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哪些共享經濟有可能成為新的爆點?

在美國,如今最炙手可熱的公司可能已經不是apple,也不是facebook或者goole,當然更不是twitter或者microsoft。兩家位於舊金山市中心的新公司成了工程師和投資人的親睞首選:airbnb和uber。而這兩家公司正是全球共享經濟熱潮的鼻祖和典型代表。

屏幕快照 2016-02-12 上午9.36.28

先來看看共享經濟崛起的契機是什麽?還是移動互聯網。隨時隨地在線的生活方式,讓點對點的服務邀約成為可能。技術為新服務模式打開了一扇窗。別小看這個變量,所有共享經濟的需求幾乎都在十年二十年就存在了,正是因為有了移動互聯網這個變量,更多的共享經濟模型才能被實現。反過來講,如果某種共享經濟模型沒法利用到移動互聯網這個新要素,那麽很可能這類共享經濟就是一個已經被很多人在多年前已經驗證過的偽命題。

有了移動互聯網的新變量,哪些共享經濟有可能成為新爆點呢?

首先是供應量不足的行業,比如uber所在出行領域。在供應量不足的行業里,通過共享經濟來提升供應量,解決供需矛盾,這無疑是經濟學上的大趨勢。同時考慮到更多社會閑散資源的邊際成本非常低,客觀上也有機會優化行業的成本結構。這是共享經濟崛起的基礎之一。

供應端量的提升還將有機會進一步使行業出現質的變化。量的提升促進服務質量的提升,服務質量的提升將進一步促進需求的旺盛,從而形成全行供需的一個良性循環,我們稱之為雪球效應。

以uber和airbnb為例,當住和行更加方便、舒適,更高性價比時,旅行的需求就會進一步被激發出來。其他行業,大家也可以做類似的分析。

而共享經濟對於新興企業來說,則是打破傳統行業的諸多束縛,尤其是基於地域和人員的束縛。一家建立了共享經濟模型的企業,其管理的資源量和服務量可以是傳統連鎖企業的一百倍甚至一萬倍。看看airbnb管理的房間數和任何一個酒店集團的房間數就知道了。何愁沒有機會成為巨頭?

聊完共享經濟的美妙前景,今天要花另外一半的時間聊聊共享經濟的邊界。

任何一種經濟模型都很難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加上這幾年資本的狂熱,出現濫用也就不意外了。

共享經濟在美國快速崛起,除了移動互聯網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服務成本的高企,加之社會閑置資源(車和房)相對充裕,資源成本大多為沈沒成本,因此現有行業資源和社會可補充資源之間的價格差為共享經濟做好了鋪墊。再考慮到美國長期信用制度的社會信用基礎,讓基於P2P模型的共享經濟有了最好的土壤。成本差和信用體系,甚至是社會文化,都是共享經濟必須要考慮的基礎點。

共享經濟的另外一個重要邊界是交易撮合效率。交易撮合效率涉及很多層面,人口流動率、服務到達能力、資產安全性、經濟效率都是其中的要素。

旅遊是人口流動率最大的行業,用戶需求旺盛,滿足率低,這是為什麽今天共享經濟最成功的案例幾乎都首先在旅遊行業出現。事實上在美國,uber的使用人群也是集中在旅遊人群,誰讓他們家庭汽車保有量足夠高呢。未來還會有更多共享服務會在旅遊行業誕生。

服務到達能力則更側重服務的覆蓋半徑。覆蓋半徑越小,平臺的價值就會指數級下降。這其中,知識共享經濟作為互聯網誕生之日起就存在的共享經濟模型,由於其幾乎不受任何時空限制,一旦突破商業模式的瓶頸,就非常有機會成為新的共享經濟標桿。而越重的線下共享服務因為受限於交易對手的穩定性,越需要解決交易雙方對平臺依賴性的問題。這里又不得不提到昨天的主題:服務的標準化。如果解決了服務標準化問題,就有機會打破交易對手之間的穩定關系,實現平臺資源的真正共享。

美甲算是一個不錯的案例。通過上門解決服務半徑問題,通過標準化打破穩定關系,通過提升服務品質,提高了需求規模。

資產安全也是共享經濟中不得不重視的要素。為什麽uber可以快速成長,而P2P租車就比較慢?其中資產保管方出現轉移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當然有人可能問,那airbnb為什麽可以呢?那是因為房子搬不走啊。車不管是被整車被盜,還是零部件被換,都是一件容易發生,不容易追責的事兒。

經濟效率過去在中國是不被重視的,因為勞動力成本低。但這已經是歷史了,勞動力成本已經在成為影響共享經濟的核心問題。除了剛性的成本差,勞動力成本必須被考慮在商業模式之內。

共享經濟是大趨勢,從互聯網誕生起就出現了知識共享。共享經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定會有大發展,但也要客觀的認識到,共享經濟的適用領域是有限的,如果說O2O接近金字塔的基座,那麽共享經濟將接近金字塔塔尖。 

還有兩天就開工了,正好聊聊矽谷和汽車。如果有其他感興趣的話題,可以單獨告訴我。

順便再做點調研,以此決定以後還要不要繼續寫。最多也就是1周1篇,也許1個月1篇。看大家的反饋決定。

徐磊: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連續創業者和投資人,2011年黑馬大賽年度總冠軍。微車(weiche.me中國最大加油站互聯網運營商)CEO,七麥科技(ASO100.COM中國最大appstore數據服務商)董事長。長期關註移動互聯網創新創業,行業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