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報告建議盤活河北生態涵養區 滿足京津冀人口避霧霾需求

從北京城中心出發,可能不出50公里,就能見到與繁華都市完全不同的農村景象。這里交通不便,農民種田放羊,喝井水,收入不高。

18日,由河北省社會科學院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中心組織院內外專家學者完成的《河北藍皮書:京津冀協同發展報告(2017)》發布。報告說,“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首都周邊都不可能像北京一樣出現環繞的赤貧地區。”“消除環首都貧困帶,毫無疑問地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必然要求。”

京津冀地區霧霾嚴重的現實問題,促使三地中產家庭形成強烈的避霧霾、找休養地的需求。攝影/章軻

《中國連片特困區發展報告(2014~2015)》稱,環京津貧困帶跨河北、山西、內蒙古三省區,總人口超千萬。在總共33個縣中,僅河北一省就有22個縣。

河北保定,素有“首都南大門”之稱。位於太行山深處的革命老區保定市阜平縣,是國家燕山—太行山片區貧困縣,全縣209個行政村中有164個貧困村。位於河北省西南部的石家莊市行唐縣,屬太行山東麓淺山區,是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共有107個貧困村,51165人需要脫貧。

上述報告稱,要“破解這一難題,需要從戰略思想上考慮如何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給予的先行先試政策,以及其他優惠政策紅利來實施精準扶貧。”

目前,國家規劃綱要中已明確取消貧困縣公益性項目配套資金要求,這為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農村水利等方面提供了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報告認為,河北省可在貧困地區選擇生態優勢明顯、特色民俗文化濃郁的鄉村,引入龍頭企業建設特色小鎮的模式,率先建成一批與美麗鄉村相結合、與文化旅遊相融合的特色小鎮(村),並以此為基點,帶動周邊貧困鄉村脫貧。

河北省最貧困的地區應數生態涵養區,不能搞開發建設,不能搞工業項目,甚至連農業用水都要限制,只允許搞生態建設。

報告認為,為適應這種特殊情況,河北省應搶抓開展環首都國家公園試點的機遇,加快生態涵養區的高標準生態環境建設,依托生態資源開展京津冀碳排放交易權試點,與京津共同建立起京津冀農戶森林經營碳匯交易體系,為河北眾多的重化工業企業搭建一個減排與扶貧惠農相結合的交易平臺,讓貧困農民依靠生態建設分股金、拿薪金。

近年來,京津冀地區霧霾嚴重的現實問題,促使三地中產家庭形成強烈的避霧霾、找休養地的需求,而河北的生態涵養區和貧困山區恰恰在氣候和環境上能夠滿足這種需求。

“但河北省並沒有在供給側方面推出這類的消費產品。”報告稱,長三角地區已經形成這種消費的常態化,每逢周末、假期都會有大量城市人口到安徽富硒村去休養,這種村落不是旅遊地,沒有景點,只有青山秀水好環境,卻吸引大量城市人口入住。

調查發現,河北省的生態涵養區不能開發旅遊,不能搞工業制造業,沒有青壯勞力,只有大量閑置破舊的老房子,其優勢就在於生態環境好。

報告認為,可借鑒長三角地區經驗,針對貧困山區青壯勞力外出、閑置農舍較多的特點,引入龍頭企業,將閑置農舍盤活和改造為古色古香、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的休閑民宿,激發京津冀地區城市人口休養生息避霧霾的市場需求。

同時,政府出資改善農村交通、環境衛生等基礎設施,將美麗鄉村規劃與醫療服務、公共文化、養老服務等設施配建相結合,使貧困農民從“種地為生”轉變為股東和房東,利用房產權、地產權及為休閑人口提供日常生活服務來賺錢脫貧,打造一批企業化經營的農村休閑養老產業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98

國家林業局:全國森林涵養水源量接近15個三峽庫容

國家林業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涵養水源量達5807.09億立方米,相當於近15個三峽水庫設計庫容。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樹銘本周對記者表示,森林被譽為“綠色水庫”,據測定,每公頃森林可以涵養降水約1000立方米,1萬公頃森林的蓄水量相當於1000萬立方米的水庫。在蓄水能力上,林地平均最大蓄水能力比荒地大30-40倍,天然林是人工林的3倍左右。

“保護天然林是維護淡水安全的根本舉措,也是維護國土安全的根本基礎和維護物種安全的戰略途徑。”李樹銘說。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樹銘向記者們介紹天保工程情況。攝影/章軻

1998年,長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後,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對天然林資源實行更嚴格的保護,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簡稱“天保工程”),在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地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在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大幅度調減木材產量,並率先在四川省啟動試點。

2010年,為鞏固工程一期實施成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林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國務院第138次常務會議決定,2011年至2020年,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在延續一期範圍的基礎上,二期工程增加了丹江口庫區的11個縣(市、區)(其中湖北7個、河南4個)。

2014年4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開展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試點。這一天,長白山森工集團公司,以及內蒙古自治區嶺南8個林業局、吉林省4個森林經營局和內蒙古自治區天保區外大興安嶺山脈範圍內的100個國有林場,數以十萬計的伐木工人收起油鋸,封存斧頭,走出深林。

2015年,西起大興安嶺,東到長白山脈,北至小興安嶺,綿延數千公里的原始大森林里,千百年來“丁丁”不絕的伐木聲同步戛然而止。重點國有林區停伐,宣告了100多年來向森林過度索取的歷史已結束,標誌著重點國有林區從開發利用轉入全面保護的發展新階段。

國家林業局統計數據顯示,實施天保工程這19年,國家投入2000多億元。天保工程區累計完成公益林建設任務2.75億畝,中幼齡林撫育任務1億畝,17.32億畝天然林得以休養生息;這19年,天然林面積增加了3225萬畝,天然林蓄積增加了8.94億立方米;95.6萬富余職工得到妥善安置,67萬人員長期穩定就業;全國森林植被總生物量170.02億噸,總碳儲量達84.27億噸,其中80%的貢獻來自於天然林;三峽庫區2010年水土流失總面積比2000年減少1312.39平方公里,黃河含沙量每立方米減少1.92公斤;有效保護了全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群和65%的高等植物種群。

在蓄水能力上,林地平均最大蓄水能力比荒地大30-40倍,天然林是人工林的3倍左右。攝影/章軻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天保工程二期,國家投入將超過2440億元。總計需要保護的天然喬木林和灌木林等共29.66億畝,占全國林地面積46.6億畝的63.6%。

李樹銘表示,在法律層面上,將盡快修訂《森林法》及《森林法實施條例》;在法規層面上,將加快推進《天然林保護條例》制定;在規章層面上,將盡快完善《天然林資源管護辦法》修訂工作;在技術層面上,將盡快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生態效益評估規範》等技術規程、標準制定,為天然林保護提供制度保障。

李樹銘告訴記者,總結一、二期管護經驗,天保工程將創新管護手段,探索建立“天上看、網上管、地上查”立體管護模式,與森林資源監督機構共同立聯合監督機制。確保到2030年,天然林喬木林面積增加5000萬畝,天然喬木林和近天然林面積達到21.5億畝,蓄積增加40億立方米,碳匯能力達到15.1億噸。天然林質量全面提升,每公頃蓄積提高30%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