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ENSE隨筆140725法蘭克福學派淺談(下)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7/25/sense%E9%9A%A8%E7%AD%86140725%E6%B3%95%E8%98%AD%E5%85%8B%E7%A6%8F%E5%AD%B8%E6%B4%BE%E6%B7%BA%E8%AB%87%EF%BC%88%E4%B8%8B%EF%BC%89/

SENSE隨筆140725
法蘭克福學派淺談(下):公共領域
執筆人:蟬

與老師 阿多諾Ardono及 霍克海默Horkheimer不同,哈布瑪斯並未被美國日益強大的資本主義所震懾。 反之,哈氏認為個人及自由主義的傳播令世界充滿希望。 他在各種社會現象尋找素材,試圖以較正面的視角去解釋啟蒙時代所帶來的變化。
哈氏的成名作《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於1962年在西德出版。 這本在歐陸極具地位的書,要待到1993年才翻譯成英文,今日在學術書籍上常見的「公共領域Öffentlichkeit」概念便是由哈氏最先提出的。

〈社會的意識形態〉
在介紹哈氏著作的學理前,先看一下哈氏老師 阿多諾對不同社會的意識形態ideology的評論。縱觀當今之世,提倡廣義的 自由主義、保守主義和 社會主義的國家佔極大多數。 這些不同的“主義”均對社會結構提出一套自以為是的想法。 固然不同的地方因其發展歷程與環境,會培育出不同的價值體系,但這些想法都有其限制,難以判定優劣。***

阿多諾認為「意識形態」是 “社會必要的幻覺socially necessary illusion”,是一套社會系統地令其成員相信的錯誤觀念與想法。 它指的不是一般人對日常事物的錯誤認識,而是社會上廣泛地認為是對的,以至於幾乎所有成員皆信以為真的信念。 意識形態是功能性的:它令社會中的“機構institutions” 的合法性得到成員的確認,並令這些“機構”享有壟斷的地位。*****
舉例:警察是正義的執法者;法官是公義的代言人。

意識形態令社會中人為機構的存在變得自然與穩固, 甚至令一些實際上只為社會個別階層服務的機構看似為整體社會服務。
舉例:假若古典經濟學定律成為社會的意識形態,則基層人員會更願意接受自己的勞動與付出只配獲取卑微的回報,而難以將此狀況視為不公義。

意識形態一旦成為社會的有力元素,機構的權力便會日益擴大,而個別成員群也會日漸安於本份。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社會結構穩定牢固,卻喪失調節能力。法派相信萬物皆為無止盡的歷史進程,所以意識形態是需要接受批判的。 意識形態批判Ideology Criticism乎合法派判批性理論的務實要求,透過增加對意識形態的認識令社會結構更有彈性並達至更佳狀況。
《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便是典型的意識形態批判理論。

〈公共領域的兩面〉
哈氏在延續法派學術成就的同時,對悲觀上一代的批判性理論提出質疑。 他認為既然批判性理論的目的是為社會診症並提供良方,則霍阿兩老把啟蒙時代描寫為“既必需又不可能necessary and impossible”的定調便是自相矛盾把理性視為社會進程的死胡同aporia:在哈氏眼中並非偉大的定論,只是缺乏歷史證據的分析失誤。

在18世紀初,西方社會公民權利civic rights開始抬頭,個人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確立令民眾得以公開討論不同的社會問題。 咖啡館與沙龍的冒起,為民眾能在一個地方集結並自由地討論交流free public discussion成為可能。 這些自主的論壇讓參與者能跨越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 進行相對獨立的政治與經濟想法的系統性交流及討論。
Def.「公共領域」是社會中的個人private citizen以平等的地位自願結聯,理性地討論不受限制的議題的地方。

透過在公共領域的討論,公眾的普遍意見public opinion得以達致,並建立在共同利益common goods之上。 公眾意見因參與者的結聯而獲得權力及影響力,成為一股監察和檢驗當權者的權力與合法性的力量。*** 公共領域便得以行使其政治和社會的權力,而不隸屬於任何國家機構,成為介乎民眾與政治之間的社會領域。

然而踏入19世紀,公共領域逐漸被文化產業如報紙、電視和其他大眾傳媒所扼殺,變成一個可以被操控與管理的場域arena。*** “自由”被 “消費主義”取代成為社會的價值,政府等機構學懂如何爭取民眾的支持以增加其合法性。 這些支持是機構透過經濟手段所獲得的,是未經民眾公開討論、批判的意見。

哈氏在描述公共領域的冒起與沒落時,提出所謂的「公共領域」既是想法idea,亦是意識形態ideology。
作為想法,公共領域代表公開、自由、全包inclusivity、平等。 但一旦反映在現實,它便變為一種意識形態。

歷史上的公共領域如咖啡室與沙龍,並不如以上所說的公開與平等,只有受教育的中產男性才有機會參與。參與者也並非為社會大眾的利益所考慮:即使不為私利,也頂多代表著一眾共同利益者如行會、家族等給與意見。公共領域只是一個社會必須的幻覺,它並未存在,以後亦不會存在。****

縱使如此,哈氏仍認為 “公共領域”這種烏托邦式意識形態是值得追尋的。 只有在自由、理性、平等與公開的環境下作出討論,就算未能形成真正的公共領域,社會才能向更好的方向行進。

參考:
《Haberma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2005) Gordon Finlays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429

SENSE隨筆140722法蘭克福學派淺談 (上)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7/22/sense%E9%9A%A8%E7%AD%86140722%E6%B3%95%E8%98%AD%E5%85%8B%E7%A6%8F%E5%AD%B8%E6%B4%BE%E6%B7%BA%E8%AB%87-%E4%B8%8A/

SENSE隨筆140722
法蘭克福學派淺談 (上):巨匠 哈布馬斯
執筆人:蟬

哈布馬斯Jurgen Habermas是著名的德國哲學家及社會學家, 是德國哲學主流「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 School」的第二代領導人。 礙於近代英美與歐陸哲學發展路線迥異,對於學習英美線社會和人文科學的朋友,可能並不那麼清楚以德國為基地的「法派」。 此一短系列旨在介紹 哈布馬斯的理論,兼且粗淺地介紹一下法派的學術成就。

法派的批判性理論〉
1923年馬克思主義者Felix Weil在 法蘭克福成立了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德文簡寫IfS)。 顧名思義IfS是個研究歐陸哲學及社會學的機構。1930年法蘭克福大學教授 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被選為IfS的局長。

當時法派聚集了一批學術背景相近的思想家:他們都深受 黑格爾和馬克思的影響,熟悉並鑽研黑格爾辯證法。*** 雖然黑氏與馬氏及後對德國甚至歐陸的哲學影響甚鉅,但在當時學術界 “法派” 卻只是小眾派別。 歐洲當時的學術主流偏向支持 新康德主義neo-Kantianism與邏輯實證主義logical empiricism。

霍氏在位時,與數位法派第一代的才人,如Herbert Marcuse、Erich Fromm和Theodor Adorno等,一同發展了「批判性理論Critical Theory」典範。 按照黑格爾辯證法,萬物皆透過矛盾發展:即事物內在的 “正”與 “反”, 繼而產生 “融合”,取得進步,故黑格爾辯證法相信事物變化並無終點。****

法派認為科學革命後學術界偏向相信事實是一個客觀的存在, 知識的目的是透過建立理論反映客觀存在的事實。 故此各門急速興起的學科,如物理學等,逐漸走向專業化,透過運用 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追求事物的“真理”。霍氏稱透過此種路徑發展的理論為「傳統理論traditional theory」。***

法派一眾思想家提出另一種理論發展路徑,即批判性理論。 批判性理論有數個特點:

  • 自我意識 self-aware
    傳統理論將理論與描述的對象隔離
    ,並有意忽略理論對描述對象的影響。批判性理論將自身視為對象的一部分,將 “在對象應用理論時的效應”,和 “應用者的目的”一併考慮。 這個特點也被稱為 反射性的reflective
  • 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y
    別於傳統理論,批判性理論相信只有透過檢視各個不同學科的狀況,才能獲得更廣闊和具洞見力的觀點。 筆者認為這種鄙視專業化的想法,與馬克思主義認為工業化導致高度分工,從而令人出現異化的說法同出一轍。 亦如存在主義經典《非理性的人Irrational Man》所指出,知識份子的專業化令他們在學術機構以外難以生存。
  • 實踐性 practical
    批判性理論應該是可實踐的。 法派認為理論的目的除了找出社會當下的問題wrongness之外,也應該分辨社會進程的傾向,並協助社會達至更佳(而非最佳)狀況。

悲觀的第一代〉
1933年納綷德國掌權,國內反猶聲音日漸高漲。 法派的黃金第一代當中極大部分是猶太人,國內的狀況迫使他們離開德國,而IfS亦被迫數次遷移。 1933年遷至日內瓦,次年移至紐約。 IfS在美國與哥倫比亞大學合作,並將旗下刊物《Journal for Social Research》易名為《Studies in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這批學者初到美國即被當地的消費文化所震撼。 高速的工業化令社會急速“福特化”,資本主義將人的需要和慾望轉化至對工業製品的需求。 透過滲透在不同媒體的廣告,人的意識被重塑。 黑格爾所提到的“解放reconciliation”體現為對理性的崇拜:人只有透過追尋理性才能獲得快樂與自由,在美國適得其反。

在眾多的社會現象中,最令法派學者驚訝的是荷里活電影! 荷里活電影的大團圓結局為大眾提供一種虛假的滿足,令他們忽視現實生活中令人沮喪的面向。 美國的大企業透過這些潛藏的文化改造,令人民接受一個貌似能滿足深層需要的社會系統,而實質上只是利用文化產業culture industry去改造他們。

美國的狀況令一眾法派學者對批判性理論的實踐性產生懷疑,他們觀察到理性主義與 資本/消費主義在美國相互惡性強化的現象。*** 悲觀的霍氏與阿多諾Adorno在1947年合作發表了法派其中一本代表作《啟蒙辯證法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

書中提出啟蒙時代冒起的 “工具理性”逐漸發展成一種壓倒性智識,自然科學與各種技術性的知識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取得壟斷性優勢。自然科學原是人類為了掌控自然和環境的思想工具,而科技與工業只是這種工具的延伸,現在反過來掌控了人類的心性。

這種理性化的進程令計算與物化取代宗教成為社會的信仰。*** 與啟蒙時代的思想家所提倡的不同,法派認為理性並沒有為人類服務,令人從自然與宗教中解放出來;相反,理性把人囚禁在日益發達的行政網絡與控制之中,掌控生活的經濟系統並沒有令人生活更富足,而是令人更加貧窮和痛苦。***

哈布馬斯就在這個背景中認識法派的思想,然而由於身處的年代不同,他並不認為人類社會發展是如此的悲觀。 後文會介紹哈氏的成名理論:「公眾空間Public Sphere」。

參考:
《Haberma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2005, Gordon Finlays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432

河南中醫大學派「防霾湯劑」

1 : GS(14)@2017-01-14 07:54:21

港人近日跟內地十多億人一樣,呼吸霧霾空氣,位於霧霾重災區鄭州的河南中醫藥大學,日前免費向學生派發「預防霧霾中藥湯劑」,聲稱藥方由中國著名老中醫張磊教授調配,不過有專家指服藥能抵抗霧霾並不可靠。內地網上亦流傳「防霧霾清肺茶」配方,材料包括羅漢果、烏梅、百合、廣金錢草及羅布麻,聲稱「能及時清肺、抗病毒」,但免費湯劑供應代理指流傳藥方都是假的。北京中醫藥大學方劑學教授楊楨指該則網上藥方能紓緩咽部不適。本港註冊中醫師何慧潔則指藥方中的百合及羅漢果能清肺潤肺,但藥方偏涼,寒咳人士服用後或咳得更嚴重;至於羅布麻,根據醫書記載含有少量毒性,不宜自行胡亂服用。河南中醫藥大學周一(9日)發出公告,通知學生免費領取「預防霧霾湯」,有學生讚窩心,「喝上去也就是普通中藥的味道」,亦有攻讀中西醫學專業的學生半信半疑。校方事後表示派湯劑是為了「表達對學生的關愛」及緩解學生因霧霾引起的呼吸道問題,承認「預防霧霾」的講法不太準確。澎湃新聞/《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13/198952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4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