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世紀末人口或回10億 中國經濟動能何在

曾幾何時,“人太多”是中國人最常見的抱怨,但現如今,中國正面臨著老齡化、勞動人口減少等人口結構帶來的諸多經濟與社會問題。

那麽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到本世紀末,還有多少人口?基於對生育率(一對夫妻生育子女數量)判斷的不同,中性觀點認為還有10億,悲觀者甚至認為只有6億人。不管6億還是10億,此前在高速增長之際曾給中國發展帶來巨大紅利的中國人口,下降造成的人口危機已不遠。

人口問題作為一個典型的慢性問題,如果我們不想看到最困難、最悲觀的結局,現在開始補救,或許還來得及。

低生育率下的人口危機

中國人口危機快到來了嗎?在近日召開的2016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社科院人口學者鄭真真的發言引發了這場討論。她稱,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將減少到1980年的水平,也就是10億人。

然而,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人口和統計學者黃文政稱,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口很難維持到10億水平,即使立即大力鼓勵生育,中國人口到2100年也難以超過8億,更大可能是低至6億。而且,人口萎縮不會到2100年就停止,在此之後將進一步快速萎縮,除非生育率恢複到更替水平(即2.2的生育率,統計顯示2015年生育率為1.25)。

北京大學人口學者李建新早在1997年就做過不同政策選擇下中國人口數量的預測。據他當年預測,如果實行生育政策晚調方案,中國人口在2100年的總量為9.52億人,中國在2016年初放開全面兩孩,接近李建新設定的晚調方案。

李建新對《第一財經日報》稱,當時假定的是,生育政策調整之後,總和生育率將回升到2,但從世界各國尤其是東亞的經驗來看,回升到這個水平幾乎不可能。因此,最終實際的人口數量將大大低於他當年的預測結果。

黃文政假設全面放開後的自然生育率比2010~2015年的實際生育率高出20%,然後再假設中國未來生育率以及人均預期壽命隨社會發展水平上升的變化,沿襲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路徑。在考慮到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及更進一步放開生育之後的堆積反彈,在不鼓勵生育的前提下,他預測中國到2100年的總人口為5.8億。

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人口統計學者王廣州認為,對人口數量做30年以上的中長期預測,更重要的是預警意義。這樣的預測應該註意兩點,首先最好是給出一個區間的概念,而不是高、中、低的概念。其次,這樣的預測只是一個趨勢判斷,而且是目前認識條件下的趨勢判斷,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資料顯示,鄭真真的預測與聯合國人口署的中方案一致,而中國人口減少到6億的預測則與聯合國人口署的低方案比較接近。2015年7月底,聯合國人口署發布《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預計中國人口到本世紀末將回落到10.04億。這是聯合國的中預測值,其低預測值是6.13億,高預測值則為15.55億。

人口預測的關鍵假設是對未來的總和生育率的設定。根據聯合國中預測方案,中國2010~2015年的總和生育率被假設為1.55,2015~2020年為1.59,2020~2030年為1.66,2045~2050年為1.74,2095~2100年為1.81。

李建新、王廣州認為,這組數據明顯高於中國的實際生育率水平。易富賢、黃文政則認為即使強力鼓勵生育也不可能將生育率提升到如此之高。

那麽中國現在的生育水平到底是多少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在2010、2011、2012、2013年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18、1.04、1.26、1.24。2015年,中國1%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25。

黃文政分析,聯合國在2010年報告中對2010~2015年中國生育率的低、中、高預測值分別為1.31、1.56、1.81,即使是其低預測值1.31,也比國家統計局2010~2013年數據最高值的1.26還要高。

人口學者何亞福認為,高估中國生育水平的不光是聯合國,中國相關管理部門和人口學界對人口形勢的估算和預測也一直傾向於保守。他分析,在控制人口數量的基本國策下,保守體現為寧願高估而不是低估生育水平。

經濟社會影響幾何

如果中國人口在2100年降至10億,這意味著不到百年時間內,中國人口將減少近三分之一。且人口變化是一個典型的慢性問題,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段,幾乎看不到變化,但放在幾十年乃至百年區間來看則變化巨大。因此,人口政策最忌只看眼前,而是要從長計議,至少要前後各看百年以上。

黃文政提醒,中國人口正在接近峰值,而在峰值附近的一二十年,人口的上升和下降都會非常緩慢,這個特性更讓人們難以認識到之後是雪崩式的衰減。

如何才能撥開人口總量的迷霧,看到人口未來變化的洶湧暗濤?多名人口學者建議要聚焦於每年出生人口的變化。中國目前每年出生人口不到1700萬,在未來10年,中國處於生育旺盛期23~30歲的女性數量將萎縮40%以上,而中國生育率即便按1.5計算也只有更替水平2.2的68%。

在提到本世紀末的人口減少時,鄭真真還強調,有一個值得註意的現象,那就是減少的是年輕人、新出生的人。這意味著,未來人口總量減少的同時,結構並沒有優化,老齡化的挑戰更加嚴峻,這一觀點得到受訪人口學者的一致認同。

人口學者姚美雄判斷,中國未來人口將呈現嚴重少子化疊加快速老齡化、適婚人口性別比失衡的結構扭曲狀態,這將導致勞動力供應減少、消費和創新能力減弱、養老壓力加大、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

豐厚的人口紅利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過巨大動力。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的研究,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間,人口紅利對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貢獻率高達27%。

但隨著總和生育率的長期低迷和人口結構發生的扭曲,這一景況將不複存在。相反,人口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稱,人口增長率過快下滑及人口結構過快少子化和老年化是當前中國經濟下行重要的深層原因之一。

“人口增長率過快下滑,人口結構過快少子化、經濟主力人口規模(22到44歲)萎縮和老年化,這些因素形成了中國與其他國家中等收入陷阱不同的、特有的中等收入‘人口坑’陷阱,並使中國經濟產生排浪式下行波動。人口變化影響到勞動力供應、消費、投資等多方面,再加上人口遷移中的梗阻,共同導致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持續下行。”周天勇稱。

不過,此前權威人士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稱,我國勞動力總量逐年減少,產業結構在優化調整,即使經濟出現較大幅度下行,社會就業也能保持總體穩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55

縮量回調A股或回補缺口 地量有望再成反彈信號

A股市場縮量回調的走勢仍在繼續。8月24日,滬深兩市股指收盤漲跌互現,藍籌股走勢集體疲軟,而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走勢相對較強,成交也有所增長,但兩市整體成交量則繼續萎縮,已降至4491億元。市場人士預計股指將回補8月15日留下的上行跳空缺口,而成交量縮至地量之後可能引發新的一波反彈走勢。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股指全天呈現窄幅震蕩走勢,藍籌股走勢較為疲軟,而成長股走勢則相對較強。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85.82點,下跌3.89點,跌幅0.13%,成交1684億元;深成指報收10760.44點,上漲10.15點,漲幅0.09%,成交2807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92.17點,上漲18.01點,漲幅0.83%,成交802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491億元,較前一日有所縮小。

對於這樣的走勢,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鄔月婷認為,滬指反彈至3150點附近後,出現反彈乏力跡象。之前提到年線存在較大壓力;去年8月底展開的反彈,最終受阻於年線,並在今年年初出現大幅調整。此次再遇年線,心理壓力應該不容小視;近期市場一直被年線向下壓制。另外,上周一跳空上行留下跳空缺口在3052點左右,根據今年以來情況看,幾乎所有向上缺口都被回補,因此短期突破後箱體後,底邊上移到3050點附近比較合適。而3680點以來的千點下跌,到目前也幾乎反彈到半分位了,因此3150點可能形成短期箱體的上沿。再往上多方將進入熔斷套牢區;往下則仍受到政策維穩和無風險收益率下滑的支撐。因此,大格局上看,3050點-3150點可能形成一個短期的波動箱體,等待方向的選擇。

就未來幾日情況看,市場正在向下考驗新箱體的下沿,需要等到成交量萎縮到極致後,可能會重新進入反彈周期。而投資風格上,或許會繼續飄忽不定,時而藍籌走強,時而成長走強,但兩者空間均不大。創業板指在2250點形成了巨大的阻力,而藍籌的快速上漲或許也不是各方願意看到的情形,上周二部分品種遭機構大幅賣出或許可以看出此中的端倪。總體上看,雖然重心較前期有所提高,但仍屬是震蕩格局,投資者應靈活應對。

而中期調整趨勢尚未結束,投資者可保存實力、等待機會。 2015年5178點以來的調整趨勢尚未結束,主要原因是國內貨幣政策寬松余地下降,金融去杠桿和加強監管,使得資金驅動型行情短期難以啟動。其次,經濟增速仍在下滑,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亦在下降,業績驅動型行情也難以出現。因此,股價回歸基本面仍是大趨勢,考慮到目前市場的中位數市盈率仍在相對高位,未來仍有一定回歸的空間。

中航證券策略分析師董忠雲等則認為,上證指數近期上演的強勢抗跌走勢,主要源於大資金在金融、地產、煤炭、鋼鐵等權重板塊中逆襲吸籌,這有利於為A股中長期築底後的慢牛走勢奠定基礎。預計上證指數近期仍將在2950點至3100點之間以震蕩走勢為主。操作策略上建議“輕大盤,重個股”,板塊選擇方面,預計增存量資金均將青睞銀行、保險、證券、房地產等大盤藍籌及白酒、中藥等民族品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