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筆論天下:大約在秋季 陸日勤

2008-09-30   AppleDaily

市 場調整何時了?日勤認為這只是開始。股票價格主要受三種力量支配,短期而言,估值風險主導股價,而估值又受市場氣氛和新消息影響。今日,市場不乏壞消息, 美國信貸危機牽連至金融機構的倒閉潮,最新一間為美國最大儲備及貸款機構WaMu,在這個全球恐慌之下,香港也人心虛怯,東亞銀行(023)鬧出小型擠 提,在估值大幅波動之下,同一件資產,即使本質不變,也可以朝不保夕,大市由去年高位至今,下調幅度四成,而盈利未見倒退,足見估值變化的力量。

估值跌盈利退

而 歷來每次估值大幅下跌,隨之而來的,就是盈利倒退,即日勤要說的第二種風險──盈利風險,其短暫滯後的現象,多少反映股市投資者預見經濟型勢不對,企業盈 利未公佈之前趁早減持,也反映企業盈利雖主要來自Main Street,即金融業以外的各行業,包括零售、建築、製造、貿易、旅遊等,也間接受估值變動的影響。 股市一跌,企業本身以市價計算的資產便縮水。另外,企業也持有其他企業的股票,這個安排的目的,可能是賺取投資回報,亦可能是鞏固商業上的合作關係,更有 可能是作僱員退休金投資。總之,即使美國及其他市場再沒有驚人的消息爆出,香港出現的大幅跌市,足以引發企業盈利倒退,這些盈利倒退亦會反過來繼續拖低大 市。 第三種風險,是政策風險,現在說港股面對政策風險,感覺有點虛無縹緲,其起源地來自美國及中國內地,暫時較引人注意的,是美國製造那種,而風險的開始,又 要追索到幾年以來的寬鬆銀根政策。美國的經濟活動大部份由市場決定,借貸和投資不做,嫌風險太高,政府不會迫你做,不過,政府可以降低利息,利誘你去冒 險,政府也擔保全國一半的樓宇按揭還款,雙層利誘下,令投資銀行、對冲基金以至房利美及房貸美兩間半官方機構過度貸款。泡沫爆破後,地產相關的金融資產貶 值,令有些金融機構一夜之間陷入財困。

受中美政策影響

今日市場面對的政策風險,是金融機構如何在政府的協助下,為債務減 磅,在這個過程中,對其他與經濟關係密切的活動也有影響。例如,信用卡、汽車和企業貸款,以及海外的金融投資,包括香港股市。這個過程估計需時一至兩年。 過去一星期,傳媒重點報道這場所謂「金融海嘯」,以及美國國會經過激烈雄辯巨額救市方案,讓投資者對事件加深了解,和理順救市措施。如果沒有新的壞消息, 市場可能短期來個反彈,畢竟,市場是不走直線的。不過,要是以季節更替來比喻市場周期,現在應該大約在秋季。陸日勤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4

内地A股水平大约在1976年的香港 曹仁超


http://www.caing.com/UnionNews.jsp?id=100146470&time=2010-05-24&cl=101&page=all

内地楼价却似1981年的香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进入一浪低于一浪期,反之中国进入雄起期。不过,初生婴 儿通常不太漂亮,在成长过程中必大上大落,例如1967至1997年的香港

 

  【财新网】(专栏作家 曹仁超)5月23日,周日。道氏理论大师Richard Russell(今年已八十有五但仍精力充沛)曾在今年5月8日警告‘美股有麻烦’,更在上周三再次发出警告︰道指如跌穿5月7日低点10221点超过 1.5%,将引发一场更劲的跌市出现。

  艾略特波浪国际(Elliott Wave International)投资通讯主席Robert Prechter认为,1982年至2000年是美股超级大牛市,2000年起已进入熊市,2003年至2007年的小牛市是信贷泡沫所造成,透过美元兑 黄金贬值及低利率去产生错觉;2009年3月到2010年4月又是另一只小牛,方法如出一辙。以前那只熊由1966年至1982年共十六年,看来未来美股 将面对更大回落期。他认为,一个超巨型的头肩顶正在形成中。此所以上周四我老曹突然写文章叫大家小心之理由。

  今天高频炒家(high-frequency traders)的成交额已占全日总成交40%-70%交易,一个户口可以单日买卖10亿美元股票去赚取差价利润,这些买卖盘对股市造成的波幅十分大。

  巨熊中的小牛

  欧洲各国处理“欧猪五国”危机的手法,同2007年至今的美国十分相似:一、杀死信差。2007年5月美国Countrywide房贷公司出 事,政府说没事;2009年11月“欧猪五国”主权债券出事,欧盟亦说没事。二、归罪于投机者做空。2007年10月美股大跌,乃投机者搞事,宣布立法禁 止抛空……。2010年4月欧洲股市下跌,德国亦宣布立法禁止抛空。三、用钱浸死它。2009年3月美国推出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政策,2010年5月 欧盟推出7500亿欧元挽救计划。最后结果如何?丑媳妇终须见公婆,美股今年5月又开始下跌。

  美国4月份CPI回落0.1%,是2009年3月以来首次(3月份升0.1%),主因是能源价格回落(尤其石油及天然气共跌1.4%)、食物价 格升0.2%。核心通胀仍升0.9%,亦是六十年代以来最细升幅。房屋回落0.7%,衣物回落0.9%……。很多人不信九十年代开始的日式衰退已在 2007年10月登陆美国,不少人仍担心七十年代式恶性通胀因各国滥发货币而重演。4月份美国领先经济指标自去年3月以来首次回落,担心由去年3月开始的 熊市大反弹今年4月完成。

  标普五百大企业中,占三分一企业收益40%来自欧洲及英国,在欧元、英镑齐跌形势下,今年第二季业绩怎么办?一旦纯利看跌,美股又如何保持上 升?

  繁荣与崩盘(Boom or Bust)、富贵与贫穷,全在一念之间,例如2007年10月、2008年11月、2009年11月所作的决定,将影响阁下今后的财富……。从1971年 起,我们皆活在泡沫之间,例如过去十年海南省楼价上升四倍(香港楼价1997年8月至今只是上上落落),去年8月我们刚经历迪拜房地产泡沫爆破……。一念 贫穷、一念富贵。2007年10月开始全球进入去杠杆化周期(deleveraging vicious cycle)。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进入一浪低于一浪期,反之中国进入雄起期。不过,初生婴儿通常不太漂亮,在成长过程中必大上大落,例如1967至97 年的香港。内地A股刚经历过类似1973年香港的情况,今天水平大约在1976年的香港;反之,内地楼价却似1981年的香港。和香港不同的是,八十年代 开始那段香港繁荣期,刚好是美国利率回落期;中国却相反,未来面对是美国利率上升期,因此中国未来之路艰辛难行。

  黄金市场的气氛正在改变,金矿股与金价的关系于5月14日是46.6%,再上一周是32.2%(最高是2008年8月,达89.6%);这次金 价上升与金矿股表现并不配合。从2000年金价252美元至今过去十一年,金价已上升390%,有点高处不胜寒感觉;能否见1350美元?我老曹信心不 大。波浪大师Bob Pretcher指出,5月14日看好黄金指数一度见98%,意味金市目前已太多好友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领导下,西欧各国建立一个类似美国的经济体系。在冷战威胁下,他们被迫‘同舟共济’,并以德法为首,因而孕育出欧盟的 前身,更计划成为一个经济强大但政治分裂的联盟。随着苏联解体,威胁结束,这些国家又组成欧洲中央银行,计划货币一体化去抗衡美元独大的局面,然后将南欧 及北欧国家拉进来以扩大欧罗区,下一步计划将中欧各国亦拉进来,组成一个欧洲经济联盟但政治各自独立的‘怪物’(在人类史上从未出现过)。德国人一向严守 纪律,例如2009年财赤不超过GDP 3%,负债少于GDP 60%,通胀率今年仍是1.5%。但南欧人又如何?北欧人又如何?还有中欧人又如何?二十七个成员国能够透过自律而令欧元区长存?

  欧元区火烧连环船

  德国同法国不能单靠提供借贷或抽税去支持其他欧盟国的负债及财赤,何况法国负债率已达GDP 80%、财赤接近GDP 8%,情况不见得较“欧猪五国”好。单凭一个德国,撑得起整个欧盟吗?何况希腊人民不满整个挽救模式,不断示威抗议。德国GDP中有48%来自进出口业 务,其中45%产品是出口到这些南欧国家,如南欧国家经济出事,德国经济可以独善其身吗?如希腊没有加入欧元区,希腊是不会因利率下降而出现如此巨大的财 赤。到今天,解决方法非常简单,只要希腊货币独自贬值便可。今天的问题是欧罗将十几个国家货币连在一起,一旦着火,好易产生火烧连环船的后果。主权国债务 危机将发展成为信贷收缩。

  至今为止,许多人仍然‘赌’、‘博’不分。何谓赌?何谓博?一、经研究后对一些不确定因素作投注就是‘赌’。例如精研马经后去买马的行为就叫做 ‘赌’。二、对没有任何把握的事,完全依赖运气去决定而下注就叫做‘博’,例如买六合彩。投资包含赌和博两种成分,但和赌、博最大分别是,投资涉及风险管 理的部分,是‘赌’,但‘博’则无法管理风险。例如止蚀不止赚只可运用于投资策略上,而不能用于赌、博上。沟上不沟落、宁买当头起、莫买当头跌、追随趋势 直到它结束为止等等,都可应用于投资上,而无法运用于赌、博上。透过策略运用,投资者可减低风险,令赢面上升至55%、输面降至45%,持之以恒便可累积 财富。至于赌,由于赛马会需营运开支及政府抽博彩税,变成赢面只有45%、输面55%,持之以恒终必损失。至于博则一切靠运气,但幸运女神是最顽皮的家 伙,她往往在你最兴高采烈时离开,能够成功者只是极少数。

  在没有制定策略前,盲目投资其实同赌博差不多;反之,如你精研马匹状态,将赢面由45%提升到50%,赌马亦可以变成一项很有趣的娱乐。至于 博,因赢面只有35%,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胜出,还是少参与为佳。

  大学生供应远超住宅楼

  今天许多人仍用大学生薪水与楼价作比较,忘记1967年香港只有一间香港大学,能够进入香港大学读书的学生家庭背景非富则贵(因为很少奖学金可 供申请),每年大学毕业生只得千多人。当年月薪1500元、楼价100元一呎(但当年买楼要入住后才可分期,即一千呎住宅一次过要付清10万元;当年大学 生最低要求是一千呎)。其后中文大学获政府承认大学资格,令环境较差者亦可入读中文大学,因为有奖学金资助,开始令大学生供应量以倍数上升。不过,当年香 港社会是看不起中文大学毕业生的(包括香港政府,当年考政务官必须港大毕业),薪金亦不及港大毕业生高,令不少中大毕业生到外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回港 再同港大毕业生比拚,形成七十年代的中大毕业生今天反过来超前同期的港大毕业生(因较少到外国深造)。后来,香港政府为制造更多大学生,连理工、城市理工 及浸会亦都升格为大学,去年连树仁书院亦升格为大学,令香港大学生供应量较六十年代何止上升十倍。反观本港住宅单位供应量除七十年代港督麦理浩提出十年建 屋计划外,1985年中英联合声明限制港府卖地后,本港住宅楼进入有限度供应时代,而2003年起采用勾地政策后,本港住宅供应量更少得可怜。

  以简单的供求定律──每年香港大学生供应量增加了十倍,反之住宅楼供应量由1985年起进入有限度供应,大学生薪水在六十年代一个月收入相等于 十五呎住宅楼,今天一个月收入只等于一呎住宅楼。人生买第一套住房是解决居住需要,政府应支持及鼓励;但第二套住房是投资,目的是希望在日后房价上升时获 利;由于是投资,政府可透过信贷及利率去影响投资回报率。事实上,在正常情况下,政府不应干预楼市;但在不正常情况下,政府则应该干预。何谓正常、何谓不 正常?七十年代汇丰大班曾说过︰如成交额中超过20%不是自住而是作投资用途的话,便算不正常。至于买入第三套房,更属投机行为,因此政府向买卖第三套房 获利者抽买卖利润所得税,完全正常。

  住宅供应不应该是纯经济问题,60%同政治有关,40%才是经济因素。例如今天‘80后’买不起楼经常上街示威,便变成政治问题。以1981年 为例,当年香港政府便在人们上街示威后大量供应土地,同时人为地将贷款利率由22厘提升到24厘(较美国高2厘),以打击楼价。

  薪金收入高低只影响刚开始工作的人,至于退休生活是否愉快?取决于理财态度。一般所谓理财是指:甲、何时置业?乙、投资什么股票?丙、买什么基 金?丁、何时买卖外币及黄金等。大部分中产阶级最大一项投资是物业,因此何时置业十分重要,因置业通常使用杠杆(借钱买楼),可影响一生。一般要求是每月 供楼金额不应少于薪金25%,亦不应超过薪金50%,一旦超过收入50%,还是不置业较好,以免一旦楼价下挫负担不起。香港买楼黄金三十年由1967年开 始、1997年结束;1997年起本港楼价进入V形走势。过去香港楼价每上升六至八年便回落两至三年(最长一次是1997年至2003年,长达六年),今 天楼价会否上升一年便开始回落?不知道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1

朗生醫藥(0503)的2014年大約估算

(筆者現持有約20%的朗生醫藥持倉,估計可能有偏頗,希望大家留意。)

筆者前幾天對朗生醫藥(0503)做了一個大約的估算,圖示如下:


內中的假設:
1. 營業額按去年上下半年的營業額比例計算。
2. 毛利稍為下降至54.5%,反映較低毛利精提業務的比例提升,以及原藥料成本下降,綜合導致毛利放緩下降的的影響。
3. 銷售開支假設為29.5%,較去年上半年營業額比例略增,反映銷售增加及加強推廣的的影響。
4. 行政開支按去年上下半年的營業額比例計算。
5. 其他收入反映新收購表現及補貼增加的影響。
6. 聯營公司利潤反映司太立去年上下半年貢獻比例增加影響。
7. 利息支出反映借款增加之趨勢影響。
8. 稅務支出約22%,和過去表現一致。
9. 派息比率維持70%,亦和之前派息比率相若。

可以見到其預期市盈率只是仍不足11倍,息率6.43%,尚屬嚴重低估水平,可以跟進。下一個星期如果有時間,和大家談談他的最近代理的藥片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963

寫給香港大約三百五十萬的 Facebook用戶們

1 : GS(14)@2010-11-14 14:13:1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659924

「朋友」們,
正當我們習以為常地在電腦前,以遊戲的心情把有關自己的任何東西——照片是自己想被看見的形象,心理遊戲的結果是讓別人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訊息如「我正在那裏一個人吃着一杯甚麼味道的咖啡,周圍是些甚麼人」之類是讓自己即便一個人,但感覺不再孤獨;還有從各處搜羅的「奇珍異獸」——網絡世界鋪天蓋地有搜尋不完的資訊給文化獵人樂而忘返(本人就是一坐下再站起來七小時已然逝去的那種)——讓自己的 resourcefulness(資源豐富)讓旁人歎為觀止——「貼」到 Facebook上時,一部以這交友網站的創辦經過為主題的電影,卻「當頭棒喝」地揭露了以億計的超級族群,竟也可以被看成是某程度上的「一丘之貉」。
大家都知道了, Mark Zuckerberg除了是「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他也是比普通人還更普通的一個人:如果不是因為被心儀的女孩拒絕接受成為他的女朋友的「邀請」,他就不會氣憤地第一時間在部落格上以最令女性難堪的形容詞把她詆譭。更甚,羞辱一個女性還不夠把心頭之恨盡情宣洩,於是,乾脆將他能弄到手的耶魯大學女生資料全貼在網上,並以兩張照片並列,加上個人資料的比較,讓男生進行以貌取人的淘汰賽,從而教自己如「君臨天下」—— Facebook作為影響全球的網絡企業,還不太可能一夜之間便無中生有。換句話說,現在我們不管是用 Facebook來滿足那一種需要,目的背後,原來隱藏着連我們都不自覺,但有可能與 Mark Zuckerberg因「溝女」被拒時的心情的「不謀而合」:我們都在 Facebook上經營着一個想要別人喜歡、羨慕,以至愛慕,和能夠引發幻想的自己。
那麼, Z先生的報復行為是如何變成造福大眾——建立「自我櫥窗」和「網絡廣告看板」——的「工具」呢?這問題也許不是很多人會關心,畢竟,電影總有加油添醋的成份,儘管《社交網絡》( The Social Network)中指名道姓地把 Z先生擺上枱也並未惹來當事人訴諸法律「以正視聽」,相反,電影上映之後,對於外界一干揣測, Z先生的態度是「沉默是金」。但坐在電影院的兩小時裏,我是愈看愈心裏發麻:「工具」兩字,正正揭示了為甚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溝通,是快速地走向「單向化」和「極端化」:我們因為共同利益而稱兄道弟和成為好姊妹,然而,不要說靈性如腦袋中有些甚麼內容值得互相交流,就是肚腸——所謂的「心事」,現在也是愈少人知道愈佳,因為心底某處總有一盞預警的紅燈在一閃一閃:「要是那個真的我被人看破、看穿、看透,我便失去了神秘感,我便沒有了吸引力!何況,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頭:被操控。」
但,這又不代表充滿不安全感的人不希望被別人了解。只是,說到「了解」,最好也是對方採取的主動,也就是,不用我為他打開中門,卻是他無條件地接受我整個人,包括所有缺點和弱點。不能「打開中門」,也是和上述的欠缺安全感有關:怕別人先離棄自己。《社交網絡》第一場戲已是震撼教育: Z先生在「追求」女同學時,完全視「溝通」為白痴兒才會做的事——抑或,「平等對話」於他來說是「非不為也,實不能也」?——所以,一張桌子隔開的一對青年竟如兩陣對壘,從他嘴巴吐出來的,不是「說話」,是「鎗林彈雨」:他就是要用「邏輯」、「論據」來跟女方交手過招。女方明明空拳赤手,他卻一款武器接一款,一招完了又一招,作為觀眾的我(們),很難不認同女方不可置信的表情:「嘴舌如此不饒人的這個男孩到底要證明甚麼?」答案其實全寫在 Z先生那張緊抿的嘴和硬繃繃的五官上——他以為用「征服」就能攻克女性的城堡,俗云「芳心」。但在女孩子的眼中,這種態度不叫「有型」,卻是「弱雞」行為:不外乎賁起腦部的海綿體如暴露狂展覽身上的幾寸肌肉。
Z先生不能容忍的,是那位女生把他「看穿」之後流露的不屑。與其說他要「報復」某人,不如說,他是要向自己證明個人沒有失敗。但他當時一定沒有料到,來自內心死穴的一聲嘶嚎吶喊,卻因被轉化成有着與他一樣潛意識的人的「交友工具」而獲得空前迴響——和財富上的回報——今天,「友誼」確實因為人的變得沒有自信而需要更多的控制權。 Z先生生得其時:是這個時代的一員但又比更多人懂得回應這時代的他,再次讓老掉大牙的成語成為金科玉律:「失敗為成功之母」—— Control Freak的終極勝利不是把追不到的女孩子的榮辱(也就是形象)「控制」於股掌之中,而是「全世界」。
為甚麼歷史上幾許獨裁者都有着像電影中 Z先生那樣的人格?害羞、內歛、自卑,有否聰明才智是另一回事,但絕對憤世嫉俗。偏偏,他所發明的 Facebook又是網絡世界裏的民主工具。才 26歲的他,自然不適宜憑一部劇情片就給他蓋棺定論,只是在這悖論背後不失是個值得思考的問號:當「信任」不再是人與人互相感知的基礎時,是否已標誌着「朋友」成為超級市場貨架上的貨物的時代經已來臨?而且,它的意義也是趨向「批發」(「關係」愈多,成為社交樞紐的機會愈大,「身份地位」便愈加容易建立),多於「零售」(一對一的相處,既花費時間,又不保證「成效」)?
難怪這個年頭,「朋友」( friends)和「粉絲」( fans)幾乎等同,可以共用。而被放進博物館,說出來隨時惹人笑柄,稱閣下「老餅」的,是「知己」。
歡迎 add我做 friend的,
林奕華
2 : oneirocriticism(809)@2010-11-14 20:07:28

佢有九成既「」係亂用同多餘既
而且篇文都無咩意思
3 : GS(14)@2010-11-15 21:02:37

似介紹套電影多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