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加按買收息股達15%增長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2/15.html

不少blog友都有發現止凡有把自住樓加按套現作股票投資的,所以對這樣的操作也感興趣,參與工作坊時也有類似提問,不妨看看這是否也是你關心的問題。



Sam:

現時環境可考慮加按買股嗎?
如果以收息股為基礎,如何可以做到每年10%-15%增長?


止凡回覆:

是否加按買股,這未必是環境與時機問題,更是個人財商的問題,我對於借貸及加按投資的分析考慮,不妨參考以下文章: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search/label/借貸經驗分享

就算以收息股為基礎,其理念都不一定只集中看股息的,blog內也有文章討論過,有時間不妨看看: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11/blog-post_19.html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12/blog-post.html


後記:

加按套現再投資,於我而言,在今時今日的環境之下,我當然覺得合理才會作出這樣的操作。即使昨晚美國聯儲局正式宣佈加息四分一厘,正式進入加息週期,個人認為美國始終沒有條作在短時間內很猛烈地大幅加息。然而,當其他人又對這操作深入發問時,我又會擔心誤人子弟,因為這始終涉及借貸操作,不同人有不同背景、財商、性格,同一個操作放到不同人身上,絕對會有不同效果的。

我不喜歡在文章中討論太仔細的投資操作,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一點,因為已經重覆了很多次。當你不太清楚自己要什麼,又不知道該怎樣做,去問別人意見時,別人是否能給予你最好的建議呢?大家要訓練一個思維,就是沒有人比你更清楚你要什麼,與及沒有人比你更清楚什麼操作最適合你。

拿Sam的問題為例,為何以收息股為基礎?因為Sam本身對收息股的投資模式較有信心嗎?如果看看我給Sam的連結,不難發現可能Sam對收息股的理解與我的理解可能不一樣。為何要每年獲取10%-15%增長?這與Sam本身的投資計劃有怎樣的關係呢?這些都只有Sam本身最清楚。

然而,單單是這兩個準則,即「收息股」與「10%-15%增長」,就足夠提供投資建議嗎?還有不少東西需要考慮的,包括Sam本身的能力圈及性格、對股票的認知、在超買與超賣時的操作、日後檢視公司變質的能力等,這些因素都會決定投資回報的,而且每個人都不同,隨便說些股票號碼有意思嗎?

我們從大師身上學習時,主要是其思維,而並非抄襲他們的實際操作,如果發現有「專家」非常炫耀其投資成績,但其投資理念卻不太合理,我會避而遠之。話說回頭,我發現有不少朋友都把這個概念模糊起來了,總是著重結果往績,不想紙上談兵,但這實非我的理念。

我不反對在一些討論投資方法的地方也會有很好的交流,我也從一些「不太悶」的地方學到很多操作方法,當然主要透過了解分享者背後分析及理念。若大家能認真研究別人的投資方法,自然能管理風險與避免損失,而大前提是自己定必要對投資工具有所認識,下過苦功,自然能事半功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853

加按買收息股達15%增長

不少blog友都有發現止凡有把自住樓加按套現作股票投資的,所以對這樣的操作也感興趣,參與工作坊時也有類似提問,不妨看看這是否也是你關心的問題。



Sam:

現時環境可考慮加按買股嗎?
如果以收息股為基礎,如何可以做到每年10%-15%增長?


止凡回覆:

是否加按買股,這未必是環境與時機問題,更是個人財商的問題,我對於借貸及加按投資的分析考慮,不妨參考以下文章: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search/label/借貸經驗分享

就算以收息股為基礎,其理念都不一定只集中看股息的,blog內也有文章討論過,有時間不妨看看: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11/blog-post_19.html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12/blog-post.html


後記:

加按套現再投資,於我而言,在今時今日的環境之下,我當然覺得合理才會作出這樣的操作。即使昨晚美國聯儲局正式宣佈加息四分一厘,正式進入加息週期,個人認為美國始終沒有條作在短時間內很猛烈地大幅加息。然而,當其他人又對這操作深入發問時,我又會擔心誤人子弟,因為這始終涉及借貸操作,不同人有不同背景、財商、性格,同一個操作放到不同人身上,絕對會有不同效果的。

我不喜歡在文章中討論太仔細的投資操作,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一點,因為已經重覆了很多次。當你不太清楚自己要什麼,又不知道該怎樣做,去問別人意見時,別人是否能給予你最好的建議呢?大家要訓練一個思維,就是沒有人比你更清楚你要什麼,與及沒有人比你更清楚什麼操作最適合你。

拿Sam的問題為例,為何以收息股為基礎?因為Sam本身對收息股的投資模式較有信心嗎?如果看看我給Sam的連結,不難發現可能Sam對收息股的理解與我的理解可能不一樣。為何要每年獲取10%-15%增長?這與Sam本身的投資計劃有怎樣的關係呢?這些都只有Sam本身最清楚。

然而,單單是這兩個準則,即「收息股」與「10%-15%增長」,就足夠提供投資建議嗎?還有不少東西需要考慮的,包括Sam本身的能力圈及性格、對股票的認知、在超買與超賣時的操作、日後檢視公司變質的能力等,這些因素都會決定投資回報的,而且每個人都不同,隨便說些股票號碼有意思嗎?

我們從大師身上學習時,主要是其思維,而並非抄襲他們的實際操作,如果發現有「專家」非常炫耀其投資成績,但其投資理念卻不太合理,我會避而遠之。話說回頭,我發現有不少朋友都把這個概念模糊起來了,總是著重結果往績,不想紙上談兵,但這實非我的理念。

我不反對在一些討論投資方法的地方也會有很好的交流,我也從一些「不太悶」的地方學到很多操作方法,當然主要透過了解分享者背後分析及理念。若大家能認真研究別人的投資方法,自然能管理風險與避免損失,而大前提是自己定必要對投資工具有所認識,下過苦功,自然能事半功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1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