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蘋果從爛在地里到出口大賣!什麽給了甘肅果農這底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396.html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是脫貧攻堅,最突出的短板在農村,而交通運輸則是短板中的短板,是貧困地區突破發展瓶頸的最大制約。

初夏時節,《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隨交通運輸部赴西北地區采訪時,明顯感受到,導致貧困地區始終難以翻身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就是“路”,以及這里的百姓對“路”的熱情。

“道路通,則百業通”。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具有很強的先導作用,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

道路通,則百業通

6月14日下午,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區的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這里山高谷深,生態環境脆弱。

“前些年最大的困難是沒有路。”平涼市副市長張正對記者說,靜寧盛產蘋果,但就在2014年前,滿山遍野的蘋果因為運不出去,只能爛在田里。

“那時都是用‘三馬子’(農用三輪車)往外運,運量有限。運到鄉上,再換大車運到縣上,損耗非常大。”張正說,自從2014年路修通之後,十幾噸的大平板車就能直接開進村,運輸成本降低了30%~40%。

在靜寧縣韓店村,50歲的村民趙有倉夫婦正在蘋果園里施肥。“我家有7畝蘋果地,以前用架子車拉蘋果進城。去年通了路,大車進來拉,連運費都省了。”

靜寧縣韓店村50歲的村民趙有倉夫婦正在蘋果田里。攝影/章軻

趙有倉說,“和水、電相比,現在路的條件好多了。大家都挺滿意。每家的蘋果都不愁賣不掉。”

和他家相鄰的是常鳳娣家的8畝蘋果地,六七年前常鳳娣還在蘭州、內蒙古、新疆等地打工,“打工不賺錢,還特別辛苦。”她跟記者聊起天來,“2010年的時候決定回家種紅富士蘋果。果樹成熟了,路也通了。去年毛收入有十幾萬元。”

在靜寧縣紅六福果業有限公司,《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把優選的蘋果裝箱。該公司總經理王誌偉稱,村村通公路後,蘋果銷售價格比以往提升了30%,“過去每斤蘋果賣三四元,現在能賣上五六元”。

值得一提的是,靜寧縣還創造性地開發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電商運營”的經營模式。紅六福公司在緊靠鄉村公路的地段開設了面積約300平方米的“鄉村電商體驗館”。記者在顯示屏上看到,工作人員點開淘寶網,上面已經有“靜寧蘋果”在銷售。

路通了,靜寧的果業發展也快了。靜寧縣副縣長王運軍介紹,目前靜寧縣果園總面積達到101.2萬畝,是全國蘋果規模栽培第一縣。2015年,靜寧縣果品總產量68萬噸,產值25億元。如今,靜寧果品已遠銷東南亞、俄羅斯等6個國家和地區。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路通則百業通”的故事同樣在演繹。

西吉縣縣長武維東介紹,“十二五”期間,西吉縣交通建設投資83.2億元,是“十一五”期間的13.6倍。2015年,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623.5公里。

省道202線西吉至毛家溝段一級公路的通車,帶動了西吉百公里冷涼蔬菜基地的崛起。2015年,西吉全縣完成冷涼蔬菜種植13.1萬畝,其中:芹菜5.1萬畝,胡蘿蔔3.5萬畝,西紅柿1萬畝,蒜苗1.5萬畝,其他蔬菜2萬畝。

除了蔬菜,以往“趕不出大山”的牛也火了起來。在西吉縣向豐現代循環農業示範園,已存欄西蒙塔爾牛和安格斯牛1300頭,月平均交易量達到400頭牛,輻射帶動周邊320戶村民發展養牛業。

靜寧縣“鄉村電商體驗館”。攝影/章軻

 

交通運輸仍是發展“短板”

“交通扶貧是一項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交通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範振宇對記者說,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有力地改變了貧困地區“山里山外兩重天”的局面。不少貧困地區礦產、能源、旅遊等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利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以寧夏為例,截至2015年底,全區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6萬公里,比“十一五”末新增8700公里,增長50%,農村公路通車里程占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的78%,實現了所有鄉鎮通瀝青(水泥)路、所有建制村通公路目標,建制村通客車率達到98.3%。

“但貧困縣脫貧致富、實現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仍面臨巨大的挑戰。”據寧夏回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廳長許學民介紹,寧夏山川和地區發展不平衡,原州區、西吉縣、彭陽縣、涇源縣、隆德縣、海原縣、同心縣、鹽池縣和紅寺堡區9個縣(區)系貧困地區,靈武市、利通區、青銅峽市、中衛市、中寧縣等5縣(區)系革命老區。這些地區由於歷史、地理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落後。許學民說,到2015年底全區尚有58萬貧困人口,到2018年實現全面脫貧任務還很艱巨。

據本報記者了解,“十三五”期間,寧夏將計劃建設農村公路5000公里、平均每年建設1000公里;五年計劃新增農村公路2000公里,到2020年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2.8萬公里。

加大對中西部和貧困地區投入

采訪中,交通部農村公路局處長楊國峰介紹了甘肅省在保證道路養護資金方面的經驗。甘肅省規定縣級財政按照每年每公里縣道14000元、鄉道7000元、村道2000元的標準籌措養護資金,省級、市州財政各按照每年每公里縣道7000元、鄉道3500元、村道1000元的標準籌措養護資金。通過完善分級投入機制,較好緩解了農村公路資金供需矛盾。

但對貧困地區而言,地方財政投入捉襟見肘。

落後的農村公路給群眾出行帶來許多不便。圖為一位背著小孩的婦女在快速通過滑坡路段。攝影章軻

固原市委常委、副市長陳濟丁反映,目前穿越固原的3條國家高速公路,僅有福銀高速全線貫通,4條省際大通道均未聯通。全自治區未通高速公路的5個縣有4個在固原。

“鐵路運量大,但建設更是嚴重滯後。”陳濟丁說,目前固原市境內無高鐵,也無城際鐵路。

範振宇介紹,在資金保障方面,將大幅度增加中央投資投入中西部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公路建設,提高貧困地區公路建設補助標準,其中國家高速公路中央投資補助標準由“十二五”平均占項目總投資的15%提高到25%以上;普通國道補助標準由“十二五”平均占總投資的30%提高到50%左右;建制村通硬化路補助標準提高到平均工程造價的70%以上。他告訴記者,“對交通扶貧建設的投入規模沒有調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