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佑威委任德勤查數 債權銀行承諾暫緩追債

2008-09-23 AppleDaily


【本報訊】銀行界消息說,為釋除債權銀行對公司賬目疑竇,及避免銀行再抽走資金或採取個別行動,佑威(627)於上周五舉行的債權銀行會議上,主動委任德勤會計師行,就佑威是否涉及不當違規問題進行盡職審查,德勤亦會查核該公司資產負債表及現金流狀況。記者:劉美儀、陳健文

據悉,包括銀團貸款、雙邊信貸或提供信用狀予佑威等共18間債權銀行,已承諾現階段同意一致暫緩協議(standstill agreement),初步限期將於本月底結束。

暫緩協議的目的,是為債權銀行在考慮將行動升級前,如向法庭提出入稟狀追債、充公抵押品甚或要求清盤前,為借貸雙方提供一個冷凍緩衝期;在協議期內,任何一間銀行若要採取有關行動,須事先經債權銀行委員會同意方可,否則將被追溯。

未償還債款逾10億

消息指出,佑威涉及18間債權銀行的未償還債款超過10億元,其主要債權銀行包括德意志、恒生(011)、東亞(023)、盤谷及美資富國銀行等。據悉,早前由於有銀行對該公司「抽資」,故佑威確曾出現延期(overdue)償付利息情況,惟該公司已承諾暫緩協議期內,會恪守按期付息的責任。被問及暫緩協議屆滿後,銀行會否將行動升級,消息指要視乎德勤的盡職審查報告內容,若無證據顯示該公司「出蠱惑」或存在欺詐行為,而其整體賬目仍屬健康,及現金流可支撐未來6個月付息能力的話,理論上債權銀行會審慎行事,而且佑威亦正籌備進行供股計劃,若順利完成,未來兩個月將有資金到位。

德勤報告左右銀行行動

於本月17日開市24分鐘便停牌的佑威,月初時曾與債權銀行會面,管理層當時沒有透露公司面對財政問題。本月2日,佑威宣佈股本重組及供股,將每10股股份合併為1股,完成後以1供5比例供股,供股價0.12元,發行17.85億至19.48億股新股,計劃最多集資約2.34億元。有市場人士表示,配股反映佑威財務上「有壓力」,由於在其公佈配股後,港股已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令其配股計劃出現變數,不排除其突然停牌與更改配股計劃有關,當時公司只表示公佈股價敏感消息。金利豐為佑威的財務顧問及供股包銷商。佑威停牌前報0.014元,與去年7月高位0.56元比較,至今已下跌約97.5%。
經營困難 租約期滿中環舖關門



全港約有90間分店的本地時裝店u-right,繼所屬的佑威國際(627)上周停牌後,部份店舖也租約期滿,中環一間分店昨日結業,網上討論區有自稱該店員工擔心若分店陸續結業,會影響生計。u-right稱正處理本報查詢,暫未能回覆,但強調中環分店結業,只因該舖租約期滿。

有學者說租金等成本高企,加上消費意欲低,成衣等零售店經營更困難。

分店紛減價

本報昨發現,u-right中環德輔道中分店已「拉閘」結業,而其在尖沙嘴加連威老道、金馬倫道、中港城,及將軍澳調景嶺分店,店舖則正進行大減價,T恤每件19元,羽絨也只150元,但部份優惠以筆寫在紙牌,似是臨時推出。加連威老道分店也有寫上租約期滿字牌。記者於沙田瀝源分店以顧客身份查詢,u-right是否將結業,其現金券是否將無效,但職員否認其事,稱現金券可繼續使用。有職員私下說,未聽聞過公司會全線結業,但多間分店最近都租約期滿,部份更本周內屆滿,至於店舖約滿後的工作安排,則暫未獲通知。中大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說,時裝店經營越來越困難,因成衣成本近年不斷上升,租金又高昂,再加上近期全球消費意欲下跌:「尤其係呢排股市咁動盪,邊有心情買衫。」他相信,會有越來越多非必需品的零售店舖,因成本高、收入少而出現經營困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0

美國證交會起訴德勤上海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1/4MNDA3XzQzMTU4MQ.html

此案可能讓美國投資者對接受中國會計師所審計的中國企業信任程度更低——即便是通過四大會計師所的中國機構。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一份起訴書,使所有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陷入不安。

SEC5月9日發佈公告,起訴總部位於上海的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德勤上海」)未能按照美國法律規定,向前者遞交審計工作底稿,而這些文件與SEC正在調查的一家在美上市中國公司涉賺財務造假的案件高度相關。

「所 有在美國註冊的海外會計師事務所都必須意識到,一旦自願同意作為公共會計師事務所在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註冊,就有義務遵守美國證券 法律的相關法規,這是非常重要的。」SEC執法部副總監Scott Friestad在當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這是SEC第一次以未能遵守美國薩班斯法案第106條規定為由,向一家總部不在美國的海外會計事務所發起強制訴訟。此案未來的判例,將影響到目前在PCAOB登記的所有52家中國會計師事務所(包括香港)。

德勤上海是國際四大會計師所之一的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位於上海的機構。德勤紐約總部一位發言人Jyoti Chopra當天向本報記者稱:「德勤美國會計師事務所與其位於中國上海的事務所是兩個獨立的法人,前者並不需要對此案件直接負責。」

德勤隨後發出的媒體聲明表示,中國法律規定,未經批准任何中國會計師事務所不得向外國監管機構提供任何文件。中美證券監管法律上的衝突,或導致SEC在調查類似中國概念股問題上無法充分取證。這將在積重難返的中國概念股信任危機上雪上加霜。

君和律師事務所紐約合夥人郝勇認為,此前中國概念股因為各種披露造假問題,在美國資本市場上不受待見,而此案可能讓美國投資者對接受中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中國企業信任程度更低——即便是通過四大會計師所的中國機構。

索要底稿兩年未成

針對此案,SEC已經和德勤上海溝通了兩年多。

「我們已經為此工作了很長時間,一直和代表德勤上海的律師進行溝通,但始終沒有任何進展。」Scott Friestad告訴記者,從2010年4月起,SEC的工作人員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一宗正在進行的調查案件的相關證據,而德勤上海正是SEC的調查對象僱傭的會計師所。

Scott Friestad拒絕透露與此相關的涉案企業是哪一家,但他確認,這是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涉及到可能的財務造假問題。

德勤的媒體聲明也顯示,這是一家具有中國背景的在美註冊公司。

這讓人想到去年9月,SEC曾針對德勤上海向法院申請發出傳票,要求其提供和東南融通財務造假案相關的文件,但被後者拒絕。

東 南融通是去年中概股做空潮中首家被指責造假的中國公司。2011年5月,在東南融通可疑之處被揭發後,德勤上海宣佈辭職,並稱此前為東南融通出具的 2008到2010年審計報告均不可信賴。隨後SEC要求德勤提供東南融通的相關審計文件,德勤上海拒絕服從傳票,去年9月8日,SEC向哥倫比亞地區法 院申請強制執行,但目前該案仍懸而未決。

不過,Scott Friestad堅稱此次起訴的案件與東南融通一案「非常不一樣」,目前也沒有證據表明這兩個案件之間有直接聯繫。

但他表示,在案件調查中,同樣面臨取證困難。

SEC給德勤美國總部發去傳票,但後者以此事與其無關為由無法服從執行。此後,SEC嘗試通過德勤美國總部與德勤上海聯絡。

「我們向對方索要的是其2008年到2010年的審計工作底稿,但至今沒有從該事務所得到任何文件。」Scott Friestad說,「我們正在調查的涉及到這家企業的財務問題,而索取的文件將在我們對該公司的財務問題的判斷中起到重要作用。」

而德勤上海方面向本報表示,2010年中國證監會曾經應SEC的要求,向德勤上海索要涉及到這家被調查

企業的一系列文件的副本。當時,德勤上海將這些文件提交給了中國證監會,希望後者與SEC就如何遞交和使用這些文件達成協議。但遺憾的是,兩者並未達成相關協議。2011年,SEC直接向德勤上海索要這些文件,被德勤拒絕,這才導致了如今的訴訟。

這次是SEC首次運用美國薩班斯法案106條款對海外會計師所提起訴訟,也是2010年多德-弗蘭克法案對該條款的運用範圍擴大修正之後的首次運用。

Scott Friestad預計至少在明年內SEC會在法庭程序前就這樁新的案件舉行聽證,此後案件將移送法院。

「如果SEC獲勝,那麼法院將對被告作出相應制裁。」他表示,目前還很難預測將是怎樣的制裁,但是如果嚴重的話,「可能是停止被告在SEC範圍內所有正式執業行為」。這意味著德勤上海將無法再從事在美上市公司的審計工作。

Scott Friestad說:「我們的行動不會直接影響到PCAOB是否做出將這家事務所除名的決定,但會潛在影響這家事務所未來在SEC範圍內的執業能力。此前並沒有這樣類似的事件發生過。」

PCAOB公共事務部總監Colleen Brennan告訴本報記者,由於此案的起訴是SEC提起的行動,PCAOB無法發表任何評論。

兩國法律衝突

「德勤上海處於兩個截然不同的法律體系的相互衝突之中。因此這不是一個針對德勤上海的案件,而是一個行業共通問題。」Jyoti Chopra向記者表示。

2002年開始執行的薩班斯法對SEC授予了獲得外國會計師所工作底稿的極大權力。根據這一條款,如果會計師所為SEC登記在冊的公司提供財務報告審計意見,或者其審計意見被其他事務所信任並運用,那麼該事務所就有義務向SEC提供相應底稿。

而2010年通過的多德-弗蘭克法案929J條款將SEC的權力進一步擴大,任何一家外國會計師所提供的實質性服務,一旦被其他公共會計師所在年報、中期審計以及其他審計行為中作為證據,那麼前者就可以受到SEC的管轄。

而德勤在東南融通一案和此次案件中均辯稱,按照中國《國家保密法》的規定,如果它將這些文件運出中國,就會違反法律,可能被捲入刑事訴訟。這些文件符合國家保密法中七種「國家秘密」的範圍。

「這只是一個較為寬泛的規定,沒有具體條款規定涉及到這個具體的情境。」郝勇表示。

但在去年10月,東南融通案件取證風波發生後,中國財政部和證監會要求外資在華的會計師所覆核其對中國在美上市公司進行的審計工作,並要求他們向監管部門匯報是否曾經將審計底稿提供給外國監管部門。

「此次德勤上海遭遇的問題,涉及到中美兩國法律體系之間的衝突。」郝勇表示,「通俗地說,美國法律管得較寬。」

他認為,美國證券交易監管法律體系認為自己要保護的是美國投資人以及其他美國公民,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屬人原則」,只要涉及到所要保護的對象,即便他們不在美國本土也是一樣。相比之下,中國的法律基本是屬地原則,只對本地的會計師所有管轄權力。

Scott Friestad則強調:「我們只關注美國法律。(德勤上海)在美國(PCAOB)註冊,就必須要遵守這邊的法律,但顯然他們沒有做到。」

中概股的新信任危機

雙方法律衝突導致的取證困難,是對中國概念股的又一波打擊。

儘管SEC對即將到來的訴訟很有信心,但郝勇指出,由於中美兩國之間缺乏相互執行判決的有關雙邊協議,因此即便法院對案件有所判決,最終仍可能無法執行。

而唯一可能受到SEC管轄的德勤美國總部,卻因為和德勤上海是相互獨立的法人實體,暫時不會受到任何制裁。

Scott Friestad向記者強調,因為在這個具體的案子中,德勤上海是為被調查公司提供審計並出具審計報告的事務所,是唯一的被告。

「國際性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在各個國家註冊各自獨立的法人實體,相互之間在法律上沒有聯繫,部分也是為了應對和規避這樣的問題,但投資人卻會因為他們使用同一個品牌而被誤導。」郝勇說。

這使得美國投資人對在華四大會計師所的信任度又一次降低,連帶對由他們審計的上市公司信任度大打折扣。「不過(中國概念股)以前情況也不好,現在也不會再糟糕到哪裡去。」郝勇表示。

目前看來,解決取證問題的可行途徑之一,是雙方達成跨國審計監管合作協議。

去年7月,SEC與PCAOB曾經與中國財政部及證監會進行過有關審計跨境監管的會談。雙方協商的重點,是如何解決美國監管機構無法對中國赴美上市企業及其審計機構進行監管的問題,同時討論美國監管機構引導中國審計師及事務所進行現場審查的可行性。

PCAOB主席James R.Doty在當年10月公開表示,如果不能夠與中國有關部門達成協議,那麼將考慮使用美國國會賦予他們的手段來保護美國投資者。

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周勤業曾表示,按照中國的檔案法和保密法,我們目前不能接受跨境檢查。

此後,美國方面不斷向中方施壓,而就在5月9日SEC起訴德勤上海的前一日,James Doty又樂觀表示,其與中國證監會和財政部的對話取得了進展,中方已經同意美方派員觀察中方對會計師所的監管行動。

5月9日公佈的美聯儲聲明中提出:「中美監管部門對於在上市企業的審計監管方面加強跨境合作,正在持續討論中,美聯儲理事會期待此類合作談判及時開展。」

對比之下,中國銀行業的跨國監管合作走得更早。目前,中國銀監會已經和至少25個國家建立了跨國銀行監管合作關係。

美聯儲9日在宣佈批准工行以及中投、匯金買下美國東亞銀行80%股權的聲明附件中特意指出,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中國銀行業的會計和審計事務不值得信賴,同時指出,針對四大會計師所的質疑不應當超出具體的案件範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6

德勤,是同謀者嗎?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584
擁有144年歷史的德勤正在遭遇麻煩。


  短短幾個月,它的名字又一次出現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傳票上。5月9日,SEC在官方網站發出一則公告稱,由於德勤上海未能按要求提交一 家可能存在會計欺詐的中國公司的審計底稿,違反了《薩班斯法案》的第106條,SEC決定對德勤上海提起強制執行判決的訴訟。


  根據《薩班斯法案》的規定,不配合調查的會計師事務所可面臨最嚴重的懲罰是被暫停或吊銷執業註冊資格。


  「在過去超過兩年的時間裡,SEC盡了最大的努力希望獲得德勤為這家在美國發行證券的公司所出具的審計底稿……但德勤上海還是通過引用中國法律作為其拒絕的理由,一直無法提供我們所需的文件。」SEC的官網公告上寫道。


  儘管沒有言明,但大家心照不宣。去年5月和9月,SEC就曾兩次傳票德勤上海,要求得到東南融通涉嫌欺詐的相關文件。這家金融IT服務提供商去年4月 被美國做空機構質疑其利潤率以不正常水平高於競爭對手,之後股票便開始大幅跳水。從被紐交所摘牌退市到去年9月倒閉,它還沒有撐過半年的時間。


  人們把目光聚焦在這家中國公司的審計機構—德勤上海身上。雖然它在東南融通被揭發後便立刻與之劃清了界限。去年5月22日,德勤迅速辭去這家公司的審 計師一職,除了稱發現其有財務虛假信息以外,還提到東南融通管理層部分成員人為干擾德勤的審計過程,以及非法扣留德勤的審計文件。


  德勤的TMT(科技、傳媒和電信)主管合夥人周錦昌在一次採訪中對《第一財經週刊》說,中國中小企業的確存在一些財務管理問題。「中國概念股公司管理 層做事的模式,都不是那麼地公開透明,管理者們還沒習慣成為一個公眾公司。民營企業沒上市前只是想怎麼增長和盈利,但美國是個成熟的資本市場,上市之後就 要求企業考慮怎麼對投資人負責,公司的資料怎麼做到公開透明。」


  但迅速辭任這種恰到好處的「後知後覺」還是難免讓公眾猜測德勤是否早已知道什麼,並因此賦予德勤一個「共謀者」的形象。


  德勤否認自己是「共謀者」,相反,它認為辭任是一個盡職盡責之後的無奈之舉。「並不是說客戶一有問題,德勤就要辭任。當溝通到一定程度,客戶還是無法 答覆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或者拿不出滿足審計要求的證明材料,那德勤就只能做出辭任的決定,這是德勤無法選擇的,也是德勤對社會和股民盡責。」德勤在一份書面 採訪回覆中寫道。


  10年前安然事件之後,美國匆忙通過《薩班斯法案》,把強制公司準確披露信息從而保護投資者利益作為首句,因此它也被稱為「公眾公司會計改革與投資者保護法案」。


  德勤上海成了此法案通過以來,第一家以此為由被起訴的非美國審計公司。


  在一份提供給《第一財經週刊》的公開聲明中,德勤表現得欲言又止,進退兩難。


  SEC索要的文件是徹查這起涉嫌欺詐案的關鍵線索,但「根據中國法律及中國監管機構的具體規定,未經中國政府許可,中國會計師事務所不得直接向任何外國監管機構提供文件」。


  由於中國現行的《檔案法》、《保密法》和《國家機密法》,將一些商業機密判定為國家機密,中國目前是不接受證券交易的跨境調查的。


  各國法律界定及監管水平之間的差異,為商業全球化的不成熟添加了新的註釋,也是最大的壁壘之一。


  「美國法律對監管的內容有清晰的定義,監管機構對公司的指引和規條都是公開的。但是中國的監管機構對公司裡什麼信息是國家機密的定義卻相對模糊,這些都會為法院的取證帶來麻煩。


  不僅是審計,中國的國際貿易中也經常發生這樣的問題。」美邁斯律師事務所的駐北京合夥人Nate Bush對《第一財經週刊》解釋。5月17日,中國證監會首次就跨境監管問題作出回應—證監會主席助理姜洋說,各國證券監管層應通過互助機制來解決問題, 並強調一個國家不應把監管權延伸到其他國家。


  德勤說,在過去的一年間,中國證監會和美國證監會一直未能就使美國證監會取得文件達成協議。有分析人士認為,它目前的處境十分尷尬,並且感到危險—假 如把審計底稿交給SEC,將會面臨被中國證監會吊銷執照的結局;但是假如不把審計底稿交給SEC,它不僅面臨起訴,在美國的信譽也將受損。


  「即使不被吊銷執照,德勤在SEC的檔案裡也會添上一條嚴重的不良記錄,德勤日後在赴美IPO業務上將會遭受巨大的阻力。」紐約一家以海外公司赴美IPO業務為主的律師事務所律師Wendy Ma說。


  在SEC的那份官網公告中,SEC只是把矛頭對準了德勤,對與中國證監會之間的問題選擇了一筆帶過,德勤成了承受這些問題的最大主角。


  德勤過去有過許多成功的中小企業的審計經驗,比如微軟和雅虎都是在規模尚小之時就聘請了德勤,並且任用至今。德勤希望通過在中小企業中發掘具有發展潛力的客戶,待這些企業壯大過後德勤仍然可以憑藉對它們財務結構的熟悉,而繼續獲得這些已經變大的客戶。


  這一策略在中國更加顯得得天獨厚。截至2011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中小企業超過了140家。而根據德勤中國官網的資料,從2005年至2010年7月,德勤擁有中國在美國上市公司審計市場份額的48%,同時,還為1/3的香港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服務。


  德勤已經當仁不讓地成為中小企業IPO審計市場最出色的一家。在與「四大」其他成員競爭時,德勤成功地找到了差異化之路。德勤選擇中小企業,使它的優 勢更加突出,有效避開審計行業競爭最為激烈的部分。從2008年開始,德勤每一年都發佈《德勤高科技、高成長中國50強報告》,可見它對此領域的關?注。


  過去十年,中國的中小企業進入了高增長時期,紛紛開始尋求境外上市融資,與此同時,國內的許多會計師事務所卻並不具備香港聯交所審計資格。四大,乃至四大中最擅長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德勤,成了許多公司的優先選擇。


  這種策略為德勤帶來了頗豐的利潤。根據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的資料,2011財政年度德勤的收入是288億人民幣,增長了8.4%,僅排在普華永道之後。其中亞太地區的增幅最大,達15.8%。


  在這個市場的建立過程中,熟悉美國會計準則和美國證券交易所條例的周錦昌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自1996年從香港調任北京至今,周錦昌相當熟悉國內 中小企業的生態,並利用他在TMT領域的豐富經驗和超過20年的會計從業資歷,帶領德勤幫助亞信科技成功成為在美國上市的第一家中國科技企業。


  即便是現在面目變得嚴苛的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也是持歡迎和開放態度的,否則就不會有納斯達克這一為中小企業融資而建的板塊。在紐約時報廣場的電子螢幕上,抬頭總能冷不丁地看到一家中國新上市公司的名字被打在上?面。


  而在《薩班斯法案》通過時,美國的一些金融從業者甚至批評該法案的一些規定過於嚴格,尤其是增加了中小型企業的審計成本,降低了其他國家的中小企業到美國上市籌資的熱情。


  一切似乎蓬勃而美好。但是也許正是因為德勤在中小企業審計市場的份額最大,當中小企業存在的財務問題被一點點暴露出來以後,德勤只好和這些企業一起被推到檢視燈下,共同面對著詰問。


  東南融通、高速傳媒、瑞金礦業、博士蛙、大慶乳業、雙威教育、分眾傳媒……在過去的一年中,這些中國公司的財務數據均遭到過質疑,甚至有的倒閉,有的停牌。而它們背後有德勤。


  東南融通式的意外發生得過於頻繁,並且情節相似—看上去,都是在被外界指出其客戶公司可能存在財務造假問題後,德勤表示自己與出現問題無關。德勤則認 為這些現象不足以證明它是事後辭任,德勤的內部流程顯示:核數師在審計過程中發現客戶財務報表存在重大問題,導致無法出具審計報告,接下來德勤會主動向監 管機構發出問題信號,並辭任客戶審計,之後才會因信息披露及停牌引發公眾關注。


  東南融通和中國高速傳媒均被做空集團認定利潤不實,德勤以「不再能信任管理層和財報結果」為理由辭任。2011年10月,德勤辭去了瑞金礦業審計職 務,理由是這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礦產公司未能披露涉及關聯方的重要信息。在德勤辭任的前四個月,瑞金因涉嫌財務造假被停牌,並且正在接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 務監察委員會調查。2012年3月,德勤質疑其客戶—香港上市的童裝生產商博士蛙集團—與供應商一筆3.92億元預付款的真實性,並宣佈辭職。辭任公告發 出當天,博士蛙經歷了一早上就超過了33%的下跌幅度,並於午後緊急停牌……


  客戶過於集中的假賬、虛報和不實數據……這些與畢業生們趨之若鶩的「四大」之一德勤聯繫在一起,讓德勤的公眾形象受到影響。德勤上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作為首家在上海開設分支機構的外國會計師事務所,它專業的聲譽更是由來已久。


  頻繁爆出的客戶假賬醜聞也讓投資人對德勤喪失信心,甚至與德勤對簿公堂。2011年3月,有美國投資人把中國高速傳媒和德勤起訴至聯邦法院,指控中國高速傳媒虛報業務和財務數據,導致其錯誤投資1350萬美元。


  中小企業需要為這些醜聞負上各自的責任。「中小企業管理者有時候不是完全故意去隱瞞一些本應公開的信息,但因他們對美國的監管條例並不是特別瞭解和熟悉,以至於造成了一些誤解。」周錦昌說。


  德勤的另一位主管合夥人洪延安過去也曾對《東方早報》表示,赴美國上市的中小企業很多都沒有一個好的財務團隊,有的甚至是上市前臨時組建的。同樣的情 況也在赴港上市的中國中小企業身上發生。德勤的一位員工曾經參與過多個赴港上市項目的審計工作,他表示赴港上市的民營公司大多會在上市前在香港找個財務總 監,並不熟悉原來的業務。加上民營企業的管理架構一般就是老闆一個人說了算,所以也不會很重視財會上的整理。


  一些問題也來自中小企業自身的財務壓力。在德勤的書面回覆中,德勤認為目前在國家施行緊縮的財政政策的大背景下,央企仍然能獲得各大銀行在資本方面的鼎力支持。但中小企業往往無法獲得國家財政上的有效支持,現金流並不充足。


  資金和盈利壓力之下,偷稅漏稅、做假賬的機率就會大得多。由於國家金融政策的差異,中國民營企業這種情況的普遍,恐怕是德勤以前在美國沒有遇到過的。


  擴張過於快速的博士蛙被發現賬目出現了問題。這家嬰兒用品零售商2010年時業績出現蛙跳,收入比上年增長123.5%,股東應佔利潤增長 106.9% ,店舖數增長了74.7%至1555間。但由於擴張過快,它的坪效即每平方米銷售額卻下跌得很快,庫存周轉變慢。在它發佈2011年年報之前,其上市保薦 人瑞銀就曾預測它的毛利率會大幅下跌,而調低了對它的股價預期。


  3月份,在這份財報發佈日前夕,德勤突然宣佈辭任博士蛙審計師一職,並公佈了辭任理由:一筆3.92億元的供應商預付款項得不到驗證;同時,核數師也 無法確定博士蛙OK卡(儲值卡)經銷商、商品經銷商及貿易供應商存在與否,以及上述各方交易的商業實質性。當日,博士蛙股價狂瀉三成,半日蒸發19億元。


  這次辭任在香港也引起了軒然大波,外界對德勤的質疑是:為何過去德勤對博士蛙的相關財務數據都予以相信,並順利出具審計報告,而突然間博士蛙又變得那 麼難以信任了?要知道,自從1997年博士蛙成立以來,除了中間數年因為被併購而換成其他審計機構進行審計以外,其餘每年都是聘請德勤作為外部審 計;2010年博士蛙赴港IPO所需的審計報告及IPO後每年的年報都是德勤出具的。


  3.92億元無論放在任何公司,都會是一筆很大的數字。如果過去的審計結果都是可靠無誤,那麼突然間這麼大的數額又從何而來?


  更不堪的還在於,博士蛙似乎也表現出一種有苦難言的樣子,「這十幾年下來,也許是德勤的人換了,才變得不瞭解博士蛙。這就好比洗個杯子,洗的人是該拿 洗潔精呢還是肥皂呢?如果不瞭解杯子的材質,就會起化學反應,用錯洗杯子的方法。」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公司總部,博士蛙副總裁呂奕昊對《第一財經週刊》 抱怨。


  鑑於與客戶公司之間簽訂的保密協議,德勤表示無法向媒體透露更多有關博士蛙的情況,但是在給《第一財經週刊》的回覆中,德勤列舉了部分之所以會懷疑博 士蛙3.92億元預付款的真實存在性的一些普遍性的原因:許多民營企業在經營上都會碰到現金流等問題,但赴港上市民營企業需要做出良好的業績報告來維持股 價。當這些企業遇到經營困境的時候,它們會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把錢給到供應商,然後讓供應商來回購它的產品,從而人為地作出銷售數字,而非真實的銷售行 為。


  但德勤並非沒有需要重新思考的地方。隨著中小企業的高速發展和旺盛的融資需求產生,把自己定位為「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德勤則似乎一直一帆風順。但德勤也不得不承擔這些中小企業因為不成熟和不完善而帶來的高風險財務問題。


  會計師事務所的原則是,承接項目之後就意味著要默認管理層是誠實的,但是事實上中小企業財務上不完善造成的各種事後造假、偷稅漏稅,甚至為數據好看事前造假的可能性很高;相應的,會計師事務所被矇蔽的可能性也會更?高。


  德勤為一家中小企業提供IPO審計服務的價格在300萬元左右,但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收費大約為德勤的一半。專業的服務是德勤的賣點,但是對於錢不算多的民營企業來說,價格因素在考慮過程中的權重並不小。


  隨著越來越多的內地所開始獲得承接赴港上市的資格,四大獨佔市場的局面已經被打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從2010年開始,港交所允許內地註冊成立的 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採用中國會計準則、中國審計準則及聘用內地會計師事務所作為審計師進行諮詢,目前一共有12家內地的會計師事務所具備這個資格。而這種 局面,很可能會讓德勤在承接項目的風險控制上產生問題—更僥倖,或者去接受更大風險的公司。


  周錦昌並不認為德勤在把握風險方面出現了問題,但他同時也承認,審計業務本身就是怎麼管理風險的業務,德勤一直都有自己的風險控制程序,定期複查,根據情況做適當改變。


  不管是誰的問題,除了辭任時必須提交給香港聯交所的幾點辭任理由外,德勤都沒有進一步的解釋。「客戶問題需要保密」成為了德勤在採訪過程中最常重複的一句話。


  即使在說到「如何向公眾負責」這個話題時,德勤的書面說明也似乎在迴避這個問題。「德勤是要對公眾負責,但德勤沒有義務去披露客戶存在的具體問題。『保密』是會計師行業的職業道德和標準,也是德勤對客戶的責任。會計師事務所不承擔向公眾公開客戶信息的責任。」


  但德勤的客戶卻實在充滿爭議。


  《福布斯》的專欄作家Richard Pearson在4月份發表了一篇文章,懷疑奇虎通過廣告鏈接交換以虛增廣告銷售額,並誇大遊戲業務從玩家身上獲得的每月每用戶平均收入(APRU)等。 他認為,做事缺乏足夠透明的廣告代理機構給德勤的審計帶來很大困難—德勤已經在中國高速傳媒身上吃過類似的苦頭了。


  一個月以後,奇虎創始人兼CEO周鴻袆同樣在《福布斯》上進行駁斥,他否認了交換鏈接虛增銷售額的行為,並對銷售人員數目及網頁遊戲APRU數據問題 進行解釋,使一些指責看上去立不住腳。不過,他並沒有對奇虎的第二頁廣告實際成交數字高於它自己和競爭對手的報價等問題進行細緻回應。


  當記者嘗試就此詢問德勤時,毫無意外回覆還是:與客戶有關的事情不便談論。


  所有有關客戶的問題,在德勤那兒都是一種難言之隱—不管是因為和客戶之間的保密協議還是因為中國的法律規定,公眾希望聽到的是德勤作為「第三方機構」 的詳細、直接的解釋,期待看到德勤在過去十年所表現的專業性和社會責任感。否則,難言之隱的理由無法平息公眾內心的猜測,德勤只能繼續背負「共謀者」的名 聲。


  德勤顯然還沒有作出更開放姿態的準備。它願意談及如何一直為中國會計準則、稅制以及本土專業會計師的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談及如何為跨國公司投資中國和在華業務提供多方面的戰略諮詢和財務諮詢;甚至談及在國家現有宏觀政策下,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融資困境。


  但就是不能談到客戶。哪怕它已經發現問題,哪怕問題已經公之於世,德勤最擔心的問題還是「洩露客戶資料將會導致遭到法律起訴、監管機構的懲罰以及行業名譽掃地等後果」。


  這種尷尬和拘束也同樣出現在德勤和SEC的交涉當中。根據中國證監會的要求,德勤同樣不能把客戶的信息透露給SEC。「作為一家自願在美國登記的會計 師事務所,德勤上海不能既享受由審計赴美上市企業而帶來的財務以及名譽上的利益,但又不履行美國的法律責任。」SEC執行部主管Robert Khuzami在官網公告上說。


  顯然,SEC也把德勤看成了一名護短、逃避責任的「共謀者」。而實際上,德勤已經成為了SEC和中國政府之間的「夾心餅乾」。


  德勤在盡力避免承擔失察之責,並在證券監督部門、投資者,甚至是普通公眾面前,保留一個清白的形象。


  但是,這家公司無力阻止一些微妙事情的發生。


  4月10日,香港長江實業集團宣佈,將在本屆合同期滿後對德勤·關黃陳方進行更換,由和記黃埔的審計師羅賓咸永道接任。對於這一動作,長實集團副董事 總經理葉德銓的解釋是,純粹是為了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因為和黃盈利貢獻佔比龐大,過去兩家公司在審計期間的溝通成本太高。


  這一解釋頗有些牽強—為什麼不是換掉羅賓咸永道(普華永道的香港公司)呢?要知道,長實對於德勤而言,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大客戶。從1972年起,當時 香港最大的本土會計師事務所關黃陳方就擔任長實的審計師一職。1997年它被德勤併購,德勤·關黃陳方仍然為德勤提供審計服務至今,40多年的交情應讓雙 方瞭解頗深。一位香港審計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週刊》透露,長實是因為對德勤的審計工作有了不滿,才決定進行更換。


  德勤則特地提到了最近與長實及和黃簽訂的一些諮詢服務項目。它試圖傳達著這樣的信息:它不是同謀者,什麼都沒有發生。

 

 

 


德勤在中國


  1917


  德勤在上海成立辦事處,成為首家在上海開設分支機構的外國會計師事務?所。


  1972


  德勤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擁有了辦事機構,是幾次成功併購的結果。


  1983


  在北京設立了第一家常駐代表機構。現在廣州、大連、天津、南京都有常駐代表處。


  1992


  與上海會計師事務所在上海合作開辦了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滬江德勤會計師事務所。


  1997


  德勤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最大的華人會計師事務所—關黃陳方會計師事務所合併。


  1998


  在北京設立了北京分所。


  2004


  德勤宣佈其5年計劃,對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投資1.5億美元,這是德勤創建百年多來對單一市 場所注入的最大一筆的投資。


  2005


  與北京天健和深圳天健信德合併。這兩家事務所主要為大型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及中國本地客戶 提供服務。

 

 

 

審計所在一家公司IPO時的業務範疇
  

審核財務報表


  向集團管理層作出查詢,對財務資料進行分析。內容包括:綜合全面收益表、綜合財務狀況表、綜合權益變動表、綜合現金流量表。


  

核實財務資料編制基準


  主要核實控股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情況。


  

核實主要會計政策概要


  核查財務資料是否符合歷史成本慣例以及符合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具體內容涉及:綜合賬目基準、集團在現有附屬公司的擁有權權益及變動、與聯營公司的投資、收入確認、物業房產及設備、租賃、外幣、借貸成本、政府補助金、無形資產、有形資產、存貸等。


  

審核資本風險管理


  核實公司的資本構架,包括短期借款及公司股東應佔權益;核查公司市場風險、外匯管理風險、信貸管理風險、流動資金管理風險等。


  

估計不明朗因素主要來源


  就存貨、應收貿易賬款、無形資產減值等幾項不明朗因素主要來源提出估計及相關假設。


  

收入審核


  收入源,非流動資產所屬地。


  

調查董事及僱員薪酬


  查實工作人員薪資狀況。


  

稅務


  應交稅務狀況,包括:所得稅開支、其他稅項等。


  

核實公司銀行存款


  銀行結餘、現金及已抵押銀行存款。

 

 

 

德勤產生問題的客戶


  航天機電


  航天機電起訴德勤,原因在於公司要求德勤出示其審計服務過程中的相關工作底稿,遭到拒絕。 航天機電稱審計報告中所確認的銀行存款餘額與實際存款數額不符,促成員工挪用公款。


  中國高速傳媒


  拒絕配合審計機構德勤審查其銀行賬戶,導致德勤辭職。Starr Investments投資集團認為,「在 美國公認的會計準則下,德勤的審計服務做得很不充分。」


  大慶乳業


  德勤辭職原因是對於財務報表中普遍出現的事項感到擔憂。


  奇虎


  奇虎360主要通過兩種主要服務創收:在線廣告和網絡增值服務。做空機構質疑它廣告收入可能存 在交易不實或虛報交易額之嫌。4月19日,德勤簽署審計報告後,奇虎360的股價開始止跌回漲。


  科龍


  董事長顧雛軍因涉嫌財務詐騙入獄。證監會認為德勤審計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審計程序不充 分、不適當,未發現科龍現金流量表重大差錯等。


  東南通融


  東南融通被質疑暗中轉移成本虛增利潤。德勤辭職,原因有三:部分財務信息虛假;東南融通管 理層某些成員故意干擾德勤的審計工作;非法扣押德勤的審計文件。該公司現已倒閉。


  瑞金礦業


  瑞金因涉嫌財務造假被停牌,德勤·關黃陳方稱不滿瑞金礦業未披露與大股東關聯交易而辭職。


  博士蛙


  德勤認為博士蛙尚有若干其所需的與其審計相關的信息仍未獲得,或者管理層提供的解釋不足以 令其滿意,造成其無法完成審計。辭任引起博士蛙股價狂跌,目前停?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34

德勤美國因中國業務遭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2480
2月15日,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一些美國投資者對一家幾年前被要求在美國退市的中國公司提起訴訟,並同時起訴其會計師事務所德勤在中國和美國的分支機構。
 
一家公司由於欺詐而被起訴並不是一件新鮮事。這次訴訟的被告雙威教育是前幾年在美國上市的一家中國公司。但是由於錯失了提交材料的截止日期而被退市,致使投資者損失數十億美元。該公司承認其惡劣的帳務作假行為,他們在2012年12月的一次例行報告中表示,從2009年到2011年其間的帳務均不具有可信性。
 
該案真正不同尋常之處在於原告進一步將該公司的會計事務所德勤在中國和在美國的分支機構同時告上法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經展開了一項對德勤等會計事務所在中國的分支的行政監管程序,因為他們在一個針對公司欺詐的調查中沒能提交其審計報告。其他投資者的訴訟也會針對的會計師事務所的中國分支機構,但惟獨在針對雙威教育的訴訟中,原告認為德勤美國分支對該案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德勤美國辦公室在雙威教育違反美國財務規定的情況下,堅持認為其是符合美國財務規定的。
 
此番德勤遭到起訴的核心在於其認可的10-K報告,雙威教育的上市實體並未持有其香港子公司的大部分股權。從2003年以來,正是該公司的CEO Ron Chan持有其在香港的子公司的控股權。他此後得以將上市募得的3500萬美元轉移給第三方。但是德勤在中美的分支機構均向華爾街日報表示,這個控告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教授Paul Gilis向QZ表示,這個案件仍然具有相當大的操作難度。因為各大會計事務所都會不遺餘力地避免罰款。儘管他們由於有錢,常常會成為訴訟的目標。但由於針對審計的法律太過複雜,想在法庭贏得針他們的官司,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然而,無論此案結果如何,德勤都已意識到中國業務造成的問題。德勤1月份宣佈將會加強在中國運營的監管和客戶篩選。但這起訴訟意味著事情遠未結束。Gillis表示:「此案也會讓很多美國事務所重新審視他們參與中國審計業務的力度。但很不幸的是中國企業確實需要他們的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0364

船老大借殼ST北生:德勤集團逆市「盈利」之迷

http://www.21cbh.com/HTML/2013-5-28/wNMzA3XzY5NDMwNQ.html

21世紀網 4月25日,上交所上市公司廣西北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ST北生:600556)的股東大會,通過了關於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的議案。

根據此次議案中的文件,註冊地在浙江省舟山市的德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與ST北生進行資產置換,以實現借殼上市。

民營「船老大」德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勤集團),主營業務為國內沿海及長江中下游航運業務。借殼ST北生,是德勤集團第二次向資本市場發起沖峰。

\

航運業低迷:尚能掘金?

2011年年初,德勤集團曾向中國證監會提交IPO申請,但卻在2011年2月21日的發審會上遭到否決。

中國證監會於2011年3月8日披露的反饋意見中,德勤集團IPO被否的主要原因為:公司毛利水平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且與行業毛利率變動趨勢不一致,未就此作出充分合理的解釋。另一原因是對簽字律師的獨立性存疑。

21世紀網查閱德勤集團2011年的IPO申報稿發現,2008年、2009年、2010年,德勤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為4.5億元、9.4億元、12.79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8.60%。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1.07億元,1.78億元、2.38億元。

但是,德勤集團所處的國內沿海及內河干散貨運輸業,是週期性行業,公司的盈利水平,通常與貨物運輸需求及運輸價格、國內外經濟週期、市場運力供求情況等因素息息相關。

剛剛過去的2011年、2012年度,受全球經濟疲軟的大背景影響,干散貨市場需求放緩,同時運力供給過剩及航運業競爭加劇,使得全球干散貨市場陷入低迷,我國的遠洋、沿海、長江各版塊干散貨運輸業務也受到波及。21世紀網整理髮現,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由上海航運交易所發佈),已由2011年初的超過1400點,下跌至如今的1007.03點(截至2013年5月24日)。

長江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由長江航務管理局發佈),從2011年1月份的806.82點,下跌至2013年4月底的674.74點。

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截至2013年5月24日)

長江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走勢

運價低迷,直接造成了相關航運企業的全面虧損。以主營沿海及內河干散貨運輸的三家上市公司長航鳳凰、寧波海運中海海盛為例:

長航鳳凰(ST鳳凰:000520)2011年虧損8.82億,2012年虧損18.79億,2013年1季度又出現1.9億的虧損,營業收入逐年下滑。

寧波海運(600798)2011年盈利5168.91萬元,2012年虧損1.2億,2013年1季度又出現1893.62萬元。營業收入同樣逐年下滑。

中海海盛(600896)2011年盈利1270.94萬元,2012年虧損3.71億元,2013年1季度虧損7665.75萬元。2012年營業收入較2011年同樣下降。

但是,德勤集團在2010年取得12.79億元營業收入的基礎上,2011年度營業收入又出現接近50%的增長,達到18.35億元,2012年營業收入達到22.96億元。而且這兩年還分別產生了2.67億元、1.82億元的淨利潤,完全是在逆整個航運業而動。

滄海橫流之下,是否真能顯出英雄本色?

德勤集團近5年營收狀況表
年度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主營收入4.5億元9.4億元12.79億元18.35億元22.96億元
淨利潤1.07億元1.78億元2.38億元2.67億元1.82億元

物流整合之迷

21世紀網發現,ST北生資產重組方案中提供的德勤集團2011年~2012年審計報告,與之前的IPO申報稿相比,在主要客戶方面發生了重大變化。

IPO申報稿中,德勤集團前五大客戶貢獻的營業收入份額一直呈高度集中之勢,2008年、2009年、2010年,前五大客戶的營收貢獻,分別佔到德勤集團當年營業收入的72.51%、95.82%、81.65%。而且五大客戶的類型,全是貨代物流公司。

其中,寧波大榭開法區虎道物流有限公司(寧波虎道)、天津市宏達運通船務有限公司(天津宏達)、大連通連物流有限公司(大連通連)在2008年~2010年連續三年,均是德勤集團的前三大客戶,德勤集團與這三家公司的業務往來收入,分別佔到2008~2010年營業收入的22.67%、73.87%、64.77%。按通常觀點來看,德勤集團一直存有客戶高度集中的風險。

最新的年報顯示,2012年度,德勤集團的前五大客戶已變為寧波鋼鐵有限公司、青島齊賢貿易有限公司、浙江興發煤炭有限公司、江蘇亞達能源實業有限公司、馬鞍山當涂發點有限公司。從公司名稱看,這五家公司均與能源、貿易有關,他們對德勤集團貢獻的營業收入合計1.95億元人民幣,僅佔到德勤集團2012年營業收入的8.50%。

以德勤集團高達22.96億元的營業收入來看,也就是說,其營業收入,已由2008~2010年集中在少數物流公司手中,到2011年~2012年變為直接面對眾多能源與貿易客戶。如此轉變因何而來?

寧波虎道的一位業務負責人對21世紀網表示,2008年左右,德勤集團進行過一次業務整合,與幾家大的物流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寧波虎道憑著在華東地區的廣泛業務資源,成為德勤集團的戰略合作夥伴之一,與天津宏達、大連通連分別負責一個區域的貨主物流資源整合。

合作的具體模式是,寧波虎道把手上的貨主整合起來,給德勤集團提供航運訂單,德勤集團則會把部分自己的貨源,交給寧波虎道,由寧波虎道提供陸運、港口代理等海運之外的物流服務。這樣,雙方等於是實現了客戶資源的整合,又聯合起來合作承擔了貨主的海運、陸運、港口延伸等一條龍物流服務,既方便統籌,又增加了客戶的粘性。「在這種模式下,我們和德勤第二年(2009年)的業務量都增加了1倍。」

對於德勤集團的主要客戶,由物流公司集中式,向能源貿易企業分散式的轉型,寧波虎道人士表示,這是德勤集團在被市場置疑客戶集中度過高的背景下,作出的轉型,將運輸業務的承接,由物流公司集中到自己手中。

該人士認為,德勤集團以前通過物流公司、集中區域貨源的業務模式,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首先,能夠通過物流公司的組織,最大程度提升租賃運力;

其次,租船資金、收貨款等方面,都可由物流公司先行墊付,極大的降低財務成本和賬期;

再次,統一的平台能夠形成規模優勢,在加油、修船的費用上,都有較大的議價空間,「修船成本,談下來最多可以比以前下浮30%。」

如今的業務模式轉換,「也許是為了便於資本市場接受,但有點得不償失。」

就此,21世紀網致電德勤集團董秘梁卉。梁卉介紹,德勤集團的業務模式轉換,的確有降低客戶過度集中風險的原因。

「我們仍然在探索航運業與上下游物流的整合模式,最終還是要形成自己的業務統一平台,為客戶在陸地、水上的物流需求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

對比寧波海運、長航鳳凰的財務報表,21世紀網發現,寧波海運2012年營業收入10.22億,財務費用為2.69億、管理費用3119.66萬元;長航鳳凰營收21.08億,財務費用達3.45億,管理費用1.38億元,而德勤集團在2012年營業收入高於前兩者的背景下,財務費用為1.24億,管理費用則為2500萬元

租賃模式下的槓桿原理

從運力數據上看,和國有的航運企業不同,德勤集團更大意義上是個船舶市場的「大租客」。

21世紀網注意到,從2008年到2010年,德勤集團自由船舶運輸量由403.08萬噸,增加到2010年的842.11萬噸,但租賃船舶的運輸量卻由2008年的184.01萬到年,增至2010年的1531.60萬噸。租賃船舶的成本,也由,2008年的1.05億,上升到2010年的6.68億。

從德勤集團自有船舶運輸業務與租賃船舶運輸業務的毛利率表看來,2008年~2010年,德勤自有船舶的毛利率一直維持穩定,租賃業務的毛利率逐年略有下降。

但是,相比自有船舶的運輸量從2008年到2010年只翻1倍,德勤集團租賃業務的運輸量卻翻了接近9倍。

因此,德勤集團賺錢的主要原理很明顯:通過不斷擴大租船運輸規模,做大利潤槓桿。

理論上說,只要租賃業務存在毛利率和充足的貨源,那麼放大租賃船舶的運輸規模,賺到的利潤就越多。而要在自有船舶保有量和運輸量方面取得增長,需要沉澱下大筆的資金去買船和造船,遠不如租船方便快捷,

從毛利的佔比來看,2010年,德勤集團租賃船舶的毛利貢獻,已佔到整個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的55.35%,而自有船舶運輸的業務,只貢獻了主營業務毛利的36.14%。

因此,按業務的細分上來定義,德勤集團其實是一家以租賃船舶運輸為主的航運公司。

交通運輸部發佈的一份《航運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底,德勤集團經營的船隊,在國內沿海船隊規模中,以掌控的160.5萬噸重運力排到第四位。但是德勤集團也是規模靠前的前14家船隊中,唯一一家租賃船舶運力(120.5萬噸)高於自有船舶運力(40萬噸)的公司。

其它包括長航鳳凰、外運長航、寧波海運等13家公司的船隊,主要都是以自有船舶運輸為主,德勤集團是唯一一家以租賃船舶運輸為主的公司。

創業資本蜂湧潛伏

2008年以前,德勤集團的股東為5名自然人。實際控制人是任馬力等5人的家族成員。

2008年3月,7名新增股東出資1.65億元,以4.453元/股的價格,認購了3705.3333萬元的新增註冊資本。七名新增股東中,包括三家公司:銀利偉世公司、坤元投資公司、融客投資公司,和四名自然人股東。其中自然人股東李萍,系浙江「新湖系」實際控制人黃偉之配偶。

總計1.65億元的新增出資中,坤元投資公司出資4000萬元。這家公司的介入,給2011年德勤集團IPO的無功而返埋下了伏筆。

證監會在2011年否決德勤集團IPO的反饋意見中提到:

「你公司原律師事務所為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簽字律師為章曉洪和張偉。坤元投資2008年2月通過增資成為你公司主要股東,持有你公司6.0606%的股權。根據相關機構核查,上海錦天城為坤元投資的法律顧問,且2007年至2010年期間,坤元投資與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和章曉洪之弟章曉峰控制的公司存在大量的資金往來。」

「根據《律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法律業務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律師存在其他影響律師獨立性的情形的,該律師所在律師事務所不得接受所任職公司的委託,為該公司提供證券法律服務。審核過程中,你公司律師事務所變更為裕豐律師事務所,簽字律師為張偉和宓雪軍,其中主要經辦律師張偉未發生變更,根據以上情況,無法判斷張偉和裕豐律師事務所能否獨立公正並嚴格履行法定職責。」

章曉洪,是知名律師和IPO推手,也是2011年一系列IPO事件的重大主角。

據杭州某PE人士透露,浙商資本圈傳聞,坤元投資2008年入股德勤集團,系極有背景的第三方牽線搭橋,德勤方面根本沒辦法拒絕。

對於事前是否知道坤元投資背後與章曉洪有關聯,德勤集團方面表示完全不知情,「道理很簡單,如果知道有關聯嫌疑,怎麼可能讓這個公司入股?」

就在IPO失敗後的2011年9月,德勤集團五名實際控制人,聯合出資1億元人民幣,拿回了坤元投資所持德勤集團6.0606%的股份。

「但是,就在坤元投資退出後僅三個月,又有10家法人參與對德勤集團的增資入股,其中不乏光大金控、蘇州國發、北京博瑞盛德、杭州德同創投等股東背景雄厚的股權投資機構。而這十家法人單位,是以總計4.15億元的出資額,認購德勤集團3600萬股,增資價格達到11.53元/股,比三個月前坤元投資的退出價又有了40%的溢價。

眾多投資機構為何如此看好德勤集團?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德勤集團實際控制人(任馬力等5名自然人)的一則《承諾函》,該函內容為:任馬力等5名自然人,在對ST北生的資產重組中,通過置入德勤集團資產認購的新發股份,自登記日起36個月內不上市交易或轉讓。上述鎖定期滿後24個月內,任馬力等5人承諾,如要轉讓和交易,股份轉讓的價格將不低於10元/股。

如果德勤集團的盈利模式真能穩定並持續,那麼本身就堪稱航運業的奇蹟。在此前提下,德勤借殼ST北生若能成功,或許能引發「鯰魚效應」,帶動同行業公司的競爭和業務模式創新,給航運這個傳統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21世紀網代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76

惠普巨額減記股東訴訟:德勤、畢馬威成被告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240
路透:一起針對惠普收購Autonomy的最新的股東訴訟將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二德勤和畢馬威列為被告,他們被指控忽視了Autonomy財務處理中的多個問題。
 
這起訴訟於週二向加州的聖何塞聯邦法院遞交,惠普的董事會、官員、前CEO都在被告之列,他們被指控違背職責,在惠普的收購案中玩忽職守。
 
在宣佈88億美元巨額減記後,惠譽預計將面臨一系列股東訴訟,其股票上週下跌12%至近10年低點。
 
惠普CEO惠特曼反覆重申惠普的收購決定是基於德勤出具的Autonomy審計報告。
 
惠普在上週的聲明中將88億的巨額減記中的絕大部分歸咎於Autonomy的不當會計處理。
 
惠特曼還表示惠普在收購案的盡調中依據的是畢馬威對德勤報告的審計。
 
在一份聲明中,畢馬威表示其並未參與對受質疑的德勤審計報告的審計或審閱工作。畢馬威提供的服務範圍有限,與Autonomy的審計工作無關。該公司表示:「我們可以自信的說我們的工作是負責任的、遵守職業道德的。」
 
德勤表示其對上週已發佈的聲明沒有補充,在上週的聲明中德勤稱其對惠普收購Autonomy案的盡調工作不負有相關責任。德勤上週還表示對Autonomy財務報表的不當會計處理或錯誤表述並不知情。
 
德勤表示其對Autonomy的最後一份審計意見的期間是截止至2010年12月的財年。
 
而對於惠普,禍不單行的是,穆迪週三將惠普的長期信用評級從A3級下調到Baa1級(僅比垃圾級高了三級)。穆迪認為,惠普參與競爭的能力以及該公司的「執行挑戰」等問題令人擔憂,因此下調了惠普公司的長期信用評級。
 
穆迪公司的高級副總裁理查德·蘭恩(Richard Lane)通過聲明稱:「儘管惠普在多數產品領域仍維持著強勁的領先勢頭,但是,該公司的近期信用狀況卻比此前預計弱了很多。」
 
穆迪方面還稱,惠普的「多數業務,包括PC、一些企業服務器業務、打印業務和其它服務約佔公司75%的營收,未來幾年這些業務都將面臨緩慢增長甚至是零增長的風險。惠普公司恢復增長和盈利的能力仍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11

一封總裁信引爆話題 勤業眾信將與中國德勤合併?

2016-04-11 TWM

農曆春節後,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郭政弘寫給員工的信,悄悄在業界流傳。信中宣告,今年六月一日起,勤業眾信將與中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整合。

此事受到業界高度關注,因為勤業眾信是業界龍頭,以市值計,上市櫃公司市占率達四成,在兩岸經貿關係微妙敏感的時刻,勤業眾信跨出這步,原因何在?

勤業眾信策略長洪國田指出,整合是歷經多任總裁討論的決策,區域整合也是必然趨勢,終於在今年落實;且在內部投票中,此案獲得合夥人「高度同意」。他並強調,勤業眾信經營管理仍將獨立運作,所內事務由台灣合夥人共同決議。

會計業人士觀察,該案重點在於,未來兩岸合夥人比例勢必懸殊,從合夥人升遷、領導人選拔等人事問題,到業務分配、行政管理,原來的勤業眾信,應如何保有自主權?

另一家大會計師事務所資誠(PwC),五年前整合中國、台灣、香港及新加坡,成為大中華區域組織「CaTSH」,合作相當完整;對照此次,勤業眾信僅整併兩岸會員所,內部可能有不少歧見待整合,能否順利執行?各界睜大眼睛。

撰文 /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78

德勤:中國將在2019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11月11日消息,德勤與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聯合發布了《2016中國網絡零售市場發展研究報告》,報告顯示,相對於歐美兩大發達地區的低增長率,中國零售市場展現出更強勁的活力和增長潛力。中國有望在2019年成功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的消費市場。

報告指出,2015年的全球經濟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全球零售市場依舊表現出了較強的增長韌性,並保持相對穩健的增長。該年度,中國占全球零售市場的比重約為20%,對全球行業整體增長的貢獻高達37%。相對歐美兩大發達地區不足5%的低增長率,中國零售市場更具強勁活力和增長潛力。

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網絡零售規模較2014年增長約25%,高達1.67萬億美元左右。據統計,北美和歐洲兩大發達市場的網絡零售增長在2015年明顯低於全球其他地區,而亞太地區的網絡零售同比增速則接近30%,不僅是全球零售市場最具活力的地區,同樣也是網絡零售市場增長最快的地區,在全球網絡零售市場中占比達五成以上。

德勤指出,中國零售業消費市場體量巨大,憑借維持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在2015年達到3.8萬億人民幣(約合5800億美元),同比增長36.2%,對全球網絡零售市場占比和增長的貢獻分別為35%和46%,穩居全球網絡零售市場的首位。預計到2019年,中國網絡零售占全球市場的比重更有望突破50%,成為全球網絡零售市場的關鍵增長動力。

德勤中國消費品與零售行業主管合夥人龍永雄表示,目前,中國網絡零售市場已開始由先前的瘋狂增長逐漸步入相對成熟和穩定增長的發展階段,在規模不斷擴張的情形下,整體增速將逐漸下行並接近合理區間,這個市場也在逐漸向著規範化、品質化和多元化的方向演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48

德勤:今年全球經濟加速複蘇 人民幣浮動或超預期

德勤1月16日發布的《亞洲之聲》系列第一期報告認為,2017年全球經濟總體增長將好於預期。盡管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言論仍舊存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也偏向悲觀(註:IMF剛剛發布《世界經濟展望》關鍵預測更新,上調了中美經濟增速預期,其中大幅上調2017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至6.5%),但三大因素預示著全球經濟增長將會意外上行,其中亞洲或將領跑全球。

德勤中國經濟學家首席許思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聯儲年內或有四次加息空間,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7.3~7.4,基本反映了市場預期,但不排除高於這一數字的可能性。也就是說,今年人民幣匯率浮動存在超出市場預期的可能性。

全球經濟趨於穩定 中印消費驅動增長

在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歐元區債務危機以及中東、歐洲和亞洲的地緣政治沖擊等一連串動蕩的洗禮後,全球經濟終於開始重回正軌。

德勤報告預測,2017年全球經濟或加速增長,領先指標已經顯示全球貿易呈上升態勢。這將產生一個良性循環,即全球經濟增長帶動貿易額上升,貿易額的上升又促進更強勁的經濟增長。受美國經濟上揚的提振,中國和印度這兩大亞洲主要市場正大步邁進,大多數亞洲國家的經濟增長亦愈發強勁。

對此,德勤澳大利亞經濟學家Chris Richardson解釋道:“首先,經歷了十年動蕩的全球經濟終於開始重回正軌,各經濟體的自然複蘇將為更具韌性的經濟複蘇奠定基礎。其次,全球貿易開始回升,正惠及亞洲。第三,消費熱潮正日益刺激印度和中國這亞洲兩大經濟體,成為兩國經濟乃至整個亞洲地區的穩定力量。”

德勤報告認為,即便全球經濟增長未能達到預期、貿易緊張局勢加劇,兩國的消費熱潮都將為亞洲經濟的增長築起一道額外的防線。 報告還顯示,新生代消費者將是亞洲經濟體的一股穩定力量,這意味著不論是否有其他方面的發展,他們都有望在2017 年支撐亞洲的經濟增長。

當下,美國侯任總統特朗普的執政主張很大程度上仍是一個未知數,但他對全球貿易的影響可能言過其實。盡管全球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呼聲高漲,但是多項指標顯示,亞洲和全球的貿易正穩步提升。

盡管近幾年接連不斷的危機和動蕩使全球貿易量受損,但領先指標顯示,全球貿易量隨時可能回升。不過,2017年仍然存在風險,其中最大的風險是人民幣預期貶值,這將影響亞洲地區初見端倪的複蘇勢頭。

 對此,許思濤表示:“如果人民幣持續貶值過於激進,其他亞洲貨幣也會隨之下跌——這將誘使新一任美國總統堅持施行保護主義綱領,打擊貿易。”

人民幣匯率浮動或超出市場預期

對於人民幣匯率2017年的走勢,許思濤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人民幣匯率浮動存在超出市場預期的可能性,目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7.3~7.4,基本反映了市場預期,但不排除高於這一數字的可能性。”

許思濤還表示:“亞洲日益卷入以中國為核心的價值鏈體系。人民幣貶值或其他政策變化對中國產生的任何影響,均可能極大地沖擊其他亞洲經濟體。但從長遠看,如果中國可以成功地調整經濟實現供需的基本平衡,大多數亞洲經濟體將因此受惠。”

2017年美元加息意味著美元利率上行,德勤方面預計美聯儲年內將有四次加息空間,但預計中國不會加息,這將造成中美之間的利差空間擴大。

這種貨幣政策分化既有國際因素,也與國內情況有關。對此,許思濤表示,國內銀行財富管理與P2P市場種種現象表明,金融產品質量出現問題,從政府發出的信號和資產泡沫來看,中國不具備加息的條件,但是國內經濟需要一定刺激,鑒於中美利差擴大,人民幣匯率是刺激經濟的最好手段。

去年底債市去杠桿、債券利率下行,金融市場一度流動性緊張。對此,許思濤表示,在美元升息不變的情況下,預計今年中國央行不會調整利率,也不會降準。因為如果再降準或降息,中美之間的利差會變得更大,這將加劇現行存在的金融產品質量問題,一旦出現問題不是好的做法。

對於美元步入升息渠道、人民幣貶值趨勢下的資產配置格局,許思濤分析,自去年11月8日特朗普當選至今,發達國家股市上漲,債券市場存在反彈的可能性,美元未來進入升息空間,總的方向是股票比債券表現好。美元短期內看漲,今年歐洲多個國家政治大選依舊可能出現黑天鵝事件,由此引發的歐元貶值,將使得美元短期進一步升值。

從國內資產配置來看,許思濤還表示,過去兩年國內很多金融機構利用滬港通、深港通進行緊鑼密鼓的準備,是不錯的資產配置思路,盡管資金不能換成港幣或美元,但是資產本身對匯率起到了保值的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68

德勤:產融投一體化是破解控股集團發展金融投資業務難題之道

綜合性控股集團進行多元化的產業、金融布局是全球性的趨勢。在中國,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實體經濟和金融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以及金融監管逐步放開,諸多綜合性控股集團開始布局並大力發展金融、投資業務。

德勤在今日發布的《打造“產、融、投一體化”商業模式——破解綜合性控股集團金融和投資業務發展的戰略難題》白皮書中預計,未來5-10年仍將是中國的企業集團開展綜合化經營,布局、發展金融和投資業務的有利時間窗口,打造“產、融、投一體化”的商業模式,充分地發揮各業務板塊之間的協同效應將是破解綜合性控股集團金融和投資業務發展戰略難題的關鍵。

該白皮書研究發現,從實業、金融、投資業務視角綜合分析各類綜合性控股集團的股權背景、發展歷程、產業和金融業務布局及組合方式等,綜合性控股集團業務布局基本分為三種類型:產業集團布局金融業務;綜合金融集團布局產業;以及投資集團布局產業與金融業務。

具體來說,大型央企、國企產業集團在堅持主業的同時均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拓展金融業務和多元化產業,發揮業務組合的優勢,爭取更大的業務發展與騰挪空間。而受益於國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傳統“高門檻”行業,民營企業集團積極探索多元化產業和金融業務的投資與運營,處處顯現出民營資本的敏銳嗅覺和靈活身段。同時,隨著新一輪國企國資改革的持續推進,從中央到地方湧現出數十家綜合性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公司,在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區域金融業發展中發揮著特殊作用。而大型金融機構把握金融混業經營監管放開的機遇,已逐步形成綜合金融的業務格局,並進一步反向實體經濟延伸,主動進入相關或非相關多元化的實業領域。

德勤管理咨詢金融業戰略與運營咨詢副總監段蕾認為:“無論產業資本還是金融資本,在經濟新常態之下均希望通過業務多元化尋找新的增長點,借助資本紐帶發揮業務組合的協同效應以拓展更大的戰略發展空間。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導和扶持、金融業市場化改革和行業準入門檻降低、以及金融創新和金融科技發展等因素,都為這一戰略訴求提供了有利的外部市場條件。預計未來5-10年仍將是中國的企業集團開展綜合化經營,布局、發展金融和投資業務的有利時間窗口。”

不過,綜合性控股集團在布局和發展金融、投資業務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德勤認為,布局金融業務時如何科學選擇金融牌照或子業務單元;後發綜合性控股集團布局和發展金融業務,如何結合自身產業資源特點發揮後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車;如何實現產業和金融業務的協同發展;以及如何構建“勝人一籌”的投資能力,並借助投資能力推動金融和產業發展的升級是這些控股集團面對的四大核心戰略難題。

德勤管理咨詢金融業戰略與運營咨詢合夥人支寶才表示: “綜合性控股集團的業務形態各異,背後的商業邏輯卻異曲同工,都是圍繞核心主業,以投資業務為手段、多元業務為補充。”德勤的研究也表明,國內外成功的綜合性控股集團無一例外地遵循了這一商業邏輯。打造“產、融、投一體化”的商業模式是綜合性控股集團發展金融和投資業務的成功之道,成功的關鍵在於要充分地發揮各業務板塊之間的協同效應,才能實現“1+1+1>3”的跨越式發展。

例如,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保險作為核心主業,借助保險業較低成本資金的獲取能力,為其投資業務提供持續資金補充;利用其產業投資、資源整合與運營管理能力進入多元實業領域,實現集團整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同時多元化的實業業務也為集團帶來現金流和收入回報,從而分散保險與投資業務的經營風險。

德勤認為,“產、融、投一體化”的商業模式關鍵在於充分發揮各業務板塊之間的“產融互動”、“融投互動”和“投產互動”協同效應。例如在“投產互動”中,集團可利用投資功能實現新業務的孵化和培育、產業鏈延伸、傳統產業結構調整;而豐富的產業平臺,可為投資業務提供退出通道,並有助於投資板塊積累行業經驗、成為行業專家,帶來更多產業鏈上下遊的投資機會。

不過,支寶才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並不是所有控股集團都適合於投資金融業務,因為金融業務有較高的門檻,例如強監管、投資門檻較高、人才及風險管理要求較高,另外也需要建立與金融行業相匹配的公司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