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車皮尋租拉下蘇順虎

2013-09-09  NCW  
 

 

原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兼營運部主任蘇順虎受賄來源全部是貨運渠道,其中來自煤炭運輸的受賄款項占總受賄額的近一半◎ 本刊記者 路炳陽 ? 羅潔琪 ? 張伯玲 文9月4日13點42分,當法警推開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二樓電梯間大門的一剎那,財新記者恰好與蘇順虎對視——這位59歲的原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兼營運部主任,此時頭髮花白,身材消瘦,神情憔悴而平靜。

原定當日上午的開庭,因雨天路堵,押送蘇順虎的警車被堵在八達嶺高速上,庭審推至13點45分。近四個小時的庭審,蘇順虎一應認罪,態度順服。

蘇順虎被指控的涉罪事實共三起,收受款物折合人民幣共計2400余萬元。

一是2003年 -2008年間,蘇利用鐵道部運輸局營運部貨運營銷計劃處處長的職務便利,為山西曲沃縣閔光焦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邦才提供煤炭運輸等幫助,收受錢款共計85萬余元。

二是2004年 -2010年間,蘇利用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兼營業部主任的職務便利,幫助江西省物資貿易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江西物貿公司)法定代表人周雲富解決煤炭運輸等問題,收受款物共計1194萬余元。

三是2008年 -2011年間,蘇為北京鐵潤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多次解決貨物運輸等問題,收受公司法定代表人段莉給予的款物共計1212萬余元。

從檢方披露的三家行賄公司看,蘇順虎受賄來源全部來自于貨運渠道,其中來自煤炭運輸的受賄款項占其總受賄額的近一半。據一位庭審旁聽人士介紹,在法庭上,蘇順虎曾辯稱,其為企業提供幫助,是因為鐵路系統的煤炭運輸很緊張。

蘇順虎案為人們認識鐵路貨運腐敗撕開了一個口子。在鐵路運力緊張時 期,在權力失繮、內控缺位的鐵路體系中, “點裝費”是鐵路貨運市場公開的秘密,也是蘇順虎權力尋租的衍生地。

蘇順虎的生財之道

一位鄭州鐵路局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鐵路煤炭運輸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國家煤炭銷售的重點計劃,也稱重點合同煤;一部分是市場煤。兩類煤炭基本都是電煤。

一般來說,國家級和省級發電企業的用煤由國家保障運力,納入煤炭銷售重點計劃,執行較低運價;而地方小規模電廠大多只得走市場煤,沒有運力保障,實行市場定價。

在鐵路煤炭運力緊張時,地方電廠煤炭叫急,停開發電機組的事情並不罕見,為爭取運力計劃,不少企業 “打點”鐵路部門關鍵實權人物,以確保煤炭足額按時抵達電廠。這些打點名曰“點裝費” (鐵路行話,即為獲取點名裝運而花費的錢,實際多為行賄款) 。點裝費在鐵路系統和貨主間盡人皆知, “算不上什麼秘密” 。

另一位接近西安鐵路局的人士透露,市場煤的點裝費一般都是一次性交易,數額較小。蘇順虎作為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有機會參與國家煤炭銷售重點計劃的制定執行,這部分交易常以煤炭代理合同的形式長期掩蓋。這也是蘇順虎被控受賄事項金額巨大、時間跨度長的原因。

在2012年以前,鐵路運力異常緊張,尤在2010年以前,電廠等煤發電的現象層出不窮,國家由此一年一度地制定煤炭銷售重點計劃。但計劃只確定必保的煤炭運輸量,運輸指標給誰,什麼時候給,給多少,並無細化規範,實際上分配權都掌握在鐵道部。由此,貨車運力的尋租空間顯而易見。

上述接近西安鐵路局人士介紹,以江西為例,因江西遠離能源基地,江西的大型發電廠為拿到重點煤炭訂貨計劃和足夠的煤炭供應量,一般都會委托一家中間代理商負責與鐵路運輸部門和煤炭企業交涉,這種代理形式在煤運界司空見慣。江西物貿公司實際控制人周雲富,就是鐵路和電廠間的中間人。

這位人士透露,在2010年以前,陝煤入贛僅100萬噸 / 年。2009年底,陝西煤業化工集團(下稱陝煤集團)與江西省投資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陝 煤入贛量擴大到600萬 -850萬噸 /年。

這就給了蘇順虎和周雲富巨大的可操作空間。2010年,陝西出省鐵路煤炭重點運輸計劃1000余萬噸,其中給江西豐城發電廠二期120萬噸,給江西華能井岡山發電廠80萬噸,給江西中電投新昌發電廠40萬噸,給河南華能沁北發電廠80萬噸,共320萬噸,占陝西省煤炭重點運輸計劃近三分之一份額,均由蘇順虎安排給了周雲富的公司負責代理。

這些代理業務以合同形式約定,均可在當年西安鐵路局批准的重點計劃運輸量中查到。 “那些年周雲富基本上壟斷了由陝入贛煤炭量的一半。 ”此外,據這位人士瞭解,2010年太原鐵路局重點煤炭運力計劃中,也有80萬噸由周雲富的公司代理髮運。

這些煤炭運輸到電廠後,電廠至少要支付給周雲富的公司每噸30-50元不等的代理費。以2010年320萬噸重點計劃計算,周所獲代理費至少有1.3億元。

西安、太原等相關路局人士對財新記者證實,2008年 -2010年間,蘇順虎每月都會打電話給路局,強行干預發運計劃。甚至煤炭企業當月未報請求車,並無用車計劃,蘇順虎也會壓制路局強行給車。相關路局人士對財新記者說,“其中緣由大家都心知肚明。 ”

“車皮” 尋租未竟

祖籍湖北的蘇順虎與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是同鄉。據知情人士透露,蘇工作能力出色,劉志軍對這位同鄉甚是關照。

蘇在升任鐵道部運輸局副局長前,曾在西南小局——昆明鐵路局副局長任上短暫停留,隨後被調回鐵道部賦予重任。

細究蘇順虎案,發現其受賄形式較劉志軍案、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張曙光案更簡單直白。起訴書亦顯示,蘇案與劉案、張案並無多少交叉點。蘇順虎的辯護律師鄭福成對財新記者表示, “蘇順虎的案卷中沒有出現劉志軍,他與鐵道部窩案無關。 ”但僅從貨運一項,在點裝費上,蘇順虎就涉嫌獲得2400余萬元賄款,其收受賄賂效率之高絲毫不亞于劉張二人。

接受採訪的多位鐵路系統人士在談到鐵路貨運點裝費時,都稱這是鐵路頑疾的重中之重。

煤炭運輸中介公司是煤運資源緊缺背景下的產物。這些公司並不做煤炭生意,而是專門公關鐵路貨運部門,倒賣車皮運力指標。煤商和電廠並不和鐵路部門直接交涉,而是將 “點裝費”給這 些中介公司,由其從中運作。上述接近西安鐵路局的人士稱,運力緊張也有主觀的人為原因。在索要點裝費最猖狂的時期,某些鐵路貨運部門的人會故意以各種借口拖上幾個月不發貨;即便發了貨,也要在運輸途中拖延,讓企業等得心急火燎,這時誰給錢就可獲得及時發運的“通行證” 。

這位人士表示,蘇順虎僅是鐵路貨運體系既得利益者中的代表性人物。在全路貨運體系中,依靠貨運、點裝費發家的“蘇順虎們”多如牛毛。抓住一個蘇順虎,可否震懾依附在這個體系中衆多蛀蟲?目前仍需要觀察。

一位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中鐵總公司)人士也對財新記者坦言,蘇順虎受賄很大程度上與鐵路運力緊張的時代背景有關。自2012年以來,隨著高鐵和客運專線的大量開通,中國鐵路運力緊張形勢大有好轉,這就使點裝費沒有了可依附的載體,且當前推行的貨運組織改革使車皮分配更加貼近市場需求,鐵路貨物運輸中的行政審批也在不斷減少,目前鐵路貨運市場的尋租空間已被不斷壓縮。

中鐵總公司自今年6月15日起正式推行貨運組織改革。在財新記者就貨運組織改革進行採訪調查時,確有貨主反映,貨運一口價政策的透明化,讓部分違規收費銷聲匿跡,貨物運輸成本有所降低。

但另一位北京鐵路局貨運部門工作人士表示,當前鐵路內部通過倒賣車皮尋租的空間雖有所減少,但並未絕跡。

比如某些時效性較強的貨物,先發後發對貨主來說至關重要。這時貨主只有暗中向關鍵人物送錢搞“點裝” ,才能迅速請到車皮,保證準時、准點、全額、安全地發送到達。

他認為,目前鐵路仍有許多運力被控制在少數權力人士手中。這些如蘇順虎一樣的既得利益者,是鐵路系統下一步改革的最大阻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93

敲敲科技創始人林浩:誓把耳機價格拉下神壇!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4/148363.html

i黑馬:近日,耳機成為了智能市場的新寵。樂視、一加、小米、多米等先後推出各類耳機產品,耳機市場儼然成為新的大熱門。那麽,耳機為什麽會成為數碼市場的新寵?市場空間龐大、利潤足夠充裕,這樣的市場國產產商怎願拱手讓人。一款名為“擊音(iGene)“的智能耳機就將橫空出世。

其團隊是由一群源自草根樂手、音樂發燒友和來自聯想、新浪等軟硬件精英組成,年齡橫跨70後80後90後。公司名字也很有趣,叫做“敲敲科技”。記者采訪到這位擊音耳機的核心開發成員林浩——一個前重金屬樂隊吉他手和前聯想高級經理擁有雙重個性的老男孩兒,目前是敲敲科技團隊創始人兼產品經理。



音質至上 把無線音樂變成黑膠唱片

智能耳機層出不窮,有的把耳機當成照相機,有的當聽診器,讓人不由想起《大內密探零零七》里周星馳拿鞋子當吹風機。事實上,買耳機的用戶沒想太多,我就是想聽音樂放松一下,結果被技術控們在投資泡沫的慫恿下,被搞得四不像。至今,沒有一款智能耳機,真正贏得市場的青睞,典型的有概念沒市場。

擊音耳機的音質中灌註了敲敲科技團隊對音樂的執著,根據音樂圈朋友對音質的意見,對音質全面進行DIY設計與調音。比如:為了讓膜片達到最佳的振動效率,擊音最終采用的英國原裝進口的膜片材料,曾被用於航空領域,具有極強的韌性;還對腔體結構、磁體驅動、音圈電流等十余個細節進行了調制;為了實現無線的充分穩定性,采用了國外高端音響的智能五通道芯片,還將傳統的ROM替換為最佳性能的Flash……

敲敲科技的用戶測試很簡單,拿出至少比擊音貴一倍的耳機來試聽同一首歌。“試聽過的用戶,100%要預訂我們的產品”,林浩很欣慰地說。

把高端耳機拉下神壇

在京東或者淘寶上搜索”觸摸、耳機“,基本都是2000元以上。三星前不久出的一款Level Over價格高達349.99美元。林浩感言:“耳機因其專業性,成為目前僅剩不多的暴利行業。”這也使得耳機市場品牌呈現杠鈴形狀,低端山寨雲集,高端大牌暴斂。

擊音耳機正在謀劃改變這個布局,據悉其耳機不僅通過手勢及動力感應,徹底擺脫了傳統耳機的交互模式——線控。而且在音質方面,通過DIY的定制設計,大幅超越傳統品牌耳機。敲敲科技的辦公間里擺滿了各種品牌耳機,不泛S和B字母開頭兒的大牌。但林浩坦言,目前手機都是通過移動互聯收聽無線音樂,無論在格式上還是在無線傳輸上都有很大損傷。這也是林浩及其團隊專為無線音樂研制發燒耳機的原因。“如果體驗了擊音,就知道原來無線音樂,也可以這麽震!已經有許多音樂人在試聽擊音後感言上千的耳機跟擊音相比根本毫無優勢,催促我們盡快上市。

雖然價格尚未透露,但林浩承諾會把高端耳機拉下神壇。之所以能在提高音質的同時,有效控制並優化成本。主要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在於敲敲科技的合作工廠以及雙方對耳機未來的高度共識,也有非常強的實力。“選擇工廠方面,我們可能比小米和錘子更幸運一些”林浩很自豪地說。因為保密協議,林浩並未透露工廠信息,但擊音耳機的合作工廠基本涵蓋了全球各大頂尖耳機品牌的生產,無論在制造品質還是在產能等各方面,都非傳統耳機品牌所能媲美;“另一個確保價格破冰的原因,就是我們不會追逐暴利,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向小米學習。但在耳機領域,我們有信心比小米做得更好!“

一年賣出一個億!

擊音的銷售額目標是一個億,這份自信不僅源於產品的硬實力。而且包括擊音所特有的互聯網基因。為無線音樂而生的擊音。除了音質之外,還率先推出了智能音樂和社交功能。即便是被投資人熱衷的MUZIK耳機,其產品功能比擊音耳機,要至少滯後一代。

林浩有信心將擊音耳機,推廣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耳機標配。面對國內至少7億無線音樂用戶來說,賣出一個億人民幣,已經算是保守數字。

擊音創新出全新的耳機交互方式——“敲敲”,這也是敲敲科技名字的由來。從今天起,你只需要敲敲耳機,就可以快速收藏歌曲,也能通過敲敲耳機,獲得你從未聽過的偏好歌曲。這解決了無線音樂用戶的兩大痛點:一個是收藏歌曲時步驟的繁瑣;另一個是歌荒時除了可看排行榜不知聽什麽。而且擊音有智能學習引擎,你敲擊次數越多,耳機對你的偏好就更了解,越精準地向你推送歌曲。擊音是越敲越懂用戶,用戶是越敲越體驗升級。

更有意思的是,用戶還可以通過擊音耳機,把收藏的歌曲,瞬間變身為音樂日記,只要開通歌友可見,就如同微信的漂流瓶,可以被周圍的歌友發現!用戶也能通過耳機,在線發現其他人收藏的歌曲和公開的心情日記——而且這一切,只需要……敲敲(敲擊耳機兩次或者三次)!

張小龍曾說,沒人能再超越微信,因為搖一搖已經簡單到極致。

那麽擊音的敲敲耳機,是否也是一個硬件版的微信或者陌陌呢?

目前敲敲科技已經申請了大量專利,看來一個億的目標,敲敲科技還是很有底氣的。
 
“敲敲vs小米“:雷總不可能去賣唱”

或許是音樂人自帶的情懷,林浩和他的團隊給首款智能耳機的名字叫“擊音”:每個人都擁有一個音樂擊(基)音(因)。林浩認為耳機是目前為數不多的暴利行業,作為對音樂有狂熱喜愛的普通人,林浩希望能發揮自己及其小夥伴們的專長,打造耳機界的小米。

敲敲科技技術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來自聯想、新浪等互聯網及軟硬件科技公司,在多媒體處理、移動社交、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物理聲學、人機交互等軟硬件相關領域擁有雄厚的技術沈澱和豐富的實戰經驗。橫跨70後、80後和90後的成員結構,使團隊對音樂的理解既能讀懂經典又能貼合潮流。

即便如此,林浩被投資人問到最多的,還是“如果小米仿效,你該怎麽辦?”

林浩一直認為敲敲科技出品的擊音耳機,屬於非高科技的智能產品,他更希望讓用戶感覺到這是為草根音樂圈做的一次大膽革命,如同搖滾音樂所倡導的顛覆精神一樣,敲敲科技自誕生,就要與小米等企業形成差異化的定位。“即便小米仿效擊音耳機,那時候敲敲科技的下一階段產品已經出來了,我們已經規劃好了三年的產品線!”

實在被一些投資人問急了,林浩也又回到音樂人對世俗的不屑:雷總不可能去賣唱吧?小米不可能拿手機彈吉他吧?

敲敲科技團隊成員都有一個和音樂相關的花名,林浩因為喜歡金屬樂,被叫做金屬蟲兒,敲敲科技團隊讓人感到一種音樂人特有的自我與叛逆。他們討厭高大上的自我陶醉,厭倦“有錢就任性”的廢話,有時間就混跡在南鑼鼓巷,跟圈子里的朋友嘮嘮音樂人的苦逼生活。

其實,敲敲科技要的很簡單——把高端耳機,拉下神壇。

采訪結束前,林浩說了頗有含義的話:向大牌致敬,歡迎來搞!
 
王赫/文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49

零爛片的張涵予,這次被黎明拉下了水……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24/1109921.html

每經影視記者 丁舟洋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黎明導演首秀《搶紅》

上映6天,這部由張涵予主演、黎明轉型導演的首秀,票房一路走低、口碑近乎坍塌。

“《搶紅》成為了今年的炮灰電影之一,而且還不是‘小炮灰’,它的成本並不低、演員陣容也不弱,是一個中高級別的炮灰。”資深電影人高軍對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說。

而黎明對這部電影可謂深度參與,他不僅是導演、主演,他的公司百仕活是出品方之一,也貢獻了故事創作,甚至連片場的燈光、道具、場工等工作都親自上陣。黎明多次公開表示,自己轉型做導演不是“玩票”,是認真的。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初衷與能力之間的落差,讓黎明的首秀“很難過”。

同樣不好受的,恐怕還有張涵予。被豆瓣網友譽為“零爛片演員”的張涵予,拜黎天王所賜,打破了“予叔出品必出精品”的期待……

低質量的故事 擠破頭的檔期 《搶紅》成炮灰

《搶紅》陷入了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尷尬。豆瓣評分3.3分,好於0%動作片,好於0%犯罪片。票房方面,在首日(5月19日)排片率14.4%的位置上,反而卻被上映已兩周、當日排片僅有5.7%的《銀河護衛隊2》逆襲。截至5月23日,該片跌幅超過90%,累計票房1427萬,業內人士預計最終落點在2000萬元以內。

▲《搶紅》豆瓣電影評分為3.3分

大概沒有哪個導演是為了拍爛片而拍爛片的,相信導演們都傾盡心血。但大多數觀眾的好惡從來不因主創的主觀意誌和努力程度而轉移。

“不客氣的說,這部電影一塌糊塗。是的,我沒有絲毫誇張,如果可以用‘不出彩’、‘平庸’這種字眼來形容,我都絕不會用‘一塌糊塗’。”網友留言稱。

▲圖據知乎

劇評人洛神撰文表示,這部電影在敘事毫無邏輯,人物塑造上集體弱智,連電影配樂也十分猙獰。不過,《搶紅》最讓人無法原諒的在於它傳遞的價值與意義——奢華的古堡、派對、豪車、不斷制造槍戰和爆炸,動輒就“給你100萬歐”一切都是如此空洞、浮誇,所謂的兄弟情誼、兄妹親情,根本站不住腳,淺薄的令人發指。

在高軍看來,《搶紅》的問題出在故事和人物都做的不好,而且“千不該萬不該選在了這樣一個密集到幾乎沒有生存空間的檔期”。不過話說,5月5日上映《摔跤吧!爸爸》同檔期電影競爭也夠激烈,首周末排片量還不及《搶紅》,卻能憑借好口碑一路逆襲,到現在排片量和日票房牢牢占據在榜首,累積票房已過8億元,沖擊10億元亦有可能。由此可見,高品質的商業片才經得住票房的檢驗。

前有黃磊轉型導演的《麻煩家族》夢碎,緊接著《搶紅》也讓黎明“演而優則導”的嘗試一開篇就栽了跟頭,李晨首次執導的電影《空天獵》定檔9月30日也不禁讓人捏了把汗。

▲截至5月24日12時許《搶紅》在內地的票房為1529萬元(CBO中國票房/圖)

演員轉型導演最大的優勢也許就是人脈資源強大。比如李晨,新片可以讓女朋友範冰冰當女主角,吳秀波等眾明星加盟,都是李晨的朋友。但通常的短板在於對綜合調控能力的把握。

“其實蘇有朋的《嫌疑人X獻身》就為演員轉導演豎起了一個不錯的例子。”高軍說,“希望多出來幾個這樣的成功實踐。”

張涵予“羽毛”受傷?這種痛,劉德華也懂

心疼張涵予,竟然成為了眾多觀眾的共同話題。

“我是沖著張涵予這個名字才去看這部電影的~多好的演員啊,一亮嗓子我就知道是他。印象中,他還沒有過失敗的角色,很遺憾,這部片子破了這個紀錄。”

“很多好演員被爛劇本毀了,看到張涵予演這樣的戲真覺得可惜,一身好演技毀在庸者手里。”

“勉強兩星,多一星給張涵予吧。”

▲張涵予在《搶紅》飾演張水

更有不客氣的評價是感覺“被張涵予騙進來的”,就證明了差評作品,其實也在損傷藝人的羽毛,消耗觀眾對其作品的信任度。張涵予自己對《搶紅》的態度也在淡化,其個人微博上對《搶紅》的宣傳近乎無,與《湄公河行動》天壤之別。

回想起去年《湄公河行動》口碑炸裂之際,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曾專訪張涵予。在問起他,“人情社會遇到爛片又如何拒絕?”時,張涵予答道:“能婉拒就婉拒,不能婉拒還是盡量忘記,你都知道是爛片了嘛。”

▲《湄公河行動》在內地收獲11.84億元票房(CBO中國票房/圖)

現在看來,這些答案讓人有些唏噓……

影帝、影後因為人情與友誼,遇到品質失控的電影,張涵予不是孤例,劉德華也曾公開回應出演《富春山居圖》是因為與導演的友情,為了支持導演新作。並非常真誠地說:“我高估了自己的眼光,以為什麽片子到我手上都能變好。我知道你們一直都想問我這個問題,但他們不許問。希望下次做好一點,對不起,對不起。”

黎明公司參與出品,背後另有投資人買單?

不難看出,《搶紅》的野心不小,希望把動作、喜劇、奪寶、兄弟情、高智商等商業元素都融合在一起。動輒槍戰、爆炸、豪車、莊園,拍攝成本自然也不低。這樣的票房恐怕回本吃力。

而從《搶紅》的公司組局來看,時光網專業版顯示,制作公司為快樂新升、百仕活、寰亞、眾合千澄,發行公司為寰亞、自在傳媒、眾合千澄。

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查詢工商信息了解到,快樂新升是為《搶紅》擔當監制的黃建新的公司,百仕活則屬黎明旗下。比較眼生的眾合千澄,該公司去年7月新成立,僅一位自然人股東,參與出品的電影不多,其中《T臺魔王》票房僅8.56萬元,典型的“院線一日遊作品”。


▲眾合千澄出品的影片

二十多年前至今,黎明反複說起當導演是自己的夢想,會投資自己當導演的電影。2001年在上海拍攝的電影《大城小事》,是黎明公司投資的第一部電影。《搶紅》的主投方會是黎明嗎?還是在拍攝時由其他投資方接盤了?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向片方求證投資額等相關問題,未得到明確回應。

黎明在接受媒體群訪時表示:

“片中出現的許多名酒都是幕後的投資方借的。”

“我的好處,是幫投資方省下一些超值的錢。”

平心而論,這部電影的初衷不錯,想要表達的意思還真不少,但作為新人導演黎明,還是沒有足夠的能力駕駛好影片的節奏,他的編劇水平實在有待提高。在《搶紅》的新片發布會上,黎明不想抱著討吉利的道具“大麥”拍照,也不急於證明自己的執導能力。“我還需要時間磨練自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