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市擴容,對我而言,是大利好。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0zxbz.html
 

  首先,我們要確認一下自己是什麼人:我們是購買企業並等著企業未來用盈利返回資金的人,通俗的說就是用現在的錢去買未來的錢的人,最喜歡的是用現在的1毛錢買未來十年的1塊錢。

     股市擴容會讓我們可買的企業變多,大家都知道,錢多則價貴,物多則價賤。現階段入市的錢的總數目是一定的,企業一多,企業的價格就會變低,我們就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多的企業。

     而企業未來盈利或者說分紅的多少和今天購買的價格是完全無關的,那麼企業價格越便宜就我們就能賺到更多的錢,比方說企業在正常市場裡值5毛錢,未來十年返 還1塊錢,剛達到通貨膨脹水平,那自然不爽。而一旦出售的企業變多,企業的價錢就變賤,這時說不定就能以1毛錢的價格買到企業,在未來十年返還1塊錢,自 然高高興興。

     另外,有人說擴容啊,殺豬的,養豬的,作撲克的都上市了,不管好的壞的都上市了,可怎麼得了哦。對我來說,上市的糟糕股票也是越多越好,因為總有很多人不 會去看企業未來返還多少錢就買的,那部分本應該買好企業的錢結果就買了差企業,就會將錢分流,好企業的價格就會低很多,更方便我們購買好企業賺大錢。所以 啊,最好A股不管好壞企業,只要業績達到200萬每年都上市,然後嚴控信息批露,發現造假就罰到作假的傾家蕩產。然後大家來選擇好公司,願意去選好公司 的,自己親自經營過公司的人賺錢的概率自然大增。

     還有人說「你不是都滿倉了嗎?怎麼還盼望企業的價格變低呢?」,這是一個好問題。在股市中,我的身份是買企業的人,而不是賣企業的人,所以我希望企業的價 格更低。同時,我是滿倉了,但每隔一段時間我買的那些企業都有豐厚的分紅資金送給我,若股價跌了,我就可以用這些分紅買更多公司,更多企業,然後分紅就會 變得更多,每次算算這些分紅,心裡就很爽。

     反正我買的企業大多是不打算賣的,企業價格漲了對我有什麼好處呢?反而企業價格跌了,方便我用同樣的資金買入更多的企業,是我所希望的。

     當然,若市場先生發瘋,原來我10倍市盈率買的企業變為50倍市盈率,那我也不介意將這些企業賣掉換其他更便宜的企業。但一般情況下10倍市盈率漲到20倍,30倍市盈率,我是不打算賣的,我只盼望著他們的價格快快跌下來,讓我用分紅來買更多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73

現在的股市對我而言,大好啊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11gk7.html
很久沒寫博文了,主要歸因於5月底就全倉殺入買了股票,6月繼續大跌,想買,但沒錢了,至於賣?那是想也沒想過的,所以沒什麼好寫的。現在又有筆分紅下來了,上週五買了些股票,下週會全部買完,所以有興趣上來寫點東西。

 

            我現在對自己投資定位得很清楚,就是買5到10支高分紅的公司,然後等分紅。對這些公司唯一的要求就是未來10年內可持續分紅,並且分紅越來越高。至於股價,還真沒希望他們往上漲。

 

            1、假設股價往下跌,則每年的分紅能夠買更多股票,每年分紅所得也就會越來越多。股價大跌才是真利好。

 

            2、假設股價上漲,比方說我現在買的股票大多是5-10倍市盈率,一旦這些股票漲到20倍市盈率,再加上利潤的上漲,股價翻倍還有多,那我是賣還是不賣 呢?就很頭痛。若賣,那這些股票價格繼續漲呢?我拿著不停化為水的RMB有意思麼?若不賣,繼續買,那麼股價上漲了,我繼續買獲利就少多了。所以股價漲個 一兩倍對我而言是糟糕的。

 

           3、假設大牛市股價瘋狂上漲,三五年後,這些股票都漲到50倍市盈率,這對我而言就是利好了,因為我會將這些股票都拋掉,賺十倍也就夠了,手裡拿著錢買債券等股價下跌唄,20倍市盈率,股價未來會不會跌到出售價以下我不知道,但平均50倍市盈率,我相信還是會下降的。

 

            所以股市中對我的利好應該是股價一直下跌或者漲很少很少,如情況1。最最討厭的就是股價溫和上漲了,如情況2,賣又不能賣,買啊又比股價一直下跌吃虧了,不爽。其次好的就是大牛市,一下子翻五倍到十倍,這種情況也可以接受,但畢竟很少,所以不應該期盼出現這種變態的情況。

 

            那麼對我而言最好的股市就是現在了,一直陰跌不止,每次紅利下來我都可以大筆買入,然後再計算一下每年的紅利又能夠多多少了,就和數鈔票一樣,看到自己每年能領到的鈔票越來越多,想想就爽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33

對我國房地產業供需情況的分析 Tess

http://xueqiu.com/6920515637/22701684
目前,國內投資界對房地產業的分析,多基於感覺,而不是依賴於科學數據及相關的經濟學原理。為瞭解決這種狀況,我於三個月前就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年鑑收集了相關統計數據,根據這些統計數據,整理了相關圖標,但是由於懶惰的緣故,未能將分析報告寫出並公佈於眾,近日,決定將此報告寫出並公佈,希望解決國內投資界關於房地產業的爭論局面。

報告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供給數據分析,第二部分分為需求數據分析,第三部分為綜合結論。

第一部分,供給數據分析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建築業從業人數和企業單位數就以極快的速度增長,如下所示: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由此可見,我國的建築業處於一種迅猛發展的階段,其從業人數處於迅猛膨脹的過程中,建築業從業人數自從2001年到2011年十年間,從業人數增加了116%,如以從業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比重裡看,則可以得到下圖

查看原圖
可見,建築業從人人數佔全國人口的比重已經從2000年的1.57%增長到2005年的2.06又增長到2010年的3.1%。如果以勞動力人口計算,建築業從業人數佔勞動力人口的比重,2000年為2.8%,2005年為3.47%,2010年為5.31%,

我個人認為,上述數據有可能是低估了我國建築業的從業人數,實際上存在著很多的隱性就業情況,就我親眼所見的情況譬如,我所居住地區附近的河流有諸多挖砂場,這些挖砂場是為建築業服務的,但是作為私人企業,自行開採,可能並不會計入建築業,又據我所見的情況,農村幾乎全部的壯勞動力都在從事與建築業有關的工作,認為建築業的從業人數僅佔勞動力的5.31%,是否存在統計上的誤差,尚存疑問,因此我個人認為還是用建築面積衡量更加合適。但是即使認為上述數據縮水了,依然能發現建築業獲得了多麼迅猛的發展。

如果用住宅建築面積來說明我國的建築業興旺發達的情況,則可以得到如下圖表

查看原圖
可見,我國的住宅施工面積在以指數級增長,由下圖可見

查看原圖
可見,開工面積增長率越來越快,若是對此圖進行最小二乘法線性模擬,則可以得其公式為增長率=-1914.66561+時間×0.96035,也即,房地產開發增速以每年0.96035的速度增加。也即,應該從1996年的2.19%增加到2010年的15.64%

從開工面積的增長也可見,我國從2000年以來十二年的房價高速增長,並非是由於供應沒有相應快速增長造成的,事實上,從2000年到2010年,我國的住宅建築開工面積從18億平方米增長為49億平方米,後者為前者的2.73倍,年均增長率為10.56%,顯然,這十二年來房價的增長並非是由於房屋的供給沒有增長,而是由於房屋供給的增長仍然沒有跟上房屋需求的增長。

下面我們從一個技術角度來探討一下房屋供給的短週期,即短期供給快速增加的情況。

我們知道,房屋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建成的一種產品,建設週期大於一年,如果我們把每年年初在建及開工的住宅建築面積作為開工面積,而把該年竣工的面積作為竣工面積,後者除以前者就得到竣工率,如果該年新開工面積非常大,則該年的竣工率就會很低,因為該年新開工的房屋建築多數不能當年完工,否則如果當年沒有新開工面積,則該年的竣工率就會很高,因為前幾年開工未完工的房屋建築會進入收尾的工作。因此,我們可以得到關於竣工率的下圖。

查看原圖
可見,我國住宅建築的竣工率逐年下降,已經從1995年的76%下降為2010年的37%下降幅度達到一半之多。由此可見,我國的住宅建築在這幾年新開工面積非常之大,大量建築尚未投放市場。

下面對我國的開工面積及竣工面積的絕對數進行一下分析。

按照2010年的竣工面積計算,假設我國有13.5億人口,則人均劃2.78×0.8=1.36平方米,若假設房地產的使用年限為30年,則若該竣工水平維持,意味著我國人均最終將有1.36×30=40.8平方米的住房,若假設我國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均衡水平為40平方米,則顯示我國房地產竣工面積剛剛達到供需均衡。這也就難怪,為什麼我國的房地產業此後竟然繼續維持火爆的局面。

但是我國目前的竣工率處於反常的低階段,因為現在竣工的房屋是以前開工的房屋,而現在開工的房屋為以後竣工的房屋。若按照歷史平均竣工率計算,則我國的歷史平均竣工率(算數平均)為62.46476%,按照2010年的開工面積計算,則年均人均竣工住宅面積為492763.6×0.6246476/135000=2.28平方米,若假設房地產的使用年限為30年,則按該水平,意味著我國人均最終將有2.28×30=68.4平方米的住房,若假設我國居民人均均衡住房水平為40平方米,則意味著現有的房地產建設強度應縮減42%,顯然,目前的房地產建設水平已經超過均衡水平,只是由於我國尚處於城市化進程之中,所以暫時尚未達到飽和。

因此,就以上數據而言,我國的房地產業的危機必定會到來的,只是到來的時間則更加具體的研究。

第二部分、需求數據分析

我們無法估計人們具體何時會需求房屋,我們只能分析那些對住在需求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什麼,目前,對房屋需求最大的因素顯然是城市化的進程,因此,我們就可以通過分析我國的城市人口數量以及農村人口數量來判斷城市化進程的進度以及速度。

下圖是我國城市以及農村人口數量

查看原圖
可見,我國的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特別是1996年以來,增加速度明顯加快。具體如下圖。

查看原圖
可見,自1980年到1995年,城市人口年均增加1069人,而自1996年到2010年,城市人口年均增加2120人,人口增加數量增長一倍。

城市的人口增長來源於農村人口,那麼農村人口又是如何的呢?

查看原圖
可見農村人口在以加速度在減少,在1995年以前,農村人口數量還處在微弱的增長之中,但是在1996年以後,農村人口呈加速減少的趨勢,1996年,農村人口降低862萬人,而到了2010年,農村人口降低了1825人。

根據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年鑑》,我們取東亞與我國類似的國家的數據作為我國到達城市化終點的比值。日本2010年城市化人口比重為66.8%,韓國城市化人口比重為81.9%,我們假設我國城市化終點的人口比重為兩者的平均值,則為74.35%。

我們假設從2010年開始,城市人口以自1996年以後的城市人口增加值的平均值為城市人口增加值,假設農村人口自1996年開始加速減少,到2010年之後依然按此趨勢運動,則我國人口數量的變化將為(有人可能注意到在2017年後我國農村人口數量的減少會大於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加,這並不是什麼不可接受的現象,據統計年鑑,2010年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已經降低到0.5%,在2017年,人口自然增長率降低到零乃至負數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查看原圖
可見,若是達到日韓等國的平均城市化水平,我國從現在開始還需要11年半的時間,也就是到2024年大約六月到達城市化頂點。在此之前,我國的住房剛性需求量仍將保持旺盛。

第三部分,對以上數據的綜合分析

根據以上數據,我們做出如下假設

1,我國的住宅全部供應城市居民

2,我國的住宅建築繼續按照「增長率=-1914.66561+時間×0.96035」增長

3,假設我國城市新增人口為2120萬人。

4,假設我國城市人均需求住房面積為四十平方米

5,2010年我國城市人均住房面積31.6平方米(該數據來自2011年統計年鑑)

6,假設房地產存量每年折舊三十分之一

7,假設開工面積的竣工率為37%(如果住宅建築投資繼續快速增長,則竣工率將得不到提高,反而會繼續降低,此處假設竣工率不變。)

根據以上假設,我們可得如下房地產供需缺口
查看原圖
可見,照舊有趨勢增長下去,在2014年6月就能達到人均40平方米的水平,在2017年就能達到人均五十平方米的水平,顯然,這種趨勢是不可能持續的。但是如果我們認為先前的開工面積增長速度過快,那麼我們可以認為開工面積會按照2010年的增速維持為15.64%,而不是繼續增加,此外,我們假設竣工率仍然為0.37,那麼我們可以得到如下房地產供需表
查看原圖
可見,在維持2010年的增長速度的情況下,在2015年就能達到人均四十平方米的水平,在2017年9月達到五十平方米的水平,在2020年達到六十平方米的水平。

如果我們繼續修改假設,假設我國的住宅建築按照自1995年以來的平均水平增長,也即每年8.9%,但是,如果按照這種平均的增速,我們也得假設竣工率將保持62.5%的平均水平,如此,情況將是。
查看原圖
可見,在維持1995年以來的歷史平均速度,並且竣工率也是歷史平均的情況下,在2013年就能達到人均四十平方米的水平,在2016年就能達到人均五十平方米的水平,在2018年六月就能達到人均六十平方米的水平。

如果我們認為不存在投機現象,每個人都是以擁有自己的住房為滿足(假設此點為人均40平方米),那麼我認為在2013年到2015年之間房地產市場就能達到其頂峰,房價會趨於平穩,並且在此後呈現週期性的漲落,有可能在2024年開始暴跌。

但是如果我們認為房地產市場存在投機現象,有些人在囤積房屋,那麼房屋存量就有可能超過均衡水平一定點才能開始回落,那麼我們不妨假設這個點是人均五十平方米(顯然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數值,人均五十平方米意味著三口之家擁有一百五十平方米的住宅),而在此情況下,我國的房價將可能在2016年到2020年期間出現暴跌,在此期間囤積的房產有可能將滿足此後我國城市化過程中的全部需要。
原文鏈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09f37301018wsl.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09f37301018wsq.html

最後對投資研究論文中的假設做一下評論,與本文無關的。很多論文的假設滿天飛,譬如好的情況是上浮10%,差的情況是下浮10%,顯然這就是隨便取了兩個數,實際情況可能是樂觀情況上浮30%,或者5%,悲觀情況下浮30%,或者5%,如果是30%,做的樂觀悲觀就少估計了很多,而如果是5%,那麼作者的情況就誇大了。這樣的估計到底有何預測價值呢?
假設只能建立在對歷史進行了充分研究的基礎上,任何一個假設都必須說明其被採取的原因,這個原因必須具備足夠的科學性,是歷史經驗的總結。因此,本文在最後的房地產供需分析中,採用的都是來自對歷史數據進行分析之後,有可能重複的假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029

對我聖誕過後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hk/2012/12/blog-post.html
每年聖誕假期過後,圖書館重開,設於大門傍的自助還書收集箱都積滿書。吃過蛋治配奶茶的她,早上第一件工作就是處理那批書本。奇怪的的,是跟往年一樣,書本當中有一份禮物,用紅色彩紙包好的。根據經驗,她清楚知道,彩紙包著的是屬於本館的書,照樣會拆開、登記、分類,再放回書架。至於為什麼有彩紙包袱著,她則毫無頭緒。圖書館是公共場所,有不同人進出,更有一兩個精神有問題的常客,不過大至上,來的都是斯文人,她在這裡年資不淺了,習慣事事處之泰然,不過,她倒著緊保護書本,不希望有人濫用公共資源。拿書本來玩遊戲算不算濫用? 這份禮物,無名無姓,送給誰的? 天知曉。看彩紙袱得整齊,似是認真的。但哪有一個認真送禮的人會送贈從圖書館借來的書? 不知道是否今年聖誕天氣特別冷,圖書館冷清得很,同事很多還在休假。

處理了好幾本書,精神未能集中,她拿起那本禮物書,Call No. F BAR,沒意識地查看借書人的記錄,借書人是圖書館常客,借書記錄累積成長長一條清單,電腦屏幕顯示詳細資料。且慢,禮物書的名目在清單上出現了兩次,借書人今年八月已借出一次並如期歸還,聖誕前重複再借。她想,自己讀一遍,送給別人讀一遍,很合理。好奇地,她希望留意一下,那個借書人的面目,猜想大概是其中一個呆子。

**

過了幾天,那個怪人終於出現了,用身份證借書確實毫無私隱可言。

「你上次借的書,包成禮物般模樣,下次不得這樣,知道嗎?」她以一貫的官僚口吻說。

「是嗎? 我不知道。」穿著格子布恤衫、帶眼鏡,一派書生樣子,老套服飾可能令他看來老成,實際上說不定較她年輕。他抵著頭回答,眼神晃了晃。

「你不是第一次犯了,違規的話會被檢控,你明白嗎?」她的語氣略為加強,希望了結這件事,同時掩飾自己理虧,書沒有逾期,也沒有損壞,犯的是那一條規章? 立場堅定有時收效。

「不好意思,聖誕節,我借來送給弟弟的。」他有點冒昧地說。

她微笑了,多謝他友善的分享,還希望補償自己不當的語氣。

察覺她的微笑,他放鬆了些。「那本書的作者叫Julian Barnes,是個英國著名的文學家,那是他最新出品,還贏了Booker Prize,我認為是他歷來最出色的。」他似個大孩子般描述心愛的玩具。只不過別人崇拜的是高達模型,他的對象是本館的藏書。

不由衷地感到自豪,她繼續微笑,好像靜心地聽下去。

「你知,外面書店售價貴,你們圖書館又有得借,不要買,所以我便想起借來送禮這個主意。」

「你每年都是這樣?」

「記不起從哪年開始了,聖誕節嘛,我每到這個節日,就會揀選過去一年讀過的書之中最好看的一本,作為聖誕禮物。這份禮物很有意思的,雖然是免費,但我花了一年心血來揀選的,一年下來,讀過的都有七、八十本呀!」

「不過,你弟弟好像不太領情啊!」她想繼續說,但又怕令他難堪。弟弟原封不動,轉手就歸還給圖書館。

他做出無奈的表情,之前的眉飛色舞已消失了,拿起新借的書,點頭道別。臨離開時他回頭道:「下次照拆便行,無須理會的。」暗示下年也會照舊。

**

她習慣省卻午餐,下午茶時間,買過7-11的燒賣配奶茶,她一邊吃一邊回想早上的事情。他算不算是個好哥哥呢,如果自己有個哥哥同樣對待她,她會有甚麼感受?她沒有哥哥,只有個妹妹。記得很久以前,姨姪女出世,妹妹聽從媽媽的指示,不愛新的嬰兒服,只收集舊的,從親戚朋友之間得來的其他嬰兒穿到不再合身廢置了的,媽媽說最好,說舊衣服滿載別人的祝福。的確,姨姪女活潑可愛,快進初中了。不知道送書跟嬰兒服一樣嗎?別人細讀過、感動過的話,會否積累一份靈氣?對下一位讀者有沒有益處?

無論如何,有人來借書始終是好事,近年政府給圖書館的預算緊拙,添置新書的數量愈來愈少,架上的多是陳舊的,紙張都早變黃了,好彩多得這班老街坊支持,否則圖書館沒甚麼存在價值。她看看膠盒裡僅餘的一粒燒賣,十粒一模一樣,但總是最後一粒最好吃。

之後,他每次借書,都不太說話,但明顯地較以前有善。她想問,為什麼他只看英文小說,明明是個講廣東話的本地人。又想知道,他幹什麼工作?莫非失業?但他多是周末來的,平日可能要上班。哪他沒有家庭嗎?周末又不用倍家人?他每次借三數本書,看來很得閒。還有,他為人那麼吝嗇,哪有人送借來的禮物?做他太太的真不幸,如果有人嫁給他的話。這些問題沒有答案,她也不會花心機來找。只是下午茶時偶發的推敲。借書送禮這件事,她沒有跟其他同事分享,也好像沒有人注意到,成為她與他之間的秘密。

**

時間過得很快,又一年了。聖誕後好幾天,他一進門,她就叫住了他,說:「你借的書逾期歸還,要罰款。」

「不可能的,明明準時還。」

「這麼肯定?是你來?還是弟弟來?」

他一時語塞。書的確沒有逾期,今次,她翻看大門的閉路電視,發現他口中的弟弟跟本不存在,借與還都是同一個人,就是他。

「為什麼不好好打開再看一遍?」她關心地問。

「已經讀過了。」

「至少拆開彩紙...」她明白,自己送禮物給自己,沒有甚麼大不了,不算是件不光彩的事。當然,向別人承認的確會有點難堪,所以他才用編用弟弟的故事。她不明白的,是為何不好好接受自己的禮物,要像圾垃一樣掉回圖書館呢?莫非,他討厭自己?連帶討厭自己送來的禮物?那麼,他年復一年地重複,豈不是正走進一個自虐的死胡同?真可憐啊!

她拿出前幾天收回的禮物包,彩紙沒有拆開,吸一口氣後說:「這是我送給你的」

他有點不知所以,托一托眼鏡,聽得自己說:「多謝!」

他接過禮物,掩不住笑容,慢慢地拆開彩紙,問:「這本書是你挑選的嗎?」

這問題有點無聊,她盡量迎合他,不希望傷害他這一刻脆弱的心寧,說:「是。」

「是不是千挑萬選才決定的?」

她準備答「是」,但未開口,已被他打斷。

他半帶自言自語地說:「應該不是。如果這份禮物是經過千挑萬選的,甚至花上一年時間才找到的,它會很有意思。太有意思,我會好好地保存,好多好多年,不捨得放手。人家千挑萬選的嘛,花了很多心機嘛,掉了,實在太沒有良心。唉,問題是,這是圖書館的書,一定要還,否則會罰錢,一日五毫子,條數好噤計。」

「即是說,假如這份禮物是我精挑細選的話...」她還未說完。

「我不能收。」他停下了手,認真的答。

「不,不,這份禮物.... 我隨便揀就是了。」她笑著說,用手掩著咀,禁止自己哈哈大笑。

「當真?」

「當真,你不喜歡嗎?」

「是Will Self的新作,一流!」

「這就好了。真湊巧,大概會很好看吧,我也不太清楚。」

「Merry Christmas!」

「過了,過了很久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030

一些對我有幫助的投資類書籍 Conan的投資筆記

來源: http://xueqiu.com/1830611415/32304528

最近因為一些小風波,發的內容和投資關系不大[吐血]。心里有點過意不去[可憐][可憐],發一些,我覺得對我最有用的投資方面的書籍,跟大家交流交流

1 巴菲特致股東信
對我幫助最大的還是巴菲特致股東信,每次看的都有新的體會。其實這本書,更推薦大家看巴菲特信件原稿,網上有翻譯版。但還是非常推看英文原版,那個巴菲特的話沒經過轉化,表達的更精確。另外,就是這本書更像是理論書籍,很多理論需要結合巴菲特的實際投資案例來看。另外,就是巴菲特實際上,後期的投資更多是並購,所以,雖然投資理念類似,但是實操上會和二級市場有不小區別(主要是如何買,如何賣)。比如並購是需要對方想賣,並且報價,而且價格合理,所以能不能買,非常大程度要看有沒有報價。


2 《彼得林奇的投資聖經》和《戰勝華爾街》。
其實非常推薦第二本《戰勝華爾街》,這是少有的高質量的投資案例教學。我個人覺得彼得·林奇的書是我說的幾本里,最接近二級市場環境的書。第一本《彼得·林奇的投資聖經》是講理論分析。另外,就是我覺得彼得·林奇的很多投資決策方式更像一個分析師,而有點像不太像基金經理,雖然彼得·林奇是出色的基金經理。而後邊跟大家說的《投資最重要的事》的作者霍華德更加類似基金經理。


3 吉姆·羅傑斯的《旅行,人生最有價值的投資》
這本書被再版好幾回[吐血],內容沒換,名字一直在變化。我看到是時候最開始叫《環球旅遊投資》,之後叫《投資騎士》,再之後叫《旅行,人生最有價值的投資》。
這本書實際上是講如何用歷史,經濟學,地理學長周期的門類投資方法。而且由於投資品類和國別,吉姆羅傑斯基本不設限。比如期貨,和小國家股票市場的股票,他都會買。所以可以看到一些冷門投資品類是如何投資的。


4 《投資最重要的事》霍華德·馬克斯
這本書最大的一個好處,這書是咱們現在這個時代里,基金經理寫的投資類書籍質量最好幾個里之一了,而且偏向於綜合類(比如,不是講一個主題下投資,或者純理論)。另外,就是這本書非常推薦和彼得·林奇的書一起看,都是非常接近二級市場投資的。



5 索羅斯《金融煉金術》
趨勢投資里質量非常好的一本。
股票會漲有兩個原因
(1)第一個,一個東西被低估,比如1000元的耐克鞋,賣100,。或者成長行也可以,比如姚明剛出道時,有機會可以參股姚明5%的受益權。
(2)第二個,是只要有人買,就會漲。比如1000元的耐克鞋,現在賣5000元,但是你判斷,之後會有更多人買這鞋,而且可以判斷到可以把1000元的鞋,買到50000元,那你就可以買,哪怕你明知道他不值。
我個人認為索羅斯更加傾向於第二者,而巴菲特,彼得林奇,芒格更加傾向於一個。有些5投資者是介於兩者中間偏左或偏右。

另外,就是國內基金經理寫書里邊,非常推薦原來華夏基金總經理範勇宏寫的《基金長青》
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芒格的《窮查理寶典》也非常好,這本書實際上是說,如何通過更多學科思維來更好的理解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的,從而做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最後,就是我個人的實踐後。非常推薦大家看這些投資前輩寫的書時,可以結合這些人的成長經歷,再看來這些書,這會非常有助於讀者去理解為什麽這些人會形成這個投資方法,以及這種投資方法的很多細節是如何形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354

別對我撒謊!黑馬教你5招識破虛報融資額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225/149221.html

i黑馬:融資改估值、人民幣改美元、乘3乘5乘以10......融資真相慘不忍睹,投資人都看不下去了。大年初四,真格基金的創始人徐小平在微博發起倡議,希望2015年創投界來一場“真實行動”,抵制、曝光虛假投資(金額)行為。企業要做得長久,總可能有上市的一天,當遞交招股說明書的一剎那,你是穿了“內褲”還是“裸泳”,一看便知。

文/王方 本刊記者

編輯/卡西 劉惜墨

\1、為什麽要打假?

\近三個月,已有數名投資大佬發出信號:希望業界都能形成一股誠信風,爆出各自真實的融資數據(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別再這麽幹了,再幹就削你。)

去年12月底,在黑馬創交會上,易凱資本CEO王冉說,經常看到這種情況,一家公司融了3000萬美元,然後報出來就是8000萬美元,融了1億美元報出來可能是3億美元。他呼籲:“建立誠信社會,從公布正確的融資額做起。”

2月22日,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也發起倡議:一起來消除這個虛報投資額的現象!他要求真格所投公司要麽不報,要報就報真實數字,否則小心他說出真相!

看到倡議,黑馬哥也是淚眼雙流。平日里,這種風氣把媒體搞得烏煙瘴氣,遇到這種事,媒體就成了其虛假宣傳的工具。比如融資敲定前,一些公司通常會求報道,說文章是寫給投資人看的,數字體面些能給投資人一點壓力,多拿點錢。融資敲定後,又來求報道,拋一個無法證實的天文數字,讓媒體們苦不堪言。

現在,終於有大佬出來抵制了。

企業要做得長久,總可能有上市的一天,當遞交招股說明書的一剎那,你是穿了“內褲”還是“裸泳”,一看便知。當然,絕大多數的情況是,連誠信都沒有的企業,通常在走到IPO之前,就已死在了路上。

2、哪些企業在造假?

\先用天使投資人蔡文勝的觀點,給這些虛報融資額的企業貼一個標簽:自卑、不成熟。

2010年12月,蔡文勝曾發布一條微博,內容如下:

“經常看媒體爆料,誰和誰又拿到錢,融資金額很大。其實,一般主動對外公布融資的,大多是自信不足的企業,多報金額的更是忽悠成分,公布融資好處是宣傳企業,但壞處更多。嘿嘿,我以前投資企業也犯過這樣錯誤。而融資到手又不對外公布,說明企業相對成熟,並進入快速發展沖刺階段。”

據黑馬哥了解,創業者融資時,會與投資方簽訂一個3個月的保密期。所以經常會有消息稱,某企業3月份完成融資,半年後才宣布。至於選擇哪一天,主要看公司是否有宣傳需要。

但成熟的企業會默默沖刺,即便宣布,也是真實的融資額。哪些公司會這麽做?比如被上市公司投資過的公司,它們想虛報也不會被允許,因為投資方財報通透,涉及到嚴格、敏感的上市公司,沒必要因小失大。

3、哪些人在打假?

\融資造假這麽多,為什麽被曝光出來的少之又少?因為,創業者與投資方往往坐在一條船上,除了競爭對手之外,誰還會更在乎這個數字的真相。於是乎,之前少數被曝有造假嫌疑的融資案例,主要是通過競爭對手舉報的方式:

1、同行爆料,這種情況最為常見。

早前如2011年團購大戰時,各種不知名公司裹挾著巨資破土而出。當年4月,大眾點評、拉手網均獲得巨額融資,前者宣布超1億美元,後者稱數額達1.1億美元。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便爆料,某網站1.1億美元註水不少。“真正的融資金額差不多是對外版本的一半左右,大約是5000萬美元。”

最近的如超級課程。去年12月,超級課程表CEO余佳文參加央視《青年中國說》稱,已獲得由阿里巴巴集團領投的千萬美元級B輪融資,並稱“明年給員工發1個億”。後被匿名網友、離職員工舉報“虛假融資”:實際僅為小幾百萬美元。阿里以上市公司不便披露為由,對具體數值不予評論。

這種方法缺陷很大:眾說紛紜,真實性存疑。同行是直接競爭對手,不排除刻意攻擊。目前為止也沒有實際證據證明,某團購網站、超級課程表確實虛報融資。

2、第三方監督。

上市公司比較嚴格,有證監會、渾水做空機構專門監督,但多針對於上市公司本身,至於其投過的公司虛報,中間隔著十萬八千里,出事兒的概率很低。

非上市公司就更是如此,誰來監督?工商局?貌似還沒有過先例哪家公司因虛報融資額受罰。靠媒體?許多媒體已成為企業、投資方的虛假傳播代言人,監督義務名存實亡、節操盡失。So,第三方監督的方法有時也很無力。

4、黑馬教你“5招”識破虛假融資額

\那麽對於小白用戶而言,應該如何戳破謊言?其實,門檻沒有想象中高,方法有幾種:

1、查閱其工商資料。部分企業牛皮吹得太大,只需查閱工商資料,一輪融資完畢後,資料顯示投資總額增加了多少,再對比其公開宣稱的數額,大致能推算結果。

2、查閱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吹牛遲早要納稅,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現在是創業公司,總有一天是要上市的。而上市是要公開招股說明書的,某年某月融資多少,乘以3乘以5還是乘以10,這份文件里會寫得清清楚楚。

3、投融界也專門有一套“算法”:不錯的項目,適用易凱資本CEO王冉總結的定律。“大多融資會做乘法:乘2或乘3,圈里知道會這麽做,又會除回來,做除法也並不難。”

4、不太行的項目,適用禮物說創始人溫城輝總結的定律。溫城輝是90後創業者,經常戳破投融界的謊言,為此還曾跑到央視去揭假。每碰見黑馬哥,他也會對把同行的糗事拿出來調戲一番。

在那篇《叔叔阿姨為何要撒謊》的文章里,他說:“現在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很喜歡把融資金額誇大,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把人民幣說成美金,明明只是1000萬人民幣,開口一說就成了1000萬美元,金額瞬間提高到6倍!”

5、很水的項目,適用人人貸董事長楊一夫總結的定律。今年1月,楊一夫通過鳳凰視頻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創投泡沫很大程度是由於創業者披露融資不實造成,譬如估值變融資額,翻個5-10倍。”

創業者不惜犧牲誠信,背後目的是什麽?投融界也進行了分析,藍石天使創始合夥人桂曙光曾分析原因如下(黑馬哥對其有刪減):借機宣傳營銷,金額大甚至大到爭議更有效果;投資機構借機宣傳;3)給競爭對手市場、融資、人才等制造壓力;虛報金額是給投資機構的LP看的.....

根據歷史慣例,什麽行業火,這種現象就在什麽行業流行,危害極大,2010-2011年的團購和電商、2012年的手遊和社交APP、2013年熱起的O2O、去年的進口電商和物流... ...

會有什麽危害?去年12月,紅杉資本創始人沈南鵬曾有過一段這樣的發言:“我們經常聽到企業家說把數字說得大一些,競爭對手也把數字說的大很多。這種心態特別需要防範,做一家企業還是應該抱著百年老店的想法,走得太快、拔苗助長,往往會給這個公司發展留下陰影,留下潛在的課需要去補,這種規律是沒有辦法去改變的。”

對,黑馬哥想說,走得太快會留下陰影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這個規律無法改變。創業者請時刻謹記!

本文記者王方,著重TMT及移動互聯網方面的報道,個人微信:wangfangnews。

另本文為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必須聯系微信zzyyanan,請註意!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創業導師林正剛:這幾本書對我影響深遠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31/149928.html

黑馬說:林正剛,前思科全球副總裁及思科中國區總裁,企業管理經驗豐富。2010年7月,自思科退休後,林轉身出任企業教練,致力於為創業者提供智力支持。
下為林正剛近期薦書。

 
\文 | 林正剛
編輯 | 齊介侖

 
 
薦書1:

《人性的弱點》(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作者:Dale Camegeie


我不喜歡這個中文書名,個人感覺比較負面。書中很重要的內容是如何贏取朋友、影響別人。無論你是經理人還是創業者,贏取朋友、影響別人都很重要,所以這是一本直白的書,也是我在軟實力方面受到啟蒙的第一本書。看書之前,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關於正能量、負能量、溝通類似的概念。幸運的是,我剛進入職場不久,就看到了這本書。迄今我已看過很多相關書籍,但直到現在我還在翻這本《人性的弱點》,因為對於書中內容,我感覺自己還沒有完全做到。這是一本有關行動和修煉的書,我認為,一生都看不完。
 

薦書2:

《幸福原動力》(Before Happiness:5 Actionable Strategies to Create a Positive Path to Success )、《快樂競爭力》(Happiness Advantage)
作者: Shawn Achor


這兩本書出自同一作者。相對而言,我更喜歡《幸福原動力》,它是繼《快樂競爭力》之後,作者Shawn Achor的全新力作。這本書中的很多觀點比起之前的那本更為透徹。兩本我都看了很多遍,甚至我還拿出來做課程,和學生分享,非常好。關於書的內容,首先,書中指出,快樂是有效率的開始,這是很核心的道理。很多人覺得,我得先經歷痛苦,再獲得成功,但作者指出,事實上,並不該如此。以前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找不出不對的原因。這也是我看到這兩本書,立刻感覺親切的原因。可以說,這兩本書解決了我一直以來很困惑的問題,給我提供了答案。
 

薦書3:

《驅動力》(Drive: The Surprising Truth about What Motivates Us )
作者:Pink.Daniel H


說實話,我其實沒能讀透這本書。但對我來說,只要書中有一部分,哪怕就幾句話能夠觸動到我,就值了。因這些觸動我的點,我還會經常翻看它。

一直以來,我對職場有很多觀察,但苦於沒有理論支撐。這本書理論性相對比較強,是基於大量研究得出的結論,支持了我的觀點,我個人蠻喜歡。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是回答“人為什麽會投入”這一問題。三個因素:自己設定目標;反饋及時;人追求的應該是過程。之前我只是有感覺,但沒能總結出來這些點。很多年前做銷售評估時,我讓同事自己設定目標,這是我看書之前的做法。雖然當時此舉我有出於“偷懶”的原因,但正因這一方式,我的下屬才有機會和我有了更多溝通。本書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獲是證明了我的一些觀察、心得,為我提供了相關理論依據。讀過之後,我在上課過程中經常提到這本書。
 

薦書4:

《讓大腦自由》(Brain rules)
作者:John Medina


這是我讀過的第一本與腦科學相關的書。同樣地,這本書印證了我之前在工作中的一些觀察和心得。我一直認為,人的大腦只有在輕松的環境中才能自如運轉。我的工作習慣一向如此。我不喜歡壓力,也不會給下屬壓力,因為我覺得,壓力其實沒什麽好處,只會壓榨創新力。
 

薦書5:

《商業模式新生代》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


作者: Yves Pigneur、Alexander Osterwalder

我從這本書中提取了些工具,但這本書中的很多內容對於國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來說,暫時還用不上,只有成熟企業才能用。也可以說,這本書是基於國外企業撰寫的。國外企業成熟度比國內要高出很多。

商業模型很多人都在談,每人都有一套東西,但我認為,商業模型沒有什麽大理論,這是一門溝通的語言,沒有對錯好壞,只是工具而已。本書提到了9個商業工具,我認為,都很不錯。另外,這本書寫得比較簡單,不是理論性很強的那種,而且書中配有很多具體案例,這也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另一原因。
 

薦書6:

《一分鐘經理人》(The One Minute Manager)
作者: 肯•布蘭佳、 斯賓塞•約翰遜


這是一本管理方面的啟蒙書,出版於上世紀80年代。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還是在我職場早期。我做了長時間的基層員工,進入管理層後,才開始學習管理,而這本書正是我的啟蒙書,因為相對簡單。本書分為三個章節,一分鐘目標、一分鐘表揚和一分鐘反饋。我不喜歡原文中提及的“批評”,我更喜歡用“反饋”來代替。很多事情,簡單是很重要的。但大家需要註意,這本書比較老舊,其中的管理理論還留有工業時代末期的背景和味道,包括案例的使用,很多都是工廠。但它的一分鐘目標、一分鐘表揚、一分鐘反饋還是很有幫助的,目前我觀察到,很多管理者連目標都設定不好,就是第一招還沒有做到呢。
 

薦書7:

《公司進化論》(Dealing with Darwin:How Great Companies Innovate at Every Phase of Their Evolution )
作者:Geoffrey A.Moore 


這本書我相對比較熟悉,因為這是由一位在思科工作多年的顧問寫的。我上過幾次他的課,也認識這位作者。

此人寫過很多書,這一本出版於十年前。書中案例很豐富,有些理論至今還很有價值,尤其對於高科技公司。這本書對我的整個課程產生了很大影響。我剛開始講課時,主要用這本書。但這本書側重策略層,計劃和執行層內容幾乎沒有。話說回來,大部分管理書籍都側重策略,因為國外公司管理主要談策略,他們的計劃和執行能力已經很強了,光談策略就OK了。但這一做法在國內是走不通的,我們商業歷史比較短,計劃和執行能力比較弱,如果光談策略,可能聽得很興奮,但落不了地,而我的課是兼顧策略與執行的。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林正剛
,編輯齊介侖,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05066


大廳樓底甚高,盡顯豪門巨宅風範。何勉君指巨柱原為白色,近年改髹其他色調;打開落地大窗可一覽無敵海景。

她說何東非長居大宅,戰時大宅部份曾遭炸毀要重建,已非原貌,「何東冇咩喺到住過,戰後仲改建為六個單位,嗰啲圓形大柱唔係咁特色,只係用來承托結構;柱本身喺白色,但租畀人時已油咗第二隻顏色。原本木製窗框都爛哂,換哂做鋁窗。」現場所見,單位內新增冷氣及升降機,廚房及洗手間更裝修成現代化設備。
政府早前曾提出以地換地保育何東花園,但何勉君反對,「我喺呢度出世,呢塊地好有感情,係祖父傳落嚟嘅遺產、祖屋,唔想換塊無感情嘅地畀我。」她又憶述當年何東與家人的關係,「佢過身時我只有 18歲,佢從來唔會鬧人,個個都錫。我細個嗰時,佢仲同我遊車河。」據悉,何勉君獨居的單位內仍放有何東畫像。
何勉君堅拒換地建議,「塊地(換地)有好多樹,我好鍾意個啲樹,要斬哂佢好可惜」。若政府要保留大宅,她考慮與政府合作,參考保育赤柱美利樓做法,捐出主樓大屋上蓋原件,由政府覓地重裝,「如果佢(政府)認為有價值要保留,可以搬去另一個地方」。另因何東花園地契共分兩部份,她願意在重建後對外開放花園部份空間。


2 : GS(14)@2012-01-21 17:40:0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005067
【本報訊】在現時保育政策下,本港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可被評級為一、二或三共三個等級的歷史建築。若已評級的歷史建築面臨被拆危機,政府有權引用《古物及古蹟條例》,宣佈為法定古蹟加以保護,任何人不能隨便拆卸或改建,否則可判監一年與罰款 10萬元。
法定古蹟的保護門檻甚高,即使是古蹟業主也不能豁免,且除了建築物受保護,古蹟範圍也不能隨便種植或砍伐樹木、堆積泥土與垃圾,否則一律違法。業主如有確切需要施工,需每次向發展局申請,得古物諮詢委員會同意,再獲行政長官批准才能豁免。
難預計最終勝負

立法會議員陳淑莊指出,何東花園一旦被列為法定古蹟,業主如要反對,只能提出司法覆核,「到時要睇佢有乜論點、賠償方案又點計都係未知」。
陳淑莊說只要政府依法辦事,外間難以批評,市民申請司法覆核亦是其權利,一切爭拗循法律途徑處理,難預計最終誰勝誰負。
中西區關注組成員羅雅寧表示,何東花園業主未能與政府達成共識有點可惜,她指有被列為一級或二級歷史建築的業主,曾嘗試要求當局將其降低至三級或取消評級以便改建、拆卸,日後再有業主要求降級不足為奇。
發展局表示,何東花園業主早前已向行政長官提出反對呈請,行政長官正處理,政府將續與業主磋商保育方案。
3 : GS(14)@2012-05-07 23:27:5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507/16313407
何勉君一直反對將本身是一級歷史建築的何東花園列為古蹟,包括指何東花園是私人物業,公眾對它沒有集體回憶;大宅戰後曾重建,沒有保育價值;何東很少在何東花園居住,他是歐亞混血兒,不是純種中國人,在上世紀初能在山頂居住並非創造歷史等等。
據悉,何東兒子何世禮將軍去世後,將何東花園留給何鴻毅及何勉君,二人各佔一半,直至年前妹妹從兄長手中全數買入業權。
何鴻毅是何猷忠的父親,他早前曾公開反駁妹妹何勉君指何東很少在何東花園留宿的講法。而何猷忠是發表報告的保育組織之名譽贊助人。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