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市場不好,投資才好 白雲之鄉

http://xueqiu.com/3558500669/28345395
在中國股市走過了20多年的高溢價之後,這幾年隨著股市總體流通市值的增大,逐步開始了大盤股價格合理的歷程。

經過了5年熊市,現在中國A股的流通市值是19.5萬億。上海A股的平均市盈率為10.4倍。深主板的平均市盈率為16.8倍。中小板是34.2倍,創業板是57.4倍。

而美國股市從2009年3月至今,大約5年牛市後,現在標普500的平均市盈率為15.5.

考慮到上市公司的質地和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大家可以看到,中國5年熊市後的市場平均市盈率與美國5年牛市後股市標普500,其實沒有多大的差別。

很多網友,喜歡用「歷史性新低」,來形容這幾年的中國股市。但如果考慮到入場資金量與股市流通市值的比率,毫無懸念,也是不斷創新低。

商品價格,歷來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所以,這個「歷史性新低」,其實是供求關係走向平衡的正常過程。

所以不要抱怨股市,股市很正常。它只是從以前20多年的很不正常,逐步走向現在的比較正常。如果買東西,總是抱怨商品的價格低,其實是自己的位置不正常。

做投資,無非是買下「物所超值」的生資資產。在同樣的企業淨利潤下,買的價格自然越低越好。哪裡有抱怨買便宜的道理。

如果自己缺乏經驗,買的貴了。那也不要抱怨市場。因為這是自己的水平和經驗問題,不是市場的問題。以後爭取多學習和理解市場規律,買的價格更好一些就是了。

不知別人,我對於現在中國的優秀銀行的價格,比較有興趣。所以這幾天,就多買了一些。至於市場是願意繼續向下炒,還是以後向上炒。我不知道,反正他們也不會閒著。如果他們向下炒,價位更低,就順勢再多買一些。如果向上炒,那到時候,也別辜負了他們的努力,就順勢賣一些。

很多人喜歡說,市場錯了。其實,市場就是供求關係的體現。無所謂對與錯。如果沒有理解市場的規律,那是自己需要提高。如果理解了,就高興地多拿些額外的獎金。

以上是自己的一點感受,寫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沒有任何買賣的建議。只是寫給有緣的網友。對於市場,多一點理性的認識,少一點不必要的困惑。

投資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情,前提是要理性和客觀地看待自己與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80

台灣100大影響力品牌調查》丟掉你對年輕世代的4個誤解 大確幸才好賣

2016-04-25  TCW

在台灣的品牌地圖上,這群「年輕共和國」子民,是全新的人類。

主動、積極、重視社會責任;同時敏感、脆弱,需要人生導師帶領。

不管你喜不喜歡,他們的態度,將重新定義我們的世界!

「為什麼要了解年輕人想法?憑什麼由他們決定以後的品牌發展策略?」一位傳統企業老闆,在內部轉型會議上不客氣的提出這樣的質疑。

以數據來看,該老闆一點也沒錯。這群十八至三十四歲的千禧世代,人數還不到十八歲以上全人口的三分之一,薪資水準更比十年前低,社經地位也還未成熟。「為何凡事要以這群人為主?」成為不少企業經營者的疑惑。

「我反對!」

美國年度新創公司「年輕先生」(Mr. Youth, MRY)創辦人布瑞登(Matt Britton)最新著作《年輕共和國》(Youth Nation)中解釋:「千禧世代對於我們的品牌世界,有翻天覆地(disruptive)的影響,」這力量,來自兩個字:網路。

美國年度新創公司「年輕先生」(Mr Y0uth,MRY)創辦人布瑞登(Matt Britton) 最新著作《年輕共和國》(Youth Nation) 中解釋:「千禧世代對於我們的品牌世界,有翻天覆地(disruptive)的影響,」這力量,來自兩個字:網路。

「他們從小到大,沒有一天活在沒有『網路』的世界中,」布瑞登強調,這群「數位原生種」,是把人類文明史上最強大的溝通工具—網路,用得最精熟的一群人。當數位聲量被這群人掌握,品牌溝通勢必全面被改寫。「他們的品牌偏好,將決定我們生活的樣子!」為了解台灣「年輕共和國」如何影響大家的品牌世界,《商業周刊》與大中華最大專案市調集團益普索(Ipsos),進行「台灣百大影響力品牌調查」,並特別針對台灣十八至三十四歲這群在千禧年(二〇〇〇年)之後進入職場的年輕人,進行影響力品牌調查。

數位品牌、轉型老店都吸人氣調查結果似乎證實了布瑞登的想法。

在千禧世代品牌地圖中,排名前五名的Linc、Google、臉書、YouTubc、蘋果,到第六名的中華電信,都是網路相關的品牌,數位口叩牌比重,較總榜比率多了三成。而在總榜(見第一百零三頁)高居第四及第五名的影響力品牌:全聯、Visa,在千禧世代的心目中為第九及第十名。企圖重振口叩牌力量的索尼(Sony),也因為PS4遊戲機大受年輕共和國子民歡迎,上升至第八名。

益普索研究總監費愷毅(Darren Freeman) 分析,台灣的品牌世界,確實受到年輕族群影響很大。他說,臉書、Google、Line,這些在台灣影響力品牌地圖上第一線的品牌,初期都是年輕使用者帶動的。

而益普索的影響力品牌調查,遍及二十一國,整體來看,台灣年輕人在使用數位工具時,也比其他國家更能掌握。

奧美公關企業公關事業部董事總經理王馥蓓,對調查結果也頗表贊同:「等於反映了我身旁千禧同事的生活!」她轉述這位二十來歲同事的作息:早上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查看Line訊息,早餐進小七解決,上班途中滑臉書看看朋友動態,趁著短暫的中午休息時間,上Youtube追劇,這就是千禧同事的實際生活。

「特別是手機已經成為品牌的新貨架!」電通安吉斯集團數位長邵懿文表示,以前品牌影響力可能展現在賣場上,誰能占滿貨架,就能展現品牌影響力;現在的情況轉變為:「品牌若沒出現在手機螢幕的第一頁,被溝通的機會就降低。」台灣千禧世代選出的六大最具影響力品牌,從Line到中華電信,沒有一個在手機的第一頁缺席。

「線上」(Online)固然是兵家必爭之地,不過仔細觀察,一些在線下(Offline)默默耕耘的品牌,也逐漸得到千禧世代肯定。

這次益普索調查特別

針對千禧世代的品牌

偏好與總榜比較,

發現一些傳統廠商

躍然而出。包括默

默進行「品牌轉骨」

的八十五度C、重建

經營形態的新光三越

等。甚王發現未列前十名榜單的富邦金控,在傳統家族新生代的主導下,也正在利用體育及藝文,拉攏千禧世代的眼光(見第九十二頁起案例)。他們致力網路溝通之餘,在實體世界創造出另一個與千禧世代進行品牌溝通的蹊徑。

不過,在此次採訪過程中,也非常容易發現,各界在進行品牌溝通時,對千禧世代有不少誤解及成見,與調查結果兩相對照,形成相當有趣的對比。

誤解1

千禧世代只關心自己、只追求自己快樂,因此「小確幸」是品牌溝通主軸。

正解:大誤!在此次影響力品牌調查中,千禧世代對於數位平台上「散發出台灣人自豪驕傲的感覺」的重視程度,比三十五歲以上(成熟世代)高出三成四。

王馥蓓觀察,新世代的品牌經營,不只是交換產品或服務,還要站出來讓大家看到你是誰,除了提供商品,有沒有為社會盡責任,有

沒有讓使用者得到心理滿

足,有沒有做一些讓台灣這塊土地驕傲的感覺,

特別是經歷金融海嘯、食

安風暴後,社會更重視這一塊。因此,品牌是否能符合社會「大確幸」的期望,可能變成未來決戰關鍵。

誤解2

千禧世代薪資水準低,價格是王道,便宜的東西,需求一定比較多。

正解:價格在決定品牌偏好時的關鍵因素,越來越低!此次調查發現,強調「便宜」的全聯在千禧世代的品牌影響力,排行落後7一Eleven,就是最好的證明。

邵懿文分析,對於千禧世代,「價格破壞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前認同品牌的順序可能是:先看價錢、再談功能、最後滿足心理。但因為網路,價格隨查隨到,找到產品功能也不難,致勝點變成:產品及服務是否能真正滿足心理層面的各項需求。特別是千禧世代,現在品牌經營的決勝關鍵會變成:心理、功能及價錢。

當價格不再是決定品牌偏好的關鍵因素時,恐將翻轉行銷策略。

誤解3

像蔡阿嘎、泛舟哥等網路素人竄紅很快,因此在網路上進行品牌行銷時,製造無厘頭笑料,效果一定比較好。

正解:在世代的交叉比對中,千禧世代對「是您尊敬的名人代言的品牌」的重視程度最高,可見,年輕人看來自我,但其實生活中,更需要人生導師或學習對象(Role Model)帶領,慎選代言人,就變得比其他世代重要。比較好的例子是金城武,在年輕人肯定下,無論代言航空或電信,在千禧世代心目中,都能有不錯的成績。

誤解4

按讚次數越多,代表在社群媒體中越被肯定。

正解:「按讚」是一種被動行為,千禧世代在網路活動上,主動的「分享」鍵,才能反映千禧世代在數位領域中活動的真正態度。此次調查中,在「您曾在網路上搜尋過這個品牌的相關資訊」上,干禧世代回答「是」的比率,也較成熟世代高出三成六,可見千禧世代不甘於被動接受資訊,主動延伸或檢視資訊的動機能力,都比成熟世代高出許多。下回進行社群操作時,請謹記:分享數比按讚數更重要。

「千禧世代是跟網路長大的,這些受他們喜歡的品牌有一個共同特性:不斷優化自己。你永遠聽不到臉書會自誇『這是史上最好用的版本』,在他們的世界裡,永遠不會有最佳的version(版本)!」邵懿文提醒。當使用者不斷在優化,品牌經營還能停得下腳步嗎?

撰文者王之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35

克里姆林宮高官:西方制裁?晚點結束才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9653.html

對於當前的俄羅斯而言,西方制裁造成的艱難歲月已經結束。俄羅斯高官表示,非但不擔心制裁的影響,甚至巴不得讓制裁持續得更久一些。

自2014年3月起,由於俄烏沖突、以及隨後的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美國、歐盟、澳大利亞、日本和加拿大對俄羅斯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從針對俄羅斯個人、公司的制裁措施,發展到限制俄羅斯銀行融資、以及針對國家銀行、石油和國防工業的制裁。作為回應,俄羅斯也對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挪威采取了禁止水果、蔬菜、牛奶、肉制品進口的反制裁措施。

西方制裁俄羅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近日,克里姆林宮辦公廳主任謝爾蓋·伊萬諾夫在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個人希望,針對我們的制裁可以持續更長的時間,而不是盡快取消。這是我的個人觀點。”事實上,西方的制裁反而促進了俄羅斯某些領域的生產發展,“我們一直在強調經濟的多元化……要知道,有這麽一句諺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句話在這里正巧適用。”

伊萬諾夫表示:“今天,俄羅斯預算收入的2/3都來自於非石油天然氣領域。這完完全全是另一種(發展的)質量”。比如,俄羅斯化工行業的年均增長率就高達30%-35%,外國投資者也有介入,“聽著,完全有理由為此自豪。而所有這一切,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制裁。”

當然,制裁造成的損失不容否認,但最難熬的時光已經過去。伊萬諾夫表示:“制裁的確對我們造成了相當嚴重的損失。但我認為,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了。受益於中央銀行的合理政策, 通脹率有所降低,黃金儲備增加,儲備基金和國民福利基金也沒有縮減。”

對於歐盟而言,對俄制裁也是一柄雙刃劍。在伊萬諾夫看來,歐盟國家已經意識到,制裁並沒有產生效果,俄羅斯也並沒有因此孤立。因為歐洲和北美並不是整個世界,“客氣地說,歐盟國家內部的經濟形勢也並不耀眼。禁止對俄羅斯供應傳統出口商品的政策至今已是第三年,而這只會越來越多地傷害他們自己的企業,而不是我們。”

“所以他們也理解了:俄羅斯輕松地熬過了制裁,顯示出了經濟的穩定性、活力和適應性。而制裁對我們造成的損失變得越來越小,因此制裁並沒有奏效。”伊萬諾夫認為。據他預計,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會在今年年底之前解除,“我的個人觀點是:今年不會取消。”

歷史上的制裁:經濟損失+政治變革

作為一種地緣政治手段,國際制裁對於俄羅斯而言並不陌生。2014年12月4日,在針對“克里米亞之春”的公開演講中,俄總統普京就曾明確表示:“我相信,如果(克里米亞並入俄羅斯)這一切都沒有發生,(西方)還是會想出這樣那樣的方法來遏制俄羅斯的發展,去影響俄羅斯、去實現自己的利益。”歷史上,津巴布韋、南非、伊拉克、緬甸、古巴、南斯拉夫、朝鮮、伊朗、敘利亞、委內瑞拉和俄羅斯都曾經受過不同程度的國際制裁。事實上,國際制裁的措施大同小異,但制裁效果除了經濟損失之外,往往也伴隨著政治體制變化的壓力。

伊拉克

自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科威特後,聯合國安理會就采取了針對該國的全面制裁決議。決議禁止各國從伊拉克進口包括石油在內的任何產品,並禁止各國對伊拉克供應除人道主義援助之外的商品。直到1995年聯合國發起“石油換食品”計劃,才允許伊拉克返回國際石油市場,但附加條件是:石油銷售的收入只能用於采購食品和藥品。

1990~1999年,伊拉克的人類發展指數從全球55位直降至125位;人均壽命也有所下降;伊拉克的GDP從1990年的約250億美元到1992年萎縮至50億美元以下;失業率達到50%。直到2003年英美軍隊進攻伊拉克、推翻薩達姆政權後,國際制裁才得以解除。

緬甸

歐盟針對緬甸的制裁最早從1990年開始,當時的緬甸處於軍人獨裁體制之下。自此之後,歐盟陸續出臺的制措施包括:武器禁運、拒絕經濟援助、禁止向緬甸官員和軍人發放簽證、凍結資產等;2003年,新的制裁措施又包括禁止自緬甸進口寶石、金屬、木材等;2009年,由於緬甸時任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被捕時間延長,歐盟再次加重了制裁。

歐盟國家針對緬甸的經濟制裁影響了超過800家緬甸企業。由於緬甸技術能力薄弱、缺乏發達的工業和國防,歐盟制裁嚴重影響了緬甸的軍事潛力。同時,這些制裁措施大幅降低了外商投資的興趣,也削弱了緬甸政權對反對派的控制力。

截至2010年,制裁導致緬甸的進口額從3億歐元下降至1.7億歐元。但與此同時,歐盟的制裁並沒有對緬甸的出口造成顯著的影響——因為從1990年到2008年,緬甸的主要貿易夥伴是中國、泰國、新加坡和韓國,這些國家占了緬甸出口額的76%。直到2012年4月23日,歐盟宣布除武器供應禁運外,停止對緬甸的貿易和經濟制裁。

南非

1977年11月,聯合國安理會對當時采取種族隔離政策的南非實施武器出口禁運。當時的安理會決議也承認,南非的軍事潛力對周邊鄰國造成了威脅。但這並沒有阻止南非繼續實現軍隊現代化,甚至實施了自建核武器的計劃,而制裁並沒有對此造成影響。1980年代,美歐對南非的金融制裁產生了更為明顯的效果:包括禁止從南非進口原材料和金幣,並限制同南非銀行和公司之間的金融交易。

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評估,聯合國制裁和武器禁運對南非造成的整體損失達到約10億美元。這些措施也直接促使南非政府最終取消了種族隔離政策。直到1994年,南非舉行首次不分種族的全國大選,納爾遜·曼德拉擔任南非共和國總統後,禁運和制裁才得以解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001

中企借勢足球賽事:錢怎麽花才好

7月11日淩晨,萬眾矚目的歐洲杯落幕,葡萄牙隊以1∶0戰勝法國隊,爆冷成為2016歐洲杯冠軍。賽場內外,在歐洲杯的足球營銷熱潮中,不少企業也借勢成為贏家。這些企業是如何借足球營銷,在全球打響自身品牌,又如何避免“熱後即冷”的情況出現?

足球營銷急速升溫

國內彩電巨頭海信,成為數十年來首個歐洲杯頂級贊助商的中國企業,是中國企業足球營銷升溫的典型案例之一。

盡管海信一直不肯公開贊助2016歐洲杯的具體價錢,但歐洲杯小組賽結束時,海信曾高調宣布,單就央視轉播歐洲杯小組賽海信在賽場四周LED屏的品牌露出,折算成央視的廣告價值已超過3億元人民幣,僅在國內已提前收回此次贊助歐洲杯的成本。業內由此推測,海信這次成為2016歐洲杯頂級贊助商的代價大約為5000萬歐元。

海信品牌總監朱書琴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海信贊助歐洲杯的合作內容是:成為歐足聯2016年至2018年所有賽事的頂級官方贊助商,包括2016年法國歐洲杯、2017年世界杯歐洲區預選賽、2018年奧運會歐洲預選賽,以及女子歐洲杯等賽事。

作為權益,海信除了在比賽場地四周LED屏有滾動廣告播出外,歐洲杯足球比賽的門票票面、官方背景板包括法國9個舉辦本屆歐洲杯的城市的球迷廣場大屏幕上都有海信的LOGO,海信的4K電視、4G手機也都服務於本屆賽事。

在國內,海信還舉辦了“海信足球寶貝”活動,並在鬥魚直播。朱書琴說,足球寶貝是足球國際賽事的標配,嘉士伯等其他贊助商也組織了寶貝團隊。“我們搞這個活動的目的是放大頂級贊助商的IP,影響90後人群。在國內,海信的知名度是80%,余下20%的無認知人群主要是90後、00後,本次聯手騰訊開展‘足球寶貝’活動主要是為了覆蓋年輕人。”

朱書琴認為,贊助歐洲杯成為海信創立47年來最成功的“品牌戰役”,從投入產出看“超值”。她透露,海信不排除將贊助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再續足球營銷情緣。

不僅海信,近年國內“玩”足球營銷的企業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股熱潮。去年11月,創維宣布成為2015~2019年度中國足協中國之隊的官方贊助商。今年,華人文化聯手中信資本入股英國曼城俱樂部母公司城市足球集團的13%。接著,蘇寧以2.1億元控股意大利國際米蘭足球俱樂部70%,更是轟動一時。最近,做LED照明起家的雷曼,又全資收購了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噴氣機足球俱樂部。

還有請球隊、球星代言的。三雄極光、微鯨均成為英國曼城足球隊的中國區官方贊助商;華為手機請世界足球先生梅西代言,中興旗下的努比亞手機則請另一位足球巨星C羅代言,OPPO則與巴薩隊合作推出訂制版手機。可以說,比歐洲杯還熱的是,中國企業足球營銷的激情。

品牌國際化年輕化

多年前,奧克斯空調請中國足球隊主教練米盧當代言人,一舉成為空調業的黑馬。與以往相比,國內這新一輪的足球營銷的熱潮,更顯國際化,順應品牌國際化、年輕化的需求。

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今年4月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曾說,力爭三年內實現收入“大頭”在海外的目標。事實上,2015年海信集團約千億元的營業收入中,海外收入約32億美元,占海信的整體收入近五分之一,這離海外收入占“半壁江山”的目標還有差距。

因此,今年海信繼續在海外市場發力,贊助歐洲杯成了助跑器。7月7日,劉洪新再次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海信這次贊助歐洲杯,效果非常好。不僅對歐洲市場,對南北美市場、非洲等新興市場,甚至對中國本土市場也有非常良好的影響。

“贊助歐洲杯,確實符合我們的全球戰略”。劉洪新說,一方面打入歐美發達市場,是海信的頭等要務,另一方面是鞏固南非、澳大利亞、中東等海信傳統優勢市場。而這次由於日本佳能、夏普的放棄,海信、土耳其航空把握機會,擠入歐洲杯頂級贊助商之列,與可口可樂、現代汽車、嘉士伯等跨國巨頭一同出現在歐洲杯的球場上,無疑是擡升了自己在全球的形象。

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也直言,布局足球產業不足一年的蘇寧,一舉控股了百年歷史的國際米蘭,是出於三方面的戰略考慮。首先,並購國際米蘭,是蘇寧布局體育產業,引領健康消費戰略的組成部分。體育將成為中國健康消費的最大產業。而世界第一大體育項目足球,和未來世界第一大足球市場的中國相結合,這是全球足球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張近東說,其次,將全面提升蘇寧足球俱樂部的技術體系和運營能力。另外,也是蘇寧國際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初成立了蘇寧國際總部,啟動新一輪的國際化,目前正在進入東南亞和歐洲市場。”在世界各地,體育精神是一脈相通的,對足球的熱愛是不分國界的。體育拼搏精神、傳遞足球競技藝術,是蘇寧走向世界的名片。

三雄極光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宇濤也向記者表示,借成為曼城足球俱樂部中國區官方照明合作夥伴的契機,三雄希望提升品牌,並加快拓展海外市場。

“體育營銷是快速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的方法,像恒大通過足球營銷從一家區域性地產公司躋身全國性知名企業。”創維集團副總裁、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說,創維聯手中國足協,成為為期4年的官方贊助商,是創維進行高端化品牌塑造的努力之一。“創維的主業是電視,足球運動和電視的切合度是最高的,可以預見這次體育營銷會帶來更多的曝光率”。而微鯨電視聯手曼城隊,也是希望樹立其互聯網電視新品是“看球神器”的形象。

如何避免“熱後即冷”?

在營銷創新聯盟的執行主席段傳敏看來,中國足球市場正在不斷升溫,借知名的足球賽事、球隊、球員來營銷,能起到“吸睛”、“引流”的效果。所以,這一股足球營銷熱潮的背後,首先是對流量、用戶的爭奪,這種爭奪從線上、線下、手機端,到人群聚焦的地方。

“其次,體育文化代表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對70、80、90後都很有吸引力,所以足球營銷能夠吸引年輕一代,有利於品牌年輕化,樹立進取、拼搏的形象。”段傳敏說。

段傳敏認為,海信的國際化還沒完全展開,這次贊助歐洲杯,更多是起到作用於國內市場的效果,投入產出比還需進一步觀察。如果只是足球營銷,沒有相關的產品、市場拓展措施匹配,將會浪費資源。所以贊助之後,業務、產品必須跟進。

足球營銷有多種形式,要如何選擇呢?段傳敏認為,控股球隊是投資行為,具體要考慮營銷資源與自身業務的協同性。而贊助國際賽事、請明星做代言的案例增加,說明中國企業已經成為全球的金主,越來越多地在國際舞臺上,高價獲得世界性資源。“如果市場只局限於中國市場、新興國家市場,這樣的投入還是太昂貴,可能會出現營銷不精細的問題。”

因此,段傳敏提醒說,選用國際資源,中國企業還是要精打細算,不能有錢就往海外撒。許多公司在國外豪擲,但對國內媒體、創意公司卻投入資源不足。另外,“如何創造高價值的品牌,是中國企業的迫切需求,否則只能賣低價產品。因此,除了借足球營銷打響品牌,渠道深耕、技術變革、創新產品等一定要匹配。如果不匹配,很容易熱潮過後,就冷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2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