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說說隆慶與雍正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sce.html

本博按:轉一篇“憂悠之間”發在百度貼吧的歷史趣談,供品味。

 

說說隆慶與雍正

憂悠之間/文

   明清兩個朝代是封建社會最後一段卻不短暫的集大成的歷史。因距今最近,無論正史還是野史留存的資料最多,傳講的故事最多。由於兩個王朝具有迥異的面貌,史家又常作對比研究。這里要聊的是明代的隆慶朝與清代的雍正朝的對比。

   隆慶朝是明代十六朝中倒數第五朝,雍正朝是清代十二朝中順數第五朝,但均為夾在各自王朝前後兩個歷時最長朝中間的短朝。隆慶朝只有六年,其前後嘉靖和萬歷兩朝分別有四十五年和四十八年。雍正朝長些,但也只有十三年,其前後康熙和乾隆兩朝更分別長達六十一年和六十年。但隆慶和雍正雖歷時不長,卻都作出了不可或缺的承前啟後的中興貢獻,有所作為。

   隆慶皇帝明穆宗朱載垕在位主要做了四件事:一,實行革弊施新。所謂革弊,一方面平反前一朝冤獄,因諫言而獲罪的諸臣“存者召用,沒者恤錄”;另一方面是嚴懲方士,罷除齋醮,停止因齋醮而開征的加派及部分織造、采買。所謂施新,即整治吏治,獎廉懲貪。二,抑止土地兼並,一方面制定了勛戚宗室依世次遞減制度謂限田,另一方面清查詭寄、花分錢糧和皇室勛戚田莊謂清田。三,開放海禁,允許民間私人在海上自由貿易,打開了中西交流的大門。四,實現了明朝與北方蒙古少數民族政權的議和——“俺答封貢”,換得和平相處。

   雍正皇帝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在位也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以限制和減少官員貪贓舞弊和橫征暴斂;同時嚴格清查貪官汙吏,抄家追贓。二,實行“攤丁入畝”賦役制度,取消儒戶、宦戶,限制紳衿特權,使得無論貧富力役負擔比較合理;鼓勵墾荒,註意興修水利,糧食生產大為增強。三,實行社會改革,削除賤籍,使山西和陜西的樂籍、浙江紹興的惰民、安徽徽州和寧國的世僕、廣東的疍戶、江蘇常熟的丐戶相繼開豁為良,從而打擊了殘存的蓄奴制度。四,取消雲、貴、桂、湘、川等地的一些土司,加強了中央對西南地區的統治;另同俄國訂立了《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穩定了北部邊疆。

   對照隆慶皇帝和雍正皇帝的作為,治國安邦大政方略如出一轍。不過,兩者卻是殊途同歸,有著迥異的理政運作特色。這既有歷史環境迥異的因素所致,也有兩人性格與處世做事理念迥異的因素所致。

   明朝中期以後官僚行政制度已經相當發達,皇帝長期不上朝也能照樣運轉。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很大程度依賴這種方式維持統治,不免大大滋生貪圖省心省力的傾向,有精力寧可放在性趣上,甚至還有一天到晚幹木工活的,孜孜不倦遠比民間木匠還要勤奮專心,水平據說竟達魯班再世!

   而清朝中期之前尚處於滿族統治集團與中原漢人社會的磨合期,如何臣服天下為首務,因而皇帝親政勤政也就成了必需的前提。事實上清朝統治者認為明朝也是亡於皇帝的懶惰怠政,並以此世代訓戒。所以滿清皇帝反而比朱明皇帝更擅漢學,更善於舞文弄墨,甚至有的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幾乎可抵全唐留詩數量,簡直要達到出口便成詩的頻率了,堪比李杜還神勇!

   明穆宗和清世宗正是這兩種迥異理政型態的典型代表。

   明穆宗之所以能成為明朝皇帝仰仗官僚行政制度的典型代表,還因為他恰好遇上了文有徐階、張居正、高拱、楊博,武有譚綸、戚繼光、李成梁等眾多治國安邦的棟梁之材。然而這些人之所以發揮了重要作用,又要歸於明穆宗能知人善任。大明的成化朝也曾人才濟濟,但由於皇帝的限制,他們終究沒有在歷史上寫下光輝的一筆。

   隆慶皇帝朱載垕並非長子,生母杜康妃較早失寵。朱載垕十六歲時就出居裕王邸,開始了獨立生活。在裕王邸十三年的生活,使朱載垕較多接觸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了解到明王朝的各種矛盾和危機。朝綱頹廢,官吏腐敗,南倭北虜之患,民不聊生,使他深受感觸。而他在作皇子期間又因被父皇長期冷落,處處小心謹慎,很少張狂,養成了貞靜仁厚的性情。隆慶皇帝的知人善任與他的經歷和性情有很大的關系,他對待大臣是比較寬容的。

   還有一點需要指出,明穆宗朱載垕只有二兄一弟,長兄出生二個月後便夭折,次兄十四歲時病亡於儲君位上,接著弟又過世,朱載垕就成為唯一的皇子當了儲君直至繼位,一切相當平靜。清世宗胤禛的情況正相反,兄弟眾多,胤禛排行第四,為爭奪儲位鬥得相當激烈。野史說皇位本是"傳十四皇子"被篡改為"傳於四皇子"才讓胤禛得逞的。這早被史家證為是外行瞎編,因正統稱呼皇子是"皇"在排序數詞之前,比如叫"皇十四子"而不是叫"十四皇子",所以把"十"篡改為"於"能管用是無稽之談。現已發現傳位詔書,的確是傳於胤禛繼位的,上面並沒書寫傳於皇四子或四皇子之類句子,而是歷數胤禛堪當大統的稱贊。

   胤禛生母德妃烏雅氏出身低微,無權撫養皇子,因此交由皇後佟佳氏撫養長大。故胤禛從小便受到父皇嚴格管束和教育,長大後也經常隨父出巡各地,使得他不僅了解社會和國情,也熟知父皇心思。胤禛是以熱衷煉丹無心爭儲的表象奪嫡的,工於心計,成熟老練。正是激烈競爭的環境,造就了胤禛性情果敢決絕而又冷峻的一面。後來清除異己又帶大興文字獄,應是這種性情的一個負面結果,被人廣為垢病。

   胤禛坐上皇位後對有異議的皇兄皇弟大張撻伐,而曾有助於自己上位的重臣年羹堯和隆科多也因作威作福結黨營私之名而予以了剪除。隨後設立軍機處,加強了皇權獨斷朝綱,同時雍正皇帝的勤政也無出其右,從而成為清朝皇帝理政型態的典型代表。不過有意思的是,雍正朝受寵信的四個大臣李衛、田文鏡、張廷玉、鄂爾泰,前三個是漢人,顯然雍正皇帝並非沒有用人的眼光和氣度。

   隆慶皇帝三十六歲駕崩於1572年,雍正皇帝四十五歲登基於1722年,中間整整間隔了一百五十年。歷史用了一個半世紀,從封建王朝最後第二個承前啟後的中興朝跋涉至最後一個承前啟後的中興朝,讓人感慨不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