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审计署细审中钢

http://magazine.caing.com/2010-08-28/100174837.html

中钢国际四五千万美元佣金存在问题,货运代理争议重重——审计署对中钢的审计告一段落,国资委纪委已展开调查

《新世纪》周刊 记者 张伯玲

  8月21日,星期六。对于中国中钢集团(下称中钢)上百名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说,这个周末并不轻松。

  在中钢北京总部大楼,中钢集团和股份公司管理班子、职能部室负责人以及中钢二级子公司的党政领导,上百人聆听国家审计署工作组对中钢审计情况的通报,外地子公司党政负责人也都通过视频参加会议。

  这次通报披露的中钢管理之混乱、决策之无序、投资之冒险,令中钢上下触目惊心。审计署工作组在情况通报中指出,中钢存在财务管理混乱等诸多重大 问题。这次通报意味着审计署对中钢的审计基本告一段落。但中钢的内部整肃可能才刚刚开始。多位消息人士向本刊记者确认,国资委纪委已成立工作小组对中钢展 开调查。

  审计署此次审计始于今年5月,由境外司司长带队,从中钢在香港的子公司中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钢国际)入手,着重于中钢的贸易及货运业务。中钢国际成立于2005年12月,主要参与中钢集团海外资源开发及管理和国内外项目投资的优化等。

  知情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审计署对中钢国际进行了详细审计,发现多笔佣金支付存在问题,涉及金额高达四五千万美元。

  “这些费用支出是现金支出,没有合同。”一位曾在中钢工作多年的高管告诉本刊记者,正常佣金支出都有合同,一般比例在交易的3%-5%左右,而 且少有现金支出。知情人士称,2009年初出任中钢国际副总经理的辛希乐已于今年8月被撤职,目前被限制出境。此前辛曾担任中钢钢铁总经理。

  这之后,审计署对中钢展开延伸审计,进一步发现中钢与民营钢铁企业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之间的巨额资金往来形成了近40亿元欠账(参见本刊2010年第32期封面报道“中钢被套”),而在中钢与另一家民营钢铁企业河北纵横之间,问题严重程度可能甚于山西中宇。

  中钢的货运业务也被怀疑有可疑之处。最近几年,中钢80%的货运交予在香港注册的两家小货运公司。2007年以前,中钢货运与鹏荣国际有限公司 (Glory Prans)合作。香港公司注册处资料显示,鹏荣国际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万港元,施伟东出资9999港元,占比49.99%;周艳萍出资1港元,李天翔出 资1万港元,占比50%。

  2007年后,因中钢部分管理层反对,认为鹏荣国际没有实力,中钢货运开始与另一家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货运公司海达船务有限公司(Sea Win Shipping)合作。知情人士透露,海达船务控制人为陈建华。

  施伟东、陈建华二人均出身于五矿货运公司,而中钢集团董事长黄天文在2003年调任到中钢前,正是五矿主管货运的副总经理。

  2008年,全球船运业遭遇金融危机,普遍陷入亏损,但海达船务得益于中钢业务,丝毫不受影响。审计署估计,近两年中,两家货运公司从与中钢的货运业务中盈利近2亿元。

  从2005年开始,中钢进行了一系列并购重组,逐步构建起了“矿业、炭素、耐火、铁合金、装备制造”五大产业运作格局,“中钢模式”受到国资委 认可。然而,这些收购并没有给中钢带来较好回报。2008年,中钢出资14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矿业公司100%股权,原计划铁矿石年产量3000万 吨以上。不过,2009年这一项目还处于前期勘探阶段,当期亏损9281万元。

  重要投资项目回报较差的情况下,中钢盈利能力也在下降。中钢2009年向国资委报告利润5.8亿元,但扣除政府补助、汇兑收益等非经营性收益后,主业则亏损3.8亿元。“营业收入下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却在上升。”看过中钢财务报告的知情人士表示。

  针对中钢现状,大股东国资委已要求中钢加强公司财务管理,确保资金流安全,加快应收预付款的回收速度,控制带息负债规模,降低资产负债率。不过,知情人士称,国资委高层对于中钢问题的严重性仍存在认识分歧。

  本刊特派香港记者王端对此文亦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56

審計署曝光中鋼財務管理嚴重問題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20/xNMDAwMDIzOTYxNw.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9

天真審計署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21117/18068751

上星期六到文化中心聽完中樂團與龔冬健之後,步行到尖沙嘴碼頭搭的士,的士就唔見有嘞,人龍就一大條,排隊企足十五分鐘之後,先至上到的士,但巴士總站啲巴士就多到車等人,半打以上巴士呆等乘客,好彩自己唔係巴士公司股東啫,每架巴士開車時只有十個八個乘客,點為皮呀?香港公共交通便利到不得了,巴士載客能量似乎多過乘客數目,黃昏放工時份,軒尼詩道嘅交通擠塞大部份係載客量少嘅巴士太多所造成,太多巴士在道路上行走當然不利於空氣維持清新。
審計署發表報告,居然大彈環保署廿五年來坐視空氣污染指標不達標,去年路邊二氧化碳及可吸入懸浮粒子全年平均濃度水平不但超出法定上限5.3%及11%,更比世衛標準高出兩倍以上,審計署班會計審計專家仲教埋環保署點樣改善空氣指標──方法之一就係重整巴士路綫,減少重叠性巴士路綫。
不用審計署操心,環保署當然知道問題所在,但推行唔到呢!以我地普通常識,見到巴士導致塞車嘅例子為例,唔駛做過專業顧問,都知道應該重整,削減不必要之巴士路綫。但係政治上,知易行難,好難推動㗎,環保署搵運輸署,運輸署話要諮詢區議會,套用美國政治術語,任何重整巴士路綫方案,去到區議會就係DOA(Dead on Arrival)(一到即死),議員必然反對到底,審計署真係咁叻嘅話,不如教埋運輸署點樣說服區議會。
審計署又彈政府「電影發展基金」為22個電影製作項目,79個電影相關項目提供融資,蝕到眼坦坦,已開支約3800萬元,收回不足45%,其中有兩套戲「戰.無雙」與「贖命」,政府資助601萬,結果收番1769大元咁多!審計署為納稅人肉痛乎?唔好太天真嘞,凡係政府成立甚麼「行業基金」打着扶助行業發展招牌,定會變成該行業嘅撳錢機,呢啲基金遲早蝕清,之後行業公會一定大聲疾呼基金好有成績,冇咗唔得,於是,以為政府應當有為,干預市場有理嘅政客又會繼續支持撥款,當我地納稅人冇到。電影發展基金未曾成立,左丁山已經知道有今日嘅結果,審計署,唔駛咁天真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07

審計署專項審計政府債務與中國式去槓桿化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227

據華爾街見聞報導,審計署週日發佈消息稱,將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

2011年,審計署首次對地方政府性債務進行了全面審計。此次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底,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共計約10.7萬億元。2012年至2013年,審計署又對36個地方政府的政府性債務變化情況進行了審計。審計結果顯示,上述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增長了12.94%。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當時表示:「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管理不符合監管要求,其利潤和償債能力非常弱。」

瑞銀此前估計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可能達到GDP的30%,並且可能帶來約2-3萬億元的壞賬。瑞信陶冬曾表示這是中國經濟最大的「定時炸彈」。

彭博在對審計署本次行動的報導中寫道:

今年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償債金額將創歷史新高(光大證券預計,今年下半年到期的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工具(LGFV)約有人民幣1270億元,幾乎等於上半年627億元的兩倍,規模為2000年以來最高),穆迪警告稱李克強將成為第一個允許中國國內債務違約的總理。

前財長項懷誠在4月曾表示,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債務規模可能超過20萬億元。這幾乎是審計署在2011年給出數字的翻番。在二季度企業債銷售跌至兩年新低以及監管層打擊影子銀行業務後,地方政府的再融資可能面臨挑戰。

Zerohedge對此的解讀是:

中國政府是準備承認地方債務問題的規模是兩年前報導的2倍,這是許多人一直都在懷疑,但很少有人敢於公開說出來的。此外:由於地方融資平台的壞賬水平被懷疑在30%左右,這也是官方數據的2倍,這或許意味著壞賬可能達到6萬億元,大約是中國今年目標GDP的15%。

ZH認為這是中國主動去槓桿化改革路線的一部分,其援引大摩近期的研報《中國去槓桿化:道阻且長(China Deleveraging: A Bumpy Ride Ahead)》:

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貨幣政策而非財政政策在中國刺激內需的進程中扮演了起了更大的作用。這可以從銀行信貸佔GDP的比例走高看出。中國的銀行信貸餘額從2008年12月的佔GDP的102%上升至2013年6月的133%,期間絕對值增加了7.2萬億美元。此外,非貸款類信貸的增加(比如理財產品、信託和債券)在同期增加了3萬億美元。儘管決策者的刺激政策旨在同時刺激投資和家庭部門的消費,但這些資金中的大部分進入了投資,同期貸款中的70%投向了企業部門。

信貸驅動的經濟增長已近極限

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通過信貸刺激經濟增長的額策已近極限。事實上,決策者們正擔憂金融穩定風險和資本錯配。一些關鍵指標是的當前經濟趨勢的可持續性受到質疑。

#1 新增信貸效用的降低

銀行系統資產質量的問題反映的是資本生產效率問題的另一個影響。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只有在2011年的四個季度裡名義GDP增速超過信貸增速。然而,在過去六個季度裡,信貸增速再超名義GDP增速。在2013年6月,名義GDP增速為8.0%,而信貸同比增長15.1%。

我們認為這反映出新增信貸生產效率的降低。如果用社會總融資來衡量,其增速與名義GDP增速的背離更加驚人。考慮到當前的趨勢,我們相信進一步推高投資增長只會導致此後更嚴重和持久的衝擊,因為他加劇了過剩產能的問題。持續加槓桿和疲軟的利潤增長進一步施壓企業的資產負債表。

#2 利率超過工業產出名義增長

一年期基準貸款名義利率為6%,而PPI為-2.7%,這顯示出企業部門的真實借貸成本為8.7%。然而,企業的真正貸款成本可能更高,2013年3月銀行系統的加權平均貸款利率為6.7%,而非銀行借款成本可能更高。相比之下,工業產出的真實增長率6月份為7.6%。

儘管通常使用CPI來計算真實利率,我們在中國計算時使用PPI,因為大部分的加槓桿是來自企業部門而非家庭部門。即使我們比較名義利率和名義工業產出時,我們的結論也不會改變。

後者如今是5.1%,低於名義企業貸款利率。高利率、低盈利增速,這意味著債務的積累速度超過與企業盈利增長,而這使得債務趨勢最終變得不可持續。這一難題的出現時由於名義GDP增速在過去幾個季度裡大幅放緩。另一方面,決策者不願降息,擔心向本已過度投資的企業部門發出錯誤信號。當前的真實利率環境可能會加劇銀行系統的資產質量問題。事實上,歷史上看,美國和日本金融體系的風險偏好逆轉都發生在真實利率超過真實GDP增速的時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40

審計署:各級政府債務超20萬億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177

審計署官方網站消息,審計署12月30日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206988.65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9256.49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66504.56億。

審計署稱,審計結果表明,政府性債務是經過多年形成的,從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政府性債務的現狀和資產與負債的相互關係看,目前我國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

審計署表示,全國政府性債務各項風險指標均處於國際通常使用的控制標準參考值範圍內。其中,截至2012年底,全國政府性債務的總負債率(年末債務餘額與當年GDP的比率)為39.43%,低於國際通常使用的60%的負債率控制標準參考值。

南方週末網此前報導,本次審計也是繼2011年後,審計署第二次全面「摸底」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署曾於2011年3月至5月對地方政府的債務情況進行全面審計。此次審計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底,除54個縣級政府沒有政府性債務外,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共計10.7萬億元。

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對36個地方政府的本級政府性債務情況進行抽查的結果則顯示:截至2012年底,36個地方政府本級政府性債務餘額38475.81億元,比2010年增長12.94%。

全國政府性債務規模情況表 (統計局/圖)

地方對土地出讓收入依賴程度高

儘管全國政府性債務風險可控,不過,審計署表示,我國政府性債務管理仍存在地方政府債務增長快、部分地方和行業債務負擔重、地方政府債務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程度高和部分地方、單位違規融資,違規使用政府性債務資金這四大主要問題。

審計署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11個省級、316個市級、1396個縣級政府承諾以土地出讓收入償還的債務餘額34865.24億元,佔省市縣三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餘額93642.66億元的37.23%。

截至2013年6月底,省市縣三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105789.05億元,比2010年底增加38679.54億元,年均增長19.97%。其中:省級、市級、縣級年均分別增長14.41%、17.36%和26.59%。

此外,截至2012年底,有3個省級、99個市級、195個縣級、3465個鄉鎮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債務率高於100%。其中,有2個省級、31個市級、29個縣級、148個鄉鎮2012年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借新還舊率(舉借新債償還的債務本金佔償還債務本金總額的比重)超過20%。

而從行業債務狀況看,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政府還貸高速公路和取消收費政府還貸二級公路債務餘額分別為19422.48億元和4433.86億元,債務償還壓力較大。

此外,此次審計還發現部分地方和單位違規融資、違規使用政府性債務資金。審計署表示,本次審計發現並已依法移送有關部門處理的涉嫌違法違紀案件線索51件,涉案人員69人。有關處理結果將適時公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38

審計署:華潤醫藥收購北藥股份高估4.2億本報記者 王卓銘 北京報導

http://xueqiu.com/1759100637/29791538
6月20日,審計署今年第18號公告公佈,對華潤集團2012年的財務收支進行了審計。審計結果顯示,華潤在收購北藥股份時存在嚴重的舞弊問題。

審計署公告稱,2012年,華潤集團所屬華潤醫藥在收購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過程中,依據不具備資產評估資質的財務顧問,對北醫股份淨資產估值116.9億元,比其另行聘請具備資質中介機構所作評估值高66.36%。

最終華潤醫藥出資10.54億元收購了其9.02%的股權。按審計署提供的數據推算,華潤在此項收購中多支付了4.2億元。

北藥股份是華潤醫藥寄予厚望的業務板塊,收購完成後,北藥股份更名為華潤醫藥商業集團。在宋林的計劃中,華潤醫藥商業是未來在港IPO、實現華潤醫藥板塊整體上市的重要棋子。

2013年時,華潤醫藥商業流通業務營業收入已經達到700億元,成為繼國藥集團之後的國內第二大醫藥流通企業。

此外,審計署還指出,2010年7月至2011年,華潤集團所屬華潤醫藥在重組過渡期內,有8個投資收購項目未經過渡期管委會批覆即對外簽訂合作或股權轉讓協議,收購價款共計29.8億元,其中6個項目收購價高於資產評估值約57%。過渡期管委會在部分收購項目審核中,也存在未充分研究論證各職能部門不同意見的現象。(編輯:王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080

審計署:近百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被挪用騙取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2467

7月18日,審計署發佈公告,公佈2013年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結果。審計發現,93.7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被挪用騙取;4.58萬套保障性住房被不符合條件家庭或代建企業違規使用;2033.34畝土地被72個項目或單位違規佔用、獲取或處置。

截至目前,仍有52.03億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尚未被追回;2.93套違規保障性住房尚未被收回以及1551.34畝土地未退回或補辦相關手續。

2013年保障住房困難人群3158.10萬人

公告稱,2013年,全國各級財政籌集安居工程資金共4722.9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1749億元),通過銀行貸款、發行企業債券等渠道籌集資金5646.86億元。安居工程實際新開工673.74萬套、基本建成589.33萬套,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05.43%、124.86%。

2013年,安居工程保障住房困難人群3158.10萬人,同比增加18.38%。其中: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599.78萬人,棚戶區改造保障棚戶區居民874.81萬人。

93.7億專項資金被挪用騙取

此計審計還發現了一些地方和單位存在違反規定或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包括:

237個項目或單位挪用安居工程財政補助、銀行貸款、企業債券等專項資金78.29億元,主要用於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開發、還貸出借、投資經營、彌補工作經費等非安居工程支出。

38個單位和部分個人通過虛報資料、重複申報等方式,套取騙取棚戶區改造資金15.41億元;55個棚戶區改造項目拆遷安置實施不規範,違規分配安置住房933套、發放改造安置資金1291.84萬元。

4.75萬戶不符合條件家庭違規享受保障性住房實物配租(售)1.93萬套、住房貨幣補貼5035.99萬元,以及2.65萬套保障性住房被代建企業等單位違規銷售,或被用於經營、辦公、轉借、出租、拆遷周轉等其他用途。

72個項目或單位存在未辦理轉用審批手續佔用農用地、違規獲取或處置安居工程用地的問題,共涉及土地2033.34畝。

對此,審計署表示,已將發現的相關涉嫌違法違紀事項,移送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至2014年5月底,追回被騙取、挪用資金41.67億元,取消不符合條件保障對象資格2.9萬戶,追回違規領取補貼1712.81萬元,收回或清理被違規分配使用的保障性住房1.65萬套,補辦了22個項目482畝用地批准等手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規範724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52

審計署臨時突擊 劍指萬億彩票資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248

news_08010325_mxq_tx44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近日審計風暴再起,直指數以萬億計的彩票資金,彩票公益金的管理、使用乃至彩票運行機制有望得到一次較為徹底的清查摸底。

該報稱,11月中旬,審計署18個特派辦全體出動,一個特派辦負責一個省,對全國共計18個省開展彩票資金審計工作。參加此次審計工作的人士告訴該報記者:“往年抽查過個別省份的彩票資金,這次在全國範圍內審計18個省,規模是非常大的。此次審計將持續1個月時間,審計結果年內恐難公布。”

他還表示,審計的主要內容是彩票資金的管理使用,也會根據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對彩票運行機制提出建議。

值得關註的是,此次審計行動並非審計機關的例行工作,也不在上一年年底的審計工作計劃中,而是臨時追加的項目。一位地方審計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

審計署一般在每年年底進行審計立項調查,在此基礎上制定下一年度的計劃安排項目,有時會突然追加項目或者臨時增加領導交辦項目。

臨時追加的項目是有深意的。

上述參加此次審計的人士還表示:“我們整個特派辦都參加此次彩票審計,審計署也有人參與,沒有地方審計人員參加。”該報記者還從地方審計人士處了解到,地方審計機關的財權、人權、物權都在地方政府的管轄範圍內,因為受當地政府影響,很多東西不會去觸碰,但特派辦去一個省審計,相當於國家審計地方,沒有太多的阻礙,有利於審計深入開展。

近年來,中國彩票銷售市場極為火爆。據WIND不完全統計,自我國彩票銷售推出以來,截至今年9月,包括福利彩票和體育彩票在內的彩票銷售超過1.7萬億。僅今年上半年彩票累計銷售額就達到1784億元,6月當月銷售額同比增45.7%。隨著彩票銷售增長,按比例提取的彩票發行費和彩票公益金也同步猛增。

談及彩票資金可能存在的問題,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認為,問題主要有兩種:一是違規使用資金,二是資金使用績效低。

王雍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彩票公益金的收入在個別地方有相當大的規模,是當地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而彩票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一直以來都存在各種風險和隱患,在這方面進行大規模審計是合理的。如果通過審計,能更好掌握彩票資金管理使用情況,也能為完善彩票的發行和管理等運行機制提供支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14

審計署“點穴式”清查萬億彩票資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173

2002年5月23日,廣州彩民俱樂部,彩票經營資格抽簽活動現場。 (CFP/圖)

審計署對萬億彩票資金清查摸底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社會對彩票資金去哪兒的追問,近日,國家審計署終於有動作了。

經濟參考報消息,11月中旬,審計署18個特派辦全體出動,一個特派辦負責一個省,對全國共計18個省開展彩票資金審計工作。

不同於往年抽查過個別省份的彩票資金,此次審計範圍大和持續時間長,持續1個月內,對全國範圍內18個省份進行審計。而審計的主要內容是彩票資金的管理使用,也會根據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對彩票運行機制提出建議。

值得關註的是,此次審計行動並非審計機關的例行工作,也不在上一年年底的審計工作計劃中,而是臨時追加的項目。“審計署一般在每年年底進行審計立項調查,在此基礎上制定下一年度的計劃安排項目,有時會突然追加項目或者臨時增加領導交辦項目。”一位地方審計人士透露:“臨時追加的項目是有深意的。”

參加此次審計的人士表示,“我們整個特派辦都參加此次彩票審計,審計署也有人參與,沒有地方審計人員參加。”據了解,地方審計機關的財權、人權、物權都在地方政府的管轄範圍內,因為受當地政府影響,很多東西不會去觸碰,但特派辦去一個省審計,相當於國家審計地方,沒有太多的阻礙,有利於審計深入開展。

對此,據北京青年報消息,去地方化可使審計少受幹擾,保持獨立。從此次審計呈現的諸多特點看,像是專項巡視的審計。專項巡視類似公安的“110”,哪里有問題就到哪里巡視,哪里問題突出,就重點巡視。這種“點穴式”巡視,把巡視從程序、時間、對象等固化模式制約中解放出來,不再受對象類別、巡視批次、條塊級別等的限制,以便於巡視工作煥發出生命力和發揮震懾力。

追溯2009年,民政部曾對彩票機構進行過一次大檢查,發現“有的地方對外合作不規範;有的違規發放獎金津貼;有的彩票資金未及時足額上交、超範圍使用;有的會計核算不規範,個別地方甚至發生了違法違紀事件”。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審計風暴直指數以萬億計的彩票資金,對於彩票公益金的管理、使用乃至彩票運行機制有望得到一次較為徹底的清查摸底。

彩票資金管理亂象多 部分用於蓋大樓買遊艇

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至10月,全國共銷售彩票3121.08億元,同比增加604.72億元,增長24%。其中,福利彩票機構銷售1681.8億元,同比增長17.2%;體育彩票機構銷售1439.28億元,同比增長33.2%。彩票銷售額呈逐年增長趨勢。

我國啟動彩票事業20多年來,發行規模已累計達1.7萬億元。作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福利事業、體育事業發展籌集的“公益錢”,有明確用途規定——通常彩票銷售額的15%用作發行費,35%用作公益金,50%留作獎金池。

不過,資金龐大的彩票銷售背後,卻是一筆糊塗賬。發行費有多少?有無高於15%的比例?彩票公益金究竟有多少?有沒有低於35%的比例?又是如何使用的?在不透明的賬單下,彩票資金管理亂象多。

新華網消息,彩票資金亂象主要有三種:首先是標準常年不降,催生高價發行。我國彩票管理條例等一系列規範明確提出:隨著彩票發行規模擴大和品種增加,可降低彩票發行費比例。但由於這一要求沒有強制性,多數彩票品種的發行費標準十余年沒有調整,成了“粗線條”約束。據專家測算,2002年後,主要彩票品種10年來發行費上升了逾7倍。

其次,采購尋租腐敗現象頻發。目前每張彩票的背後均印有廣告、玩法等圖文,需要外包企業印刷。這一業務利潤巨大,毛利率高達34%,多數省份均由一兩家公司長期承印,可通過何種渠道獲得業務不得而知。審計機關曾查明,國家體彩中心原副主任張偉華、印制處原處長劉峰等人在采購彩票專用熱敏紙期間,人為增加環節,轉手高價采購,致使國家彩票發行費流失2341萬元。

再次,亂花錢,甚至“有錢花不掉”。被控貪汙4744萬元的青島市福彩發行中心原主任王增先在任時,曾斥2000萬元公款,購買當時國內最頂級的豪華遊艇。

此外,據新京報消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地方公益金卻使用效率低下,“睡大覺”或淪為“小金庫挪用”現象頻發。

截至2012年末,山東省體育部門有4.25億元體彩公益金未使用,其中4個市、34個縣未使用體彩公益金占當年撥入金額一半以上;截至2010年2月,上海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累計結余6418萬元,占籌集公益資金總額過八成。

而上海市審計局報告顯示,2009年該市用於體育場館改造公益金共1643萬元,但有543萬元實際用在場館辦公房改造及出租房屋修繕、辦公設備購置,超規定範圍的支出占總支出近三成。根據湖北省審計廳公告,鄂州市民政局曾挪用38.8萬元公益金用於辦公樓建設;還有13個市州、28個縣體育局擠占挪用公益金約178萬元。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表示,彩票資金可能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種:一是違規使用資金,二是資金使用績效低。

“彩票公益金的收入在個別地方有相當大的規模,是當地政府收入的重要來源,而彩票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一直以來都存在各種風險和隱患,在這方面進行大規模審計是合理的。通過審計,能更好掌握彩票資金管理使用情況,也能為完善彩票的發行和管理等運行機制提供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90

審計署告訴你:債市黑洞是如何造就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09

近年來,債市火爆的背後也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黑幕”。

據央行最新統計,2014年我國債券市場累計發行人民幣債券11萬億元,同比增加22.3%。但從債市一姐孫明霞的接受調查,到被曝出“百人名單”,再到海通、銀河、民生等大型券商被卷入,隨著債市反腐的深入,債市腐敗中隱秘的黑箱正在逐漸被揭露出來。

國家審計署向新華社披露了債券市場利益輸送的三大黑洞:

黑洞一:官員權力尋租私通“丙類戶”

在債券市場有力支撐實體經濟的同時,審計署在金融審計中發現,一些掌管債券審批發行大權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與企業內外勾結,違規操作招投標,利用債券定價、分配權力進行尋租。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原副主任張銳就“栽”在這里。

這種“貓膩”的基本套路是:負責人利用負責債券定價、發行和分配的權力,把“好券”(即發行利率高於當期市場利率)分配給自己指定的金融機構為其代持,待上市日再由代持機構平價賣給自己控制的丙類戶,丙類戶當即以市價拋出賺取差價。

銀行間市場債券一級托管賬戶分甲、乙、丙三類,其中丙類為參與銀行間市場的非金融機構法人。張銳利用主管國債招標發行的職務便利,向個別金融機構透露標底,並違規批準接受超過截止時間的無效投標,致使該金融機構十余次低價中標國債。隨後,張銳要求該機構將低價中標的國債以中標價格賣給他實際控制的丙類戶——北京某投資公司,該丙類戶在當天以市價拋出國債,類似手法合計賺取了2000多萬元的價差。目前,張銳已經被法院判處死緩。

此外,2013年,審計人員通過調查有“債市一姐”之稱的華林證券原副總裁孫明霞一案,牽出了有關主管部門負責債券發行審批的工作人員的涉案問題。

黑洞二:機構“暗度陳倉”輸送利益

審計署上海特派辦的金融審計人員在對債券市場交易數據分析時發現,一些丙類戶當天一進一出,往往當天買的價格要比市場公允價格稍低,而且“空手套白狼”,直接拿走差價,每一筆金額都非常大。由此,審計人員篩選了10多家丙類戶進行審計,拉開了債券市場“打黑”大幕。

丙類戶要賺上千萬,必須動用幾億、幾十億的資金進行運作,但一些丙類戶明顯不具備這個實力。因此,審計人員進而追蹤資金去向,將最終資金接受方和債券最初賣出方、審批人等連上了線,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案件鏈條。

如何將本應歸屬金融機構的差價收益轉移給自己?最簡單的辦法是將本機構持有的債券直接或間接低價賣給自己控制的丙類戶,丙類戶則以市價拋出賺取差價。

審計發現華宸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經理蔡某,以明顯低價向民營企業長沙摩根投資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出售債券,該公司在當日即加價轉售,使這個註冊資本僅為100萬元的公司在未投入任何本金的情況下獲取價差5000多萬元。經進一步調查,發現了易方達基金經理馬喜德等人涉嫌挪用任職公司巨額資金並非法獲利的重大案件線索。

利益輸送的另一種形式是“代持”。一般是大型金融機構負責債券交易的工作人員將本機構的債券,以現券交易的方式賣給農信社、城商行等機構,待後者持有一段時間、債券價格有較大幅度上漲後,再指令這些機構將債券以買入價格加上持有期的資金成本賣給丙類戶,丙類戶市價拋出後即賺取了債券上漲部分的價差。

這種方式由於不需要動用本機構資金,且最後差價較大的異常交易沒有體現在本機構,所以手法更為隱蔽。審計查處的長沙農信社資金運用部主任羅某案,即是利用這種操作手法,將本機構的債券委托給另一家農信社代持,價格上漲後再由該農信社直接賣給羅某控制的丙類戶,非法獲利超過7000萬元。

黑洞三:券商明理財暗自肥

針對債市監管漏洞,有關管理部門一直在完善管理。而就在央行出臺規定禁止甲類戶替丙類戶墊資、禁止當日回款行為等規範債市的措施後,一些“聰明人”就精心設計了有“貓膩”的理財產品。2013年起,審計署查處了多起利用“偽結構化”理財產品向特定關系人輸送巨額利益的違法犯罪案件線索。

2010年至2011年,宏源證券公司債券交易部總經理陳智軍等人,將自營債券以明顯低於市場公允價值的價格出售給兩款結構化理財產品,之後加價回購或由後者轉售,使這兩款理財產品獲利共計6000多萬元。這兩款理財產品投資人分為優先級和次級兩種,優先級投資人承擔的風險小、收益低,次級投資人則承擔的風險大、但收益高,次級債券分享的是優先級投資人按照固定投資收益分配後的部分。

這些情況從表面上聽起來似乎沒有什麽問題,但實際上,宏源證券經營的這兩款理財產品並沒有承擔任何的市場風險,就使兩款理財產品的次級投資人獲得了超高額的收益,結構化的設計掩蓋了交易實質。

審計抽查發現,部分結構化理財產品中優先級和劣後級出資比例為9:1。普通市民在銀行櫃臺購買的優先級是5%左右的固定收益率,綜合測算該類結構化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17%左右。然而一些通過內部認購理財產品的少數次級投資人,在實際根本不需要承擔風險的情況下就能拿到130%以上、最高456%的收益率。這些人獲取的高額回報原本應是國有控股宏源證券公司獲得的債券收益,已構成職務侵占。

通過宏源證券一案,審計人員順藤摸瓜,又查出了有“債市一姐”之稱的華林證券原副總裁孫明霞案。而曾有“債市一哥”之稱的銀河證券固定收益部總監代旭一案,操作手法也如出一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