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需要放棄尋找認同感 機器喵

http://xueqiu.com/1340904670/24733957

信達證券陳嘉禾本文原載於2013年7月19日《中國證券報》

投資需要擁有什麼?這份單子可以很長,包括知識量、判斷力、對自己決斷的信心,等等。那麼投資需要放棄什麼?竊以為,投資首先需要放棄尋找認同感。

作為一種群居性生物,人類天生就擁有對認同感的渴求,因而榮譽和名聲才被世人所看重,誇獎和美譽才被世人所渴望,同時憎惡、詆毀、謾罵才被世人所忌諱。

在這種心理思維之上,人類文明才得以建立一切非物質的獎懲手段,如獎狀、勛章、先進評選,等等。但是,這種心理恰恰是投資者需要捨棄的。

為什麼呢?因為投資者的使命並不是取得贊同、逃避非議,而是獲取超過市場平均收益率的超額收益。問題是,市場的平均收益率就是由市場的整體思維構成的。當市場上的大部分投資者傾向於認可一個方向的時候,價格自然也就在這種集體意識的作用下走向這個方向。

由於人的天性是不理性的,我們對認同感的渴望普遍遠大於我們對真理的渴望,所以當一個投資者看到了市場尚未看到的事物時,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他無法獲得市場的認同。但是,「這種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正確事物」卻正是超額收益的來源。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出色的投資者需要取得超額收益,取得超額收益需要看到市場看不清的東西,看到市場看不清的東西就不可能獲得認同(至少是普遍的認同),所以,出色的投資者必須放棄需找認同感。

但是有意思的是,由於認同感對於人類社會是如此重要,所以除了投資以外的幾乎所有工作崗位,其晉陞都需要工作者自身對認同感的渴求、以及激發同事對認同感的嚮往。

這種投資行業與其它工作的本質性差別,導致很多優秀的投資者坦誠,他們雖然業績不錯,但是經常不被下屬認為是好的老闆。這串名單很長,但就我所知,至少包含了喬治•索羅斯、彼得•伯恩斯坦都在他們的自傳裡說過類似的話。而沃倫•巴菲特也多次表示,他自己管理企業的能力比不上投資的能力,所以最好把企業交給職業經理人去管理。

但是,放棄尋找認同感並不代表事事特立獨行、事事與市場不同、凡事都人棄我取,因為這個市場上大部分的認知仍然正確:就好比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知道貨幣基金的風險幾乎和銀行存款一樣低,但是在通脹的時候會表現的更好。同時,大多數的偏見可以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從而導致一開始就和整個市場對著干的投資者,或是很難堅持到最後,或是即使堅持下來也會遍體鱗傷。

放棄尋找認同感指的僅僅是進行投資決策的依據,不是認同感,而是投資環境本身。這種投資環境甚至會考慮進其他投資者之間的認同感,也許還會在這種認同感過於信心爆棚的時候不去輕易反對它。就像喬治•索羅斯曾說過的:「我不完全同意艾倫•格林斯潘關於『非理性繁榮』的論述,當我看到市場過於瘋狂的時候,我參與其中、火上澆油,但我並不是非理性的。」

竊以為,這句話最能反映喬治•索羅斯這位投機大師的霸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