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國家林業局:全國森林涵養水源量接近15個三峽庫容

國家林業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涵養水源量達5807.09億立方米,相當於近15個三峽水庫設計庫容。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樹銘本周對記者表示,森林被譽為“綠色水庫”,據測定,每公頃森林可以涵養降水約1000立方米,1萬公頃森林的蓄水量相當於1000萬立方米的水庫。在蓄水能力上,林地平均最大蓄水能力比荒地大30-40倍,天然林是人工林的3倍左右。

“保護天然林是維護淡水安全的根本舉措,也是維護國土安全的根本基礎和維護物種安全的戰略途徑。”李樹銘說。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樹銘向記者們介紹天保工程情況。攝影/章軻

1998年,長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發生特大洪災後,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對天然林資源實行更嚴格的保護,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簡稱“天保工程”),在長江上遊、黃河上中遊地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在東北、內蒙古等重點國有林區大幅度調減木材產量,並率先在四川省啟動試點。

2010年,為鞏固工程一期實施成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林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國務院第138次常務會議決定,2011年至2020年,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在延續一期範圍的基礎上,二期工程增加了丹江口庫區的11個縣(市、區)(其中湖北7個、河南4個)。

2014年4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黑龍江重點國有林區開展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試點。這一天,長白山森工集團公司,以及內蒙古自治區嶺南8個林業局、吉林省4個森林經營局和內蒙古自治區天保區外大興安嶺山脈範圍內的100個國有林場,數以十萬計的伐木工人收起油鋸,封存斧頭,走出深林。

2015年,西起大興安嶺,東到長白山脈,北至小興安嶺,綿延數千公里的原始大森林里,千百年來“丁丁”不絕的伐木聲同步戛然而止。重點國有林區停伐,宣告了100多年來向森林過度索取的歷史已結束,標誌著重點國有林區從開發利用轉入全面保護的發展新階段。

國家林業局統計數據顯示,實施天保工程這19年,國家投入2000多億元。天保工程區累計完成公益林建設任務2.75億畝,中幼齡林撫育任務1億畝,17.32億畝天然林得以休養生息;這19年,天然林面積增加了3225萬畝,天然林蓄積增加了8.94億立方米;95.6萬富余職工得到妥善安置,67萬人員長期穩定就業;全國森林植被總生物量170.02億噸,總碳儲量達84.27億噸,其中80%的貢獻來自於天然林;三峽庫區2010年水土流失總面積比2000年減少1312.39平方公里,黃河含沙量每立方米減少1.92公斤;有效保護了全國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群和65%的高等植物種群。

在蓄水能力上,林地平均最大蓄水能力比荒地大30-40倍,天然林是人工林的3倍左右。攝影/章軻

第一財經記者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天保工程二期,國家投入將超過2440億元。總計需要保護的天然喬木林和灌木林等共29.66億畝,占全國林地面積46.6億畝的63.6%。

李樹銘表示,在法律層面上,將盡快修訂《森林法》及《森林法實施條例》;在法規層面上,將加快推進《天然林保護條例》制定;在規章層面上,將盡快完善《天然林資源管護辦法》修訂工作;在技術層面上,將盡快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生態效益評估規範》等技術規程、標準制定,為天然林保護提供制度保障。

李樹銘告訴記者,總結一、二期管護經驗,天保工程將創新管護手段,探索建立“天上看、網上管、地上查”立體管護模式,與森林資源監督機構共同立聯合監督機制。確保到2030年,天然林喬木林面積增加5000萬畝,天然喬木林和近天然林面積達到21.5億畝,蓄積增加40億立方米,碳匯能力達到15.1億噸。天然林質量全面提升,每公頃蓄積提高30%以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