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總座張榮華,靠自製戲打敗電視業不景氣 挺過陸韓劇夾殺 三立登收視王秘訣

2016-06-27  TCW

面對新媒體、海外戲劇搶市,三立以自製戲站穩腳步,一部戲線上、線下兩面賺,獲得收視率,更賺飽粉絲財。

現在不是贏隔壁台,我就贏了,這個時代要跟全世界打仗!」三立電視總經理、今年剛滿六十歲的張榮華說到激動,比手畫腳,這般渾身充滿幹勁的模樣,像是重回二十五年前,那個在南台灣賣《豬哥亮歌廳秀》錄影帶起家,野心勃勃想在影視產業闖出一番天地的年輕人。

三立電視(以下簡稱三立)堪稱電視台裡的「抗跌股」。近年來電視產業廣告萎縮,各電視台平均年營收下滑三%至五%,但三立二○一五年營收六十二億元,比起前年六十億元仍微幅成長,頂住寒風。

可是張榮華沒有對眼前的成績自滿,相反的,他投入下一場戰爭。「三立的戲劇和節目收視率常拿第一名,營收、獲利成長還不錯,拚到現在還沒輸過,有時真的會驕傲,」可是張榮華話鋒一轉,「但溫水煮青蛙已經開始了。」張榮華說的「溫水」,指的是新媒體的高速成長。世新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陳清河日前參與三立舉辦的國際影視論壇時便指出,新媒體時代的觀眾有多種平台如手機、平板可選擇,不再只看電視,電視台如何再創經濟價值,必須重新深思。

張榮華早已注意到電視的危機,在二○一三年起,砸十億元,推動三立朝「全媒體轉型」,從電視跨足雜誌、網路媒體、電商甚至影音平台,雜誌和網路媒體均已轉虧為盈,使三立二○一六年第一季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近兩千萬元。

固本:專注自製戲

去年戲劇時數占全台一半

三立能快速調整呼吸,轉進新戰場,關鍵正是張榮華花了二十五年,手握超過十萬小時的自製戲劇和節目。

以二○一五年為例,三立自製戲劇時數是一千三百小時,占全台灣電視台自製戲劇的一半,換言之,兩部自製戲中就有一部是三立的。三立歷年自製戲劇,總時數超過二萬八千小時,即使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要看完三立所有自製戲劇,也得花超過三年。

自製戲劇投資成本高,觀眾要是不捧場還不見得能回收,其他多數電視台十多年來以買韓劇、陸劇取代自製,但張榮華始終不肯放棄這條路。

「(自製戲劇)站在兩個角度來看,一是商業考量,因為其他台買片播,我們就選另外一條路,」張榮華說:「搶韓劇、陸劇,我也搶不過人家,因為人家十幾年來建立很好的關係,頻道觀眾也都養成收視習慣。」

突圍:年砸兩億拍戲

不買外來劇,自創供應鏈另外一個角度,張榮華認為,台灣電視台不能沒有自己的內容和影視文化。「電視台播別人的節目,就只是一個平台,沒有心跳,」跟張榮華一路打拚的三立執行副總經理莊文信表示,「但三立要當一個有心跳的電視台。」「我們要做第一部八點檔(《阿扁與阿珍》)的時候,什麼都沒有,沒導演、沒編劇,連主導內容的我們,都不懂戲怎麼做,」莊文信說:「我去跟無線台借布景,和出借方見面時,他對我說:『我勸你們三立不要做戲啦,你們做不起來的!』」但張榮華成功嗅到陳水扁當選總統的時代氛圍,《阿扁與阿珍》推出後,收視率位居有線電視台冠軍,一舉讓無線台刮目相看。

自《阿扁與阿珍》收視開紅盤,張榮華每年都推出數檔戲劇,從主打本土市場的八點檔《台灣霹靂火》、《世間情》,到高質感的偶像劇《命中注定我愛妳》、《敗犬女王》,都常踞收視率冠軍。

三立平均每一年砸下約兩億元製作戲劇,在張榮華接受採訪時,三立有七部戲同時拍攝,共超過三千多位工作人員參與,「當我這麼做(指買韓劇、陸劇),製作單位就沒有工作,我們供應鏈會散掉,要再重新拍戲就沒那麼簡單。」率領上千人「戲劇大軍」的張榮華說,拍戲常有狀況,因此多劇組同時拍攝,必要時彼此能互相支援,確保每一部戲劇都能穩定產出。

為力拚韓劇、陸劇競爭,張榮華在二○一二年耗資五億元,在新北市三重蓋起一座占地一千五百坪的「華劇製作中心」,內有五個挑高六米的高畫質數位攝影棚,「韓國影視城有十五座,大陸影視城超過兩百座,台灣竟然一座也沒有!」他說。

無線台民視無疑是三立現今最可敬的對手,兩家電視台都重視自製戲劇(民視一年自製戲劇時數約八百小時),並長期爭奪八點檔收視率冠亞軍,還一樣都是觀眾痛罵戲劇爛梗的頭號目標。

但相較於三立,民視的自製戲劇更多是本土味濃厚的八點檔,其他時段自製精緻戲劇較少。民視節目部經理郝孝祖指出,該公司預計在林口一口氣成立十二個數位攝影棚,以高規格設備拍攝戲劇。顯然,民視同樣在精進品質,爭霸戲劇版圖。

民視和三立在自製戲劇互爭長短,民視前總經理、現任副董事長陳剛信特闢「戰情室」,分析自家和對手戲劇,但張榮華同樣不是省油的燈,「我以前直接寫劇本,進剪接室盯剪帶。」張榮華為在收視率上爭勝,自己親上火線,盯劇本、也盯製作,即使到今天,任何要開案的戲劇劇本,都得送到他辦公室,他看過拍板後才能定案。

擴張:玩粉絲經濟

3,800元偶像見面會門票秒殺「有次拍戲,棚內牆上沒裝開關,演員要假裝開電燈,但張總就會說:『為什麼不真的把開關裝上去?』」曾與三立合作八點檔《真愛找麻煩》的導演馮凱表示,他看戲非常仔細,一點差錯都不放過。

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教授郭瑞祥表示,台灣頻道眾多,如果各電視台都不自製內容,「恐怕容易喪失核心競爭力,因為不同的內容,才有差異化。」隨新媒體當道,不少電視台轉頭重視自製戲劇,掌握自有內容時,張榮華卻已把眼光投射到戲劇延伸出的「粉絲經濟」,另闢新財源。三立今年三月舉辦自製戲《愛上哥們》的線下付費見面會,「門票售價要三千八百元,一千人的見面會,竟然開賣四十秒就賣光!」三立資深副總經理張正芬說:「我們還以為是系統當機了!」但外界常批評三立的戲劇低俗,張榮華坦言自己未嘗不想改變,「台灣八點檔太長,播兩個半小時,我自己也受不了,」張榮華曾下令,將三立八點檔《甘味人生》改成兩小時,期望提升戲劇品質,「但收視率掉下去的幅度比想像中的多。」收視率的壓力,讓他撐了三個月,撐不下去,還是回到兩個半小時。

顯然改頭換面,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張榮華請來奧美大中華區副董事長莊淑芬領軍團隊,為三立診斷,除提升形象外,並增加國際化的內容,想辦法跟上腳步,他對台灣影視產業受新媒體崛起,及陸韓劇夾擊的焦慮,不難想見。

「台灣(影視產業)不趕快急起直追,就沒機會了,」張榮華表示,因為如今影視產業的競爭,比起當年有線電視台開放更加巨大,連國外影視業都可以透過網路,在台灣市場攻城略地,「這不只是三立的問題,是整個國家政策的問題。」為了換腦袋,張榮華親自主持三場品牌說明會,對台下共四千五百位員工說明改造大計。「我現在最怕我老了,觀念轉不過來,」他笑說,「幸好這兩三年,看到一點成績。」前路險阻,但張榮華從不肯輕易低頭,他要讓三立的心跳聲,更年輕帶勁。

【延伸閱】一部劇賺3次,通吃粉絲財——三立戲劇衍生商機2011年

1. 辦活動

《愛上哥們》收費見面會

1,000張票40秒賣光

2. 炒話題

三立新聞網增加報導點擊

每月600萬不重複訪客,年增1倍

3. 出雜誌

《華流》偶像訪問

7-Eleven雜誌類銷售排行冠軍

撰文者馬自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78

奧運收視率暴跌 美國最大電視臺還能賺錢

隨著奧運會臨近尾聲,收視率統計也陸續出爐。據彭博情報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里約奧運會直播收視率在18歲至49歲人群中下滑25%。這印證了美國NBC Universal CEO Steve Burke的猜想:“試想有一天我們醒來的時候,收視率一下子下滑20%,這將是一場噩夢。我的猜測是千禧一代都已經轉向了Facebook和Snapchat的平臺,他們甚至不知道奧運會已經來到。”

傳統收視人群變老

NBC是美國三大電視臺之一,也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電視臺。雖然事實沒有Burke想象的那麽糟糕,但是也相差不遠了。根據彭博情報機構統計的數據,NBC黃金時段奧運體育賽事的收視率比四年前倫敦奧運會下滑17%,18歲至49歲人群的收視率下滑25%,這也是2000年以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收視率的首次下滑。同時意味著奧運會的收視人群正在變老,這是廣告商所不願意看到的,廣告商更想觸及的人群是年輕的千禧一代。

NBC花了120億美元拿下了到2032年為止的奧運會美國獨家轉播權,就是為了賭體育直播賽事的影響力。其它的廣播公司,包括迪士尼的ESPN、21世紀福克斯、時代華納和CBS則致力於長期的足球、籃球和橄欖球運動的轉播。

奧運收視率的暴跌讓過去一個看起來理所應當的事實受到了質疑:是否所有具有影響力的體育賽事直播的受關註程度都會永遠保持下去?以奧運會為例,一些專業人士認為,奧運會從來都不是美國收視率最高的體育賽事,但它在全球的影響力不可小覷。資深體育業內人士龔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人的收視習慣是看職業聯賽,對奧運會的熱度一向不高,除了一些熱門的田徑或者遊泳比賽收視率可能會高些,但是在中國就不一樣了,奧運會仍然是老百姓十分關註的體育賽事。而且在歐洲,奧運會的受關註程度也會隨著金牌數的增加而遞增。”

讓人確信的一點是,很多運動還是會長時間持續風靡下去,比如每年2月美國舉行的超級碗吸引著1.12億的觀眾,這在整個電視歷史上都是收視率排名第三的體育賽事節目。不過也有些運動的收視率一直在下滑。比如美國北卡萊羅納州校園男籃冠軍賽今年的收視率就比去年同期下滑超過37%,但是現場觀眾人數依然達到了74340人。

電視收視率下滑的一個原因是運動迷的年齡開始增大。根據博客網站Stratechery創始人Ben Thompson的統計,過去10年NFL(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和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賽事直播的收視人群平均年齡分別增加了5歲和7歲。“運動在年輕一代的人群中沒有根深蒂固的概念。”研究機構BTIG Research分析師Brandon Ross表示,“它被其它的娛樂項目,包括電子遊戲、電競和Snapchat這些網絡內容所替代了。”

網絡吸引“千禧一代”

NBC Sports主席Mark Lazarus表示,NBC希望通過給觀眾不同的收視選項,從奧運會的投資中盈利。比如今年NBC就進行了長達6000小時的網上直播,並且允許美國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運營奧運會的Snapchat頻道。

截至到上周二,NBC稱NBC Sports的App和網站流媒體直播的獨立用戶數量達到7800萬,比四年前倫敦奧運會上升了24%。電視轉播方面,盡管NBC收視率下滑,但仍然好過其競爭對手。“NBC電視轉播的收視人群中,18歲至49歲的觀眾數量比我們三家競爭對手加起來還多。”Lazarus表示,“全球奧運會98%的觀眾仍然是收看電視轉播的,但是我們也考慮到年輕的千禧一代,黃金時段通常是他們自己做主的時間(My time),他們希望以自己的方式觀看比賽,這也是為什麽我們要不斷去適應這些人群的收視行為,讓我們的轉播渠道更加多樣化。”

時代華納旗下特納(Turner)CEO John Martin表示:“電視臺也需要非常謹慎地去平衡,因為網絡的直播會分走一部分原本屬於電視的流量。”他進一步說道,網絡直播會潛在地稀釋線性網絡的觀看率。“而且或許是因為網上的內容會相對較少,人們最後還是被迫要再回到電視上觀看,我不知道這是否會反過來提高電視的收視率。”

NBC Sports的Lazarus對此表示部分贊同,但是他說道:“如果NBC不采取流媒體直播,那些紙媒又會說我們藏著內容不發,所以我們必須要尋求最好的平衡。”PPTV體育首席內容官婁一晨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奧運會版權在NBC手上,要做網站直播也只能由NBC旗下網站才可以,其它電視臺和網站只能播新聞,或者延時。”

今年奧運會期間,央視也在旗下CNTV網站上推出網絡奧運直播。對此,龔華表示:“網絡對電視的沖擊主要反應在廣告上面,今年中央臺把歐洲杯、奧運會直播都握在手中,沒有分銷給別家,就是因為在廣告方面特別註意保護自己獨家的利益。” 他還表示,目前網絡直播的質量肯定還是無法和電視比。“這也是為什麽像PPTV、樂視這樣的企業一直在推廣自己的電視機。”

“NBC對網絡廣告商的要價比電視要高出50%,因為網絡的用戶更加年輕,是廣告商希望觸及到的千禧一代群體。”Lazarus表示,“但是我們兩個平臺的廣告都賣得非常好。”NBC方面透露,倫敦奧運會的收入約為1.2億美金,今年里約奧運會賣出去的廣告翻了十倍,超過12億美金,因此利潤也將比四年前高很多。

廣告買主Amplify US首席本土投資官Andy Donchin表示:“奧運會的效應還是巨大的,雖然觀眾的質量可能沒有過去高了,但是在這樣一個碎片化的媒體時代,奧運的收視人群數量總體還是非常可觀的。我們會繼續買廣告,以觸及更多的人群。”

但是由於電視收視率的下滑,NBC不得不送一些免費的廣告時間給廣告商,以彌補用戶開機時間的不足。NBC承諾的收視率是2100萬美國家庭的平均開機率,不過截至上周,知情人士數據稱,開機率僅為1820萬。廣告公司Deep Focus創始人Ian Schafer表示:“NBC還有兩年時間來找出經濟學規律。”韓國平昌冬季奧運會將於兩年後舉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44

女排決賽收視率爆棚 傳央視局間插播廣告5秒就達211萬

中國女排對陣塞爾維亞,這場比賽吸引了全中國電視觀眾的目光,收視率達到了誇張的56.78%,同一時期,湖南衛視、北京衛視等熱門電視臺的收視率僅女排的1/50。網絡上爆出女排比賽中局間5秒的廣告收費就達到211萬,而一分鐘的長廣告則高達1433萬元。

這份8月19日公布的蓋著中央電視臺公章的表格叫做“2016年里約奧運會CCTV-1,5,5+排球賽事決賽局間廣告套裝”,這個套菜是指在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期間每個局間播出廣告的價格,頻次為2-4次,根絕比賽情況總數不少於2次。套裝的價格也很驚人,5秒的廣告211萬元,10秒廣告318萬元,15秒398萬元,30秒716萬元,而60秒的長廣告則直接高達1433萬元。

另據了解,截止到目前為止,全國電視收視率排行榜上,央視五套正在直播的女排決賽3.5222%穩居收視率排行榜第一,而排在第二是央視一套的其他奧運節目直播,收視率為0.9125%。

那整個里約奧運會期間,央視廣告播放情況又是怎麽樣的呢?根據公開資料,作為擁有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獨家轉播權的機構,中央電視臺努力打造多形式廣告產品。其中賽事新聞是整個奧運會中的核心資源,精彩賽事在CCTV-1、2、5、5+四個頻道播出,包括直播賽事中328次,賽事精編中150次,總頻次高達478次,15秒廣告價格4620萬。

專題類則包含了《相約里約》、《全景奧運會》、《奧運新聞》三檔精心打造的專題節目,一套和五套跨頻道播出。專題套裝總頻次64次,15秒廣告價格1050萬。而開閉幕式方面內容則包括里約奧運會開閉幕式直播節目前、後的廣告資源,總計播出12次,15秒廣告價格490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52

一天內某劇收視數據竟增長9000% 業內人士爆料:每年有40多億元人民幣被收視率造假黑勢力“竊取”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05/1067669.html

每經影視實習記者 白蕓

每經影視實習編輯 溫夢華

雖然收視率造假行為被業內詬病為“行業亂象”,但近些年來卻屢禁不止。

近段時間,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召開發布會,正式啟動收視率打假,向收視率黑勢力宣戰。會上曝出驚人內幕:“全年有40多億元人民幣被這股黑勢力所非法竊取”。

與此同時,在1月5日娛樂資本論舉辦的娛樂產業年會上,幾位業內人士,包括完美世界江何工作室總監何靜、歡瑞世紀傳媒副總裁姜磊、慈文傳媒副總裁趙斌,都不約而同地發出聲音,指出電視劇收視率造假已經到達“登峰造極”的地步,必須痛下殺手。

完美世界江何工作室總監何靜直言:“這已經到了一個必須要去面對的時候了。對於我們不買收視率的公司來說,走正道也許會被邊緣化”。

一天內某劇收視數據最高增長9000%

2016年,完美世界江何工作室出品的《麻辣變形計》《神犬小七2》在湖南衛視的黃金暑期檔播出。在很多人看來,完美世界江何工作室總監何靜應該是高枕無憂了。然而,在1月5日舉辦的娛樂產業年會上,何靜卻表示:“每天都誠惶誠恐”,竟是由於收視率造假問題令她沮喪。

由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完美世界江何工作室獨家原創開發制作的都市熱血勵誌偶像電視劇《麻辣變形計》

據何靜所言,她每天上午10點半到11點,都要面對全國網、城市網等收視率數據。而比之往年,今年的收視率造假問題,似乎愈演愈烈。何靜坦言:“今年的收視率造假這場“霧霾”一點不亞於北京現在持續多天的天氣狀態,就是登峰造極、烏煙瘴氣的狀態”。

對於這種現狀,何靜表示:“經常為這個事特別不公”,“因為你看著自己的作品,卻看不到真實的收視率”。此外,她還透露,曾看到一些劇一天內收視數據變化巨大:“看到頭一天的分成數據時我就發現,同檔期的其他劇居然能讓我們的劇在某個城市為零,而他們的劇增加6000%,還有最極致的增長9000%”。

另一位業內人士歡瑞世紀傳媒副總裁姜磊表示:“收視率造假可以對這個行業造成毀滅性打擊。一旦所有公司都去關註如何購買收視率,而不專註於收視率本身,就會把影視劇本身越做越糟糕”。

此外,慈文傳媒副總裁趙斌也指出:“問題的根源是評判依據單一,除了收視率外沒有其他評判標準,所以要在這條獨木橋上艱難的走下去。所以歸根結底評判標準多元化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方式之一”。

現場圖(每經記者攝影)

每年花40億元買假收視率

收視率造假問題由來已久,早在2010年,人民日報就曾連發三篇深度報道揭秘收視率造假問題。六年來,媒體關於收視率造假一事的報道、抨擊與呼籲從未停止過。

而近段時間,由鄭爽、馬天宇主演的電視劇《美人私房菜》登陸浙江、安徽兩大省級衛視的黃金時段,但卻因收視過低慘遭下架。該劇制作人嚴從華稱,收視率低是因為沒在收視率上作假,自己和浙江臺都是受害者。

實際上,在《美人私房菜》遭下線前夕,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在出席財新年會時就曾表示,當初光線傳媒就是因為電視劇造假問題,放棄了電視業務,最終轉戰電影領域,並稱:“當時我們看到的所有的電視節目、電視劇,可以說他們的收視率90%以上都是假的。”

隨後,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正式出手,打擊收視率作假黑勢力,再次把收視率造假問題推上風口浪尖。

據中制協法務委員會發言人張鳴山透露,“目前購買收視率的價格已攀升至每集30萬元至50萬元人民幣。以全國排行前20家衛視頻道每年播出13000集電視劇計算,全年有40多億元人民幣被這股黑勢力所非法竊取”。當前,中制協已聯合上書,並委托法務會調查取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562

2016年電視綜藝商業價值排行榜:《新歌聲》收視跌破3%,為何冠名還能賣5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7/160896.shtml

2016年電視綜藝商業價值排行榜:《新歌聲》收視跌破3%,為何冠名還能賣5億?
娛樂資本論 娛樂資本論

2016年電視綜藝商業價值排行榜:《新歌聲》收視跌破3%,為何冠名還能賣5億?

通過梳理2016年表現最賺錢的綜藝,我們發現了不少現象。

本文由娛樂資本論(微信ID: yulezibenlu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吳麗仟

說明:

這是由廣告費、收視率、點擊量、微博話題量、百度指數、豆瓣評分、潛在價值7個維度構成的評分體系,每個維度都以這些節目中最高的那個為1分,其他節目是這個節目的百分之多少就是相應的分數,最後加起來滿7分,再轉化成10分制。

2016電視綜藝商業價值排行榜:

《跑男》收視率跌破4%,但2017仍要漲價?

酣戰一年,2016年省級衛視收視率TOP10塵埃落定:

湖南衛視以0.306%的成績繼續領跑,浙江衛視拿到了0.297%,以微弱的優勢超過0.292%的東方衛視。江蘇第四、北京第五。另外在二線衛視方面,安徽衛視超過山東,沖到了第六。

e82a824b01bfa3801bae95d3a974d9c9

(以上數據為CSM52城市全天收視率)

事實上,對衛視而言,收視高低直接決定吸金能力。2017年,在新的臺網關系下,大劇越來越貴,不少衛視都在燒錢搶大IP劇、培育市場。綜藝將越發成為平臺最依賴的收入來源。

小娛曾做過盤點,衛視表面風光,但日常節目都是小打小鬧、不太掙錢,多要靠大IP養活。

通過梳理2016年表現最賺錢的綜藝,我們發現了不少現象。

1、綜三代或以上頹勢初顯,但勝在體量。《跑男4》平均收視率尚未破4%,《中國新歌聲》更是跌破3%,但它們在2017年卻依舊任性漲價、且有人買單。比如《歌聲2》招標會上OPPO號稱5億拿下冠名。

3b43af2b2096eedd5cb1f3fb701cf78c

2、綜二代表現優秀。除《全員加速中2》跌出預期、續集被叫停外,《極限挑戰2》、《歡樂喜劇人2》等繼續沖高,《真正男子漢2》、《蒙面唱將猜猜猜》等實現逆襲,部分節目的第三季已被vivo、金立等金主提前鎖定。

3、新節目過度依賴明星多撲街,比如《娜就這麽說》、《我們戰鬥吧》等,它們都不再做續集。不過,雖然《王牌對王牌》口碑也欠佳,但或許因流量高、模式簡單、可持續性、招商過關等原因將迎下一季,王祖藍、王源,宋茜將加盟,姑且期待這類節目能在制作上發力。

4、跨界、星素結合成關鍵詞。《喜劇總動員》被稱作3.0版的《歡樂喜劇人》,玩的是演員跨界的套路;而北京衛視則連續推出了《跨界歌王》、《跨界喜劇王》,2017年它還要做《跨界冰雪王》,是有意將“跨界”這一品牌上深耕到底的。另一方面,以《我想和你唱》、《天籟之戰》、《夢想的聲音》等為代表的3.0版音樂類型,在星素結合上玩的越來越6,後期看漲。“星素結合”口號喊了很多年,希望它成為2017年新的一極。

5、政策因素成為定時炸彈。先從今年2月的“限童令”說起,湖南的《爸爸去哪兒》轉網,浙江的《爸爸回來了》幹脆停掉,且2017年只有深圳衛視《閃亮的爸爸》一檔節目能上星。再說“限韓令”、“限選令”等,先是《蓋世英雄》等節目韓星被馬賽克,再是《來吧說做就做》延播、陷入漫長等待期,聯想到《我是歌手5》被迫改名為《歌手》、挪檔到22:30…2016年,被稱為史上限令最多、變數最大的一年,再大的IP,遇到堅硬的限令也變得脆弱。

綜上,2016年並未推出新的現象級節目,但不少優質綜2代、新節目已經冒出尖尖角。據小娛調查,像《全員加速中》很吸金、但成本高、口碑堪憂,像《歡樂喜劇人2》這種平均收視2.6%排名全國第三的,吸金能力卻遠不如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總冠只有幾千萬(第三季肯定是漲了)。而像《我們相愛吧》那種吸金力、收視率處於中等水平的,但卻為平臺帶來隱性的品牌效應、美譽。所以,當我們決定評選2016年最具商業價值榜單時,我們創造了一個新的坐標體系。

具體來說,這是由創收金額、收視率、網播量、微博熱度、百度指數、平臺效應、創收潛力七個維度構成的評分體系,每個維度都以這些節目中最高的那個為1分,其他節目是這個節目的百分之多少就得相應的分數,最後加起來滿分七分,再轉換成10分制。

最終榜單如下:

微信截圖_20170117102154

誠然,這個榜單並非絕對精準,但我們在努力靠近真實,並始終強調它背後的啟示意義。

“綜N代”:不管收視高低,廣告全面漲價

根據上圖,前九名全都是“綜N代”。它分為很多種類型。

1、綜N代(以上)

毫無疑問,2016年《跑男4》、《中國新歌聲》收視、網播排前二,吸金能力也一樣。

但是,前者的平均收視率從4.5%,跌到了3.5%;後者從4.4%跌至2.8%。

雖說“富不過三”、收視下滑,但你知道它們在2017年都漲價了嗎?買單的金主都瘋了?

4bf0ce10a710566d54557a1128e3d4f5

其實不然,原因有三。

第一,觀眾已經養成收視習慣,用戶基數大、品牌曝光度有保障。

第二,制作方可能會提出加強明星陣容、加大創新力度的承諾,或者雙方簽訂對賭協議。比如《新歌聲2》宣布已經請到陳奕迅、周傑倫加盟,且節目模式將大改。

第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你不搶的話可能會被競品搶去,為了保證自己行業領先位置不受威脅、占據市場資源,在新品風險大、註定比不過“綜N代”的情況下,只能搶王牌節目。

293adc6f3549acb5e6f996bd90b8fb45

有趣的是,《我是歌手4》、《快樂大本營》、《最強大腦3》還分別代表了一個潮流。《歌手》開創了歌手真正PK音樂的先河;《快本》代表了中國最早、最悠久的一個現象級節目,請明星不需要花錢,成本極低、招商省力、收入7億+,且穩坐了2016年節目關註度第一的位置;至於《最強大腦》,作為第一檔現象級素人真人秀,捧紅了能人,也帶火了腦力教育。

8afe58656cef40ccc1a59d5072bffa33

4a08b6999605cdf9d3c71765b378dfe7

167e93e1f4b0751d58e9aa8292130111

綜上,商業價值最高的節目從來不是跟隨者,更多都在扮演真正引領、開先河的角色。

2、綜2代

令人欣喜的是,有四檔“綜2代”也登上了榜單。

它們分別是《極限挑戰2》、《我們來了》、《我們相愛吧》、《蒙面唱將猜猜猜》。

c9f827ddda782e124a800778f7c11a05

上述節目分別代表了年輕人喜歡的一種類型,比如極挑造CP、造話題很厲害;比如《我們來了》、《我們相愛吧》,深受年輕的女性觀眾喜愛,後者被成為“年輕人的戀愛教程”;至於《蒙面唱將猜猜猜》,大概是2016年最大的一匹黑馬。

f55c4511799d2ad4d3b3574970e5c698

2cfea259d98d35540836e58be7a58d00

不過,小娛認為整個“綜2代”的現象,背後可以捕捉到有趣現象,如金主的選擇套路。

3e534e60e65e7c70903c6b990becf15a

先從2016年湖南最受關註的《全員加速中》說起。

雖然第一季是洪濤最愛的節目之一,但不到0.9%還是有失湖南的水準和臉面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何金主蒙牛純甄竟不離不棄呢?我們發現,首先,《全員加速中》的網絡播放量超24億排全國第六,關註度排全國第三,在年輕人中的討論度是夠的。其次,聽說蒙牛內部曾做過調查,認為《全員》在消費者中的認知度高、植入效果好,且促進了其線下銷售。不過,第二季收視上來了點、口碑卻跌了,事後湖南衛視臺長張華立直言這是自己批評得最厲害的節目,它們通過這個節目得到的教訓是:“湖南永遠都不能跟風,跟風就是死路一條。”

這或許是諸多綜2代里少數沒能做第三季的。通過上述表格,不能發現:

1、很多金主通常從節目第一季跟到了第二季。如《我們來了》、《一路上有你》、《極挑》,為何不繼續往下做?一來,跟金主預算、不同產品的營銷策略不同有關。二來,節目能做到第三季通常是反響良好的節目,續集漲價有的金主接受不了,有的被更有錢的金主搶去。

2、絕對大多金主都懂精準投放的道理。比如OPPO冠名聚焦在女星身上的戶外真人秀節目《我們來了》,針對的就是女性受眾;再比如春紀冠名《我們相愛吧2》,就派來了春紀品牌代言人周冬雨上節目,以此實現品牌宣傳、軟性植入效益最大化。

560ba76de956bc0d788c57d76179a696

當然,整個2016年還是有不少被動投放的案例。舉個例子,有強勢的平臺方可能會采取“你想冠名1,必須先贊助2”的捆綁式售賣法;還有金主霸霸有關部門想適時完成企業KPI、強行冠名某調性不搭節目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不過,總的來說,綜N代始終是金主們率先搶奪的資源。比如江蘇就直接喊出了“優質變爆款”的口號。這批綜2代里誰真的突破重圍,想想還有點小期待呢~

新節目:喜劇、音樂類表現亮眼,有爆款潛質

最後說第十名,唯一上榜的新節目——《喜劇總動員》。

這檔含著金鑰匙出生、在《歡樂喜劇人》喜劇演員+制作團隊的基礎上,再加劉濤、蔣欣、李晨等熱門明星加持的節目,最終獲得了平均收視率破2%的成績,網絡播放量破29億。

9361af039a42e52ee7c6fea8178d43d5

當然,另一方面,金星主持的《今夜百樂門》的品相也不錯,是東方衛視繼《歡樂喜劇人》、《笑傲江湖》後又一成功案例,且捧紅了不少素人演員。

目測,2017年將有不少喜劇類的綜2代、新節目快馬加鞭趕來。

有趣的是,在音樂節目方面,四大衛視都推出了不錯的節目。比如源自韓國同一個模式的《天籟之戰》和《夢想的聲音》,前者推出了華晨宇+蘇詩丁這對CP,後者四位老師漸入佳境,且推出了大魔王趙駿。至於湖南衛視的《我想和你唱》,據說是其內部最得意的節目,因為籌備時間短、但效果非常好。再說江蘇,雖然《蓋世音雄》表現不佳,但《蒙面唱將猜猜猜》扳回一局,另外它2017年拿到了四大音樂牌照之一,《更好的未來》等新節目來勢兇猛。

至於戶外類節目,今年浙江衛視連續推出的戶外挑戰類的《24小時》、《我們十七歲》等基本都獲得了廣告商們的青睞,而且因為選中的嘉賓綜藝感都還不錯,像吳磊、尹正、郭富城等人也能玩得開,都攢下了較好的口碑。值得一提的是,它們都是在《跑男》之後一鼓作氣、在不同季度主推的產品,在招商等方面會變得更加省力,且更容易獲得高收視。

一個比較普遍的規律是,一旦某一類型的節目在一個衛視出現爆款,再推相似類型的節目就會變得容易取得高收視。諸如喜劇、脫口秀之於東方,音樂、戶外挑戰之於浙江,情感、益智科學之於江蘇。雖然後續推出的不一定是爆款,但它最需要發揮的作用是為平臺建立節目類型壁壘,讓其他衛視不容易突破。

原本,馬太效應下資金越來越多的湧向爆款綜藝,“80%的錢湧向了20%的資源”,新節目突圍的難度在變大,但2016年湧現的好節目釋放出一個信號:機會猶在,請一鼓作氣。

綜藝節目 廣告收入 收視習慣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13

機器人轉型綜藝咖 人機大戰拉高收視率

過去一年,人工智能關註度達到頂峰,人機大戰不斷上演,娛樂綜藝圈自然不想錯過這個熱點。

對於人工智能在綜藝節目中屢戰屢勝,複雜系統智能控制與管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表示,人工智能目前依然十分初等,離完成人類日常工作的一般要求相距甚遠,離機器取代甚至“統治”人類的夢想更是遙遙無期。

不過,即便是初級人工智能的技術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在很多場合已經超越人類。可以預見,在數年時間內,人類大量工作將被人工智能代替,生活中也將會出現越來越多人工智能的影子。

從看點到“主咖”

人工智能技術早在前幾年就被逐漸運用到電視節目中。2014年,湖南衛視就曾在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頒獎晚會上引入“萌萌噠”機器人小羅,這應該是人工智能最初開始進軍綜藝界。

河北衛視大型綜藝《主播愛上廣場舞》的導演王晶曾經表示:“在綜藝節目中融入人工智能是想讓節目有看點,增加趣味性,吸引觀眾的眼球。”所以,機器人跳跳在節目中的定位很清晰——不是主咖,而是作為調劑品出現。

和王晶的想法類似,不少制片人在綜藝節目中加入人工智能技術是出於對節目娛樂性的考慮。盡管節目中呈現的機器人具有語音交互、信息處理、數據分析、聲音識別等多種功能,但它們更多還是娛樂化的存在,不對節目內容產生實質性影響。

在這一時期,節目中有沒有這些機器人並沒有什麽關系,它們只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從《最強大腦》和升級版《一站到底》開始,人工智能從配角身份向主角發展。《最強大腦》制片人桑潔表示:“不同於以往節目中引入較為初級的人工智能,《最強大腦》展現的是頂尖的人類智慧與頂尖的人工智能之間的對決。之前的節目更多是觸到人工智能的皮毛,但沒有深入和節目內容結合。”

桑潔認為:“《最強大腦》做到第三季無論從輿論還是真人秀的角度來說,已經做到一個頂峰,第四季肯定要有所突破。”於是,《最強大腦》最後與百度公司進行合作,將小度搬上熒屏,人工智能成為綜藝主咖,與節目內容深度融合。

碾壓人類智商

人工智能在綜藝舞臺上表現出對人類智商的碾壓。

1月20日,《最強大腦》中能夠微觀辨水的王昱珩與“小度”PK落敗,百度人工智能目前還未曾一敗,以2勝1平的比分守住席位。

參加了最新改版的《一站到底》的機器人也挑戰了人類智商。搜狗的這款機器人叫“汪仔”,號稱是“史上最強AI智能答題機器人”。節目中,8支答題“艦隊”經過預選淘汰賽,最終留下的跟“汪仔”一決高下,結果,“汪仔”贏了。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陶建華認為,此前,人工智能雖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重要的突破依然局限在規則相對明確(如圍棋)或者一些任務比較明確的識別、分類、檢索等領域,在啟發性聯想、推理、自主學習等領域與人的智能依然相距甚遠。而近期一些綜藝節目上人工智能的表現說明國內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取得重大突破,人工智能在深度學習、樣本學習和樣本關聯(或映射)能力上,具備了很強的性能,在樣本的記憶能力上也具備了很強能力。

盡管Google的AlphaGo和百度大腦在圍棋或者綜藝《最強大腦》的比賽中取得了勝利,但並不意味著人工智能就超越了人腦。

點燃綜藝節目的一把“火”

人類屢戰屢敗,但隨著《最強大腦》和《一站到底》中人類與人工智能的精彩對決吸引了廣大觀眾,2017年人工智能將會比以往更引人註目而且無處不在。

人工智能不需要預約,不需要付款,更具有穩定性。人工智能在綜藝節目中的表現,其實也是對人工智能專利企業的一種植入式宣傳。

中國社科院新聞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從更大的範疇上講是科技服務人類,或者說科技解放人類,這是電視界一個永恒的主題。只不過,過去這類選題更多出現在央視和各地面科教頻道的專題類節目中。把科技、人工智能融入綜藝節目中,實際上是去年到今年電視節目形態的一個最大變化。綜藝節目的對抗屬性、遊戲屬性、體驗屬性是其他專題類科技節目所不具備的,同時,這也說明我們電視節目的創新研發能力強了,才讓科技選題有了更好的呈現方式。”

綜藝節目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發展將會是未來幾年持續的一個爆點。人工智能不會只是一個冷冰冰的商業技術,更應該被賦予自身獨特的個性,使大數據人格化,也會形成綜藝節目的新看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618

厲害了特朗普!國會“首秀”收視率超奧斯卡頒獎禮

據Nielsen評級公司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特朗普國會演講每轉播時刻平均有4300萬觀眾,相比之下,2月26日奧斯卡典禮有3290萬人觀看,也就是說,特朗普演講的觀眾人數比奧斯卡獎多了30%。

當地時間2月28日晚,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國會發表演講,長達60分鐘的演講中,特朗普全面概述了他在基建、軍事、經濟振興和稅收改革等領域的計劃。相比其許多其他演講,特朗普的這次演講普遍被公眾輿論和媒體所肯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938

《擇天記》收視率平庸口碑撲街 大IP+流量明星≠收視保障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2/1108706.html

原標題:劇情註水品質爛 人氣明星也枉然 《擇天記》收視率平庸

鹿晗出演的第一部電視劇《擇天記》已經在湖南衛視播出過半,和鹿晗的超高人氣相比,《擇天記》的收視率徘徊在1%左右,表現平平。這部改編自網絡作家貓膩同名小說的IP劇,在開播前被寄予厚望,更是以高達4億元的總投資,刷新國產電視劇的投資紀錄。不過,該劇改編混亂、劇情註水、道具粗糙、廣告植入奇葩等問題,引發觀眾吐槽,豆瓣評分僅有4.4分。“大IP+流量明星=收視保障”的“金律”,這回失靈了。

小說《擇天記》超過288萬字,算得上是一部鴻篇巨制。但電視劇開播後,飽受原著粉的吐槽。不少原著粉認為,電視劇《擇天記》在人物及劇情上的改動實在太多,有些改編邏輯上都不能自圓其說,反而使得劇情和人物越來越四不像。《擇天記》編劇之一的金媛媛也坦承,觀眾認為劇情不連貫,根本原因是改編時刪掉了一個重要角色折袖,“折袖的戲很多,還有一條挺完整的感情線,一拿掉,就會導致劇情不連貫。我們也挺遺憾的,但全都拍完了,沒法修補了。”

鹿晗飾演的陳長生,在劇中擁有盛世美顏,天賦血脈,但是活不過20歲。長生不信命,於是下山逆天改命,遇到了一群小夥伴,一路披荊斬棘。在影評人戴桃疆看來,改編者對於男主角陳長生所處世界的想象非常混亂,像一鍋沒有燉熟的雜燴。他直言:“一部電視劇並不能靠一兩個演員撐起來,《擇天記》的收視重擔壓在了鹿晗身上,對於初次主演電視劇男一號的鹿晗而言,這個擔子似乎有點沈了。”

劇情註水,也讓許多觀眾忍無可忍。有觀眾指出,20多集就能講完的故事,硬生生撐了50集,可以想象水分有多大,最大特點就是重複臺詞、回憶和無關緊要的內心獨白。劇中,“周園鑰匙事關人族氣運”類似的臺詞出現不下10次。而粗糙的道具,也讓觀眾很難相信這是一部投資4億元的電視劇,像劇中剛打撈上來的千年蓮子滿滿都是塑料感,主角聖後的頭飾也被觀眾戲稱為淘寶同款。此外,強行植入的廣告,也令不少人啼笑皆非,比如演員臉上突然蓋著一片綠葉子就出現在鏡頭前,竟然在為某面膜打廣告。

從市場反應和觀眾的意見不難看出,“大IP+流量明星”的模式並不是萬能的。媒體人“莫斯其格”認為,既然是從文字變成影像,IP劇還是應該在制作層面下功夫,僅僅迷戀演員本人的超高人氣,想借此真正實現並提升IP的價值,談何容易。他覺得,IP價值的實現過程不能僅靠顏值,顏值或許在某一時段能成為賣點,但絕不會是最重要的因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827

收視點擊與爭議話題齊飛?綜藝“流量崇拜”該剎車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04/1190100.html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一些收視點擊與爭議話題齊飛的綜藝節目霸占著觀眾的視野。模式涉嫌抄襲、啟用劣跡藝人、掀起網絡罵戰……各種負面新聞幾乎每周都在“滾動播出”。有些制作方、平臺卻不以為恥,甚至有意無意地利用“負面”來制造話題,炒熱度,拉流量,對流量的“崇拜”幾近瘋狂。

▲演員袁立在參加一場綜藝後連續在其微博發聲

電視或網絡綜藝節目,一味在追逐流量的路上狂飆,而漠視內容品質和社會責任,無異於“自殺式營銷”。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常務副院長劉海波教授表示:“在節目中設置一定的懸念、戲劇沖突無可厚非,但企圖靠‘撕一撕’‘炒一炒’增加熱度是把‘雙刃劍’。”缺乏對內容品質的追求和高尚精神的引領,所取得的註意力經濟和傳播效應都只是一時,最終將會被觀眾拋棄。

創想很美好,卻要靠醜聞、爭議來傳播

在這場“流量崇拜”中,一些地方衛視的綜藝節目未能守住底線。有宣稱要“讓圈內的年輕人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演員的使命”。為此,邀請演藝界資深實力派演員擔任導師,與青年演員同場比拼切磋,以片段形式重現一些影視經典、口碑之作。構想很美好,可現實卻不盡如人意。節目第一期,兩位導師扔鞋掐架的視頻成了熱點;隨後是部分青年演員令人尷尬的表演,被網友調侃為演技的“大型車禍現場”;而更出現了未能晉級的演員公開批評節目“惡意剪輯、黑幕操作”,讓節目甚至衛視品牌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一些網絡綜藝甚至為低俗、惡俗內容提供了滋生土壤。一檔表現“嘻哈”的綜藝從誕生之初就爭議不斷,先是節目模式被指涉嫌抄襲韓國綜藝,進而是選手打著“嘻哈”的旗號從臺上“Diss(攻擊)”到臺下。

專家指出,綜藝節目在模式、題材上不斷創新突破,必須把握好“真”和“秀”的度。如果為了流量熱度而放任自流,就會與節目立意南轅北轍,更違背了文藝節目用來展示藝術本體、弘揚美好精神的初衷。

“流量崇拜”說到底是“資本崇拜”

有個別綜藝節目一味追求媚俗、惡俗,刻意制造戲劇沖突甚至狗血劇情,造成的負面影響透過社交媒體放大,已令公眾產生厭煩。

“流量崇拜”的驅使下,不少綜藝節目將這一大眾文藝樣式的教化和審美功能弱化乃至丟棄了。

秉持著“周周有話題,天天有爆點”,有的制作方生生把綜藝節目做成了“每周一播的狗血連續劇”。相比於在內容上用心耗力,制作方似乎更願意在宣傳推廣豪賭一把。為了炒作熱點,某網絡綜藝熱門節目90%的宣推費用在節目預熱和前兩期就已用完。

“流量崇拜”說到底是“資本崇拜”,制造沖突、話題,被有的綜藝制作方看作是成本低、效率高的運營推廣方式,企圖快速堆高綜藝的“商業價值”。據悉,某檔網絡綜藝總決賽的中插廣告就高達三千萬元,而冠名費更是高達1.2億元。如此天價,仍有廣告商趨之若鶩,不加甄別地啟用“綜藝明星”。娛樂圈的相關產業、平臺也紛紛入局,在這場“流量狂飆”中你追我趕。有網友將熱播節目中的選手、嘉賓“資源”盤點了一遍:從時尚雜誌到綜藝通告,從影視發布到廣告參演,一樣也不落下,曝光率、身價呈幾何倍數增長。

可惜這樣的商業價值不過是泡沫。過去幾檔照搬他國綜藝、惡意爆炒明星沖突話題的節目關註驟減,已是前車之鑒。依靠滿足觀眾獵奇、窺私心理走紅,一旦新鮮感過去,節目便會後繼乏力,迅速被遺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711

周日趣 BLOG BLOG:陸東慣性收視之謎

1 : GS(14)@2011-12-18 11:22: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903293


三大因素顯睇市威力


慣性收視一直持續到今年,一份本地財經雜誌,由去年 11月 13日至上周六, 60期封面故事竟有 7期以陸東為題材,能樂此不疲,答案只得一個:陸東可以 sell紙。究竟陸東緣何有如此威力,答案可歸納為三點。
(一) Timing準到爆。陸東三年前自立門戶,由瑞銀分析員轉為基金經理,但一切成功實有賴過去準繩分析, 01至 03年連續三屆被選為香港冠軍分析員,並非浪得虛名,亦建立一批長期捧場客。
陸東一向被外界稱為港股大好友,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 07年 10月 31日一份預警報告,指大市估值貴,未來有機會大調整,回吐幅度達 3000至 4000點。出報告前一日,恒指升至 31958點歷史新高,大牛市唱淡,需要有更大勇氣 guts。報告出街後 8個交易日,港股累跌 3700點,一份報告贏盡掌聲。
(二)寸得起、駁得番。聽過陸東演講的朋友會知道,佢係一個非常好的講者。能將沉悶艱澀理論轉化為人語,分析有 points,加上幽默抵死暗寸,聽者過癮。作為分析員,不可能逢估必中,間中亦會失手,但陸東都可以用大條道理過關。
今年市況不濟,信奉價值投資的他歸咎於「今年係價值投資陷阱,唔只我哋,清海(惠理謝清海)都係,表現都好差,因為啲嘢由好平變成非常平。」拖埋謝清海落水,我無話可說。根據彭博資料,今年頭 11個月,陸東旗下基金蝕 23.3%,自 09年 5月成立至今回報 0.79%。同期港股表現分別為跌 22%及升 16%,是否收貨,留待讀者自己判斷。
(三)物以罕為貴。正如陸東話齋,坊間充斥着財演,今日睇好明日看淡,今日估低收明天話高開,忙完到頭來散戶輸錢、經紀發達。或者投資者已經厭倦這類黃大仙即食文化,陸東從不估即市短線,問佢佢會叫你問「三五六七叔」。物以罕為貴,每次開金口,自然唔睇都望吓。
由分析員( Sell Side)轉戰至操盤員( Buy Side),感覺上身份轉換已令到陸東言論分析準確度大為降低,翻睇過去一年共 7期陸東訪問,內容大致上「我正在買貨」、「仍是牛二,買股良機」、「再度入市」、「合理值 25800」,基金經理唱好大市,我完全理解。
股榮
2 : honey(6546)@2011-12-18 15:18:19

浄係知佢話今年33,000。佢已經成為價值投資者既陷阱,咬佢食呀.....

佢再成日亂黎,不如改埋名,睇高d,叫柒東,睇出年30,100
3 : GS(14)@2011-12-18 16:23:15

七東應該睇7萬好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