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也談互聯網思維:本質是極盡可能地讓用戶爽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5/58245.html

當一大推人都在聲稱什麽的時候,意味著這里已經是濫竽充數者的沃土了。當一大堆人張口閉口不離互聯網思維,很有可能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互聯網思維不知從何時起,開始出現在任何地方,似乎任何事物都要用互聯網思維重新審視一遍才行,互聯網思維被註入各行各業,互聯網思維改造著這個、改造著那個。可究竟什麽是互聯網思維呢?究竟怎樣才是互聯網思維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呢?i黑馬作者分享了他的觀點,他認為可以將互聯網思維理解為圍繞互聯網產品的現實發展出的一套思維模式。文章很長,幹貨更多。從”互聯網思維”這個的詞的構成來看,它的重點落在“思維”二字,所以它首先是一套思維模式,一套如何思考問題、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以“互聯網”作為定語,那麽它必然跟互聯網緊密相連。所以,我認為可以將互聯網思維理解為圍繞互聯網產品的現實發展出的一套思維模式,也就是怎樣的客觀存在決定了怎樣的思維模式,那互聯網產品的客觀存在是什麽呢?免費\憂患互聯網在中國最為明顯的客觀存在就是免費。在中國,你要是膽敢讓我付費用你的產品,你就他媽滾蛋,我之所以這麽有底氣的免費用你,是因為我長久以來就沒有付費的意識,免費慣了,就這臭毛病,再者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中國的互聯網已經形成了一個奇特的生態環境,一種以免費為前提,輕易不向用戶伸手要錢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根源於我華夏大地這里有專門的專業團隊去破解你;有一堆互聯網大佬等著把你的創意移植到他的平臺上瘋狂圈錢;有一批批的創業團隊去複制你,然後以特有的、殘酷的甚至帶有公益的的方式免費推出給用戶,然後在不斷地資金壓力下、在天使投資的指點下、在創業導師的啟發下、在無數個激動人心的、失眠的、靈感乍現的、創意噴湧而出的夜晚的推動下,逐步摸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盈利模式。所以,互聯網產品的免費從骨子里就帶著殘酷競爭的基因,而在這樣的現實環境中孕育的互聯網產品它背後的思維是什麽?首先就是源於互聯網競爭的殘酷性而來的憂患意識。這其中的殘酷性表現在產品的快速複制和高度同質化,你的一個讓你覺得你將改變世界的點子,一個讓你即將變成風投寵兒的點子,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你從你認為的處女地拋入紅海,你的產品甚至是產品雛形,瞬間就會出現了各種孿生兄弟,而這些兄弟的父母可能都坐擁著成熟平臺、廣闊的市場份額、巨大的流量和資金,這也就使殘酷性表現出了更為明顯的馬太效應,大佬們在迅速把你的點子變現、把你掐死在搖籃里的同時,露出一副憨態可掬、慈祥老人的表情。而大佬們之間的殘酷競爭,更多的表現出一種互為流氓,用盡手段惡心對方、詆毀對方在用戶心目中形象的撕破臉態度,而這又是另一個量級的較量,手法可以商業,可以土匪,可以運用資本,也可以運用法律。你必須時刻提防著對手,必須想方設法比他們更出色,巨大的的恐懼感和不安迫使你不斷優化自己,優化你提供給用戶的產品。而互聯網思維的進一步延續就是在憂患意識的推動下不斷優化產品。優化產品的目標是什麽?是盡可能的帶給用戶更多的價值,滿足用戶更多的尋求,有時,是引導用戶的尋求,表現為提供給用戶一種全新的、用戶從未意識到的需要。總之,盡可能多給用戶提供價值。在互聯網時代,帶給用戶價值,意味著帶給用戶更多更優質的用戶體驗。用戶體驗歸根結底是一種心理的感受,一種心理的體驗。帶給用戶價值,就是要讓用戶感到高興、感到新奇、感到舒服、感覺占了便宜、感覺高人一等、感覺到希望、感覺到問題馬上就被解決了,產生一種類似看電影時的代入感覺,一種生活就要發生巨大轉變的感覺,一切都取決於用戶的感覺,這種感覺的產生有理性的成份,也有感性的成份,也可以將其理解為你所能提供給用戶的理性價值和感性價值,這些決定了用戶的感覺,從而決定了用戶對你的認知和評價。這種體驗和感覺是相當主觀和感性的,用戶不會花太多時間去研究你的產品,他們沒時間跟你這進行冷靜、深入、辯證的分析,他們只會憑感覺,然後定義你、評價你。他只會覺得:“XX,牛逼”、“這什麽東西,垃圾麽?”,用戶也不知道為什麽好或為什麽不好,而這正是互聯網產品的殘酷所在,用戶也許只給你一次機會,只給你幾秒鐘,你必須在用戶初次接觸產品時就牢牢地吸引住他、控制住他,用你的LOGO、圖標、Slogan,用你的頁面設計、用你的交互、用你對用戶問題的解決,用戶對你的體驗決定了他是否會再次使用,你需要做的就是,在用戶接觸你的產品的時候,給他最棒的體驗,讓他爽,爽死他。簡單來說,互聯網思維就是最大限度的滿足用戶需要、解決他的問題、給他提供便捷、極盡可能的讓他爽的思維。用戶爽了,一切就好辦了。一切以用戶為中心,讓他高興,用盡方法取悅他。所以這麽來說,互聯網思維其實是一套心理影響機制,是你對用戶心理的影響,你要盡全力讓用戶爽,讓用戶喜歡你,讓用戶認為你有價值,對他有用,幫他解決了問題。也許你並不是那麽出色,但用戶如果喜歡你,就好辦了。要達到這一點,你就需要去影響用戶的心理,影響他的感覺。餐飲行業中,給食客帶去價值,讓食客爽變得越來越難,餐飲行業未來對食客的影響,更多地會體現在心理影響上,通過各種手段給食客帶去良好感覺是餐飲行業的責任。食客帶著嘴巴、鼻子、眼睛、耳朵、手腳、錢包、手機來到你的店里,你給他的體驗可不止是美味的佳肴,食客在體驗店里的一切,你的招牌、內部裝潢、店員的表情、其他顧客的行為,這些對於食客來說,皆是體驗,而這些體驗瞬間構成了他的感覺,他會瞬間的定義這里,這里是適合以較低的費用填飽肚子,還是適合約會女孩。真正賣給食客的,不是你的飯菜,而是體驗,飯菜是體驗的一部分,食客在體驗物美價廉、體驗揮霍、體驗檔次、體驗快捷、體驗足不出戶、體驗便宜、體驗店員的微笑、體驗衛生、體驗你的環境、體驗你帶給食客的幻想、體驗對未知未來的憧憬。你賣給食客怎樣的體驗,讓顧客形成怎樣的感覺,就決定了你這里的定位。顧客的體驗之旅從他進入餐廳大門開始,從這時開始,他的情緒會影響他對你提供的產品的印象,也許從他離開家門後,就註定了他的情緒對你的評價,但那些是你無法控制的,你能做的就是在他進入餐廳後和走出餐廳大門前的這段時間里,極盡所能的去調節、影響他的情緒,讓他的感官被你店內的所有美好事物所刺激,讓他爽。傳播似乎以上扯了半天所講的這種互聯網思維,早以在傳統行業里得到了廣泛實踐,只是沒有冠以“互聯網思維”的名稱示人。按照以上的思路,其實互聯網思維早已存在,只是在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行業本身的極速變化特性和產品快速的創新叠代,需要一個能解釋這些現象的詞匯,這使得“互聯網思維”有了明顯的生存空間。以上那套對互聯網思維的解釋是從互聯網產品特性引出的,而談到互聯網,繞不開互聯網技術在傳播方式上帶來的變革,也多少反映了另一個維度的互聯網思維,一種傳播手段多樣化、去壟斷化、強互動性的傳播方式所帶來的思維方式,而迫使這種思維方式出現的基礎是信息的大爆炸,海量的信息使你的信息傳播同樣面臨著殘酷的競爭,各種社會化媒體平臺給了你多種傳遞信息的載體,但這些載體並不意味著你擁有了多種給潛在用戶傳遞信息的渠道,因為很有可能這些渠道會變成你折磨用戶耐心的手段,推送占用用戶視覺0.5秒時間的無用信息的源頭。對於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傳播,需要的也是上述那種思維模式去處理傳播行為,上文中對互聯網思維的界定是為用戶提供價值,給予用戶最棒的用戶體驗,這些都體現在產品與服務上,對於傳播來說,產品就是傳播的內容,是否在內容上給用戶帶來價值、給予其極佳的用戶體驗,決定了是否在以互聯網思維處理傳播問題。如何在內容上為用戶提供價值、給予很棒的用戶體驗。其實,歸根結底就是真正的做好信息內容。在海量信息的大環境下,你所傳播的一條信息,真正衡量其價值的不是這條信息的覆蓋率,而是有效的傳達率,是這條信息的被接受認可的程度。你為你的產品或服務,開通了各種社會化媒體平臺,微博、微信、陌陌,這些都是信息傳遞渠道,是工具,互聯網打破了信息傳遞的壟斷平臺,這些工具所有人都能使用,其實也是另一種的話語權喪失,誰都能發聲意味著你的發聲存在於海量的發聲中,你要做的是讓你的信息凸現出來,讓它具有吸引力,讓它對受眾有價值,這時,信息內容的品質就變得致關重要了。新媒體出現後,開始出現“傳統媒體將死”的言論,其實,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不過都是手段,核心依舊是內容的生產,無論是通過電視、報紙還是Pad,優質的內容都會衍生出相應地商業模式,但首先確保你有優質的內容,能夠提供價值的內容。海量信息下,互聯網思維對於傳播的意義在於,通過傳播營造一個體驗的環境,讓用戶在這個環境中,體驗到信息對於用戶自身的提高和促進,體驗到受益。信息傳遞的強交互性和去壟斷化,使得信息很容易淹沒在信息大潮中,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麽傳播、傳播什麽、怎麽傳播變得至關重要:1為什麽傳播?簡單來說,為了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下來,當話語的壟斷被打破,所有人都有了發聲的條件,發聲意味著被人知曉,意味著與用戶、與衣食父母產生溝通的可能,所有人都在的發聲的時候,如果你不發聲,你一定沒奶吃,一定餓死,你一定要大聲哭,甩開膀子、連蹦帶跳的哭,哭的動靜越大,吃的越飽。當然,哭不是目的,目的是讓用戶知道,“呦……這誰家孩子,哭成這樣了,太可憐了,趕緊給整點吃的。”所以,還要在數以萬計嗷嗷待哺的孩童中脫穎出來,哭的必須有差異化,在哭的過程中,必須傳遞出一些什麽,讓你與眾不同,分外可憐。2傳播什麽?互聯網時代的傳播應該是價值觀的傳播,是通過價值觀輸出,形成獨特的人格形象。傳播的內容可以不直接產生營收,可以不一定同產品相關,但它一定要傳達傳播者的價值觀、世界觀、態度、性格,興趣,以此建立起自己的立體形象,使企業或者產品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存在,具有人格屬性,這種人格屬性就是用戶體驗的關鍵,也是企業產品差異化的所在,可以把它理解成軟實力,是讓企業從海量信息脫穎而出的關鍵。這給與用戶的就是一種附加在產品上的體驗,它可以影響用戶對產品的態度。在傳統行業中,高度同質化的競爭中,你已經很難從理性上去影響用戶,激烈的競爭帶來的是對手自殘式降低利潤,你要不想跟他這樣玩,你就得適度的去塑造自己、豐富自己,而互聯網給了你機會和能力,讓用戶有機會認識你、了解你。你需要的是把握住這個機會,傳播出有價值的信息,這些信息的作用或者目的不是讓你多賣出多少產品,而是營造一個環境、一個場,在這其中你帶給用戶的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在這個環境中,用戶得到的一種美好的感覺,而這種體驗帶來的便是溢價空間,品牌存在的空間。一個完整的產品,包括你的核心產品、你提供的輔助服務和帶給用戶的體驗,當你完成了核心產品的構建後,就需要通過傳播價值觀、傳播人格特性給它打造一個差異化的環境,讓產品在功能性之外,具有更多的情感共鳴,也就是強大的氣場。而這種氣場能為你吸引來大量的用戶。3怎麽傳播?互聯網時代在傳遞價值觀,塑造人格形象時,需要的是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的特色和標簽屬性,以將自身同其他產品區分開。當明確了自身的屬性定位後,就可以通過了兩種方式去傳遞價值觀:1、自己主動傳遞;2、提供素材,借助他人傳播。當社會化媒體帶給你越來越多的表達機會後,你需要做的就是通過它們去塑造你自己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塑造的方法就是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立場、觀點、態度、定位、標簽。你所要塑造的人格屬性,具有一定的範圍,那麽,你傳遞的信息,就圍繞這個範圍,肆意的展開和發散,任何與你人格屬性相關的信息都是可以發布的,你需要這些一點一滴的信息去構建在用戶中的形象。千萬別再通過那些渠道去告訴你自以為的潛在用戶:你打折了、你要回饋老客戶、你限時揮淚甩賣,除非廉價就是你的價值觀,除非降價是你的標簽。在互聯網的環境下, 每一個顧客都是你的公關團隊的一份子,他們都是你的跑口記者,他們整日瘋狂地收集素材,尋找話題,在他們各自的媒體平臺上進行發布,他們每天都有截稿的壓力,以應付他們奇怪的心理---他們的虛榮心、他們的分享欲,你需要說點什麽、爆點料,讓他們有的寫,有報導可播,你要給他提供讓他覺得能滿足他某種心理訴求的東西,只要你契合他的價值觀,說出了他的心聲,他通過你達到了他的目的,讓他感覺你是自己人,你對他有價值,他會無私地傳播你和你的價值觀。一位姑娘在微博或微信上發了一張她和一頓剛剛上齊、還沒動筷子的豐盛華麗大餐的合影,她可以把這解釋為“哦,我的#飯前不拍照會死綜合征#看來越來越嚴重了呢”,其實她深層次的動機是想讓她討厭的閨蜜看到,她又在和某位神秘的、她口中總說的“朋友”、一位風流倜儻、才華橫溢、多金而且上進、事業心、責任心爆棚、樂觀自信、氣質出眾的男孩一起晚餐,以此來折磨那位閨蜜。但是,重點哦,這組照片里一定不要出現和她一起吃飯的男孩的相片,要留出想象的空間,要讓相片通過互聯網到達的所有終端的用戶不知道他是誰、不知道他們晚餐後又幹了什麽,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所有人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正是折磨那個bitch的關鍵,你的開懷大笑、你的快樂、你的幸福是深深插入那個bitch心臟的匕首。不好意思,我想的太邪惡了,好像跑題了,但我想說的是如今傳播的不確定性愈發強烈了,不論是動機還是結果,但都讓傳播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當你給這位姑娘提供了這樣一個環境後,之後的事情就交給她吧。對不起在這個所有人都擅長進行馬後炮、事後諸葛亮分析的時代,以上所說無非是一些現象的總結罷了,其中很多觀點別人已經以各自的表達方式闡述過,我在寫這些東西地過程中,看到、聽到的很多觀點,都讓我覺得,“誒,跟我想的一樣嘛”,所以我越發覺得我不過是以我的方式將一些觀點重新表述了一遍,或者雜糅在一起,寫著寫著,發覺一開始落筆時興奮感弱了不少,寫著寫著,發覺解釋清楚互聯網思維真是一個越發複雜的事情,或者說,它涵蓋的範圍太大了,以至於現在任何一個互聯網熱點話題都能和它纏在一起,這不免讓我懷疑互聯網思維是否真的是一個新生事物呢?或許它只是一個新的詞匯,用來表述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一切現象。我們是在以那個早已認可的簡單真理為初衷在對待產品,還是早已被別人牽著鼻子,被動的前進。很多時候難以將理論真正用於指導實踐,並不是沒有思考,只是錯誤地將思考的結果當成了終點,其實思考的結果是基礎,需要的是繼續添磚加瓦,否則,花時間思考,其實只是在消耗著時間做著一件你自認為很有意義的事情。真正難的是依照理論展開的執行,我們吵吵鬧鬧的呼喊著“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思維”,我們不斷地補充和豐滿互聯網思維的概念和定義,但似乎更多的是在用它簡單的解釋一些現象,同樣的詞匯還包括“互聯網精神”、“互聯網意識”、“互聯網基因”,有時會感覺我們為了說出這些詞匯而說他們,為的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心理滿足感。看過越來越多的馬後炮式的分析後,就越發覺得怪怪的,這些分析試圖通過分析之後所帶來的經驗引申出一些方法論、指南性的東西,但這往往會讓人陷入一種先總結,後行動的邏輯中,會讓人莫名的認為那些具有互聯網思維的人在成事前一定系統、詳實、辯證、嚴謹的分析了方方面面,最終得出了一套牛逼至極的方法論指導手冊,然後按照這套方法論去執行直至成事。事實上,很多時候那些人做出的判斷和行動,無非是走投無路的無奈之選,毫無嚴密系統的分析可言,他們先上路,走一步想一步,不斷地試錯和推翻,依靠著內心深處的熱情堅持著,直到成事。成事後通過自己的反思總結,別人的系統評論,攢成了一套似乎能指導他人成事的行動指南。實際的互聯網行業或者傳統行業中,是否知道互聯網思維是什麽、如何定義互聯網思維、如何用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行業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以用戶為中心,靜下心來打磨產品,帶給用戶更棒的體驗,而這樣的事情怎麽去表述它根本不重要。誰都知道內容為王,產品是一切的基礎,但道理誰都懂,真正能貫徹執行的又有幾個?心急的希望自己的產品立馬能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心急的想辦法給產品附加增值業務,開始依靠龐大的用戶基數瘋狂賺錢。可歸根結底,這一切的基礎都是產品本身的用戶體驗。很羨慕哪些一輩子、幾代人只做一件事的人,一輩子專註於釀制醬油、幾代人都在研制最細的篩子、一輩子制作菜刀、一輩子捏壽司、幾代人只做拉鏈,他們是最牛逼的產品經理,他們對產品的理解和認知是真正的專註和極致。在這個普遍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做事真的很難,外界海量的信息發瘋似地刺激著你,你需要強大的內心來抵禦外界信息對你的蹂躪,我很想知道那個捏了一輩子壽司的人,他在堅持自己的時候,到底放棄了什麽,而他所放棄的,究竟需要他以多麽強大的內心去承受,又或者,其實他早已變得十分平靜了,他只想專心做事罷了。在這個越發浮躁的社會,逼格也同互聯網一樣,在快速的叠代更新,指望用一個詞去解釋一堆現象,表現出一副看穿表面直抵本質的自信,我建議,還是快快用互聯網思維叠代你的逼格詞匯吧,否則不久你會陷入自卑的,陷入認同感的缺失和茫然。有人用互聯網思維解釋眾多現象,有人說互聯網思維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我個人認為,互聯網思維是什麽根本不重要,還是踏踏實實的幹活做產品吧,當產品好了,什麽好詞都能去解釋和形容你,所有營銷手段都能推動你,達到真正的六經註我,牛逼哄哄。在我最初落筆開始寫這篇文章時,想的就是把自己對於互聯網的一些見解表述出來,真的沒想過會是這個結果,真的萬萬沒想到……互聯網思維,對不起。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小姑娘樂團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