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文杉活化資產 賺很大《聯合報》舊大樓將成北市最貴豪宅

2011-10-24  TWM




《聯合報》才剛在九月慶祝走過一 甲子,董事長王文杉就積極將忠孝東路四段的大樓舊址,改建為每坪一百五十萬元起跳、總銷金額至少一二四億元的豪宅開發案,這步棋可說賺很大。

撰 文.梁任瑋

位於忠孝東路四段、基隆路口《聯合報》舊址,二○一○年拆除後,在寸土寸金的信義區內,變身為罕見的千坪大公園。不過,這個公園 在一年半後即將消失,而且將改建為台北市最貴的頂級豪宅,地主《聯合報》至少可獲利百億元。

這座「臨時」公園是《聯合報》申請「台北好好 看」專案,按規定可獲一○%容積獎勵。據了解,《聯合報》向台北市政府爭取都市更新容積獎勵,希望可以維持原容積約六○○%,加上其他開放空間等不同容積 獎勵,總計最後可獲八○○%容積率。

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長林崇傑說,「台北好好看」綠化時間要超過十八個月,才會獲得原容積的一○%容積 獎勵,未來《聯合報》最後究竟可拿到多少總容積率,仍要經都市更新審委員會開會決議。

目前《聯合報》一、二、三大樓分為A、B基地處理,A 基地因申請「台北好好看」專案,目前改建為公園供大眾使用,未來將興建商辦與豪宅結合的住商混合大樓;B基地目前經營聯經書局,未來將整棟改建為豪宅。

由 於可拿到高容積率,A基地將興建樓高三十層的複合式住辦大樓,不過,商辦只是配角,豪宅才是主角。原來,A基地中低樓層設計為辦公大樓,但高樓層二十一樓 到三十樓的部分,將興建豪宅對外銷售,依目前國父紀念館周邊房價每坪一百五十萬元計算,將是一二四億元的開發案,四年後完工,若每坪房價翻一番,站上三百 萬元,總銷金額高達二五○億元,這些房子賣後「賺很大」。

由於《聯合報》土地使用分區原本就屬住宅區,曾有人建議《聯合報》全棟改建為豪宅 銷售,但考量到「社會觀感」,為避免外界扣上賣祖產的帽子,才將低樓層設計為只租不售的商辦。

受《聯合報》委託辦理都市更新程序的財團法人 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規畫師謝志達表示,不便回應《聯合報》都更的細節。

都市改革組織(OURs)祕書長彭揚凱批評,《聯合報》利用老舊 建物都市更新、「台北好好看」申請一大堆容積獎勵,根本就是利用假公園削政府容積,而且這些容積率全部「灌」成高樓層,變成豪宅來賣,實在有違公平正義。

《聯 合報》舊址都更小檔案基地位置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555號

基地面積 1846坪

使用分區 第四種住宅區、第四種住宅區之一樓層高度 A基地:30F/B5,B基地:27F/B7 建築規畫 A基地:1~20F商辦,21~30F住宅

B 基地:全棟住宅

法定容積率 350%

原容積率 近600%(爭取容積獎勵可達800%)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3

活化辦公室空間 短期租賃逆勢成長 一○一裡的二房東 一個座位月租2.5萬

2013-07-29   TWM
 
 

 

專門服務短期租賃辦公室的德事商務公司,每個座位月租高達二.五萬元,比一般辦公大樓行情貴五倍,在房地產業不景氣之際,生意卻逆勢成長。

撰文‧梁任瑋

全球經濟委靡不振,不少企業持續緊縮辦公室租賃預算,在台北一○一大樓內卻有一家公司的生意不減反增,它是專租短期辦公室的德事商務中心。

隱身在台北一○一大樓內的德事商務,十九年前發跡於香港,在亞太區有五十一個據點,一年營收新台幣三十六億元,谷歌、IBM、臉書都是它的客戶。二○○五年進軍台灣,就直接在台北一○一設點。「一開始僅試水溫承租半層,沒想到一開幕生意就很好,半年後立刻把另外半層也租下來,至今出租率始終維持在九五%。」德事商務中心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林沛欣說。

「我們這行就像『旋轉門』,企業要進入新市場,一定會先經過我們。」德事商務中心總裁桑力高說,雖然一個座位平均月租二.五萬元,但租客可省下買硬體設備、裝潢辦公室費用,最小可只租一人辦公室,很多外商公司初期來台設點,都會先到德事籌備辦事處。

德事五星級飯店服務經營的商業模式,也是一大特色。例如他們培養的專業祕書團隊,能替租客以企業名義接聽來電、甚至代收郵件。目前就有五十家公司透過德事在一○一成立「虛擬辦公室」,實際進駐的公司也有二十三家。

創辦德事商務中心的桑力高,當初跨入這行,是來自於親身的經驗。當時他在日本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為開拓大中華區市場被派駐在香港,一開始,公司替他承租了三年辦公室,但沒多久公司就撤出香港,不過,辦公室租約未走完,租金與空間就這樣白白浪費,這件事卻激發他創業的動機,開始投入短期租賃辦公室。

德事去年在亞洲新開了十一個據點,今年上半年也新增八個據點,台灣除了第二個據點遠企大樓之外,今年下半年也將在台北開拓第三個據點。據了解,連台北一○一董事長宋文琪都必須與德事打好關係,因為進駐德事的企業,將來就是承租一○一的潛力客戶。

德事商務中心

台灣分公司

成立時間:2005年

總裁:桑力高

主要業務:服務式辦公室

主要客戶:谷歌、臉書、蘋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37

因應高齡化社會 壽險可轉健康、長看險 把遺產變財產 你該活化保單嗎?

2015-01-05  TWM

 

愈來愈多壽險業者開始提供保單活化服務,你用得到嗎?專家表示,保單活化就是「把遺產變成財產」,至於如何評估,你得先問問自己三個問題。

撰文‧張譯天

「不能算業績、不能抽佣金,誰會想推這個政策啊?」一位保險業務這麼說;他所指的,是金管會在二○一四年八月推動的「保單活化」政策。

所謂保單活化,也稱為「保單轉換」,是指傳統壽險保單可轉換為健康險、長期看護險、年金險等。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七月底公開表示,將以政策引導民眾進行保單活化,預估可轉換的保單將有三百萬張左右;但據金管會在十一月十八日公布的成效來看,三個月的努力,完成轉換的僅有七十三張。

在保險業務員的眼裡,雖然不能算業績、推動的意願不高,「但不能否認,金管會是立意良善的。」簡單地說,保單活化對於保戶的最大影響,就是「原本死後才能拿到的錢,變成在世時就能享受的錢」;在高齡化、少子化的大環境下,此一政策的確是為民眾的銀髮生活品質著想。

你希望照顧誰?

父母年長 部分保單可轉換好消息是,雖然政策推動的初期成果不算及格,但進入一四年十二月後,先是富邦人壽宣布可將終身壽險轉成「類」長期看護險,十六日,南山人壽也宣布「康樂限期繳費終身壽險」開放轉換為遞延年金或長看險;新光人壽則表態將在一五年初跟進。

換句話說,這個「業務員不推,但可能對你有幫助」的服務,已經有愈來愈多保險公司開始加入。應該如何善加運用,成了值得每一位保戶認真思考的課題。

國泰人壽經理涂薏如提醒,轉換後,新保單與舊保單的性質迥異,可能會因為生存時間長短,或理賠給付等不同,而發生轉換後「財產」低於轉換前「遺產」的情況,這是首先必須注意的。但保險的本質,在於「確保希望照顧的對象能獲得保障」,從這個角度出發,其實應該把「划算與否」的問題先暫擱置,先從「希望照顧對象」來評估,自己所繳的保費是否能夠換來最大效益。

「你希望照顧誰?」這就是評估保單轉換的第一個問題。

「回想一下,當時買壽險的目的是什麼?自己如果身故了,誰最需要照顧?要照顧多久?時間拉回到現在,答案還是一樣嗎?」宏觀財務管理顧問李鳳蘭表示,保單轉換並不是人人都需要,而是完全取決於自身需求的改變。

她舉例,一位單身族預計要扶養她六十歲的媽媽到八十五歲,每個月支出要兩萬元,當下的需求保額會等於一年二十四萬元乘上二十五年,大約需要六百萬元保額;但過了十五年後,一方面可能自己的存款有所增加,且媽媽的餘命減少,需要的保額可能只剩三百萬元,那麼,就可考慮透過保單活化,把「原本要照顧媽媽的保單,進行一部分的轉換。」國泰人壽也表示,很多父母在孩子年幼時擔心自己發生意外身故,會買壽險給家庭一個保障,而現在子女已經長大,有自己的事業與收入,已經不需要擔心子女,「與其留下『遺產』照顧子女,不如先拿到自己『財產』照顧自己。」自己需要什麼照顧?

檢視家族病史 轉換醫療險如果確定「想照顧的對象」改變了,從家人變成了自己,那麼,保單活化前要問自己的第二個問題,是「自己需要什麼樣的照顧?」涂薏如舉例,不妨想想自己的家族病史,如果年長時發生疾病的風險較高,而本身的醫療險不足,將壽險保單轉換為醫療險就是可考慮的作法。值得一提的是,中高齡買醫療險相較於年輕時貴出許多,因此金管會也規定,轉換後的新保單,要依據「舊保單當時投保的年齡」計算保費,對保戶來說是一大福音。

至於長期看護險,李鳳蘭並不建議轉換,「主要是理賠門檻太高了!」而如富邦人壽可轉換的「類長看險」,則是近兩年新推出的保單類型,與長看險以「保戶狀態」為理賠標準相較,類長看險則是以「疾病」為理賠與否的判斷,門檻相對低一些,但仍須留意保單中所規範的「疾病種類與定義」,並對照自己的家族病史,才能避免「轉錯保單」。

若考慮將壽險轉成年金險,李鳳蘭建議,這時恐怕就要開始計算「划算與否」的問題,「轉成年金險或解約,哪個划算?這是必須想清楚的問題。」她表示,要讓壽險保額從「遺產」變「財產」,除了保單活化,另外一個方法是「部分解約」,「把保單一年一年解約固定的金額,而還未解約的仍然保有一定的壽險額度,有時候未必比保單轉換差。」轉換是否划算?

部分解約仍可享有壽險保障她舉例,一位六十五歲的女性,四十五歲購買一張保額三百萬元的壽險,最近想將部分保額二三○萬元提領出來,她可以選擇把壽險「活化」成年金險,每年領五萬元,保證領三十年;另外也可以採取「每年固定解約五萬元」的作法,可在未來二十八年同樣年領五萬元,「兩相比較,年領五萬元的效果差不了多少,但部分解約的作法,讓保戶在短期內仍能保有相當額度的壽險保障。」所謂保單活化,就是讓你的保險從「對抗自己身故後家庭沒人照顧」,變成「對抗自己之前沒想過的長壽風險」。如果你已經開始擔心自己退休後的生活,那麼,從以上提出的三個問題開始,仔細思考讓保單「活起來」的必要性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642

二手車生意懂互聯網遠遠不夠!聽行業活化石273談汽車後的那些坑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09/149309.html

黑馬哥:作為一家2003年就成立的二手車交易平臺,273二手車交易網(下稱273)是一個不幸而又幸運的企業:不幸的是,雖然已在這一領域耕耘10余年,但和後起之秀的車易拍、優信拍等名利雙收相比,273顯得有些落寞。幸運的是,當年和273一同起步的企業基本都已消失殆盡,而273依舊堅挺地活著。
 

 

文 | 本刊記者 余一
編輯 | i黑馬

 

作為一家2003年就成立的二手車交易平臺,273二手車交易網(下稱273)是一個不幸而又幸運的企業:不幸的是,雖然已在這一領域耕耘10余年,但和後起之秀的車易拍、優信拍等名利雙收相比,273顯得有些落寞。幸運的是,當年和273一同起步的企業基本都已消失殆盡,而273依舊堅挺地活著。

 

但僅在線下蟄伏,肯定不是273想要的結果。用273董事長鄧衍明的話說,273從成立之初就是沖著成為中國第一平臺去的,要不然當初和弟弟下海創業就沒有意義。

 

“創業者肯定都希望讓自己的企業成為行業老大”,弟弟鄧衍朗也表達了同樣的企圖心,但作為CEO的他不得不更加務實一些。“11年了,作為一個2C的企業能活下來很不容易,雖然走了不少彎路,但二手車行業2C發展的機會現在才開始,活著才有機會往上走。”

 

先行者代價

 

273成立的2003年,是中國新車交易市場剛剛興起而互聯網大潮浪花初現的時期。在多數人仍一頭霧水之際,福建福州兩兄弟分別毅然放棄證券機構高管和執業律師的金飯碗,投身二手車市場,並力圖打造二手車網上信息平臺,不能不說,此為極富遠見及魄力之舉。“我和弟弟創業前都有金融從業經驗,養成了宏觀經濟分析的習慣。2001年到2004年,中國迎來了第一輪新車銷售熱潮,雖然基數很小,僅有100多萬輛,但漲幅很大,最高達到了60%~70%。因為這種可怕的漲幅,我和弟弟就開始分析汽車市場究竟有多大。我們發現,2002年,美國新車銷售量已是千萬級別,而二手車銷售量是前者的三倍以上。所以我們判斷,中國二手車市場也將無比巨大。”273董事長鄧衍明回憶稱。

 

當時兄弟二人均有創業打算,但都認為必須找到一個能夠長時間做的大行業。在斷定二手車市場可以作為終身事業後,二人先後投身其中。弟弟鄧衍朗做了一年後,哥哥也全身心投入進來。

 

創業之初,二人的共識是,二手車交易將是一個和互聯網深度結合的行業。最開始他們推出的產品是一個交易網站,主要做二手車交易信息發布,即把線下二手車信息搬到線上,並率先推出了誠信認證服務。

 

作為二手車市場先行者,273亦曾遭遇互聯網行業“先行易死”的挑戰——始終找不到營利模式的273,於2007年險些一命嗚呼。

 

2005年,鄧氏兄弟二人都覺得,不能只做信息服務,二手車純互聯網是不行的,應該做線下服務。但收車再賣的模式太重,很難做起來。受房地產中介影響,273當時已在福州嘗試不賺差價的業務模式,即不涉及直接買賣,只做買賣的牽線方,不賺買賣差價,只收入中介服務費。

 

遺憾的是,受2005年前後興起的國內二手車市場第一波淘金熱影響,當時的273並沒有把這一模型踏實地做下去,而是把273總部搬到了北京,完全放棄了福州大本營,並一口氣在上海、廣州設立了辦事處,打算大幹一場。據鄧衍明描述,當時他和弟弟鄧衍朗加上幾個員工,開著獵豹車,從福州出發,一直開到了北京,沿途每經過一個城市,就停下來跟當地二手車商談合作:後者掛上273的牌子,把信息傳到273網站上,而273也把信息導給他們。

 

如是操作一個多月,倒也談攏了幾十家,且在北京發展了好幾家。但興奮未能持續太久,恐慌則已不期而至:二三十位員工的工資、房租、廣告投放、網站運營等方方面面都在不斷燒錢,而網站僅有流量增加,卻無實質收入,因為所有信息都是向消費者和二手車商公開發布的。

 

發展到後來,鄧衍明經常一個人在大街上仿徨,不敢花錢,包括去廣州辦事處都只敢坐大巴,不敢坐火車,更不敢坐飛機。

 

大致算來,在北京的兩年,273共花掉了800多萬元,直至賬上資金幾已被全部燒光。

 

對於去往北京這一決定,時下鄧衍明和鄧衍朗有著完全不同的評價。

 

哥哥鄧衍明認為,一直待在福州,永遠不可能有大出息,走出去才知道市場、行業到底是怎麽一回事,雖然沒能徹底留在北京,但視野和規劃卻因此開闊了很多。弟弟鄧衍朗則認為,當時有點好大喜功,而欲速則不達,如果2005年能在福州踏踏實實把不賺差價的業務模式做起來,也許今天的273將是另一番景象。

 

 

線上線下兩重天

 

2007年9月,在北上廣元氣大傷的273最終選擇撤回福州,不賺差價的中介業務重新啟動,此外273第一個線下直營店落成。273 CEO鄧衍朗將2007年稱為重新創業的一年。建第一家直營店時,關於如何做二手車中介服務,團隊內部沒有人懂。當時273把公司副總裁放到門店去當店長,沒有培訓教材就自己定,讓店員把所有車的車標記下來,把所有新車的價格背下來,弄不明白的地方就打電話給二手車車商,冒充客戶咨詢。據稱,273最早的信息系統,正是這樣摸索著搭起來的,即1.0版本,其中包括信息采集、分配、共享等機制。

 

鄧衍明說,最初做線下直營店時,無人相信273能做起來,二手車市場同行都笑他們是書呆子。但當第一家店做到兩萬多傭金時,兩位創業者覺得,這件事可行,然後就這麽一直做了下去。

 

2008年,273直營店跨出福州,開到了廈門。273同城多店用了一年,同省兩地花了一年,2009年底,該公司開始跨省到浙江發展。

 

2007~2009年,273通過不賺差價這一中介服務模型走出了低谷,市場開拓成果漸趨豐碩。但那時是二手車市場的第二輪熱潮,相較其他同行,偏居東南一隅的273顯得十分暗淡。

 

雖然錯過了第二輪熱潮的高峰,但273還是趕上了這輪熱潮的尾巴。2009年,來自晨興創投的數百萬美元A輪融資到賬,273恢複了元氣,公司業務進入多省多門店拓展期。

 

2011年,在積累了同城模型、一省多地模型、多省模型後,273走上了快速擴張之路。4月,273有門店48家,但到了當年11月底,門店數量已增至128家,到2012年底,發展到了297家店,到2013年底,已有525家。2014年,273連鎖加盟店總數已發展到了732家,全年交易量已接近24萬輛。

 

也同樣是在2009年,在A輪融資之後,273接受了晨興創投關於重視互聯網的建議,在拓展線下業務的同時,開始對線上渠道加大投入。此前273的線上渠道都是福州本地互聯網技術人才小班子運營,沒有和線下快速擴張相匹配的技術團隊和CTO。

 

2009年,因福州本地互聯網高端技術人才極少,273將目光投向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但當時的273只能說是勉力活下來了而已,讓這些技術人員離開北上廣深,去一個二線城市,給一個不知名的小公司打工,實在是天方夜譚。

 

當時273的策略是,在上海設立了一個分部,技術團隊在上海開發,後由公司派測試小組赴上海測試系統。技術團隊和業務團隊完全脫離的後果就是,這套系統完全沒法使用。

 

喜好喝茶的鄧衍明對這一段經歷的評價是,O2O和泡茶差不多,線下是水,線上是茶葉,水離開了茶葉還能喝,只是無味,茶葉離開水就什麽都不是了,兩者不放在一起永遠泡不出茶水來。

 

汲取了上海教訓後,2012年初,273組建了另一技術團隊。因2012年線下渠道已獲飛速拓展,所以這次273的戰術是,從北京招募了一支技術團隊回到福州,重建系統。

 

但該技術團隊僅維持了一年時間。雖然團隊成員十分努力,但最終成果卻不盡如人意,無論是面向消費者的信息系統,還是面向經紀人的ERP系統都不太接地氣,操作複雜、信息混亂。

 

就此,鄧衍朗認為,與其說是技術問題,不如說是業務本身未能突破所致,因為基礎商業模式沒有發生變化,所以線上很難有突破。在他看來,二手車電子商務化,最重要的是量化車輛價值,將車況信息標準化,並完善披露機制。

 

上述兩段彎路讓273線上渠道的開拓,錯失了四年時間,也錯過了甩開同業競爭者的最佳時機。到2013年初,2B的企業已紛紛打通了線上線下渠道,進入狂飆猛進的階段,而本來有機會成為2C平臺領先者的273,卻只能再一次地重建系統,和新進入的競爭者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直到2014年,由於業務體系的精細化管理、對二手車服務的推進以及電子商務的嘗試,273終於搭建起了適合自己的線上系統。針對業務流程,273組建了車源管理團隊、客戶管理團隊、經紀人管理團隊,配套四個系統,分別是內部分析系統、用戶系統、經紀人系統和基礎技術系統。

 

 

競爭格局遠未確立

 

自北京敗退福州後,273再未北上,直到2015年。

 

近日273 CEO鄧衍朗接受《創業家》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已做好來北京常駐的準備了。

 

“在福州,心會比較定,而做二手車就得心定、堅持。可是福州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互聯網氛圍太弱,人才、資金都缺。北京雖然躁,起得快,死得也快,但總體看,北京死掉的企業最多,成功的也最多。”

 

鄧衍朗稱,二手車市場2C時代已經開始了,273必須赴京趕考,在福州這個信息量少的地方,會錯過這一最重要熱潮。

 

“2008年~2009年那輪熱潮錯過了,還是有機會的,但如果這次再錯過,未來想站到浪尖上,恐怕就真沒有機會了。”

 

基於對2015年起二手車行業將進入快速發展啟動期的判斷,2014年,資本對互聯網二手車市場極為狂熱,資金大量湧入:車易拍已獲C輪5000萬美元融資,優信拍已獲得2.6億美元B輪融資,而58同城、趕集網、阿里巴巴等亦紛紛進入,可謂火上澆油。

 

據鄧衍朗透露,2014年8月,273也進行了B輪融資,融資金額超千萬美元,投資方為IDG、58同城和浙控金誠。273計劃將該筆融資大部分投入到服務體系建設中去。

 

對此,鄧衍朗表示,對消費者權益保障的不斷升級,已從量變發展到質變。二手車車況不透明、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互聯網正在改變,保險公司數據、汽車廠家數據、車管所數據等的互聯互通指日可待。一旦這些問題解決了,二手車服務市場將有一個質的飛越,而且這一飛越2014年就已開始,273必須跟上,這是二手車電子商務和2C平臺的爆發信號。

 

鄧衍朗將273的發展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初級階段是基礎的商業模式,即不賺差價的經濟模式;中級階段是二手車服務,檢測、保修、維修、保險、貸款,為二手車交易客戶提供一條龍服務;高級階段是汽車生態系統,可以通過賣新車,切入整個用車鏈條,比如租車,也包括二手車交易及其服務鏈。

 

目前273正處於從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過渡的時期。對此,鄧衍朗有一個比較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更早地搭建服務鏈條,資源投入得太少了,尤其是檢測產品“車況寶”沒能痛下決心花更大力氣去發展,而這一基礎環節如果做好了,平臺用戶黏性會強很多。雖有遺憾,但鄧認為,二手車2C的競爭格局遠未確立,2C領域還沒有一個高市值公司出現。現在273通過打二三線城市的戰略,已經把渠道建起來了,現在專心做服務,還為時不晚。至於競爭對手,鄧衍朗說,2B的車易拍、優信拍等已在這一領域深耕多年,做得很紮實,但273主要是做2C平臺,而在此領域,人人車以及趕集網在內的由互聯網轉過來的競爭對手的打法,他實在有些看不懂。

 

“做概念,在二手車領域很難成功,已經死了好幾撥了。我有一個結論就是,第一年商業模型都沒找到,就大肆宣傳的公司沒有好公司,倒得會很快。二手車是個很複雜的行業,車況、價格、消費者心態等都至少需要一年時間去揣摩。這些不是單純靠互聯網就能改造的,解決實際問題是這個行業最需要的,我在這個行業幹了11年,都沒有完全吃透。”

 

鄧衍朗稱,273即使日後去了北京,還是不想燒錢,只想躲起來幹活。“燒錢太危險了。雖然自2015年開始,未來三年全行業會有一個強勢發展,但這並不代表收獲的時候到了。冬天還是會來的,必須先活下來,才可能成功。”他說。

 

為了激勵作者們寫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掃描下面的二維碼給黑馬哥適度打賞,金額有8.8和88元!PS,打賞後留下姓名+微信+聯系方式給微信後臺,黑馬哥會拉你進VIP群和VVIP群哦!

 

本文為作者投稿,不代表本刊觀點,如有疑問請聯系微信號heimage0001。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210

節目弱化、人力老化 內部亟需改造 華視活化要見效 得破除三大包袱


2015-08-17  TWM

日前公視董事會通過「華視資產活化案」,打算將五千多坪土地上的多棟建物重新規畫使用方式。對負債二十四億元的華視,活化資產是當務之急,但是外界也質疑看不見任何節目製作轉型和人事重整細節,是否真能「活化」華視?

撰文•賴若函

公共電視董事會七月中通過「華視園區資產活化專案」,決定把華視位於台北市光復南路的五千多坪精華地段土地重新規畫,以解決華視連年虧損問題。但專案內容 不但引發外界諸多質疑,文化部部長洪孟啟更大力反對,強調資產活化必須兼顧全民的利益和內部發展,不能只憑幾位董事決定。

公視董事會二○一四年成立的「華視資產活化小組」成員,除公視兼任華視董事長邵玉銘,還有施振榮、童子賢和姚仁祿等知名企業家。

在「華視資產活化小組」的規畫中,華視將成立資產管理公司,重新整理華視共四棟大樓、八八○坪停車場,改建、出租,預計一年有二億元進帳。

「目前一年賠二億元,華視已經喘不過氣了,什麼都不做,就﹃穩死﹄!」邵玉銘強調。

華視自從○六年納入公廣集團︵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後,虧損日益嚴重,目前已經累積負債二十四億元,主因是華視因可做廣告,拿不到任何政府補助,需要自負盈虧,但又禁止置入性行銷、選舉或宗教廣告,財務狀況日漸惡化,員工已十幾年未加薪。

更嚴重的是,在沒有錢的情況下,華視無法做出好內容,今年除了《華視天王豬哥秀》有賺錢,八點檔戲劇《愛你沒條件》依舊慘賠。節目不吸引人,也就沒有廣告入帳,財務因此陷入惡性循環,「所以活化的目的是為了做節目!」邵玉銘說。

包袱一:人事成本高居首位然而,這個活化專案引發兩大爭議。爭議一是資產活化為何要做飯店?長期研究公廣集團的政大新聞系教授劉昌德即指出:「把土地拿來 蓋飯店,是不務正業的行為,這和華視作為媒體的本業相背離。」爭議二是華視資產活化所得將不支應營運虧損,而是要投資未來媒體發展;但專案內容看不見任何 有關節目轉型的實質規畫,加上華視人力普遍老化,如何確保新節目製作有效益?

平心而論,無論資產再怎麼活化,若無法做出好內容,很難在競爭激烈的媒體環境中獲取廣告效益。但華視加入公廣集團迄今,許多問題擱置未處理,若未積極面對,未來發展仍不樂觀。

根據監察院一四年的調查報告,華視目前共有五八○名員工,員工平均年齡四十五歲、平均年資十五.一年,五十五歲資深員工約一三○人。每年人事成本高達五.五億元,一度超過總支出的三○%,是無線電視台之首,員工薪資水準也優於市場行情,導致人事成本居高不下。

邵玉銘抱怨,當年華視公共化,第一任總經理江霞曾辦理員工優退優離,之後又全數回聘,未重談薪資條件,「所以好的人進不來、壞的出不去。」劉昌德則認為,華視需要的是把對的人放到對的位置,透過評鑑篩選機制,淘汰不適任員工。

包袱二:節目貧瘠淪﹁買片王﹂過去曾被稱為「綜藝王國」的華視,近年淪為﹁買片台﹂,大量購買中國、韓國電視劇播映,擠壓台劇時段,甚至八點檔黃金時段還用日本卡通來填補,完全背離其作為公共電視、提供多元內容的精神。

另外,根據公視基金會一五年《公廣集團公共價值評量體系研究報告》指出,從○九年到一四年之間,華視新聞與政令宣導節目增加二五%,大眾娛樂和教育性節目 分別減少一五%和一○%。劉昌德認為,這和政令置入性行銷脫不了關係,「一年做一至兩檔旗艦型節目,創造廣告價值,是華視需要積極考量的事。」

包袱三:政治力干預人事

「華視人謀不臧的情形太嚴重了,從七年換了八位總經理,幾任董事長還由公視董事長兼任就可看出。」公視前總經理馮賢賢說,她細數過往的華視總經理人事任 用,政治力干預是最大問題,江霞任內慘賠十三億元,○八年上任的陳正然,一度將年度虧損從五億元轉為只差四千萬元就打平,但也做不滿三年。馮賢賢認為,華 視並非資源不足,但需要找到對的專業經理人,做好財務及內容長程規畫。

此外,價值兩百億元以上的華視資產如何運用,則是棘手問題。

曾任公視總經理的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副教授胡元輝說,早一點處理華視是正確的,但目前外界無法參與討論,譬如做飯店為何比較好、與對面的松山文化園區 如何整合等,這些牽涉公眾利益,應該透明與公開化。馮賢賢認為,公視董事會任期明年七月屆滿,這項重大決定應留到下一任董事再規畫,並回歸公共參與討論。

昔日老三台的風光,在公共化後的華視已不復見,台視、中視都已脫離負債、開展新局面,華視需要的不只是錢的投注,更重要的是回歸經營面的具體作為,才有機會重回優質電視台行列。

華視

成立時間:1971年

董事長:邵玉銘

總經理:王麟祥

加入公廣集團時間:

2006年(含華視、公視、客家電視台、宏觀電視)

財務狀況:

帳面負債24億元,每年平均負債2億多元

資產活化專案內容

成立「華視新媒體中心資產管理及經營公司」,管理總園區超過200億元資產。

拆除華視攝影大樓和文教大樓,新建中央綠廣場和「新華視大樓」;光復大樓整修為平價小型文創基地「e-Tower」全棟出租;原華視大樓整修成為影音主題的「新媒體特色旅館」,預計2020年底啟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79

活化退休金 七成年輕人贊成勞退自選 獨家調查》年金改革的共同負擔 如何變共同獲利?

2016-06-06  TWM

根據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與《今周刊》合作,進行「退休規劃投資態度調查」中發現,多數人贊同在國際潮流趨勢下,勞退新制應開放自主選擇投資標的,讓收入更多元是關鍵。

今年三十五歲,在科技公司上班的李任青(化名),除了參加勞保、勞退新制外,月薪五萬元的他,每個月還會透過勞退新制的「勞工自願提繳」機制,把自己六%的薪水(約三千元)提撥到退休金帳戶裡。

自提六%

未來退休更添保障

經常加班到半夜的李任青,對於退休理財既沒時間、也沒多餘的心力研究,「剛進公司時,會計突然提醒,問我要不要自提。」李任青說,雖然只知道自提是要「自己提撥一部分的薪水存退休金」,其他意義一概不知,但就這樣,他還是加入了只有少數人的「勞退自提俱樂部」。

他也萬萬沒想到,這個小動作,讓他在勞保瀕臨破產、人心惶惶之時,心中比別人多了一份安心。

目前政府提供的勞工退休金制度,除了屬於社會保險的「勞工保險」(簡稱勞保),尚有第二層退休金保障,稱為「勞工退休金」。在新制勞工退休金中,除了雇主強制提撥六%的薪水,勞工還可以自主性提撥一%至六%進入個人退休帳戶。

簡言之,對大部分人而言,若沒有自行準備退休金,光靠政府的退休制度,主要來源僅包含強制繳交的勞保及雇主提撥的六%勞退金。根據行政院年金改革小組計算,一般勞工的「退休所得替代率」(退休金收入占原本收入的比率)只有五成左右(勞保三成、勞退二成)。

不過,對於三十歲進入職場時,就開始自提六%退休金的李任青,按照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的精算,假設工作三十五年、每年退休金報酬率三%,在他退休時,退休替代率比沒有自提的人增加一七%。因此,他可以有近七成的退休替代率。

「而且,後來我才發現,提撥金額不納入所得稅計算,所以一年少繳近五千元的綜所稅,發票要中多少張才能賺到啊!」李任青笑著說,「我自己也沒去想退休理財該怎麼辦,只是先走一小步,心裡也比較踏實。」

乏人問津

報酬率太低是關鍵

而這正是政府設計員工自主提撥時所期盼的效應,只是像李任青這樣採取行動的人,少之又少。

根據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統計顯示,全台超過六百萬採用勞退新制的勞工中,僅三十八萬人選擇自主提撥勞退金,人數只占勞退制度中的六%。

既可免稅又有保證收益,為何乏人問津?為了找答案,《今周刊》與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合作,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民意與市場調查研究中心」針對全國一○七○位民眾,進行獨家「退休規劃投資態度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台灣人對自己的退休財務,可說人心惶惶。在年金制度搖搖欲墜之際,已有近八成民眾深知「勞保破產」危機將在二十年內爆發,五成民眾沒有信心能在退休前準備足夠的退休金。而這次的調查也卻顯示,八成四民眾深信勞保加上雇主自提部分的勞退,無法滿足心中退休金的目標金額。這樣的結果,更暗示勞工自主提撥勞工退休金的重要性。

但根據本次調查,高達近八成的受訪者未提撥,而原因相當分散,包括認為政府投資收益太差、希望自己做投資理財、覺得薪資太低不夠用,甚至有四分之一的人不知道可以提撥。

如何增加勞工自提的誘因,讓更多民眾為自己的退休做好準備?開放「勞工自選平台」,將會是有效彌補目前勞工退休金制度不足之困境。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金管會前主委王儷玲就指出:「未來的年金制度不能單靠第一層的社會保險,一定得靠確定提撥制的職業年金、鼓勵民眾自提,透過商業保險彌補政府制度上的不足。」同時,她也指出,現在的自主提撥雖然好處多,包括自願提繳的金額可從每年度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減除,享有稅負遞延優惠;且該金額存入退休金專戶後,享有兩年期定存利率收益保證。但是,「主要先進國家都已經開放更多選項,讓勞工可以依照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更安全,或是更高報酬的商品。台灣這一步,走得比較慢,對一般民眾的誘因自然更低。」王儷玲說。

開放自選

對年輕人更有吸引力

觀察今年四月通膨率就能發現,在通膨率一.?八八%之下,對照目前國內銀行所提供兩年期定存利率僅在一.?一%上下,就讓人驚覺退休金所提供的保證收益仍不敵通膨幅度。其實目前全球許多國家的勞工退休金都已交由勞工自己投資管理,例如美國四○一K、香港強積金等。

在國際潮流趨勢下,這次調查也發現,其實高達六成六受訪者也贊同勞退新制中,保留政府管理的保證收益基金外,多出一種選擇,開放勞工自主選擇投資標的。

而觀察勞工自選投資標的觀念在各年齡層中接受度,以年輕族群最為普遍。十五到三十九歲族群中,贊成比率高達七成,贊成比率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可見勞工自主投資對年輕人來說,更有吸引力。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副總經理邱良弼指出:「社會保險是基本需求,應該要用像現在勞保這樣的確定給付制;而企業年金可選擇穩健型、自選可選更積極型的投資方式,以不同的投資效果互相支持。

相反的,如果三個綁在一起,像社會年金與企業年金綁在一起,績效不是大好就是大壞。」而當利率走低,政府操作基金的績效又趨於保守的狀況下,情況絕對不是大好。邱良弼認為:「今天我們勞退可說是單一基金,對年輕人來講並不公平,雖然現在是保本,但現在利率越來越低,有保等於沒保。」呼應邱良弼的觀察,本次調查也發現,年輕人不但贊同開放勞工自選平台,且超過七成七年輕人表示,如果該平台開放,將願意在「自負盈虧」的情況下,投資其他不保證收益的投資標的。這樣的贊同比率遠高過其他年齡群,其中六十歲以上族群贊同率僅四成四。

面對不同世代如此懸殊的投資偏好,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李瑞珠也指出:「三十歲和六十歲的人,本來就擔負不一樣的風險。若勞退自提開放自選,民眾就可以衡量自身風險承受力,選擇他要的產品,透過時間複利,差距就會很大。」「年輕人現在根本沒有累積太多金額,(政府如果開放自選平台)這的確是一個機會。」一一一一人力銀行副總李大華觀察現在職場上的年輕人認為:「首先,基金經理人能經過政府評選,已經過第一關,比在外面投資風險低。」

不可或缺

讓決定權回歸勞工

雖然政府規畫多年,但勞退新制開放勞退自選投資草案,卻在去年九月被行政院打了回票。部分立委質疑,開放勞退自選是「讓勞工用血汗錢去賭」、甚至是「官商勾結」。

對此,王儷玲指出:「金融機構在建立平台時,要花相當大的成本。而且在政府平台上操作,手續費等成本都會比市場上便宜,我們還怕他們賠錢不想做呢!」邱良弼也指出:「其實,開放自選,今天是給勞工多一個選擇,你可以自己決定提撥多少、要用什麼方式投資,決定權不在金融單位,而是在勞工自己本身。」事實上,私立學校的教職員退撫,目前就是採用自選平台的方式,老師可以自由選擇保守、穩健、積極型三種不同基金。以去年的報酬率來說,分別為一.七七%、三.九八%與三.九八%;而勞退僅有負○.○九三%、勞保負○.五五%,私校退撫的表現讓人眼睛一亮。

參與調查民眾也透露,如果目前立即開放該平台,將有超過六成六的民眾將願意主動提撥退休金,可見退休金自選開放的急切性與必要性。

新政府上任,年金改革成為民眾最期待的政策,如何在永續制度下,又能保障民眾的退休收入?開放自選平台,讓收入更多元,將會成為關鍵。

撰文 / 黃家慧、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36

法國經濟史學界“活化石”巴爾若:法國脫歐不現實

當地時間4月20日晚發生在香榭麗舍的槍擊事件,給即將舉行的法國大選蒙上了一層陰影,使得原本形勢就非常不明朗的選情愈加撲朔迷離。各路民意調查公司發布的保持了較長時間“穩定”的候選人勝出概率統計數據,也可能在此事件後發生變化。

巴爾若

第一財經記者在被譽為法國經濟史學界“活化石”的巴爾若(Dominique Barjot)本周赴北京講學之際,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請他談論了對這次“史上最有懸念”的法國大選的看法。巴爾若表示,他會投票給法國前總理、右翼候選人菲永。“我個人認為,菲永是最有競爭力的候選人,同時其政策措施也是最有利於法國經濟複蘇的。”

右翼候選人菲永

已經76歲高齡的巴爾若是法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現任巴黎索邦大學現當代經濟史教授、法國海外科學學院院士,曾獲得法國文化部榮譽騎士勛章和法國教育部教育騎士勛章。主要著作有《思考和建設歐洲》、《法國公民身份,共和國和民主理念(1789-1889)》等。 

第一財經:周日(4月23日)迎來了法國總統大選的首輪選舉,您為什麽選擇投票給菲永?

巴爾若:我會把票投給菲永,我認為他是最有競爭力的,在四位優勢明顯的候選人中,菲永的從政經驗較為豐富,並且他的各項措施最有利於法國經濟的複蘇。首先,今年63歲的菲永擔任過前法國總理和法國高等教育和研究部部長等職務,還促成過養老金制度改革,是最熟悉法國現狀和問題的候選人。而且他的經濟主張例如替企業減稅、加強政府對經紀的幹預等都是現在法國非常需要的振興措施。

馬克龍今年才39歲,從政經驗相對欠缺,而勒龐和梅朗雄的政策主張過於激進和極端,尤其是脫離歐元區的主張在我看來會對法國經濟造成無法挽回的重創。同時由於馬克龍和勒龐都不是來自於法國傳統意義上的大黨,因此我並不認為他們有足夠的實力領導整個國家。

第一財經:我們註意到,勒龐和梅朗雄的主張中都有明顯的“脫歐”傾向,這是否也是您選菲永的一個原因?

巴爾若:我一定是不希望脫歐的,我想大多數法國人也是這麽想的,已經有Brexit(英國脫歐)了,不能再有Frexit(法國脫歐)了。

勒龐和梅朗雄主張的“脫歐”更多的是脫離歐元區,但這是不現實的。當年成立歐元區主要是由法國和德國牽頭,如果法國用回了法郎,那德國勢必也會用回克朗,發起人都退出了,那整個歐元區都有可能不複存在。

同時,勒龐此前宣稱的要以“1歐元=1法郎”的方式退出歐元區也是不太現實的。當年在加入歐元區之前,法郎對美元的匯率大致在6.7左右,為了平衡歐元區內眾多種類貨幣價值不受大幅貶值的影響,當時法國是做出了很大犧牲,面包價格一夜之間漲價好幾倍。即使真的退出了歐元區,即使真的用回了法郎,那1法郎也一定不可能等於1歐元。我個人認為,至少貶值15%-20%,甚至更多。

第一財經: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投票結果公布之時,黃金出現了暴漲,美元出現了暴跌。在您看來,這次法國大選結果會對市場產生什麽樣的影響?您的預測是怎樣的?

巴爾若:目前大選結果未出,一切都是未知的,很難做出預測。每位候選人當選都會對市場產生不同的影響。我認為在投票過程中,就歐元而言,如果勒龐的得票率過高,歐元兌美元就會承受下行壓力,反之,如果勒龐在得票上沒有領先的優勢,那麽歐元兌美元可能維持現在的水平甚至走高。至於最後的選舉結果是怎樣的,對市場產生什麽樣的影響,我認為,需要等到結果出來之後,再來看市場的反應會更直接一點。

第一財經:為了促進就業,梅朗雄主張把工作時間縮短至32小時來吸引更多的法國人加入工作,而菲永則主張廢除35小時工作制同時延長退休年齡,您怎麽看?

巴爾若:法國的失業率近年來一直很高,失業者一是因為找不到工作,還有一部分是因為不願意工作,由於法國是高福利社會,有很多人認為不工作也能靠社保生活,有些工作可能掙得只比社保多一點,因此還不如不工作。

在我看來,縮短工作時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更多的參與工作,減輕政府負擔。但也可能讓喜歡工作的人感到時間不夠。我就很喜歡工作,現在35小時我都覺得短,同時也不想這麽早退休,盡管我已經快80歲了(大笑)。因此這也是我支持菲永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77

The Business of Art: 活化廳續租與藝發局 楊天帥

1 : GS(14)@2013-08-05 23:38:5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805/18364465

                「藝發局這種逐年續約、兩年公開招標一次的安排,說明藝發局只循僵化的官僚行政方法行事,既未能理解社區藝術發展所需的長遠性,也沒有為香港社區藝術導入更多的空間及資源,以及讓有心作社區發展的藝術團體們各自多元化地發揮所長,反需長期面對緊絀資源及人為競爭。」
這是活化廳總司令劉建華的話。社區藝術團體活化廳自2009年開始落戶油麻地上海街視覺藝術空間,四年來與油麻地街坊生活緊扣。他們辦的展覽,不展示主流的高雅藝術,卻大搞「街坊鄭生唱碟收藏展」。這種做法,獲不少文化界人士認同為社區藝術最佳例子之一。

要解決公平原則問題

                  也因此,當他們今年向藝發局申請續約失敗,就引起了一陣不小的爭議。
上海街的基地改由戲劇與社區藝術工作者莫昭如營運。現任社區文化發展中心總幹事莫昭如,是本土文化界老前輩了,其名聲絕不亞於活化廳。請想像:如果藝發局把場地改租給Gucci、LV、信和藝術,那事件引發的風波,豈止於此。但現實是,下任人選不是他們,而是莫昭如。於是文化圈的矛頭,只好對局不對人,從競爭者指向引發「人為競爭」的藝發局政策了。
政策被批的關鍵問題,正如劉建華所言,在於場地租約每年更新。這批評其實不是新事,藝發局每年公佈資助結果,總被批評資助時間太短,藝團未能發展便要無得留低,要一筆「out」銷。而藝發局本身亦非不明此道,官方的邀請計劃書便有列明,為使藝團能作延續性發展,表現良好的話會延續資助一年。只是當局同時亦強調最多只延續資助一次。活化廳已經營四年,在這項政策底下,已是一件奇事了。
為何藝發局要每一、兩年招標一次?那自然是因為政府一貫的「公平原則」。不僅是藝發局,所有部門亦然,遇上招標工作,即使明知某公司或機構經驗豐富、盡心盡力、表現超群,為表「公平」仍不可多次採用合作,以避免遭受「黑箱作業」或「官商勾結」的批評。
換句話說,要藝發局更改政策,便要先解決「公平原則」的問題。要打破「公平原則」的掣肘,持份者便要對政策該如何更改,達至誰也不能反對的共識。
問題在於,現時沒有這種共識。一個社區藝團,怎樣才算做得好?該給它多久時間做好?
活化廳的工作,讚譽者眾,但質疑者亦不是有。這項計劃的評審(鄧凝姿、馮漢紀、王禾璧、徐子雄及林玉蓮)便直言,期望「活化廳豐富計劃內容及增加活動模式的多樣化,以更提升公眾的藝術水平。」這等於在問:「街坊鄭生唱碟收藏展」很有趣,但那是藝術嗎?那展覽能提升公眾藝術水平嗎?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它問到了重心。這重心問題不在於老套的「藝術是甚麼」,而在於「我們想藝術是甚麼」。我們想不想藝術就是「街坊鄭生唱碟收藏展」?有人想,有人不想,但更多人對這個問題,則是連想都沒想。想不夠、討論不夠,便無法解拆藝發局的政策問題。
不如在或讚或彈之前,我們先談這個,好嗎?

                  楊天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613

南豐活化荃灣紗廠 變身綜合項目

1 : GS(14)@2014-12-09 11:20:1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09/news/ec_ecx1.htm

【明報專訊】以紡織起家的南豐集團早前公布,將旗下位於荃灣的紗廠進行活化翻新工程。首席財務總監兼行政總裁助理朱偉明昨接受訪問表示,南豐將投入約7億元(不含補地價)作發展,希望建成一座包括培育中心、紡織業資料館以及零售餐飲的綜合項目,預期最快明年第一季便可取得城規會批準,並在2017年第四季開幕。


南豐計劃將已有超過40年歷史、位於荃灣的4、5、6號紗廠作整體翻新活化,並取名為「The Mills」。項目總樓面達26.4萬平方呎,其中包括6.1萬方呎的創意及創業培育中心,向紡織時裝及相關行業的創業者提供各項支援,包括以「較能負擔的租金」出租約70個工作室,另外還與英國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合作提供培訓課程。南豐並會牽頭成立一個天使基金,投資創新企業。

設紡織時裝資料館 創業培育中心

項目另外有一個3.7萬平方呎的紡織時裝資料館,將採用非牟利方式運作,可能會以免費或者收取低票價以維持經成本。項目最後為佔項目總樓面的55%、14.5萬平方呎的配套零售餐設施,當中包括設計師品牌店、布料店、服裝配飾店、髮型屋以及攝影師工作室等。朱偉明指,預計最快明年1月可通過城規會審批程序,目前仍等待政府訂出補地價。項目最快明年第四季動工,並2017年第四季正式開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725

工廈活化商廈 廉租拓藝術 一成樓面 收市值三成租

1 : GS(14)@2014-12-31 00:43:3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230/news/ec_gna1h.htm

【明報專訊】一幢樓齡超過30年的黃竹坑工廈,經4年改建後,變成集藝術元素的商廈,並命名Genesis,下月26日正式開幕。Genesis業主、協成行董事總經理方文雄接受訪問時表示,將撥一成樓面用作藝術、創意工作等用途,只收取市值三分一租金,藝發局上月已率先租用其中一層,並分間為17個工作室租予本地藝術家,東華三院、青協等非牟利機構亦將會進駐。

Genesis鄰近未來落成的港鐵黃竹坑站,樓高23層,其中18層用作寫字樓、辦公室等商業用途;餘下5層則用作商場。負責項目的建築設計師何周禮表示,為展現大廈活力,他保留原有大廈特色,並採開放式設計,大廈兩邊都是出入口,大廈外牆並增設垂直金屬黃絲帶的懸吊式裝飾,營造搶眼的視覺效果。

外牆設垂直金屬黃絲帶裝飾

何周禮說,由於大廈面對黃竹坑道高架天橋,他在塞車期間靈機一觸,認為可利用司機塞車時間,展現大廈的藝術品,因此在部分單位設置「空中櫃窗」,讓承租的藝術家展示其作品,並在辦公室設置環保露台。

Genesis樓面達24萬平方呎,呎租介乎16至20元不等,目前有多個樓層單位正招租。方文雄表示,一直支持青年舉辦藝術、創意活動,認為大廈若能加入藝術元素,可調劑生活,「有藝術、青年人活力創意度,會令整座辦公室不太沉悶,是一件好事」。

藝發局租用一層 27藝術家進駐

Genesis會有約一成樓面,即約2.4萬呎以市值約三分一租金,租予藝術團體及非牟利機構等作藝術、創意產業用途。方文雄說,藝發局已租用Genesis 12樓全層,東華三院亦落實租用一個2000多呎單位,教授青年婚禮攝錄等技術,以助青年謀生置業。青協亦接近落實租用其中一層,推動青年創業。對於Genesis成功活化,方文雄形容是「由一個殘舊、遘向老年的建築物,重新煥發活力」,感到興奮。

藝發局表示,已租用的Genesis 12樓將成為「ADC藝術空間」,劃分為17個單位,面積由300呎至1400呎不等,現有27名藝術家進駐,以本地視覺、媒體藝術家為主。為紓緩藝術家租金壓力,單位以低於市值租出,首兩年租金連同營運費為每呎8元,若畢業不超過3年的藝術家,更可獲資助減免一半租金,但須支付營運費。

明報記者 黃俊鋒
2 : GS(14)@2015-01-27 15:44:4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27/news/ec_ggb1.htm
耗資兩億 活化工廈回本需9年
  2015年1月27日

【明報專訊】一幢位於黃竹坑道33至35號、逾30年樓齡的工廈,透過活化工廈政策轉型為商廈,命名為Genesis。該廈業主、協成行董事總經理方文雄表示,整項活化工程耗資約兩億元,為推動藝術及支持青少年創業,已撥出一成樓面,即約兩萬多呎以市價三分之一廉租,當中藝發局、東華三院、青協等已承租,其他樓面則作寫字樓及零售設施,估計要8至9年才能回本。

一成樓面市價1/3廉租

昨日出席Genesis開幕儀式的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表示,她於2010年擔任發展局長時制定活化工廈政策,對項目落成感到欣慰,期望未來商界可繼續與政府合作,推出更多活化工廈項目,為社區添加新景象。

樓高22層的Genesis,總樓面面積約24萬平方呎,有18層用作寫字樓,協成行撥出其中一成樓面作廉租,當中藝發局於去年底,以市價三分之一租用其中一層逾1萬平方呎,成為「ADC藝術空間」,並劃分17個面積介乎300至1400呎的獨立工作室,租予27名本地視覺及媒體藝術家。另外東華三院及青協亦分別以廉價租用,以推動青少年創業。

畫家:集中藝術家進駐 助吸人流

方文雄說,現時Genesis有兩成樓面已承租,該廈市值租金為每呎15元,但租予藝發局的樓面,首兩年租金每呎為5.5元,每兩年續租一次,期望能透過降低租金,鼓勵青少年創業。

有份透過藝發局承租的畫家施華初表示,5年前於黃竹坑另一幢工廈成立工作室,當時月租為7000元,去年成功向藝發局申請承租現址,工作室面積與以往同為600多呎,但現時月租約3600元。他說,節省下來的租金可更多用於畫廊工具及宣傳上,並指Genesis集中藝術家進駐,有助吸引人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