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富士康影子股深圳立讯精密首发获通过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4/yOMDAwMDE4NjgyOQ.html


中国证监会周三公告称,在发审委今日召开的2010年第105次会议上,深圳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获得通过。

深圳立讯 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次计划在深交所发行不超过438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不超过17380万股。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连接器的研发、生产 和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3C(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汽车和通讯等领域。公司已树立核心产品电脑连接器的优势地位,台式电脑连接器覆盖全球20%以上的 台式电脑,并快速扩大笔记本电脑连接器的生产。

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投向以下四个项目:内部连接器组件生产项目、连接器生产项目、线缆加工生 产项目、技术中心扩建项目,总投资4.86亿元。

21世纪经济报 道,立讯精密与郭台铭家族关联密切。不仅该公司近半数产品销往富士康,而且郭台铭胞弟郭台强实际控制的富港电子(天津)有限公司x,2009年9 月火线参股立讯精密400万股,目前持有公司3.08%的股权。

目前,郭氏家族的泛鸿海系在香港和台湾皆有上市平台,对 A股则鲜有运作。此番,郭台强通过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暗渡陈仓,初探A股。

同日,岳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配股申请 也获得通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68

张房有马尔乔内推翻领雅方案 广汽菲亚特首发五年计划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2/wOMDAwMDE5ODgwOA.html

在人人都渴望一展拳脚却瞬息万变的中国战场,两年后才能正式投产的广汽菲亚特临时调整了它的全盘计划,包括推翻领雅方案及重新制订时间表。

9月19日,在接近两个小时的媒体见面会上,成立不过半年的广汽菲亚特全体高层首次面对公众,表达了其五年内“重建菲亚特品牌、铺设经销商渠道及每年推出一款产品”的决心。

从领雅方案到2012全球首发

“我 们现在就必须考虑两年后的竞争情况,意大利菲亚特总部对此已有安排。”广汽菲亚特总经理郑显聪透露,今年7月,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总经理曾庆洪前往都 灵与菲亚特集团CEO马尔乔内一同修订了第一款车上市计划,“我们原本计划引入领雅,现在我们决定引入一个全新的平台及产品——C-medium,以显示 对中国市场的尊重。该平台将融合中国元素,但也是意大利风格和新技术的。”郑同时担任菲亚特集团中国副总裁。

这是马尔乔内领导下的菲亚特第二次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1999年,菲亚特公司就牵手南汽,组建南京菲亚特。由于双方在关于产品引进,市场开拓、公司管理、文化等多个层面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公司一直无法在市场上取得主动。2007年,双方最终分手。

菲 亚特目前在国内销售三款车型——博悦、朋多、领雅,博悦和朋多因为属于小众车型,现阶段并不适合用来国产,因而媒体普遍猜测A级轿车领雅将成为广汽菲亚特 的首款国产车。甚至有知情人士透露,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菲亚特造型中心已将国产领雅的车身设计宽度由1730mm加宽至1775mm。并且在其它设 计上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不过上述消息,被郑显聪否定了。“我们要强调这是一个重新设计的平台,我们已把这个平台3-5年的计划考虑进去了。我们的生意不是只做到2012年,我们的平台会持续贡献什么,我们已有一个清晰的五年计划。”

广汽菲亚特原定于2011年底上市第一款车,但现在推迟到了2012年上半年。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第一款车做了重新设计,思路与原来相比发生了彻底改变。”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广汽菲亚特执行副总经理蒋平说,原本在广州的项目转移到长沙也是时间表推迟的原因之一。

郑 蒋二人透露,第一款车C-medium属全新中高端车型,2012年将在全球首发,但中国与欧美外形会有区别。C-medium采用全球全新平台全新设 计,配备世界先进水平的1.4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干式双离合变速器(DDCT)。此后,公司将根据市场需要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品,产品系列将涵盖小型车、 中级车、中高级车、SUV等重要细分市场。

据称,广汽菲亚特一期将形成年产14万辆整车和年产22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并将根据市场需求,争取在2014-2015年形成年产销25万-30万辆整车的规模,建成集乘用车、发动机生产等业务于一体的具备全球领先水平的汽车生产基地。

“我们的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最好东西奉献给中国甚至全球消费者。”郑显聪表示,他们希望在2015年达到2%的市场份额。

面对年销量达上百万辆的众多竞争者,蒋平认为只有锲而不舍才能达至上述目标,“千里行始于足下,我们希望从十四万辆开始。”而面对汽车产品高度同质化的趋势,公司计划拿出最有竞争力的服务,“我们将花很大力气来改善这方面。”

广菲与广汽、克莱斯勒的关系

事实上,为了让沉寂了两年的菲亚特品牌尽快回到市场,在2012年真正国产化之前,合资公司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其中包括渠道建设及进口车战略。

在战略发布当天,广汽菲亚特同时推出首款新车2011款博锐,该车型是两厢设计,完全采取整车进口方式引进,推出的1.4T 120马力和150马力共6款车型,售价在16.39万-20.79万元之间。不过,公司并没有透露今年该车型的销售计划。

广汽菲亚特销售部高级副总监Marco Napodano称,关于进口车战略,公司正在深度研究市场机会,“事实上为适应中国市场,我们将博锐进行了细分再细分。”“我们决心将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以进口方式先引入中国。”

广汽菲亚特已取得了菲亚特品牌总经销商资格,公司副总经理闫建明称,目前已审核准备了20家经销商,其中有10家是原南汽菲亚特的经销商,今后广汽菲亚特工厂建成正式投产后,还将在全国大量发展经销商,规模在150-200家。

作为一个年轻的合资平台,公司的两大投资方均有着重大的战略动作,外界关于三者间的互动存在着多种猜想。菲亚特与克莱斯勒的合并对广汽菲亚特意味着什么?广汽乘用车与广汽菲亚特的技术同源如何影响双方未来的发展?

对此,19日,郑显聪及蒋平都做了直率回复。

今年四月,马尔乔内公布了菲亚特的未来五年的商业计划,将汽车业务及非汽车业 务折分,以便实施与克莱斯勒的下一步合并。这一举动对于中国市场目前还没有造成什么影响。郑显聪称,到2010年底菲亚特与克莱斯勒才能定下双方的品牌策 略,“在中国,未来双方互通平台应该没有问题,就像美国和欧洲两个品牌即将展开的平台合作一样,”但“目前,广汽菲亚特还是专注菲亚特产品,以后可能共享 零部件供应”。

而在半个月前,广汽集团的首款自主品牌传祺正式下线,其发动机及平台技术均源自菲亚特,但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表示,国产发动机技术已做出了超过500项改进,可以视为完全知识自主的技术,获得意方的首肯,甚至考虑过运用在未来广汽菲亚特的国产车型上。

对此,蒋平称,“如果这有利于双方的发展,为什么不呢?”郑则解释道,“我们之间的互补概念是很清晰的”,广汽菲亚特原定在广州,与广汽乘用车相邻而建,当初肯定是有上述设想,现在移师长沙后,与广汽集团成为更“具弹性的合作伙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78

雪球首發:2012年國產電影投資回報分析 石溝飛

http://xueqiu.com/1855050800/22854988
2012年,全年生產故事影片745部(含電影頻道出品的數字電影92部 ),動畫影片33部,紀錄影片15部,科教影片74部,特種電影26部,各類電影總量893部。共上映320部左右,其中,國產片240部左右,進口片76部。

全國電影票房170.73億元,同比增長30.18%。其中,國產電影票房82.73億元,份額為48.46%。


統計說明

Ÿ   鑑於單部電影的製片方一般較多,且合作方式多樣,難以統計各方盈利狀況,電影整體虧損並不意味著每個製片方虧損,反之亦然。因而本文所指的投資回報僅從影片本身的投資額與各種收入的比例考慮,不涉及單一制片方的盈虧情況。

Ÿ   投資額包括了影片成本與宣發成本。電影的準確投資額是難以獲得的數據,因而,本文只能從新聞報導、主演以及營銷規模等方面估算,投資額下限為500萬。其中,新聞報導若有提及投資額,一般按減去三分之一計算。

Ÿ   分賬收入=(電影票房—營業稅及附加3.3%—國家電影專項資金5%)×分賬比例。為方便計算,分賬收入=電影票房×37%。

Ÿ   海外版權收入暫未考慮。總局數據說,2010年,有47部國產電影銷往61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35.17億元。2011年有55部影片銷往22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20.46億元。2012年共有75部影片銷往8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降至10.63億元。一是,外銷的電影數目不多,二是,不確定海外票房和銷售收入是否剔除了海外發行方與影院的收益部分,因而暫未考慮海外收入。

Ÿ   植入廣告方面,一是難以全面統計,二是難以獲得準確收入,三是難以獲知是現金出資還是資源共享。植入廣告目前多數不以現金形式支出,常以各類資源互換形式出現,但也一定程度的減少了營銷成本。本文單一品牌單次植入以150萬計,單部電影的植入收入上限設為800萬(品牌增多會降低單一品牌的植入單價)。

Ÿ   新媒體版權方面,鑑於今年市場不樂觀,中小成本電影版權收入計為50-200萬,大製作收入計為200-500萬。除非有財報來源,如《大魔術師》等。新媒體版權收入下半年比上半年略有下降。

Ÿ   票房在1000萬以下的虧損概率非常大,院線電影(不包括電視電影)的成本門檻已經提高至500萬,1000萬的票房產生的分賬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很難覆蓋成本。因而,本文中將千萬票房以下的電影全部計為虧損。但實際上,部分電影僅靠海外版權收入就收回了成本,如王小帥的《我11》,此案例較為特殊,不具有普遍意義。

統計結果與分析

鑑於海外版權、電視版權以及其他衍生收入難以統計,因而將回報率在70%以上的全部計為盈利。初步統計,2012年投資回報為正的電影有:

人再囧途之泰囧、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桃姐、畫皮2、搜索、繡花鞋、我愛灰太狼、飯局也瘋狂、筆仙、大鬧天宮3D、筆仙驚魂、大海嘯之鯊口逃生、新天生一對、十二生肖、麥兜噹噹伴我心、寒戰、我願意、黃金大劫案、車在囧途、春嬌與志明、愛、聽風者、親家過年、二次曝光、HOLD住愛、嫁個100分男人、大魔術師、消失的子彈、摩爾莊園2之海妖寶藏、太極1從零開始、四大名捕、恐怖旅館、邊境風雲、十二星座離奇事件、搞定岳父大人、白鹿原、瘋狂的蠢賊、第一次、大上海、河東獅吼2、神秘世界歷險記、一九四二、半夜不要照鏡子

合計43部,佔上映國產電影的比例為18%。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以下從幾個方面總結一下這些盈利電影的特點。

Ÿ   投資額度方面,這些電影多半是中小投資規模。5000萬元以下投資額的有31部,在43部盈利影片中佔比超過70%。目前電影投資回報仍然集中在票房分賬上,渠道較少。賀歲檔之前,幾家發行公司聯合要求提高分賬比例,雖然未能如願,但預計此訴求仍然會在合適的時間再次表達。

Ÿ   主演陣容方面,明星並非萬能。明星在為影片帶來高票房的同時,也往往拉低了利潤率。既能保證影片盈利,又能整合明星資源的必要非充分條件有:一、成熟片商對演員有較強的議價能力以及成本控制力,風險相對較低,平台作用較強,也一定程度形成了市場競爭壁壘。二、明星本身成為影片投資人,如黃渤工作室投資了《泰囧》,劉德華投資了《桃姐》等。

Ÿ   電影類型方面,盈利電影中,愛情片、喜劇片與驚悚片是主力。一方面,愛情片與喜劇片這兩種類型在上映電影的總數上就佔據較大比例,另一方面,這幾種類型已較為成熟,有穩定的觀眾群,且對佈景、特效要求不高,成本可控,這一點在驚悚片上表現的尤其突出。此外,動漫電影也逐漸增多。有六部動漫電影上榜。灰太狼、摩爾莊園、麥兜等成熟動漫形象已走過市場培育期,進入收穫期。《神秘世界歷險記》則有望創造新的成功動漫品牌。

Ÿ   製片發行方面,華誼、博納、小馬奔騰、光線等領先製片方佔據較大比例,顯示了較強的發行能力與市場控制力。2012年,華誼兄弟出品了幾部較高投資的電影,如《畫皮2》、《一九四二》、《十二生肖》,雖然其中有聯合投資,但也體現了華誼不斷增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同時,一些新進市場主體在找準定位,選對類型等的基礎上,仍然有機會。

Ÿ   上映檔期方面,春節檔、情人節檔、暑期檔、賀歲檔均有分佈,但這些盈利影片均是在所在檔期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檔期之外的影片質量與宣發和檔期的選擇與協調同樣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04

比特幣與互聯網秩序 (此文首發愛范兒) 12碼

http://xueqiu.com/1722423554

 這幾天比特幣火了,媒體也像著了魔一樣狂喊比特幣。我去年就開始留意——它的醞釀和發展,能折射出不少東西。

 首先,比特幣起源不複雜,之前也不火,真正火起來還是因為「silkroad」,這個最大的地下黑市平台用比特幣來交易,極大地提高了比特幣的流通性和需求。

當然「silkroad」的創始人烏爾布萊特之所以用比特幣交易除了想逃避現實世界的追蹤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是所謂奧地利學派米塞斯無限自由市場主義的擁躉,這真的讓我想起《V字仇殺隊》這部電影來。雖然那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反抗的故事,但是如果放在互聯網世界裡,的確比較適合。

大家都知道互聯網從一開始就宣講自由平等的秩序,以及開放和免費的原則。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比如當年的華軍軟件園就是碼哥因為免費而經常光顧的地方;又比如聊天,從早期的互聯網架構看,你和狗在聊天這個環節上都是平等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經過了網絡泡沫後,由於盈利的需要,現實增強版的互聯網時代畢竟到來了,所以原來的草莽時期的種種互聯網原則逐漸經暗去,代之而起的就是「被應用」,換句話說互聯網已經跟現實世界同步了秩序。

比特幣的橫空出世,其實在我看來是在挑戰這種日益被現實世界同化的秩序。從本源上講,它的基因是純互聯網的,不受任何勢力的控制,符合所謂的互聯網精神,同時它在逐步被人關注後,勢必將挑戰我們的交換體系,而這種交換體系是跟我們目前的貨幣體系是休戚相關的。

雖然美聯儲最近也表示不會去監管這個新生事物,但是如果說哪一天有個人說寧可要比特幣而不要美元了,那就是一個大問題了。而這個問題的本身不在於別的,而在於它從出生那天起就是反權威的,在這點上,我希望目前炒作比特幣的朋友們一定要清醒,它從暗黑走來,如果見到陽光,我不知道它是不是會融化。

比特幣火當然是因為有需求,除了剛才我說的地下交易的原因外,另外一個原因也不容忽視,那就是現實世界糟糕的經濟現實。這點上,其實它跟紙黃金沒啥區別,拋開實物黃金不說,人們炒作紙黃金大多是因為心理作用,因為對貨幣體系的擔憂,加之美元不斷放水,這種對紙幣情緒的不滿轉嫁到了黃金上,所以黃金前期的牛市跟這種現實是分不開的,而比特幣也有這樣的情緒在裡面,君不見我們善於煽動的媒體都已經在說「中國大媽」跑步入場買比特幣嗎?這和前段時間跑步進場買黃金多相似啊。

所以,所以呢,炒買比特幣的朋友們也需要看看宏觀經濟哦,如果現實世界經濟好轉,或者美國收緊美元的話,那麼比特幣可是會跌的,因為情緒如此,要說價值,那就是一陣風。

但是話說回來,這種情緒如此猛烈地傳染到現實世界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從某種意義上講比特幣的漲跌其實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情緒宣洩,這種宣洩如果沒有節制那就會很危險,也就是說它如果如前面所說的觸及現實世界裡大佬們的諸多利益時,那就不好說了(有人說比特幣會成功,如果那樣,世界就大同了),這是我擔心的一種結果。另一種結果就是被現實世界裡的大佬們收編,淪為操縱的工具,那也會很可怕,最終會破壞掉它本來的意義。

總之,瘋狂的比特幣是情緒,也是挑戰,但是在這個逐步實現它所謂價值的過程中,它其實卻不斷地在否定它最早出生的意義,這種悖論的背後是我們的貪婪和對現實世界的複雜而又古怪的情感——你可以問一個人他是願意做比特幣大亨還是願意做現實世界裡的大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56

微博登陸納斯達克 首發股價大漲19%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063

「因為有你!2014年4月17日,微博上市了。」2014年4月17日下午,@新浪微博小秘書用這條微博表達對用戶的謝意。

北京時間4月17日晚間,微博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代碼為「WB」,IPO發行價為17美元,開盤後,微博股價一路上漲,報收於20.24美元,較發行價17美元大漲19%,市值達到40億美元。

微博此番上市正值美國科技股受挫之際,據《21世紀經濟報導》消息,今年3月初以來,twitter股價累計下跌了18%。本週,有11只股票在紐約股市首次公開募股,其中9只股票低於預期,但今天兩家登陸華爾街的中國公司「倖免於難」。

今年年初,新浪趁公佈上年第四季度財報之機首次證實微博將拆分上市,當時對微博的估值為50億美元,按發行10-15%左右股份的慣例,IPO擬融資規模為5億—7.5億美元。

受科技股近期表現影響,新浪在稍早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F-1/A增補文件中下調了融資預期,IPO計劃以每股17—19美元發行2000萬股股票,而最終發行時,僅將價格定為最低值,發行規模縮減至1680萬股,融資約2.86億美元,僅為預計融資的一半。

作為微博的「導師」,2013年上市的Twitter目前股價為45.01美元,市值達245.17億美元,約為微博的6.125倍,兩者差巨,不可謂不大。更別提市值高達1500億的老牌社交Facebook了。

新浪微博此前在其招股說明書中公佈,該公司終於在2013年第四季度實現了338萬美元的利潤,但公司IPO依然不盡如人意。推特依然處於虧損狀態,該公司公佈的2013年第四季度業績為虧損5.11億美元。

對於微博與twitter的差距,《華爾街日報》給出的解釋是:新浪微博的實際用戶人數可能遠少於該公司聲稱的1.44億活躍用戶。

與推特一樣,新浪微博對活躍用戶的定義是:在某一給定月份中登錄並進入微博的用戶。根據香港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一位研究人員的說法,這是一個相當低的標準,因為在那些「活躍」用戶中,真正發佈微博的僅有40%。而在那些發佈微博的用戶中,5%(約1,000萬)的用戶就貢獻了新浪微博上95%的微博發帖量。眼下,微信的認可度和活躍度正在逐漸上漲,如何在衝擊中站穩腳跟,恐怕是微博未來要面臨的問題。

此外,中國互聯網企業高密集赴美上市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微博的估值。一些投資者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微博的IPO之所以不那麼吸引人,原因是他們也有意購買阿里巴巴的股票,這可以使他們獲得足夠的對微博的敞口。阿里巴巴將在今年晚些時候上市,預計融資逾150億美元,是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上市計劃之一。另外,京東商城、聚美優品都計劃於近期上市,據招股書顯示,前者擬通過IPO融資15億美元,後者約4億美元。

就在微博上市同一天,新浪旗下另一家公司樂居控股有限公司(LEJU)成功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首次發行數量1000萬股,定價10美元。雖然光環被好兄弟掩蓋,但樂居當日收盤仍然大漲18.6%,至美每股11.86美元。

有樂觀業內人士將這兩家公司首日大漲收盤視為中概股在美復甦的積極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439

中國四大資管之一華融首發美元債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963

中國前“壞賬銀行”之一,中國華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China Huarong Asset Management)已聘請投資銀行,安排下周一起在香港、新加坡和倫敦進行一連串路演,籌備透過海外子公司發行美元計價債券。 華融是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建立於上世紀90年代末,主要業務包括收購並經營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等。中國國有四大行都將自己的不良債務交於資產管理公司處理,華融負責的是中國最大銀行 - 中國工商銀行。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華融資產已聘請瑞信、渣打銀行、永隆銀行和工銀亞洲擔任今次發債的聯席全球協調人。道瓊斯新聞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農銀國際、建銀國際、花旗、星展銀行、Jefferies及上海浦東發展銀行香港分行擔任聯席賬簿管理人及聯席牽頭經辦人,負責籌備路演及發債事宜。 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中國華融資產今次發債將透過全資附屬子公司華融(香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Huarong (HK)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簡稱∶華融香港)的子公司Huarong Finance Co., Ltd. 擔任發債體,由華融香港提供擔保,而中國華融資產將提供保持良好契約、股權收購承諾、投資及流動資金支持承諾契據以增強債券的信用質量。 此前,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中,信達資產管理和東方資產管理也曾透過海外子公司發行美元計價債券。 中國華融資產本身獲信用評級機構穆迪"A3"評級、標準普爾"A-"評級及惠譽"A"評級。其今次計劃發行的債券則獲穆迪初步"Baa1"、標準普爾初步"BBB+"及惠譽初步"A"評級,債券將申請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消息人士還透露,中國華融資產計劃把發債集資所得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同時,華融計劃於2015年赴港進行IPO,此前信達已經在2013年底於香港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854

【航禹獨家原創首發】光伏發電,每逢年底倍思變 by @天蠍座小狐狸 航禹太陽能劉楊

http://xueqiu.com/1465921878/30668411
去年12月份,有感於國家能源局發佈了「國能新能[2013]329號」和「國能新能[2013]433號」文,筆者在微博裡發佈了一篇隨感《國內光伏電站市場分水嶺形成》。很多朋友問:「為什麼判斷分水嶺形成了,如果確實是分水嶺,那麼過了分水嶺,國內光伏發電產業會如何發展,走向何方?」筆者當時的回答是:「因為一直以來雜亂無章的示範項目和一刀切政策終於根據地面集中電站和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的性質、需求不同進行了區別對待,光伏發電項目的行政審批流程終於有章可循。」有規矩,才能成方圓。既然補貼政策是為了迅速降低應用成本最終推動產業不再需要補貼而存在,那麼所有光伏發電支持政策就應該不忘初衷,每一個政策都應該比上一個政策更具針對性,真正成為輔佐國內光伏發電應用產業穩步走向Grid Parity的有力保障。

短短8個月,作為從事光伏發電行業多年的我們又習慣性的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經歷了很多。2013年底、2014年初,每逢年底必會出現的西部電站搶裝潮如約而至,不同於往年西部只有老生常談的五大四小的央企集團大作戰,今年的新生力量相當之猛。起初,我們並不相信這些民營企業會掀起多大的浪花,但等到水規院、中電聯公佈2013年光伏並網裝機統計數據,上市公司們發佈並網容量公告時,我們剩下的,只有目瞪口呆。從那時起,除了央企集團利用自身優勢表演大象起舞之外,我們知道了一種囂張的新玩法--光伏電站資產證券化。

整個2014年至今,這波資產證券化的洶湧浪潮始終沒有半點停息,每個光伏圈的飯局、聚會、論壇、會議上,不絕於耳的都是「手裡有路條嗎?我們正在收電站」、「路條多少錢一瓦?我們錢不是問題」「你們投資電站是想做EPC還是BT?我們不賣,自己持有」……恍惚間,我甚至懷疑,現在的電站投資已經到了不計成本的土豪時代了嗎?融資難題怎麼瞬間就變得這麼容易解決了?其實,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就會發現,存在即是合理。光伏電站最吸引人的是什麼?毫無疑問是其一定週期內的穩定現金流,而這個帶有國家信用擔保概念的穩定現金流最適合做的就是資產證券化。持續不斷的滾動開發配合資產證券化帶來的源源不斷的融資,光伏電站市場天生就是一個資本運作高手的絕佳戰場。

不過,急速開發帶來的消極影響也是阻礙這個模式可持續發展的最大隱患。由於企業自身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隊伍進行項目開發,因此絕大部分投資者採取的都是收購小路條或者大路條的模式來滿足他們的速度追求。他們只需組建專業團隊對這些路條進行全方位盡職調查,挑選收益率高、不穩定因素少得項目直接收購開發。事實上,這也是歐美的光伏電站投資者採取的最常見做法。

而在中國這個處於社會轉型期的特殊國度,法律意識淡薄、賺快錢心理嚴重、契約精神不足、違約成本低、監管機制不健全等來自路條開發者及社會環境的隱患造成了追求速度的盡職調查所不能規避的風險。尤其是在光伏集中電站云集的西部地區,經濟基礎不足帶來的上層建築的不穩定給很多路條收購者帶來了不少麻煩和糟心事。但資本市場只認可市場領先者的邏輯無形中逼迫眾多的電站投資者不得不忽略一部分風險,求大求快,這也給很多當地有特殊關係的路條開發者根本無需考慮專業性和電站收益穩定性的需求,有章便有錢。

除了這些人文環境上的潛在隱患,帶給投資者最大風險的是地方政府和地方電網。由於光伏電站的建設速度過快,西部地區又沒有消納這些電能的能力,所以必須配套電網送出線路將電力外送到高用電負荷地區。而無論怎樣大力支持新能源電力並網,快速進行配套建設,始終還是趕不上新能源電力並網規模的發展速度。這就必然造成了新能源電力並網難、並上網也會遭遇限電問題的困局。雖然西部地區地域廣袤,可供建設光伏電站的土地可謂無限,但有限的並網點和送出線路規劃卻嚴重限制了它的發展,集中發電遠距離輸送的弊端顯露無疑。從國家算總賬的角度上講,如果並網及送出線路配套的投資額超過光伏電站投資額的25%時,是非常不經濟的。因此,國家能源局早在2012年底就已經開始推進分佈式光伏發電應用的動作,意在讓光伏發電應用回歸其自身特長,自發自用就近消納,同時也大幅度減輕補貼資金壓力,提高補貼資金使用效率。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2013年下半年,經過一輪又一輪的重點項目、示範區選拔,終於在全國範圍內選出了18個優秀代表作為分佈式光伏發電應用示範區,意在在他們身上試出適合分佈式光伏發電產業的發展路徑。而結果卻事與願違,時過一年,示範區開工者寥寥,究其原因,都是由於分佈式政策基於鼓勵在自身或他人屋頂自發自用帶來的收益率不穩定,進而造成的融資難問題。沒有了融資槓桿,投資資本密集型的光伏電站,確實難於上青天。

2014年7~8兩月,國家能源局領導密集調研分佈式示範區,力圖找出解決分佈式光伏發電應用發展的切實方案。開會、現場調研、徵求意見,不可謂不用心。由此也可以看出,從國家層面來說,基於現實情況以及分佈式光伏發電的天然稟賦,光伏發電應用產業的方向一定是分佈式,而究竟制訂出怎樣的政策或者說通過何種類型的經濟槓桿才能解決目前分佈式遭遇的收益率不穩定帶來的融資難問題,進而撬動分佈式市場呢?結合此次嘉興會議的領導發言以及前些日國家能源局發佈的《關於進一步落實分佈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國能綜新能[2014]514號),筆者斗膽對於即將出台的《關於進一步落實分佈式光伏發電有關政策的通知》有了如下猜測:

1、對於市場上風傳的「將余量上網部分改為標竿電價」,筆者認為不會在此次政策中出現。因為余量上網部分同自發自用部分一樣難以預測,雖然對於分佈式電站的投資者來說固然是個獲得收益兜底的好辦法,但一旦分佈式項目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如此寬鬆的自發自用比例要求,會對電網企業的調度帶來很多的現實困難;

2、而對於「提高度電補貼標準」這個極具誘惑力的說法,筆者一直認為這可能只是大家內心中的美好願望罷了。對於本就不寬裕的可再生能源基金來說,包括風電、光伏、生物質等諸多可再生能源都在伸手要錢,而基金的資金來源於全社會分攤的可再生能源附加,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有能會影響到全社會的經濟發展,因此單純的一刀切增長度電補貼是非常不現實的。但筆者認為,這個傳聞很可能是政府計劃打破一刀切,在原有補貼資金體量內向某些特定用電性質的分佈式項目定向增加度電補貼的思考的變型。說的通俗一點,即很有可能以後的戶用分佈式系統由於其總規模不大、網購電價水平較低,一旦鋪開示範效果較明顯的特點,享受高於0.42元/kwh的度電補貼。對於非常擅長戶用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資開發、建設運營的分佈式先行者「航禹太陽能」來說,這個猜測如果成真,絕對是個重大利好;

3、將荒山荒地、灘塗、魚塘、農業大棚等地面光伏發電項目併入分佈式範疇,並允許其適用當地上網電價政策,對於國家能源局來說是一個一箭雙鵰的做法。首先,提升分佈式並網電壓等級到35KV,讓筆者稱之為「地面分佈式」的項目電能全部上網,但在該配網區域內實施就近消納,既解決了地面分佈式無法自發自用的尷尬,又能夠讓項目獲得穩定收益率,從而更易獲得融資。另外也讓各地方政府苦苦祈盼的分佈式備案、裝機容量迅速上升,打消各界對分佈式發展目標能否實現的疑慮。筆者猜測,在西部集中電站完成預計目標毫無懸念的基礎上,如果地面分佈式也能夠大放異彩,今年的10GW硬性指標以及14GW的目標實現起來定會輕鬆很多;

4、對於新政中很可能出現的「推動地方政府學習秀洲模式、三水模式,統一協調屋頂,統一開發建設運維,當地電網積極支持並網及代收電費解決電費結算難」的事情,筆者認為出現可能性較大。但每個地方情況不同,對於光伏產業並不發達的地區,花費大力氣甚至附加補貼資金支持分佈式光伏發電,卻很可能並不能帶來相應財稅收入的地方,筆者認為他們的積極性很可能不大,支持力度也會大大縮水。換句話說,「秀洲模式」和「三水模式」的大放光芒有其特定背景,其在其他地區的可持續性及可複製性值得思考;

5、鼓勵建立統貸平台,並鼓勵融資機構適當延長其對於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的融資期限。這也是筆者最為關心的,也是筆者認為最為關鍵的。聽過筆者講解航禹太陽能關於「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投融資突破探討」PPT的朋友都知道,在目前國內金融環境下,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本身還不具備Bankability,因此項目是否能夠獲得直接貸款還是看貸款主體的資信實力,這一點,我們在短時間內難以改變。但如果通過如此強大的投資主體取得了直接貸款用於該分佈式項目,我們會遇到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無論是銀行貸款還是融資租賃融資,我們很難能夠獲得5年期以上的長期貸款。這意味著,在當前分佈式光伏發電較高的度電成本及補貼政策的前提下,無論利率多高多低,項目本身的每期現金流收入都不足以償還當期的貸款本息。何況根據季節不同,分佈式光伏發電項目每期的現金流收入都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意味著春冬兩季的還款壓力更大,投資者不得不在已投入資本金的基礎之上,再準備一個資金池補上這個融資槓桿帶來的「窟窿」。筆者認為,也只有當光伏項目自身形成的現金流能夠「養活」自己時,才是其投資開發的大時代到來之時。

無論怎樣,雖然一直都說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但此次即將如約而至的光伏新政給我們帶來的很可能就像文章開頭所說的329及433號文一樣,成為分佈式光伏新時代的分水嶺。我們作為光伏人,也不能總是在自己的圈子裡自娛自樂,坐等政策解困,而是應該放開思路,跨界合作,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新時期的光伏發電產業。筆者認為,我們的奮鬥使命一直都是Grid Parity,當我們的度電成本在各方的努力、博弈下,達到不需要補貼也能夠和傳統電力競爭的時候,那才是我們大時代到來的時候!

胡言亂語,僅供大家作為飯後談資。每年8月都是新政出台之時,每年三四季度都是光伏電站搶裝之時,而對於從事於光伏發電產業的我們,這也應該是每逢年底倍思變的時候,大家說,不是嗎?

航禹太陽能執行董事劉楊

2014.8.6 於G20回京高鐵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361

【創業融資首發】錢袋寶完成數億元人民幣融資 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6/147979.html

\(圖中人物為錢袋寶創始人孫江濤)

 

錢袋寶宣布完成數億元人民幣融資,此輪投資由海通證券直投、IDG資本、高榕資本和江銅熙金共同完成。

錢袋寶創立於2008年,致力於為小商戶和超級個人提供移動支付解決方案,於2010年成為中國銀聯授權認可的銀聯手機支付合作運營商,開始與中國銀聯合作推廣基於“錢袋寶擴展卡”的第三代手機支付業務。在2011年5月26日正式獲得央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成為首批獲得牌照的27家企業之一。

近幾年,錢袋寶業務迅速發展,日均交易額達突破5億元左右。本輪融資之後,錢袋寶除了繼續擴展在小商戶移動支付的市場份額,還將加大小商戶金融服務,增強對小商戶O2O領域的探索和新業務的嘗試。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50

建立對股市的動態認知(原文首發摩爾金融)(求雪碧) 馬馬m專撿破爛

來源: http://xueqiu.com/6867901973/36362235

雪球等論壇也混了較長時間了,每日刷屏也賺了些人氣,上萬粉絲勉強添為小v一只。
不過在與眾人的交流中,不難發現很少有人是真正以一個動態的模型來認識股市的,甚感奇怪。
如果說從10.28開始的上證指數行情是一輪瘋牛,快牛的話,大家似乎都只看到了成交量的迅速放大,大藍籌,大金融的高歌猛進,因而將其歸結於場外資金的進入。股市是有正反饋的效應的,但是這正好說明資金往往是沖著資金來的。畢竟任何說法都不能解釋的一點就是,在14年開始,水都多的濕褲子的情況下,為什麽大盤股突然以一種瘋牛的姿態崛起,可之前,資金哪兒去了?
為什麽會出現如此眾多膚淺的認知呢?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即使是大部分活躍在實戰一線的高手群體,其整體認識水平和投資意識還停留在比較簡單的線性思維階段,靜態的現象和數據往往是他們最依仗的工具。


說到底,股價的漲跌由股票的供需雙方決定。這種供需的對立不僅僅表現在股票的分時圖上,更多的還體現一個中長期的脈絡里。供,就是籌碼;需,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資金流入股市,但其實無論是籌碼還是資金,本質上都是資金的變化。從實體層面上講,資金才是股市價格變化的根源。

  
 換而言之,我想說的是,籌碼面的變化,其實是一個緩慢的資金變化導致的結果,而圖中的六點,乃至資金的多寡,都是中長期籌碼變化的驅動力。(註意,這里的趨勢,更多強調的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對應在股市里也可以用一個俗不可耐的詞語——風頭)(因為沖著長期無風險利率這種宏觀大趨勢下行而鎖定股市籌碼的實在太太少)
  而所謂的資金,其實說的是一個急速的資金變化的過程。因為是一個急速的過程,所以其驅動力必然是要比籌碼的高一個維度,因而我說,是變化驅動了資金面的變化。而且,資金面的變化,會引來更多的資金急速流入,謂之正反饋。
  當然,圖中也只是一個形象的表述,但是須知,從一個較長的時間軸上來看,籌碼面和資金面都是在不斷變化的,而正是這種變化,我們需要用動態的眼光來看,否則就會一葉障目。



    下面用動態認知的方法來分析以下大盤的走向,你會發現很鮮明。
    和很多老股民所迥異的是,我堅持認為本輪大盤的行情,場外資金來的並不多,或者說,遠遠沒有大家想象的多。
    早在從12年開始,資金的緩慢流入就在持續,而且相當一部分資金是主動買套,很明顯所圖不小;但我們應該註意的是,有相當一部分資金流入股市,看中的是高股息和破凈資產,而這部分籌碼將不會是長期靜態的,而是會隨著邏輯的變化而不斷松動,直到完全破壞。
    對於一部分大藍籌而言,市場上的交易籌碼是在不斷減少的,現在回頭看,其實蛛絲馬跡明顯的很,比如烏龍指事件就能輕易看出,只是這些還不夠吸引力。
    我們不妨看看,在股市這一輪行情開始階段,有哪些比較重頭的信息呢?
    1是滬港通;2是安邦大舉舉牌;3是降息;
    異常清晰了已經。
    滬港通,代表著籌碼會進一步減少,而降息,同時使得多項驅動力作用,更重要的是,降息使得整個場外資金池子擴容,因而流入的水流也更大了。
    而安邦舉牌,其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信息,他在不斷的刺激著一些觀望的資金—籌碼不多了哦。
    我們說,從量變到質變。正是市場這種籌碼的珍惜情結,導致了瘋牛的誕生。
    而對於一些媒體大肆渲染的所謂場外資金大舉進入,我倒是覺得很可笑,因為量並不能說明資金的多寡,量是分岐(當然也有觀點認為是統一,貌似還是官方教材)
    之前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我就說過,3200-3500恐怕很難短時間過去,因為相當多的籌碼已經松動,這是很明顯的。對於那些從13年陸續進場鎖定的籌碼來說,從圖中不難看出,很多鎖定邏輯已經被破壞,而這批籌碼是沒有足夠的增量資金來穩住他們的。
    情況果然沒超出我的預料,如果說真的有超多的增量資金進場,何以這些並不多籌碼都鎖定不了呢?



我們再來說說中小創和大盤股的所謂對立。
我討厭的一種說法就是局部牛市。把a股所有股票設置為同權重來看,a股平這個指標從12年底翻了將近3倍,對於小散來說,這尼瑪不是全民牛市這是什麽?(P.S.最討厭的言論是動不動就拿亞馬遜打比方)
中小創流通市值小,政策支持,一級市場趨勢向上,加上市值管理的目的,自然籌碼鎖定的更容易,進而稍稍有資金就能輕易擡起來,這一點不奇怪。
我們說市場底,對於大部分籌碼來說,市場底就是檢驗籌碼鎖定成色的那一關。
而起爆點,更多的是和時間有關。
所以我們看看現在的局面。
如果硬要把大盤和小盤對立起來的話(這是流行思維嗎),我們可以發現,大盤正處於一個新的籌碼鎖定的過程,因為同時伴有資金面的變化,導致這種鎖定過程不會像之前那麽平靜,而是波動較大。
小盤中小創呢,現在則進入了一個尷尬的時期,一方面伴隨高高在天上的股價,原有的籌碼鎖定邏輯會隨著股市的波動而不斷被破壞,因而籌碼面是不斷惡化的, 但是市場充足的資金完全承接住了松動的籌碼,使得其繼續走著慢牛的情景,但是這種慢牛的假象又能持續多久呢?如果中小創是真的有價值的話,那麽一次中級調整穩固籌碼是必須的了。問題是這個節點在哪里?
有人說會是年報後的估值回歸,和此相比,我更希望是交易籌碼的泛濫而被大家所了解,所質疑,所恐懼。
當然,這里並不包括一些預料以外的事,比如降準。
但是上半年逢低布局大盤股,應該是核心。



02.04晚上補充
降準了,那又怎麽樣呢?
寬松的貨幣預期,釋放的流動性,那又如何?資金依然不夠鎖定籌碼的。
籌碼鎖定的時間會縮短,但是不會立即結束。
還是那句話—上半年逢低布局大盤股。記住是逢低,切記追高。
而對於中小創來說,無論你內心認為其有多少泡沫,但是跟隨走完一輪趨勢,這才是必須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131

中國市場策略:期權首發日和紅廟子的故事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63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2-9 14:00 編輯

中國市場策略:期權首發日和紅廟子的故事
作者:洪灝


概要﹕歷史上,期權一直只是中國市場里的一種投機工具,正如 1992 至 1996 年和 2005 至 2007 年的情況一樣。A50指數 ETF 期權的模擬交易數據顯示,相對於認購期權,認沽期權的買入量急升,類似去風險事件前的情況。模擬交易中隱含波幅低於實際波幅,反映了市場下行的風險並沒有得到充份定價。面對貿易數據變差、中性的流動性環境和審慎的市場情緒,風險和回報仍然不甚匹配。市場有技術反彈的企圖,但 3,400 點仍然是重要的阻力位。

似曾相識的瘋狂時代?周一將是中國市場 A50 指數 ETF 期權的首發之日。其實這並不是中國市場對於期權交易的第一次嘗試,而之前中國市場已經有了兩次失敗的經歷。早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期中國開啟深化經濟改革伊始,有關部門決定發行認股權證,並將其作為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在看到股價沒有達到預想的價格之後,有關部門匆匆地認為自己的股權有可能被賤賣了,並隨即暫停了權證交易。

但是此時叫停交易已經為時已晚,許多公司已經將部分國有企業的權證出售給公眾,並且交易已經啟動。這些權證公開交易一直延續到它們的到期日。然而這些交易充滿了投機,市場操縱,以及市場的大幅波動。例如,在深圳交易的期權市值只有 4 億人民幣,同時期股票市場的總市值為 330 億人民幣。但是期權的交易額達到 150 億人民幣,換手率超過 34 倍,而同期股票的交易額只有 2880 億人民幣,換手率只有 8.5 倍。許多期權的有效期很短,其中三分之一的交易日中可以看到超過 5%的期權市場價格波動,七分之一的交易日可以看到超過 10%的價格波動。期權市場參與者在期權交易或將突然被撤牌的絕望和期權交易或將如常交易的希望中仿徨徘徊。這樣的交易不適宜膽怯保守的投資者。

在以麻辣川椒而聞名的四川紅廟街,投機者已經忙於買賣許多還沒有公開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和認股權證。他們形成了一個近似自我監管的場外交易市場,在市場全盛時期這個交易市場擁有 50000 位投機者交易。紅廟街是一個關於中國市場如何運用任何機會來進行投機活動,而甚至會自行創造機制來把握投機機會的故事。但漸漸地,市場操縱和欺詐行為引起了監管部門的註意,並逐漸取締了合規的市場交易。1996 年,深圳市場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而被關閉。

2005 年 8 月 22 日,寶鋼權證的推出標誌著權證交易的回歸,作為國有企業持續改革的一部分。2006 年的前十一個月,37 個權證在中國上市交易超過 2300 億美元的總成交額,同期在港交所 2000 多個權證總交易額為 2000 億美元。在 2007 年狂熱的日子里,日成交額猛增至 1370 億元,而現貨市場高峰期的日交易額只有 2680 億元。但由於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充分支持,權證交易在 2011 年逐漸消失殆盡。這些事件提示了每當有一個新的投機工具時市場的瘋狂。而當下市場的風險在積累後仍然沒有消化完畢。



期權交易將放大市場情緒波動:在過去一個月里模擬期權交易一直有一些很有趣的現象。我們註意到看跌期權的成交量是看漲期權的一倍半,隱含波動率幾乎總是低於實際波動率。這一情況有些蹊蹺—看跌/看漲期權交易量的比率往往在重要的避險事件前突然上升。此外,期權賣方往往會因為承受有可能是無限的損失、放棄選擇權而得到補償—這個邏輯使隱含波動率一般會高於實際波動率。因此,期權交易員似乎在預期後市的壓力,並且風險並沒有被得到充分的定價補償。當然,這些數據是從模擬交易中取得,或不能完全反映市場真實的情況。

即使經過季節調整並同時考慮到大宗商品的價格暴跌,中國進出口數據也在迅速惡化,經濟放緩的勢態已很明顯。在過去,A50 的隱含波動率一直領先於歷史波動率~30 天(我們用了 2823 HK ATM 期權的隱含波動率作為 A50 指數波動率的估值)。隱含波動率已同市場一齊急劇上升,但也已經開始隨著市場的回調而平複。實際波動率也應將很快地見頂回落,如果歷史經驗重複的話。當下的風險是隨著實際波動率的回落,市場也將承壓。



(來自交銀國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