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1-04-26 聯塑(2128.hk)年報摘要 散戶投資記錄

http://bcwong-investment.blogspot.com/2011/04/2011-04-26-2128hk.html




Ø          收入增加44%的同時,銷售成本只係增加了38%,要知道上年無論原材料及人工都上漲了不少,係這樣的情況下仲可以擴大毛利率,證明聯塑轉架成本能力強。
Ø          其他成本增長的幅度與收入增幅差不多,可以接受。
Ø          純利增加了七成,純利率的增加,證明了聯塑的規模效應繼續發揮了重要作用。


 
Ø          債務總額急降,因為上年上市籌措了資金,看來未來唔怕冇彈藥發展。


Ø          供水、排水繼續佔了大部份的收入,增長的幅度都有四成以上。
Ø          電力供應及電信增幅達五成,又多一個高增長的板塊。
Ø          燃氣部份冇增長,算係幾失望。

Ø        華南繼續係公司的大本營,其他地區佔的比重依然不大。看來真正要做到中國第一還有一段路,但可以睇得出中國市場的確很大。

“本集團的產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領先行業水平。設計年產能約為115萬噸(按:2010年產能)。目前,集團在烏魯木齊和長春新建生產基地,以滿足西北和東北地區市場增長的需要,其中烏魯木齊第一階段1.2萬噸產能已經在二零一零年第四季度投產。同時,本集團也在現有生產基地增加生產線,預計設計年產能在二零一一年及二零一二年分別增加37萬噸和33萬噸,到二零一二年底,本集團的設計年產能將達到185萬噸。”

Ø          今年設計產能會增加三成左右,只要新的產能可以被市場吸收,今年聯塑應該可以繼續高速增長。

“本集團認為,無論是商品房建設還是保障性住房建設,都會刺激本集團所在的塑料建材行業,拉動集團環保供水管道,埋地和小區排水管道、燃氣管網建設等領域的發展。”

Ø          整份年報最重要的一句,一句道破了聯塑的吸引力,雖然“燃氣管網建設”呢方面有少少吹牛的成份,不過只要做好供水同排水兩方面,就已然足夠了。

Ø          我對聯塑的評價同聯塑主席一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0

2011-04-29 龍工(3339.hk)10年年報摘要 散戶投資記錄

http://bcwong-investment.blogspot.com/2011/04/2011-04-29-3339hk10.html

銷售收入增長了74%,達到120.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更是增長了120%,達到17.66 億元人民幣,均創下歷史新高。公司整體毛利率也從去年23.44%增長到28.51%

Ø          呢方面係冇得彈,假如今年比上年放慢少許都已經係一個可觀的增幅。至於毛利率方面,係鋼材同人工成本都上升的時侯,可以有幾個巴仙的增幅,更加係不可再彈。

2010年主導產品裝載機雖然大幅增長,但佔公司總營業額的比重繼續降低,從200973.4 %下降至 69.41%。新產品挖掘機、叉車比重則持續上升。進一步說明了近幾年公司產品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

Ø          產 品種類又多一員-挖掘機,翻查資料挖掘機長期被外資佔據,毛利率很高,龍工打得入呢個市場絕對利好,但事實上很多競爭者(重汽、熔盛、三一、徐工……)亦 已經有進軍的計劃,因此要小心未來毛利率能否保持。目前依然很集中係裝載機(鏟泥機),但我唔認為有太大問題,始終鏟泥機係基建的必需品,需求始終會有。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預計十二五期間,中國的工程機械年平均增長率為17 %,到2015年,行業規模將達到9000億元。

Ø          雖然只係得個“估”字,但都已經足夠讓散戶如我,對行業充滿信心!

年內,中國北部繼續為本公司的主要銷售地區,佔總營業額約19 .69 %,上述地區礦場對設備的需求仍然強勁。在中國政府的振興經濟措施帶動下,公共工程開始活躍,中部及南部的銷售分別較上個財政年度增加180. 4%185.3 %至人民幣1, 992百萬元及人民幣1,353百萬元,分別佔期內總營業額約16.58%11.26%,相對二零零九年同期僅佔總營業額分別10.31%6.87%。為應付不斷擴大的市場,本集團將致力鞏固與中部及南部分銷商的關係。本年度,中國西南部的銷售穩步增長32.9%,佔本年度總營業額約12.32%(二零零九年:16.4%)。來自東部、西北部及東北部的銷售分別增加約50.34%78.67%69 .04%,佔年內總營業額約32.02%,與去年相若(二零零九年:33. 1%)。本集團注意到,海外市場對設備的需求有復蘇跡象。

Ø          一大段的文字,真的唔明白為何不化作圖表:

從圖表雖然可以看出銷售是很平均的,不會集中係同一地區,對此算是滿意。

受國家政策和投資方向的影響,預計國內工程機械市場將保持高增長至少1015年,同時鋼材上漲等因素在未來可預見的510年能被毛利率上升和產銷量快速擴張部分抵銷。

Ø          又係得個“估”字,不過都係可以俾人足夠的信心。

主產品裝載機銷售40139台,成為全球唯一超過4萬台裝載機的生產企業。挖掘機4118台,增長了103%;叉車10468台,增長90%,銷售台數躍居中國行業前三名;壓路機、配件銷售、國際銷售等均取得一定的增長。

Ø          內需市場暫時是不用擔心,至於國外市場,發達國家對排放技術需求較高,能否打進這些國家有疑問,相信未來都係以出口至發展中國家為主。


輪式裝載機
輪式裝載機的收益佔本集團總營業額約69.41%,較去年下跌4.06%(二零零九年:佔本集團總營業額約73.47%),原因為本公司加大對挖掘機、壓路機及叉車等其他核心產品的銷售力度所致。來自ZL50的收入上升64.92%,而來自ZL40ZL30的收入則分別上升14.66%53. 2%。然而,來自小型裝載機的銷售成績驕人,較去年同期上升117.30%,此乃由於市場對此廉價而實用的產品需求不斷上升所致。


挖掘機
本集團持續專注產品開發。自二零零七年以來,龍工已成功開發並推出挖掘機產品,使之成為本集團主要產品之一。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挖掘機的經營收入為人民幣1,957百萬元,較去年急升152.47%。本集團將繼續加強其在此領域的產品競爭力。



叉車及壓路機
截至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壓路機的經營收入為人民幣469百萬元,較去年增加48.22%(二零零九年:約人民幣317百萬元)。本集團致力借助成功的品牌知名度擴大此領域的銷售。本年度,叉車的經營收入增加約人民幣292百萬元至人民幣586百萬元,較二零零九年同期增加100.64%。為應付此領域殷切的需求,本集團已擴充生產能力,並對當地營運作出調整來鞏固其銷售能力。

零件
本年度,來自零件的銷售收益約達人民幣450百萬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8.54%(二零零九年:人民幣267百萬元),佔期內總營業額3.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8

價值投資的優勢與軟肋(陳理演講摘要)

http://www.cnstock.com/szbft/hdygyhg/201206/2074550.htm

首先歡迎各位嘉賓不遠千里來參加我們的研討會。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價值投資者的優勢和軟肋」。套用芒格的一句話說是:如果你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競爭優勢,那麼你不擁有競爭力。

首先,我要談的是價值投資的安全優勢。
格雷厄姆式價值投資者安全優勢模式= 安全邊際 + 多樣化
巴菲特式價值投資者的安全優勢模式= 護城河 + 安全邊際

兩個人都非常強調安全邊際。

那麼,投機者為什麼不安全呢?
投 機者如同「懸崖上的舞者」,缺少安全邊際的保護。再偉大的投機家,包括《股票作手回憶錄》書中的主人翁利維摩爾,也改變不了其「懸崖上的舞者」的本質,他 的最高境界也只能是「懸崖上的舞者之王」,原因就在於他根據事物的現象即價格波動來決策,忽視了事物的本質即內在價值,如同常在懸崖邊行走而不自覺,投機 者面臨的正是這種隱藏很深的「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致命風險。他可能虛幻地覺得「停損」就像保險繩一樣可以在出錯時保住性命,但在特殊情況下「停損」根本無 法執行,或者因為心理因素沒有得到貫徹執行,如同保險繩會意外折斷一樣。

也就是說,價值投資是遠離懸崖的舞蹈,而價值投資者是遠離懸崖的舞者。

其次,我談一下,價值投資的遠見優勢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千古絕唱。

杜甫的詩句也說明了這種意境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價值投資者站得高、看得遠,立足於分享企業的盈利模式,看重企業發展的長期因素,懂得時間和複利的驚人力量,和投機者比擁有某種遠見優勢。

那麼,價值投資者如何才能獲得遠見優勢呢?
巴菲特的「遠見優勢」主要是通過「護城河」即企業持久的競爭優勢的分析來實現。我在去年俱樂部年會提出一個新觀點,僅有「護城河」分析還不夠,需要加上「原點分析」。「原點」分析理論的意義在於,找到企業成功的基本邏輯。

原點分析是很重要的。「護城河」分析和「原點」分析缺一不可。從二者的關係看,「原點」是企業分析的最高點,「護城河」是企業分析的次高點。正確把握「原點」的企業,才能正確建立「護城河」。

例如只有正確理解客戶的需求是低成本的企業,才能正確建立「低成本」的護城河;正確理解客戶的需求是品質和心理體驗的企業,才能正確建立「品牌」的護城河;正確理解客戶的需求是方便的企業,才能正確建立「網絡效應」的護城河。

再次,價值投資者的優勢有心理優勢——價值投資者夜夜安枕

格雷厄姆開創的價值投資法根植於對心理學的瞭解,不受市場情緒和價格波動的影響,理性地做出判斷和決策。

格 雷厄姆在《證券分析》導言裡指出:「我們必須承認投機者的心理因素對其成功構成強烈的威脅。從因果關係來看,投機者隨著價格的上漲而越來越樂觀,隨著價格 的下跌而越來越悲觀,因此從本質上看,只有少數投機者能保持常勝不敗,而且沒有人有理由相信在其它多數同道都將失敗的情況下,他自己卻總是能成為贏家。所 以,在投機方面的培訓,無論多麼精妙多麼全面,對個人來說都是埋下不幸的根源。許多人都是被由此引入市場,初期小有收穫,最終幾乎人人慘敗。」

以上說到的是價值投資的優勢,但是價值投資也有軟肋。接下來,我將談價值投資的軟肋。

芒格欣賞一位農夫的智慧:「我想知道我將死在哪裡,這樣我將永遠不會去那個地方。」

如果我們能認識到價值投資者的軟肋所在,避開在中國理解和應用巴菲特投資思想存在的主要問題,那麼對我們在中國成功應用巴菲特投資思想會大有幫助。

軟肋之一 ---- 極端化理解巴菲特投資思想

一個極端是以偏概全,教條化理解巴菲特投資思想。把巴菲特的「低價買進少數傑出企業股票長期持有」的經典策略等同於巴菲特投資策略的全部,不管什麼股票、什麼價位都敢買進長期投資。

另一極端是矯枉過正,全面否定巴菲特投資策略和長期投資在中國的適用性。並不斷有人冒出來要「還原巴菲特的真相」,宣稱「巴菲特神話的破滅」。

軟肋之二 ---- 靜態理解巴菲特投資思想

忽視了巴菲特是同一台持續學習的機器,他的投資思想呈現明顯的階段進化的特徵。人們往往抱著巴菲特曾持有的觀點,教條地套用現實和未來。

軟肋之三 ---- 對能力圈的誤解

孔子有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巴菲特在1992年致股東信中談到對投資的態度:「對大多數從事投資的人來講,重要的不是他們知道多少,而是怎樣如實地確定他們不知道的東西。一個投資者沒有必要做太多事情,只要他或她避免犯大的錯誤。」

我們先來看看巴菲特對能力圈的陳述
巴菲特說:「你不必成為熟知每個企業或許多企業的專家。你只需評估那些位於你能力圈之內的企業。圈子的大小並不是很重要的,但是知道它的邊界在哪卻是至關重要的。」

市場對能力圈的誤解:理解表面化。一般認為是可以理解的或熟悉的領域,例如大家說的「不懂不做」,「不熟不做」,就是這個含義。這個能力圈的邊界比較模糊。

巴菲特說,我們往往試圖考慮那些重要的和可知的事情。可是重要的事情不一定是可知的……那些可知的事情不一定是重要的——而我們不希望我們的心裡充滿了這些事情。

對投資而言,什麼才是重要的呢?
價 格是你付出的,價值是你得到的,對投資而言,價值是重要的,而任何資產的價值都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所以對投資而言,影響所投資產未來現金流的因素才是最 重要。對股票投資而言,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影響公司未來現金流最重要的因素是企業的獲利能力,而獲利能力又是由行業前景、商業模式、經營實力(護城河,即 競爭優勢)、管理實力和財務實力等因素決定;對債券投資而言,影響債券未來現金流最重要的因素是發債機構的償債能力。

對於投資而言,什麼是可知的?
巴菲特的「理解」或可知的是有特指的,即可預測的能力。他說:「我們對於『理解』的定義是:能夠有相當的把握回答未來10年內企業走向的問題。」即對該企業未來10年的經濟狀況胸有成竹,否則應歸類「不可以理解」或「難以理解」。

因此,我們不要有虛幻的能力圈,這是事後諸葛亮
許 多人喜歡對複雜適應性系統如股市、宏觀經濟進行短期預測,或者對一些變化非常快的行業進行預測,儘管他們是行業專家對本行業非常熟悉,但仍然可以歸類為 「虛幻能力圈」。他們擁有選擇性記憶,只記住自己預測對的時候,錯的時候則選擇忘記。認知偏見和情感協同作用,讓他們相信他們知道不可知的事,將他們引入 事後聰明、傲慢自大、先入為主、固執己見的「虛幻能力圈」內。

巴菲特則清醒地認識到:「對於這些在快速變化的產業中運營的公司來說,預言它們的遠期經濟狀況根本就是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能力極限。」

確定你處在能力圈之內有兩條標準

一、「雙十協定」。不願意持有十年的股票,甚至不要考慮持有十分鐘;對該企業未來10年的經濟狀況胸有成竹,10年後的10年企業前景繼續看好。

二、知其一,還要知其二。

另外,能力圈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認識自己

能力圈表面看認識外部世界,實際上其本質是認識自己。

蘇格拉底最推崇的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鐫刻在德爾斐神廟上。他認為自制的涵義就是「認識你自己」。 那麼怎樣才能認識自己呢?

蘇格拉底的答案是:控制自己的慾望,認識自己的無知,做自己的主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明白自己的無知的人。

因此,做價值投資要固守所知:永遠不要離開你的優勢領域。離開能力圈,就像唐僧離開孫悟空用金箍棒劃的圈子的保護。

另外,還要持續學習,逐漸拓展能力圈

巴菲特:「投資的成功首先是在於你能否老老實實承認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接下來是你勤勤懇懇地學習,使自己不再無知。」

巴菲特投資醫藥股、比亞迪、IBM,是持續學習,逐漸拓展能力圈的表現。

以上能力圈的問題,說的比較多,接下來,我繼續闡述價值投資的軟肋。

軟肋之四 ---- 貪便宜吃大虧

廉價股不廉價:因為價格便宜選到品質不好的企業和行業。這種「雪茄煙蒂投資法」存在價值實現的三個問題。

(1)價值下降:廚房裡不會只有你看到的那一隻蟑螂
(2)價值回歸慢,回報降低;
(3)股價上漲後,基本面改善,賣得太早。

軟肋之五 ---- 會買不會賣
會買是徒弟,會賣是師傅。
好公司賣得太早,差公司賣得太遲。

四條基本賣出原則:
1、高估時賣出;
2、基本面發生永久性惡化時賣出;
3、買進後發現當初判斷錯誤時賣出;
4、發現更好的選擇時賣出。

正確的賣法是首先要做正確的分類,不同類型的證券制定不同的賣出策略,而不是一刀切。優質股和廉價股的賣法不一樣;穩定增長行業的股票和週期性股票賣法不一樣;核心持股和衛星持股的賣法不一樣。

軟肋之六 ---- 對資產配置的迷茫

資產配置的核心:機會成本的比較和選擇
中國的陰陽法:資產分為陰和陽,或者公的和母的,即生息資產和非生息資產。
巴菲特的三分法:基於貨幣的資產;非生產性資產;生產性資產。

人為設定比例的謬誤:例如銀行理財顧問的建議:股票50%,債券30%,黃金10%,現金10%,包括保險公司所為的大類資產配置,表面很理性,很科學,實際上是毫無道理的胡言亂語。

正確的資產配置策略:留足短期需要的資金和應急基金,剩下的資金根據投資機會放手一搏。

資產配置需要戰略縱深,大至是指可做戰略性運動的地域空間。

它 的作用是「利用可用的空間對突進的敵軍部隊進行阻滯,擾亂,與其周旋等待敵弱我強的最佳時機,再決定是否要進行攻擊以及攻擊的程度。而且,部隊在被快速擊 潰的情況下,大面積的緩衝區域能讓軍隊有得以喘息的時間,並利用時間進行重新集結,修整部隊,指揮部也有時間來考慮新的作戰計劃。就是「以空間換時間」。

投資中的戰略縱深,就是在投資組合的行業、企業配置上保持相對的集中、適度的分散,根據機會成本進行股票、債券、套利等的合理配置。

如 果只投資一兩個行業、一兩家公司,100%投資股票等一類資產,或者只有長期持有一種投資策略,就是過度集中,缺乏「戰略縱深」,出現不利局面或者投資良 機時,缺乏穿插、騰挪的空間。個人建議小資金5-10家公司,大資金10-15家公司,分佈在四大產業群上,並適當配置股票、債券、套利、現金,象巴菲特 那樣常規投資和非常規投資相結合,策略多樣、技術全面,就具備了「戰略縱深」。尤其是在股市高估區域,適當配置債券、套利,並建立應急基金,是構築戰略縱 深的關鍵。

軟肋之七 ---- 壓力之下技術變形

1、外部計分卡,行為短期化:價值投資者最寶貴的品質是獨立思考,目光長遠,內部計分卡。短期排名、客戶短期利益訴求之下壓力之下使用外部計分卡,行為短期化。

2、亂創新,不純粹: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相結合,價值投資和波段操作相結合等。

3、正確創新之道:從心所欲而不踰矩,微創新,持續改進和進化。

軟肋之八 ---- 調研不當的危害

1、調研不足:業餘投資者一般調研不足。看起來很美,遠看一朵花,近看爛渣渣。
2、調研過度:內幕交易;左手拿顯微鏡,右手拿放大鏡看企業,周身都是毛病;信騷擾。

調研需要適度。適度調研的原則如下:

(1)第一信息源原則。
(2)抓基礎變量;
(3)立體調研:企業本身,競爭對手,上下游等;
(4)現場調研的重要使命:看經營者是實幹家還是鑽營者。
(5)抓住身邊的機會:彼得林奇的建議,尤其適用普通投資者。
(6)最偉大的提問:你正在做哪些競爭對手沒有做的事情?

我就講這麼多,謝謝大家,接下來把時間交給鐘兆民先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8

《投資最重要的事》全書摘要 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0go.html

《投資最重要的事——頂尖價值投資者的忠告》,被巴菲特稱為「難得一見的有用的書」。博主精讀兩遍,摘要如下。作為投資理念之總體框架,力求知行合一。
【1. 學習第二層次思維】


開篇之義:「道可道,非常道」。作者認為投資中沒有普遍適用、長期適用的法則。一個原因是如果一種法則是有效的,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效仿,效仿者的行為最終會使該法則失效。因此,投資的藝術屬性不小於它的科學屬性。


如果你的目標是取得市場平均收益,那你只需買指數。如果你致力於跑贏市場,那需要兩個條件:1)你的判斷是正確的;2)你的判斷比市場的判斷更正確,領先一步,高人一等。因此條件1只是你跑贏市場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你的認識和大家一樣,不可能得到超額收益。


作者強調優秀投資者必須要有「第二層次思維」。通俗說就是下棋的時候不能只看一步,還要看第二步。第一層次思維:這是一家好公司,買入。第二層次思維:如果人人都認為這是一家好公司了,那就麻煩了,股價很可能過高了,賣出。注意,實戰中很少一邊倒。


【2. 理解市場有效性及侷限性】


作者認為:沒有一個市場是完全有效或無效的,它只是一個程度問題。成熟市場相對有效。中國市場相對無效,因為市場有效性假說的幾條假設都不太成立。有無效性,才有傑出的投資,基金經理才有存在的意義。但是,無論何時,不要輕視市場,而要時時懷敬畏之心,慎之又慎。


【3. 大體準確的估計價值】


價值投資就是以低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買進,以高於內在價值的價格賣出。對內在價值大體準確的估計是關鍵,必須嚴謹,並以所有可用的信息為基礎。


作者認為價值型投資與成長型投資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從用未來現金流折現模型計算內在價值角度看,無非是前者的預期增長率低些,後者高些,因此可以給後者更高的市盈率而已。另外,後者因為不確定性更高,應使用更高的折現率。


【4. 價格與價值的關係】


作者在第四章中反覆強調一件事——要耐心等待足夠好的買入機會,要有足夠的安全邊際,再價格低於內在價值較多時買入。熊市提供很多這樣得機會,牛市則寥寥無幾。


作者強調:投資是一場人氣競賽,在人氣最旺的時候買進最危險。因為一切利好因素和觀點都已計入價格,而且所有人都買了,哪裡還有新買家?反之,最安全、獲利潛力最大的投資是在沒人喜歡的時候買進的。


作者列出幾種可能的獲利途徑:1、以近似於資產內在價值的合理價格買入,隨後通過資產內在價值增長而獲利,如PE收購後通過管理提升企業價值,但這種做法週期長且不確定;2、以高於價值的價格賣出獲利,這需要好運氣;3、以低於資產內在價值的價格買進,等待價值回歸,作者認為是最靠譜的。


【5. 理解風險】


CFA等金融學教程中都把風險定義為中性詞,指波動性,或不確定性。如果預期收益-20%~30%,風險就高過預期收益-5%~8%。但作者給出了與眾不同不同的看法,他確信「風險」首先是損失的可能性。


理論認為,高收益與高風險相對應,高收益作為承擔高風險的補償。或者說,要想獲得高收益,就得承擔高風險。如買股票相對於買國債,就要承擔虧損的風險。但價值投資者相信,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時,就做到了低風險、高收益。反之,以高於價值的價格買入資產則低收益、高風險。


作者稱:單調的、被忽視的、遭冷落和打壓的證券往往成為價值投資者青睞的高收益證券。它們基本面風險低、股價波動小,熊市中往往更抗跌,雖然牛市中通常表現落後(有風險意識的投資者願意承擔這種風險),但長期平均收益普遍表現好。


從概率角度理解世界,過去發生的一切並非必然,而是無數可能結果中的一種。投資亦然,結果虧損並不意味著它從一開始就必然虧損,結果盈利也不意味著虧損不可能發生。做出每項投資時,面臨的結果都是一個模糊的概率分佈(非正態,有胖尾),投資的成敗取決於對分佈的認知和運氣。


投資只關乎一件事:應對未來。作者認為如果有遠見,我們可以對未來結果的範圍及發生的相對概率有一定的瞭解,即我們能構建粗略的概率分佈,能判斷哪些結果最可能發生、哪些有可能發生,繼而得出「期望值」和「置信區間」。如果沒有遠見,就只能靠猜想。


【6. 識別風險】


風險與要求收益率r之間的關係舉例:短期國債的收益率是4%(無風險利率),則長期國債利率5%~6%,高等級公司債7%;投資大公司股票要求回報率10%;垃圾債12%;小盤股13%;房地產15%;收購25%;風險投資30%+。隨著無風險利率的上下浮動,相應要求回報率也上下浮動。


識別風險是控制風險的前提。如何識別風險?作者認為高風險主要伴隨著高價格(超出資產內在價值)出現。高價格的出現又是因為有人蜂擁支付高價購買資產。為何會這樣呢?因為這些投資者盲目樂觀,忽視未來業績的不確定性,從而降低要求回報率r導致。總之,高價就是風險。


【7. 控制風險】


貫穿長期投資成功之路的,是風險控制而不是冒進。在整個投資生涯中,大多數人的成績單取決於至敗投資的數量及程度,而非制勝投資的偉大。良好的風控是優秀投資者的標誌。


作者認為,同等風險下取得更高收益挺好,同等收益下承擔更低風險更好。比如投資一隻白馬股和投資一隻垃圾股事後都取得了20%的收益,而事先投資白馬股的行為承擔了更小的風險。再如投資一個分散組合和投資單只個股都取得了20%的收益,投資一個組合事先承擔了更低的風險。


作者並非說要避免風險,而是建議投資者為了盈利而聰明的承擔公認的風險。最好的例子是保險公司,他們知道人人都會死亡,但仍然靠賣壽險賺錢,為何?因為他們通過精算分析風險,通過組合投保人降低風險,從而獲得利潤。分析風險和降低風險,你有做嗎?


控制風險,是要就可能出現的不利結果做好準備,當這種結果真的出現時,你不至於被毀滅。一般來說,你也不必對極端最壞情況作準備,比如百年一遇的,否則你什麼都不要做了。能夠應付幾十年一遇的風險就夠了,比如一年內發生概率低於5%的糟糕情況就不要考慮了。比如中日釣魚島開戰。


【8. 關注週期】


作者認為,應牢記萬物皆有週期。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朝同一個方向永遠發展下去,樹不會長到天上。堅持以過去的事推測未來是對投資最大的危害。我的同事曉光認為每個行業都有週期,只是長、短、強、弱的區別,白酒是長週期行業。


信貸週期:經濟繁榮;壞消息極少,人們感覺風險降低了;風險規避消失;錢更多,利率降低,信貸條件放寬;壞的貸款出現;違約出現;風險規避增加,出借錢更謹慎;利率提高,信貸條件變苛刻,最好的企業才能得到貸款;企業迫切需要資本卻不可得,破產增加;經濟萎縮。


作者說:「無視週期並推算趨勢是投資者所做的最危險的事情之一。彷彿做的好的企業將永遠好下去、業績高的投資將永遠高下去一樣。實際上,相反的行為可能更正確」。知易行難,投資者總得問自己,茅台、騰訊、萬科、格力、宇通……是不是拐點了?是不是拐點了?


【9. 鐘擺意識】


作者認為證券市場的波動像鐘擺:弧線的中間點是合理位置,但是市場在合理位置停留的時間總是很短,受興奮和沮喪情緒的交替影響,市場來回擺動於高估和低估兩端。如何運用著一規律呢?市場從悲觀轉樂觀後,不要過早獲利了結;市場從樂觀轉悲觀後,不要過早抄底。這波行情試試看。


作者將投資風險歸結為兩種:虧損的風險和錯失機會的風險。大幅消除一個是可能的,但不可能兩者都消除,需要平衡。市場極度樂觀時,人們普遍擔心錯失機會,虧損的風險被忽略了。市場極度悲觀時,人們又非常擔心虧損的風險,錯失機會的風險被忽略了。


牛市三階段:1、少數遠見者開始相信一切會變好;2、多數人意識到的確在變好;3、人人斷言一切永遠會更好。熊市三階段:1、少數遠見者洞察到風險;2、多數人意識到事態變壞;3、人人相信形勢會更糟。希望現在是牛市第二階段初期。


【10. 抵禦消極影響】


作者認為利用市場的無效性是投資持久卓越的唯一方法。無效性指市場的錯誤定價,由投資者們(自己和他人)的錯誤決策導致。作者認為錯誤決策主要產生於心理因素,而非分析能力。許多投資者具備分析能力,往往能得出相似的結論,但克服不了心理弱點。


作者列舉了六種導致決策失誤的心理因素:前兩個是貪婪和恐懼,二者都過度了;第三個是放棄懷疑精神,相信不合邏輯的故事;第四個是在群體共識顯然荒謬的情況下放棄己見選擇從眾;第五個是因業績不如別人而產生的嫉妒;第六個是因賺錢比別人多而產生的自負。


克服六種不良心理因素極其困難,不要覺得自己能夠輕易免疫。下面的方法可能有幫助:對內在價值有堅定的認識,並堅持低買高賣;當市價越來越偏離內在價值時,絕不追高或低賣;通過學習歷史的週期獲得經驗;記住,當事情不像真的時,它往往不是真的;與志同道合者互相支持。


【11. 逆向投資】


逆向投資。作者認為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是趨勢跟蹤者,追漲殺跌。卓越投資者需要有第二層次思維,逆向投資,不從眾。市場的上漲是由於買方的活躍度大於賣方,但當市場最瘋狂時,所有人都已經買了,哪還有新的買家呢?一個人從買家轉為賣家,就可以導致市場下跌。


逆向投資知易行難。首先雖然市場終歸會掉頭,但你不知道具體時間。其次,多數情況下,市場並沒那麼過度高估或低估。第三,估價過低並不等於明天就會漲,煎熬可能很久。第四,可能同時有很多人在逆向投資。作者建議投資者不但能知道自身與大眾的做法相反,還能知道大眾錯在哪裡。


如果人人都喜歡一項投資,它就不可能是好投資。因為,價格高了,透支了未來的業績,潛在利好被充分挖掘了。在國內,人人都想打新股發財的話,新股定價怎麼可能便宜?紀律:當前制度下,遠離新股、次新股。


逆向投資需要有懷疑的態度。當市場相當樂觀時要懷疑有沒有這麼好,當市場極度悲觀時要懷疑有沒有這麼壞。中國經濟不是沒有崩潰的可能,但那是小概率,因為市場參與者都會做出最大努力以避免發生。因此不要押寶在小概率事件上;同樣,也不要輕信黃金十年之類的預言了。


【12. 尋找便宜貨】


精心構建投資組合:買進最好的投資,賣出不那麼好的投資,不碰最差的投資。怎麼判斷好投資、壞投資?需要幾個步驟:1、建立潛在投資清單(股票池);2、充分考慮它們的風險;3、大致估計它們的內在價值;4、感知價格相對於內在價值的高低;5、橫向比較排序優劣。


能進入潛在投資清單(股票池)的資產,通常要滿足投資者設定的一些絕對標準。比如財務報表足夠透明、信息披露足夠充分、行業前景不難預測、專業技術能夠理解等。總之,要能看得比較懂、理解比較透。


尋找便宜貨!傑出投資不在於「買好的」,而在於「買的好」。投資者一定要區分「好公司」和「好交易」,做不到這一點將陷入困境。


便宜貨是如何產生的?1、冷門資產,存在一些客觀不足,比如流動性差、業內排名靠後、過度槓桿化等;2、投資者失去客觀理性、不能透過表象看到本質、或者未能克服某些偏見和束縛時;3、價格不斷下跌引發恐慌、過度悲觀,比如熊市末期遍地便宜貨。


公平定價的資產不是價值投資者買入的目標,因為它們只能帶來有風險的一般受益。投資者的聖盃是便宜貨。便宜貨的價值在於較低風險下的較高收益,即更高的收益風險比。


【13. 耐心等待機會】


耐心等待機會——等待便宜貨。作者建議等待投資機會的到來(賣家積極賣出某種資產),而非追逐投資機會(拿著購物單去市場採購)。投資是世界上最棒的遊戲,因為你永遠不必急著揮棒。於是市場以20元拋給你宇通客車,以175元拋給你茅台,以7元拋給你萬科……


【14. 認識預測的侷限性】


要知道預測的侷限性。對個別公司或證券,勤奮工作、關注細節、獲得知識優勢,是有意義的。但事實證明,任何人對宏觀經濟走勢的精準預測是不可持續的。預測也不總是有價值的,比如你一直看漲或者一直看跌,並堅持足夠長時間,總有一天是對的,但有什麼意義呢?


即使足夠勤奮努力,瞭解的足夠多,也不應認為自己能夠掌握未來,未來始終具有不確定性。因此,投資者應該:多元化、對沖、極少或者不用槓桿、更強調當前價值而非未來增長、通常為各種可能結果做好準備。這樣才能在市場崩潰時有更充分的準備,從容抄底獲利。


【15. 正確認識自身】


面對市場週期有三種做法:1、認為週期可預測,努力瞭解市場並抄底逃頂,做到比市場更高明;2、承認未來不可預測,忽略週期,選擇標的買入並長期持有,穿越週期;3、瞭解我們身邊發生的事,弄清我們身處週期的哪個階段(熊腰/牛頭/牛尾……),據此指導投資。作者推崇第三種。


如何判斷市場的溫度?即處於週期的哪個階段?作者給出一些觀測指標,如:經濟活躍還是停滯;前景樂觀還是悲觀;資金寬鬆還是緊縮;利率高低;投資者情緒;資產價格偏高偏低;市場成交旺盛還是冷清;資產持有人樂於持有還是急於出手;基金申購門檻高低……等等


【16. 重視運氣】


「我知道學派」認為未來可知可控,存在唯一的可能,因此努力收集信息預測未來,並據此投資。成功時歸功於自己的敏銳感覺,失敗時推脫運氣不好。「我不知道學派」則認為未來事件是概率分佈的,也會判斷哪種結果最有可能發生(其概率也未必大於50%),但同時承認會有其他多種可能性。


作者認同「我不知道學派」,認為應將精力投在相對熟悉的行業和企業中,而非預測宏觀經濟和大盤。因為不利結果有可能發生,發生概率甚至大於有利結果,我們的投資應具有防禦性。即在不利結果出現時能確保生存,這比在有利結果出現時確保收益最大化更重要!活著比高回報更重要。


【17. 多元化投資】


作者認為有三種典型投資策略,且很少有人能夠順應市場條件及時改變。1、以進攻為主(無論牛熊都想跑贏指數,並承擔高風險);2、以防守為主(牛市不輸指數,熊市大幅跑贏指數);3、攻守平衡(不選時,只選好股,牛市熊市都賺錢)。作者選擇策略2,以防守為主。


防禦性投資者關注的不是做對,而是避免做錯。這需要:1、排除投資組合中的致敗因素(深入盡職調查、要求高安全邊際,不輕易下注在沒有把握的持續繁榮預期上);2、避開衰退期,特別要避免暴露在崩潰危機下;3、組合多元化、限制總風險承擔,並以整體安全為重。


如果你能準確的預測未來,那麼投資成功順理成章。問題是,如果你錯了怎麼辦?「安全邊際」!例如你預測它值10元,5元買入,就有一半的安全邊際,即使預測錯了,它其實只值7元,你也不至於損失。一定要敬畏投資!擔心損失的可能性!擔心有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擔心突發事件的打擊!


進攻——通過風險承擔爭取制勝投資——是一個高強度的活動。它可能帶給你所追求的收益,也可能帶來失望。另外,在高風險投資中,你的對手們也都是高手,你是否有把握比他們更強?在不具備必需的競爭力情況下,一定不要主動進攻、承擔高風險以及觸碰有技術挑戰性的領域。


【18. 避免錯誤】


為避免損失,需要瞭解導致損失的錯誤:思維錯誤和情感錯誤。1、分析過程中數據或計算錯誤導致錯誤估價;2、對各種可能性及其後果估計不足;3、貪婪、恐懼、嫉妒、自負、終止懷疑、盲從和屈服;4、風險承擔或風險容忍過度;5、沒有注意到價格已顯著偏離價值,還推波助瀾。


作者稱一種典型的思維錯誤為「想像無能」,首先沒有預測到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其次沒有理解極端事件(如次貸危機)發生後的連鎖後果。有趣的是,某件事不可能發生的假設會使眾人採取高風險的行動,從而具有推動事情發生的潛力。另外,很少投資者瞭解資產之間的相關性。


【19. 增值的意義】


作者追求的投資業績目標:在市場繁榮期與市場表現一致,不必跑贏市場;在市場衰退期一定要跑贏市場,有超越市場的表現。為此,在市場上漲時的投資組合的貝塔係數不能太低(通常週期性越強貝塔係數越高);在市場衰退期要積極追求阿爾法收益(識別並買入被市場嚴重低估的資產)。


【20. 最重要的事】


成功投資的基礎是對資產價值的深刻洞察,因此你必須會人所不會、見人所未見、或對問題分析更到位。低於價值買進是最可靠的盈利途徑,也是限制風險的關鍵因素。只有擁有良好的價值感,你才能低時敢於買,高時捨得賣。但定價過低絕不等於很快上漲,需要耐心和毅力堅持立場。


宏觀經濟與市場週期經常上下波動,投資者群體的心理也常有規律的鐘擺式運動。無論此刻朝哪個方向運動,大多數人總相信會永遠朝這個方向走下去,但這不是事實。由於群體心理的影響,大多數趨勢最終會發展過度。我們無從預知拐點,但卻能通過周邊人的行為推知所處的階段。


理解風險和獲取收益同等重要。最重要的風險是永久損失的風險。避免致敗投資,制勝投資自然會來。風險控制是防禦型投資的核心,安全邊際是防禦性投資的關鍵要素。風險控制和安全邊際必須時刻在你的投資組合中體現出來。


永遠不要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完全掌握並預測未來。通常越宏觀的問題越無法預知,投資者的時間最好用在行業、企業等相對微觀的層面,並做到比別人瞭解的更多。但瞭解再多,也不能忽視隨機性和概率分佈,要防範事態發展不如預期的可能性,避免因孤注一擲而全軍覆沒。


對投資者的評價是個長期、全面的過程。不但要考察牛市中的業績,也要考察熊市裡的表現。不但要衡量投資回報率,還要評估其投資組合所承擔的風險。不但要識別投資者的投資風格(進攻、防禦、平衡),還要考察其在與自己投資風格不相符的環境下的表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33

Google收購擅長自然語言處理的新聞摘要服務Wavii!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9041.html

i黑馬 曾在去年四月這篇 「Wavii 公開測試,想成為你的新聞大數據服務商的唯一選擇」 介紹過 Wavii 這項服務:

位於西雅圖的wavii,經過多年默默無聞的開發,終於推出了基於大數據的公共消費項目。背後的天使投資名單讀起來就像今天的科技行業——Ron Conway、Aydin Senkut、Mitch Kapor、Dave Morin、Shawn Fanning、Keith Rabois、Max Levchin、Paul Bucheit、Rick Marini、Joshua Schachter、CrunchFund的Mike Arrington's……僅舉這幾例。因為Wavii是建立在一個大想法之上,所以他們對Wavii的期望較高,關於Wavii會不會成功,會不會辜負他們,也許是,也許不是。

無論怎樣,我們先談談Wavii究竟是什麼。

Wavii提供給用戶個性化的新聞和時事(來自相關的Feed訂閱)。用Wavii喜歡描述自己的話就是:Facebook的Google,你登陸到應用程序,網站和iPhone應用程序商店,這時可以使用Facebook Connect,在從你的個人資料那裡蒐集信息的基礎上,Wavii會建議,你應該遵循的分類,如名人、出版物、主題、企業、政治家和類似的話題或新聞提供商。

Wavii的神奇之處出現了,應用程序提供Feed訂閱,Wavii根據您的喜好,把最近發生的那件事推送給你,Wavii推送的新聞導語條目中的任何一個可鏈接的個人或主題都可延伸更多的相關信息。

有機的組成部分

看到Wavii的動作,真的會令人印象深刻。在任何人已經習慣使用各大搜索引擎的今天,Wavii尋求突破相關新聞信息的難題(這麼多重複的文章,這麼多的垃圾郵件),從日益龐大的萬維網中梳理真正的相關數據。

Wavii已經組建了一個25人的工作團隊,大數據專家、機器學習專家,其中許多來自亞馬遜和微軟的前員工。總裁Adrian Aoun告訴我,公司已經圍繞技術專利開始申請,旨在其產品能夠實現。如果你曾經試圖蒐集過去幾個小時自己錯過的Twitter信息流,那麼Wavii對你非常有用。

未知的問題

有沒有人真正的使用它呢?作為一名記者,我個人非常喜歡它。如果用戶發現更多的新聞源,我相信他們也會喜歡的。但實際情況是,我們大多數人有一個最喜歡的網站收集器:Twitter、Facebook、Google News、Google Reader、The New York Times、Techmeme、TechCrunch(Wink),比如,這就是我們得到的信息。那麼些早已建立的、有巨大優勢網站已經超過任何試圖攫取更多的關注的新網站。那麼你可能腦子裡浮現出了同樣是初創公司並且是競爭對手的Trap.it和Uberpaper,對的,競爭對手未來將會越來越多,所以現在是打硬仗時期。

接受開放式網絡嗎?

另一個問題,Wavii把開放式網絡的原則擺在首位,是自己的應用程序成為可能。當我問Adrian Aoun,他的回答是,如果公司計劃使得其個性化的Feed能通過RSS訂閱,不羈絆用戶,如果用戶真心想用這樣的功能,Wavii會考慮它。也許,Wavii的新聞來源的所有決定權都來自paywall行列,會發生什麼情況?「首先,我們不認為這回發生」Adrian Aoun說。他幾乎肯定是正確的,但是當你想建立長期業務——你建立的產品基本上獲得新聞社區內的一些頂部的青睞時,它可以做的更周全。

註:

除去噱頭,經筆者測試,Wavii就是一款基於Facebook的新聞聚合應用。Wavii的服務可以關聯Facebook賬戶,基於用戶的facebook活動學習用戶的興趣。當用戶註冊賬號時,用戶可以選擇關注的人物和主題,Wavii可以向用戶推薦相關的信息。Wavii可以梳理海量網絡數據,為用戶提供真正相關的數據。下面的視頻,可以很形象的向你展示Wavii後台是怎樣工作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35

20130815 《說謊者的撲克牌》內容摘要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mr1u.html

版本:邁克爾·劉易斯:《說謊者的撲克牌》,孫忠 譯,中信出版社,200910月。

 

 

第一章 說謊者的撲克牌

    無有價值信息。只需要記住兩個人名,董事長「約翰·古特弗倫德」和債券交易員「約翰·梅裡韋瑟」。

 

第二章 千萬別提錢

    80年代,投行成為了美國頂尖大學學生最嚮往的行業。

    作者應聘的經歷。

 

第三章 學會熱愛公司文化

    所羅門兄弟公司的新員工培訓(作者屬於1985年入職的一期員工)。

 

第四章 成人教育

    依然是所羅門兄弟公司新員工的瑣事。

 

第五章 強盜兄弟會

    抵押債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交易部的歷史。劉易斯·拉尼埃裡的個人經歷以及他如何從1979年開始締造了所羅門的抵押交易部。

 

第六章 肥胖的交易師和神奇的賺錢機器

    1981年的《稅收豁免法案》使得美國的儲貸協會開始大量出售貸款,因為其他投行都沒有抵押證券交易部門,所羅門的抵押交易部作為市場上的唯一買家,開始賺取巨額利潤。

    隨後,華爾街的其他投行開始進入抵押證劵交易業務,並從所羅門挖人,所羅門的薪酬體制使得抵押證券部人才開始流失。

 

第七章 索羅門食譜

    1986年開始,劉易斯·拉尼埃裡(此時他已經是副董事長)的團隊迅速瓦解,他的隊員迅速流失,他自己捲入了爭奪所羅門董事長的政治鬥爭。

    1987年,董事長古特弗倫德炒掉了拉尼埃裡,並清洗了該部門剩下的人。另一名副董事長弗特被任命為殘存的抵押交易部的負責任(198812月,弗特也離開了所羅門公司)。

 

第八章 從「基克」到人

    作者在所羅門兄弟公司倫敦分公司當債券推銷員的經歷。如何欺騙客戶購買所羅門公司急於脫手的債券;賣出債券後得到的公司的獎賞和榮譽。

 

第九章 《孫子兵法》

    作者的上司「機會主義者」奪走了本該屬於作者的做成某一個業務的榮譽,作者如何設計奪回來。

 

第十章 怎樣才能讓你更快樂?

    德雷克塞的邁克·密爾肯發現了垃圾債的投資機會,將該業務做成了一個大業務。後來為了創造更多垃圾債,他發明了用垃圾債給LBO融資,從而震撼了美國實業界。

    1987年,媒體曝出羅納德·O·佩雷爾曼出價收購所羅門兄弟公司的股票,所羅門公司最大股東Minorco決定轉讓其持有的所羅門公司14%的股份。為防止股東易主之後自己地位不保,John Gutfreund說服公司董事會和巴菲特達成一項交易,伯克希爾購買所羅門價值7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債券丶,利率9%,同時伯克希爾還有權在1996年之前的任何時間以38美元/股的價格將債券轉換為普通股。依靠這一募資,所羅門公司自己買回了(Minocro打算轉讓給佩雷爾曼的?)大量股票,避免了被佩雷爾曼收購。

 

第十一章 闊佬走背字

    1987年的股災讓所羅門承受虧損。

 

尾聲

    1988年初,作者離開了所羅門。

 

 

附:所羅門兄弟公司的簡要歷史

 

1910年,Arthur, Herbert and Percy三兄弟成立所羅門兄弟公司。

1970s早期,所羅門兄弟公司進入投資銀行業。

1978年,John Gutfreund成為公司的管理合夥人(managing partner)。在這一年的Fortune雜誌文章中,所羅門兄弟公司排名華爾街投行14名。(依Fortune慣例,估計為收入排名)

1980s早期,被Phibro Corporation收購,從合夥制變成公司制。

1980s,公司在住房抵押債券市場取得巨大成功。

1980s後期,決定倣傚Drexel Burnham Lambert參與LBO,結果公司參與了對RJR NabiscoRevco進行槓桿收購的競爭。

1987年,媒體曝出羅納德·O·佩雷爾曼出價收購所羅門兄弟公司的股票,所羅門公司最大股東Minorco決定轉讓其持有的所羅門公司14%的股份。為防止股東易主之後自己地位不保,John Gutfreund說服公司董事會和巴菲特達成一項交易,伯克希爾購買所羅門價值7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債券丶,利率9%,同時伯克希爾還有權在1996年之前的任何時間以38美元/股的價格將債券轉換為普通股。依靠這一募資,所羅門公司自己買回了(Minocro打算轉讓給佩雷爾曼的?)大量股票,避免了被佩雷爾曼收購。

1989年,Michael Lewis寫作了LiarPoker,他從所羅門公司離開的時間是1988年年初。

1991年,發生國庫券醜聞。所羅門的交易員Paul Mozer had been submitting false bids in an attempt to purchase more Treasury bonds than permitted by one buyer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December 1990 and May 1991. 此舉被財政部發現。所羅門被罰款2.9億美元。

    19918月,CEO Gutfrend辭職,他被SEC罰款10萬美元,同時禁止今後擔任任何經紀公司的CEO 

1998年,被旅行者集團收購,同年,旅行者集團與花旗集團合併。花旗集團旗下投行部更名為Salomon Smith Barney

    新的母公司(旅行者集團和花旗集團)不喜歡所羅門公司自營部門劇烈起伏的利潤和損失,砍掉了這一業務。

2003年,花旗集團投行部去除Salomon的名字,更名為Smith Barn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554

今年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學術論文摘要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098

去年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學術論文,為美聯儲推出最強力的政策工具——前瞻指引,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今年最重要的貨幣政策學術論文,大部分否定了現在美聯儲退出QE的溝通策略,可能為退出QE設定硬性的量化指標提供了強力的理論依據。以下內容摘抄自美國西北大學教授Arvind Krishnamurthy的論文「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傳導」

QE的投資組合餘額渠道(the portfolio balance channel)主要通過狹窄的渠道影響所購買資產的價格,而溢出效應則取決於資產和經濟條件的詳細情況。該渠道並非如美聯儲預期的一樣,通過寬廣的渠道影響市場,比如說影響所有長期債券的期限溢價。

對美國來說,購買MBS資產已經通過資本約束渠道(capital constraints channel)和稀缺性渠道(scarcity channel),對資產價格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在危機時,出現這種情況因為MBS資產的風險溢價會特別高——因為中介部門(intermediary sector)出現的困境不斷向MBS市場輸送流動性不足和高的風險溢價。我們用資本約束渠道來形容,在困境時購買MBS資產的影響。現在已經有理論文獻證明了,央行購買因為金融中介部門出現困境製造的低價資產,是存在有益影響的。比如說,Curdia和Woodford(2011),Gertler和Karadi(2011),以及這份論文。很多研究員都能從這個方面理解,美聯儲在金融危機時購買MBS資產的影響。

我們描述和提供一個新渠道存在的證據——稀缺性渠道,在過去兩年裡,這一直是MBS資產購買的主導性渠道。當金融環境穩定,MBS的風險溢價已經在2011年已經大幅下跌,但經驗證據顯示,美聯儲的MBS資產購買,繼續對降低MBS收益率產生有益的影響。這是通過稀缺性渠道產生影響的。美聯儲購買了大量新發行的MBS資產,這已經導致當期MBS資產(Current Coupon MBS)產生了稀缺性溢價,使得MBS資產和美國國債收益率之間的利差低於零。當期MBS資產的稀缺性鼓勵了銀行發放更多的貸款,緩解當期MBS資產的稀缺。通過資本約束渠道和稀缺性渠道不斷降低二級市場MBS利率,很可能存在有益的宏觀經濟影響。

美聯儲購買美國長期國債大大地拉升了美國國債的價格,但對私營部門債券收益率來說,溢出效應有限,因此對經濟的好處也有限。投資者對長期的無風險資產有需求,這導致了美國國債的安全性溢價。因為美國國債能提供作為高質量的抵押品和長期極端安全的(在名義價格上的)價值儲藏手段的經濟好處,這些好處驅動了安全性溢價。美聯儲購買長期的無風險資產,降低了這些資產的供應,因此也拉高了長期無風險資產的安全性溢價。雖然大規模購買美國國債的計劃降低了美國長期國債的收益率,但它們的福利效應(welfare effects)是模棱兩可的。這些購債最主要的有利影響來自於拉升私營部門無風險資產價格的溢出效應(這些資產可替代無風險的美國國債)。然而,因為私營部門製造長期無風險資產的能力有限(3A信用評級的企業債券鳳毛麟角),這些對經濟有利的影響也是有限的。此外,因為美國國債安全性溢價通過降低美國國債的供應來向投資者提供經濟上的好處,所以也在剝奪經濟系統中極端安全和高流動性的資產,因此所帶來的好處被減少了。

我們幾乎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證明,購買長久期資產(包括MBS資產和長期美國國債)能通過一個四通八達寬廣的渠道,降低所有長期固定收益資產的久期風險溢價(也就是期限溢價)。雖然美聯儲經常在討論QE好處的時候,提及這個渠道,但經驗證據與狹窄的渠道更為一致——資產購買主要影響所購買資產的價格(對高風險資產價格的影響非常有限)。

美聯儲應該首先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然後出售其美國國債的投資組合。第二,美聯儲應該出售高息(higher coupon)的MBS資產(較早購買的),因為這將對一級市場的抵押利率產生非常小的影響。這個操作順序的最後一步是,美聯儲應停止購買當期MBS資產,因為這個工具是現在刺激經濟的最有益的源頭。

我們接著討論退出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LSAP)政策的溝通挑戰。在我們研究的所有渠道中,現在資產價格會因未來LSAP的購債總規模預期改變的新聞而變動。實際上,相對於傳統貨幣政策,QE的一個主要特點是,QE必須購買大量較長期限的資產(所以理論上歐洲央行的OMT購債計劃不是QE,因為OMT購債計劃只限於購買期限為三年以下的資產,仍屬於傳統貨幣政策——調控短期利率)。因為與短期限資產相比,長期限資產的價格對未來政策的預期更為敏感,控制這些預期在QE的傳導機制中處於核心地位。因此,在退出QE中向投資者的政策溝通方式將更為重要。

在LSAP政策上,美聯儲一直在其溝通方式上保持含糊。美聯儲一直在經濟的模態預期(modal forecast)下,提供關於LSAP購買資產的量化和時間信息,加上關於取決於未來經濟狀況的政策的含糊信息。美聯儲選擇這種溝通策略,是因為美聯儲對LSAP政策傳導渠道的一知半解,所以希望保留更多的靈活性。

在貨幣政策上,隨經濟狀況改變而設定政策的規則和政策制定靈活性之間,一直存在爭論。在傳統貨幣政策下,該爭論的結果一直傾向於隨經濟狀況改變而設定政策的規則。同樣的,LSAP的政策行動也可以通過設定規則,或通過意料之外的靈活性聲明來實現政策溝通。雖然沒有回顧規則vs.靈活性爭論的所有方面,但我們認為,相對於在傳統貨幣政策下,在LSAP政策下設定規則所帶來的好處很可能更大。這是因為,LSAP針對的是長期債券,這些債券的價格對未來的政策預期特別敏感。在聲明中缺乏控制LSAP政策的明確指引,投資者將對任何關於美聯儲在LSAP上的行動意圖的信息作出反應。今年6月19日FOMC會議後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就是資產價格對關於LSAP政策進展高度敏感的證據。資產價格的波動性是美聯儲保留政策制定靈活性策略的一個缺點。另一個缺點是,美聯儲不能訂造一個退出方案。我們已經建議退出的順序,從出售美國國債到停止購買MBS資產。但這個退出順序,在投資者面對美聯儲LASP政策規則的不確定性前,並不能實施。現在,因為美聯儲的靈活性策略,任何退出的措施都會被投資者認為是顯示政策定製者偏好的一個信號,這可能會導致更大範圍的影響。我們認為,這個現象的一個例子可能從投資者對今年6月FOMC會議決議的反應看到。從6月18-20日,為了回應關於LASP政策的信息,投資者重新修訂了他們的貨幣政策預期,預期美聯儲將更快地緊縮。這個市場反應凸顯了提供LSAP政策規則的潛在好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57

20131020-《影響力》摘要-Cedric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o0fu.html

20131020-《影響力》摘要-Cedric

 

[]羅伯特·西奧迪尼:《影響力》,閭佳 譯,北京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萬捲出版公司 出版,20109月。

 

Robert B. Cialdini, Ph.D. 

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

Copyright @1984, 1993 by Robert B. Cialdini.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William Morrow, an imprint of HarperCollins Publisher.

 

 

引言

 

    到底是什麼因素讓一個人向另一個人說了「行」?哪些技術能最有效地利用這些因素,帶來這樣的順從行?我想搞清楚,為什麼相同的請求,按某種方式說出來會遭到拒絕,稍微換種方式說卻會一帆風順呢?

 

第一章 影響力的武器

按一下就播放

    模式化的自動行為在大部分人類活動中是相當普遍的,因為很多時候,它是最有效的行為方式;另一些時候,它則是必要的。

 

以柔克剛

    本書中描寫的大部分影響力武器都具備若干相同的要素,我們已經探討了其中兩點,一是這類武器有能力激活一種近乎機械化的過程,二是只要掌握了觸發這種過程的能力,人們就能從中漁利。而第三點則是,使用者能借助這些自動影響力武器的威力,這種武器就好像一根沉甸甸的大棒,只要用了它,就能讓另一個人乖乖就範。

 

第二章 互惠

    著名考古學家Richard Leakey認為:正是因為有了互惠體系,人類才成為人類。 … 文化人類學家泰格和福克斯認為這種「欠債網」是人類的一種獨特適應機制,有了它,人類才得以實現勞動分工,交換不同形式的商品和服務,讓個體相互依賴、凝結成高效率的單位。

 

互惠原理如何起作用

    著名法國人類學家Marcel Mauss在描述人類文化圍繞贈禮過程產生的社會壓力時說:「人有送禮的義務,接受的義務,更有償還的義務。」

 

互惠式讓步

    互惠原理通過兩條途徑來實現相互讓步。頭一條很明顯:它迫使接受了對方讓步的人以同樣的方式回應;第二條儘管不那麼明顯,但更為關鍵:由於接受了讓步的人有回報義務,人們就樂意率先讓步,從而啟動有益的交換過程。

 

第三章 承諾和一致

    人人都有一種言行一致(同時也顯得言行一致)的願望。

 

    一旦做出艱難的選擇,人就很樂意相信自己選對了。不光賭馬客是這樣,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會一次次地欺騙自己,以便在做出選擇之後,堅信自己做得沒錯。

 

言出必行

    信仰、言語和行為前後不一的人,會被看成是腦筋混亂、表裡不一,甚至神經有毛病的。另一方面,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個性堅強、智力出眾掛鉤,它是邏輯性、穩定性和誠實感的核心。

 

    (言行一致)讓我們有了逃避連續思考這樁苦差事的途徑。

 

承諾是關鍵

    這些策略都有著這樣的目的:誘使我們採取某種行動或作出某種表態,而後通過我們內心保持一致的壓力逼我們順從。

 

    愛接受瑣碎請求時務必小心謹慎,因為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它不光能提高我們對份量更大的類似請求的順從度,還能使我們更樂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應的小要求毫不相關的事情。

 

    倒不是所有的承諾都會影響自我形象。要想讓承諾達到這樣的效果,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它們得是當事人積極地、公開地、經過一番努力後自由選擇的。

 

    一旦主動做出了承諾,自我形象就要承受來自內外兩方面的一致性壓力。一方面,是人們內心裡有壓力要把自我形象調整得與行為一致;另一方面,外部還存在一種更為鬼祟的壓力,人們會按照他人對自己的感知來調整形象。

 

    為一個承諾付出的努力越多,它對承諾著的影響也就越大。

 

第四章 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原理

    很多人都在做的事,也的確是應該做的事。 … 它為我們判斷如何行事提供了一條方便的捷徑。

 

    驅使信徒們宣揚其信仰的,並不是先前的確定感,而是一種逐漸擴散的懷疑。 … 信徒們已經走得太遠了。為了自己的信念,他們放棄了太多東西,要是信念破產了,他們也完了。 … 既然唯一可以接受的真理被現實證據徹底否認了,教眾們要擺脫困境就只有一條路可走了。它必須為信仰的有效性建立另一種證明形式:社會的認同。 … 教派的任務很明確:既然事實證據無法更改,那就只有改變社會證據了。你能說服別人,自己也必然信服。

 

死亡原因:不確定

    一般來說,在我們自己不確定、情況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時候,我們最有可能覺得別人的行為是正確的。 

 

有樣學樣

    我們在觀察類似的人的行為時,社會認同原理能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如何拒絕

    首先,我們似乎持有這樣的假設:要是很多人在做相同的事情,他們必然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尤其是我們並不確定的時候,我們很樂意對這種集體智慧投入極大的信任。其次,人群很多時候都是錯的,因為群體的成員並不是根據優勢信息才採取行動,而只是基於社會認同原理在作反應。

 

第五章 喜好

我喜歡你的理由

1)外表魅力,(2)相似性,(3)接觸與合作,(4)條件反射和關聯,

 

如何拒絕

    意識到這種好感,能提醒我們把交易者和交易分開。

 

第六章 權威

權威高壓的力量

    在權威的命令下,成年人幾乎願意幹任何事情。

 

盲目服從的誘惑和危險

    《舊約》用充滿恭敬的行文講述了一個跟米爾格拉姆實驗極為接近的故事:只因為上帝有了吩咐(哪怕沒有半點解釋),亞伯拉罕就願意把利劍插入自己小兒子的心臟。通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判斷一個行為正確與否,跟它有沒有意義、有沒有危害、公不公正、符不符合通常的道德標準沒有關係,只要它來自最高權威的命令,那就是對的。

 

內涵不是內容

    權威的標誌:(1)頭銜,(2)衣著,(3)身份標誌。

 

第七章 稀缺

物以稀為貴

    對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似乎要比對獲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發人們的行動力。

 

逆反心理

    我們都知道,難於得到的東西,一般都要比能輕鬆得到的東西好。故此,我們基本可以根據獲得一樣東西的難易程度,迅速準確地判斷它的質量。

 

    和兩歲一樣,個性意識萌芽也是青春期的特點。對青少年而言,這種萌芽意味著走出兒童的角色,擺脫與此角色相伴的家長控制,邁向成人一角,獲得隨之而來的一切權利和義務。

 

    最能說明家長施壓造成的青少年翻盤的例子,大概要數所謂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了。 … 隨著父母的干涉越來越多,愛的體驗也越來越強。而當干涉減少的時候,浪漫的感覺也慢慢冷卻。

 

    每當有東西獲取起來比以前難,我們擁有它的自由受了限制,我們就越發地想要得到它。

 

最佳條件

    自由這種東西,給一點又拿走,比完全不給更危險。

 

    管教前後不一的父母,最容易教出反叛心強的孩子。

 

如何拒絕

    我們務必記住:稀缺的東西並不因為難以弄到手,就變得更好吃、更好聽、更好看、更好用了。

 

尾聲 即時的影響力

自動反應

    本書的一個基本主題:很多時候,我們在對某人或某事做判斷的時候,並沒有用上所有可用的相關信息。相反,我們只用到了所有信息裡最具代表性的一條。雖說這條孤立的信息通常都能給我們正確的指導,但它也能讓我們犯下顯而易見的愚蠢錯誤。

    …另一方面,還有一個複雜的平行主題貫穿這本書:儘管只考孤立數據容易做出愚蠢的決定,可現代生活的節奏又要求我們頻繁使用這一捷徑。

 

    靠著成熟而精密的大腦,我們建立了一個信息繁多的快節奏複雜世界,使得我們不得不越發依賴類似動物(我們早秋超越了動物!)的原始方式來應對它。

 

    英國經濟學家、政治思想家、科學哲學家約翰·斯圖亞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離世大概135年了。他的去世(1873年)是一件歷史大事,因為他是最後一個享有「掌握世上已知的一切知識」美譽的人。如今,這樣的說法變得很可笑了。

 

    公眾關心的事件越來越多元化,但關心的時間越來越短。

 

捷徑應受尊重

    因為技術的進化速度遠遠快於我們,所以我們處理信息的天然能力將有可能越來越難於應對當代生活中繁多的變化、選擇和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62

FB電話會議摘要:收購WhatsApp為未來十年發展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0/58816.html

Facebook周三宣布,將以總價190億美元收購快速成長的跨平臺移動消息公司WhatsApp。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隨後出席電話會議,向分析師解釋了收購WhatsApp的原因。紮克伯格表示,收購WhatsApp是因為他在思考公司未來五年至十年的發展。i黑馬將本會議紀要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紮克伯格表示,WhatsApp的收入能力並不是問題。他說,Facebook當前還沒有考慮過這一問題。紮克伯格的這番講話,表明Facebook目前還不會考慮在WhatsApp上推出廣告服務。分析師在電話會議中詢問了有關WhatsApp營收和收入能力的問題,但對Facebook高管們的答複感到失望。WhatsApp目前擁有自己的收入來源,但這並不是分析師希望得到的答案。Facebook之所以要以19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WhatsApp,看中的是智能手機的未來。目前,全球已擁有約10億智能手機用戶。紮克伯格和WhatsApp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簡・庫姆(Jan Koum)認為,未來的五至十年中,全球智能手機用戶將升至50億。兩人均認為,和現在一樣,未來消息仍將是智能手機的第一大活動。正因為如此,Facebook收購了全球最大的移動消息公司WhatsApp。WhatsApp目前已擁有4.5億美元,且仍保持著高速的增長。以下為電話會議內容摘要:紮克伯格:“WhatsApp與Facebook的結合,將讓我們連接全球更多的用戶。Facebook正在成為一家移動公司,每月移動產品的用戶人數達到9.45億。WhatsApp完美的適合這一願景,能夠增強兩家公司的服務。”紮克伯格還表示,“WhatsApp的用戶參與度很強,且保持著高速的增長。不過WhatsApp在美國市場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註意力。WhatsApp應用是目前用戶參與度高於Facebook應用的唯一一款應用。”紮克伯格在電話會議中還提到以下要點:WhatsApp每天新增超過100萬用戶;我們認為WhatsApp用戶將在未來五年內達到10億人;WhatsApp早已擁有了成功的訂閱模式;用戶使用WhatsApp替代手機短信服務;Facebook的部分使命是向全世界提供基本互聯網服務;認識簡・庫姆已有很長一段時間;過去五年間,庫姆的團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庫姆在電話會議中表示,“對Facebook收購WhatsApp,我感到非常欣喜。對我和整個公司團隊而言,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時刻。我想要感謝他們。”庫姆稱,WhatsApp的目標是打造一個讓所有人在不同手機上都能夠使用的平臺。目前,WhatsApp每天的消息發送總量達到190億條,圖片發送總量為1600萬個。被Facebook收購,能夠讓WhatsApp觸及更多人群,向用戶提供更多的功能。庫姆還表示,“我認識紮克伯格已有多年,個人對他非常崇拜。Facebook是我們公司的模範。我們整個團隊能夠加盟Facebook,我們感到非常高興。”Facebook首席財務官大衛・伊博斯曼(David Ebersman)表示,Facebook將在未來4年內支付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此交易已獲得WhatsApp股東的批準。目前每月使用WhatsApp 的用戶超過4.5億人,上述用戶中的70%每天都在使用WhatsApp。以下為電話會議問答部分:問:此交易如何達成?紮克伯格:我與庫姆相互認識已有幾年時間。11天之前,也就是上上個周日晚上,我提出如何結合在一起,確實能夠連接世界剩余的人群。他對此進行了考慮。一周之後,他表示對此交易感興趣。隨後的一周,我們確定了收購價格和交易條款。我們決定繼續對此進行推進。我們將獨立運營,正如我們收購Instagram時的做法。借助收購,WhatsApp能夠進一步增加規模。Systrom的創始人凱文・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就已經通過使用Facebook的架構獲得了巨大的價值。WhatsApp業績也將會借助這一模式。問:關於WhatsApp的廣告和創收問題。紮克伯格:我們的戰略非常明確,在未來幾年內,WhatsApp將專註於成長和連接世界上每一個人。當用戶達到20億至30億時,將會有許多種創收模式。目前,我們將專註於產品的成長。WhatsApp將會獨立運營,因此不必要考慮創收問題。我個人認為,廣告並不是讓消息應用實現創收的正確方式。庫姆:WhatsApp目前還不會推出廣告服務。我們已經擁有了穩定的創收模式。創收並不是我們首要考慮的問題。紮克伯格考慮的是從現在開始的未來五至十年的發展。到2020年或是2025年,全球將有50億人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屆時,我們可能獲得50億付費用戶。問:WhatsApp與Facebook的重疊用戶有多少?伊博斯曼:關於重疊用戶的問題,我們確實不清楚。兩家公司的用戶確實有重疊,但是我們無法計算具體的數量。問:Facebook能否借助WhatsApp獲得發展?紮克伯格:由雅虎前員工布萊恩・阿克頓(Brian Acton)和庫姆聯合創辦的WhatsApp只有50位員工,但是在短短5年時間里,他們開發的產品卻被近5億用戶所使用。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我與庫姆有著共同的戰略想法。問:WhatsApp是否有其它產品延伸?WhatsApp目前在哪些國家的表現強於Messenger?庫姆:我們當前專註於讓產品更快、更好,消息速度目前是我們關註的重點。你將會看到我們產品的演變,未來12個月內將會推出新功能。紮克伯格:Messenger從Facebook Chat演變而來,許多的消息都不是即時消息,更像是非正式的電子郵件,會在後來進行答複。WhatsApp更像是手機短信,一種即時通訊工具。世界需要上述兩種服務,我們將對兩個服務繼續進行投資。問:為何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WhatsApp?WhatsApp的增長來自於哪里?伊博斯曼:我們觀察了其他網絡的規模。他們提供的服務確實非常有用。即時消息目前是智能手機上的第一大活動。目前全球有10億智能手機用戶,未來將會增長至50億。所以即使消息服務是非常有價值的服務,人們願意付費使用這項服務。問:監管部門是否會批準這一交易?伊博斯曼:預計不會遇到任何問題。問:即時通訊市場當前面臨著什麽樣的競爭格局?紮克伯格:即時通訊市場當前的競爭異常激烈。WhatsApp目前是該市場的龍頭,雖然在一些市場,其它的即時通訊服務市場份額更高,但是在絕大多數國家,WhatsApp是市場龍頭。WhatsApp專註於消息收發的速度和可靠性,該服務的速度超過了手機短信,這是他們的技術優勢。WhatsApp團隊癡迷於完美的消息服務,這是正確的戰略。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將希望付費使用最佳的即時通訊服務。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明軒 | 編輯:luhaitian | 責編:陸海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342

財務分析摘要 歲寒知松柏

http://xueqiu.com/1272530506/28593129
今天對我來說是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受東方港灣鐘總的熱情邀請,下午我去他們公司給大家分享了4個小時的財務分析心得。由於昨晚我2點多才睡,而今天上午則一直都在網上鼓搗房地產行業的東西,所以事前我只做了10分鐘的準備,匆匆地寫了幾個小標題,基本是即興發揮。

以前我從來不敢上台講話,後來上電視其實也只是面對主持人一個,並且事先我都準備好了底稿並背熟,沒有面對很多人一次性講過半小時以上的課,所以這次應該說是對自己的一個突破。

鐘總開玩笑說自己只有年輕時碰到美女會晚上睡不著,但上週五第一次見我,看了我的幾篇文章包括那篇簡歷後,回想起自己的年輕時的經歷,一個晚上沒睡好。今天他甚至去洗手間時要求我先暫停,說免得漏聽了。我講完後又拉著去他辦公室介紹公司的情況,還特意準備了一篇文章給我,分享了自己的創業感想,得失經驗。也問了我的職業或創業規劃,很是真誠。一句話,鐘總真是個忠厚人。

我大概講了三部分:


一、研究分析的自我體會

1、好奇心或興趣是動力,要大膽地假設但得小心的求證;

2、社會科學建立在假設之上,不論是歸納法還是演繹法,假設都是馬其諾防線,如果被繞過就需要用常識來判斷;

3、分析的關鍵在於邏輯;

4、經驗的積累就是參照坐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5、寫作的套路是金字塔原理。


二、三張財報的解讀和分析

1、資產的決定因素在於管理,企業真正的價值沒有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示;

2、利潤表的要點是產能利用率或盈虧平衡點的確定;

3、現金流是生意模式和盈利質量的驗證;

4、財務分析的關鍵在於判斷趨勢,杜邦分析裡的利潤率主要是經營槓桿問題,總資產周轉率體現管理水平,權益槓桿是一把雙刃劍;

5、成長性是估值的核心,煙蒂股的取捨在於時間的確定性,沒有十全十美的報表。


三、識假與機會的得失

1、常識、邏輯與保持懷疑心是識假的主要武器;

2、稅負水平是行業盈利狀況的晴雨表;

3、大股東的動機、利益訪求與股權變化是檢測器;

4、現金流是利潤質量的血常規;

5、機會錯過會再有機會,錢賺不完;風險遇上會有損失,錢能虧完。

以上是基本摘要,特此留念,以備後用並期補充完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0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