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歐洲銀行業仍未打破“死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815

每當金融危機爆發,銀行的資本受到衝擊,市場馬上會認識到銀行的脆弱性,特別是在經濟繁榮期內「瘋狂」累積的槓桿。

然而,脆弱的銀行業不僅是危機的傳導渠道,而且資本不足的銀行也無法給實體經濟提供信貸支持,所以各國政府都希望讓銀行充實資本,令市場相信銀行業是健康的(起碼看起來是健康的)。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後,美國政府進行了銀行壓力測試,同時通過一系列的措施,讓銀行從公共和私營部門的渠道充實資本,進而令市場重拾信心。起碼從指標上和至今的市場表現上看來,美國政府救助銀行的措施是成功的。

現在,經歷歐債危機衝擊的歐元區也計劃通過類似的銀行壓力測試,敦促銀行籌集資本,並向市場證明銀行業的健康。但鑑於歐元區內部各國的分歧,歐洲這次銀行壓力測試並公共資金的主動支持(美國政府曾強制向系統性重要銀行注入公共資金)。這意味著,在請求救助前,歐洲銀行只能通過市場籌集資本。

那麼,銀行籌集資本的動力如何呢?意大利教授Macro研究了2000-2012年歐美銀行的資本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在07年危機前,研究採樣的歐美銀行更熱衷於發放紅利和回購股票,所以歐洲和美國在07年前都出現了資本的下降(灰色)。雖然07年以後這個趨勢出現了逆轉(紅色),但銀行業資本的增加部分是來自公共資金的,特別是歐洲,1949億歐元的新增資本中有1117億歐元是來自公共資金。

下圖還顯示了2000-2011年歐美銀行的資本流動情況:

(藍線代表歐洲,紅線代表美國)

因為受到危機的衝擊——經濟衰退壞賬增加,歐洲銀行業的盈利情況已經大幅下滑,因此,歐洲銀行可能還需要依賴當前的槓桿水平來獲取「合理的」資本回報率。同時,這還意味著,留存利潤對增加資本的幫助非常有限。

研究報告總結道:

總的來說,歐洲銀行的情況看起來遠未達到新的均衡。銀行至今的反應看起來都是小修小補的邏輯,因此激烈地對抗監管框架的根本性修改。這種策略只有在市場認為3%的資本比例是安全的,股東願意接受更低的回報率和分紅率比之前更低的情況下才可能成功。這兩者看起來是矛盾的。在仍然高槓桿率的業務中,股東要求的回報也應該更高。

因此,銀行必須尋求其他策略,比如說減少非核心資產和減少運營成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76

內地上月製造業仍弱

1 : GS(14)@2016-06-06 02:58:41

【本報訊】昨日早上公佈的內地官方5月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和財新5月製造業PMI,均反映內地經濟需求疲弱,或成影響人民幣滙價走弱原因之一。



外需仍未復蘇

官方5月製造業PMI為50.1,與上月持平;財新5月製造業PMI則小幅下降至49.2,低於上月的49.4,為三個月新低,且已連續15個月位於50以下的收縮區。在財新製造業PMI中,新定單指數三個月來首次跌至分水嶺50以下,跌至49.7,新出口定單指數亦降至三個月新低,且已連續六個月處在50下方的萎縮區域。官方製造業PMI新定單指數亦跌至50.7,連續兩個月回落。恒生銀行高級經濟師姚少華指,5月製造業PMI數據說明外需仍未出現明顯復蘇,受部份行業去產能、去庫存以及去槓桿影響,今年製造業活動或難以明顯反彈。民生證券宏觀研究員朱振鑫指出,今年3月及4月是本輪經濟復蘇高峯,預計第二季度經濟仍將站在底限之上。5月初「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對之前刺激政策作出否定,意味短期內政策寬鬆依然難有大動作。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602/196374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8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