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COSL一季報解讀》 友聯投資

http://xueqiu.com/6847723845/23711004
一季報的大致解讀已經由 @特種兵 代為簡析!可惜當時與sir只是短信往來幾句,詞不達意及疏漏之處,責任全在我了![跪了]
這裡還是要感謝 @特種兵 「您的放送,為大家帶來及時訊息!」[很赞]

數據:
收到季報基本數據的時候,我自己也是打個飽嗝!何處未平?
查看原圖
營收增加19.3%= 9.257億元,但是,淨利潤微增1.2%=0.117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更是增幅不到1%,只有區區1175萬元啊!太不成比例了!

基於友聯的一些慣常模型事先計算的淨利增幅應該在15~20%之間,取中值總額大約是14億元,即增加2億元多些!
那1.9億元淨利何處去了呢?[为什么]

驗證:
先簡單旁證下基本財務數據。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3.466億元,去年同期為19.48億元。這個數據和應收賬款的增加17.479億元,似乎很接近!
可以有對應,那利潤數據不虛啊!
查看原圖
漏洞:
在回酒店途中,坐在車上,我自己也意識到去年底做的分析,其實存在漏洞!
大致是三個額外成本支出在去年底是沒有料到的:
1、COSL PROMOTER(中海油服「進取」號)改進,累進費用的結算;
2、南海7號的維修費用;
3、「海洋石油981」的維修費用。

由於981號屬於租賃性質,且處於「父愛」之拳拳,我還是先將981號的維修費不列入!
那樣就剩下2個額外開支!

成本:
1、主要成本增加之一,挪威COSL PROMOTER,這第三艘半潛鑽井平台因為延長施工、加裝各類安保設施與符合新規要求的環保類設備,費用較高,初步估計大概有1.1億元;
因為3月底結束一切審核、檢驗流程,開始執行與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為期八年的合同。所以累進費用被結算了!所以大額發生在Q1;查看原圖

2、南海7號的維修費用,稍低,大概有0.5億元,但是也很可觀啊,尤其對於短期集中支出而言!查看原圖
3、第三點是看了季報才想到!外租各類船舶同比增加932天=34.75%,按照多類型船舶租賃費用折算,此類外包業務增加支出約1.02億元,真的很大啊!
查看原圖
三項合計:1.1+1.02+0.5=2.62億元!
輸入模型,做簡單扣除上述相關維修升級成本因素,實際本期淨利潤為14.26億元=0.317元/股=17.4%增幅!

終於算是回到去年底分析的「淨利增幅應該在15~20%之間」,汗顏![滴汗]

業務:
季報闡述的訊息較少,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看出幾個特點:
1、鑽井平台,自升式滿負荷,最賺錢的半潛大增作業天數!
查看原圖
2、隨著平台作業以及總公司勘探、開發量上揚,船舶服務需求大增,但是囿於本公司自營船隊建設的沒跟上節奏,還是拖了業績貢獻的後腿!
看來13年這個趨勢,還是得繼續啊!市場真的不小!
查看原圖
3、物探上,二維增、三維降!這個也是出乎意料!之前沒注意過的!查看原圖

二維猛增因為去年「濱海512」船去參與科學考察,成本、折舊會發生,但是無作業量,無收入!這個?做國家科考貢獻,可以理解啊!比如去該類區域,沒什麼不好的!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好在今年它正常了!幾乎都是在潿洲10-1區塊忙活![很赞]

「HYSY719本年初結束海外作業後進行維修使得同比作業量減少2,151平方公里。HYSY718本期進行海外作業,工況良好,同比增加731平方公里。三維採集作業量同比減少1,162平方公里」
三維採集銳減,719號是維修,不說了!718正常,沒說「海洋石油720」啊!難道換720去科考了?去年Q1時,720號在東海進行三維地震勘探!
去年11月初,「海洋石油720」前往緬甸進行首次海外作業!今年3月初就已經回來,開始在南海東部,為分屬於意大利ENI公司和海油有限公司的區塊進行勘探採集聯合作業---高精度深層三維物探作業。
看來是一來一去,在海上航行耽誤了時間!查看原圖
展望:
按照常規,Q2將消除上述各類多項影響因素,或者至少不會更加深(比如船舶租賃,比如981的檢後再維修)!
縱觀,Q2可以環比少增成本1.6億元!但是收入增加會增多,因為隨著北海、渤海海域天氣轉暖,作業量回升明顯!且挪威COSL PROMOTER和南海7、8號等都在積極工作中!
不過我們還是假設其他都不變(這個假設已經很壞了)!
基於友聯的一些慣常模型,事先計算的淨利=15.86億元=0.352元/股=同比增35.3%。

H1合計=0.27+0.352=0.622元/股=同比增17.4%
因此,應該分析師會繼續看13年1.2元業績目標位!一貫保守估算的瑞銀也認為2013年的淨利整體增幅會達到幾年來的峰值,也會超越14年!查看原圖
其對於Q1評價後的A股預期股價也是20元!查看原圖
股東:

從Q1看,保險類資金繼續加倉!融券做空的餘額有減少!
更實際的縱覽數據,請看:查看原圖
8個季度以來,整體戶均持股增長,12年Q3以來更是明顯!不過股價一直被保持在15~17元間,真的太穩定了!
目前缺乏的就是打破平衡上揚的信心了!查看原圖
那股價需要到達這個價格高度?[赚大了]
哦!god!那不是信心問題,而是瘋狂了!查看原圖
期待:
在明年最值得期待的或許是COSL的投資規模33.4億元的5000英呎深水半潛鑽井平台COSLProspector 了(3Q14交付)!
這是歐洲鑽井公司的第四座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主力裝備的不斷服役,無疑真正將公司導入主流海上油服公司行列!
查看原圖
插曲:
2013年4月24日,COSL一平台獲得新合約!查看原圖

正在英國北海為BP服務的海上生活支持平台COSL Rival(半潛式海上生活支持平台,可同時為358人提供生活支持)再度獲得僱傭方續簽,延長租賃合同!
此前,其合同從2011年8月開始執行,固定期14個月,又加了6個月的選擇權。最終於2013年4月底到期!因為合作順利,服務優秀,續簽12個月!
若明年初該平台可順利完成五年一期的重大特別定期檢驗流程後,更可獲得展期,新合約將至2015年2月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33

1973年1月17日: 友聯世界上市

圖片如下,稍後再寫,大家估下呢隻現在是乜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46

《哈佛商學院和斯坦福要求學生必看的20部電影》----- 第一部分 友聯投資

http://xueqiu.com/6847723845/24768790
導讀:

在複雜的商業社會,你想創業,不懂經濟、不懂商業、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法律邊沿,你只有勇氣、只有夢想、只有天真,那麼也就只有一場空。這20部電影都是商學院學生在學習商科時被要求必須看的影片,其中包括哈佛商學院一直首推的《華爾街》,還有沃頓商學院排第一位的《顛倒乾坤》,斯坦福要求商科學生必看的《鍋爐房》。看完之後,你會對商業運行的本質和規則有更深入的瞭解,對你的職場生涯亦會有不小的幫助。

在這裡您可以看見較多的著名美國公司,包括其領導人、公司歷史、發展歷程!
$微軟(MSFT)$ $蘋果(AAPL)$ $可口可樂(KO)$ $埃克森美孚(XOM)$$IBM(IBM)$  $KKR(KKR)$ $卡夫食品(KFT)$

比爾蓋茨、喬布斯、巴菲特、Ross Johnson、Milken......  ......

查看原圖

《華爾街1》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這是被推薦的第一部,也是我們耳熟之作!
那時邁克爾·道格拉斯正當年,而入木三分地刻畫了一個唯利是圖的貪婪經紀人形象的查理·辛更是只有22歲!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至於片中描述的證券投機交易,內幕訊息違法操作等等,在今天看來,片中人物使用的手段,怎麼能跟當今華爾街鉅子們精妙設計手段,相提啊!
只有一個東西是20世紀初一直到21世紀初,華爾街都沒有變化的(其實整個人類有交易後,大概都沒有變過):
------貪婪!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邁克爾·道格拉斯飾演的人物在那篇臭名昭著的貪婪演講"Greed is good"。在提出這個振聾發聵的判斷後,Gekko用了一系列排比句來渲染鋪陳,其中一句說:
Greed, in all of its forms; greed for life, for money, for love, knowledge has marked the upward surge of mankind.
道格拉斯籍或許是憑藉這段表演抱回了當年的奧斯卡小金人。

「華爾街,金錢永不眠」!
查看原圖
-----------------------------------------------------------------------------------------------------------------------------

《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n Ross)(1992)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當房地產進入蕭條的時候,美國房屋中介的銷售顧問都在忙什麼?看他們如何利用數據庫,如何門到門地將房地產銷售出去,如何在蕭條期包裝房地產,如何瞄準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

哦,那是說給MBA夢幻者們聽的說辭,當然,也是片中真實描繪的----地產顧問們真實生活!
他們就是如此生活,如此謊言浸泡,如此不吝口舌,如此~~如此~~~
都是為了獲取生存、獲取金錢、獲取更多的夢幻吧!

開篇,一股濃郁的,濃郁的海明威氣氛就襲來,這注定本片會是沉重的,若稍加希區考克元素,馬上就演變為生存壓力下的屠殺競賽!
我看見的是滿口髒話,一切唯利的房地產銷售公司銷售員們!
總共4個銷售員的小小分區辦公室,外加一個辦公室經理,就鬧騰出二派三幫,深夜入室,盜竊販賣。
而所謂突然銷售額彪悍起來的那個大叔,一夜賺到8萬元,可惜簽約的是個精神病,人人皆知,只有他沉迷在那些假扮副總,整體趕著要去機場的德性,而忘了查看通告欄!

4人中銷售最佳的,採取的銷售方法,顯然與其他幾個略有不同,基本是交朋友在前,交易在後!可就是如此,面對蕭條期,成功簽署支票的,又反悔了!
除了泡湯,還能如何呢?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蕭條期,那是什麼銷售技巧都白搭的時光,巧舌如簧,能做彈簧嗎?
這是個痛苦且長期的過程,按照有的數據記載,1992年後只緩慢上升,直至1999年才重新進入新一輪繁榮期!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另外,住宅銷售與抵押貸款利率呈現一個新的交叉點,就在1992年!查看原圖

或許哈佛要求看片,將此列為第二部是告訴我們:
您選錯了當下週期的強勢項目,那任憑翻騰何種技巧、模式、模型或者心思,最後都是----枉費!

附錄:
關於此片的成型原因,及其舞台劇查看原圖

-----------------------------------------------------------------------------------------------------------------------------
《顛倒乾坤》

這是1983版的《百萬英鎊》,雖然有艾迪·墨菲(Eddie Murphy)來填充笑料,但是依然沒有當年格利高裡·派克的那種冷峻幽默了!
本片,故事設計其實較為簡單!依然是環境改變人,金錢、地位改變人的觀點填空!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本片也是「哈佛商學院和斯坦福要求學生必看的20部電影」,看來其中主角所在生活環境中充滿了哈佛的味道是一個主要原因吧!哈哈!
而作為喜劇片因素之外可以觀看和學習的要素,大概就是下列幾點:
1、市場交易這個牢籠,帶動遊戲轉輪的那些高端人物,大多數可能都來自具有同等關聯的一個什麼俱樂部、學院或者XX,也就是說,圈子其實很小!
2、錢!流動的,交易中的錢,是短期內決定價格走向的,唯一方向標!因此,期貨交易中往往就是絕對資金巨頭短期獲勝的一個遊戲!
3、內幕消息的使用,在很多時候很難駕馭,因為任何訊息本身都存在公佈時機、公佈氣氛、市場解讀與市場消化的問題!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最後,鏈接下艾迪·墨菲(Eddie Murphy)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
《垃圾證券》

娃娃臉的喬瓦尼·瑞比西( Giovanni Ribisi)、硬漢式的范·迪塞爾( Vin Diesel,《拯救大兵瑞恩》裡扮演士兵阿德里安·卡帕佐一角),構成本片二個元素!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至於其他的主要角色們,特性相對就不鮮明了!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好了,現在該是說故事了!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顯然,這就是俗稱「排骨店」的垃圾證券推銷公司,我想應該屬於美國粉單市場的那些吧,比較接近的就是香港的細股!
他們利用購買來的擁有固定收入的客戶名單,採取電話銷售模式,鼓吹這些具有前途的交易,然後採用自己拉抬標的物股價,讓跟風者嘗到小小甜頭,再大額追加,冀望一夜暴富,最後就是血本無歸!

1、電話銷售
只要達到吸引潛在客戶感興趣、上鉤,採取任何忽悠,都是可以的,比如直接張口就說自己是這個「排骨店」副主席,假冒擁有獨立辦公室、秘書、司機,怎麼都行!
這讓我想起《拜金一族》中那些房地產銷售經紀人的伎倆,真是天下本無新鮮事,銷售就是那麼回事!查看原圖
2、誘惑式銷售
客戶首次購買,一定不能給予太多,比如100股或者1000股,因為這些小小籌碼,之後會以正收益兌現。
保證獲得正收益的前提是,「排骨店」自己來把它垃圾炒高!
這就是邪惡的蘋果,讓貪心的、缺乏獨立辨識能力的人喪失警惕,一頭栽倒陷阱!查看原圖

3、普世原則
上述二條,在日常的保險推銷、報紙推銷、日化品推銷等等中,不都是一樣的嗎?
至於證券標的或者證券概念(價值投資、價格投資、價值投機......)的推銷,採用誘惑方式,難道高盛、大摩等等不使用嗎?
他們哪家不是極盡蠱惑之能事,只是採用的手段更符合法規框框,更事先就設計好無數條退路!查看原圖
三年賺百萬美元,這個夢,對於那些不是常春藤名校畢業,又內心充滿金錢崇拜、物質崇拜的年輕人,怎麼能不具有誘惑力呢?查看原圖

一部《搶錢大作戰》描述了2000年前夕那瘋狂的股票推銷,也恰是當時網絡股泡沫大鼓的契機使然,之後過山車下滑,就算真是錦緞,奈誰也無能去上面添花!查看原圖-----------------------------------------------------------------------------------------------------------------------------
《硅谷雙雄》

這是給哈佛等商業學子看的財經篇嗎?想來是因為科技的緣故,在2000年左右美國高科技產業大發展,所以才可以成為一類樣本被呈現!查看原圖

是啊,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這二位都是全球IT界的大佬,更因為一個全美首富,一個全美最創意,從而迄今備受關注!

本片,拍攝於1999年,當然未見哈佛大學的電腦神童帶領下之微軟,在跨入21世紀後,其系統軟件方面的大幅跨越,2011年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上的份額高達44%,旗艦產品Windows和Office可謂譽滿全球!
而APPLE公司呢?近二年,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時代,微軟和英特爾在IT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將遭到嚴重侵蝕。
由於PC增長停滯,以及iPad等PC替代產品迅速普及,2012年的時候美國分析師普遍認為Wintel聯盟的影響在衰退。查看原圖
我們再來看看2013年1月份"全球操作系統市場份額":查看原圖
顯然,作為操作系統而言,微軟佔據優勢!
另一面,在硬件整體銷售上,微軟顯然除了遊戲機和其影響力微弱的平板還有什麼呢?因此不能和蘋果匹敵!
整體而言,在「把世界引向未來時速之路」上,他們是雙雄並立!

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查看原圖
二個都是1955年出生的天才人物,本片大致描繪了70年代初,二人在校期間,同時開創屬於自己、更屬於未來的IT世界!
不過喬布斯或許是因為俄勒岡州波特蘭的裡德學院校風使然吧,自由精神太豐富了,雖然他入學六個月後因為經濟因素退學!查看原圖

微軟這邊由比爾·蓋茲(安東尼·邁克爾·豪爾 Anthony Michael Hall 飾)、他的高中朋友史蒂夫·包爾摩(約翰·迪·瑪吉歐 John Di Maggio 飾)、保羅·艾倫(喬什·霍普金斯 Josh Hopkins 飾)為主;查看原圖

蘋果那邊由史蒂夫·喬布斯(諾亞·懷爾 Noah Wyle 飾)與史蒂夫·沃茲尼克(喬伊·斯洛尼克 Joey Slotnick 飾)為主;查看原圖

喬布斯1997年,成為《時代週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評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聲名顯赫的「計算機狂人」。
而蓋茨,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中,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富。
您說,誰會戰勝誰?

片中通過喬布斯重回蘋果,在年度新產品發佈會上,與蓋茨遠程對話,展開了歷史恩怨描述!查看原圖
(1985年,喬布斯在蘋果高層權力鬥爭中離開蘋果並成立了NeXT公司,瞄準專業市場。
1997年,蘋果收購NeXT,喬布斯回到蘋果接任行政總裁(CEO)。)

在創業的階段,喬布斯當年與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在自家的小車庫裡琢磨電腦、並成功於1976年組裝第一台摩托羅拉6502微處理器,帶有鍵盤、視頻顯示器的PC---「蘋果I號」!
成功來自於1977年4月,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在西海岸開幕了。為了在展覽會上打出名聲,喬布斯四處奔走,花費巨資,在展覽會上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攤位。更引人注目的當然是蘋果Ⅱ號樣機,它一改過去個人電腦沉重粗笨、設計複雜、難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輕便、操作簡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鮮明特點,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它只有12磅重,僅用10只螺釘組裝,塑膠外殼美觀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機。人們都不敢相信這部小機器竟能在大螢光屏上連續顯示出壯觀的、如同萬花筒般的各種色彩,「蘋果Ⅱ」機在展覽會上一鳴驚人,幾千名用戶擁向展台,觀看、試用,訂單紛至沓來。查看原圖

再看蓋茨,他沒有玩車庫經濟,在哈佛的時候,蓋茨為第一台微型計算機MITS Altair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的一個版本。1975年創辦的微軟公司,31歲的時候他已經成為億萬富翁,財富暴增的基礎,在於他很好買入,再加工賣出!
●1980年,西雅圖電腦產品公司(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的一名24歲的程序員蒂姆·帕特森(Tim Paterson)花費了四個月時間編寫出了86-DOS操作系統。1981年7月,微軟以五萬美元的代價向西雅圖公司購得本產品的全部版權,並將它更名為MS-DOS。隨後,IBM發佈了第一台個人計算機,當時採用的操作系統是西雅圖公司的86-DOS 1.14,但微軟很快改進了MS-DOS,並使它成功地成為IBM PC採用的操作系統。在成立微軟「Microsoft(當時稱為Micro-Soft)」後起名為MSDOS操作系統查看原圖
●圖形界面操作系統
---bigstar

1980年 元老級的圖形工作站-three rivers computer corporation推出perq圖形工作站;查看原圖

1981年7月 alto的商用版本--star系統;xerox推出star系統,它是alto的商用版本。特點:雙擊圖標技術、多窗口、對話框概念、1024×768的分辨率。查看原圖

雖然1973年4月,第一個可操作的alto電腦在xerox parc完成。alto是第一個把計算機所有元素結合到一起的圖形界面操作系統。它使用3鍵鼠標、位運算顯示器、圖形窗口、以太網絡連接。但是真正實用還是1981年的!查看原圖

當時微軟、蘋果都看好該界面,於是紛紛踏足!
1983年1月 蘋果(apple)--lisa系統、1983年 首款ibm pc圖形軟件環境--visi on、1983年 微軟為ibm pc設計的windows程序。
---1983 az Apple Lisa、1983ibm、1983微軟、1984app

因此,片中描述為影射蓋茨帶隊趕赴蘋果,並最後通過未發佈的macintosh圖形系統,大幅改進自己的窗口,或許真的如Bill在這部電影播出後所言「這部電影沒有很真實地重現1980年代發生了什麼。」查看原圖

總之,這就是時代的巨輪。永遠有一群不知哪裡冒出來的小子們改變了世界。過去往往是軍事和政治天才,現代或許會讓位於技術與投資人士了!當然,我們或許要假設的前提,還是在美國吧!查看原圖
不過,也請想創業致富或者一夜暴富的人們記住,喬布斯和蓋茨先後說過的「好的藝術家複製,偉大的藝術家盜竊」。想來,大家對於騰訊的那些抄襲啊什麼的,都熟知!查看原圖

-----------------------------------------------------------------------------------------------------------------------------
《可口可樂小子》

我還是直接說吧,這是部爛片!
借助一個《可口可樂》的品牌,混到了這個20部推薦影片之列吧!
描述的實際為情場、商場小人物的小故事!且濫情!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因此,我們還是借此地,說一下可口可樂的聖誕老人形象吧!
片中也出現的聖誕老人開車前往某小鎮的場景!查看原圖

【可口可樂:81歲的聖誕老人】
這個#可口可樂#吉祥、和藹的形象貫穿了好多年,一直延續至今!(和#巴菲特#幾乎同年呢!)
1931代表可口可樂的第一個聖誕老人出現,由瑞典插畫藝術家Haddon Sundblom,以自己為模特設計而來。
請注意,他還設計了當時桂格燕麥片Quaker形象!查看原圖

【可口可樂:赫頓版聖誕老人】
一直至1964年赫頓先生以聖誕老人偷喝可口可樂為題材,替#可口可樂#設計44幅新年聖誕廣告!
在眾多形象中,以現在這個身穿大紅袍、蓄了大白鬍子的形象最惹人喜歡而流傳至今。
這些廣告畫都伴隨#巴菲特#成長!(畫家先生於1976年去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赫頓先生作品最後登上《國家地理雜誌》、《郵報》等封面。至此,聖誕老人的形象便牢不可破至今。
創造這個聖誕老人「標準形象」的赫頓是瑞典籍美國紐約商業藝術家。其設計創作的著紅衣紅帽,白鬚慈祥的老人的形象被人們廣泛接受,並流傳下來。
在此之後赫頓先生還繼續為可口可樂創作了150多幅廣告藝術畫。

【可口可樂:1932年聖誕老人】
赫頓版#可口可樂#聖誕老人形象,在1932年底的報紙廣告上!
當時#巴菲特#剛2歲!呵呵!查看原圖
再看看本片攝製那個時期1985的聖誕老人形象!
這裡是1989 Coca-Cola Classic Canada Christmas查看原圖

-----------------------------------------------------------------------------------------------------------------------------

《發達之路》

一文不名,如何發達?去紐約!!!查看原圖

本片描述一個21歲的堪薩斯州土帽大學畢業生,隻身前往紐約妄想獲得一片新天地!
可惜老帽太不走運了,剛步出肯尼迪國際機場(還是拉瓜迪亞國際機場?)就充滿了80年代的氣息,無論是市景、人物裝扮、音樂、甚至笑容!查看原圖
那麼地80年代美國農民工調調!更不幸地是,他翌日前往聘用公司報導,居然其已被吞併,僱員90%遭開除,於是就over了!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意興闌珊間,利用母親給予的親戚電話,終於得到人生的起點(大公司總部郵件等收發部門送件小弟)!
之後好運+大膽,終於登上發達之路!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不過,作為一部所謂推薦哈佛學子觀看的影片,其難道是鼓勵利用女人上位的做法嗎?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片中表現主角在租屋內,配合隔壁激情床音而佯做指揮狀,結尾部分還伴隨啤酒罐開啟的泡沫噴湧,實在幽默,導演赫伯特·羅斯諷刺地辛辣!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好了,拋棄這些雜音,我們不妨來看看發達之路需要的一些因素,其中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
必然因素:
您需要經過專業訓練,若是參與公司管理、發展策劃之類的,就必須是經過管理學、經營學、財務學以及綜合信息分類、統計、整理、檢索的能力!
您需要強烈的學習動力,以充實自己面對無時不刻都在變化的資訊時,可以用再學習來融匯;
您需要具有良好的身體狀況,連續工作的耐力,及時應變的能力!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偶然因素:
好運、大膽、智謀、策略!
就本片虛構的故事而言,您得需要一個親戚,哪怕是遠房,從而獲入門資格,否則隨便就被錄用的可能性太小了!
您要擅於在普通的工作中,發現不普通的地方,並敢於迎刃而上,挑出毛病!當然,前提還是您得有那個遠房親戚,否則您的真知灼見如何變為案頭呈文,又怎麼獲得認同乃至反對呢?連資格都沒有啊!
您要能言善辯,學會使用工具、聯合工具、維護好工具!看看主人公在花園露庭與一幫紐約商界大佬侃侃之景,沒有足夠舌辯,如何行啊!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最後是策略,行事需要邏輯、計劃需要節奏,沒有策略作為保障,突發情況很容易打垮完美設想!這就是本片結尾,導演設計主人公被開除後,居然可以絕地重生,並直接登上大公司總部一哥寶座!查看原圖

看完本片,我想哈佛的大多數才子要喪氣了!
必然因素或可有,偶然因素幾人能「偶」得呢?
查看原圖

呵呵!這是部電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27

《哈佛商學院和斯坦福要求學生必看的20部電影》----- 第二部分 友聯投資

http://xueqiu.com/6847723845/24769031
《優勢合作》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本片可以看見與瞭解的是一個 市場化十足,處處存在併購或被併購風險、機遇的商業環境!
食品公司可以併購報社、雜誌(伯克希爾也已經擁有了一支龐大的報業集團),更可以金融、導彈全面開花!
而在跨業併購中,時常被拿來吹噓或者蠱惑業內及投資者的,大概就是「優勢合作」了!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即,因為大集團旗下各類型企業較多,可以相對形成內循環小帝國,於是食品公司每年必須支付的平面廣告費可以直接交給同集團的報業、雜誌做;同樣,雜誌社在進行附帶銷售或者選擇紀念品促銷時,也可以直接採用食品公司的零食!
諸如此類,推而廣之!

併購或被併購風險、機遇的商業環境中,主導者一般都被金字塔底部同僚與各級管理層擁護、捧高中!
哪怕他說的都是云山霧罩的廢話,也還是會得到喝彩與掌聲,究其原因就是美國商業社會是個巨無霸至高無上的環境!
片中的這位老大,即為導演譏諷對象!查看原圖

併購或被併購風險、機遇的商業環境中,出手併購方往往如君臨,對於被併購公司指手劃腳、顛倒乾坤;反之,被併購方,處處小心,亦難免遭遇除名或黑鍋!
弱肉強食,暴露無遺!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當然,一切都是風雲際變,「併購者」與「被併購者」的身份更迭,從來都是瞬息,決定權在於市場整體及云山霧罩的偶像!查看原圖-----------------------------------------------------------------------------------------------------------------------------

《美國人在境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本片作為商業類的題材影片被掛上名,是為何呢?
似乎片中除了美第六艦隊一小小軍官被襲擊而昏迷,眾好友接力為其閱讀以喚醒,終於感動上帝,除瞎了一隻眼,身體依然靈便!
其他呢?查看原圖

片中兩位美國佬身處巴塞羅納的時期。正值多事之秋,當地對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仇視美國人的情緒正高漲,男主角泰德因工作關係來到這個全世界最性感的都市,個性孤僻的他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當他的海軍表弟佛瑞德突然造訪時,也是他們劫難的開始。
表弟佛瑞德年少氣盛,到處信口開河,成事不足!連街頭塗鴉戲虐美國揚基隊,他都要上去塗改一下,幼稚地可笑!查看原圖

要說商業元素,大概是美國人在境外,哪怕就是歐洲二流國家,他們也會遇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價值觀、不同道德論的相左!
怎麼處理呢?若一切站在美國人和美國的角度去理解並試圖溝通對方,顯然是無果而終的,還可能瞎了一隻眼!
反之呢?就會有好結果嗎?一切順勢而為,當美國的星條旗在當地稱為積極、樂觀、正面的象徵時,那一切都會順利,那個時候,常規做法都可以被奉為在境外的商業樣本之金科玉律;
反之,則神仙不靈,耶穌法西斯!
查看原圖-----------------------------------------------------------------------------------------------------------------------------

《用愛》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以某成功體育經紀人真實故事為藍本,因為一份感人至深的從業體會,倡導和簽約運動員互諒互愛,而不是唯利馬首,終於被只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紀人公司除名!
最後只有一個不成功的美式足球接球手,還呆在其名下,俱樂部開出的價碼也僅為170萬美元/4年!
因為僅有一名簽約者,因此得以全心服務,全心交流,全心而為!
當然,被傳頌的故事,被可以拿來寫成傳記的東西,幾乎全部都是成功的!那些無數失敗的,僅僅只會作為例子樣本罷了!
本片也是,最後不成功的美式足球接球手依靠運氣、技術和努力成功了,獲得1120萬美元/4年的嶄新合約!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這就是成功者的小故事!
用愛來維護客戶,用愛來互相傾聽!可惜,應該是過於理想化了!誰讓男主角是湯姆·克魯斯 呢!呵呵!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上班一條蟲》

輕喜劇嗎?好吧,就算!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美國企業,也有此類人浮於事,上午10點就可以出溜到外面咖啡一杯,文牘往來為主,一週實際工作只15分鐘,主要精力忙於應付八個頂頭上司的公司啊!
金融軟件類企業,似乎類似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產業的公司!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主人公實際工作為修改銀行千年蟲漏洞,但是從內心不滿自我渾渾噩噩,混混日子,到不知就裡便利用職務之便,在銀行系統內植入零錢偷竊木馬,最後想坦白一切,卻因為一場大火燒燬一切文檔,僥倖躲過!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除此外,有什麼高深的商業類教科書意義嗎?
是革除運營低效弊端?是從尊重員工個人出發,再激發工作興趣?還是杜微防漸?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


《企業是什麼》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現代西方模式的企業,其本質是什麼呢?
若為一般性企業,應該還是經營性團體、集合或者合夥!若為大型,尤其是歐美跨國企業,那被賦予的含義,就太多了,甚至是地球主宰、主流國家政黨代表、社會趨勢領導者!
本片就是一部美國揭露類型的紀錄片,從企業的結構入手,逐漸剖析大型主流企業的實質!

十九世紀末,在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通過了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明訂保護個體財產與生命不受他人與政府威脅,然而這條原意是在保護解放黑人奴隸的法案,卻被當時的企業律師加以延伸而套用在別處,高喊著「企業也是人!」於是法人的概念就此催生。
這場喪生六十萬人的血腥內戰,最終得益者卻是數百個新興企業。這群「法人」擁有買賣不動產並提起訴訟的權利,卻與活生生的人類不同、沒有所謂道德良知的既定概念,也毫無信念理想,只關心股東的商業利益。
「他們」信奉的唯有財務報表上的每季盈餘營利,而以營利為終極目標這點甚至明文記載在法律條文中,相對來說企業卻毫不需要對公眾利益效忠。

確實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以盈利為唯一目的而存在的!
不過也試過,在全人類皆想著經濟為本,一切以經濟為手段,一切通過經濟數據為衡量標尺的當下,企業若不以那個目的為根本目的,其存在的意義何處呢?
這個悖論,留給有智慧的頭腦詮釋吧!查看原圖

而從本片鼓噪的關於資源耗盡、生態破壞、道德淪喪等!
喊出問題都是容易的,解決呢?試問,那個環保組織是劃著竹筏去阻攔日本捕鯨船的?
片中在埃克森美孚公司CEO家門前抗議的幾十人,難道是步行迢迢而聚?查看原圖

同時,就算碳交易、氣候組織、京都協定等等,他們除了可以延緩一下問題發展節奏、或者給有心者窺視新財富途徑,難道真的可以解決當前問題嗎?
地球,作為一個星球,其起-興-衰,確乎必然,人類最終還是要飛躍「地月環」,或許資源的採集、利用和發展,都只是為了這個最終階段目標吧!

扯遠了!
回到企業,為悲劇鼓掌叫好!查看原圖

本片導演Michael Francis Moore,也曾是那部「佔領華爾街」運動後揭露華爾街的嘴臉的片子也是受到普通人鼓噪的!
----《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Capitalism: A Love Story),2009年。
其總是出現在美國社會矚目事件的急先鋒位置!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不過導演確實教人認知於未知!
比如,我不知道IBM還和納粹集中營有著如此豐富的直接關聯呢!查看原圖

另外,1933年,羅斯福總統上任後,面對大蕭條後恢復期的困境,即位後,開始實施著名的「百日新政」,其中包括競選時許下的諾言:削減退伍費,削減國會議員和所有聯邦政府僱員的薪俸。
後者倒也穩定,畢竟屬於「領導幹部」,覺悟比群眾高。退休軍人不一樣,當削減他們退伍費的法律宣佈後,全美退伍軍人立即開始赴京上訪,聲勢浩大,被稱為「又一次向華盛頓的進軍」。
事件居然牽涉一位被稱為受到大企業蠱惑的高級美軍將領!這些企業團體,起因於不滿羅斯福總統的民粹主義,以固特異輪胎、通用汽車、美國鋼鐵等為首的大企業居然出資煽動軍方推翻羅斯福政權。
當然,還有前二年胡佛總統下,美軍麥克阿瑟指揮、巴頓領導的驅散退伍軍人請願的小規模傷害!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sdbb/2010/0120/971.html

最後結論是:不斷追求利益最大化,沒有任何顧忌與道德感,只能歸屬為病態!
那就是----精神變態!查看原圖

而一旦陷入毫無遮攔的此類精神變態狀態,在美國的不少州,卻是有現成法律,可以直接解散該企業的!
因此,投資美國證券標的,亦然從來不是輕鬆事情,或許不知何時,使勁攫取利益的標的就土崩!

-----------------------------------------------------------------------------------------------------------------------------

《內幕》查看原圖
其實沒有什麼內幕可以作為驚爆的東西,現在看來是常識性問題,過去就偽裝成神秘與公共衛士!
這裡說的是「吸煙有害健康」!在全球紛紛公共場所禁煙的當下,尼古丁對於一手、二手人類的累積性危害,屬於不證自明的了,不過當年不是啊!

這裡回顧下全美煙草賠償案件吧!查看原圖
《大煙草公司被指控實施陰謀計劃美煙草業面臨重罰》
官司不斷的美國大煙草公司面臨聯邦政府重拳出擊。美國聯邦政府訴求重罰煙草公司2800億美元一案定於21日開庭。

指控:大煙草公司有「陰謀」
這一案件歷時5年才進入審判程序。美國政府指控國內幾家最大煙草公司暗中操縱香煙尼古丁含量數據以使煙民上癮,明知低焦油香煙並非更健康而宣稱更健康,投入數十億美元用於廣告宣傳以吸引青少年吸煙,在吸煙危害性問題上說謊話,暗中操縱或隱瞞研究成果並顛倒黑白。
起訴書說,大煙草公司「一直參與和實施——而且繼續參與和實施一項欺騙公眾的50年陰謀計劃」。政府提起訴訟的依據是「集團組織詐騙和腐敗犯罪法案」——一部旨在遏制黑手黨滲透商業的聯邦法律。訴訟中還要求加強對煙草生產、廣告和銷售的控制。

辯駁:「非法行為」其實不違法
美國知名煙草公司均在被告之列,其中包括佔有美國50%煙草市場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英美煙草公司、布朗-威廉臣煙草公司以及美國煙草研究所。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母公司「奧馳亞」的律師奧赫萊梅耶辯稱,儘管煙草公司「出售的是危險而且容易上癮的產品,但產品出售時都標著有害健康的警告」。奧赫萊梅耶聲稱,美國聯邦政府司法部指控的所謂非法行為「實際上是受憲法保護的行為,並非違法,更談不上欺詐」。
奧赫萊梅耶補充道,1998年,美國46個州州政府因衛生保健費用大幅度攀升而起訴煙草公司。4大煙草公司已經滿足了政府的多數訴求。當時,4大煙草公司同意在25年內賠償46個州2060億美元。

訴訟:2800億是保守數字
美國司法部官員說,在21日的庭審中,原被告將推出300名證人和大約7.3萬件物證。雙方各有12個星期時間進行陳述。審理每星期進行4天,每天5小時。如果一切順利,單單陳述階段就持續到明年3月。
法新社說,根據煙草企業的直接贏利和所有投資贏利計算,2800億美元處罰是一個很保守的數字。 路照(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煙草商巨額賠償案例
150萬美元——1997年11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法院裁定美國洛里拉德煙草公司賠償1名吸煙受害者150萬美元。
2060億美元——1998年,美國四大煙草企業答應賠償46個州州政府2060億美元。
5150萬美元——1999年,加州舊金山法院裁定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賠償一名因長期吸「萬寶路」香煙而罹患肺癌的53歲婦女5150萬美元;
8100萬美元——1999年,俄勒岡州波特蘭市法院裁定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賠償一名吸煙受害者家屬8100萬美元。
1440億美元——2000年,佛羅里達州數千名吸煙受害者集體索賠。該州法院裁定煙草商賠償1440億美元。
280億美元——2002年10月,加州洛杉磯法院作出了美國歷史上個人最高賠償金額的裁定,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被裁定賠償一名因吸煙而患上肺癌的婦女280億美元。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同時對於該事件中,不懈努力的人們致敬,沒有他們當年冒著巨大風險的堅持不懈,或許時至今日依然很多人自鳴得意「飯後一支煙,死了也快活」呢!
當然,這個概念在目前我們周邊,已經要擴充為PM2.5、飲用水、土壤重金屬殘留等等現實問題了!

好,再回到影片!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本片在阿爾·帕西諾等著名演員 的演繹下,毫無疑問是一部扣人心弦、當仁不讓的頂級社論片了!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它闡述了美國這個社會,同樣面對的既得利益集團左右民眾、政府、司法、甚至新聞導向性的現實問題!
這些問題,看似不斷在被揭露、解決,但同時新的利益集團會慢慢再度從為社會提供服務、商品、資訊等產品中因為利益滾動而不斷產生、龐大,最後成為新的巨無霸集團!
因此,當煙草被幹掉了,油氣公司屹立已久,而互聯網、軟件那些巨頭,在當下斯諾等事件中不斷被牽涉出來,不正是也說明:高科技沒有新鮮事嘛!

微軟曾經躲過一次被強制拆分,而即使其被分割為二,那些什麼谷歌、臉譜等等、等等,不會慢慢成長為新的巨石嗎?

人類,作為社會群居動物,在發展衍生中,不斷做的就是平衡--打破--再平衡的過程,因此,不要畏懼去打破這些個罈罈罐罐,似乎沒有了美國煙草公司,全美失業率將大幅增加,全美稅收將大幅降低,搞得美利堅要沉沒了一般!
新陳代謝的事情,現代社會未搭建其各類互相牽扯的平台前,就早已存在!

同樣,也不要異想天開,打破了一個以後,公平就會到來,法律會保護弱小。那些巨石有時候,氣候適合,恰如雨後春筍呢!

人類,繼續努力吧!

-----------------------------------------------------------------------------------------------------------------------------

《大亨不好當》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除了告訴我們主人公發明了塑料飛碟和塑料呼啦圈,這就是一部爛片!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其中明顯帶有一些美國30、40年代影片的痕跡!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至於商業上的啟迪,難道是天上掉的餡餅不能輕易接受嗎?
說說塑料工業:
塑料工業最早是以天然樹脂和改性的纖維素為原料,合成樹脂出現後,則轉向以煤焦油產品和電石乙炔為原料的合成樹脂。20世紀50年代以後至今,合成樹脂的原料絕大部分由石油化工提供。在這個意義上,塑料工業又常稱作石油化工的下游工業。而且,隨著塑料工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石油化工的發展。
塑料工業是發展很快的一個材料工業,1946年世界塑料產量僅600kt,1970年已達30.4Mt。1984年達72Mt,佔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總產量的75%,生產集中的地區分別為西歐(35%)、北美(30%)、亞洲(17%)、東歐(13%)。

再說說呼啦圈的歷史!查看原圖

顯然,本片建立的基礎是 世界石油製品工業的大發展為基礎,其實敘述的是該產業的發展、壯大、以及如何如何符合地球人的需求等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28

《哈佛商學院和斯坦福要求學生必看的20部電影》----- 第三部分 友聯投資

http://xueqiu.com/6847723845/24769113
《商業驚險片》

本片是商業驚險片啊!
故事為: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代表為了利益,窮極手段的公司CEO是蒂姆·羅賓斯演的(《肖申克的救贖》主演),為了壟斷其涉足的通訊信息傳輸領域,不惜一切甚至可以殺人!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而代表新一代程序設計新星的車庫男孩們,不僅技術高出一等,人品與正義感,更是被詮釋為正面代表!查看原圖
那本片除了驚險,還告訴我們什麼呢?
下面這個點評說出了一些實質!查看原圖

本片中描述的利用衛星進行信息、圖像等傳輸的,讓人聯想起Motorola旗下衛星電話公司Iridium破產一事,其價值達50億美元的衛星網絡也隨之完蛋!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巴林銀行倒閉案》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這是誰?尼克·李森(Nick Leeson)查看原圖

這是片中的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這個摩根斯坦利出身的期貨與期權部職員,在1989年6月16日進入巴林銀行,更在1991年3月,尼克·李森回到倫敦。在雅加達獲得的成功,以及摩根斯坦利銀行對他的培訓使尼克·李森被視為期貨與期權結算方面的專家。
當然,也在之後的新加坡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超額交易,投機失敗,導致損失14億美元。使巴林銀行在1995年2月26日倒閉。這是巴林第二次破產,頭一次是於1890年,巴林在南美的投資隨著阿根廷發生革命而被蒸發。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巴林銀行倒閉事件,想必不陌生吧!我們一起再來回顧下!查看原圖

本片根據尼克·李森在獄中完成的《我如何弄跨巴林銀行》一書改編而成,因此視角是始作俑者自己了。
尼克·李森只是想彌補自己的錯誤,他太過自信自己的運氣,精英在沒有監管和過度放任的情況下也許往往會犯下滔天大錯,錯到需要付出全部代價。他的神秘賬戶沒有一分為自己而贏,新加坡甚至亞洲市場的頂尖交易員,他忘記了一條基本道理:永遠別和市場鬥氣。任誰都要尊重市場和規律,巨額財富的力量足以扭曲人性。
一些事實,未得到影片展示,這裡轉述一下:
「無論做什麼交易,錯誤都在所難免,但關鍵是看你怎樣處理這些錯誤。在期貨交易中更是如此,例如,有人會將「買進」手勢誤為「賣出」手勢,有人會在錯誤的價位購進合同,有人可能不夠謹慎,有人可能本該購買6月份期貨卻買進了3月份期貨,等等。一旦失誤,就會給銀行造成損失,在出現這些錯誤之後,銀行必須迅速妥善處理,如果錯誤無法挽回,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將該項錯誤轉入電腦中一個被稱為「錯誤賬戶」的賬戶中,然後向銀行總部報告。查看原圖
裡森於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貨交易員時,巴林銀行原本有一個賬號為「99905」的「錯誤賬戶」,專門處理交易過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錯誤。這原是一個金融體系運作過程中正常的錯誤賬戶。1992年夏天,倫敦總部全面負責清算工作的哥頓·鮑塞給裡森打了一個電話,要求裡森另外設立一個「錯誤賬戶」,記錄較小的錯誤,並自行在新加坡處理,以免麻煩倫敦的工作。於是,裡森馬上找來了負責辦公室清算的利塞爾,向她諮詢是否可以另立一個檔案。很快,利塞爾就在電腦裡鍵入了一些命令,問他需要什麼賬號。在中國文化裡,「8」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數字,因此,裡森以此作為他的吉祥數字,由於賬號必須是五位數,這樣,賬號為「88888」的「錯誤賬戶」便誕生了。
幾週之後,倫敦總部又打來電話,總部配置了新的電腦,要求新加坡分行按老規矩行事,所有的錯誤記錄仍由「99905」賬戶直接向倫敦報告。「88888」錯誤賬戶剛剛建立,就被擱置不用了,但它卻成為一個真正的「錯誤賬戶」存於電腦之中。而且,總部這時已經注意到新加坡分行出現的錯誤很多,但裡森都巧妙地搪塞而過。「88888」這個被人忽略的賬戶,提供了裡森日後製造假賬的機會,如果當時取消這一賬戶,則巴林的歷史可能會重寫了。」
1992年7月17日,裡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僅1個星期的交易員金·王犯了一個錯誤:當客戶(富士銀行)要求買進20份日經指數期貨合約時,此交易員誤為賣出20份,這個錯誤在裡森當天晚上進行清算工作時被發現。欲糾正此項錯誤,須買回40份合約,表示至當日的收盤價計算,其損失為2萬英鎊,並應報告倫敦總公司。但在種種考慮下,裡森決定利用錯誤賬戶「88888」,承接了40份日經指數期貨空頭合約,以掩蓋這個失誤。然而,如此一來,裡森所進行的交易便成了「業主交易」,使巴林銀行在這個賬戶下暴露在風險部位。數天之後,由於日經指數上升200點,此空頭部位的損失便由2萬英鎊增為6萬英鎊了(註:裡森當時年薪還不到5萬英鎊)。此時,裡森更不敢將此失誤向上呈報。
另一個與此同出一轍的錯誤是裡森的好友及委託執行人喬治犯的。喬治與妻子離婚了,整日沉浸在痛苦之中,並開始自暴自棄,裡森喜歡他,因為喬治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棒的交易員之一。但很快喬治開始出錯了,裡森示意他賣出的100份9月的期貨全被他買進,價值高達800萬英鎊,而且好幾份交易的憑證根本沒有填寫。
如果喬治的錯誤洩露出去,裡森就不得不告別他已很如意的生活。將喬治出現的幾次錯誤記入「88888」賬號對裡森來說是舉手之勞,但至少有三個問題困擾著他:一是如何彌補這些錯誤;二是將錯誤記入「88888」賬號後如何躲過倫敦總部月底的內部審計;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們追加保證金,他們會計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賠進多少,「88888」賬戶也可以被顯示在SIMEX大屏幕上。為了彌補手下員工的失誤,裡森將自己賺的佣金轉入賬戶,但其前提當然是這些失誤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損失金額也不是太大,但喬治造成的錯誤確實太大了。
為了賺回足夠的錢來補償所有損失,裡森承擔了愈來愈大的風險。他當時從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為當時日經指數穩定,裡森從此交易中賺取期權權利金。若運氣不好,日經指數變動劇烈,此交易將使巴林銀行遭受極大損失。裡森在一段時日內做得還極順手。到1993年7月,他已將「88888」號賬戶虧損的600萬英姿轉為略有盈餘,當時他的年薪為5萬英鎊,年終獎金則將近10萬英鎊。如果裡森就此打住,那麼,巴林的歷史也會改變。
除了為交易員遮掩錯誤,另一個嚴重的失誤是為了爭取日經市場上最大的客戶波尼弗伊。1993年下旬,接連幾天,每天市場價格破紀錄地飛漲1000多點,用於清算記錄的電腦屏幕故障頻繁,無數筆交易的入賬工作都積壓起來。因為系統無法正常工作,交易記錄都靠人力,等到發現各種錯誤時,裡森在一天之內的損失便已高達將近170萬美元。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裡森決定繼續隱藏這些失誤。
1994年,裡森對損失的金額已經麻木了,「88888」賬戶的損失由2000萬、3000萬英鎊,到7月已達5000萬英鎊。事實上,裡森當時所做的許多交易是在被市場走勢牽著鼻子走,並非出於他對市場的預期如何,他已成為被其風險部位操作的傀儡。他當時能想的,是哪一種方向的市場變動會使他反敗為勝,能補足「88888」賬戶的虧損,便試著影響市場往那個方向變動。
裡森在自傳中描述:「我為自己變成這樣一個騙子感到羞愧——開始是比較小的錯誤,但現已整個包圍著我,像是癌症一樣,我的母親絕對不是要把我撫養成這個樣子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1210907.htm查看原圖
一個毫無技術可言的方法就讓盲目追尋「潮流」的巴林銀行落得這樣的結局,諷刺的很!!!

這個泥瓦匠的兒子,終於因為沒有真材實料的市場功底,被市場打回原形,同時也告訴我們,出來混,運氣是多麼重要啊!除非您真的一直有超級神秘客戶X在支持!查看原圖-----------------------------------------------------------------------------------------------------------------------------



《清算人》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這是一部可以用作教科書的影片,當然,需要拋棄其中的父女、母女、男女等情愫!
被描述為華爾街資產清算高手Garfield先生(加菲貓?搞笑),是個矬子,似乎表明一些導演的態度吧!查看原圖

而那些經營家族企業的中產階級們,倒是身高正常,但是卻常常沉湎過去歲月的輝煌,更臆想未來可能到來的再繁榮!查看原圖
為何這個新英格蘭電線電纜公司會被清算獵手們,納入視野呢?查看原圖

那張完美的資產負債表,可以說是五彩的招搖!從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後,該公司居然就沒有再舉債過,現金充沛、資產殘值清晰,另外還有不斷併購入的其他各類可以產生現金流的子公司!
折算賬面價值25美元/股,但是股價只有10美元啊!
您說,能不讓華爾街獵鷹垂涎嗎?查看原圖
美國這個法制社會,律師扮演的角色太重要了!
所以我們看見片中董事長的律師女兒查閱歷史,找到瑕疵,終於獲得一張地方法官簽發的暫停購買令。
不過,暫停是有時間限制的,因此,最終還是迎來了新英格蘭電線電纜公司股東大會上,對於是否清算的全體投票表決!

在表決前,代表大多數工人利益的董事長含淚陳述,將公司繼續延續生產的意義滿腔傾倒。
是啊,他指責那個華爾街的清算者,沒有創造過、建造過任何實物,但是卻可以憑藉資金的厚度與法律的勵商,來決定電線電纜生產者的命運!
說得對!但是,對手回答地更妙!
電線電纜公司所在地,在XX年前曾經是馬車和馬具的集中生產地,但是,在座的股東,難道還想成為此類公司的一員?會在今天,為本地能生產出精緻的馬鞭,而鼓舞嗎?
哪怕股價10年未變,哪怕基層工人收入數年不及物價增幅?查看原圖
毫無疑問,最後,清算者勝利,股東們也得到應有的回報!
當然,工人們會失業,這個電線電纜產業,也會被關閉!
全球化趨勢下,新科技興盛下,傳統產業,如何能在匯率、成本等要素前按照老節奏跳舞呢?經營者,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查看原圖
本片還讓人想起巴菲特先生玩「Generals」(低估類投資)的一則往事!----登普斯特·米爾製造公司查看原圖

1962年比爾·斯科特協助巴菲特手下,哈里·波特入駐登普斯特·米爾製造公司,
----削減庫存55萬美元、低價出清設備,關閉5個虧本分支機構,提高維修零部件價格,關閉虧損生產線,解僱100名員工;(在1963年年報中闡述了9條措施)
大規模收縮主營業務下,激起當地人的擔心,他們認為巴菲特是來清算這家當地最大企業的無情清算人;
1963年,之後,出售計劃在當地引起軒然大波,市民認為這家該地唯一的大企業被人收購或者關閉將帶來大量失業;
當地報紙(《比阿特利斯每日太陽報》)報導了這個情況,人們舉起幹草叉抗議!
9月29日:公開出售日前一天,全鎮募集了280萬美元,其中175萬美元是支付給沃倫,剩餘為擴張經營儲備;
最後,工廠創始人的孫子 查爾斯·登普斯特(Charles B. Dempster)為首的投資集團獲得購買權,奪回公司控制權,全鎮火警笛和鐘聲齊鳴慶祝,讓沃倫膽顫心驚!
回想鎮上每一個人都憎恨他,發誓再也不會重演此類事件-----雖然獲利,但是被人唾棄;
查看原圖
鏈接:
主演丹尼·德維托 Danny DeVito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


《敗露》查看原圖

辦公室政治,政治在辦公室。地球人都在玩!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一個精心佈置的局,從開始的性騷擾開始謊言的序篇,一環扣一環,無辜的替罪羊稍不小心就會被踢出局,還犧牲的莫名其妙。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僅此而已吧,作為「哈佛商學院和斯坦福要求學生必看的20部電影」之一,難道是給學子們打打預防針,告訴他們除了敬業,還得敬畏嗎?
或許是!多留一手,總不是壞事!查看原圖

-----------------------------------------------------------------------------------------------------------------------------

《讀懂》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男人百分百?這類充滿港式味道的劇名,已經顯得很乏味!
還是《偷聽女人心 What Women Want (2000) 》好些!

本劇告訴那些商業學子的是什麼呢?
學好讀心術,把握女人心,事業竟有成!?查看原圖

是這個嗎?
哦,還有一些廣告策劃員,為了創意,而努力站在客戶角度進行實際體驗的情節,這些描繪,或許就羞煞我們很多廣告策劃者了!
梅爾·吉布森不容易啊!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其他,沒了!
[大笑]

-----------------------------------------------------------------------------------------------------------------------------
《槓桿收購案》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這是80年代末,標準的一樁美國企業私有化案例!
出價的三方分別是:第一波士頓、KKR和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者收購」)。
標的物就是RJR 納貝斯克,這是個多元經營的公司,其兩個最重要的部門是煙草(RJR,雷諾煙草,造駱駝香煙的,部門總裁是ED Horrigan)與食品(Nabisco,造奧利奧的納貝斯克,部門總裁是Johnny Greeniaus)。

最後老牌正宗的槓桿收購天王,金融史上最成功的產業投資機構之一,全球歷史最悠久也是經驗最為豐富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
KKR成功了!本片也來源於煙草巨頭納貝斯科收購案,這一真實事件!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Ross Johnson是RJR 納貝斯克的CEO,拿著高額的薪酬,揮霍無度(所謂經理人道德風險),擁有好幾架私人飛機。煙草部門的盈利下降與管理層的鋪張導致RJR納貝斯克股價止步不前(50美元),從而對CEO Ross Johnson產生了極大的壓力。Ross將希望寄託在ED Horrigan煙草部門所開發的總理牌無煙香煙上,希望其的推出能改善公司停滯的經營狀況。
  於此同時,在一次RJR 納貝斯克組織的高爾夫球會上,Don建議Ross採用LBO的方法收購公司以提升股價,並暗示此舉能賺大錢,推薦著名私募KKR主要合夥人之一Henry Kravis協助進行交易設計。Ross遂與Henry在紐約見面,Henry提出與Ross合作進行管理層收購的建議,並同意提供資金,而Ross擔心的是與Henry合作由於依賴於KKR的槓桿資金會使收購後自己在企業的控制權喪失。
  總理牌無煙香煙推出後,調查顯示消費者認為其口味像屎氣味像屁,使Ross大為惱怒。他無法相信花費三千五百萬美元的投資開發的產品如此失敗,遂最終決定使用LBO來改善公司經營,並趁機賺一筆。他選擇了Shearson Lehman(沒錯,就是已經倒了的那個,當時CEO為Peter Cohen)做承銷商籌資,初定的收購條件是75美元一股,總共需籌資額度為170億美元,收購後Ross將擁有公司20%的股份且擁有絕對控制權,剩下的股份由Shearson所有。但Shearson之前並沒有進行過這麼大規模的收購項目,融資渠道也較為狹窄。Ross向董事會提交了提案引起了震動,董事會主席Charlie Jim隨即將消息透露給媒體引起軒然大波,被認為是史上最大的一次LBO。KKR的Henry得到了Ross與Shearson合作進行LBO的消息,認為自己的idea被Ross剽竊了,並認為75美元一股的價格實在太低,遂決定參與此次LBO。起先,他準備與Peter Cohen合作共同收購RJR納貝斯克,提出的條件是KKR得到納貝斯克而Shearson得到RJR,並支付Shearson1.25億美元作為前期服務費。在Peter Cohen拒絕的條件下,Henry提出90美元一股的收購價格,總共收購價格為200億美元,決定向公司董事會進行單獨的要約收購。查看原圖
  消息一出,市場動盪,RJR納貝斯克股價狂漲。在一次RJR納貝斯克組織的社交聚會上,華爾街投行及私募傾巢出動,包括Forstmann Little, First Boston, Drexel Burham都準備在這次LBO中分一杯羹。Ross希望與Henry 和解,邀其與其他投行代表第二天在公司進行商討。
  第二天,Ross邀請Shearson與KKR進行商討,希望兩大機構對此次收購的籌資共同進行承銷,以防止競價無限進行下去。但KKR不希望Shearson進行籌資所需要的債券銷售,而希望通過Drexel Burham進行債券融資,原因正在於Drexel Burham有當時的垃圾債券大王Milken,能使KKR籌集到巨額資金。而另Ross無法接受的是,KKR接手後要在併購完成之後對公司進行開支縮減,變賣Ross的私人飛機等一切高管在職超額福利。談判隨即宣告破裂。
  Henry苦於高管人員對KKR的抵制,無法得到RJR納貝斯克的充分財務狀況與盈利信息,從而無法進行合理的出價。此時KKR的另一個合夥人George告訴他在RJR納貝斯克找到了一個「深喉」,也就是食品部總裁Johnny Greeniaus。Johnny早就對Ross的揮霍無度表示不滿,希望在LBO後公司能縮減開支合理經營以得到健康發展。Johnny Greeniaus同意給KKR提供儘可能一切都信息,並把Shearson-Ross併購計劃中對Ross的「金降落傘」條件透露給了公眾,引起了公司內部對Ross的不滿。
  最終競價日到了,總共有三個競價者:Shearson-100美元一股,KKR-94美元一股,First Boston-105到118一股。但First Boston的提案是基於眾多的避稅措施,它需要而外一週的時間進行可行性研究。董事會決定再等一星期。
  Henry決定在最終日期到達前放低姿態,向公眾表現出準備放棄的態勢。Peter Cohen認為這是Henry的計謀,繼續進行加價。一個星期以後,First Boston無法實現它的提案而自動出局,此時KKR的出價109美元一股,Shearson出價為101美元一股。董事會需要1小時討論,並向Ross最後徵求了意見,暗示KKR出價高於Shearson。Ross隨即將最終價格定在了112美元一股。但最終的結局是,KKR取得了投標勝利,董事會給出的原因是:因為KKR的提案中Ross將被解僱,公司開支將被削減,並不出售任何公司分部門。
  最後的結局是:Ross得到了5300萬退休金,並不得不作公共客機回家。Johnny Greeniaus在收購後將納貝斯克的前六個月盈利提高了百分之五十。RJR取消了總理牌香煙的生產線。Peter Cohen從Shearson辭職。當然,最大的贏家是公司的股東——手中股權價值在這次併購中增值了一倍。查看原圖

而片中也闡述了KKR在這一大宗交易中遇見的對手、發生的衝突,以及其間暗戰、潛流、煙霧等等手段!
同時,因為華爾街很快學會收購的好處,因此片中描繪銀行家們對於標的物窮追猛打不舍!併購,是華爾街的生存之道,輸、贏或平局,都可以帶來大量的費用:諮詢費.剝離費.借貸資金等。所有這些促進了整個20世紀80年代華爾街的蓬勃發展,併購費用反過來又促進了證券業的興旺發達。查看原圖
本片可謂經典事件的經典回放,您可以在這裡看見很多經濟發展歷史的片段回放,很值得回味!
那讓競購雙方不斷抬價的終極原因是什麼呢?
請看4階段收割利益的描述!查看原圖

若說正面影響,那就是更加積極、表象化公司的盈利預期與當期收益數據了!
至於其他,需要具體事例具體回顧了!

尾聲:
RJR和納貝斯克公司的締造者永遠也不會理解這裡所發生的一切,R.J.雷諾茲和阿道弗斯·格林漫步在橫屍遍野的槓桿收購戰場上也許會問:這些人為什麼如此關心計算機中的數據而不是工廠的產品?他們為什麼如此熱衷於拆散一家公司而不是去建設它?所有這些與商業精神究竟又有什麼關係呢?
那,誰是最後的勝利者?「門口的野蠻人」嗎?查看原圖

這次收購的看點主要有:
(1)收購團隊陣容豪華。收購的簽約日是1989年2月9日,超過200名律師和銀行家與會,場而異常宏大。
(2)中介費用高昂。雖然收購價格是250億美元,但整筆交易的費用達320億美元,其中以垃圾證券支持槓桿收購出了名的德崇公司收費2億多美元,美林公司收費1億多美元,銀團的融資費3億多美元,而KKR本身的各項費用高達10億美元。
(3)財務槓桿巨大。雖然收購價格是250億美元,但KKR僅提供了15億美元的股本,其餘則通過其他途徑籌集(大通和花旗等銀團提供了145億美元的LBO貸款,德崇和美林提供了50億美元的過渡性貸款,KKR接收了RJR所欠的48億美元外債)。

1990年7月,KKR被迫再次投入17億美元。2005年,納貝斯克與BorttenFoods進行換股而上市,KKR將其股份出售給Apollo集團才最終退出。這筆交易KKR不但沒有賺到錢,而且虧損不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29

《中海油服2013年度中期業績公佈暨新聞發佈會----詳細版》 友聯投資

http://xueqiu.com/6847723845/24898579

查看原圖
1、公司管理層出席者主要依然為四大天王「LLLY」:劉健、李勇、李飛龍、楊海江。

查看原圖
2、李勇CEO作報告總結!
查看原圖
3、李勇CEO表示,船舶板塊,在積極購買現船,因為需求擺在那!上半年買了2條,下半年繼續!
物探板塊,目前著手積極調整,計劃是2年後,一個全新的物探船隊將展示,使得公司物探業務方面,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查看原圖

4、展望下半年!

查看原圖
國際油田服務市場數據喜人,保守估計維持10%以上增長,而業務大頭的國內部分,中海油將繼續在「建設海洋強國」+「二次跨越」的指引下,積極推進各項投資、開發!
-----友聯投資:我們的南海,已經等待了太久太久!因此,下半年乃至2014年的發展預期,都可以充分得到保障!查看原圖

在這個大景氣背景下,公司也繼續按照年初承諾的那樣「加快自我建設、外購併租,努力滿足市場需求」!
-----友聯投資:毫無疑問,這裡不僅兌現公司年初向市場表態的通過「買、租、建」三種方式並舉,來主動提升產能、改善結構的現狀。更體現了我們COSL管理層的一貫宗旨「思必言、言必行、行必果」。
如果可以讓友聯頒發一個內地A股之「股東最信得過的上市公司」,非COSL莫屬~查看原圖

稠油熱采,本期在勘探領域獲得很大突破!由於這個突破,使得該技術在中國渤海灣的稠油開採中得以實際規模應用!
因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它會非常快地被擴展,於是帶來新增收入!同時不僅渤海,在加拿大也已經就幾口井的具體開採方案進入研究階段!
-----友聯投資:這也是新增海外收入了!

另,隨鑽測井技術和旋轉導向鑽井系統,已經獲得實質性突破,完成了工業試驗,而該類技術國際上只有四家公司掌握!
相信未來1~2年內投入工業化生產中,帶來新增收入和利潤板塊!
由此帶來一個積極的重大變化是,過去國際上一些海上油田服務設備提供商,是禁止向中國內地銷售應用於「隨鑽測井技術和旋轉導向鑽井系統」設備的!
而隨著我們自己掌握了該項技術,他們紛紛變臉,表示願意向COSL銷售了!(李勇CEO暢然一笑,讓我記起前年年度業績發佈會上,劉健sir曾經堅定地表示過:那些所謂的開採高深技術,並不是COSL不能掌握的!)
-----友聯投資:這就是科技結合產業的實打實效果!現在,時隔二年,管理層和COSL的奮鬥者們,為我們再次呈現「兌現諾言,振奮國人」的實效!查看原圖
今年下半年,一直到2014年全年,COSL的產能擴大化將不停步前行,勢必帶來收入擴大、利潤保持較快增長!
-----友聯投資:今天盤後,目前已經有7家國內券商對COSL的今年及未來年度業績進行上調!查看原圖

5、提問環節:查看原圖

a)南華早報記者:日費率有提升原因是?
李勇CEO回答:提升是由於深水部分發展較快(981和挪威三劍客都是高收費),另外到期續租的平台,都獲得日費提升了!所以帶來綜合日費增長!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b)彭博社記者:之前國內發生銀行間信用市場收緊,貨幣利率飆升,是否影響了COSL融資?
布倫特原油價格同期相比稍低,是否會影響公司鑽井市場明年、後年?

李飛龍CFO回答:市場資金流動性確實出現過一個波動,但我公司現金流比較強勁!140億人民幣的可用儲備,鎖定作業合同的經營現金流也是強勁的,對於COSL而言,再融資壓力不大!
即使所謂流動性波動期,我們的融資渠道依然暢通!因此不擔心這些銀行間外部市場!
關於油價,市場確實出現一些擔心未來油價下跌的預期,但是國際主要油公司並未出現資本支出下調的跡象,其中一個可能主要原因是,近期油藏重大發現上,基本都是海上、尤其是深海!
因此,對於海上油田勘探、開發的資本支出,當然沒有下調的必須性!更主要的是,目前油價,完全可以支撐深海開發的成本覆蓋!
當然,COSL也已經做了相關風險預案,以期及時化解種種可能出現的市場變故!
-----友聯投資:紐約原油價格,同樣是1月1日之後的163個交易日,2012年是96.33美元,2013年目前是96.7美元!疲軟嗎?而布倫特不是在去年4月~6月底有過從125美元跌破至90美元的過程嗎?今年難道更差了?
彭博也!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c)應收賬款上升較多!本年度資本支出會如何變化?
李飛龍CFO回答:二個原因使然,收入規模增加導致、合同約定上催款協議約定使然,因此,未到年底,暫時上升而已!
2013年初承諾資本支出40~50億元,按照目前市場實際在高端、深水上強勁需求,以及公司現金存量情況,可能提高到60~70億元!
-----友聯投資:40~50億元猛增到60~70億元,增幅40%~50%,真不小!2014年確實值得期待!給力!加油!查看原圖

d)某些分析師曾表示,公司未來增長會放緩,投入會降低!
劉健老大接過話筒:公司一直保持良好增長,當然分析師們根據模型,各取所需啦!
公司自己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目前一直在按照規劃很好地實現中!甚至部分在積極超越中!
當然,某些公司大了,其絕對增長率會沒有那麼快。但,近幾年COSL還不至於因為成為大象而跳不動!
總之,我們對於未來公司的增長有很強信心!
-----友聯投資:分析師們,您們有了嗎?瑞銀的13年1.12元要堅持到14年再調整模型嗎?查看原圖

e)煤層氣、頁岩氣方面會如何?
劉健老大繼續:這二個方面有做,但是太小,單列說明沒有較大意義!且其技術非關鍵,積極關注與相關作業方等合作即可!
另外,COSL致力於任何方面高端的服務,太低端的就~~~不參與競爭了吧!未來二個方面會如何?劉健老大個人對煤層氣更看好!
-----友聯投資:(四大天王開始有摸鼻子、撫下巴)顯然,這個問題連普通投資者都不能打動了!劉sir回答地很直接了!查看原圖

f)星島日報記者:國際收入增長首超國內,下半年、明年會如何?
李勇CEO回答:海外增長2014年會繼續保持一個較大的增量,當然同時國內需求也在增長!我們的目標是2015年國際收入佔總營收40%!
同時油田技術服務上,因為涉及先期投入(碼頭、倉儲等等),過去比較謹慎,現在因為看清發展,已經在去年年底開始大動作,因此在今年剩餘時間內,最晚2014年初,將看到技術服務板塊上突出的較大增長!
-----友聯投資:欣喜!目前油田技術服務佔收入21%,佔經營利潤貢獻率9%,那較大突破會是怎樣美妙前景呢?令人遐想!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6、最後
-----友聯投資:
從本次業績發佈會上,我們充分看見並完全可以預見2014年新產能的釋放!
為何1H2013,各路分析師紛紛預期不高呢?
究其根本,其中之一就是諸位近幾年一直糾葛在擔心COSL這個,擔心COSL那個上!
既有老生常談的對於AWO收購溢價過高之雲霧,更有挪威稅務當局罰稅高額之驚詫!廣而化之便是總想著COSL可以輕資產化,欲將現有設備上打造出世界一流海上油田服務企業!
可惜,科學就是科學,海上就是海上!
在茫茫大洋之自然面前,沒有高精尖、沒有981,還真的400米不出,1500米不邁!
種種與諸多現實面前,管理層頂住資本市場傳來的一些雜音,認真、踏實,一步步走。繞開公開增發之影響,積極從債券市場獲得支持,但是有錢也得謹慎出手!
請看:南海七號、南海八號、南海九號、勘探二號、「COSL Hunter(獵人號)」、「 COSL Gift(天賦號)」,還有那些服務船舶、三用工作船欣欣然,加入COSL大團隊!
讓COSL的鑽井板塊猛然提升,積極兌現了承諾,也努力改善國內資本市場對於COSL的評價基礎!
----用營收和利潤的切實增長來作為背書,是最美的字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895

《遞延所得稅負債下----隱藏了蛋糕嗎?》 友聯投資

http://xueqiu.com/6847723845/24956476
隨著中海油服2013年中期業績公佈了超預期的結果,使得各大投行機構紛紛開始調升對其當年及其未來盈利的預期,與此同時各家更新的研報也對盈利增長因素進行詮釋。
縱觀研報,文中均指出,COSL由於遞延所得稅負債和所得稅費用調整使得在H1的所得稅率僅為10%余,因此給予盈利強支撐。同時我們友聯也觀察到,有分析師及投資者聲音說這個調整隻是「偶爾一次」,絕不會持續。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真,如此?[为什么]
對此,友聯投資對這個「遞延所得稅負債和所得稅費用調整」事項進行一些專業角度瞭解,得出結論截然相反[俏皮]
該調整事項正面影響不僅已在2013年上半年發生,並依然會在2013年下半年財報季,乃至2014年的全年都會持續「支撐公司淨利潤」發生。
如果可以猜測,我們甚至認為,2013年H2可以降低所得稅總額1.3億元,2014年全年降低超3億元!!!

那麼這個低所得稅率可以在未來成真,因何而來呢?

首先我們發現其存在的基礎,本期財報附註顯示:作為央企的中海油服一直以來享受著這樣的一個稅收待遇:查看原圖

由於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會計和稅法的規定不同,直接影響各期折舊費用,從而導致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存在。

而其成真的終極推動力是我國國家稅務總局![献花花]查看原圖

即,2012年4月24日頒發的《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使然,您可以理解為國家稅收策略向COSL之類的企業進行有方向性動作!
再細讀,調整的原因就是國家稅務總局對於會計和稅法差異的最新規定!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按照總局詮釋,縱閱規定內容對於中海油服來說,就是以前由於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會計和稅法的不同而進行的調整,從現在開始不用調整了。以後的會計處理和繳稅依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就參考會計規定了,這樣就不會再形成之前的那塊遞延所得稅負債了。
那麼之前已經存在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就需要做衝回調整。按理說這些調整和衝回是不會影響噹期所得稅費用從而影響噹期利潤的。但是由於中海油服是屬於高新技術企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15%的優惠稅率,存在於一個10%的現征現返優惠政策,這就使得對於遞延所得稅負債賬戶衝回調整過程中,產生的返還稅收沖抵了當期的所得稅費用,從而導致了2013年中報所得稅率僅為10%的結果。

至於實例範舉,篇幅過大,不在這裡列出了!
從2013年中報遞延所得稅負債構成可見因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導致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一項餘額經調整後還余10.67億元,這同樣需要在以後進行調整,所以據此認定在之後的一年半時間內會使得所得稅費率的大幅度下降而影響各期淨利潤是大概率事件。查看原圖

本文的結論是:
通過國稅總局2012年15號規定的實施,實質是使中海油服在2013、2014兩年財報列出所得稅總額同比可能會減少,從而讓投資者觀察到最終實際稅率的大幅走低!這個數額有多大?猜測為4.3億元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41

讀《大空頭》 友聯投資

http://xueqiu.com/6847723845/25724553
導讀:
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的《大空頭》,講述了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中,通過做空次貸CDS而大幅獲益的幾組空頭團隊。
其中有一筆40億美元單子就獲益37億美元的德銀代理人格雷格·李普曼(Gregg Lippmann) ;
有從車庫建立起的對沖基金查理·萊德利(Charlie Ledley),居然2003年初賬上才11萬元,到2006年,累計財富已達3000萬美元!三年270倍以上!並且在次貸CDS做空上,最後全部出清他們的保單,總計2.05億美元的組合,獲利8000萬美元;
還有獨眼基金管理人邁克爾·巴裡(Michael J. Burry) 從2001年初創立基金子孫資本公司,至2008年6月底,去除各類費用、開支後,其投資者們累積賺取了489.34%的收益,毛利高達726%。巴裡個人也獲得1億美元的利潤;
更有華爾街世家出身的史蒂夫·艾斯曼(Steve Eisman)曾因其天才型才能+「不修邊幅,行事乖張,直率坦陳」而享譽美國金融層面。最後帶著億萬富豪的身份吧!開始追求內心的寧靜!
本書評,將原作中展現給大家的上述人物,圖片化,並對一些問題進行詮釋與補充,希望對您有幫助!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以自己在華爾街當時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所羅門兄弟公司裡當債券交易員四年的工作經歷為藍本,將華爾街投資界中許多不為人知的技巧、訣竅和手段娓娓道來,披露了自己是如何參透華爾街的波譎雲詭、逐步掌握投資走勢的總結為書冊《Liar's Poker》(說謊者的撲克牌),讓讀者有了感同身受的體驗,更有被稱為華爾街入行指導手冊!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書還沒看,先翻閱了封面、封底和正文前中外評論!
查看原圖

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國內無論個人、大腕還是財經媒體,大多數一般都想寫出總結性的概述,最後往往掉進小學生做文章主題、中心思想的坑裡,自己沒想往上爬,還很得意後來者也往裡掉!

我們呢?大多數是需要等翻譯版本,才可以閱讀,且即使閱讀畢,也只是隔洋興嘆!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對了,我自己要怎麼評價這本書呢?
很抱歉,我還沒閱讀呢!不過,想來讀完後,我不會「掉進小學生做文」深度!
----「若僅用一句話做表達,不如一句話也不表達。」

扉頁上列夫·托爾斯泰那句名言,說得好:

好,我要開始去讀!
一:史蒂夫·艾斯曼(Steve Eisman)

查看原圖
天才型!不修邊幅,行事乖張,直率坦陳!

查看原圖

那時的他雖然沒有多少專業知識和職業背景,但願意從微小的職位做起並開始逐步進入角色。
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他就開始致力於研究信貸擴展到低信用人士的後果,從初期的深信這些信貸是「幫助低端客戶從高利貸的信用卡負債中拯救出來,讓他們進入利率較低的抵押貸款債務中」,直至到「發現末日機器的引擎」。
到2002年,全美公開上市的次級貸款公司無一倖存!
那時候,史蒂夫·艾斯曼進入了對沖基金奇爾頓投資公司(Chilton Investment)

查看原圖(圖中另一位雅各布先生,為另一個90年代初少數幾個致力於研究信貸擴展到低信用人士的分析師)

2005年,他有了收穫,他意識到絕大多數華爾街工作的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次級抵押貸款的風險,那從1998年至2005年間,次貸發生了什麼變化?

而且金融消費被真正確立起來,行業形成了鏈條,華爾街巨頭們紛紛以不同手法切入這個誘人的巨大增長蛋糕中!
「雷曼兄弟毫不猶豫地將B&C抵押貸款公司納入麾下。2005年年初,所有華爾街的大銀行都深陷於次級貸款的遊戲之中。貝爾斯登、美林、高盛、以及摩根士丹利都擁有次級貸款產品專門佈置的「架子」,而且都有一個奇怪的名字,像HEAT、SAIL以及GSAMP」。
艾斯曼當然鄙夷那些次貸抵押公司的利潤、前景等計算與描繪,於是毫不猶豫地想出這些傢伙們最後的結果。不過那時遠期的,目前團隊需要著手跟蹤:在貸款開始出現壞賬跡象前,他不想賣空他們!
而直到2005年下半年,這些注定毀滅的公司信用質量還算好!

2006年,他再一次確認了自己的個人判斷,並通過合法手段進行做空,最終,他實現了賣空者的偉大理想。

二:邁克爾·巴裡(Michael J. Burry)

查看原圖

如果說艾斯曼是全美第一個、最早看出次貸遊戲危險(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看出了,呵呵)的人,那這位獨眼巴裡就是全美第一個真正著手賣空次貸抵押貸款債券的人物!他促使華爾街大鱷們,設計衍生品,即次貸抵押貸款債券違約掉期產品!
那是2005年5月19日,德意志銀行答應出售6000萬美元新產品予巴裡。
此後一發不可收拾,到XXXX
巴裡的投資人們不高興了:「邁克爾是最好的選股人,這是大家所公認的,可他在做什麼啊?」有些投資人非常苦惱:他們雇來挑選股票的傢伙居然擅自挑選了垃圾抵押貸款的衍生品。有些人則在思忖,要是信用違約掉期產品是如此之好的一項生意,那為什麼像高盛這樣精明的投行願意將其出售呢?

書中提及次貸抵押貸款要點,大概從未閱讀過次貸債券以及從債券衍生出的各類產品合約及基本都是130頁的說明書!
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次級抵押貸款的利率幾乎都是浮動的,但是其中絕大多數都有一個固定的為期兩年的誘惑利率。2005年年初發放的次級抵押貸款前兩年的利率是「固定的」5%,而到2007年會飆升到11%,從而引發了一波斷供潮。

但是,商業銀行等貸出機構,不可能做長期的虧本生意啊!5%或虧本了,或達不到綜合成本啊!因此,到2007年利息率就會飆升到11%!那時候,能按時還款的低信用者,也只能選擇繳槍投降了!從而引發逐波的斷供潮!

幾人有能力,連續XX年都使資金保持11%增長率呢?隨著停貸蔓延,次貸危機不就活生生呈現嗎?
關於5%和11%的這些要點,滿世界詮釋次貸危機的文字,很少有提及啊!為何?
書中說:
2003年,借款人迷失了;2005年初,放款人也迷失了!

一貫善於發現問題,抓住機遇的巴裡,通過2004年底--2005年初,連續閱讀數百份抵押債券說明書,就發現了問題!

在第一次買入6000萬美元CDS後,幾週之內,邁克爾·巴裡從近十家銀行購買了好幾億美元的信用違約掉期產品,每筆500萬美元。賣方中沒有誰表現出什麼特別關注的跡象。高盛不只賣給他保險,而且還寄給他一張賀卡,祝賀他成為華爾街內外有史以來第一個為這種東西買保險的人。

到了11月,次級抵押貸款債券市場走向好像開始明朗起來。11月4日,因為合作中的不愉快,巴裡收到德意志銀行負責次級債券業務的負責人格雷格·李普曼的電子郵件,提出回購5月份巴裡購買的6份信用違約掉期產品。巴裡不想和德意志銀行再有什麼瓜葛,於是以一個有利潤的價格滿足了李普曼的要求。然而,李普曼很急切地回信,希望巴裡能轉讓更多,但巴裡拒絕了他。
3天後,高盛的推銷員維羅尼卡·格林斯坦也給巴裡打電話,也想買巴裡持有的信用違約掉期產品。巴裡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轉而向美國銀行求購更多,結果美國銀行不僅不答應出售,而且也想收購;隨後摩根士丹利也想買巴裡手裡的那些產品。

第二天清晨,巴裡打開《華爾街日報》,看到一篇文章,文章詳細解釋了在前9個月中可調利率抵押貸款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比例出現違約,中下層的美國人被排擠出局。巴裡想,狐狸的尾巴終於露出來了,這個世界要變天了。
-----友聯說:這麼看來,即使當時華爾街不全面看空次貸,但也至少逐步看空次貸池的某些部位。而2007年他們的高層還在表演次貸之優秀劇,應該是動機使然!
查看原圖
價值投資是什麼?
作為被本傑明·格勒厄姆在大蕭條期間具體化了的一種金融市場操作方法,「價值投資」要求投資人不知疲倦地搜尋那些冷門或者沒有被正確認識的公司,這些公司的股票可能以低於清算價值的價格買入。


查看原圖
巴裡就是這樣一個不同尋常的人,也正在不斷追尋成為偉大的人!
查看原圖

投資是需要你以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的一件事情!

先驅公司,即一個最佳例證!(英文原著提及此公司,似乎是Avanti???,此為先驅嗎?)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他開始在1996年11月,實習醫生的他,在醫院輪班的深夜休息時間,在網上建立一個價值投資者群,嘗試在真實世界投資!

查看原圖

邁克爾·巴裡2000年11月1日成立,並於2001年正式啟動其對沖基金:子孫資本公司(Scion Capital LLC ),消息公佈後,反饋是積極有效的!

查看原圖

靠近巴菲特核心圈!
第二個主動找上的是,白山保險公司!
白山用60萬美元購買了子孫資本公司一小部分股權,並承諾投資1000萬美元!並且這是白山唯一一個在互聯網上發現並願意投資的新基金!

業績:(一切以頗具喜劇色彩的方式大獲成功!)
2001年標普下跌11.88%,子孫資本公司淨值增長55%;
2002年標普下跌22.1%,子孫資本公司淨值增長16%;
2003年標普上漲28.69%,子孫資本公司淨值增長50%;
2004年標普上漲10.9%,子孫資本公司淨值增長15%(15%??數據為公佈);年底,管理資本總額達到6億美元,從開放轉為封閉式!

2005年標普上漲4.9%,子孫資本公司淨值增長13%;
2006年標普上漲15.8%,子孫資本公司淨值虧損18.4%;因為其全部資本5.55億美元幾乎都押注在標的總額高達19億美元的次貸CDS中,具體請看(「七、狩獵!」)的描述!
2007年Q1,子孫資本公司淨值增長18%以上,並自此走上快速回歸正常價值的坦途!2007年Q3,子孫資本公司淨值增長100%;2007年底,基金6億美元資金獲利達7.5億美元。
2008年6月底,去除各類費用、開支後,子孫資本公司投資者們累積賺取了489.34%的收益,毛利高達726%。巴裡個人也獲得1億美元的利潤![献花花]

巴裡非常認同芒格,尤其是1995年芒格哈佛商學院演講的《人類誤判時的心理特徵》,每一個字巴裡都同意!
二人最大的共同,或許是:都有一隻義眼!
----在基金募集資金,這個遊戲上,比拚募集額的多寡,其動機不是為了替資金創造更多的價值,而是為了收取總額更大的固定費用!
動機的作用,總是會被人低估,更容易輕視!
查看原圖


三:格雷格·李普曼(Gregg Lippmann)

查看原圖
第三個人物以一種十五貫婁阿鼠臉譜的形式出場!當然,其更被同事譽為「神經病」,更被作者評為「此人最沒有爭議的說法就是他是一個有爭議的人」。
2005年11月4日格雷格·李普曼電郵巴裡,要求贖回之前賣予其的6000萬美元次貸CDS,巴裡在獲得一定利潤後讓其贖回了!
但是,格雷格·李普曼急切回信,連語法都顧不上了:「你願意給我們些別的債券嗎?我可以告訴你我們可以出什麼價。」
巴裡很奇怪,這人如何得知其擁有10億美元CDS呢?

德意志銀行(次級抵押貸款)首席交易員李普曼,這個本書中另一位重要人物,這個人物在《史上最偉大的交易》一書中也曾出現過。
但相對於巴裡,他的傳奇略顯遜色,因為他是在聽說了巴裡的想法後,才得以發現CDS中的漏洞。但是,李普曼卻在在整個次級債券的空頭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紐帶作用,絕大多數空方都是直接或間接聽了他的分析與建議才加入進來,他也因此建立起了一個巨大的空頭聯盟,並為自己帶來了豐厚回報。
巴裡的一個投資人曾信件中陳述格雷格·李普曼一次前往他們那裡的表現「他告訴我們,他做空10億美元的這種產品,將會賺得盆滿缽滿。他的那種得意忘形真的有點嚇人。」

查看原圖

李普曼與艾斯曼
李普曼找了較多的理財經理、私募基金等,推銷其做空次貸CDS,當然也找到艾斯曼,提出想利用後者的資金與判斷力,一起做空德銀的那些次貸CDS(李普曼要收較高管理費)。暫時未得到確認,因為艾斯曼雖然不質疑那些次貸CDS被做空的美妙前景,但是質疑李普曼那毫無遮攔的表象!
不過這不妨礙他倆各自行動,搶奪那些CDS的利益!

美國利率掉期市場發展:
美國國際集團金融產品部由來自德崇證券公司債券部的幾個「逃亡者」於1987年創辦,由一名叫做霍華德·索辛的交易員領導,他聲稱擁有一個更好的交易模型,並且為利率掉期進行估值。20世紀80年代的金融創新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後果,其中之一就是大型金融公司之間交易數量的突飛猛進,因為它們需要相互分擔各自的信貸風險。利率掉期就是這種創新之一,在這種交易中,一方用浮動利率換取另一方的固定利率。很久以前,克萊斯勒公司通過摩根士丹利發行了一組債券,承擔信貸風險的唯一一方就是購買克萊斯勒公司債券的投資人。克萊斯勒公司在賣出債券的同時,可能與摩根士丹利達成了一筆10年期的利率掉期交易。就這樣,克萊斯勒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把自己暴露給了對方。如果克萊斯勒公司破產,它的債券持有人顯然就虧損了;依照利率掉期的性質,以及利率的波動情況,摩根士丹利也會虧損。如果摩根士丹利破產,克萊斯勒公司與所有和摩根士丹利進行過掉期交易的企業也都會一起承受損失。金融風險是一種無形的風險,它需要誠實地面對,或者隱藏。
索辛帶來了他那據說新穎和改良的利率掉期模型,儘管德崇證券當時還不是利率掉期領域的市場領導者。一家具有最高評級的藍籌企業站到掉期和長期期權以及其他風險分攤創新的中央,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這個企業所需要具備的特質是非銀行,因為銀行需要接受監管,並且需要根據資產風險留存準備金,另外,它必須願意而且也能夠將一些特殊的風險藏到其資產負債表的背後。比如,它必須能夠為100億美元次級抵押貸款提供擔保,而不需要向任何人披露它所做的事情。這家公司並不一定是美國國際集團,它也可能是任何一家擁有三A評級資產以及巨額資產負債表的企業。比如伯克希爾·哈撒韋,或者通用電氣。美國國際集團只是第一個站到了那裡。
在一個正在快速產生複雜風險的金融體系裡,美國國際集團金融產品部成了那些風險的吞食者。在早期,情況就像是它收取保費,去為那些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件提供保險。它的成功招來了模仿者:蘇黎世再保險公司金融產品部、瑞士再保險公司金融產品部、瑞士信貸集團金融產品部、通用再保險公司金融產品部。所有這些機構在後來的20年間都是問題的中心,要是沒有它們,那些新的風險應該無處躲藏,完全被置於銀行監管者的眼皮底下。當危機到來的時候,所有這些機構都將被覆雜金融風險中普遍存在的厭惡情緒席捲,但是,在某些時刻,它們的存在對金融世界來說似乎是不可或缺的。美國國際集團金融產品部應該是他們所有人學習的楷模。
這個部門在前15年保持了驚人的贏利水平,沒有出現任何虧損的跡象,更不可能傷及其巨人般的母公司。在1993年,當霍華德·索辛離開的時候,他拿走了將近2億美元,這是他在這部令人驚異的造錢機器中的股份。1998年,美國國際集團金融產品部進入了新的市場 企業信用違約掉期:它為銀行提供保險,針對大規模的投資級上市公司的違約風險。信用違約掉期由J·P·摩根的銀行業者發明,他們隨後去尋找一家願意銷售這些產品的三A評級公司,並且找到了美國國際集團金融產品部。按照華爾街的標準,這個市場在一開始的時候非常清白。
大批分屬不同國家和行業的投資級公司同時出現債務違約的情況其實不太可能發生。美國國際集團金融產品部銷售的為這些貸款池提供保險的信用違約掉期產品被證明是一樁好生意。到2001年,當時由約瑟夫·卡薩負責的美國國際集團金融產品部每年能夠產生3億美元的利潤,換句話說是美國國際集團總利潤的15%。
(----信用違約掉期是1995年由摩根大通首創的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金融資產的違約保險。長久以來,持有金融資產的機構始終面臨一種潛在的危險,這就是債務方可能出於種種原因不能按期支付債務的利息,如此一來,持有債權的機構就會發現自己所持的金融資產價格貶值。如何「剝離」和「轉讓」這種違約風險一直是美國金融界的一大挑戰。
信用違約掉期的出現滿足了這種市場需求。作為一種高度標準化的合約,信用違約掉期使持有金融資產的機構能夠找到願意為這些資產承擔違約風險的擔保人,其中,購買信用違約保險的一方被稱為買家,承擔風險的一方被稱為賣家。雙方約定如果金融資產沒有出現違約情況,則買家向賣家定期支付「保險費」,而一旦發生違約,則賣方承擔買方資產損失。)

查看原圖

隨後,21世紀初期,金融市場上演了荒誕的偷樑換柱,這個過程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使用一個異想天開的公式,將企業信用風險與消費者信貸風險對應起來。那些利用美國國際集團金融產品部為貸給IBM和通用電氣的款項提供保險的銀行,現在要求它提供保險的東西更加瑣碎了,包括信用卡債務、學生貸款、汽車貸款、一級抵押貸款、飛機租賃合同等,幾乎囊括了任何可能產生現金流的業務。由於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貸款,面向不同種類的人士,因此適用於企業貸款的邏輯似乎也應該適用於它們:這些產品都進行了充分的多元化配置,不太可能一下子都成為壞賬。
第二階段,從2004年年底開始,用更大規模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來替換學生貸款和汽車貸款以及其他所有類型的貸款。正如美國國際集團金融產品部的一名交易員所說的:「問題是,除了那些我們認為與我們過去所做的同樣的事情,還有別的事情。」以高盛為首的華爾街公司要求美國國際集團金融產品部承保的「消費者貸款」包,其中包括的次級抵押貸款的比例從2%變為95%。短短幾個月之間,美國國際集團金融產品部通過提供違約保險,事實上購買了500億美元的三B級次級抵押貸款債券。然而,沒有人對此說過半句話 美國國際集團的首席執行官馬丁·沙利文沒有,美國國際集團金融產品部的負責人約瑟夫·卡薩諾沒有,美國國際集團金融產品部康涅狄格州辦公室負責向華爾街大公司出售公司信用違約掉期產品的艾爾·弗羅斯特也沒有。這些交易的所有程序,只是在美國國際集團金融產品部內部使用了橡皮圖章,隨後又蓋上了美國國際集團的銅章。所涉及的每個人顯然都認為他們只是收取保費,就像他們已經做了近十年的業務一樣,承擔基礎性的風險而已。但是他們錯了。事實上,他們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次級抵押貸款債券的持有者。

對於這些,我的理解就是書中「風險複雜化掩蓋風險」所描述的:
查看原圖

簡單圖形化來描述下,或許可以是這樣: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圖形化,過於簡單了,大家不要輕信!)[大笑]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年300億美元的交易額對於次級貸款行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數字。而到了2000年,次級抵押貸款規模達到了1300億美元,其中價值550億美元的部分被重新包裝為抵押貸款債券。2005年,次級抵押貸款達到6250億美元,其中5070億美元進入了抵押貸款債券。
在1996年,65%的次級貸款是固定利率的,這意味著典型的次級貸款借款人或許會遭遇麻煩,但是至少他們能夠確切地知道,在還完貸款本息之前,他們每個月到底欠多少錢。到2005年的時候,75%的次級貸款是一種浮動利率貸款,通常只有頭兩年的利率是固定的。
次級債金融家的演出被他們放出去的貸款中的一小部分搞砸了。市場本來應該學到一個簡單的教訓:不要借錢給那些還不起錢的人。可是相反,它學到了一個很複雜的教訓:你可以繼續發放這些貸款,只是不要讓它們出現在你的賬本上。放出貸款,然後將它們賣給華爾街大型投資銀行的定息債券部門,這些機構將貸款包裝成債券,出售給投資者。
查看原圖
現在,本輪遊戲主角們參與之次貸CDS的大賣家被證實是AIG,而高盛是積極撮合此類交易的中間商!德銀嘛,開始懵懂,之後認為自己錯過了什麼,並且努力認為將此類CDS首先賣給「杜塞爾多夫人」(泛指德國人)是胳膊肘往裡拐!
難怪AIG最後要倒塌,而高盛成為不倒翁之巨大贏家!

不過,我個人也認為,在做空次貸CDS這件事上,是賭博,因為:
利率掉期或「掉期」是一項場外交易協議,兩名交易對手協定按照一筆名義本金和兩個不同利率來進行定期的現金流交換。但是,次貸CDS對賭中,巴裡並不擁有任何三B級次貸抵押貸款債券,或者任何類似的產品。他並沒有任何財產需要「投保」,這就像為某些曾遭火災的房屋購買火災保險一樣!
信用違約掉期根本不是保險,而是針對市場的直接的投機賭博!
至於賠率是否合適,那要看資金方所站立的角度具體而言了!最壞的情況是破產的美國人以某種方式還清了他們的次級抵押貸款,而你必須支付一筆保險費,大約每年2%,最長為6年---30年期貸款的最長預期年限。
且,直到2012年底,我看見,這些巨大的利率掉期交割,大部分通過電話進行交易,缺乏監管部門的管理,缺乏交易前和交易後透明度,而且自動化程度也非常低。之後掉期交易所trueEX設立指定合約市場,是否緩和了這些不足?我不知道了!
因此,大多數投資者不能認可巴裡將他們資金用於此類博弈,是有充分理由的!
查看原圖
現實中存在一個奇怪但卻千真萬確的現象:你越接近市場,你就越難發現它的愚蠢!
(友聯說:同樣,很多時候,你越深入某個標的公司,越覺得他有價值,往往會越發現他真的有價值!但是,這是真發現,還是自矇蔽呢?)

至於評級機構為何會將95%為三B級的債券塔構成的新塔評為三A級呢?P96,「評級制度的盲點」做了一個概述!
其實,個人認為,作為華爾街混跡過的高手,作者恰似發現新大陸,揭示新謎底的態度寫出這一段,有點矯情了!
《泥鴿靶》作者弗蘭克·帕特諾伊早就將所羅門兄弟公司那個時代(20世紀90年代)的華爾街評級、複雜衍生品以及利益掛鉤結構,描繪地淋漓!劉鴻儒先生當年也寫過此書觀感!「中國需要什麼樣的金融衍產生品?如何有效進行監管?」

查看原圖

現在我們看見了書中三個主要人物,友聯來具像歸納地話,或可為:
邁克爾·巴裡(Michael J. Burry) ---農民!他獨立一人發現了一種可食用真菌「次貸CDS」=次級抵押貸款債券(SMB)的信用違約掉期(CDS)產品;
格雷格·李普曼(Gregg Lippmann) ---商人!他獨自發現,上面那個農民搞得真菌,真的可以帶來營養,於是籌劃大量種植。可囿於資金、職位因素,他將生意著眼點放在推廣上,不過無論誰買了他的種子,還是賣了自己的真菌,都需要繳專利費給他!在積極遊說下,他的影響力確實不小!
查看原圖
史蒂夫·艾斯曼(Steve Eisman)---學者!曾努力發現農民的產品,但是路走得不正確,想的是找到可以做空的股票!被商人不斷蠱惑後,明白了轉彎,但基於學者本性,左調研、右考察、前質詢、後討論,才逐漸從商人處買下種子,開始種植!

而除此三人,他們其實並不孤獨!在2006年底全美13675家對沖基金報告中,數千家獲得了上述真菌產品交易許可,可僅有100家左右少量涉足!
其中大多數又只是出於對沖手頭美國不動產資產而已!但就是剩下的10~20人,也是可觀的戰友!其中就有豪賭一把的著名人物,約翰·保爾森,足足押寶250億美元CDS(實際投入的資金就沒那麼大了,按照年保費額2%計算,花費10億美元吧)!

查看原圖

四、查理·萊德利(Charlie Ledley)
當然,劇本最後還有一個古怪小人物出場:
這個面色蒼白的對沖基金經理查理·萊德利(Charlie Ledley)。他的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在次貸危機之前小的可憐,因此只能從事那些風險巨大同時收益也巨大的投資。他和他的同伴深信在華爾街賺錢最好的方式是找出華爾街深信最不可能發生的那些事情,並把寶押在它會發生上。
正因如此,在這場做空次貸的賭博上,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查看原圖

查理·萊德利的基金是:康沃爾資本管理公司。
業績---這個位於伯克利的車庫基金,一共三個人,2003年初賬上才11萬元,第一單從被市場嚴重錯殺的第一資本金融信用卡公司入手,買入長期股票期權衍生證券。
該期權是指未來2年半中任何時間購買第一資本金融公司股票的權利為3美元多些。而該公司與SEC等監管機構的問題幾個月就有結果,要麼歸零,要麼恢復60美元正常股價。
康沃爾資本管理公司買入8000份該長期股票期權,若歸零,則損失2.6萬美元。潛在收益卻可以是45.6萬美元~無限大!
不久後,終於監管機構澄清了第一資本金融信用卡公司,股價飆升,8000份該長期股票期權價值達到52.6萬美元!
此戰大勝,思維慣性,讓他們繼續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尋找很便宜買入或者賣出某些韓國股票或者五花肉或者第三世界國家貨幣,只要是任何可能出現某種劇烈波動的有價東西的期權入手,都進行交易,最後等待波動恢復到另一端,收穫利益!
第二個大勝是聯合泛歐通信公司的歐洲有線電視公司身上,50萬美元買入期權,收穫500萬美元利潤!三戰三捷!

不過也出過錯誤,或者期待的波動就是不出現,比如政府補貼的乙醇價格賭注,泰國軍事政變後泰銖的穩定。
到2005年,累計財富已達1200萬美元!二年百倍以上!
到2006年,累計財富已達3000萬美元!三年270倍以上!

模型---華爾街有一種傾向,比如這個信用卡公司上,一般模型假定未來股票價格呈鐘形正態分佈。
即,如果股票現在按30美元價格交易,那在今後兩年裡,股價為35美元的概率比40美元概率要大,為40美元概率又比45美元的概率大。以此類推。
模型忽略了一點,就是股票價格波動的時候,它大幅波動的概率要高於小幅波動的概率。
另一種解讀是:華爾街所使用的為價值上萬億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定價的模型,想當然地把世界看成是一個有序、連續的過程。但是世界並不是連續的,它時斷時續地發生著變化,而且這些變化通常都是偶然的。
如果一隻股票在次年將會一文不值,或者每股上100美元,那現在以3美元的價格出售一年期的按每股50美元價格購買股票的期權就是很愚蠢的行為!
查看原圖

不過華爾街就是如此,它總是為了創新而設立很多東西,創新的實質是明智的還是不明智的,其實無所謂,反正面對這些表面複雜的產品,普通投資者幾個可以理解透,更勿論去實際檢驗的了!
也因此,給了車庫基金,康沃爾資本管理公司以機會!以小虧大賺,層疊財富!
金融期權存在被系統錯誤定價的事實!市場常低估價格極端變化的可能性,期權市場也傾向於把遙遠的未來預計為會與當下的情況相似。最後,期權的價格是其基礎股票、貨幣或商品價格波動的函數,而期權市場傾向於根據最近的記錄預測股票、貨幣或商品的價格波動!
期權的行權期越長,對應可買入價格越荒唐與愚蠢。因此不教條遵循華爾街那個模型的人及會就更大!

我們或許拿$貴州茅台(SH600519)$ 來說明吧!
查看原圖

A點,長期股權對應100元的衍生品買入價可能為10元;
B點,長期股權對應200元的衍生品賣出價可能為8元;
C點,長期股權對應200元的衍生品賣出價可能為3元。

在三個假設點上,A做買入期權、BC做賣出期權!假設都是5年長期期權,未來5年內任意時刻行權。
A點當時股價95元,2008年就可以行權,用100元買入,再直接200元賣出!權益執行時間為2007年4月~2007年11月。
B點當時股價220元,2008年3月股價跌破200元,若待到2008年6月跌破150元行權,用不足150元買入,再直接200元賣出!權益執行時間為2008年1月~2008年6月。
C點當時股價210元,2012年7月漲破260元,此時行權則損失一地,若等待到目前13年9月底行權,用不足140元買入,再直接200元賣出!權益執行時間為2012年4月~2013年9月。
ABC收益頗豐!

2006年10月,康沃爾資本實際行動了,雖然他們依然沒有徹底搞清這些次貸CDS的真實狀況,不過「膽大妄為」讓他們買入、再買入!
2007年1月,以3000萬美元資金就擁有了總額1.1億美元的針對資產支撐擔保債務權證產品中的雙A級部分的信用違約掉期產品。

五、煎熬
買定離手,現在本書重點描繪的三位投資者+一組膽大包天者,都買定了!那市場何時崩潰呢?
李普曼手中放出去的實際做空的總額高達100億美元,年保費支出就達1億美元。雖然美國住房市場價格正在下跌,次級貸款的斷供率正在上升,然後次級抵押貸款債券卻表現很穩定,它們的保險價格也是如此!
有些人已經開始狐疑站在賭局的這一頭是否合適,難道賣給他們這些保險單的華爾街諸雄會那麼傻?甚至陰謀論也開始滋生。難道華爾街不會耍了他們,難道這些保費真的不會付諸東流嗎?
李普曼在煎熬著,他是賭局的主要組織者!

金融危機的始因是什麼呢?
過去認為是無節制的消費慾望,造成美利堅房地產泡沫的全面膨脹而崩潰,從而造成次貸危機的全面爆發,牽扯眾生!
請看P133~136,艾斯曼和趙文(哈丁諮詢公司的擔保債務權證經理)簡單交流,使其徹底理解所謂夾層擔保債務權證(主要由三B級次級抵押貸款債券組成的擔保債務權證)以及它們的合成物(完全由針對三B級次級抵押貸款債券的信用違約掉期產品組成的擔保債務權證)最關鍵一點!
而我理解為:
XXXX
次貸債券就是「創新」之一而已,出台伊始規模尚小,為了擴大化(我相信,金融參與者們是同時在努力不斷擴大很多種「創新」產物的),就尋找低信用乃至無信用的借款者來充當次貸借款人,之後因為慫恿、誘惑、蠱惑大批低信用乃至無信用的借款者來借款,就反推美國房地產市場的跨越式發展,更由於金融參與者的深度挖掘與努力,借款人越擴越大,購買的住宅總價與要求也越來越趨向中高檔和高價,因而促成房地產價格上揚。
這個鏈條發展迅猛,逐漸讓「創新」金融參與者們都誤以為是房價上揚才促使房地產業發展,才促使低信用乃至無信用的借款者來積極借款購置,才促使三B級擴大,才促使整個市場的蓬勃!
人類的慾望,總是那麼無邊,但也總是那麼快地被天花板壓住!
查看原圖

關於這點,本書作者分析到:
始於格林斯潘時代的低利率、高流動性和資產價格保護政策,現在看來是此輪危機的根源。與此同時,「金融市場的反監管動機催生了新的銀行業務模式,即從『借出和持有』的模式轉變到『發起和銷售』的模式」。商業銀行發放貸款,隨後將其轉售給其他機構如對沖基金和結構型投資工具機構,所有華爾街的大銀行都深陷於次級貸款的遊戲之中。2007年年末全球的衍生品金額高達596 萬億美元,是同期全球GDP的12倍。這種交匯不僅產生出空前的資產泡沫,而且最致命的是,這些利用結構化投資載體創造的按揭貸款證券化產品是表外業務且不被監管,它通過銀行中介市場將這些泡沫向全世界擴散。

查看原圖

六、確認龐氏
史蒂夫·艾斯曼的團隊、查理·萊德利三人團隊,為了消除內心的最後一個擔憂「這些債券市場人士知道某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嗎?」於2007年1月底前往拉斯維加斯參加名為「美國證券論壇」,實質為「聯合資本市場」(一家投資次級抵押貸款債券的對沖基金)管理者John Devaney連續10年一直贊助的「次級借貸協會」從業者大聚會!
7000名次級抵押貸款產業鏈的參與者中,傻子遠遠多於騙子。
這些從業者們都已經擰成一股繩,他們都在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幾乎不考慮其他任何了!
查看原圖

這是龐氏騙局!
利益矇蔽了這些從業者的雙眼,讓他們看不見自己參與製造出來的風險。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上面這位就是John Devaney,慣以到處炫耀自己的遊艇與直升機的經理人,2007年6月就虧損30.4%!

評級機構:
這些傢伙滑稽地即是華爾街業內人士,又不是抵押貸款行業的內部人士!僅從穿著就可以一眼識別出他們的工作,他們獲得的薪水處於華爾街底層,因此很多精英紛紛跳槽到華爾街其他公司,幫著去操縱他們過去的東家!

二大評級機構均表示期望住房價格上升,而貸款損失都被假設為5%左右!
-----5%,神奇的數字,就像很多價值投資者常常假設其標的未來若干年稅後淨利會以每年10%複合增長一樣!

查看原圖

巴菲特和穆迪
巴菲特投資了這個穆迪,為其作過公開脫罪解說(2010年6月2日出席美國國會參議院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聽證會,巴菲特和評級巨頭穆迪公司的諸多高管一起,就評級機構可信性和在評級基礎上進行的投資等內容表態。他再度肯定評級機構的商業模式,認為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商業模式之一」)!
但也徹底拋棄了這個標的(2013年6月巴菲特雖仍是穆迪最大股東,持有2530萬股,持股比例降至11.1%。但相較2009年時持有穆迪4800萬股,佔穆迪股份的19.1%降低不少,畢竟穆迪是2000年以前伯克希爾從達恩公司分拆前就長期持有的)!
因此,金融危機後,穆迪逐漸被巴菲特割除,是個再正常不過的行為了!未來應該也是再減持!
查看原圖

龐氏!!!

七、狩獵!
艾斯曼的團隊從拉斯維加斯回來後,將原來3億美元次貸CDS的空頭頭寸增加到5.5億美元,這已經超過其基金5億美元的總額!
這還不夠,他們還在73.25美元直接做空穆迪!還做空美林、貝爾斯登、美國銀行,甚至建築類公司的股票。總做空量近6億美元。

查看原圖
同時,查理·萊德利們也將自己次貸CDS的空頭頭寸放大到2億美元以上!可惜因為他們屬於「車庫對沖基金」,很難得到華爾街認同,因此買入量受限!否則會更多!


接下來就是等到收割!但是狩獵中,扣動扳機的時間總是遠遠小於靜候的時間。獵物不願乖乖落網。
1、2007年春,次貸市場令人意外地得到一點加強;
2、3月7日伯南克評價「3月和4月信貸質量總體上有所好轉」,CNBC上全是牛市信號;

華爾街主流聲音不斷重複次貸市場堅硬的感言,貝爾斯登、雷曼這些後來最為著名的公司,表現地最為積極!在一派穩定與持續發展的表象背後,是次貸價格指數的穩步下跌。
2007年2月22日,摩根斯坦利突然關閉了次貸CDS做空交易的閘門,同時加大多頭鼓吹力度!
我們有理由相信,華爾街的高層群體是意識到危機,收緊錢袋。他們的突然轉身,無疑是操縱市場,想在危機徹底大爆發前,儘量兌現籌碼,降低損失!
回想起友聯投資在2007年3月底接到的清倉命令,毫無疑問也是基於上述要點!
查看原圖

獵人不總是耐心地。催化劑需要製造、事物的運動軌跡也需要參與各方的自我推動,等待不是資本市場的唯一選擇!
艾斯曼要求拜訪高盛等債券部門,以便宣洩他的危機論;給標普電話,指責他們的評級標準與評判債券的基礎資料、數據何等粗燥;拜訪穆迪CEO雷蒙德,恭敬地說「您錯了!」;在美林CFO與大股東小型交流會上,提出質疑「喂,你的模型是錯誤的!」;公開內部電話會議,邀請1000聽眾,宣揚次貸危機論;
查理·萊德利們向SEC執法局一位官員,闡述次貸之危機,當然未能得到回應。
而最受煎熬與多方質疑的是獨眼巴裡!
可是,這些CDS屬於非公開市場交易標的,其價值由華爾街主要投行逐期確認,若分析師們不給予公平價格估值,則賬面收益便會朝著有利於華爾街的方向前進!當然,最終一切掩蓋不了的時候,錯誤的方向總是會被糾正的!
這個煎熬,只有身臨過,才能真體會,我們選取一些書中片段閱讀下!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獵物自己也在發生著本質變化。
1、2007年2月8日,匯豐聲明,其次級抵押貸款組合出現令人震驚的虧損。
2、2007年7月17日,貝爾斯登接到通知,其16億美元的三A級次級抵押貸款支撐的擔保債務權證產品一文不值了!

獵物進網了!

接下來的一切,在《大而不倒》有精彩詮釋了。http://xueqiu.com/6847723845/24163937

八、豪伊·許布勒(Howie Hubler)

查看原圖
真正開發出次貸CDS的第一人,應該就是這個摩根士丹利的明星債券交易員!

2005年初,他們的團隊向各類傻瓜,總計售出此類特別定製的(非常危險的三B級)次貸CDS合約20億美元!因為傻瓜們願意相信大銀行品牌,願意相信三A評級!
查看原圖

豪伊·許布勒團隊贏利快速上揚,2004年4億美元、2005年7億美元、2006年達到10億美元,貢獻利潤佔全公司的20%!
從2006年9月~2007年1月,他們總計售出160億美元該類CDS產品!這些完全由三B級次級抵押貸款債券組成的東西,只要基礎次貸池出現8%虧損,所有就將一文不值!
但是,這個最先發現次貸會出問題的人,居然在華爾街主流思潮影響下,最終堅信這些所謂評級的三A,他認為某些三B會出問題,而整體市場不會全部如此!

巨大的風險,結結實實地籠罩住摩根士丹利!
在過去的20年間,債券市場的複雜性幫助華爾街債券交易員欺騙華爾街的客戶。現在,它開始讓債券交易員欺騙自己了!
查看原圖

他們從製造計算模型到信任計算模型,最後唯模型而論,聞變量而不入!

模型,基於工程師開發的模型被使用到充滿變量的真實社會及其複雜活動中,最後信心滿滿的使用者自己都迷失在數據迷信中!可惜,次貸CDS已經一文不值!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現實報應來得那麼快,2007年5月豪伊·許布勒還在與摩根士丹利討價還價、威脅辭職,索取更高分紅!10月份就真的獲准辭職,其留下的是90億美元的巨額虧損,也是當時華爾街歷史上最大的單筆交易虧損!
他,完成了從明星走向了另一種明星的征途!格雷格·李普曼則從與其40億美元的對賭中獲益37億美元之巨!
查看原圖

人類的行為邏輯,尤其是投資方法論上,很多時候都採取成功驗證法。即,將以前某種成功歸納為一種方法,並在之後的實施中,完全或者大多數照搬、套用這個模式,發展到高級點,就說模型了!
投資是心!
------投資最最重要的,恰恰是投資者自己那顆心的變動,是內因性的客觀程度量變。(這或許,應該也是實際投資者交易中,模擬交易與實戰收益的差距始因,小資金交易與全身價實戰收益巨大差距始因)
查看原圖

投資,真的不容易!

查看原圖

九、收割
格雷格·李普曼在與豪伊·許布勒對賭中,獲利37億美元;
查理·萊德利們在憂心忡忡中,終於全部出清他們的保單,獲利8000萬美元,其中3/4出讓於瑞銀;
邁克爾·巴裡迎來豐收的一年,也同樣是孤寂的一年,實現利潤超過7.2億美元;

三組人馬總計實現超過45億美元的淨利!
輸家:幾乎整個華爾街輸了!發端於美國的與次貸債券有關的資產損失估定為1萬億美元,這1萬億美元由美國金融家們憑空捏造出來,深深根植於美國的金融體系之內!

查看原圖
十、尾聲
之後金融危機的一切,大家都瞭然了,很多人也站出來,勇敢地承認,自己早就發現了危機的一切,並且勇敢地接受任何一頂光環!
最著名的當屬意大利人說,教皇早在1985年就預見到資本終將毀滅自我。O my god!

史蒂夫·艾斯曼們在2008年7月初將最後的次貸CDS合約都結清了,而嘴巴不饒人的艾斯曼逐漸改變中,向溫和、善良而轉變,或許那樣才更符合已經億萬富豪的身份吧!他們開始追求內心的寧靜!
查理·萊德利們的康沃爾資本對賭次貸債券的賭注,從開始的3000萬美元已經增長至1.35億美元。他們組建一個非盈利法律實體,主要目的是起訴穆迪與標普,並捐款給那些因為投資三A級證券虧損的投資人!
邁克爾·巴裡孤獨的勝利,當2008年10月,面對美聯儲等開始拯救華爾街的時候,他開始熱情洋溢地買入股票。因為他再度發現價值就在那裡!可惜,基金投資者堅決要求贖回!好吧,關閉基金,結束溝通!巴裡回到獨立投資者的地位。

查看原圖

結束:
轉載張愎的《大空頭》書評,作為結束此觀後感。

不過就作者的意圖而言,我相信他寫此書目的最終並不是為了單單歌頌這些所謂「小草」,他的落腳點還在於揭露華爾街的荒誕離奇。就像他在書中的最後一章中所總結的那樣,最穩健的投資也有著一定的賭博性質,而最膽大妄為的投機也具有投資的特點,或許投資的最好定義是「賠率對你有利的賭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594

中海油服前三季度業績分析 友聯投資

http://xueqiu.com/6847723845/25829663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

1、利潤增速超出預期。
中海油服Q3淨利=0.49元/股,同比增53%;前三季度累計淨利1.19元/股,累計同比增40.1%;
簡要對比
Q1:0.27元/股,同比增1%;
Q2:0.44元/股,同比增64%;Q1+Q2=0.71元/股,累計同比增32.6%;
Q3:0.46元/股,同比增53%;Q1+Q2+Q3=1.19元/股,累計同比增40.1%;

查看原图

2、經濟指標全面上揚!
主要指標類財務數據全面上揚,只有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因為不是主要結算期(年終、年初),應收賬款增加等。
主要的營收上,Q3單季為76億元多,較去年同期的60.7億元增25%,但是傳射到淨利潤上,單季同比大幅抬高,增53%!
顯示獲利能力的提升!
另外,財務指標良好的趨勢繼續保持!
總資產較年初增加3.4%。總負債較年初減少2.9%。股東權益則較年初增長11.8%。
查看原图
3、作業量飽滿,經營效益繼續上升。
四大業務,鑽井靚麗!
★當期業務和利潤主要增量來自「半潛式鑽井船」,在滿負荷運營下,Q3總計獲得806個作業日數,去年同期只有448個作業日數,同比增近80%。
其中,租賃的NH7、挪威服務的COSL Promoter、去年投產的NH8、去年底入列作業的COSL Innovator在Q3都滿程作業。
這些高收益率、高附加值的半潛貢獻不菲,且原有的大型裝備經過合理佈局,運營效率提升,使得鑽井板塊獲得支撐。
展望:
「南海九號」目前已經整裝待發,為Q4貢獻部分利潤!
COSLHunter和COSLGift二個375英呎自升式鑽井平台今年四季度也將先後建成交付,入列後,將進一步提升公司高端平台的服務能力,為2014年及以後的海外業務增長提供支持。查看原图

★船舶方面,新舊交替中,7月、8月新購置兩艘新建深水供應船!提升明顯的是三用工作船、修井支持船,總體作業日數微降0.4%。
★物探與勘察服務,二維增,三維減!三維採集業務由於個別船隻修理和作業區塊海況較差使得作業量同比減少8.1%。三維處理業務量則在渤海海域處理量增長的帶動下同比有所增長。
★油田技術服務方面,多條作業線工作量均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進而帶動該業務板塊收入也同比有所增長。

總體而言,增量貢獻來自鑽井----來自半潛----來自中深水----來自南海和挪威!這個趨勢毫無疑問在未來將繼續得到延續,也將繼續獲得各類需求、資源配屬的支撐!
從二點可以觀察一下:
★中海油服大幅調升本年度資本開支計劃董事會決議將年初計劃的40~50億元資本開支計劃大幅調升至70~80億元.調升幅度,60~75%。
查看原图
★中海油聯合中石油以及多家外國石油公司聯合中標巴西一深水油田。中海油首席財務官鐘華在公司業績電話會議上表示,巴西石油公司為該區塊的作業者,但中海油會參與勘采及開發等工作。業內人士認為,作為中海油旗下唯一的油服上市公司,中海油服是否有望從中分得杯羹??

4、股東人數和持股變化。
A股股東總數從6月30日的111255位減少為本期的99827位。降幅10.27%。
前十大股東中,招商證券大客戶席位增473萬股;社保103出現,持有1210萬股;廣發大盤成長出現,持有1105萬股;博時主題基金出現,持有850萬股;
南方隆元產業主題基金持續減持,本期再減145萬股;中信證券二融席位減持108萬股;
查看原图
5、預期。

按照最簡單模型去套,折算2013年全年業績,約等於1.47元/股!
希望最後呈現的結果,可以靠攏我們友聯投資在去年底,預計的1.5元/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691

《再說:COSL的2014H1業績發佈會QA》 友聯投資

來源: http://xueqiu.com/6847723845/31197131

$中海油田服務(02883)$ $中海油服(SH601808)$




在可以歷數的往屆業績發布會前後,針對COSL業務、業績;前景、遠瞻的各類問題與質疑,總是存在,某些片刻,甚至可以掩蓋住那凸顯的數字!
本次也不可例外,因為不少投資者,更多地將投資本身看作是充滿夢幻色彩的遊戲,而非真金白銀為代價的思考!

之前已經就2014H1的QA做了專文貼出,目前看,似乎還是疑問多多,尤其海工業績出爐後,歡呼自己換馬成功者不少,歡呼COSL不過爾爾者亦不少。
可惜,對於海工,我也是由衷高興,畢竟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都離不開我們海工及海洋工業界的各種長期努力啊!
但因為確實從未接觸過,也根本不懂海工的任何具體業務,因此也不能很好理解其各類數據,這里不做探討!

下面就發布會的某些QA內容,再做文字解讀,希望對您有幫助!
1、有記者問,全球鉆井平臺市場,未來趨勢如何看?
友聯解讀:言下之意,還是目前某些投資者的老頭調調,即,休斯頓的大爺們畫了曲線(說未來不行了,要崩盤了,平臺要下餃子了,以後只花1萬元人民幣,大家都開個七代半潛去海里釣魚了,不開遊艇了)----括號內都是我胡編的,哪有這樣“海口”的投資者啊。

飛龍總回複:
自升式,尤其高端自升式的費率會保持平穩;
半潛式,全球趨勢有一定下降,但我們大多數半潛合同是3~5年,甚至更長期的,所以未來整體市場中半潛式費率的變化,對我們影響不大。

李勇總裁答複:
國際區域的續約平臺的日費率是有上升的,主要指自升式;就亞洲而言,傳統市場之印尼、泰國灣,平穩!
深水會因為過去泡沫大,要回落到合理區域。常規半潛會持續穩定,高端自升應該有上升,老平臺會逐漸退出市場。




2、還有人問利用率為何高於國際平均(信報之。)
李勇總裁答複:
我們的裝備管理水平,他人不可比!
目前我們可以很自豪地說,COSL裝備管理水平在全球同行業者中,都處在標桿位置。
邀請媒體朋友,前往平臺參觀,如渤海十號這樣三十四年的老舊平臺,機艙內依然可以做到一塵不染(更不要說跑冒滴漏了)。
精細維護,絕對有優勢!
設備維護好、保養好,停休、檢修率低,面對的業務市場又穩定(核心客戶CNOOC),那出租率就肯定高!

3、關於油技服
李勇總裁答複:
俄羅斯所有的油公司,都非常感興趣cosl目前油技服務中,高端定向井、測井技術!目前探討如何合作!
----友聯解讀:這也可以緩解下,不少投資者擔憂,中建南之後,油技服務業務量就不振了、下滑了、沒有了!其實,我想,國內A股很多投資者對於藍籌股的這些無邊無際的各類花樣繁多的擔憂,都出自一個東西:西方發達國家的智慧者們說,中國經濟要不行了,完蛋了,over了!
是嗎?好,我胡說!

李勇總裁再表示:
市場對於我公司的油技服務板塊,看得一直不是太清楚。因其裝備非重型,不像一條船、一個平臺,且研發也較隱蔽。
油技業務和公司其他三塊業務還有差別,具有其特色!
某船舶或某平臺,在其特定時間作業段,只能從事該區域之作業。而油技恰相反!其工作量越大,人員、裝備的利用率反而越高!
在A井做完測井,就可以去B,再去C,可以在一個區域的3個井之間流動作業,但服務成本是固定、一致的。
所以工作量大,利用率就高、利潤率也高!這點在2014H1得到充分體現!
另,過去囿於COSL的技術能力與裝備發展歷史,基本上主要工具、裝備都是從世界主流技術服務商那里購買,這些服務商其實就是我公司的競爭對手!
現在,諸如油田化學這塊的產品,60%都是自給自足,自我滿足了!測井、定向井,40%以上設備工具都是自我研發、自我制造!
這二點,肯定就極大提高了油技服務毛利率!

4、關於總包
李勇總裁答複:
目前正在積極推動深水總包項目的實施,可惜目前沒簽訂合同,所以不可以明確答複。但期望下半年、2015年都有這樣的合同實施!
更希望總包模式,成為常態!
同時,中建南的總包,所有團隊、裝備都是COSL自己的,順利完成,高效有成,再次證明我們在深水該領域的可靠、可信,可滿足油公司的需求!
----友聯解讀:隨著cosl本身對於深水技術的全面掌握,有了主動追求總包的前提;而由於南海開發的客觀需求與國家意誌,那幾個甲方,更有出於各類要求為出發點的總包服務需求!
在需求存在,供求踏實的現實面前,常態必要衍化為----新常態!

5、關於利潤率
飛龍總回複:
對2014年度的利潤率,認為是平穩的,即下半年不會低於上半年!

6、關於平臺維護
李勇總裁答複:
五年大修,二年特檢,這是規定!
上半年平臺維修較多,(尤其Q1十個自升入塢),下半年可以肯定地說,使用率會上升!不會有大的修理!

飛龍總回複:
按照全年維修安排,2/3的維修作業已經在H1完成了!




7、關於中海油在中國的資本開支!
麥格理人士說,中海油在中國的資本開支坊間傳要下降,是嗎?


劉健老大忍不住了,拿過話筒答複:
中海油的資本開支,未來幾年的情況,請關註中海油馬上要進行的業績發布會!

友聯解讀:
查閱中海油有限的發布會數據。
中海油上半年資本支出為481億元,同比增長27%,主要因勘探及開發工作量均有所上升。全年資本支出預算為1,050億至1,200億元人民幣。
尤其是“海洋石油981”鉆獲的陵水17-2測試成功,對中海油意義頗大,成為公司自營深水勘探發現的第一個大型氣田。鐘華在發布會上也表示,“陵水17-2堅定了中海油深水油氣勘探的信心,也證明了我們在這方面的能力”。
公司管理層表示,中海油將維持2011-2015年產量年度複合增長率6-10%的目標不變,今明兩年資本開支都將維持當前增長水平。
----因此,哪里存在所謂坊間的下降呢?傳聞大多為杜撰與猜測!

劉健老大誠懇表示:
對於未來五年,我們是充滿信心!

結尾:
做專、做強、做好!我們必須做得更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