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熊市券商研究员众生相:自费请董秘吃饭套消息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080813/08205194241.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0

與老師吃飯 左丁山


2008-12-12  AppleDaily


 

講 完悲觀,唔敢撈底,點知恒指在十二月八日就暴升1198點,衝破萬五點達到15044點,升到你唔信,一聲唉吔吔,又錯失反彈良機,不過一位美國大淡友都 話過標普五百指數已跌到殘,可以反彈三成,入貨訊號已至。但佢立即加多一句:反彈後繼續下滑尋底!唔緊貼市道者,小心啲至好。

Y教授退休幾 年,Y太太去年又自特區政府退休,仔女全部在外國,二人世界你話做乜好?於是久唔久就約啲舊日學生見面,打到電話嚟,說係老師請食飯,學生焉敢不從,當然 如期赴約去佢嘅飯堂力寶軒。Y教授係潮州人,家住半山,最近嗰間潮州菜館就係力寶軒嘞,故此請食飯就係去嗰度。

Y教授老馬有火,最近寫咗兩 篇文章,一篇在《新亞生活》月刊發表者,講述一般觀察中國經濟常犯之錯誤,不點名批評一啲人,我哋睇慣全港報紙雜誌嘅,一睇就知佢所指何事。佢觀察研究中 國四十餘年,大學畢業後到德國讀博士,研究馬克思及比較經濟制度,孜孜不倦,發表論文就用英文,在《China Quarterly》刊登過唔少,在德國演講就用德文,想唔到佢用丟低好耐嘅中文為文,啲文筆會咁好嘅,左丁山對老師寫個服字。Y教授話:「生疏晒咯,執 筆忘字o忝,不過我哋嗰代人讀得古文多,寫咗一兩篇,支筆就順番晒。」

 

係嘅係嘅,長者教授輩揸起枝筆,人人都有咁上下,唔 似得一啲年青自稱知識分子嘅新進,無論寫長文或者短句,都令左丁山睇到一頭煙,但佢哋又好有自信噃,一位對報紙講佢用英語寫嘅博士論文講哲學,全世界冇十 個人睇得明,另一位就在報紙講佢已經習慣咗香港人聽不懂他在說甚麼。人哋咁鬼高深,左丁山為之退避三舍,諗起好多年前到半島酒店訪問佛利民,大師講經濟學 講到好似幼稚園課程咁淺白,令到左丁山自以為自己IQ 好高o忝。佛利民識唔識扮高深呢?當然識啦,但真正大師點會話自己已習慣別人聽不明白他說甚麼?左丁山對Y教授講:「既然已自學術界退休,不如就用中文寫 多啲中國經濟,益吓後一輩都好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74

价值投资不是请客吃饭 laoba1梁军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ipz.html

只有經歷過長期實踐的價值投資者才清楚堅持的困難,你能堅持多久?一年,十年,還是一輩子。

 

梁軍儒

牛市產生大量的長期價值投資者,熊市則相反。幾年來親眼目睹了身邊很多朋友和網友,從最初的滿腔熱血、雄心壯志,漸漸被市場折磨得垂頭喪氣,有的重新回到 技術分析,有的做起波段操作,有的則乾脆離開了市場,不由感嘆長期投資學習比較簡單,實踐真的不容易,真正的價值投資者真的永遠只是一小撮。

 

王人平 價值投資是一種信仰,否則投資者根本無法在市場波動中淡定從容,只有價值投資的理唸成為投資者的人生信仰,他才有可能在外人看起來愚不可及、頑固不化的時 候繼續堅守,才有可能接受那種像蟬一樣——僅僅為了數月陽光下的歡愉,寧願忍受數年的孤獨和黑暗的生活方式。(6月28日 12:18)

 

通星粉 轉發此微博: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是喜歡熊市的,如果理解不了這一點,就無法做一個巴式價值投資者~(6月28日 09:21)

崢崢日上V 投資乃是長期持有價值公司,並分享其盈利,而以做價差為盈利手段的都屬投機,所謂趨勢投資,技術分析云云其實根本不是投資,只是給賭博取一個好聽的名字而已。。。中國真正的投資者幾人?(6月28日 09:21)

 

桂-雨 中國的投資環境就像沙漠,想長出參天大樹比登天還難。雙匯就是典型的案例。(6月27日 22:20)

cfuwxd 價值投資或者說任何成功的投資方法從根本上和人性是相反的,在這個市場上大多數人是具備的特點是無法成功的,因為贏家總是少數人。(6月27日 21:34)

-天涯路- 要想成功進行價值投資,就必須要能理解價值投資,要相信價值投資,要堅持價值投資,這三條缺一不可。可事實上這三條全能做到的人實在太少了。不過這恰恰反 應了股市的現實,那就是股市永遠都是少數人賺錢的場所。否則如果所有人都能做好價值投資,那豈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股市賺錢了?(6月27日 21:05)

行走318 戰勝自我,戰勝恐懼,難,難,難(6月27日 19:33)

agoodloser 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確實不容易。晨練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持晨練。是不是有時問自己:我這樣做值嗎?懷疑,堅定,懷疑,堅定,最後……(6月27日 19:12)

安全邊際ohyeah 真正的投資者會牛市才去和別人一起去投機麼?去牛市裡火中取栗?那是十足的、愚蠢的投機者。真正的投資者和聰明的投機者都是熊市裡偷偷的入市,打槍的不要(6月27日 19:04)

和某人 知易行難,有緣自會堅守(6月27日 19:00)

孤舟獨釣客2010 熊市中長期持股需要勇氣(6月27日 18:09)

流水不爭先123 價值投資知難行也難!(6月27日 17:59)

呂凱飄在北京 必須永遠是一小撮!不然那一小撮怎麼賺到大錢,真正屬於自己的大錢?(6月27日 16:56)

金坤投資 大概只有最傻和最用心的,能守住價值投資。(6月27日 16:56)  

x

快樂988 在中國值得價值投資的股票太少了(6月27日 16:32)

 

日月禪 價值投資不是萬能的,也有其自身弊端,能持續贏利的投資者是真正找到了契合自己性格、學識、能力以及資金規模的投資哲學。(6月27日 16:28)

 

愛在雨中愛在雨中 金字塔規則本來就是無處不在的真理。(6月27日 16:26)

 

孤獨的牧羊人2010 價值投資也是修行,能修行得道的畢竟是少數(6月27日 16: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82

鍾添景打破農夫「看天吃飯」定律 紅柿子「蔬菜工廠」燃起台灣農業生機

2011-10-17  TWM




看到父親務農辛苦,也因團膳業務需求,鍾添景投入打造「蔬菜工廠」,卻大虧六千萬元,之後他不斷嘗試,並投入發芽食品研發,成功圓夢。

撰文‧林宏文

站在位於新豐占地百坪的蔬菜工廠中,紅柿子公司總經理鍾添景望著架子上一片綠油油的蔬菜,開心地摘下幾片葉子給參觀的朋友說,﹁這種菜比一般乾淨一千倍, 我都是這樣吃的,你試試看。﹂由於是在室內種植蔬菜,在乾淨程度上,比種植在土裡的要乾淨許多,而且也不受天候及蟲災影響,一年四季都可穩定產出。鍾添景 的原則是,別人種得出來的,他就不種。﹁我們選擇的菜種,是需要從國外進口的蔬菜,或是相反季節的蔬菜,例如夏天也可以種出茼蒿菜,這樣才能創造出差異化 的價值。﹂放眼看去,層層疊高的蔬菜架,井然有序排列,生產一般蔬菜的樓層可以到五層,至於體積較小的芽苗菜,甚至可以「住」到十層樓,設計上又要讓每顆 菜都能吸收到足夠的光線,才能夠在一百坪的工廠內,每天生產三千顆蔬菜。

團膳起家 築蔬菜工廠圓夢鍾添景所學與工作經歷跟農業有關。他念文化大學園藝系,畢業後到興農食品負責農藥業務,之後自行創業,切入團膳事業,並朝上游食材做研究整 合,但他動念想做「蔬菜工廠」的關鍵,與他出身農家有關。

鍾添景出身農家,從小就跟著父親在田裡幫忙,每到放暑假,他一定趕回家幫忙。甚至大學聯考的前一天,他還在田裡工作,讓他曬出黝黑的皮膚,並且磨出粗糙的 雙手。至今鍾添景的父親已八十多歲,仍然每天拿著鋤頭下田。

鍾添景回憶,從小家裡孩子多,但家裡收入很不穩定,﹁我的弟弟很會念書,當時父親為了讓弟弟出國念博士,一甲地的稻子賣掉的錢,拿出三分之二只夠買一張到 美國的機票,更何況家裡還有六、七個小孩要養。﹂鍾添景對台灣農業問題,有深切的感受,﹁你看,只要到鄉下隨便逛一下,就可以看見到處都貼著農地出售的牌 子,看了實在很痛心。﹂鍾添景指著紅柿子附近的農田,近來不斷有人買賣轉手,經過炒作,一轉手就可以賺上百萬元,﹁這麼好賺,誰還願意辛苦當農夫?﹂在他 心中,投資蔬菜工廠除了圓夢,解決農業問題外,跟他本身的事業也有關。他創業的紅柿子,是桃園地區最大的團膳公司,最高曾經每天供應八萬份學校及工廠午 餐。由於是各種蔬菜水果上游原料的最大客戶,讓鍾添景很早就開始思考要如何改善食材品質。

七年前,鍾添景把想法付諸行動,但卻出師不利。當時,他與朋友在宜蘭蓋一座蔬菜工廠,但由於當時技術不成熟,加上發光二極體(LED)價格還很貴,六千萬 元的投資全部泡湯。他內心發誓,有一天,他要捲土重來,完成這個夢想中的蔬菜工廠。

鍾添景知道在蔬菜工廠中,LED燈光的技術占相當關鍵的角色,他雖然是LED門外漢,但他找來專家一起合作開發,解決各種散熱及設計的問題。如今LED燈 效率大為提升,並已經改良到第四代,靠著LED燈就可以在室內種植各種蔬菜。

要精進 不讓農業走向衰敗解決了LED燈的技術問題,鍾添景前後投入近三千萬元研究發芽玄米,運用生物科技的方法,催化胚乳,活化沉靜中的酵素,讓糙米可增生更多 新的營養素,這與一般糙米經烘乾處理,致使內部酵素停止活動,營養素因而處於「休眠狀態」的情況大不相同。

由於發芽加工技術大幅精進,紅柿子在芽類的年營收快速成長,達到上千萬元。不過,目前鍾添景最關心的,還是整個農業的生態能否復甦健全。他很感慨地說,﹁ 老一輩逐漸凋零,但年輕人早已遠離農村,甚至在太陽底下曬幾分鐘就會昏倒。﹂台灣的農業政策與社會風氣,都讓農業走向衰敗之路。

鍾添景清楚知道他的蔬菜工廠,可以解決上述的農業問題。﹁若是一對夫妻想要經營一個事業,要建造一間每天可生產一千顆蔬菜的工廠,只需要兩百多萬元的投 資。﹂鍾添景很興奮地說,生產出來的蔬菜,還可以賣回給紅柿子,收購價是每包(約二六○公克)二十六元至二十九元,所以一對夫婦創業,若請兩個人來幫忙, 每個月都能有十萬元的淨收入,這樣的投資報酬率,遠比一般菜農要強上好幾倍。

鍾添景的研究成果,變成一套可以很容易複製的商業模式,也是因為有這麼完整的事業規畫,讓紅柿子在今年的「台灣生醫暨生農產業選秀大賽」中,獲得評審委員 的青睞,奪下生農組的銀牌獎。此次參與生農組評審的時代基金會執行長徐小波就說,﹁紅柿子的商業模式,讓我們對台灣農業的生機又燃起了一線希望。﹂鍾添景 不只改變蔬菜的種植模式,他憑藉著豐富的團膳及採購經驗,很清楚不僅生產端要做好,銷售管道也很重要。他已在竹北等地設了三個銷售蔬菜的野菜工坊,未來, 蔬菜工廠生產的蔬菜,都可以透過這些據點銷售,同時也可以銷售紅柿子的發芽玄米、發芽穀物、發芽豆類等加工食品。

鍾添景

出生:1957年

現職:紅柿子食品總經理

經歷:食品研發與管理經驗20餘年學歷:文化大學園藝系、中央大學EMBA

紅柿子食品

成立時間:1989年

負責人:鍾添景

員工數:102人

資本額:1000萬元

主要業務:團膳、發芽玄米、發芽穀物、發芽豆類、芽苗菜2010年營收:9358萬元

獲利:15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35

吃飯是個局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105
如果你離開校園踏入社會已經有幾年光景,那麼無論你是天然富二代還是需要自我各種奮鬥的小屌絲,可能都會同意這句話:人生其實是各種局。而飯局是其中最生生不息的那一個。


  中國人對吃飯的感情太複雜。錢鍾書曾經說,吃飯有時候很像結婚,名義上最主要的東西,其實往往是附屬品。我們當然應該辯證地理解,也就是說並非所有飯局都「不止於吃飯」—也的確有真是奔著飽腹和享受美食去的—但更多時候,我們還是把吃飯或者說赴宴,當成一個活動來對待。


  朋友好久不見,吃個飯吧;感謝你幫我一忙,吃個飯吧;10年同學大聚會,吃個飯吧;適婚男女首次見面,吃個飯吧;談某個單子需要臨門一腳,還是吃個飯吧……


  有些飯局特別世俗煙火氣,不是有事要在酒桌上辦掉,就是大家都想拗出各自的存在感。這種飯局,消化系統和大腦得一齊用力,可能會忙出你一身汗。


  鮑鯨鯨在《遊記,或是指南》裡寫的女主角程羽蒙當上了美食專欄作家,把高中同學聚會的飯局選在一高檔餐廳,炫耀完一通托斯卡納、pasta和干香腸的卡路里,賺取了大批流著冷汗的讚歎之後,揮手招來一輛別克,「哎,雜誌社給配的,真麻煩!」然後在大家憧憬的眼神裡一騎紅塵地離去,留下一群沒咬動意大利麵的山西老鄉相約去火鍋店續攤……

 這種做法太颯了—如果該作家上車後不對司機說「一小時500是吧?我就租到這兒,您前頭找個地鐵站放我下去」的話。段子之所以很諷刺,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對這種飯局都似曾相識。大到別克車,小到為了飯局特意打扮一番或者買盒高檔香煙然後不經意掏出,再或者席間分出次序一二三四地敬酒,這些都是需要事前謀劃的,而吃,顯然排到了最末位。


  所以吃只是由頭,聚是目的,而聚在一起之後怎麼互動才是真相。同學會是境遇PK;客戶局是聯絡簽單感情;相親飯是吃個彼此試探;跟丈母娘吃飯,就得拚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了。


  當然也有些飯局倒是能夠體現人間確有真情在,比如約在路邊的烤串兒攤。大家幾杯啤酒下肚,晚風習習,月色皎潔,勾得人想把白天的刻板面具都扯掉,互訴衷腸,就像日本人下班之後總愛在居酒屋裡喝得最後淚流滿面一樣。這裡吃食雖然不是主角,但如果沒有烤串那種顯得格外朦朧溫柔的煙霧和啤酒的催化作用,沒有一幫擠在一起的人,還真不那麼容易打破心結。


  不管怎樣,飯局這事兒每天都在發生,有時候是為了工作,有時候是因為寂寞。我們在飯局上扮演、逃避、傾訴,把這種重複發生的補充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活動搞得五光十色,有時候一個個八卦就在這些飯局間流轉,也有很多時候是一頓飯吃完什麼都沒留下,不過我們仍趕著去赴下一局。

  1、人間飯局應如是

  最裝腔:文藝局


  藝術家搞酸腐,流氓都擋不住。文藝人士愛扎堆吃飯這事兒由來已久,人格分裂如李白者甚至可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自己搞出一個飯局的……而這種聚餐的主題呢,無非「人生在世,上善若水」和馮唐寫的:「有次飯局上,有個姑娘跟他同來,頭髮臉蛋黑白分明。」而且圈子復圈子,吃一晚上收穫最多的可能就是段子了。


  最奮鬥:創業冷餐局


  儘管局的成分沒那麼重,但冷餐會作為比中式自助餐高雅端莊並且節約成本的一種,現在也比較流行。理想中的狀態是創業者和投資人都端著香檳在摩天大樓頂層指點江山,相視而笑;實際情況下是創業者遠遠見到投資人走過來了,趕緊費勁地用橙汁送下一口三明治,精神抖擻地奔過去第一百次介紹自己。


  最有內涵:同學會局


  是一個以高檔煙、名牌包和高檔車為道具的cosplay秀,每個人都在扮演超我。去的時候你也許沒什麼功利之心,還想糾正一下這股歪風邪氣來著,但是聽大家吹著吹著忽然腦酣耳熱,似乎自己不說點什麼就會被遺忘了,於是也故作豁達地一笑加入。


  最危險:危險的飯局


  要麼是與特定敵方的會晤,比如丈母娘或者準備攤牌的戀人,要麼就是肩負神聖使命不得不達成。這時候就得拿出赴鴻門宴的精神,從胃武裝到心靈,比如奧運會後曝出的某省體育局官員為了爭取參賽資格最終就真的在推杯換盞間因公殉職了—這是一種需要用生命去參加的局。


  最脫線:陌生人局


  總有些莫名其妙的飯局,不是大家彼此之間都不認識,就是別人看起來都互相認識只有你舉目無親。如果再有點兒人際障礙症的話,處境簡直就像是這燈紅酒綠間矗立的一塊兒真空:我是誰啊,幹點兒啥好呢,還是多吃點兒吧。


  最淒涼:玩手機局


  每個人都捧著手機緩緩滑動著手指,臉上掛著呆滯的表情,其實內心戲特別豐富。要不然就是在場者在微博裡艾特來艾特去互動得可熱鬧了,只要發上去的照片好看就行了,至於現場氣氛冷不冷who care啊,別人又看不到;另一種則是真脫俗,大家是真的都不想和面前的人說話,那還是早點散了吧。


  最沒性價比:婚禮局


  較為龐大的飯局之一,通常會給你造成一種三分美好,兩分無聊和五分不想出份子錢的複雜心態。由於邊際成本遞減的原因,婚慶公司批量製造了一大批程序相同的婚禮趴體,都是白婚紗和紅旗袍在酒桌間穿梭,會讓人驀然恍惚自己到底在誰的婚禮上啊。


  最心事重重:業務局


  說白了就是跟客戶吃飯,而且是真為了拿下某個單子而設一個局,賓客雙方都心裡藏著事兒,你恨不得我現在就簽,我則雖說知道飯不是白吃的,但也在思量怎麼能讓自己變被動為主動。


2、話題老是這幾個

  你到底掙多少錢


  不管同事,還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總想知道你掙多少錢……當然這更容易發生在共事過的關係裡,老同學啊,前同事啦總是轉個彎問你「每個月光稅錢要交多少啊」、「買個4S得花小半個月工資吧?」這種時刻只要無辜而富貴地流露出「?」的表情就可以了。


  你到底過得怎麼樣


  除去工資之外一切關乎生活質量的問題,比如搖到號了嗎?你加幾號油啊?你家通地鐵了嗎?要是你爸媽來北京家裡夠住嗎?你平時都去哪兒吃飯逛街啊?女朋友家是干什麼的啊?這一通隱晦的問題問下來差不多能把答案組合成一人體地圖,從中能分析出你的童年背景、成長履歷……


  人生規劃


  你總要感謝有些飯局參與者的「愛心」,願意為你規劃人生。他們一般以溫柔長輩的姿態出現,只是你的專業、職業和戀愛最好符合他們的價值觀,不然就會聽到酒精作用下推心置腹的一句「你這樣不行啊年輕人」。他滿臉秋色,你一眼春水,中間橫跨著一整個熱血奮進的夏天,算了還是干一杯吧。


  別人的八卦


  八卦是社會的粘合劑……尤其是共同認識的人的八卦,有一種揭開身邊人面紗的刺激感,是培養隊伍、考驗隊伍、培養集體榮譽感的重要一關。至少在女生之間,能一起講別人壞話就是友誼的明證——這世界翻手為云覆手為雨,誰能保證不被出賣呢?可我還是和你講八卦,莫要辜負真心人。


  飯桌知乎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知道。跟一堆被酒精點燃的人聊天,總能聽到點兒行業內幕,哪個公司的人事變動啦,哪個投資人最不堪回首的一次投資啦,京東的大佬為什麼要搞火並啊,聽到濃時恨不得掏出小本子記下來,以留備下次飯局時充大拿用。


  飯桌真心話


  聊出武則天秘史來也沒有互相講愚蠢的初戀史有勁,這就是為什麼真心話大冒險之類的遊戲能長盛不衰的原因。雖然也有人能在這麼不正經的遊戲裡糾纏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


3、飯局behave守則


  得體的Nobody守則


  如果你認可自己是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那麼就抽煙,喝酒,吃菜。有人說話就在進行前三項的同時不停點頭即可。切記,吃菜就是正經事,吃回本。


  得體的靈魂人物守則


  如果你是此飯局上的靈魂人物,並且這事兒不是你YY出來的而是大家都認可的,那麼請多感慨點兒吧大家都裝做等著聽的樣子呢,冷場有罪。切記,你這頓飯很難吃飽,請預備候補伙食。


  不是特別得體的Nobody守則


  表現得過於活潑,比如到處灌酒,並且豪放地大喊一聲「幹了!」,雖然這可能是自保的一種方式,因為你一這麼幹就沒人敢找你拼;或者在一個感覺比較2的飯局上表現得和其他活潑的人一樣。


  不是特別得體的靈魂人物守則


  將飯局帶往2的方向一去不回還……想成為這類型飯局的靈魂人物,那不是核心2B麼?


  特別不得體的Nobody守則


  抽離群體,比如全程打遊戲或者全程吃飯。另外如果不是道上混的也不要輕易破壞飯局的和諧比較好吧,比如在大家八卦娛樂圈的時候非要強調自己的偶像冰清玉潔、德藝雙馨,不許大家詆毀她。


  特別不得體的靈魂人物守則


  雖然現在代駕系統很發達,也請不要因此喝到忘了這個飯局的存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87

百貨錢潮轉向 吃飯順便逛街才IN

2012-10-08  TCW




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走進百貨公司,不是為了「血拼」,而是來祭五臟廟!

今年以來,百貨公司業績多數不理想,龍頭新光三越和SOGO,業績比去年同期下滑三%至五%。主要百貨公司內,幾乎所有業種都下滑,尤其服飾業績下滑一成最嚴重,但餐廳業績卻增加約兩成,成為不景氣中的一個亮點。

因此,過去百貨公司以服飾名品為主打,如今餐廳將成為重要命脈。「這是一種趨勢,日本、韓國、香港都是如此,這是跟著消費者Life style(生活型態)去改變。」新光三越營業本部協理周寶文說,過去大家來百貨公司主要是逛街買東西,逛累了才去美食街填飽肚子,如今有些人是為了吃而來,大環境的消費氛圍也是越來越講究吃。

餐廳抽成率少服飾一半卻能拉攏食客,帶進人潮

從近兩、三年來新開的百貨公司也可看出這個趨勢,位於台北車站商圈的京站時尚廣場,兩萬坪的營運面積中有三成為餐飲業;去年信義區新開幕的ATT 4 FUN餐廳比率更逾四成;同樣去年新開的台中、板橋大遠百,也調整過去遠東百貨體系約一二%到一五%的餐飲業種面積,大幅提升至兩成。

但,對百貨公司來說,餐廳的抽成只有一○%至一五%,且設備、消防、法規比一般樓面更為複雜嚴格,而服飾類抽成約為二五%至三○%,化妝品更是高達三成以上,為什麼業者願意增加餐廳比重?

「總營業額低,就算抽成高又有什麼用?」京站百貨總經理柯愫吟點出關鍵。業者分析,這幾年服飾品牌的差異化越來越低,加上網路購物盛行,退換貨方便,消費者逐漸從實體移轉至虛擬通路,「但吃東西、聚餐總不可能在網路上進行吧!」遠東百貨超市餐飲部經理陳佑任說。

以新光三越來看,餐廳的營收占比已從兩年前的八%提升至一二%,SOGO也從六%成長至一二%,顯示其營收貢獻持續攀升。除了營收穩定成長之外,餐廳更大的效益是帶來人潮。「我要的就是它的人潮!」太平洋崇光百貨營業總經理李光榮指出,引進餐廳不但可以創造營收、補足業績,更可以為其帶入客源。

因此,百貨業者更積極招商,未來巷弄小店也可能進駐,讓百貨公司呈現不同於以往的新面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45

吃飯新蒲點在新浦崗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31.html
也許受惠於所謂地產霸權的壓迫,新浦崗近年已經成為美食新蒲點。
認識中的新浦崗本來是香港其中一個廠佬重鎮,可惜隨著工廠北移,新浦崗連同附近的黃大仙人均收入持續下跌至略高於天水圍,因此黃大仙區其實是在市區內另一個悲情城市。據說在柏立基健康院外尚有「道友」聚集,是知名的白粉飯堂,其業績可比一間茶餐廳。某次在某工廈頂樓板間房見過一對新移民姊妹,在垃圾堆中努力讀書,令筆者至今仍印象深刻。每當見到香港某些糞青以帶有色眼鏡而歧視新移民,把種種不滿發洩在社會身上。回想這一對在微弱燈光中掙扎的姊妹,可跟這個市儈而心高氣傲的國際金融中心成一強烈對比。
礙於種種無謂政治爭拗,啟德機場舊址乃至沙中線次弟開始動工。由地產霸權所興建的商場Mikiki亦把對面的白粉飯堂迫走,加上新浦崗作為舊區租金較平,令新舊食肆如雨後春筍般興旺起來。筆者較喜歡新浦崗的舊舖和傳統美食,因為他們大抵尚保留不少古法廚藝,如得龍大飯店、手拉麵小廚、成記牛什粉麵、暌記潮州飯店、陳儀興飯店等等。
自筆者2013年4月16日拙文《金價短期應會反彈》後,金價僅輕微反彈至2013年4月30日每盎司1,472.75美元後又再回落至2013年5月31日每盎司1,410.12美元,險守每盎司1,400.00美元關口。由保力加通道看,這天的21天移動平均值(Simple Moving Average - SMA)是剛好是每盎司1,416.14美元,而下通道是每盎司1,344.39美元。由近六年20天、60天和250天SMA看,黃金走勢仍然利淡。事實上2012年10月6日20天SMA交叉跌穿60天SMA,到了2013年4月4日再穿250天SMA,亦顯示黃金走勢持續利淡,也許短期會下試每盎司1,350.00美元附近。
筆者所認識一名正職湊仔,靠卒期指度日的高手提示,歷史上熊市的底從來不會是散戶蜂擁入市而完結。2013年5月許強國人掃清香港市面黃金的報導,可能便是一個訊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78

吃飯,需要新常識!

2013-06-17  TCW
 
 

 

食品添加物,就像「食物化妝品」,讓食物返老還童,以醜變美。

「添加物如同化妝品一樣,適度的擦它,會變得比較漂亮,擦過頭就是傷害。」這是台灣最資深的第一線食品衛生稽查員、少數參與三聚氰胺案,並在稽查現場數度遭受生命威脅的食品專家對「添加物」的註解。

吃進太多「化過妝」的食品,會有什麼後果?過敏、暴躁、免疫系統變差,都是副作用,嚴重者還會導致頭痛、嘔吐、生育力降低、記憶力衰退,甚至形成癌症。

「近年來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症狀的孩子們,日益增加,我無法斷言這和添加物一點關係也沒有;孩子們變得易怒、暴躁的現象,我也無法否認其中與添加物的關聯性。」有日本「食品添加物之神」之稱的安部司,在其著作《恐怖的食品添加物》一書中坦承以告。全世界常用的一千五百種食物添加物,約有一成出自他之手。

癌症,吃出來的添加物避不掉,一塊蛋糕就有四十種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加工食品或即食食品,估計每天會吃進大約四百到五百種的添加物。」安部司說。例如,上頭布滿奶油糖花的蛋糕,就有抗氧化劑等四十種添加物;油炸無骨雞排,達三十種添加物,就連牛肉麵,也可能加了十種!

口中吃進的食品,若不能完全代謝,添加物就會在身體裡面堆積,久了,就累積成「一座山」,各式病痛找上你,癌症也在其中。「癌」,這個字,拆開來看,就是「食品吃得像山一樣多而得病。」

二十世紀初,常用的食品添加物約五十種,現今則攀升到一千五百種,平均每年增加一百五十種,這還不包括不應放入食品中的「工業用添加物」,若把它們算進來,少說有萬種以上。

食物經過魔法師「添加物」的魔棒一掃,立即變得美味。「調味,要用『化學調味劑』;保存,用的是『己二烯酸』;防止褪色,要用『抗氧化劑』;酸味,則用『酸味劑』」。安部司在著作中寫明。

「再難吃的食物,只要經過『鹽』、『化學調味劑』、『蛋白質水解物』,這三者組成的『黃金三重奏』調整過,就可做出美味可口食物。」原本要廢棄的「垃圾肉」,也因加入大量添加物,搖身變成「美味食品」。非常接近添加物的「蛋白水解物」味道非常濃厚,成了大多數人舌頭對「美食」認定的印象。

三餐,吃進這些早餐嗑了亞硫酸鹽,喝茶誤食順丁烯二酸

猜猜看,一位外食的上班族,一天會吃進哪些添加物?

早上,吃了用「人造肉」做成的漢堡、喝進加了「蘋果酸、黏稠劑、防腐劑、乳化劑、pH值調整劑」的還原果汁。中午午餐,吃了泡過「亞硫酸鹽」溶液的鮮脆生菜沙拉,以及灑過「二氧化氯」的切片水果、加了「防腐劑」的飯糰。

晚上,吃了由「化製澱粉」做的米粉、用「豬骨粉」以及「高鮮味精」泡出來的湯頭的米粉湯,還吃了一碗摻有「化製澱粉」的蚵仔麵線,還追加了一盤用「色素」染成的豆乾、用「黏稠劑」做成的豆腐、用「鉛」浸泡出來的皮蛋。消夜,來塊由添加物大集合的奶油糖花蛋糕、喝了用「化製澱粉」與「順丁烯二酸」做成的粉圓奶茶,為忙碌的一天畫下句點。

商人為了製造美味,在實驗室中雇用了一群天才化學家,進行各種添加物的研發,然而,這些化學添加物卻編織了天羅地網,將人們緊緊綑在裡頭。不只外食族深陷其中,即便費心料理三餐的婆婆媽媽、主婦主夫,也很難逃離。

走進超市、傳統市場,看來新鮮的雞鴨魚肉,肉質看似有彈性,買回來後,也不用急著放進冷凍櫃、冷藏室,甚至,放在外面幾天也不會壞。原來,他們都被添加了「鄰苯二甲酸」,目的是用來防腐。

這麼多添加物,怎麼辦?

「只吃自己生產的食材」,固然是拒絕添加物最好的方法,卻是不可能的事。主婦主夫們時間有限,上班族的人際關係、事業登梯,許多都從「吃」的互動中,衍生出來。

只求美味不顧健康,或是只顧健康不管工作,都不是一般人想走、能走的路。此時,辨識它、降低它,與它共存,是唯一可行的第三條路。

好壞,這樣分辨食物太美太好、不合邏輯就有問題

走這條路,首先你得回歸「常識」來判斷。食品專家以多年第一線經驗傳授,食物不合邏輯,往往就有「化妝品?」:

違反常識案例一:菜市場、超市賣的雞、魚、蝦永遠新鮮?

很簡單,裡面放了保鮮劑亞硫酸氫鈉、碳酸鈉、雙氧水或次氯酸鈉,雞肉、魚肉看來鮮活,用手一按肉質還會彈起;蝦子,頭上兩根鬚也會不停晃動,好像告訴你牠很新鮮。其實不然,蝦子在運送過程中身體早就被同伴壓到癱瘓,靠著保鮮劑,頭上鬚角才能晃動,成了十足的「殭屍蝦」。

違反常識案例二:中國人搶購奶粉,嬰兒奶粉不斷漲價,成人奶粉價格卻能文風不動?

國內嬰兒奶粉受政府高度保護,業者不得更改其中成分、配方,澳洲、紐西蘭乳源漲價,反映成本自然要調高售價。但成人奶粉限制沒這麼嚴,為降低成本,業者將奶粉品名更改,即可在奶粉中大施魔法,各式各樣添加物進入奶粉罐,罐中奶粉被改由低價的糊精(澱粉不完全水解物)取代。原來只能包裝成一罐奶粉的分量,加了添加物後可以變成近兩罐。所以,你還以為成人奶粉俗擱大碗嗎?

違反常識案例三:想喝鮮奶又怕胖,買脫脂高鈣的就行?

鮮奶中的脂肪會驅動成分中的鈣質,一旦脂肪抽離乾淨,天然的鈣少了驅動介質,表現不出來;有些業者只好添加較便宜的碳酸鈣,反而不利健康。因此擇「低脂」牛奶比「脫脂」還營養。

違反常識案例四:蜂蜜蛋糕冰好幾天,還是軟軟的很好吃?

天然蜂蜜放進冰箱中,因為低溫而變硬,使用天然蜂蜜做成的糕餅,放進冰箱一樣也會變硬。糕餅冰過後還保持鬆軟,代表糕餅中的蜂蜜,並非天然蜂蜜,是由化製酸化水解糖的蜂蜜做成的。

違反常識案例五:湯頭香濃,一定用大骨熬煮的?

豬肉粉沒豬肉、牛肉粉沒牛肉、蛤蜊粉沒蛤蜊……,這些粉末,都是由添加物調製成的沒有什麼油,卻成為我們去餐廳喝湯、吃火鍋、吃拉麵的湯頭原料;就連知名餐廳,使用化學製雞粉、大骨粉做湯頭,也比比皆是。

違反常識案例六:麵糰Q彈有嚼勁,師傅用力揉出來的?

麵糰要Q彈,天然做法是選老麵、均勻揉麵與添加維生素C;速成做法是,在麵粉中添加架橋劑、磷酸鹽類、過氧化物、鹼化合物,做出來的食物既彈牙又有Q感。此外,把工業用的雙氧水添加在麵腸中,既可以防腐,還能漂白、更Q、賣相佳。只是,麵腸經雙氧水處理後,原有的味道與香氣都不見了,如果須進一步加工,只好借重色素與香料,「以假亂真」拼湊出最接近食物的樣貌。

因此,要從添加物的天羅地網中脫身,常識很重要,凡是不符常識的食品,裡頭定有蹊蹺,我們首先要懂得辨別。

過去,人們對美食的定義是Q彈、入味、鮮脆。現在,要改變觀念,降低食物化妝程度,須破除以下三迷思:

迷思一:健康不一定健康,壞蔬菜吃多更慘

專家要我們多吃蔬菜,豆芽菜也是蔬菜,可以大量吃?錯!坊間生產的豆芽菜,會在栽植的容器中添加生長劑、螢光劑與二十四小時燈照。一般豆芽菜生長需要至少五、六天,添加生長劑的豆芽菜,兩、三天就熟成,而且斷裂處還不會變黑,永遠長得白白胖胖的。吃了過多的豆芽菜,等於把生長劑、螢光劑也吃進肚,對健康不利。

鹽巴中含有太多的鈉,易造成腎臟負擔,所以要改吃健康低鈉鹽?對年長者或特殊需求的人來說,低鈉鹽中鉀的含量較高,適合食用;但對一般的青壯族,低鈉鹽,就是把鹽中的鈉含量降低,反而添加了鉀與不知名的添加物;更糟糕的是,可能還添加了摻有黑色微粒的工業鹽巴,簡直把一堆化學品直接吃進肚。倒不如選擇最便宜的「高級精鹽」,裡面加碘,可補充人體所需。

迷思二:營養不一定營養,高檔奶粉奶量低

「營養奶粉」的營養成分較高,所以要多喝?錯!營養奶粉中添加了二、三十種添加物,使得奶粉中牛奶的含量降低,是否真正能達到「營養」目的?還是花了冤枉錢,用高價買進一堆便宜的糊精?

時間來不及卻又想要吃得營養,來份總匯三明治?小心!一份總匯三明治使用了約八十到一百種的添加物。

首先是麵包,為了達到蓬鬆、易於吸收水分的效果,商人使用的酵母食物或乳化劑等,其中就有十到二十種的添加物。而使用在火腿中的添加物,有增量劑、結著劑、著色劑等二十到三十種。鮪魚沙拉則可能含有,調味劑、乳化劑、pH調整劑等十到二十種,但將每種食材加起來,添加物的種類可是多達八十至一百種。

迷思三:無菌不一定好,蟑螂也是觀察指標

「廚房很乾淨有兩個原因,一是沒有使用,二是裡面有蟑螂、螞蟻都不敢吃的東西,」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前副研究員張凱甯說。這是每個人都有的經驗,家中的廚房清理得再乾淨,偶爾還是會看到蟑螂橫行的畫面,因為家中烹煮的料理,大多以食材的原貌為主。

常見民眾拍下某知名牛肉麵店廚房裡有蒼蠅飛舞、蟑螂爬行,認為環境不衛生,向主管機關檢舉。環境衛生才能做出安心入口的食物,只是廚房做出來的美食,若連蟑螂、螞蟻都不願「賞光」,代表這家店食材中,有可能放進不好的添加物。許多業者為了符合政府要求,食物中不得殘存「大腸桿菌」,而在食物中大量使用防腐劑、磷酸鹽,把細菌殺光光,果然符合標準。但「零污染」的背後,消費者卻吃進更多的添加物,對身體造成更大的負擔。

口渴,是種警訊兩組檢測幫手,減少吃進「妖怪食物」

那麼,有沒有簡單的原則,能降低添加物攝取呢?其實,老天爺早已幫我們準備檢測工具,只是過去我們不常使用。

一、「眼耳鼻口」,就是你的把關部隊。

只要外觀不合乎常識,食材出乎尋常的脆度、過於香濃的味道,與食物吃進肚後不斷的喝水,就要提高警覺。譬如傳統市場、超市中賣的黑木耳又大又漂亮,在家裡浸泡的乾木耳,泡了七、八個小時還是小小的;外面賣的黑木耳浸泡過程中,可能添加膨脹劑,體積才會「長大」許多,睜眼細看就會明白其怪異。

「口渴,代表身體的水正被吃進去的分子大量吸收,一旦身體濃度改變,會加重腎臟、胰臟的負擔,」張凱甯認為,「吃了不口渴,就是美食」。

二、「空氣與陽光」,是另一組檢測員。

沒有防腐劑的食物,在室溫下放置久了就會發霉、發臭;一旦擺久還不壞,就是加了防腐劑或其它添加物,才能拖長腐壞時間,成了千年不壞的「妖怪食品」。所以要確定吃進肚裡的食品有沒有過量的食品添加物,最好方式就是放在室溫一段時間,陽光、空氣會自動幫你檢驗,抓出壞分子。

食品有添加物已經是「回不去」的事實,但若留心多一點,仍可少吃三分之二添加物,把每日添加物降低到一百五十種以下,不必回歸陶淵明般的生活,也能常保健康。

【延伸閱讀】它讓食物抗氧,但會破壞維生素抗氧化劑:可以阻止或延緩食品氧化變質,但會使食品中的油脂變質、破壞維生素等。吃多了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

【延伸閱讀】它讓食物不壞,但會讓你中毒己二烯酸(Sorbic acid):又稱為山梨酸,可抑制酵母菌及黴菌生長(不包括細菌),有良好防腐效果。食用過量可能會造成食物中毒

【延伸閱讀】它讓食物美味,但會致癌蛋白水解物:將水中大豆分解,加以中和,製成複雜的胺基酸分解,會破壞味覺,是食物美味的根源,常吃的火腿肉、拉麵中就有摻。但使用鹽酸製作「蛋白水解物」,會產生副產物「氯化物」,被懷疑具致癌性

【延伸閱讀】它讓食物無菌,但會傷害呼吸道二氧化氯(CLO2):是種帶有辛辣氣味的黃綠色氣體,為強力殺菌劑、高效能氧化劑和漂白劑,攝取過多會導致呼吸道不適

【延伸閱讀】它讓食物變白,卻會害你腹瀉雙氧水:又稱過氧化氫(H2O2),可做食品殺菌劑,具漂白、防腐效果。過氧化氫食用多了會引起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急性腸胃炎症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48

不看天吃飯 用LED燈種出平價農產品 野菜工房 打造全球最大有機蔬菜廠

2013-08-05  TWM
 
 

 

養生觀念興起,植物工廠正夯,吸引鴻海、金仁寶、台達電、欣興等電子大廠紛紛搶進。然而,成立剛滿三年的野菜工房卻異軍突起,不必看天吃飯,靠著「搶快」,種出連平民百姓都吃得起的有機蔬菜!

撰文‧顏雅娟

盛夏午後,車子從台北一路駛進桃園楊梅郊區,短短一小時車程,從忙碌的都市叢林來到全世界最大的植物工廠──野菜工房楊梅廠。白淨的外牆上,完全未掛招牌,如果不說,任誰也想不到裡面有一座大型的蔬菜種植工廠。

一推開門,在高達七公尺的層層夾板中,滿是翠綠的萵苣、小白菜,每片夾板上都裝有上千顆LED燈泡,給這些蔬菜嬌客打上明亮的蘋果光。

「千萬不要用水清洗喔!自來水可是比菜還髒!」野菜工房董事長林銘村指著一株株翠綠的萵苣,笑著向《今周刊》記者介紹他的心血結晶。

這座斥資新台幣一億四千萬元興建的楊梅廠,占地約一千八百平方公尺,利用全封閉式環控多層式LED栽培法,每年最多能產出九百噸的有機蔬菜。同時,這也是全台唯一免用空調的新式植物工廠;並採用全自動化的機械手臂栽種,可以省下巨額空調電費及人力成本。

不敵景氣 科技人改行務農近年來,養生觀念抬頭,在屋內採取水耕培育的植物工廠蔚為風潮,不僅沒有蟲害問題,也不須噴灑農藥,更不用擔心重金屬汙染;包括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台達電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億光董事長葉寅夫、欣興電子董事長曾子章都先後搶進。

然而,沒有大集團背景撐腰的林銘村,卻誓言種出讓平民都吃得起的有機蔬菜。

學電機出身的林銘村從來也沒想過,竟然有一天會搖身成為植物大王。原本在新竹開設半導體耗材公司的他,長年鑽研半導體製程所需耗材,包括陶瓷、石英和矽玕鍋等;二○○八年金融海嘯重擊台灣科技業,林銘村公司的營業額一下子縮水到十分之一,逼得他開始思考轉行的可能性。

飽受科技產業景氣波動之苦的林銘村,當下第一個念頭就是:「我不要再碰工業了!」轉而把眼光放到食衣住行等民生消費品上,「景氣差的時候,做吃的最好!」就和許多創業者產生的第一個念頭一樣:就算景氣差,每個人每天都要吃東西。

一開始,林銘村想過開設農場、經營餐廳,直到他在網路上接觸到日本建置的高科技植物工廠,他心想:「這東西太新奇了!」於是,從○九年開始,林銘村白天結束半導體的工作後,晚上立刻回家苦讀網站資訊與書籍,按圖索驥在自家建起小型的「開心農場」。

回想那段從科技人轉作農業的日子,林銘村笑說:「剛開始只會用藍紅兩波段LED燈來種,每到晚上,家裡窗戶都透出紅光,鄰居以為我轉做特種行業了!」過去從未接觸過農業的林銘村,要照顧嬌貴的蔬菜並不容易,只要光源照射一有差錯,便容易遇到葉子燒焦的情況。

而植物需要的養液更讓他差點投降。一開始,林銘村先從市面上買進養液,慢慢分析其中的成分、比例,他苦笑說:「只要(養液)比例稍微出錯,隔天去看,萵苣一定是躺平的!」就這樣,林銘村以神農嘗百草的精神,足足花了一年半才摸出頭緒,確定了養液的成分、比例,並研發出三波段、五波段LED光源栽種法。

聽起來很神奇,竟然能無師自通搞懂植物工廠。對此,林銘村說:「其實也沒什麼祕訣,就是不斷try and error(嘗試和犯錯)!」直到一○年,林銘村毅然辭去半導體工作,成立野菜工房,當起了全職的科技農夫。

回想當年從科技業轉行種菜,林銘村身旁充斥不少唱衰聲:「這不可能成功啦!」就連年邁的父親也質疑他:「我小時候就在種菜了,你現在還要再種?」讓林銘村肩上多了一股不成功便成仁的沉重壓力。

規模經濟 價格少一半

儘管外界雜音不斷,但在野菜工房成立的第一年,林銘村藉著他過去積極拉攏LED、養液、芽苗培養、設備生產等合作廠商的整合功夫,靠著幫別人「建」植物工廠,成功獲利數百萬元,並在業界打下知名度。

然而,林銘村心想:「我不想再幫別人作嫁!」到了野菜工房成立第二年,林銘村便停止所有植物工廠建廠接單,專心走量產型植物工廠的路。

比起其他企業大老,林銘村自信地說:「野菜工房成功的祕訣就在於『價格』。」以野菜工房第一座成立的新豐廠為例,在不影響作物生長條件的前提下,降低種植設備的規格,成功把建廠成本壓低至新台幣八百萬元。

延續新豐廠的成功案例,今年剛啟用的楊梅廠,更是把成本控管發揮到極致。扣除一億四千萬元的建置成本,廠內四面外牆都採用布滿縫隙的風牆,並在室外裝置強力馬達抽風,使植物工廠內部空氣形成對流,帶走LED燈照射所發出的熱能,讓空調的電費省下七成。

其次,由於一棵菜要完全長成,其間必須移動四次,從孔洞密集的板子逐步「換殼」到孔洞間隔大的板子;楊梅廠全面以機械取代人力,讓換板作業完全自動化。如此一來,林銘村估計,至少也能將人力成本支出壓低至四成。

同時,半導體業出身的林銘村很清楚知道,若要在產業中卡位,「速度」絕對不能輸。野菜工房成立三年來,國內外不少財團找過林銘村洽談購併;然而,林銘村深怕野菜工房一旦進入大集團,會失去快速決策、靈活擴張的致勝因素,至今堅持獨自營運。

林銘村豪氣地說:「和其他大老闆不一樣的是,我們要的是普及化、大眾化,唯一的銷售重心就是蔬菜,便宜又安全的蔬菜。」七月落成啟用的楊梅廠,超越日本最大的蔬菜栽培工廠Fairy Angel福岡廠規模,年產量至少高出四倍,創下全球最大植物工廠的紀錄。

利用規模經濟有效壓低成本,目前野菜工房零售一包小白菜為三十九元,比起同業價格少了一半;未來,林銘村的終極目標,是把每包蔬菜的成本價壓到十元以下,如此就能與土耕蔬菜競爭。

攻入客廳 還要進軍中國想像一下,回到家之後,把手伸進客廳沙發旁的小櫥窗,摘下一片萵苣生吃。這不是科幻電影場景,家庭式植物工廠讓每個人都能有真實版的開心農場。

除了建置全球最大的植物工廠,今年林銘村另一個重心放在家庭式設備銷售。據林銘村估計,今年光是台灣就有兩萬台的銷售量,一般消費者花不到三萬元,就能購買一個植物工廠小櫥窗,讓吃有機蔬菜不再是富豪的專利。

然而,有學者擔憂,植物工廠屬高耗能產業,牽涉國家能源分配問題,將來「科技農夫」可能會擠壓到傳統農夫原有的資源,形成科技與農民的競爭。

行政院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廠廠長黃昌也提醒,植物工廠是好是壞,見仁見智,台灣地處亞熱帶地區,用LED作為光源栽種法,很可能造成能源耗費;其次,由於植物工廠多屬水耕,種植出來的蔬菜很難像自然土耕法那樣健壯。

面對質疑,林銘村淡定地說:「我不敢說植物工廠的菜有多好,但至少無農藥這點,就已經贏過一般栽種的菜類太多了!」「我們不強調『無菌』,但一定是『潔淨』生產,產品完全合乎生菌數的檢驗。」林銘村說。

訪談最後,看著自己精心打造的蔬菜王國,林銘村表情堅定地說:「種菜一點都不丟臉,反而是個潛力無窮的產業,前進大陸將是下一步計畫!」或許改天,你不妨親自走進超市,買一包免水洗的有機蔬菜嘗嘗。

植物工廠

指在設施內,透過控制植物的生長環境(光、環境、溼度、二氧化碳濃度、養分、水分等條件)進行栽培,並對植物生長環境及生育狀況加以觀察;配合高度環境控制及生育預測,讓蔬菜等植物可進行全年性、計畫性生產。植物工廠可以分為「完全人工光源型」、「太陽光利用型」兩大類,也有兩者並用的形態。

野菜工房

成立:2010年

負責人:林銘村

資本額:2000萬元

主要業務:LED燈封閉式植物工廠主要客戶:楓康超市、良食集企業、各大餐廳近三年營收:2011年6300萬元、2012年4700萬元、2013年1.2億元(預估)

林銘村

出生:1969年

現職:野菜工房董事長

學歷:健行工專(已改制為健行科技大學)電機科經歷:台灣精材(前身為啟成實業)董事長兼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76

吃飯朋友要分經濟艙、商務艙、頭等艙

2013-08-12  TCW
 
 

 

臉書上有成千上百位朋友的你,有必要非得花錢吃飯交朋友,維持在同儕聚會上的曝光頻率嗎?

答案絕對是肯定的。

馬躍峰,三十歲,朋友多稱他「馬爺」。台大光電所博士班畢業的他,目前在科技公司擔任儲備幹部,進入職場時間還不到兩年,算是職場新鮮人,雖說臉書上加入的朋友超過兩千人,不過,他每週至少仍會出席一場飯局,一個月雖因此多花費四、五千塊錢,但「和好朋友相聚,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快樂,也因此認識更多不同領域的人,譬如影視圈或做設計的新朋友,」他認為十分值得。

公私分明原則飯局朋友,不等於臉書朋友

規則一:不主動加飯局認識的朋友臉書。

馬躍峰說,如果把所有認識的人,分成經濟艙、商務艙和頭等艙三種朋友分類,臉書上的朋友大多屬經濟艙,商務艙則涵蓋社團友人、校友會同窗,以及公司內部同事等,以他而言,總數約在一、兩百人。至於頭等艙的知心摯友,最多不會超過一、二十位,而對臉書世代的他來說,飯局聚會主要功能,就是讓商務艙的朋友有機會升等到頭等艙。

儘管臉書上的朋友名單多多益善,但馬躍峰倒不會把在飯局上,第一次見面的新朋友加入臉書,進行人脈管理。他認為,既有的臉書朋友就照顧不完了,何必再加新朋友,若大家聊得開心契合,有緣還會再見到面。

規則二:不加老闆和客戶臉書。

網路知名作家,也屬八○後世代的中國三麗鷗(Sanrio)前總經理鍾子偉認為,對多數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由於職場資歷尚淺,工作能力才開始被證明,也還不足以代表公司或機構,出席較正式的飯局,因此,不須奢望憑藉人脈力,就能大幅增加職場競爭力,或奢望提高自己被挖角的機會。

因此,這個階段飯局聚會的目的,多半在於情感交流,可預期的收穫,主要是從飯桌上見聞更多新鮮事,或和來自不同領域的新朋友,交換創意和新點子。

鍾子偉也同意,臉書的朋友名單,和飯局上認識的朋友,兩者未必要有所關聯性。他特別提醒,就算有機會陪同主管或老闆,出席重要飯局,也千萬別把餐桌上的客戶加入臉書。他強調,客戶是客戶,朋友是朋友,在美國有不成文的規定,臉書社群屬私領域範圍,讓老闆或客戶加你臉書,介入你的私生活,不只有違公私分明的工作原則,「說到底,對你的工作只可能帶來傷害,絕不會有任何幫助!」

面面都要顧臉書內容,決定你的專業形象

規則三:飯局上絕不能喝成爛醉。

除重視公私分明,不論是和客戶的飯局,或是校友會聚會場合,鍾子偉一定不會放任自己喝成爛醉,這是他在飯局上設定的自律規則。

他說,身處網路媒體發達的年代,必須設想的是,飯局上爛醉失態,要是被拍成照片,萬一被主管甚至下一個老闆看到,這些人會怎麼看待你?因此壞了自我形象,你會不會從此被認為是,不值得被信賴的工作夥伴?

然而,亞洲人重視情感強調關係,喜歡在商務飯局上勸對方喝酒,且視乾杯為最高誠意的展現,因此,酒喝或不喝,往往似乎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對此,曾長期派駐在上海的鍾子偉並不認為如此,他說,這其實是原則問題,在飯桌上只要前三次,你婉拒過度飲酒的邀約,建立起別人對你一致觀感,之後自然就不會再有人強迫灌你喝。換言之,那些經常在飯局上喝得爛醉的人,多半是自己嗜杯中物。

規則四:經營臉書成為飯局名片。

雖然說飯局上的朋友,不必然適合成為臉書的朋友,但蕃薯藤天空傳媒執行總監潘恆旭認為,在臉書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人人都應該把自己的臉書,當成一張名片來經營,它所集結成的虛擬人脈,極有可能延伸成為真實的人脈,成為進入飯局的階梯,甚至打造未來求職跳槽跳板。

潘恆旭指出,對傳統飯局成員而言,從皮夾裡拿出的名片,抬頭很重要,也必須是職級或社會地位「門當戶對」,才能平起平坐。但網路帶來的好處是,它打破了這樣的成規,人脈連結不再只看你的抬頭是經理或是董事長,也不一定得透過介紹人,才能認識到想認識的人,藉由感興趣的議題或同好興趣,便能自行串聯。

這對積極想開拓人脈的人來說,當臉書貼文具備獨特態度或風格時,展現「有才」的一面,人脈便有機會延伸到現實職場。以他自己為例,團隊成員中,就有從臉書好友名單,發掘出來的電子商務高手。

聚會新名目揪團玩樂,人脈從興趣開始

規則五:懂玩樂,才是意見領袖。

臉書若經營得當,可扮演個人專屬人力銀行的角色。有趣的是,回到真實人際互動的飯局,對八○後臉書世代來說,更重視的反而是誰有帶頭玩樂的本事。

潘恆旭觀察,有別於五年級生參加扶輪社,目的是拓展商場人脈;六年級生組讀書會,致力共同學習成長,出發點都是有利生意或增加職場競爭力,但對臉書世代來說,能一起找樂子、分享新體驗,「For Fun」往往才是揪團聚會或參加飯局的真正動機。因此,越有能力提出工作之外的有趣提案,或者有本事找好吃、好玩私房景點或美食的人,在臉書世代越受到大家歡迎,成為聚會中人氣最旺的意見領袖。

規則六:不常吃飯,也要常聚會。

也就是說,臉書、App、Line等社群網路工具,對傳統飯局的形式和功能,正帶來「質變」效應,新世代飯局的面貌,也隨之改觀。

潘恆旭便推測,由於社群媒體進入門檻低,且具有立即分享的功能,對科技世代來說,代表傳統飯局的扶輪社、青創協會等社交平台,將不再具吸引力,日後也勢必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人際交流方式,恐怕也不是排排坐的典型飯局,而是共同禪修、一起品酒,或組自行車隊等,追求彼此認同的生活風格。

鍾子偉也同意,當台灣越往國際化、專業化的潮流走,人脈建立也將越來越強調簡單、透明、效率。舉日本為例,網路世代決策者的工作風格,已不再局限在銀座酒店或居酒屋內,和客戶徹夜狂飲之後再進行簽約的傳統形態,而是可能先透過網路視訊會議,達成初步共識之後,直接約在咖啡店見面,後續工作則由法務、財務等專業團隊協助完成。前者是在封閉市場內,深耕人脈掌握商業機會的做法;後者則是在全球化的商業邏輯下,以網路工具為平台的人脈網絡思考。但這絕不表示,飯局式的聚會不再重要。

鍾子偉建議,所有可能帶來額外學習機會、擴大視野,和認識陌生人的飯局或聚會,對於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都應該盡量爭取參加,「這和所有的人生經驗一樣,你如果不去看、不去體會,永遠不知道它可能帶給你什麼樣意想不到的收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