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私人監獄公司:靠囚犯也能掙錢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233

在美國,將公共領域的服務外包給私人公司有很多例子,最特別的一例即是囚犯外包。100傢俬人監獄公司,替政府關押了12.8萬囚犯。私人公司的介入,有助於提高監獄行政體系的效率,但也引來了對其「靠囚禁犯人發財」的種種非議。

2012年8月22日,據當地媒體報導,愛達荷州的監獄這一天不得不將130名囚犯用飛機送到科羅拉多州的監獄暫住,因為本地的監獄囚犯實在太多。

在科羅拉多州接濟這些犯人的,是私人監獄運營企業CCA(Corrections Corporation of America)旗下的一所監獄。CCA是全美最大的私人懲教企業,其私人監獄生意可追溯到29年前。

1983年,CCA從美國田納西州首府納什維爾發家,依靠接收公共監獄超額的囚犯賺錢。至今,企業在全美已有65個勞改設施,將近1.7萬名職工,超過9萬個床位,關押著8萬個囚犯,佔了全美私人懲教市場45%的份額。

1994年,公司在紐約股票市場上市。2011年,CCA實現收入17.3億美元,純利潤1.6億美元。在過去的10年裡,CCA的年收入平均每年增長將近8000萬美元。《福布斯》雜誌在2007年將它評選為400家「美國最優秀大公司」之一。

像CCA這樣「吃監獄飯」的公司還有很多。根據美國司法統計局(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數據,美國聯邦和州監獄犯人數目從1970年到2009年上升了7.2倍。1998年的時候,全美只有五傢俬人監獄關押著2000 名囚犯,現在,私人監獄已經增長到100家,關押囚犯數量達到12.8萬人,佔了聯邦監獄和州監獄囚犯數目的8%。

美國排名居CCA之後的還有一家GEO公司,成立於1984年,跟CCA一樣,它也是幫美國聯邦和州政府看管超額的犯人,做私人監獄生意,佔據美國三成的私人監獄市場份額。

GEO在1990年代將私人監獄的概念帶到了美國以外,分別在英國、蘇格蘭、新西蘭、南非建立了當地第一傢俬人監獄。現在,它的海外業務佔了企業盈利的13%。

根據世界私人監獄聯盟(Association of private correctional & treatment organizations)數據,除了美國這個主要的市場外,全世界有17個運營私人監獄的企業,分佈於英國、日本、南非和澳大利亞。

監獄的大生意

監獄體系是一張龐大的利益網絡,而監獄是其中最關鍵的連接點,因為他們擁有數目龐大且源源不斷的犯人。根據世界監獄研究中心的數據,美國目前有超過226萬囚犯,換言之,差不多每100個美國成年人中,就有1名囚犯。

組織犯人生活和勞動會產生眾多金錢和利益往來。美國的監獄自成行業,有自己的行業交易展會、研討會,有專屬的廣告公司、媒體、建築公司、裝修公司、 管道修理團隊、食物供應團隊、安保裝備團隊等。監獄跟眾多外包供應商有合作,例如電信、醫療、心理諮詢、教育培訓等專業服務。剩下的多由私人監獄企業擁有 的子公司承包。

一份美國監獄供應商資料披露,除了食物、洗衣、日用品等最基本的需求外,監獄還需要專供監獄犯人觀看的有線電視頻道、長途通訊服務、監獄設計、裝 修、犯人制服、專供監獄使用的家具、專治艾滋病的藥、腳鐐、性侵犯危險趨勢測試、少年行為健康輔導等等。在監獄裡,除了生病或殘缺,所有犯人都要從事工 作。大部分的囚犯會被安排干監獄裡面的雜務,像打掃衛生、煮飯、修水管、漆牆、剪草等,從事這些工作囚犯獲得十分微薄的酬勞,例如聯邦監獄局管轄的囚犯, 工作一小時獲得12美分到14美分的酬勞,有些監獄根本不給囚犯付工資,例如得州監獄。

除了監獄的內務活外,囚犯會被組織從事生產工作。這些工作分兩部分,一部分生產專供給政府部門的物品,另一部分做私人企業的訂單。以聯邦監獄局的 「聯邦監獄產業」(UNICOR)項目為例,它生產出來的產品只能銷售給聯邦政府機構,其中,國防部購買了53%的產品。根據美國《左派商業觀察報》 (Left Business Observer)的報導,這個項目生產了美軍所有的軍用頭盔、子彈套、避彈衣、帳篷、軍包;98%的組裝軍備;46%的盔甲,30%的通訊設備和21% 的辦公室家具。部分犯人參與飛機零部件和醫藥的生產,有些還專職喂養導盲犬。

參與「聯邦監獄產業」項目的囚犯工資比監獄內務活高,每小時有23美分到1.15美元。監獄局的公共關係科代表克里斯·博克(Chris Burke)在郵件中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想從事這些工作的囚犯需要有高中畢業文憑,還要經過多輪面試篩選。」目前大約16%的囚犯參與到這個項目裡。根 據聯邦監獄局規定,犯人要上交一半收入用作對司法系統的補償,例如法院傳訊、受害者補償、犯人孩子託管等。

接企業單子的生產項目叫監獄企業/產業拓展項目(Prison Industry Enhancement ,簡稱PIE),目前已經有36個州和地方政府監獄在法律上獲准接訂單,組織犯人從事生產創造收入。這些訂單跟外界企業簽訂,生產的內容包括清潔藥水、紙 盒、製圖、實驗室用具、家具、衣物、手工藝品等。常年從事美國私人監獄企業研究、在美國監獄法律新聞(Prison Legal News)媒體做編輯的亞歷克斯·弗裡德曼(Alex Friedmann)給南方週末記者回郵件說:「目前全國有大約4675名囚犯在這個項目裡工作。項目規定犯人獲得的工資不得少於同期聯邦最低工資,現在 是7.25美元每小時。但是監獄可以對囚犯的工資做包括食宿、懲教、稅收等多種扣除。事實上,在項目裡工作的犯人平均只能拿到工資的40%,最少的只能拿 到20%。」

CCA公共關係科主管史提芬·歐文(Steven Owen)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私人監獄企業無權組織犯人生產。除非政府跟他們簽約的時候有附帶讓犯人工作的條款,否則CCA不會自行安排犯人從事生產,也不會從產品的銷售中獲得任何收入補貼。

而CCA這樣公司的盈利,主要源自幫政府安置犯人。

做政府的生意

美國華盛頓獨立非營利機構司法政策研究所(Justice Policy Institute)的研究員保羅·艾頓(Paul Ashton),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郵件採訪時表示:1980年代,美國政府對毒品的嚴控和對犯罪的零容忍政策,讓監獄囚犯的數目迅速增長。當時的政府面 臨著兩個棘手的問題:第一,要把源源不斷的犯人安置到哪裡?第二,要怎樣支撐囚犯的高額開銷?

1983年,時任田納西州共和黨主席的湯姆·貝利(Tom Beasley)正在為當地監獄人滿為患、預算拮据的問題發愁。他找來兩位朋友多克托·克朗茲(Doctor Crants)和唐·赫托(Don Hutto)來商討怎麼解決問題。多克托·克朗茲曾在哈佛商學院唸書,後來成了律師,當時唐·赫托在擔任美國懲教協會(American Correctional Association)的主席。聊天中,他們發現,只要引入有效的商業機制,懲教系統完全可以從低效的狀況變成一盤賺錢的生意。於是他們成立了CCA。

1984年,CCA的第一單生意是跟得州的移民局(Bureau of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做的。當時CCA跟得州政府談妥了要幫他們建造一個懲教監獄。但是政府突然來電,讓CCA提早三個月竣工。情急之下,貝利跟唐· 赫托在當地找了個旅館,跟店主租下了整個旅館,然後馬上調配建築團隊加強安保措施,將移民局的86個非法入境者押解到酒店裡。唐·赫托還能清晰地記得,自 己當時在沃爾瑪超市幫86個囚犯買廁紙的忙亂情境。三個月後,監獄順利建成,至今,CCA跟得州移民局的這個監獄的合作還在繼續。

CCA就是像這樣給政府提供及時的服務發財的。不斷擴張的CCA監獄設施給公司帶來了規模效應,大大降低了CCA的運營成本。跟一個只有1000人 的公共監獄相比,CCA在全國的8萬個囚犯,幫它贏得了跟供應商、建築商議價的空間。CCA新建一所監獄平均花費5000萬美元,公營監獄則平均要花費 6700萬美元,建築費用少25%。CCA的平均運營成本也要比州政府的監獄低20%。

CCA建設監獄的速度也比政府機構快得多。公共監獄從設計到建造要經過繁瑣的程序,由政府部門層層審批,工程從申請到竣工一般需要四五年時間。作為獨立決策的私人公司,CCA只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時間。

根據CCA2011年財報,企業每接收一名犯人,每天可以獲得58.48美元補貼,減去監獄運營的費用,企業每天從每名犯人身上淨賺18.33美 元。在CCA的客戶中,聯邦政府機構和州政府各佔一半。除了跟加利福尼亞、俄亥俄和佛羅里達等囚犯數目較多的州簽有永久性合約,其他合約期限一般為3到5 年期,往後再續簽。

從CCA跟政府機構簽訂的協議可以看出CCA有很大的盈利空間。2011年9月,CCA花了7300萬美元跟俄亥俄州政府購買了1999年建成的有 1798個床位的舊監獄,加付310萬美元翻新費。由此CCA換來了幫俄亥俄州政府運營此監獄的長達20年的合約。如果按CCA2011年的報價,每名囚 犯每天的淨利潤有18.33美元,算20年以內保持百分之九十的入住率,這紙合約給CCA帶來了2.165億美元收入。

不少項目的協議內還包含了一條:在新建監獄運營的前120天內,公營監獄要保證CCA設施的入住率達90%。一般來說,CCA監獄運營最艱難的時候 是建成後的前3個月,因為不能保證在短時間內增加囚犯。而這個條款將CCA的擔憂都消解了。如果CCA資金周轉不靈,面臨破產,不得不將監獄賣出去的時 候,根據合約,州政府還要無條件購回監獄。

美國聯邦監獄局是CCA的一個大客戶,每年佔其營業額的1/10以上。監獄局的公共關係科代表克里斯·博克(Chris Burke)在郵件中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CCA足夠的空間、靈活的入住方式和優惠的價格讓我們省錢省心。」

對於像CCA這樣的私營監獄企業來說,法律越嚴厲,犯人的數目越多,收入便隨之增加。CCA的年報中明確指出了企業收入減少的風險在於犯人數目的減 少:「經濟衰退讓政府的經費緊張,他們可能為了節省經費而提早釋放犯人,改判其他非牢獄刑罰,或將犯人從私人監獄撤回州政府或地方監獄。」

酒店式服務

當CCA的接線生接到公共監獄打來的電話時,他馬上會聯繫專責運輸囚犯的子公司捷運美國(TransCor America),調配車輛將超額犯人接過來。

他們會儘量趕在午夜12點之前把囚犯送到最近的CCA監獄,因為監獄的收費跟酒店入住一樣,按人頭每晚計算。CCA的員工24小時隨時恭候來自公共監獄的囚犯,因為更多囚犯意味著更多收入。

CCA在全美19個州有監獄設施。遇上犯罪率一下子激增,或當公共監獄修整擴建、需要安置犯人時,公共監獄就會聯繫CCA,讓他們幫忙接管犯人。在 阿拉斯加、夏威夷等沒有CCA監獄設施的州,企業的子公司捷運美國會上門,用特製的裝甲車將犯人運送到鄰近州的CCA監獄。當公共監獄有空位了,寄放在私 人監獄的犯人可以馬上被送回公共監獄。

CCA的監獄能容納300到3000人。監獄裡裝有最新的安保系統。每個出入口處都有X光監控器,全場設有攝像時長達120天的攝像頭,獄警配備超 靈敏無線電通訊器等。CCA的犯人逃脫率比公共監獄要低。最近三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每1萬名囚犯中,在公共監獄有5.51人逃脫,在CCA的監獄只有 1.16人。

在CCA的監獄裡,有圖書館、足球場、籃球場等設施,也有幫助犯人掌握木匠、園藝、電腦應用、建築裝修、電器維修等手藝的職業培訓場地。囚犯還可以利用衛星傳輸的遠程教育課程系統,準備美國高中畢業水平測試(GED)或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GRE)。

美國的監獄裡面魚龍混雜,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有。CCA為犯人提供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飲食習慣的服務。CCA從中國、古巴、埃及、法國、希 臘、印度、愛爾蘭、意大利、菲律賓、墨西哥等國家僱用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專職跟囚犯溝通。監獄裡提供宗教服務,幫助有需要的囚犯洗禮、禱告,甚至舉行 婚禮。供應食物的隊伍會根據當地囚犯的飲食習慣制定菜單。例如關押夏威夷囚犯的跨州監獄,會提供夏威夷風味的烤雞和炭燒肉,收容墨西哥偷渡入境者的監獄則 會更多地提供米飯。

CCA公共關係科主管史提芬·歐文在郵件中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我們盡力給犯人提供符合他們需求的文化環境、宗教服務和食物,力求讓他們獲得改過自 新、重新投入社會的機會。」CCA監獄犯人的自殺率比公共監獄要低。每10萬囚犯中,公共監獄平均有48人自殺,CCA監獄的自殺人數為30。

但「靠囚禁犯人發財」在美國一直有很大的爭議。反對者指控這些私人監獄企業通過遊說、競選捐贈和接連聘請退任的政府高官等方式,讓很多原本無需坐牢的違法者鋃鐺入獄。

美國華盛頓獨立非營利機構司法政策研究所研究員保羅·艾頓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從2000年開始,包括CCA在內的美國三家最大的私營監獄企業對聯 邦和州議會議員競選累計捐贈了超過690萬美元。那些從政府機構和議會席位上退下來的代表相繼被聘請為CCA的管理者。曾在CCA任職的高層也被政府提名 為勞改部門的官員。」

對於私人監獄企業會不會取代公共監獄系統這個問題,美國聯邦監獄局公共關係科代表克里斯·博克在郵件中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私人監獄企業沒有能力看管危險等級高的囚犯。我們暫時不考慮將中高危險程度囚犯的看管外包出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05

一個投資人的叮嚀:只掙錢不是商業模式!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217.html

【i黑馬導讀】作為投資人,我對項目的投資判斷有三條:愛不釋手、家喻戶曉、口碑傳播。你可以沒有盈利,甚至沒有收入,但必須認真對待你的產品和用戶。

口述:涂鴻川(高原資本董事總經理 ) 整理:王冀

從1995年開始,我先後在亞洲、北美做早期TMT創業投資,到現在將近18年。2006年我轉回國內,從那時起的過去7年,我們基金在國內投了奇虎360、Viva、網康,途牛、六間房、趣游等。在國內一年大約投4~5家左右,投了之後就跟這些團隊混在一起幹活,和創業者一起追夢。

結合自己的感受,我今天和大家談談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何謂商業模式?好的商業模式的起點是有效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如果你現在做一家企業,做了一兩年就告訴投資人:我的商業模式怎樣,我現在怎麼掙錢。有的投資人會喜歡,但在我來看,掙錢其實是最後一步。比如做手機雜誌的Viva(維旺明),原本是收費、掙錢的,我們投資之後就說你要做成免費的,因為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不是說做一個企業掙了多少錢,而是怎樣把客戶價值最大化,把客戶對你的評價最大化。如果一開始就去想我怎麼去掙錢,我的收入怎麼來,這樣的公司我基本不投。

舉個例子,一家酒店如果一開張就想著怎麼掙錢,這個生意沒法幹好。首先,客人進來後,你應該讓他有超值的感覺。他住一晚可能只花500塊,但你要讓他覺得這500塊的價值是1000塊。我個人有個經驗,我現在到北京首選的一家酒店,價格不是特別便宜,但它真的能讓我感受到所謂的「客戶價值」。4年前,我第一次入住這家剛開張的酒店,由於退房趕時間就向早餐服務員要了杯外帶拿鐵咖啡。過了一個月,當我第二次入住要退房時,同一個服務員主動送了杯外帶免費的拿鐵咖啡給我。這種重視用戶體驗,提供「意外超值驚喜」的服務態度使我成了這家酒店的忠實客戶。

商業模式是一個體系,有內外各種因素。比如做連鎖酒店,怎樣讓用戶付500塊,感覺到是值1000塊?首先就是靠內部體系。這個體系包括有這方面的人才,以及對員工的培訓。千萬別讓員工認為,這個人就是付了500塊,我幹嗎要以1000塊的心態去做服務?其次是靠外部的合作夥伴。以團購為例,我們見過七八家團購公司,它們收入都很好,剛開始的時候都有利潤。我們不投的原因就是,團購給合作夥伴帶來的壞處多於好處。有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一家非常出名的團購公司做了一件事,他們跟一家冰淇淋連鎖店簽了一個單子,用單價35塊把原本市價50元的冰淇淋買下,然後打算通過團購方式以40元價格賣給消費者。可是這家團購公司為了與競爭對手搶用戶,以25元的團購價把冰淇淋賣給消費者。冰淇淋公司就很生氣,因為25元的價格引起了它的傳統渠道商的不滿。但團購公司說,這些差價我貼給你,我賣多少是我的問題。站在消費者角度,50塊的冰淇淋變成25塊,似乎價值是最大化了,可是對於外部的合作方—冰淇淋商來說,就是把原有的價格體系完全打亂了,這就不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作為投資人,我對項目的投資判斷有三條:愛不釋手、家喻戶曉、口碑傳播。我們不希望投的公司在還沒把產品和用戶體驗做好前就去掙錢,為什麼呢?你才一兩歲大的公司,就拚命想怎麼去掙錢,我寧願你花更多的時間在完善產品上,把客戶價值最大化。

第一件事情,就是產品需要顧客愛不釋手。如果別人用一用就算了,那就不是愛不釋手。愛不釋手特別難做,裡面還包含著驚喜。你還記得第一次用iPhone時的感覺嗎?其實那就是愛不釋手。你用的時候覺得跟以前的手機不一樣了,這叫驚喜,為什麼驚喜?就是超出了你為此付的價錢。

說到家喻戶曉,有一個電商品牌能做到,可是它的老總反而在糾結,因為它的家喻戶曉是靠砸錢瞎推廣做出來的。我問很多人,你為什麼要融資?他們說我要有品牌。天哪,品牌不是靠錢砸出來的,但很多企業就是想先把品牌做出來,有很多用戶買產品就覺得自己是業內老大了。可是用戶買了之後,有時候驚喜度不夠,不覺得物有所值,產品的口碑就不會很大。一些互聯網創業者,經常說產品做得很好了,需要現在融錢推給大家去用。我就反對這點,為什麼呢?你產品還沒有做到愛不釋手就推給大家,只能讓人用了之後覺得這個東西好爛,會形成負面口碑。這看起來是很小的事情,可是反效果比你投入的錢還要大,砸錢獲取大量用戶就是沒有把內功做好。比如做一家酒店,開張的時候不要去宣傳,先試運營三個月、六個月,覺得真的很好,反饋也很好之後才做推廣。這個就叫商業模式。還是同樣的道理,產品沒有做好就去圈地推廣,我們絕對不接受這種商業模式。

還有就是口碑相傳。我給上面提到的那家酒店介紹了三家企業,它們都跟它簽了協議價。iPhone也是這樣,以前沒那麼多廣告,都是口碑相傳,蘋果的粉絲首先是驚喜,驚喜之後就分享,這種推廣比花幾百萬去做廣告效果好多了。然後口碑就會變成市場的擴張,直到家喻戶曉。當你做到家喻戶曉的時候,品牌效應就出來了。品牌效應出來之後,就是產品的生命力,叫做可持續性,也是剛才說到的商業模式的核心。

另外,一個好的商業模式是持續盈利的,也就是說你的生意會有回頭客。團購剛出來時非常火,每個投資人都想投,可是後來發現許多團購很可能是曇花一現,因為用戶的消費體驗和回頭率不理想,這也是不可持續的。

執行一個好的商業模式,眼光真的要放長遠。不能說我們投了你,來一個對賭,你今年說要掙1個億,如果掙不到我要多拿你5%~10%的股份。這18年來我從不對賭,這也跟商業模式有關。企業受到了對賭的壓力,為了完成對賭條款而拚命多掙錢,結果很可能把原有的商業模式破壞掉,把用戶體驗搞亂。

商業模式其實只有建立在團隊和用戶支撐的基礎上,才能很好地運行。團隊包括老總在內,都應該對用戶瞭如指掌,這也是任何一個商業模式良性運作的前提。

現場問答:

黑馬營學員:我很同意您說的產品要做到愛不釋手、口碑相傳。但是在創業初期的時候,完善產品需要很多投入,可能在沒有錢進來的時候就死了,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涂鴻川:你做第一個產品的時候,其實不需要花錢就可以對用戶瞭如指掌,可是我們發現很多人先把產品做了,一邊做一邊瞭解用戶。如果你要做一個beta版產品,能夠讓100個用戶、1000個用戶用根本不需要那麼多錢,拿一點錢就可以的。如果產品還沒有用戶反饋你就花幾千萬出去,肯定是不行的。除非你要做一個東西發到太空去,那種是屬於科學家做的東西。

黑馬營學員:請您進一步解釋一下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回報的平衡問題。比如奇虎360,雖然沒有花錢去砸廣告,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沒有收入。

涂鴻川:投一筆錢要做好心理準備。我前些天還跟一個CEO發牢騷,說投給你的錢你不用就是一個問題,因為他曾經險些倒閉,所以把錢抓得很緊。他說我們做這個東西用不了那麼多錢,我說你要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而不是不用這筆錢。當你發現產品真的被用戶喜歡的時候,花800萬做市場推廣,當然可以。

還有就是砸錢,產品不完善時砸錢就是沒有效力的資金使用。很多人覺得砸錢就能成為業內老大,然後再跟VC要錢,這種想法是錯的。我投的6家公司中只有一家現在還虧錢,其餘全部盈利,可是我們投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虧錢的。

黑馬營學員:從資本的角度,您怎麼看待2013年的移動互聯網?

涂鴻川:我們去年看的移動項目起碼有200家,但今年的話,很可惜,很多人不投。我覺得移動互聯網今年不一定那麼火。陌陌、唱吧去年很火,其實它們符合了前面說的愛不釋手,可是有一點還需要時間來驗證,就是它的可持續性。商業模式最難做的就是可持續性,你的產品要怎麼去持續呢?我們投資的一家企業去年做得很不錯,用戶、收入增長都很好,可是我跟CEO說,今年說不定是我們公司的本命年,為什麼呢?因為看不到下一代產品在哪裡。移動互聯還有很好的領域就是O2O(線上到線下),需求還是很大的,可是要把線下的東西全部弄到線上的話,難度還是很大的。騰訊看起來很強,可是騰訊最大的弱點就是在線下。從理論來看,騰訊做電商應該很掙錢,可是就是做不起來,因為它根本不理解線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99

【小敗局】吹號網:從創業者身上掙錢,好難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981.html

導讀:2006年《贏在中國》這檔真人秀節目的興起為標誌,創業這個詞從開始火遍中國。

經過幾年的孕育,如今,創業,正當其時。

有創業,便有苦衷,通常創業者基本上會面臨幾大難題:第一、有項目,沒人。第二、有項目沒錢。第三、有人有錢但是沒經驗。打開創業服務網站「吹號網」,可以看到在其欄目設計上顯然就是為了這幾個核心需求而來。

需求有沒有?有!正因為此這個僅有7人小團隊的公司,在其創業服務平台一度曾收錄了近700個初創項目。但如今,這個曾經在創業者心中佔據過一席地位的創業服務網站,最終,這一場艱難的旅行,以失敗而終結。

理想:做創業者的「水電氣服務」

這和從2003年興起的淘寶熱一樣,彼時,淘寶興起,遍地都是開店郎,但是最後只有一家賺到了最多的錢,那就是為這些淘寶店主提供「水電氣服務」的阿里巴巴集團,不管店主是賠是賺,這個專門為淘寶店主提供「水電」服務的服務商卻賺的盆滿缽滿。

這個道理同樣理所應當會被創業者應用到創業這個領域,既然有人專門負責創業,當然就會有專門為創業者服務「送水,送電」的角色,做創業者的「創業者。

大方向上,的確已經有一些專業的幫助創業者的送水工了,第一類就是某些地方的創業園,包括大學創業園,這一類的服務者提供的服務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專門提供辦公場地,給硬件上的服務,然後圍繞硬件做服務。一類是給硬件的同時提供軟性服務,比如金融貸款的服務,這兩類服務比較普遍。另外一類算做創業服務的就是各類創業大賽了,通過提供獎金,鼓勵創業者生產好的創意。

但是這些機構,都是點對點的服務,只是為創業者提供單個的創業服務,並沒有讓創業者之間有互動或者交流。同時還要幫助創業者解決核心的需求:一是融資,科技創業者,沒有風險資金的注入很難快速長大。另一類就是幫助投資者找到項目,尤其是靠譜的項目,而這兩個需求,並沒有很好的得到滿足。

雖然,吹號網創始人羅競倫此前並沒有互聯網行業的經驗,更早的時候他則是在IT業界有所建樹。至於當初是什麼原因讓羅選址進入互聯網創業服務這個領域,只要分析一下大環境,就會發現,當時甚至是至今的確缺乏一個互聯網平台幫助創業者來對接兩端,看到了這些需求,2011年吹號網上線了。

不要掙「窮人」的錢

打開吹號網的頁面,出現在你眼角的是一個交互設計都非常漂亮的網站,頁面很清晰,簡潔,三個主欄,一個是項目,一個是找人,一個是話題,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創業者的核心需求來的。

但是線上解決這幾個需求,畢竟會感覺很難接地氣,所以,吹號之後還舉行過四場線下活動,而線上項目提交平均每天都有1-2個,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吹號就集結了一大批的創業者。

一切很完美,做為主要用戶,創業者很喜歡。一位創業者告訴黑馬哥,最初這個項目能被投資人看到,除了自己曾經參加過很多線下的創業活動之外,也是因為提交過項目在吹號上,創業者其實是對這種形式是認可的,哪怕就在吹號今年停止運營之後,都發現依然有創業者在這個平台上提交項目。

但是吹號,最終還是被嘆一聲惋惜,一個用戶喜愛的網站,最後依然難逃停止的命運,這背後又是哪些原因,聯想到更早之前做線下創業活動的創業咖啡廳也關掉了不少,這樣一個本身充滿了需求的行業,為什麼卻很難成功呢?

第一,現金、現金、還是現金

「如果這個創業者有很多錢,或者有人投資,這個項目也許就不一樣了。」一位匿名人士意味深長的對黑馬哥說到。「最關鍵的是,這個理想中非常好的模式,其實有時候很難找到盈利的模式,大家其實到現在依然很看好。」

吹號網的一位前內部員工也認可這一點:「這個項目難點在於,創業者很喜歡,大家都很看好,可是至於怎麼賺錢,誰也沒想清楚這件事情。由於沒有風投進來,加上創始人一直在用自己的錢投資,而創始人的錢是有限的,所以這個項目很快就難以為繼了。」

第二,不要掙「窮人」的錢。

曾經已經有人設想過如何賺錢,一位曾經從事過創業服務的人士告訴黑馬哥:首先需要把創業者集聚在這一個平台之上,再接著就是解決他們的痛點,比如創業企業招聘困難,幫助招聘收費。另外,就是幫助他們提供諮詢服務,因為創業者也需要創業導師來為他們提供診斷服務。「

但是這位人士同時對自我做了一個否定:但是這個哪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創業者本身就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最初的資金就是處於比較困難的階段,你要從他們身上賺錢,並不簡單,而想要做諮詢,前提是你有足夠多的資源來做這件事情,你需要和圈子裡行業的精英熟悉,而這是一般做創業服務的人並不具備的資源。本來企業初期的服務是應該讓政府按照公益事業角度來做的。

第三,市場成熟度。

做為一個突然闖入這個圈子的人,在模式需求都被認可的情況下,還需要天時的助推,那個時候比拚的就是市場成熟度和資源,如果你能熬到找到盈利模式和有足夠的資金讓你堅持下來。

而行業的不成熟,也是吹號所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既往為創業者服務的模式,鮮見可供參考的案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於一個初創者如果沒有相當的資源,是很難去撬動一個新市場的。

第四,創業者經驗不足。

吹號創始人之前並沒有太多的互聯網創業經驗,對於運營經驗的不足,尤其是整個運營團隊都很年輕的時候,沒有一條可以參照的路線,這讓他們最終很難找到方向的時候,創始人自己找到方向很關鍵,就在這種方向的嘗試中,可能時間已經慢慢的錯過了。

也許再有1000萬?也許再等若干年也許等資源更多點?但是一切都只是假設。事實上在投資機構眼中吹號網有著另一番侷限:

首先,創業者社區屬性的東西比較難做,創業者平台很難精準的匹配創業者需求。其次,每一項服務的確有需求,但想從中真正的解決發展過程中的難題,從找到到解決,一站式的難度非常大,很難找到一個可複製的解決方案。其三,雖然在頁面上吹號網還算清新,但在內部產品流程上卻一直出現著信息流的中斷,很難獲得最大的用戶體驗。其四,無法進行利益綁定,使得本身資金就有限的創業者,不樂意去進行產品的消費。

也許多年以後,也許一個大學教授會在講壇上默默的講授一個案例:「一個大家認為很好的項目,最後因為缺乏資源而在黎明之前而死,可惜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329

陳可:會所靠什麼掙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076.html

一、會所的收費點在哪兒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會所,有些餐飲會所甚至用餐是主營項目,其方式主要包含:

1、堂食:

收費方式基本和高端的酒店和餐廳一致,包含最低消費、一定的人工附加費用通常以在菜價基礎上加收一定比例的服務費。

2、 外賣:

會員用餐之後購買的小食、時令糕點、食材或會所自制調料。

3、外燴:

客人設宴款客的一種做菜安排,會員在家中請客,用會所的專人到自家中來做菜,食物材料由到會服務供應者包辦,配料、味料、燉品、上湯等也如是,由到會者在店方預備,到宴會場地架鍋,後期製作便可上桌。這時的菜價基本和堂食相同,但收取的服務費用較高,現場提供服務人員的數量要比堂食多,且還有其中的廚師外派費用。

4、定食:

類似於吃小灶,會所根據會員不同的飲食偏好、身體狀況等,專門為固定的個人、家人、友人提供的專屬菜餚,由於往往會涉及到特殊食材和調料的採購,因此此類菜餚的價位較高,服務費用也照常收取。

餐飲的衍生商品——宴會

1、時間節點的宴會:

從喜宴、壽宴、滿月酒、百日宴,這類宴會的收費點包括餐飲收入、場地費用和現場設備的租賃和人員服務費用。

2、事物節點的宴會:

總結會、研討會、分享會、答謝會、發佈會等等名目繁多的會議,即使沒有會議之中的正餐,通常也會有茶歇、設備使用和場地費用。

看和聽

對於一定的會所,尤其是主題會所,無論是戲曲、雜技、嚴肅音樂等等的視聽享受,較之專業劇場的「一分長一分強」而言,「一分小一分巧」的專屬場地,其收費標準也並不低廉。

學和做

如何炒一道菜、如何配一款酒、如何唱一齣戲、如何賞一幅畫、如何品一種茶,這些對於在商場和官場上忙的不亦樂乎的會員及其家人來說,是回歸生活的載體,是會所提供的軟性商品和服務,也是高收費和高回報的商品。

會籍費

從經營角度看,會籍的門檻費用應該說是一種對會所品牌的消費權力的保障,對於會所而言是介乎於實體商品和衍生產品之間的模糊地帶,其根基還是在於會員對於會所的認可,只是表現方式是以一定金額的會籍罷了。因此會籍並不是會所商品,而是達到消費會所商品的介質保障。

儲值卡

這種儲值卡嚴格的將也應該屬於未來會員消費的制度保障,同時也是經濟保障,但由於財務體系確認收入遵循權責發生制,儲值卡內的金額消費了多少才能有對應的收入,加之國家對於儲值卡內的壞賬處理以及退卡體系的出台,儲值卡收入劃入到或有收入科目,如預收款。

二、半成品

上述的所有收費項目可以大致歸屬於會所的商品,但有意思的是,會所的收費項目越是遠離餐飲,會所就越成為一個綜合性的運營實體,也才越像是會所,這種情況下上述所有的商品和服務就自動降級成了基礎性收費項目,或者更明確的講它們就變成了可供會員消費的半成品,這一點被絕大多數會所的投資者和經營者所忽略。而如何針對會員的需求完成半成品的再加工,成為了考驗會所經營者智慧的一道課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308

亞馬遜連續14年不掙錢,也許永遠都掙不到錢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1/144604.html

四處開戰的亞馬遜

從產品結構來看,亞馬遜早已經不是一家單純的B2C電商公司。除了經營跨國電商亞馬遜網之外,它還向大量企業提供云服務,向普通消費者銷售電子圖書、數字音樂,提供音樂流媒體和視頻流媒體服務,它還涉足硬件:Kindle閱讀器、Kindle Fire平板、Fire TV機頂盒,就在上週末亞馬遜還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機Fire phone。除此之外,為了完善電商業態,它也在佈局移動支付。另外少為人知的是,亞馬遜還擁有並運營IMDB等網站。
 

它從來不是一家和善的公司。
 

蘋果、Google、微軟全部是它的敵人。它儘可能壓低供貨商價格,維持電商平台的價格競爭力。它和線下商戶爭客源,和全球多國的綜合、垂直電商競爭線上流量。它努力控制運營成本,亞馬遜工人罷工的消息不時佔據新聞版面。它在摧毀傳統書店生意同時,還利用自出版平台壓製出版商,甚至波及夾在中間的作者。
 

它的云服務在蠶食IBM等傳統IT廠商的利益,也在迎接新老勢力挑戰。它為Dropbox此類公司提供云服務的同時,又在覬覦這些公司的業務。為了擁有承載自家服務的硬件,它分裂了Android。
 

在電子書影音領域,它和蘋果、Google這兩家挾移動平台強勢地位擴張內容生態的巨頭戰鬥的同時,還在各個細分領域打擊巴諾、挑釁YouTube/Netflix/Hulu/HBO Go、Pandora。
 

在硬件領域,它和華碩、三星等手機/平板廠商競爭,還和Google、蘋果這樣的機頂盒佈局者以及Ruku這樣的創業公司競爭,當然Fire TV的遊戲功能還隱隱瞄著微軟Xbox和索尼PlayStation。亞馬遜佈局移動支付,少不了和Square,Google Wallet還有蘋果大戰一場。
 

簡直是到處開戰,戰到沒朋友……
 

追根述源這還是一家商店
 

儘管亞馬遜出售的商品和服務越來越多,但這家1994年出生於貝爾維尤車庫裡的企業,骨子裡依然是一家商店。只是它出售的商品越發複雜了,正如Logo裡從A到Z的箭頭一樣,幾乎無所不包。云服務的計算力、Amazon Appstore裡的應用這些也都成了亞馬遜出售的商品。
 

作為一家Store,亞馬遜的核心運營模式依然從「供貨商」那裡拿貨,把顧客從競爭對手那裡搶過來,把貨物賣給他們。
 

亞馬遜從圖書出版商那裡拿書,從各類商品生產商和品牌商那裡進貨,在自家網店裡銷售並通過物流運送給顧客。亞馬遜從出版商和個人作者那裡批發來「電子圖書」,賣給顧客。亞馬遜還從音樂發行商、視頻發行商那裡批發電子影音專供自己的會員。亞馬遜低價出售硬件產品,希望用戶通過它享受自家的服務……這當中,似乎只有自建數據中心,把計算力出售/出租給創業公司和其它機構的AWS並非這一模式。
 

在這些「商品」中,亞馬遜的數字自出版和應用商店,是最不像「商店」而更像「平台」的產品。然而就在這兩個平台上,亞馬遜仍保持著高度的運營和控制力不放鬆——無論是Google Play和蘋果AppStore,都相對中立不會過分干涉用戶和開發者行為,它們都是為交易雙方提供平台並從中抽佣。然而亞馬遜總難以克制住自己對商品定價權的干涉,以及通過運營和促銷此類電商強運營手段促銷電子書和應用的行為。
 

在這樣的一家商店眼裡,只有供貨商、競爭對手、顧客。
 

亞馬遜作為一家商店,橫亙在供與求之間。這個鏈條運轉的核心,依然是價格,或者說「價差」。為了維持對競爭對手的壓力,亞馬遜必須保持低利潤率和對供應商的苛刻;為了擴張,亞馬遜會抓住各種可能的機會擴張商品品類,從而和不同領域的敵人戰鬥;為了粘住消費者,亞馬遜必須提供有價格優勢的商品和周到的售後服務(也是有成本的)。
 

價格是亞馬遜核心的競爭力,而不像競爭對手蘋果或者Google那樣提供一些獨特的服務。Google核心利潤來源的自動廣告體系具備強烈的不可取代性;你只能在蘋果那裡買iPhone,蘋果出售的是昇華於硬件和軟件之上的獨特體驗。
 

亞馬遜?它的獨有價值呢?
 

貝佐斯說過:世界上有兩類公司,一類提高價格,一類降低價格。亞馬遜無疑屬於後一類,它殘酷高效地追求降低價格。「低價」給亞馬遜迎來了顧客親睞。然而這條道路也限制了亞馬遜本身對於利潤的追逐。而它的戰線越豐富,就要花費更大的代價去壓縮利潤。
 

什麼時候亞馬遜能夠賺錢?
 

這個問題也許永遠沒有答案。
 

因為,如上文所說,亞馬遜的價值就是他的價格,而只要存在競爭,亞馬遜就必須用低利潤來保證自己的價格優勢,同時需要大量投入來研發新的產品和技術。換句話說,亞馬遜的盈利,也許要等到它「全面戰勝對手」的那一天。
 

可這一天似乎還太遙遠——亞馬遜電商業務在多個國家確立了絕對優勢,但在部分市場(例如中國)仍在辛苦掙扎;亞馬遜的自出版平台運轉良好,巴諾已經無力迎戰,但亞馬遜缺乏強勢的移動平台,蘋果和Google仍是潛在威脅;亞馬遜云服務雖然享有領先優勢,但仍面臨著激烈競爭乃至價格戰,而且部分企業用戶也在逃離;亞馬遜的硬件業務並不能提供營收,而是提供電商消費和內容消費的通道;Fire Phone?這款高價的手機能否為客戶普遍接受還是個很大的疑問。
 

還有第二種可能——亞馬遜越來越重要的Prime會員體系,讓會員沉浸在亞馬遜的各項服務之中,不斷地增加他們的逃離成本,並以此獲得更多服務的定價靈活性。
 

當然,最壞的情況是,不斷的新增服務和打不完的競爭對手,讓亞馬遜永遠都無法掙到錢,直到它被新的模式所取代。
 

無論如何,亞馬遜遠沒有到收割利潤的時候。


本文原載於:PingWes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97

財說個股深度剖析——阿里帝國怎麼掙錢,你知道嗎?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266483



今日阿里IPO進程已進入倒計時,預計9月8日開始路演,IPO時間可能在19日左右。IPO融資規模預計在200億美元左右,或成有史以來最大的美IPO。上期財說對阿里的財報已做了詳盡的360度全解讀,投資者看了$阿里巴巴(BABA)$ 靚麗的二季度財報一定振奮不已,那麽阿里究竟是怎樣取得如此靚麗業績呢?這期財說就帶你到阿里帝國各業務版塊一探究竟,深入了解其盈利模式。$京東(JD)$ $當當網(DANG)$$聚美優品(JMEI)$ $唯品會(VIPS)$  $騰訊控股(00700)$ $百度(BIDU)$
說起這個話題不得不提及阿里為籌備此次上市在組織架構上做的多次變革。

阿里上市主體架構由七大事業群向25個事業群的轉變
2012年7月阿里構築了劍氣橫溢的“七劍下天山”, 成立了淘寶、一淘、天貓、聚劃算、阿里國際業務(ICBU)、阿里小企業業務(CBU)、阿里雲事業群。阿里雲則在打通底層數據中起到基礎性作用,最終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即從消費者到渠道商,再到制造商的CBBS(消費者,渠道商,制造商,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



2013年1月上市主體構架再次調整,新的格局形成——“七劍”回鞘,“九龍”治水。25個事業部不包括支付寶、阿里金融,作為新阿里巴巴整體上市。



也許你看了以上25個事業群一定各種眼花繚亂,共享事業部、本地生活事業部等陌生名詞更是讓你茫然不知所措,其實我們細細梳理就會發現,不管歷次調整的部門如何設置,阿里巴巴的業務主線主要為下圖所示的三條:



所有附著在這三塊業務上的事業部,與宿主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會走出獨立行情,這就是馬雲所謂的生態系統。將業務分拆成更小的單元,利用強勢資源帶動劣勢資源,做出更好看的報表,更有利於阿里的上市。

阿里盈利模式深度剖析

對阿里的25個事業群有了了解後,我們就按照阿里財報里的業務劃分一一細數各塊業務的收入來源。

一、中國電商零售業務:核心中的核心

此塊業務就是淘寶+天貓+聚劃算,是阿里此次上市的核心資產,也是我們研究的重中之重。下圖為2014年Q2財報此項業務各細分業務的財務數據表現及各細分業務構成圖:





1.在線營銷服務,同比增速開始放緩

此項業務通俗講就是各種名目的廣告費是該項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占比達66%。但二季度同比增速僅為29%,可以說越來越多的用戶在移動端上購買商品,這一變化對該項收入影響較大。

該項業務分為以下幾個板塊:

P4P營銷服務(Pay-for-performance)也就是按效果收費,俗稱淘寶直通車,是按點擊付費的,買家搜索一個關鍵詞,設置了該關鍵詞的寶貝就會在淘寶直通車的展示位上出現。當買家點擊了推廣的寶貝時,才會進行扣費,扣費小於或等於您的關鍵詞出價。跟百度競價差不多的,就是需要先選擇關鍵詞!出價高的寶貝就會優先展示!

CPM展示廣告:即傳統的硬廣,通常在全網首頁,各級子頁面,以banner、焦點圖、文字鏈等形式出現;有品牌廣告、鉆石展位、超級賣霸等,適合有更高推廣需求的賣家,一般按千人展示成本收費。

淘寶客傭金:是一種第三方聯盟導流項目,為淘寶和天貓賣家提供淘寶網天貓以外的流量和人力,幫助推廣商品,成交後賣家才支付傭金報酬,按照成交付費。

位置展示費:賣家支付位置費在特別時期購買聚劃算推廣位置。

2.交易傭金同比增速達114.1%,受移動化影響較小

  除了購買在線營銷服務外,天貓和聚劃算賣家還需要支付一筆交易傭金,這筆傭金是通過支付寶完成的交易額的一定百分比,這一百分比根據商品種類的不同而有所浮動,大致在0.3%-0.5%。對於像日用電子品等低毛利率的商品傭金率較低,相反對於奢侈品等高毛利率的商品傭金率較高。

  2014年Q2傭金業務同比增速達114.1%主要是由於天貓平臺交易額同比增長80.7%和世界杯期間足球彩票傭金收入的增長。交易傭金收入主要來自於PC端和移動端的天貓平臺,雖然越來越多的用戶在移動端上購買商品,但這種變化對交易傭金收入營銷較小。

3.旺鋪使用費:主要是來自旺鋪的月費。


  可能看到這里各位一定覺得疑惑,咱們平時熟悉的淘寶,天貓和聚劃算三個電商平臺到底是怎麽悄悄掙走了商家的錢呢?很明顯,這三個平臺雖同為電商但掙錢模式不同,C2C業務,即淘寶,收入主要來自於賣家的營銷費用;B2C業務中,天貓主要靠交易額傭金收錢,而聚劃算的收入主要來自賣家的展示廣告位置費。下圖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淘寶和天貓賣家在阿里不同平臺上需要支出哪些成本,而這也是阿里的收入來源



  總之,淘寶的盈利主要依靠各種形式的廣告,而天貓主要是向賣家直接收租,賣家需要為通過支付寶交易成功的訂單,支付一定比例的傭金,不過天貓的賣家也會購買營銷產品吸引流量,包括直通車產品和展示廣告。只可惜這三個平臺的獨立運營數據在IPO招股書中並沒披露,只是籠統的將B2C和C2C業務打包算成“批發”業務,進行了整體的財務數據披露。

二、中國電商批發業務(1688.com):誠信通會員費是主要收入來源

  二季中國電商批發業務由2013年Q2的5.26億元增加至2014年Q2的7.09億元,同比增長34.8%。同比收入增長主要是由於付費用戶的增加和單個用戶消費量的增長。

會員費和增值服務費:

主要來自於誠信通(China TrustPass)的會員費,2013年其每年的收費標準由之前的三個檔次:普及版(1688元)、限量版(2800元)和標準版(3688元)統一調整為每年3688元。誠信通能使批發商擁有最優的展示位,此外還會提供基礎運營數據的分析軟件及展示位管理工具。增值服務主要有競價排名、庫存拍賣服務等。

在線營銷服務:主要來自於P4P營銷費和關鍵詞競價。 

三、國際電商批發業務:會員費收入占比近九成

  二季度國際電商批發業務(Alibaba.com)由2013年Q2的9.38億美元增加至2014年Q2的11.11億美元,同比增長僅18.4%。這塊業務的增長主要是因為付費會員的增長,且反應了中國出口增速的增長。

  從業務構成上來說,2013年Q2這塊業務88.7%的收入來自於會員費和增值服務費,僅11.3%的收入來自於在線營銷服務。而2014年Q2這塊業務86.4%的收入來自於會員費和增值服務費,僅13.6%的收入來自於在線營銷服務。

會員費和增值服務費:

主要來自於金牌供應商(Gold Supplier)的會員費,Gold Supplier能使批發商擁有最優的展示位,也會提供一些產品案例、產品清單、增值稅、退稅及其他進出口業務解決方案等增值服務

在線營銷服務: 主要來自於P4P營銷費

  

四、國際電商零售業務:俄、巴、美用戶數增長強勁

  國際電商零售業務(AliExpress.com)由2013年Q2的1.79億美元增加至2014年Q2的3.58億美元,同比增長100%。增速快速的原因主要在於AliExpress交易額和用戶數的增長,且AliExpress的買家數在俄國、巴西和美國增長快速。

五、雲計算業務和網絡基礎服務:阿里業務新戰略

  此塊業務收入占比雖然很小,不到3%,不過該項業務已由2013年Q2的1.74億元增加至2014年Q2的2.36億元,同比增長達35.63%。該款業務是阿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阿里目前正在不斷提高數據和雲計算技術,另外還在擴充電子商務產品和吸引更多移動用戶。在去年收購了酷盤,上周五阿里雲第五個數據中心深圳數據中心正式開放運營,阿里雲已擁有逾140萬用戶,在中國內地有了三個數據中心,在香港有一個數據中心。其主要服務用戶如下圖:



提供的服務內容有彈性計算服務(ECS)、內容分發(CDN)、軟件下載平衡(SLB)、數據庫相關性服務(RDS)等等。

未來業績預測:

2014年二季度各項業務同比增速一覽表



從上表可以看到國際電商零售業務、雲計算和網絡設施、中國電商批發業務保持了較快增長,在未來業績增速方面值得期待。

閱讀上期文章:
【重磅】阿里二季度財報360度全解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154569

財說往期個股深度剖析文章:
財說個股深度剖析——汽車之家月漲幅超60%的背後邏輯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101547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聚美優品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675091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美國版的“大眾點評”Yelp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674917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搜房網,Sou Fun So Good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792627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單月暴漲63%的康迪車業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672931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天鴿互動(既從優又從良的言情勵誌劇)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672764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博納的春天不是胡生一夢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630671


(原創不易,好文難求,若需轉載,盡請註明出處,歡迎轉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520

百度的「百發有戲」和阿里的「娛樂寶」投哪個更掙錢呢?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828372

通過“娛樂寶”和“百發有戲”,$阿里巴巴(BABA)$$百度(BIDU)$ 兩大互聯網巨頭讓更多的普通人像真正的電影投資方一樣,有了“通過投資大片能賺錢”的夢想。雖然從設計理念、預期收益、所選影片到宣傳賣點,兩者都有所區別,但從本質上說都是經過精心包裝的消費金融產品。畢竟對於更關心收益、或者更關心影片的消費者來說,中間過程都是不重要的。

“娛樂寶”是啥?“百發有戲”又是啥?



“娛樂寶”是阿里數字娛樂事業群於今年3月26日推出的一款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消費者最低出資100元,即可投資熱門影視劇作品,享受劇組探班、明星見面會等娛樂權益,同時可以獲得7%的預期年化收益。

娛樂寶首批投資項目包括電影《小時代3》、《小時代4》、《狼圖騰》、《非法操作》,以及範冰冰參與的社交遊戲《魔範學院》。9月15日推出的娛樂寶第三期則選擇與東方衛視合作,投資綜藝節目《中國夢之聲》第二季。



百度新近推出的“百發有戲”,被外界看作是百度在娛樂金融領域與“娛樂寶”的直接對壘。這一由百度公司與中影股份、中信信托和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聯合推出的平臺於9月22日正式推出第一期投資項目——即將上映的電影《黃金時代》,上線兩分鐘後即達到1500萬的預期認購總額。

“百發有戲”的最低投資門檻降至10元,根據所選套餐不同,投資者可享受提前觀影、見面會、演員專屬感謝視頻、慶功晚宴等不同消費權益。同時,根據影片票房收入,還可獲得8%-16%不等的預期年化收益。

同樣的100塊錢,放在“百發有戲”似乎更賺

娛樂寶首期四個項目總投資額為7300萬元人民幣,影視劇項目投資額為100元/份,遊戲項目的投資額為50元/份,每個項目每人限購兩份。從第二期開始,投資上限也升至每人2000元。



假設用戶向《小時代3》項目投資100元,基本可以保證的是投資所產生的7元錢收益。至於劇組探班、明星見面會等娛樂權益,則並非為所有投資者共同享有,相關資源整體向大城市的影迷傾斜。

而如果將這100元投資到“百發有戲”,那麽你可以享受10天的愛奇藝白金會員資格(聽上去不錯)、10套導演許鞍華繪制的電影分鏡圖(好像多了也沒用),以及80個制片人權益章。

制片人權益章這玩意,既可以被看做是投資者“制片人”身份的認可,也可以認為是一個投資憑證。百度將根據《黃金時代》的票房情況,決定是給你身份認可,還是直接給你錢比較好。如果發錢,則與票房收入緊密掛鉤:從低於2億到超過6億,每增加1億票房對應一個檔次的收益。低於2億收益率為8%;每增加1億收益率提高1個百分點;若票房超過6億,收益率可達16%。

也就是說,假如《黃金時代》大賣,這100元最多可以產生16元的收益,再不濟也有8元錢呢。而對投資10000元套餐的土豪來說,除了翻了100倍的收益外,還能享受到更為個性化、定制化的娛樂權益。讓劇組在視頻里大聲說謝謝你啦、和湯唯打個電話啦、讓馮紹峰幫你表白啦……都是可以做到的。

投資有風險,投資影視行業更有風險

從本質上來說,“娛樂寶”和“百發有戲”都是具有多重結構的理財金融產品。為了最大程度上克服制度性障礙,避免法律及合規瑕疵,使小額眾籌概念與高風險、高收益的影視投資結合起來,阿里與百度都頗費了一番心機。

第一、二期“娛樂寶”的實際產品是國華人壽的一款理財保險,所籌資金被投入到一個信托產品的優先級,再以貸款形式交由阿里的一個子公司,用於投資影視產品。由於保監會認為國華人壽在“娛樂寶”銷售過程中存在虛假宣傳、信用度較低等問題,叫停了其網銷保險業務,“娛樂寶”第三期改由太平洋人壽保險渠道銷售,但產品結構和投資方法保持不變。“百發有戲”則跳過了“娛樂寶”結構中的兩個冗余環節,直接與中信信托平臺進行合作,由後者負責其資金與消費權益管理。

而實際上,由於受到票房收入影響很大,影視行業投資風險整體較高。除了投資信息不透明、風險不對稱之外,投資者實際沒有機會真正分享到優質影視項目的所能夠帶來的超額投資回報,反而有可能在電影票房低迷時輸掉本金。

目前,“娛樂寶”在其產品銷售頁面顯著位置註明“該產品的本金及其收益均不作承諾”,“百發有戲”則在其說明頁提示“消費券發行機構並未對制片人權益章相應的補償金額作出任何承諾”。

選片模型VS大數據票房

阿里數字娛樂事業部方面介紹,“娛樂寶”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選片模型,包括影片題材、內容藝術性、主創及演員團隊、影響力、受眾規模以及用戶權益等都會被納入考核範圍,綜合打分。

不過從娛樂寶實際投資的項目來說,這個“模式”似乎帶有很強的偏向性。像《小時代》、《魁拔》這樣以粉絲消費為主的電影和《老男孩》這樣發源自互聯網的項目更容易獲得娛樂寶的親睞。而如果說第一期當中還有《狼圖騰》這樣的大片撐場面的話,那麽第二期中《露水紅顏》、《絕命逃亡》、《邊緣線》、《老男孩》《魁拔》這5部電影顯然並不屬於一線大片,我們預期這五部電影的票房總和也只相當於《狼圖騰》一部的票房。

“百發有戲”則利用百度大數據平臺,通過搜索熱度,導演和演員的熱度等數據分析,綜合預計《黃金時代》的潛在票房可達2.3億。

這與我們對這部文藝大片的票房預期相符合。在國慶檔中,《黃金時代》將同時面臨《心花路放》、《痞子英雄2》和《親愛的》等國產影片的競爭,而在10月10日那個周末又有迪士尼的《銀河護衛隊》和《不能說的夏天》兩部新片加入,而影片本身的文藝片定位加上近3小時的時長使得其很難獲得院線較多的排片,我們估計它的最終票房會在2.5-2.8億之間,比較難超過3億。

所以你也不要對《黃金時代》的投資收益有太高的期待,最終你能從這個項目獲得的收益,也就在8%-9%,其實和娛樂寶差不太多啦。還是抱著娛樂的心態,不要把這個當成嚴肅的投資會比較好。

就像阿里方面說的,投資者選擇“娛樂寶”的行為,本身就體現了他們對影視項目的熱愛與認同,所以並不刻意追求通過“娛樂寶”拉高票房。而“百發有戲”平臺在這方面則更直接一些——由於投資者收益直接與票房掛鉤,用戶的購票轉化率將會明顯上升。這對於片方來說當然是好事,而萬一這樣一部在票房上並沒有給人太多期待的電影真的“火了”,那百度就可以拿到一多半功勞,至少可以讓更多的電影公司相信這個“大數據”模式了。
(出處:好奇心日報   編輯:隨心)

查看財說原創文章,歡迎點擊以下鏈接:

財說個股深度剖析——世界上最大的P2P公司要IPO了,您了解嗎?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824967
財說個股深度剖析——阿里上市了,“大負豪”雅虎該怎麽辦?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797124
財說個股深度剖析——告訴您神州租車怎麽"神"!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467443
財說個股深度剖析——阿里帝國怎麽掙錢,你知道嗎?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266483
財說個股深度剖析——阿里二季度財報360度全解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154569
財說個股深度剖析——汽車之家月漲幅超60%的背後邏輯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101547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聚美優品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675091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美國版的“大眾點評”Yelp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674917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搜房網,Sou Fun So Good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792627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單月暴漲63%的康迪車業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672931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天鴿互動(既從優又從良的言情勵誌劇)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672764
財說君個股深度剖析——博納的春天不是胡生一夢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06306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31

話劇也能站著掙錢:民營話劇社如何四年內獲利千萬?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1/146624.html

i黑馬:2013年,成立4年的至樂匯劇團全年營業收入超過1500萬元,利潤率高達30%。按創始人孫恒海的話說,中國民營話劇企業論實力,開心麻花排第一,至樂匯排第二。
 
\創業四年後,孫恒海終於迎來了事業的第一個高峰——至樂匯的話劇作品《驢得水》與美國百老匯達成了演出協議,將於2015年在美國上映,這部話劇將成為中國民營話劇首個登陸百老匯演出的作品。
   
今天的至樂匯營造出了一個黑色幽默的世界。其話劇作品中,沒有嚴肅的莎翁大作,也沒有以搞笑為賣點的純“逗樂”劇。 有觀眾曾感慨:“看完至樂匯話劇,笑的滿臉是牙,哭的滿臉是淚。” 
   
不過,孫恒海的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11年,至樂匯作品《單身男女》遭遇票房滑鐵盧,他直接損失120萬元,而其2010年的創業啟動資金也僅有100萬元。
   
這次失利讓孫恒海很意外,“從藝術角度來說本應是一個成功的作品。”痛定思痛,孫恒海意識到了問題,“話劇不是一個單純的藝術產品,它是一個商品,所以做話劇的人應當清楚市場定位,清楚盈利方式。”
   
孫恒海不把自己當做藝術家,他認為自己是個商人。
 
到底為誰做話劇
   
“話劇,其實並不是一個好買賣,靠做話劇成為億萬身家的大富翁,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在位於北京朝陽區競園的工作室中,孫恒海熟練地點上了煙鬥。
   
《單身男女》票房失利後,他進行了長時間的反思。經過研究,孫恒海發現,目前的話劇觀眾群體以屌絲文青為主,而真正擁有觀劇需求和資本的城市中產階層蘊含的巨大潛能還沒有顯露出來。以創團劇目《六里莊艷俗生活》為例,這部至樂匯問世之作的觀眾里,超過三成都是文藝科教領域工作人士。而至樂匯最主要的戰場北京與上海,又是全國文化人士最集中的地方。
   
“所以我們在《單身男女》後將劇目定位鎖定在了中產階級尤其是知識分子。”根據一個階層制作有針對性的話劇並非易事,這要求團隊對劇本把握更加精準,對目標觀眾的反饋更加重視。
   
“我覺得劇本沒有所謂的好壞之分。”孫恒海的案頭幾乎每天都會有送來的劇本,其中不乏新人的作品。“只要他寫的劇本符合我們的定位,我們也會采用,不會單靠名氣選擇。”而為了進一步了解目標觀眾的反饋,劇團每個新劇在上映前,都會有劇本朗誦環節。
   
劇團制片人彭誌超介紹,演員們會在誌願者觀眾面前朗讀劇本,在沒有過多的動作、道具的影響下,觀眾唯一會考量的就是劇本中詞句的好壞。在劇本朗讀環節後,主創團隊經常會根據觀眾意見進行劇本調整,以使得劇本更符合目標觀眾的需要。
 
大制作人模式
   
知道為哪類人做話劇後,孫恒海下一個要考慮的問題便是如何讓話劇賺錢。
   
這個學外貿出身的南方人認為,話劇是典型的口碑生意。以至樂匯為例,截至目前,至樂匯沒有投放過硬廣宣傳,新劇宣傳都依靠口口相傳。
   
制作一個擁有單獨版權話劇的收入結構中,首輪演出的80%收入會用於收支平衡,換言之,一般話劇首輪演出的利潤在20%左右,如果想達到30%或更多,只能增加演出場次。但如果話劇本身口碑較差,則很快就遇到次輪觀眾寥寥無幾的狀況。而一部優秀的話劇則可以連續數年甚至數十年演出並盈利。
   
在孫恒海的計劃中,至樂匯的目標是制作出能夠連續上映幾十年的話劇,而非首輪即遭觀眾用腳投出反對票的失敗品。
   
至樂匯采用了與一般話劇社截然不同的制作模式,即藝術總監加編導演合作方法:劇團創作的方向由藝術總監確定,作品的技術層面交由編導演團隊完善。目前在劇團中,沒有任何簽約的導演和演員。
   
“如果你簽演員,這些演員就被你束縛在自己的劇團中,無論新劇是否適合他,他都必須參演,這對劇團和演員本身都是不利的。” 孫恒海說。而在不簽約導演和演員的模式下,至樂匯不僅可以節省一定的演員培養、推廣成本,也可以將“以劇擇人”之路走到底。 
   
但一個話劇賺錢與否絕不僅僅只決定於其市場定位及演員與劇本匹配度。“我們至樂匯最大的特色是大制作人模式。”
   
目前在中國影視話劇業,大導演制是主流模式,在此模式下,導演擁有無上權限。好處是導演可以充分施展創作才華,缺點是導演大都缺乏商業細胞,對作品的制作成本、商業價值等沒有清晰的概念。
   
《單身男女》失利後,至樂匯開始啟動大制作人模式。整個話劇制作流程中,制作人不僅要負責導演、演員的片酬談判,還要負責舞美、燈光等環節的合作對象選擇。
   
“我的任務之一就是‘砍價’。”彭誌超說。當公司決定制作一部話劇時,制作人需要向公司提交一份詳細的成本明細。“比如你申請20萬元,那這20萬元就包括接下來片酬、舞美、燈光等一系列費用。”方案通過後,制作人需要在最短時間內敲定導演及演員名單。“跟每個演出人員一對一地談片酬。也需要跟導演進行深入交流,導演是搞藝術的,而制作人對商業價值敏感,雙方調和,才能讓話劇在藝術性與商業價值上找到平衡。” 
   
在大制作人模式下,至樂匯的話劇從未有過超出制作預算的情況。同時他們將盡可能多的資源通過第三方外包,實現“術業有專攻”,達到更高的質量。
 
外腦比融資重要
   
創業至今,孫恒海拒絕過兩次投資。“曾有一份協議都已經草簽,但最終放棄。”這份被孫恒海草簽的協議中,新投資方的5500萬元投資將占至樂匯51%的股份。但在之後的幾次接觸中,投資方對公司的方向,話劇的劇本、演出都提出了修改意見。
   
“我意識到我可能失去話語權,劇團有可能成為一個我不認識的劇團。”這種潛在風險讓孫恒海放棄合作。“為錢搞話劇是一件很傻的事情。”孫恒海說,“如果你的目標是賺更多的錢,那麽可能你做不出真正有價值的話劇。本質上,話劇是小成本買賣,真要是融資幾億元,對話劇社而言,這些錢其實都沒地方花。”
   
拒絕以購買股份為代價的投資並不說明孫恒海拒絕一切融資合作。“私董會”成為他的一個重要合作平臺。
   
孫恒海的“私董會”如今有將近10人,他們中絕大部分都從事非話劇生意。“我們一起出資,建立了一個3000萬元規模的基金池,基金池中的錢主要用於品牌的建設,新劇制作和場地租金。”這些投資於基金池的人,並未獲得至樂匯的股份。
   
中國臺灣導演陳銘章就是其中一員。陳銘章在未提出任何股份和分紅要求情況下,提出投資200萬元支持至樂匯。“陳銘章從不過問至樂匯的生意怎樣,他只是會經常來看至樂匯的話劇。”與外腦合作讓孫恒海獲得的遠不止資金支持,更是經驗與視野的分享。“圈外人會給出不一樣的想法。”
   
這種幫助讓孫恒海這個話劇圈“外行”很受用。“用傳統方法制作話劇的時代行將結束,眼下我們已經與《羅輯思維》開展合作,合作的目的就是要顛覆傳統行業,讓戲劇圈產生新的可能性。只在話劇圈內閉門造車是很難做出好作品的,為什麽不學學圈子外的方法呢?” 
 
孫恒海認為,互聯網思維就是關聯一切,去中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用傳統方法制作話劇的時代行將結束。應該讓戲劇圈產生新的可能性。

本文經《財經天下周刊》授權發表,轉載請註明作者名和出處。
原標題為《觸“電”的小龍蝦》,有編輯改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91

邱國鷺、鄧曉峰兩大神對話:如何用最“笨”的方法掙錢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15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14 08:14 編輯

邱國鷺、鄧曉峰兩大神對話:如何用最“笨”的方法掙錢

作者:鄧曉峰,邱國鷺


【導讀】兩個信奉自下而上選股的基本面投資者,鄧曉峰和邱國鷺,深談在中國這樣一個極端的市場上,如何用最“笨”、也是最簡潔的基本面投資邏輯,掙“守正出奇”之大財。

鄧曉峰

現任高毅資產首席投資官。曾任博時基金管理公司權益投資總部董事總經理兼股票投資部總經理,全國社保組合股票基金經理兼博時主題行業基金經理等職。是業內從業時間最長、管理規模最大、業績最優秀的基金經理之一。鄧曉峰在博時任職期間社保基金組合實現9年10倍的收益,年化收益率29.1%;任職期間主題行業基金累計收益率在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一;任職期間為持有人創造的凈回報超過235億。

邱國鷺

現任高毅資產CEO。曾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和投委會主席、普林瑟斯資本管理公司基金經理、奧泰爾領航者對沖基金合夥人、美國韋奇資本管理公司合夥人等職。

39歲的鄧曉峰是中國股票市場上有史以來賺錢最多、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之一。媒體統計鄧曉峰在博時基金工作的近10年里,一共給基金持有人掙了超過235億人民幣的收益,其中管理時間最長的社保賬戶高達9年10倍收益率。而此間中國股市上沖至6000點以上,下落至1000點以下,完全是一部過山車。

令人驚奇的是,即使把他管理的超百億巨無霸基金和其它規模遠小於它的同行放在一起排名,他也3次名列股票型基金年度前10,管理博時主題行業基金近8年在同期可比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中累計排名第一。

管大錢如烹小鮮,那是童話世界的故事。在管理麥哲倫基金13年後,彼得·林奇頂著一頭白發選擇退休,投資是何等勞心費神!雷格梅森基金公司(Legg Mason)的比爾·米勒連續15年跑贏標準普爾500指數後,惜敗於2007年罕見的黑天鵝事件。於不確定中,追尋確定,何等艱難!

於是,我們有了如下這篇對話。兩個信奉自下而上選股的基本面投資者,鄧曉峰和邱國鷺,深談在中國這樣一個極端的市場上,如何用最“笨”、也是最簡潔的基本面投資邏輯,掙“守正出奇”之大財。

以下是對話全文:

學習管理大資金:有重點+廣覆蓋

邱國鷺:大家對你的履歷都比較清楚了,我們重點講心得吧。請介紹一下你作為基金經理的成長過程。

鄧曉峰:我從研究轉到投資,是因為早年研究做得比較好。現有的考核機制下,往往是最近某個行業表現得比較好,公司就把研究這個行業的人推上基金經理的崗位。但是,一開始從研究轉到投資,肯定是一個不夠合格、不夠全面的投資經理。投資經理往往會有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傾向,比如當時我就對TMT、通訊研究比較深入,但還有很多行業沒看過,需要在成長過程中要交學費。同時,個人的學習背景和經歷也會使投資有偏好。

2005年作為助理剛開始管理組合時,比較幸運,熟悉的公司表現好,當年的業績不錯,迅速轉正。但在2006年遇到了麻煩。我覆蓋面不夠,行業認識有偏見缺陷在當時凸顯出來,我對當時對有色金屬和鋼鐵行業有抵觸情緒,對大背景認識不夠深刻我比較熟悉的行業,基本面做得比較好的方面沒有足夠好的表現,壓力比較大。比較幸運的是,2007年我們覆蓋的另外的一些行業和公司表現得特別好,超越市場中位數七八十個點,把當期的業績和長期的業績都拉了起來。

當時進入博時不久就開始管理社保組合。社保組合有一個框架,以某個指數為基準,按大行業、小行業劃分,管理人有不同的偏離度範圍,對行業下面的個股做精選。。這個基本框架是一個強迫性的標準動作。我們就是在社保框架基礎上,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社保的框架是培養基金經理很好的框架,尤其能夠突破規模的限制。但這也是一個很慢的過程,需要時間的積累,需要基金經理能夠生存下來。

回想起來,作為基金經理在行業里立足,有運氣的成分,也有整體團隊的幫助。起步時運氣好、業績好,才有生存下來的機會。而沒有團隊的幫助是很難走過早期不成熟階段的。當時社保團隊每個人有不同的側重和分工。有些行業我個人不一定喜歡,一方面社保基金的框架約束必須做投資,另一方面,其他社保基金經理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推薦,我們也會跟隨配置。這對於我們組合的收益率很有幫助。

邱國鷺:你管理200多億的基金,大多數市場上的基金規模都沒有達到這樣一個水平。在中國這樣一個很極端市場的狀態下,每年業績排名還是跟5000萬的基金在一起PK。有沒有一個比較有效的管理組合的辦法,可以擺脫資金規模限制?

鄧曉峰:多年來我們基本上總結出了大多數行業的屬性和一些特質。我們把這個工作變成一個可分層、可協作的工作。請內部或外部團隊、研究員去跟蹤一些我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參數和行業發展的一些變化。自己來做一些判斷。這樣就可以建成一個既覆蓋面廣,也可以適應不同行業變化的大規模組合管理。

邱國鷺:從總體上來說,不同階段不同行業會有不同表現,這與行業的生命周期有關。社保投資從長期看是一個有利於培養基金經理的框架,也有利於打破規模的限制。

鄧曉峰:是的。從我自己來講,我就按這個路徑走下去了。做研究員一開始覆蓋的行業比較少,但在社保基金基準指數框架的約束下,我就一個一個行業研究下去。花較長的把一些行業研究清楚,總結出來,自己覺得心里有底。一開始市場熱點出現時,我們不一定很了解,需要一段時間學習總結。這個過程做多了之後,覆蓋面越來越廣,了解的行業越來越多,就能夠總結出大多數行業的特點。我們也總結出一些參數,使我們對行業有比較好的把握。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通過內部和外部的資源,包括內部研究員和外部研究員的跟蹤,可以保證比較大的覆蓋面。早年是體力活比較多,主要看各種原始資料,如年報,招股書,看多了之後就會有感覺,變成一種熟練工。

我們跟蹤很多這樣的企業,隔一段時間觀察這行業的變化,自己做做判斷,然後看看各公開媒體,各方面報道,看看這個企業管理層對本行業的判斷,公司自己的戰略。我們也直接拜訪企業管理層,交流、印證,記錄,時間長了,你就會知道,那些企業的經營者和管理者是好的經營者和管理者。他的專業判斷,他的人品不錯,那些可能是不可信的,那些是性格很強的。這些我們都可以做成比較客觀的記錄,方便我們後面持續地研究和跟蹤。

邱國鷺:如何在廣覆蓋中做到有重點?

鄧曉峰:我們學習先進國家的經驗,把標普500的結構好好分析一下,看看各個行業的比例是什麽樣子的,它長期的回報率水平是怎樣的,它長期估值水平是怎樣的。標普500過去30年、50年,各板塊市盈率變化,和它的ROE變化是高度相關的。各行業、板塊占標普500的比例,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很有力的參照。中國是一個規模上可以跟美國匹配的很大的經濟體。當我們最後發展成一個比較成熟的、終極的階段,每個行業會是什麽樣的配置比例?當然,有些參數我們需要去單獨調整一下,比如美國,IT可能在全球的配置的比例可能會更高。不同的國家體系里面,有相對的產業競爭優勢。

當你對未來的不確定、不了解的時候,難免會比較惶恐。通過這些對比,我們的視野會廣一點,看事情會客觀一點,知道工作的重點和知道一些變化,便於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到那些方面去。

吃透基本面獲得較高確定性

邱國鷺:你投資過的股票大部分是賺錢的,確定性比較高,這是如何做到的?

鄧曉峰:我總結確定性比較高的原因有兩點:一是研究透的、有把握的重點投資;二是廣泛覆蓋的基本面研究,註意合適的風險收益,不著急。所以,總體上時間越長越有經驗,它就會是一個重複的過程,有一個新的企業、行業,花1-2年把它搞明白。做的時間越長,深入研究的越多,確定性就會越高,70%多的盈利只數就是這樣來的。

重點把握的公司研究得比較透,能掙錢,在市場對其不太關註的時候打一些提前量。我們有一個200-300的股票池,在合適的時候就買入,越合適的時候買入的比例越來越高。其他不是很熟的公司,則跟蹤。我們將基本面的跟蹤研究作為投資的基礎和判斷,把握市場與基本面之間的不契合。從長期來看,股價還是反映公司的盈利和增長。所以投資本身,雖然也考慮市場因素,但大多數時間還是根據基本面來做,做得時間越長,覆蓋面越大,已知公司越多,確定性的把握也比較高。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企業如果在一個行業勝出會有很大的利潤增長空間,不用擔心市場不給你投資機會。我更願意在公司表現出比較明顯的投資機會之後再去做投資,我比較願意做有把握的事情,所以總體上維持在比較高的勝率。

鄧曉峰:市場中未知因素占很大的比例,群眾的投資行為,風格變化難以判斷。所以研究上我們要拉一根弦,服從行業基準,廣泛覆蓋,對於不在重點關註範圍的公司也要覆蓋、掃描。市場的熱點是我們學習研究的方向,但不一定是當時投資最好的時機。這樣既有已知把握很足的企業作為重點投資方向,也有並非當時認為是最合適的行業。

時間拉長來看,一些行業投資回報率比較高,這些行業是好的行業,等到市場有一些情緒變化或意外事情發生時,這些行業或公司肯定會有大機會。組合管理上說不是所有的配置在當前的市場都能表現,而是有一個梯隊布局。你可能要觀察很多以後有很好的回報的機會。我願意早一點開始逐步地跟蹤,逐步地布局,剛開始可能部位不是很大,但是一旦開始進入了,等到行業基本面最差,股價反應最差,出現利空股價也不會有太大波動時,或者是盈利的增長非常明確、估值水平非常有吸引力而股價表現明顯背離時把重註加上去。

例如白酒行業,從長期投資回報率看是很好的一個生意。2013年因為“三公經費”嚴管的關系,大多數公司股價下調幅度非常大,普遍在60%-70%。當出現利空消息的時候公司股價沒有太多波動,市場開始麻木時,機會明顯出現。事實上,白酒行業不是差的行業,差的公司,現金流量又很好,資產負債表很強,只是短期內市場情緒特別極端,估值水平到了極低的水平。一個“落難公主”肯定有好的機會,我們這時候去應該做一個配置。

邱國鷺:是的,有些股票,你有持倉,但是下跌時你心里一點也不慌,甚至希望它多跌一點好讓你加倉,這說明你對這只股票已經有足夠的了解,對它的內在價值和未來前景有比市場更精準的把握,因此市場價格的波動已經不會影響到你的情緒了。對這些股票而言,下跌只是提供一個更好的買點罷了——買之後的淡定,源自買之前的分析。還有些股票,漲的時候你當然高興,跌的時候你就特難受,因為吃不準,這樣的股票不碰也罷,因為還沒有研究透。

所以我們買股票之前先問問自己:下跌以後敢加倉嗎?如果你不敢,最好一開始就別買,因為價格的波動是不可避免的。

買入利用市場的無效賺深入研究的錢

邱國鷺:A股是一個很極端的市場,很多時候是個無效市場。比如2013年的“烏龍指事件”,大家意外地發現,那些原來以為不可以操縱的超級大盤藍籌,市值幾千億上萬億的,居然只需要幾千萬或者一億多就可以瞬間沖漲停。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大盤藍籌的交投是如此清淡、市場關註度是如此之低,只要給一點點陽光就能燦爛。價值往往就存在於被市場忽視的角落,特別是當眾人熱衷於玩擊鼓傳花遊戲的時候。那麽下一個問題是,一段時間以來不是市場熱點的公司,雖然它基本面表現很好,股價表現很差。這個時候,你怎麽辦?

鄧曉峰:我更願意做一個比較長期的布局。例如,博時主題曾經盈利較大的一只電力股,2010年買入時市值150多億,市值最低跌到100億,去年市值已漲到700億。從2011年到2013年,它應該是市場上盈利最快的公司之一。從2011年3億利潤增長到現在60-70個億利潤。4到5年的時間跨度內,不是每個時間段它的股票表現都很好,哪怕公司盈利很好。12年利潤增加4倍,股價漲了40-50%;13年利潤增加3倍,因為不是市場熱點,全年股價才漲了大概10%;而到14年,盈利增長60-80%,股價漲了200%。(編者註:公告顯示博時主題當時重倉了國投電力)

市場有時有效,有時無效。我們作為主動管理者肯定要相信市場是無效的,也要相信市場是有效的,無效時我們去做配置或投資,有效時我們去實現收益。把握住企業盈利基本面,不管市場怎樣變化,時間長了實現收益是一個大概率的事情。

邱國鷺:中國股市不是效率很高的市場。在這個市場里面,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可以做出很高的超額收益。有一個比喻是,股市中價值和價格的關系就像遛狗時人和狗的關系。價格有時高於價值,有時低於價值,但遲早會回歸價值;就像遛狗時狗有時跑在人前,有時跑在人後,但一般不會離太遠。遛狗的時候人通常是緩步向前走,而狗忽左忽右、東走西躥,這就像股價的波動常常遠大於基本面的波動。所以在這個市場里面,研究是可以創造很高價值的。

而當一個市場高度有效的時候,像美國,可能研究的成果不會那麽突出。這幾年,美國市場上所有的對沖基金、公募基金全部都加起來,戰勝標普500的基金30%都不到。

鄧曉峰:是的,中國市場效率比較低,所以在這個市場里面研究有很高的超額回報。我喜歡這樣的市場。

邱國鷺:關於出手的時機。你總體上是廣覆蓋,那麽你如何追蹤一家公司的基本面,並在合適的時候重拳出擊,把握甜蜜點?

鄧曉峰:隔一段時間會有些公司進入觀察範圍,因為價格等各方面不合適,我們不會投資。但這些公司我們會跟蹤,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投資。

例如有一個激光應用設備公司,曾經有起有落,大家對它印象不一定好,沒有覆蓋進來,或沒有跟蹤上。2006-2007年我們研究跟蹤這個公司特點屬性。它是一個在新行業做設備的公司。這是技術門檻高,競爭壁壘高,外國巨頭已經做得很好的行業,如激光、鉆孔、打標等設備。在這些市場里,已經有很強的競爭對手。(編者註:博時主題曾重倉大族激光。)

公司剛開始做法是開發的新產品,性能不一定穩定,但是銷售比較激進,賣到廠里先不要錢,服務跟上,維護做好,早期獲得成功。但是產品有缺陷,性能方面沒有經過充分檢驗,一段時間賣得好,後來因為性能不穩定,客戶反映差,導致銷售後續下降。

在2012年中報上,公司的前五名大客戶全是蘋果。我們知道,蘋果對供應鏈有很嚴格的考核。這個一個重大信號:因為過去公司的問題在於性能不穩定,經過多年已做到一個穩定狀態成為蘋果設備供應商,而且它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很重要,不像國內一些企業只為蘋果代工。與這些公司相比,它的壁壘和技術難度都是更高的一些產業環節,可以配置很重。我覺得這個公司有很好的機會。我很快買到接近這個公司5%的股份——超過5%就不好買了,買後持有未超過6個月就不能賣了,最後盈利接近4個億。這是一個很快很好的決策。

總結出行業或公司的特質和觀察指標,一旦指標動了,我們就可以做投資。關鍵點在於這個行業壁壘很高,競爭很激烈,它存在問題就是性能的穩定和可靠性。

賣出:合適時機如何找

邱國鷺:成功的投資不但會買,還須會賣。賣出點我一般看三種情況:一是這只股票太貴了,就賣掉;二是有了更好的標的,就換倉;三是這只股票的基本面變壞了。反過來講,對一只股票有把握時也不會在波動中輕易賣出。在賣出時我們做的是“止錯不止損”,也就是說,除非看錯了才會賣出,否則即使出現短期虧損,只要基本面沒有發生惡化,也會堅守。接下來請再講講你的賣出策略?

鄧曉峰:很多重點研究的公司,我們不是從頭到尾拿著不動,我們跟蹤它。做得好,我們可能加一點,做得不好,就減一點。 我們不停地跟蹤公司發生什麽變化,企業決策跟市場是否契合,有哪些得失。我們通過外包給外部研究員,或者我們自己的研究員去跟蹤。除了跟蹤公司的戰略運營情況,也要看股價表現。再好的公司漲太多了也不是一個好的投資。

例如,我們印象很深的一個案例是一家啤酒公司。我們從2005-2006年開始布局,已經成為流通股的絕對大股東。這個股票比較特殊,總股本很大但流通股很少,國有股比例很大,還有很多H股,A股比例很少。2005-2006年,它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利潤表是有重大背離的。損益表那幾年盈利都只是3-5億元水平,但是事實上,它每年減值準備計提很高。利潤表與公司的實際情況不符。前任總經理時代收購了很多的小啤酒廠,運營效率比較低或者是變成項目整合後,每年都有大量的減值準備計提。公司損益表沒有反映真實的盈利。但是,它從資產負債表或者現金流量表里看很明顯的。那幾年,你還會看到一個很獨特的數據,就每年稅交得特別多,合並報表所得稅率可能已經到了30-40%。因為它盈利的子公司單獨交稅,利潤總額被減值準備和虧損的子公司所掩蓋。

市場可能一段時間太關註損益表,沒有看到這個情況。直到2006-2007年這個股票一連就漲了3-4倍,市值達到六七百億。當時我們做評估,假設能夠達到10個點的凈利率,可能5-6年之後也就這樣一個狀態,於是就把持倉比例都降下來了。這個是基於我們覺得這個市場發展太快,已經走在了公司運營的前面了。(編者註:上市公司公告顯示某社保組合曾重倉青島啤酒。2015年4月,青啤市值約570億元,幾乎8年沒漲,印證了鄧曉峰的判斷)。

因此關於賣出,重要的是,你要在達到目標價位的時候,根據公司的基本面、行業情況做判斷,而不是簡單地在里面死守。

邱國鷺:有賣錯過嗎?

鄧曉峰:我們肯定不如企業家對公司了解,也會看錯很多事情。比如一個空調行業龍頭公司,這家公司我在2006-2007年賣掉,當時沒想到這個行業能夠做得那麽大,沒想到從2007到現在盈利增加近10倍。

這是一個經驗——對我們來說,如果是一個優秀的公司沒有發生太多的不合乎商業邏輯的做法,且估值不太離譜時,我們至少還是需要觀察,跟蹤這個行業和公司的發展,在這些方面你可能還是一個挺無知的狀態。(編者註:根據前述行業和財務數據推測,這家空調行業龍頭公司應是格力電器。)

邱國鷺:我們做基本面投資,不是說簡單地買一個公司放著,然後睡大覺。因為我們對世界的了解是不充分的,在這個過程中公司基本面也在調整。我們不斷跟蹤和反饋,對組合做調整和切換,這是我們多年的組合管理的實際做法。另一個問題是,基本面投資的一個重要賣點,可能因為發現了更便宜的標的,說說你的體會?

鄧曉峰:家電行業在中國是一個成熟性的行業,結構很穩定,三家主要龍頭公司的盈利水平很高,而且這麽多一直總體上都超出大家預期。2013年,在三個龍頭里面是競爭力比較弱的一家,出現了一個很極端情況——它的市值只剩下300億元,而賬上的現金將近200億元,一年利潤40億元、現金流60億元。

從常識判斷,這種低估肯定不應該。一旦出現,我們覺得要下重註。所以在2013年很短的時候,我們就買了很多。正好這時它們公司自己對股價很不滿意,引進了這個KKR作為這個並購的合作夥伴,半年之內股價就翻了一番。我們就把這個交易完全結清了,轉到另外一個家電企業。因為它從一個嚴重低估的公司,到從行業對比來看,估值水平已然明顯高於另外一家了。(編者註:從公告及新聞對比來看,這家與KKR合作的企業是青島海爾,當時博時主題、社保組合重倉5000多萬股。)

當做一個投資時,行業內根據估值水平、基本面表現的差異進行比較,當行業內有了更好的選擇的時候,需要調整。

邱國鷺:投資是一個不斷回顧的過程,有時候我們判斷是對的,有時候是錯的,錯了之後要堅決地改,不能有個人的情緒、偏好,即使是自己發掘出來的。

鄧曉峰:是的,如果跟蹤行業時間很長,在這個中國這樣一個高度綜合的市場里面,機會很多。所以我通常會持續追蹤一個行業或者公司的基本面,不斷適應、調整頭寸。

關於當下:我和市場不同的看法

邱國鷺:大家現在談得最多的是轉型,把轉型簡單地等同於炒創業板,炒小股票。現在創業板表現得非常充分。你如何看待市場熱烈追捧小市值股票,大盤藍籌整體估值並不太高的情況?你如何看轉型期的股票投資機會?

鄧曉峰: 我覺得中國轉型的本質,是一個經濟體由高速增長轉向中低速增長。這時,公司、行業會發生一個重要的變化。高增長時,拼的是企業家的冒險精神,杠桿誰最用的激進,誰就可能獲利,勝利者不是保守、穩健的人。但是,當一個經濟體的發展速度慢下來,需求增長進入穩定階段——中國的大多數需求其實已經獲得滿足,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轉型的根本,是公司要適應低增長,這時管理效益的差異會顯示出來,行業內部會高度分化,豬也能飛的時代過去了。我們需要選擇那些不是完全標準化、高度同質化、沒有運輸距離限制的行業(這些是屬性比較差的行業)。能夠實現差異化的行業,具備競爭優勢的企業不止能實現份額的提高,而且能夠實現利潤的集中。

從高增長到低增長的狀態,就是企業家或者是說企業之間的分化的狀態,優秀的、有競爭優勢的企業,盈利率會持續超出預期,回報率會非常之高,創造現金能力會極強,因為它不用像過去為增長做出那麽多的投資或者付出。部分成熟的行業,會是現金流和盈利能力特別好的。

這才是轉型的根本,市場過多的關註了一個比較小的方面,而忽視了整片森林。這里會有很好的機會:一些優勢公司持續高回報,而它遠遠沒有為市場合理的理解。我們將面對一個資金越來越寬松的市場,中國的這些行業或公司進入穩態之後,估值水平遠遠低於美國,而增速遠遠強於美國。

我們觀察到,中國企業的效率一直在持續提升,而且這個過程並沒有終止。我總體偏樂觀。

目前的創業板存在較大泡沫。它不是方向的錯誤,但是嚴重做過了頭。每一次大泡沫也是這樣形成的。因為特定社會環境,比如對轉型的急迫預期,以及不變的人性,必然會過頭。我覺得這是許多投資人遭受慘重的損失,社會享受進步的過程。(對話完畢)

來源:高毅資產管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60

如果哲學家要掙錢,就沒商人什麽事了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02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27 08:26 編輯

如果哲學家要掙錢,就沒商人什麽事了:謹以此文祭奠約翰•納什
作者:許哲



格隆序:


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23日意外車禍去世已經有3天了,格隆一直想寫點什麽,但無從著手。八卦他美麗的妻子,八卦遺傳了他精神病的兒子,八卦他自己幾十年妄想型精神分裂癥煎熬後還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未免太過低俗。寫他看似簡單,實際深奧的博弈論,又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雖然格隆大學十年經濟學學習中,最後2年幾乎就是在學習他一個人的理論。納什這個嚴格意義上只能算數學家的人,幾乎以一己之力,硬是把經濟學這門重統計、重實證,從不考慮和分析人性與行為本身的“工程學”,變成了一門真正能實用的管理科學。


偶然的機會讀到許哲這篇文章(文章是謙象資產管理CEO許哲在一個投資沙龍中的演講,內容有刪減)。文章提到了很多哲學家,經濟學家,數學家,通篇沒有提到納什,但那種用最純粹和最嚴謹的數學思維來分析人性和指導金融交易行為的思路與方式,無疑是最經典的納什模式。也許,這篇通篇沒提到納什的東西,恰好能從某個特殊角度去理解納什,理解他的博弈論框架。所以,特分享此文,並以此文祭奠約翰·納什——一個偉大的傳奇!


--------------------------------------------------------------------------------


關於期權我們講一個小故事,泰勒斯他是古希臘第一個哲學家,被稱為“哲學之父”,也是人類有歷史記載以來第一個期權交易者,期權交易並不是現代人多高深的一個金融衍生品發明,事實上在古希臘就有了。


泰勒斯他出生在一個希臘商邦,那個地方是非常重商主義的,他們都不太喜歡哲學家,大家喜歡做生意的人,當初很流行一個觀點,有能力的人經商賺錢,沒本事的人去研究哲學,這個話很惡毒了,實戰派交易員看不大起經濟學金融教授,差不多意思,褲兜里有錢了,看不起哲學家。他們到處在說泰勒斯這個年輕人,別人都他說聰明,他聰明就比我有錢,你看我比他有錢,證明我比他聰明。


說了很久之後,泰勒斯不太高興了,他一開始笑笑算了,聽了太多之後他決定給你們展示一下哲學家如果要賺錢的話會怎麽樣。於是他做了一筆交易,他購買了來年所有橄欖油壓榨機的使用權,大家註意,他沒有購買未來那一年所有的橄欖油壓榨機,如果他買的是明年所有的橄欖油壓榨機,這就是一筆期貨交易,未來的貨物是一筆期貨交易。他買的是來年所有橄欖油壓榨機的使用權,這就是一筆期權交易,成本會低很多,如果你購買的是明年所有橄欖油壓榨機,你要準備一大筆資金。


而且如果明年橄欖油不豐收,你就要處理這麽多的機器,這其實是一個很重的資產,但是他買的只是來年的使用權,它是一筆期權交易,如果來年橄欖油不豐收,這個權利他是可以放棄的,所以這是一筆非常輕的資產。因為泰勒斯有一些天文學的知識,他預測到明年橄欖大概是豐收的,果然豐收了,所有的人都求著把橄欖油壓榨機的使用權給他,泰勒斯一舉就成為全希臘最富有的人,於是他就跑過去研究哲學了。他只留下一個傳說——就是如果哲學家要掙錢,就沒商人什麽事了。


所以說期權的性質很重要,有限的風險,無限的收益可能,加上信息的一些投機優勢,你事實上做的是一筆絕佳的投機,這要比期貨投資高明很多。因為期權的最大損失在一開始就被固定下來了,所以你不用擔心價格的來回抽動,只要你確實有一定勝率的話,這就符合《孫子兵法》說的“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所以你不會有爆倉、割倉這樣的事情,你的投入一開始就固定下來了,所以你是立於不敗之地的。


股市剛出來的時候大家知道,如果你買股票價格下跌可能會虧損,後來融資融券出來了,意味著股票上漲你也可能虧損。50ETF期權出來後,股票價格不動也可能虧錢,反正散戶虧錢是逃不掉的,上漲你要虧,下跌你要虧,不動也可能會虧,因為期權有個時間價值。除了做多跟做空之外,其實還有兩種交易方法,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因為作為期貨的交易者比較熟悉的就是做多和做空。如果你同時買入看漲期權、看跌期權,價格不動你就虧錢了,價格不動也會虧指的就是這個意思,你兩筆期權都扔掉,如果價格大漲的話,看漲期權就可以行權,如果價格跌了,看跌期權就可以行權。


它意味著我們可能不了解價格到底是上漲還是下跌,我們只要判定美國農業大豐收了,價格會有大的波動,只要動了我就掙錢。因為你同時買了看漲和看跌期權,你的交易對手事實上同時賣出了看漲和看跌期權,一般意義上你的交易對手就是期權做市商,因為期權是做市商制度。它的交易跟你就是相反的,價格一旦不怎麽動他就掙錢了,因為你輸了就是他掙了,價值如果動的厲害他就虧錢了。所以有了期權之後就有了四種交易:做多交易、做空交易、做多波動率交易、做空波動率交易。如果你們嫌自己做期權交易麻煩,有現成的波動率期貨合約,它的實現原理事實上就是期權。


我講一下自己的交易經歷。我不是學金融出身的,學的是偏數學計算機,當初聽了一個很害人的故事,這個故事害了無數代人。


這個人叫愛德華•索普,他很有名,他當初是一個數學家,但是他從10歲開始就沈迷於賭博,但是他很聰明,最後獲得數學的正教授,非常了不起,但是他做了正教授之後也沒有好好研究數學,他還在研究賭博,他就研究各種各樣的賭博遊戲當中可能存在的勝算,發現大部分的賭博遊戲的勝率大概在48%到49%之間。


為什麽呢?因為如果賭博的勝率超過50%,按照大數定律就是賭場了,賭場肯定不會讓你贏錢的,賭場肯定讓你輸錢的。如果你的勝率太低的話,低到45%以下這個遊戲就玩不下去了,所以好的賭場遊戲一定是勝率控制在48%到49%之間,我要讓你老覺得有希望,但時間越長你永遠會輸。


最後他分析了幾乎所有世界上存在的賭場的問題,受另外一位數學家的影響。“蒙特卡羅”這個詞現在在金融界很出名,意味著所有的方法全都試一遍,它原來是一個賭場的名字。之前有一位數學家在蒙特卡羅統計了所有輪盤出現數字的概率,最後他發現整個蒙特卡羅有8個輪盤數字出現的概率並不均等,這是很不正常的,因為那個時候的輪盤主要還是手工木匠做的,木匠手工沒有保證非常精確。他在整個蒙特卡羅發現有8個輪盤的概率分布是有問題的,他就雇了8個人在這個有問題的輪盤上持續下註,一夜之間就賺了100多萬美金,那時候100多萬美金可能相當於現在10億美金左右,最後他就被蒙特卡羅驅逐了。


索普對這件事情特別感興趣,他就開始研究現代賭場的問題。現代賭場的俄羅斯轉盤已經精確到數字工業化了,但他發現在規則上面有個問題,他最後發現有一個叫21點的遊戲事實上有一個高勝率的賭法,也就是說我們記牌的話,我們可以在一定的時間會發現勝率可以提高到將近56%,他就可以戰勝賭場了。


他發現了這個方法之後,他把整個算法跟思想寫成了數學論文,數學論文叫《21點必勝法》,你們想象一篇數學論文標題竟然是《21點必勝法》,然後還提交美國數學家協會。但整個算法出來之後它還有一個致命的漏洞,盡管我們有超過50%的勝率,但我們仍然沒有保證自己笑傲賭場,為什麽?如果你運氣差,你連輸的話,你沒有等到大數定律發揮作用,你的賭資就耗盡了,怎麽辦?比如說我現在手上有100萬美金,我每次下註20萬美金,我的勝率是56%,但我運氣不好連續5次錯了怎麽辦?


事實上還沒有等到大數定律發揮作用,就賠光了,我就下賭桌了,你就沒有辦法繼續下註了,這和期貨的道理是一樣的。盡管我們有個交易系統勝率在60%有很高了,但如果你連挫的話,可能就爆倉了,可能沒到爆倉你自己心態就受不了了。事實上它沒有辦法解決即使在高勝率的情況下,我也沒有解決賭資的分配問題,除非你擁有無限的賭本,你每次下註的數量都一樣多,10天幾千幾萬次,等於大數定律發揮作用你能掙錢,但事實上沒有人擁有無限的賭資,所以它這個問題就遇到了瓶頸。


遇到了瓶頸怎麽辦?找大神啊,數學界的大神你們學理工科的人應該都認識——香農,那個時候是神一般的存在,我們學計算機的人對他很佩服。索普拿著《21點必勝法》的數學論文找到香農說,怎麽解決這個賭資分配問題。香農作為數學界的泰鬥,看到了如此荒誕的年輕數學家拿著《21點必勝法》的數學論文之後,思考了半天然後把門關起來,他們一起花了1個月的時間研究賭博問題。


香農大概花了幾個禮拜的時間也沒有解決這個賭資分配的問題,後來非常意外的是香農管理的一個實驗室叫“貝爾實驗室”,里面有一位非常年輕的實驗研究員,名字叫凱利,他也在研究一個不太正經的問題:如果我們有內幕消息知道今天大聯盟賭球的內幕,但是內幕準確率有限,我們怎麽樣買體育彩票可以發財。數學家跟我們想象的不太一樣,凱利他研究出來了一個辦法。


他最後總結,如果我們在一個賭局里面知道賭勝和賭輸的賠率是B,並且我們知道我們的勝率是P,Q是我們的敗率,就是E減P,那我們每次應該下的賭本應該是F,它是一個比例,按照凱利公式,在數學上可以嚴格證明你的資金將永遠不可能耗盡,並且你資本的增長速度永遠是最快的。


我曾經用蒙特卡羅列辦法去試驗過這個凱利公式,最後使用了市面上所有公開的資金分配辦法,在實踐到第1000次之後,凱利公式的下註方法或者說資金分配方法,均將幾倍於其他任何的下註方法,並且凱利公式本身可以決定你的資金永遠不會耗盡,這在數學上是可以嚴格證明的,你們有興趣,我就證明給你們看,前提是大家會不會微分。索普和香農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非常高興,沒有告訴凱利。


香農畢竟是數學泰鬥,不太好親自參加,索普就關在家里訓練自己快速地心算凱利公式。這個公式其實也挺簡單,他訓練了一個禮拜之後,他發現自己心算凱利公式非常快,到晚上就去拉斯維加斯了。當夜贏了幾百萬美元,第二天他再試又贏了幾百萬美元,第三天他換個賭場再試又贏了幾百萬美元,他發現這個遊戲該結束了,所以他寫了書叫《戰勝莊家》,當年成為北美最暢銷的一本書。這本書詳細介紹了如何利用漏洞可以把賭場里面的資金搬回家。這本書非常非常暢銷,以至於後來他被黑社會盯上了,因為賭場有黑道背景,被人下毒、暗殺的事件太多了,他覺得沒必要。


後來他寫了這本書,宣布自己在數學上破解了賭場之後,他就在想有哪個地方的賭場是可以讓我一直玩下去呢?華爾街!然後他就去了華爾街。到華爾街之後他又開始研究華爾街的漏洞,最後他發現可轉債套利是一個高勝率的做法,下註還是用凱利公式,他就組建了一個對沖資金,專做凱利公式化的可轉債套利,當年他的對沖資金業績就成為華爾街最好的,他之後又寫了本書叫《戰勝市場》,這本書當年又成為北美最暢銷的一本書。


他在數學上破解了賭場,又在數學上破解了金融,他覺得這事差不多了,他就又回去研究數學了。我曾經一度以為,一個正預期的系統,就是高勝率加上凱利公式,有無窮無盡的利潤,當年我也試過。


但這其實背後有個重大問題。


跟大家一樣,在剛接觸投機的時候我接觸了很多神一般的系統,什麽波浪理論、江恩、威廉姆斯等,因為我對它比較好奇,重新自己學了一下混沌數學,得出的結論是混沌交易系統跟混沌數學沒有一毛錢關系,神一般的技術分析有很多。我自己系統認真地學習了一下哲學,我發現有一個概念大家一定要有,那就是可證偽性。我剛才看一個很著名的東西叫“卡爾薩根車庫里的龍”,這個是在哲學史上很著名的一個例子。


卡爾•薩根宣布,現在我家的車庫里面有一條會噴火的飛龍,你信不信?我肯定不信,我們就說那打開車庫大門給我們瞧瞧,我還沒看見過龍,好想看一看。非常遺憾,這條龍是隱性的,就算打開大門你也看不到,然後他又補充說,事實上這條龍只有我看得到。這個故事大家已經很熟悉了,你不是說它會噴火嗎?不好意思,噴火是冷的,所以你讓它噴火的話,你還是感受不到,雖然如此,我這條龍真的存在,隱身的。我往車庫里面噴漆,這條龍都現身了,對嗎?他說,不好意思,非常抱歉,我這條龍是不沾油漆的,所以你還是看不見它。他還補充了一句,不過相信我,它真的存在。大家做投機的應該很熟悉。


最狠的是羅素,他把這種不可證偽的理論用一個比喻批判得淋漓盡致。他說,如果我說在火星跟地球軌道飛著一只瓷質茶壺,它不是銅,它不是硒,它是瓷的,因為茶壺的體積實在太小,最強大的望遠鏡也觀察不到它,所以沒有人可以否認我的主張,沒有人能夠否認我。它太小了,看不見,你不能說它不存在,對吧?你要讓我證明它的存在,不好意思,沒辦法,你要否認我也是沒有辦法的。


這跟市場上那些神理論是一樣的,它沒有辦法證明它的有效性,你說它錯我也沒辦法證明,這些理論通通稱為“不可證偽的理論”。我的觀點就是不可證偽的理論全都是耍流氓,沒有任何意義,雖然它看上去很厲害,這跟拉爾•薩根的龍其實是一個意思。


市面上有很多這樣的東西,暗含黃金12宮的變化,走勢是天人合一的外在表現,信的人很多,天地大道循環往複的表現,然後就扯一堆古籍出來。不巧的是我研究過古籍,通常說法都是毫無道理,所以不可證明的理論全部都是耍流氓。在吃過很多暗虧之後,我有仔細去研究過他們這些理論的技術,基本上都是扯淡的,更不要說他從理論導出來的那些具體的操作方法。


我後來就被他們激怒了,市場上有沒有可證偽的技術分析手段呢?有的,我學計算機的處理信息還是可以的,我就把所有可供統計的,具有可證偽性的技術指標全部考慮在內,那個時候我瘋狂地搜索所有的技術分析指標,但凡看見的都把它摳下來。然後就用可證偽性去判別它:它這個東西是純粹說說的,還是真的可以證明是對是錯的?如果可以證明是對是錯的,我一個都不放過,都放到數據里面去。寫了很久很久的程序,然後把它所有的基礎指標方法全都進行了一個回測和驗證,我獲得了短暫的好成績。


把所有可供證偽的基礎分析體系全部進行數學規劃,數學規劃什麽意思呢?比如說我手上有若幹資源,要怎麽把它利用到最大化,其實沒學過數學就憑經驗自己操作,其實在運籌學上已經是有定論的,通過一系列運籌學的數學規劃公式,我可以把手上的資源達到效率的最大化,我就把所有可用的在歷史上表現至少超過50%的技術分析,前都進行了運籌學上的規劃,我得出了這麽一個系統。我能找到的還算靠譜的歷史價格我全把它進行了回測,你們也不用把它跟市面上的任何交易系統進行對比,因為如果回測的話沒有人可以比它做得好,就像利用凱利公式,沒有任何一個資金分配方案可以超過凱利公式一樣,運籌學里面的線性規劃是可以在數學上嚴格證明最好的一種資源分配方式。


對於這類資金我們有個術語叫“單調上漲”,它很單調,當初我用這個東西做出來的模型就是這樣的。這個表格的變化主要在於它的上限一直在被突破,就是把市面上所有的可證偽的技術指標進行信息規劃。按照資金的規模,我沒有使用凱利公式這個系統,為什麽?因為我回測的時候使用凱利公式的話,資金後來突破了軟件能夠承受的上限。之後實盤運行這個交易系統的時候,雖然還是賺錢了,但出現了歷史上不可能存在的大幅度回撤。這個是該系統不應該出現的情況。我反複反思了這個系統到底出了什麽問題?我用了哪些前提假設?


我在想我利用了一些什麽假設,我只假設了一件事情,就是技術指標是有用的,這是我唯一的假設,既然在這個假設之後所有的步驟都沒有出錯,我開始動搖了它最初的信念。我利用了一個神經元網絡的算法,這個算法在理論上可以逼近任意一個函數。


結果令人非常震驚,過去的價格對未來沒有任何一絲影響。這個話對於做技術分析的人來說,對當初的我來說是振聾發聵的。你用過去的價格去猜測未來的價格,是所有技術指標的前提下,無論這個技術指標是可證的或是不可證的,它所有的前提、假設、認證幾乎是不言自明的意思,就是告訴你過去的價格對未來沒有指導意義。但是通過神經元網絡的遍歷篩選,我得出的結論是:它沒有關系。


我的世界觀就崩塌了。


我就在想一個問題,是技術指標的神奇組合還沒有找到呢,還是歷史經驗歸納本身就天生不足?因為所有的技術指標都是歷史經驗歸納。我把我的假設再一層一層往下推,到底是技術指標本身有問題呢,還是歷史經驗歸納不正確?這就不是數學上的問題,我還是去學習了一段時間的哲學。


演繹法與歸納法的區別,先簡單地介紹一下,每個人都會死,這是一個真命題。蘇格拉底是人,我們能推出蘇格拉底必然會死,這是什麽?這是演繹法。通過事實跟事實獲得事實,這是演繹法。什麽叫歸納法呢?盒子里面一共有6個雞蛋,前5個雞蛋都臭掉了,那剩下那個雞蛋也是臭的,這就是歸納法。


所有的技術分析利用過去的價格去猜測未來的價格,都是前5個雞蛋是臭的,我猜測後面一個雞蛋是臭的,都是屬於歷史歸納法。


我們過去看到的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我們歸納出來的結論是什麽?天鵝就應該是白色的。它暗含了一個什麽道理呢?未來我們見到的天鵝也必然是白色的,這一點大家不要嘲笑,因為在發現澳大利亞之前,歐洲人普遍認為天鵝就應該是白色的。黑天鵝什麽意思?現在形容極端事件,過去黑天鵝就是嘲笑人的意思,說黑天鵝就是不存在的東西。英語單詞里面黑天鵝之前的含義就是壓根不存在的東西,一直到澳大利亞發現真的有黑顏色的天鵝,全歐洲人的三觀都被刷新了。


說明了什麽問題呢?演繹法從真命題出發,歸納法從歷史現象出發,它們是根本對立的兩種思維方式。


再舉一個例子,大家知道感恩節吃火雞,感恩節前的每一天我們都在早上9點鐘餵養火雞,火雞感到很幸福,因為有人願意一直養它,直到感恩節的那一天,所有的歷史經驗都化為烏有,它被宰了,跟所有的歷史經驗都不一樣。愛德華•約翰•史密斯曾經號稱平安船長,他的年薪過百萬,那時候年薪過百萬是不得了的事情。有些乘客他不看航班,他就看是不是這個船長,是這個船長我就坐,不是這個船長我就不坐,因為這個船長曾經非常厲害,軍艦和軍艦相撞之後他開著被撞的軍艦安全回去了。


大家知道其實愛德華•約翰•史密斯就是泰坦尼克號的船長。


按照歷史經驗,火雞每天都有人投餵一直到感恩節那一天,船長直到他死那一天,所有的歷史經驗都完蛋了。歸納法依賴於歷史現象的集合,但沒有人能保證未來的現象在過去現象的集合中。這很深刻,大家體會一下,唯一沒有例外的事情就是永遠有例外,例外之所以是例外,就是因為它沒出現過,否則它就不叫例外了。


最後一句話深深地打敗了我,自從上一個系統崩潰之後,我的三觀徹底崩塌之後,大衛•休謨的這句話讓我三觀再次崩塌了。這次的崩塌更加底層,上一次是在數學層面,這一次是在哲學跟世界觀層面。大衛•休謨說:“運用歸納法的正當性永遠不可能從理性上被證明。”這句話是很可怕的,所有歷史經驗歸納法的正當性永遠是不理性的,你們聽到的任何從經驗上歸納出來的道理,它聽上去再有道理都是不理性的。


請註意,所有的技術分析都是源於歸納法!既然所有歷史經驗歸納法在理性上永遠不可能被證明,而技術分析又是起源於歸納法,意味著所有的技術分析在理性上都是不理性的。這是康德的話——“因果率不來自於經驗”,康德因為這句話成為“現代哲學之父”,非常有道理的。因為從康德之前的哲學都比較含糊,康德之後是真正認識了哲學,憑借的就是這一句石破天驚的斷言——“因果率不來自於經驗”,這是違背所有人的常識。


是概率論本身不靠譜嗎?概率論很靠譜。問題在於過去的頻率不代表未來的概率,頻率跟概率這兩個概念非常容易混淆。盡管我在大學里有接觸過嚴格的數學訓練,知道頻率跟概率不是一件事情,但當學習了神一般的技術分析之後,我仍然不自覺地混淆了頻率與概率。概率在未來是可靠的,比如一個骰子它有6個面,如果它沒灌鉛的話,它出現任何一個數字的概率是1/6,但如果有一樣東西它數字出現的平均分布是1/6的話,並不能意味著它未來也是1/6。因為骰子任何一個數1/6是它的物理結構決定的,這是概率,而後者是我的經驗歸納,它是過去的頻率,頻率跟概念一字之差害死多少人。


卡爾•波普爾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哲學家,但因為他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在教課書上一直是被批評的。他比大衛•休謨還要狠一點,他說歸納法既不能給人們以未來的必然性知識,也不能給人們以未來的或然性知識。


什麽意思?我們歸納天鵝必然是白色的,但未來可能會出現黑天鵝,這是必然性知識。什麽是或然性知識呢?如果我看到了天鵝當中有80%的天鵝是白顏色的,那我能不能斷定未來我看到的天鵝當中也有80%是白天鵝呢,不可能,這就叫或然性知識。卡爾•波普爾斷言,歸納法既不能給人們以未來的必然性知識,也不能給人們以未來的或然性知識。


卡爾•波普爾在中國也是不出名的,他有個徒弟很出名——喬治•索羅斯。


羅素說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問題就是蠢人總是很自信,聰明人總是充滿著疑慮。在我很自信的時候是很不喜歡這句話的。後來明白到歸納法既不能給人們必然性的知識,也不能給人們或然性的知識之後,你不得不承認,人類對世界的認識非常有限。我曾經一度在哲學上是個懷疑論者,差點陷入到不可知論的深淵中。一旦人的精神信仰在向不可知論靠近的時候,離抑郁癥就不遠了。


這個紅線(圖1)是希臘10年期國債的收益率,這個黃線就是Facebook的用戶數量,這兩個數據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對不對?但是它呈現了高相關性,如果按照技術分析,想知道希臘國債的收益率嗎?關註Facebook,我如果不跟你說這個是Facebook,我就跟你說是某個神奇的跟八卦有關的一個東西,我隨便編,你會覺得神指標、神指標啊。這是美國房地產的指數,這個(圖2)是在AVA兒童出生的數量,也是沒有關系的,對不對?


但它們的觀點同時出現,我跟你說這個黃色的其實是神指標,下次叫這個名字的小朋友再上升的話,大家趕緊做多房地產有沒有道理,這個就荒唐了。這是紐約發現兇殺案的數量,這個(圖3)是某一座山的形狀,它們有沒有關系?沒有關系,但是它們呈現高相關性,所以英國的相關性和歷史是兩碼事情。這個概念大家當心,當初我是差點在不可知論的邊沿掉下去。




那時候我就在想,原來的策略是完全沒道理的,因為它就是把相關性當做了因果,把頻率當做了概率,盡管利用了大量的數學手法和計算機編程,它只是一種高科技迷信,本質上跟電腦算命並沒有區別。


我開始意識到只要還沒有根本剔除掉任何經驗歸納法,就永遠沒有辦法獲得真實的穩定。因為經驗歸納法是不可靠的,我在一個非常可靠的基礎上摻雜了一點經驗歸納法,我的系統就會變得不穩定,是時候下定決心剔除掉任何經驗歸納法。


但就統計學策略而言,沒有人能夠做過LTCM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這個公司的數學家、金融學家、計算機科學家比我們牛逼很多,他們是哈佛大學的羅伯森•默頓教授和斯科爾斯教授,這兩個教授在金融學界牛逼到什麽地步呢?他們是Black-Scholes公式的提出者,Black-Scholes公式是我們計量金融學的牛頓定律,也就是說羅伯森•默頓和斯科爾斯還有叫Black的人,這三個人可以稱為“金融學的牛頓”,他們是祖師爺,他們的地位不是一個出名教授,他們的地位是創始者。


然後LTCM還嫌不夠牛逼,他們最後又聘請了一個人叫莫林斯,他是美聯儲副主席,沒有比這個對沖基金更牛了,就像把牛頓請來跟你設計飛機,然後航空局局長給你當董事局局長。按照LTCM的模型,像東亞金融危機這樣的事情,每100億年都不會爆發一次。它不是百年不遇,它是一百億年不遇,後來的事情我們知道了,東南亞金融危機還是爆發了,俄羅斯國債違約,國債都違約了。


2014年4月16號,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黃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日子,黃金價格的波動達到6個標準差,標準差是個統計學概念,不是太直觀,什麽意思呢?按照統計學意味著在5億天的波動中,只有1天才會出現這樣的極端情況,它在統計學的概率是0.000000001973%,大概139萬年才會出現一次。考慮到每周只有5個交易日的話,它大概需要202萬年才會出現一次,但是它還是出現了。我們總能有幸遇見百年不遇的洪水,盡管各位年紀不大,百年不遇可以等到好多次,因為基於正態分布或者任何概率分布會涉及到一個策略,全部是經驗歸納法的範疇,運用歸納法的正當性永遠不可能在理性上被證明,這句話很深刻很深刻很深刻。


波普爾的斷言只不過是大衛•休謨斷言的一個補充而已,最根本的道理就在這里,運用歸納法的正當性在理性上永遠是站不住腳的。為什麽說那本書害人呢?因為後來索普自己也遭遇了黑天鵝,所以害了無數人,學數學的、學計算機的加入套利大軍、金融投機大軍,最後都完蛋了。我曾經非常絕望,那時候陷入了幾乎不可知論的範疇,從懷疑到不可知論當中還是有一條鴻溝的,懷疑論者對現在的這些理論都持非常大的懷疑態度,其實大衛•休謨有一點偏激,他認為這個世界根本沒有辦法被認識,如果這個世界根本沒有辦法被認識,我們瞎折騰什麽?


那是不是經驗歸納法的天然局限性意味著我們一無是處,無事可做呢?不是,上蒼沒有拋棄我們,還是給了我們一線生機。我後來接觸到了一些利用合約定義為出發點的套利策略,比如期現套利策略,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比如現在期貨升水3%,意味著期貨的價格比現貨高3%,我們持有現貨並且做空期貨的話,等到交割的那一天我們就可以賺取3%的無風險利潤。


這個策略是歸納法還是演繹法?它是嚴格的演繹法,它有沒有任何一絲的經驗,只要期貨合約能夠交割,它就沒有利用任何一絲的經驗。


我從這個非常流行的策略當中汲取了靈感,可以通過合約自己原來本身的定義去構建策略,它不需要任何一絲的經驗,那一發不可收拾,我開始研究幾乎所有的金融衍生品合約,發現其中的套利機會非常多。我們現在通過衍生品合約定義出發的套利策略年化收益可以在20%左右,它沒有風險可言,因為它只要這個合約被執行就能獲利,它沒有用任何一絲的經驗法在里面。


那是不是意味著如果我們不用任何一絲的經驗歸納法,就能獲取這樣非常低的無風險收益呢?不是的,我結合最近外匯市場上最大的事件——瑞郎事件,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不利用歸納法,利用嚴格的演繹法進行獲得暴利的投機。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蒙代爾不可能三角理論。什麽意思呢?一個經濟體,貨幣政策的自主性、資本的自由流動跟匯率的穩定,三者不能兼得,它必須要犧牲一樣才能獲取另外兩樣。什麽叫貨幣政策的自主性,意味著這個經濟體內它的央行是可以隨便決定我要放貨幣了,我要收回這個流動性了,這對一個國家的主權來說是很重要的。資本的自由流動是什麽,外國人可以隨便進來投資或者撤資,匯率的穩定就是這個匯率不怎麽會動的。


三者為什麽不可兼得?如果我們資本要自由流動,匯率要穩定,比如香港資本是可以自由流動的,也可以進行撤出的,港幣兌美元匯率基本上是固定的,也是非常穩定,因為如果有一筆很大的資金流入香港,而美元跟港幣的匯率又是穩定的話,意味著什麽?意味著有一筆資金進入香港的話,港幣的供應總量就上升了,如果外資要從香港撤出去,我們港幣的總供應量就減少了。也就是說如果你既是要求資本流動,又要匯率穩定的話,那你就要喪失個國家的貨幣自主權。這就是香港的聯系匯率制。


如果我們國家放水跟不放水,央行要有自主權,我們又要資本自由流動的話會怎麽樣?比如英國央行對英鎊的總供應量是有自主權的,而英國又允許資本自由流動,如果英鎊放水了,資本流出,怎麽辦?英鎊只能跌價,因為英鎊變多了,資本又流出了,英鎊就只能跌價了,這個是主流國家選用的方式,叫“匯率浮動機制”。所以你又要貨幣的自主性,又允許資本自由流動的話,匯率必然是浮動的。如果我們又要匯率穩定,央行放水不放水又要自己能夠決定,那就只能犧牲最後一點,你要放棄資本自由流動,這就是中國現在的資本管制模式。


如果要換美元的話,一年一個人換匯額度是5萬美金,這是典型的資本管制,因為我們要穩定匯率,中國是出口大國,掌握貨幣政策的絕對自主,意味著我們要損失資本的自由流進流出。我們現在知道了貨幣政策的自主性,資本的自由流入流出跟匯率的穩定,三者是只能最多獲兩者,必須犧牲一者的。


請問“蒙代爾不可能三角”是一個經驗歸納還是一個事實?還是一個演繹?是演繹事實。


2014年3月20號,瑞士央行公布了利率決議,然後還宣布將維持歐元兌瑞朗下限1.2不變,什麽意思?一個瑞士法郎永遠兌1.2個歐元,瑞士央行擔保,一旦跌到1.2以下,瑞士央行將進入市場公開操作,把它買到1.2以上,這對於全世界的投機套利者來說太爽了,因為到1.2以下央行把它買上去,一旦跌到1.2以下,投機者應該買入,因為央行會幫我們把價格推上去。這件事情運行到6月19號的時候,央行再次出來強調我們要維持歐元對瑞朗1.2匯率不變,並且表示準備好無限量購入外匯。


一國央行表示無限量買,這個是很罕見的。中央銀行畢竟是一個政府機構,這種做法是比較少的,全世界的投機套利者開心壞了,9月18號大家已經套了大半年了,宣布維持1.2匯率下限,並稱匯率下限仍是適宜的政策工具。12月11號周四選擇維持歐元對瑞朗利率下限在1.2不變,並且重申了央行通過匯市幹預保證匯率限制的承諾,央行還稱如果有必要將采取進一步措施,它都準備好無限量購買外匯了。


我當初不知道,後來發現央行的創造力也是很強的,宣布實施負利率,什麽是負利率?就是你今天存100塊錢去銀行,明天按利息就變成99了,全世界第一家負利率的,我想瑞士銀行為了保證這1.2,負利率都肯做,然後它又重申準備好無限量購買外匯,全世界的投機者開心壞了,哪找這樣好的莊家。一直到2015年1月5號,瑞士央行還準備無限量的資金,大家知道死守1.2等同於聯系匯率,它是固定匯率。


代價是什麽呢?發達資本國家流入流出不可能全面管制,它不是我們國家,它是資本主義國家,資本流動必須保證,而且獨立主權國家的貨幣政策不能拱手讓人,這等於聯系匯率不可能實施,但1.2又意味著是一種聯系匯率。這個是瑞士央行放棄承諾死守1.2時候的價格走勢。那天我以為是交易行情軟件壞掉了。


這次事件之後,所有的投機者全都爆倉了。但是這件事情是意料不到的,還是可以推論的?瑞士銀行行長說,央行必須出其不意。你們能想象嗎,這是一國央行行長說出來的話。我們剛剛也討論過,不可能三角是演繹性質還是歸納性質?它是嚴格演繹的,它是嚴格演繹而非歸納,所有的證偽都是演繹,不是歸納。


而我們知道一個資本國家不可能資本管制,它的貨幣自主權又不能拱手讓人,它又實施了事實意義上的聯系匯率,所以這件事情必定崩塌,三角崩塌哪一邊呢?肯定是崩塌匯率這一邊,1.2肯定守不住,所以這件事情是可預測還是不可預測?我這個預測是給予我的經驗還是基於事實本身?


擺脫經驗主義,回歸事物本質,這就是我獲得的升華。2015年3月19號,瑞士央行重申:瑞士法郎估值過高,並承諾有必要對匯市進行幹預,這次沒人信他了。演繹法不僅可以擺脫經驗歸納法的局限,它還是分析問題的無上利器與確定性的保障,大家能理解這句話嗎?它跟所有的經驗歸納法都好像說得通那些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它是可以獲得100%確定的事實。演繹法昭示的必然事件一定會發生,它可能會遲到,但絕對不會缺席。有這樣思想上的升華之後,我徹底拋棄了經驗主義,拋棄了經驗主義意味著你毀滅到了演繹的必然性這里,那我們就拋棄了膽戰心驚,因為它是必然的事情,我不再擔心了,而且因為我是期權多頭,我也不擔心爆倉,每天都能睡得著覺。


與必然為伍,站在確定性這一邊,我們只需要對一次,期權只需要對一次就可以了。不要幻想百年不遇的洪水不會到來,我們已經見證了很多次: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俄羅斯國債宣布違約,2001年“9•11”恐怖襲擊,2007年次貸危機,2011年歐債危機,2015年瑞朗風暴,每次“黑天鵝”大到不可能的事情每三到五年就會有一次,大家不要幻想我的系統在正常的時候很穩定,除非遇到“黑天鵝”,否則不會出問題的。“黑天鵝”每三到五年必然來一次,百年不遇,千年不遇,百萬年不遇,大概每十年都會有一次,不要想我的系統平時表現沒問題,有穩定不穩定嗎,對不對?不可能。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沒有事情是可以確定的。這句話像在說俏皮話,但這句話很深刻。當意外成為意料中時,我就不再試圖戰勝市場,不再擔心突如其來,柏拉圖這句話我很喜歡——“不知道自己的無知是雙倍的無知”。一個人只有知道人類的智慧是多有限,對這個世界是多無知,才能擺脫真正的厄運。


最後我用我最喜歡的經濟學家的話來結尾,這句話的意思是:經濟學要討論的一個最有趣的任務,經濟學根本的目的不是闡述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而是要告訴人們,他們覺得自己可以設計的經濟體系方面,他們有多無知。


這個非常深刻,因為這個話主要是反對蘇聯計劃經濟的時候說的。哈耶克《致命的自負》這本書推薦大家去讀一下。它昭示了人類在經驗歸納法方面的天然缺陷,並且在現代經濟學主要針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所有的那些假設推論運用了多少不可靠的東西,而我們整個社會的體系都建立在一個非常不可靠的純歸納領域的性質上,這個可能是當今人類社會最深刻的一個矛盾和最危險的事情。


他的思想如今我可以慢慢體會到了,人類一定要知道自己哪些東西是事實,哪些東西只是你的經驗而已,如此這樣你才能擺脫不確定性,在市場上賺睡得著覺的錢。


本文摘自謙象資產管理CEO許哲在一個投資沙龍中的演講,內容有刪減。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作者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2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