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利润最大化是最愚蠢的想法 laoba1梁军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hj7.html

 

世界上没有人能做到利润最大化,巴菲特也不能。不可能买在最低点,巴菲特买入华盛顿邮报后,股价持续下跌,两年后才回到买入时的价格,这并不妨碍后来巴菲 特获利一百多倍。也不可能卖在最高点,巴菲特卖出中石油后股价继续上涨超过50%。巴菲特买入的股票也不是涨幅最高的,他并没有买过上涨超过千倍的沃尔 玛、思科、辉瑞、默克,但巴菲特一样成为了世界首富。利润最大化仅仅是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投资者的目标应该是赚确定的钱,自己能把握的钱,只要能持 续稳定地获利,就能享受复利带来的奇迹。
    很多投资者看不起20%-30%的复合回报率,然而真正能长期达到人的却并不多,而这样的增长率经过复利产生的威力却是十分惊人的:
 
复合增长率
10年总回报
30年总回报
20%
6.2倍
240倍
30%
14倍
2600倍
 
100万的本金如果以复合回报率20%增长,10年即达到620万,30年2.4亿。如果是30%的复合回报率,10年后将增值至1378万,30年则成为不可思议的26.2亿。
    利润最大化的想法不但不能真正实现高额回报,反而可能成为财富的毁灭者。利润最大化的思维很容易让投资者失去理性,眼中只盯着利润,完全无视风险,不断违 反原则,不断突破能力圈。我身边就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位最要好的朋友最近几年跟着我做投资,他买入的股票跟我的几乎一模一样(买那个股票,什么时候买 我都会告诉他),但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他的投资变得十分“灵活”。为了更高效地利用资金,他的仓位不断变化,有时波段操作,有时追逐阶段性热点或概念 性炒作,有时见异思迁半途换股。尽管他投资的股票跟我基本一样,但几年下来令人惊讶的是他不但没有赚钱,反而出现了大幅亏损(几年间他投资过的主要股票总 涨幅都在五倍以上)。痛定思痛,经过血淋淋的教训后他终于下定决心,不再做“利润最大化”的美梦。去年底我告诉他中恒集团上涨了50%,他说:“是吗,买 入后我都几乎不再看账户,有变化你告诉我就行了。”
    总是期望利润最大化往往适得其反,类似的案例多不胜数。道理很多人也明白,只是一旦进入实战就会被暴利所迷惑忘记了一切,抱着侥幸心理一厢情愿地向好的方向想,为非理性行为寻找种种借口,随便放弃原则,最终变成利润最小化。
 
梁军儒201102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02

家裝O2O從1.0到3.0的進化:生態平臺化是大勢所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2/156804.shtml

家裝O2O從1.0到3.0的進化:生態平臺化是大勢所趨
舍予兄 舍予兄

家裝O2O從1.0到3.0的進化:生態平臺化是大勢所趨

“生態平臺化”是家裝o2o大勢所趨。

文 | 舍予兄

200年前,當第一艘蒸汽動力輪船出現時,大家認為這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對於當時的海運公司來說,它沒有什麽意義,因為它看上去太弱小了,還不怎麽靠譜,但人們很快發現蒸汽船有一個優勢,就是可以逆流而上,改變了人們幾千年來只能借助風力順流而下的現實。沒幾年,它就讓所有的風帆運輸公司都消失了,這是《必然》中揭示的一個給我們啟發的技術顛覆的例子。

工業時代的技術發展是機械性的,但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卻是生物性的,在互聯網的環境下,無數行業就像某個生命體為了適應環境,生存壯大,不斷優化進化自身一樣,這種特征在家裝行業近幾年的發展中也有所體現。所以我們今天要梳理的就是從Version 1.0 到Version 3.0,家裝行業是如何在互聯網的環境下進行自我進化的。

貫穿家裝O2O行業的三個演變階段

家裝1.0時代,信息鴻溝與撮合交易時代

從大趨勢上來說,包括BAT在內,十多年前的時候都沒有線下業務,你會發現BAT最初的主流業務也都是只做線上信息的整合。其中阿里要解決資金擔保的問題,所以它的出現和發展比百度和騰訊慢上一些。

家裝的1.0時代一般指的就是十年前這個階段,1.0時代最大的特征是跨越信息鴻溝,看誰能解決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性。無論是線上流量的對接,還是線上報名、線下團購的組織,主打一塊就能夠快速擴張自己的模式。在家裝領域,業內比較老牌的家裝O2O平臺,都在這個時代相繼誕生。

1.0時代里,傳統家裝行業活的還算滋潤,因為長期以來用戶流量的分散,大多的裝飾企業認為在做口碑上的成本遠大於做營銷的成本,傳統家裝在1.0時代里依然遵循著以往的轉包業務,用戶雖然有所不滿,但也無可奈何;而同時代的互聯網家裝雛形已經開始出現,但對於行業的改變,還停留在信息服務上。

所以這就顯露出家裝1.0時代的遺留問題,用戶的決策痛點沒有被解決,在1.0時代里,用戶並不滿足於信息服務,而1.0時代的互聯網家裝,能提供的往往是信息,除了信息中介的作用,一些更深入的互聯網家裝項目可能會為用戶提供家裝公司的口碑信息,此時的互聯網家裝正在逐漸發展壯大,通過積蓄規模成為最早的家裝行業線上流量入口。但是在1.0時代,互聯網對家裝行業對用戶痛點的改變還處於表面階段,由於信息鴻溝的存在,家裝1.0時代里,早期選手們都在追求獲取流量的能力,並且希望能對行業有更深入的改變。

家裝2.0時代,擔保服務與產業能力時代

從2012年到2015年初,屬於家裝2.0時代,由於用戶對家裝行業的決策痛點一直存在,驅使各種家裝O2O模式開始走向了擔保服務模式。2.0時代的互聯網家裝開始通過各種技術和手段,提升自身的服務標準化程度和擔保能力。

由於家裝行業,屬於O2O中的超重決策,所以用戶會在搜集大量信息後,在各家平臺和裝修公司間進行比較,這時候,誰能給出更多的擔保服務,往往就可以成為用戶最終的選擇。在家裝2.0時代,由於各大互聯網家裝平臺已經逐漸形成了規模效應,對於線下的服務鏈把控能力也有了大量上升。通過對服務鏈和供應鏈的改造,能有效地給予工地質量一定的保證,在2.0時代,我們列舉了一些互聯網家裝對行業服務改造的四種模式。

1. 獨立監理服務——土巴兔、有住網

設置平臺的第三方監理團隊,通過環節驗收檢驗裝修工地質量。

2. 裝修款托管服務——土巴兔

推出“裝修保”的類支付寶裝修款托管服務,配合節點驗收,通過後裝修公司才能收到節點款項,嚴格把控工地質量。

3. 標準化套餐模式——愛空間、有住網

愛空間推出699元/㎡裝修套餐,帶動了整個互聯網家裝的套餐風潮。

4. F2C模式與供應鏈建設——土巴兔

通過互聯網家裝的入口優勢,連接業主與上遊建材家居廠家,實現了從工廠直接到業主家工地的建材家居輸送,免去了中間環節。

產業能力是2.0時代最重要的能力,產業能力包含了服務鏈和供應鏈的能力,由於家裝行業涉及的產業鏈極其複雜和專業,對很多創業者來說,產業能力是一個非常難過的坎。這也是2015年出現的很多小型互聯網家裝公司沒有度過下半年寒冬的原因。因為這些小公司大多做的其實只是營銷層面的創新,所以這也是為什麽當新美大宣稱要進軍家裝,並不被業內看好的原因,因為新美大試圖在2.0的時代,複制家裝1.0的業務,模式上已經落後了。

在家裝2.0時代,誰率先整合了產業能力,誰就有機會成為獨角獸公司。2015年初開始,土巴兔通過 去中介化對社會化的設計師、工長、工人的直接調度管理,實現了信息流、現金流、供應鏈產品流的完整閉環交易,並且獲得了由58同城、經緯、紅杉聯合投資的2億美元C輪融資,是距今為止行業內最大的一筆融資。

2.0時代對家裝行業來說,就像是工業時代,但家裝產業很快就不再滿足於傳統的服務供給模式,在解決了擔保問題之後,行業開始自我進化邁入一個新的階段。

家裝3.0時代,生態平臺與科技創新時代

隨著消費升級潮的出現,用戶開始渴望更具體驗的家裝服務,其中最大的特點就是過去的建材家居團購展銷會的模式逐漸走不通了,85後、90後的用戶變得越來越懶,且更多地希望服務流程能夠線上解決。

同時,用戶也不再滿足於舊有的服務與品質,城市里新中產階層並不缺乏購買力,他們更為關註整個家裝過程中的體驗,而消費升級帶來的影響不僅僅在C端,也存在於B端,作為家裝上遊產業的家居建材行業,以及家裝公司和裝修工人,都需要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如何在存量市場中切入,然後進入增量市場,解決產業信息不對稱的方法主要是基於存量市場的供給轉移。比如UBER最開始在美國啟動的時候,供給始終比需求重要。原來就在美國開專車的人,是 UBER 最重要的供給。

這樣的現象同時也適用於龐大的家裝市場,行業內一方面需要淘汰落後的病態的裝修供給,同時用戶需求上又呼喚更多的高效優秀裝修服務供給出現供選擇。同時,用戶需求也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的特征。

家裝3.0時代的四個必然

1.家裝“內容”開始受到歡迎,IP化開始顯現

2.共享經濟到來,手藝人解放勢不可擋

3.殊途同歸,大部分家裝O2O未來必然是“生態平臺化”

4.未來家裝平臺必然是全面落地F2C和智能家居的唯一入口

1.家裝“內容”開始受到歡迎,未來必然會逐漸IP化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怎樣花最少的錢提升出租屋的格調”收獲了全國數千條答案,其中有一條一位女生改造了一個帶露臺的小房間,把它變成高大上的閣樓別墅的過程的答案收獲了高達37K的“贊同”,這還僅僅是關註“租房裝修”這一小眾需求的人群在一個社群上的體現。事實上,即使是蝸居在北上廣出租房里的80、90人群也非常註重的概念,但是目前業內的普遍情況是描繪家的好的UGC(用戶原創內容)非常稀缺,從好的UGC最終會發展為達人裝修的家裝IP,在3.0時代,家裝的IP和內容將迎來一次大的爆發。而內容的進化也會逐漸深入,順序分別是,1.裝修問答 2.裝修口碑 3.裝修日記 4.達人案例 的形式逐漸拓展。這也是很多大型家裝O2O平臺很早都在做的。

2. 共享經濟到來,唯有手藝人解放才能提升產業效率

Uber和Airbnb是共享經濟的典型代表,兩大企業分別給出租車行業和酒店行業帶來巨大革命,也讓“共享經濟”一詞迅速火熱。從這兩家公司的概念和例子中不難看出,共享經濟的本質是產能的效率重置。而類似工長平臺的重度垂直服務的效率永遠高於傳統裝修公司的中介模式,這也是為什麽舍予兄在這里判斷愛空間未來也有很大可能會成為“工長平臺”的原因。因為無論是自有工人還是裝修公司模式,都不是最終的效率重置。

發生共享行為的另一個前提是平臺需要做好的就是第三方做擔保,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資金擔保,還有口碑體系, 比如Airbnb 利用用戶的實名制社交賬號來判斷個人的信譽度,支付寶推出的芝麻信用分是普及大眾的一個信用評價指標,而在家裝行業,土巴兔目前正在打造一條全國包含設計師、裝修公司、工長、工人等家裝服務者和單位的身份管理和口碑體系,未來行業服務者將會有自己的“誠信身份證”。一旦這條身份口碑體系打通,毫無疑問,可以極大地解放國內家裝行業的服務者,完成家裝服務鏈的生態建設。

3.殊途同歸,大部分家裝O2O未來必然是“生態平臺化”

長久以來,關於家裝O2O,存在一個較為明顯的認知誤區,比如家裝O2O分為“家裝平臺型公司”和“垂直型互聯網家裝公司”,事實上,提出這個觀點的人對於家裝整體的服務鏈缺乏深入的了解。

家裝服務的主體是人,無論是平臺還是垂直公司,其實都是同樣的一批服務者,區別只在於對服務鏈深入的把控力有所不同。舉個例子,比如過去,外界普遍認為土巴兔是“平臺”,而近期土巴兔推出的工長模式,已經開始涉及“垂直”的裝修業務,這就是家裝3.0時代特征之一,而過去作為垂直小而美代表的愛空間,也在擴張壓力下積極尋求連接上下遊產業鏈,向“平臺化”靠攏,未來不排除成為工長裝修平臺的可能,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最具產業效率的肯定是Uber式的手藝人模式。

所以家裝O2O的各種模式的最終型態,肯定是殊途同歸的,“生態平臺化”是大勢所趨,最終會生長出一家匯集了全國最優質的裝修公司、優質工長、優質工人,多層次優質供給的家裝巨頭。

4.未來家裝平臺必然是全面落地F2C和智能家居的唯一入口

智能家居系統和自動控制系統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其實早在90年代末就開始啟用了。但進入中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中國是公寓房,而美國都是獨棟別墅。獨棟別墅自然會考慮到安防系統、門禁系統,包括里面的一些選擇自然都會配套,而且技術也比較成熟。國內智能家居目前發展還在早期階段,隨著智能手機漸漸出現,09年中國正式提出感知物聯網的概念後,才漸漸得到了重視。

而2014年被稱為中國的智能家居元年。目前智能家居的發展也在逐漸深入,未來不會僅滿足於安防,門禁,電器管控系統,那麽這里就遇到了一個矛盾,那就是,智能家居的安裝和布局,必須從硬裝階段開始,這也是國內像京東的JD+平臺,海爾的U-home系統、小米的整個智能家居的生態等,都急切地尋求互聯網家裝合作的原因,未來只有互聯網家裝才能實現智能家居和物聯網的全面落地。

就像凱文凱利所說,要成長為新的物種,就要經歷所有你不會再扮演的角色。我想這句話能給現在的家裝行業做一個最好的定義,十年之後,家裝O2O將不再是泥腿子行業,而會誕生出真正的科技巨頭。

家裝o20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452

德勤:產融投一體化是破解控股集團發展金融投資業務難題之道

綜合性控股集團進行多元化的產業、金融布局是全球性的趨勢。在中國,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實體經濟和金融行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以及金融監管逐步放開,諸多綜合性控股集團開始布局並大力發展金融、投資業務。

德勤在今日發布的《打造“產、融、投一體化”商業模式——破解綜合性控股集團金融和投資業務發展的戰略難題》白皮書中預計,未來5-10年仍將是中國的企業集團開展綜合化經營,布局、發展金融和投資業務的有利時間窗口,打造“產、融、投一體化”的商業模式,充分地發揮各業務板塊之間的協同效應將是破解綜合性控股集團金融和投資業務發展戰略難題的關鍵。

該白皮書研究發現,從實業、金融、投資業務視角綜合分析各類綜合性控股集團的股權背景、發展歷程、產業和金融業務布局及組合方式等,綜合性控股集團業務布局基本分為三種類型:產業集團布局金融業務;綜合金融集團布局產業;以及投資集團布局產業與金融業務。

具體來說,大型央企、國企產業集團在堅持主業的同時均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拓展金融業務和多元化產業,發揮業務組合的優勢,爭取更大的業務發展與騰挪空間。而受益於國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傳統“高門檻”行業,民營企業集團積極探索多元化產業和金融業務的投資與運營,處處顯現出民營資本的敏銳嗅覺和靈活身段。同時,隨著新一輪國企國資改革的持續推進,從中央到地方湧現出數十家綜合性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公司,在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區域金融業發展中發揮著特殊作用。而大型金融機構把握金融混業經營監管放開的機遇,已逐步形成綜合金融的業務格局,並進一步反向實體經濟延伸,主動進入相關或非相關多元化的實業領域。

德勤管理咨詢金融業戰略與運營咨詢副總監段蕾認為:“無論產業資本還是金融資本,在經濟新常態之下均希望通過業務多元化尋找新的增長點,借助資本紐帶發揮業務組合的協同效應以拓展更大的戰略發展空間。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引導和扶持、金融業市場化改革和行業準入門檻降低、以及金融創新和金融科技發展等因素,都為這一戰略訴求提供了有利的外部市場條件。預計未來5-10年仍將是中國的企業集團開展綜合化經營,布局、發展金融和投資業務的有利時間窗口。”

不過,綜合性控股集團在布局和發展金融、投資業務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德勤認為,布局金融業務時如何科學選擇金融牌照或子業務單元;後發綜合性控股集團布局和發展金融業務,如何結合自身產業資源特點發揮後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車;如何實現產業和金融業務的協同發展;以及如何構建“勝人一籌”的投資能力,並借助投資能力推動金融和產業發展的升級是這些控股集團面對的四大核心戰略難題。

德勤管理咨詢金融業戰略與運營咨詢合夥人支寶才表示: “綜合性控股集團的業務形態各異,背後的商業邏輯卻異曲同工,都是圍繞核心主業,以投資業務為手段、多元業務為補充。”德勤的研究也表明,國內外成功的綜合性控股集團無一例外地遵循了這一商業邏輯。打造“產、融、投一體化”的商業模式是綜合性控股集團發展金融和投資業務的成功之道,成功的關鍵在於要充分地發揮各業務板塊之間的協同效應,才能實現“1+1+1>3”的跨越式發展。

例如,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保險作為核心主業,借助保險業較低成本資金的獲取能力,為其投資業務提供持續資金補充;利用其產業投資、資源整合與運營管理能力進入多元實業領域,實現集團整體資產的保值增值;同時多元化的實業業務也為集團帶來現金流和收入回報,從而分散保險與投資業務的經營風險。

德勤認為,“產、融、投一體化”的商業模式關鍵在於充分發揮各業務板塊之間的“產融互動”、“融投互動”和“投產互動”協同效應。例如在“投產互動”中,集團可利用投資功能實現新業務的孵化和培育、產業鏈延伸、傳統產業結構調整;而豐富的產業平臺,可為投資業務提供退出通道,並有助於投資板塊積累行業經驗、成為行業專家,帶來更多產業鏈上下遊的投資機會。

不過,支寶才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並不是所有控股集團都適合於投資金融業務,因為金融業務有較高的門檻,例如強監管、投資門檻較高、人才及風險管理要求較高,另外也需要建立與金融行業相匹配的公司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80

學者談京津冀協同發展,公共服務一體化是關鍵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從2014年2月26日首次提出到實施推動,已跨過三年光陰。

北京市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從經濟增長看,2016年,京津冀三地地區生產總值合計74612.6億元,占全國的10%。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考察北京時強調:“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規劃建設的‘牛鼻子’,在這個問題上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圍繞遷得出去、落得下來,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勵引導機制。”

如今,放眼京東,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建築群初具規模;京南,新機場在2019年投運後為京津冀三地再添一翼;京北,北京冬奧會籌辦如火如荼;而津、冀承接非首都功能亦正在加速。

圍繞三地協同發展與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熱點話題,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長趙弘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

第一財經:《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2017年是近期目標年。按照3年工作目標,哪些目標已經實現?

趙弘:交通協同、生態環保、產業合作這三個領域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領域,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

從交通方面看,除了京唐城際、京濱城際外,廊涿城際、首都機場到北京新機場城際鐵路聯絡線等4條城際鐵路建設已經啟動。京津冀三地的產業合作正在深入,比如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園落戶河北滄州,這一產業園從北京遷到滄州後,藥批文號等部分管轄權仍屬北京,實現異地監管。在生態環境方面,三地也在大氣汙染、水汙染等方面實現了聯防聯控,三地一盤棋。

第一財經:對於三地協同發展下一步的工作而言,你認為重點和難點問題還有哪些?

趙弘:重點和難點應該在於非首都功能疏解地的條件建設。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京津冀三地的發展階段有差異,收入水平、公共服務水平、醫療養老等方面差距比較明顯。這導致了部分產業疏解面臨人才跳槽的壓力比較大。

具體而言,疏解地的條件建設至少應該包括三個部分:第一位就是快速軌道交通體系;其次是涉及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公共服務短板要補上;再次是要解決制度銜接問題,讓市場力量與政府力量形成合力。

第一財經:習近平在這次調研中強調,“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引領作用總體規劃經法定程序批準後就具有法定效力,要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而北京確立了“一主、一副、兩軸、多點”的城鎮空間結構,現在這一空間結構的建設處於怎樣的階段?

趙弘:過去北京城市規劃的最大問題在於空間結構沒有實現優化布局、單中心格局沒有打破。而“一副”的提出是重要突破點,並且上升為國家戰略來推動這一規劃。

當前副中心的建設有目共睹,我認為未來應該在“多點”上持續發力。

“多點”包含了兩個層次:首先是副中心本身周邊的區域聯動開發、統一規劃、組團式發展,這需要前瞻性地規劃,特別是需要建成軌道交通主導下的快速交通體系,使副中心能走一條可持續城市發展的道路;其次是北京中心城市的周邊區域,建成若幹個新城、微中心的開發和建設,真正形成多點支撐、功能分散又高效聯系的大都市圈。

目前看,規劃的實施機制建設還有探討的空間。換言之,規劃中提出了很多安排和要求,如何實現規劃落地在條件建設上需要進一步發力。

比如,從北京交通結構看,中心城區地鐵密度不足,缺乏中心城區到達周邊區域的市郊鐵路,軌道交通供給不能滿足大規模、快速化、低碳化的交通出行需求,出現供給側與需求側“錯配”;從京津冀區域看,城際鐵路建設滯後,難以滿足城市間交通需求,特別是不能滿足北京與周邊區域的交通聯系,還沒有建立起符合大都市圈發展需求的、以軌道交通為主導的交通供給結構。

第一財經:《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沿京滬、京廣、京九、京承、京張、京秦等方向鐵路通道,選擇若幹個中小城市,高起點、高標準建設若幹定位明確、特色鮮明、職住合一、規模適度、專業化發展的 “微中心 ”。這一“微中心”在大都市圈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趙弘: 從國際上看,倫敦、東京等國際大都市為解決城市規模擴大與運行效率的矛盾,將某些功能分散布局到中心城外圍的某些區域,形成所謂的新城、衛星城、微中心等。

大都市圈要建立分層級的軌道交通體系:市內15公里內以地鐵為主;15~30公里以地面快速軌道交通為主;而在大都市圈範圍內,也就是約100公里內的衛星城、新城和微中心,必須有一站式、大容量、低票價的市郊鐵路為支撐,並與地鐵網絡保持聯系,與中心城建立一小時通勤圈,與中心城區建立有機高效的聯動。

第一財經:“微中心”和市郊鐵路建設起來之後,會不會造成周邊居民還是通過軌道交通回北京上班,北京依然無法達到疏解的目的?

趙弘:一方面這就要強調“微中心”要保障城市功能比較健全,對承接中心城的人口和城市功能疏解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相對獨立,強調產城融合、職住一體;另一方面,也要保持中心城區適度的建設強度和承載能力。

以倫敦的米爾頓·凱恩斯新城為例,居民中三分之二是在當地就業,剩余三分之一是去中心城區就業;而另一方面,在凱恩斯新城的就業人數中,三分之二來自當地,三分之一來自中心城市和周邊區域。這是一個就業的雙向過程,也是一個逐漸實現職住平衡的過程。

第一財經: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中期目標到2020年,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將得到緩解。這一緩解應該具備哪些標誌或者特征?

趙弘:我認為,應該具備以下特征:首先空間上分散化、多中心的格局初步形成,空間格局和人口分布進一步優化;其次初步建立以軌道交通為主導的軌道交通體系,交通壓力減輕;從生態環境看,區域環境壓力減輕;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思維、推進機制建立起來,形成共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054

習近平: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是大勢所趨

6月10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出席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的各成員國領導人共同會見記者並發表講話。

習近平說,我們一致指出,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是大勢所趨。各方將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權威性和有效性,鞏固開放、包容、透明、非歧視、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各方將繼續秉持互利共贏原則,完善區域經濟合作安排,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合作和發展戰略對接,深化經貿、投資、金融、互聯互通、農業等領域合作,推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打造區域融合發展新格局,為地區各國人民謀福祉,為世界經濟發展增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66

利字當頭:去槓桿化是唯一真相

1 : GS(14)@2012-09-04 12:52: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904/18007353
今年Jackson Hole甚麼都沒有,伯南克留低的只有一個懸念。
反而,三藩市、芝加哥、波士頓以及聖路易斯的聯邦儲備銀行的總裁,卻走出來說支持聯儲局公開市場操作、無限量買債。無限量買債的意思,就是一天不見到失業率回落到衰退前的水平,聯儲局就可以無限量地購入資產。
同場加映,還有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Michael Woodford發表文章,指為超低息政策定下期限指引,出口術不但無效,而且會製造一種悲觀預期。邏輯上,如果聯儲局認為要將超低息政策維持至某個日期,即意味著在這個日期前,經濟不會好,要是經濟不會好,限期完結時,要繼續超低息,直至永遠。反過來看,要是超低息政策真的發生效用,應該在期限完結前就見到經濟復甦,結果將會是聯儲局可能要提早結束超低息政策。換句話說,公開市場委員會聲明中那句「2014年底之前維持超低利率」的講法,實屬多餘。伯南克的發言,明顯是對這幾個人的回應。甚麼QE3的暗示,我還是覺得大家想多了。
靠政府不如自求多福
去槓桿的過程,不可能平坦無痛。記得十多年前,大家都說美國家庭靠借貸揮霍,不健康,現在就是「有咁耐風流」的結果了。當民間的負債在縮減,取而代之增加負債的是政府。買債的,卻是央行。結果,債和錢終於混為一體。債務貨幣化,結果還是財務自衞能力最低的人受的剝削最大。說到底,期望政府救市,倒不如自求多福。有些事,必須經歷一定的過程,聰明人知道過程的發展路徑,最低限度會懂得保護自己。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