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管理力》壹電視行政總裁王子云 冒險體驗 更有同理心包容老闆與員工

2013-02-11  TWM
 
 

 

《管理力》壹電視行政總裁王子云冒險體驗 更有同理心包容老闆與員工壹電視行政總裁王子云,過去在雅芳AVON總經理任內,上了一堂「體驗學習」課程,對她日後的職場生涯影響深遠,讓她更有同理心包容老闆與員工的難處。

撰文‧賴琬莉

「加油!Karen(王子云的英文名),加油!跳啊,跳啊。」底下的學員不斷鼓譟,但站在五層樓高木樁的王子云,依然瑟縮蹲著,捱到天色昏暗,王子云才撐著身體站起來,咬牙往前跳。沒抓住繩索的她,下到地面後,又委屈又害怕,眼淚鼻涕狂飆。

坐在壹電視辦公室,王子云談起這堂課,比手畫腳激動的描述著,彷彿昨天才上過課;事實上,這是十年前,她剛接任雅芳總經理時,公司安排她與業務部上的「體驗學習」課。

親身體會狀況 印象最深刻之前在外商工作,王子云上過國內外百種以上課程,但從沒有一堂課像「體驗學習」,讓她如此印象深刻。

所謂「體驗學習」是利用情境塑造、遊戲與工具,在參與一連串的活動中,不是老師告訴你答案,而是讓學員體驗、反省、歸納分享,最後應用到工作或生活上。

例如考驗膽識的「老鷹之柱」,是要學員爬上五層樓高的木樁,往前躍身拉住繩索,然後滑到地面。該遊戲的英文名稱是Pamper Poll,因為站在那根柱子往下跳,會嚇出尿,應該穿幫寶適(pampers)尿布上去。

其實「老鷹之柱」是選修活動,但同去的主管拱王子云:「Karen,你去玩,我今年多幫你衝兩億元業績。」從業務處長初接總經理的王子云,只好硬著頭皮上場,她望著高聳的木樁,第一個念頭是好高,爬不上去。

由於木樁有凸出、凹進之處,王子云攀爬時曾害怕摔倒,爬到一半,她覺得自己既上不去、也下不來,進退兩難,「我第一次腿軟哭了。」她不得已使出吃奶力氣抖著雙腿往上爬,但一到頂,才發現風大天冷,木頭晃動,聽到底下主管加油聲,她頓時體悟:「原來當老闆是孤單的,高處不勝寒。」在爬木樁過程中,王子云對每個下一步,都充滿害怕,她經驗到如何克服恐懼,體會到很多時刻,領導者必須獨自決定、承擔後果,「你也可以說我不要跳, 讓我下來。」她大笑的說:「尤其主管都想看我出糗,我當下驚覺,當老闆一定沒有朋友。」台灣外展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廖炳煌記得,那天,王子云是最後一個玩Pamper Poll的,當她跳下時,許多同事恭喜她、對她歡呼,廖炳煌發現這一瞬間,王子云不但戰勝了自我,也拉近了與團隊的距離。

各項挑戰活動 皆有不同體悟「修復計算機」遊戲也讓王子云記憶猶新,至今,她仍牢記遊戲規則,因為過程中,老師至少覆誦十次以上。

這個遊戲是所有學員先到起始線,當計時開始,學員進到數字活動區,在不違反規則下,依序踩完一到三十三的數字,每隊有五次機會,挑最少秒數的那次計分,每次中間有一分鐘討論時間,而每次數字位置都不同。

活動規則是:一、必須依照數字大小順序進行;二、一次只可以有一個人在數字區;三、所有人都必須從起始線出發,結束後回到起始線;四、每犯規一次加十秒。

遊戲開始,大家七嘴八舌,不知道誰要當第一棒,接下來輪誰;也有人提問:「一次只能一個人嗎?能不能一個人從頭到尾?……」但是老師惜話如金,僅說:「你是在問我嗎?」只重複把題目與規則講一遍,就不再回應。

第一次團隊群龍無首,慌亂成一團,第二次就有人跳出來發號施令指揮,先把人員排序再進去,但還是狀況百出,不是有人恍神,其他人急得大喊:「誰是九號,你、你、你快一點。」就是場內的人未出來,下一個就急著衝進被加十秒。

遊戲結束後的分享會,有人提出:「主帥無能,累死三軍。」也有人說:「浪費時間問老師。」有人則沉溺遊戲的情境中。王子云體認到,身為老闆,如果不做決定,團體會是一盤散沙;透過這個遊戲,下屬能體驗做決定很辛苦, 主管也能體會不做決定,組織的慌亂與不安。

之後,回到公司開會,就有人提出,玩計算機遊戲時,若是同一個人在裡面跑,可以縮減時間,但那個人會很累,最後的效益也會遞減,花的時間反而多。「直銷業比較講英雄主義,過去雅芳就是鞭策業務高手衝業績;但公司要成長,應該是團隊合作,而且要人人聚精會神,只要有人恍神,就拿不到好成績。」王子云率領的經營團隊,因此建立了要有凝聚力,才走得長久的共識。

另一個「矇眼走繩索」活動則又有不同的刺激與體會。學員用布矇眼走低空繩索,靠著其他人「左一點、右一點」的指引前進,過程中,有人堅持走完,有人覺得自己走太慢,怕影響團隊成績,決定退場換人走。

從活動中,讓學員了解在不知未來的狀況下,需要人指引,就像老闆做決定,若下屬提供的訊息越少,風險就越高,若訊息越足夠,老闆就愈有膽子做決定;同時也讓學員體認老闆做決定那一剎那的恐怖。

放諸各領域 受用無窮

這十年,王子云從台灣雅芳總經理、再接任香港雅芳、韓國雅芳總經理,兩年前她從雅芳退休,轉戰電視圈,接手壹電視行政總裁一職,「體驗學習」課程對她影響深遠。

由於「體驗學習」是由學員學了之後去做,過程中,不僅參考其他人作法,也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式,然後把經驗與下一個隊友分享,拿到好成績;雅芳要教直銷商如何化妝、賣產品,也需要經歷這個過程,王子云與團隊因此發展出一套「學(方法)、做(事情)、教(別人)」最後完成任務的教育訓練系統。

另一個影響是,王子云在「體驗學習」中,知道老闆要做決定有多麼困難,因此能夠體諒各自的難處。「現在回想起來,我很少抱怨老闆,因為將心比心,知道他做決定有很多痛苦 ,不可能胡搞瞎搞自己的公司,確信這一點,就沒有什麼好抱怨。」王子云慶幸自己在當總經理第一年,就接觸到該課程,她話鋒一轉談到壹傳媒交易案,「我能體諒黎智英賣壹傳媒的決定,他有他的困難,很多人說他愛錢,但你不是黎先生,怎能知道他的狀況。」王子云的職場生涯中,「體驗學習」課程的確讓她獲益匪淺,是實用且關鍵的一堂課。

王子云

出生:1964年

現職:壹電視行政總裁

經歷:台灣、韓國雅芳總經理

學歷:成大企管系

王子云 冒險體驗學習心得大膽嘗試、小心執行。

因時、因地、因人,隨時調整。

讓步也是一種贏。

體驗學習課程哪裡找?

開課機構 課程名稱 課程簡介救國團探索教育中心 人際溝通技巧課程 透過探索體驗活動,察覺溝通的障礙與問題,並藉由傾聽技巧的實務操作,達到真誠的溝通。

中華體驗學習發展協會 團隊建立課程 設定目標、建立溝通模式、衝突管理、焦點建立,整合凝聚團隊共創願景。

台灣外展教育基金會 海洋獨木舟體驗課程 學員被要求兩兩乘坐一艘獨木舟,在過程中學習領導與被領導的態度。

台灣外展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廖炳煌

「冒險╱探索教育」是藉由體驗式的學習,從過程中重新體察自我與團隊的關係,以信任感來建構團隊,乃至重塑共識。類似課程內容多以企業文化與需求來加以客製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95

包容與式微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ibyz.html

樂視網上市以來,遭遇過多次來自各方的質疑和攻擊,上市之初的質疑主要是為何行業虧損獨它盈利,之後是版權大戰中被指孤立,將落敗於幾方競購版權的聯盟之下,到了去年則是由重磅媒體主導的質疑其財務上版權成本攤銷方式的問題,而919顛覆日之後,對其進入智能電視領域更是質疑不斷,股價也出現了最劇烈的一次下跌,而最近,就是正在進行時的夏普中國投資否認超級電視合作事件了。

 

顯然,這是個一直在質疑漩渦中心的創新企業,隨著公司業務裂變性的增大,質疑也已經升級到一種火藥味濃厚甚至開始潑髒水的程度,從樂視網的應對來看,變化也是明顯的。

 

過去樂視網面對質疑,非常從容中肯,即便是對明顯的不懷好意者,也視而不見,把要說的核心問題講清楚即可,沒有情緒化,而近期隨著超級電視的推出,樂視網的風格則稍有轉變,從過去的平和謙恭變得稍稍有一點挑釁性,比如把三星劃歸老派守舊勢力,這次的夏普事件稱其為自作多情等等,對於一個從業者平均年齡只有26歲的朝氣蓬勃的企業來講,有點銳氣乃至殺氣無可厚非,而且超級電視這種確實具備顛覆性的產品面世,營銷和宣傳上也著實需要某種出位,現在從效果上看,這種吸引眼球的目的是絕對達到了的,只是,長遠的看,我仍然希望樂視網能保持過去的那種從容和中肯。

 

古今中外,當舊勢力有被革命掉的危險時,總是要釋放毒素的,而在這一點上中國文化尤其甚之,作為顛覆者,很可能要去做一個砸人飯碗的角色,被威脅到生存權的對方,跳得再高也可以理解,好在商業競爭畢竟不是真實的戰爭,當一個舊產業被顛覆,新生的產業又會製造出層出不窮的機會來,這是必然的,新興的產業鏈也將就此集結,因此對於那些飯碗受到威脅的人來說,儘早讓他們意識到把精力最快的轉移到新事業的投入上是最佳出路才是上上策,當然目前樂視的顛覆實質還沒真正展開,自己也在摸索中,但一向以有遠見為名的樂視團隊,應該早有這方面的準備和考量,儘量還是以忠厚包容的變革者形象示人為好,作為投資者,人們不需要一個萬箭穿心,蜂窩煤一樣倒下的顛覆未竟者,而是要一個積極活躍的,不斷為業界帶來機會的創造者。

 

所以對於最近各種「敵對勢力」的集中放毒,樂視團隊還是恢復優良傳統,沉穩應對吧,過激的話不要講,拿產品和業績說話,夏普的聲明是有點奇怪,但又能怎樣呢?能改變X60所使用的就是目前全球最高技術的夏普十代線的產品這一事實嗎?能阻止下月超級電視上市麼,或者打擊大家的購買熱情?各類媒體再怎麼揶揄譏諷或潑髒水,能打亂為超級電視上市所做的各項準備嗎?既然這麼多人才落戶樂視網,連中國藝術界第一品牌張大導演也擇此良木而居,那我想能最終回應外界的最好的東西,就是業績報表和超級電視的熱銷與優質服務了。

 

我今天剛看了大導演李安的訪談,他說一直以來,從小到大他都是一個膽小的,敏感的,脆弱的人,易哭,易動情,做什麼事都不那麼順手,但是做了電影以後,漸漸的變得權威起來,而且這個威權的氣場不斷在擴大,但是另一面。他又從不介意自己的式微,常常把自己置於一個低一點的,謙遜恭敬的位置,即便如此,在他的專業上,他的威權能量仍然在不斷增強,讓他能行走世界,和各種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李安最好的詮釋了以柔克剛。

 

可見,一個包容與式微的人,不見得其威權能量會遞減,只要不斷有成績,終有一天,他將越來越強,所以,樂視所構建的大事業,目前仍在前奏曲的階段中,樂視人還是沉默前行,苦幹實幹,迴避干擾,讓成績來說話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19

聚焦包容性 別讓“普惠金融”變了味兒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505.html

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普惠金融,希望通過政策引導扶持,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的、有效的金融服務;同時,確定農民、小微企業、城鎮低收入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體為普惠金融服務對象。

然而,隨著普惠金融一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大眾視野,對其含義的理解也有所偏差。

“普惠金融聽著很好聽,但有點變了味。搞這一行的人也多,做普惠金融中心的也不少,但‘普惠’仍然被很多人誤解為‘優惠’,甚至有些業內人士都公開稱‘普惠’就是以優惠的條件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近日,世界銀行東亞太平洋金融發展局前首席經濟學家,中歐-世界銀行中國普惠金融中心主任王君說道。

普惠金融應上升至國家戰略

普惠金融是根據英文inclusive finance翻譯而來,因此王君認為在某種意義上“普惠金融”也可以被稱為“包容性金融”。

“普惠金融的本質是向原來正規、傳統金融機構服務未能覆蓋到的群體提供金融服務。”王君分析稱,這類群體往往具備一些共同特點:地域上主要分布在邊遠地區、農村、城鄉結合部;對象主要是微小企業甚至個人;從資質方面來看,通常這類對象不能提供正規的資產負債表。這些特征使得他們無法進入需要財務數據“背書”的傳統金融體系。

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普惠金融服務對象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並未得到有效解決。目前我國的金融體系中,大型國企和中型企業等均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取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但小微企業以及部分低收入人群獲取資金困難的問題卻一直難以解決。

因此,王君認為,中國迫切需要制訂普惠金融的國家戰略,澄清一些重大問題,比如,普惠金融為哪些人服務?這些人有什麽特征?按什麽原則滿足其需求?用什麽樣的方法和政策措施?怎樣確定重點,分清優先緩急?在多長的時間內實現目標?除了要了解當前的相關現狀和市場需求外,建立普惠金融戰略還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客戶群的定位。

“近年來,一些政府部門出於善意,在很多不需要補貼的地方去補貼,不需要引導的地方去引導,抑制了民間機構和市場發揮作用。政府過多地關註直接提供金融產品,忽略了公共基礎設施,造成很多資源浪費。”王君建言,要實現普惠金融的目標,各級政府的職能需要重新劃分,重新定位。在金融服務領域,也應該分清楚哪些是逐利的金融機構願意去做的,而政府則集中精力去加強金融體系建設、健全金融基礎設施。

規範互聯網金融為“普惠”助力

值得註意的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金融的普惠性得到了極大延伸, 通過互聯網技術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成本,恰好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務群體的金融消費能力。

上海銀監局局長廖岷在參加中歐世界銀行普惠金融沙龍時表示,互聯網金融或者金融科技(FinTech)可能會顛覆一些服務的方式,但無法徹底顛覆金融規律。

不同規模的企業對於互聯網金融的需求有明顯區別,大型企業信貸需求很容易通過傳統的金融機構實現,它們的問題是如何借助互聯網提升資金管理效率,而小型企業主要集中在融資需求,如何通過互聯網拓寬融資渠道。這意味著互聯網金融在金融服務“普惠”上,仍有創新的空間。

但不容忽視的是,在村鎮銀行、網貸機構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效率與監管存在的一些問題。

為了讓我國的Fintech能夠真正在普惠金融或者包容性金融的發展中發揮作用,廖岷提出應該遵循金融穩定理事會(The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簡稱FSB)提出的“對於金融科技的監管評估框架”,該框架為各國監管部門評估金融科技提供了良好的借鑒,我國也在逐步實施。

廖岷分析稱,該框架可以分為“三步走”。首先,國家監管當局要評估金融科技領域的某種產品或者服務究竟是不是創新,其創新之處以及創新機構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征。第二步,評估創新業務、創新產品背後的原因,是為了降低成本、優化風險管理還是為了規避監管?其發展是因為金融市場本身的自然衍化結果,還是有新的市場出現?等等。第三步,則應該評估新業務、新產品對金融穩定的影響,包括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

“希望這個框架的應用能夠為規範我國FinTech或者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一個契機,推動公司用其創新的技術手段,為我們國家的包容性金融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樣我們才能實現很多人期待的彎道式超越” 廖岷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84

包容的經濟增長如何解局全球化困境

15年前,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曾寫過一本名為《全球化及其不滿》(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的書,斯蒂格利茨當時在書中就已經開始關心這樣的悖論:為什麽當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宣稱全球化能提高全球福祉之時,卻又有這麽多人敵視全球化?

彼時,斯蒂格利茨正關註著每天生活消費在一美元以下的人們,並已在為全球化帶來的負溢出效應尋找減小貧富差距的方式。

15年後,以英國退歐、歐洲右傾以及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在史上“最奇怪”的大選中崛起為標誌,那些一直被視為全球化受益者的發達國家民眾,如今也高舉民粹主義大旗,熱衷於新一波的貿易保護主義浪潮。

要如何重振貿易自由化,實現全球協同性增長呢?此次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的重點議題之一就是“包容和聯動式發展”,這是對G20宗旨的遵循,在全球經濟尚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呼籲縮小發展鴻溝、共享發展成果,聚焦世界經濟面臨的最突出、最重要、最緊迫的挑戰,為國際合作指明方向。

英國退歐:區域化的失意者

在英國選民投出英國退歐的結果之後,一位留歐派讀者在《衛報》文章下的留言代表了不少人的看法:“你們只是把一群我們永遠也接觸不到的特權精英(卡梅倫政府)投下去,然後讓另一群取而代之,脫歐只是讓他們換個方式賺錢,而你我的生活只會變得越來越糟。”

這何嘗不是英國的現實寫照:收入分配嚴重不均和刻意維持的階層等級令無處發泄的低收入人群紛紛將不滿投射到全球化和歐洲區域化進程之中。

自上世紀後半葉以來,英國就出現了去工業化思潮。加之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包括《第三次浪潮》、《大趨勢》等美國學者的著作在英國形成巨大影響,共同促成了英國政府急速的去工業化進程:到21世紀初期,服務業占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已達到七成左右,英國占全球制造業出口的份額也從1980年的7.2%下降到2012年的2.9%。

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歐洲政治經濟學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作為一名德國人,他對英國人這種把汽車企業悉數賣給德國、剝離制造業、光靠著服務業也能活下去的輕松心態,感到“佩服”。

根據英國近年來的數據,去工業化後的英國服務業GDP占比高達78.4%,且服務業又多分布於包括倫敦、愛丁堡等地的金融交易中心。

以倫敦為例, 大倫敦地區的GDP占英國GDP的1/5左右,而倫敦金融區的GDP又占倫敦GDP的14%,占整個英國GDP的2%左右。

1997年到2007年,英國經濟保持連續穩定增長,年增長率一直維持在2%至4%之間,是歐洲GDP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由於經濟高度依賴以金融業為代表的服務業,英國經濟遭受重創,陷入深度衰退,2008年第二季度後,GDP連續6季度負增長,導致2009年GDP出現4.9%的負增長,令英國成為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中最後一個擺脫衰退的國家。

自2013年以來,得益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和商業信心恢複,英國經濟呈現全面複蘇勢頭,2013年、2014年的GDP增長率分別達1.8%和2.6%,增速創7年新高。

30年激進的去工業化進程在英國造成了惡果:英國北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落後於大倫敦地區,曼徹斯特、利物浦、利茲、紐卡斯等英格蘭北部地區失業率嚴重,地區基礎設施陳舊,無法吸引外資重振經濟,更談不上發展科研、產業升級。

上述LSE的教授對記者表示,如果將在“退歐公投”中投出退歐票的選民分布圖與英國北部因去工業化而導致失業率上升的區域圖拼在一處,可以看到這兩張圖重合度相當高,而倫敦高就業率也同“留歐”的高投票率相印證。

根據英國城市中心的一份研究,自2004年以來,英國南部城市與北部城市的雇傭率為12∶1,即英國南部城市每有12個人就業,北部城市僅有1個人就業。而在2004~2013年期間,倫敦就業率上升了17%,而北部城市黑池(Blackpool)等地的就業率下降10%。

一位在中英之間常年主持貿易工作的英國政府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指出,投脫歐票的北部英國民眾大部分都沒有走出過英國,甚至沒有走出過自己家門,他們既失業,又迷茫。之所以反感全球化或歐洲化,或許是因為從未從上述進程中獲得紅利。

實際上,歐盟的前身,即在1952年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以及西德成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接管了魯爾區的管理權並取消部分德國工業生產的限制,推動歐洲國家煤與鋼鐵的生產銷售,早期加入的歐盟國家享受了歐洲二戰後騰飛的經濟紅利。而英國由於歷史上諸多原因到1973年才加入歐盟,恰逢這段時期歐洲戰後“黃金時代”正式結束,第一次石油危機引發歐洲國家陷入經濟滯脹。

這種情況下入盟,就好像是“人家吃飯吃了一半,我們才來到桌子前面”。上述主持貿易工作的英方人士表示,英國在歐盟這麽多年,總有“來晚了”的感覺。

換言之,加入歐盟並未令英國搭上歐洲經濟騰飛的快速路,反而因為歐盟的“單一市場”而喪失了本土從就業到產品競爭的諸多份額:譬如以上文所提的黑池為例,黑池曾是英國中產階級家庭度假的濱海度假樂園,繁盛時期修建了大量遊樂設施。然而,伴隨英國入盟,廉價航空和簽證便利令英國的中產階級迅速發現了性價比更高的西班牙海灘,直接導致黑池漸漸衰落,同時,由於英國政府崇尚自由競爭而缺少政府拉動投資,黑池這類北方城市無法實現產業轉型。

反自由貿易的“特朗普”效應

一方面,英國退歐為歐盟官僚主義敲響了警鐘,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是,退歐令歐洲大陸以及美國的精英也在重新審視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進程中被忽略的人群。

正如斯蒂格利茨近日在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如果全球化要令全社會所有人都受益,那麽必須實行強有力的社會保障措施,北歐國家很早之前就想出了這一點。為了維持一個開放性社會,這必須成為社會契約的一部分,為此令社會向全球化和技術變革開放。然而新自由主義者們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現在,在歐洲和美國的大選中,他們就得到了他們的報應。”

斯蒂格利茨指出,根據一些詳細數據調查,“貿易”是美國人不滿情緒的主要來源之一,而且這種情緒在歐洲也很明顯。

傳統而言,共和黨及其支持者在自由貿易方面一向秉持支持態度。然而多項民調顯示,在特朗普參選後,對於自由貿易,共和黨及其支持者的態度均出現大幅度轉變,即所謂的“特朗普效應”。

皮尤調查中心發布的關於美國2016年大選的最新民調數據顯示,在2015年5月,有51%的共和黨人認為自由貿易協定是積極的,而當下這一數字僅為39%。

反對自由貿易的情緒殃及了《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令其在選戰中被高度政治化,此前曾站在TPP一邊的共和黨和民主黨人紛紛開始反水。

按照目前的統計,去年曾經表示支持TPP的60名參議員中,至少已經有5位開始公開反對TPP,而奧巴馬必須湊齊50張參議員的投票才能使TPP順利闖關國會。

在斯蒂格利茨看來,全球化的失敗令主流政客無法兌現承諾,進一步打擊了對“建制”的信任與信心。實際上,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各國政府為救贖銀行慷慨解囊,卻在對待普通公民的問題上采取令其自生自滅的態度,令人更堅信經濟危機不只是經濟誤判這麽簡單。

“特別是在美國,國會共和黨人甚至反對為那些被全球化直接傷害的公民提供援助。從更廣泛的範圍來講,這是因為新自由主義者懼怕反向激勵效應,亦反對保護輸家的福利措施。”斯蒂格利茨寫道。

斯蒂格利茨指出,全球化的發展結果並不像新自由主義者說得那麽美妙。收入數據表明,在發達國家中的大量人口過得並不如意:在過去的三分之一個世紀里,美國最低收入人群中90%的人,其工資增長都處於停滯狀態。

此外,在剔除通脹因素之後,美國的全職工作男性平均收入比42年前還低,在最低收入人群中,其實際工資收入跟60年之前差不多。斯蒂格利茨並指出,經濟收入下降在美國人的健康數據上多有顯現:根據經濟學家凱斯和迪頓(Anne Case and Angus Deaton)的統計,在不少階層的美國人中,其預期壽命都有所下降。

盡管如此,斯蒂格利茨亦提出,不應當將錯誤歸因於全球化,而要重新審視管控全球化的方式,“然而不幸的是,並沒有發生什麽改變。15年後,新的不滿情緒出現在發達經濟體自己家里。”

斯蒂格利茨還在新書《改寫美國經濟規則》(Rewriting The Rules of The American Economy)中指出,收入不平等都是自己選的。“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經濟虛弱現象等是全球化不可避免的後果,如果我們要收入平等,就必須犧牲增長。但絕對不是這樣的。”

就美國而言,斯蒂格利茨指出,目前美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只促進財富增長,卻不促進就業增加,而只有收緊對美國最上層1%人士的政策照顧,重新為美國的中產階級奪回財產安全和就業機會,才能真正為美國鎖定更強勁的增長。

全球包容和聯動式發展

在西歐與北美等被認為是傳統經濟引擎的國家陷於民粹主義內耗、對自由貿易產生迷茫之時,新興市場國家及發展中國家正在為全球經濟增長註入活力與動力。

中國在去年12月正式接任G20主席國之際,中方領導人就明確要為減少全球發展不平等、不平衡現象尋找方式,並提出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推進各國經濟全方位互聯互通和良性互動,完善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減少全球發展不平等、不平衡現象,使各國人民公平享有世界經濟增長帶來的利益。

一個很重要的思路是,全球化所造成的扭曲亦需要全球化的方式來面對。據悉,在此次G20杭州峰會上,各國希望實現以下目標:一是發揮二十國集團的引領作用,體現戰略遠見和雄心,為世界經濟指明方向、發掘動力。二是加強國際經濟合作,發揚同舟共濟的夥伴精神,共同應對風險和挑戰,發出團結、開放、包容、合作的強有力信號。三是創新機制建設,打造合作平臺,為二十國集團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提供堅實保障。

實際上,2008年誕生的G20峰會與七國集團(G7)峰會最大的區別就是將中國、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市場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納入其中,以更加包容和多元的方式改革國際經濟和金融體系,為全球經濟增長註入活力與動力。而此次G20杭州峰會的重點議題之一就是“包容和聯動式發展”。

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呂克托夫特近日指出,中國作為G20主席國,把發展問題放在G20杭州峰會議程的突出位置是眾望所歸,表明中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

此前,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曾透露,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維護和拓展發展中國家正當權益是中國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王毅表示,為此,中方邀請了東盟主席國老撾、非盟主席國乍得、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主席國塞內加爾及哈薩克斯坦、埃及兩個有代表性的發展中大國一同出席杭州峰會,77國集團主席國泰國也表達了自己參與G20杭州峰會的積極願望,中方正在聯絡安排當中。

王毅並指出,本屆峰會將成為G20歷史上發展中國家參與最多的一次,在組成上更具代表性,更富包容性。

目前,根據中國外交部公布的“出席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外方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的名單”,在阿根廷總統馬克里、巴西領導人、法國總統奧朗德、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韓國總統樸槿惠、墨西哥總統培尼亞、俄羅斯總統普京、南非總統祖馬、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美國總統奧巴馬、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德國總理默克爾、印度總理莫迪、意大利總理倫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沙特阿拉伯王儲繼承人兼第二副首相、國防大臣穆罕默德等二十國集團成員領導人之外,還有包括乍得總統代比、埃及總統塞西、哈薩克斯坦總統納紮爾巴耶夫、老撾國家主席本揚、塞內加爾總統薩勒、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泰國總理巴育等嘉賓國領導人。

此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阿澤維多、國際勞工組織總幹事萊德、金融穩定理事會主席卡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里亞等也將參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424

監管穿透與包容並行 互聯網金融獲新生

2016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合規管理元年”,網貸平臺管理辦法落地,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全面推進,都在推動“野蠻生長”近3年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發展。

後監管時代,行業格局將重塑已經是業界的共識,《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經過一段時間的采訪了解,互聯網金融機構紛紛尋求合規出路——轉型或良性退出。

“新的監管辦法出臺以後,有些人對互聯網金融持有悲觀的態度,前兩年過度樂觀,但現在又過度悲觀。”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稱,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整合和市場篩選之後,未來可能會形成相對比較穩定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向著更加專業化、合作化的方向發展,這是未來真正意義上可持續發展的方式。

監管的穿透與包容

10月13日,17部委下發的文件顯示,2016年拉開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其中就包括了P2P、股權眾籌、第三方支付、跨界資管和互聯網保險,對互聯網金融行業整治實現全覆蓋。

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興起於2013年,近幾年發展中,其模式已經越來越複雜,除了線上、線下的交織,還有混業經營的特征,增加了監管的難度。特別是2015年以來,包括e租寶在內的多起風險事件,讓“穿透式”監管變的尤為必要。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紀敏表示,互聯網的興起對監管體制提出了一些挑戰,互聯網金融的前身就是一個平臺經濟、共享金融,它就是一種天生的混業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的監管體制不做相應的改變,可能這個風險就會變得比較突出。這也是監管需要強調從源頭上實施一體化、穿透式的監管。

監管的穿透性,從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方案中可以看到。例如,P2P風險排查當中,將線下平臺納入摸底整治範圍,更對網貸機構的股東、出資人、實際控制人,以及各類業務的運營等都進行一一排查。

央行對“跨界資管”的整治方案中,則對綜合經營特征明顯的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提出了規範要求,同時要求從業機構建立防火墻制度,避免風險的交叉傳染。

“現在的合規基於互聯網金融跨界混業綜合的特點,涉及的部門特別多,怎麽在眾多的部門和分層的監管中間,找到未來可能會產生影響的、無論是機構監管還是功能性監管可能的發力點。”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互聯網金融千人會創始會長黃震表示,大金融格局下綜合金融監管怎麽監管、怎麽實施,是否從機構監管到部門監管等需要探討。

在監管落地之前,業界擔心“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局面會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出現。從今年P2P網貸行業看來,“嚴苛”的管理辦法落地,以及互聯網金融的全面整治,監管可謂“來勢洶洶”,然而並沒有業界擔心的“一刀切”。監管如何在行業創新與風險控制之間平衡?

一位P2P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客觀而言,對網貸行業的監管無論資金存管還是限額要求,還是資質要求都是比較嚴格的,但是在業務的發展上,設立了負面清單,在合規的軌道上,業務創新的空間仍然存在。

對於互聯網金融監管與創新的平衡,近期英國等推行的“沙箱監管”模式被頻繁提及。

“現在的‘沙箱監管’模式比較合適,封閉運行一段時間,只要不觸及底線,因為底量小,外部風險也是非常小的,在這里面去運行、發現問題,然後進行監管,再去完善模式。”曾剛表示,這樣既保護了新的創新不斷湧現,同時又能夠比較好地限制可能出現的外部風險。

所謂“沙箱監管”模式,是由英國首次提及,在確保消費者權益的前提下,允許金融科技創新機構在適用範圍內測試,監管者會對測試過程進行監控,並對情況進行評估,以判定是否給予正式的監管授權,在沙箱之外予以推廣。

宜信公司高級副總裁劉大偉表示:“我們現在的一些監管措施的包容性,也是屬於‘沙箱監管’模式之一。一方面需要有監管機構,需要有監管機制、監管辦法、監管工具;另外一方面,第三方專業機構、獨立機構的戰略體系的發展將是至關重要。監管既要有包容性,也要對一些風險事件進行及時制止甚至阻止,在這個過程中發展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將是一個重點。”

“金融業的發展必須特別重視技術進步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它甚至比制度的變革、比監管體制更加重要。”紀敏稱,在監管方面需要具有包容性。

行業重塑新格局

後監管時代,互聯網金融行業格局正在重塑,此前的“劣幣”正在“被驅逐”。

今年上半年,全國打擊新發涉嫌非法集資案件2889起,涉案金額1581億元,參與集資人數約87.7萬人,涉案領域中網絡借貸、民間投融資機構等持續高發。

除了“劣幣”在減少,互聯網金融行業在合規之下,企業紛紛選擇轉型或者良性退出也將改變行業格局。最為明顯的是P2P網貸行業,限額的合規,將行業的發展軌跡確定在了“小額、分散”的領域,此前一些大額以及其他創新的模式,選擇退出或是觀望新的細則落地。

“大家都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嘗試新的領域,嘗試一些新的模式,試圖打造一個完整的金融生態或者完整的生態鏈。”曾剛稱,但是實際上,因為不同的機構是有不同能力和專長的,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之後,百花齊放、一窩蜂去做互聯網金融的狀態會逐步趨於理性,專業化可能會變成未來一個更大的趨勢。

今年以來,部分P2P平臺選擇轉向消費金融、汽車金融等領域,促使這兩大領域越來越火爆。同時,不少此前抱以雄心壯誌進入互聯網金融的上市公司,在監管之下頻現甩賣P2P的現象。

“整個行業在需要整治的背景下,將會經歷一個大的洗牌,監管辦法的規定也把行業門坎提得更高,很多機構會退出這個行業。”劉大偉表示,互聯網金融還是需要去做傳統金融服務沒有做到的事情,例如普惠金融,同時,在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高風險的壓力下,互聯網金融機構需要靠技術去驅動。

那麽,洗牌之後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究竟會呈現出怎樣的狀態?

限額規定之下,互聯網金融行業“流量制勝”會越來越明顯,一位行業內人士分析,洗牌之後,幾大流量巨頭會主導互聯網金融市場,而一些“小而美”垂直專業領域的平臺可能會存活下來。

人人聚財CEO許建文表示,未來P2P能做的業務無非是消費金融、小額信貸、車貸等,能做的業務品種會非常少。這些業務的特征是面向個人,而面向個人的業務是需要規模化、體系化、模型化、標準化、流程化,能夠建立這些基礎、生存下來的公司也不會太多。

“如果定位這麽清晰的話,有這麽幾個細分的品類,每家品類有10家、20家,整個行業留下來的可能不過100家。”許建文預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61

太座的包容(四)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7-2-2

農曆新年期間,除了拜年,我還忙著自己的「工作」,對著電腦不停地寫寫寫。有時思潮泉湧,甚至寫到不想停下來!

今天,太座終於按捺不住,問:「幾時陪我打乒乒球?你比退休之前更忙碌,快去到廢寢忘餐的情況!」

噢! 當頭棒喝! 我才意識到要停一停,到康民署的網頁訂場,陪太座打一小時乒乒球了。

感謝太座日常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無限的包容。自問有不少缺點,太座對我卻從來沒有太多怨言,讓我可以全心全意追求自己的志趣。就像近日我忙於寫第二本財經書,太座只好一個人去市場買菜,一個人去會所讀報,一個人去散步,不會打擾我寫作。可是,太座總不能一個人去打乒乒球吧!

我的第二本財經書,內容大致圍繞基礎投資課程學員最想進一步學習的知識------估值。我最想一口氣寫完它!可以於上半年順利出版,別讓學員等太久。

另外,希望在舉辦完第四班基礎投資課程及其後的投資增潤課程(如何閱讀財務報表) ,再完成「財自友妨」的課程後,可以騰出更多時間,陪伴太座,我就心滿意足了。

常言道:「退休生活並不苦悶,只要你找到生活的趣味和意義!」這一刻,我感受到這句說話的真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66

日央行總裁為亞投行有力背書:改善基建 促進包容性

2日據路透中文網消息,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對由中國牽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發展壯大表示歡迎,稱這對地區經濟有積極意義;他並呼籲國際性金融機構之間加強合作,以滿足亞洲飛速增長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

“基礎設施需求是巨大的,單靠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不可能完全填補這一缺口,”曾擔任亞開行總裁的黑田東彥在一個與亞開行有關智庫主辦的論壇上說。

他表示,由中國、印度和日本發起的良性競爭也許會對改善基礎設施建設起到積極作用,並促進經濟成長和社會包容性。

黑田東彥說,亞投行的建立及其吸引了很多會員都是“好”事,因為他們可以幫助滿足亞洲地區快速增長的基礎設施融資需求。

“亞開行已促進了亞洲區域合作,也力圖把地區動議相互關聯起來。這是我們應該走的方向,而不是制定單一的亞洲計劃或亞洲動議,”他說。

“推動區域動議並把它們相互關聯起來,這是比較現實的做法。”

黑田東彥還敦促政界控制地緣政治沖突,稱地緣政治沖突“對誰都沒有好處”。

日本追隨時任總統奧巴馬領導下的美國政府,也未加入亞投行,部分原因是擔心該行與亞洲開發銀行(ADB)沖突,後者總部位於馬尼拉,由日本和美國主導。

黑田東彥的講話是迄今為止日本決策者對於亞投行不斷發展壯大最為有力的背書。

黑田東彥出生於1944年,曾獲得東京大學法學學士學位和牛津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99年至2003年間擔任日本財務省財務官。2005年2月1日出任亞洲開發銀行行長。2013年3月20日出任日本央行行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635

馬雲:香港的優勢在於包容、創新和年輕人

編者按:

近日,在香港大學李兆基會議中心大會堂舉行的第199屆學位頒授典禮上,馬雲獲頒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他對科技、社會和世界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馬雲港大致辭全文:

尊敬的校監、尊敬的副校監、校委會的主席和成員、署理校長、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學生們、 各位校友,大家好!

感謝

我感到非常榮幸,並且極其感動,這是個古老、隆重、輝煌的的儀式。

感謝港大給我的榮譽和信任。

我高考失敗了三次才考進大學。我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可以成為博士。但是我的確很努力,盡管我不停地考試失敗。所以,我的故事告訴那些非常努力、但一次又一次失敗的人:沒關系,別放棄,總有一天,一所像香港大學這樣的好學校等著你。

鄧青雲教授和蒙德揚博士,我很榮幸能和你們在一起,非常感謝讓我代表你們發言。

我還想感謝Professor Charles Schencking用心寫的贊詞。我聽的時候,我覺得我應該沒有那麽好,我得到這個榮譽不是因為我夠資格,我會努力工作來證明有朝一日我將符合標準。

企業家和科學家

香港大學頒發的社會科學博士,不僅僅是對我的認可,更是對企業家這個群體“never give up”精神的認可。

我認為企業家是社會中的科學家。企業家和科學家有許多相似之處,我們都需要承擔風險,我們都需要創新。科學家知道如何正確地做事,企業家懂得有效率地做事。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因為看見,然後相信。但像我們,則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我們開始做生意的時候,沒有錢,沒有資源,什麽都沒有,我們唯一擁有的就是相信未來,相信一個夢想。我們犯了無數錯誤,唯一做對的一件事就是“never give up!”

生意人和錢打交道。但我認為真正的企業家、創業家不僅知道如何能賺錢,更知道為何掙錢。我們不為錢而活,也不為錢工作。你有100萬的時候錢是你的,有1000萬的時候錢已經開始帶來麻煩,1個億的時候,我認為這已經不是你的錢,是社會對你的信任,社會信任你能夠用好這筆錢。所以真正的企業家,不是利用社會問題去賺錢,真正的企業家是通過解決社會問題來賺錢。

包容,創新,年輕人

全世界這麽多超棒的城市,香港是我見過的其中最好的。同時,香港是我每年來的次數最多的地方之一,僅次於我的家鄉杭州。香港的優勢,對我來說,因為三方面的吸引力:包容,創新和年輕人。

我喜歡香港,香港的獨特性在於她的包容,在於她開放的精神。

正是由於開放的貿易,開放的文化,開放的政策,才成就了今天的香港。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城市,在這麽小的地方,講著這麽多國家的語言,有著這麽多膚色,如此不同,又如此相似。今天如果說香港還面臨一些問題,任何的城市都有問題。有人說香港年輕人有問題,但哪里的年輕人都有問題。關鍵是,如何面對問題,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去挑戰這些問題。我對香港能夠解決這些問題有信心。

我喜歡香港的年輕人。我年輕時,看了很多香港電影,夢想著有一天能來香港。香港太棒了,那時能夠來一次香港就像做夢一樣,更不敢談在香港念書,在港大念書。今天在校園里,我看到許許多多年輕人在這里讀書,首先浮現的心情是羨慕,然後是尊敬。我希望我不是今天拿到一個博士學位,而是剛拿到錄取通知書,即將開始在港大讀書。

因為包容,因為有優秀的年輕人,所以香港可以擁抱創新,香港有全世界最好的創新的環境和條件。最近香港人都在熱議香港將成為亞洲新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內地有巨大市場,香港有優秀人才和資本,香港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不僅只是香港的,也不只是中國的,而是屬於世界的,更是屬於這個世紀的。香港的年輕人眼睛不能只盯著香港,而是要向世界看。不光解決自己的問題,更要解決別人的問題;世界上有很多專家,但沒有人是未來的專家,現在的專家都是面向過去的專家。只有努力才能成為未來的專家。香港的技術創新,應該是專註於解決未來的問題。

香港會成功,但世界在急劇變化。香港過去是貿易港,但今日的貿易變化極大,因為科技變化很大。未來的貿易不是B2C 而是C2B。未來的貿易主題將不再是貨櫃,而是包裹。未來的貿易不是中國制造、美國制造,而是互聯網制造。只有變化,才能讓香港成為世界貿易的新中心。香港同樣是金融中心,但今天我們說的是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香港應該成為兩者的先驅和引領者。

未來

過去半年多以來,這是我第五次與(林鄭月娥)校監見面。每一次,她都與我談論年輕人,談論科技、創新,談論香港的未來。

我認為未來三十年世界會發生巨變。新的技術革命會改變世界的方方面面,如果我們不希望這個技術變革變成社會革命,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準備。我們會面臨巨大的挑戰,所有的挑戰當中,教育的挑戰是最大的。現在即使是最好的學校,也面臨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教給孩子的,和200年前教給他們的沒有區別,機器會做的更好。所以我們必須想到,我們未來將會教給我們孩子什麽是最好的。我們必須教給他們機器贏不了的。機器只有chip,而我們有heart。我們現在必須改變教育系統。

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競爭,是學習能力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如果你像機器一樣思考,那麽問題就會接踵而至。

在過去的20年里,我們把人變成機器,在接下來的20年里,我們將會把機器變的更像人。

未來,將不再是知識驅動,而是智慧驅動,是體驗驅動;過去是知識和制造業驅動,未來則將是創造驅動;

未來世界將不應只關註智商和情商,更要關註愛商。只有當你關心其他人,其他人比你更成功的時候,你才有機會。

在我心中,香港是離外面的世界最近的中國城市;明天,我相信香港將成為離未來最近的城市。我相信香港、香港的年輕人、香港的未來、我相信香港大學。

能夠在這里,這是我的榮耀。

謝謝大家!

來源:阿里巴巴官方微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88

睇錯市非有罪要包容 胡孟青

1 : GS(14)@2011-09-17 11:20:1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916&sec_id=15307&subsec_id=15326&art_id=15618847&cat_id=12712787&coln_id=12712835

現實的投資環境中,有太多徹底錯估後市的例子,亦可以包括本人在內。九十年代中期,亦有專家預言恒指見三萬點,結果要 12年後才短暫兌現,當年的那位專家亦老早失了蹤。

要兼容理性獨立分析
不是要為評論員或分析師辯護,睇錯市從來都不是罪。要怪責的,只是部份人士利用媒體喜歡賣紙的陋習,或者只是互相利用,透過訪問或其他途徑,作出過份硬銷的行為,尤其是明知宏觀環境有變時,令很多投資者因為聽了他們星級偶像不中不肯的言論,而損失一個理性判斷的機會。
我明白,在市況持續轉壞的情況下,小投資者會由氣餒、等待,很容易再轉化成非理性行為,包括踩場痛罵。社會有言論自由,認為別人有錯,可以理性批評;但是,社會同時亦需要兼容一些或對或錯的理性獨立分析,除非有證據顯示有人涉及利益衝突,否則,過激行為極有可能令剩餘的少數理性分析消失。
你們真的希望投資市場,最終演變成被百分之一百充斥搖擺不定意見的堆填區淹沒嗎?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按: 好像是張賽娥、定是邊個
http://www.singtao.com/archive/f ... keyword1=&keyword2=

南 華 證 券 董 事 張 賽 娥 認 為 ﹐ 科 技 股 炒 賣 所 致 ﹐ 上 得 急 ﹐ 跌 得 快 ﹐ 早 些 調 整 對 大 市 後 市 較 好 ﹐ 納 斯 達 克 市 場 升 得 急 跌 也 急 ﹐ 相 信 資 金 會 在 新 舊 經 濟 兩 邊 走 ﹐ 未 來 兩 、 三 個 星 期 港 股 仍 會 反 覆 ﹐ 相 信 要 等 待 明 星 股 帶 領 市 場 回 升 ﹐ 但 她 仍 維 持 對 今 年 恆 生 指 數 高 位 在 二 萬 六 千 點 的 預 測 。
2 : GS(14)@2011-09-17 11:20:57

我明白,在市況持續轉壞的情況下,小投資者會由氣餒、等待,很容易再轉化成非理性行為,包括踩場痛罵。社會有言論自由,認為別人有錯,可以理性批評;但是,社會同時亦需要兼容一些或對或錯的理性獨立分析,除非有證據顯示有人涉及利益衝突,否則,過激行為極有可能令剩餘的少數理性分析消失。

我認為唔會囉,最多消失的都是收錢同無料囉,唔好睇少新媒體潛力
3 : GS(14)@2011-09-17 11:21:07

理性分析需要時間
4 : 游浪潮(3792)@2011-09-17 11:23:02

3樓提及
理性分析需要時間


但佢地好缺時間喎,點算
5 : GS(14)@2011-09-17 11:24:55

咁就少寫啦
6 : 游浪潮(3792)@2011-09-17 11:32:54

有麝自然香
7 : MrYeung(15476)@2011-09-17 11:51:46

有種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的感覺。既知自己的分析會影響大眾,何不先好好充實自己?若沒有料,還配賺這種錢嗎?

「社會同時亦需要兼容一些或對或錯的理性獨立分析」,真的,就只有「一些」分析是理性的,其餘的都是不堪入目。那些騙飯吃的,被批評也是活該
8 : 200(9285)@2011-09-17 12:18:49

但唔好推介垃圾先最重要好似新報咁連273也推介好唔負責也‧
9 : 清風詩人(3217)@2011-09-17 12:47:32

看來她真係幾多仇家.....電台廣告牛熊宣傳時間已經夠多.......她往往仲用好多時間去串其他人 =.=
10 : 鱷不群(1248)@2011-09-17 14:42:49

升市可以製造無數成功故事,出現多位投資高手,不過一旦跌市,高手低手,高下立見。
11 : GS(14)@2011-09-18 14:49:04

見到今日青姐在imoney好有火的,我認為佢開始尊重自己個欄
12 : 亞力士(1473)@2011-09-18 15:26:14

地盤越來越少嘛
13 : GS(14)@2011-09-18 15:27:39

少了一個吧
14 : Louis(1212)@2011-09-18 16:18:46

I remember she highly recommended 15 around $1.2 not very long ago.
15 : 游浪潮(3792)@2011-09-18 16:21:00

唔,那篇文小弟也有讀過,在 14 同 16 之間,以前曾經係堅野,爛船都有三根釘?
16 : GS(14)@2011-09-18 16:22:01

隻野還可以,我見佢在九龍塘個總部...


17 : Louis(1212)@2011-09-18 16:57:17

I don't like 15 as a lot of dilution from CB (to exercise at 0.4 each share).

Later asset injection may also happen to further dilute NAV same as recent case on 272.
18 : GS(14)@2011-09-18 17:04:50

我自己都認為一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83

訪美提及同志與創新柯文哲:創新來自包容

1 : GS(14)@2016-03-11 13:30:10

台北市長柯文哲訪美第二天到訪三藩市市政廳,與市長李孟賢(Ed Lee)見面,並聽取三藩市市政發展的簡報。他會後表示,三藩市是美國最創新、自由風氣最高的地方,希望藉此思考如何讓台北成為華人世界最創新的地方。駐三藩市記者:王欣儀、張博亭初次見面,柯P贈上畫家郭雪湖的畫作《南街殷賑》和侯孝賢電影《聶隱娘》給李孟賢,又準備了個人著作《柯P模式》及攝影集《時代之眼》,贈送給李孟賢太太。早前,三藩市市政府邀請台北市加入「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的署,柯P此行特意遞上聯署書。簡報會議結束後,柯P會後表示受到啟發:「三藩市相對整個美國的狀況,可以比照台灣對準的華人世界」。他稱與李市長的討論,圍繞在「三藩市為何能成為美國創新最多的地方」,盼將台北打造成華人世界創新最多之處。他又說:「我問(李孟賢)為甚麼這裏創新特別多,像在美國的大學裏,柏克萊大學是學風最自由的。三藩市也是對同性戀最寬容的地方,所以創新的先決條件,是這個地方有創新、容忍的文化。」柯P更進一步指出,三藩市創新多,故企業也多,失業率自然會下降,而創造工作機會是處理產業與事業最根本的方法。但台北若要創造工作機會,則必須先成為創業最容易的地方。對於台北和三藩市面對樓價高、交通擠塞等類似問題,柯文哲認為每個城市的難題及採取的對策差不多。三藩市還會提供15%-30%的社會住宅,李孟賢也反對每個人開一輛車,要鼓勵市民搭大眾運輸工具。而柯文哲第一次參觀三藩市市政廳,相當好奇其設計及花費。市政廳最大特色是天花板圓頂設計,也是許多準新人拍婚紗照、結婚的地方。柯P直言,這就是花很多錢才蓋起來的,是國力雄厚、展現國力的象徵。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11/195254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5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