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黄金时段收视垫底 CNN仍获6年增长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8/399537.html

从去年开始,作为美国电视新闻领域长期以来的“绝对骄子”CNN(美国有线新闻网)在黄金时间的收视上节节败退。但奇怪的是,其盈利状况却节节攀升。

“尽管我们在所有美国有线电视台黄金时间的收视率排倒数第一,但CNN去年的盈利收入是六年来最好的,而且公司盈利在过去六年一直在连续增 长。”CNN发言人鲁宾逊(Christa Robinson)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2003年开始,CNN每年的盈利都以10%的速度逐年递增。”

2009年,CNN全年营业利润约5亿美元,为其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对于这个问题,纽约地平线媒体公司(Horizon Media Inc)研发部主管、媒体分析师阿德盖特(Brad Adgate)认为,CNN成功的案例是一个“谜”。

九成收入来自非黄金时段

根据尼尔森公司透露的数据,去年收看CNN每日现场秀节目的观众人数由原来的67.2万下降到46.2万,还不及福克斯新闻114.6万的一半。黄金时段其观众人数是62.4万,而 MSNBC的观众是76.3万,福克斯新闻的观众则在200万以上。

同竞争者纷纷在黄金时段引入“观点”类新闻评论节目而让收视率不断攀高相比,CNN却声称,他们有自己特定的观众群,而且新闻的“消费者”也并不一定都集中在晚间的黄金时段。

“在其他新闻频道纷纷引入由‘个性派’主持人进入黄金时段的新闻节目并取得巨大的成功时,CNN的收视率被排挤的节节败退,但他们却一直没被打倒,反而不断在其他的时段创造自己特色的收视奇迹。”阿德盖特说。

这种说法也有其依据。在CNN的全年收入中,只有10%来自黄金时段。而其他90%的收入都来自于非黄金时段的节目和服务,包括滚动新闻、CNN.com网站、CNN国际频道、CNN西班牙语频道、CNN机场电视网,还有其他CNN品牌的栏目提供的信息平台。

所以,尽管CNN黄金时段收视率不断下滑,但包括上述各项服务在内的CNN在总体上还是比其他的有线电视台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尼尔森公司最新的调查显示,在2010年4月份,CNN观众总数达到9020万,超过福克斯新闻的8230万和MSNBC的7400万观众。而收看CNN滚动新闻的就达到7950万观众。

阿德盖特认为,CNN的长处在于,他们吸引的是那些在新闻发生时“不经意地”把遥控器按到CNN频道按钮上的观众。“这种情况下引起的收视率激增是 没法按常理控制的。”阿德盖特指出,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是在每天晚间的稍晚时间发生的情况下,CNN在提供深夜突发事件的报道上比其他的新闻频道要及时和 迅速很多,因此,CNN也有“夜猫子新闻频道”之称。

多平台传播创造客户价值

在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接近观众传播新闻方面,CNN在美国的有线电视台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15年前,CNN就创办了自己的网络新闻频道CNN.com,是美国首家创办新闻网络的有线电视台。CNN旗下的公民记者报道网站iReport在4年前创立,在查询草根新闻方面比任何有线电视台都具有独到的优势。

CNN美国总裁克莱恩(Jonathan Klein)曾在一次同广告商举行会议的时候骄傲地宣称:在很多人还没听说过微博媒体服务“推特”的时候,CNN就已经在节目中和新闻收集上引进“推特”了。“创新的概念是融入在我们血液里的。”克莱恩说。

在过去的5年中,CNN.com已经成为CNN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也是美国所有有线新闻网站中用户最多的。尼尔森公司最新的调查显 示,CNN.com平均每月的用户为大约3820万。今年3月份,CNN.com的用户达到3870万,CNN.com最大的竞争者MSNBC则为 3380万,福克斯新闻网的用户为1700万。

在通过移动电话传播新闻上,CNN更是远远地走在其他美国同行的前列。尼尔森公司的报告指出,在今年2月份,通过移动电话查看CNN新闻的用户达到1480万,比雅虎新闻还高174%。这也是CNN连续38个月在手机用户查看即时新闻中领先其他对手。

CNN广告和市场服务副总裁戴尔巴(Greg D’Alba)表示,CNN同80%的广告客户协议中都有这样的一条说明,那就是CNN为他们做的广告将通过CNN现有的多个平台播出,传递给不同形式的 观众和用户。戴尔巴指出,所以CNN的收入很多都是来源于那些希望通过CNN的多种渠道(电视、网站、电子移动服务)等多方进行宣传,并愿意多付钱的广告 商。

“我们通过多个渠道宣传一个产品而收入增加也就不是什么理解不了的了。”戴尔巴说,“CNN通过多种平台传递即时新闻也意味着你可以在同一时间以所 有人能接触到新闻的方式宣传自己的产品、公司和服务。同CNN的合作将保证让你把想传达的讯息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方式传递到正确的人的手中。”

拯救黄金时段收视率

但这并不表示,CNN打算放弃挽回黄金时段收视率的努力。过去两年,CNN曾效仿其他美国有线电视台,通过推出个性鲜明的主持人增加收视率,但是, 无论是先前的台柱赞恩(Paula Zahn)还是后来的坎贝尔(Campbell brown),甚至是家喻户晓的拉里·金(Larry King),似乎没有人在挽救CNN的黄金时间收视危机中取得成功。

近几个月来,CNN一直传出有意同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联合,弥补前者黄金时段收视率仍在下滑的局面。CBS的新闻电视节目收视率已经12年排名垫底,承受着巨大的裁员压力。

CNN所属的时代华纳董事长兼CEO比克斯(Jeff Bewkes)在今年5月份的华纳投资者视频会中指出,尽管还没有作出正式的声明,但CNN同CBS的合作或成为伙伴关系的动机是出于建立“广播电视界三 强”的需要。“CNN的经济背景很雄厚,它是华纳公司中收入增长最快的一个部分,但目前最弱的一环就是CNN美国黄金时段的收入。”比克斯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91

收視冠軍「犀利人妻」的幕後推手 犀利製作人王珮華 用赤裸人性征服三百萬人

2011-3-21  TWM




「犀利人妻」擊敗「新兵日記」, 登上收視冠軍,幕後的推手是著名製作人王珮華。

究竟她有何能耐,可以掌握三百萬觀眾的情緒?

並且讓那些不看電視的民眾也開始守在電視機前?

撰文‧燕珍宜 攝影‧陳俊銘「人妻有三怕,撞車、撞鬼、撞小三!」近來三立戲劇「犀利人妻」的人妻VS「小三」(指外遇第三者)引爆話題,並以七.一一%的高收視率,登 上收視冠軍寶座,收視總人口高達近三百萬人。

成功打造「犀利人妻」的幕後功臣,則是犀利製作人王珮華。去年造就懷舊風潮的「光陰的故事」,還有長紅達十年、姊姊媽媽必看的「花系列」,都是出自王珮華 之手。

與一般戲劇製作人不同,她每次出手總是能帶動一股社會熱潮,並讓那些本來不看連續劇的民眾,乖乖守在電視機前。究竟她是如何犀利法,可以掌握來自四面八方 觀眾的心?

敏銳

顛覆小三與劈腿男形象

首先,犀利的社會洞察力。「我發現小三有了新變種」,王珮華解釋製作「犀利人妻」的源起,外遇其實是一個老掉牙的題材,一般以為第三者都是像田麗、席曼寧 那樣妖豔型的女人,外表深具威脅性。但是,長期蒐集女人故事的王珮華卻發現,新變種的小三,竟像小女孩一般,外表清純,讓人毫無防備之心,並同時具有天使 與魔鬼的複雜特質。

觀察到這個變種現象,王珮華憑其多年的戲劇敏銳度,知道「變種就有戲劇的張力!」當下決定要將其拍成戲劇。

同樣的犀利觀察,也發生在前年的金融海嘯時期,王珮華感受到整體經濟不振,社會氣氛低迷,民眾承受莫大的壓力。這股氛圍讓王珮華決定推出以六、七○年代為 背景,描述眷村生活的「光陰的故事」。結果,不僅帶動一系列懷舊風潮,也讓中視打破八點檔由民視與三立獨霸的局面,拿回暌違十二年的收視冠軍寶座。

王珮華解釋戲劇背後的社會氛圍,「因為景氣不好,人們對以前的年代自然而然產生一股懷念,以前那個年代,雖然什麼都沒有,卻很幸福。西瓜切一半,你吃一半 我吃一半,你家就像我家,人性反而可愛。」「現在什麼都有,大家的關係反而很緊繃、疏離,稍一不高興,就翻臉或離婚。」從小看瓊瑤戲劇長大的王珮華,愛作 夢的本性不變,但卻不喜歡製作唯美的偶像劇,「從真實生活中找尋情感,是我做戲劇的唯一堅持!」

前衛

首創台灣女人打架戲碼

王珮華的成名作「花系列」,是一系列以花為劇名的單元劇,她拋棄「不食人間煙火」的瓊瑤式戲劇風格,首度在電視螢幕上,探討許多容易引發爭議的社會議題, 例如,「姻緣花」即相當前衛地以「代理孕母」為主題,「太陽花」更創下台灣電視戲劇史上首次女人打架的戲碼。

「花系列」打破台灣女性柔弱順從的傳統框架,劇中角色善惡分明,常有激情的大動作演出,如互賞巴掌、拉扯、復仇等,「花系列」被認為是現在八點檔的始祖。

在瓊瑤劇蔚為風行的背景下,「花系列」成功凸顯台灣現實社會所面臨的各種家庭與男女問題。一位熟悉電視圈生態的王珮華友人指出,「王珮華犀利地掀開現代男 女在傳統與現實生活之間的掙扎」,這也是王珮華成功的重要關鍵。

當今的八點檔將「花系列」發揮到極致,壞人壞到極點,「外遇的男人就一定壞,被外遇的女人就一定復仇」,王珮華發覺這又開始脫離社會現實,過於矯情。因 此,「犀利人妻」裡的小三,與典型的壞女人不同,在愛上別人的老公時,也曾掙扎、有罪惡感,外遇的丈夫也不是典型的壞男人。

王珮華解釋,「真實人性其實沒有絕對的好壞,人都是自私的,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更貼近真實人性的「犀利人妻」,直接刺入現代都會男女內心的迷惘,因而 成功吸引許多拒看八點檔的新觀眾。

王珮華第二個犀利的地方,在於打造好劇本,吸引好演員、好團隊。「犀利人妻」的編劇,王珮華找來大陸正當紅「孝莊秘史」的編劇楊海薇,她也是金鐘獎的優秀 編劇。

大膽

突破窠臼造就共鳴好劇

曾經當過歌手、主持人的楊海薇,當初轉型幕後當編劇時,第一部戲就是王珮華製作的「星座女人」,大膽起用沒編劇經驗的楊海薇,王珮華的考量是希望突破「花 系列」的重口味,尋找一種較清淡的敘事方式,「新人的好處是筆法比較不會那麼制式,她的文字讓人看起來很舒服。」沒想到,因為王珮華這個大膽之舉,耳目一 新的劇本,讓許多當紅演員也被吸引,主動求演。「敲演員很好敲,因為劇本好。」王珮華回憶到。她也因此發現,「劇本是一齣戲的靈魂,有好劇本,演員好演, 導演好拍,一切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犀利人妻」與「光陰的故事」拋棄一般八點檔以堆砌情節取勝,也不像一般偶像劇喜歡刻意玩弄一些對仗、詩詞歌賦,而 是著重在人性的細膩刻畫。「對白、人物的描述,不做作,也不故意譁眾取寵,就平實地去寫一個人,回歸真實人性面。」「犀利人妻」貼近人性的敘事方式,笑中 帶淚、淚中帶笑的犀利對白,引得觀眾拍案叫絕,紛紛蒐集其經典台詞,在網路上、口耳間,廣泛流傳。

「跟我做戲很辛苦,我會一直叫對方重寫,直到挖出編劇內心最深處的東西。」和編劇談劇本談到聲音沙啞的王珮華,對人性掌握精準,因而讓角色更生動與真實, 演員演起來更過癮。為了帶戲,王珮華都會親自下場演給演員看,因傳神演出小三一角而一舉成名的朱芯儀就指出,「其實她自己演的薇恩(小三)才傳神呢。」角 色刻畫入微,演員自然容易入戲,導演徐輔軍就發現,「這部戲最大的不同是,演員非常入戲,男女主角離婚時,現場就真的彌漫一股低氣壓。」功力深厚的說故事 能力,深諳如何打造好劇本以吸引優秀團隊,是犀利製作人王珮華的致勝法寶。

從小就愛作夢的雙魚座王珮華,有渾然天成的戲劇細胞,以及像瓊瑤女主角般的氣質外型,考上世新大學廣電系時,親朋好友都覺得那就是她該走的路。在學校上課 時,她常常像個真正的導演般,要求非常嚴格,常把同學罵得狗血淋頭。

一畢業,進入名製作人魏約翰的力大傳播,不管是改劇本、剪帶子、打雜,甚至拉業務,只要是老闆交代的任務,王珮華一定使命必達、毫無怨言。「她非常有膽 識,沒做過副導演,叫她去做,她也絲毫不害怕。」魏約翰說道。因此,在短短的時間內,她就升格為製作人,負責「花系列」時她才二十六歲,是全台最年輕的製 作人。

吸睛

贏得三百萬觀眾的心

「犀利人妻」成功的背後,卻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辛苦。王珮華指出,近年來台灣影視環境每況愈下,電視台短視近利,依靠購買韓劇、日劇為生,使得戲劇製作經費 愈來愈壓縮。加上大陸的崛起,台灣的影視環境可說雪上加霜。

大陸因為市場廣大的緣故,一集六十分鐘節目的製作費至少有新台幣二五○萬元,台灣一集九十分鐘卻只有一百萬台幣,甚至更低。「如果編劇用他們的價錢,我就 要賠錢了。」大陸的經費充沛,加上製作時間充裕,因此吸引許多台灣優秀的編劇、導演、演員紛紛西進。人才外流的危機,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經費資源下,做出兼 顧市場、品質、叫好又叫座的好戲,是王珮華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能夠獲得楊海薇跨海情義相挺,王珮華既感念在心,也於心不忍。她被迫必須採取緊迫盯人的方式,每次楊海薇只要一出門,王珮華越洋電話立刻就到,苦苦哀求她 趕快回電腦前繼續趕劇本。「她對人物的了解,與我對台灣市場節奏的掌握,我們配合得很好,但是真的很辛苦。」王珮華自我解嘲道,「要當一名台灣製作人,擁 有良好人脈是重要關鍵。」「這一行付出與收穫是不成正比的,如果不是因為愛戲,很難撐得下去。」王珮華發誓要找回韓劇觀眾,並吸引不看八點檔的觀眾。「懂 得堅持,也知道妥協」,在製作經費捉襟見肘的情況下,王珮華還是有一套生存之道,她大膽起用新人,諸如陳怡蓉、朱芯儀等,都是因為王珮華的慧眼識英雄,一 炮而紅。

雖然戲劇製作環境艱苦,但透過銳利的觀察與嗆辣的劇本,永遠難不倒「犀利製作人」王珮華。

王珮華

出生:1965年

現職:古鯨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經歷:力大傳播製作人

學歷:世新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歷年作品常常創造話題

中視劇場《花系列》 1988年-2000年民視《星座女人系列》1997年超視《秋天的童話》1998年華視 《天堂來的孩子》2006年中視《光陰的故事》2008年台視、三立電視聯播《犀利人妻》2010年

「犀利人妻」經典台詞

「不能消滅狐狸精的女人不是好女人,不能保護老公的人妻不是好人妻!」「人妻有三怕,撞車、撞鬼、撞小三!」「在愛情的世界裡,不被愛的那個,才是第三 者!」「女人一定要對自己好一點!一旦你累死了,就會有別的女人花你的錢,住你的房子,打你的小孩,睡你的老公!」「你說你不是個隨便的人,沒想到你隨便 起來,根本就不是人」。

「做人啊,是退一步海闊天空;但婚姻呢,是退一步人去樓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22

湖南衛視:為什麼我們快男的收視率不如《好聲音》?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572.html

其發言錄音整理如下:

湖南衛視在今年第一季度推出的《我是歌手》可以說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第二季度推出的《中國最強音》就打了一些折扣,這個我們台內都很清楚,而7月份以來推出的《快樂男聲》目前在《中國好聲音》等節目的競爭之下可以說是收視前景未明。如今我們評定電視節目的標準還是傳統的收視率,那麼我試圖通過湖南衛視自己以及其他台節目對比來透視分析電視節目的高收視。什麼樣的節目是高收視的節目,怎樣才能做出高收視的節目?

一、《快樂男聲》PK《中國好聲音》,能留得住觀眾的節目才是高收視節目。

以7月19日晚播出的《快樂男聲》(下稱《快男》)和浙江衛視播出的《中國好聲音》(下稱《好聲音》)為例。19:35湖南衛視電視劇《天天有喜》收視喜人超出浙江衛視很多,但當21:15浙江衛視的《好聲音》一開播,收視馬上超過了湖南衛視,超出近乎同時段的《快男》並直到結束。

《好聲音》為什麼會出現如此高的收視率呢?《快男》與《好聲音》的真正差距在哪裡呢?我們從29城的收視時長分佈上發現,40%的觀眾收看了5分鐘的《快男》,但收看10分鐘節目只有9.8%,而堅持收看整個節目的僅4.9%;反觀同時段播出的《好聲音》,收看5分鐘的有17%的觀眾,堅持收看80分鐘以上節目的觀眾達到了24.4%。而從一些城市的數據來看,在杭州,25.4%的觀眾收看了整期90分鐘的《好聲音》,在西安這一數值高達28.3%,在南昌,有36%的觀眾堅持收看了85分鐘以上的《好聲音》。

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收視差距在於收看時長,《好聲音》的高收視是由長時間收看,堅持到最後的觀眾帶來的,能不能留住觀眾才是高收視的根本。

二、高收視節目定性模型分析。

收視率是對觀眾時間的佔有和切割。收視率=到達觀眾人數*人均收看時長。雖然現在網絡分流了大批的觀眾,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權威的全媒體收視率統計,這些網絡收視都還沒有辦法變成數據和資產,我們目前談論的收視率還是只能侷限在傳統的收視率數據之下。

我認為決定節目收視率的觀眾有三類:節目核心觀眾、時段主體觀眾和市場廣譜觀眾。由此高收視節目可以描述為:

1、核心觀眾想看。比如說湖南衛視的《快樂大本營》,今年7月11日已經開播16週年,這樣一檔老牌節目如今在市場上依然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對中小學生的依然吸引力非常大,這些中小學生就是節目的核心觀眾,他們其他節目可以不看,只看《快樂大本營》。

2、主體觀眾願意看。時段不一樣主體觀眾也不一樣,比如,上午的主體觀眾是中老人,中午人群就比較放大,下午年輕的家庭主婦是這個時段的主體觀眾,黃金時段人群比較雜,更晚間就是白領、高知這批人群。

3、廣譜觀眾可看。

高收視節目的模型:

1、想看——期待、守候(必看)

2、願看——喜歡、吸引(愛看)

3、可看——不反感、不排斥

目前來看,《好聲音》收視好於《快男》,實際上就是想看《好聲音》的人大大超過了《快男》的人。

仍然還是以7月19日近乎同時段播出《快男》與《好聲音》為例,《快男》的收視率呈倒金字塔形,年齡越低收視越好,隨著年齡的增長遞減。年齡越大收看《快男》的人越少,實際上45歲以上的人已經基本不看《快男》。《快男》這個節目在這個時段播出,結果就是排斥了一部分主體觀眾和一部分廣譜觀眾,只有比較少的核心觀眾對他感興趣。而與此相反,《好聲音》它對45歲以上的觀眾吸引力非常大,對4到55歲間的觀眾都吸引力都非常大。同時《好聲音》也非常適合全家一起收看,還有一部分中學生觀眾也是被全家一起帶入收看。

那麼反之,我們就能總結出低收視節目的通病就是:

1、缺乏核心觀眾——泡沫型節目。

2、背離主體觀眾——邊緣型節目。

3、排斥廣譜觀眾——小眾型節目。

有這樣的高低兩種極端節目的模型以後,我們自己就能夠去評判、去研究和分析自己的節目。比如湖南衛視《娛樂無極限》是一個10多年的老娛樂資訊類節目,它的收視率一直很低。它的核心觀眾就是13歲以下的女孩子,要看明星的動態,但是因為要讀書沒有時間上網所以通過看電視。它就屬於一個小眾型的節目,像這些節目湖南衛視都有。

三、做節目就是做觀眾,做觀眾就是要做家庭觀眾、做共同的收看體驗。

從《快男》到《好聲音》的收視數據分析,到高、低節目收視模型,我認為,做節目就是要做觀眾,做觀眾就是要做家庭觀眾。

電影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社交媒體,讓親戚朋友一起來體驗一個故事、一類情感。目前電影這一個塊做的非常好。而個人終端,移動PC以後將會向私人去發展,它是一個個性化的媒體,很難想像一個ipad、一台電腦一家人圍坐著去看。那麼在社交媒體和個人媒體之間有一個巨大的空擋就是家庭觀眾,有人說和家人在一起就看電視,所以我們說做電視就是要做家庭觀眾。

我們從2003年開始做《超級男聲》(後改名為《快樂男聲》),10年來我們由於有路徑依賴、能力依賴和經驗依賴,導致我們對市場的變化敏感度不夠。按照原來的套路來做節目,使得今年我們的《快男》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反而在2010年下半年到2012年,湖南衛視創新力度不太強、創新成功力低的2年半的時間裡,《中國達人秀》、《夢想秀》、《好聲音》等等節目已經熏陶和調教了市場觀眾的耳朵、眼睛和趣味,所以湖南衛視下一步要調整《快男》,不能丟掉核心觀眾的同時也要更多的觀眾都想看。

同樣湖南衛視的另一個節目《我是歌手》,在今年上半年算是比較成功的節目,總決賽29城收視率達到4.3、份額12.36%,同時段排名第一。但同時《我是歌手》節目也存在模式張力有限的不足,它的核心賣點在內容,韓國原版第二季已經基本上做不下去了,所以我們的第二季節目需要補充和開闢新的內容看點。目前已經在策劃,下一季會有改變。但是節目上一季留給大家的核心感覺、體驗還是會保留。

四、探索觀眾體驗。

從觀眾體驗出發,我認為由低到高有5個層面,分別是:

1、基礎體驗——能看,觀眾具有對內容基本的「譯碼能力」和「譯碼動力」。(輕鬆原則)

2、直觀體驗——看爽,觀眾被引導到衝擊感、舒緩感等聲畫享受。(本能原則)

3、代入體驗——看進,觀眾被喚起思考、判斷或記憶。(切己原則)

4、營養體驗——看值,觀眾被啟迪確立或增強某種價值觀念,某種知識或技能。(社會原則)

5、刷新體驗——看驚,嶄新的視角或豐富度,顛覆既有的觀念、方向、認知,讓觀眾產生滿足,幸福感。(卓越原則)

我認為一檔高收視的常規節目最起碼要進到第3層面,而一檔高品牌常規節目則要進到第4層面,高影響大型活動和周播劇則要滿足到第5個層面。

從觀眾體驗來說《中國最強音》一直是我們心中之痛。第一期節目質量可以說比我們一些縣市台的節目還差,但由於收視慣性和觀眾的期待,節目首期的收視卻很好,同時段排名第一。正是首期的高收視卻為我們埋下了惡根。體驗了第一期節目的人他後面節目就不看了。可說因為首期體驗太差,第一期進來了多少觀眾就趕走了多少觀眾。之後收視一直不好,直到最後決賽第15期,它的收視才回到第一。這使得我們後面要在觀眾體驗方面下大功夫。

我認為,瞭解觀眾體驗首先是輿情,第二是反饋,第三是社交媒體的整合分析。為此,我們與很多公司進行了合作,比如通過《快男》、《好聲音》等在網絡微博上的「詞云圖」,瞭解觀眾在提到節目時都會提到哪些詞語,可以說這些詞語就是普通觀眾的一個群像。

觀眾體驗我們應該考慮的是節目生產問題和節目傳播的兩方面的問題。《中國最強音》在生產環節,除了第一和第四期問題比較大外,其他期在節目製作方面都處中上水平,包括我們的《快男》前面6期海選在業界也是好評如潮,但是這只是生產者的角度,他沒有考慮接受者的角度。

我們做觀眾體驗就是要把節目生產的邏輯和節目傳播的邏輯打通。這方面,湖南衛視的金鷹劇場可以說是相當的成功,從觀眾體驗出發安排的《隋唐英雄》、《陸貞傳奇》等電視劇收視率都是高居榜首,晚間劇場上半年高居全國第一,由此帶動後晚間時段也是全國第一。

所以我們說,不管是通過有線、無線、衛星、網絡、移動終端哪種傳播渠道,最後接收者還是個人,傳統電視最後都必將萬法歸宗於觀眾體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00

話劇+電視=收視率第一,芒果台怎麼做到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011.html

接到籌備芒果台今年七夕晚會任務的張丹丹剛產後復出不久,有豐富主持人和製片人經驗的她不願走老路子,她告訴記者:「就是不能做晚會,因為那個是老經驗,我們要做點別的。」熱愛舞台藝術的她野心勃勃,她決定帶領著團隊要做一次跨界嘗試——電視版話劇。

「袁隆平說得很對,雜交是有優勢的,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張丹丹對話劇的成功十分自信。結果也一如她所預料:據央視索福瑞全國網的數據,芒果台的七夕話劇節目以1.28%的收視率和8.77%的市場份額,斬獲同時段全國網省級衛視晚間節目收視第1名。

第一個吃螃蟹

不過一個月前,芒果台的領導還是被張丹丹的想法嚇到了,這樣的嘗試在亞洲還未曾有過。如果說第一個吃螃蟹的挑戰不算什麼,那麼張丹丹最大的敵人就是時間——一般情況下,一個話劇團隊會花一年的時間來打造一個劇。但準備七夕話劇的時間距離七夕晚會只有一個半月,而此時張丹丹手上什麼都沒有,沒有劇本,沒有導演,演員也沒有確定。

起初,張丹丹的想法更加大膽,她要做原創劇本。「我們原本就想走原創的路子,需要跟各個創作團隊接觸,開心麻花團隊、俞白眉的翠花團隊以及上海的一些團隊我們都接觸過。但最大的問題是時間,大家都很忙,原創是需要時間的。」張丹丹告訴記者,六月中旬開始的走訪並不順利,因為時間的關係與缺乏原創劇本,只好放棄最初的想法。「台裡也對我們沒信心了,領導開會跟我們拍板說,這個事情不能越干越感覺沒譜,你起碼得有個基本保證,就排個現成的劇吧。於是我們開始找現成的劇本。」

撒嬌女王駕到

這個時候,80後年輕導演、有著「票房蜜糖」之稱的何念進入了張丹丹的視線。何念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導演,2006至2010年其參與導演的話劇票房達到1.6億元。何念所導演的話劇內容題材大多關於愛情、婚姻,非常契合年輕人的口味,與芒果台的受眾是重合的。「第一,他年輕,第二,他有興趣,第三,他有時間。」張丹丹說,她喜歡跟年輕人的合作。

張丹丹告訴21CBR記者,之所以最終選何念的《撒嬌女王》作為藍本,原因有二,其一是因為內容跟他們最初的《2013中國愛情報告》的創意有異曲同工之妙,「《撒嬌女王》對愛情的表達是對的,代表了各種不同的形態,符合我們當時想做《2013中國愛情報告》這個原始出發點,這是最核心的。原劇情正好是四個城市,四種愛情,四種狀況,包括姐弟戀、異地戀、物質派、閃婚、閃離、小夫妻等元素。」

何念也很高興能與湖南衛視合作,不過他不是衝著收視率來的,「我沒想過收視率會有多高,這次我們只是向大家推廣一下舞台劇,讓更多人知道舞台劇還可以這麼演。」何念告訴記者,他覺得電視台這麼做可以提升觀眾的藝術品位和文藝情懷。

在雙方的合作下,原版話劇中的北京、上海、香港、台北四個城市的故事,保留了北京、上海的故事,為體現湖南台的自身特色,在20天左右趕製出新的「長沙故事」。為符合電視傳播,電視版的話劇節奏也加快了,由原劇場版的160分鐘壓縮到90分鐘。演員方面則全部採用芒果台主持人演出,男女主角何炅、楊樂樂本身就有話劇表演經驗,並曾在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合作過。


戰勝遙控器

劇本和演員敲定了,卻只是挑戰的開始。這「雜交」可不僅僅是「把話劇搬到電視上」那麼簡單。

最大的對手就是遙控器。電視和話劇的觀眾群體及觀看體驗有很大的不同,劇場觀眾是買票進來的,是經過篩選的小眾化觀眾,並在一個限定性的空間裡觀看。電視機前的觀眾卻是廣譜的,怎麼在這個很鬆散的、沒有限定性的範圍內把他們抓住?而且 「電視話劇」中間要插播廣告最大的問題是,怎麼讓觀眾願意回來?

這就需要一個新的標準,製作團隊與何念的話劇團隊經過討論後共同制訂:七夕話劇最終是一個電視作品。因此,更多的工作需要電視團隊去做:用什麼電視的手段來包裝,來讓觀眾知道,這是可以稱之為劇場藝術,同時又是符合電視觀眾收看習慣的東西。「我們最大的難處就難在怎麼用電視手法呈現。」張丹丹告訴21CBR記者。

與劇場不同,電視的視聽藝術最後是屏幕呈現,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導播和後期製作,進行新的、適合劇場感的畫面視覺設計。為此,節目組專門將後期製作交給負責《快樂男聲》剪輯工作,在網上被稱為「神剪輯」團隊的「紅森林」。同時,節目組還將電視最擅長的「真人秀」融入了話劇播出中,根據演員在台前幕後的活動(尤其是何炅、汪涵等在劇中擔任角色的名主持的幕後花絮)拍攝了大量的素材,經整理後,與現場演出穿插播出。

這些調整都讓電視機前的觀眾獲得了比現場觀眾更加立體和全面的體驗。就21CBR記者對比現場表演和電視表現而言,例如,導播鏡頭的切換,尤其是特寫鏡頭的運用,使演員的面部表情細節更加生動地呈現在電視觀眾面前,而幕後花絮的穿插,也沖淡了廣告插入而帶來的不流暢感。

3星期完成了3個月的排戲

時間上的挑戰讓何念團隊倍感壓力。話劇的製作週期本身要比電視節目長,而這次時間又很緊張。「原來我們做一部劇要3個月,這次只有3個星期。」而且因為用的都是芒果台的主持人,他們也有自己的節目要做,對排練時間安排和協調後,時間又縮短了。「雖然我們來了3個星期,但是有效工作時間,可能每天只有四五個小時。」

但這些參加演出的主持人也並不好過,除了排練時間很短之外,連曾出演過400多場話劇的何炅在接受本刊採訪時也感概,「這是一個非常新的課題。電視比劇場對演員走位和朝向的要求更嚴格。在話劇舞台上,演員站在舞台上,朝向觀眾或者對手演戲,都是可以的,但是考慮到呈現在電視上的效果,演員必須要考慮到面部朝向的準確性。」

為了保證作品的純粹性,這出七夕之夜播出的電視話劇並沒有爭取冠名,也沒有任何植入式廣告。何炅在話劇播出前對記者說:「我們純粹想做一個新的東西,所以也沒有去談冠名,就是一個非常乾淨單純的話劇。它有可能不符合大家目前的收視習慣,但也許可以開闢新的收視可能。」

現在看來,全國收視率第一的成績已經給出了判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546

提供股票行情起家 王志隆躍升MOD最大頻道代理商奪中職轉播 華衛老董扭轉收視習慣

2014-04-14  TWM
 
 

 

一名原本靠提供股票行情資訊起家的無名小將,如何成為中華電信MOD最大的頻道代理商?近日拿下中職電視轉播權的華衛集團董事長王志隆,又將如何扭轉全台上百萬名有線電視收視戶的收視習慣?

撰文.梁任瑋

外商媒體代理商集團MP & Silva今年一月以六年二十一.四二億元天價搶下中華職棒比賽轉播權,跌破所有人眼鏡,讓已轉播中職十七年的緯來電視台黯然退出,震驚業界。

過去,只要家中安裝有線電視,就能收看中職直播,但MP & Silva將中華職棒季賽交給只在中華電信MOD上架的博斯運動頻道轉播,全台四九八萬戶有線電視收視戶的收視習慣也被迫跟著改變,必須購買MOD及數位機上盒,才能看得到比賽轉播,而改變上百萬名球迷收視習慣的幕後人物,正是中華電信MOD最大的頻道商||華衛集團董事長王志隆。

靠博斯高球頻道打口碑

究竟,個性極其低調、極少在媒體上曝光的王志隆是何許人?而他對經營頻道又有哪些獨到本領?

總是穿著Polo衫、休閒褲,喜愛一身運動打扮的王志隆,完全看不出來他是擁有五十餘個電視頻道的董事長。

年近六十歲的王志隆,擁有中央大學機械工程系的高學歷,三十年前就跨入有線電視產業。早年他靠著提供電視台股票行情即時資訊起家,一九八九年成立的「長城資訊」搭上一九九○年台股站上萬點多頭行情,建立起事業基礎;後來政府開放有線電視頻道,他看好有線電視是未來的明星產業,也跟著轉進有線電視市場,成立華衛電視台,王志隆並大手筆挖角當年無線電視當家主播眭澔平、璩美鳳等當看板人物,因為話題十足,攻佔不少媒體版面。

一九九七年,國內有線電視市場進入高度競爭時代,在財團背景頻道業者互相爭搶有利頻道位置的情況下,華衛只能列在頻道表的「後段班」,收視不振,很早就在有線電視上嘗試提供互動式服務的王志隆,也決定轉型往衛星直播發展,並開始向海外發展亞洲衛星地面站建置,以C-Sky-Net台灣小耳朵將服務範圍擴展至東南亞印尼、越南與北美地區,華衛在有線電視的頻道則逐漸收掉。

二○○八年,中華電信發展高畫質內容節目平台MOD,在有線電視跌過跤的王志隆,也在此重新找到了一片天。「看準台灣的高爾夫球愛好者都是高所得族群,分級付費的意願較高,王董只靠著一個高爾夫球頻道『博斯高球』,在MOD逐漸建立起口碑。」負責籌組博斯運動網的博斯數位總經理黃敬庭說。

在收視族群穩定下,「博斯高球」每年也能獲得來自於中華電信的穩定營收,找到獲利模式的王志隆,開始大手筆的將這套獲利模式放大,積極擴充頻道數量。

掀電視分級付費波瀾

目前華衛在MOD已有六個體育頻道,為了豐富內容,又成立龍華數位、寰宇新聞台、Asia Travel台,六年來已有五十餘個頻道,在中華電信MOD一百五十個頻道中,華衛集團就佔三分之一以上,儼然成為中華電信單一最大的頻道代理商與供應商。據聞,如今華衛集團每年來自於中華電信拆帳的營收貢獻就達一億元以上。

事實上,中華電信MOD目前有一百四十四萬用戶,博斯運動網則有九十六萬訂戶,雖然和有線電視相比仍有成長空間,但博斯肯花高價來播放中職賽事,無非是希望在短期內衝高收視戶數量,達成在有線頻道上架的期望。

據瞭解,MP & Silva得標中職轉播權後,陸續和多家有線電視頻道洽談授權播放事宜,但普遍意願不高,最後找上曾有合作關係的王志隆,「若中職真的沒人播,可以嗎?」「不如我們就陪他走一趟吧!」外表海派、心思細膩的王志隆在決定拿下中職轉播權時,就是抱持這樣的想法,也顯示他發展數位電視頻道的決心。

「王志隆拿下中職轉播權,卻意外掀起多年來有線電視業者不願意面對的數位電視分級付費壓力鍋。」國內一位媒體代理商總經理分析,由於MP & Silva已用天價標得中職轉播權,博斯每場比賽轉播頻道要付出約一百五十萬元給MP & Silva,如此高額的成本,要談到有線電視系統業者願意接受的條件,有很高的難度,但這也讓台灣觀眾必須面對有線電視數位化的問題。

「他對於新技術很有興趣,也很願意砸錢投資。」黃敬庭表示,王志隆經常自嘲:「比別人早一步是先知,比別人早兩步是先驅,比別人早三步就是先烈了!」顯示總是看得比較遠的王志隆,一路走來雖然孤寂,但因堅持品質,終於在數位電視頻道熬出頭來了。

目前一年有一半時間都在印尼經營衛星電視的王志隆,台灣的業務除了龍華數位是由姊姊王淑華負責,其他都交給專業經理人打理,已屆耳順之年的他,能否藉由中華職棒轉播權翻身,大家都拭目以待。

MOD最大頻道商—華衛集團版圖子公司 台灣互動電視 星際傳播 博斯數位 龍華數位

亞洲衛星電視

成立時間 1992 1998 2006 2007 類型 知識類、新聞類、旅遊美食類衛星頻道代理 運動 影劇主要頻道 寰宇新聞台 BBC world news 博斯高球 龍華戲劇

頻道數量 60

10餘個 6 8

資料來源:華衛集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16

讓敵人變幫手 收視人次衝上20億

2014-05-19  TCW
 
 

 

如果你敢把敵人變盟友,影響力可能有原本的百倍大!

這就是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以下簡稱《星》劇)席捲全中國的秘密。

過去,對所有電視台而言,最大的敵人正是中國視頻網站,土豆網、PPS無須支付任何版權費用,便將影音內容免費分享給上億網民,製作方無法從中獲取利益。視頻網站像一群海盜,令人恨之入骨,二○○九年,韓國KBS電視台負責人崔完鈴接受中國媒體專訪時就說,視頻網站讓韓劇難以獲利,應積極採取法律手段防堵盜版。

但如今,韓國電視台反而張開雙手,歡迎這群海盜上船,不只如此,甚至把舵手交給它,成為星星熱潮創造九百億元商機的重大力量。

星星法則1少賺就是贏自砍價碼,瞄準六億網民商機

以前,電視台是偶像劇的當然「買家」,這一次,擁有《星》劇的韓國SBS電視台兜售對象不再是過去首選的央視、湖南衛視等一線頻道,而是視頻網站愛奇藝。

從去年十二月首播開始,截至今年四月初,該劇於所有視頻網站的點擊次數已逾二十億次,百度指數最高更達四百六十萬,為所有電視劇之最。最後兩集播出時,網路觀看人次甚至超過七億,比起七年前同樣火紅的《浪漫滿屋》來說,《星》劇吸引的收視人口是《浪漫滿屋》的一百六十三倍!

不得不低頭,其實是《星》劇這次選擇與敵人聯手的真正原因。

「你根本拿它沒辦法,抓也抓不完,倒不如利用它淘金。」長期關注中國視頻網站發展的拓墣產業研究所上海研究員張之煩分析,除了視頻收視人口快速成長,超過四億六千萬人,而電視台從買版權、審查到播出,至少得等快一年,早已不符合觀眾需求。加上在中國政府限制下,韓劇無法卡位黃金時段,視頻卻可以和韓國同步播出,自然受製作方青睞。

韓劇《繼承者們》製作人尹夏林就表示,要進攻海外市場,最重要的就是網路媒體,「我相信網路是頗具魅力的發行手段,它可以加強電視劇的力量,韓國人口僅五千萬人左右,是比較小的市場,但透過網路卻可以不受限制、擴大市場,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大重點。」

有中國第一大搜尋引擎百度做富爸爸的愛奇藝,根據中國媒體報導,以每集不到新台幣一百萬元拿下《星》劇獨家直播權,這個價碼,只有當初樂視網買下《甄嬛傳》的近五分之一。《星》劇選擇與敵人合作,寧願少賺,因為要贏的是中國逾六億網民捲起的後續商機。

「這部戲那麼紅,完全是粉絲自發性的力量,我們只是參與大家討論,一起創造、優化議題,這是互聯網時代營銷很重要的一個特徵。」愛奇藝市場部副總裁陳劍峰接受《商業週刊》越洋專訪指出。

一開始沒想到《星》劇會大受歡迎,直到農曆年假時,微博上開始有明星發起討論,像女星高圓圓喊著要在下雪天「吃炸雞配啤酒」;或范冰冰發佈古裝照、自稱是「來自唐朝的你」,引起網友關注,爭相模仿。到了二月中,愛奇藝上的《星》劇總點擊次數超過三億次,陳劍峰說,「病毒傳播已經散開來了,要趕快跟進。」

星星法則2歡迎網友惡搞「叫獸」圖瘋傳,話題洗版

過去,電視台行銷人員握有主導權,用置入和各種手法換取觀眾注意,提升收視率,賺取廣告收入。現在,力量反過來了,網路社群崛起,由行銷人員主導也不見得引起共鳴;最聰明的辦法,是讓觀眾提供靈感,商機反而更大。

愛奇藝有百度當靠山,陳劍峰帶領的市場部《星》劇專案小組,將近有二十位人員,每天分析搜尋結果,找出最熱門的「星星話題」,網民在網路上零零星星的游擊隊式聲浪,愛奇藝將它納入正規軍操作。

例如,「一月初我們就發現粉絲在關注千頌伊(《星》劇女主角)的衣服、飾品,我們馬上做成短片,盤點她用了哪些奢侈品、哪裡有賣,提供有用的資訊給大家,讓他們分享。」

不只把網路上看似分散的言論,透過大數據分析,變成行銷工具,一向被版權商視為惡搞的網友二次創作,其實,也是助燃星星之火的武器。

一則「爾康!別以為你頭上套個劉海我就認不出你!」貼文,比對《還珠格格》劇中角色福爾康和《星》劇男主角都敏俊相似照片,幾天內,各種「叫獸(教授諧音)」惡搞圖在網路上瘋傳,「還有網友說,原來小瀋陽跟教授也撞臉了,我們乾脆把劇中所有角色跟現實人物的明星臉找出來,做成系列圖。」

愛奇藝把網友創作再包裝,透過社群網站二次發酵,同時也在位於北京三里屯的自家咖啡館外,張貼男女主角大型海報,在微博發起蒐集網友與「星星合影Kiss圖」活動,滿足八○、九○後的炫耀心理。

陳劍峰強調,不管線上、線下,所有行銷策略都必須思考如何引起網友討論,營造出一上網就被星星話題洗版的氛圍,當每個人都覺得「沒看這部戲就落伍了」,才能讓人氣變成錢,並為愛奇藝帶來香奈兒等精品廣告收入。

星星法則3善用敵人力量不怕爆雷,翻譯播出零時差

最後,除了借助由下而上的草根力量打免費廣告,大結局播出前幾集,愛奇藝還和人在韓國的字幕組網友合作,當地戲一播出,就同步在微博上發佈字幕,讓中國網友先睹為快,做到幾乎和韓國零時差。

「以前翻譯再快都會慢三、四小時,沒有像這次那麼積極的例子。」亞太傳媒集團總裁曹先安說,愛奇藝掌握韓國第一手資訊,戲開播前,就先在微博上播出下集亮點預告,也不怕先用文字轉播會影響正式播出的點擊率。因為,這樣反而能讓網友更期待,勾起好奇心,事先預熱人氣,「視頻網站和字幕組以前被認為是非主流,但這本來就是一種高科技的展現,只有正視它,才能利用它,」曹先安說。

讓海盜上船,在中國《星》劇展現的力量是近四個月內出現二十億次的點擊收視,成為中國最受歡迎外來電視劇。

根據韓國觀光公社統計,今年一到三月,訪韓的中國觀光客比去年多了近四五%,共超過一百零四萬人,成為所有旅客的最大宗。因《星》劇走紅的演員金秀賢,也接下十六個中國地區代言,保守估計進帳逾新台幣五億元,是在韓國的三倍,出席一場活動價碼更高達五百六十萬元,媲美中國一線明星。

不過,要製作方完全放下架子,其實並不簡單,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就說,網路雖然可以變成行銷助力,但很多時候,也是阻力。

例如,《星》劇大結局前,就有擔任臨時演員的中國網友「爆雷」,不只透露劇情走向,還發佈現場拍攝照片,這些行為,都很可能打亂原有的行銷策略,甚至影響收視狀況,「這本來就是一個製作方跟網友拉鋸的過程。」

當網路力量興起,《星》劇的成功告訴我們,要懂得與敵人共舞,善用敵人的力量,才會是這個網民時代的贏家!

【延伸閱讀】《星》劇熱潮,延燒半年不退!

開播首週,點擊數破千萬2013年12月,視頻網站愛奇藝拿下網路獨家首播權。

熱映第2週,點擊數破2,300萬2014年1月初,微博、臉書開始有網友剖析女主角千頌伊服飾品牌。

微博發酵,點擊數達4億2014年2月初,女星趙薇、范冰冰等人在微博發起討論,「炸雞配啤酒」開始瘋傳。

中韓同步播出,點擊數超過8.3億2014年2月農曆春節,星星話題正式引爆,愛奇藝調整策略,與韓國SBS電視台同步播出。

進入結局高潮,點擊數超過13億2014年2月底,劇情進入尾聲,網友心繫大結局,愛奇藝與字幕組合作,搶先在微博與韓國同步轉播。

出席廣告代言,點擊數超過20億2014年3月延燒至今,全智賢、金秀賢接下多支中國地區代言、商業活動,截至4月初,點擊次數達20億。

註1:開播首週與熱映第2週點擊次數統計為愛奇藝網站,其餘為中國各視頻網站加總。註2:《星》劇延燒到台灣,5/5起週一至五晚上於緯來戲劇台播出,在台首集收視率達1.37%,創該台紀錄,更勝《半澤直樹》的0.94%。 整理: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539

歌華有線等30多家有線電視網絡公司結盟 劍指收視數據專業化運營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0-25/956069.html

組建廣電大數據運營公司,將由歌華有線牽頭,並具體負責好運營事宜,推動全國收視行為數據庫和權威收視數據采集發布平臺建設。

每經實習記者 馮彪

繼去年11月推出國內首個收視數據品牌“歌華發布”後,歌華有線(600037,SH)在廣電大數據上又邁出一步。

10月23日,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歌華有線聯合全國30余家省市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共同成立“中國廣電大數據聯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聯盟成立儀式現場獲悉,該聯盟旨在共同搭建全國廣電大數據平臺並建設收視數據調查分析機構,實現數據共享、聯合發布,努力構建科學準確、客觀公正、導向正確的收視評價體系。

此外,下一步,聯盟將共同建立覆蓋全國的全媒體與全樣本收視數據運營公司,實現專業化運營。

搭建4000萬量級廣電大數據平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在出現大數據的思維和工作機制前,國內電視收視率等數據只能通過每座城市的數百個用戶樣本抽樣調查分析得出。這種方式得到的數據內容單一,無法深入分析用戶的收視規律,且易出現數據不準確、收視率造假等弊病。

大數據出現後,這種狀況正在被改變。“大數據對廣電、傳媒在內容生產、傳播方式、受眾研究、甚至是傳媒的體制都將產生重大影響。”中國傳媒大學調查統計研究所所長沈浩說。

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景春在聯盟成立儀式上說:“依據廣播電視網絡,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對終端用戶收視數據進行規範化采集、專業化分析,有利於建立科學客觀、導向正確的收視評價體系,有利於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創優,為用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精準化的服務。”

事實上,早在3年前,廣電行業就已開始探索大數據的運用。歌華有線率先成為廣電大數據的開拓者。2012年11月,歌華有線建立北京大樣本數據中心,實時采集、實時分析、實時展示北京地區高清交互用戶的收視行為數據。該中心的收視數據實時系統,全程由計算機完成數據回傳和采集,沒有人為幹預,客觀反映用戶真實行為。

2014年11月14日歌華有線正式推出“歌華發布”品牌數據產品,該產品通過對北京地區400萬高清交互數字電視用戶每天的實時收看情況統計,向社會公開發布北京地區有線電視用戶每日不重複開機率和北京地區有線電視收視用戶每日每戶平均收視時長等收視數據。

此次大數據聯盟成立後,廣電大數據將不僅限於北京,而是在全國範圍內布局。據悉,該聯盟將以全國超過4000萬雙向數字電視用戶的收視數據為基礎,搭建全國廣電大數據平臺並建設收視數據調查分析機構,實現數據共享、聯合發布。這將有助於構建科學準確、客觀公正、導向正確的收視評價體系。

將建立收視數據運營公司

值得註意的是,今年7月30日,由歌華有線召開的“全國有線電視大數據聯盟研討會”提出了組建廣電大數據產業實體公司的發展方向。此次聯盟成立的宣言中也明確提出,建立覆蓋全國的全媒體與全樣本收視數據運營公司,實現數據共享與交換,形成大數據產品體系,實現專業化運營。

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宣傳部副部長嚴力強說,“成立中國廣電大數據聯盟和全國大數據運營公司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和行業發展趨勢,符合聯盟內各成員單位的共同利益,必將有力推動廣電行業的數據融合和創新發展。”

據趙景春介紹,組建廣電大數據運營公司,將由歌華有線牽頭,並具體負責好運營事宜,推動全國收視行為數據庫和權威收視數據采集發布平臺建設。

大數據平臺及專業運營的大數據公司成立後,將為政府、電視臺、廣告商等提供數據服務,具體來說就是:面向政府,提供專業、權威的輿情監控服務;面向電視臺、節目制作單位提供節目收視研究數據,共同打造精準EPG產品;面向廣告商,提供廣告分類與精準投放數據支持。

不僅如此,廣電大數據公司還將面向有線電視網絡公司提供經營數據支持和個性化服務;面向用戶,提供節目智能推薦與精準推送。同時,運營公司還將聯合互聯網企業和傳統數據公司,實現多屏收視數據共享,打造全媒體節目收視綜合評價體系。

在沈浩看來,中國廣電大數據聯盟的成立,有利於廣電探索新的營銷管理理念和商業模式,借鑒互聯網的一些思維,將傳統廣電頻道以及網站上的商品推廣和銷售,以及線下的活動、O2O相結合,這對廣電行業來說也有決定性的戰略意義。

  • 每日經濟新聞
  • 劉小英
  • 每經實習記者 馮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139

收視率、版權費超越《來自星星的你》 700天布局解密《太陽的後裔》暴紅術

2016-03-28  TCW

這部現在最紅韓劇,在亞洲炒熱話題也賺滿荷包,幕後推手,來自中韓兩國企業聯合操作。

三月,兩岸三地最夯的問候語:「你看《太陽的後裔》了嗎?」不管你是繳了會費開始追劇或免費觀看,必須要接收網站上的廣告,你都和中國第一大視頻網愛奇藝緊緊綁在一起了。

一部講述韓國特種部隊軍人與無國界醫生的韓劇,竟引起台灣、中國、韓國到日本間的喧騰。在韓國,播映到第六集時,就已打破《來自星星的你》(以下簡稱《星星》)最高收視率紀錄二八•一%。

二月二十四日,中韓同步上線,買下該劇首播權的,則是比老大哥優酷土豆視頻還晚六年,卻後發先至的愛奇藝。從《二○一五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或第三方調研單位艾瑞iUserTracker資料都顯現,去年不管是市占率、月觀看時數或收費會員數,它都站上第一名位置(見五十九頁表)。

中國媒體指出,《太陽的後裔》在短短一個月時間,讓愛奇藝一千萬名的收費會員數來到一千五百萬名。從愛奇藝與韓方簽下這部電視劇的獨家授權開始,這是一場長達七百天、交雜商業和資本布局,也是愛奇藝躍上第一、拉開與對手距離的關鍵一役。

七百天前.首爾

憑三個字,它就敢買下最貴版權時間拉回至二〇一四年四月,地點首爾,《太陽的後裔》播映前七百天。在友人牽線下,愛奇藝版權管理中心總經理張語芯第一時間知道,有部韓劇要開拍。但人飛到韓國後,擺在她眼前的訊息僅有三個字:金銀淑。

沒有演員、劇本,僅有編劇名字,你敢以每集二十三萬美元「史上最貴韓劇」價碼簽下來嗎?第一環,動作比對手快。「不到五分鐘就決定買,」張語芯說,過去《星星》、《繼承者們》操作成功,跟韓國版權方與電視台關係保持良善,是關鍵之一。

關鍵之二,來自她多年對內容版權採購的直覺判斷外,她在前方打仗,背後是一整個團隊的支持。編劇「金銀淑」的訊息早在愛奇藝大數據資料庫中被存放與分析,且這位編劇出產的戲劇如《紳士的品格》、《秘密花園》等都是收視率保證,命中率幾乎九成以上。

第二環是大數據分析。愛奇藝成立時第一個挑戰,執行長龔宇就打出「正版高清」口號,這是一個賭注。因為其他競爭對手雖已購買部分獨家版權,但還是有盜版內容,龔宇堅持:「每分鐘都是真的(原版購買),賭很大,很痛苦!」銀子保住面子,但更重要是要能賺錢的裡子。

賭注大,要不就開張吃三年,要不三年不開張。堅持正版版權策略,最重要的挑戰就是選片眼光。「內容選材上,版權購買或自製,已能達到八成以上命中率,」首席技術長湯興透露,除非是「黑馬劇」。

以當年也是天價、約人民幣一百萬元買下獨家版權的《星星》總集數為例,當時也沒想到這麼紅,因為題材過去沒出現過。首席行銷長王湘君也表示,原本預估僅二十億人次點擊率,沒想到最後是七十億人次,高於預期的兩倍半。

但《星星》開播一週後,湯興領軍的技術團隊,就能將內容取向精準度修正至九七%。也就是說,利用開播時觀看者停留時間、觀眾年齡等納入資料庫,接著分析更多海量訊息,有助判斷之後遇到有「暴紅」潛力的戲劇,就能抓住,比如這次的《太陽的後裔》。

擁有月流量逾八億收看人次,是大數據的分析要件。行銷長王湘君分析,一部戲劇中不中,主要有幾個判斷基準:導演、編劇、演員、電視台收視率、百度指數及觀看數據等,都能從資料庫中分析。

第三環的關鍵:先用資本戰搶得獨播權,藉此吸引收費會員加入,而這也是創舉。

走進愛奇藝位於北京中關村大樓,從樓層玻璃看出去,就是競爭對手大幅廣告看板,彼此對峙。它歷經二〇一四年與老大哥優酷土豆、騰訊的焦土戰後,二〇一五年靠著戰術布局,一舉將自己的收費會員衝到第一。這還不夠,要遠遠將對方拋在後頭,靠的是奇襲戰術。

七百天後.北京

會費降75%,靠獨播衝高收費會員投資過電影《太平輪》及梁朝偉、周迅主演《聽風者》的華策影視,與韓國專拍電影巨擘的N.E.w(華策影視定其第二大股東)合作拍攝,是這次《太陽》規格拉高,把電視劇提升到電影層次的關鍵角色。

而華策影視與愛奇藝背後都有兩個共同股東:百度和小米;華策影視也與愛奇藝共同出資成立華策愛奇藝影視公司,在「親上加親」合作下,第一次建立了十六集一次拍攝完畢,並且中韓同步獨家播映的合作模武。這背後拉開的,是從版權談判到製播同步下的資本鏈。

三年前《來自星星的你》與韓方差一小時播出,這一次,當製作和播放平台條件都談定了,就創造了《太陽的後裔》中韓同步播映的創舉。

別小看這差一小時的播放

順序,背後牽涉到人民幣幾十億元、上千個的廣告主意願,及劇迷追劇的瘋狂程度。

搞定了與韓國同步這一重要關卡,就等於吃下定心丸。

好不容易有高顏值的男主角宋仲基、女主角宋慧喬同時出現在一個劇裡,機會很難再遇,愛奇藝在戰術上決定一口氣把跟對手的差距拉得遠遠的,內部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降匱!

為了藉此一舉衝高收費會員數,決定採取第一週兩集讓收費會員獨家先看。主管VIP收費會員業務的資深副總裁楊向華提出,三月份限時推出月費人民幣五元方案,吸收新會員,等於是平常會員價四分之一的收費標準,一下子就在三月份暴衝,增加約五成的收費會員。

以五百萬新增會員數計算,降價約四分之三會員費,相當於一個月將人民幣近七千五百萬元往外推,內部沒有爭議嗎?

「這是有經過計算的,」資深副總裁耿曉華透露,面對老會員爭議,市場部一一說明,那僅是一個月的促銷方案。

龔宇擅長的溝通方式是「抓大放小」。

儘管有雜音,但在主管會議上,大家一致達成協議:衝收費會員。

降價,除了是戰術,也是一種行銷手段,可以帶來游走在會員邊緣的族群,用一個可口的「賞味價」,讓他們進來體驗正版高清視覺;由於此次方案會員是採逐月收費,《太陽的後裔》完播後,這群新會員有可能說拜拜,不再惠顧,這正好可以考驗愛奇藝內容的豐富度足不足以留人。

這次《太陽》的操作,是龔宇典型的盤算,他一直在觀察,除了廣告收費外,在十三億收費會員潛在市場中找到營利模式,才是未來趨勢,而非局限於全中國約人民幣一千億元的廣告天花板限制。「廣告收費會到頂,但隨著環境成熟(打擊盜版),觀眾願意為有價值內容付費,潛在性是很大的,」龔宇有信心說。

撰文者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32

暴紅台劇》觀看人次,直追太陽的後裔 一部愛情戲 讓滾石唱片翻身收視王

2016-05-23  NM

曾是華人唱片界霸主的滾石,在唱片產業崩盤局勢下,一度負債十五億,但十年間的三堂課讓它「從水裡,游上岸了。」由滾石唱片出資七千萬元的週六偶像劇《滾石愛情故事》,以累計超過百萬的影片觀看人次,在華人最大視頻網站愛奇藝台灣站,人氣緊追韓劇《太陽的後裔》、大陸劇《琅琊榜》之後,也成為同時段戲劇類的收視冠軍。

除了以歌入戲的構思突破過往偶像劇的窠臼,《滾石愛情故事》能吸引十二位一線導演、十一位編劇,合計六十座金鐘獎功力的加持,主要源自於滾石唱片的魅力。「五、六年級生的記憶裡都有一首滾石的歌,導演、編劇都願意在既定行程之外擠出時間拍滾石的歌,」《滾石愛情故事》編劇統籌劉梓潔說。

在一九八〇、九〇年代,滾石是華人世界最大的唱片公司、日本以外亞洲最大唱片公司,在亞洲共十二個城市有辦公室、員工總數超過一千二百人,年營收最高超過新台幣五十億元。後因實體唱片產業崩盤,加上外商唱片公司搶進台灣,最慘的二〇〇四、〇五年曾負債超過十五億,現在員工不到一百二十人。

〇九年以後,滾石唱片先後策畫五十二場縱貫線演唱會和滾石三十演唱會,門票收入超過新台幣五十億元,現在再加上《滾石愛情故事》的收視人氣,花了十年終於清償所有債務。套句滾石唱片董事長段鍾沂的說法:「原來掉在水裡,現在游上岸了。」但,轉型成功了嗎?

「這題目有點問題,因為我們沒有轉型問題,」段鍾沂在第一時間糾正了記者的提問,「產業越來越複雜,我們做的都是產業裡的一塊,沒有投資房地產、餐廳什麼的。我們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情:做出好的內容。(所以)沒有轉型這種說法。」三十五年間,滾石唱片歷經大起大落,現在清償十五億債務,但公司規模縮水到十分之一,也稱不上轉型。那麼它的意義是什麼?

大起大落35年

擴張太快,管理制度跟不上第一課:價值比價格更重要。

段家兄弟念茲在茲的「做出好內容」,究竟什麼是「好」?

曾任滾石唱片策略長、相信音樂執行長陳勇志解釋,滾石與其他唱片公司最大的不同在於,滾石重視音樂、歌手跟時代的扣合:「跟時代互動是滾石的信念,這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他們相信音樂要反映社會,吸引來的就是受美國搖滾教父鮑布.狄倫(BOb Dylan)影響的創作者,而不是受迪斯可影響的人。」換言之,「好」的量尺是時代,而非市場,賣得好未必是「好」音樂,能被傳唱才是好音樂。

而滾石唱片的段家兄弟給了「好」首樂土壤。

嬰兒潮世代的段鍾沂和段鍾潭,深受六〇年代嬉皮文化和自由反戰文化影響,對音樂有異於常人的熱情和嗅覺。

一九八〇年兩人分別拋下中影和王安電腦的穩定薪水和工作,與其他四人籌資一百五十萬元成立滾石唱片。

熱情之外,個性內斂的滾石總經理段鍾潭對歌曲有敏銳的嗅覺,連陌生的異國曲調都能挑出讓人印象深刻的佳作,諸如周華健翻唱日本歌手飛鳥涼的〈讓我歡喜讓我憂〉、蘇慧倫翻唱德國樂團「傻瓜花園」的〈檸檬樹〉,加上他給創作者很大的空間(諸如沒有截稿日期、可以不發片),吸引當時最有創意的音樂工作者包括李宗盛、羅大佑和小蟲三大華語歌曲敦父,加入滾石。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好的創作氛圍讓滾石盡收人才,在九〇年代急速擴大到亞洲,成為跨國公司,但制度跟不上組織發展。一位資深的前滾石人表示,當時滾石最有名叫「三點不露」,意思是下午三點以前,藝人、創作者不會出現在公司;段氏兄弟也曾找人力資源專業的留美碩士負責人資、建立制度,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找行政職員代為打卡,創意工作者照樣按照自己的步調,結果不到一年,人資走人。

二〇〇〇年後產業結構變遷,實體唱片銷量下滑,滾石唱片資源漸減,逐漸傾向標準化製作。「每張唱片、每位歌手不該用同樣的方式來運作,」一位滾石前員工指出,「但在大體制裡面,很難有個人特色。」滾石也沒有坐以待斃,一九九九年,段家兄弟看到網路、數位音樂趨勢,便開始找實體唱片外的出路,先後成立滾石網路公司、挖掘素人歌手的明星學員星探網站、音樂創作平台滾石可樂,及成立滾石移動做手機答鈴。只是走得太快,得不到市場回響,多數賠錢收場。

此時先有外國唱片公司大舉來台,用更好的薪水、條件挖走更多滾石藝人;後有財務調度陸續收掉各海外分公司、魔岩唱片,藝人走得更多。〇六年五月天、梁靜茹離開後,高知名度歌手剩周華健和陳昇。

「我們期望讓歌手有更大空間,但如果他要的我們不能給、服務都做不到,當唱片公司不能發揮這個功能,你好意思留著人家嗎?」段鍾沂說。

然而,也因段氏兄弟堅持好內容,兩萬多首歌讓滾石在過去十年財務危機中得以因應,從卡拉OK、MTV、YouTube 等數位平台中產生收入,不至於沒有現金支付債務。

段鍾沂坦言這是滾石活下來的關鍵,也是三十五年來的信念:好的內容會產生新價值,爛東西就不值錢。「所以《滾石愛情故事》七千萬就投了,不用算可以回收多少錢,因為拍得好就搶著來,拍不好你也收不到,算也沒有用。」

外資開價60億也不賣

什麼都沒了,只剩音樂魂第二課:不忘初衷。

二〇〇〇年以後,滾石進入最辛苦也最精彩的十年。

〇四年,滾石唱片爆發財務危機。段鍾沂的女兒、攝影師段書珮當時正在上海做地下樂團的計畫,在地鐵看到報紙新聞後嚇得腿軟:「我馬上打電話給我爸,我爸平靜的告訴我都處理好了,叫我不用擔心。」殊不知冷靜的背後,是負債超過十五億元。當時甚至傳出有外資出價五十億收購滾石唱片,但被段家兄弟拒絕。

實際上從九二、九三年以

來,一直有外資打算收購滾石唱片,最高曾經開價到兩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億元)。

「我們不想賣;寧願沒有飯吃,也不見得會賣。」段鍾沂回憶,即便在最苦的時候有人來談收購,都沒答應,「滾石不是我跟我弟弟打造出來的,而是一群非常優秀的歌手、製作人和員工聯手打造的,公司不是我的,你怎麼好

賣呢?全台灣有好幾百萬

人聽滾石,公司也是他的了。滾石變成一個象徵,我們只想撐下去。」每當軟弱的時候,段鍾

沂都自問:「當初為什麼

成立滾石?」他不停提醒

自己是為了要用音樂改變

世界。他總想起財稅系畢

業的他在稅捐處做了十個

月就受不了,寧可沒錢

吃飯辦《滾石》雜誌、唱

片,和弟弟睡桌子上:為趕三點半軋支票,把編輯的相機拿去當。開始創業便負債的段鍾沂,調錢、軋支票,都很熟悉,只是金額從兩、三萬變成十五億。

現在想想,段鍾沂覺得能夠撐過十年、清償債務,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很無知,不覺得危險;二是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我不是要過舒服的日子,是想像賈伯斯一樣把世界變更好,」他說,「當你把這種帶有悲劇性色彩的壓榨當成享受,你就不會想賣公司。」

如果重來一次:

向外找合作,不單打獨鬥第三課:擺脫英雄主義。

如果重來一次,你會怎麼做?

「以前傾向單打獨鬥、英雄主義,如果重來一次,我會試著找方法跟別人合作,集體完成,」段鍾沂想了一下說。

實際上,滾石也已調整做法。〇七年起,滾石積極尋求合作夥伴:與百度合作免費音樂線上收聽,可參與廣告分潤;一一年與公視合作播出紀錄片《聽時代在唱歌》;一四年在廣州投資的演唱平台「中央車站」,去年與樂視電視合作線上直播等。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說:「做企業的第一要素,就是不死,跟戰士一樣,上戰場的第一要素,有時候不是為了贏,而是活著。」滾石唱片無論起落一直懷抱著初衷,知道自己存活的理由,凸顯出它的生命態度,而生命態度的價值,經常是超越成敗的。

滾石唱片

成立:1980年

董事長:段鍾沂

總經理:段鍾潭(圖)

地位:華人地區第1個獨立的國際

音樂品牌

紀錄:發行台灣第l張CD專輯,

舉辦台灣第1場跨年演唱

會’舉辦台灣第l場大型演

唱會

撰文者單小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57

當TVB與ViuTV鬥收視時,影視創作人還在窮日子裏掙紮

來源: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509-hongkong-tvindustry/

當TVB與ViuTV鬥收視時,影視創作人還在窮日子裏掙紮 |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視頻新聞

當TVB與ViuTV鬥收視時,影視創作人還在窮日子裏掙紮

ViuTV冒起,港臺多了頻道,新的免費電視局面,能否給本土影視創作人帶來曙光?

過去一週,香港人像追蹤恒生指數升跌一般,緊追兩個免費電視臺的收視點。

今年4月6日橫空出世的ViuTV,勢頭勇猛。據ViuTV公佈,開臺首晚的平均收視約5點,最高8點,到5月3日上到10.6點,意味著近68.9萬觀眾觀看——不少市民為這個新生電視臺能搶得雙位數收視而拍掌歡呼。也有市民同時指出,無綫電視在黃金時段仍有過百萬觀眾收看,一臺獨大的局面未變。

ViuTV開臺後首張成績表。圖:端傳媒設計部

當大眾視野仍停留於收視指數,兩臺搶觀眾之時,香港一群影視創作人卻在遠處觀望著。「新的免費電視局面,究竟能否持續開拓平臺,讓本土創作人有發展的出路?」這是28歲的黎梓駿近日最關註的問題。

黎梓駿2012年畢業於香港珠海學院新聞系,一直喜歡影視創作。大學畢業前半年,黎梓駿與三位朋友,合組公司製作影片,最初主要為坊間的跳舞學校製作比賽及為明星排舞的花絮,每條短片製作收費約1千至4千港元。「當時正是人人單反(單鏡反光相機盛行)的年代,客人都覺得拍片只是按按鈕,剪片也是按按鈕,根本不理解什麼叫創意,更不用談創作人所投入的時間、成本及技術,所以一般公司都不願付太多錢去製作。」

四名年青小夥子的初創公司,生意難做,每人每月收入只有四至五千港元,「做學生時還覺得夠用,但畢業後,單是我租的那間劏房租金已要三千多元,坦白說,都是跟朋友拼拼湊湊(籌錢)才可過活。」

不足八個月,公司最終倒閉收場,黎梓駿轉行,做過保險從業員及接線生工作,再去了澳洲working holiday(打工假期),回到香港,不甘放棄夢想的黎梓駿再次和朋友一起組建公司。2013年起,他的製作公司開始承接市場推廣公司外判的宣傳片和網絡廣告。不過,黎梓駿說,這些工作都沒什麼創意可言,「很多時客戶公司的老闆自己決定了他的方案後,我們只照指示執行。」

舉例來說,一個風筒(吹風機)廣告,客人要求找一名靚女youtuber,對著鏡頭美美吹頭。「僅此而已?這根本不可能提高貨品銷售,但客戶已認為能表達意思,基本上已沒商量的餘地。」黎梓駿無奈地說。香港很多創意人有過這種掙紮:「當創念遇上商業計算,矛盾隨即而來,要夢想抑或飯碗呢?兩者似乎不可能同時兼得。」

日復一日,黎梓駿與拍檔逐漸認清,香港根本沒有創意市場,他逐漸把工作與興趣分開:「工作就是等客人拋一些所謂意見出來,然後我們就按照指示,做一些東西塞回他嘴巴,最好就是順利完成,收錢便算。」

新電視臺喚醒對創意的想象

據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2015-2016年度全球競爭力年報》顯示,儘管香港的全球競爭力指數度的整體排名保持在前一年的第7位,但在創意方面的排名僅得第27位,為亞洲四小龍中最低。

在香港,很少會聽見人們談創意,城市規劃沒有創意建築,購物商場裏沒有創意產品,大街上也沒有創意打扮,一切正如香港文化人梁文道撰文所說︰「創意產業靠的主要是人,而這些人…… 都很講究環境。這個環境必須開放包容、多元刺激,有很多和自己一樣的人溝通競爭,有很多不一樣的事情每天發生。香港是這樣的地方嗎?我們不要再騙自己。」

然而,全新免費電視臺ViuTV的出現,近來卻給香港市民帶來一次創意撞擊。ViuTV的重點節目《跟住矛盾去旅行》打破港人對旅行節目的想像,首集找來政見對立的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及泛民主派議員梁國雄,一同到波蘭旅行,二人平日在立法會內唇槍舌劍,同遊異地時竟引發連串溫馨故事。另一節目《煮吧!換咗我阿媽》亦不單純是教師奶煮飯,而是找來三對母子,讓他們交換阿媽進行廚藝比賽,解構箇中親子關係。《晚吹》則衝擊電視廣播的底線,談論多人性愛的話題,節目嘉賓連環爆粗,甚至被投訴至通訊局指節目內容不雅、語言粗鄙。

播放一個月以來,ViuTV似乎成了香港電視界的創意符號,一夜之間,許多影視創作人不禁要問——他們的春天要來了嗎?

ViuTV 衝三小製作團隊。攝:盧翊銘/端傳媒

那種「不一樣」,是你從沒在電視上看過,但它一直存在

去年夏天,ViuTV的節目創作人員找到了黎梓駿的製作公司。黎梓駿的合夥人吳國麟認識ViuTV節目創作人員彭穎琪,彭在ViuTV開臺前被委派負責一個名為「實驗電視」的欄目,即是嘗試把電視廣播時段,外判予獨立製作公司運作,讓外部自行製作內容,再由ViuTV播放。

獲得這個機會之後,28歲的吳國麟,與黎梓駿及24歲的梁天俊,回想起三人曾在畢業那年去臺灣的單車環島遊。當年遊臺期間,三個年輕人學會了臺灣閩南語「衝三小」,即「幹什麼」的意思,就索性以《衝三小》作節目名稱,三人在香港踩單車去不同地方,介紹不同的本土商店或玩樂地點。

黎梓駿坦言,在製作《衝三小》前,自己已經有十年沒有看電視。「我不會看無綫的節目,不是抄襲外國,就是毫無新意,倒不如上網看美劇或外國節目。」因此,他從來沒想過,電視會為他帶來什麼︰「我們都不看電視的,怎會想到自己有日會上電視,甚至因為電視而被人認識。」

直至《衝三小》播出後,他才猛然意識到免費電視的影響力:「以前跟人說我們的想法,別人會覺得我是『白癡仔』,當我開玩笑。現在有一個電視平臺播放我的作品,你就會知道,我的想法原來真的可以入屋(進入別人家裏),是行得通的。」

在這個節目的創作內容上,ViuTV並沒要求他們三人作出任何修改,黎梓駿說感覺頗受尊重:「好奇妙,出來工作後,很多時都要妥協,《衝三小》令我們覺得重回學生時代,我們製作出什麼,ViuTV就播什麼,完全是我們的想法。」

《衝三小》現時逢星期三深夜11時45分播放半小時,收視雖未登上ViuTV公布的重點收視榜,但在網絡上好評如潮。「好無聊,但唔知點解睇曬成集(不知為何看畢整集)」、「由頭笑到尾」、「夠貼地(夠接地氣)」—— 網上有市民這樣留言,甚至有人要求節目「加鐘(增加播放時間)」。

同時,《衝三小》亦吸引了廣告客戶主動接觸。彭穎琪指出,節目由ViuTV開臺播放至今,有7名廣告客戶主動接觸她,提出合作查詢:「《衝三小》這個節目,以年青人作對象,所以接觸我們的品牌都是本地、年輕、大膽的。合作模式不局限於傳統的冠名贊助,可以作更多嘗試。」

對彭穎琪來說,《衝三小》讓她看到外判製作節目的發展空間:「《衝三小》那種『不一樣』,是你從沒在電視上看過的,但它確實一直存在。」

港臺外判電視節目製作團隊。攝:盧翊銘/端傳媒

做創意行業,比拼的是捱窮能力

不一樣的創意人才的確一直存在。當《衝三小》或ViuTV其他「不一樣」的節目令香港人直呼過癮時,香港還有大量的影視創作人卻仍困在死胡同裏,苦無出路。

綜觀香港,創意培訓並不缺乏。香港浸會大學、城市大學、演藝學院及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資料顯示,每年傳理學院、創意媒體系及電影電視學院的畢業學生約有164名,當中部分投身電視製作行業,初畢業後入職起薪點約1萬2千元。

今年31歲的鍾宏傑,6年前便是其中一員。他畢業於演藝學院,主修編劇,畢業後一直從事外判的獨立電視製作。

還未畢業時,鍾宏傑就和同學關文軒,參加了香港電臺(下稱港臺)的外判節目計劃,經過兩個審批階段後,他們獲得18萬元的資助,拍攝一集關於香港郊野義務搜索隊的半小時紀錄片。二人於是開設了一間製作公司,承接港臺的外判節目。當時始終是新手,鍾宏傑、關文軒與另一名拍檔,花了較多時間拍攝,一年後他們向港臺提交了兩集,合共獲得36萬元資助,扣除成本後,每人每月只收入數千元。

鍾宏傑回憶,當時入不敷出,為省住宿費,必須與家人同住,每天煮即食麵過日子,更遑論休閒消費,心理上壓力很大:「當時經常身無分文,自信心很低,每次家人、舊同學聚會,都不想參與,始終怕跟人有比較。」

在香港這創意行業,很多時候在拼的,不是創意,而是捱窮的能力。

鍾宏傑

「在香港這創意行業,很多時候在拼的,不是創意,而是捱窮的能力。」鍾宏傑說,他認識的許多同行朋友,最終都不再堅持從事文創工作,大多轉行去做推銷員。

過去六年,鍾宏傑堅持製作文化及社會題材的節目,資助主要來自港臺。2012年,他曾獲港臺資助,遠赴美國紐約,拍攝關於城市街頭藝術及塗鴉的系列節目。回港後,他又再次得到港臺資助,開拍廢墟題材的節目。

港臺於1928年啟播,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自2014年1月13日起,開始提供免費公共數碼電視。至今年4月2日,亞視因不獲續牌而停止廣播,香港電視業進入四臺分立的局面,除無綫外,還有ViuTv、香港電臺電視,及尚未啟播的奇妙電視。

港臺於4月2日接收了已停播的亞視的兩條模擬電視頻道,增加播放時段,並且表示,將需要增加更多外判節目來源,來填滿更長的廣播時間。

但長期一臺獨大的無綫電視卻依然壟斷著節目製作。2015年,無綫全年的外判節目,只有資訊節目《望子成才》、真人騷《難得有心人》以及自然紀錄片《天坑》。

無綫企業傳訊部宣傳科副總監曾醒明向端傳媒表示︰「TVB(無綫)是全世界最特殊的電視臺,要自家製作節目、發行,擁有永遠的版權。如果外判,版權可能要與製作公司相議。」他明言︰「TVB短期內不會放棄自己製作,只會維持少量外判。」

鍾宏傑直言,很難取得TVB少量的外判資助︰「要接觸無綫,首先要有人脈,我沒有。無綫要的是娛樂、八卦,我們沒有這些。無綫亦不會付出如港臺般的合理外判資助。」

至於新電視頻道的ViuTV,鍾宏傑認為,其創作內容上多以炒作話題吸引眼球,但內容未能令觀眾持續追看,「《跟住矛盾去旅行》的話題就是兩個人的對立,《G1格鬥會》就是女藝人在打架,觀眾因聽到這些話題而去看,看完之後呢?」

鍾宏傑總結,香港市民長期習慣了只有一個免費電視臺可以觀看,缺乏了對更多元節目,如文化知性節目的需求。「其實香港不同電視臺應該為市民帶來更多元化的節目。」

香港電臺電視部外購及外判節目組特級節目主任麥誌恒。攝:盧翊銘/端傳媒

香港電視產業:有人才,沒平臺

香港電臺電視部外購及外判節目組特級節目主任麥誌恒接受端傳媒訪問表示:「外判節目計劃旨在培養年青創作人,讓他們汲取經驗後,再向其他平臺進發。」

據港臺提供的資料顯示,2012至2014年間,共有227間公司向港臺遞交外判節目申請計劃書,申請者亦有上升趨勢,由2012/13年度的153份申請,升至上一年度的223份申請。

麥誌恒認為,這反映香港有具創意的人才及產品,只是在電視產業制度上,香港根本未能提供足夠的平臺讓人才發揮,在這一點上,香港遠遠落後其他地區。

在歐美國家,目前很多製作公司都是由業餘小組形式起家的。「在外國,就算是很業餘的(製作人),可以先做少少計劃給電視臺看,電視臺覺得有潛質,就給他們少少錢,叫他做認真一點,拍pilot program(試播節目)。可行的,就由電視臺出一個百分比,列明持有某個地區的首播權或播映權,然後製作人再拿pilot program,去找其他電視臺、發行商,甚至其他國家的電視臺去融資,方法很靈活。」麥誌恒介紹說。

香港一直未能發展這種節目模式,主因是「政策」所限。2009年,香港政府計劃增加免費電視牌照,同年底,三間電訊商城市電訊(香港電視網絡)、有線電視(奇妙電視)及電訊盈科(香港電視娛樂),向廣播事務管理局遞交申請。

城市電訊於2012年更積極地成立香港電視網絡(HKTV),並大行招兵買馬,完成十多齣電視劇,為開臺作準備。豈料在2013年10月15日,香港行政會議宣佈原則上同意發牌予奇妙電視及香港電視娛樂,但否決香港電視網絡的申請。

市民質疑政府拒絕開放頻道,阻礙電視市場競爭,直指審批過程不透明,並發動12萬人遊行抗議。香港電視隨後就不獲政府發牌提出司法覆核,惟終審法院於今年5月4日裁定毋須重新考慮香港電視申請。

影視創作人的自由市場遠未到來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一直研究中國內地、韓國及日本的電視產業發展,從而為香港電視製作的節目提出策略改進。

他指出,自90年代起,全球的商業電視臺都開始採用外判、製播分離的模式,一來減低成本,二來能更有效地引入創意。

「中國大陸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他們電視臺有自己的製作團隊,但很大的比例是向外面的製作公司外購﹔韓國電視劇製作成功打入整個亞洲,它們亦有外購﹔而日本的製作則是電視臺自家拍,但是明星、導演等人才不屬於電視臺的,令產業製作更靈活。」馮應謙分析道。

創作人的製作公司能否獨立生存,關乎市場是否有自由競爭的環境,要讓創作人東家不打可以打西家。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馮應謙

在馮應謙看來,現時制度下,創作人還要等待一條漫長的路才能看到曙光。「如今只有TVB,再加一個規模較小的ViuTV,根本不算一個自由的市場。製作公司就算可勉強生存,亦會被這一兩間公司把價錢壓得很低。之後,創作人的製作公司能否獨立生存,關乎市場是否有自由競爭的環境,要讓創作人東家不打可以打西家。」

事實上,黎梓駿與其團隊仍在趕製的節目《衝三小》,製作預算只是ViuTV自家製節目的5分之1,「港臺的節目相對質素高及偏向認真,無綫面對的是較年長的觀眾,相信短期內,ViuTV是唯一能接納我們節目風格的電視臺。」黎梓駿說,他正在鑽研以顯微鏡拍攝細箘的影像,期望有朝一日,這個創意之作,能有一個合適的平臺去面向觀眾播放。

(端傳媒實習記者何郁慧對本文亦有貢獻)

請按右上角選在「在 Safari」打開

下載

重啟你的華語新聞體驗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