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民間融資入併購時代 實業暗道對接資金池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8/1NMzY5XzQzNTQ1Nw.html

降准或者降息,對一直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的小微企業,幾乎沒有影響,而現狀是那些深陷融資困局中的企業,急於創設自己的資金池;而那些稍具規模的大型企業或將迎來低成本併購時代,華夏銀行浙江區域一支行行長坦率地說。

中小企業融資難和民間借貸,就像一對孿生姐妹。隨著中小企業與日俱增的融資需求,江浙一帶,一個專門抄底小微企業的資本團隊應運而生,並在短短一年半時間裡,談成了5家合作企業。這個原本以借貸為主的資本團隊,也藉此成功介入餐飲、服裝生產、酒店連鎖等多個領域。

然而,資本團隊「仗義疏財」的背後,卻暗藏通道。

資金池對接實體

2月6日,正直今年元宵節,銀行原本答應春節後給台州某塑化企業貸款200萬元的承諾告吹,80後青年企業主黎民為此焦慮不已。經一位溫州客戶的介紹,黎民認識了劉勝利。劉正是上述資本團隊中的一員,主要負責企業併購的前期洽談。

溫州客戶告訴黎民,「這個團隊有得是錢,只要企業被他看上,願意跟你合作,後續資金就不用愁了。」也正是這一點打動了黎民的心。

2006年,黎民拿出30萬元創設企業,又用老家的一幢老房子以個人名義進行抵押貸款作為流動資金。幸好那幾年台州市場上材料供應大都可以賒銷,黎民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在上下游間利用資金交付的間隙,來回騰挪;緊要時刻,也向親友借款融資。

這樣太累了,幾乎每天都在為融資的事情焦慮。尤其是這兩年,上下遊客戶的資金也相對緊缺,加上不少企業主「跑路」的影響,之前的資金交付模式開始逆轉,變成只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無疑大大削減了缺乏資金的企業主的業務拓展能力。

於 是,黎民與劉勝利幾乎是「一見鍾情」。而在劉勝利而言,黎民的行業也是他理想的合作行業。他之前介入的幾個行業以餐飲和酒店為主,雖然利潤率比較可觀,但 難以做大營業額。而黎民經營的化工行業恰恰相反,利潤率相對較低,但營業額卻比較大。往往一單貨的交易額就達到餐飲行業一年的營業額。

「你只要把企業的營業額做大就行,我不需要你利潤率有多大,即使有時小虧也無所謂的,但後續資金你儘管放心。」劉勝利向黎民承諾。

上述併購案並非特例。民間資金尋求處於融資困境中的小微企業,是近兩年掀起的一波小熱潮。浙江商會上海分會一名副會長稱,去年以來,圈子內的企業主大都忙著收購或者併購,一家低壓電器類的廠商,一年中就收購了三個加工企業。

但是,並非所有併購都能成行。黎民與劉勝利的合作即以失敗告終,原因是收購者的目的不在於企業發展。而劉勝利想找黎民合作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擴大投資團隊的資金池。

「當前正是行業重新洗牌的時機。尤其是小微企業和家庭作坊式的工廠,在財務成本和人工成本高企的情況下,難以適應生存。而頗具規模的企業及上市公司或上市後備企業,正可以趁機對這些在市場上處於定價劣勢的企業進行併購。」劉勝利稱。

據劉透露,他的團隊大約7到20人,時聚時分,每個併購的項目資本組成的成員不一定都相同。「這個行動是一舉多得的。一可以完善產業鏈條,二可以獲取這波危機後銀行對實業企業的信貸傾斜。」

「我們要的是企業利潤與長期發展,而他們的目標是做大企業營業額(即便虧損)。方向完全不一致。」黎民企業中一新晉股東稱。

「我們的目的是做大企業營業額,這樣更容易從銀行獲得貸款。」劉勝利承認,收購這些企業,目的是給資金池多一個循環及再生節點。

貸款資金「暗道」

但這對於實體企業而言,或許是個「死局。」

「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入股的資金要求財務受他們控制,資金來去自由。又不在乎利潤,一味只想做大。」前述股東認為,如果企業支付了材料的前期定金,後續資金需要及時跟進,但企業資金池中如果恰巧是空的,怎麼辦? 「這些雖然是細節,但對方總是迴避。」

而且,該名股東身邊有幾個與類似資金池合作的企業,但在這過程中,雙方時間與精力內耗,讓企業經營者心力交瘁,至此分合未定。

「他們其實賺錢的是團隊的資金池。」上海一名天使投資人包先生稱,這種類型的投資機構並非真正的創業投資者。他們的真實目的是為了將企業營業額做大,好向銀行貸款。獲貸的資金則投入到另外的高利潤領域或者另有他用。

劉勝利在談判中透露,黎民企業不需要贏利,但他的紅利可以從其他渠道中獲得。比如,資金可以給銀行沖季末的指標。而且,團隊資金跟數家銀行有業務掛鉤。「就那麼短短幾天,2000萬的存款利息起碼6萬元起,回報率非常高。」

但黎民企業的股東對此仍強烈反對,她認為,即便高利,也是短暫的,投機性的,只有實實在在做好企業,才是可持續回報的。

退一步講,即便劉勝利團隊的資金池能以此種模式長期獲利,但對於企業而言,投資虧損與獲利的知情權也難保障,是不可控的,徒增企業財務混亂。

更讓人難以琢磨的是,做大營業額的企業一旦被劉勝利團隊作為一個融資的招牌後,資金落入到他們的資金池,同樣不可控。

「從銀行獲貸後,最然是專項專用,銀行可以監控。但實際操作中,客戶如果將獲貸的資金轉到別家銀行賬戶,基本是無法監控貸款資金流向的。或許資金被轉到了某個房地產項目,或者被用於高利貸。」上述華夏銀行的該名支行長稱。

「我們儘量不讓資金有片刻停滯,那是一種浪費。」資金池流動性強,這也需要一定的積聚能力。劉勝利等人之前均起家於實業,開過擔保公司,「跟銀行的關係,就如他們的存貸業務經理一般熟知。」

資金就算留在資金池裡,也是給各家銀行沖積攬存指標,肯定遠遠高過一般銀行利率。但這筆費用不那麼透明,被團隊視為商業機密。但如果某個項目需要資金,他們幾個電話就可以在當天募集超億元。

而且,記者從上海、浙江等區域瞭解到,所謂這樣的資金團隊非常普及,但從表面上看,他們往往以投資公司或者俱樂部形式存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17

庫巴深度向國美靠攏:8月完成供應鏈對接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5/24/227386.html

雖然加入國美大家庭已經一年半的時間,堅持獨立發展的庫巴似乎並不著急從國美獲取資源,但在殘酷競爭下,這一步伐不得不加快:庫巴 網新任CEO丁東華今年3月上任後,就開始梳理和國美的關係,並調整庫巴定位為「零售企業」,預計8月將和國美所有產品完成供應鏈對接,國美供應產品將達 到90%。

庫巴調整定位為「零售企業」

作為國美電商戰略雙品牌之一的「庫巴網」,一直面臨外界的輿論壓力:庫巴網的同業態兄弟、國美「親生」的「國美電器網上商城」,似乎更容易獲得國美資源傾斜和扶持。與此同時,國美似乎對庫巴的虧損和整合並不滿意,所以才有了CEO王治全的閃電離職。

丁東華並不這麼認為,他指出國美更多是想把庫巴作為獨立定位推出去,因此在宣傳上會減少國美的感知,但後台方面一直在供貨和供應鏈方面給予庫巴支持,至少目前從貨品來看,國美提供的商品已經達到70%,剩餘30%由庫巴自行採購。

雖然丁東華並未評論庫巴網人事上的變動,但他也坦言,這幾個月主要的工作就是梳理和國美的關係,國美對於庫巴的定位和發展思路也發生改變,最重要的認知是:庫巴網的定位是零售公司。

這一發展思路變化的另一個背景是,大批傳統行業強勢公司進入電商,讓電商競爭更加激烈,同時家電領域銷售總量在不斷上升,讓家電銷售上升到國美更為重要的戰略地位,這些讓國美開始認真考慮梳理與庫巴的關係。

8月完成國美供應鏈對接

關係梳理最重要的兩點,一是供應鏈,二是物流配送。

據丁東華介紹,供應鏈方面,預計8月庫巴和國美所有產品將完成供應鏈對接,國美提供貨物比例由70%升至90%。物流方面,庫巴則將在6月與國美物流對接,「理論上講,凡是國美能夠覆蓋到的地方,庫巴也都能夠覆蓋到」。

丁東華以北京市場舉例,此前庫巴對接的是國美品牌倉儲和物流,但國美旗下另一品牌大中電器在這一市場更具優勢。於是丁華東就跟國美高層達成協議,國美同意旗下國美、大中品牌都向庫巴開放貨源和倉儲物流,這給庫巴帶來的是價格更低的貨源、更長的賬期和更豐富的品類。

在倉庫物流方面則用兩種方法,實倉對接和虛倉對接。前者是庫巴分公司所在地倉庫與國美當地倉庫對接,後者是指在庫巴沒有分公司的地域,庫巴在網站頁面上顯示的貨源狀態、物流配送等指令都會對接到國美當地倉庫。

讓丁華東堅定庫巴需要緊密靠近國美的原因是,只有背靠供應鏈的電商才會具備優勢,而今年還能在電商存活的玩家,尤其在家電3C領域,背後還是需要有供應鏈的支持。

「目前大部分家電廠商還沒有和電商直接合作,合作的廠商則是將特定型號的產品提供給線上銷售,通過和國美供應鏈對接,我們能夠自主採購線上特定型號,也能夠擁有線下的型號,將能夠有比較全的SKU。」丁華東說。

電商運作家電產品不專業

在成為庫巴網CEO之前,丁華東擔任的是瀋陽國美電器總經理,在梳理庫巴與國美關係時,他也感受到電商與傳統渠道商在產品上運作的不同。

「庫存其實只是家電銷售的一個方面,如何定價和促銷是很重要的,而現在所有電商企業在產品運作上並不專業,他們對產品的理解、定價和促銷差的很遠。」丁華東說。

「比如拿到一批價格比競爭價格更低的產品過來,應該如何運作?」丁華東表示,有些電商企業就加一點價格繼續低價賣,而有些電商會關注競爭對手的價格,並以更低的價格去出售。

「傳統線下則不會這樣,而會將產品分批,幾百台幾百台去賣,並且用不同的定價策略。而這樣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產品在保持市場攻擊力的前提下,依然能夠獲得利潤。」丁華東說,不夠他並未透露庫巴未來的定價策略,從目前的市場宣傳來看,庫巴也加入了電商3C價格戰的行列。

據丁華東介紹,截至今年5月,庫巴能夠實現20億元的銷售額,而這一數據與此前庫巴全年的銷售業績相當。基於此數字,庫巴高調宣佈上調2012年銷 售目標至100億元,這種半年內至少5倍的增長速度如何實現?丁東華並未做過多的回答,但強調經過供應鏈整合與覆蓋城市的大幅度擴張後,庫巴流量資源的轉 化率將大幅度提升,下半年將是庫巴真正發力的時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65

“一帶一路”如何對接俄“歐亞經濟聯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864.html

“一帶一路”如何對接俄“歐亞經濟聯盟”

一財網 潘寅茹 2015-05-10 15:50:00

盡管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建立自貿區與產業園的說法首次被提升到戰略層面,但中國與相關國家的合作已提前謀篇布局

                                                                                           

                                                                  習近平與普京共同簽署聯合聲明

 

中俄之間備受矚目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合作終於應聲落地。

5月8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期間,習近平與俄總統普京會面後,雙方共同簽署並發表了《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下稱“聯合聲明”)。

根據聯合聲明,雙方努力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相對接,確保地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雙方支持啟動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歐亞經濟一體化的對話機制,並將推動在雙方專家學者參與下就開辟共同經濟空間開展協作進行討論。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習近平歐亞三國之行中訪問的其他兩國——哈薩克斯坦及白俄羅斯,都是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的成員。於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歐亞經濟聯盟目前有5個成員,除了俄白哈三國,亞美尼亞、吉爾吉斯斯坦也是成員。塔吉克斯坦目前是該聯盟的候選國。

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合作,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成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一個虛體的倡議與一個實體的機構怎樣合作,在國際上尚無先例,需要有很多創新思維。後續的具體實施需要雙方在互諒互讓、共建共享的基礎上循序漸進地予以推進。”

當地時間10日,習近平繼續歐亞行,將到訪白俄羅斯。俄媒援引俄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彼得羅夫斯基的話說,這不是偶然的路線,中國領導人無疑會討論吸引歐亞經濟聯盟國家加入絲綢之路經濟帶事宜。

“水到渠成”的結果

其實,中俄之間就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合作也經歷了些許波折。上海外國語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汪寧此前告訴本報記者,早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伊始,俄羅斯國內主流學者是抱著非常謹慎的態度進行觀望的,“有俄羅斯學者認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所穿過的中亞地區一直以來是俄勢力主導的範圍,所以俄羅斯起初的態度不是非常積極,國內甚至反對聲不少。”。

那究竟是什麽因素導致了俄此次態度急劇轉變?汪寧認為,西方就烏克蘭問題對俄羅斯持續不斷的制裁無形中促使了中俄之間合作步伐的加快及合作領域的擴大,中俄此次絲路戰略合作就是最直接的體現。

的確,西方連續制裁對俄羅斯的經濟影響非常明顯。盧布暴跌、資本外流,外加油價的重挫,使得普京不得不出臺一系列應對措施,盡可能緩解外部效應對俄經濟的打擊。“俄羅斯政府的轉變是在西方制裁加碼下的順勢而為,放低姿態,通過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來緩解西方制裁的壓力。”汪寧說,近一年,中俄在能源、基建、金融、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的務實合作為俄積極“向東看”的戰略提供了註腳。

彼得羅夫斯基說,普京去年2月在索契宣布俄羅斯將加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在那之後俄中就這一問題展開了專家協商,現在這一結果“水到渠成”。

以自貿區、產業園為依托

當中俄以聯合聲明的形式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定調時,雙方下一步合作將詮釋兩大戰略的對接。

陪同習近平此次訪俄的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當地時間8日晚間在莫斯科會見歐亞經濟委員會貿易委員斯列普涅夫時表示,中國將通過即將啟動的經貿合作夥伴關系協定談判,與歐亞經濟聯盟建立貿易便利化的制度安排,最終與後者建立自貿區。中俄雙方也簽署了啟動經貿合作夥伴的聯合聲明。

中俄還在聯合聲明中提到,要實施大型投資合作項目,共同打造產業園區和跨境經濟合作區;在物流、交通基礎設施、多式聯運等領域加強互聯互通,實施基礎設施共同開發項目,以擴大並優化區域生產網絡等。由此可見,以自貿區為代表的跨境經濟合作區與產業園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的主要平臺。

在習近平此次歐亞三國行的最後一站白俄羅斯,被譽為中國在海外最大的工業園中白工業園正悄然起步。據記者了解,該產業園中,中方將占股60%;白方將占股40%。該產業園將聚焦生物醫藥、電子通訊科技、高端制造等領域。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對入園頗感興趣。

中國產能對接歐亞市場

盡管中國與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建立自貿區與產業園的說法首次被提升到戰略層面,但中國與相關國家的合作已提前謀篇布局。

在中國能源需求巨大的當下,對於歐亞經濟聯盟成員而言,以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能源是與中國合作的主要項目。繼5月初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建設方案得到普京批準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中石油此次又確認了西線供氣的原則條件。在哈薩克斯坦,中哈石油管道是連通兩國的“黑色動脈”。據哈媒報道,2014年中石油和哈國家石油公司簽署了1.5億美元的石油天然氣設施項目。哈薩克斯坦此次還與中國公司共同部署20余合作項目,大多數是關於能源領域的。

除了能源供給,歐亞經濟聯盟還大打市場牌。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此前表示,歐亞經濟聯盟擁有由1.7億人口組成的巨大消費市場,到2030年經濟一體化將給3國國內生產總值額外帶來9000億美元的增量。

在中國產能急求海外市場時,歐亞經濟聯盟將成為中國產能走出去的有一個新市場。去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哈薩克斯坦時,就鼓勵中國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企業走進哈薩克斯坦。目前,中哈產能合作已達成28項協議,投資總額達230億美元。在俄羅斯,中俄在高鐵、航天、造紙、水泥制造等領域均已達成合作共識,雙邊貿易額有望在今年突破千億美元大關。

此外,伴隨著產能走出去,中國的金融服務也在逐步跟進。李克強此前強調,推動裝備走出去和國際產能合作,金融服務要同步跟進。此舉不僅能拓寬中國的外匯儲備利用渠道,同時還能破除商業融資障礙,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根據《歐亞經濟聯盟》條約,其目標是在2025年前實現聯盟內部商品、服務、資本和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推行協調一致的經濟政策。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國產能走出去的當前,與歐亞經濟聯盟單個國家打交道的情形或將被這些國家“把團取暖”的形式所替代。統一的經濟政策和標準也將節省中國產品走進這些地區的成本。

楊成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一旦建成或部分建成,都將有利於推動建成連接歐洲與亞洲生產和消費能力的快速通道,使得包括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等國在內的全球化“疏漏”地區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交換體系中並獲得更多的發展紅利。

彼得羅夫斯基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可能需要“路線圖”,因為這是一個宏偉的項目,有許多組成內容,包括交通、物流、石油天然氣管道等,需要一整套規劃來加以實施。

 

編輯:應民吾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82

李克強訪歐 促“一帶一路”對接歐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8042.html

李克強訪歐 促“一帶一路”對接歐洲

一財網 馮迪凡 2015-06-28 20:43:00

6月28日上午,李克強乘專機離開北京,赴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共同主持第十七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並在之後赴法國進行正式訪問。

這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短短1年半內第7次訪問歐洲。

6月28日上午,李克強乘專機離開北京,赴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共同主持第十七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並在之後赴法國進行正式訪問。

在布魯塞爾期間,李克強將同比利時首相米歇爾舉行會晤。在巴黎期間,李克強將應邀訪問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總部並發表演講。

這是去年歐盟領導人換屆後,李克強總理與歐盟新領導層的首次正式會晤。而對法國的訪問,則是中國總理近10年來的首訪。

此前在接受中國媒體集體采訪時,駐歐盟使團團長楊燕怡大使透露,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同歐盟總部3150億歐元的“容克投資計劃”有相通與契合之處,且中歐對實現這樣的對接已有共識。

當前中歐在戰略上的合作日趨緊密。據外媒報道,歐洲議會社會黨黨團日前發表聲明稱,中方向其確認了參與歐洲戰略投資基金(EFSI)的意願。不過,中方外交部回應“正在就有關問題進行研究”。

“一帶一路”同歐洲對接

楊燕怡表示,在去年3月發表的《關於深化互利共贏的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聯合聲明》中,中歐雙方就“決定共同挖掘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與歐盟政策的契合點,探討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開展合作的共同倡議”。

楊燕怡表示,實現“一帶一路”倡議同容克投資計劃的對接是一個過程。

令人高興的是,不論是中歐官方還是企業界、學術界,均對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同歐盟政策計劃的對接給予極大的關註和熱情支持。楊燕怡表示,不久前,中國政府同匈牙利政府簽署的關於兩國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合作備忘錄,就是中國同歐洲國家簽署的第一個此類合作協議。

“容克投資計劃”於去年11月由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提出,下設歐洲戰略投資基金,由歐洲投資銀行(EIB)管理。歐盟和EIB分別出資160億歐元和50億歐元作為種子基金,德國、法國、波蘭和意大利已宣布為EFSI各出資80億歐元。

此前歐洲議會社會黨黨團在布魯塞爾發聲明稱,中方向其確認了參與EFSI的意願。甚至有外媒援引匿名歐盟外交官的消息,中國的投資將是“幾十億”級別的。本月1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對此表示,“中方正在就有關問題進行研究”。

一位歐洲國家高級外交官員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國投資EFSI,與歐洲國家參與亞洲基礎設施開發銀行一樣,是一種對接和互惠行為。

中歐BIT爭取年底有進展

在中歐雙邊投資協定(BIT)談判方面,楊燕怡透露,中歐雙方將力爭在中國與歐盟成員國已簽署的投資保護協定基礎上,盡早達成一個更高水平、涵蓋投資保護和市場準入的協定。

目前,中歐雙方就雙邊投資協定已經舉行了六輪深入、密集的談判,進一步增進了理解,縮小了分歧。楊燕怡表示,雙方同意加快談判節奏,爭取在年底前取得實質性進展。

楊燕怡透露,第十七次中歐領導人會晤期間,李克強總理同歐盟方面的領導人將就這一重要議題交換意見,並對下一步工作提供政治指導。

此外,據記者獲悉,此次中歐雙方將發表一份成果文件,體現共識並闡明中歐下階段合作重點。雙方還擬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並簽署區域政策、知識產權、海關、科技創新等領域合作協議。

目前中歐經貿關系處於歷史最好時期。歐盟連續11年位居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連續12年穩居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2014年中歐雙邊貿易額突破6000億美元大關。

歐盟是中國重要的外資來源地,累計在華投資已接近100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歐盟的投資存量已超過500億美元,2014年中國企業對歐投資首次超過歐對華投資。

中法欲加強第三方市場開拓

據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介紹,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於6月29日~7月2日對法國進行正式訪問。

翟雋表示,李克強總理一行將訪問巴黎、馬賽、圖盧茲三個城市,分別與法國總統奧朗德、總理瓦爾斯、參眾兩院議長以及眾多法國企業、工商界人士會面。在法期間,李總理還將訪問經合組織(OECD)並發表演講。

據悉,此次雙方擬發表關於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聯合聲明和民用核能合作聯合聲明兩份重要文件,並簽署涵蓋核能、航空、金融、農業、醫療衛生等領域的一系列合作協議。

翟雋表示,聯合開發第三方市場是中法合作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此次李克強總理訪法的重點議題之一。

經過幾十年發展,中國企業已具備了較雄厚的資金、技術、制造力和競爭力。而法國企業擁有先進技術,管理水平高,在國際市場長期發展,經驗也很豐富。他表示,兩國核能企業將聯合投資建設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這是聯合開發第三方市場的一個很好例子。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兩國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將迎來更多機遇。

翟雋還透露,這次訪問期間,李克強總理將與瓦爾斯總理就此進行重點探討,雙方也有可能簽署重要文件。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15

基建先行 印尼海洋戰略對接中國“一帶一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0327.html

基建先行 印尼海洋戰略對接中國“一帶一路”

一財網 刁航宇 2015-09-01 19:43:00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探訪了這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首倡之地,發現兩國不僅在基建領域合作空間巨大,在印尼市場上,中國品牌的身影也越來越多。

有“千島之國”之稱的印尼曾是鄭和當年下西洋的途徑地。如今,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遺跡已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取而代之的正是生機勃勃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尼期間,提出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去年,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提出了“海洋強國”戰略,希望大力發展印尼的海洋經濟,而港口等基建就成為印尼當前經濟建設的重點。這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不謀而合。

圖為雅加達的外港丹戎不碌港(刁航宇/攝)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探訪了這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首倡之地,發現兩國不僅在基建領域合作空間巨大,在印尼市場上,中國品牌的身影也越來越多。

相比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印尼與中國的合作還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即印尼擁有數量龐大的華人群體。據估算,印尼華人總數在1000萬左右,是海外華人數量最多的國家。而且印尼華人多數經商,在當地財經界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願為兩國戰略的對接與互動發揮積極作用。

急待資金的印尼基建

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城市主幹道寬闊平整,市中心高樓林立。“二十多年前就這樣了”,當地媒體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印尼是亞洲四小虎之一,不過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令印尼經濟陷入將近20年的低迷。”印尼僑領、《國際日報》集團董事長熊德龍表示,“印尼現在的基礎設施相當於中國25~30年前。現在很多東盟國家都希望引入中國的高鐵。”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前,中日皆參與的印尼高鐵競標結果尚未出爐。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尼運輸高度依賴海運,但基礎設施發展長期滯後。統計顯示,物流成本已占印尼國內生產總值的25%~30%,極大限制了印尼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駐印尼大使館參贊王立平告訴記者,中國是基建強國,與印尼有著巨大的合作空間。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去年雙方新簽的工程項目合同額為52億美元,完成額為46億美元,落實率高達88%。

目前,中印尼兩國基建合作已有一定基礎,印尼泗馬大橋、加蒂格迪大壩等一批工程項目順利進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截至2013年,印尼已連續3年成為中國在東南亞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場。

此外,印尼也是資源大國,兩國新的合作領域是工業園。“除了幫印尼加工原礦,中國企業還在把幫助建設印尼的港口、道路、物流都配套設施。通過這種方式,降低經商總成本。現在印尼有20多家企業在洽談工業園區的投資。”王立平介紹。去年中國對印尼投資超過10億美元,在東盟國家位居第二,僅次於新加坡,同比增長38%。

中企投標雅加達新港口

經過1小時的車程,第一財經記者來到了雅加達的外港丹戎不碌,相傳當年鄭和下西洋就曾在這個港口靠岸。站在丹戎不碌港向外遠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遺跡已不複存在,而腳下吊車轟鳴的作業聲卻時刻提醒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活力。

到達丹戎不碌港時,來自中國深圳蛇口港的貨船裕固河號正在港口停靠,從蛇口港到丹戎不碌港大約需要十天半的時間。裕固河號將在丹戎不碌港停留24小時,將滿載的中國貨品卸下,接下來轉道馬來西亞巴生港、新加坡港,然後回到上海港。

目前,經丹戎不碌港進口的貨物約40%來自中國,以輕工業品為主。裕固河號船長王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中國和印尼貿易量的擴大,丹戎不碌港發展迅猛。“尤其在港口建設方面有很大提升,兩年時間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比如在操作技術上看,原本停靠1號碼頭需要2~2.5個小時,現在需要1.5個小時。”

即便如此,印尼現有的基礎設施遠遠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需求。根據印尼的“海洋強國”戰略,預計在4年內建成24個港口,其中的重點項目就是新丹戎不碌港建設。

目前中遠集團、中海集團和招商局集團已經組成一個聯合體,參與碼頭招標。“我們中遠正在努力地跟他們談,目前已經參加了兩輪,現在進入第三輪的一些投標緩解,未來希望能真正參與到二期的建設中。”中國遠洋的印尼合資公司、遠球船務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施鵬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丹戎不碌港已經達到飽和,無法滿足中國公司的貨運需求。新港口建成以後,將能解決物流通道不暢的問題。”施鵬飛介紹,如果能夠順利中標,新港口將參照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采取“建設+經營”的模式,希望年底前能夠知曉投標的結果。

重塑“中國制造”

在印尼市場,小到手機、大到汽車,幾乎是日韓品牌的天下。不過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的摩托車也曾橫掃印尼市場,但由於熱衷打價格戰,缺乏售後服務,現在已銷聲匿跡。新一代的中國企業在印尼已經吸取前人經驗,做到紮實經營。

印尼的OPPO手機銷售網點

第一財經記者在印尼期間恰逢格力公司東南亞首家專賣店開張前夕。格力印尼公司總裁巫睿表示,印尼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市場,希望能在這里重塑中國制造的形象。“一進入這個市場,一談自己是中國品牌,所有的消費者、商家就認為價低且質量不好。我們希望能夠代表中國企業,改變整個中國制造的形象。”

對於空調而言,安裝售後服務非常重要。在印尼,買臺空調安裝需要3~5天,如果空調一旦出現問題,可能需要等上1~2周。這是格力致力解決的問題。如今,進入印尼的中國品牌有不少已經打出名號,華為、OPPO手機的廣告隨處可見。

由於來印尼做生意的中國人越來越多,機票更是一票難求。“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進入印尼,商務的增長幅度也比較快。從我們公務艙的上座率來看,今年公務艙上座率高於去年”。南航雅加達辦事處總經理李成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南航計劃今年12月1日新增一班廣州至雅加達的航班,巴厘島也有增班計劃。

從“水土不服”到紮根印尼 

談到在印尼長遠發展的秘訣,這些中國開拓者都表示,重點是紮根。中國銀行雅加達分行行長張敏表示,“紮根印尼需要有一個比較長遠的打算。品牌建設也很重要,還要多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在發展時多做有利於印尼社會和民眾的事。”

許多剛來這里的中國人,對於印尼文化、政府辦事方式或法律法規都不太了解,造成水土不服。“以電站項目為例,建設過程中無一例外都遇到過征地的問題,會導致工期拖延。而印尼當地習慣的做法就是只補工時,不補經濟損失。這對中國企業是一大挑戰。”王立平說道,“很多西方企業也是因為處理不好這個問題,所以放棄了這個市場。”王立平表示,據印尼官員介紹,在印尼特別是公路、鐵路等項目,沒有一個是征地問題全解決完了再開工的,都是邊施工邊解決,甚至有的項目差5%征地沒解決,就放棄了。

此外,印尼是全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虔誠的穆斯林一天要禱告5次。天還沒亮,記者就已聽到震天響的禱告聲。當地媒體人表示,因為“這里離麥加遠,聲音太小的話,怕真主聽不到”。

施鵬飛來印尼只有3年,但已經說得一口流利的印尼語,對於與印尼員工的交流,他表示,一定要真誠。而熊德龍則建議來印尼的中國企業,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當地找到好的合作夥伴。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26

IEA新署長:將推動能源基建投資與“一帶一路”對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3284.html

IEA新署長:將推動能源基建投資與“一帶一路”對接

一財網 王琳 2015-09-09 21:34:00

比羅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能源安全和清潔能源技術是國際能源署希望與中國快速深入進行合作的領域。

國際能源署(IEA)剛上任9天的新任署長法提赫·比羅爾(Fatih Birol)意外地將中國這一非IEA成員國作為他首次正式出訪的目的地。

9月9日,比羅爾在中國社科院發表《共同努力·開啟國際能源署與中國合作的新篇章》的演講。

比羅爾說,中國是全球能源市場上最重要的成員。中國享有這一地位,是因為中國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令人印象深刻。展望未來,他認為,中國也面臨著重大的能源政策挑戰。

比羅爾強調,如果中國和IEA可以共同努力,不僅雙方會獲益,全世界也將會獲益。比羅爾希望此次訪華期間,中國和IEA之間的合作能取得實實在在的突破。

比羅爾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能源安全和清潔能源技術是國際能源署希望與中國快速深入進行合作的領域。

支持中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

1974年,IEA由經合組織(OECD)為應對能源危機而設立,起初致力於預防石油供給的異動,提供國際石油市場及其他能源領域的統計情報。

比羅爾認為,在能源安全這一核心領域,IEA與中國也有很強的興趣交匯。中國正處於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的進程中。據IEA預測,中國在不遠的未來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全球貿易格局的轉變將帶來了新的脆弱性和風險,意味著需要重新評估石油安全形勢,以及如何最好地實現政策目標。

戰略油儲備制度是IEA用來緩解石油供應中斷危害的政策工具之一,當發生嚴重的供應中斷時,如科威特遭入侵和卡特里娜颶風造成破壞時,IEA可建議並協調釋放石油應急儲備。其目標是保障市場供應,從而緩解價格上漲導致的經濟損失。

比羅爾表示,IEA和成員國支持中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以備不時之需的做法,因為這一舉措增強了中國和世界的能源安全。

但比羅爾認為,僅僅擁有石油儲備是不夠的。如果每個國家的儲備都能夠有效地應對全球石油供應中斷,還需有機制來協調石油儲備的釋放。

他強調,IEA石油供應安全系統不僅應當下大力氣維護已有的參與方,還需逐步擴大範圍,以反映全球原油需求重心的轉移。“我們必須在IEA的框架下為中國騰挪出空間,以維護和擴大集體能源安全利益。”比羅爾說。

願盡早推動中國加入IEA

比羅爾在演講中還提到北京的“閱兵藍”。他認為,如何治理由於煤炭燃燒、汽車尾氣、工業生產和建築施工所導致的空氣汙染,是目前與中國許多城市及其居民息息相關的問題。IEA的成員國過去曾經面對類似的政策挑戰,擁有寶貴的經驗可供分享,所以有機會利用這些經驗,共同尋找解決辦法。

此外,中國方面也頗為關心,IEA如何在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下與中國進行國際能源合作,以及中國加入IEA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問題。能源基礎設施是“一帶一路”推動互聯互通的重要內容之一。

比羅爾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最重要的是各國經濟的合作,其中能源合作需要投資協調和政策溝通,IEA能夠在全球能源系統整合中發揮獨特作用。

具體而言,比羅爾表示,推動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可以成為IEA對接“一帶一路”合作的領域。建立合適的投資框架對能源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十分關鍵。

比羅爾認為,沒有機構比IEA更了解如何在不同國家確立不同的融資機構,制定合作戰略、建立投融資機制時必須從投資者角度出發,讓資本看到獲利機會,從而引導資本流入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領域。

比羅爾說,此訪的目標就是希望中國與其他主要的發展中國家,不應僅僅是國際能源署的合作夥伴,而應當成為完全的參與者。當然,實現以上目標可能還需假以時日,但現在就應立刻開始啟動這項工作進程。

比羅爾認為,IEA為了有效履行職責,促進安全和可持續的能源發展,要與那些在塑造全球能源體系進程中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建立更緊密的機制性聯系。中國是在這個名單中排名第一的國家。

被問到是否有望在他任期內看到中國加入IEA時,比羅爾說,會在4年任期內盡己之力推動中國加入IEA。

(本報實習記者紀瑋琪對此文亦有貢獻)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351

東方匯謀求平臺化轉型 意在對接東方資產4000億資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9670.html

東方匯謀求平臺化轉型 意在對接東方資產4000億資產

一財網 李靜瑕 2015-09-22 23:48:00

東方匯表示,將向“東方資管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超市”轉型,對接東方資管下轄多個產品,計劃將其打造成綜合性的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平臺。

隨著互聯網金融監管漸近,行業逐步成熟,市場上開始湧現類似“金融超市”概念的互金平臺。近日,東方資產管理公司旗下的互金平臺東方匯表示,將向“東方資產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超市”轉型,對接東方資產下轄多個產品,計劃將其打造成綜合性的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平臺。

成立於去年6月的“東方匯”是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之下唯一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截至2015年8月31日,用戶量10萬人,累計交易規模20億元。東方匯的運營公司是註冊於上海自貿區的東方邦信金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其母公司為東方邦信融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後者為東方資產旗下全資平臺公司。

最早被大眾熟知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超市”平臺是阿里系的招財寶。而近期,陸金所也正在謀劃向輕資產平臺化轉型,以此對接更多元化的優質資產。在類似平臺興起的背後,一方面是資金成本高企,且優質資產越來越難尋覓。另一方面,這也可視為監管細則落地前夕,網貸平臺想跑進監管紅線的動作,因為輕資產、純平臺化的定位更符合監管所提倡的“信息中介”角色。

日前,東方匯董事長孫洋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闡釋東方匯為何擬向“互聯網金融產品超市”轉型。

轉型對接東方資產4000億資產

“有一些P2P平臺想跟我們對接,希望能夠獲得我們的資產,或者分一部分給他們銷售,甚至願意倒貼錢。”孫洋表示,東方資產的傳統業務是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管理與處置,資產相對較優質,項目融資成本較低。

在獲客成本方面,孫洋認為,整個行業獲客成本高企,平均轉化一個投資者的成本在400元、500元甚至更高。P2P平臺普遍采用發紅包、各種獎勵活動等“燒錢”的營銷方式來獲客,這不但推高了行業的獲客成本,也“慣壞”了投資者。

同時,孫洋稱:“東方匯不采取燒錢的方式獲客,在客戶定位上采取差異化的營銷方式。目前東方匯的獲客成本平均不高於100元。”

據其介紹,東方匯發展初期主要以東方資產集團員工以及內部客戶為主,高凈值客戶居多。通過這部分客戶的口碑相傳,擴散至其親朋好友,漣漪式擴展。東方匯平臺投資收益率為6%~9%,比大多數P2P平臺低3至4個百分點。此外,在東方匯平臺總投資額中,人均投資額超過30萬元,複投金額占比達到72.8%,用戶粘性較強。

“雖然資產端和資金端都很重要,但資產端的配置能力比資金端更重要。”孫洋說,資金端能夠通過多種營銷方法積累起來,但很多互聯網公司的資產端能力很難自己建立起來,需要依靠渠道。而選擇向“互聯網金融超市”方向轉向,則是挖掘東方資產涵蓋證券、保險、信托、融資租賃、小貸等金融板塊的4000多億元資產規模。

將建立百家理財體驗店

孫洋表示,東方匯的成立是為了滿足東方邦信小貸集團的業務需要,主要解決小貸公司經營地域限制和融資杠桿僅0.5倍這兩大瓶頸。目前,東方匯平臺的P2P業務板塊項目主要來自於這些小貸公司。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東方匯正向東方集團內部協同方向發展。孫洋透露,東方匯已經嘗試與東方資產內部的各平臺對接業務,形成東方匯+資管、東方匯+保險、東方匯+證券、東方匯+信托、東方匯+融資租賃等模式,致力於成為東方資產集團的綜合互聯網金融超市。

同時,東方匯亦計劃搭建一個基於東方資產,但不限於東方資產的綜合性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整合資管、金融機構以及非銀金融機構的金融資產對接互聯網金融。“未來,我們的產品不僅對接C端(個人客戶),還會開展一些B2B的業務或者F2F(金融機構對金融機構)的業務。”孫洋稱。

此外,東方匯已經在全國設立了18家理財體驗店,想以此樹立品牌、吸引投資者,孫洋說:“我們的目標是建一百家理財體驗店,主要依托我們的邦信小貸公司以及東方資產體系內的各個平臺公司的分支機構。”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88

鐵路、海運和公路實現無縫對接,節約物流成本40%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881.html

鐵路跟海運、公路終於實現了無縫對接,時間和物流成本都大大縮減。

5月27日上午,裝載著菲律賓香蕉的冷藏集裝箱從海上轉到陸地,不再需要人工開箱裝卸,直接將集裝箱移到火車班列上,從大連港出發駛往沈陽。這是我國首列雙組聯動冷藏集裝箱班列。

“冷藏集裝箱班列的開行,既節省裝卸時間成本,也減少貨物損耗。”大連港有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鐵路跟海運、公路實現了無縫對接,轉運時間由原來的4到8個小時,減少到1小時。

當日,交通運輸部聯合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大連召開“鐵水聯運”暨“多式聯運”現場推進會,推廣鐵路、水路等多種運輸方式聯運,降低物流成本,深入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充分認識多式聯運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把多式聯運發展作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推進運輸大國向運輸強國轉變的重要舉措。”現場推進會上,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說。

何建中表示,“十二五”期,我國以集裝箱鐵水聯運為代表的多式聯運合作機制初步建立,示範項目積極推進,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制度化建設有序推進,取得了新的積極成效。

“但我國多式聯運還存在運輸銜接不暢、服務水平不高、制度化建設有待加強等問題。”何建中說,進入“十三五”期,鐵水聯運暨多式聯運發展迎來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要牢牢把握和順應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交通運輸轉型升級的新要求。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鐵水聯運雖可降低物流成本,但這樣的多種運輸方式聯合運輸在我國仍處於初級階段,部分港口沒有集裝箱鐵路中轉場站,集裝箱鐵水聯運比重偏小,公路貨運承擔比重過高,多式聯運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2011年,我國出臺了《關於加快鐵水聯運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政策推動、地方扶持、港口自身努力以及相關部門協作下,2015年,大連、天津、青島、連雲港、寧波和深圳為代表的六條集裝箱鐵水聯運示範通道的集裝箱鐵水聯運箱量達到153.5萬標箱,比2010年增長68%;海鐵聯運物聯網應用示範項目初現成效,大連、連雲港、寧波、深圳等港口已經基本實現互聯互通,集裝箱鐵水聯運發展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天津港在國內沿海港口中率先嘗試集裝箱班列組織,陸續開通三條陸橋海鐵聯運通道和十余條內陸海鐵聯運通道;辟建了以無水港為主要節點的內陸物流網絡體系,與鐵路建立了合作開發市場的機制,充分利用雙方資源和優惠政策,積極引導貨物選擇海鐵聯運方式,有效促進了天津港集裝箱鐵路集疏運規模和比重不斷增加。2015年天津港完成集裝箱海鐵聯運31萬標箱,同比增長50.6%。

專家介紹,集裝箱鐵水聯運能夠發揮鐵路和水運兩種運輸方式的優勢,便於實現海運與“無水港”對接,對於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從青島運至西安的國際集裝箱,采用鐵水聯運比從水路轉公路的方式節約物流成本20%至40%。

與公路貨運相比,鐵水聯運的節能減排效果顯著。2015年連雲港到阿拉山口過境集裝箱達5.3萬標準箱,節約燃油2.9萬噸,這相當於2.7萬輛私家車一年的燃油消耗;減少碳排放8.6萬噸。此外,鐵水聯運還能有效緩解道路交通壓力。

“全面加快鐵水聯運暨多式聯運發展,要完善多式聯運通道布局和基礎設施,完善鐵路進港‘最後一公里’,加強國際多式聯運互聯互通。”何建中說,應加強多式聯運技術創新,發展先進適用的裝備,加強標準制定和信息共享共用。積極培育多式聯運經營人,鼓勵企業聯盟合作經營,促進傳統運輸、貨運代理企業轉型升級。

何建中說,應積極推進鐵水聯運暨多式聯運示範工程,擴大示範項目範圍和內容,豐富多式聯運服務內容。積極推進法規制度建設,研究制定多式聯運法律法規、管理規則,完善相關制度規範。強化政策扶持和引領,推動多式聯運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口岸便利化。

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楊宇棟也表示,下一步,鐵路部門將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與其他交通運輸企業一道在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統籌做好多式聯運規劃、推進聯運裝備多樣化、加強鐵水聯運銜接、創新聯運組織方式等方面下功夫,大力發展鐵水聯運、鐵公聯運,更好更快地推動多式聯運發展。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現場推進會上,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還公布了全國第一批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項目和牽頭企業名單。

大連港集裝箱鐵水聯運、多式聯運現場。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34

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有對接的可能性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1898.html

5月31日下午,由德國北威州投資促進署主辦、人民網承辦的“數字化/工業4.0北威州的創新方案和投資商機”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北威州經濟部副部長霍爾策斯基(GüntherHorzetzky)、北威州投資促進署署長華珮(Petra Wassner)等嘉賓就德國工業4.0的內涵、德國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的對接以及北威州對華經貿合作等議題進行了探討。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Nordrhein-Westfalen)(下稱“北威州”)位於德國西部,是一個人口超過1800萬的聯邦州。據了解,北威州區域面積3萬4080平方公里,既是德國人口最多的州,同時也是是德國經濟最發達地區,赫赫有名的魯爾工業區即位於北威州。其處於歐洲中心地帶、貼近消費市場、交通基礎設施優越、具有競爭力的土地與不動產價格等區位因素成為北威州吸引外資的投資優勢。

近年來,通過德國聯邦政府及北威州政府廣泛促進工業4.0領域的研發工作,北威州在過去5年在創新力、新工藝流程方面發展迅速,並積極尋求向數字化進行轉型。據了解,北威州擁有諸如能源、機械制造、生產技術、物流業、衛生健康、汽車及通信等頗具實力的技術行業,而目前這些行業正在著手推進數字化及工業生產的物聯。基於此,北威州希望能夠尋找新的合作夥伴,為傳統工業區註入全新的活力,同時希望能夠通過合作,將創新性解決方案推廣至其它地區及市場,實現“多贏”。

這樣的背景為中資企業提供了新的機遇。華佩女士在發布會上表示:“數字化貿易在德國和歐洲其他地區尚處發展的初始階段,而像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的商業模式在中國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除了商業模式的可移植性,北威州還擁有較為雄厚的科研人才儲備,形成了較為密集的科研網絡。據了解,魯爾都市區有21所高校,擁有大學生28萬名。此外還有60多所非高校研究機構致力於學術與經濟之間的成果轉化。對此,魯爾都市經濟促進局局長拉斯姆斯貝克先生認為:“中資企業選擇魯爾地區為駐地,意味著未來先進行業與工業4.0帶來的全新機遇將在魯爾都市區內密切聯系。”

2014年3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曾經在杜塞爾多夫會見德國北威州州長克拉夫特,習近平主席指出,北威州是德國人口最多、經濟實力最強的州之一,在中德貿易和投資合作中地位重要。而北威州在經濟轉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面成效顯著,雙方可以拓展合作。中方歡迎北威州充分利用杜伊斯堡港的特殊區位功能,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

據了解,今年中德兩國政府將重點就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進行戰略對接。德國北威州作為德國的工業中心正著力推進工業、中小企業與貿易物流業向數字化的轉型,並積極尋求與中國企業的合作。霍爾策斯基先生在發布會上介紹,目前已有900多家中資企業進駐北威州,僅2015年就新增86家。國際知名的中資企業如華為、中興、海信、聯想和三一重工都已落戶於北威州,成為中國商業模式歐洲本土應用的成功案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307

對接“工業4.0”,中國制造還需解決標準問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901.html

德國總理默克爾再次啟程前往中國,正式開啟她任內第9次訪華之旅。在這次訪華之旅中,“創新”是核心議題之一,兩國將推動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對接。作為回應,李克強總理在會晤默克爾時也表示,中方願同德方深入探討“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對接的問題。

“工業4.0”概念甫一提出就成為業界追逐焦點。據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出具的研報顯示,工業4.0的影響力將極其巨大。僅在德國,未來10年它將貢獻德國GDP的1%,創造39萬個工作崗位,增加投資額達2500億歐元,相當於制造業總收入的1%-1.5%。對於制造業如此程度的提升,使得“工業4.0”概念風靡全球,中國自然沒有例外,也對“工業4.0”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希望與“中國制造2025”實現對接。

關於“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對接。在6月13日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分論壇上,德國經濟和能源部數字與創新政策司司長斯蒂芬.施諾直言,德國中小制造企業數字化能力較弱,德國政府出臺德國數字化戰略2025給出了解決方案,其中除了提到要加強光纖等基礎通信設施的性能外,還設立專門機構扶持中小企業,幫助他們嘗試新投資框架,創新商業模式。

雖然從最高決策層到企業層面,中德雙方都對“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的對接抱持積極態度,但現實中對接並非易事。據原德國徠斯機器人公司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要想實現“中國制造2025”與“工業4.0”的對接,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統一標準問題。要知道德國工業強大、並且不斷升級的基礎來自於不同企業共同構成基於統一標準的生態體系,協同作用強大。而這在中國是個難題,在中國,有些企業采用美國標準,有些則接受德國標準,更有一些中國企業按照自己的標準來。這使得在中國的制造體系內部,符合德國標準的制造業會更容易匹配的德國“工業4.0”概念。

該業內人士進一步表示,標準的不統一以及中國巨大的經濟體量都決定了“中國制造2025”與“工業4.0”之間的對接將會有一段漫長的磨合期。而“中國制造2025”更多的外在表現將是雜交體,既有不同標準和模式的雜交,同時也是高中低端制造業之間的雜交。幾十年時間中國建立起來世界範圍內的中低端制造業的領先優勢,中國不應放棄這些優勢。因為並不是所有低端制造業都是錯的,應該是看競爭力,應該是讓他們回流的。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曲道奎對於將“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對接也並不樂觀。他多次呼籲,作為“中國制造2025”關鍵一環的中國機器人行業要避免重蹈汽車業的覆轍。隨著制造業轉型,2014年中國已經躍升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但快速成長的市場,可能是“餡餅”,也可能是“陷阱”。

一方面,中國全面對接“工業4.0”有現實難度,另一方面,從德國自身角度來看,向世界輸出“工業4.0”其實也是德國在制造業面臨種種危機之後的自救措施。上海微技術工研院SOC高級經理武潔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德國之前依靠企業技術上的優勢在海外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大量的德國企業正被中國企業收購,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年初以來,中國投資者正以大約每周一家的速度收購德國公司。從年初到目前為止,中國投資者已經向24家德國公司發出了收購提議。除了庫卡,中國化工以10億美元收購德國先進的塑料和橡膠處理設備生產商克勞斯瑪菲集團;北京控股以15.9億美元收購一家德國高科技垃圾能源公司。面對中國企業對德國企業的收購潮,據德國《時代周刊》報道,德國政府正考慮收緊外資投資法規,以保護本國企業不受中國投資者收購。這種對本國企業收購條款的收緊,更多的是體現了德國從上到下各個層面對於本國制造業深重的危機意識。

“要想保持德國制造業企業在世界範圍內的競爭力,重新實現工業制造標準的輸出,讓世界在新一輪的工業浪潮中接受德國的工業標準是目前德國正在思考的”,原德國徠斯機器人內部人士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