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巴菲特:经济已经“跌下悬崖”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0/110116558.html


呼吁国会与总统合作;标准普尔指数应声下跌

  【《财经网》综合报道】3月9日,美国著名投资人巴菲特在一个电视节目中说,经济“已经跌下悬崖”。巴菲特此言一出,标准普尔500指数应声下跌,创下自去年11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糟糕的单周跌幅纪录。
巴菲特说,经济危机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习惯,比如美国人正在改变自己的购物习惯,这也是为什么售卖廉价商品的沃尔玛表现不错的原因。
他说,美国消费者正处在恐慌和迷惑之中,“恐慌是非常容易互相传染的。”
巴菲特认为,刺激经济恢复的努力,可能导致比20世纪70年代更高的通货膨胀。“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带有潜在的通胀风险。”
在这番讲话播出后,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至676.53点,是自1996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巴菲特说,在当下,政府应该向公众传递出清晰的信息。但是现在有很多不同的
意见也很正常,因为在国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呼吁国会与奥巴马总统合作,并且将经济危机比作一场战争,需要一位总司令。巴菲特说:“爱国者都将意识到这是一场战争。”
被奉为“股神”的巴菲特,也没能在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他所领导的Berkshire
公司股票在去年已经缩水一半。
巴菲特还说,虽然每个人都不喜欢,但是对于银行金融系统的救助是必要的。而对于备受争议的银行国有化,巴菲特说,在一个机构的持股人几乎都已经失败的时候去接手,他看不出这有什么道德上的危害。
去年10月,巴菲特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最富有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66

「專利懸崖」衝擊製藥企業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497

本週稍早的財報顯示,歐洲三家最大的製藥企業三季度均出現收入下滑。

歐洲製藥企業與它們的全球同行一道,正在遭遇最嚴重的「專利懸崖」效應,即主要地區的藥品專利保護到期,而其他藥品收入無法迅速彌補損失。並且,由於醫療當局等主要客戶在緊縮計劃之下削減開支,尋求價格更低的仿製藥,這放大了製藥企業的損失。

英國製藥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週四報告顯示,三季度收入為連續第三個季度下滑。公司的淨利潤下跌了超過一半,從34.8億美元下跌至15.3億美元。三季度收入下跌了19%,這主要是由於精神分裂症藥物Seroquel IR在北美的銷售大跌82%。

預計在未來5年內,阿斯利康將失去約50%的「重磅炸彈」藥品的專利保護,並將可能成為因專利保護到期而損失最重的公司之一。

瑞士的諾華公司(Novartis)和法國的賽諾菲公司(Sanofi)週四也報告稱收入減少,這反映了類似的問題。

諾華稱,三季度淨利潤自24.6億美元小幅跌至24.5億美元,因新推出藥品的銷售增長無法完全抵消暢銷藥Diovan的銷售額下滑。Diovan上個月在美國失去了專利保護。受競爭激烈和美元升值影響,諾華三季度收入下跌了7%,至138.1億美元。

賽諾菲三季度淨利潤自去年同期的20.3億歐元下跌至15.6億歐元,該公司部分暢銷藥的專利保護到期也導致了競爭加劇。賽諾菲治療癌症的Eloxatin、用於血液稀釋的Plavix,以及治療高血壓的Avapro均面臨專利到期。

專利到期擔憂以及其他一些問題,導致了阿斯利康前CEO David Brennan的突然離職,新CEO Pascal Soriot本月稍早正式入職。

另外,週四的愛爾蘭製藥公司Shire Pharmaceuticals發出聲明說,其CEO Angus Russell將於明年4月離開公司,前拜耳執行長Flemming Ornskov將接任。Shire三季度收入增長了1.1%,至11億美元,但不及分析師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79

高盛的「財政懸崖」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914

FORTUNE: 在金融業中周轉的財富已經顯著減少了,但高盛似乎還沒有意識到那個他們曾經挖掘的金礦如今已經空空如野。

公司週三任命了70位新的合夥人,這一數目降到了公司1999年上市以來的最低點。上次在2010年的任命共涉及110名高盛人。但是根據一種標準來說,70個新人已經不少了。

儘管已不再是合夥人制企業,高盛仍舊每兩年任命一次合夥人。如今合夥人的意義只是說明他們比公司裡其他人賺的多得多。但問題是,現在高盛這家公司本身所賺的錢已經大大少於當年了。

在今年任命之後,公司的合夥人數目從470人上升到477人,但高盛的利潤卻在往反方向發展,其後果就是高盛自己的「財政懸崖」。

兩年前,高盛每個合夥人平均可以為公司帶來2300萬美元利潤,但現在這一數字僅為1110萬美元。

高盛現在就處在這種尷尬的境況中,他的員工依舊保持著高盈利年代的配置。高盛必須要提拔員工,否則和其他所有公司一樣,最好的人才會另謀高就。

而且就算今年高盛不任命新的合夥人,其合夥人人均年盈利還是只有1300萬美元。要想回到2008年的人均盈利數字,高盛的合夥人必須少於310個,而這意味著太多的人員精簡。

或許高盛願意保留那麼多合夥人,是因為它覺得未來的盈利會轉好。但在可預見的時間裡,實在很難看到那麼大規模的盈利增長從何而來。新的銀行業監管限制了高盛可以從事的交易,很快它可能要出售自己的股票投資部,歐洲的經濟問題導致兼併活動減少,並且很難在短時間內回升。如今,很多投行活動都由廉價的資金支持,但高盛永遠不能像摩根集團那樣輕易獲得廉價資金,因為後者有大規模的存款可以依靠。

高盛也可以選擇裁員,但作為一家以吸引頂尖人才為名的企業,它這麼做的可能性很小,因為這意味著放棄大量的人才。

另一種方法則是繼續支付給合夥人超高的薪水,轉而壓縮其他員工的工資。這樣的話辦公室裡就會有一群瘋子一樣有錢的人,時不時將自己在豪宅借給手下,或在拉斯維加斯舉辦單身派對時送給他們成打的籌碼。那些金融苦力們依舊會被周圍的財富所感動,因為這就是他們來到華爾街的原因。

而且,這麼做可以讓最好的員工留在公司,因為他們相信自己終有一日可以「媳婦熬成婆」,升格為合夥人,過上錦衣玉食的日子。至於那些沒有希望晉陞的人則會離開公司,反正高盛也不需要他們。

這或許會成為將要發生的現實,因為就算在高盛,最有錢的1%和省下的99%之間的差距也正在拉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97

懸崖邊上的美國「新」總統

http://www.infzm.com/content/82943

要是知道來年福利會下降,還得繳更多的稅,不知道美國人會不會現在就想著炒掉自己的總統?

為了避免給自己的新任期留下一個糟糕的開局,奧巴馬必須抓住2012年最後兩個月,和國會的民主、共和黨人就聯邦政府開支、稅收和債務等一系列財政問題達成妥協。否則,到2013年1月1日,奧巴馬就會看到連任總統的華麗大道拐個彎就是懸崖——「財政懸崖」,約6000億美元的財政緊縮項目將會使美國經濟陷入二次衰退。

「財政懸崖」,出自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之口,描述的是削減開支和增加稅收同時出現的狀況,而且預言它會在2013年初出現。如果奧巴馬最後跳「崖」,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2013年美國GDP將縮水0.5%,失業率則將重回9%。

轉向社會主義?

在共和黨人看來,奧巴馬實在是太能花錢了。任上四年,奧巴馬不但沒能兌現承諾,將布什政府遺留的財政赤字減半,反而連續四年讓它都維持在超一萬億美元的高位上。聯邦政府累計負債也從他初上台時的10.6萬億躍升至16萬億美元,而美國2011年的GDP總量才15.09萬億美元。

由於執政前兩年奧巴馬所屬的民主黨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都佔絕對多數,奧巴馬的任何政策幾乎都能獲得國會授權,共和黨人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總統「刷爆」國家財政。

剛一上台,奧巴馬就簽署了高達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以拯救美國破產的金融業和汽車業,即便該法案在國會共和黨人中支持率為0。隨後,覆蓋美國95%人口、預計在未來十年花掉1.3萬億美元的「奧氏醫保法案」闖關,這次連34名民主黨議員也跳出來反對。

對於相信個人和市場競爭的共和黨人來說,奧巴馬政府的超支不僅增加了聯邦政府的財政負擔,還讓政府的手伸進了私營領域。目前在浙江大學執教的美國人格里高利·摩爾是共和黨的支持者,他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也許是我的偏見,但我確實覺得美國有滑向社會主義的危險。」

共和黨人決定反擊。2010年11月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動員階段,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表示其第一要務就是阻止奧巴馬連任。在這場選舉中,共和黨奪回眾議院多數席位,得到了聯邦政府預算法案的決策權。

於是,2010財年結束後,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以赤字過大(1.5萬億美元)為由拒絕通過奧巴馬政府2011財年預算。從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美國政府只能靠國會的短期應急撥款勉強維持。4月10日,奧巴馬在政府關門前的一個小時以同意砍掉包括高鐵項目在內的785億美元的支出,才總算與國會達成妥協。

但好景不長,2011年7月末,在美國國債即將觸頂法定上限之際,共和黨人再次要求總統削減開支,奧巴馬只好再次退讓,保證在未來的10年內削減917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同時成立跨黨派的國會減赤「超級委員會」,在四個月內製訂未來十年1.2萬億美元的削減開支方案,否則2013年1月1日起自動削減包括失業救濟在內的聯邦項目和國防開支。

不過,共和黨人對此並不滿意。因為在民主黨的堅持下,退伍軍人津貼以及養老、醫療保險並未納入削減範圍。「美國的財政挑戰在於不斷增加的醫療、養老保險開支。這個現象有四十年了。」奧巴馬的前經濟顧問奧斯坦·古斯比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坦承。

三個月後,「超級委員會」的兩黨代表談崩了,自動削減開支法令生效進入倒計時,他們在一個問題上又爆發了爭吵,即是否增稅。

稅務問題=「階級鬥爭」?

民主黨認為,造成赤字的主因在於稅收不足,這不是奧巴馬的錯。怪只怪前總統小布什2001年推行的全盤減稅政策。2008年後,由於美國深陷經濟危機泥潭,喜歡多收稅的民主黨只好不情願地答應,將減稅政策延期至2012年底。國會預算辦公室2011年統計,長達10年的「稅收假期」給美國增加了1.6萬億美元的負債。

民主黨認為,該是享受「假期」的富人們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了。而共和黨議員則認為,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給作為「工作創造者」的富人們增稅會扼殺經濟的活力。安永公司今年7月發佈報告稱,奧巴馬的增稅計劃會使美國失去70萬個工作崗位。

分裂的不僅是華盛頓。奧巴馬任內,全美國發生了兩場訴求幾乎完全相反的草根運動:以「佔領華爾街」為代表的「佔領運動」要求政府對美國人中最富有的1%增稅;而保守派則掀起「茶黨運動」主張大幅減稅,對他們來說把錢交給奧巴馬這樣的「社會主義者」再分配不是什麼好事兒。

顯然,奧巴馬同情前者。他不止一次指責華爾街為富不仁,還提出了向年收入100萬美元以上的人增稅,即「巴菲特規則」。但參議院毫不留情地否決了這個「劫富濟貧」的法案。

今年大選,他又提出減赤平衡方案——每削減2.5美元政府開支,就從「富人」那裡增稅1美元。不過這次他所說的「富人」是年收入20萬美元以上的未婚者和25萬美元以上的已婚者。這些人也是明年1月1日為「奧巴馬醫保」埋單的納稅人。奧巴馬要將這個群體的最高稅率從目前的35%提升至克林頓時期的39.6%。

曾在2008年大選中鼎力支持奧巴馬的高盛銀行今年果斷轉向了羅姆尼。投資富豪托馬斯·彼德菲自掏腰包買電視廣告並自導自演,警告大家「階級戰爭」的惡果——「富人會變窮,窮人變更窮!」

美國前總統里根的經濟顧問亞瑟·拉弗(Arthur Laffer)則從另一個角度闡釋為何對富人增稅不可行:「我坦白地告訴你,你們(窮人)不會從富人那裡拿到一個子兒。他們可以雇律師、會計甚至議員,他們會保證自己發現並利用了一切制度漏洞。」

拉弗建議進行徹底的稅制改革,擴大稅基、降低稅率、用單一稅制取代累進稅制,取消稅務減免。這意味著窮人和富人將適用同樣的稅率,而2011年,46%的美國人口由於收入較低被免交聯邦個人所得稅。

儘管兩黨的稅改思路幾乎南轅北轍,但形勢卻要求它們必須在年底之前拿出妥協方案。否則,隨著減稅政策到期和「奧巴馬醫保案」引發的增稅政策生效,明年美國納稅人稅負水平將陡增20%,這意味著美國納稅人要從腰包裡多掏4230億美元。

時間是關鍵

眼下,美國失業率剛剛降至8%以下,依然有2300萬美國人找不到工作,15%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年收入11720美元)以下,470萬人靠救濟金生活。

如果美國「跳崖」,對於世界經濟來說同樣不是好消息。「『財政懸崖』如果造成新一輪經濟衰退,將會直接影響中國出口。同時,它還可能從美國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波及中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候選人、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訪問研究員謝丹夏介紹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拉加德11月5日發佈聲明,敦促美國盡快解決「財政懸崖」的問題——「時間是關鍵。華盛頓顯著的政策不確定性必須要解決。」

對於解決「財政懸崖」的時間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教授認為,由於兩黨間的巨大分歧,在今年年底之前出台新的財政方案希望不大,「更可能的是把相關法案延期,等明年新議員們就任後再解決。」

在奧巴馬贏得大選後的第二天,美國眾議院議長、共和黨人博納(John Boehner)就向總統拋出了橄欖枝,表示只要民主黨同意縮減社會福利支出,共和黨願意就預算協議進行協商。不過同時,博納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採訪時表示,「任何提高稅率的提案都難以在國會通過」。

奧巴馬很快通過助手放了狠話——作為總統,他將否決任何不包括對富人增稅的開支削減議案。

但共和黨人有底氣不買總統的帳,他們在本次大選中保住了眾議院多數席位。這意味著在未來兩年,共和黨還將繼續執掌美國的財政大權。

羅姆尼的經濟顧問、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院長格倫·哈伯德(Glenn Hubbard)提出了折中方案。他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在不提高稅率的情況下,在房產按揭稅、慈善稅等方面取消稅收減免,同樣可以達到對富人增加稅收的目的。

美國財政部預計2012年年底美國國債將再次觸及16.7萬億美元的法定上限。雖然上次國會及時提高上限避免了債務違約,但兩黨的纏鬥仍然殃及了政府信用。著名保守派政治顧問、民調專家弗蘭克·倫茲(Frank Luntz)「恐嚇」議員們說:「現在國會工作滿意度只有10%。卡扎菲的滿意度是14%呢,人們照樣把他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13

寶潔的懸崖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1/zMNDIwXzU3NDgzMg.html

恰逢「創新175週年」生日的寶潔(P&G)公司今年過得並不踏實。11月28日,寶潔大中華區銷售總裁翟峰離職,結束了他21年的寶潔生涯。

對於翟峰的離職,寶潔方面對此給出的解釋為「個人原因,與全球裁員無關」。但放在全球裁減2%至4%的非製造業部門員工的背景之下,翟峰離開寶潔也就有了別樣的意味。

10月25日,寶潔公司公佈了2012-2013財年第一財季報告。這一財務季度寶潔營業收入為207.4億美元,同比下降3.7%。各個板塊中,由OLAY玉蘭油及SK-II兩大品牌領銜的美容化妝品業務跌幅最大,淨銷售額較去年同期53.15億美元銳減3.75億美元,跌至49.4億美元;此外,寶潔洗漱類和健康護理類產品的淨銷售額也分別出現了7.4%和3.5%的下滑。

中國區的情況也不甚樂觀。在寶潔「大日化」綜合產品線的佈局中,幾乎所有護膚品、洗滌用品、洗護用品等品類的中國區市佔率及發展增速也都有不同程度停滯甚至下滑。

在這樣的背景下,寶潔決議裁減2%至4%的非製造業部門員工,並稱或將回購公司股票金額達到60億美元。寶潔公司稱,裁員計劃和股票回購計劃是改善企業結構和削減成本計劃的一部分。

記者從寶潔公司內部獲悉,目前翟峰繼任者的交接工作已經開始,確定人選則將由寶潔內部品牌營銷的一位負責人接手。

曾供職於寶潔十年的品牌諮詢專家陸堅向記者表示:「過去五年,寶潔在市場投入、產品創新方面『不進則退』,加上各方面成本不斷上漲的因素,最終致使利潤業績下滑也在情理之中。企業決策層過分偏重於節約成本,將對企業各個環節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寶潔巨大的光環下,或已隱現「大企業病」。

後續乏力

進入中國24年來,寶潔最初一直是主導者,但創新不足使其逐漸沉淪

今年是寶潔進入中國的第24個年頭,正滿中國年曆中的兩輪。

作為寶潔全球區域市場銷售量第二、銷售額第四的核心市場之一,寶潔對外公佈的中國戰略以及在華投資力度一直頗受好評。寶潔大中華區總裁施文聖(Shannan Stevenson)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2010到2015年的這五年內,寶潔將在中國累計投資10億美元。」

但寶潔的「中國化」程度卻一直不算太高,依然是外資味道十足。一個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寶潔一直沒有將四大市場之一的中國列為單獨核算單元,致使寶潔在中國市場上的業績一直是一個謎。

截至到目前,寶潔在華產品線共涉及幫寶適、汰漬、碧浪、護舒寶、潘婷、飄柔、海飛絲、威娜、佳潔士、舒膚佳、玉蘭油、SK-II、金霸王、吉列等二十餘個品牌,分別歸為「美尚、健康、家居」三大產品模塊。

曾幾何時,寶潔帶入中國的任何一個產品都是「市場主導」。1988年,海飛絲洗髮水作為寶潔進入中國的敲門磚率先打響市場;1989年飄柔、OLAY兩大重要品牌引入,很快對尚處於懵懂狀態的中國日化業和消費者進行了啟蒙式教育。1992年至1994年的三年間,舒膚佳沐浴乳以及碧浪、汰漬洗衣粉亦先後進入中國。

進入中國的最初十年,幾乎在護膚品、洗護產品、洗滌產品每個品類一經投放後,寶潔都能迅速登上並牢牢佔據絕對市場份額。其洗護髮產品在華的綜合市佔率一度突破了50%,堪稱驚人。

但中國市場風向轉變之快,也令寶潔無所適從。尤其是充分競爭的日化行業,隨著本土品牌的崛起,寶潔的地位正遭遇挑戰。根據此前歐睿諮詢公佈的相關數據顯示:寶潔在華牙膏市場的佔有率已從20.8%下降到19.7%。洗滌產品系列的市場份額則被進一步擠壓至7.6%。

以寶潔最具競爭力的「大日化」產品線為例,聯合利華對其洗護產品構成了強力的挑戰,尤以清揚洗髮水對抗海飛絲一役最為突出。

「在進入中國之前,東南亞市場上清揚已經擊敗了寶潔。聯合利華選擇將清揚引入中國後,其男女區分去屑等產品營銷的概念很快就得到了接受。同時,在營銷投放方面聯合利華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持。這部分份額等於是直接從寶潔海飛絲方面搶來的。」陸堅表示,「另外,聯合利華旗下多芬品牌的增長勢頭也比較不錯。清揚、多芬的這些操盤團隊曾經都是寶潔出身,被挖角後直接操盤清揚對抗海飛絲。」

日化產品作為快速消費品,必須面對消費者「喜新厭舊」的變化。產品年齡過大並不是問題,關鍵在於寶潔對既有「老產品」的開發創新嚴重不足,消費者自然會去選擇有創新產品的企業。

一位接近寶潔的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最近五年中,寶潔幾乎沒有真正推出讓市場消費者眼前一亮的新品牌,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不夠。而這無疑會直接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和購買熱情。」

「大日化」的衰退已成定局,而「小日化」類的護膚品也不見起色。目前在華銷售的護膚品中,寶潔僅有OLAY玉蘭油與SK-II兩個品牌。SK-II此前經歷鉛超標事件後銷量驟減,現在幾乎是OLAY一個品牌支撐。

陸堅指出,隨著中國購買力的提升,使原來只能購買OLAY品牌的消費者轉向雅詩蘭黛、蘭蔻這些中高端品牌了。業內的一個共識是,在中國女性購買力大幅提升的背景下,中高端價位的產品反而會越來越好銷售。「而OLAY產品線價位整體偏低,大趨勢變化下其獲益的部分相對較少,這也導致OLAY最近三年利潤率降得很多。」

利潤下滑與原材料成本高企的雙重夾擊之下,寶潔被迫進行了多輪裁員。今年以來,寶潔已經連續宣佈兩輪裁員,累計最高裁員14%,總數接近8000人。尤其是在翟峰離職之後,核心團隊也跟隨離開、管培生流失率升高的說法四處瘋傳。

山頭林立

那些差點淪為寶潔收購對象的中國本土企業,如今也對寶潔產生了強勁的衝擊。

曾經獨步大日化領域的寶潔,近幾年來開始遭遇越來越多中國對手的挑戰。也許寶潔不曾想到,這些差點淪為其收購對象的中國本土企業,如今的衝擊力竟會如此強勁。

實際上,本土品牌的集體崛起正成為這個行業一個很大的變數,不再甘於只做低端產品的決心也等於直接動了寶潔的奶酪。


根據尼爾森此前公佈的相關數據:2009年5月,跨國化妝品公司品牌(不包括大寶)在華市場佔有率為57.9%。而到了今年5月,這一數字已經萎縮至44.5%。

寶潔的命運一點也不比「大盤」好多少。以洗髮水為例,陸堅表示:「一個品類在一個國家市場佔有率超過50%可以說就達到了一個絕對的頂峰,而寶潔就曾達到過50.5%。現在這個數字大概徘徊在47%左右。」對比之下,聯合利華的佔有率目前在17%左右,並在穩步增長。「寶潔雖然基礎雄厚,但仍需保持警惕。」

護膚品領域則是國內品牌對寶潔構成衝擊。日化行業營銷專家張兵武介紹:「寶潔需要迅速直視的一個現實是,其面對的中國市場已經今非昔比。國內三家新興成長起來的品牌:相宜本草、上海家化、自然堂對其護膚品衝擊最大。這批護膚品品牌有別於過去國內大寶、小護士這樣定位較低端的舊模式,而是選擇與寶潔在同一等級上直接開展競爭。」

洗滌用品方面,寶潔與國內品牌競爭的優勢早已蕩然無存。該細分品類中,廣州立白、納愛斯集團兩家本土公司的產品份額已達到27.6%,另外還有藍月亮等以洗衣液產品力拓市場的新軍,對比之下,寶潔7.6%的市場份額已岌岌可危。

「現階段的消費者,提到立白、藍月亮這些國內洗滌品牌,已不會像原來那樣,感覺與外資巨頭寶潔產品差距很大。這些品牌近段時間在品牌打造、產品規範方面都做得可圈可點。」張兵武強調。

比起真正起步中國的本土品牌,寶潔目前在渠道市場拓展方面仍然有所束縛,核心競爭力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高喊渠道下沉口號已經多年,在三四線農村城市的巨大需求面前仍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2007年「萬村千鄉工程」和2009年「China Three」項目的最近兩次基層市場拓展中,寶潔曾要求全國近百個經銷商在一年時間內覆蓋3萬個鄉鎮,但這一計劃遭遇了水土不服。

前述業內人士介紹, 畢竟海飛絲、飄柔、碧浪這些產品的定價對於廣大農村中低收入人群而言還是略微偏貴,很難在短時間內將這一市場比例提升起來。另外,寶潔在和國內地區經銷商合作時,給經銷商的利潤份額並不大,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經銷商不願純粹靠量賺一些微薄的收入而淪為寶潔的「搬運工」。

「國內經銷商反水的另一個誘因是,寶潔此前曾有劣跡。在一個地區佈局完成後,寶潔就拋棄原有經銷商直接向沃爾瑪等大型商超供貨。拓展初期,靠經銷商來快速打開市場,一旦成功後就拿掉經銷商。所以經銷商對寶潔的不滿情緒一直都比較大。」該人士指出,「這也是寶潔在下沉渠道容易造成的矛盾,至今這個問題都還在困擾著寶潔。」

創新不足以吸引和保留高端消費者,向三四線市場的下沉又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寶潔就這樣尷尬地走到了今天。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其一直追求的目標「本土化」的推進也是困難重重。在銷售渠道、產品線設置,甚至是內部管理上,寶潔都正在面臨嚴峻的挑戰。

本土化難題

寶潔內部亞洲和北美兩個團隊在搶市場,美國總部控制局面,本土化難推進。

對中國市場定製化產品的缺失,一直被認為是寶潔的最大短板。

陸堅向記者表示,目前國內護膚品銷售的一個熱點就是漢方中國風,比如上海家化(600315.SH)旗下的佰草集、相宜本草、百雀羚,專賣店渠道的美膚寶、歐萊雅旗下的羽西等品牌都是其中的翹楚。而寶潔在這方面並沒有抓住熱點迅速開發推出相應產品。

仔細研究不難發現,寶潔中國的在售產品線中「中國元素」的使用卻遠落後於其他對手,市場份額之戰也打的越發艱難。但以前並不對寶潔構成威脅的歐萊雅、強生、資生堂等品牌,近年來推出中草藥等適應中國市場的產品,並加大對本土優質企業的兼併收購。而寶潔在這一輪對抗中顯然敗下陣來。

全球前五大外資日化企業中,日本資生堂很早前便為中國市場新立專屬品牌歐珀萊(AUPRES),後又在2006年為中國化妝品專賣店渠道專設新品牌悠萊。歐萊雅集團收購羽西品牌之後,很快整合推出了靈芝、雪耳等漢方系列護膚品,並著力凸顯羽西品牌出身中國、中草藥精萃的產品宣傳點。

寶潔最大的競爭對手聯合利華卻沒有閒著。聯合利華上海研發中心的一大定位便是在於重點開展中草藥和天然活性物的基礎研究。「目標是將研究成果導入聯合利華生產的食品、飲料、調味品和個人護理產品,以增強其保健功能。」 聯合利華首席執行官波爾曼(Paul Polman) 曾如此表示。

寶潔也不是沒有努力過,飄柔和佳潔士牙膏也一度開發「漢方中藥」概念,但都沒有搶過霸王、中華牙膏等純本土品牌的風頭。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鮮有人記得的潤妍品牌洗髮水,是寶潔旗下唯一針對中國市場原創的日化品牌。1997年開始,寶潔歷時三年,投資2億人民幣打造潤妍品牌產品,但一經面世市場反應平平,不久就被喊停並以旗下另一品牌伊卡璐取而代之。

上述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寶潔作為全球業務架構非常龐大的一家企業,信奉的是「全球化,大品牌」策略。這樣做的弊端便是:公司不會願意單純為了中國或者其他任何一個市場的新需求來做開發並推出量身定製的本土化產品,這也造成了寶潔對一些市場的新需求存在無意疏忽或有意放棄。

以近幾年下滑嚴重的OLAY玉蘭油為例,OLAY玉蘭油系列產品的不斷推出背後是來源於寶潔全球產品開發的框架系統,核心開發選擇放在美國總部,最終決策權也定在美國。「在現在寶潔的組織管理架構之下,各區域市場本身沒有真正當地團隊可直接掌握拍板的權力,一切都由美國總部在上游進行負責。」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公司內部高層都非常清楚,造成如今尷尬局面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由於寶潔內部亞洲和北美兩方麵糰隊在搶市場。前幾年日本、中國市場的團隊可自行開發產品。而後來經過內部鬥爭,如今又被美國總部抽回了這部分的權限。」

而寶潔的對手之一歐萊雅在權力下放以及本土化拓展方面均更勝一籌。除了每年全球業績財報外,歐萊雅中國還為中國區單獨闢出一份財務報告,公佈細分產品在各領域發展情況。在併購領域,小護士、羽西品牌紛紛外嫁歐萊雅。在這些方面,寶潔則被指顯得有些過分保守和拘謹了。

寶潔目前正在試圖復興。寶潔中國總部一位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公司正力推「40、20、10」計劃。同時,記者獨家從該人士處獲悉,寶潔將於一兩月內推出全新高端品牌、目標亞洲市場的「東方既道」,草本概念將作為一大賣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92

阿信屋 堆填區 埋存貨 阿信屋 爆煲懸崖

2012-12-13  NM


上週日,林偉駿仍然到觀塘興運工業大廈上班,更在停車場指示員工工作;同日有大量零食「到埗」準備存入貨倉。

壹號頭條

堆填區埋存貨 阿信屋爆煲懸崖

2012年12月13日 ~~ 第1188期 香港《壹周刊》

開到成行成市的 759阿信屋,取名自八十年代的日劇《阿信的故事》,寓意要堅毅及不屈不撓;但這種執着的精神若走錯另一方向,便隨時反艇。
阿信屋一○年才開第一家店,此後兩年因太古封殺意外爆紅而極速擴張,現時已有一百二十間店,平均一星期便開一間。創辦人林偉駿,更揚言要開夠三百間,數目多過 OK便利店,並堅持由日本、韓國直接進口零食,做到全行最平。不過,行內早已流傳,因貨量大而狂開分店散貨的阿信屋,已擴張失控,大量堆積存貨;本刊更直擊阿信屋職員密密將快過期的零食,大量運到將軍澳堆填區處理,埋葬地底。


759阿信屋去年遭太古可口可樂封殺,創辦人林偉駿曾接受多份報章訪問,獲網民力撐。自此阿信屋選擇從日本等地直接入貨,並大舉開分店,目前已有一百二十間。

阿信屋的分店,遠至機場、赤柱,近至港鐵站及你我家樓下的商場,都有其蹤影;不過,有些鋪位的位置吊腳,甚少人幫襯,如尖沙咀 iSQUARE商場的四樓角落;有的則集中在一個地方狂開分店,互相「對打」,如將軍澳的新都城商場,便有三家店,令人摸不着頭腦。
這歸咎於阿信屋的經營模式;阿信屋隸屬於上市公司 CEC國際控股( 00759),一○年七月才在葵涌廣場開設第一間門市,售賣從代理商入貨的飲料及零食,毫不起眼。上年開始,阿信屋轉而直接向日本及韓國的廠商取貨,每次採購皆以一整個貨櫃為單位,務求壓低來貨價。與此同時,阿信屋不斷狂開分店散貨,大走薄利多銷的路線,不過這就埋下了爆煲的伏線。 

總部就是貨倉


阿信屋的大本營,位於觀塘巧明街興運工業大廈,大廈樓高十四層,除了一樓外,其他大部分樓層都被阿信屋或創辦人林偉駿買下。記者走進逐層觀察,發現二樓是辦公室,八樓有十數名女工在張貼產品標籤,其餘樓層竟然全都是放滿貨的貨倉!肉眼所見,大廈每一層約有十個單位,每個單位七至八百呎,內裡放滿不同牌子及種類的一箱箱零食,估計有二百箱,記者走勻各樓層,估計整棟大廈至少有逾兩萬箱貨!公司在各樓層還張貼了告示,指示搬運存貨要有系統,避免堆疊得不規則,務求騰出空間放貨。
記者再向行內人士打聽,傳聞阿信屋將大量滯銷、快將過期的零食掉到堆填區,而且頻密度達數日一次。為此記者這兩星期在觀塘的大本營守候。上週一黃昏,記者終見幾名阿信屋職員,將兩個裝滿紙箱的大鐵籠慢慢推到地下停車場,鐵籠內的紙箱共有四十多個,而盒身都畫上一個大交叉以資識別。記者趨前並打開盒細看,發現內裡放滿各種零食,大都過了期,例如有過期一星期的燒米果、過期兩星期的日本湖池屋厚切薯片等,亦有已漏氣的日本卡樂 B薯片,及樽上有破損的西班牙橄欖油等。但也有部分貨,根本尚未過期。


18:33
阿信屋棄掉的貨品當中,有來自日本湖池屋「 Rich Cut」厚切薯片,包裝上清楚標明了「賞味期限」為上月十一日,距離上週一棄置時足足過期大半個月。


19:05
上週一下午約六時許,職員和垃圾車工人將一箱箱畫上交叉的過期和損耗存貨,傾倒入垃圾車尾,一包包街坊熱捧的零食迅速被垃圾車壓扁。


19:30
本刊尾隨垃圾車到觀塘和九龍灣多棟大廈繼續收集垃圾,直至晚上九時,車輛駛入將軍澳堆填區。


21:27
載着廢棄零食的垃圾車,足足有十六噸重,卸下的垃圾埋入一片惡臭及荒蕪的堆填區內。


從垃圾車所卸下的垃圾堆中,清楚見到從阿信屋總部棄置的過期薯片,與其他垃圾同時埋沒在堆填區的垃圾海裡。(郭曉琳攝)

未過期照掉


半小時後,垃圾車駛到,阿信屋職員快手將紙箱拋入垃圾車車尾,由垃圾車即時壓爛壓扁。記者繼續跟隨垃圾車,經兩個多小時在其他各棟大廈收集垃圾後,車輛駛到將軍澳堆填區內,將垃圾全數傾倒。記者從茫茫垃圾海中,認出部分未被壓毀、屬阿信屋的日本薯片。有阿信屋的職員透露,每隔三數天,他們便要清掉存貨;一名不願透露身份的日韓食品代理商指,清貨如此頻密,且連未過期的亦要倒掉,實屬罕見:「三日就要倒掉四十箱貨,係好多,係好唔尋常。以阿信屋規模,一般一個月都唔使倒十箱。倒都要錢㗎嘛,行家通常會割價促銷或以優惠價賣俾員工。」
其實在阿信屋的觀塘大本營,已有一個偌大的門市清貨,買滿一百蚊打八折,較其他分店會員享有九折為筍,吸引不少同區的 OL幫襯。不過,從阿信屋的網頁可見,每天公司會接收五至六個新鮮到港、裝滿零食的貨櫃,清貨的速度遠遠不及來貨。而阿信屋的危機,還不止於這些。


大廈每層有十個單位,每個單位約七百至八百呎,都放滿一箱箱來自日本、韓國或台灣等地的食品,堆積如山,有些貨更疊到上天花板。


興運工業大廈幾乎每層都貼有執貨告示,清楚指示員工應有系統地將同款貨品執好並放在一個卡板上,是為「好的、規範的執貨例子」。

危機一:賺蠅頭小利


阿信屋「平霸」

翻開阿信屋母公司 CEC國際的年報,由於該公司沒有將主要的電子業務與零食零售的賬目拆開,難以全面窺探阿信屋的營運狀況,但備註中可見阿信屋去年的營業額為二億四千萬,但利潤卻僅僅得三百一十萬元!即純利只有百分之一點二九!若一包薯片賣十一蚊,那便要賣出六十八包,才賺到近一包的錢!
計及年報截止時阿信屋有六十間分店,每間每年賺五萬一千多元,一個月就只賺得四千多元,認真蠅頭小利。只要計錯數,令存貨耗損過多,又或揀錯鋪址,隨時倒轉頭蝕入肉。林偉駿一直深信,只要以超筍價益街坊,便可帶動更多人到阿信屋消費,從而令利潤增加。本刊將阿信屋的零食售價,與百佳、惠康及零食物語等零食鋪比併,發現阿信屋之平,拋離其他對手;其中熱賣的韓國不倒翁芝士麵,只賣十八元多,平對手七至十四元。一名經營韓國食品鋪十多年的老闆指:「賣十八蚊四包,係無得賺嘅價錢。我哋行家放咗好多資源去谷芝士麵,谷紅咗,阿信屋就喺韓國直接入貨,再以本傷人!」 

危機二:租金成本上升


阿信屋靠直銷壓低來貨價,又要靠平霸吸客,唯一出路變成狂開店銷貨。短短兩年開出百二間分店,其中近八成為商場鋪,大部分在領匯旗下。本刊取得領匯的內部文件,阿信屋租用的鋪位平均呎租為五十元,面積約一千呎,即約五萬元;最貴的在長沙灣元州商場,呎租九十元,據職員指阿信屋幾乎有吉鋪就搶。至於街鋪,亦愈開愈多,愈開愈大,如筲箕灣分店,設有兩層,首層為 café兼賣飲料,第二層全層才賣零食,林偉駿還表示日後的店要開夠一千呎以上,且會兼賣寵物零食。一名鋪位經紀葉先生指:「一年前左右,我哋問佢月租十萬嘅要唔要,佢哋話一定做唔住,但依家,貴過十萬都肯要。」
過去一年, CEC國際為添置物業、機器及設備投資了七千萬港元,估計是用作阿信屋租鋪之用。然而,這年營運及銀行等融資所得之現金流入,只得八千七百萬港元,亦即阿信屋「有錢返」都只是用來狂開鋪。再者,阿信屋一○年擴張時簽下的租約,即將在來年約滿,隨時面對租金狂加的問題,屆時微薄的利潤便難以抵銷租金成本。


筲箕灣道的分店樓高兩層,底下一層是 cafe,正推出日本即磨咖啡,售價五元一杯,顧客買滿一百元即可獲免費贈飲。


觀塘興運工業大廈的門市,貨品種類較其他分店齊全,買滿一百蚊有八折、三百蚊有七折優惠,吸引不少附近上班的女士掃貨。

危機三:本業收縮


阿信屋母公司 CEC國際控股,以製造電子線圈為主要業務,在中山東鳳鎮設有高雅電子線圈廠。但隨着內地通脹嚴重,人民幣兌換率不斷攀升,大幅增加經營成本壓力,本業之利潤已逐年遞減,去年度公司營業額八億多,但經營溢利只得二千萬有多。記者曾到中山總廠觀察,當地居民指該廠房以往曾是中山東鳳鎮最大的工廠,聘請近五千至六千名員工,甚具規模。可惜自○八年金融海嘯後,員工被大幅裁走,目前只剩下一千名員工。由於廠房的工人甚少加班,工人無超時補水,流失率嚴重,要長期請人。集團的電子業務逐漸收縮,又無「 sexy」的概念在市場吸水,便難以為零食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


CEC國際控股的總廠位於中山東鳳鎮,曾是當地最大的廠房,高峰期時有五至六千人工作,現時只剩千多人。


阿信屋「蠅頭小利」

危機四:銀行隨時收水


上週六下午三時許,阿信屋搬運工人將三籠貨品運送到位於九龍灣港鐵站的分店。但現場所見,鋪頭內並未有空間存放新到貨品,故逼爆了兩邊通道。(廖健昌攝)

CEC國際控股市值只有四億,但去年向銀行的借貸達二億七千萬,其中二億四千萬更為一年內歸還的短期債務。其銀行的信貸額,要以公司的物業、應收貨款及銀行存款等作抵押,並要符合若干財務限制。現時公司的銀行結餘及現金只有三千六百多萬,若然借貸銀行發現阿信屋的營運有問題,隨時收水 call loan,屆時便帶來骨牌效應。
當年價格「天下無敵」的裕記,同樣向銀行借到盡兼瘋狂擴張,十年內由二十二間分店擴充至九十多間,○二年籌備上市但因欠鋪位及廠房等實質資產而告吹,○七年再找滙豐做保薦人申請上市,但因借貸過量令純利急跌再度告吹。最終裕記因擴張失控及供應商債主臨門,要清盤收場;看阿信屋的擴充速度,甚有裕記的影子。 

十二歲打工


裕記當年一心上市,可惜未能成功。
最終在二○一○年清盤時,因債項未清,沒有供應商願意供貨,使鋪頭貨架空空如也。

記者向香港中文大學供應鏈管理研究中心的主任楊海文查詢,他表示:「佢(阿信屋)呢個生意模式,唔可能賺錢的,好可能只係玩緊財技,或者做靚盤數想分拆上市都唔定。」半年前開始,市場傳聞阿信屋想分拆上市或賣盤,但林偉駿予以否認。楊海文續稱:「一間公司最唔希望就係掉存貨,佢利潤咁低,又固定掉一堆貨,變咗賺錢能力又低咗。我估計係阿信屋分店嘅資訊系統,趕唔上擴張嘅步伐,唔似得萬寧嗰啲存貨補貨資訊流通得咁好。」
今年五十四歲的阿信屋創辦人林偉駿,十二歲小學畢業後,便到經營電子元件的日資工廠打工。小時候家住大坑木屋區,二十一歲在中山設廠經營電子元件製作業務,創立 CEC國際控股。公司在九九年以每股一元一角招股價,發行五千股,集資四千五百萬元上市,到前年再加入阿信屋這本與工業風馬牛不相及的零食業務。早年他在訪問中多次提及熱愛共產黨思想,曾想加入共產黨卻不果。林偉駿一直將公司塑造成良心企業,以回饋香港市民大眾的商人自居。他曾對外聲稱:「只要阿信屋好好咁服務香港人,盤生意已經好穩陣,唔使吓吓北望神州。」 

受太古欺壓爆紅


阿信屋開業初期,向本地供應商及日本零食代理商取貨,以「平通街」售價吸引街坊。例如太古可口可樂售價為一罐$2.7,比大型超級市場買六罐裝平均每罐約$3,平一點點。這種益街坊售價令網友紛紛讚好,不斷有網民推薦到阿信屋執平貨,因此阿信屋在網上爆紅。上年十月,林偉駿聲稱太古指他定價太低,要求加價。他拒絕後來貨價因此大幅提高兩成半,最後棄賣竟遭太古封殺,拒絕供應任何飲品。這次封殺事件,林偉駿連日接受各大報章訪問,有網民呼籲到阿信屋購物反霸權,自此聲名大噪。
打響名堂後,阿信屋轉而直銷,但因平霸全行,反而蠶食了其他小型零食鋪生意,分店數目並超越了對手「零食物語」,甚至不斷拿下對方的舊鋪位,反而成為了「霸權」;行內早已怨聲載道,有代理商更埋怨:「佢賺咁少錢都制,而家係同緊一個傻佬鬥!」林偉駿目前手持近二十六個物業,市值近九千萬,加上持有 CEC國際控股約七成股份,約值二億八千多萬,估計身家有逾三億七千萬元。本刊發現,他還想將 759變成品牌,並將「 759牛腩麵」、「 759雲吞麵」、「 759牛雜麵」及「 759粥粉麵」等等註冊為商標,諗法相當出位。


CEC國際控股在九九年以一元一角招股價,發行五千股上市,股價在上市當日升近三成。圖中的林偉駿(中)當年四十一歲,樣貌較現時年青得多。


阿信屋於二○一○年七月創立時,第一間開設的門市位於葵涌廣場。該鋪頭面積僅一百餘呎,招牌只簡單寫上「零食屋」三個字,並不起眼。

利潤「不得了」


林偉駿身家近$4億

本刊本週二向林偉駿查詢,有關掉存貨到堆填區的事,他指:「絕對係錯嘅!掉嘅貨只係佔我哋存貨千分之一,係太多貨擺喺度,要清一清啫。」他認為阿信屋入貨並無大問題,只是店面管理上有不足,使部分貨「賣唔出」。他又指阿信屋純利不低:「我覺得有百分之一,已經不得了!芝士麵我哋來貨價十四蚊三毫,仲要十送一, markup三成已有得賺啦!」
對於行家指他是「傻佬」,他略帶激動地表示:「以前佢哋賺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咪一樣當客係傻佬!唔好意思,有啲激動!」他指自己並非想做好人,只想為市民做一點事,對抗超市霸權,更認為貨平可刺激市場消費。他毋懼銀行收水及租金成本上升的問題,更肯定地表示:「下年開夠一百八十間,會整理吓啲分店。以前冇得揀,有啲位置唔好,一年後再開夠三百間。我未諗過分拆上市,冇呢個個人利益嘅需求。」 

阿信屋營運流程




1.阿信屋繞過本地代理商,由日本、韓國、台灣等地直接進口貨品,為壓低來貨價要大量入貨,每次都以一整個貨櫃為採購單位。


2.來貨成本較零售商低 5-10%,以直銷價益街坊,貨品均按來貨成本 markup三成至四成作定價,走薄利多銷路線,並誓要做到全行最平。


3.由於貨量大且利潤低,要狂開分店散貨,以近一星期開一間分店的速度擴張。


4.阿信屋每三、四日便會將過期、損耗又或快將過期的存貨運往堆填區棄置。


5.一○年開設的分店將於未來一年半內約滿,面對加租潮兼電子本業收縮,及銀行收水,隨時爆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986

樓市懸崖

2013-01-10  NM
 
 

 

究竟樓價還可以升幾多?當大家還在驚嘆,九龍城單幢樓每呎可賣兩萬元,連遠至粉嶺上水屋苑的實用呎價,亦步向過萬元之際,樓市其實已站在懸崖邊。上週五,發展商新鴻基地產推出將軍澳新盤天晉Ⅱ,原本意向價每呎萬五元,勢成為將軍澳區新高,怎料最後開價卻是最平每呎八千,較前年天晉一期開價平足兩成,並且與同區現時的二手價相若,讓市場跌了一地眼鏡碎。新地臨場變陣,只因政府推出的額外印花稅措施,令內地大戶及投資者「退市」,已嚴重限制了千呎以上大單位的客源;一向測市甚準的新地,寧散貨亦不願惜售。若政府未能準確掌握市況,不斷「加招」,隨時成為壓倒駱駝(樓市)的最後一根稻草。

位於將軍澳港鐵站附近的天晉II,去年七月已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但發展商新地遲遲未有動作;等到天晉一期的相關商場及酒店項目,陸續投入服務,讓將軍澳市中心煥然一新後,才「千呼萬喚」天晉II出來。負責賣樓的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十月初開記招時,擺出一貫唔憂賣姿態,揚言先推市場最難消化的千二呎大單位,並乘天晉一期較同區二手貴逾一倍也可一個半月清貨的氣勢,表示:「此類天晉至尊四房戶,意向呎價一萬五千元,即入場費一千八百萬。」到十月底政府雙辣招出台,新地亦一貫淡定,除夕上載樓書之餘,更高唱千六呎連天台的「天際天池屋」,意向呎價要兩萬五千元。

天晉II資料

地址:新界將軍澳唐俊街12號發展商:新鴻基地產實用面積呎價:$12,621-$18,273單位總數目:784伙單位實用面積呎數:549至947呎(另有956-1,325呎特色單位16個)會所設施:兒童遊戲區、運動室、健身房、悠閒茶聚、餐飲間、美容水療設施、游泳池管理費用:每呎$2.5(以建築面積計算)車位數目:253個入伙日期:2014年7月31日

新地開價有啟示

直至上星期,新地再報喜指即將收樓的天晉一期,有一個千四呎的四房戶,以二千一百五十萬元成交,呎價達一萬五千二百元,故此撐天晉II的千二呎單位,意向呎價要一萬五千元「絕對合理」。經過一輪鋪排,經紀、同區業主、準買家都有足夠心理準備,新地會叫高又開高,只是上週五,雷霆突然來一招反高潮。當日他攞出一個「買家頂級開心價」紙牌,宣布開出首批五十伙單位,平均呎價只是一萬零六百八十八元。這個定價中,包括一個車位價錢,新地指買家如放棄這車位,可在樓價中扣減一百三十八萬元,再加上最高現金回贈、及「簽個名」成為新地會會員後可得的百分之九折扣,首批價單的平均建築面積呎價,僅是八千六百七十九元!而計及實用面積呎價,亦只是一萬一千零二十八元,與同區十年樓齡的將軍澳中心及維景灣畔等相若。新地的開價,對後市一向有啟示性,以往新地的推盤策略,都是「先價後量」,而且往往能成為該區新指標,由以往的九龍站凱旋門、奧運站瓏璽,到前年每呎賣五千二百元的元朗YOHO Midtown及去年「摸頂」每呎一萬一千元的屯門瓏門,往往能創同區新高之餘,亦試出該區的承接能力。今次同樣由「樓神」雷霆推盤,卻轉為求量不求價,直接反映市況。

「埋嚟睇埋嚟揀」

「新地今次推盤手法,同過去幾年完全唔同,以往『先難後易』咁賣,今次卻變咗『埋嚟睇,埋嚟揀』啦。」一名地產股分析員指,原因在於,買家印花稅令新盤客源減少了兩至三成,發展商要測試市場的負擔能力,「新地今次手法好小心,因為若先推售較渴求的兩房戶,但呎價只能以七千多元成交,難以將價錢再推高,分分鐘變成反效果。」事實上,政府由一○年十一月首次推出特別印花稅(SSD)後,一及二手的交投已大幅銳減,由之前每月逾萬宗,跌至去年底約三、四千宗,跌逾七成。由於天晉II開價較意向價足足低四成二,難怪售樓處甫開放便逼滿人。上週六,天晉II在國際金融中心開放示範單位,吸引大批市民排隊參觀,高峰期有近二百名市民排隊,平均等近三十分鐘才能入場。新地當日只開放一個一千二百呎的四房清水房,單位內人潮洶湧,同一時間有近五十人逼在屋內,動彈不得,有睇樓客怨聲載道:「我要行出去呀!讓條路俾我啦!」更有睇樓客與代理失散。這班睇樓客普遍認為「新地出品,必屬佳品」。雖然隨樓附送的「悠閒用餐區」紅酒櫃相當「阻定」,房間設計亦三尖八角,但一個「抵」字已衝昏睇樓客的頭腦。其中居於將軍澳中心的羅小姐,與丈夫在商場擺設的樓盤模型場地,被代理說足一小時,最後表示有意買入細單位作投資用途。「之前話高過萬幾蚊呎就唔會考慮,依家價錢合理好多。之後將軍澳雖然仲有好多供應,但距離港鐵站愈遠,又會再貴啲喎!」

同區二手動搖

天晉II在本週三開賣,屆時此價能否承接將成關鍵。而同區二手亦開始有反應,有將軍澳區代理便表示,區內業主對天晉II的開價感到驚訝。「的確係比預期中低,業主都唔敢好似上年十月個陣咁,係咁反價。」但在市況仍一片「唱好」下,業主未有即時大劈價,本週一僅錄得一位新都城業主願意減價六萬元賣樓。該單位實用面積五百三十八呎,業主叫價五百一十萬。雖然價錢屬市價,銀行估價亦足,但他見新盤開價較預期低,即減價六萬元出售,較同類型單位低百分之三,賬面仍獲利二百一十九萬。「佢哋都會觀望吓先決定賣唔賣,議價空間都係幾萬蚊以內,業主暫時寧願唔賣住都唔想減。」不過,區內二手市場確實因天晉II公布首批價單而成交大減。上週末,將軍澳錄得約五宗成交,較一星期前錄得二十多宗買賣,大跌近七成。代理指業主或會待天晉II散貨後,一手盤源減少時,才再積極放盤,不願隨天晉II減價。還記得去年中,屯門新盤瓏門以萬元呎價開售,人人都嘩然:「屯門樓都賣一萬蚊呎?」但現時實用面積的新例推行後,樓盤呎價動輒過萬,每區都湧現萬元盤。不論是全港十大屋苑之一的太古城,最高實用面積呎價驚現一萬七千五百多元;抑或遠至元朗西鐵站的YOHO Midtown,又或樓齡近三十年的九龍灣淘大花園,呎價都通通衝破一萬大關。而位於傳統豪宅區中半山、去年開售的君珀,最高實用面積呎價成交更是五萬大元!但全都屬乾升格局,「有價無市」。講到尾,大家不願在升市時做第一個減價成交者,亦不願在樓市轉跌、放盤傾巢而出下成為「最後一位」;那樓價仲有無得升?還是突然在高峰墮崖?多個地產界人士均認為,現時樓市命懸一線。

將軍澳 未來供應逾7千個

「短期無得升」

梁志堅 會德豐副主席作為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的梁志堅,縱橫地產界半個世紀;由於代表發展商與政府周旋,能準確掌握樓市最新政策及市況。他認為,短期內樓價升不了,亦跌不下,「因為要待政府雙辣招實施半年,即今年四月,才可以見到明朗化,此前買賣雙方仍在拉鋸。」至於同行新地在賣天晉II時叫高開低,他認為是要以低價測試市場反應,並勞氣指:「我响商會都叫大家唔好搞咁多gimmick,值幾多就賣幾多錢!」他指出,買家印花稅(BSD)出台後,成交量已大減,但樓價在大環境因素不變下,則仍會平穩升百分之十以內。

「危機殺到埋身」

陳清白 資深投資者陳清白活躍樓市二十年,九七年專炒豪宅,金融風暴時差點破產,經此一役後轉玩細價樓,如北角單幢樓及柴灣屋苑等,多為百多二百萬元細價樓,通常全數付清不造按揭。他認為樓市由○三年開始已升了九、十年,早已到了大跌的時候,「有升就有跌,無嘢可以離得開地心吸力,只係大家成日講:『低息、低息』,衝昏咗頭腦。」「將軍澳區有咁大量供應,發展商都係想快啲散貨,偏淡多。我睇樓市升唔到幾多,跌嘅空間就好大,屆時就好似早年蘭桂坊咁,人踩人、踩死人!」

「一手會拖低二手」

吳嘉俊 麥格理中國及香港房地產研究部主管吳嘉俊專注研究中國及香港房地產,去年十月初「貼中」政府會出招打擊公司名義買家。他認為,政府推出的買家印花稅及「加強版」特別印花稅,要遇上一個提供五百個單位以上的具規模新盤,才可以測試真正威力,「這才反映出少了公司及內地客的影響力,我望一手(樓價)拖低二手(樓價)。」他形容新地面對現實:「天晉II位於供應量充足的將軍澳,怎也不會拖住嚟賣,所以若然新地不可在兩個月內賣出七成天晉II單位,則表示樓價仍偏高。天晉II的去貨速度,對其他發展商大型項目開價及部署絕對有啟示作用。」

樓價貴 市民「喊驚」!

所謂「要令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香港樓市已經係瘋狂狀態,仲黐線過九七年,香港人根本負擔唔到!沙士時想過入市,但無錢,依家儲咗錢,又唔夠俾首期!我會等樓市跌一半先入市!點解跌?香港樓價係由大陸人炒起嘅,依家內地經濟瀕臨爆煲,自由行又少咗好多,你話香港係唔係會死?

我月入二萬幾,算係最窮的中產!同女朋友睇過樓,但無諗過買,二手樓好難跌,一手樓又買唔起。結婚後會同屋企人住,寧願俾多啲家用,都好過租樓,俾錢啲陌生人賺。希望儲夠錢,等買新一批居屋。

我哋有個自住嘅將軍澳中心三房單位,天晉II原先叫價萬幾蚊一呎,梗係唔諗啦。依家部分單位呎價低於一萬蚊,好吸引,所以來睇吓,想買個細單位作投資。

綠悠雅苑咁貴都咁多人睇,就知道用家市場好爆。我同太太加埋月入六萬幾,半年前用$365萬買咗YOHO Midtown,依家已經升咗一百萬,你話係咪癲?我今日來睇尚悅,價錢和用料都好啱心水,如果唔係有SSD,一定換樓。

啲樓成萬蚊一呎!雖然我想置業,但根本係妄想,連首期都無。我同阿媽、太太、阿女住喺四百幾呎公屋,月租二千零蚊。有工開時,月薪有萬零蚊,租金用咗人工四分一,仲要搭車、食飯、養家,點可能儲到錢?居屋對我來講,都係妄想。

我來港半年多,覺得樓價太貴了,四、五百萬才換來一個小單位,在美國已可買一間獨立屋。即使我想置業,都會回美國。現在的樓價不是大多數本地人能負擔,香港貧富懸殊太嚴重,只會令這個城市撕裂。

原本想用五百多萬買一個六百至八百呎的單位,用來出租或來港旅遊時居住,但香港的樓價太貴了!BSD還要加15%,雖然這樣對香港人比較公平,但我覺得很難接受。不過有些大陸人想來生孩子,多給一千幾百萬都無所謂!

「要量無得求價」

施永青 中原地產創辦人「今年發展商難再創新高,皆因要量就無得求價。」過去一年多已出貨賺約兩億的施永青明言短期向好,但長遠有保留,「(中原城市領先指數)今個星期唔破,下個星期都破頂o架啦!」但他對全年樓市走勢相當有保留。「始終少了公司及內地客,樓市會偏淡,尤其一手新盤,根據以往數據,這類客佔約三成,整體則為兩成;客源少了,成交量又少,樓價根本無可能再大升。」他指,尤其下半年,樓價會因貨尾增加而同步增加下調壓力。

區區呎價過萬

成日見到咁多人來睇樓,啲人真係有錢。我哋兩公婆同兩個仔女住喺間三百幾呎公屋。政府加咩印花稅,對我呢啲基層人士無乜影響,因為無論點我都買唔起樓,唔好話私樓,居屋都買唔起。兩個仔女都廿幾歲,出來做嘢了,但都係同我一齊住公屋。

我自住層樓喺九七年三百幾萬買,試過跌咗四成,依家升到五百幾六百萬。息口咁低,買樓收租回報幾吸引,但要坐三年加強版額外印花稅(SSD)監,到2015年美國QE3完結,又唔知個環境係點,費事買,有錢寧願買股票基金同外匯。

地價同建築成本都無跌過,新樓就唔會平。綠悠雅苑喺青衣,交通唔方便,無乜設施,每呎都叫$9,300。我有三個單位,一個自住,兩個收租,都係新界區嘅兩房單位,因為最多用家搵,如有同類盤,我仲想再買。

「一手二手樓價收窄」

鄒廣榮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創立港大房產指數,反映香港樓價水平每月變動,他表示,政府推出BSD辣招後,凍結了一批買一手樓為主的內地及公司買家之購買力。「無咗呢班買家,發展商都要接受現實,參考二手市場開價,變相收窄咗一手同二手樓之間嘅差價。」對於政府近年來全方位向樓市出招,鄒氏認為,政府的參與度的確較以往高。然而,SSD、BSD及收緊按揭成數這些招數,有相對彈性,可以隨時在跌市時收回,但推出綠悠雅苑、房協港人港地新盤、明年復建居屋及增加土地供應等,則不可收回的,增加了風險,關鍵在政府能否準確掌握市況,「呢個就好睇政府反應夠唔夠快,例如息口抽上時,政府如果唔適時調控呢啲遏抑樓市嘅招數,咁個市就一定更加波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64

2012年宏觀數據解讀:貨幣更氾濫,經濟近懸崖 歲寒知松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4cu.html
看前幾天統計局的宏觀數據,2012年通脹似乎有所收斂,GDP可比價增長7.8%,名義增長10.1%,由47.16萬億增長到51.93萬億,平減差數為2.3個百分點。當然,也可能是7.8%有些水份,至少上半年我認為是沒有5%的,從增值稅和發電量的增長數據上面就可以推算出來。

由於去年的基礎貨幣增長較少,所以鑄幣稅引發的通脹確實不高,應該還不到5%(12月份的央行資產負債表還沒有公開,截止11月份只有2%,12月份一般環比增長較快)。但去年的M2在影子銀行規模大幅擴張的情況下仍然增長了13.8%,達到97.42萬億的天量,排名全世界第一位。

其主要原因,是貨幣乘數從3.8倍上升近一成到4.1倍,貨幣周轉速度加快了,這導致M2與GDP的比值進一步拉高到188%,遠高於前三年穩定在181%的水平,這表明貨幣流通更氾濫了。

前幾天有媒體報導,金融危機後的這幾年,中國新增的貨幣量,佔到了全世界所有國家新增貨幣的一半。毫無疑問,印鈔最兇狠的不是美國,也不是日本或歐洲,而是我們中國自己。

為什麼在貨幣發行氾濫成災的情況下,去年的GDP平減指數在下降呢?多餘的貨幣沒有參與到GDP的增長,去哪裡呢?我認為答案應該出在房地產上面,反過來說,如果貨幣發行不節制的話,房價是真下不來。

所以我一直在說,這個泡泡繼續吹下去,房地產、銀行和整個中國經濟,最終的結局,只能是徹底崩潰,死路一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93

高盛:PE的世界正在縮水 臨近「PE懸崖」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942

資產價格上漲之後,私募股權(PE)的圈子中一個最為普遍的主題就是:找到有價值的新投資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高盛分析師針對這個問題對客戶發出警告,在投資大規模公開交易的替代性資產管理基金的時候要小心「PE懸崖」,這些基金經理從投資者那裡得到的巨額管理費用正在遭遇著風險。

下圖就是高盛所說的「PE懸崖」:

圖中深藍色快代表2010年以來PE基金經理籌集的資本(單位:十億美元),高盛估計2013年總融資將達到450億美元,比2012年的370億美元有所上漲。

然而,淺藍色快顯示過去的PE投資資本向股東返還的速度超過了這些基金融資的增長速度,主要原因就是資產價格的上漲。

換句話說,PE所管理的資產規模正在縮小,這就意味著通過所管理的資本來賺取的費用就會相應的縮小。

高盛分析師Marc Irizarry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本抽離出去,我們預計資本管理的費用將會承擔一定的風險,與管理費用相關的一些盈利也會遭遇潛在的挫折。」

雖然PE融資規模處於回暖階段,但是遠遠不及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從下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如今的PE融資速度只是金融危機前的一半左右:

然而,融資速度的下降,並沒有限制住尋求融資的PE基金數量,下圖顯示,2010年以來試圖融資的PE和房地產基金上漲了25%:

上述三個因素加在一起,就能夠基本上得出一個結論:PE市場正在縮水。

Marc Irizarry表示,「在價格和估值都更高的市場中,我們預計基金經理將會變得更為挑剔,更為謹慎地去部署資本。信貸投資者、來自OAK資本的Howard Marks和來自FIG的Pete Briger都對高盛表示,現在以合理估值來部署資本的機會越來越稀缺,這樣一來,遵守規定的基金經理們融資的規模就縮小了,從而推延了他們的投資週期。」

那麼,要想讓「PE懸崖」來得更平緩,PE公司都在用什麼辦法呢?Marc Irizarry指出:

首先,這些公司推出了規模更小、目標更明確的基金(30億美元以下的基金更為普遍,目前佔比46%,以往該比例為29%)。

其次,PE公司都在尋求更具永久性的資本來源,而不再是以往典型的PE投資者的資本。

最後,規模較大的PE基金都在給小規模的基金投資,以此獲得一些潛在的與管理費用相關的盈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19

汪小菲:我把自己推到懸崖邊上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824.html

很多人都注意到,大S最近代言了一款茶飲料—合潤麟私家茶,但是大家可能意想不到,這款茶飲料的幕後老闆就是大S的老公汪小菲。婚後兩年多,汪小菲終於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屬於他自己的事情。

這次創業,汪小菲全身投入,親自參與到產品研發、上市、推廣的每一個環節,整合各方資源,將有限的資金進行最充分的利用。為了節省成本,他把自家作為辦公室,讓老婆大S擔任代言人,新品發佈會主持人則是大S的好朋友蔡康永;合夥人是資深快消行業經理人;廣告投放則找到江南春,用有限的資金實現最大的投放效果;原材料提供商是個台灣人,本著對他事業的認同,採購成本比正常價格便宜了30%……據介紹,這家今年3月才成立的公司,目前每月銷量已達50萬瓶,基本實現盈虧平衡,而汪小菲至今只依靠自己帶領的團隊,還沒有動用俏江南的資源。

《創業家》記者問汪小菲,如果公司失敗了怎麼辦?汪小菲回答說:「我把自己推到懸崖邊上了,這款茶如果失敗了,立刻啟動下一款,我可以允許公司緩慢發展一段時間,但是有我在,就絕對不會讓公司倒掉。」

汪小菲並非第一次創業,他在26歲那年做了蘭會所。說到這段經歷,他突然興奮起來,用手比劃著說:「我記得很清楚,2008年奧運會期間,大衛·貝克漢姆就在那邊的吧檯上吃炒飯,伊恩·索普也到訪蘭會所;沙特王子訂不著位子,就跟奧運會大使急了,第二天大使就給我寫了投訴信;托尼·布萊爾就在那兒吃飯,旁邊是NBC的包場,連包了四天,每天差不多接待2000個客人。那個時候我很年輕,整個人像打了雞血一樣,每天只睡四個小時,雖然很累,但是干得特別開心。」

外界傳言,俏江南因為缺錢賣掉了蘭會所。汪小菲的回應是,「母親需要休息,而我也在蘭會所的經營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俏江南的職業經理人們也希望我能出來主持大局,完成俏江南從餐館到餐飲連鎖企業的過渡。」他坦承,自己的名氣和關注度對於俏江南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人們看他會戴著有色眼鏡,更加挑剔。在俏江南的這兩年,汪小菲都是咬緊牙關,一接到市場部的電話就冒冷汗,連雞皮疙瘩都出來了,深怕出事兒。如今,在汪看來,俏江南基本完成了變革,也是他自己出來做事的時機了,他要把這種關注度轉化在一款產品上,產品是標準化的,不怕爭議,最怕別人不知道它。

這幾年的磨練和婚姻的洗禮,也改變了汪小菲的人生觀。他對《創業家》記者說,以前一直以為自己是有為青年,沒有違法,沒傷害過誰,但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被貼上了「京城四少」的標籤。當這種負能量太多時,他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是這麼一個人?很長時間內,這些壞情緒只能靠他自己去消化。如今,三十而立,汪小菲終於明白了自己想要什麼,喜歡幹什麼。「我不懂IT,還是干傳統行業吧,這樣更得心應手。」於是,一款叫做「合潤麟私家茶」的茶飲料上市了。

在這次訪談中,他提到了兩個女人。一是母親張蘭,「她絲毫沒參與我這次創業,只說了一句『有空給我拉兩箱喝喝』」;二是太太徐熙媛(大S),「感謝太太的付出,她用在娛樂圈二十多年積累的影響力,讓大家快速關注到了這款產品。」

主人公自述

我創建蘭會所是拿著家裡的錢開始的,自己充當經營的角色。當時剛好趕上2008年奧運會,高端會所成了剛需,各國政要、體育明星、娛樂明星都來這裡消費,生意很紅火。那一年我26歲,要管理6000平米的店面,每天都很忙。300多個員工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我跟他們其實不是上下級,而是一種很好的合作關係。

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挺輝煌的。我當時剛從國外回來,初生牛犢不怕虎,覺得有使不完的勁兒,在國外看了很多新鮮的設計和餐飲做法,非常想把這些引進到中國來。於是,蘭會所帶有我很強的個人色彩,員工穿西裝打領帶,給他們買外國的書,提高廚師的創新能力,中餐西做,還引入試酒師,以外國的經營方式來經營等等。蘭會所引起了北京開時尚高級餐廳的風潮,而我也完成了資本的積累。

後來,母親需要休息,而我也在蘭會所的經營中積累了一些經驗,俏江南的職業經理人們也希望我能出來主持大局,完成俏江南從餐館到餐飲連鎖企業的過渡。公司的變革是一段非常痛苦的過程,我和母親也發生過激烈的爭吵,後來我們找到了新的溝通方式,找到了可信賴的高管,用一種比較柔和的方式,用兩年時間完成了變革。如今,俏江南完成了標準化,門店長得越來越像了,菜品的口味也基本上統一了,不再是一家單純的餐館。

「國八條」出來以後,別家客流量下降,我們生意反而好轉了。這說明兩點:第一,我們的品牌定位清晰,不依靠一款拳頭產品,消費不是很貴,但是銷量不錯;第二,我們的成本降低了,2009年前,我們主要精力在一線城市,從去年開始,變為向二三線城市滲透,二三線城市租金低,裝修費用低,員工成本也低,馬上把運營成本拉了下來。

今年,我已經過了三十歲。我對三十而立的理解是,每個人在三十歲的時候,都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三十歲的時候發現自己原來是這樣一個人。我以前太主觀,但現在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樣了,我很幸運到30歲的時候,終於知道自己是誰,喜歡幹什麼、能幹什麼。我對電腦IT不熟,知道自己只能幹傳統行業,喜歡做大眾消費品。

兩年時間過去了,非議隨著時間消逝,我就開始思考,覺得自己的名氣、關注度對於餐飲行業或許是一把雙刃劍,但是名氣對於產品很重要,產品就怕別人不知道。我可不可以把大家對我的關注轉化到一款產品上?產品不像門店,覆蓋面會更廣。我想通過一款產品,把身邊的資源調動起來,把負能量轉為正能量。

我有一段時間待在台北,發現台北的超市裡連礦泉水都買不到,都是各式各樣的茶飲料,包括零卡路里的、無糖的、功能性的,以及切油茶、分解茶等。我一開始是跟著老婆的娘家人喝,後來喝著喝著就戒不掉了。這些茶飲為什麼內地沒有呢?回來後,我對快消品做了一次調研,發現市面上各種飲料裡,茶飲料異軍突起,幾乎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大有趕超碳酸飲料之勢。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好機會。

但是,我並不想在俏江南的平台上來做這個事兒,因為需要有更專業的團隊來做。有一天,快消行業的職業經理人杜嘯來到俏江南,想推銷一款產品,我對這款產品提了一些意見,並說了我想做一款飲品的念頭。第二天,杜嘯約我細談,說覺得這個產業很有發展前景,要辭職跟我創業。我問他能給我帶來什麼樣的團隊,杜嘯在快消行業非常資深,目前團隊裡採購總監、渠道總監、營銷總監都是他帶過來的,我們一共五個人,公司的初始班子就搭齊了。神不知鬼不覺地,我就走上了柳總(柳傳志)的指引,先搭班子建團隊,再帶隊幹事兒。隨後,我和杜嘯一起湊齊了啟動資金。

我們借鑑了很多韓國和日本的產品做整合研發。原材料採購上,我走訪了多家供應商,只為尋找到最優質的原料,最後才找到了一個台灣供應商。這個供應商被我的熱情和認真感染了,給我最好的材料,還因為我是台灣女婿降了30%的價格。很多人以為我這款茶飲料要賣到6塊錢,但是我覺得不能超過4塊錢,於是供應商讓利,我讓利,加工廠也讓利。我親自跟7-11的北方區負責人談,也讓它讓利,我給它的回報是轉發7-11的微博。後來這款產品剛上架,就成為7-11飲品銷售的第二名。啟動資金有限,廣告需要投放渠道,我找到分眾傳媒的江南春,尋求他的幫助。江南春很爽快,於是我就以有限的資金在框架和分眾投了廣告,這與7-11的白領用戶相互呼應。拍廣告時,我們也親自上陣,太太就是代言人,我就是編劇和導演,腳本都是我想出來的。太太也請台灣的好朋友來幫忙,我們用這種方式,拍出來效果還不錯的廣告。

到目前為止,合潤麟沒有用過俏江南一分錢,完成了從產品研發、代工,到渠道搭建的各個步驟。如果下一步不做大範圍的廣告投放,基本上盈虧平衡了。公司現在有70個人,到年底將增加到200人。

一些PE給出了很好的估值,我正在考慮接受投資,這些投資人都是我之前積累的關係,都互相瞭解,他們帶來了很多專業的建議。很多創業者,產品賣得好,但是最後倒掉了,可能就是管理沒有做好,財務沒有做好。我也想知道,只依賴自己的資源和團隊能走多遠?就靠這1000萬元,我把自己推到懸崖邊上,到完全不能回頭的地步。創業者都一樣,就是缺資金,沒有其他資金的話,我就是需要融資了。

這次創業對我觸動很大,很多人說「你做這個事兩三個億就打水漂了」,我不去反駁,我既然選擇幹這個事,就有自己的想法,也會借鑑別人成敗的經驗。事實證明,我用這幾百萬元,做到了別人要砸進去幾億元才能幹的事。

我不讚成剛畢業就創業的做法,最好是經過摸爬滾打,有了自己的資源和朋友圈子,瞭解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再去創業也不遲。很多人想證明自己,一定要成為馬云這樣的創業家,但「證明自己」是一種特別傻的行為,會把自己推到危險的邊緣。我今天也沒有成功,但是作為一個創業者,知道自己是誰很重要。我覺得,不是風大了豬都能飛,飛起來的豬落地了還是豬,沒有被吹起來的樹,最後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