營實體代為經營,但不等同於潘敏峰放棄股權。」

「其次,即便是潘敏峰同意由蔡達標代為經營管理,其經營管理的權利也是附條件的,當所附條件未成就即蔡達標未能履行其基本義務時,已構成根本違約。」吳湘玲認為,潘敏峰有權要求收回經營管理權,並有權要求依法對股權進行分割。

該案原定於4月18日公開審理,但由於蔡達標當時尚在「潛逃」,因此取消開庭。吳湘玲預計,隨著蔡達標的被捕,訴訟將很快進入正常的法律程序。

據其透露,潘敏峰較為傾向取回股權,「這個補償金額是根據2007年風投進來時候的估值來定,現在真功夫肯定是不止這個價。」

「而且,我們從公司瞭解到,儘管真功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營業額這麼大,但盈餘主要用於再投資,實際的股東真正的分紅不足千萬,也就是說近年來股東實際分紅是非常少的,蔡達標能拿出這麼大的巨額補償款可能性非常低,除非他有其他資金渠道。」吳湘玲說。

據知情人士提供的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查封財產清單顯示,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近日已查封了蔡達標通過中山聯動間接控股真功夫的3%股份,查封期限為一年。而蔡達標僅剩未被凍結的兩個賬戶,只剩20.26萬和1350.9元。

潘宇海全面掌舵?

面對潘宇海的聲明,蔡春紅表示「這是他的自封」

2007 年10月,蔡達標為實現真功夫上市,引入今日資本和聯動投資兩家風投,聯合向真功夫注資3億元。至此,真功夫的股權結構為蔡達標、潘宇海各佔 41.74%,雙種子公司佔10.52%(其中蔡潘各佔5.26%),今日資本和聯動投資各佔3%。後來,蔡達標通過控股聯動投資,股權比例反超潘宇海。

上述接近蔡春紅人士認為,真功夫目前的股權結構還是很清晰的,而蔡達標作為真功夫股東的民事權利仍然存在,沒有授權的話,任何人都不可以代行董事長職責。

近 兩個月以來,蔡潘兩家對「誰是董事長」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面對潘宇海的聲明,蔡春紅表示「這是他的自封」,而潘宇海方面亦質疑蔡春紅手上那份委派書的真 實性。但最終事實是,自蔡春紅拿著蔡達標委派書走馬上任真功夫董事長一職以來,其權力一直被「架空」,無論事務大小,都沒法參與。

上述接近蔡春紅人士坦言,權力被架空是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但「蔡達標現身後,通過其充分授權,相信等法律文件出來之後,大家會看到一些動作。」。

對於潘宇海任董事長的合法性和根據,潘宇海助理對本報表示,「對於潘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公司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26

香港報業大戰白熱化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066444.html

港報業大戰進入白熱化狀態。

昨天,香港派發量最大的免費報紙《頭條日報》(下稱《頭條》)用兩個整版刊登一個火藥味頗濃的廣告:「創意觸發革命——《頭條日報》搶佔《蘋果》廣告市場」。

《蘋果》即香港發行量最大的收費報紙之一《蘋果日報》,該報16年前以超低價進軍報業市場,將大批傳統報紙擠至幾乎崩潰邊緣,並且以「小報」風格顛覆傳統嚴肅媒體市場,使香港新聞邁進「娛樂化」。

然而,隨著近年來多份免費報紙的興起,《蘋果》正面臨嚴峻的挑戰。《頭條》在昨天的廣告中毫不客氣地指出,《蘋果》銷量下跌,《頭條》的發行量已高達《蘋果》四倍!

《頭條》如此高調地針對《蘋果》,原因是《蘋果》大股東在上月末急忙從台灣回港,並宣佈將會創辦一份免費報紙《爽報》,全力應對免費報紙的蠶食,其矛頭直指《頭條》,準備以《頭條》為競爭對手,搶佔免費報業市場。

不過刺激《蘋果》的動作其實已慢了半拍。

今年,首先打響免費報業大戰的是香港經濟日報社。7月27日,該社發行免費的《晴報》,首日派出30萬份。不久,該報總編輯潘少權又宣佈,《晴報》 印刷發行量從30萬驟升至50萬份。和姊妹報《經濟日報》的財經路線不同,《晴報》更多報導香港當地新聞及走娛樂新聞路線,直接衝擊《蘋果》與《東方日 報》。

業界人士透露,《蘋果》的競爭對手《東方日報》也在構思加入免費報紙大戰,並將於9月推出免費報紙。

隨著香港第六、第七份免費報紙推出日期的臨近,香港紙媒版圖將重新劃分。香港這個700萬人口的城市,即將迎來日均超過300萬份免費報紙的衝擊。傳統紙媒的生存空間正變得更為緊張。

加上不久前出爐的《晴報》,香港目前較有影響力的免費報紙有5份。最早的是2002年4月由瑞典傳媒集團旗下Metro International S.A.創辦的《都市日報》。免費報業在2005年也曾經歷一次白熱化大戰。

2005年,中原主席施永青在《都市日報》大舉挖角,組成《am730》團隊,準備以私人報業的名義加入免費報業市場。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就在《am730》推出前夕,星島集團的主席何柱國突然在當年7月中推出《頭條》,發行40萬份,成為香港最大的免費報紙,同時也是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 一。到2007年9月,何柱國又將星島集團旗下有58年歷史的《英文虎報》轉為免費派發,成為首份較有份量的免費英文報紙。

如今香港的上班族,每天都可以在地鐵站或是一些繁華街道的天橋上,看到相當壯觀的免費發報人員,身著不同的工作裝,一字排開,排在他們身邊的,是一疊疊堆得半人高的免費報紙。

當前風頭最勁的是《頭條》,因有星島集團旗下《星島日報》等採編隊伍的支持,在內容上較《都市日報》與《am730》更為豐富,坐上免費報紙的頭把交椅。據昨天《頭條》披露,其發行量已經高達90萬份,直逼百萬大關。

在昨天《頭條》刊出的廣告中,直指《蘋果》發行量已經從1999年的54萬高位跌至今年8月份的約26.6萬份。

對於《蘋果》決定加入免費報業競爭,《頭條》似乎並不畏懼,反而認為是個機會。

對於香港紙媒市場的前景,香港浸會大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新聞系主任黃煜教授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是遲早要來的一場競爭,傳統紙媒的競爭力正逐漸衰落,如果不是免費報紙在印刷質量和文字內容上尚有欠缺,香港收費紙媒的生存早已更艱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36

喬丹 體育、 安踏 、 特步運動品牌資本角逐白熱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vzk.html

喬丹 體育、 安踏 、 特步 等晉江運動品牌資本角逐白熱化

隨著又一家企業──喬丹體育IPO的成功,福建晉江上市體育用品"軍團"再添新軍,這讓人不得不再次感慨福建體育用品"軍團"的戰鬥力之強和發展活力之旺盛。

在中國體育用品產業的版圖中,福建晉江綻放出異常耀眼的光芒。被評為"中國鞋都"的晉江陳埭鎮,目前是全國最大的休閒運動鞋製造基地。

資料顯示,當前晉江陳埭鎮擁有各類鞋業企業3000多家,生產旅遊鞋、休閒鞋、時裝鞋、登山鞋、雪地鞋等幾百個品種,年產運動休閒鞋7億多雙,旅遊運動鞋產量佔全國的40%。

製鞋業的發展也帶動了與之配套的相關工業的發展。鞋配件的鞋楦、鞋底、鞋跟、鞋襯、輕泡、煉膠、吸塑到紙盒、包裝盒等均有專業廠家生產,晉江形成了"一條龍"式的生產協作群體,產業集群化優勢十分明顯。

目前的陳埭鎮,鞋材市場已形成"一都三街"的鞋業產業發展模式,銷售範圍涵蓋了鞋類生產各個環節。據統計,陳埭鞋業市場現有各類商戶1600多家,年交易額近200億元,已成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鞋材市場之一。

在晉江體育用品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湧現出一批整體實力都較強的領軍品牌企業,品牌化優勢非常明顯。

近10年間,晉江一批體育用品品牌的快速長大讓人驚嘆。尤其是到了近三四年,隨著國內體育用品市場競爭的白熱化,晉江板塊各體育用品企業又爭先恐後地紛紛上市,迅速做強做大,成為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發展的最大亮點。

2007年安踏體育登陸港交所,當時融資超過35億港元。截至上半年安踏營業額44.5億元,淨利潤9.3億元,毛利率為42.8%。安踏專業體育用品系 列店數量7844家,總銷售面積及平均每店銷售面積分別為93.7萬平方米及119平方米;安踏運動生活系列店920家,兒童體育用品系列店506 家,FILA品牌的專賣店近200家。

2008年特步國際登陸港交所,融資淨額約為20.67億港元。截至上半年其營業額為25.70億元,淨利潤為4.66億元,毛利率為40.9%,店舖數量7438家,總銷售面積及平均每店銷售面積分別為64.5萬平方米及87平方米。

2009年,361度登陸港交所,今年上半年其營業額31.86億元,毛利率42.3%,店舖總數7681家,總銷售面積及平均每店銷售面積分別為77.71萬平方米及101.2平方米。

同樣是在2009年,匹克體育也登陸港交所。上半年其營業額達到22.56億元,淨利潤4.23億元,毛利率為39.9%,店舖數為7619家,總銷售面積及平均每店銷售面積分別為59.5萬平方米及78.2平方米。

隨著安踏這樣的領軍企業及其他一線品牌紛紛上市,加速跑馬圈地,加快開店步伐,加大品牌推廣和形象建設力度,在短短的三四年間它們的規模迅速擴張,終端競爭力和品牌綜合競爭力明顯提升,這讓福建運動板塊的其他企業分明感受到了競爭壓力。

事實上,當前的國內體育用品市場既有阿迪達斯、耐克這樣的國際巨頭,又有李寧、安踏、361度、特步、匹克這樣的優勢企業瓜分市場,還有貴人鳥、鴻星爾克 以及其他更多的二三線體育品牌搶佔市場。在白熱化的市場上,終端門店的租賃和購置成本大幅上升,人工成本、原材料採購成本也都呈剛性上升趨勢。

更為嚴峻的是,隨著消費升級,運動產品當前消費的多樣化、時尚化、專業化要求均比前5年前更高,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均對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雄厚的資本實力作支撐,品牌的發展難免乏力。由此,眾運動企業紛紛上市成為不約而同的選擇。喬丹體育顯然也深知這一點,於是終於邁出上市步伐。

而對於喬丹體育來說,挑戰或許還在後頭。

很顯然,相對於安踏上半年營收44.5億元、361度31.86億元、特步25.70億元以及匹克22.56億元的銷售,以及各自均超過7500家的店舖 規模而言,喬丹體育上半年17.04億元的營收以及5715家的店舖數,已顯出較為明顯的差距,今後它惟有加速奔跑才不至於使差距繼續拉大。

而對於那些尚未上市的晉江其餘的二線甚至三線"陣營"的體育用品企業來說,隨著這些在全國具有高知名度的一線"陣營"的企業悉數上市完成,勢必會造成有限 的市場逐漸被這些優勢企業持續瓜分搶佔並形成越來越大的市場綜合佔有率,未來的它們,生存壓力必將越來越大,與一線上市企業的差距也將越拉越大,它們的日 子必將越來越難捱。

更可以預見,在強大的資本力量的作用下,這些上市優勢品牌對一些尚具細分領域競爭優勢,但規模較小、資金不足企業的兼併重組也將有可能展開。到那時,誰又將成為那個不幸的被整合者?為了擺脫巨大的競爭壓力,尋求突破,晉江眾多運動品牌中下一個上市的又會是誰?

當然,你也可以指出從2012年前兩季訂單情況看,這些上市運動品牌的市場情況也並不那麼樂觀,國內體育用品消費市場當前整體凸顯出某種疲軟態勢,但必須清醒的是,無論在何種市場中,如果領軍企業都感受到壓力,那麼,那些不具優勢企業的生存狀況更是可想而知。

在這種情況下,若還不主動尋求突破,無疑是等死。市場競爭就是這樣殘酷。 
來源:中國服飾報 作者:同黎娜  
copyright_efucomcn



探析國際知名運動品牌鞋企NIKE的商業故事【轉載】

轉載自:慧聰鞋網 

成立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耐克公司,在40年後的今天看來,早已不是一個簡單意義上的運動鞋品牌,而是一個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商業傳奇。比之於之前的成功,讓無數人更為驚嘆的,恐怕還是這個勾型標誌依然在以各種新奇的方式,不斷延續、演繹先前的傳奇。

    耐克的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藍綬帶製鞋公司。1972年,藍綬帶正式更名為耐克。1975年,為降低 生產成本,耐克將日本的生產線轉移至人力成本較低的韓國與台灣,後又擴大到印尼和中國大陸;10年內在美國迅速崛起,80年代中葉,耐克公司的年營業額超 過37億美元,佔領美國運動鞋市場的一半以上;1999年耐克公司年銷售額已達到95億美元,跨入《財富》500強行列,超過了原來同行業的領袖品牌阿迪 達斯、銳步,被譽為近20年來世界成功的消費品公司。2006年,耐克的全球銷售額跨上150億美元台階,而2011年,預計將達到230億美元。瘋狂增長的業績和品牌影響力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玄機?

    一、「啞鈴型」企業運營模式

    耐克的成功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被談論得最多的還是其「輕資產」運營模式,幾乎從一開始,耐克就選擇了將 利潤較低的「生產環節」外包。這樣,不但可以自由選擇代工廠以保證最低的生產成本,更能將全部精力都用於產品開發與市場營銷上面。這種運營模式,現在看起 來似乎並沒有什麼難解的奧秘,但在當時,無疑是一種破天荒的創新。現在很多鞋服企業仿照耐克的「啞鈴型」運營模式將生產外包,但「一個企業假如要開始它的 虛擬經營,都必須有自己的特色之處,這樣才有自己的優勢,在這個優勢前提下,能很快地集合關鍵的資源,亮出自己的品牌號召力,是知識上的財富也好,是資源 上的獨享也罷,企業本身得有個核心的依託,企業必須有能力讓自己居於主導地位才能有效地推行虛擬經營。」

    據說,企業成立之初,創始人比爾·鮑爾曼先生從妻子的蛋奶烘餅烤模獲得靈感,並最終設計出一種新的運動 鞋鞋底。今天,耐克公司的產品設計室仍被稱作「創新廚房」(InnovationKitchen)。創新廚房對絕大部分來訪的客人、甚至是大多數耐克公司 的員工來說都是禁區,公司用諧謔的口吻在大門的標示牌上寫道:「廚房重地,閒人免進」。在這個以運動鞋為工作中心的智囊團裡,設計師們從各個領域尋找創作 靈感,從愛爾蘭風格的建築、到斯特拉迪瓦裡家族製作的小提琴上的圓弧線,無所不包。辦公室的一面牆壁上展示著耐克公司曾經製作的每一雙喬丹籃球鞋(AirJordan),而工作間裡則堆滿了新款運動鞋的設計草圖。

    三、注重溝通的廣告策略

    雖然,早期的耐克廣告側重於宣傳產品的技術優勢,但隨著耐克將眼光從專業的賽場投向更廣大的普通消費人群時,「溝通效果」成為廣告的真正意義所在。

    1986年,耐克在一則宣傳充氣鞋墊的廣告中,突破了慣常的手法:在代表「嬉皮士」的著名甲殼蟲樂隊的 著名歌曲「革命」的反叛圖新的旋律中,一群穿戴耐克產品的美國人正如痴如醉地進行健身鍛鍊,……這則廣告準確地迎合了剛剛出現的健身運動的變革之風和時代 新潮,讓人耳目一新。

    耐克公司的廣告變法非常成功,首先體現了公司市場份額的迅速增長:超過銳步公司成為美國運動鞋市場的新霸主。耐克的長期競爭對手不得不像耐克一樣強調溝通風格而不僅僅是產品功能,然而耐克的產品風格和優點已在消費者心中佔據了不可動搖的地位。

    廣告變法為其贏得了市場和消費者,更重要的是耐克公司在變革中,逐漸掌握了廣告溝通藝術,形成自己獨特的廣告思想和策略——須致力於溝通,而不是銷售訴求。這一策略與大多數美國公司的廣告策略是截然不同的。

    耐克公司拓展市場的首要突破口是青少年市場,這一市場上的消費者有一些共同的特徵:熱愛運動、崇拜英 雄,追星意識強烈,希望受人重視,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並充滿夢想。針對青少年消費者的這一特徵,耐克相繼與喬丹等一些大名鼎鼎、受人喜愛的體育明星簽 約,讓他們成為耐克廣告片中光彩照人的溝通「主角」。

    許多人認為耐克廣告溝通術就是「明星攻勢」加上與眾不同的畫面、情節。但事實並非如此,起到根本性作用 的不是溝通形式而是內容,是在廣告中與消費者進行心與心的對話。耐克廣告的溝通也因此獲得能讓消費者產生強烈共鳴的效果。耐克公司在針對體育愛好者消費群 體時,其溝通內容著意於向視聽大眾傳遞這樣的信息;耐克和你一樣是體育世界的「行家」,我們都知道體育界所發生的一切。所以耐克公司廣告片中展示的是一個 真實客觀的體育世界。

    耐克公司在女性市場上的廣告更是匠心獨運、魅力無窮。耐克公司比銳步公司較晚進入女性市場,部分原因是耐克認為其氣墊技術革命的廣告主題是針對男士的,如果當時反過來吸引女性,那麼勢必損及男鞋市場的增長勢頭。

當耐克公司在青少年市場和男性市場上牢牢站穩腳跟後,轉而集中火力進攻女性市場。廣告創意方案的策劃人JanetCharlotte女士採用自我審視的方 法來瞭解女性的內心世界,以女人與女人的「對話」作為主要溝通手段。廣告作品採用對比強烈的黑白畫面,背景之上凸現的是一個個交織在一起的「不」字,廣告 文字富有情意,意味深長,語氣柔和但充滿一種令人感動的關懷與希望:

    在你的一生中,有人總認為你不能干這幹那。在你的一生中,有人總說你不夠優秀不夠強健不夠天賦,他們還說你身高不行體重不行體質不行,不會有所作為。他們總說你不行,你一生中,他們會成千上萬次迅速、堅定地說你不行,除非你自己證明你行。

    廣告是登載在婦女喜愛的生活時尚雜誌上。廣告文字不像是一個體育用品商的銷售訴求,更像一則女性內心告 白,廣告體現出耐克廣告的真實特徵:溝通,而非刺激。這則廣告獲得巨大成功,耐克女性市場的銷售增長率快於男性市場。80年代後期女性市場上,耐克遠遜於 銳步的狀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廣告的精髓在於,用創意去打動人,而不是自我表白。耐克公司由一家簡陋的鞋業公司成長為行業霸主,由鮮為人知到今天名滿天下,耐克行銷傳播厥功甚偉。

    四、「協同矩陣」式管理

    耐克一直在大力擴張產品線,並增加了新的子品牌。耐克的主力商品原來以籃球鞋為主,後來又推出高爾夫運動用品系列,並以老虎伍茲為代言人,同時加強足球鞋的推廣,以迎合足球運動人口的增加。耐克先後併購了高級休閒鞋名牌COLEHAAN、曲棍球名牌BAUER、第一運動鞋名牌CONVERSE和滑溜板名牌HURLY,並放手讓各名牌獨自經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耐克在體育營銷方面的成績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對耐克營銷方面的質疑也從未停止過。有幾點意見耐克也不得 不認真考慮:一是隨著品牌的擴張,耐克品牌已不再「酷」了;二是耐克在營銷上動輒一擲千金的作風,暴露了營銷管理上的漏洞;三是耐克在新興市場上,營銷本 土化不夠,營銷效果不理想。

    作為一個股票公開上市的 公眾公司,增長是永遠的壓力,華爾街只關注你今後的增長來自哪裡。耐克的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邁克·帕克(MarkParker)充滿自信:耐克現在正面臨 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具有將關於消費者的洞察力轉化為優勢產品的獨特能力,這正是耐克成為全球行業領袖的重要原因。

    帕克的自信源於耐克的營銷組織變革。耐克品牌總裁CharlieDenson宣佈耐克將進行營銷組織和 管理變革,以強化耐克品牌與新興市場核心產品以及消費者細分市場的聯繫。實施這一變革,使耐克從以品牌創新為支撐的產品驅動型商業模式,逐步轉變為以消費 者為中心的組織形式,通過對關鍵細分市場的全球品類管理,實現有效益的快速增長。CharlieDenson認為,這是一個消費者掌握權力的時代,任何一 個公司都必須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這種消費者為中心的模式已經開始發揮作用,比如在耐克的專賣店現已經有耐克+iPod的銷售組合,以滿足追求時尚的青年 消費者。

    耐克為此強化了四個地區運營中心,新設立了五個核心產品運營中心,四個地區運營中心是:美國、歐洲、亞 太、中東及非洲,五個核心產品運營中心是:跑步運動、足球、籃球、男士訓練、女士健康。這是一個矩陣式的管理,目標是把企業的資源向關鍵區域、核心產品集 中,去抓住企業最大的市場機會。與傳統的矩陣管理不同,關鍵是要實現跨地區、跨部門的協同。實際上,耐克公司已經有成功的經驗,正是採用這種協同矩陣的管 理方式,耐克公司組建了一支專門的隊伍,將公司足球用品市場的經營額從1994的4000萬美元擴大到今天的15億美元。CharlieDenson說: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服務於運動員,更好地加深與消費者的聯繫,更好地擴大我們的市場份額,實現有效益的增長,增強我們的全球競爭力。比如中國的 籃球運動市場,就由亞太區運營中心和全球籃球運營中心協同開拓。

    在與生產夥伴的合作上,耐克也採取了如此的模式:耐克公司有一種「生產夥伴」的三層策略,即把合作者分 別按關係遠近區別對待,更有利於耐克公司主要產品的生產。首先是發達夥伴。它們管理營銷生產耐克公司最新和最昂貴的「代言產品」,能夠承擔較高的生產成 本。這些公司生產的產品數量較少,他們通常與耐克公司一起共同開發產品,並且在新技術方面進行共同的投資。其次是大規模的生產商。它們規模驚人每天生產萬 到萬件產品,而發達的夥伴則生產萬到萬件產品。他們一般生產特定類型的鞋比如籃球鞋,而且是縱向聯合的。耐克公司不與他們開發產品,因為每家公司可能要為 一個其他的買主進行生產,以便保住他們的規模。再次是發展中的合作夥伴。這些是最具吸引力的,因為他們的勞動力成本低廉,裝配地點分佈廣泛。這些公司都是 專門為耐克生產的,耐克公司有一個強大的「指導」計劃把他們發展成為更高水平的供應商。為了幫助發展中的資源和發達的夥伴,耐克公司努力把雙方連接起來。 發達的夥伴通過提供培訓把他們自己的一些勞動力密集的活動轉給這些單位來幫助發展中的合作夥伴。

    張瑞敏先生曾說過,他最想請教韋爾奇先生的問題是:如何把大公司變小?現在由張瑞敏先生親自主導,海爾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組織變革,與耐克的變革頗有相似之處,核心正是協同矩陣。也許正印證了一句老話:英雄所見略同。

    杜納·科耐普總結出兩個重要問題:第一,公司應該從顧客的角度來理解自己的品牌形象。如果消費者認為公 司的品牌和產品之間存在差異,那就說明公司管理層的品牌印象發生了偏差。第二,顧客印象中的公司品牌特徵必須不斷得到增強。這種工作每天都要做,不是一個 星期做一次,也不是在銷量下滑的時候再做。如果公司不能每次都讓顧客滿意,甚至超過他們的預期,那麼這個品牌永遠都不會成為一個著名的品牌,也不可能像可 口可樂、迪士尼、麥當勞那樣成為幾十年曆久不衰的品牌,儘管這些品牌也都有過起伏。其實,品牌就像一個人,其核心價值和信仰只有永遠保持不變,才可成就自 我。所謂的名牌必須「持續成功、創造力高和開拓性強,對大眾的生活形態造成重大的影響,同時可以成為其他企業學習的對象」。(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 業資訊中心,鞋世界導刊微博)

    從1995年開始,耐克公司每年拿出5000萬美元作為技術研發與產品開發費用,從生物力學、工程技 術、工業設計、化學、生理學等多個角度對產品進行研究。公司還設置了研究委員會和顧客委員會,聘請教練員、運動員、設備經營人、足病醫生和整型醫生等,共 同審核各種設計方案、材料,以求根據人體工程學改進運動鞋的設計。耐克公司也通過併購策略獲得一些新技術,如美國的泰特拉公司(Tetra),該公司專業 製造氣囊用材料,那些運用該技術的減振系列運動鞋為耐克公司在上個世紀80年代創造輝煌至關重要。

耐克有數百名研究人員,專門從事研究工作,其中許多人具有生物力學、實驗生理學、工程技術、工業設計學、化學和各種相關領域的博士後學位。公司還設立了研 究委員會和顧客委員會,其中有教練員、運動員、設備經營人員甚至足病醫生和整形大夫,他們定期與公司見面,審核各種設計方案、材料,從而提出客觀修改意 見。比較精細的活動如:對運動中的人體進行高速攝影分析、運動員踏車的情況分析、有計劃地讓300多名運動員進行耐克實驗,以及試驗和開發新型跑鞋和改進 原有跑鞋和材料。耐克用於產品研究、開發和試驗方面的費用每年都很可觀,為什麼普通鞋子與耐克鞋子存在本質區別,這就是根本原因。

    耐克公司的研發體系就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工作。或者說,是可以拿來標榜的商業噱頭。耐克公司研發始終保持一個原則,「我們在技術研發方面花了許多心力,因為不好的產品絕對無法引起人們投入感情」。創始人奈特說,「如果賣出去的都是不老實的商品,大家早晚都會曉得。」

    此外,耐克公司的產品風格各異,價格不同,用途也不一樣,吸引了各式各樣的消費者。所有的消費群體,不 管是普通運動熱愛者,還是專業的運動員,都有這樣一種認識:耐克公司提供的跑鞋品種是最全的。因此,這張極端的業務組合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也為耐克 公司在飛速發展的跑鞋行列中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形象。

    最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耐克來說,產品的設計和開發不是迎合消費者,而是引導。因為消費者永遠不清楚,未來的鞋會有怎樣的功能,所以,不斷開發設計出新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二、毫不含糊的品牌性格

    「體育、表演、灑脫自由的運動員精神」是耐克追求的個性化的公司文化。這個具有鮮明特徵的公司文化——反傳統觀念的企業形象,是由公司創始人菲利普·耐特所創立。

    耐克成立之初,阿迪達斯在美國運動鞋市場無疑佔有統治地位。耐克公司的管理並不嚴謹,但是必須打破阿迪 達斯的強烈信念把整個隊伍團結在一起。公司的營銷人員說:「我們本能地就能判斷,什麼事是耐克公司要做的,什麼事是耐克公司不做的。」由於阿迪達斯屬於正 統派,耐克能夠非常重視認可那些對正統派深惡痛絕的運動員,如史蒂夫、普雷方汀對業餘運動員聯合會嗤之以鼻;「愛鬧彆扭」的伊蕾·納斯塔斯,則是網球界的 一位令人毛骨悚然的人物。這些反傳統的運動員經耐克資助後,使耐克公司充滿挑戰正統、進取活力的形象。

    優秀的品牌都會找到一種自然的象徵,讓品牌生長在另外一個物體上來演繹產品自身所無法表現的個性。奈特 認為,青少年模仿能力極強,對品牌極為敏感,明星人物的穿著經常會成為模仿的對象,因此只要設法讓最有魅力的運動員穿上耐克,就必定能吸引全國為數眾多的 人的模仿。最偉大的世界級得明星、大紅人喬丹出色地把握耐克公司的獨特精神氣質,即完美且充滿活力的工作作風。耐克通過贊助「第一飛人」,同時也成為千萬 喜愛運動者的偶像。

    美國《綜藝日報》編輯查理·庫尼斯認為:「耐克公司將品牌標識與經營業績聯繫在一起,取得了很大的成 功。這些業績不光表現在運動鞋上,還表現在其他許多方面,例如與運動巨星聯姻,塑造朝氣蓬勃的運動形象等。其實,每一家企業都應該問問自己,你的品牌承諾 帶給消費者的是怎樣的情感。」耐克在明星代言上可謂不遺餘力。「好的創意不是濫用明星,而是善用。不要讓明星成為產品的道具,而要成為品牌的精神化身和有 血有肉的代言人。這是世界品牌利用明星的常勝不衰之道。」耐克正是有效地利用了各種各樣的世界體育明星,才使它沒有被明星的光輝所淹沒,而是讓明星永遠照 耀著品牌。    


解讀中國運動鞋服品牌的「謀變」之路


此前的五年,中國運動鞋服 品牌藉著渠道規模的不斷擴張,各大體育賽事、運動娛樂化等營銷手段的推波助瀾,不斷刷新銷售記錄,實現了爆發似的增長。然而,在前景一片大好的情形之下, 我們不禁要問:當渠道規模的增長遇到天花板時,我們的出路在哪裡?這已經不是對遙遠未來的杞人之憂,而是日益亟需面臨的行業問題。

國內的一線市場被NIKE、adidas等國際大牌所盤踞,本土的運動品牌很難與之角逐,而聚集在二、三線市場。隨著去年NIKE、adidas打算調整渠道結構,進攻二、三線市場的信息一經傳出,立即就在資本市場引起連鎖反映,國內幾大上市運動品牌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挫。這暴露出了什麼問題?本土運動品牌這幾年雖然在各大國際賽事上頻繁出鏡,銷售規模也水漲船高,但我們的品牌溢價能力還是增長緩慢,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

    跟國外的大牌相比,品牌管理依然是本土品牌最為薄弱的環節。避免同質化的競爭,首先就要在生產模式、品 牌定位、運動精神上下功夫。很多本土品牌在品牌定位上也採取了差異化的手段,但也很容易游離在休閒娛樂與體育之間,運動的概念並不純粹。隨著中國日益成為 體育強國,隨著中國品牌在各大國際賽事上的精彩表現,中國的運動品牌遲早會擠身世界一線運動品牌之列,路雖然長遠,但深層次的體育精神,永遠都將是運動品 牌的精髓所在。

拐點之下,中國運動品牌謀變

    2010年,對於大大小小的本土運動品牌而言,注定是一個多事之年。

    2010年年末,本土運動品牌領頭羊李寧公司因為受到2011年第二季度訂單金額下跌因素的影響,股價在2010年12月20日創紀錄地大跌近16%,市值一日蒸發約35億港幣。而且大跌之後,股價並沒有止住跌勢。資本市場真實地記錄了市場對本土運動品牌經營前景的擔憂。

    市場觀察人士普遍認為,訂單金額的同比減少只是一個導火索,市場做出劇烈反應是因為擔心本土運動品牌通過新開門店增厚業績的路徑碰到了「天花板」,以李寧公司為代表的本土運動品牌如果不改變多年一成不變的發展套路,將面臨困境。

    時間再往前回溯,2010年年中,市場傳出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遭到本土運動品牌圍攻,它們在中國 市場的銷售收入下滑,意欲調整渠道結構,進入二、三線市場,並且為了適應二、三線市場的消費水平,將推出低價鞋搶奪原本為本土運動品牌牢牢控制的市場。僅 僅是耐克推出低價鞋的消息就立即在資本市場引起連鎖反應。2010年7月6日,運動服飾類股票全線下跌:特步跌5.98%,李寧公司跌2.01%,安踏跌0.74%,中國動向跌2.92%,匹克跌2.92%,361度跌0.36%。

    除了訂貨量大幅下跌外,李寧公司還發佈了將在2011年整合分銷渠道的消息,將關閉一些業績不良的單一經營店舖,關店數量大約為500-600家。

    經過多年的高速發展,伴隨著體育用品市場的井噴,以晉江品牌為代表的本土運動品牌實現了超常規發展。然而,2010年以李寧公司訂貨量下跌、關店整合為標誌,意味著整個行業進入了一個轉型期。

粗放與集約

    在人們的印象中,本土運動品牌的崛起跟大手筆的資源投入、塑造品牌的強烈渴望、山寨式模仿的本能是密不可分的,如草莽一般,大開大闔。中央電視台五頻道變成了晉江頻道,晉江企業爭相聘請明星代言,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的專賣店,構成了安踏、361度、特步、喬丹、匹克、鴻星爾克德爾惠、美克、喜得龍等眾多叫得出名字的或叫不出名字的運動品牌的發展路徑。

    但是,這樣的發展路徑到了一個臨界點。「北京奧運會之 後,中國體育市場形成了井噴之勢,市場擴容帶來的競爭升級、營銷升級將體育用品行業的競爭推向了極致。但從2009年到2010年,依靠鋪渠道、多開店帶 來水平式增長的模式遇到了瓶頸,到了一個臨界點。像李寧公司在全國的店面數已經達到了7000多家,體量是非常大的,管理有一定的難度,維持比較高的利潤 率也有難度。而提高品牌溢價能力實現垂直式增長,則還有一定的空間。」關鍵之道體育諮詢公司CEO張慶說。

    不僅是李寧公司,安踏、特步、喬丹、361度等品牌都感受到了市場的壓力。在品牌塑造上加大資源投入, 搶奪優質體育資源,在渠道上通過多開新店促使業績增長,這是本土運動品牌的主要發展動力。然而,由於房租大幅度上升,讓開新店賺錢的難度越來越大,李寧公 司CEO張志勇說:「運動用品零售市場面臨沉重的壓力。一方面,以前依靠大量開新店的增長模式已經難以持續;另一方面,運營終端零售門店的各項費用越來越 高,這使得李寧公司的經銷商對下一年度的增長前景越發謹慎。」為了幫助經銷商緩解成本上漲的壓力,李寧公司甚至表示將提高給予經銷商的折扣率。

    業內人士認為,「窮則思變」,原有的路徑走不下去時,只有尋找新的路徑。提高品牌的吸引力和提高品牌的 溢價能力是一個必然的選擇。耐克進入二、三線市場並推出低價鞋就能讓本土運動品牌風聲鶴唳,就是因為本土運動品牌雖然走過了塑造品牌的階段,但是與國際品 牌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當失去價格、渠道等優勢直面競爭時,本土運動品牌難免「心虛」。

    張慶認為行業內將出現一種新的競爭形態,就是從渠道上形成大賣場,像家電行業的國美、蘇寧那樣,比如鵬潤集團投資的國美銳動就是將諸多運動品牌整合到一起,通過專業化的渠道管理控制價格。

    「我支持分工,流通和製造要有所分別。未來這會成為一個方向,但是依然會有分化,畢竟運動服飾情感消費 的因素會多一些,體驗店必不可少。李寧公司曾經有發展出一個零售品牌的可能,1997年金融危機時,為了應對經銷商不拿貨,在分銷壓力大的情況,陳義紅一 度主導成立了12家子公司作為零售商,當時是有可能獨立成長為大渠道公司的,但是金融危機過後就被收編了。如果分拆開來發展到現在,至少不會輸給百麗。」

    但是,渠道發展的新趨勢僅僅是緩解、分流了壓力,如果繼續橫向擴張不現實的話,那就只有縱向提高品牌的吸引力和溢價能力了。

    專注與品牌提升 

    如何提高品牌的溢價能力?

    事實上,本土運動品牌承受的壓力不僅僅來自於耐克、阿迪達斯這樣的國際品牌。

因為品牌同質化嚴重,且大都定位於運動休閒,本土運動品牌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事實:主打運動休閒的凡客誠品憑藉「凡客體」病毒式營銷、低廉的價格與便利的渠道,實現了瘋狂增長;而全球服飾零售巨頭優衣庫也以低廉的價格、簡約清爽的風尚不斷侵蝕運動消費市場。

    「本土體育用品行業以往掛體育的『羊頭』賣休閒的『狗肉』,現在已經行不通了。」張慶說。以往體育用品企業都是掛體育的外殼,實際上是賣休閒。但是繼續發展下去,則需要更為專業的劃分,需要挖掘體育精神,真正強調體育的內涵,強調運動品牌本身。

    2010年6月的最後一天,李寧公司突然宣佈要改變品牌標誌及口號:「L」拼音標誌變成「人」字標誌, 「一切皆有可能」為更具國際化的「MakeTheChange」取代。李寧公司換標,在中國內地的營業額終於超過阿迪達斯,成為僅次於耐克的第二大運動品 牌。事實上,這是李寧公司聚焦自己品牌內涵的一次巨大努力。

    不僅僅是第一梯隊的李寧公司,很多本土運動品牌在經過了造牌運動的喧囂之後,都開始冷靜思考品牌發展的方向,思考自己的未來之路。

    2010年,喬丹推出了自己新的品牌主張:「跨越•新生,BeyondYourself。」2002年喬丹的年產值僅為1.2億元,到2010年銷售額有望突破30億元。但是面對市場變化,喬丹也不得不變。

    「在我們包括運動員在內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極限,它可能是你的榜樣、你的對手,甚至它就是你自己。 當我們面對這個極限的時候,我們敢於挑戰並超越它!而每一次超越,都要突破一個難以想像的極限;每一次新生,都要經歷一段不為人知的黑暗;在涅槃之後,我 們將迎來新我!此所謂『跨越•新生,BeyondYourself'。」喬丹總經理倪振年說。在任何一個趨於成熟的行業,要麼向上提高品牌價值殺入第一梯 隊,要麼向下在細分市場上做小的長尾。和那些至今仍迷信體育資源、狂打廣告、狂開店的競爭對手相比,靜悄悄地在第二梯隊待了幾年專注於籃球領域的喬丹,它 在發起新的攻勢之前,首先請來了專業的市場調查公司,瞭解新一代體育用品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消費模式,其次是與品牌創意機構合作,梳理品牌定位和價值主 張。

    「喬丹重新調整了自己的發展定位,下一步將重點建立綜合性專業運動品牌屬性,樹立品牌的個性形象風格,為品牌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加強與年輕消費者溝通,助力品牌年輕化。」倪振年說。

    現在就是一個分水嶺,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到了做出決策的時候了。張慶認為,現在的一些體育用品品牌缺少前瞻性的戰略眼光,為原有的思路所禁錮,在分析訂貨量下降、增長率下降時,簡單地將原因歸結為開店數量不夠多、體育資源不豐富,依然是粗放型增長方式。

    「以後運動服飾的運動屬性要加強,針對產品線強化品牌定位,品牌策劃要鮮明。」在張慶看來,一些本土運 動品牌,如匹克、特步在發展思路上是有問題的,以匹克的體量、能力,應該花更多的精力重塑品牌。「晉江出品牌,其過程卻比較草莽,通常是資源導向型,有投 機性,通過大量的資源投入,迅速地把品牌打造出來,這個時候甚至產品名稱都能成為一個品牌,但是過了這個階段,就要進行梳理,要切實瞭解自己的目標消費人 群、自己的品牌主張、自己的品牌精神內核,對自己的品牌清晰地進行定義,然後通過大量的市場行為來強化。

    從代工到塑造品牌,是以晉江係為代表的本土運動品牌的一次華麗轉身,這讓本土運動品牌經過多年積累有了叫板國際運動品牌的資本,但是本土運動品牌卻又被逼到一個無法迴旋的境地,要再來一次華麗轉身,然而有了幾十億規模的本土運動品牌又將如何轉身呢?

    倪振年認為,國際運動品牌經過多年的積累,無論是運營技巧還是搶佔的營銷資源都要優於國內企業,在現有 的條件下,國內企業要縮小與國際品牌的差距,只能下苦工夫,做更多的創新,包括產品創新、營銷理念創新、營銷工具創新、銷售服務創新等。「對於喬丹而言, 我們要更加積極地看待並主動應對市場轉型,廣州亞運會前的品牌重塑便是一個積極的方式。喬丹將繼續順應行業發展的要求,穩步推進和發展,立足二、三線市 場,積極進軍一線市場。」

    而在業內觀察人士宋十三看來,競爭升級了,企業就必須在系統和諸多細節上下工夫。經過了粗放式狂野發展 的晉江運動品牌應該走上精細化的發展道路。目前,晉江很多企業看似擁有一個比較不錯的品牌,但這些品牌沒有經過摔打,抗風險能力比較差。這些企業不是建立 在品牌發展的基礎上的,而是依靠大規模的營銷投入,過於依賴終端及推廣,只是借助營銷勢頭實現了大規模銷售而已。

    宋十三說:「目前晉江還沒有很強大的品牌,大多數處在二、三線,安踏、匹克、喬丹等有冒頭的趨勢,但是感覺還是弱了些。如果能通過品牌兼併的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並且從晉江走出去,或者實現城市形象升級和企業管理創新,才可以說是真正進入了品牌時代。」

    張慶說:「我覺得做企業要像一個人一樣思考。稻盛和夫說,自信於自己。要知道自己的足夠與不足夠,與國 外品牌相比本土運動品牌確實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因為根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市場,而且中國正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發展,那麼將來一定會在民族品牌中產生一個 國際性的大品牌,所以不管過去如何,那只是艱難發展的過程,我們要在未來自信於自己。」

    大浪淘沙,下一波浪潮會淘汰誰,又會成就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46

競爭白熱化 龍巖開賣寵物生前契約

2012-7-16  TWM




生前契約市場競爭白熱化,業者將觸角延伸至寵物死後世界,推出高單價的寵物生前契約,儘管比一般行情貴一倍,但詢問度頗高,顯見市場商機龐大。

現代人與寵物感情愈來愈好,即使寵物往生也完全比造人類辦理。殯葬業龍頭龍巖,即將推出台灣首宗寵物生前契約商品,在殯葬業造成話題。一向重視服務品質的龍巖,為了切入頂級寵物市場,規畫一連串寵物禮儀服務流程,不但往生之後就有龍巖專業禮儀師親自到府服務,還會替寵物辦理告別式、火化、晉塔,讓人大開眼界。

原本,龍巖曾打算設計一款「寵物火化車」,寵物直接在車上火化,送到山上晉塔時就已完成火化程序,但考量社會觀感與空氣汙染,因而作罷。

龍巖人本總經理劉偉龍表示,目前寵物骨灰處理沒有任何法規規範,也不屬於廢棄物,無法埋在地上,或申請戶外墓園。他認為隨著養寵物的人愈來愈多,相關需求也應運而生,寵物遺體處理有必要訂定法令。

較特別的是,龍巖寵物納骨塔「只租不售」,這是考量飼主在紀念期過後就不願意續約,乾脆以出租取代買斷,也可提高塔位使用率,看來龍巖已準備要大賺寵物財。

(梁任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56

QE退場之際 主席又即將換人 柏南克跛腳 聯準會鷹鴿之鬥白熱化

2013-08-12  TCW
 
 

 

全球股市從來沒有這麼好預測過。

台北時間八月五日晚上,美國聯準會達拉斯分行總裁||一向鷹派的費雪(Richard Fisher)發表演說,再次表示,美國央行應該按照計畫,在九月開始減碼過去四年吹漲股市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貨幣政策應該轉趨緊縮。你可以想像股市做何反映。

此話一出,全球股市應聲下跌,包括紐約道瓊、標普五○○、倫敦FTSE全都收低。︽華爾街日報︾股市新聞的標題寫著:「企業獲利好?誰管它!」言下之意,影響股市的早已不是基本面,而是聯準會的官員又透露了什麼線索,可以讓市場推敲聯準會裡對於這個問題未來決策方向的蛛絲馬跡:QE究竟何時會退場?

聯準會每個月買進八五○億美元規模的債券資產政策,正在面臨轉折點的關鍵,一般認為,九月十七至十八日的決策會議中,聯準會將發布關鍵聲明。而這個舉世關注的聲明方向該怎麼走、會怎麼走?如今卻已愈形難測。

退位 引起內部派系失衡原因,就是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明年一月即將退休,而在其權力逐漸真空化之際,聯準會內的派系聲音正在彼此角力,誰能取得貨幣政策的「話語權」,攸關九月的聲明方向、下半年的股市展望,甚至是未來四年的美國及全球資金環境。

才在七月底,聯準會開完會後更新對景氣的看法,美國經濟數據比預期差,這個說法讓市場解讀為「鴿派占上風」,道瓊指數一股氣上漲了三位數。而八月五日發表演說的鷹派費雪,雖然對QE減碼態度強硬,但他甚至不是聯準會的決策成員之一,在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也沒有投票權,然而他的發言餘波仍讓股市湧現賣壓。有關聯準會的一舉一動,都正牽動著全球股市與經濟。

其實聯準會內部一直都有「鷹派」與「鴿派」之分。鷹派認為美國經濟強健,現在的寬鬆貨幣政策反而對經濟有害,政府已經做得太多,因此主張盡速讓QE退場;而鴿派則認為美國經濟疲軟,政府做得太少,仍要政策加持才能復甦。這些有投票權的聯準會十二個人的看法,直接或間接地寫下了我們的經濟史。

過去幾年就是因為聯準會鴿派代表居多,因此QE的提案表決能夠橫行無阻,連續四度加碼。不過,隨著柏南克退位在即,聯準會內部鴿派與鷹派的勢力將有可能大地震,兩派人馬的衝突,自然也越演越烈。

為了穩定市場,聯準會對外自始否認有鷹鴿派之分,不但避免公開交鋒,連會議記錄都是匿名。但是,今年四月一場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的研討會上,兩位聯準會分行總裁:鴿派的伊凡斯與鷹派的雷克卻彼此同台交火,分別就通膨率與QE效果彼此爭得面紅耳赤,充分暴露聯準會內部的嚴重對立;這在過去柏南克權力穩固時,是前所未見的。

柏南克總是會在兩派之間平衡,他最著名的句型就是「雖然這樣……,但另一方面……(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來表示聯準會的中立與客觀。但從內部理事公開對立可以看出,即將退位的柏南克,已出現權力真空的問題。美國巴特農集團首席經濟學家Nigel Gault甚至認為,柏南克已經是「跛腳」,因為連他的老闆、美國總統歐巴馬都在打壓他。

七月時,歐巴馬於一場電視專訪中曾說:「柏南克在位的時間,已長到超出他本人意願與應有的任期。」聯準會前理事梅爾(Laurence Meyer)解釋,這形同是「歐巴馬在電視上炒柏南克魷魚」。如今,柏南克已經不會再以主席的身分參加國會聽證會,或許還不到「看守內閣」的程度,但他的影響力確已日漸式微;退位及接班的倒數,已經開始。

雖然接班人選還沒有正式公布,但是接班人問題更進一步造成現在鷹、鴿二派的爭論,因為現在二位呼聲最高的人選:財政部前部長桑默斯( Larry Summers) 及現任聯準會副總裁葉倫(Janet Yellen),分別是鷹派與鴿派的主力代表。這二位候選人各有千秋,分別掌握不同資源。聯準會前理奇蒙分行總裁伯德斯(Alfred Broaddus)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就說:「聯準會主席的提名,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充滿政治角力過。」接班 兩派人馬正面對決曾經公開質疑QE效果的桑默斯,是聯準會裡許多鷹派人士的老師,市場普遍認為,如果桑默斯接下主席的位置,那麼美國這些年來的貨幣政策,可能將會大轉彎。比起印鈔票,桑默斯更相信財政政策的效果。因此,在他的帶領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可能從主動化為被動。

分析師也指出,曾經當過歐巴馬首席經濟顧問的桑默斯,從二○○八年開始就幫民主黨政府度過金融風暴,因此,與歐巴馬早已有革命情感。《華爾街日報》就報導,當桑默斯被媒體質疑與金融機構走得太近時,歐巴馬就在電視訪問上為他辯護,兩人關係匪淺。不過,桑默斯需要辯護的,不只這件事。

桑默斯最大的醜聞,是二○○五年擔任哈佛大學校長時,公開說出:「性別可以解釋為何從事數理研究的女性少於男性」這種性別歧視的發言,引發了哈佛三七○年校史上最嚴重的校園抗爭,最後桑默斯辭職下台,至今都還背負著性別歧視的罪名。

而另外一位能與桑默斯匹敵的,就是現任副主席葉倫。她是柏南克的親密戰友,對通膨的立場,甚至比柏南克還溫和。

鴿派的她,自然受華爾街的銀行家愛戴,不但《華爾街日報》毫不吝惜地讚揚葉倫,說她的經濟預測在聯準會理事中是最準的「水晶球」,參議院也聯署支持她。不只如此,她在經濟學者圈中,也比桑默斯受歡迎,因為她的丈夫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艾克洛夫(George Akerlof)。

因此,連一向嘴巴不留情的諾經獎得主保羅.克魯曼,都警告歐巴馬不任用她的後果。「葉倫的資歷無懈可擊,」克魯曼在部落格上寫道:「如果歐巴馬總統最後任用的不是葉倫,那他得給我們一個相當好的理由才行,否則,連那些最支持他的人,可能都會失望透頂。」不過,葉倫也有很多弱點。她不但與歐巴馬相交不深(媒體指出她與歐巴馬見面僅有數次),經濟觀點也與歐巴馬唱反調。歐巴馬之前曾表示,下屆主席首要任務是維持住通膨;但葉倫的觀點則認為聯準會的主要任務是降低失業率,因此和總統的看法相左,為她的接任之路蒙上一層陰影。

動盪 全球市場隨之起伏桑默斯與葉倫誰能勝出?恐怕連歐巴馬都不知道,他日前更釋出第三個名字:柯林頓政府的經濟顧問唐納.科恩(Donald Kohn)加入候選名單。科恩曾任聯準會副主席,個性以謹慎出名,因此,市場猜測可能是歐巴馬害怕桑默斯落馬,為「消極貨幣政策」或者說QE的退場,能順利執行而準備的人選。

無論誰接任,聯準會內部鷹派與鴿派的權力結構,勢必將經歷一次大調整,直接影響的。

具有投票權的官員們,短則影響QE退場的進程,長則影響未來四年美國的貨幣政策。在人選未能確定前,全球市場恐怕還得隨著「跛腳」聯準會一起動盪一陣子。

柏南克退位造成權力真空

聯準會派系對決加劇

鴿派

副主席J. L. 葉倫( Janet L. Yellen)紐約分行副總裁W. C.杜德利(William C. Dudley)聯準會董事E. A.杜克 (Elizabeth A. Duke)芝加哥分行總裁C. L.伊凡斯 (Charles L. Evans)波士頓分行總裁E.S.羅森格 (Eric S. Rosengren)董事J. C. 史坦(Jeremy C. Stein)

中立

主席B. 柏南克(Ben S. Bernanke)董事J. H.鮑威爾 (Jerome H. Powell)董事S. B.拉斯金 (Sarah Bloom Raskin,)聖路易分行總裁E. J. 布拉德(James Bullard)

鷹派

董事D. K. 特魯洛(Daniel K. Tarullo)堪薩斯分行總裁L.喬治 (Esther L. George)註:此12人為對聯準會公開操作政策具投票資格者

下屆聯準會主席熱門人選

鷹派代表

賴瑞.桑默斯

(Larry Summers)

出生:1954年

現職:哈佛公共行政系教授經歷:美國財政部部長、哈佛大學校長、美國國家經濟會議主席

鴿派代表

珍妮.葉倫

(Janet Yellen)

出生:1946年

現職:聯準會副主席

經歷:柏克萊、哈佛、倫敦政經學院教授、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舊金山聯儲銀行分行總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90

歐盟預算大戰白熱化 財政緊縮面臨嚴峻考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37

france-is-the-new-sick-man-of-europe

目前,歐盟成員國預算大戰正處於白熱化狀態,歐盟財政緊縮政策面臨迄今最大考驗。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三位相關官員消息稱,歐盟委員會將於本周三(10月22日)通知五個歐元區國家,他們的預算計劃面臨違反歐盟規則的風險。

歐盟成員國於一周前提交了各自國家的預算計劃,等待歐盟委員會的審批。這是歐盟新的財政新規的一部分。

該委員會的決定是政治管理過程中的第一步,這個過程包括拒絕歐元區國家預算案,以及打回原國要求他們進行重新修訂。是否拒絕上述國家的預算案必須在本月底之前做出。

除了包括法國和意大利在內的上述五個國家之外,奧地利、斯洛文尼亞和馬耳他也將受到同樣的拒函。

負責評價這些預算案的歐盟經濟專員、歐盟經濟與貨幣事務委員Jyrki Katainen的新聞發言人Simon O’Connor對歐盟的上述行為並沒有予以確認。但他稱,這並不意味著歐盟已經明確決定肯定會拒絕某個國家的預算計劃。“成員國負責預算草案的技術顧問不會預先判斷委員會的最終結果。”

正式要求法國和意大利修改預算案可能引發政治上的激烈對抗。這兩個政府目前正致力於應對各自國家內部日益升溫的反歐盟情緒。

華爾街見聞提及,法國極右翼政黨民族陣線黨(National Front)黨首Marine Le Pen近年來支持率走高,並已成為2017年總統大選的熱門候選人之一。該黨強烈支持法國民族主義。

意大利國內的反歐盟情緒也較為嚴重,威尼斯就計劃獨立,並揚言要脫離歐盟。

歐盟預算新規采用抵禦歐元區危機的高要求高標準,一旦發現“嚴重違反”歐盟預算規則,歐盟委員會將在各國預算草案提交兩周內將預算案打回原政府。

歐盟官員表示,法國和意大利可能違反預算規則的不同部分。

法國的被要求改回歐盟設定的赤字要求。歐盟設定的預算赤字上限是一個國家明年經濟產出的3%。而法國提交的預算草案則忽略了它的承諾,申請的預算赤字占到了GDP的4.3%。

法國還應當改善結構性赤字0.8個百分點——即剔除經濟周期影響之後的預算赤字。然而,法國政府僅計劃削減占GDP 0.2%的支出。

結構性赤字正被德國密切關註。為了獲得另一項延期,法國必須證明自己正在實施經濟改革,這將更快地降低結構性赤字。該國去年被給與額外的兩年時間來達到3%的赤字目標。

然而,華爾街見聞曾在本月初提及,法國政府已強硬表態拒絕更多緊縮,這表明法國已經準備好承擔與歐盟發生沖突的風險。

一些德國官員相信,0.5個百分點的赤字削減或足以使得法國不敢懈怠。

意大利也有預算赤字問題。盡管這個國家的赤字水平已經低於3%的閾值,但在歐盟新規下,該國還必須在明年平衡結構性赤字,因為其公共債務規模遠遠超過歐盟規定的GDP的60%,目前的負債為135%,為歐元區第二高,僅次於希臘。

意大利將被要求在今明兩年改善結構性赤字0.7個百分點。而該國提交的預算草案卻幾乎沒有進展,而且單方面推遲了日期——意大利將實現結構性赤字目標的最後日期設定在了2017年。

目前看來,歐盟陷入了較為尷尬的處境:若嚴格按照新規要求各國預算案達標,有可能引發政治沖突;而如果批準法國和意大利預算案,就將釋放出歐元區大國能夠無視歐盟緊縮新政的信號,歐盟嚴格的預算機制將只能要求希臘等歐元區小國家遵守,歐盟權威將面臨嚴峻挑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28

短線資金博弈白熱化,鎖定具有“穿越”能力 的結構性機會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20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4 09:01 編輯

短線資金博弈白熱化,鎖定具有“穿越”能力 的結構性機會
作者:趙文利博士 陳治中 趙曉


內外資金流入帶來疊加效應,令市場重回指數脈沖、個股輪漲、震蕩加劇的運行軌道 在內地資本加速湧入的過程中,部分國際資本也回流香港,雙向資金流入的短期 疊加導致了複活節後港股市場行情不斷加速。然而資本流入加快導致市場整體放量 上漲,前期由風格切換等內生因素主導的,相對溫和的結構性行情的節奏已經被打 亂,指數脈沖和個股輪漲、震蕩加劇的趨勢在短期內重新將成為行情主流。

內地增量資金暫遇流量瓶頸,海外“聰明錢”動向成為關鍵 內地私募及個人投資者 是中小盤行情的主力,而更大規模的海外短線交易資金,內地機構投資者資金甚至 大部分的滬港通資金都更多流向了指數行情。由於資本管制政策帶來的障礙,內地 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向港股市場註入資金都將遭遇不同程度的流量瓶頸,從而使得海 外遊資,尤其是空頭資金可以獲得一個關鍵的時間窗口,從而對市場產生嚴重的威 脅。

海外遊資撤退的發令槍遲早響起,當前應聚焦於具有“穿越”能力的結構性機會  中短期內,來自海外的增量資金仍以短線交易資金為主,隨時可能因為風險厭惡情緒 的反彈或獲利了結而集中撤退。而中長期來看,內地資本對港股市場的整體估值波 動區間的影響也無法一蹴而就。因此,在市場回歸指數行情和整體震蕩市,短線資 金博弈日漸白熱化,市場振幅劇烈放大,短線走勢不確定性大幅增加的當下,繼續 追蹤在具有穿越市場震蕩,在中長期內能夠得到持續並且足夠的增量資金支持,估 值波動區間有可能整體上移的中小盤股行情將是比參與劇烈波動的指數行情更為明 智的決策。

我們建議:  維持偏重中小盤,削弱權重股配置的策略思路。建議在近期的震蕩行情中逢高減 持,壓縮恒指,尤其是非中資恒指權重股的倉位;增加國企指數中的非銀行金融、 基建、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等政策側受益股的配置比例;重點關註TMT、環保、 新能源中的中小龍頭個股,在市場波動中持續逢低吸納;關註消費、醫藥板塊中 估值提升空間大,基本面改善預期明顯以及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細分行業龍頭或 獨有概念)的獨特標的;適度關註A+H和紅籌板塊中可能受益於國企改革和區域 開發政策的低價標的。

推薦關註個股:




過去兩周,內地政府連續發布兩項政策支持內地金融機構投資港股,也點燃了南 向資金的熱情。在經過複活節假期的充分發酵後,港股市場在本周加速上行,指 數和成交量連續刷新金融危機後高點紀錄。滬港通南向資金額度連續兩日用盡, 美元兌港元匯率迅速重回強方兌換保證以及金管局再度註資均表明,資金正在從 內地和海外加速湧入香港。但資金的加速湧入改變了前期的行情節奏,也將市場 重新推回到了指數脈沖和個股輪漲、震蕩加劇的運行軌道。但隨著時間和空間的 推移,“聰明錢”對市場的影響會不斷削弱,而符合市場中長期趨勢的結構性機 會才能穿越這一階段的震蕩行情。

資本雙向流入帶來疊加效應,令市場重回指數脈沖和個股輪漲、 震蕩加劇的運行軌道  


在內地資本加速湧入的過程中,部分國際資本也回流香港,雙向資金流入的短期疊 加導致了複活節後港股市場行情不斷加速。然而資本流入加快導致市場整體放量上 漲,前期由風格切換等內生因素主導的,相對溫和的結構性行情的節奏已經被打亂, 指數脈沖和個股輪漲、震蕩加劇的趨勢在短期內重新將成為行情主流。

近年來的歷次資金推動行情中,港股市場主要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而內地 資本盡管在港股市場長期存在,但一般不會有明顯的流動(進出香港),這是由 內地的金融政策以及機構投資者行為特征共同決定的。而近期在 QDII(相關公 募基金產品大幅增長)、滬港通(南向資金規模增長)以及內地資金外溢(A 股 大漲以後海外中概股凸顯相對價值)這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內地資金進 入港股市場的規模和影響力都明顯加大。在內地資本加速湧入的過程中,部分 國際資本也回流香港,雙向資金流入的短期疊加導致了複活節後港股市場行情 不斷加速。





在資本流入的驟然加速後,尤其是國際資本流入規模迅速增長以後,大量增量資 金分流向指數權重股,帶動市場整體放量上漲。上周市場放量後,大中小盤股均 同步放量大漲,市場的結構性特征被明顯淡化,由風格切換等內生因素主導的, 相對溫和的結構性行情的節奏已經被打亂,指數和個股普漲、整體震蕩向上的 趨勢在短期內將成為主流。  





內地增量資金暫遇流量瓶頸,海外“聰明錢”動向成為關鍵

內地個人投資者是中小盤行情的主力,而更大規模的海外短線交易資金,內地機構 投資者資金甚至大部分的滬港通資金都更多流向了指數行情。由於資本管制政策帶 來的障礙,內地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向港股市場註入資金都將遭遇不同程度的流量瓶 頸,從而使得海外遊資,尤其是空頭資金可以獲得一個關鍵的時間窗口,對市場產 生嚴重的威脅。

內地和海外的雙向資金流入相互疊加,市場呈現普漲格局,不僅將市場行情偏離 其早前軌道,也使得我們對市場資金流的判讀變得更為複雜。雖然無法精確度量 不同渠道流入香港市場的資金規模,但依據投資者行為特征,以及合理的投資邏 輯,我們可以將不同類型的資金流入和其目標做一個大致的對應。具體包括:

1) 直接投資港股的內地個人投資者:內地個人投資者的港股存量資金是最早參 與本輪行情的投資者,最早響應資金南下預期,並啟動中小盤股行情。雖然 行情加速後,增量資金的流向可能略有分化。但由於存量資金主導的中小盤 股行情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仍將吸收增量資金的主要份額。因此,直接投 資港股的內地個人投資者資金還將繼續集中於中小市值股票。

2) 直接投資港股的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 在滬港通開通前後,投資於 港股市場的 QDII 資金規模較早前有所增長。QDII 資金受限於投資策略,對前期中小市值股票行情的參與十分有限。因此,在前期暴漲行情中,QDII 資 金僅對國企指數成分和其它中資權重股進行了有限度的參與。同時,由於 QDII 額度在近期迅速耗盡,QDII 增量資金短期內受到很大限制。

3) 內地滬港通基金:內地基金經由滬港通渠道大幅增加港股投資是觸發本輪行 情的最主要預期。但截至目前,存量滬港通公募基金產品數量較少,主要由 2 只 ETF 基金組成,資金均流向恒指(成分股)。而未來的增量資金,一方 面新成立產品(目前僅一只,更多產品還在籌備中)資金部署到位還需要時 間(未成立產品從募集到成立至少需要 1-2 個月的時間);而存量產品的增 量資金(新申購)也受到日內額度進展的限制。因此,內地滬港通基金短期 內還將繼續集中於指數權重股。另外值得註意的是,QDII 和滬港通渠道共計 有 7 只 ETF 基金(其中還包括 2 只分級基金),在上周份額均呈現爆發式增 長。內地機構資金對港股指數的短期走勢已經開始體現一定的影響力。

4) 來自海外的短線交易資金(國際遊資、聰明錢):港股市場的歷次震蕩行情 中,均有海外短線交易資金對積極參與,這是港股市場的國際地位和自由特 性所決定的。根據過往經驗,國際遊資更傾向於參與各類主流指數,權重成 分股及其衍生產品,這也與遊資的行為特征是一致的。例如在 2014 年的 “滬港通”概念行情中,國際遊資就重點投向了 A50 指數及其衍生品。本輪 行情中,早前由存量資金驅動的中小市值個股行情因其資金容量有限、標的 散亂等特點,對國際遊資的吸引力有限。而指數行情啟動後,國際遊資開始 參與國企指數及其成分股,這一趨勢還將進一步延續。

5) 國際資本的空頭操作:國際遊資的投資特點決定,其空頭操作也值得我們額 外重點關註。在過去的歷次危機行情,特別是 98 年亞洲金融危機和 11-12 年歐債危機以及中資股信任危機當中,空頭交易對市場都帶來了明顯的影響。 近期恒生與國企指數的迅速攀升,以及內地機構投資者對相關指數的被動投 資(ETF 基金)都給空頭交易者留下了足夠的施展空間,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大致可以將近期的資金潮分解為流向指數行情和流向中小盤 行情兩個部分。其中,內地個人投資者是中小盤行情的主力,而更大規模的海外 短線交易資金,內地機構投資者資金甚至大部分的滬港通資金都更多流向了指 數行情。而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在大量增量資金從原有的小盤股行情中外溢至指 數行情後,資金主導的指數行情短期內將成為市場主流。而與此同時,由於資本 管制政策帶來的障礙,內地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向港股市場註入資金都將遭遇不 同程度的流量瓶頸,從而使得海外遊資,尤其是空頭資金可以獲得一個關鍵的 時間窗口,從而對市場產生嚴重的威脅。  

海外遊資撤退的發令槍遲早響起,當前應聚焦於具有“穿越” 能力的結構性機會

中短期內,來自海外的增量資金仍以短線交易資金為主,隨時可能因為風險厭惡情 緒的反彈而集中撤退。而中長期來看,內地資本對港股市場的整體估值波動區間的 影響也無法一蹴而就。因此,在市場回歸指數行情和整體震蕩市,短線資金博弈日 漸白熱化,市場振幅劇烈放大,短線走勢不確定性大幅增加的當下,繼續追蹤在具 有穿越市場震蕩,在中長期內能夠得到持續並且足夠的增量資金支持,估值波動區 間有可能整體上移的中小盤股行情將是比參與劇烈波動的指數行情更為明智的決策。

退一步來看,即使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內地資金沒有受到顯著的流量瓶頸制約, 當前的指數行情能夠繼續得到足夠的增量資金支撐,海外遊資也可能不會在這期 間撤退。那麽如果國際資本在更高的位置流出,以現有的內資入港渠道還是否能 夠提供足夠的新增資金流量,支撐行情延續呢?

短期內,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是非常悲觀的。雖然深港通能夠進一步增加南向資 金規模和投資範圍,同時相關部門也開始考慮對滬港通進行擴容。但短期內,演 進迅速的指數大幅增長的增量資金需求有可能不能及時得到滿足。而中長期來 看,如果拓寬後的南向資金渠道能夠為港股市場提供足夠的資金(深港通+滬港 通合計日內額度能超過 300 億港元,並且沒有顯著的總量約束),才有可能改變 港股市場的資金結構並推升整體估值水平。

由此衍生,我們認為港股市場的波動區間雖然大幅增長(有可能挑戰歷史高點), 但短期內指數的波動中樞上移程度有限(由此前的 23000-24000 點上移到 25000 點以上)。而中樞持續上移的前提是資金南向渠道的大幅拓寬(深港通、 滬港通擴容)和充足的資金流入。

進一步而言,中短期內,來自海外的增量資金仍以短線交易資金為主。對港股市 場的中長期前景並無持續和堅定的預期。而 2-3 季度,美元加息仍將主導國際資 本流向。6 月前後的歷次美聯儲議息會議將會不斷挑戰全球資本市場的風險偏好 程度,進而實際影響在港國際遊資的資金成本,從而成為觸發外資撤退的發令 槍。宜密切留意市場成交量是否能維持在 2000 億以上、港元匯率及金管局註資 額度變化、港股通額度是否能夠擴容及現有額度使用情況、內地個人投資者港 股開戶情況等,以判斷資金動向。同時內地股市監管政策變化也必須密切關註。

因此,在市場回歸指數行情和整體震蕩市,短線資金博弈日漸白熱化,市場振幅 劇烈放大,短線走勢不確定性大幅增加的當下,繼續追蹤在具有穿越市場震蕩, 在中長期內能夠得到持續並且足夠的增量資金支持,估值波動區間有可能整體 上移的中小盤股行情;鎖定基本面堅實可靠,對內地資金具有持續的吸引力 (包括概念吸引和估值參照),並具有較持續的基本面改善和估值上升空間的結 構機會,是比參與劇烈波動的指數行情更為明智的決策。  


策略建議:
維持偏重中小盤,削弱權重股配置的策略思路。建議在近期的震蕩行情中逢高減持, 壓縮恒指,尤其是非中資恒指權重股的倉位;增加國企指數中的非銀行金融、基建、 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等政策側受益股的配置比例;重點關註 TMT、環保、新能源中 的中小龍頭個股,在市場波動中持續逢低吸納;關註消費、醫藥板塊中估值提升空 間大,基本面改善預期明顯以及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細分行業龍頭或獨有概念)的 獨特標的;適度關註 A+H 和紅籌板塊中可能受益於國企改革和區域開發政策的低價 標的。








(源自招商證券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55

市場競爭白熱化 券商雙雄積極布局 元大金娶大眾銀 暫時吃下定心丸


2015-08-24  TWM

相對於其他出價者,元大金購併大眾銀的五六五億元成交價並不算高,但元大金「給現金」的手筆卻是最大。而這樁交易,也讓元大寶來在對手進逼之下,暫時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

撰文•梁任瑋

八月十三日,長跑三年的大眾銀出嫁案終於塵埃落定,新郎元大金以五六五億元抱得美人歸,成為今年以來台灣資本市場最大購併案。「金融機構整併,只要送件,就算半夜我都會准。」積極推動國內銀行整併的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元大金宣布購併大眾銀消息後,如此脫口而出。

從去年以來,國內數家中小型銀行大股東陸續退場,其中除了外商大股東有退場壓力之外,背後也都有一個不得不的因素,就是數位化的趨勢讓小銀行面臨轉型卡關,Bank 3.0時代來臨,銀行業必須挹注更多資金強化硬體設備。據了解,大眾銀大股東、國際私募基金凱雷在這方面的投資意願較為保守,「結論是一定要賣,只是賣在什麼價格而已。」一位大眾銀前主管透露。

從官方態度和數位銀行趨勢來看,中小型銀行對外求售,理論上應屬「買方市場」,但這一回元大金能順利迎娶大眾銀,過程其實不如想像輕鬆。

現金、換股各半

爽快手筆贏得大股東的心

眾所周知,大眾銀嫁入金控這宗親事談了兩、三年,儘管元大金高層與大眾銀另一派大股東陳田錨家族,始終保持著暢通的溝通管道,但是一心想賣高價的凱雷,過去一年來仍陸續邀請包括了開發金、中信金來比價。

據了解,在談判過程中,除了元大金之外,開發金與中信金等兩家金控皆有出價,且三者差距不大,金額都落在五六五億元上下,唯一的差別在於架構:相較近年其他購併案的支付都是換股高於現金,元大金「給現金」的手筆最爽快,也願意全部吃下大眾銀的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滿足凱雷退場的主要需求。

在此樁交易的五六五億元總成交金額當中,現金與股票各半,在這樣的架構下,凱雷可分回現金二一○億元的二二%(約四十六.二億元),再加上換股後持有二%的元大金持股,以目前股價計,未來陸續出脫後還可再拿回約四十六億元現金。

此外,元大金又以一四四.八五億元取得ECB,整體計算,等於凱雷退場價約二三七億元,扣除入主成本二一五億元、這幾年利息支出,「最後定案的價格雖然不是高到不行,但最起碼對這兩大股東不失面子,又有裡子。」法人指出。

而元大金之所以願意用高規格誠意娶進大眾銀,業界人士認為,背後其實也有一定程度的「必勝」壓力。

凱基證券急起直追

財管規模暴增二.五倍

去年九月,開發金正式併進萬泰銀之後,除了讓開發金成功補強商業銀行拼圖,旗下凱基證近期也開始運用凱基銀(原萬泰銀)的客戶基礎,積極進行財富管理業務的綜合行銷。

在國內資本市場成交量及IPO(首次公開募股)金額急凍之下,財富管理已被各家券商視為少數能見度較高的成長動力來源之一,券商龍頭元大寶來目前雖仍穩居市占率首位,但凱基證急起直追之勢也不容小覷。自一三年底至今年五月,元大寶來財管規模約從兩百億元增至四○八億元,增幅一倍左右,排名居次的凱基證,則是在同期間暴增近二.五倍,達到一七三.六億元。

元大厚實海外實力

陸續入主韓國、印尼券商

事實上,兩家以證券為主要獲利來源的金控業者除了在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對於曾銘宗力推的「亞洲盃」,兩強也正互別苗頭。一位金融業界人士就指出,「兩大金控之所以積極對外購併,必然的考量之一,絕對包括藉此提升資產規模,以厚實到海外打亞洲盃的實力。」隨著台股交易量逐漸萎縮,券商雙雄早已開始布局海外證券經紀與財富管理市場;元大寶來去年兩度出手,陸續入主韓國東洋證券及印尼券商AMCI,其中,東洋證券已在今年第一季轉虧為盈。

至於凱基證,亞洲盃的布局更顯得積極,除了在深耕多年的泰國市場已有十八個營業據點、名列當地十大券商之一;在新加坡,繼二○一二年成立首家營運據點之後,今年一月,凱基證再購併當地老牌券商AmFraser。

此外,開發金控也在七月底宣布,計畫將凱基證的香港、新加坡、泰國等海外子公司整合在「凱基香港」控股公司下,並以此為主體規畫在香港上市。凱基證券董事長許道義表示,此舉就是為了壯大凱基證券在亞太區的營運實力,以與中資抗衡。

整體而言,無論是財富管理業務或者海外市場布局,這兩項當前國內券商最能倚賴的成長動能,凱基證都正進逼元大寶來。某種程度來說,成功購併大眾銀應可讓元大金暫時吃下一顆定心丸,但就在購併案宣布未滿一周,市場再傳開發金有意購併安泰銀,當然,這項消息截至目前僅屬傳言,且安泰銀偏重企金的特質與開發金不具太強的互補性,但可以確定的是,兩大券商彼此力搏的好戲還沒演完。

元大金併大眾銀

資產規模躍第10大

——元大金與開發金控比較元大金控項目開發金控1.8兆元資產規模9070億元155家銀行據點53家162家證券據點88家50萬張信用卡流通卡數20萬張1.21元去年EPS0.73元註:元大金計算已併入大眾銀 資料來源:元大金、開發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82

萬科進軍歐洲 房企海外布局白熱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974.html

萬科進軍歐洲 房企海外布局白熱化

一財網 吳斯丹 2015-10-22 16:11:00

萬科在美國的第二個項目紐約“東53街100號”將於10月底正式開售。這也是萬科在紐約的首個住宅項目,將成為萬科海外市場的重要地標建築之一。

萬科(000002.SZ)正在大踏步完善其海外布局。

近日,萬科擬通過3000萬英鎊註資方式收購位於英國倫敦科技城中心的The Stage項目20%股份,一舉進入歐洲房地產市場。這是繼中國香港、美國、新加坡後,萬科在海外布局的第四個國家和地區。

萬科董秘譚華傑在8月17日的中期業績說明會上就曾表示,萬科海外業務的比重將會進一步提高,未來會進入更多國家和城市,業務範圍也將不局限於住宅,會擴展到非住宅業務。

The Stage項目占地2.3英畝,位於近年來迅速崛起的倫敦科技城中心地帶Shoreditch,項目主樓高40層,將有385套公寓。

這是萬科首次落子英國,也是其進軍歐洲市場的開端。

今年5月,萬科借助米蘭世博會,宣布進軍歐洲。8月,在萬科中期業績說明會上,譚華傑介紹,萬科已在倫敦建立本地化團隊負責英國和歐洲開發機會。

更早些時候,王石在去年年初曾表示,未來萬科海外發展重點是兩個地區,北美和歐洲,三個國家,美國、加拿大和英國。

上述區域也恰恰是華人置業的熱門區域。上海胡潤研究院4月發布的《中國海外置業趨勢報告》顯示,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是中國富豪海外置業的首選。

與此同時,萬科在美國的第二個項目紐約“東53街100號”將於10月底正式開售。這也是萬科在紐約的首個住宅項目,將成為萬科海外市場的重要地標建築之一。

“東53街100號”原名“列克星敦大道610號”,是萬科進入美國後的第二個項目,於2014年2月獲得。該項目是萬科聯手美國知名地產開發商RFR和Hines共同開發,與信達共同投資的高端住宅公寓。項目位於曼哈頓中城區核心地段,共61層高,有94套頂級高端住宅。

譚華傑在8月17日透露,截至當前萬科在海外共有10個項目,其中6個在美國,3個在香港,1個在新加坡。加上即將入股的倫敦項目,萬科海外項目達11個。

萬科加快海外布局的背後是國內自2013年以來掀起的海外投資熱。

近年來,綠地集團、萬達、碧桂園、富力地產、泛海建設等多家房企紛紛踏足海外。尤其是綠地集團,截至2014年底,其海外業務已布局到4個大洲、7個國家、11座城市,確定的項目投資額已經超過100億美元。

根據仲量聯行研究部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房地產投資在海外市場的投資額創下新高,達到165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了46%。

在中國房地產進入白銀時代時,進軍海外市場成為分散風險的一種策略,同時也能抓住日益增長的華人海外置業需求。

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就表示,拓展海外業務令萬科可以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強化專業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同時也為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提供了海外置業的渠道。

上海胡潤研究院的調查顯示,高達80%的受訪中國高凈值人群表示,在未來有海外投資需求,而地產成為他們最熱衷的海外投資標的。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從中國人海外置業熱潮的背景來看,當前,國外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經濟在複蘇,房地產仍然處於價值低估階段,海外置業剛好處於抄底的市場階段,市場周期的特征決定中國高凈值人群繼續積極在海外房地產市場投資置業;同時,中國房地產市場需求趨於飽和,短期內來看房產的投資價值在逐步降低,分散風險和子女教育是當前高凈值人群進行海外投資的主要原因。

深圳的程女士近日就決定投資洛杉磯的房產,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一方面是為了子女教育,另一方面是在人民幣貶值情況下進行更好的家庭資產配置。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