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宗庆后密建“另一个娃哈哈”


http://www.21cbh.com/HTML/2010-4-14/1MMDAwMDE3MjY1MQ.html

核心提示:娃哈哈内部出现了一部、二部两个各自独立的营销系统,这是宗庆后故意在内部营造的潜在对手,还是其为女儿的接班铺路?
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正在娃哈哈江西吉安厂里流传——娃哈哈将在距离吉安仅仅70公里的新余新开设一个生产厂。娃哈哈之前在江西有3个厂,其中,南昌2个,吉安1个。新余厂一旦投产,娃哈哈在江西将有4个生产厂。


 

目前,娃哈哈在国内几乎所有省份都有了生产厂。但2009年以来,娃哈哈又在湖南衡阳娃哈哈旧厂附近设立了一个新分厂。由于这些新厂的选址大都比较靠近已有的旧厂,这让原有的生产厂不得不关注起这些身边的新兄弟来。
一名娃哈哈江西分公司的高层不免开始联想起宗庆后之前的一些做法来。
1999年3月,与达能合作出现纠葛后,宗庆后开始组建完全属于自己的公司。娃哈哈在湖南长沙成立了娃哈哈长荣饮料有限公司,宗庆后占有30%的股份,当地股东占40%的股份,一家名为Junjie Investment的离岸公司占有30%的股份。媒体报道,Junjie Investment是宗庆后以妻子、女儿的名义在海外成立的公司。
市场人士疑惑的是,宗庆后之前设立的那些公司是为了绕开达能,以便继续控制营销渠道。但是,2009年以来,在国内几乎所有省份都有了生产厂,与达能又彻底分手后的宗庆后,陆续新设工厂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向“二部”倾斜
娃哈哈江西某分厂证实,新开设的工厂都被编入了营销“二部”,而原来的老厂都归属于营销“一部”。“一部”属下的工厂都继续生产老品,而“二部”属下的新工厂则承接了娃哈哈所有新品的生产任务。
同时,去年以来,娃哈哈还从“一部” 抽调了大量销售精英充实到“二部”。目前,“二部”的中层干部数量基本与“一部”持平。
去年的一次营销“二部”内部工作会议透露,娃哈哈制定了一个三年计划——3年内使“二部”成长起来,在销售业绩上能够与“一部”平起平坐。
为此,娃哈哈集团公司给了“二部”大量支持。比如,有的地方将所有新品都放到了“二部”属下的工厂生产,由“二部”全权营销;有的地方,则是将“一部”之前最畅销的品类划分到“二部”,再辅助以部分市场潜力好的新品。
如江西南昌县的“一部”主要是做老的营养快线、乳娃娃等;“二部”则主要负责营养快线-幸福牵线(内部称“幸福快线”)等新品;而江西另一个县的“二部”除接纳了娃哈哈的新品外,还划去了一个当地最畅销的老品营养快线。
同时,营销费用的分配比例也在向“二部”倾斜。
2009年之前,娃哈哈的老品与新品都在一起分摊营销费用,营销人员则也都在一起。2009年开始,主做老品的“一部”,与主做新品的“二部”开始在人、财、物,所属工厂、营销商、渠道等上彻底分离。之前,娃哈哈允许一个经销商同时经销老品与新品,但今年开始,经销商必须在“一部”或“二部”之间做出明确选择。因此,虽然“一部”、“二部”的销售渠道基本一样,而且同属于娃哈哈集团,但分开后,在商场里的堆头都各自商谈、购买。


同时,“二部”逐渐构建起了与“一部”平行的团队,这个平行团队一直延伸到了一级客户经理的层次。目前,娃哈哈的团队中,只有区域经理、省经理的架构没有变化。至此,娃哈哈内部出现了“一部”、“二部”两个各自独立的营销系统。
“按照上述趋势,以后可能一个省会有两个独立的分公司。”娃哈哈江西省分公司一名高管说。
由于有各种政策倾斜,“二部”成长非常迅猛,年销售额的增长率几乎都是100%,刚组建的时候,“二部”的销售总额与“一部”相比是1:8,今年初则达到了1:4。今年是这个三年计划的第二个年头,按照这个趋势,到明年,“一部”与“二部”的销售比可望达到是1:1。
“假想敌”还是“宗氏化”
由于“二部”销售的很多产品其实都是“一部”所售老品的替代品或升级产品,如幸福快线可以替代营养快线,爽歪歪可以替代乳娃娃。因此,对于娃哈哈扶持“二部”的目的,市场上出现了不同解读。
娃哈哈内部一次会议上对新设工厂和新设“二部”的解释是,宗庆后觉得已经找不到竞争对手了,因此,有必要在公司内部营造一个潜在对手,让“一部”、“二部”在贴身竞争中互相促进,使娃哈哈早日迈进千亿元销售的门槛。另外,娃哈哈这几年陆续上了很多新品,甚至包括奶粉,需要新设一些新工厂。
但著名饮料战略专家陈玮认为,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在娃哈哈成长历史上,很多省分公司,乃至区域高管都持有当地工厂的股份,有的分厂高层一年分红非常可观。长久以来,某些省分公司高管,以及区域高管积累雄厚实力,掌握了大量地方资源,拥有了与集团总部叫板的资本。“地方诸侯”日益成为宗的女儿接班时的阻力。
与创业老臣没有任何股权关系的“二部”大量新厂,名义上是为今后的产能扩张做准备,但更多是对旧厂的威慑,以及为日后更坏的局面做准备。
内部人士透露,娃哈哈营销“一部” 由宗庆后管理,“二部”则由其女儿宗馥莉管理。据业内专家分析,“一部”大都是娃哈哈的创业元老,虽然是宗庆后一直在直接管理,但他毕竟年近七旬,精力越来越有限,不得不考虑接班人问题。而女儿宗馥莉显然是宗庆后最满意的接班人。但是,宗馥莉毕竟太年轻,很难让娃哈哈的众多元老完全认同,因此,宗庆后将销售“二部”交给宗馥莉管理,并且给予“二部”如此大的支持,或许是希望造成事实,让宗馥莉顺利过渡接班。
当然,让集团内部的两个部门,形成合理的良性竞争,这也是很多食品饮料大集团的做法。康师傅集团旗下有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等几大事业部,互相间良性竞争,业绩增长迅猛。去年康师傅集团突破了50亿美元的销售额。


4月9日,记者联系上了娃哈哈集团对外联络部主任单启宁先生,他表示娃哈哈设立“一部”、“二部”等都是集团内部的事情,不方便对外,不接受采访,并以有电话进来为由挂断了电话。随后,记者拨通了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手机被挂断,随后再拨,已经是关机状态。记者随后给宗庆后发去了短信,希望他能够回应一下上述问题,避免市场上出现误解。
但是,截至发稿时,娃哈哈集团尚无任何回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55

浙商纵论转型 宗庆后谋划进军零售业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7/yNMDAwMDE5NjMyNg.html

9月7日下午,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浙商力量,闪耀海西”主题论坛中,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等8位著名浙商代表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就后金融危机时代浙江民营企业战略转型进行了讨论。

进入《浙商走进投洽会》直播回顾

宗庆后透露,在确立了国内饮料行业的龙头地位后,娃哈哈正在向多元化经营方向转型。他特别提到,有意进军国内零售业,并力图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

宗庆后认为,娃哈哈转型的目的在于加速发展。他表示,在国内饮料行业,娃哈哈的年销售收入保持约20%的增长速度。如果想依靠饮料行业加速娃哈哈的发展,必然挤压竞争对手的份额,在行业内部形成过度竞争,有损于全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宗庆后将多元化经营作为娃哈哈未来加速发展的路径。在9月7日下午的论坛上,宗庆后透露,未来娃哈哈重点考虑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是高新技术行业,二是进军零售业。

宗庆后表示,目前娃哈哈在资金和人才储备等方面,有能力在国内零售业中闯出一番天地。在他看来,中国的零售业存在一定问题,从而影响到了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比如家用电器,国美跟苏宁,拼命压价,到最后没有创新能力。”

宗 庆后认为,娃哈哈的加入,有能力改变目前国内零售业不合理的一面。他表示:“做生意要互利互赢,这样才能做的比较久。”根据宗庆后的规划,娃哈哈将首先在 国内二三线城市建立大型的综合商场。宗庆后自己将这些拟建的商场称为“城市综合体”和“Shopping mall”。其中不仅仅做零售,还提供餐饮与娱乐设施。他认为这样的销售模式,更容易得到二三线城市人群的认可。

在高新技术行业方面,宗庆 后表示自己还在思考具体的发展方式,但他较为排斥盲目的海外收购,“都说金融危机之后,去收购海外资产是抄底,但大多数项目根本就赚不到钱,这叫抄底 吗?”相比之下,宗庆后对于收购海外矿产资源显得比较乐观,“中国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让海外矿产为我所用,还是划算的。”

而在宗庆后看 来,引进优秀海外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捷径,他个人对此也相当关注。在得知厦门当地有发展生物制药业的意愿后,宗庆后当即建议称,美国即将有一批生 物技术方面的专利到期,厦门可以考虑引进这些领域的人才,让他们手中的技术“为我所用”。宗庆后还透露,娃哈哈有意从以色列引入一批技术专家,从而获取对 方手上的技术。但他并未透露这些专家从事何种行业。

事实上,宗庆后和娃哈哈只是一个缩影,企业转型也是整个浙商群体最为关注的问题。以缝纫 机为主业的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表示,在企业发展碰到挫折和瓶颈,无力选择转变产业时,需要在管理与产品转型方面双管齐下。他举例说:“我卖缝纫机很多 年,产品越卖越便宜,根本没有办法。后来通过产品的转型,原来买我机械的产品是2千,现在卖自动的产品是5千。这个就是我产品的转型附加值就高了。”

此 外,浙商们统一认为,政府对于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企业转型的基础与根本。浙江永久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温邦彦直言:“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的水平已经得 到国际公认,政府考虑问题视野应该更加宽广,比如经济发展动力由外销转为内需。”温邦彦认为,以海西经济区为代表的经济活跃地区,应该考虑藏富于民。只有 提升普通消费者的能力,才能真正推动内需的增长,从而为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提供可能和空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66

娃哈哈棄礦養牛 宗慶後掙得到「奶粉錢」嗎?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26/1NNDE4XzQxMjU1Ng.html

圖:宗慶後

放棄礦產項目

澳洲對外招商的鐵礦都位於非常偏遠的地方,需要投巨資建設鐵路和碼頭等基礎設施,同時還需要為採礦人員提供良好的生活設施,投資成本過高,娃哈哈因此放棄。

日前,宗慶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已經放棄在澳大利亞開採鐵礦的計劃,而希望在西澳大利亞地區建養牛場和奶粉廠。且澳大利亞當地農業部門已經幫助其在當地進行投資項目的調研,預計調研在2012年6月結束。

兩年前宗慶後對外透露出對澳洲礦產項目感興趣。到底是什麼令宗慶後改變了投資計劃?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對《中國經營報》記者分析稱,礦產風險大,礦產投資本身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企業想投資礦產項目源於礦產資源價格的不斷攀升,但是經濟形勢一旦出現逆轉,大宗商品的價格必然下跌,加之礦產項目投入很大,一旦虧本都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宗慶後自己也承認,當地(澳洲)對外招商的鐵礦都位於非常偏遠的地方,需要投巨資建設鐵路和碼頭等基礎設施,同時還需要為採礦人員提供良好的生活設施,投資成本過高,因此放棄。

娃哈哈原營銷總監、營銷專家肖竹青透露,宗慶後是一個實業家,以他的性格來講,對風險較大和投機性較強的投資並不感興趣,放棄礦產投資是很正常的事情。當初,肖竹青曾建議宗慶後進入房地產行業,但是他一直沒有採納。

中國鋼鐵現貨網首席顧問馬忠普也告知記者,娃哈哈放棄礦產投資並非前景不好,從完善並保障產業鏈安全的角度來講,國家仍在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進入,只不過娃哈哈不具備這個實力。當初其想要進入礦產行業,是在國際礦產資源維持高位的背景下決定的。

赴澳洲養牛

娃哈哈之前曾提出一個千億規模的目標,2010年娃哈哈實現營收550億元,單靠飲料行業很難實現這個目標。

但娃哈哈多元化的戰略並沒有改變。此前,宗慶後已經頻頻出手介入其他領域,包括在河南商丘開建商業中心、在浙江成立文化公司試水文化創意產業、推出愛迪生奶粉搶灘高端奶粉市場等。

宗慶後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企業做大就一定要多元化發展,因為東方不亮西方亮。也有一大批企業在多元化發展中失敗了,多元化要看企業有沒有這個需要,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機會。

從娃哈哈的角度來講,宗慶後認為,企業有多元化發展的需要,它在飲料行業已經是龍頭企業,且有資金和人才,關鍵要看機會。「我之前曾提出一個千億規模的目標,2010年娃哈哈實現營收550億元,單靠飲料行業很難實現這個目標,但是多元化發展的話就能很快實現了。」

據娃哈哈官網的資料顯示,未來3~5年,娃哈哈要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力爭早日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同時,將立足主業,在飲料行業繼續做大做強,並逐步向海外市場進軍,尋找更多、更廣的商機。

關 於投資澳洲礦業,宗慶後表示,由於澳大利亞的奶牛採用放養和圈養結合的方式,奶牛一年的鮮奶產量可以達到10噸左右,而國內奶牛隻有3~4噸左右。由於產 量大,在澳大利亞建養牛場,生產一升鮮牛奶的成本僅20多澳分(低於2元人民幣),賣價則超過40澳分(接近3元人民幣)。相比之下,娃哈哈在國內的鮮奶 收購價每升超過3元。

「即便加上製成奶粉的成本和運到中國的物流費,在澳大利亞生產的奶粉仍然比國產的要低,而且質量也有保障。」宗慶後說。

某國內營銷專家表示,消費者十分迷戀進口奶粉,娃哈哈在國外養奶牛建奶粉廠,可以和「國產」撇清關係,爭取消費者的信任。加之國內外投入產出比的對比,也是吸引其選擇在海外養牛的原因。

而娃哈哈在首試奶粉市場出師不利,或許也是其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助力奶粉業務的需要使然。2010年,娃哈哈高調推出「愛迪生」嬰幼兒配方奶粉時,曾放出第一年年銷售額衝擊100億元的豪言,而一年多的時間過去,銷售額僅在10億元左右,與當初預期相距甚遠。

另外,娃哈哈作為我國目前最大的食品飲料生產企業,飲料業務在國內市場佔據著15%的市場份額,在乳飲料市場的市場優勢則更為明顯,平均每年需要5萬噸奶粉,雖然其已經在國內多個地區建有奶源基地,但仍有一半的奶粉原料依靠進口。

所以,行業人士認為,養奶牛是一種行業內的多元化發展,是為了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對於娃哈哈這種手握150億元的現金,資金充足的企業是有利的。

但也有分析認為,產業內的多元化也透露了宗慶後投資趨於保守,這或許緣於2010年娃哈哈集團在銷售增長150億元的情況下利潤卻縮水20億元的打擊。

營銷專家李志起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娃哈哈多元化發展戰線拉得太長,牽制了經營力量,使主業發展受到影響,過度規模化的發展和擴張的負面效應開始顯現,「接下來,他在投入方面可能會更加小心和穩健」。

截至2011年年底

國內奶粉市場企業佔比

(娃哈哈主打的愛迪生榜上無名)

其他48.59%

惠氏4.72%

製圖資料來源:中投顧問

雅培7.29%

多美滋16.76%

美贊臣12.06%

雀巢10.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47

雷士吳長江遠沒娃哈哈宗慶後幸運,施耐德是猛獸而達能越來越衰 東方愚

http://www.dongfangyu.org/?p=4846

文/東方愚

吳長江和宗慶後,分別是中國照明行業龍頭企業雷士和食品飲料行業龍頭企業娃哈哈的創始人。這兩位民營企業家都正在或曾經與外資激情交鋒,且對手都是法國企業。兩場「戰爭」中他們路數的異同與命運值得關注。

最近資本市場上一件熱鬧事,是吳長江突然辭任雷士董事長兼CEO、執行董事等一切職務,從自家企業裡「出局」。接任其董事長一職的是軟銀賽富的閻炎。本應該悶頭賺大錢的風投走到前台是很尷尬的事,閻焱哭笑不得,但又很無奈。

還有人也哭笑不得——雷士的外資股東、法國的施耐德。這是一家被業界形容為「極具侵略性」的世界五百強企業,這些年在中國瘋狂地跑馬圈地,且毫不諱 言自己的戰略:收購、再收購。他曾想拿下中國最大低壓電器生產商之一的正泰集團被拒,轉而將手伸向正泰的同鄉兼勁敵德力西。當在產業鏈上游佈局成功,施耐 德把下一個目標盯向雷士。

2011年7月,施耐德從軟銀賽富等雷士的其它股東手裡買來9.2%的股份,成為雷士第三大股東。前兩大股東分別是軟銀賽富(持股18.48%)和吳長江(持股18.41%)。

成為第三大股東是其第一役,隨後主動出擊,迅速在雷士內部進行包括人事、市場等資源上的佈局和滲入;它的第二役則是「以靜制動」:因為吳長江引入投 資的代價是退居第二大股東,但他和軟銀賽富所持股份相差無幾,一定有增持意願。如果要實現「短平快」的高效率,八成會通過槓桿式交易,但如果失利,吳長江 會很被動。但他每退一步,施耐德就等於前進一步。這樣的事情沒想到果然發生。這便是施耐德現在為什麼要「笑」的主要緣由。

吳長江為增持股票「左右開弓」,「左」是和匯豐銀行進行期權對賭,「右」是在券商那裡開設孖展賬戶,以小博大。沒想到左右都輸了。前者賠個3000 多萬港元就了事,但後者事大——本來通過數十次增持雷士,到2012年5月中旬時吳長江持股比例達19.97%,已經超過軟銀賽富成為雷士第一大股東了。 但5月25日的突然辭職,導致股價大跌,券商強行平倉,吳長江當天甩出近5000萬股,持股比例降至18.45%,重回「老二」位置。

那麼事情的關鍵仍然是:什麼樣的激情交鋒導致吳長江辭掉一切職務,並引發股價大跌,使得「走鋼絲」贏來的第一大股東位置又在頃刻間拱手讓出?最大的 一種可能是,施耐德希望從軟銀賽富手裡買更多甚至其所持有全部的雷士股份(兩者所持股份總和超過27.5%),以取代其後者大股東之位。在這樣一種情形 下,吳長江雖早有預料,但沒想到來得這麼快,於是決定撂挑子,實施「破壞性開採」戰略。

這便到了施耐德收起笑容,轉為皺眉甚至想哭的時候了。雷士是一個地道的民企樣本,野蠻生長而來,吳長江和他的供應商及經銷商們,更像江湖兄弟而不是 合作夥伴。他此時「歸隱「,勢必引起經銷商們情緒反彈。更重要的是,雷士的36個經銷商運營中心和近3000家專賣店,還沒納入上市公司。要知道在吳氏眼 中,渠道才是雷士的命脈和法寶。

2011年12月我在吳長江辦公室和他有過一次長聊。有兩句話給我印象深刻,一是「對創業者來說,比啟動資金多寡重要的,是人脈資源的強弱「,二是「如果雷士照明被超越了,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我離開了」。

雷士將來會不會被吳長江自己給超越?也就是說他另立門戶,最後打造出一個體量更大的「新雷士」。這種可能性並不是沒有,但是難度要大得多。儘管根據 財報,由吳氏家族成員掌控的雷士關聯企業2011年通過雷士渠道的銷售額佔到了其總營收的近兩成,但他們皆是租賃的雷士的商標,且到2013年5月就要到 期。

而從吳長江離職後發布但隨即刪除的一條聲稱「我依然會回來的」的微博來看。他應該暫時並無另創立新品牌的打算,且似乎有信心在「下半場」讓自己柳暗花明,重掌雷士帥印。他最近的舉措之一是推薦他弟弟任雷士董事。但施耐德不是省油的燈,更激烈的博弈和交鋒還在後頭。

和吳長江相比,宗慶後當年要幸運的多了。第一,娃哈哈至今都沒上市,達能當年不是參股娃哈哈,而只是和其成立了五家合資公司。當然這一點吳長江沒有 後悔藥可吃,雷士在六年前極度缺錢進曾以「地板價」出讓過股權給一些自然人融資,後來有軟銀賽富這樣的「大機構」進來已屬萬幸;後面施耐德進來時,吳長江 即使有擔心,也只能自己給自己壯膽了。

第二,宗慶後當年可以大打「民族感情」牌,吳長江卻不能這麼幹。資本角力不講感情,且雷士的體量遠無法和娃哈哈相比,吳長江在中國企業家群體中的知 名度和身上的標籤也遠不能比擬宗慶後,兩者唯一可相提並論的是,對各自的渠道商之「忠誠」有相當把握。事實上我對宗慶後當年不講規則、不守合約的招數是反 感的,但它確實湊了效,或者說為他最後的獲勝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特別是惹得中國的商務部「高度關注」。他最終如願以償,用很少的錢買下達能在合資企業 所持的全部股份,從此「永絕後患」。

第三,達能恰巧在中國越來越衰,而施耐德正愈戰愈勇。達能這些年在中國食品飲料行業可謂節節敗退,先是和光明乳業「分手」,後與娃哈哈的爭鬥跑起馬 拉松,之後又陸續退出分別和蒙牛、匯源果汗和正廣和的合資公司。這家前身是玻璃製造企業的巨頭企業,現在幾乎只能隔著一扇玻璃窗,來看本土勢力之瘋狂掘金 和擴張。軟銀賽富在這個行業的一樁交易,是兩年前從達能手裡受讓了匯源果汁近23%的股份。

當然,每個企業家和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命數。不宜輕易從吳長江事件中得出諸如「民營企業引入風投或外資需謹慎」之類「警示」,因為很難說當初雷士沒 有軟銀賽富那一兩個億的救命錢,今天會更好或更壞。但吳長江確實太過自信了些,當初股權被嚴重稀釋,他信誓旦旦說自己很能為投資機構賺錢,以表明自己舉足 輕重。當然,吳長江就算未來不能殺個回馬槍,他也應該慶幸,自己至少沒有像因和投行對賭、發行高額可轉債的魏東一樣,導致自己一手創辦、後在港上市的的福 記食品被清盤。說白了,做沒做賭徒不重要,怎麼個賭法最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65

宗慶後「跨界」:17億玩零售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30/xNNDE4XzU3NDIxNg.html

11月29日,由娃哈哈集團投資的娃歐商場在杭州開業,這是娃哈哈進入終端零售業的首個百貨零售商業項目。未來5年,這家中國飲料業巨頭計劃在全國開100家連鎖商場。

位於杭州錢江新城的娃歐商場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主要經營歐洲精品家具、高級鐘錶、珠寶飾品、高端服飾等,大部分品牌來自歐洲。

「希望直接從國外廠家進貨,從『五道販子』變成『二道販子』,減少流通環節,扭轉國內奢侈品價格畸高的現狀。」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稱。

宗慶後進軍零售業的想法由來已久。去年初,上年剛成為福布斯富豪榜、胡潤百富榜「雙料首富」的他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說,娃哈哈的現金「要是只投在主業上,根本投不光」。對「如何花錢」,宗慶後的答案是「多元化」,包括奶牛養殖、零售業、礦產資源開發均在其藍圖之內。

今年初,娃哈哈成立進軍零售業的旗艦公司——娃哈哈商業股份公司,首期投資17億元,定位為歐洲精品商場項目。6月,宗慶後帶領娃哈哈「招商團」輾轉歐洲多國,成為數百個歐洲品牌的中國總代理。

宗慶後透露,明年將「複製」5到10家商場,並在3至5年內擴至100家,覆蓋一、二、三線城市。「開始可能不完美,但生意做好了就像滾雪球,第一家開出來、形成規模,有了議價能力,商品價格自然會降下來」,「我們會逐步加大投入,資金並不是問題。」

據稱,目前娃哈哈的存款已超過160億元。

昨天是娃哈哈25週年慶。宗慶後說,他的目標是哇哈哈早日進入世界500強。零售板塊被宗慶後視作實現這一計劃的一翼。

「要跨過這個門檻,單靠原來的主業很難實現。」他說,目前中國飲料業前5家企業佔據60%的市場份額,「如果行業過度發展,容易造成惡性競爭。」

「要想進入世界500強,就要突破千億元銷售大關。」宗慶後說,娃哈哈將通過兩種業態培育零售業:吸引歐洲廠商直接在其投資的商場設專賣店;由娃哈哈作為歐洲品牌在華總代理,吸引全國加盟商在各城市設加盟店。

據介紹,今年1至9月,娃哈哈營業收入為498.5億元,預計全年超過700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96

首富宗慶後談創業背後:沒功夫到西湖邊喝茶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1727.html

在杭州城站火車站對面、車來車往的高架橋下,一座不起眼的灰色小樓,在城市的喧囂中默默佇立。

如果不看招牌,你很難相信,這裡便是中國內地首富宗慶後工作的地方。「娃哈哈是在這裡誕生的,25年了,宗總捨不得搬家。」娃哈哈的員工說。

42歲開始創業,從貸款14萬元、靠三輪車代銷汽水及冰棍開始,到擁有財富800億元,成為「2012年中國內地首富」——25年來,宗慶後心無旁騖,以超乎常人的耐力,堅守著自己的實業帝國。其個人奮鬥史,無疑是一部真人版的「勵志大片」。

11月14日下午,在這座普通的小樓裡,宗慶後笑呵呵地請記者喝茶,輕描淡寫地講述著娃哈哈誕生25年來的林林總總。

年均增長超過60%的娃哈哈

「很多年過去了,我依然清楚記得那一天的情景:1987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天氣悶熱,杭州的小巷子裡見不到人影。我騎車出了家門,去幹一件有些冒險的事情——靠借來的14萬元錢,去接手一家連年虧損的校辦工廠。」提起往事,宗慶後有些動容,他告訴記者,創業初期的條件十分艱苦,可以說是白手起家。借來的14萬元錢,也不敢全部用完,只用了幾萬元錢,簡單地粉刷了一下牆壁,買了幾張辦公桌椅,就開張了。

有了自己的事業,宗慶後憋足了勁兒,但當時,他的「事業」卻是蠅頭小利的小生意,「我們代銷冰棍、汽水,還有作業本、稿紙等,主要是為學生服務。一根冰棍4分錢,賣一根只賺幾釐錢。」早年創業的艱辛,已深深刻在宗慶後的記憶裡。

隨著時間的推移,宗慶後的業務範圍也越來越廣,開始為人家代加工產品。風裡來雨裡去忙活了一年,年底一算賬,居然有了十幾萬元的進賬。儘管賺了一些錢,但宗慶後認為,企業沒有自己的產品,終究不是長遠之計。

1989年, 宗慶後帶領校辦工廠的100來個員工,開始開發投產娃哈哈兒童營養液,並成立了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當時,國內食品市場的產品種類相對較少,就連方便麵都是稀罕玩意兒。」娃哈哈兒童營養液一經面世便迅速走紅。

1991年,宗慶後做了一件更大膽的事:兼併了擁有2000多名職工的國營老廠——杭州罐頭食品廠,娃哈哈食品集團公司正式成立。1991年企業產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2.17億元。

1994年,娃哈哈響應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工作的號召,投身西部開發,兼併了四川涪陵地區受淹的3家特困企業,建立了娃哈哈第一家省外分公司涪陵公司。此後,娃哈哈邁開了「西進北上」步伐,先後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160多家分公司。

1996年對於娃哈哈來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年份。這一年,宗慶後瞄準瓶裝水市場,娃哈哈純淨水誕生。有經濟學家曾認為,娃哈哈純淨水的出現,是宗慶後搭建商業帝國最重要的一塊磚。

娃哈哈成立25年,其產品包括含乳飲料、瓶裝水、童裝等共十大類150多個品種。宗慶後坦言,25年來,娃哈哈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數不清的坎坷,甚至也曾走過彎路,但專心做實業、專注做品牌的信念始終沒丟。

25年來,娃哈哈一直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年均增長超過60%。提起2012年,宗慶後由衷地舒了一口氣,「1—9月,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00億元,上繳稅金47億元,預計2012年我們可以做到(營業收入)700億元。年初的時候,也曾為今年的經營情況捏了一把汗,畢竟大的經濟形勢不是很好,但是現在,我們終於可以輕鬆一下了。」

「中國內地首富」的簡單生活

「宗總不拘小節,也不怎麼在意個人形象,有時候顯得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娃哈哈的一名行政人員向記者爆料,一次,友人極力邀請宗慶後去參加一個時尚類活動,盛情難卻,宗慶後只好前往。「全場的人都是西裝革履,只有宗總穿著夾克衫,還是舊的,和當時的氛圍極不協調,可他自己根本沒有感覺到有什麼不妥。」

和「首富」的頭銜比起來,宗慶後的生活談不上「品質」。平常,他總是穿一件普通的夾克衫,一雙有點舊的布鞋,有些是最便宜的大路貨,但他認為這很好,「幾十元的衣服穿在身上,人家都會以為是幾千元的,我幹嗎花那個錢?」宗慶後調侃道。

穿衣服隨便,吃飯也很簡單,用宗慶後自己的話說,這輩子最愛鹹菜腐乳,身體照樣健健康康。如果不出差,宗慶後的一日三餐幾乎都在公司食堂解決。

杭州這些年變化很大,西湖變得越來越美,整個城市的環境也越來越乾淨、充滿江南韻味。早年走街串巷送汽水的宗慶後,自以為閉著眼睛也走不丟,但最終他發現,杭州變得自己已經不認識了。「其實,不是杭州變化快,是他總忙於工作,根本沒時間出去四處轉轉。」女兒宗馥莉總是勸父親多出去走走,但宗慶後只要一出門,基本就是奔機場。

有一次,電視台錄製節目,專門把他拖到了西湖邊喝茶。節目錄完了,他大發感慨:「在這座城市活了大半輩子,沒想到原來坐在這裡喝茶這麼舒服。」下屬建議,乾脆在西湖邊租個地方辦公得了,累了可以坐湖邊喝喝茶,看看景。「那就光顧著喝茶觀景了,看過的文件轉頭就得忘了。」宗慶後立刻否決了這個提議。

堅守實業「陣地」

25年,娃哈哈的總資產增長了57萬倍。集團旗下的娃哈哈系列產品,銷量一直穩居全國第一,在實體經濟面臨「空心化」、國際金融危機及歐債危機雙重影響下,宗慶後如何立於不敗之地?

宗慶後給出的答案是:一切源於我們的「專注」。「認真做好一件事,這是最簡單,也是最難的。25年來,我們的信念從未動搖,快速積累財富的虛擬經濟我們視而不見,一心一意做產品、搞實業,一心一意為中國老百姓提供最實惠的必需品,是我們不變的追求。」

在企業內部管理機制上,宗慶後可謂創造了一個很難複製的模式。宗慶後曾說:「世界上很多成功的大企業,都有一個強勢的領導人,都是『大權獨攬』。」所以,一直以來,娃哈哈的「專制」在業界也是出了名的:娃哈哈集團直到現在也不設副總經理,生產、銷售等各個領域的管理則是由各個部長負責。

但這並沒有妨礙娃哈哈員工的忠誠度,因為宗慶後雖然「專制」,卻是個有情有義之人,25年來,他從未辭退過一個員工,一年中甚至有一半時間和員工奮戰在一線。

一方面高高在上,一方面又和大家一起摸爬滾打,宗慶後深諳「中國式領導」的精髓。

宗慶後強勢的另一面,則體現在娃哈哈對渠道的控制上,這也是宗慶後管理經銷商的成功之道。

 

娃哈哈擁有遍佈全國的近5萬個經銷商,如何管理好這個至關重要的終端體系,很大程度上是娃哈哈成敗的關鍵。宗慶後的解決之道是創立了「聯銷體」,即編織了一張遍佈全國各地6000多個一級批發商以及三四萬個二級、三級批發商的銷售終端營銷網,與經銷商結成利益同盟體,變一家企業在市場上與人競爭為幾千家企業合力一起與人競爭。

採訪中,一直關注時事政治的宗慶後認為,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八大是個 「空前的利好消息」,「一個國家的經濟,離不開實體經濟,尤其製造業。工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十八大報告中,關於『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指導思想,無疑是非常正確、非常值得期待的。」

宗慶後表示,中國的製造業中,中小企業大約佔據了半壁江山,但中小企業的發展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礙,「我建議國家應該從稅收、行政審批方面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進一步為中小企業減負。」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種種跡象表明『實體經濟回歸』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流聲音。而我們娃哈哈,將一如既往地堅守實業,為最基層、最廣大的消費者提供最好的產品。」 宗慶後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24

「經營之神」宗慶後:娃哈哈商業帝國全解密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1/2428867.html
想知道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的成功秘密,看看他林林總總的書架也許你會略窺一二。毫不誇張的說,宗可能是全中國購買地圖冊最多的人—除了每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的地圖之外,還有《高速公路及路網詳查》、《中國地理全知道》、《高速公路及城鄉公路網地圖集》、《實用中國地圖集》等等不一而足,而且這些地圖冊通常都已注滿標記。它們記錄了這位中國最大的飲料帝國的締造者的足跡所至,時至今日,每隔一段時間,宗都會親自走訪各地市場,即使節假日也不例外。

書架旁側是長長的會議桌和厚重的椅子,不過,它們已過時多年。在經歷2006年達能娃哈哈股權之爭風波之後,宗慶後還是這裡的主人。他操著濃重的浙江鄉音,身著一套平淡無奇的藍色西裝,布鞋,不停地抽著萬寶路香煙。他給人的印象就像是一個普通人,是購買其飲料產品的老百姓中的一員。「做生意的道理是相通的,管理上的東西有時候是無師自通的。」宗慶後對《環球企業家》說。

在其治下,娃哈哈的行業霸主地位已保持超過14年,其產量佔全國飲料20強企業總產量的25.6%,收入佔43.4%,利潤則佔據53.8%。此外,它還上繳全國飲料20強企業總利稅的49.6%。關於其龐大的業務量,一組數字或可直觀的說明這一切—其每年生產飲料所用的奶粉相當於20萬頭奶牛一年的產奶量,每年所用茶葉用量則來自超過8.7萬畝茶園。

贏得這一切當然並非易事—67歲的「飲料大王」宗慶後出身清貧,曾當了15年的農場工人,直到1978年才在杭州一家紙盒廠勉強找到一份工作,並工作至1986年。此後,宗設法借了14萬元人民幣,創辦了一家小型企業,銷售冰淇淋、汽水和花粉口服液。而當下,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廠已蛻變成飲料業的巨擎,2011年營業額、利潤則分別高達679億元、123億元。

宗慶後的成功獲益於天時地利。諮詢公司歐睿(Euromonitor)預計年內軟飲市場產量將達到710億升,接近五年前的兩倍。2015年,其市場規模將由2010年的490億美元增至860億美元。好消息仍不限於此。以飲料行業為例,中國人均軟飲消耗量為46升,僅相當於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遠落後於美國的340升。中國人平均每年購買飲料230次(以每次1瓶或1杯計),而美國這一數字則高達1500次。

儘管可口可樂仍佔據著中國490億美元軟飲市場的最大份額,但巨大貨架上的最佳位置早已被娃哈哈等本土飲料品牌所佔據,娃哈哈提供諸如維他命果乳飲料、八寶粥、純淨水等超過48個產品,並展開了巨大的營銷攻勢,以塑造品牌、創新產品並加大分銷力度。娃哈哈的成功得益於宗慶後對本土消費趨勢的精準把握—很多趨勢頗具全球性,包括更為健康的膳食結構及對新奇產品的渴求。上海尼爾森(Nielsen)快速消費品副董事特德·赫爾利(Ted Hurley)對其評價是:「娃哈哈尤以創新聞名。它生產了許多新東西,當然有一些並未獲得成功。但它動作迅速,適應力強。」

在飲料業大獲成功之外,宗慶後期待新冒險。9月初,宗現身意大利米蘭周邊的工廠,走訪企業並現場看樣訂貨。其第一天在當地的服裝企業現場下單即超過300萬歐元。隨後一天在Carpi地區的鞋廠考察時下單亦超過100萬歐元,這趟歐洲之旅之旅,其足跡遍及巴黎、馬德里、巴塞羅那、意大利米蘭、佛羅倫薩、那不勒斯、西西里島等地。僅在意大利,宗就與約300家意大利企業進行了超過500次的會面,他計劃購買2億元貨物運回中國。這些會面的企業的共性在於其在中國市場其品牌未被代理。

宗並非購物狂,但或將因此躋身中國零售市場的最重要變革者之列。「在飲料板塊之外,未來我將很大精力放在商業零售上。」宗慶後說。

2011年,中國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18萬億元,同比增長17.1%。2020年,中國或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場。宗希望分上一杯羹。2012年,娃哈哈商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宗正式進軍中國商業零售市場。他為此開出的支票是10億元,並計劃3年內將這一數字提升至100億元。這或許預示著宗慶後的新起點—做強做大飲料主業後,上游則通過養殖奶牛掌握源頭原料;下游則進軍零售業,形成完整產銷鏈。

「之所以做這樣的決定,是不想被人牽著鼻子走。」宗慶後解釋說。如此行事源於娃哈哈經銷商進入商超所遭遇的種種「麻煩」,進場費等多如牛毛的收費項目一度令宗慶後如坐針氈。宗研究發現在流通領域,超市運作極不規範—進店費高企、佔用供應商資金、亂收費、拖欠貨款等不一而足。不過這一想法的試驗並不順利。「我開始想做超市,結果研究後好地段都沒有了,而便利店管理起來則太複雜。」宗慶後說。

宗將最終目標設定為開設歐洲精品商場,且專注於消費品領域(服裝、配飾、鞋類、金飾品和服裝飾品、化妝品、家居和幼兒用品以及食品)。究其原因在於中國市場消費模式正向西方發達國家靠近。依照娃哈哈的規劃,其零售形態有二,一是國內各主要城市開設娃哈哈歐洲精品商場,吸引歐洲廠商直接進駐開設專賣店或櫃檯;二是由娃哈哈作為歐洲品牌在中國的總代理,吸引國內加盟商開設加盟店。11月末,娃哈哈第一家歐洲精品商場WAOW PLAZA在杭州錢江新城正式開業,並計劃2013年開出5至10家商場,3至5年內在全國開設100家商場。

控制力

宗慶後的底氣源於對強大銷售網絡的超常控制力。這套名為「聯銷體」的獨特管理模式,為宗慶後編制了一張遍佈全國各地的銷售終端營銷網,包括8000多個一級批發商以及三四萬個二級、三級批發商。

管理好這一網絡對於娃哈哈來說至關重要。「聯銷體」將娃哈哈與渠道商的命運相連。在這一模式下,娃哈哈與經銷商簽訂協議,經銷商按照協議完成年度銷售任務,交納銷售保證金,娃哈哈則規範經銷商的銷售區域、給其代理權、支付高額的保證金利息、安排銷售人員協助經銷商管理銷售和市場開發,如此形成一個擁有「共同的目標和利益」的銷售共同體。

借助於整合各個層次的客戶及客戶佔有的資金、市場、倉儲及配送體系等各項資源,娃哈哈則最終實現「一家企業在市場上與人競爭,變為七千家企業合力一起與人競爭」。


它保證了娃哈哈沒有欠款及現金流的充裕,也構築資金壁壘以淘汰劣質經銷商,這項制度的另一個巧妙之處在於通過透支資金令經銷商無法兼做其他品牌,也變相打擊了競爭品牌。對經銷商來說,利息亦可以錢生錢,因而亦不吃虧。

聯銷體無異於一台每天產生利潤的「永動機」。但這台機器能否順利運轉取決於三點:有無熱銷的產品、產品能否讓鏈條上的各個層面有足夠的利益分享、掌控者能否保證生態鏈上的利益的有序性。它亦迫使娃哈哈必須適時進入新的產品領域,娃哈哈對新品的要求並不可靠—其利潤能「潤滑」生態鏈即可。維護關係的前提要素即是「信用」,儘管其他維繫要素眾多,但最要害僅在於上下游須形成有序的價差關係,每一環節須賺到該賺到的錢,而且是年年賺到。

在某種意義上,娃哈哈是飲料廠商中最為懼怕價格戰的,若價格一亂,價差體系即會動搖,聯銷體的利益鏈就會鬆動,甚至斷裂。命門在此,宗慶後意識到只有新產品才能夠有高利潤,才能夠維持相應的利益分享。

由此,其每一個動作均致力於加固聯銷體雙方的利益鏈。推陳出新的產品及隨之而來的巨額廣告投放,其目的一半是為了打動消費者,一半則是為了保持住聯銷體的高昂熱情;而頻頻佈局全國,旨在實現極小的運輸半徑圈,最終降低運輸成本;不斷開發新品則為均衡飲料的淡旺季銷售,最大限度拓展經銷商的盈利空間。如此種種,宗慶後最終構築了一套嚴密的壁壘,即使競爭對手深知其命門所在亦難以企及。僅以生產佈局為例,娃哈哈在29個省有著60處生產基地,同類產品的生產成本甚至比可口可樂還低。

如此再輔以強大的IT及數字化管理系統,宗慶後最終將娃哈哈打造成一台現金機器—從銷售、開票、財務、倉庫全部信息化管理,每天下班時經銷商、客戶經理、部門主管都可以收到當日銷售報表、庫存表、批發商餘額表、累計銷售報表及各產品生產日期,宗慶後本人亦可隨時可以瞭解銷售動態。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曾說的「所有企業在危機中遭遇的就是兩個問題,一是庫存增加,二是應收賬款收不回來」,上述情形在娃哈哈並不存在,娃哈哈賣東西都是先收款,市場庫存則以銷定產,運作的關鍵是銷售預測,在生產部的輔助下,宗慶後會親自查看所有經營數據並發現問題。「我會看經銷商的同期銷售數據及發貨量。這完全靠經驗。別人學不來。」宗慶後說。

娃哈哈的另一個項成功之處在於其倡導的以人為本的家文化。宗倡導全員持股的利益分配機制以鞏固這一文化—娃哈哈有僱員3萬人,其中半數擁有公司的股票。「和達能打官司員工都沒有背叛的,達能雖然公開號召造反,卻不敢派人到公司來,怕被我們的員工打。」宗慶後笑著說。

借助於這場蜚聲中外的超級官司,宗慶後本人亦名聲大噪。達能指責宗慶後在合資企業之外另設相關公司,銷售使用娃哈哈商標的競爭性產品。宗慶後則予以了否認。雙方最終於2009年達成庭外和解,宗慶後本人笑到了最後。宗慶後對這場猝死婚姻進行了冷靜的反思。「老外骨子裡看不起中國人,覺得掠奪你是正常的,不掠奪才是不正常的。他們指責我不講誠信,可我們國內外打官司都贏了。沒有道理,達能會這麼老實?」宗慶後說。「中國人不能老被欺負。」

憑藉超人智慧和勤奮操勞,這場官司絲毫未能影響娃哈哈,事後其運轉如舊。2009年娃哈哈營收為432億元,達能官司終結後的2010年、2011年,這一數字分別增至549億、679億元。

作為掌控者,宗慶後牢牢把控著自己的命運。在中國企業界,已近古稀之年的宗慶後堪稱異類,他聲稱除了事業成功,別無所求,數十年來,他甚至未曾在西湖邊上喝過茶。他從不信西方經濟學及管理理論,不信諮詢公司,也不信調研報告。他亦不信空降兵,其追隨者多在公司呆了10年以上。迄今為止,他仍不會使用電腦,最常用的辦公設備僅一支籤字筆而已。「西方很多同行不如我們,設備如不我們,管理也不如我們,利潤也比娃哈哈少得多。」宗慶後驕傲的說。

其卓越運營的秘訣在於細節管理。娃哈哈實行扁平式管理,部門經理分管各部門業務,而宗慶後則事必躬親。在食品飲料行業,從未出現任何像 iPod 播放器或 Xbox 遊戲機那樣可以改變遊戲規則的創新。它仍然是一個強調細節的行業,收益以毫釐來計算,在市場佔有率或利潤率上差一個百分點,就會形成天壤之別。宗慶後深諳此道,他精益求精,對細節瞭如指掌。幾乎沒有人會留意娃哈哈純淨水瓶蓋上有幾個齒。但宗卻可以輕易說出答案:18個。

令人訝異的是時至今日,娃哈哈各環節從最高端到最低端的控制,仍舊由由宗慶後一人完成,宗以每月例會的形式直接管控著超過兩百名核心管理層,至今他仍無副手。宗的做派看似專制,實則很講情義,他從未辭退過一個員工,一年中甚至有一半時間與員工奮戰在一線,有時春節亦是如此。

當下,宗慶後唯一的困惑在於人才—他坦言自己長期因工作過分細緻,而導致下屬長期形成依賴性。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張,效率遠不及以往,他不得不努力追趕。「提高效率的關鍵是令自己內行。機器設備壞了,很多部門不知道怎麼修理,我一看就知道有什麼問題,該如何解決。」宗慶後說。

新玩法

宗慶後最為神奇之處在於化繁為簡的能力。他以勤於走訪市場而著稱,通常,他的提問都極為簡單—某款銷售是否夠好,好是什麼原因,不好是什麼原因。他總是催促手下的銷售人員密切注意一切可能的銷售陣地,尤其關注細節及市場動向,並因時因地因人而變。例如當下的包裝趨勢是趨於簡潔,而兒童產品則需要活躍。他將生意的本質簡單歸結為「買與賣」—解決「誰來買」,即要瞭解消費者的口味和需求,推出口感和價格適當的產品;解決「誰來賣」,即要解決利益分配問題,賣者有錢賺才樂意追隨。

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創造產品的差異性。即頻頻推出口味各異的新品。通常而言,新品的平均壽命為3年。而將其推向市場則需同樣長的時間,僅前期花費一項就需投入數億元。這場遊戲的危險之處在於創新並非等同於高收益。以娃哈哈曾推出的啤酒碳酸茶飲料啤兒茶爽為例,其上市之初備受矚目,但事後重複購買率卻很低。

另一個成功關鍵則在於能否抓住窗口期。例如愛迪生奶粉即抓住乳業醜聞頻出的2010年。而在都市生活節奏日益變快的當下,宗慶後則順勢推出功能性飲料啟力。雖然紅牛在這一領域如執牛耳,但啟力正借勢在迎頭趕上—截至2012年11月底,其銷量已突破1.4億罐。


你或許要問宗慶後為什麼侵入紅牛的市場,而對王老吉的市場則視而不見?其答覆是渠道單一的紅牛貌似很強,但事實上只是區域性品牌,並未統一全國市場,其市場覆蓋深度遠遠不夠,而王老吉則強大的多。

廣告代理商百比赫(Bartle Bogle Hegarty)中國首席執行官阿爾托·漢帕特蘇米安(Arto Hampartsoumian)對此並不陌生,他表示中國企業與西方競爭對手之間的創新競賽是有風險的。「提供更多選擇並不意味著你能賺更多錢,這裡面存在著一個自相殘殺的風險。」漢帕特蘇米安解釋說。類似的失敗並不會嚇到宗慶後。娃哈哈資金長期充裕,其銀行存款高達160億元。

因實力過人,宗時常「被迫」捲入競價之戰。八月初,有傳聞稱娃哈哈有意以5.2億英鎊收購英國聯合餅乾公司(United Biscuits)旗下的零食業務分支KP Snacks—這些收購傳聞均被證實為子虛烏有。「我做飲料都做不及了,收這麼簡單的東西幹什麼?這種收購債務往往也很大,不光是成本高,管理也很難。」宗慶後說。他坦言另一個顧慮是此類產品不夠健康—不符合未來的產業潮流。


他真正在意的是娃哈哈能否打通上游原料環節,例如奶粉—娃哈哈每年需耗費超過15萬噸奶粉,營養快線、愛迪生奶粉等乳產品銷售額2011年已高達270億。他試圖對此進行一系列收購,但最終均不了了之。其根源在於「樹大招風」。

3月初,他曾前往澳大利亞西澳、塔斯馬尼亞等地考察牧場,其中包括西澳最大的單一牛奶生產商Lactanz Dairies,其有意競購。宗對這些潛在併購目標均已經做過細緻入微的調研。他要求西澳農業部向娃哈哈提供詳細計劃,即最好的奶製品廠在哪裡,氣、水、電的供給在哪裡,並派人則一一考察。但接踵而至的媒體報導卻令Lactanz Dairies迅速提價,最終交易被迫告吹。

若交易成功,好處顯而易見。在澳大利亞建養牛場生產一升鮮牛奶的成本僅20多澳分(低於2元人民幣),而國內品質低得多的鮮奶收購價每升超過3元。澳大利亞每頭奶牛年產量可達10噸,而國內受困於養殖技術,這一數字僅為3至4噸。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最簡單獲取資源的方式莫過於收購當地企業,不過娃哈哈似乎並不準備這樣做。

對宗慶後來說,海外資產的管理模式有兩種,一種是併購現有公司,親力親為聘請當地管理者,再擴大生產,另一種則是貿易型,即娃哈哈提供中國的銷售市場,對方則保證產品質量及按單生產。宗尤其偏好後者。「直接對國外大企業發起收購,管理不好絕對是在給對方送錢。而做貿易,我們只需要定好標準驗收就行。」宗慶後說。

如此行事的好處是規避風險。這是典型的宗氏風格。愛迪生奶粉的路徑即是如此—娃哈哈與代工商全球最大的乳品公司之一荷蘭皇家乳品公司簽訂採購包銷合同,其代工廠則選用在在嬰幼兒營養領域有90多年經驗的荷蘭貝倫工廠。他從不熱衷於品牌收購—這亦完全迥異於其他中國企業家。其理由是「收購了也不一定搞得好,(西方人)骨子不認可中國人,這很難搞。」

長久來,他一直希望整合西方過剩的資源對接中國消費市場。目標之一是橄欖油。他已與西班牙百葉集團索菲亞橄欖油灌裝廠簽訂包銷合同,後者銷售額6億歐元,佔據世界7%的橄欖油市場份額。另一個目標則是葡萄酒。宗將目標瞄向葡萄牙和西班牙,在考察市場後,宗慶後發現兩國葡萄酒品質不俗,大約60%出口法國。例如位於西班牙維爾德潘納斯的葡萄酒廠家FELIX SOLIS年生產4億瓶葡萄酒,規模位居歐洲第一位,但卻為產能過剩而發愁。宗的做法是與廠家簽約,而採購國農業部們負責保障原產地質量。宗甚至對南美天然植物資源的後續開發頗感興趣,例如減肥明顯的車前子、降血脂明顯的奇雅子等等。在他的辦公室內,亦擺放著諸如野生菌特鮮醬油、天葡萄皮所制米醋等。

從中不難窺見宗的投資要訣—市場容量夠大、適銷對路、強大的貨源和質量保證、健康、足夠的價格差。之所以敢於涉足與飲料無關的衍生品類,這歸功於娃哈哈渠道的強大控制力及質量美譽度。宗慶後要求這些產品在國內銷售需在原品牌之外貼上娃哈哈的標誌。在過去數十年間,娃哈哈從未深陷質量醜聞。

對於這些即將大肆進入的產業,宗慶後事先都進行了細緻研究。他並不熱衷飲酒,但卻通讀諸如《世界頂級葡萄酒及酒莊全書》、《世界葡萄酒全書》等專業著作。「國外很多一百歐元的葡萄酒到國內價格可能一兩萬一瓶,這是不正常的。」宗慶後說。

飲料行業的風向瞬息萬變,在宗看來,最大的變化莫過於由解渴轉向健康保健,主題則是健康。他預言含糖飲料會逐步失寵,但農村市場除外,原因是「農村人喜歡甜覺是覺得有料,不甜他們就覺得沒有料。」應對變化的法寶是創新差異化。

娃哈哈能否因時而變?最大的挑戰在於宗慶後的年齡—他已經67歲了,而終端消費者卻是年輕人。宗坦言自己永葆嗅覺的秘訣是勤於走訪市場。「只有吻合需求才能賣得好。」宗說。

關於產品,宗慶後亦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娃哈哈曾經推出瓜子及大廚藝方便麵,這些產品由於種種原因均歸於失敗。不過,對宗慶後而言,這些失敗並未傷身,他懂得如何判斷何時該繼續投入,何時該果斷叫停。

宗慶後並不畏懼失敗,尤其是新產品虧損。通常娃哈哈一款新品推出之際廣告投入即高達數億元,宗對這些巨額投資卻從不吝嗇,對於剛面世的新產品,宗慶後通常會選擇閃電式的開發,啟力即是如此,而對於愛迪生奶粉這樣的產品則換用滲透性打法。

旁觀者可能會質疑宗慶後事無鉅細的管理風格,可在他看來,娃哈哈尚不足以強大到可以抵禦所有風暴,做實業必須心無旁騖的專注,而細節則決定食品企業存亡。在他的辦公室,甚至有一個書櫃裡全是養生的書。這並非宗的個人喜好,而是其為新研發做功課。在他看來,生物工程即是能誕生出另外一個娃哈哈的新產業。「現在三高人群這麼多,這些年就我們投了大量資金研發菌種。預防三高的飲料估計明年就能上市。」宗慶後透露類似的技術亦可用於污水、垃圾處理等行業。除此之外,他還希望娃哈哈在高性能機電等領域有所建樹。他亦曾秘密研發組裝工業產業機器人,併力求將其國產化。

這種危機感促使宗慶後保持著清教徒式的生活:早上7點上班,晚上11點下班;每年出國考察洽談約3個月;到全國各地做市場調查約5個月。在常人看來,經年累月的勞作令人難以承受,放鬆方式之一則是在出差間隙看看歷史劇,當被問及最大危機感究竟來自何處?宗慶後的回答是「政治經濟學」—「中國社會瞬息萬變,經濟社會發展迅猛,只有跑市場才能瞭解到什麼產品沒落,企業賣得出去產品就能長期生存」。而對於當下,他最大的感慨是「改革開放給我的機會,以前是緊缺經濟,現在則是過剩經濟,小企業難弄得多。」而如何才能變得更好,他的建議只有六個字:「放權、讓利、開放。」

不過。如果可以穿越,宗慶後可能更願意回到過去。他的偶像是雍正皇帝—在其眼中雍正是勤勉專制,且是把理財好手,用自己的無奈、艱辛及空前的勤勉為帝國的日後繁榮掃清障礙。「我覺得自己很像他。」宗慶後對《環球企業家》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21

宗慶後改變


2013-06-24  NCW  
 

 

他想繼續掌控一切,但已不得不考慮接班人問題 ;他想繼續堅持主業,但必須

啓動多元化

◎ 本刊記者 沈乎 周群 實習記者 吳一靜 文宗慶後身著白衫黑褲,衣袖半挽,不緊不慢地走進了西子湖畔香格里拉酒店的貴賓室。

這和以往他出現在公衆中的形象一樣。

在剛剛結束的一次演講中,他慣常的口語表達、直接的觀點,也和以往一樣,贏得笑聲和掌聲。這是6月的一天,他準備在這裡接受財新記者的專訪。

這位以六七百億元資產數次榮膺中國內地“首富”的娃哈哈掌門——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是個天生的營銷員,善於營銷一切,包括自己的觀點。他以強勢而聞名,在數年前的“達娃(達能與娃哈哈)之戰”中,借力“民族品牌”發動一場輿論運動,竟然奇跡般地撬動政治、法律和商業杠杆,迫使達能簽下城下之盟,使毀約在先的娃哈哈實現獨立。這場險勝,已從娃哈哈官方版本的發展史中徹底刪除。

他依然自信。回顧往昔,宗慶後直言來路多艱,但又稱“挫折多的時候也沒有感受太大(壓力) ” 。的確,42歲才踩著腳踏車代銷棒冰、汽水開始創業,竟從世界五百強的兩大外企腳下挖出一片陣地——對這位自稱“我的財富是一瓶水一瓶水賣出來的”的草根“首富”而言,榮辱冷暖,惟其自知。需知飲料行業有句笑談 :需要上帝的祝福,才能打敗兩大可樂。

但是,也有些東西不一樣了。這和年齡有關。今年68歲的宗慶後不得不考慮 :在他有一天干不動了的時候,娃哈哈如何基業長青?這使他在矛盾中開始改變。

作為典型的浙商和典型的中國第一代創富人,宗慶後思路清晰精細,個性鮮明,霸氣中透著“土氣” 。從“娃哈哈”品牌、市場形象、飲料的消費者定位和營銷策略,到最近高端商場賦名“娃歐” ,他始終取法于自己最熟悉的市場和消費者。

過去,不同于浙商們普遍熱衷房地產和資本的快餐,宗慶後有自己的一套穩定路線,求“基業長青,百年老店” 。

他屢次說,娃哈哈不要房地產和資本操作的“新錢” ,愛分厘積攢的產業“老錢” 。也正因此,才有娃哈哈過百億元現金趴在賬上,卻無一分錢貸款的奇觀。

經過達娃一役,他對資本的反噬和企業控制權更加在意。

談及自己最欣賞的一代企業家,宗慶後舉出華為創始人和總裁任正非,理由是後者始終堅持主業,並實現了國際化。財新記者問及,未來娃哈哈是否也希望華為般的業務國際化,宗慶後冷靜地回答, “還沒有到時候” 。

現在,宗慶後仍想走得穩。但他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年齡和接班人問題。他坦承,做銷售不光要有累積的經驗,還要有天賦。 “我畢竟年紀大了,後面做不動了。銷售是最難搞的,市場變化太大了。 ”追逐快消行業的口味就像場賭 博,即使對市場敏感如他,也摔過跟頭:啤兒茶爽、關帝白酒、平安感冒液等產品在試水失敗後迅速消失。

競爭的加劇,飲料行業增長的瓶頸,迫使娃哈哈邁出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步伐。出于成本控制和來源安全的初衷,宗慶後選擇先沿著產業上下游布局,涉足的領域有三: 機電、生物工程和零售。

但他表示,未來在娃哈哈版圖中,分量最重的不是飲料業,而是零售業。

為什麼要把零售業做起來?“萬一我做不動了,它也能保證企業發展。現在是娃哈哈的第26年,我再做20年也就40多年。做得動的時候要把基礎打好,今後任何人接班都沒有問題,否則現在接班是有問題的。 ”宗慶後說。

這是一次規模龐大的跨界——未來三五年內要在三四線城市開100家購物中心。與其說娃哈哈在做零售業,不如說是做商業地產,這已經涉足宗慶後過去不碰的房地產領域。多元化剛開始,規劃仍在發展中。擺在眼前的,是娃歐出師不利,愛迪生奶粉的收購尚未收效,有待觀察。一方面,他深知“沒有能力,更快的擴張反而麻煩”;另一方面,他又感到機遇轉瞬即逝,必須迅速完成結構布局,取得規模效應, “要走得快一點,慢一點反而被別人擠掉。 ”隨之而來的另一個大變化,是他開始考慮團隊建設。過去在娃哈哈,他有“獨夫”之名,獨攬大權,他之下不設副總。他對此毫不避諱,曾說中國管理需要大權獨攬,領導一多就有派系鬥爭。

此次採訪,他更表示“中國民營企業就是這點好,老闆要做什麼說幹就幹了” 。

有人表示服氣,稱宗慶後是“天才加努力” , “贏得起輸得起” ,他比別人多一步預見,更善於止損調頭 ;也有人看衰,稱娃哈哈無戰略,宗慶後一人就是戰略,而無諫臣又遠基層的戰略,已近于強弩之末。

伴隨著多元化展開和接班人問題擺 上台面,強悍如宗慶後,也不得不考慮培養出一支管理層團隊。

過去娃哈哈專做飲料,得渠道者得天下,宗慶後控制住渠道,憑借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就可以控制整個帝國。現在多元化剛起步,宗慶後已意識到單憑一己之力很難實現有效擴張,必須有一個團隊來做。 “做生意是相通的。對我來說,不陌生。現在(多元化)剛開始起步運行,團隊差一點,要培養一些人。 ”宗慶後說。

他已經在考慮接班人問題。盡管他表揚女兒宗馥莉很聰明,也在給她機會嘗試發展新的產業,但他直言, “民營企業二代里,能有一半接班就不錯了。

我認為今後肯定管理層接班比較多。發達國家都是管理層在管理。 ”他甚至表示將給管理層股權,這樣他們才有激勵好好管企業。

2013年是宗慶後創業的第26個年頭。近一小時的採訪里,他抽了六支煙——為了健康,幾支抽到一半便掐滅。這幾乎是他僅有的嗜好 :每天兩包大衛杜夫香煙,幾杯清茶。之外的時間他用來工作。至今,他依然把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親身實地考察。接受採訪間隙,他不忘提醒下屬去聽聽浙江廣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樓忠福的發言。

宗慶後說,他吃了很多苦,最終改革開放給了個機會, “那時候是緊缺經濟,我們做什麼都能做得比較好。 ”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市場競爭很激烈,已經“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

飲料行業增長仍可期

“因為利潤好,需要就投,每年投幾個億也無所謂,對我來說沒有太大影響,但是有後勁了”財新記者 : 飲料行業是否已經過了高增長階段? 娃哈哈未來是否還能保持很快的增長勢頭?

宗慶後: 今年1月到4月,國家統計局的報告是增加20.1%,飲料行業仍然保持高速增長。 中國飲料行業引領了世界潮流。中國飲料品種多,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不斷開發新產品。今後要從解渴轉向保健才能適應消費者需求,還有很大發展潛力。以前看瓶裝水覺得不可思議,現在農民都喝瓶裝水了,水量占了整個飲料行業40%多的份額。

飲料行業比較集中,五家企業占整個飲料行業60% 左右,大企業瓜分了市場。小企業專業化協作,很難再做起來。而且飲料行業一開始就是高度競爭行業,國有企業既沒參與也沒壟斷。

以前娃哈哈可以實現幾倍的增長,現在基數大了,20% 就是一兩百億了。我們不想惡性競爭,否則整個行業會產生較大影響,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公平合理的競爭比較好。

接下來要做差異化,不斷開發新的品種,是人家沒有的,而且比人家更好。

跟人家做一樣的產品,就是價格競爭。

財新記者: 但娃哈哈在2012年增長並不理想。

宗慶後:略微負增長,受假冒產品影響。

有十幾個廠生產“營養怏線” ,全國賣,還招商,包裝設計和我們一模一樣。對我們影響很大,因為營養快線一年銷量100多億元。

當時我感覺打假很麻煩,監管沒有到位,我們打假沒打好,在商標權上吃了啞巴虧,商標局也知道不對,但已經給他批了。他們在豆奶飲料里註冊了“營養怏線” ,委托工廠生產,低價,也不做廣告,因為我們替他做了,也沒有其他成本。其實用產品質量法打他很容易。也可以用反不正當競爭法打它,仿名牌造成消費者誤認誤購了。後來我們把打假當做重點去做,現在剛剛打掉。

2013年,我們會慢慢好起來的。

財新記者: 娃哈哈新產品研發投入和周期如何?

宗慶後: 我們有幾百人在研發新產品,也買了很多高檔的儀器設備,新產品開發比較快,這方面我抓得比較緊。因為利潤好,需要就投,每年投幾個億也無所謂,對我來說沒有太大影響,但是有後勁了。

我們很多產品都備著,看什麼時候適合,經過市場調研再推出去。每年不能推太多,頂多一兩個,不集中精力推也推不開。

我做營養快線的時候很簡單:到一個城市,當地報紙四個半版的廣告,每天晚上一兩段電視廣告,一個禮拜就紅起來了。後面我做了中央台的廣告,當時只有中央台能覆蓋全國。

那時一個地方頂多一張省報、一張市報,就一張,四個版; 就兩個電視台,省台、市台。

現在報紙這麼大一刀(量詞,同“疊”——編者注) ,電視台有200個。

廣告費用又高,到位率也很低,不像以前。現在我在省台做一個15秒的廣告,就要三十幾萬元。

財新記者 : 將來娃哈哈在營銷費用上會持續增長嗎?

宗慶後 : 我們相對來說成本還比較低,因為產品線全部自動化了,模具、蓋子、標簽各個環節都是自己做。

財新記者: 外資在飲料行業很強大,但娃哈哈成了中國市場的老大,為什麼?

宗慶後:外資進來時在大省市,做終端,沒有往下深入。

老外還不懂中國國情,因為美國主要是大超市,很簡單,不像中國這麼複雜,各種渠道各種形式都有,水也比較深,可能錢都不一定收得回來。

我們對中國市場比較瞭解。那時國家建立了很好的商業網絡,我們起先用了它的渠道下去。後來因為國企服務不好,批發市場興起,我們馬上進入批發市場。批發市場多了,價格搞亂後又賣不動了,我們又退出批發市場,到地級市找大的經銷商,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

隨著產量不斷增長,我們往縣級延伸,找縣里的經銷商,一下子全部把銷售網絡建立起來。

財新記者 : 你如何保持對渠道的控制力?

宗慶後 : 因為東西暢銷,他(經銷商)願意做我的生意。我讓他打保證金,賺了錢再分點利給他。保證金我給他貼利息,比銀行利息還高。

我們每級客戶都派了客戶經理,為他們服務,同時也監管他們。所以娃哈哈2萬多人,生產工人1萬多人,銷售也有8000多人。

財新記者 :將來渠道方面會有變化嗎?

宗慶後 : 我們正在建立第二套網絡。

我們品種比較多,經銷商不可能把所有品種都銷齊。一般經銷商能銷四五個產品已經很不錯了,再多的話他也沒有精力。所以我們想在他不銷的地方再開發經銷商,不銷的產品全部建立第二套網絡。同一個地區有兩套經銷商銷售不同的產品。

零售業將借力資本

“我現在不缺錢,但真的投資零售業的話,自建商場投資就大了。那時可能要上市募集點資金,才能發

展比較快”

財新記者:娃哈哈到現在還沒有銀行貸款,這是否是浪費資源?

宗慶後: 不缺錢貸什麼款?如果沒有能力,更快的擴張反而麻煩。這個錢丟下去虧本了也沒意思,總歸要做有把握的事情。第二,我(財務狀況)比較穩定,經濟危機對我沒影響。銀行是你有錢了願意貸給你,但是一有問題就馬上收緊。

現在多元化我們已經慢慢在做了,但我們不做自己能力做不了的事情。房地產暴利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做,如果我要做的話,可能也做得很大。各地政府說這塊地你去開發,我們沒去,沒這個精力。我們堅持主業經營,也沒有亂七八糟搞什麼東西,沒有搞房地產,沒有搞資本運作,所以還是比較穩健在發展。

財新記者 : 當時沒賺房地產這一桶金後悔嗎?

宗慶後 : 不後悔,因為我也不適於做房地產。一個個章敲過去,我最不適合和人家打這種交道,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栽進去了。

財新記者:未來在資本市場有什麼計劃?

宗慶後: 飲料不可能上市,沒條件也不需要。

我是全員持股,上市公司對股東數量有限制,我怎麼可能把員工股份收過來?我覺得員工持股很好,員工也是主人,把自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綑在一起,而且增加收入。員工收入高了,對企業也忠誠。

商業這塊可能今後會上市,因為商業投資大,回報慢,而且我現在是和多方合作。

我現在不缺錢,但真的投資零售業的話,自建商場投資就大了。那時可能要上市募集點資金,才能發展比較快。

沒有規模賺不來錢,也經營不下去。

多元化不能太慢

“現在剛開始起步運行,團隊差一點,要培養一些人。我還要走得快一點,如果走慢了反而被人家擠掉”財新記者: 你說到娃哈哈不做沒能力做的事。你能否定義一下, 什麼是娃哈哈 “沒有能力去做的事”?

宗慶後 : 現在應該說,娃哈哈基本都有能力做,但要看精力,也要有團隊,不可能靠自己一個人做。

娃哈哈的產業多元化還在開發,主要從三個方面發展。一是機電,我有兩個機電廠,設備都是一流的; 也有技術,自己做模具,關鍵設備是自己造的。我們機器人做出來了,但關鍵部件是買來 的,成本下不來,我們在研發關鍵部件。

二是生物工程,飲料要升級換代,從解渴轉向保健。三是零售業。另外,也可能會發展我們的原料基地,保證原料安全,實際上還是和我們上下游有關的。

零售業也是考慮飲料產業。現在大型零售業太不規範,亂收費,租金高,付款不及時,拼命壓價。企業沒有利潤怎麼生存?這影響到製造業的發展,我想扭轉這個局面。我今後搞零售業就不搞這一套,按時付款,不亂收費,他有利潤,我也有利潤。

我的零售業發展最主要是三四線城市,主要搞綜合購物中心,吃喝玩樂購 物一體。他們需要什麼我就賣什麼。要摸透消費者心理,有時候還要引導消費。

財新記者 : 去年娃歐的啓動,表明你也涉足高端商場。這種跨界是否風險較大?

娃哈哈宣佈未來三五年內要開100家購物中心,是不是太激進了?

宗慶後 : 做生意是相通的。對我來說,不陌生。現在剛開始起步運行,團隊差一點, 要培養一些人。 我還要走得快一點,如果走慢了反而被人家擠掉。

大城市商業已經飽和,要搞就要搞個樣板出來,要有特色。現在老百姓喜歡買國外的好東西,專門搞個國外精品商場,消費者就會到你這裡來。另外,兒童用品也比較散,如果集中賣兒童用品,質量好價格又合理,兒童用品的消費者都會到你這裡來。

但我的零售業現在重點發展的還是下面(指三四線城市) 。100家的計劃不是太激進,不形成規模做不好。如果有100家,我可以把工廠產品包下來,就沒有銷售費用,價格低點還有錢賺,在市場上就有競爭力。規模小的話做不到。

財新記者: 似乎娃歐的起步並不順利。

宗慶後 : 這肯定有個過程。

當時主要想先把這個店開出來,花了四個月啓動,包括購貨和裝修,有些倉促。地段也不好,沒有人氣。現在還沒有重點宣傳,等改造了之後再去宣傳,可能在年底會推廣。

7月我要開招商會,招商會開完後就改造。我請了歐洲設計師,今後每個廠商都會有他自己的設計風格。搞百貨的都願意和我合作,把我們的人摻進他的運營團隊,我們也會成長起來。但我要改變他們原來的運營模式。

財新記者 : 在你理想的局面里,最後飲料和零售在整個集團里,應該各占到多少比重?

宗慶後: 後面可能零售業最大。但這不是主業轉型,是保證主業的發展。零售保證我的產品銷售,我自己的商場肯定賣自己的東西。

我畢竟年紀大了,後面做不動了。

銷售是最難搞的,市場變化太大了。做判斷不光要有累積的經驗,還要有天賦。

為什麼要把零售業建起來?萬一我做不動了,它也能保證企業發展。我們現在要求基業長青,做百年老店,現在是第26年,我再做20年也就40多年。做得動的時候要把基礎打好,今後任何人接班都沒有問題,否則現在接班是有問題的。

財新記者: 國際收購的布局,你是怎麼設計的?

宗慶後: 現在國際收購大企業、倒閉企業,我認為是給人家送錢,你管不好。

上次我去歐洲工廠考察,歐洲現在經濟很不好,才希望和我合作。我要找到現成的技術和產品才會合作,要研發的話後面沒底。

我要收購那些有產品、有技術的小企業,收來之後叫他自己去管。現在中國經濟發達了,但到國外參與市場競爭,要被人家趕出來的。

我現在很受歡迎,因為我把他們的產品賣到中國來。愛迪生奶粉沒有市場,我沒有資源。我貼牌加工,不用投資,也沒風險。他很高興,我也很好。我們收購了他的企業,還可以把他的技術引入中國。這裡市場大,我可以複制(營銷的經驗) ,也少了風險。

財新記者 : 你心裡是否謀劃過最終成為全球食品飲料帝國?

宗慶後 : 還早。但遲早中國會進軍全世界。我現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慢慢大了,但要和當地企業合作才能站得住腳。人家稅收高,法律也搞不清楚,一腳踩進去,連本帶利都沒有了。我給他們送錢幹什麼?

接班問題不用擔心

“市場競爭中企業優勝劣汰很正常,我們儘量做到基業長青、長盛不衰”財新記者 : 現在很多成功民企都面臨接班問題。你怎麼看?

宗慶後 : 民營企業二代里,有一半接班算不錯了。

第一代都是白手起家,都是比較低檔的產業。第二代都受了高等教育,視野、眼光都不一樣,有些低檔的東西他們不願意幹。這很正常,不用擔心。你沒有看到年輕人的潛力,他們比我們這 代更聰明,文化程度更高,只是沒吃過苦而已,機會也少了,市場競爭很激烈,創業難一點,而且你沒那麼大本錢了。

市場競爭中企業優勝劣汰很正常,我們儘量做到基業長青、長盛不衰。我認為今後肯定管理層接班比較多。發達國家都是管理層在管理,老闆不是真正的管理者。但中國剛剛開始,老闆都是自己創業創出來的。後面肯定都是管理層管理,給管理層股權,和國外一樣,這樣他才有激勵給你好好管企業。 “80 後”沒錢去創業,做管理層也是創業,這肯定是趨勢。

財新記者:你認為你的女兒做得怎麼樣?

什麼時候能夠掌控局面? 一代企業家的能力和智慧能被繼承嗎?

宗慶後:我女兒自己也在發展新的產業,香精和印刷。我給她一些支持,畢竟技術力量我這裡還是比較雄厚的。我不去管她,她有問題再找我,她也很少找我。

她在美國讀書,跟我觀念不太一樣。

在美國,老闆就是老闆,員工就是員工,給多少錢,你幹多少活。中國要以人為本,要調動他內心的積極性。以前她很嚴厲,員工幹得不好就辭退了。當時我最好的人被她挑去,她辭退了我收回來。

我們是中國文化,她接受的是美國文化。這要逐步滲透,你要一下教化她,她肯定也不滿意。她自己碰了壁就知道該怎麼做。她很聰明,現在對員工也不像以前那麼嚴厲。

財新記者:第一代企業家里,你欣賞誰?

為什麼?

宗慶後: 任正非。我認為華為做得比較好,他是真正把企業做強做大的。我們還不如他,他開發國際市場,還是堅持主業。其他人都搞房地產,主業沒有很好的發展,不一定能夠基業長青。主業做強做大之後,你就不會倒了。

第一代企業家都比較勤奮,因為原來都是最貧困的階層。他們文化程度不太高,書讀太多以後,思前思後就難做了。中國民營企業就是這點好,老闆要做什麼說幹就幹了。

改革要乾脆

“有人說現在總共有15000多項審 批,我看留下必要的,其餘的都可

以廢除”

財新記者: 你在全國 “兩會”時談到破除國企民企的身份區別。在娃哈哈發展過程里,這是一個困擾嗎?

宗慶後: 我們一開始就比較強勢,食品飲料行業的國企不多。

我們一直是在市場上求生存,因為國家沒有投資,它也不管你,任你自生自滅,所以相對來說我們比較適應市場經濟。

在其他行業,國企對民企競爭是不公平的。它不用上交利潤,全部自己用,銀行貸款比較容易,利息也比較低。有的東西是它能做,人家不能做。審批制度改革做好的話,能夠打破壟斷。

財新記者: 你剛剛也談到過審批制度改革,有什麼具體期待?

宗慶後: 現在審批很多,進入行業也要批,同一條生產線做個新產品也要批,要驗收,要專家認證,都要付錢。專家服侍得不好,他說你不合格,不同意。

所以,中國的審批制度改革也很關鍵,關鍵看改不改得好。

像現在這樣改,肯定改不好。今年下令取消和下放100多項,都是不痛不癢的東西,沒有實質意義。要改革就幹乾脆脆,有人說現在總共有15000多項審批,我看留下必要的,其餘的都可以廢除。

財新記者 : 娃哈哈是怎麼處理和政府的關係的?

宗慶後: 我們和政府的關係是我們在給他們創造業績,他們想讓我們做什麼,我們去幫他們做好。 比如扶貧、 對口支援,做利稅大戶,解決勞動力就業,做樣板,讓其他人也認為好過去投資,對我們來 講影響也比較好。

我認為企業家要懂政治,但不能參與政治,要尊重政府,但不能和政府“勾搭”在一起。要尊重人家,絕不能爬在政府的頭上,有的企業家有些忘乎所以,容易出毛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30

宗慶後這樣說:零售業會逐步奪回市場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530.html

 【導讀】馬云王健林有關「十年後電商份額能否過半」的對賭言猶在耳,內地首富、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則用行動和言語為王健林背書。2012年11月,一直紮根飲料行業的娃哈哈集團宣佈進軍零售行業,開出第一家國際精品商場。昨日(7月17日),宗慶後更是斷言,網上交易絕對不會取代零售業,只要改變經營方式,零售業能逐步奪回市場。

以下為《錢江晚報》報導節選:

在宗慶後看來,中國的零售業大有可為。他的判斷基於以下兩個原因,首先,黨的十八大提出來在2020年前要讓老百姓收入倍增,消費能力倍增,中國13億人口的大市場潛能無限;其次,每個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必定會從一產比二產大,二產比三產大轉化為二產比一產大,三產比二產大的過程,例如美國的一二三產的比例為1.2:21.4:77.4,而目前中國僅10:46.6:43.4,因此中國的三產尚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有很大的空間。

宗慶後認為,儘管大城市商業已經過剩了,但大量的縣級市、地級市尚沒有像樣的商業設施,這些地方還是大有可為的。如果採取差異化競爭亦可殺出一條血路,仍能獲得一部分市場份額。

當前傳統零售業受到的最大衝擊,來自電子商務。在宗慶後看來,主要是商場的租金太貴,扣點太高,致使零售價亦太高,很多不交稅沒有什麼費用的網商可以低價贏得一部分銷售。

但是電商模式也有缺陷,一是,不是所有的產品都可以在網上銷售;二是不能體驗生活;三是電商面臨假冒偽劣的商品不能當面驗證亦很難追溯的困境。

「因此只要零售業改變自己的經營方式,還是能逐步奪回市場的。」宗慶後表示,「不管怎麼樣,我認為網商是絕對替代不了零售業的,因為人不可以除了上班就留在家裡上網,那還有什麼生活樂趣呢。」

在未來3~5年內,娃哈哈將組建100家各種類型的商場與城市綜合體,以及300家品牌特許經營加盟店。 宗慶後的目標很簡單:將優質、性價比高的國外精品集中到這些國際精品商場,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購物時首選這裡,商場有了特色更能差異化競爭。宗慶後還有個要求:這些國外精品不允許網上銷售以免亂價,確保加盟商利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78

宗慶後每日工作16小時:效仿雍正勤政 被經銷商齊呼萬歲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7423.html

靠一瓶一瓶飲料賣出了820億身家,他憑藉對中國社會的深刻領悟,

佔領了中國每一個城鄉小店,影響著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他日子過得如苦行僧般清苦,

年近七旬依然每天拚命工作16小時,

他還決定再奮鬥20年,這一切,源於他內心對社會懷有的一種樸素卻宏大的願景

宗慶後手腕上戴著一隻價值20多萬元人民幣的名表,腳上卻穿著一雙10元錢的布鞋,上身著一件不到30元的娃哈哈工裝襯衫。這種著裝上的反差不能說明他是一個奢侈的人格分裂者。那隻手錶是女兒宗馥莉為盡孝心,送給他的生日禮物。「它還不如我以前戴的電子錶好用。」在他的辦公室裡,他抬起手錶,這樣告訴我們。

位於杭州下城區清泰街160號的娃哈哈集團總部,只是一座6層小樓,外表樸素無華,院子裡停了六七輛汽車後,便已很侷促。與周圍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相比,它顯得寒磣。它也缺乏清淨,附近高架橋上的汽車噪音不時侵擾著這座小樓。

而這座小樓的主人,宗慶後,在2010年、2012年、2013年,四年間三次問鼎中國內地富豪榜首富寶座,個人身家達820億元。

小樓內部裝修也堪稱簡陋。《中國慈善家》攝影師在為宗慶後拍照時,甚至找不到一把稍微高檔一點的椅子讓他坐。

7月13日上午8點,宗慶後與《中國慈善家》記者之間的交流開始。此前他已經在辦公室工作了一個多小時。這是近兩年內,宗慶後第三次接受本刊專訪。

巨額財富只是一張大鈔票

「820億對我來說不過是一張大鈔票。」宗慶後調侃道。他認為,企業家的最高境界是履行社會責任。

雖然頂著首富的桂冠,但宗慶後是走在大街上就會被淹沒在人堆裡的那種人。有一次,他趁候機之際,拐進機場精品店瞭解奢侈品銷售情況,服務員對眼前這位衣著樸素的老漢態度相當輕慢。提及此事,一位隨行人員至今仍情緒激動,說自己當時恨不得就沖上去告訴對方:「你們眼前這位樸素的老者,是中國最有購買力的人!」

宗慶後出差很少帶隨從人員,經常是一個人拖上行李箱就出發了。前幾年,他堅持不坐飛機頭等艙,不住高檔酒店。「這幾年,因為腰不太好了,他也就不再堅持。」娃哈哈總部的一名員工告訴記者。

只要不外出,宗慶後基本上一日三餐都在公司餐廳解決,喜歡吃素菜。他從不專門抽出時間鍛鍊身體,但平時走路健步如飛,身邊的年輕人都很難追趕上他。

採訪開始前,有醫生帶著血壓計來給宗慶後量血壓,68歲的宗慶後熟練地伸出右手,沉默不語。採訪中,他說:「我的員工和客戶都希望我多活幾年,幫他們多干幾年。現在身體還很好,工作強度還沒減少,我打算再幹上20年。」

宗慶後每天的日常生活,像鐘錶一樣精準地運轉。除非出去跑市場或出國交流,每天早上7點左右,他都會準時出現在娃哈哈總部。大約下午6點時,他的司機就會把奔馳S650開到樓下,等他下班,但經常要等到夜裡11點。

宗慶後的辦公桌上沒有電腦,所有工作幾乎都是自己親自動手完成。宗慶後沒有保鏢。前不久,一位來拜訪宗慶後的韓國作家得知宗慶後沒有保鏢後,連連搖頭表示不可思議,「在我們韓國,有錢人都是需要保鏢的。」他對娃哈哈一位接待他的主任說。

宗慶後自稱「沒有業餘生活」。 「從早幹到晚,還有什麼業餘生活?年輕的時候比較窮,也不可能培養什麼業餘愛好。」他唯一的休息方式,是在辦公室用DVD播放機看電影他從不去電影院,或是在車上聽歌、看電影。

「我是在為員工打工。」娃哈哈慈善基金會秘書長盧東對宗慶後說的這句話記憶深刻。

「為員工打工」,是宗慶後深諳中國傳統人情文化的結果。宗慶後認為,管理企業必須以人為本,從內心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打造家文化、為員工蓋房等,正是宗慶後「以人為本」管理哲學的直觀反映。

很多娃哈哈員工把宗慶後描述為「大家長」,不過,在他們眼中,宗慶後少了傳統「大家長」的嚴厲專制,多了幾分柔情細膩。娃哈哈集團總部的員工經常能在電梯裡碰到宗慶後,他會主動與員工打招呼,問他們去幾樓,然後幫他們按下電梯按鈕。

幾年前,每到夏天,宗慶後會親自給集團總部員工發放冰棒和其他冷飲。「據說這是自娃哈哈成立之初就延續下來的傳統。」娃哈哈集團對外聯絡辦公室員工連芳回憶道。

每年春節,宗慶後都會來到娃哈哈生產一線,給每一名外地青年員工敬酒、發放紅包,並與他們一起合唱《團結就是力量》—這是宗慶後最喜歡的歌曲,逢公司重要活動,他必指揮大家一起高唱此曲,雄壯的旋律瞬間將娃哈哈員工的熱情燃至沸點。

創業26年來,宗慶後幾乎沒有開除過一名員工。女兒宗馥莉剛從國外回來的時候,運用西方公司管理規範,開除了幾名員工,宗慶後因此批評了女兒,認為她還未理解中國的人情社會。宗慶後深諳中西方人力資源管理上的差異。「在美國,我是老闆,你是員工,我給你多少錢,你就干多少活,不行就把你解僱。但這在中國行不通。在中國,只有員工真正服你,他才會聽你的。依仗權勢讓人服膺只是暫時的,他會背地裡跟你搞鬼。」宗慶後說,「我們這個民族太聰明了,比西方人難管。」

在政府部門、國有企業都基本廢棄分配房屋制度的今天,娃哈哈卻多年來堅持為員工分房。娃哈哈方面提供給《中國慈善家》的數據顯示,公司成立至今,娃哈哈集團總共為員工分配房屋1553套。盧東透露,宗慶後現在正與政府協商,計劃把娃哈哈持有的一塊土地用於建設員工住房。本來,這是塊工業規劃用地,但宗慶後表示:「我們作為大企業,要帶頭為員工解決住房問題,這塊地要給我們的員工。」

「很多人都是在企業家的領導下工作的,如果企業家把企業做穩定了,員工的生活水平就會不斷提高,這樣,整個社會就會更加穩定。」宗慶後說。

在宗慶後看來,個人財富超過一定界限的部分,實際上是屬於國家的。宗慶後有個判斷,現在民營企業家已經到了回報社會的階段,「這能體現人生價值,獲得民眾的尊重,同時,也可以消除公眾的仇富情緒。」

2010年,當宗慶後得知自己被評為首富時,內心很平靜,覺得這沒什麼,「就是感覺以後可以省點廣告費了。」

打造利益共同體

2012年,娃哈哈集團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36.31億元,實現淨利潤80.58億元,同比增長16.93%。當問及商業成功的秘訣時,宗慶後吐出一口煙圈,笑了笑,輕鬆地拋出了兩個字,「雙贏」。

娃哈哈的員工,是宗慶後「雙贏」商業理念最直接的受益者。

宗慶後認為,把員工的利益與企業捆綁在一起,打造利益共同體,他們會更加努力,企業的效率也將大大提高。

從1993年開始,宗慶後就在娃哈哈實行全員持股,這在中國的民營企業裡極為罕見。現在,近2萬名員工持有娃哈哈的股份。在娃哈哈工作滿一年,通過考核的員工,都可以購買一定數量的娃哈哈股份,每股1元,回報率在50%-70%之間,每年分紅,很多員工的分紅比工資還要高。據娃哈哈一中層管理人員透露,她每年的分紅達幾十萬元。

宗慶後是這項策略的最大贏家。2012年,他個人持有娃哈哈逾80%的股份,每年分紅數以十億計。

在2011年「兩會」上,針對國有企業股權改革,宗慶後提出了一項頗為引人矚目的提案,即建議國企員工都可持股,並按貢獻大小定期調整持股額。國資委認為宗慶後的提案很好,卻囿於現實阻力,覺得難以推行。對此,決斷力超強的宗慶後覺得有些失望,「這有什麼困難的?」

宗慶後一直有個樸素的財富分享理念:有錢人應該創造平台,幫助未富人群共同富裕。

作為一家年產銷值達數百億的飲料巨頭,現在,娃哈哈在中國29個省市自治區建有70多家生產基地、170家子公司,絕大多數位於老少邊窮地區。直接吸納了近3萬名員工就業,其中來自欠發達地區農村的員工佔80%以上。在金融危機衝擊最為嚴重的2008、2009年,娃哈哈不僅沒有裁員,還在全國投資60多億元,增加了大量生產線,增加了上萬個工作崗位,並通過在全國各地建廠,間接帶動了原材料、包裝材料、水電、運輸等相關行業150萬人的就業。時下,在整體經濟大勢萎靡的情況下,宗慶後卻表示要跟著市場走,繼續擴大規模。

宗慶後樂於和政府合作,從而達到擴張企業、幫助未富人群共同富裕的目的。在娃哈哈總部大廳西北角,擺放著一座寧夏自治區吳忠市政府為祝賀娃哈哈成立二十一週年而贈送的雕塑:兩隻大手在空中呈騰飛狀,有力地緊握在一起,底座上寫著「強強聯手」四個大字。

宗慶後與政府的「強強聯手」,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

1994年,娃哈哈響應國家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的號召,初始投資4000萬元,在重慶涪陵地區兼併了三家位於庫區、瀕臨破產的糖果廠、罐頭廠和酒廠,成立了其第一家外地分公司,使千餘名工人免遭下崗厄運。

當然,宗慶後在與政府合作時運用「雙贏」的商業經營哲學,往往會獲得豐厚回報。

1995年,涪陵當地政府免除了娃哈哈涪陵公司的所得稅,上繳的國地兩稅實行目標責任制。此外,政府還以每畝不超過5萬元的優惠價格,向涪陵公司提供遷建項目所需用地,並負責落實娃哈哈集團派駐人員的住房。2001年7月,涪陵地方政府更是將手中持有的杭州娃哈哈集團涪陵有限責任公司50%、價值近1.5億元的股份無償轉讓給了宗慶後。

此後,與政府合作、進行「扶貧式開發」的投資策略,成了娃哈哈集團在大江南北開疆拓土的利器,無往不勝。這個過程中,當地政府招到了優質企業發展本地經濟,同時吸納了大量當地人口就業和帶動了農產品(000061,股吧)銷售。當然,娃哈哈也獲得了高額利潤。

「扶貧式開發」,在包括全國佈局娃歐商場的娃哈哈未來商業多元化格局中,宗慶後表示「要繼續擴大」。

經銷商也從宗慶後的「雙贏」商業哲學中獲益頗豐。

憑藉強大的「聯銷體」渠道管理體系,宗慶後編織了一張遍及全國各地的銷售網絡,包括8000多個一級批發商和三四萬個二級、三級批發商。在這一體系下,每年年底,娃哈哈與經銷商簽訂協議,經銷商按照協議完成年度銷售任務,並預付次年銷售任務10%的銷售保證金。娃哈哈則規範經銷商的銷售區域、給其代理權、支付高於銀行利息的保證金利息、安排銷售人員協助經銷商管理銷售和市場開發,形成一個與經銷商「雙贏」的利益共同體。曾經,這是一張密不通風的鐵幕,抵擋住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國際飲料巨頭的進攻。

據媒體報導,在2012年10月舉行的娃哈哈經銷商年會上,一位來自東北的經銷商喝了幾杯酒後情不自禁地站起來振臂高呼:「娃哈哈萬歲!宗老闆萬歲!」其他人也都跟著他一起高呼萬歲,場面煞是壯觀。

「帶動一大批人富裕起來,才會受人尊敬。」宗慶後始終這樣認為。

商善合一

除去「扶貧式開發」、打造利益共同體讓各方都受益外,宗慶後也佈局一些常規慈善項目。

外界對宗慶後的慈善持觀望態度,認為宗慶後見諸媒體的慈善與他「首富」的頭銜不相匹配。這很大程度上源於不瞭解。「我們儘量低調,不去宣傳自己。宣傳炒作慈善的做法,本身動機就不對。」宗慶後說。

事實上,從1987年承包校辦工廠創業至今,26年裡,宗慶後的慈善捐贈累計已達4.35億元。

不可否認的是,宗慶後正在加大慈善力度。有一要求匿名的財經觀察家對《中國慈善家》表示,宗慶後這兩年參加公益慈善活動的頻率急劇增加,大有超過出席商業活動的勢頭。

2011年5月11日,宗慶後受邀參加本刊在北京舉行的由洛克菲勒家族第四代掌門人佩姬·洛克菲勒領銜的家族慈善交流會。工作人員至今清楚地記得,當看到宗慶後時,他正帶著女兒宗馥莉從一輛出租車裡鑽出來—娃哈哈集團北京辦事處的那輛接待車中途拋了錨。從中,不難看出宗慶後對慈善的熱情。

一次觀看貧困地區小學生在漏雨的校舍中讀書的經歷觸動了宗慶後,隨後,教育成為宗慶後關注的重點,至今累計捐助教育事業高達2.94億元。對於教育方面的慈善支出,宗慶後表示,「我們還要加大力度。」

他對教育的重要性有樸素的理解,「興旺的國家,必須由年輕一代去創造。一個民族沒有文化,科技怎麼進步?」對於國家的科技進步,宗慶後深表關注,這大概源於他通覽中國歷史,並從中體悟出,近代歷史上中國社會停滯的重要原因在於科技落後。他曾表示,要設立一個類似諾貝爾獎、能得到國際認可的獎項,以鼓勵國人在科研開發上創新。

宗慶後不提倡把財富直接施以困厄者,認為那樣只會助長受助者的懶惰情緒。對於慈善,他堅持要打造致富平台,從根源上解決貧困問題。但有兩種情況除外,大的自然災害和公共問題出現時。

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向災區捐款捐物1500餘萬元;2010年西南旱災捐款850餘萬元;自2000年杭州市第一次舉辦「春風行動」以來,宗慶後始終如一地支持「春風行動」的開展,積極幫助下崗職工及特困家庭解決生活問題,先後捐款逾2400萬元。

去年,宗慶後更是與中國扶貧基金會達成一項捐贈協議,每年出1000萬,分10年完成總計1億元的捐贈計劃。去年9月13日,宗馥莉捐贈7000萬給浙江大學,成立浙江大學馥莉食品研究院。宗馥莉表示,此舉「不為企業只為行業」。

除了加大力度,宗慶後也開始注重監測慈善效果。放到幾年前,他對此不甚關注,導致「有的時候善款拿去了,具體用到什麼地方我卻不知道。」

現在,娃哈哈累計捐贈了23所希望小學和100個陽光操場。每捐贈一所希望小學,宗慶後都會讓公司動員當地消費者去監督希望小學的建設進展和質量。

在宗慶後看來,不給政府和他人添麻煩,亦是一種善行。

在中國這個注重圈子、關係的國度,宗慶後卻認為,「大家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比較好」。他不加入任何企業家的圈子,亦不與任何一個企業家交往甚密。

這段時間,媒體對企業家是否應該談政治討論頗多。在宗慶後看來,企業家應該懂政治而不能參與政治。「現在當官的不能去賺錢,賺錢的不能去當官,兩者是不可兼得的。」宗慶後說,「本來官員就嫉妒有錢人,企業家再去搶他的權,他更要搞死你。」他坦言,有些企業家想聯合起來,爭取自己的話語權,他認為這會導致政府的不滿。「企業家有什麼意見,自己直接提就是。」宗慶後建議。

採訪中,宗慶後一再強調,企業家要做量力而行的慈善。「有的企業家靠貸款去做慈善,到時候企業做失敗了,銀行的賬還不上,反而成為社會的負擔。」

「解決就業問題,帶動更多人致富,是最大的慈善。真正的慈善是幫助弱勢群體富起來,這是最根本的。」這是宗慶後慈善觀的核心。

在慈善上,宗慶後絕對自信。「實際上,美國的企業家沒有中國的企業家做的慈善多,在中國,企業家做慈善是真金白銀的拿出來,美國人主要是為了合理避稅。」

宗慶後對慈善的自信與對商業的自信一脈相承,他有超強的決斷力和直覺,認為經營就是解決買和賣的問題。當然,這種決斷力和直覺來自15年知青歲月和8年銷售生涯裡對中國底層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平日的敏銳觀察。「經常觀察,才能知道機遇在哪裡,跟各種人接觸,瞭解他們在想什麼,在看什麼,你才知道社會會往什麼方向發展。」他崇拜毛澤東,對毛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甚是認同。「你認為你是對的,就堅決地做下去。」

在商業上,宗慶後不崇拜任何人,他只相信自己。他曾短暫地敬佩過李嘉誠,稱自己要成為「杭州的李嘉誠」。後來他卻放言,「李嘉誠前20年的成績,還沒有我宗慶後15年做得大。」這並非一向謙遜的宗慶後口出狂言,他只是看不慣李嘉誠的某些壟斷行為,導致港人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他亦對傳統中國商業頂禮膜拜的紅頂商人胡雪巖表示不屑,認為胡雪巖只會鑽研官商勾結,通過佔據政府資源達到壟斷的目的。

當然,宗慶後的這種自信,某些時候,在外人看來,多少有些「獨裁」。事實也如此。時至今日,娃哈哈集團50元以上的報銷都必須經他批准。這種「獨裁」作風甚至延伸到慈善上。娃哈哈所做的公益慈善項目,項目篩選、合作夥伴尋找、方案設計方面,宗慶後管得不是很多,但是,項目的最終定奪者一定是宗慶後。雖然,從2006年開始,宗慶後就有意識地實行「分級授權」,不再像以前那樣事必躬親,而是先讓下屬去嘗試,最後由他來拍板。但是,這一制度顯然實施得不徹底。至今,娃哈哈仍未設副總裁,公司上下只有宗慶後一人是高管,他之下的約200名娃哈哈中層要直接向他匯報。「現在,在做決策前,需要經過中層幹部會、職工代表會等,大家通過討論交流意見。」宗慶後告訴《中國慈善家》,「但最後拍板決定的肯定是我!」

「獨裁」的結果是,宗慶後至今仍未找到合適的接班人,危機感時刻包圍著他。他引以為豪的「聯銷體」似乎已開始發生鬆動;娃歐商場開業大半年了,至今仍是「空城」。他不得不每天工作近16個小時,試圖像以前那樣站在船頭,準確地指揮娃哈哈這艘超級巨艦駛向未來。因此,未來十年,在慈善上,他不可能像曹德旺那樣瀟灑地拿出幾十億,讓「慈善家」的風頭蓋過「企業家」。

但「獨裁」並不影響宗慶後成為中國商業史上的奇蹟。放眼全球,「獨裁者」把企業和產品做到極致的例子比比皆是,已逝原蘋果CEO喬布斯就是這樣一個人物。

不知道宗慶後是否欣賞喬布斯,但可以確定的是,他欣賞雍正皇帝。雍正勤於政事,每天睡眠時間不到四個小時,其餘大部分時間都在披閱奏摺,其性格雷厲風行、當機立斷。這與宗慶後極其相像。「當下中國,需要雍正式的人物。」不止一次地,宗慶後這樣對《中國慈善家》說。

近兩年來,宗慶後三次接受本刊專訪,談他對財富的態度、對慈善的理解。他建言政府,應該進一步深化改革,打造中產階級社會。他深諳企業家的社會意義,稱「企業家的最高境界是履行社會責任。」對於未來,他「比較有信心」,認為「未來十年很關鍵」。

富人的錢都是國家的

《中國慈善家》:作為中國內地首富,你怎樣看待富人與未富人群的關係,富人怎麼做才能真正幫助到窮人?

宗慶後:我認為應該實現共同富裕。改革開放前,我們搞的是平均主義,吃大鍋飯,大家都在過苦日子。改革開放後,打破了平均主義大鍋飯,提倡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調動社會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所以我們發展很快。歐洲現在實行高稅收、高福利策略,其實也是平均主義大鍋飯,大家就都不去幹活,不去創造財富了。目前西班牙失業率很高,政府沒辦法,只好給每個失業者補貼600歐元,而有工作的人也只能拿到1000歐元左右,交了稅只剩下600歐元,因此大家都不願意工作了。

社會要營造勤勞致富的氛圍,有錢人應該幫助沒錢的人共同致富。有錢人都是改革開放的受惠者,通過辛勤勞動致富。現在,這個群體需要承擔起社會責任,幫助未富裕人群致富。但是,如果光靠救濟,人會越救越懶,永遠無法脫貧。因此,要給他創造一個致富平台。至於失去勞動能力的弱勢群體,則需要給他們一些直接的救濟。

《中國慈善家》:現在,社會上存在著部分富人為富不仁的現象,公眾對此甚為不滿。同時,富人也深感自己的財富不安全。為何會出現窮人和富人都覺得不安全的社會現狀?

宗慶後:為富不仁確實存在,但畢竟不是主流。實際上,現在很多民營企業家都已經走到回報社會的階段了。創業初期,為了生存,這個群體可能會不擇手段地去創造財富。等到財富達到一定量級後,為了體現人生價值,獲得公眾的尊重,同時也為了讓自己的財富更安全,他們會選擇幫助貧困人群致富。

我們需要明白的一點就是,一個人解決了自己的溫飽等基本物質需求後,會把更多的財富投入到社會發展中去,因為他吃不完、用不完。他會再去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創造稅收,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事實上,只有自己消費的那部分財富是真正屬於自己的,超過一定界限的財富都是國家的。因此,公眾沒必要仇富,殺富濟貧導致的後果是,有錢人帶著資產移民到國外,這是最大的國有資產流失。

我認為,富人的財富應該受到社會的尊重,中國所有的財富都是國家的。

《中國慈善家》:近幾年來,你三次成為中國內地首富。坐擁巨額財富,你卻表示要繼續工作20年,為什麼?

宗慶後:我對「首富」的頭銜沒有太多感覺。因為我沒有權錢交易,財富都是清清白白的,也就不怕被評為首富。當然,它也給我帶來一些方便,比如我現在做國際精品貿易,到外國談代理合作就比過去方便了許多。

對我而言,巨額財富只是個數字。我現在的消費水平比我的員工還低。第一是沒工夫消費,第二是從小過慣了苦日子。當然,這筆財富也是我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

堅持繼續工作,應該說,這是體現我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我習慣了高強度的工作,一下子停下來會很不習慣,感覺很無聊,壽命都會縮短。當然,年紀大了,可能會適當降低工作強度。但現在身體還很好,所以強度就沒降低。

你問我為什麼還要拚命工作,這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強烈的危機感。做企業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從事的是快消品行業,只有不斷快速發展創新,才不會落伍,晚走一步就可能落伍了。落伍以後再想翻盤,難度會大得多。所以我現在拚命工作,拚命找新的發展思路。

《中國慈善家》:你之前提到,西方的慈善主要是為了避稅,並不是真正意義的慈善。但現在西方的一些富人,如比爾·蓋茨、巴菲特等,也確實拿出了很多錢,做出了很多改變。對於他們做的這些改變,你怎麼看?

宗慶後:西方人做慈善是可以免稅的。在美國,很多人的資產是交稅交掉的,他們的後代因為交不起遺產稅,只能把遺產贈送給國家。

實際上,中國的企業家很多情況下都是「被慈善」。慈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應該恢復這個傳統,但不應該以捐款的多少作為衡量標準,不能說捐得多才是慈善,哪怕捐幾分錢,也應該算慈善。就目前來說,中國扶貧基金會做得比較好,它可以要求地方政府做相應的配套工作,從而解決更多的社會問題。這一點,光靠一個企業是做不到的。當然,企業家也是弱勢群體,管不了天下。

中國應該抓住機遇發展成為真正的強國

《中國慈善家》:我們看到你的書架上有許多歷史書籍,通過這種閱讀,你有哪些有趣的發現?

宗慶後:我的確比較喜歡讀歷史書。通過讀歷史書,我知道了中華民族的整個發展史。歷史上,中國在很多朝代都是世界強國。但鴉片戰爭以後,我們經歷了近100年的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受盡了欺凌。歷史有時很奇怪,我們當時有4億5000萬人民,卻打不過八國聯軍的3萬人。其實,中國人的最大問題是不夠團結,喜歡內鬥。

毛澤東看歷史書,主要是為了維護政權,我看歷史書,是有醒悟的因素在。清朝的帝王裡面,雍正是我個人比較欣賞的一位。現在的中國特別需要一個雍正式的人物整頓吏治。康熙後期,國家其實已經不行了,如果沒有雍正時代前後40年對吏治的整頓,乾隆根本起不來。但歷史對雍正的評價就是殺的人太多。

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從貧窮落後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說明中華民族還是非常優秀的民族,只要團結起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還有很有希望的。

儘管現在中國的地位有所提高,但還不是強國該有的地位,外國還在暗中欺負你、限制你的發展。這不是真正的強大。所以未來十年很關鍵,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戰略機遇期。很多國家將陷入經濟僵局,騰不出手來壓制我們的發展。這時,我們更要團結起來,盡快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實現民族復興後,人家就不會再欺負你,而是會羨慕你、尊敬你。

20多年前,我第一次去德國,在一個古老的小鎮上,有光頭黨人過來要打我們,幸好被警察及時制止。當時,他們根本看不起中國,還攻擊中國。現在的態度好了很多,但骨子裡仍然看不起你,只想賺你的錢。

眼下,很多周邊小國都來搗亂。菲律賓前段時間還對中國提出了不合理的領土要求。如果我們真正強大了,誰還敢跟我們提那麼多無理要求?

《中國慈善家》: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把福布斯富豪榜上前幾名的企業家看作偶像,我們也瞭解到你的故事很勵志,作為中國首富,你怎麼看待自己前後半生如此大的起伏,年輕人應該怎麼做才能參與到中華民族的復興中來?

宗慶後:我年輕的時候,沒什麼機會,也不是太上進,理想和目標經常變。人還是需要有個信念的,一旦機會來了,就努力奮鬥。現在來看,我感激那個時代的,那時機會比較多,就是心態上要有所準備。現實一點來說,不管在哪個地方,只要做出成績,就會獲得別人的尊重。

對於現在的輕人來說,機會沒有我那時候多,這是個現實的問題。所以,現在的年輕人,想要有機會,就得去創新,創新才有機會。首先要腳踏實地,實實在在地從小處做起。其次,心態一定要好,不能沒有理想和目標。第三,要受得起挫折。當然,政府也要照顧一下年輕人,所以我在十八大上提出過一個建議,希望政府關注一下80後和90後的問題。80後的生活壓力主要是房子,一輩子買不起一套房、建不起一個窩,90後的問題則是學雜費太高。政府應該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因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就是在80後、90後主導的時代才能實現。

《中國慈善家》:那麼,年輕人的未來在哪裡?你說未來十年很關鍵,年輕人應該為接下來的十年做哪些準備?

宗慶後:年輕人的發展空間是很大的。社會在不斷進步,需要人才不斷去創新。80後、90後基本上都受過高等教育,知識比我們這代人豐富,視野也比較開闊,但就是太急躁了。要知道,很多人過的苦日子比你更苦,經歷的苦日子比你還長。當年,我在校辦企業做業務員,到處跟人家談生意,多次被別人看不起。所以,你不可能大學一畢業就擁有一切,這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我37歲從農村回城,42歲開始創業,用26年的時間,才把企業做成現在這個樣子。因此,不要急躁,保持良好的心態,只要心中有切實的目標,機會還是有的。像我剛開始賣冰棒的時候,壓根沒想到會把企業做到這麼大。

今後的年輕人,如果往職業經理人方向發展,會比較有前途。因為今後的企業肯定會交給職業經理人去打理,而中國的職業經理人還沒有真正起來。一是職業道德有問題,二是業務水平不達標。未來,職業經理人將會獲得很高的收入和期權。

《中國慈善家》: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你覺得政府層面應該怎麼做?

宗慶後:中央現在提出的發展方向都是對的,至於能否實現民族復興,關鍵要看能不能執行到位。我對中國的未來很有信心。中國政府必須強勢開明,加強決斷力,但在這個過程中,要關心老百姓的疾苦,做對老百姓有利的事情,如果這樣,國家將會很快繁榮富強起來。縱觀歷史,每個朝代剛開始都是先進的、上升的,到一定階段後就會往下回落。因此,共產黨只要及時發現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修正,國家社會就會不斷進步。

唯有改革才有出路

《中國慈善家》:今年的經濟增速有些放緩,作為深度參與市場競爭的民營企業主,你認為政府應該做出哪些改變?

宗慶後:首先,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國務院提出要進行審批制度改革,我認為是很重要的。這等於是打破壟斷,真正開放市場經濟。但現在進展太慢,且方法不太對頭。你讓一個部門去改革本部門的審計制度,它怎麼會輕易開放?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成功的希望比較小。所以,應該明確中央和地方的審批權限和項目,並公佈於民,其他的全部開放。

現在的審批制度到底有多少項,誰也不清楚,把其中的一小部分拿出來改革,根本無關痛癢。改革的目的是要打破壟斷,讓民營企業、民間資本進入,這樣就把經濟搞活了。改革開放最早的成果就是六個字:放權、讓利、開放。

《中國慈善家》:「放權、讓利、開放」的具體含義是什麼,怎樣做才能切實落實這三點?

宗慶後:要搞活經濟,首先就要開放。現在什麼都需要審批,沒有真正開放市場。審批的過程中又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權力尋租、腐敗滋生。

要避免這些弊端,需要進行財稅體制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財政要進一步優化分配,不要繼續把錢都先收上去,然後再轉移支付,造成跑「部」前進,這樣又會產生腐敗。依靠中央部委少數幾個人管理全國經濟,是不現實的。明智的做法是,給地方政府相對充分的財政空間,餘下的再收歸中央。

此外,政府還應該給企業「減負」,減少企業的稅費。現在,企業的稅和費都比較重。其實,企業的稅收應該由中央決定,減免稅費應該由地方政府去掌握。不能再隨便亂收稅費了,應該給企業喘息的機會,讓它們有發展的空間。

政府也不能再投資了。稅收那麼高,還拚命亂投資,這樣很難帶來切實的經濟效益。政府賣土地、搞基本建設,把房價也賣高了,不僅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利於社會穩定。現在,網上表達對政府不滿的大部分是年輕人,而且是有文化的年輕人。

精兵簡政也是政府的一條出路。納稅人負擔的公務員數量太多了,其中的一部分還不干事,聘請一批臨時工幫他們幹活。

最後,應該降低老百姓的稅負。我們不是提出要培育中產階級嗎?可你剛給他提高點收入,卻又通過個人所得稅把增加的收入拿走了。如此這般,中國何時才能進入中產階級社會?

《中國慈善家》:外界傳聞你在管理企業時很「獨裁」,會不會在自己的企業中也嘗試「放權」?

宗慶後:事實上,我們內部現在也在培養職業經理人。我本人也在改變工作方法。我做事比較細,佈置工作也比較細,但這卻導致員工的依賴性比較強。

所以,現在我正逐步放手讓他們自己做。雖然有些事情,我可能兩個小時就能做好,他們做一兩天都不一定能做好。但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

與國外大企業相比,我們的效率還是比較高的。當然,與自己以前相比,我們現在的效率確實降低了不少,因為企業變大了。以前我說幹就幹,現在需要培養下面的人。另外,自己也忙不過來了。

《中國慈善家》:因逐步放權導致企業效率降低,這對你來說應該是個痛苦的過程?

宗慶後:這是必經之路。必須把下面的人培養起來,同時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只有這樣,企業才有未來。

《中國慈善家》:作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成長起來的企業家,面對現在「二代」們紛紛接班的現象,你如何看待你的女兒宗馥莉在家族財富中的角色?

宗慶後:「二代」裡可能有一半不會接班,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有出國留學的經歷,眼界、文化、看問題的視角等,都和父輩們差別很大。另外,不一定非要「二代」接班,管理層一樣可以接班。娃哈哈的企業規模比較大,也比較現代化,所以她(宗馥莉)可能願意接班,我會讓她自己做決定,給她一個獨立的空間。

我對未來比較有信心

《中國慈善家》:未來十年,這段社會發展期對中國和娃哈哈分別意味著什麼?

宗慶後: 接下來十年很關鍵。搞得好,中華民族就復興了;搞不好,就可能會衰退。社會已經進入了大企業、大資本瓜分市場的時代,因此,未來娃哈哈在國內的發展肯定會越來越好。我對此比較有信心。20多年的商業征程中,我的商業直覺還算不錯,沒有過大的失誤—有大的失誤,企業就活不下來了。我現在拚命賺錢也是對的,賺錢後再去不斷發展。把賺來的錢放在銀行,是很愚蠢的行為。

我們現在很有機會,中華民族復興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再過二三十年,機會就少了。

《中國慈善家》:你現在把商業零售也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業務來做,但據我們瞭解,娃歐商場的發展勢頭似乎並不是很好,你為此憂慮嗎?

宗慶後:我想做的,是一個類似萬達那樣的綜合商場,集吃喝玩樂於一體,有很好的購物環境。我希望開的是工廠的直購店,在縮短銷售通路的情況下,價格能稍微低一些,工廠也能盈利。現在,年輕人的消費習慣把價格擠下去了,造成製造業大洗牌,在大廈出售的產品,很多都是虧本買賣。我要改變這種運營模式。

娃歐商場的業績不是很好,因為我們沒有合適的商業地產,在杭州也沒有租到好的地段。所以我才要搞特色,不搞特色就做不起來!不過,我們將會進行相應的結構轉型。娃歐商場後面會出現一些辦公樓,一些政府部門也會搬過去,下面則是個未開通的地鐵。每一家商場都是逐步發展起來的,新的產業鏈也是慢慢形成的。

應該說,進軍零售業和我之前做的飲料生意是相通的,經營商場對我來講是很輕車熟路的事情。我相信,一、二、三、四線城市都有競爭,哪裡有競爭,哪裡就有發展。模式做出來之後,複製起來就比較快了。我的工廠也是這樣複製出來的。

《中國慈善家》:對你而言,生命和財富哪個更重要。你怎麼看待得到和失去的關係?

宗慶後:肯定是生命最重要。沒了生命還剩下什麼?人要活下來,才會有其他,死了還有什麼東西?

對我而言,失去的是生活享受,得到的是事業成功。我目前的狀態比較好,沒想要去享受什麼。工作一忙起來,就沒時間想其他東西,只想把事情做成功,只動這個腦筋,其他的一概不想。人要專注才會成功,一天到晚胡思亂想,肯定不會成功。現在的年輕人急躁了點,想得太多,碰壁也就多,久而久之就喪失信心了,牢騷滿腹。其實成功是有一個過程的。

對於幸福和享受,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我每做一件事情,成功了之後就會感覺很幸福、很自豪,而有的人則可能認為,有好的物質生活享受才會感覺幸福。我和他們的想法不一樣。

《中國慈善家》:你曾經說過,要把中國的娃哈哈做成世界的娃哈哈,這有沒有一個時間表。另外,娃哈哈會上市嗎?

宗慶後:這還有個過程。我們要先把中國市場做得更大,然後就容易成為世界老大,畢竟中國有13億人口。慢慢做吧,我感覺時機還沒到。等中華民族復興了,中國變成世界頭號強國了,再到國外去投資就比較方便了。

娃哈哈不大可能上市,因為現在的股東太多,要把員工的股份全都收回也不太現實。娃歐商場可能會上市,因為它投資比較大,加之我比較看好零售業。

《中國慈善家》:回望歷史,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如今,提到洛克菲勒,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提到福特,會想到福特基金會;提到陳嘉庚,會想到廈門大學。多年以後,你希望人們如何看待你?

宗慶後:我不需要考慮這個東西。關於後人的評價,我不刻意追求。如果過多關注別人的評價,反而會受束縛。對於慈善,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盡力做就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