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微信電話本何須大驚小怪?運營商並不脆弱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2/147677.html

i黑馬註:微信電話本突出推出“免費電話”業務,這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經,認為微信又祭出一個大殺器、矛頭直指運營商。其實,類似的OTT業務如今已經很常見了,運營商也沒有那麽脆弱。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王利陽

================================================================

昨夜,微信電話本突出推出“免費電話”業務,一時間微信萬能論支持者們再度狂歡,革運營商命的聲音再次甚囂塵上。其實,根本無需大驚小怪,類似的OTT業務如今已經很常見了,運營商也沒有那麽脆弱,不是說被革命就能被革了的,對微信電話本不要有太多期待了。
  
微信電話本的市場沖擊力被嚴重高估,媒體輿論願意追捧微信打壓運營商更多的是為了順應民意。被運營商壓榨了這麽多年,民眾普遍對運營商缺乏好感,打擊運營商的消息往往能引起民眾歡呼,而事實上,微信電話本的價值有些言過其實了,革命什麽的還是別扯了。
  
早在今年年初手Q就已上線了同類功能,而且是在明顯的位置,不過,手Q的網絡通話功能並沒有在業界引起太大反響。我在當時曾撰文《手Q易信通話免費,運營商知道麽?》稱騰訊當時選擇手Q率先嘗試網絡電話功能而不是微信,為的是不想因微信太過招搖的輿論影響力而引發運營商的“格外”關註。
  
時過境遷,10個月時間過去了,市場出現了變化,近日有媒體披露,中移動已開始研究短信將按流量收費的方案,按此發展下去,通話收費的方案大幅度調整也是勢在必行的事情。運營商的態度轉變,意味著網絡電話市場空間即將放開,所以騰訊選擇此時將微信推上前臺,借著微信的影響力率先搶占網絡通話市場。
  
然而,微信免費電話並不是微信推出的功能,而是打著微信旗幟的通訊錄產品,獨立於微信之外的APP——微信電話本。其安裝量不可與微信同日而語,在豌豆莢、360手機助手和91手機助手的安裝量分別為43W、35W、10W+,如此少的用戶基數談撼動運營商完全是無稽之談。
  
騰訊的目的是希望借輿論的鼓吹,推廣微信電話本的安裝量。微信電話本得到的關註度要遠勝於手Q推出免費通話的時候,騰訊自家分發產品應用寶顯示,微信電話本下載量已到達2263萬人次。看來用應用寶的對騰訊是真愛,比用其他應用商店的用戶更喜歡騰訊的產品。
  
騰訊2014Q2財報顯示,QQ總活躍用戶8.29億,智能終端月活躍帳戶突破了5.21億。基於手Q的網絡通話功能都並未能得到用戶認可,連手Q用戶零頭都不到的微信電話本又能掀起什麽風浪?
  
有分析認為,相比微信、手Q等過於沈重的移動IM,通訊錄產品提供免費網絡電話功能更簡單直接,騰訊將“QQ通訊錄”更名“微信電話本”是為借勢微信的影響力,推出更簡單的網絡通話功能,同時能規避運營商對微信本身的打壓。
  
這里面存在一個誤區,就算運營商會不滿騰訊推出OTT通話功能,也不會直接打壓獨立的產品,而是直接向騰訊總公司施壓,所以無論微信免費通話功能以什麽形式呈現,運營商要是真有心打壓,躲是躲不過的。
  
通訊錄產品正逐漸顯現出市場價值,尤其在語音通話市場,這關乎騰訊移動IM的未來處境,所以騰訊是不會錯過這個市場,相比用微信在通訊錄市場競爭,推出獨立產品更直接有效。與當年騰訊有手Q,還推出微信的道理一樣,在不同的市場需要有一款更有針對性的產品。
  
回到產品本身,微信電話本的“免費”通話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麽好,免費概念是用來忽悠那些對互聯網一知半解的普通用戶。微信電話本通話功能有兩種,一種是常規的通過運營商的直撥電話,收費方式與之前一樣;另一種是網絡通話,需要在2G/3G/4G或wifi網絡下運行。
  
而2G/3G/4G流量也是要錢的,家用wifi也是花錢從運營商那里買的,所以說,“免費電話”只是噱頭,正常情況並不存在真正的免費。當然你用公共wifi或者別人家的wifi時你可以認為它是免費的,就像你拿公司電話或朋友手機打電話時也是免費的一樣。
  
據官方介紹,微信電話本在2G/3G/4G網絡下通話一分鐘消耗約300K流量,花費約為0.03到0.15元。實際上這並不便宜,目前運營商在許多地區推行電話虛擬網,移動在杭州高校推出了省內10元2000分鐘的虛擬網通話套餐,也就是0.005元/分鐘,遠比OTT通話更便宜,而且通話質量更好、用戶體驗更簡單直接。
  
三大運營商之間的競爭遠比我們看到的更激烈,若能提供更為便宜的資費方式,誰都不會錯過的,哪能等得到微信來革命,各位看官可以省省了,騰訊想炒作,也不能寵著他胡來不是?
  
微信電話本所謂的免費通話功能並沒有足夠的成長空間,首先,它打動不了對話費最為敏感且最常接觸互聯網的學生群體;其次,商務通話的時候誰會用不穩定的網絡電話?;第三,60、70後普遍還不適應手機通訊錄產品,通話仍會以電話直接撥號為主。
  
冷靜點看待問題,目前的網絡電話僅適合在部分場景下使用,最多只是常規電話直撥的補充附屬品,所謂的“革命”、“取代”還言之過早!
  
文/王利陽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黑問】是《創業家》傳媒重磅推出的創業問答社區,致力於為創業者解答創業路上的各種困惑,主要分為【創業問答】和【黑問專欄】2個版塊。【黑問專欄】包含各類創業者、投資人、及自媒體的優質文章。歡迎點擊鏈接,向我們投稿,審核通過後將出現在您的專屬【黑問專欄】頁面!優質文章將會通過《創業家》及i黑馬的媒體渠道進行推廣~
歡迎點擊鏈接,向我們投稿!
http://ask.iheima.com/?/publish/articl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006

【小丑恐懼症】驚小丑驚過恐怖分子?似人非人最恐怖

1 : GS(14)@2016-10-30 14:37:25

你看到的是歡樂小丑還是恐怖小丑?互聯網圖片



近日歐美相繼出現恐怖小丑,在夜間的馬路、公園、學校出沒,使得人心惶惶,連麥當勞叔叔都要暫避風頭。由正面的麥當勞叔叔,到反面的《蝙蝠俠》小丑,小丑形象如此兩極,文學電影的影響功不可沒。網絡上有「小丑恐懼症」(Coulrophobia)一詞,雖不算正式心理學病症,但最近美國一項調查發現,1,999名受訪者中,有42%的人表示害怕小丑,甚至認為小丑比恐怖分子和死亡更可怕,印證了人們對小丑的恐懼確實存在,且不在少數。究竟除卻社會事件及文學電影外,有沒有其他原因令人害怕小丑?



恐怖小丑肆虐歐美,以四出恐嚇他人為樂。互聯網圖片

何先生討厭小丑因其感覺奸狡。

郭小姐認為小丑形象兩極,一方面開心正面,另一方面被電影塑造得邪惡,而小丑妝亦有點嚇人。


恐怖谷理論似人非人最驚嚇

有研究者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指出「小丑恐懼症」可能與「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ley)有關。「恐怖谷理論」於1970年由日本機械人專家森政弘提出,是人類對非人類物體的感覺假設。理論指,非人類物體和人類在外表動作上越相似,其擬人特徵就相對突出,使我們在初期會對其產生正面情感,例如熊本熊、威E等。但當相似度達到一定程度,我們的反應會突然變得極為負面,就算物體與人類只有微少差別,都會非常顯眼。情況就如木偶、喪屍、人形機械人等,讓人有不協調的詭異感覺。如果相似度繼續上升,物體與一般人極為相似時,我們的情感反應就會回復正面,產生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例如電影《丁丁歷險記》中擬人度高的3D動畫人物。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心理學系教授Frank E Pollick指出,小丑矛盾的表情和行為,也許是令人產生不協調之感的原因。其誇張的妝容,奇異的打扮,令人覺得似人非人。臉上永遠掛着笑容,像戴上面具,讓人看不出小丑的真實情緒,這種反差,令小丑落入恐怖谷範圍。你同意嗎?



日本機械人專家森政弘於1970年提出「恐怖谷理論」。互聯網圖片

恐怖谷例子:人形機械人。與真人相似但感覺生硬。互聯網圖片

「恐怖谷理論」曲線圖。互聯網圖片

資料來源:
http://www.vox.com/2016/10/21/13321536/clown-scare-sightings-2016
Pollick, F. E.(2010). In search of the uncanny valley. In P. Daras& O. M. Ibarra(Eds.), Proceedings of the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ser Centric Media, Revised Selected Papers(pp.69–78).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Verlag.記者:封愷瑜攝影:黃子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030/198164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1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