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模式觀察: 折扣經濟正當時 王海天

http://xueqiu.com/7847648151/25496884文/王海天

前幾天見了一個創業者朋友,他們做的是在線旅遊行業。模式是這樣的:做折扣度假產品。例如現在東南亞的旅遊線路比較火熱,上游渠道商會提前採購很多的庫存(機票、酒店至少是半年期),這些庫存並不都能及時賣出去。他們幫上游的渠道商賣庫存,自己再加價賣出去,當然,這個「加價」幅度不會太大(幅度太大,就沒有吸引力了),主要靠量掙錢。(目前每月的營收有200萬左右)

這個創業公司能做多大,我們暫且不問。但這個模式還是讓人眼前一亮的,可以做到「三贏」:幫上游渠道商清庫存、為消費者省錢、自己賺了差價。這讓我想到的另一家類似的公司就是唯品會,做實物的限時特賣。這兩家模式的共同點都是「折扣經濟」,不同點是這家創業公司賣的是「服務」。

我一直願意稱唯品會為「線上的奧特萊斯」,也可以說唯品會是一家商業地產。對品牌商的扣點,可以看成是傳統地產的「進場費」。無論是線下的商業地產,還是線上的商業地產,共同目的都是幫助商品更有效的流通。

對於唯品會這樣的「折扣電商」,線下的名字叫「奧特萊斯」。英文,名「outlets」,原意是「 出路」、「出口」的意思。奧特萊斯在美國已經100多年的歷史了,代表的企業也有很多。例如典型的TJX、1美元店。TJX目前在北美、歐洲有超過2800多家門店,全職僱員17萬人。2013年第二季度的總營收達64.4億美元,淨利潤4.8億美元(來源:公司財務報表。兩項數據均高於去年同期),目前公司總市值403.90億美元。

美國的市場寬廣,中國的如何呢?

2013年3月份,美國投行派傑在對唯品會的一份研報中稱:「中國打折服裝零售市場規模達640億美元,龐大且正在增長,唯品會服裝業務(佔營收的55%)只佔2.3%的份額。」除了服裝,箱包、鞋帽等「軟百貨」領域也有廣泛的庫存。而這些品類,唯品會的官網上均有涉足。

也許有人會問:服裝行業庫存如果突然變少了,那折扣經濟怎麼辦呢?折扣模式能長久嗎?我認為這是多慮了。什麼樣的品牌能做到零庫存?答案只有C2B。完全由消費者決定生產。但這個可能嗎?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個服飾品牌為了管控好庫存,全面轉向C2B。看到的C2B新聞,大多是一些品牌商的活動營銷,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服裝行業的庫存是永遠存在的,前幾年各個品牌擴張太猛,產能設計不合理,導致存貨積壓過多。接下來的幾年,品牌商可能會「謹小慎微」,但還會有存貨。因為很多傳統服裝的品牌訂貨會不是消費者參加的,而是代理商參加的,代理商決定了很多款式的最終生產,但有的並不是消費者喜歡的。

之所以看好」折扣經濟「的空間,原因主要有:

1、人人愛折扣。可以說,不管是發到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男女老少,都愛「折扣」。美國的TJX是服裝、鞋、家居的折扣,還有「Dolla Tree 」,也就是「一元店」。面向的是美國低收入群體,SKU涵蓋食品、文具、家居生活用品等。這樣的一家公司,2012年的營收達66億美元,淨利潤4億美元!

另外,我不覺得動不動一說買打折商品,就要被稱做「屌絲」。生活富裕的人,對質量好的東西,同樣也喜歡打折。「物美價廉」這種事情,每個人都喜歡。雖然這種事情並不多。

2、流通、高效的流通。我們還是以尾貨舉例子,先從服裝這樣的實物商品來說。對於服裝這樣的商品,季節、款式非常明顯,如果對積壓的庫存不能及時處理,廠家的財務損失將趨向於「0」。這時候,商家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呢?清貨!除了自有的渠道清,還要找其他渠道大量的清貨。

所以,像李寧、安踏這些運動品牌,他們有自己的工廠店,也和唯品會、噹噹」尾品會」合作,因為靠自己的能力無法消化現有的存貨。換句話說,如果自有的渠道能完全消化,何必要忍受唯品會的「扣點」呢?

3、添加新元素,構建商業模式的護城河。不管是電子商務還是在線旅遊,單純的售賣實物或是實物,想像空間非常有限。在商業模式上做創新,才能避免巨頭的圍剿。我們來看三家比較大的垂直電商:唯品會、聚美優品、樂蜂。唯品會是:限時+折扣;聚美優品是:限時+化妝品;樂蜂是:品牌化妝品+自有品牌。這三家都不是簡單的「買賣」,前兩個都添加了「限時搶購」的元素,樂蜂雖然沒有這個,但樂蜂發展了一大批自有品牌(毛利比非自有的高),並且依託李靜的「粉絲」經濟,得以快速傳播。

在垂直電商一片哀鴻的當下,這三家還能活的不錯,除了自身的運營能力,和商業模式的獨特也有很大關係。

這幾年,折扣經濟也誕生了很多新的模式,唯品會、App今夜酒店特價等,在線旅遊行業,也誕生了很多做度假產品的限時特賣網站(為避免廣告嫌疑,就不說名字了)。可以說,在經濟環境不景氣的當下,「折扣經濟」越來越流行,新模式也會越來越多。
(昨天寫的一篇文章,算是這半年研究唯品會等相關公司的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05

傳統旅行社:O2O變革正當時

http://www.xcf.cn/newfortune/texie/201407/t20140716_612939.htm
傳統旅行社的互聯網技術及營運經驗相對不足,但憑藉自身多年積累的資源優勢,也開始涉足互聯網「樊籬」。傳統旅行社要成功實現O2O轉型,好體驗與好產品缺一不可,同時,移動互聯網時代還必須有流量的導入。

  想去旅行?先上蜂窩網或百度旅遊攻略研究一下,接著在攜程、藝龍或途牛預訂機票和酒店,為了找到最便宜酒店,可以直接上去哪兒網貨比三家;到了旅遊目的地,如果酒店或到達景區不方便,可以在線約車或租車;玩累了想大吃一頓,別急,查看一下美團網或大眾點評哪裡既好吃又便宜。在線旅遊就是這樣不斷侵蝕傳統旅行社的市場份額(圖1)。

  事實上,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運用已經改變了傳統旅遊產業鏈結構及競爭格局,傳統旅行社如果不能有效應用互聯網等新技術增加自身競爭優勢,或將受到衝擊。傳統旅遊企業要成功實現O2O轉型,需盡快打造兩種能力:體驗足夠好的線上系統,且庫存產品足夠多,即在寬度上具備「一站式」服務體驗,涵蓋機票、酒店、門票、團購、自助遊、點評攻略、價格對比、支付等一系列功能,同時,在深度上必須有足夠多的選擇,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有了好產品和好體驗,在線旅遊企業還必須要有流量的導入,隨著智能手機的進一步滲透和運用,如果傳統旅遊企業無法迅速在PC端和移動端佔據「入口」,最終仍難逃被「顛覆」的命運。

  在線旅遊市場集中度高,成長空間廣闊

  在線旅遊業務模式最早萌發於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在經歷2000年互聯網泡沫和2008年次貸危機的洗禮後,美國最終形成集中度極高的在線旅遊市場,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公司就佔據了一半的市場份額,它們的業務主要集中於酒店預訂、汽車租賃和機票預訂,這些消費總額在2012年就佔據了在線旅遊總額的93%(圖2)。

  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也具有集中度高的特徵,CNNIC報告顯示,國內在線旅遊初步形成以攜程為代表的OTA模式和去哪兒搜索模式兩家獨大的競爭態勢,它們的用戶在2013年分別佔比為33.9%和22.1%。隨著越來越多的OTA出現及傳統旅行社進入OTA領域,攜程網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霸主地位至今仍未被撼動。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中國在線旅遊市場80%以上交易來自機票和酒店的佣金收入。這從攜程的收入上也可以得到反映,其來自酒店和機票代理的收入佔總收入的80%以上。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在2008-2013年的複合增長率大約為35%,預計2020年前還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長;2013年中國在線旅遊產業的滲透率僅為7.5%,相對亞太20%、歐洲45%,以及美國超過50%的滲透率而言,顯示出非常廣闊的成長空間。

  傳統旅行社佈局O2O轉型

  美國最大的在線旅遊公司Priceline 在過去的13年,股價漲幅逾600倍,目前市值過600億美元。中國最大的在線旅遊公司攜程目前市值僅為67億美元,隨著攜程對同城網、途牛網(TOUR.NSDQ)等一系列投資的完成,中國在線旅遊龍頭股的空間自然值得期待。

  而A股在線旅遊概念股也同樣受熱捧,近一年來相關股指走勢強勁,相較滬深300的最高漲幅約150%(圖3)。其中的眾信旅遊,自2014年1月23日上市以來創下9個漲停板的紀錄。

  不同於攜程和去哪兒網,A股傳統旅行社的互聯網技術及營運經驗相對不足,但憑藉自身多年積累的資源優勢,也開始涉足互聯網「樊籬」。直接處於旅遊產業鏈上游的景區、酒店等旅遊公司,也積極擁抱互聯網,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和產品,並拓展銷售渠道,尋求更好的商業模式。

  中國國旅:全方位O2O佈局

  中信證券報告顯示,過去5年,中國在線旅遊交易規模複合增長率為35%,但目前滲透率僅7.5%,遠低於發達國家。這一方面顯示出在線旅遊非常廣闊的成長空間,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在線旅遊對傳統旅遊企業的持續擠壓態勢,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傳統旅遊企業的O2O佈局應更著眼於移動端。

  中國國旅的業務模式為旅遊+免稅商品,旅遊業務主要集中於境外游和國內游,2013年,中國國旅的旅遊和免稅商品銷售收入分別為108億元和60億元。面對在線旅遊的衝擊,其憑藉強大的實力,實施全方位O2O佈局。

  早在2012年3月,中國國旅就對其官網「國旅在線」在進行了全新改版,針對散客化趨勢,「國旅在線」又改版升級了自由行頻道、酒店頻道。為了打通線下和線上環節,國旅線下900家門店被要求在2013年上半年全部進入公司統一的管控網,如今已初步建立了B2B 資源系統、B2C 多語種官網和雙語呼叫中心所構成的「三位一體」的旅遊交易平台,力圖在競爭中搶佔先機。

  為了拓寬網上銷售渠道,在自建平台的同時,中國國旅也入駐淘寶平台。此外,國旅官方微信在2013年3月開通,而「中國國旅」手機客戶端也在2014年3月正式上線,這些都成為中國國旅的線上新渠道。

  體驗國旅在線的PC端和移動端可以發現,與攜程一樣,國旅在線著眼於打造一站式旅遊平台,佈局涵蓋國內及境外團隊游、自由行、酒店、機票、簽證、旅遊攻略等。但與攜程的用戶體驗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如攜程酒店引用電子地圖及建築地標搜索酒店,這樣非常方便消費者預訂,而國旅在線在這方面做得不夠便捷,在酒店SKU(庫存量單位)和景點SKU上也稍遜一籌。

  不過,國旅在線長線境外游的SKU較多,其可代辦的旅遊簽證國家也比攜程多,這反映了其多年來積累的資源優勢。簽證能力是國內旅行社開展出境游業務重要的制約因素之一,能夠在國內多個城市開展此項業務更是體現出中國國旅在境外遊方面的優勢。

  隨著消費者PC及移動端預訂習慣形成及自由行的普及,在線旅遊企業勢必進一步蠶食傳統旅遊企業的市場。雖然「國旅在線」的流量和APP下載量目前尚不多,但是毫無疑問的是,中國國旅的全方位O2O佈局已築起一道「城牆」,並開始踏上反攻之路。

  目前中國國旅動態市盈率為23倍,總市值311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33

澳門賭場股縮水740億 抄底“賭王”正當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70

過去八個月,澳門賭場股市值縮水將近740億美元。麥格里(Macquarie)旗下投資管理公司等知名選股機構正在尋求下跌行情中的買入機會。

澳門博彩業公司金沙中國(Sands China)、銀河娛樂集團(Galaxy Entertainment)和永利澳門(Wynn Macau)的相對強弱指數(RSI)都跌破30,這是一些交易者認為股價跌得太快、太多的超賣信號。

澳門,賭場,股市,博彩,反腐

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國內打擊反腐力度加大影響,今年賭場股領跌恒指,金沙中國與銀河娛樂跌幅均有29%以上。過去四年,這兩只個股乘澳門晉升全球最大博彩中心的東風,漲幅都超過了500%。

麥格理集團旗下基金Macquarie Asia New Stars Fund的投資組合經理Sam Le Cornu表示,不擔心澳門賭場股下挫,因為賭場的盈利仍會強勁增長,只要看到有價值就會買入。彭博統計發現,Macquarie Asia New Stars Fund過去五年業績超過了99%的同行。

Le Cornu認為,澳門賭場的股本回報率高,博彩市場還有新增的需求,因為這些公司還在開設新的賭場。沒有理由質疑澳門博彩業的長期營業收入不會再次翻倍。(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369

歐洲經濟不振 中國買家掘金正當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68

金融機最嚴重的那段時間里,各國投資者都在紛紛逃離歐洲資產,但中國企業卻逆勢而入,尤其是在那些受創最嚴重的歐元區外圍國家。

據德意誌銀行統計,2010年時,中國向歐洲直接投資的金額剛過61億歐元,比印度、冰島或尼日利亞的還少。但是到了2012年底,來自中國的資金翻了四倍接近27億歐元。

分析師認為中國境外投資的模式正在改變,造成了對歐洲的投資激增,預計未來數十年間還將繼續增加。

Rhodium Group中國投研專家Thilo Hanemann表示,中國在歐債危機期間的投資飆升,特別是企業兼並收購,這部分因為當時資產價格便宜,部分還因為中國對外投資的模式由投資發展中國家的自然資源向發達國家的品牌、科技轉變。

據管理咨詢公司安永(Ernst&Young)數據,中國企業2013年收購了120家歐洲企業及股份。此前的一年則為119家,2004年時僅為34家。

英國金融時報制作的一張圖表顯示了過去十年間中國在歐洲投資的分布情況(單位:十億美元):

555e4336-4aed-11e4-839a-00144feab7de

在歐洲開疆拓土的任務首先落在了中國的國有企業身上,德意誌銀行數據顯示,2008至2013年間有78%的投資來自國企,而2011年至2013年間中國的私營企業在歐洲的並購活動中已經超過了30%的份額,此前三年這個比例還不到4%。

根據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數據,2014年里,意大利是中國投資者最青睞的歐洲國家,僅上半年就有近35億美元投入了意大利市場,此外英國西班牙也是熱門之選。

不過中國在歐洲的投資雖然增長很快但還面臨不少障礙。傳統基金會學者Derek Scissors指出,“相對於中國四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來說,現在的投資量並不大,因為歐洲並不願意將頂尖的技術賣給中國,可除此之外中國也沒什麽想在歐洲買的了。所以未來我們預計投資數量會穩步增長但不會出現爆發性增長。”

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去年中國對外投資額為1080億美元,仍不及外國直接對華4投資的1170億美元。不過該數據並不準確,因為很多資金也繞經香港來到歐洲。

此前中國企業在歐洲最大的一次失敗是2009年在波蘭華沙與德國柏林之間承建的一條30英里的公路,因中方規劃不力、而歐洲監管又十分嚴格、期間還遭遇了工人罷工、成本高於預期等一系列問題──甚至青蛙也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原因。

據波蘭監管機構,這是一條橫穿於土豆田之間的公路,按照歐洲的相關規定,類似的公路下面需要有三英尺高的通道,以方便青蛙及其他小動物安全穿過公路。然而,中方在建設時卻並沒有作出這樣的安排。甚至當波蘭監管機構在2010年的一次實地考察期間提出這樣的疑問時,中方的高管很驚訝會有這樣的法律規定。

最後中方承建商——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中國海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在3年後退出建設,該“中國路段”也爛尾。

此外,盡管歐盟成員國也針對中國提出政治問題,但中歐關系比中美關系融洽得多。美國政府官員常常幹預潛在收購。

2008年,由於檢查交易是否存在安全風險的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拒絕放行,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華為(Huawei)放棄了收購交換機制造商3Com的計劃。2011年,該委員會又阻止了華為購買關鍵專利的計劃。

不過,歐洲的勞動法、人力資源成本、移民法規、以及文化背景造成的管理方式的差異都成為中國企業在歐洲並購的障礙。

但目前來看多數企業還是比較樂觀的,已經在歐洲投資的企業中有97%表示還將繼續擴大投資。(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173

【商品危機】海通:油價雪崩 中國寬松正當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10

石油,油價,貨幣寬松,OPEC,通脹

和歷次油價大跌不同,海通證券認為本輪本輪油價源於全球供需失衡,油價探底還是漫漫長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將與倚靠頁巖油氣革命“任性”的美國把價格戰打到底,全球石油供應還將增加,油價短期仍將承受下行壓力。

對於近來盧布大貶值,海通認為,今年上半年西方低估了俄羅斯進行軍事非常規戰的能力,下半年俄羅斯低估了美國進行金融非常規戰的能力,而市場普遍低估了2015年全球動蕩的風險。

對於油價對中國的影響,海通認為,油價下跌提升了中國居民和政府部門可支配收入,加大了財政政策的空間,同時使國內工業通縮惡化,中國央行的首要任務是抗通縮,應順勢推行貨幣寬松。

下文原名“油價因勢而下,寬松乘勢而上——油價下跌及其影響分析”,作者為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研究員姜超及顧瀟嘯、王丹等分析師,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今年三季度以來油價進入下行通道,NYMEX輕質原油期貨價格至12月15日報55.91美元/桶,較6月13日的年中最高點106.91美元/桶下跌了47.7%,布倫特原油現貨價格至12月15日報61美元/桶,較6月19日的年中最高點115.3美元/桶下跌了47%。

伴隨油價大幅下跌,多個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貶值,全球經濟動蕩不安。本輪油價下跌的特殊之處在於原油供給擴大和需求不足並行,而歷史上只發生過供給縮減引起的油價上漲和需求不足引起的油價下跌。本文探討原油價格下跌的原因和對經濟的影響,而對於中國而言,應勢而動,乘勢而上,方為良策。

1. 供需失衡,油價探底漫漫長路

當前石油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原油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其價格不僅反映市場供需,也展現全球經濟和政治現狀。從歷史上看,每一次原油價格的大幅波動都和原油供需、經濟興衰或政治沖擊有關。

近期油價下跌引起廣泛關註,以國際原油基準價北海布倫特油價為例,2008年7月達到歷史峰值144美元/桶,緊接著隨金融危機爆發應聲下跌,2011年起維持在100美元/桶附近,但從今年三季度起進入下行通道。

縱觀國際原油市場,歷史上發生過供給縮減引起的油價上漲和需求不足引起的油價下跌,前者比如中東石油危機,後者比如97年伴隨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油價下跌。

本輪油價下跌與歷次油價大幅波動的背景有很大不同,屬於全球原油供應量快速增加和需求疲軟並行。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在11月能源展望中預計全球石油供應量大幅超出消費量,同時將明年全球的日均需求量向下修正20萬桶,源於全球經濟增速不及預期。當前全球經濟尚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機的陰霾,增長前景依然疲弱,對石油的需求較為平淡,使得油價難以得到支撐。

2. 盧布貶值背後的三個“低估”

2013年俄羅斯原油產量占全球的12.9%,是僅次於OPEC的重要原油出口國。近十年來石油占俄羅斯出口總額的比重穩定在32%左右,2013年石油出口額達到了1737億美元,而第二大出口產品天然氣的占比不足石油出口占比的一半。

俄羅斯的外儲規模與其原油出口價呈現顯著正相關性。油價下跌重創俄羅斯石油出口,同時加速俄羅斯外匯儲備流失,造成國際收支平衡和財政預算的困境。

受累近幾個月油價暴跌,俄羅斯盧布近期出現大幅貶值。而俄央行12月16日一口氣加息650bp,試圖抑制匯率貶值。經濟制裁的定義也從傳統的貿易、軍事制裁,蔓延到貨幣戰。上半年,西方低估了俄羅斯進行軍事非常規戰的能力。下半年俄羅斯則低估了美國進行金融非常規戰的能力。而市場普遍低估了2015年全球動蕩的風險。

油價、匯率、物價目前成為讓俄羅斯最糾結的三組數據:美油價格較今年6月的水平幾乎腰斬,創2009年以來新低;而俄央行不到一周內第二次加息從10.5%上調到17%,旨在阻止資金外逃,但盧布仍出現自1998年以來最大貶值;俄羅斯原油凈出口占GDP比例約為13%,經濟因此嚴重受損,11月通脹率達到9.1%,大幅超出其制定的5.5%的目標。

3. OPEC對陣美國,價格戰一打到底

3.1 美國石油戰略:“就是這麽任性”

“頁巖油氣革命”的成功使美國從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變為重要石油出口國。頁巖油開采中“水力壓裂”技術不斷突破,生產邊際成本有所下降,使頁巖油大規模開采成為可能。2008年至2013年期間全球原油供給僅增長5%,而美國占全球原油供給的比重從10%上升至13.7%。

據IEA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美國原油產量約為880萬桶/日,同比增長100萬桶/日創歷史新高。同期沙特阿拉伯產量為960萬桶/日,整個OPEC總產量約為3000萬桶/日。就單日產量來看,美國已超過除沙特以外的其它OPEC成員國,直逼沙特。

美國是全球已探明頁巖油儲量分布中占比最多的國家。頁巖油產量的大幅提升不斷減少其資源對外依賴的程度,2013年以來美國頁巖氣對國際油價的影響日益顯現。

值得註意的是,近幾次的美聯儲議息會議中並沒有強調油價下跌對經濟的作用,而開始強調強勢美元對美國經濟的不利影響。我們認為原因在於油價暴跌帶來的利好與美元升值帶來的不利影響有所對沖。如果油價跌破某個美聯儲認為的舒適區間,或許美聯儲會調整其加息的節奏,但目前還沒有看到跡象。

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國以外的需求疲軟,而美國自身的供應增加,這其實對於美國是最佳組合,有助於穩定經濟增長:既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又有助於降低整體企業部門的成本,從而推升利潤率水平。

具體而言,居民部門自身的財務狀況得以改善,促進美國就業實現增長以及提振其它領域的消費。美國11月零售意外大增,創八個月新高; 12月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初值93.8,遠超預期的89.5,創近八年新高。而企業部門向好在美股三季度業績中已經得到體現。這兩點積極因素也解釋了為什麽油價從6月下旬大跌近50%,而標普500仍然上漲的原因。

3.2 OPEC石油戰略:“笑到最後笑得最甜”

2013年OPEC、美國和俄羅斯原油產量占到全球近66%,而OPEC則獨占超過40%,掌握全球原油定價主導權。但OPEC在全球原油市場上的影響力正受到挑戰,最大的威脅則來自美國頁巖油氣新增產能。11月27日OPEC會議決定不減產,仍然維持3000萬桶/日的配額上限,國際油價應聲下跌。此舉雖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美國頁巖油氣產能大增使得沙特失去了通過自我調節富裕產能來控制油價的能力,為了在中長期仍然維持原油主導權,OPEC首先需要保持其市場占有率,擠壓美國頁巖油氣的生產發展空間,從而持續獲得壟斷利潤。

回顧歷史,OPEC曾經使用過類似的擠出戰略。20世紀70年代英國北海油田的開發造成石油供給沖擊,國際油價下行壓力增大,OPEC主動減產保價,沙特將其石油產量從81年的10.3百萬桶壓縮到85年的3.6百萬桶,但是也相應付出了丟失市場份額的代價。

1985年末沙特開始迅速提高產量,追回丟失的市場份額,通過改變原油定價規則為石油凈回值以吸引煉油廠的辦法,86年沙特原油日生產增加1.6百萬桶,到92年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其市場份額從86年的15%上升到91年的23%,而同時期蘇聯的市場份額從10%下跌到4%。

全球石油供應料將繼續增加,油價短期仍持續承壓。根據BP的測算,如果美國頁巖油氣不減產,2015年全球將出現較為嚴重的供給過剩,即使減產,其效果也要至少半年才可以顯現。而利比亞、伊拉克等國的原油產量也在持續增加,供需持續失衡,油價料將繼續下行。

4. 油價下跌中國應勢而動

4.1 油價下跌對經濟的影響

第一,降低工業能源成本,促進工業增速企穩

中國是全球制造業大國,同時也是石油消費大國,根據BP公司的測算,2013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已占全球總消費量的12.1%。那麽,原油價格的下跌能否通過降低非能源部門的工業能源成本,從而在擴大工業生產規模的同時,增強制造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實現企業盈利的提升呢?

英美國家的經驗表明,即使原油價格波動對經濟的影響具有不對稱性,但因為供給擴張而導致的原油價格的急劇下跌,有助於降低工業成本、改善工業生產。

第二次石油危機後,隨著OPEC產油國原油產量增長,國際油價逐漸市場化。同一時期,因石油勘探開發技術的進步,石油成本不斷下降、產量不斷增加,導致石油價格暴跌。1985年11月至1986年7月間,布倫特原油離岸價由29.8美元/桶跌至9.6美元/桶,WTI原油離岸價則由30.8美元/桶跌至11.6美元/桶。

而伴隨石油價格的暴跌,英美等主要工業國家(同時也是石油凈消費國)非能源部門的工業能源成本大幅下降,其工業生產同比增速止跌企穩,並緩慢回升。

第二,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擴大政府財政政策空間

2000年以來,我國原油消費大幅上升,2009年時原油凈進口量超過原油產量,意味著原油消費量中約有一半以上來自於進口。

2013年中國全年凈進口原油2.8億噸,合約17.6億桶。這意味著國際原油價格每下降10美元,將能為中國企業和居民節省開支1070 億元,約相當於2013年GDP的0.2%、於全部A股上市公司利潤的4.5%。因而原油價格下降,將能顯著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振消費。

另一方面,低油價同樣有助於改善政府財政收入。1986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使美英等發達國家減少了數百億美元的石油進口成本,這等同於各國獲得了一大筆額外收入,可用於改善財政狀況。低油價改善財政狀況的途徑有兩條,一是降低通脹直接減少赤字,二是通過提升經濟增速間接減少赤字。根據NBER測算,1980年代,美國通貨膨脹率每降低1%,預算赤字就可減少50億美元;而美國經濟每增長1%,預算赤字可下降80-100億美元。

而對比當前我國財政狀況,11年以來財政赤字率不斷上升,根據發改委預測,14年財政赤字率將達2.1%。而經濟增速不斷下行意味著未來財政支出或將不斷加碼,15年財政赤字率有望升至2.5%。低油價有望改善財政收支狀況、緩解赤字壓力。

4.2 原油價格下跌加劇通縮

油價下跌引發全球對通縮的普遍擔憂,惡化了低通脹全球蔓延的趨勢。而考察幾個主要發展中國家的通脹情況,可以發現中國的通脹水平處於最低位。

近期油價下跌使得國內工業通縮情形雪上加霜。當前中國通脹環境類似於98年,一是房地產拐點已現,二是企業部門負債率高企處於去杠桿階段,三是制造業產能持續過剩。具體看,通脹水平持續低位運行,PPI已連續33個月處於負值區間,工業品通縮加劇。

今年以來成品油價格屢屢下調,而煉制油價也持續走低,國內汽柴油零售價格已普遍回落至“6元時代”,油價持續下跌帶動交通和通信價格回落,也制約非食品價格漲幅。

然而考察核心CPI,11月跌至1.3%創該數據發布以來新低,已經脫離1.5%左右的穩定區間。表明油價下跌只是惡化了通縮形勢,但並不是導致通縮的重要原因,內需低迷才是禍首

從歷史經驗看,豬價漲幅與發電增速高度相關,也從側面印證經濟低迷會制約通脹上漲。我們預測14年CPI為2%,15年CPI僅為1.2%;預測14年PPI為-1.8%,15年PPI降幅擴大至-2.7%。

5. 寬松貨幣乘勢而上

由此來看,雖然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不安,但央行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抗通縮。通縮導致實際利率上升、負債率惡化,將加劇經濟下行,已成為頭號風險。從長期看貨幣政策放松空間仍大。

近期人民幣出現了顯著貶值,很多人擔心中國會和印度、俄羅斯一樣,貶值以後被迫提高利率。在我們看來人民幣貶值與俄羅斯盧布以及印度盧比等的貶值並不具可比性。盧布貶值源於俄羅斯外匯儲備主要依賴於石油美元,而盧比貶值源於印度的外匯儲備主要依賴於資本流入,在油價下跌和美元升值面前均十分脆弱。而中國外匯儲備的根基是龐大的外貿順差,目前每個月保持在500億美元左右規模,加之龐大的外匯儲備,為熱錢流出沖擊貶值構築了巨大的安全墊。加之目前人民幣匯率仍處於管制之下,匯率變動背後主要體現的是監管層的意圖。

對於當前國內的流動性而言,短期資金偏緊源於股市暴漲,央行通過傳統公開市場、準備金率等工具投放貨幣投鼠忌器,因而我們猜測央行繞道外匯市場投放人民幣,人民幣的出售導致了匯率的短期貶值。而這一行為的好處在於既給市場提供了流動性,又不至於產生央行進一步放松的預期,防止刺激金融泡沫的產生。

今年以來央行貨幣持續寬松而M2持續低增,表明央行貨幣政策傳導受阻。過去放松以後資金從存款流向貸款,直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企穩實體經濟。而今資金從理財流向資本市場,並未直接進入實體經濟,短期實體經濟並未受益,貨幣創造脫實向虛。

我們認為金融市場的繁榮為經濟的轉型提供了有利條件,未來若希望貨幣政策重新奏效,最核心的是要打通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恢複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讓金融反哺經濟。而在油價下跌通脹回落的有利背景下,迫切需要全面放開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消除央行寬松貨幣政策的障礙,加大寬松貨幣政策的力度。而如果央行寬松貨幣的正常渠道打通,由於外匯市場投放貨幣導致的人民幣貶值也將結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007

馬踏飛燕正當時--市場能否實現二八切換?(雪球人氣用戶獻策2015) 證券市場紅週刊

來源: http://xueqiu.com/2994748381/34553395

作者:釋老毛

       “雪球人氣用戶獻策2015”活動開始啦!
  2014年的牛市就這樣快過去啦!時值歲末年初,回頭來看,你關註的那些雪球人氣用戶在2014年投資業績如何,有什麽特別深刻的得失體會?他們對2015年股市怎麽看,又有著怎樣的投資打算和計劃?
  《紅周刊》與雪球網與合作的“雪球人氣用戶獻策2015”的活動已經正式開始,活動以2015年投資策略為重,註重闡明邏輯,以2014年總結回顧為輔,註重心得與經驗故事。文章不拘風格,接地氣、言之有物,輕松好讀最好。本活動同時歡迎廣大雪球用戶積極參與討論,並撰寫自己“回首2014,獻策2015”的文章,互相啟發,共同進步,共贏2015年牛市行情。
  《紅周刊》將選擇有新意、深意對投資者有幫助的討論文章刊登在雜誌上,並給予優厚稿酬,同時參與討論發言對大家投資有啟發的用戶,《紅周刊》將贈予雪球幣。咱們開始吧!

編者按:“未來很美好,但對大多數股民來說會很殘酷”——2013年12月份記者采訪釋老毛的專稿《無為而治,不勞而獲》最後一句話如是寫道。文中“改革出牛市、笨象會起舞”等觀點正在逐一被市場所證實,牛市的“殘酷性”也正被投資者所感悟,正如近期的行情,除了“滿倉踏空”的心塞之外,還有一種心痛:在幾年熊市中賺的錢,在兩個月的牛市中虧光了!
  釋老毛最新觀點:市場是反彈還是反轉還不確定,從歷史上看,長期牛市的基礎一定是“低估+成長”,而目前這兩點都還比較脆弱,需要進一步觀察。註冊制之下,未來籌碼越來越多是大趨勢,小盤股牛市接近尾聲;滬港通、401K改革之下,市場資金結構在改變,大藍籌的“Nifty 50”時代呼之欲出。是否再被言中?我們拭目以待。

  總結2014——馬踏飛燕,王者歸來
  2014年初,我提出一個馬年展望,形象地概括為四個字“馬踏飛燕”,也就是大藍籌上天、小盤股落地,“二八”切換。當時沈迷於小盤股行情的市場人士幾乎沒有一個人相信。2014年底,這個預言在不經意中實現了。2014年,我稱之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愛情,一個不期而遇的牛市。從7月初開始,沈寂多年的大藍籌暴動,在死氣沈沈的A股掀起滔天巨浪,激發起巨大的財富效應,我們看到了多年前大媽排隊開戶的景象,“牛市論”甚囂塵上。2014年對於價值投資者肯定是個收獲的年頭,灰頭土臉幾年之後終於可以揚眉吐氣,有點類似於2012年底的金融股暴動大潮。
  我今年結束了亂七八糟的一些實驗性的投資組合,重建了兩大戰略集團,11月在雪球上發布了,一個叫“十二聖徒”,一個叫“絲路雙雄”,目前看均跑贏了90%以上的雪友組合,這兩大組合基本上體現了我今年的投資思路。
  “十二聖徒”是長期性的投資組合。第一重倉股是中國平安,其次是招商銀行,第三是茅臺、五糧液、張裕B、古井貢B組成的酒業集團。其他還入選了萬華化學、科倫藥業等物美價廉的非金融行業龍頭,以平衡風險。萬華化學和科倫藥業上半年都曾莫名暴跌,被市場拋棄,優質企業的投資機會是跌出來的。特別是今年還遴選了一些100億市值之下的優質小盤股作底倉,例如富安娜、奧馬電器、軟控股份。富安娜是一家在電商領域極具野心的公司,家紡的行業格局已經是寡頭競爭;奧馬電器更像是家電業的小米,產品定位很準並且執行力極強;軟控股份是定向增發顯示出的機會,主業在複蘇,新業務在向機器人轉型。這些公司在熱炒小盤股的風氣之下,上半年很多時候其實估值都不算太貴。
  “絲路雙雄”是個中短期的投機組合,主要是結合了基本面和政策面,既賺企業價值回歸的錢,又不放過市場情緒波動的錢。今年是改革年,改革出題材,題材出機會,今年政策題材的錢實在是太容易賺了,甚至有人說,根本不用選股,炒地圖就行了!目前政府的改革力度極強,新政層出不窮,但我看真正有力度的、真金白銀投入萬億級別資金的是“自貿區”和“一帶一路”。這兩個其實是一回事兒,自貿區是“引進來”,一帶一路是“走出去”,內外互聯,徹底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以發展保政權。生死攸關的大事,最高層親自力抓,政府是不會惜力的。
  建發股份,今年獲利將近一倍。福建自貿區是個插隊上車的意外,超出市場預期,10月“古田會議”的時候基本可以確認最高層的意圖了,因此福建的爆發力更強。建發股份又是所有自貿區受益股中估值最低的公司之一,上半年我在雪球上發掘出建發股份時根本無人問津,股價才6元錢,低於1倍PB、5倍PE,營收過千億,PS僅為0.15,只要業務毛利率稍有好轉,即可產生利潤暴增,完全值得重倉。建發股份的房地產、外貿、物流、供應鏈,都是十足十的自貿區最大受益股,而且其名下有很多亂七八糟的隱蔽資產。現在自貿區一來,有點石成金效應,化腐朽為神奇了,將來地方國企混改也會是個催化劑。這些政策對基本面的影響是實實在在的,也不完全是炒作。
  廣匯能源,我在公司三季報公布後開始關註。財報顯示複蘇強勁,主要看煤和LNG,鐵路運輸也在改善,新疆那個地方誰控制鐵路誰就控制了生命線。廣匯能源醜聞不少,爭議很大。我仔細看了看,其商業模式其實設計得很牛,煤、油、氣、化、運,五指開花,又處於新疆這個一帶一路的樞紐位置,穩定邊疆,輻射西亞,政策和本地資源得天獨厚,從優先股首發就能看出來了。廣匯模式如果做成功的話,應該會成為一家世界級的能源巨頭。今年股價低迷是因為受制於國際油價,油價已跌到成本線,等油價企底,廣匯應會有所表現,牛市來了就是輪動,不必追高,滯漲的個股肯定有補漲機會。
  由於還沒到年底,有資金流入流出,準確的收益率沒細算,毛估估A股的2014年收益率在55%~60%左右;B股收益略低;美股今年比較慘淡,賬戶市值從3月峰值縮水20%多了,基本跌回到年初水平。幸好美股風控比較嚴格,三分之一資金空倉等待跌出來的機會。對於美股我今年比較謹慎,一直在警示風險,明年QE退出依然不樂觀,投資還要看A股。
  展望2015——牛市多磨,三陽開泰
  預測市場是件不靠譜的事兒,成熟的投資者只需依照自己的投資系統決策,只應對,不預測。投資絕不能依賴於對未來的預測,因為沒有人能預測未來。至於2015年,非常複雜,很多因素交織,極不確定。我在四季度2400點時寫過一篇帖子——《牛市多曲折,且行且謹慎》,並且卸掉了融資融券的杠桿,只保留純本金滿倉持有。現在看雖然四季度股市暴漲到3000點,似乎給人“牛市來了”的感覺,但這些隱憂並沒有消除,病竈還在,市場是反彈還是反轉,現在還不能輕易下結論。
  目前這一波牛市的基礎,主要有三種觀點:(1)無風險利率下降導致牛市。李克強總理開會要求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央行貨幣政策拐點出現,貨幣放水導致股市上漲。(2)資產配置變更導致牛市。今年房地產不景氣導致資金流出房市,各種民間高利貸崩盤導致資金流出債市,從房市、債市流出的資金轉向資產窪地股市,導致資產配置的蹺蹺板效應,引發股市暴漲。(3)政策刺激導致牛市。國企混改、農地流轉、滬港通、自貿區、一帶一路,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刺激經濟,導致股市走牛。
  這三個觀點都有一定道理,但仔細分析又都禁不起推敲。政策和資金以及股市暴漲引發的財富效應,都只能解釋短期的市場波動,無法支撐證券市場的長期牛市。人造牛市必然是暴漲暴跌,是短命甚至要命的。從歷史上看,長期牛市的基礎一定是“低估+成長”,也就是估值要足夠低,基本面要逐步向好,才能一步步推升股市走牛,而目前看這兩點都還比較脆弱。
  先看估值,A股估值只有滬深300為代表的大藍籌低估,其中壓倉就靠銀行股。中小板平均市盈率40多倍,創業板60多倍,這能算低估?整體市盈率60倍是典型的泡沫峰值指標!歷史哪一次牛市能從這麽大的泡沫中起步?所以,從大局看,現在應該不是牛市起步,而是小盤股牛市的尾聲。這種估值水平無法設想後續還會有什麽普漲的大牛市,難道創業板能漲到120倍市盈率,創造出一個前無古人的資本奇跡?
  再看基本面,沒起色,房地產不景氣,政策刺激效果不明朗,房價一路漲,政策擋不住;房價一路跌,政策能扛住嗎?消費不景氣,白酒數據不景氣,零售也不行,年初瑪花纖體倒了,年底康駿會館倒了……改革陣痛,寒意陣陣。
  三看外部環境,美元升值,QE退出,黃金和大宗商品持續下行。強勢美元崛起對港股和A股都是個大雷,除非中國及時放松貨幣政策對沖,否則短期內沖擊難免。貨幣政策放水的力度需要觀察,有懸念。
  最後看市場博弈,註冊制加快,政府為中小企業融資解困已經迫不及待,年底證監會出方案,明年兩會修訂證券法,估計明年下半年就會落實註冊制,在這之前新股供應也會加速,讓市場做好心理準備。大趨勢是未來籌碼會越來越多,資金推動型行情最怕籌碼敞開供應,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小盤股基本上就是最後的瘋狂,最後上演一波出貨行情,然後就是一地雞毛。
  綜上,目前的牛市是一波資金推動型的行情,這個毋庸諱言。明年的股市可能會繼續走牛,但絕不會一帆風順。明年美國QE退出,甚至美元進入加息周期,中國央行如果能及時對沖,周小川的“池子”松動,貨幣政策拐點確認,釋放流動性,通過提升資產ROE、啟動金融改革和國企改革、利用滬港通等渠道吸引海外資金,則這波牛市的根基還在。2015年最大的變數是註冊制,如果註冊制落地,市場接受洗禮,小盤股泡沫捅破,大藍籌價值回歸,就像2000年納斯達克泡沫破滅之後的美股一樣,二八切換成功,則牛市會更健康、更持續一些。
  至於策略,沒什麽可說的,價值投資的策略就是大道至簡,大巧若拙。低估的弱周期品種和大藍籌不妨繼續持有,投資者務必慎用杠桿,現在融資融券杠桿率在加高,風險在積累。即便是牛市一個30%的回調,也會讓很多激進的投資者前功盡棄,更何況市場熱炒的成飛集成等概念股、重組股,飛來一個“黑天鵝”就萬劫不複了。當然,我對自己的組合充滿信心,只要投資的邏輯沒有變化,就繼續持有,牛市來了要善於捂股。2015年是羊年,沒準會來個“三陽開泰”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28

高盛商品大佬:50美元油價正當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73

WTI,油價,原油,石油

2015年還沒過完十天,國際油價已經跌去將近9%,本周布倫特油價跌破每桶50美元。高盛的大宗商品研究負責人Jeff Currie認為,本輪石油大拋售符合供應周期。換言之,油價到了大跌的時候,即使跌到每桶50美元也正合時宜。

據彭博《商業周刊》報道,Currie表示,過去100年,石油供應周期平均約為25-30年。本輪石油大拋售源於供過於求,上次這樣的拋售發生在1985-1986年,兩次石油供應的巔峰相隔了將近29年。上次是以沙特為首的中東地區產油充斥市場,這次是因為美國頁巖油產量大增改變了供需格局。

Currie認為,近期的油價暴跌和2008年不同。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期間,石油雖然也遭到拋售,期貨市場依然樂觀。4個月、5個月和6個月後交割的石油期貨價格仍相對較高,體現出投資者預計油價會很快回升。而這次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價格接近。今年7月交割的每桶石油期貨價格只比現貨價格貴幾美元。

華爾街見聞昨日文章也提到,期權市場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押註今後油價可能跌得更低,甚至押註跌到每桶20美元。。截至上周五收盤,45美元/桶執行價的今年2月交割WTI未平倉看跌期權一個月內由8份增至3.6113萬份,連執行價20美元/桶的6月這類期權都有176份。

WTI,油價,原油,石油

Currie稱,石油周期現在進入了“剝削期”。也就是說,過去多年高油價帶來的大量投資釋放了長期供應的潛力,眼下的關鍵是獲取回報。1985年左右油價暴跌後,低油價持續了十多年,這有助於那期間經濟持續增長。這次低油價也會起到如此作用。

油價下跌會導致相關投資減少,最終令人擔憂供應短缺,推升油價,啟動新一輪大宗商品周期。但目前整個石油業還在下調定價。Currie預計石油企業會降低成本,“吃掉系統內產生的肥肉。”

他所說的“肥肉”是指過去三年垃圾評級的能源企業發行的900億美元企業債。美國頁巖油開采成本不菲。水力壓裂礦井的大部分油氣都在18個月內生產。所以開采商要加快采掘速度。很多這類企業入不敷出。他們的垃圾債券收益率高,陷入財務困境只是時間問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596

原油企穩,投資QDII油氣基金正當時 中軒山流水

來源: http://xueqiu.com/6549386042/36085289

長期以來,以石油為代表的油氣類資源的價格呈現出比較明顯的上漲趨勢,因為油氣類資源和全球的經濟發展有直接的關系。當世界經濟不斷增長,油氣產品的需求就會增加,由於油氣屬於不能再生的能源,而目前替代的新能源還沒有完全找到,因此油氣的價格也不斷升高。石油價格從本世紀初開始就不斷上漲,從二十多美元一直上漲到一百多美元,在2008年達到146.86美元的歷史高點,漲幅近7倍。隨後由於金融危機爆發,世界經濟陷入短暫的衰退,對石油的需求減少,油價也較最高點跌去70%。2009年之後,油價逐步企穩並隨著世界經濟複蘇上漲了近一倍。近期隨著原油供應的不斷增加及美國頁巖油氣的大量開采,原油價格半年內暴跌50%以上。
在2015年1月30日,原油價格上演絕地反攻,油價周五飆升逾8%,油價大漲,主要因本周美國鉆井平臺數量驟降和空頭回補。周五紐約商業交易所3月份交割的西德州中質原油(WTI)期貨價格大漲3.71美元或8.3%,收於每桶48.24美元。全周油價上漲5.8%,本月油價下跌9.4%。今日大漲甚至引發市場臆測持續了七個月的油價跌勢已經結束。
數據顯示,鉆井平臺本周降幅為1987年以來最大。自去年夏季以來,石油開采商已停運了約24%的鉆井平臺,部分交易商可能押註,預期將出現的美國石油生產放緩的局面將比預期更快到來。另外,空頭回補也助推了油價的反攻。過去兩周油價相對穩定,扶助市場人氣在數月連跌後好轉。空頭交易商擔憂此輪跌勢已接近尾聲,紛紛回補空頭頭寸。

大陸投資者如何參與的國際油氣投資中來?有興趣的投資者可關註油氣類QDII,分別是諾安油氣能源基金、華寶興業標普石油天然氣上遊指數基金和華安標普全球石油指數基金。
雖然都是以油氣為主題的QDII基金,但從風險和收益的角度看略有不同。  從投資類型看,華寶興業標普石油天然氣上遊指數基金和華安標普全球石油指數基金實行的是被動投資,投資標的為指數成分股。油氣產業一般被分為上遊、中遊和下遊三個部分。上遊的任務主要將地下的油氣資源開采出來,分為勘探、開發、生產三個環節,中遊的任務主要進行石油的儲運,下遊的任務是石油的加工和銷售,具體包括煉油、化工、銷售三個環節。石油天然氣上遊指數包括的公司主要是上遊環節的公司,如Cvr Energy、Cabot Oil &Gas Corp、Range Res Corp等,而全球石油指數包括了整個產業鏈中的公司,範圍更廣一些,權重股都是全球主要的能源巨頭,如前五大公司分別是埃克森美孚、雪佛龍、殼牌、英國石油、道達爾。從產業鏈的環節分析,整合了上下遊的公司盈利能力最強,全球大型的能源公司都有著完整的產業鏈體系,產、煉、銷結構大體處於1:2:3的水平,投資和盈利結構基本保持在上遊勘探開發占70%、下遊煉油銷售占20%、化工和其他占10%的水平。盈利能力僅次於全產業鏈公司的是以上遊為主的公司,由於油氣類能源具有自然壟斷性,因此作為開發和采掘類的公司具有較明顯的定價權,盈利能力也是比較好的。上遊公司的收入就是下遊公司的成本,相對來說,由於無法完全消化上遊價格的上漲,中下遊行業的公司盈利能力不如上遊公司。華安標普全球石油指數基金是投資油氣全產業鏈的,華寶興業標普石油天然氣上遊指數基金是投資油氣上遊的,因此都投資在本行業中盈利較好的公司。  
諾安油氣能源基金投資標的是基金,是一只主動管理型的FOF基金,投資標的是相應的基金,主要的投資範圍包括以跟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類行業公司股票指數的ETF及指數基金和以超越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類行業公司股票指數為投資目標的主動管理型基金,還可以投資油氣類的商品ETF。從包含的行業範圍來說,它的範圍更廣,包含了另外兩只指數基金的投資範圍。    
從年化收益率和波動率的角度看,石油天然氣上遊指數的收益最高,風險也最大。該指數呈現出高風險高收益的主要原因是行業的集中度高,只涉及油氣的上遊行業,包含公司的景氣程度完全相同,在盈利好時大幅上漲,而在盈利差時又大幅下跌。相對而言,全球石油指數的收益和風險較低一些,該指數內的公司涉及到油氣整個產業鏈,可以分散一定的風險,但還是和整個行業的景氣程度相關。在具體選擇時,投資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特點進行選擇。如果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可以選擇華寶興業標普石油天然氣上遊指數基金,如果風險承受能力較小,可以選擇華安標普全球石油指數基金或是諾安油氣能源基金。如果投資者對油價比較了解,擇時能力較強,則可以選擇指數基金進行操作,如果投資者對油氣資產不太了解,那麽主動管理型的諾安油氣能源基金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應該說,三只基金各有特點,同時推出也給了投資者更多的選擇。  
需要註意的是目前原油及天然氣的市場情緒依然偏空,難免會遭遇進一步下跌,全球原油需求已經由於中國經濟增長減速以及許多發達經濟體陷入停滯狀態而減弱。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其主要歸因於全球範圍內石油需求放緩,在美國頁巖能源熱潮的部分帶動下,市場上的原油供過於求。其次,隨著原油價格大跌, OPEC成員們相互施壓,以競相降低售價來爭奪市場份額。然而,在油價大跌的同時,有心的投資者在琢磨:是不是到時候抄底油氣能源類基金了?
我的建議是:目前原油及大宗商品的市場情緒依然偏空,難免會遭遇進一步下跌,雖然已顯示出初步見底的跡象。全球原油需求已經由於中國經濟增長減速以及許多發達經濟體的經濟陷入停滯狀態而減弱,原油價格會呈現出L型走勢,底部盤整的時間可能較長,對於油氣趨勢型投資機會,大家可采用定投QDII油氣基金的方式規避風險,慢慢等待油氣價格走出底部,從而獲取超額收益。

@今日話題 @方舟88 @沈潛 @投資女學徒 @呼嚕 
$華寶油氣(SZ162411)$ $華安石油(SZ160416)$ $陜天然氣(SZ002267)$ $深圳燃氣(SH601139)$ $中國石油(SH601857)$ $中海油服(SH6018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009

大盤節後五大猜想,布局投資方向正當時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424

大盤節後五大猜想,布局投資方向正當時
作者:陳傑


今年春節假期結束後緊接著就是“兩會”的召開(3月3日),這將是窺探“十三五規劃”的一次重要時機,對於投資者布局全年乃至更長期的投資方向都意義重大。因此,我們想簡單談談對春節之後的全年策略節奏的一些猜想。


猜想一:在“存量經濟”的環境下,分母因素(估值)仍然遠重要於分子因素(盈利),政策面和流動性的變化仍將是市場的主導力量。今年1月以來,隨著A股市場陷入震蕩格局,很多投資者認為A股轟轟烈烈的估值修複行情已經結束,接下來市場趨勢將主要受基本面影響,即市場的核心驅動因素將由“分母因素”轉向“分子因素”。但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模式已從“增量經濟”模式轉向“存量經濟”模式,作為“分子因素”的基本面將始終處於窄幅波動的格局,不管其是向上還是向下,對市場的影響權重都不會太大。相反,隨著中國經濟步入產業轉型和改革深化的階段,宏觀調控的基調、流動性的松緊、產業政策的導向都將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這些變化雖然不會很快作用於基本面,但卻會迅速改變投資者的預期,從而對股市和行業的估值產生更為劇烈的影響。因此,我們相信2015年仍將是“分母因素”遠遠重要於“分子因素”的一年。


猜想二:春節後的兩個月,大盤指數有望從“垃圾時間”進入“蜜月期”,但可能也是大盤藍籌股最後的估值上行階段。今年年初的時候,投資者情緒本來十分高漲,但隨後市場卻陷入震蕩,且行業表現也非常紊亂,要想賺錢實為不易。我們此前也在多篇報告中提出了“三步走”邏輯(第一步:規範流向股市的資金渠道;第二步:加快新股發行;第三步:再一次貨幣寬松),其中前兩步是“垃圾時間”,而第三步邁出後市場有望重拾強勢。如今來看,“三步走”的邏輯已幾乎全部完美兌現,接下來還未兌現的就是大盤指數是否能夠重回強勢,在這一點上我們仍然充滿信心。原因在於:


1、在春節後隨著現金回流銀行,流動性環境將非常寬裕(從下圖可以看出,幾乎每年春節後兩個月的銀行間資金利率都處於全年最低的水平);


2、近期發布的宏觀數據仍然很弱,加上CPI和PPI再創新低,這意味著央行貨幣寬松通道將會明確打開,隨時可能出現再次降息或降準;


3、在前幾年里,“兩會”之前往往市場會在樂觀預期下出現明顯上漲,因此等到“兩會”真的召開之後又經常出現因為低於預期而下跌的情況。但今年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至今仍沒有看到市場因為“兩會”樂觀預期而推升的上漲,那反過來想,我們是不是也就沒有必要太擔心“兩會”召開之後會有什麽低於預期的事了呢?


就風格上來看,春節後兩個月我們將更偏好大盤藍籌股,但這也可能是大盤藍籌股最後的估值上行階段,因為我們相信隨著大盤股的上漲,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趁著股價高位推出新的再融資計劃,而傳統行業的再融資並不會帶來什麽成長性,市場遲早會對過度再融資做出負面反饋;且再往後看,隨著貨幣政策的持續寬松,對大盤股的推升效果也會邊際遞減。


猜想三:對於未來一個季度的配置思路,應從“受益於成本下行”的視角轉向“受益於價格回升”的視角:化工、油服、煤炭、有色、新能源汽車。去年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了大幅的回落,這也使很多行業的成本端出現明顯改善,不過受會計核算、庫存調節等其他因素影響,這種成本改善帶來的業績上行很可能會延後到今年的財務報表中才會體現出來。因此很多投資者在關註今年哪些對成本敏感的行業會出現業績的大幅改善。但我們認為,股市總是領先的,那些對成本敏感的行業確實可能在今年出現實實在在的業績改善,但在去年他們的股價也已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如航空、航運等)。而近期隨著油價的觸底反彈以及全球貨幣寬松的加碼,今年資源品價格上行的概率反而更大,這時候由於股市有領先性,很可能會轉向關註那些受益於資源價格上漲的行業而不是成本敏感的行業,尤其是那些一方面積累了大量低價庫存、另一方面又跟隨性漲價的行業,盈利彈性將會非常大。因此,在傳統行業中,我們建議投資者關註化工、油服、煤炭、有色,在新興行業中,我們建議關註新能源汽車。


猜想四:下半年“註冊制”有望落地,但並不會就此宣判成長股的“死刑”。相反,我們認為這將真正打開A股市值結構向實體產業結構接軌的窗口——新興行業不再小眾化,而將成為市場主流。對證監會來說,讓“註冊制”落地是今年的“頭等大事”。而本周的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也確認註冊制改革方案初稿已完成並上報國務院。很多投資者擔心註冊制實施後會造成新興行業“放量供應”,從而擠破已上市成長股的高估值“泡沫”。但我們認為,在此前核準制的發行規則下, A股市值結構發生嚴重扭曲,大量效率低下、產能過剩的“夕陽產業”是市場的核心組成部分。而隨著新一屆政府堅定產業轉型的措施逐步落實以及經濟自身演進的規律,我們相信國內實體產業結構將會越來越向新興產業和服務型行業過渡,在這樣的環境下,也迫切需要一個為“朝陽產業”直接融資提供通暢渠道的股市。在註冊制實施之後,接下來我們很可能看到的是:新興行業通過股市直接融資擴張的速度很快,但這些產業自身發展擴張的速度更快,融資市場和實體市場相輔相成,和諧共生。因此,我們並不認為註冊制的實施會壓垮成長股,反而會使成長股的市值規模和投資者認同度都大大提升,逐漸成為A股市場真正的主流產業,並分流此前駐守在大盤股的資金。


猜想五:今年下半年以後,市場風格也許將長期不再偏好大盤藍籌股,新興成長行業進入數量和市值的快速擴張期,屆時我們建議關註那些符合中國產業轉型方向、資本開支正在迅速擴張的服務型行業——軟件、醫療、環保等。對於這些新興行業的推薦邏輯,大家可參考我們在去年12月3日的年會報告《迎接供給革命》中做出的詳細闡述。我們的建議是等到上半年大盤藍籌股估值修複過程結束以後,下半年再去重點配置這些新興行業。因為目前這些行業由於可投資公司的稀缺性造成估值過高,短期並不安全。而隨著下半年註冊制的落地,這些行業將註入很多新鮮血液,且剛好能吸納從大盤股分流出來的資金,從而迎來真正的行業市值大擴張階段!




來源:虎嗅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42

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美股太貴 投資歐洲正當時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91

927493-131015-robert-shiller

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羅伯特·席勒本周稱,美國股市估值過高, 他正考慮清空美國股票,增加在歐洲的投資。席勒曾預言美國科技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的破裂。2013年憑借“資產價格的實證分析”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席勒稱,他提出的周期調整市盈率(cyclical adjusted P/E ratio)公式顯示,美國股市目前的整體估值已經和歷史頂峰2007年相當。歐洲股市估值只有美國的一半。

“我打算賣掉所有的美國股票,歐洲現在要便宜的多。” 席勒在接受CNBC采訪的時候表示。席勒稱,美國利率過低導致股市估值過高。

席勒稱,巴克萊的研究數據顯示,世界股市估值最低的國家是希臘。 周期調整市盈率僅為3.7%。而美國則達到27.6。希臘、俄羅斯、葡萄牙、匈牙利是全球股市估值最低的四個國家。

不過,席勒表示對投資希臘和俄羅斯並無太多信心。但他稱西班牙和意大利估值也很低,他已買入兩國的股指期貨。

歐洲股市今年以來表現強勁。由歐盟十二個國50只藍籌組成的STOXX Europe 50指數今年以來已上漲11.2%。西班牙股指IBEX 上漲5%,意大利FTSE指數則上漲12%。相比之下,美國標普500指數上漲不到2%。

stoxx

上圖為STOXX50指數截至2015年2月20日一年的走勢

2014年11月,席勒在接受CNBC采訪時稱,美國股市估值過高,不過他仍持有美股。在最新一次接受CNBC采訪時,席勒表示,他的資產組合中,有50%的錢在股票里。“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現在主要的資產價格都過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