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香港金融業百年》讀書筆記之恆生銀行 - Rick 信璞上海

http://www.jztzp.com/a/52692.html

早期香港華資銀行的領頭羊是東亞銀行。因東亞銀行經營過於保守,60年代初被恆生銀行超越。

 

東亞銀行:

東亞銀行創辦於1919年。創始人簡東浦(1887-1963),出生於銀行世家。簡東浦經營作風相當穩健,當香港銀行界不顧後果地惡性競爭時,他力排眾議,頂住暗流。(有點像巴菲特旗下的國民賠償保險公司,當保費收入不足以覆蓋成本時,寧願不接保單。Rick)

 

簡東浦不僅在東亞銀行貫徹審慎、穩健的經營方針,而且對經常對香港的同業,耳提面命,不遺餘力(永隆銀行伍宜孫語,永隆銀行於2008年被招商銀行收購)。東亞銀行一直是香港華資銀行中公認的零頭羊,並受到同業的普遍尊敬。但是由於其經營過於保守,在60年的早期,東亞銀行的規模開始落後於恆生銀行。(截止2011年底,東亞銀行的存款總額約為5000億港幣,恆生銀行約為7300億港幣,幾乎是東亞銀行的1.5倍)。

 

恆生銀行

恆生銀行創辦於1933年3月3日。四位創始人中何善衡(1900-1997)對恆生的發展影響最大。恆生銀行在香港市民心中的形象是:「誠懇待人、服務周到」,這與何善衡的待人之道有莫大的關係。恆生銀行創辦不久就將業務拓展到內地的大城市廣州、上海和漢口。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中國內地大城市的富人紛紛南下,或急於將銀元兌換成港幣。由於恆生已經在大城市建立了網絡,故生意滔滔不絕。恆生在內地將港幣兌換成銀元,之後將銀元用貨車運回香港,再兌換成港幣,從中收取佣金(匯兌差),恆生因而賺了大錢。

 

二戰結束後,國共又爆發內戰。國民黨政府發行的紙幣(法幣)貶值嚴重,大陸民眾紛紛將手上的法幣兌換成外幣(主要是港元和美元)和黃金。大量的資金通過不同的渠道流入香港

有人估計1947-1950年之間流入香港的資金,加上無形的貿易順差,相當於國民所得的48%。大量資金來港之後從事外匯及黃金的買賣和炒作。很多金商從歐洲或南非進口黃金,在香港市場上拋售。與金商關係良好的銀行可大做黃金、外匯買賣。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恆生銀行,當時香港市場上的黃金交易者都唯恆生銀行的馬首是瞻。恆生銀行在黃金買賣中幾乎可以控制市場,二戰後這幾年恆生銀行在此波黃金炒賣中賺錢了豐厚的利潤。黃金的炒作(價格暴漲暴跌)擾亂了香港的金融秩序1949年香港政府取消黃金的自由買賣,不再批准進口黃金。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隨後即實行了非常嚴厲的外匯管制。及至朝鮮戰爭爆發(1950年10月),聯合國對新中國實行貿易禁運,香港的轉口貿易也迅速萎縮。銀行的外匯業務也一蹶不振。

 

1950年之後,香港的經濟也開始了轉型。受解放戰爭的影響,內地的一批企業家移居香港。他們帶來了約5億美元的資金,一大批從海外訂購的設備(主要是紡織機器),相應的技術、人才及市場聯繫。同時,大批內地無業人士湧入香港,尋找活路。資金、技術、設備和人才的組合,為香港製造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同時由於香港人口激增,經濟的發展使得居民收入水準提高,所以房地產業也迅速發展起來。

香港的銀行從黃金、外匯的炒賣逐漸轉向為工業和房地產業提供貸款。素以穩健經營著稱的東亞銀行也開始調整其經營方針,成為少數幾個重視工業貸款的銀行之一。東亞銀行在積極發展的同時,仍然維持其一貫審慎經營的方針,如重視存款戶的素質,繼續維持流動資金比率在高水準上。這些審慎的經營方針,使得東亞銀行在後來的銀行危機中免遭厄運,但是其華資銀行領頭羊的位置逐漸被恆生銀行所取代(恆生的存款規模超過東亞大約在60年代初期)。

 

50年代是恆生銀行逐漸取代東亞銀行成為華資銀行零頭羊的關鍵10年。恆生的競爭策略獨樹一幟。在存款方面,重視香港的底層民眾,為他們提供熱情的服務。許多香港普通市民覺得大銀行高不可攀,紛紛轉向恆生銀行。

 

在貸款方面,恆生銀行主要面向中小型工商企業,主要是一些製衣、玩具、塑料、五金及電子業的廠商。不少早期得到恆生幫助的小公司,後來都成長為大公司、大集團。這些公司對恆生的早期幫助銘記於心,至今仍然是恆生的大主顧。

 

 

香港二戰前的擠兌風潮

 

1924年6月,華商銀行因從事外匯炒賣遭受嚴重損失,觸發擠兌風潮,被迫暫停支付儲戶存款,最後倒閉。

 

1935年1月,嘉華銀行因其廣州分行過度發展物業按揭而無力支付儲戶的提款,被迫暫停營業。此事也波及到其他華資銀行:如廣東銀行、工商銀行。受擠兌風潮的影響,大批存款戶到東亞銀行提款,東亞銀行將一箱箱的銀元和金條搬到營業大堂堆放,才得以渡過危機。

 

聊創興銀行的擠兌風潮

 

廖寶珊,廣東潮陽人。1900年出生,1941年來香港。先在油莊打工,後自立門戶,經營油、鹽、米、糧等小生意。累積資本後,經營布匹生意。後投資地產業,炒賣地皮和黃金,獲東亞銀行簡東浦幫助甚大。

 

1948年廖寶珊創辦聊創興銀行,打破銀行傳統,延長銀行的營業時間。同時對小額存款實現高息攬存。再運用銀行的存款大量採購西環的貨倉和電廠用地,發展住宅樓宇。50年的,西環的面貌開始改觀,地價和樓價上升,廖寶珊的財富急增。

 

聊創興銀行的經營策略相當冒進,一方面高息吸引存款,另一方面又將大量的貸款投入風險較高的房地產行業。1960年末,廖創興銀行的存款1.09億元,貸款7357萬元(含房地產行業的貸款),同時銀行投資房地產852萬元。

 

1961年4月,九龍巴士新股上市,擬融資4500萬港元,獲5.5倍超額認購,凍結資金2.5億港幣。隨後怡和在5月發行新股上市,擬融資1500萬港元,獲56倍超額認購,凍結資金8億港幣。這直接導致了銀行體系資金緊張,對中小銀行壓力尤甚。

 

6月香港傳言廖寶珊被港府警察偵查,雖然香港警務處長出來闢謠,但卻觸發了聊創興銀行的擠兌風潮。3天內2萬儲戶,提走約3000萬存款。後匯豐和渣打出面支持聊創興銀行,擠兌風潮才漸平息。但此次擠兌風潮對廖創興銀行和廖寶珊本人打擊甚大,一個月之後廖寶珊因腦溢血病逝。之後聊創興銀行的經營策略轉向保守。

 

1973年,聊創興銀行引入日本三菱銀行,持股25%,目前東京三菱銀行的持股已經降到10%。1994年聊創興銀行從聊創興企業有限公司(194.hk)分拆上市,代碼1111.hk。2006年改名創興銀行,以淡化廖氏家族的影響。銀行的大股東仍為廖氏家族。

 

 1965年香港銀行危機 -恆生的控股權易手

 

明德銀號創辦於1940年初初,早期專注美元匯兌。50年代後積極投身房地產買賣。1964年香港房地產價格急跌之後,明德雖然擁有不少落成或在建物業,但已無力償還債務。

 

1965年1月中旬,農曆春節前,市場對貨幣的季節性需求增加。市場上開始傳言明德銀行發生資金困難。1月23日,明德的美元支票遭到拒付。3天後,部分存款大戶到明德提款,銀行無足夠的現款支付。消息傳出,大小客戶紛紛湧至。香港政府只好接管明德銀號,法院宣佈明德破產。

 

明德銀號破產之後,更大的危機接踵而來。冒進有餘而穩健不足的廣東信託商業銀行成為擠兌風潮的第二個目標。之後擠兌風潮蔓延到恆生、廣安、道亨和永隆等銀行。雖然匯豐發佈聲明,保證對恆生銀行的無限量支持,但恐慌並未停止。反而蔓延到遠東銀行,並波及澳門。

 

2月9日,香港政府頒佈緊急法令:宣佈英鎊為法定貨幣,並從倫敦空運大批英鎊紙幣來港以應付貨幣的不足。香港總督下令,每個存款戶每天提取的最高限制為100港幣,直至有足夠數量的英鎊紙幣運抵香港為止。之後擠兌風潮暫且平息。

 

但是市場謠言未止,不少毫無根據的流言對恆生銀行進行惡意攻擊。4月初,擠兌風潮再起,首當其衝的就是恆生銀行。4月5日,恆生銀行一天之內失去8000萬存款,佔存款總額的1/6(恆生銀行存款總額近5億元);到4月上旬,總共失去存款2億元。(銀行都是短借長貸,2億港元的現金恆生銀行是怎麼變出來的?向匯豐借的?Rick)

 

4月8日,恆生銀行的董事局決定斷臂求生,將公司控股權出售給匯豐。最後匯豐銀行以5100萬港幣獲得恆生銀行51%的股權。消息傳開後,擠兌風潮即告平息。苦心經營32年的恆生銀行控股權就此斷送,何善衡為此痛哭2個晚上。

 

此舉最大的贏家無疑是匯豐銀行,一舉消滅了它最有威脅的競爭對手,奠定了匯豐在香港銀行零售業中的壟斷優勢。匯豐收購恆生之後,保留了其華人管理層。匯豐認為,恆生銀行的成功在於其華人管理層,所以匯豐不必要插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36

《香港金融業百年》讀書筆記:80年代香港銀行危機 - Rick 信璞上海

http://www.jztzp.com/a/52693.html

80年代初香港樓市達到頂峰,之後掉頭向下。樓市的波動讓很多經營不審慎的銀行破產或陷入困境。

80年代香港多家銀行倒閉了或者被政府接管了,原因五花八門。但總結起來,無外乎銀行管理層監守自盜,管理鬆懈或者激進擴張。一切的一切在於管理層。

 

80年代香港銀行危機

(1)謝利源金鋪的倒閉(1982年)

謝利源金鋪創辦於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70年代,黃金價格大幅上漲,謝利源金鋪推出「千足黃金積存計劃」:市民可開設黃金賬戶,按當日金價買賣黃金。推出之後大受香港市民的歡迎,業內人士估計謝利源金鋪借此吸收資金2000多萬元。

 

但是謝利源金鋪推出的這種紙黃金,並沒有按客戶的需求去市場上買賣黃金,也無大量的黃金儲備。1982年8月,國際金價大幅上升,每兩黃金上漲近1500元。謝利源金鋪被迫在市場上補倉,導致資金周轉不靈,只好在9月6日倒閉。

 

(2)恆隆銀行的擠兌和倒閉(1983年)

謝利源金鋪倒閉之後,市場盛傳謝利源與恆隆銀行關係密切,部分手持謝利源金鋪黃金券的投資者到恆隆銀行要求兌換現金,遭到拒絕。一時間有關該銀行發生支付問題的消息不脛而走,觸發了恆隆銀行的擠兌風潮。兩日之內,被提走的款項接近1億元。幸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發表聲明,全力支持恆隆銀行,擠兌風潮暫時平息。

 

然而問題卻未平息。2個月之後(1982年11月),大來財務公司因為欠多家銀行共計6.5億港幣無法償還,而被迫清盤。而恆隆的兩名董事也是大來的董事,因此恆隆銀行的清償能力再次受到質疑。之後市場上多家活躍的財務公司相繼倒閉,市場一片風聲鶴唳。

 

到了1983年9月,恆隆銀行的一張支票遭到了渣打銀行的拒付。香港政府為避免觸發金融危機,動用外匯基金全面接管了恆隆銀行。

 

恆隆銀行創辦於1935年,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華資銀行,與恆隆地產(陳啟宗)沒有關係。1976年,菲律賓福建僑商莊榮坤、莊清泉收購恆隆銀行80%的股權。恆隆銀行在70年代發展過快,在80年代初的地產大潮中投機過度,到1983年時已經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香港政府接管恆隆銀行之後,才發現銀行虧損高達3.36億元。其中,高達2.66億元的款項被公司董事以及關聯機構在極少抵押的情況下被一筆筆的借走。銀行被接管的導火索,是大來財務欠恆隆銀行的一筆高達8億元的債務被發現,之後,一向支持恆隆銀行的渣打銀行放棄繼續支持而使問題暴露。香港政府為挽救恆隆銀行,通過外匯基金向恆隆注入3億元。

 

(可見銀行的管理是多麼的重要!恆隆銀行的大股東莊清泉不僅收購了恆隆銀行,還收購了海外信託銀行大量的股份。1985年,海外信託銀行亦因倒閉而被政府接管。不知道是莊運氣不好,還是他自身就有問題?)

1983年9月,港府接管恆隆銀行。然後對其進行整頓

1987年9月,恆隆銀行取得被接管以來的首次盈利,並收回壞賬4億元

1989年9月,港府以6億港幣的價格將恆隆銀行賣給香港國浩集團

1990年6月,國浩將恆隆銀行併入旗下的道亨銀行,恆隆銀行結束了其55年的經營歷史

 

國浩集團是馬來西亞豐隆集團旗下的子公司。

1982年,國浩集團收購香港道亨銀行,1983年道亨銀行在香港上市。

1989年,國浩集團收購恆隆銀行,並將其併入道亨銀行

1993年,國浩集團收購海外信託銀行,並將其併入道亨銀行

 

2001年,新加坡發展銀行(後稱星展銀行)以432億港元的代價收購道亨銀行,並將道亨私有化。2003年,星展銀行將道亨銀行、海外信託銀行以及1998年收購的廣安銀行一起合併成星展銀行(香港)。星展銀行原名新加坡發展銀行,是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據傳為了避免引起一些人(主要是大陸居民和馬來西亞人)的反感,而改名星展銀行。星展銀行最大的股東是淡馬錫控股。

 

豐隆集團是新加坡最大的房地產和酒店業投資發展商。根據福布斯雜誌的排名,豐隆集團的主席郭令明財富28億美元,新加坡的首富。郭令明,祖籍福建同安,是新加坡豐隆集團創始人郭芳楓的長子。郭芳楓1911年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莊戶人家,14歲那年抱著一卷草蓆到新加坡謀生,白天在五金店當學徒,晚上去夜校補習功課。後來與三個弟兄一起開辦了名為「豐隆」的小店,半個世紀後,豐隆成為亞洲最大的華商財團之一。

 

目前國浩集團持有東亞銀行15%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東亞銀行的第一大股東是西班牙CaixaBank,持有17%的股權。雖然西班牙深受歐債危機的影響,CaixaBank雖然受到衝擊,但是經營情況還不錯,2012年標普對西班牙100家銀行做了綜合測評,Caixa Bank位居榜首。

 

 

(3)海外信託銀行的擠兌和倒閉(1985年)

海外信託銀行創辦於1956年,創始人張明添(1918-1982),祖籍福建同安,是馬來西亞的富商。張明添被其朋友葉樁齡所設計,陷入「支票輪」,導致銀行虧空高達5億港元。

 

葉樁齡創辦多米尼加財務公司,為港人提供移民服務。1981年9月開始,葉多次將不能兌現的支票貼現給海外信託,由於支票過戶所產生的時間差,使它能以第二張支票貼現所得的款項存入賬戶,使得第一章支票得以兌現。葉同時在時間差內運用這些款項從事投機活動(不知道是否可以看成是浮存金啊?呵呵)。

 

但是由於葉投機失敗,產生虧損,需要更多資金彌補虧空。所以「支票輪」越滾越大,以致1982年3月崩潰時,海外信託銀行手上不能兌現的支票總額高達6680萬美元(張明添在1982年2月突然辭世,不知是不是時間上的巧合?)

 

海托銀行於1982年3月知道葉樁齡不能還債,但害怕引起審計師和政府的關注,銀行主席黃長贊與葉樁齡一起做假賬掩飾銀行的虧損。此事一直被掩蓋3年有餘。

 

1982年起,大來財務、恆隆銀行以及嘉年地產等與海外信託銀行有密切關係的公司相繼破產或被接管,海托銀行的困難迅速表明化,被迫大舉出售資產。1984年11月,海托將收購僅兩年的華人銀行出售,並計劃再出售香港工商銀行。

 

1985年6月6日,港府突然宣佈,海外信託銀行因「無法償還債務」停業兩天。之後,港府宣佈接管海托銀行。支票輪事件由此曝光。由於利息及匯率的變動,支票輪導致的壞賬已經達到9000萬美元(約7億港元)。香港政府接管海托之後,共動用40億元的外匯基金使其得以繼續運作。海托共計查出虧損高達31億元(看來海托銀行的虧損不僅限於支票輪事件)。港府苦心經營8年之後,將海托銀行以44.57億元的價格賣給國浩集團。

 

海托附屬的香港工商銀行也隨海托一同被政府接管。1987年8月,大新銀行以5.3億的價格收購了工商銀行,並易名為大新金融集團,取代了工商銀行的上市地位。

 

(4)新鴻基銀行

新鴻基銀行的前身是新鴻基財務,由新鴻基證券的馮景禧創辦。新鴻基銀行在地產最高峰斥資3億元(相當於權益的70%)購買總行大廈。隨著80年代初香港房地產的崩潰和銀行業危機的相繼爆發,新鴻基銀行面臨資金不足和存款大量流失的雙重困難。

 

1983年10月,為了避免被清盤的命運,馮景禧被迫同意出讓控股權(51%)給法國百利達集團和美國美林證券集團。1985年5月,中東的阿拉伯銀行以3.6億元收購新鴻基銀行75%的股權。之後,新鴻基銀行易名為港基銀行。

 

(5)嘉華銀行

嘉華銀行是香港一家歷史悠久的銀行,創始人林子豐,該銀行業務經營一直較為穩健。但是1971年林子豐逝世後,其後人無心經營。1975年,嘉華銀行的控股權被新加坡僑商劉燦松家族取得。之後,嘉華銀行快速擴張,並於1980年在香港上市。

 

嘉華銀行的客戶一直以東南亞的華僑為主,香港同業對其瞭解不深,一直存有戒心。1983年恆隆銀行被接管時,嘉華銀行的存款也受到影響。1985年,海托銀行被接管時,市場鑑於其與海托銀行關係密切,盛傳嘉華已經陷入財務危機之中。(1984年底,嘉華銀行的股東權益為5.3億元,而其累計的壞賬高達5.4億元,實際上嘉華銀行已經破產)。

 

1985年,嘉華銀行為擺脫困境,開始與有關財團洽談增值入股事宜。1986年,中信向嘉華注資3.5億元(2億元為普通股,1.5億為可轉換優先股),取得嘉華銀行91.6%的股權。銀行改名中信嘉華。

 

值得一提的是,嘉華銀行財務危機表面化之後,劉燦松兄弟潛逃離港。後分別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地被捕,兩人嫌涉詐騙7.7億款項。1988年1月,劉氏兄弟棄保潛逃(放棄保釋金潛逃),匿居台灣。

 

(6)永安銀行

永安銀行是香港著名永安公司創辦人郭泉創辦的老牌本地銀行。數十年來,經營作風保守,在香港多次銀行風潮中均能屹立不倒,安然無恙。

 

1984年,永安銀行傳出醜聞,出任總經理的郭氏第三代郭志匡從銀行挪用1000萬美元作為己用。1985年底,永安銀行因不能收回貸給該行董事和高管的貸款而損失慘重,銀行資本出現負值。

 

1986年5月,恆生銀行向永安銀行注資1.76億港元,取得50.29%的控股權。在恆生的經營下,永安銀行迅速扭虧為盈。1993年1月,恆生將永安銀行出售給大新金融集團,獲利4.78億港元。

 

(7)康年銀行

康年銀行是香港的一家老牌的小銀行。1986年,因貸給船務公司一筆高達1.6億元的貸款無法收回,需要大幅撇賬致使康年銀行出現危機。之後,港府接管康年銀行,並促成第一太平集團收購康年銀行,並改名第一太平銀行。

 

(8)友聯銀行

海托銀行出事以後,友聯銀行亦深受市場不利傳聞影響,存款大量流失,導致流動資金嚴重短缺。1985年9月,該行董事局主席兼總經理溫仁才稱病離港赴美。其後,又有6名董事辭職,知識該行群龍無首。1986年,港府宣佈接管友聯銀行,並委託給怡富管理。之後,招商局收購友聯銀行61.3%的股份(通過旗下一合資公司新思想)。

 

2000年4月19日,中國工商銀行與招商局達成協議,工行以18.05億港元收購招商局持有的2.39億友聯銀行股份,約佔53%。8月21日,友聯銀行易名為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

2010年,工行成功將工銀亞洲私有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38

Fortune(Jan,Feb&Mar,1958)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2c0.html

1958年1月

本期一篇重要文章《Unorthodox Curtiss-Wright》

文章介紹了一家航空電子設備供應商公司柯蒂斯.萊特。這家公司總裁名叫Roy,他從來不坐地鐵,而且在他給下屬指派任務時從來不向部門經理諮詢,所以公司負責管理人事的副總裁說他們不指望員工熱愛公司,這個確實非常不常規。

現在航空工程的畢業生對於柯蒂斯.萊特公司也不再青睞。他們指出這家源自飛機發明者萊特兄弟的公司已經不再是航空發動機製造行業的領導者。雖然公司目前仍然在主營業務發動機上運轉良好,但是公司還是將一個新的噴氣式發動機製造工廠出售。儘管公司開始了多元化戰略,進入了電子、航空塑料等新領域,但是它還是一家基本的政府的供應商,容易受到政府預算的影響。

但是這些情形絲毫不影響公司總裁,他說柯蒂斯萊特公司沒有想成為行業領導者,他們唯一的想法就是給股東掙到最多的錢。1956年,公司的銷售額雖然只有聯合飛機公司的五分之三,但是公司的淨利潤卻超過了對手。

這家公司1929年就成為了紐交所的交易股票,如今仍然活躍在資本市場。

 

1958年2月

本期一篇重要文章《What hope for the railroads》

又是一篇美國鐵路的報導。最近美國參議院對於鐵路問題進行了聽證會,在場的有從全國各地趕來的鐵路公司總裁。他們來到華盛頓,警告道如果政府補貼不下發,鐵路公司估計得關門歇業了。

實際上美國的鐵路公司已經步入了衰退期,市場份額下跌。一級鐵路的淨利潤去年下跌14%,預計今年繼續下跌13%,去年的大部分時間鐵路公司的運營資本只夠付12天的工資,結果許多鐵路公司只能冒險省去了養護費用。

短期來看,鐵路公司可以暫停紅利發放。長期來說,鐵路公司可以放下面子,和其他的運輸企業合作,開發經濟效益好的運輸服務,如鐵海聯運或者鐵路公路,鐵路航空運輸聯合。許多鐵路公司在尋求合併,其中有人建議全國主要鐵路幹線整合成為兩家大的系統。

文章建議政府可以給予鐵路公司信貸背書,支持設備支出。而立法將會把鐵路補貼

 

1958年3月

本期重要文章《The trouble in Detroit》

文章講述了當時汽車行業的一些競爭細節。當時美國本土汽車業三巨頭已經完成了低端車型的升級換代,新車更大,價位基本在2300-3100美元。文章評論說這些舉措如果在繁榮蓬勃的市場環境下,肯定會大受歡迎,但是在如今的汽車市場上,這些車的價格偏高了。

文章介紹了當時美國的汽車市場行情,外國車在美國開始搶佔市場。1957年全美銷售了20萬外國小型車,估計今年小型車細分市場會達到50萬輛。前面講到了美國汽車業的產品空間偏大,價格偏貴。

三大汽車巨頭雖然不想放棄這個市場,但是佈局生產所需要的資本支出巨大,同時他們還需要面對美國汽車工人協會的壓力。他們沒有辦法把這類的小型車的價格做到像德國大眾一樣便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72

FORTUNE (July. 1978)Cedric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3cp.html

July. 3, 1978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Waking Up to the Budget Menace」。

1975會計年度,美國聯邦財政赤字達450億美元,之後幾年,聯邦財政赤字一直維持在450美元以上。Jimmy Carter總統執政初期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到1980年,聯邦政府的財政收支實現平衡,但是現在,他不得不放棄了這一目標,轉而尋求在1980年,讓財政赤字不高於300億美元。

但是這個目標也不容易達到,因為政府總是面臨著更方面要求減稅的壓力,而一旦減稅,政府的收入就將減少。另一方面,政府任何削減開支的行為都將損害某一個項目或團體的利益,從而遭到一些人的全力抵制。

 

 

PS:看上去,任何一個總統,想要獲得連任的話,最好不要把財政收支平衡作為目標。因為其措施加稅和削減政府開支在短期內會開罪所有人。明智的選擇是把財政赤字留給下一任。

 

 

July. 17, 1978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The Economic Forecast for the Next 18 Months」。

1978年,美國經濟將實現自1974年衰退以來的連續第四年的發展,不過經濟增速略有下滑而通脹有所上升。現在的經濟將進入一個新階段,不妨稱其為「增長衰退階段」(growth recession),在這個階段中,實際工業產出將有所下降。

實際GNP的增長速度將下滑,1979年的GNP增速預計為3.8%,是過去6個月的一半。

最後,文章把現在的經濟情況成為「艱難的軟著陸」。

 

 

July. 31, 1978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The Saudis Go for Broke」。

由於獲得了巨額的石油財富,沙特阿拉伯開始進行快速工業化。在其東部省份有一個Dammam港,這個地方成為了近年來沙特發展工業,特別是石油化工相關產業的中心。這個Dammam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現在這個港口被比作「海灣的鹿特丹」。

但是,沙特一方面想要建成一個工業化國家,另一方面又想保持伊斯蘭的生活方式,二者之間是存在著衝突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73

Fortune(Apr,May,Jun,1958)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3dt.html

1958年4月

本期一個重要專題《the recession》

本期有三篇重要文章從不同角度介紹了美國當時面臨的經濟增速放緩。

第一篇《how top businessmen view the recession》是一篇基於對全美165名高管的訪談。他們的態度是謹慎樂觀,既沒有像政府一樣對於一些好轉跡象歡呼,也沒有悲觀預測未來。他們一致認為三月份的經濟活動會更低,然後到四月份或者夏季時見底,然後開始慢慢回升,直至開啟新一輪繁榮週期。高管們對於60年代的繁榮很有信心。

第二篇《The executive job market and therecession》

文章分析了就業市場裡一個看似矛盾的現象,即一方面失去工作的高管人員越來越多,但是另一方面大公司對於高管人員的開放需求也在增加。一個簡單的解釋是,大公司開始辭退那些在繁榮市場裡表現良好,但是在危機面前風險管理太弱的經理人,同時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大公司也在尋找那些在財務管理以及市場營銷方面有專長的管理人員。

第三篇《Housing's crucial decade》

文章介紹了在當前市場環境中獨樹一幟的行業——住房建築行業。估計1958年全年建造110萬套住房,同比上升10%,估計1959年繼續保持上升勢頭。文章估計全美每年的住房需求將會保持在100萬套左右,同時住房更新需求也會保持。如果當前的建造成本能夠隨著生產力的提升下降,同時能夠出現更有效率的住房設計,住房建築市場的前景在未來十年將是光明的。

 

1958年5月

本期一篇重要文章《world oil:the game gets rough》

世界石油行業的良好運行態勢已經維持了12年。在這期間原油生產能力和需求吻合的很好,利潤率很高。但是在過去的幾個月,形勢發生了逆轉。原油供給嚴重過剩了,受到美國進口限額影響的供應商開始在國外降價。

在美國國內,原油生產產量是受到調整來對應需求,防止油價下滑,這個工作主要是由美國德州鐵路委員會負責實施。在國外,美國石油公司由於受到反壟斷法的管制,不能隨意控制產量。

同時最近的一些因素也加劇了目前的市場過剩。首先是,納賽爾控制蘇伊士運河刺激了新油田的開發;第二,美國當前的經濟放緩使得石油需求下滑;第三,由於蘇伊士運河的危機,油輪過剩,原油運力大增。

 

1958年6月

本期重要文章《international airlines: the great jetgamble》

文章講到,噴氣式飛機毫無疑問將成為大趨勢,將帶給乘客更好的體驗,但是航空公司面臨巨大的運營壓力。過去航空公司的淨利潤率極低,只有1%,而如今開始對於機隊更新換代需要大量的資本支出,而未來航空公司實現盈利需要上座率以及飛行頻次都上升,到時估計最小的航空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會被淘汰。

在過去五年,乘客人數已經保持了15%的年增速,但是這仍然不夠。在壓力之下,航空公司開始了包括降價等各種措施,希望吸引更多的客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74

2012-11-14 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Max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3u5.html

巴菲特1990年年報的翻譯終於快近尾聲了,比起別人的速度,我可能比較慢。但我真的用心去翻譯了。

   翻譯過程中,給我最多震撼與感觸的地方並不在於伯克希爾公司富可敵國的財力亦或者是巴菲特運籌帷幄的睿智頭腦。而在於從他公司裡所體現出來的那種深深的凝聚力。

   一個有趣的細節在於,每當巴菲特以讚美的腔調起筆時,主語一般都是以「我們」或者他身邊那些出類拔萃的商界精英來體現;而每當巴菲特以怨責的語氣成文時,所指對象卻總是他自己。

   他對自己公司裡的下屬和員工都懷著一種欣賞的態度來審視,對自己在業界崇高的聲望卻看得比天上的浮云還輕。我後來仔細想了想,才真正感覺到巴菲特的智慧原來可以如此的含蓄卻又深邃。

   不成熟的年輕人總想成為天上唯一的那個太陽,光芒萬丈,照耀四方;結果卻沒有誰敢接近於他,連直視都不敢。這樣的他注定是孤獨的,而且很容易就黯淡了。(正午之後,便離夕陽西下也漸近了。)

   巴菲特卻用行動告訴了我們他不想成為那個唯一的太陽,他更希望把發光的機會都留給身邊的人。(這一點在年報當中體現得很明顯。)他最多不過願意成為和那些同樣出色的人一樣在靜朗夜空裡閃閃發光的星辰。雖不如太陽那般奪目,但卻依然可以用自己不熄的光亮為人間帶來燦爛與光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75

FORTUNE (Aug. 1978)Cedric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41y.html

August. 14, 1978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The Global Slowdown Won't Last Forever」。

未來學家Herman Kahn認為,自從1973年的崩潰之後,持續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美好時代」已經過去了。其他很多人也持有類似的觀點,預測在未來幾十年中,世紀經濟的發展速度將十分慢。

三十年代時,哈佛大學的Alvin Hansen曾預測,世界經濟將陷入「永久的停滯」,當時他是美國經濟學界最大的權威。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悲觀預言是錯誤的。看上去,每個時代都有悲觀的人,但是時代最終的發展則總是超過他們的預期。

和三十年代相比,西方國家現在擁有更加強勁的動力去發展好經濟,因為他們現在面臨著外部的另一種制度的競爭,如果他們在經濟發展上失敗,則其制度將受到質疑和挑戰。

 

 

PS:阿爾文·漢森(Alvin Hansen),與凱恩斯同時代的著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的老師。他曾提出「長期停滯理論」,認為20世紀初以來的經濟是處於長期停滯的階段,並且市場依靠自己的力量無法擺脫經濟停滯。

 

 

 

August. 28, 1978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Women M.B.A.'s Harvard's 73」。

1973年,從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了776名同學,其中有34人是女性。實際上,最近這些年,突然間,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走進商學院,並在過去是男性主導的行業中嶄露頭角。

Linda Taylor就是那一屆一名學生。當年,她的一個男性同學好奇地問她「你來這兒幹嘛?」,Linda開玩笑地回答說「我來找個男友」。

但是現在,環境變了,再也沒有哪個男生會問她的女同學「來這兒幹嘛」這樣的問題了,因為女性進入商學院變得越來越普遍。

實際上,哈佛商學院從1963年才開始接受女學生。1973年的那一屆是第一次女學生佔比達到了5%,而現在哈佛商學院中的女生佔比已經達到了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76

2012-11-14 永亨銀行 Elaine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443.html

終於結束了兩個星期的魔鬼課程,可以回歸正常狀態了,今天開始看永亨銀行。

下了一上午報表,然後大致瞭解了一下它的歷史:這家銀行原名永亨銀號,1937年由已故董事長馮堯敬在廣州創立,最初經營金銀找換業務。二戰後在香港重整業務,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於1960年獲得了香港政府發給的銀行牌照。1973年美國紐約歐文信託公司購入該銀行超過半數權益,通過合作,獲得先進銀行技術及國際銀行業務。1988年歐文信託公司與美國紐約銀行集團合併(現為美國紐約梅隆銀行,持有永亨銀行20%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成為全美第十大銀行。1993年在香港上市,2004年收購浙江第一銀行(素以信貸記錄穩固及資產良好見稱),2006年收購英利信用財務有限公司(專營租購和租賃融資業務)。

從名字上看,跟招行收購的「永隆」有異曲同工之妙呃,可能原來的銀號都是這麼起名的吧。現在永亨的管理層還是由馮氏家族控制,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馮鈺斌是創始人馮堯敬的長子,高級總經理馮鈺聲是馮堯敬的次子,非執行董事何志偉是馮鈺斌和馮鈺聲的姐夫。在獨立董事的名單中,居然又看到了董建成(董建華的弟弟,同是中銀香港的獨立董事)這個熟悉的名字。對於這樣的銀行,不知道會不會像永隆一樣,由於最初創始人的去世而引起產權紛爭,最後將整個家業斷送,有點擔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77

FORTUNE (Sep. 1978)Cedric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51w.html

September. 11, 1978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Ford: the Road Ahead」。

在過去的三年中,福特公司的業績十分出色。1977年,福特公司打破其1976年的紀錄實現了17億美元的淨利潤。按照淨利潤,福特汽車在美國公司中排名第四,而按照收入,則排名第三。這些數字,是十分值得福特公司驕傲的。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通用汽車和日本各大汽車公司的對福特的競爭威脅也越來越大,而且誰會接替Henry Ford II成為下一任CEO猶未可知。

 

 
September. 25, 1978

本期的封面文章是「Boeing Takes a Bold Plunge to Keep Flying High」。

1965年波音公司開始研製波音747飛機,當初一些證券分析師曾預言,747飛機將成為波音公司的「現金奶牛」。可是實際的結果是,747飛機差點讓波音公司走向毀滅。12年之後,747飛機才真的為波音公司帶來了豐富的現金收入。

雖然最終成功,但747飛機的研發和製造讓波音公司冒了很大的風險,而現在波音公司的主席Thornton Wilson又做出了一個更加冒險的決定,用30億美元的資金用來開發和製造新一代「經濟型飛機」,這一投資相當於波音公司淨資產的兩倍。

按照計劃,新的飛機將能搭載200名乘客,飛行2000英里,並且更加安靜和省油。現在,波音公司已經說服了United Airlines公司購買其767飛機。

 

 

下圖是波音公司生產「經濟型飛機」所面臨的競爭情況:紅色的是波音公司現在已有的飛機,這些飛機集中在市場的兩端:一種是高載客量、遠程運輸的飛機例如747,另一種則是低載客量、近程運輸的如727、737。

藍色的是其競爭對對手的飛機,集中在市場的中間(載客量中等,運輸距離中等),而波音公司想要生產的757、767、777(紅色邊框的飛機)就是要進入這個中間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78

陳存仁及其《銀元時代生活史》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75f4.html

FELEX推薦的這本書一直沒看,有幸在高鐵奔波中把他讀完。的確是多年來看到的難得好書。首先是作者陳存仁的經歷,其次就是他為人,治學以及洞察力,都是我輩難能的財富。作為名醫他在舊上海結交三教九流,達官貴人,乃至風月場所。我們說現在上海的學生誘惑多,但是看那個時代,人家誘惑也真不少,鴉片,妓女,賭牌。而他所選擇的卻是古今醫書和章太炎,于右任等一代清流。所幸是作者的家庭教育和入門名師,以及自身的修為和定力,才能在這樣的十里洋場中懸壺濟世,著作等身。老先生的治學態度也和我們非常相像。不計代價蒐羅古今中醫名書,還遠渡日本,收集和學習假名來學習日本漢方醫學著作。和我們現在所做的收集世界各地統計數據,企業年報和雜誌也非常相似。因此,治學上看大道是想通的。

再者作者通過銀元為線索,把那個銀元時代向現代貨幣時代過渡時期的一個中產階級經歷的物價,資產的變化用非常生活化的數據給表現出來。因此,當時舊上海的實業,地產和股票也作了有意思的闡述,展示出那代人的財富觀。

讀完之後,我才發現書櫃裡有他的另一本書《被忽視的發明:中國早期醫藥史話》,當時覺得他挖掘歷史文獻和提煉觀點很有一套。網上一查,看來他的著作可真不少。紅樓夢裡的藥食考,鄭和下西洋考,還有他的的醫學科普書《津津有味譚》等。

我才發現,在那樣的動亂年代,還有那麼一位在書桌前耐得住寂寞,不斷和歷史對話,內心裡高度愉悅的智慧靈魂。這不就是我們信璞所追求的那種求索精神嗎?

與各位共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