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市人生:职业操盘手是怎样炼成的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aritcle/20080822/09165226357.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7

英之見:怎樣做個好分析員? 黃國英


2009-07-30  AppleDaily





 

本 欄進入倒數最後兩天,與其感性告別,倒不如珍惜尚餘的機會理性交流。近年減少公司訪問及飯局,太多工作困身,所以交給同事分擔,但效果往往和自己親身出馬 有一段距離,火喉始終是需要時間。好的分析員,並不是只懂埋首電腦之前,死砌數量模型,而是具備高度直覺。以今年7月6日本欄為例,當時自己憑着半新股主 席閒話一句,羨慕滙源果汁(1886)集資的豐厚利息,悟出人家非常重視資本市場,肯定乖乖憑藉今次上市好好做大公司,即時信心大增。可能身份有別,同事 不似自己可以天南地北,閒話家常後才入正題,太過依循公式,便難有這種神來之筆。

保持謙卑勿過份自我

另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 人是靠三種途徑來接受訊息,分別是看、聽和感覺,而每個人會特別側重其中一種溝通模式,如果並不在意,容易有所偏頗。最近自己和戰友們研究某一家公司的時 候,便特別有所感受。有些人主要是上網查資料,另一些則着重別人的口碑,當然也有人是選擇親身感受公司的產品。各師各法,誰都沒有錯,正如瞎子摸象,各人 的結論會有所不同。要集齊全部資訊永遠不可能,但假如理解自己「收料」的傾向,加強考慮另外兩種方法所收集的訊息,至少會減輕偏差的機會,較容易避過大 錯。交叉驗證當然也少不了,例如當造紙廠慶幸沒有投入上游發展投資木漿廠的泥沼,舉一反三,便要對以木漿為原材料的公司看高一線,而行家的讚許,往往值得 高度重視。至於作為分析員的態度,緊記要永遠保持謙卑。就算對某家公司興趣不大,但人家好歹也是經過一番奮鬥,才將公司捱到上市,自己則不外是一個窮書 生,根本沒有資格向人家指指點點。不必擦鞋,但一定要好好聆聽,見過不少人過份自我,只管發表自己的偉論,便因而看不到一些投資的好機遇。以上算是自己多 年以來一些心得,趁機會整理一下,濃縮成幾百字的精華版,其實是貽笑大方,但亦希望拋磚引玉,靈感衝擊,對大家分析股票時的思考有所幫助。作者黃國英為證 監會持牌人士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6

優質股怎樣選?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4814


昨日講了一大堆理論,那麼實際上優質增長股應該怎樣選? 既然間公司能夠持續十年、廿年高增長,自然有其競爭優勢,公司可能是市場壟斷者,或是經營模式獨特,令競爭對手不易模仿,例如香港地有一千幾百個財經博 客,點解CKM001 BLOG最多人睇? 原來九成以上的網誌都係講短炒,只有少數講長線投資,而且我寫文章理論與實踐並重,東西易學易懂,照做就可以致富發達,而且本人學貫中西,無論是古今中外 文理史哲都略懂一二,試問有誰能夠模仿? 呢種競爭優勢,就係巴菲特所講嘅護城河(MOAT),那麼怎樣套用這個概念於選股之上?

例如巴菲特在80年代買可口可樂(KO),當時百事可樂(PEP)正與可口可樂正面交戰,可口可樂的市佔率被百事一路蠶食,股價一路低迷,巴菲特看 準可口可樂的品牌優勢,到1988年止大手吸納了超過6%市值的可口可樂股票,之後可口可樂形象翻身,由1989-1999的十年間,連埋股息再投入,可 樂股價的複利增長達廿幾個百分點,即相等於十年十倍回報。香港隻中人壽更厲害,上市五年內,股價已經升值十倍,中人壽是國內壽險業的壟斷者,競爭優勢顯而 易見,持有呢隻國企股王真係實食無黐牙。

你們又會問,中人壽係人都識,估值不便宜,咁有無那些未被人發現的十倍股? 要找千里馬當然要問伯樂,話明係伯樂,世間只有一個,如果呢門學問人人都懂,唔係個個都發達? 本人最有興趣發掘十倍股,這門技巧除了選錯機率高之外,你還要有耐性去守,就以我持有那隻阿里巴巴為例,明知間公司有齊千里馬的特質,就係因為國策出口轉 內需,而令阿里巴巴要重組業務,營利與股價亦受壓,誰有耐性花兩、三年時間等火鳳凰重生? 在股票市場賺大錢,實在是知易行難。

另外,先實踐,後求解,這麼簡單的概念,現代人竟然不明白,真是沒你們辦法,我唯有明天再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94

選股要選人──怎樣評價管理層?(2010/09/02)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5533

上篇講選股的第一步是選管理層,筆者所指與一般人認為不同。很多所謂「好勁」的管理層,如果他們根本就不是為股東做事,以筆者之見對投資者來說是完全無用的,以下是筆者以前寫過的選擇股票及管理層的方法:

九選六不選

九選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643&fid=7

1. 從事行業正在高速增長期,市場仍未飽和,未有壟斷情況出現

2. 公司本身是市場壟斷者,或寡頭壟斷者,或已出現規模經濟(economy of scale)

3. 公司透過R&D成功發展新產品或業務,或透過收購合併壯大

4. 公司透過發展品牌或控制垂直式合併控制貨源及銷售網,獲得比同業高的利潤

5. 公司在面對市場轉變前,能調整業務及轉型

6. 管理層在業務發展及危機處理多次表現出色

7. 管理層能明確地指出公司中長期的發展方向,並付諸實行

8. 管理層必須要公平對待大股東與小股東,能平衡兩者衝突

9. 管理層能與政府及市民維持良好關係



六不選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946

1. 「無故集資」:筆者認為最嚴重的罪狀,即是在沒有明顯提出發展計劃之下集資,只是草草地說「作為減債及公司一般營運費用」之類的廢話。很多公司即使大把資金,也要求股東供股,或發新股給街外人攤薄股東權益。上市目的由幫股東搵錢,變成搵股東錢

2. 「頻頻改組」:有些集團擁有很多間上市公司,即使貴為長期恆生指數成份股的,也曾經將A 公司的業務淘空,塞給B公司導致負債纍纍。公司業務架構頻頻改變,即是在一開始經營時已沒有良好的規劃


3. 「又收又放」:將公司屬下業務分拆高價上市,過不多久低價私有化,表面上母公司可以透過這些交易獲利,實際上子公司的股東也是公司的股東,今日能夠損害子公司股東的利益,他朝也能損害母公司股東的利益


4. 「監控無力」:管理層無法控制下流子公司的業務運作,最近的例子是有公司投資證券業需要注資,幸而股市當旺獲得意外之財,但幸運是不會永遠伴隨的,他日也可以被這些非核心業務拖垮


5. 「博而不精」:公司經營多種不同業務,卻沒有協同效應,令到管理層不能專注主要業務方向,甚至令本業凋零。例如做地產的又去搞娛樂事業,結果兩樣都搞得不好


6. 「私以忘公」:大股東在上市公司與私人業務的利益分配失去平衡,除了以前提及的世家之外,最近有龍頭公司主席被人稱讚為「搾牛奶高手」,可惜上市公司的牛奶被搾掉之後,變成了私人投資業務。人人為己無可厚非,但作為街外人無謂為人作嫁衣裳




此兩文亦收錄在《投資啟動生活》一書中。


More about 投資啟動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7

買入宏利的十個原因 (三) – 您是以怎樣的心態買股票?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697

在宏利公佈Q2業績後,忽然聽到很多人開始批評其管理層,懷疑其管理能力。甚至連一些價值投資者也這樣說,令我非常詫異。

 

痛打落水狗

其實很多人都會認為宏利管理有問題,究竟他們是真的這樣認為,還是只在痛打落水狗?我認為是後者居多。而作為一個生意人或資本家,這樣的行為不會為您帶來任何益處。我認為作為一個資本家,雖不用鋤強,但應該扶弱,這樣不單能在聲譽上得到提升,金錢上也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再者,我也相信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假如您幫您最信得過的人投資, 大意地輸了他們的錢,將來您會更小心嗎?您會從失敗中學習嗎?我比較喜歡原諒別人的過去,當前失意但有實力的人我也喜歡錄用,而意氣風發﹑不可一世的人我 不屑一顧。舉個例,蒙牛的毒奶事件之後,它們不會更小心處理嗎?中信泰富還敢玩Accumulator嗎?巴菲特先生說:『每一個聖人都有其過去,每一個罪人都有其將來。』(Every saint has a past, every sinner a future.)正是這個道理。

 

能力,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至於管理層能力問題,Graham說過是很難量化的,我們只可以從過去業績裡尋找線索。過去不是指一季,是指5年﹑10年﹑甚至更長。究竟宏利管理層有沒有能力,已經在過去做了出來,只說三道四乃不智行為。

 

我們不可能從股票過去的表現獲利

虧損已經是過去,而我們不可能從股票過去的表現獲利。舉個例,一間公司今年盈利比去年番了一番,股價也番了一番,此時你買了,就很容易犯了上述毛病,即看著倒後鏡往前走,還不跌到“一仆一碌”!投資,是需要有前瞻性的。

 

賣宏利的人是什麼人

當您做生意的時候您就會置身現實社會中,但在股票市場裡大家就只考慮到股票的價格。我想,不只一個將宏利賣給我們的人都知道他們在將淨資產$110的東西$90賣了給我們,他們賣出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股市在下跌,又或者人人都在拋出,或者其他因素,在我的角度看來,這些都是毫無義意的。

『你為什麼賣宏利?』

『咩……

 

後記:

有關宏利價值陷阱的那篇要壓後登出,因整理需時,而在下最近亦比較繁忙,敬請原諒。

今天岩塚製菓(2221.Q)升到了3150日圓,計及日圓升值因素(12.9升至10.8),以港元計回報竟達88%!可惜之前將其賣了(2113日圓)並換上漢登控股(448.HK)

岩塚製菓文章: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77

怎樣買到有誠信的股票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261

 

巴黎:

巴黎非常感激我的前老板,如果要我選我從他身上學到最寶貴的、影響我日後最深的一樣東西,我會說是------誠實。

我老板所謂的誠實不是一些小伙子心目中那種道德的要求,而是一個聰明人的策略!

富蘭克林說:"誠實是一個好的策略"

點解呢?!因為你不用花時間記著自已說過的每個大話,

不用擔心因有人聰明過自已而被揭發

在網上,沒有人要求閣下說不想說的話,所以誠實策略就非常容易實行。
誠實對Trader尤為重要,因為買賣的交易多,如果你說慌,只要稍為跟跟,人們便很易悉破你。

誠信失去較諸於盈利失去,對股票的破壞力更大。

學 習投資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學習分辯說話的真偽。怎樣分辯呢?先從那人的頭一篇文,一直看到最後的一篇。並且以其交易的時間和股票歷史真實價格圖核對。比對 他"說"的不同股票買入和賣出的價格是否一致。看看有沒有delete文,回答別人的問題時是為討好,還是為道理!?簡單說,就是聽其言、觀其行!

最 近網上流行一句"賺錢就是硬道理",如果要選那些說話最妨礙腦筋,我會選這一句,第一,這是一句穿鑿附會鄧小平的發展就是硬道理的話,第一個是天材,第二 個自然就是蠢才;第二,按這個邏輯,只要在沒有人看到的時候,我們是可以盜竊,因為對自已並沒有壞結果而有得益,那麼"不被抓著就會是硬道理"了。這種不 需要求原因,只要結果有利便是對的想法正是步入敗壞的第一步。相信這話就很自然引導人認為Wall Street某些敗類是可以學習,他們被抓著的時候不是求原諒,而是再說一個更大的慌言。


以下是某投機客的一篇舊文,與其現在比較,簡直是判若二人,我自已就覺得令人歎為觀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13

中國怎樣影響世界 WSJ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9/wsj.html

上週數據顯示中國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如果說其中揭示了什麼的話﹐那就是它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正與日俱增。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可能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但在貿易方面﹐中國舉足輕重的地位卻是無可爭議的。

這種地位形成了“中國價格”﹐也就是中國的巨大需求決定著一系列產品和大宗商品的價格。現在你還可以預計﹐未來10年﹐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增長、演變﹐其巨大的經濟規模還有可能決定大量其他資產類別的命運。

中國近期歷史中﹐很大一部分時間的主題都是它作為一個代工出口中心而崛起﹐壓低了包括電視機和玩具在內的一系列產品的價格。成為世界工廠還有一個後果﹐即 中國也成了從鐵礦石到金屬銅等一系列硬商品(hard commodity)的定價者﹐最終掌握著全行業、甚至一些國家的命運。

所以在過去10年左右的時間里﹐一種有效的投資方法就是沽空中國生產的任何東西﹐因為其價格將會下降﹐同時做多中國消費的任何東西﹐因為其價格將會上漲。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演變﹐這條規則也需要更新。由於通脹壓力的增加和工資的上漲﹐西方生產商盲目利用中國不斷降低的成本的時代似乎已經結束。


與此同時﹐價格的上漲正沿著價格鏈而擴散。中國的工業機器現在不僅在為硬商品定價﹐而且也為一軟列軟商品(soft commodity)和食品定價。由於中國的原因﹐美國、歐洲的一般消費價格很可能也會跟著上漲﹐而不是下跌。

展望未來﹐我們可以期待中國增長的影響方式會出現新的變化。在中國國內﹐代工工廠受人關注的程度應該會下降﹐而不斷增加的消費階層受關注的程度會不斷上升。我們還可以期待中國封閉資本市場的複雜化、國際化程度得到提升﹐企業更加渴望走出國門﹐在海外實現擴張。

隨著巨型國有企業紛紛上市﹐中國已經給資本市場帶來了提振。去年﹐中國企業在香港和上海上市籌資的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今年﹐在中國農業銀行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td.)實現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上市之後﹐這種情況應該還會重演。中國銀行業的規模現在已成世界最大。

隨著人民幣日漸國際化﹐中國資本市場也是值得密切關注的領域。目前似乎歐元、黃金﹐及上週韓圓的走勢﹐都越來越需要考慮到中國政府下一步如何部署其2.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

目前中國嚴格管理其匯率、利率及跨境資本流動﹐這些政策的任何調整都將產生巨大影響。這一管制及國內投資機會有限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國內地資金熱衷於尋找另類投資﹐無論是藝術品、房地產、葡萄酒還是古董。

以香港為例﹐香港地產市場已成為內地資金的投資熱點﹐香港地產價格已被推至1997年以來未見的高位。上週地產中介中原地產(Centaline)公佈﹐ 今年上半年香港三分之一的高檔新盤是由中國內地買家買走的﹐從而揭示了中國內地購買力的力度﹐而這一數據還不包括通過公司買入的房產﹐如果要是包括﹐該數 據應該更高。

這一現象還出現在其他城市﹐不過數量較少。萊坊房地產經紀公司(Knight Frank)公佈﹐來自內地和香港的中國人購買了倫敦十分之一的新建房產。

一些投資需求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分析這些新資本流動時另一個需要深思的因素是﹐中國所謂“灰色”或準合法資金佔多大比例。根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提供給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 AG.)的報告﹐中國存在高達1.4萬億美元非法、未經申報的收入。

這可能使一些面向中國地產的解決負擔能力的措施顯得不那麼緊迫。但這類資金對國際資產類型究竟有何影響就值得仔細考慮了。如果資本從未有真實的價格﹐那它 還能理性地運作嗎?例如﹐如果獲得資金的方式可能較為可疑﹐那麼在香港買一套公寓的價格就是次要的了,首要的是能在中國內地管轄範圍以外、具有高流動性的 市場獲得資產。

得益於中國內地的經濟增長和內地對資產價格的影響是呈現在香港決策者面前的一個問題。與此同時﹐應該記住如果中國能夠帶動一系列產品的國際價格上漲﹐那麼反之亦然。如果中國經濟放緩或政策出現重大調整﹐亦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Craig Stephe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69

63年前400银元的一笔投资会怎样?(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a9deb0100n5tr.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a9deb0100n5ty.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a9deb0100n5ve.html

    (连载一) 惊呆了,2.7万倍复利回报

   

 

引子:如果你现在有100元,你会选择哪种资产形式?存款、房子、黄金、还是股票?在正确的投资方法下,50年后可能增值多少倍?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种提问一定只是一种假设,并不可能存在。不过,在我们身边,长期投资的可能性真实存在,并且,时间跨度超过了50年。

    

近日,一名《北京晚报》的老读者----海淀一位年届七旬的张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63年前靠区区400块现大洋,投资于股票市场,今天的市值高达2800万元人民币。14年后,预计这笔资产将超过1亿元的门坎。

    

张先生说,他父亲在1947年用400块现大洋兑换了约100英镑,购买了英国汇丰银行的股票。张先生的父亲当年供职的公司名为“民生银行”(不是今天的民生银行)。老人对他说,长江上几乎所有的轮船都属于这家公司。

    

张先生查阅资料发现,当时确有一家“民生公司”:“到1949年,民生公司已拥有江、海 船舶148艘,航线从长江及其支流开始,沿伸到中国沿海、东南亚各国、日本、印度;分支机构遍及长江沿线和中国沿海各主要港口和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员 工达9000余人;此外,还拥有造船厂、发电厂和各港口的许多码头、仓库;投资银行、保险、钢铁、机械、纺织、煤矿、水泥等六十余项实业,是当时中国最大 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

    

这样看来,民生银行应该是这家集团的子公司。

    

为何老人会选择投资股市,同时又没有投资在自己的民生公司上?

    

张先生说,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也可能是民生那时没有上市。

    

有资料显示:1947年3月,国民政府宣布实施“经济紧急措施”,禁止黄金及外汇买卖,社会游资都涌向证券市场。

    

起初,张先生并不知道家里有这样一笔投资。直到1996年,他的父亲去世,才说起有一笔钱,是英国汇丰的股票。临终时叮嘱:“不可动用。”

    

“开始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股票,后来在1997年的时候汇丰银行通知转息,才知道是汇丰的 股权证。”张先生说,股权证像一本小册子,一共7页纸,全是英文,看不懂。如今,这份股权证一直保存在英国的一家银行。张先生开了两个保险柜,一个存放股 权证,另一个用来存放开股权证的钥匙。

    

张先生说,他父亲在世以及去世至今,这63年间从未买入卖出,历次红股、转息,累积到今天,2010年市值是270万英镑。

    

100英镑到270万英镑,增值了2.7万倍!

     63年复利高达17.6%!张先生说,以近期英镑和人民币的兑换价约1比10.3614(11月30日)来说,270万英镑相当于2800万人民币。

 

   结果并未到此为止。张先生又计算了一下,如果当时400块银元没有兑换成英镑投资股票,而是作为家传留到现在的结果。

        张先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发现市场上老银元,例如袁大头,价格在400元到上万元不等;而民国时期的普通银元如今市场价格仅在100元人民币左右。所以400块银元,现总值不过4万元。

        如以纯银价格计算,一般银元的重量在26.6克,成色88%至90%,正常银元会有流通 磨损,重量在25.8克左右。现货白银价格在5.8元每克,一枚银元在140元左右。400块银元今天相当于5.6万元人民币。一个令人尴尬的发现是,普 通银元存到今天,甚至不如白银的价格高。

       “若以罕见的收藏品计算,譬如是存世量非常少的苏维埃银元,资料显示市场价格为1.5万一枚,那么400块这样的银元则高达600万人民币。”张先生说。

        不过,1947年的现大洋,只可能是普通银元。

        400块大洋究竟在当时的购买力如何?有一个模糊的估算方法,就是鲁迅的工资和猪肉的对比。

        有学者根据鲁迅的收入与当时的物价进行推算,“1913年1月薪俸220银元,可购买猪肉1122千克,即今秤2244斤;1916年1月薪俸300银元,可购买猪肉1346克,即今秤2692斤。”

         简单说,在当时,一块银元可买9---10斤猪肉。民国早期的银元都比较值 钱,这样算下来,今天相当于10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算来算去,400块大洋,可以看做相当于今天的4万元人民币。若以4万元人民币起步算,63年增长 700倍,年复合增长率仅为11%,其实并不算太高。11%的复利,在中国市场上是很多投资人根本瞧不上眼的。

  那么,400块银元如果配置在另一种今天炙手可热的资产上,结果又会如何?是否能够达到同样的复利效果?

       有人说,1947年如果用400银元在北京买下一套宅院,今天也可能相当于2800万人民币的资产了,不仅可用、可租,而且可以增值。

       张先生又查阅了相关资料。文史专栏作家李开周对民国时期北京和上海的房价有过详细描述:在1937年,有个老中医在上海买的一套房子,值两万五千银元。是幢两层小楼,底层五间,顶层四间,占地半亩,有个小院子,相当于独栋别墅。

       而北京的房子,就便宜多了。1930年,北平市财政局一个委员会调查与评估全城住宅,评估的结果是小洋楼最贵,每间均价400块大洋;普通楼房次之,每间均价176块大洋;四合院瓦房再次之,每间均价130块大洋;普通平房再次之,每间均价80块大洋。

        李开周总结原因认为,那时北京房价之所以如此之低,最直接的原因是房多人 少。1930年北京常住人口大约150万左右(含郊区),而住房却有119万间。房源充足、房价偏低的北京,在民国众多都市中也是特例。无论抗战前还是抗 战后,其他都市如上海、南京、重庆、汉口和广州,居住成本都远高于北京。“考虑到这些特点,当年北京的私产,敢于投资的,必须是能够预见到几年后新政权定 都北京,且能够在半个多世纪后发展成2000万人口的超级城市。

        回过头来,张先生又算了算在上海买房投资值不值:“在上海,400银元就不 用想买别墅了,估计买个厕所都不行。就按老中医的2.5万银元来说,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250万人民币。1927年买入,至今83年;占地半亩,相当于 333平方米,今天按10万元一平方米算,总价格在3330万元。”张先生公布了结果。

        但是,250万元增至3330万元,83年才增长13.32倍,年复合增长率仅为3.17%,还跑不赢今天的CPI。“不是买房投资值不值,而是价格合适不合适的问题。”张先生感慨地说,这个结果对今天不看价格就买房的人来说,应该有些借鉴意义。

        另外,房产价值真正得到体现,不过是近10年的事情。也就是说,在过去50年漫长岁月里,这一资产的价值无法用货币来体现。在市场功能失效,甚至市场不存在时,价值无从谈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82

毛利率应该怎样算 孙旭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0n9pz.html

(本文发表在《证券市场周刊》2011年第2期)
 
毛利率是投资者极为关注的盈利能力指标,但是如何计算毛利率却存在分歧。看国外的财务或投资类书籍不存在这个问题,如《巴菲特教你读财报》中的算法如下:
毛利润/总收入=毛利率
如果我们从公司年度报告的总收入中减去它的销售成本,我们将得到公司所报告的毛利润。
毛利润的金额是总收入减去产品所消耗的原材料成本和制造产品所耗费的劳动力成本。这不包括销售和管理费用、折旧费用、企业运营的利息成本。
似乎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然而,与书中损益表不同的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上市公司报表中还有“营业税金及附加”这一项目,处在“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之间。于是,问题来了,在计算毛利时,我们是否应该从收入中减去营业税金及附加?
在实践中,减与不减两种算法并存,还有的上市公司先后采用过不同的算法,如万科。在2001年年度报告中,有如下一段内容:
 
主要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毛利率及市场占有率情况(单位:万元)
年内集团转让了万佳,成为专业化的地产公司,主要产品即为商品住宅,2001年销售67. 2万平方米,结算收入33.48亿元,结算成本25.88亿元,毛利率约为22.7%。2001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总额为3,825亿元,公司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为0.88%,公司在深圳、上海、北京、沈阳、成都和天津六个城市的市场份额合计为1.9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房地产信息网)。
这里,万科计算毛利率的方法为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算一下就知道了——(33.48-25.88/33.48=22.7%
但是,2002年万科的算法就变了。
 
主要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毛利率及市场占有率情况(单位:万元)
公司为专业化房地产公司,主要产品为商品住宅,2002年结算112万平方米,结算收入44.2亿元,结算成本33.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62.3%、32.1%和29.6%;毛利率约为20.09%,比上年增加1.87个百分点。2002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总额为4710亿元,公司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为0.9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房地产信息网)。
20.09%怎么可能比22.7%增加1.87个百分点呢?而且,(44.2-33.3/44.2=24.66%。答案只能是计算方法改变了。
我当时曾就此问题问过万科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答复是减去营业税金及附加是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条文如下[1]
收入只包括主体本身收到的和应收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为第三方代收的金额,如销售税、货物和服务税和营业税以及增值税,不是流入主体的经济利益,不导致权益的增加,因此,不包括在收入的范围内。
不能说国际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的观点没有道理,但是,我更喜欢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做法,因为它披露了更多的信息。此外,还有一个问题,“营业税金及附加” 包括的税费种类有: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这个范围和国际会计准则剔出收入范围的税种范围不尽相同。
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有必要分税种来考虑。如资源税,计算毛利率时直接减去就有可能对企业不同期间的盈利能力作出误判。我们来看盐湖钾肥(000792)的案例。
1:盐湖钾肥营业收入、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
单位:亿元
 
2009年第1季度
2009年第2季度
2009年第3季度
2009年第4季度
2010年第1季度
2010年第2季度
2010年第3季度
营业收入
17.70
3.01
7.85
17.04
18.66
8.71
12.97
营业成本
3.26
1.13
3.27
8.58
7.61
3.24
5.05
营业税金及附加
0.57
1.04
1.25
0.47
0.50
1.24
1.29
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收入
3.22%
34.55%
15.92%
2.76%
2.68%
14.24%
9.95%
 
 
从表1中可以发现,盐湖钾肥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占收入的比例波动很大,最高能达到34.55%,而最低只有2.68%,于是,当我们在计算毛利时减掉营业税金及附加时就会发现毛利率也大幅波动,而这个波动相当程度上不是由公司产品价格与成本的变动引起的。
 
1:盐湖钾肥毛利率
毛利率应该怎样算

按毛利率1(未扣除税金),则盐湖钾肥2009年第2季度的毛利率高于第3季度,按毛利率2则正相反,哪个毛利率更合理?
从反映公司产品盈利能力趋势变化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是毛利率1。盐湖钾肥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要税种是资源税,公司2009年年报中相关内容披露如下:
营业税金及附加
单位:元
项目
本期发生额
上期发生额
计缴标准
营业税
737,573.68
797,939.06
5%
城市维护建设税
24,959,733.29
24,135,446.83
5%
教育费附加
17,471,813.22
16,894,855.25
3.5%
资源税
289,748,205.00
117,612,855.00
135元/吨
合计
332,917,325.19
159,441,096.14
营业税金及附加本期发生数较上期发生数增加173,476,229.05元,主要原因为自2008年10月1日起资源税计提标准由按生产的氯化钾产量每吨45元/吨,提高至135元/吨所致。
原来,盐湖钾肥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大部分(资源税)是按产量计税的,怪不得它与收入的走势不相匹配。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不减去营业税金及附加的毛利率算法更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
所谓配比原则,是指某个会计期间或某个会计对象所取得的收入应与为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以正确计算在该会计期间、该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本例中盐湖钾肥已生产、未售出的产品所缴纳的资源税很有可能就已经计入损益了。
除资源税外,营业税是和公司的营业收入直接相关的,一般为公司营业收入的5%,因此无论减与不减,一般不会影响我们判断其盈利能力的趋势,当然,减掉更有利于和其它行业的公司作比较。
消费税比营业税复杂得多。以白酒企业为例,消费税包括两部分:20%的从价税和0.5元/500ml的从量税,但由于是对生产环节而非销售环节征收,从而给了企业避税的空间。,2009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通知》,通知称,“为保全税基,对设立销售公司的白酒生产企业,税务总局制定了《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试行)(见附件),对计税价格偏低的白酒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虽然如此,白酒企业的实际税负也还存在较大差别。
22010年前3个季度部分白酒企业营业税金及附加税率比较
单位:万元
营业收入
营业税金及附加
实际税率
贵州茅台
932,758
140,989
15.12%
五粮液
1,147,171
94,996
8.28%
山西汾酒
239,261
36,176
15.12%
洋河股份
555,430
6,550
1.18%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毛利率时到底是减去营业税金及附加好还是不减好?其实是各有利弊。从分析企业实际盈利能力的角度来看,减去更好;从分析企业产品受消费者欢迎的程度来看,不减更好。
不过,表2中洋河股份的税率实在是过于低了,其原因公司在2009年年报中有披露:
公司成品酒的包装生产全部委托全资子公司江苏洋河包装有限公司进行,公司应交的消费税及附加由受托方代扣代缴,公司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及附加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发生额中的消费税为公司销售部分散酒缴纳的消费税。
公司委托加工成品酒由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及附加本期和上期分别为483,420,987.78元和355,548,104.53元。
我不认同洋河股份的上述解释。洋河包装既然是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理应纳入公司合并报表的范围之内,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那么,在合并报表时就要抵销洋河股 份(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因此,所谓“公司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及附加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只能是对母公司报表所作的解释而不可能是对合并报表作 的解释。需要说明的是,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投资者通常都是对合并报表进行分析,洋河股份上述对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解释也是在合并报表的会计报表附注 中。
如果我们分析财务指标时不关注会计报表附注,就不能正确计算出洋河股份的毛利率。
如果企业缴纳的流转税主要是增值税,则其营业税金及附加相对于营业收入而言金额很小,计算毛利率时减不减掉税金影响不大。不过,在分析其盈利能力发展趋势 时,我更愿意用不减税的算法。这是因为,如果企业销售正常,却由于种种原因大量购进原材料,则进项税额大幅增加,缴纳的增值税减少,从而使得属于营业税金 及附加范围内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减少,这样在计算毛利率时如果减掉税金就有可能高估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
 


[1]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4》第786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我没有查找更早的版本,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点应该是没有改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00

人口紅利沒了又怎樣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4-16/100248998.html

葉翔

  西方經濟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結構性調整的主動力是技術進步,表現之一是新產品的發明,擴大了工業經濟的範圍,如電報、電話,鐵路、輪船, 以及家電、汽車、飛機等;之二是新的生產與管理技術,提高了工業製造的生產率,如機械化與自動化設備、計算機、泰勒管理等。技術進步大幅提高了社會的經濟 價值,但新增的價值對資本、知識與勞動等生產要素的分配上並不適當,根本上說,新增的價值過多地為資本所佔有,因而需要通過週期性的危機來加以調整。但是 危機的調整主要不是為了消滅生產效率不高的企業,或效率不高的資本,而是改變各行業的價值鏈,使得某一個行業的價值更多地分配在勞動及知識的擁有者上,調 和經濟運行中的矛盾,使供需平衡。

  中國經濟在30年的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工業化首先是為了發達經濟體的消費而發展的,而後才有內向型的製造業,且始終面臨外向型製造業的競爭。中 國經濟中絕大多數的工業產品與設備,並非全新的發明創造,基本上是從發達經濟體中引進的。因而,中國的資本沒有過多地佔有經濟中產生的價值,至少在改革開 放後的近30年裡,中國經濟尚未出現結構性問題,也無須週期性危機來調整。但是近幾年,經濟中的價值在不同的勞動力群體間分配的不平衡,似乎預示著中國經 濟正面臨結構性變化。

  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十多年間,中國一、二線城市的中高端勞動力的年收入增長了十幾、二十多倍,但全國的中低端勞動力的收入大概增長1倍不到,低於GDP的增長速度。與西方經濟中橄欖型人口結構不同,中國人口結構仍然是金字塔型的,即中低端的勞動力仍佔多數,中低端勞動力在新增價值中的分配比例過低,使中國經濟發展乏力。

  中低端勞動力收入分配過低,除政策性的因素,最關鍵的是中低端勞動力長期供大於求。但自去年始,出現了一些變化,中低端勞動力已出現供不應求,既是結構性的,更是總量性的。

  中低端勞動力出現總量上的供不應求,大體上有三大因素:一是加工製造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增加了生產需求;二是一些勞動力或者由於年齡因素,或者 因素質提高,退出了中低端市場,減少了供給;三是最重要的,中低端的消費服務業進入較快的發展期,提高了對中低端勞動力的需求。

  中低端消費服務業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結構性變革的影響將是深遠的。首先,改變了中低端勞動力近30年來供大於求的局面,結束了人口紅利期。其次, 中低端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意味著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經營將面臨困難,需要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型。第三,如果中國GDP增長未來數年仍維持在 8%-10%,新增價值將更多分配於中低端勞動力。這意味著,或者資本的收入分配比例下降,或者中高端勞動力的收入分配比例下降。這兩個下降將對企業的利 潤與中高端的消費產生影響。第四,由於多數的生活必需品是由中低端勞動力生產製造或提供的,在多數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轉型完成之前,這些中低端的生活用品與 服務價格將面臨持續的上漲壓力。這是中國經濟結構性轉型過程中需要承受的痛苦。

  可見,人口紅利期的結束並非中國經濟發展的終結,而是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開始。

  現階段促進中國經濟轉型的核心動力,就在於中低端勞動力收入的持續且較快地增長。為此,就要維持中低端勞動力求略大於供的局面。這要求在政策上 發展鄉鎮的基礎設施,以促進中低端消費服務業的發展;也要提供較寬鬆的環境,幫助勞動密集型的製造加工業,轉為資本與知識密集型的製造加工業。

  作者為匯信資本董事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