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合动能源面临清盘 背后疑为“利益体”内斗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507/499493.shtml


  每经实习记者 夏冰 发自上海
昨日 (5月6日),3名独董闪电辞职的消息,让煤企合动能源(00578,HK)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合动能源最近频出的一系列公告均与公司资金链有关,深陷债务危机泥潭中不能自救的合动能源在系列计划均遭到投资者质疑和声讨中,显得岌岌可危。
据公开资料显示,借着河南煤改之机,合动能源宣布将发12亿港元可换股债券。根据香港联交所的流程,合动能源最迟必须在5月10日召开特别股东大会来讨 论发债事宜,才有可能在5月30日前解决融资问题。截至记者发稿时,香港联交所却迟迟没有结果。
有自称合动能源小股东的人士担忧,如果发债不 成功,合动能源将面临清盘危机。
疑为“利益体”内斗
公司或将被清盘,作为合动能源的中小股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样心急如焚。近 期,股东对公司今年以来多个决议的争执之声也频频传出,多数股东表示对公司的反常行为实在难以理解,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日前已经有部分股东向香 港联交所方面递交了书面投诉,但是香港联交所方面依旧没有回应。
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合动能源的公关公司——香港青木财经公关公 司,当被问及是否有中小股东联合向香港廉政公署发函问责一事,公关项目负责人周小姐回应称“公司目前未受到香港廉政公署的调查”。
公告显示, 在合动能源董事会结构中,有三方高管“分掌大权”,分别是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包洪凯、董事总经理巫家红和执行董事徐立地、李俊安等,他们分别掌管着不同 的业务领域。之前有《经济视点报》的报道称,“合动能源董事会中主要的四名股东之间早在2008年前已产生了分歧,导致现在他们各分管一方领域,而包、徐 两人各自经营的煤矿实体又需要同巫家红和李俊安负责的融资业务相关联进行资本运作。”
被疑存在关联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合动能源四个 执行董事中除包洪凯外的三人均在河南裕隆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中任董事会成员,该公司系合动能源的全资子公司香港合动煤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 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此外,在负责运营合动能源收购平顶山22个煤矿项目的中澳合作河南煌龙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官方网站上,记者发现现任煌龙能 源公司的董事兼总经理正是徐立地,同时也是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另外,巫家红、李俊安也在煌龙能源公司中担任董事,该公司正是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 司的一个子公司,
然而,合动能源在成立合营企业的公告中提及河南煤层气公司时,却对以上事实只字未提。
对此,一位关注合动能源的 人士认为,“合动能源和裕隆能源及煌龙能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者之间能构成关联交易方。而根据一般经验来看,上市公司可通过关联交易方来转移其利润和 资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45

黄光裕遏制陈晓增发 国美内斗或未结束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8/1NMDAwMDE5OTQ1Ng.html

持续近两个月的国美控制权争夺战终于在今日决出结果,陈晓继续留任,黄光裕方面只阻止董事局提出的增发议案,使自己股份不致被摊薄。但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国美前景并不乐观,大股东黄光裕方面不会就此罢休,可能会继续提出罢免陈晓的动议。而国美也将面临被分割的命运。

国美内斗可能持续

侨丰证券业务发展董事连敬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股东大会投票结果来看,黄光裕方面未能有人进入管理层,而取消董事会增发授权获通过又让黄光裕方面的股份得以不被摊薄,因此对双方而言都没有完全获胜。

而拥有30%以上股权的黄光裕,仍有再次提议召开股东大会,要求罢免陈晓的权力。而依据黄光裕此前的行动,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因此,从这个角度看,陈晓若不下台,国美的内斗就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28日午后,国美电器股价一度出现直线拉升,曾被人解读成黄光裕将会获胜的前兆。但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很可能是炒作。市场对于股东大会的结果会感到失望,国美的股价可能会跌回去。

但 也有分析人士对国美的前景持乐观态度。清华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宁向东表示,这个投票结果是正常的,反映了博弈各方的大智慧。他表示,不排除各方 在投票之前就已达成协议,但作为一个法律程序,股东大会还是得如期进行。宁向东估计,在这个框架下,国美事件未来走向应该会比较平稳, 因为现在这个局面是多赢的,参与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黄光裕方面也在股东大会结束后表示,投票结果也是在预料之中,能够阻止董事局的增发议案,相当于斩断陈晓的“手”。

民营企业可能更忌惮职业经理人

通 过股东投票取得胜利的陈晓,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并没有不妥,可看成是职业经理人的胜利。有评论甚至认为,这是是中国的民营企业从家族企业向公众企业转变的 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在此前就已承担舆论有关道义指责的情况下,陈晓的获胜从某个角度看可能引发负面效应。对中国的家族或民营企业而言,早就有对职业经理 人的担忧,此前企业界还掀起过寻找“身边的陈晓”的行动。

在现在的情况下,有分析人士担心,原本就不易取得家族企业信任的职业经理人将更不容易被信任,中国的民族企业在引入国际资本及职业经理人时将会更加谨慎,这也许会阻碍更多家族企业变身公众企业。

国美资产面临分割

作 为在此次争夺中极具威慑力的一张王牌,黄光裕此前曾提出,一旦大股东动议在股东大会上被否,他将收回370余家非上市门店自主经营。黄光裕掌控的 Shinning Crown公司8月30日发布的公告称,北京国美将自2010年10月31日起终止国美上市公司对大股东所拥有的非上市门店的委托经营授权,自2010年 11月1日起自行管理非上市业务。

如今,这些非上市门店面临着从国美电器分割的命运,而这也意味着市场上可能出现两个国美。黄光裕和陈晓间的个人之争将演变成两家公司之争,对国美将造成致命伤害。

黄 光裕家族8月24日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上半年为止,国美上市公司门店740家,非上市门店425家——其中国美门店372家,大中门店53家。 今年上半年非上市资产收入125.38亿元。一旦黄光裕方面独立运作非上市公司部分,国美集团的采购将被分割出36%的门店,规模采购的议价能力也将减 弱。

此外,对于大股东授予上市公司使用的国美商标,也面临着被收回的威胁。一旦上市公司不能再使用国美电器的商标,国美在市场上的前景将面临极大不确定性。

贝恩或仍谋求提高持股比例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赵晓表示,就此次的结果来说,恐怕贝恩才是此次最大的胜利者。国美的确存在被外资控制的风险。

作为美国知名的投资机构,贝恩资本曾被当成国美电器的救星。在黄光裕案发后,贝恩资本出资15.9亿元人民币认购国美可换股债券,帮助国美渡过资金危机,停牌超过半年的国美电器股价逐渐从谷底往上回升。

但贝恩资本的核心人物竺稼与陈晓相熟,而15.9亿元人民币的转股价格,与当时总资产275亿元、品牌价值550亿元的国美价值相比也显得太过优惠,令外界对这桩交易存有疑虑。因此,贝恩资本在中国的形象备受质疑,此番国美之争,更有人指出要提防“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在黄、陈决战之前,黄光裕方面与贝恩资本频繁接触,更发布国美5年计划,欲与贝恩合作共同谋求国美长远发展。但贝恩资本放弃“债权人”地位,转而变为股东,其追求的是提高在国美电器的持股比例。

目前情况下,虽然大股东收回董事局的增发授权,但现在还无法预知贝恩资本是否会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增发。

黄光裕落败或利好苏宁

2009年,陈晓推出重点发展单店利润,大量关闭平均线以下门店,这也招致黄光裕方面的不满。而国美也正在丧失遥遥领先苏宁的优势。

数 据显示,国美电器上半年销售收入248.73亿元,同比增长21.55%,净利润9.62亿元,同比增长65.86%。而苏宁电器上半年销售收入为 360.55亿,占到包括非上市门店的国美总收入的90%多。而苏宁以往的销售收入远低于国美。在目前仍旧注重规模效应的中国家电市场上,陈晓8月份也不 得不宣布规模扩张。

而根据黄光裕方面此前推出的“新五年计划”,除了给上市公司注入非上市门店外,还将加速在内地二、三线市场扩张,目标是 在2014年前,实现国美门店超过2000家。招商证券(香港)分析师梁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黄光裕如果能重掌国美控制权,将有助消除不确定因素,而 黄光裕所推崇的“规模化”经营策略相较于陈晓所追求的注重单店利润的发展战略,将令公司在家电市场中拥有较高的议价能力。

而国美还面临着非上市门店剥离、商标权归属权及黄光裕后续出招等问题,在与苏宁的竞争上可能会处于弱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07

中環在線:大佬放風內鬥快結束郭炳江笑看和解 李華華





2011-1-25  AD

 

雖然唔夠賭王分 家咁矚目,但係新地(016)郭氏兄弟內鬥,大家其實都無遺忘!直至噚日有傳媒引述大佬郭炳湘話,自己會喺幾個月之後正式離開新地另起爐灶(淨係留番個非 執行董事title) ,靜咗一排嘅「宮廷內鬥」即時又引起大家追睇劇情發展!噚日出席「瑪雅謎團攝影展」開幕活動嘅二佬郭炳江,自然成為焦點人物。

唔知係咪真係傾掂數同和解在望嘅關係,二佬噚日喺自己地頭──國際金融中心商場睇攝影展嗰陣,全程四萬咁口,情緒仲幾高漲,唔單止同墨西哥駐華大使豪爾赫.瓜哈爾多話,佢對瑪雅文明好有興趣,仲好hyper咁同在場嘅記者玩「捉衣因」!

「咪架」聲東擊西引開記者

之不過,一向同傳媒好talk得嘅二佬,唔知搞邊科,噚日突然刻意迴避大家追訪,公關仲專程在場設置「咪架」,希望引開大家,但係呢招咁舊,最後係唔work嘅,成棚記者立即集體去晒近四季酒店嗰邊嘅門口等,二佬即刻醒水向商場方向離開。

咁 大家見狀梗係窮追不捨啦,突然之間,成棚人手拎相機,抬住攝錄機喺商場裏面狂奔,而有主場之利嘅二佬就有5至6個大漢護駕,除咗幫手推開傳媒之外,仲擋住 電梯口,令大家無辦法追落去……查實企定定講句no comment咪大家都好囉,整咩係要搞到大家好似戰地記者咁呢?啲有錢人真係奇怪!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3

邵Sir交棒 TVB宮廷內鬥


2003-11-27  NM




上週三是TVB三十六周年台慶的大日子,笑瞇瞇的公司主 席邵逸夫,乘着深紫色DM6勞斯萊斯,直驅耗資廿二億的新電視大樓。甫入廠,他便被一眾吊帶美女、皮草男藝員和西裝高層群星拱照着。三個幾小時的勁歌熱 舞,耳聾的邵逸夫聽不到了,忍不住打瞌睡,攝影師都識趣地立刻把鏡頭飛走。九十六歲的邵逸夫健康漸漸衰退,連九月底的富豪訪京團亦缺席。但他仍然操控着香 港兩大上市公司——市 值一百五十九億的電視廣播,以及三十四億的邵氏兄弟。他明知任職非執行副主席的太太方逸華,未能完全操控這個傳媒王國,於是找來前廣管局主席梁乃鵬臨時幫 拖。不過年屆六十九的方逸華仍積極收「⺕」,部署接班。無綫高層各有打算,各自埋堆搵位攝。台慶當晚,記者問六叔(邵逸夫暱稱)高不高興,六叔將手放在耳 邊,叫記者說多一遍,之後就說:「高興!」再問對無綫的發展滿不滿意,六叔這次索性指指耳中的助聽器說:「我聽唔到呀!」笑着回應記者。今年八月,邵逸夫 和政務司司長曾蔭權等四、五十名友好,還能登上內地教育部安排的私人飛機,到內地考察兼遊山玩水。但到了九月底,一直想爭取TVB在大陸落地權的邵逸夫, 竟然缺席富豪訪京團,放棄和新領導人胡錦濤和溫家寶見面,令人意外。台慶夜,記者問邵太兼TVB非執行副主席方逸華:「邵先生為何不去富豪訪京團?」她輕 鬆地說:「我有去,同成龍大哥去,你冇睇到啲相咩?」還親切地輕撫記者肩膀說:「我去咪一樣,六叔嘅身體……」略頓一下說:「好好。」隨即登上深紫色勞斯 萊斯離去。

邵逸夫身體不如前不過,從邵逸夫夫婦生活上的蛛絲馬跡,可見他身體漸不如前。據方逸華的朋友說:「以前方逸華喜命人到波斯富街華 記永昌號,買大閘蟹大宴親友。但今年冇喇!她寧願多啲陪六叔喎。」邵逸夫以前每有新片上場,便會在清水灣影城私人影院搞電影派對,十幾圍賓客包括高官、法 官、巨賈,六點鐘放映,七點半吃飯,自助餐由半島大廚主理,但近排都沒有舉行。「去年方逸華約了張敏儀(前廣播處處長)和邵逸夫晚宴。張敏儀走後,邵逸夫 竟然問方逸華:『啥儂?』(上海話『是誰?』)」邵逸夫的朋友說。近年除了逢星期二下午的董事例會外,邵逸夫已甚少返公司巡視業務。

找梁乃鵬輔助方逸華八八年,方逸華雖仍未和邵逸夫結婚,但已出任TVB董事,有份出席每週的董事例會。她擁有私人辦公室,儼如半個老闆娘。到二○○○年,她更成為TVB副主席。以前邵逸夫視政時,在董事局內主持及發言的多是他,在旁的方逸華雖偶然提出意見,但多不被接納。及至最近,邵逸夫精神漸差,方逸華在董事局 的講話亦多起來,開始大小事務都理。相比之下,九月才履新的梁乃鵬,尚是TVB「新丁」一名。由於邵逸夫是TVB大股東,除非資產另有安排,否則方逸華將 以邵夫人身份接掌TVB名譽主席,問題是方逸華經營一間複雜的電視商業王國,急需一個重量級的副手幫她掌實務。方逸華去年曾推薦友好張敏儀,但政府對此人 選「唔多高興」,方又與電訊盈科大中華區主席陳慶祥傾過,最後談不攏。今年六月,在邵逸夫力逼下,TVB突然宣布委任前廣管局主席梁乃鵬,出任行政副主 席。六十三歲的梁乃鵬出身律師,曾在董建華手上接過城大校董會主席的棒。他和董特首可以直接通電話,足可以做TVB的「大使」,與各方友好周旋,補方逸華 的不足。

少壯派陳志雲得寵梁乃鵬為坐TVB第二把交椅,不惜辭去路訊通副主席、新鴻基物流控股及馬灣公園主席之職,只留任九巴、龍運巴士及永隆銀行董事。然而,梁乃鵬從天而降,又沒有自己的班底,他日能否和方逸華合作成疑,在台慶夜他坐得離邵逸夫年很遠,眾高層對他不大理睬。TVB中人開始竊竊私語說:「而家唔知邊個係老細。」在TVB董事局的領導層中,排名第一的,本是邵逸夫心腹、五十四歲的董事總 經理費道宜(Louis Page)。約一年前,邵逸夫相約電盈主席李澤楷傾銀河衞視合作。陪伴李澤楷的是俞琤,邵逸夫則只帶費道宜,方逸華反而沒有列席。席上談到重要的骨節眼, 說話不多的邵逸夫會與費道宜咬耳仔,由費傳話,可見費道宜受重視的程度。不過,商界盛傳,費道宜和方逸華關係普通,日後獲倚重機會不大。邵逸夫另一「契 仔」,是綽號「酸薑」的鄭善強,但四十七歲的「酸薑」主政的網站因科網股熱潮爆破而蝕大錢,分拆上市無 望,令他行情向下。至於六十六歲的助理總經理黃應士,已屆退休之齡,傳聞近日無心戀棧,已遞上辭職信。今年美國攻打伊拉克戰爭前夕,黃應士曾親自領軍、粉 墨登場在伊拉克做現場報導。但近兩個月,他都未有出現新聞部。台慶夜,他向記者說:「一早我已經無管新聞部,新聞部怎樣發展係由羅燦(新聞部總監)去管, 我要管其他好多瓣,係個『大打雜』。」極有機會上位的羅燦,近日大肆招兵買馬,準備接掌黃應士的工作,事關他已經向集團總經理何定鈞埋堆。五十九歲的何定 鈞地位最穩陣,近年積極在內部拓展勢力。他談到無綫未來的大計時,瑯瑯上口,「主要是收費電視,仲有海外市場」。何定鈞對於邵逸夫繼任問題,答得小心翼 翼:「六叔身體仍然好好,我們都是根據他與董事局的大方向行事!」TVB內傳出,今年七 月廉署的「舞影行動」,拘捕《勁歌金曲》監製陳家倫及製作部助理總監何麗全,是用來衝擊何定鈞的,但此案不了了之。與方逸華最傾得埋的,是升陪方逸華唱 「K」的四十五歲助理總經理陳志雲。以韋家晴藝名在港台當唱片騎師的陳志雲,政務官出身,曾是商台俞琤的愛將。他早前拖着方逸華的手,出席羅文喪禮。方逸 華最近傾生意、巡視業務,多與陳志雲同行。

方逸華搞生意蝕本方逸華的阿公灣別墅,種滿鮮紅花朵。對面屋苑的看更說:「方逸華間屋一年三百六 十五日都裝修,試過成塊牆拆咗再起,好似話佢信動土先會發達喎。」方逸華與邵逸夫婚後,仍然分屋而居。邵居住在清水灣大廈。「咁多年,邵逸夫都是半夜才來 這裏探方逸華,通常凌晨兩、三點,最早一次係前日,半夜十二點,結咗婚都係咁。一年邵逸夫嚟唔超過十次。」看更說。方逸華讀書不多,但一把磁性歌喉,曾吸 引遠東集團主席邱德根。七十八歲的根叔,猶記得方逸華的迷人歌聲:「當時我朋友拉我去夜總會消遣,好似叫Peside夜總會,小舞台上的方逸華笑容甜美, 唱英文歌,好好聽。」方逸華和邵逸夫相識五十一年,兩人除是情侶外,亦有主僕的關係。方逸華喜以上海話叫邵逸夫做「老闆」。她六九年入邵氏執掌採購部。為 了省下武師的薪金、油漆錢、廁紙錢,她不惜和當紅大導演張徹、權傾一時的製片主任鄒文懷對敵。據一個前邵氏經理級員工說:「我們返工要打咭,方小姐自己打 埋一份,遲到要扣錢。」在TVB方是邵逸夫旁邊的紅人,旁人對她卻不重視。九七年,方逸華興致勃勃向TVB節目部建議開拍美國電視劇《人民法庭》,TVB 的人卻愛理不理。這番冷遇,促使她和邵逸夫在九七年五月六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結婚。「方逸華在七一年政府取消容許立妾的大清律例前,已登記做邵逸夫的 『平妻』了,但沒什麼人知道,所以要在九七年結一次婚,向外界確立自己的名份。」八一年,當方逸華出任邵氏董事時, 邵逸夫兩子維銘及維鍾,便撤退回新加坡,打理邵氏業務。此後,邵逸夫和子孫關係愈來愈疏離,九八年當維鍾女兒淑琳潛水溺斃時,邵逸夫竟然是閱報才知孫女死 訊。由於邵氏八七年陷於停產,TVB不聽使喚,方逸華於是在銅鑼灣翡翠明珠廣場內搞點小生意。翡翠明珠廣場由邵氏的戲院改建而成,由方逸華男性好友 Raymond Chan設計。方逸華曾在此開過淺草日本餐廳和玩具精品店,一律執笠收場。淺草店址已易手予別府拉麵店。上週六「別府」開幕,方逸華與妹妹來到賀。當記者 問及TVB運作時,她就略開腔:「TVB我同邵生一齊經營。」然後便閉嘴不作回應。

邵逸夫薑愈老愈辣外界估計方逸華多數會代邵逸夫掌TVB 帥印,但誰掌實務仍是未知之數。薑是愈老愈辣,九三年,無㵟被亞視搶攻。時年八十六的邵逸夫親自拍板,購入被視為「老土」的台灣電視片集《包青天》,令無 㵟收視起死回生。九六年,邵逸夫和郭鶴年過招,亦盡顯他的決斷力。郭鶴年本是邵逸夫商場上的好友。八八年,他應邵的要求,從龐雅倫接過「香港電視」三成一 股權,成第二股東,邵則有三成四股權,乃大股東。後來,「香港電視」分拆為電視廣播及電視企業,前者經營傳媒,後者則做出版及華星娛樂等。但副主席郭鶴年 並無話事權,心有不甘,由九一年開始,逐步減持電視廣播的股份;卻將籌碼押注到電視企業,暗中部署全面收購戰。九六年二月十三日,郭鶴年在事前並未通知邵 逸夫下,用旗下《南華早報》向電視企業進行敵意收購。《南早》以一股巿值五點五元的新股,換取兩股電視企業,收購代價三億五千七百萬。邵逸夫隨即出招,以 邵氏兄弟名義,於三月中提出反收購電視企業的建議,每股現金二點五五元,涉資七億元。郭鶴年還擊,每股現金二點七五元,將敵意收購升級。小股東見股價吸 引,當然接納收購,邵氏亦見好即收,於三月底同意《南早》全面收購電視企業,火速套現四億五千萬抽身;郭鶴年亦如願以償,成功收購電企股權。近兩年,邵逸 夫仍積極參與節目的決策。早前,亞視的《百萬富翁》大挫無㵟氣勢,邵逸夫即來一招「頂爛市」,重本找鄭裕玲主持《一筆Out消》,獎金不惜工本,務求打殘 亞視,結果一舉成功。

突破難關開銀河宪視邵逸夫最近為TVB打的一場大仗,是銀河宪視。根據電視牌照條例規定,已擁有免費頻道的無㵟要減持在銀河宪視的股量至少於百分之五十,以免構成壟斷。邵逸夫的如意算盤是,找兩間公司入 股,以保無㵟最大股東地位的話事權。但在○一年三月,繳交保證金的限期已到,銀河宪視仍未能交出八千八百萬的保證金,結果罰款十五萬元。交罰款後一星期, 馬來西亞投資者MEASAT打退堂鼓。邵逸夫連忙找電盈主席李澤楷入股,但電盈要投資數十億元,結果談不攏。至今年二月,TVB找到全球最大宪星公司之 一Intelsat注入五點四億元,換取銀河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權。邵逸夫排除萬難,銀河宪視計劃下月試播。然而銀河宪視未完全解決「入屋」這一關。以有線 過去九年投資網絡的成本達五十億元,當然不會容易「益」銀河宪視坐享漁人之利。要趕及明年首季正式推出銀河宪視,絕非易事。隨着九十六歲的邵逸夫近日精神 漸差,TVB繼任人選又未完全明朗化。這百億電視王國仍存隱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81

大生馬家內鬥

2005-9-8  NM




常叼着雪茄,與一眾女星見報於娛 樂版的大生地產主席馬清偉,及其經常周身名牌現身波場的前妻薛芷倫,可謂香港上流社會的風頭躉。不過馬家最近傳出爭產,八月底以馬清偉為首及其餘三房人被 叔父馬錦里的後人入稟高院,要求法庭頒令,拍賣由馬氏家族共同持有,市值逾九億元的三項物業。

馬清偉的父親馬錦燦,早於四、五十年代已是商界翹楚,創辦大生地產及大生銀行,自八四年辭世後,馬家的祖業就由他最疼錫的兒子馬清偉揸旗。然而這個老牌家族的後人卻不思進取,耽於逸樂,上上下下一味守業食「阿公」。

馬錦里後人有感其他四房人對祖業發展裹足不前,眼見地產市道回升物業有價,遂入稟法院,但求拍賣祖業分錢算數,以求脫離家族的共產制。

這次入稟法院的兩間公司:益佳企業及益佳軒尼詩有限公司,由馬錦里家族持有。馬錦里是馬清偉的三叔,早於九○年逝世,他與妻子鄭秀卿育有四女二子。馬妻現已屆八旬高齡,記者上週六到其麥當勞道住所,應門的馬錦里太太滿頭白髮,說:「我什麼都不知道。」

「馬鄭秀卿已經很老,不理事,今次入稟法院是她兒女的意思。」馬氏家族中人道,相信負責是次法律行動的,為與母親同住的獨身幼女馬清秋,她亦是大生銀行董事。

此 次涉案的三項物業,分別為軒尼詩道的家族旗艦物業大生商業大廈、上環文咸西街七號及五十號兩個空置地盤。根據土地註冊資料顯示,馬錦燦與四名弟弟:錦煥、 錦釗、錦里、錦明,各人分別以五分一業權持有以上物業。據馬家中人表示,馬錦里家族曾表示有意出售以上物業權益,但馬清偉等人並無理會,加上五分一業權對 街外投資者而言味同嚼蠟,「好難同馬家搵買家噃,五分一業權又無指明那幾層,基本上無人會接貨。」一地產測量師說。馬錦里後人在進退維谷下,只好訴諸法律 裁決,希望其餘四房人會向其收購物業權益。

對簿公堂有前科

軒尼詩道大生商業大廈為馬家物業之一,由馬錦燦於一九四七年買入,業權由馬本人及其四名弟弟各佔五分一。一九八四年,馬錦里還在生時,以一千三百九十萬元作價,將大生商廈五分一業權權益轉到其家族控制、在英屬處女島註冊的益佳軒尼詩有限公司,方便遺產處理。但九八年十月,即馬錦里死後八年,馬鄭秀卿卻入稟法院,指作為馬錦燦遺產受託人的三名兒子:即馬清偉、馬清鏗及馬清揚,蓄意拒絕將部分產業的業權,歸還馬錦里後人。經法庭審理後,業權才正式確認。

位 於灣仔與金鐘之間的大生商業大廈,於一九七七年入伙,為廿八層高商廈,然而市值租金每平方呎只是七元五角至八元五角。「馬家在租務上並不進取。大生商業大 廈外形十分古老,大堂又無翻新,根本沒有保養。同區樓齡相若的如駱克道利臨大廈,由於大堂經過翻新,呎租也要十元起。」物業代理搖頭道。

大生商業大廈地下最靚地鋪,卻又租予馬清揚太太錢慧儀,經營傢俬店Dentro,白白浪費地鋪收租良機。

丟空物業種草

至於上環文咸西街七號及五十號,前者原是四層高舊樓,從前出租予貿易批發公司; 後者則是大生銀行舊址。目前這兩幢物業已清拆,只見圍上圍板,雜草叢生。據鄰近的海味店表示,這兩塊地皮丟空逾五年。「這兩塊地馬家原本打算於九七前連同 鄰近的南北行店鋪合併,共同發展約廿多層高的乙級商廈。不過後來因為金融風暴,所以計劃一直擱置。」馬家中人透露。文咸西街七號地皮只有一千八百七十九 呎,而文咸西街五十號則有一千三百六十一呎,由於面積不大,馬家又無魄力與其他發展商合作或向鄰近業主收購重建,族人寧願讓其種草,也懶得理會。

軒尼詩道大生商業大廈、文咸西街七號及五十號,三項物業合共市值九億二千萬。馬錦里家族眼見地產市道回升,而其他四房人又不思進取,於是索性要求法庭公開拍賣,起碼可以套現一億八千四百萬元。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馬錦里後人被迫兩次入稟法院與族中人興訟,實與馬氏家族中人不團結,甘於食老本有關。

公司養起全家

大生創辦人馬錦燦膝下有六男六女,然而最疼愛親生的四子馬清偉。馬清偉自八三年全權掌控大生地產後,並無建樹。翻開公司年報,大生地產逾七成的收入來自祖先遺下的物業租金收益,公司持有的物業包括舊山頂道錦園、施勳道二十號、白加道一號等,但大部分靚屋皆成為馬家的董事屋或度假別墅。馬清偉所住的施勳道大屋,亦是動用上市公司資金。一九八九年,大生地產以二千二百萬元購入施勳道廿號屋;九六年,公司再用九千萬元購入毗鄰的廿二號,兩屋合併成佔地四萬呎巨宅。翌年,大生地產又以二千二百八十萬元,向政府補地價,大事裝修一番。如此這般,公司前後花費一億一千萬,非為股東賺取更佳回報,而只為馬清偉一人添置豪宅私用。最近,馬清偉已甚少返大屋住,而是長包金鐘的酒店長住兼作私人辦公室,費用當然由公司支付。

另 一塊山頂白加道一號地皮,亦足足丟空了十年,到今年才竣工。即使開拓新的生意,如成立Montgomery Golf Corporation(MGC),從事分銷高爾夫球相關產品,亦未見功。打高爾夫球是馬清偉的嗜好,然而他卻未能把興趣轉為賺錢的生意,○三、○四年 MGC更連年虧損千多萬元,去年終走上清盤之路。馬清偉控有大生地產五成六股權,他在公司業務上毫不進取,卻連年支取千多萬元董事酬金,去年他拿的董事酬金,足佔公司純利的兩成一。

馬家另一祖業大生銀行,由馬錦燦一房佔四成五權益,並由馬清偉做主席,也是馬氏族人的大靠山。

這間全港只有中環總行,別無分行的銀行,去年盈利只有七十一萬,但各房人皆安插董事職務,共有十六名馬家族人任董事。

活躍波場

馬清偉在事業成就上乏善足陳,然而他的私生活卻多姿多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與緋聞女友關之琳的交往。馬清偉在公司辦公時間不長,卻活躍Ball場,其前妻薛芷倫更有「Ball后」之稱,經常周身名牌。馬清偉平日最愛食雪茄,九九年單買一個Damier款,可放一千支雪茄的LV雪茄箱,便花費廿五萬元。他名下的靚車逾十架,包括法拉利、勞斯萊斯、波子等。

同 是大生地產董事的馬清偉弟弟馬清揚,擇妻口味與其兄相同,他娶的是前港姐錢慧儀。馬清揚與錢慧儀常是娛樂版頭條人物,最近二人見於娛樂版的消息,是馬清揚 於九五年結婚前,以四百五十萬元購入一套由泰國紅寶石及緬甸頂級紅寶石首飾的官司索償案。馬錦燦後人生活如此奢華,皆因他們的大屋、遊艇、名車皆以家族公司名義購入,就連平日到超級市場買東西,也是公司開支之一,要保留單據,可謂食盡阿公。

推翻家族共產制

據 認識馬錦燦的人士回憶,馬錦燦生前很節儉,他經常到銅鑼灣國泰酒店樓下的國泰潮州酒樓食飯,食的都是普通食物,如「芥蘭炒大地魚」等。認識馬錦燦的人說: 「他成日講要慳啲呀,我同弟弟錦煥在汕頭開的錢莊,只得四塊階磚大,我同佢屁股撞屁股咁做生意,就是這樣捱起的。」馬清偉兄弟的揮霍與父親馬錦燦強調節儉 的作風形成強烈對比。

馬家後人不思長進,與馬錦燦思想封建亦不無關係。大生地產於一九七三年上市, 七六年馬錦燦弟弟馬錦煥逝世,其後人與家族掌權者不咬弦,遂把逾一成股權售予邱德根家族的美廸臣證券。邱家在市場增購股份至逾兩成後,遂發動全面收購,最 終因馬錦燦家族持有逾五成股權,邱家無功而還。經此一役,馬錦燦遂於一九七七年七月十四日立下遺囑,規定該房子女不可出售家族公司股權給街外人。若要出售馬錦燦名下所有公司的 股權,均要四分三以上家族成員同意下才可出售,就算眼見樓市大升,亦無辦法出售套現。這份「金剛箍」遺囑,遂令馬家子女自此享受着馬錦燦預先安排的「共產 制」,有「阿公」食「阿公」獨有家族文化,令後人不思進取。馬錦里的一房就是要擺脫這個共產制帶來的禍害,於是入稟法庭,試圖逼其餘四房人購入自己的業 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16

內鬥「熄火」無期 真功夫上市蒙陰影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23/2240865.shtml

 距廣東省公安廳公佈「對真功夫個別高管人員涉嫌經濟犯罪展開調查」已過去多日,截至昨日 (3月22日),「經濟犯罪」的具體情況仍未浮出水面。有人認為,從目前種種信號看,真功夫一直未落定的家族紛爭是這場大震動的起因。
近幾日,真功夫高層對此事愈發諱莫如深。因真功夫副總裁潘宇海手中握有大比例股份引發的內鬥,使得真功夫董事長蔡達標與其妻兼創業夥伴潘敏峰、妻舅潘宇海的家族情仇重新發酵。
縱使被風投看好,面對兩位創始人反目成仇和不時泛起的家族糾紛,正努力謀求上市的真功夫或將面臨障礙。
沉默的真功夫總部
分佈於全國各地的真功夫快餐店這些天仍繼續營業,然而對於眾多媒體來說,這些日子這家中式快餐連鎖巨頭的總部已經沉默,多位管理人員也難尋蹤跡。
近兩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真功夫董事長蔡達標、副總裁潘宇海、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張帆以及公司多位公關管理人員,卻一無所獲。3月21日,記者來到真功夫總部所在的廣州粵信天河城,大廈物業告訴記者,真功夫已經通知大廈不接待任何人來訪。
蔡達標的手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潘宇海則以「現在不方便面對媒體」為由,沒有透露任何信息。
新浪微博上一位名為 「蔡慧亭」的人首次揭開這場震動的背後緣由。蔡慧亭自稱是蔡達標的女兒。
蔡慧亭的微博透露了被調查的可能涉及真功夫的哪些人士以及其他一些敏感問題,這些博客在3月21日傍晚時分被刪除。
發佈微博所帶來的後果似乎讓蔡慧亭始料未及,昨天(3月22日)上午,蔡慧亭再發微博澄清之前的言論,強調之前所發微博「完全出於對家人的擔心」。
對於這宗「涉嫌經濟犯罪」的調查的進展,廣東公安部門目前未作任何答覆。
艱難謀變
蔡達標和真功夫其他管理層或許早已意識到錯綜複雜的家族關係潛伏著危機。
2007年真功夫開始謀劃上市,當年10月引入今日資本和聯動投資,兩家風投聯合向真功夫注資3億元。此間,真功夫還在2008年底引入麥當勞中國區總裁張帆助陣公司改革。
對於付出過重大心血的真功夫,潘宇海也並非有意鬧得不可開交。在這次矛盾爆發前,蔡達標、潘宇海曾和投資人達成一個協議,即「潘逐漸稀釋股份」協議,但股權尚未交割。
「從整個商業模式來看,真功夫沒有任何問題。」瀚暉投資高級顧問孫政權對真功夫多有觀察,認為真功夫的商業模式,包括連鎖經營業都做得非常成功。事實上,真功夫也一直被大部分風投當作優秀的典型案例。
目前,真功夫在全國近400家店仍在正常營業。今年初,蔡達標透露,今年除了鞏固華南市場外,還會向北方城市拓展,並稱未來3年全國分店規模將達到800~1000家。
真功夫的家族糾紛似乎仍然解決無期。但對於真功夫三年內達到千家店的目標,孫政權仍然覺得可能性較大。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也分析,目前國內快 餐連鎖市場已經處於黃金發展階段,同時肯德基、麥當勞等國外連鎖餐飲企業也有曝出食品安全問題,也促使中式快餐井噴式發展。其次,周思然認為,如果真功夫 能迅速結束股權紛爭,並且成功上市,那麼三年內真功夫的全國分店完全有可能達到1000家。
「如果真功夫不能盡快解決股權紛爭問題,並不能在短期內上市,那麼三年內實現1000家分店的目標將存在困難。」周思然說。孫政權也表示,此次糾紛如果處理不當,肯定會影響上市進程。
家族企業瓶頸
「真功夫的問題關鍵是利益問題。」一位風投界人士認為,真功夫的癥結在於,公司初始時沒有在利益問題上說清楚,結果留下隱患。
無獨有偶,在真功夫深陷又一輪家族糾紛引起的危機之時,另兩家正在謀求上市的企業也正在為「分手」給企業帶來的麻煩而煩惱。
據報導,趕集網創始人、總裁楊浩然已向法院起訴,申請裁決與前妻「婚姻關係無效」。
而在楊浩然起訴前,前妻王宏豔已經搶先一步向法院申請楊浩然「惡意轉移財產行為無效」。至離婚時,兩人結婚超過13年,育有一子。據瞭解,趕集網也正在謀劃上市。而土豆網的創始人王微與其妻楊蕾的離婚糾紛也同樣因為上市而複雜化。
「不只是家族企業。」孫政權分析,不少公司在成長中也面臨創始合夥人之間的糾紛,「一開始沒賺錢大家不是很在乎,公司賺錢了,大家就開始爭權奪利。初始時沒有講清楚,導致以後埋下隱患。」
周思然認為,此次危機可能會打擊真功夫的品牌效應,並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作為處在上市前夕的企業,內部糾紛可能讓真功夫的上市時間被無限延長。在內部糾紛解決之前,風投機構多半將持觀望態度,對企業發展起到負面影響」。
孫政權認為真功夫家族糾紛實質上是內部的利益問題,應該以利益的方式來解決,發展到動用司法,只能使內部問題擴大化。
孫政權推測,目前投資真功夫的兩家風投在此次危機中發揮的是協調作用,而這場危機的結局有可能以引入新的投資者收購一方股份終結,「這樣就不會打架了」。
背景鏈接
真功夫往事
真功夫的雛形是1994年東莞長安鎮霄邊村107國道旁的一家主營蒸飯、蒸湯和甜品快餐店,名叫「168」,由蔡達標和潘宇海各出資4萬元。恐怕兩人都沒 想到若干年後它成長為能挑戰麥當勞、肯德基的中式快餐連鎖龍頭。更沒想到的是,當兩人齊心協力創起的事業經歷股份改制的大轉折時,創始人的反目成了它最大 的「攔路虎」。
真功夫的迅速發展,得益於1997年的一項重大決策。當年,真功夫研發出「電腦程控蒸汽櫃」,運用蒸汽實現烹飪過程的同壓、同 溫、同時,攻克了全球中餐「標準化」難題。該年,「168」改名為「雙種子」,真功夫走上了標準化做中式快餐的道路。1999年它走出東莞,進入廣州、深 圳,並於2004年改名「真功夫」。
正在真功夫迅速發展之時,有著密切家族關係的領導層之間的矛盾開始潛滋暗長,直到2006年公開爆發。
資料顯示,蔡達標與其妻兼創業夥伴潘敏峰於2006年9月協議離婚,約定潘敏峰持有的公司25%股權歸蔡達標所有,據媒體報導,潘敏峰以此換得一對兒女的撫養權。
然而25%的股權並未就此落定。2009年,貴州籍女子胡某召開新聞發佈會,自稱與蔡達標相處11年並產下一子。隨後,潘敏峰跟進曝料,於該年4月狀告蔡達標重婚,要求拿回25%的股權。
蔡達標與潘家的糾紛迅速升溫,並禍及公司經營。2009年8月,潘敏峰從真功夫財務辦公室搶走若干財務資料。去年2月,公司大股東潘宇海要求清查公司賬 目被蔡家拒絕,但廣州天河區法院就股東知情權糾紛作出一審判決,責令公司提供財務報告、賬務賬冊、會計憑證、銀行對賬單等供潘宇海委託的會計事務所審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30

股東內鬥亞視彌留


2009-12-10 NM




去年十二月四日張永霖與王維基一番豪情壯志空降亞視,分別出任執行主席及行政總裁,王維基「十二日維新」後被炒;到上月底輪到張永霖向亞視劈炮,結束其在亞視不足一年的「風雲歲月」。

曾揚言要在三年內令亞視轉虧為盈,五年內上市的張永霖,原來在董事局內處處受到掣肘,最後更因看不過眼查家對蔡家不公,憤而請辭。本刊獨家獲得張永霖的英文辭職信全文,揭露亞視股東之間原來各懷鬼胎,互相爭權之餘,又欲引入外援鞏固地盤,最終觸發另一場亞視風雲。

張永霖(左二)入主亞視後,本想將亞視大事革新,包括將本港台變為新聞台,但因大權落入行政總裁胡競英手上,加上得不到查家支持,令多項大計胎死腹中,最後更劈炮唔撈。

圖為上月他在亞姐總決賽上,跟肥媽(左一)、妻子(右二)及前亞姐陳煒(右一)在台上大玩拉龍。(《蘋果日報》圖片)

亞 視於本週一,正式宣布接納張永霖的辭職。根據本刊獲得,由張永霖於上月廿六日發給亞視董事局的英文辭職信,可見張永霖因看不過眼董事局內的不公平情況憤而 辭職。 他在信中說:「我在社會上算是有頭面的人物,但很不幸地看到股東之間的誤解,發展至近乎互相對立及不信任。我的角色非常困難,因為我是受聘於查懋聲先生的 名力集團,同時要嘗試公平公正地做好主席一職,以及處理所有股東的利益。」他又指,亞視已在四星期內,開了五次董事局會議及一次非官方會議,令所有董事都 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張永霖早於上月廿六日,已經向亞視董事局發出辭職信。而本週一亞視發出聲明,正式接納張的辭職,聲明原本提及張是為了 「追求個人利益」(pursue personal interests)辭職,但張回覆希望將字眼改為「私人理由」(for personal reasons)(上圖),最終亞視秘書因未能聯絡所有董事簽名更改,索性將這部分在聲明中刪去。

老闆不和主席起身

張永霖的辭職信,字裡行間揭露了董事局內股東互鬥的局面。而股東間要爭的,原來是一直被視為「豬頭骨」的亞視股權。現時亞視股權主要由四大股東持有,當中大股東查懋聲家族,佔亞視總股權三成五,蔡家佔總股權約兩成三;另外商人陳永棋和鳳凰衞視主席劉長樂合組的龍維有限公司,以及中國中信集團旗下的僑光集團,則分別佔股逾兩成六及一成四。

其實今年一月蔡衍明買入荷銀及費道宜手上的亞視股份時,已知道該批是無投票權的B股,知情人士說:「蔡衍明其實最終想擁有亞視的控股權,因此入股前已口頭跟查懋聲講,希望可以繼續增持股權。而查懋聲亦答應可以轉讓自己的股份。」

到 四月查家和蔡家為早前的承諾訂立合約,列明會將亞視百分之二點七五股權,由Panfair轉讓至Antenna給蔡氏,令蔡家成為亞視控股股東。由於香港 法例中,非香港永久居民若要持有電視台具表決權的股份,須事先向廣管局書面申請,上限不可超過四成九。因此蔡家在合約中列明,會引入一位本地銀行家,跟蔡 家合作持有部分亞視股權,令蔡家持股不會超過法例上限。

賤價發債券

到上月蔡家提出想履行合約增持股權,查懋聲卻突然變臉。 「他在上月十七日的董事會上突然說要發行可換股債券,各股東按持股比例認購。其實由四月至今,亞視已經透過向蔡家發行三至四次可換股債券,從蔡家拿到超過 兩億資金做營運費。」然而兩日後,查家公布可換股債券的價格,竟然只是對上一次蔡衍明認購價的十分之一。

雖然蔡衍明對作價不滿,但亦想盡快增持更多股權,於是各方協議在廿三日下午四點前,所有認購的資金都要到位,「蔡家在Antenna內雖只得無投票權的B股,但入股前早訂明蔡家擁有此公司百 分之百的economic interest(經濟利益),查家則有voting right(投票權),因此蔡家可以按Antenna持有亞視全數逾四成七股權的比例,認購可換股債券;查家只能按Panfair的一成股權比例認購。如 果到時有股東放棄認購權,則由蔡家認購埋無人要的那份。」消息人士說。然而這次可換股債券的發行,卻成為張永霖辭職的導火線。

亞視股權架構

青樓名妓有感而發

張永霖曾問過陳永棋會否認購,由於劉長樂當時身在美國,因此決定權全交陳永棋,但陳卻不置可否地說:「可能認購,都可能唔會認購。」令張永霖大為氣結。

到 截止認購日,旺旺如期交錢後,查家的資金卻遲至翌日才到位,當時查懋聲的代表律師Peter Brown,又手持一張聲稱來自陳永棋的支票,但卻不肯將支票交給張永霖過目,結果令張跟他大吵一場。到廿六日,二人再次爭吵後,張永霖就請辭,並向朋友 慨嘆:「我六十一歲了,有必要如此嗎?」

對於張永霖因無法主持正義而離去,據知蔡衍明對此大表敬佩。「張永霖本身跟蔡衍明不熟,他又是領查家名力集團薪水,被查家委任入局的,應該要聽查家的話,不可能挺蔡,但查懋聲又一直在找其他股東加入,令張認為查家對蔡家不公。」一名熟識張的人士說。

到今個月一日的董事會,張永霖宣讀了其辭職信後,便拂袖離去。查家則繼而宣布,他們已經私底下認購了陳永棋、劉長樂以及僑光集團的那份可換股債券,變相以賤價增持亞視,完全當蔡家透明。

如今,蔡家正打算向查家以法律行動處理四月時所簽的合約問題,「查老闆在香港是有社會地位的人,蔡家怎麼想到他會這樣做?這公司要 錢便向蔡先生拿,決議權就在他們手上!」接近蔡家的消息人士說。張永霖辭任董事局主席後,現時亞視董事局內還有九人,分別是代表劉長樂的余統浩、陳永棋, 代表旺旺的黃寶慧和蔡紹中、查家律師Peter Brown、查懋聲及查懋德,另有兩位中信集團代表。因此就算董事局再重選主席,只得兩票的蔡家亦無話事權。

陳永棋、劉長樂和僑光,其實早 已不想再泵水入亞視這個無底深潭,當中陳、劉二人更曾找蔡家洽談出售其手頭股份,不過蔡氏方面,卻想先解決與查家的合約糾紛,以便依據合約訂出一個合理股 價,再買入二人的股份。而嫌蔡衍明出價太低的查家,已準備引入另一中資背景股東,與蔡家角力。

接近蔡家人士指,亞視行政總裁胡競英(左二) 並非蔡家派入亞視,她其實是查家派系人馬,並與張永霖(左一)不咬弦。胡的丈夫徐敏輝早年從事紡織生意時與查懋聲相熟,而蔡衍明愛將,前東森亞洲台台長黃 寶慧(右二)則與胡為好友,藤拉瓜之下,遂拉攏蔡家入股亞視。但近日卻有傳胡將離開亞視回台灣。圖為中天亞洲台今年四月在香港進行啟播儀式。(《蘋果日 報》圖片)

盛宣懷後人接貨

他就是內地商人王征。王征本姓盛,是清朝末年富商盛宣懷的曾孫,因隨母姓而叫王征,論紅色背景,他比蔡衍明更勝一籌。只有四十六歲的他身兼多職並能操流利俄語,現任全國青聯常委,與查懋聲同為全國政協委員。

王征的發跡甚為傳奇,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畢業後來港打工,月薪五千。其後他靠在港賺得的二百萬,在上海市郊投資起樓。九十年代初上海發展高架路,政府急需大量房屋安置動遷戶,王征遂以其現樓向政府換取市區黃金地段土地,一舉賺得一億七千萬元人民幣。他的房地產開發公司遍布北京、重慶、長春等地,旗下在深圳上市的地產公司榮豐控股,市值逾廿三億人民幣。

鳳凰衞視主席劉長樂於本週一出席活動時否認有意出售股份:「現在仍未有中資背景入股亞視,旺旺的蔡衍明也未有跟我接觸,但有沒有跟其他股東聯絡就不知道了。」(林志謙攝)

米果生意撐傳媒

不 過旺旺主席蔡衍明對傳媒野心猶勝王征。去年底,他擊敗壹傳媒主席黎智英,奪取擁有《中國時報》、《工商時報》兩份報紙,及中天、中視兩間電視台的台灣中時 集團,並藉傳媒發揮政治影響力,因而被台灣喻為親中媒體。另外,蔡家的中天電視娛樂台,有傳本月底或下月初,正式成為首家落戶大陸的衞星頻道。

自旺旺入主亞視後,亞視新聞部即棄用台灣東森電視台的新聞片,改為向中天電視借片;四月時亞視更推出標清電視頻道中天亞洲台,又仿效台灣節目製作《亞洲星光大道》及《香港亂噏》。

以二百八十一億港元,位列《福布斯》台灣富豪榜第三位的蔡衍明,其控制的本港上市公司中國旺旺,是中國最大米果商,總市值七百三十二億元,去年全年純利廿一億元,儼如會生金蛋的雞,分三年注資亞視的十億,對蔡衍明來說只是「濕濕碎」。

而與蔡家決裂的查家,○七年入主時曾向亞視注資八億,據聞一年多已燒盡資金。蔡衍明入股後,雖可解亞視燃眉之急,但亞視在行政總裁胡競英營運下,現時仍月蝕千多萬元。

對於種種傳言,查家只透過亞視公關回覆指,「現階段亞視營運健康發展,這幾個月營業已有進步,其他個別問題不作回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88

中芯國際內鬥殘局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80251&time=2011-07-16&cl=115&page=all

擺在未來中芯國際CEO面前的,不僅是一個更為強勢的董事會,更有管理層「地不分東西南北」的考驗
財新《新世紀》 見習記者 朱以師

 

  董事長江上舟的突然辭世,讓國內最大的半導體芯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00981.HK,下稱中芯國際)幾乎一夜之間即 陷入一場錯綜複雜的權力爭奪戰。其間,既有大股東與管理層的控制權之爭,亦有管理層內部的奪權暗鬥,這家好不容易在第十個年頭實現年度盈利的芯片大廠再次 陷入多舛的宿命。

江上舟辭世以及大唐電信的強勢介入,讓中芯國際的管理層矛盾脫離了「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軌道。Qilai Shen/Bloomberg/CFP


  6月29日,中芯國際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長江上舟於6月27日辭世(參見本期「逝者」「光榮的失敗者」)。同一天的股東大會上,因大股東大唐 控股強力反對,總裁兼CEO王寧國落選執行董事,不僅從董事會出局,也讓這家股權極其分散的上市公司出現權力真空。人們還未從這連續兩條爆炸新聞中回過神 來,王寧國與首席運營官(COO)楊士寧的矛盾公開激化,雙方人馬不斷利用網絡、媒體對外釋放不利於對方的信息,甚至曝出了楊士寧「涉嫌逃稅」的內部審計 文件。

  作為國內芯片製造的龍頭企業,中芯國際的內鬥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關注。7月13日,接近中芯國際董事會的消息人士向財新《新世紀》透露,在工信部、上海市政府的協調下,中芯國際的權力之爭不日將有結果,「CEO人選初定,董事長一職各方仍未達成一致」。

  7月13日晚間,財新《新世紀》記者獲知,王寧國已遞交辭呈,董事會態度未明。截至記者發稿,中芯國際仍處於停牌狀態,也沒有發佈相關公告。

  「不管結果怎樣,這都注定是一場沒有贏家的鬥爭,受傷害的是中芯國際本身以及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中國半導體行業評論家莫大康說。

  中芯國際緣何會出現如此亂象?將問題歸結為某個人的德能不足,抑或某個股東的野心勃勃,恐怕都是一葉障目。事實上,中芯國際的亂象,不僅是公司治理結構方面積弊已久的集中爆發,也蘊含了體制與文化上的矛盾,更折射出現階段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困境。

王楊之爭

  王寧國與楊士寧的爭鬥,在公司內部已是公開的秘密。楊士寧「涉嫌逃稅」的內部文件被曝出,有中芯國際內部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評價說,「雙方已經徹底撕破臉,基本沒有調和的可能」。

  據稱,在股東大會之前,中芯國際內部就傳出楊士寧打算辭職的消息。一種說法是,楊因鬥爭失利而欲離開;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是楊要挾上位的恐嚇之言。

  楊士寧與中芯國際頗有淵源。早在2001年中芯國際初創時期,楊士寧就被創始人張汝京高薪挖來擔任技術開發與製造高級副總裁,是中芯國際初創團隊中職位最高的「海歸」。

  加入中芯國際之前,楊在英特爾公司有過十多年的工作經驗。2004年離開中芯國際,加入新加坡特許半導體,任CTO及資深營運副總裁。2010 年2月,楊及其團隊受到GlobalFoundry併購特許半導體的影響,再次回歸中芯國際,有說法是王寧國盛情邀請他回歸,擔任COO一職。

  楊今年2月底接受行業媒體《半導體製造》採訪時對其工作有過總結:在技術和運營的領導崗位上啟用了一批年富力強的幹部;對各部門實行組織和管理 層的精簡;明確制定工廠營運的五大指標;制定「三級跳」戰略,將技術、產能、市場、營運的發展規劃融為一體;改進了65納米的生產工藝等等。楊士寧稱: 「我可以負責地說,中芯國際在2010年能夠扭虧為盈,技術營運團隊在市場旺季的高效營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但是王寧國在公開場合總結2010年業績時,則將盈利主要原因歸結為全球性的行業復甦。在公司運營方面,兩人有著明顯的意見分歧。

  來自台灣的國際職業經理人王寧國,是在中芯國際的危急關頭接手進入的。

  2009年11月,中芯國際與台積電長達數年的官司敗訴,不僅需要「賠款割地」,創始人張汝京亦被迫下課。受江上舟之邀,63歲的王寧國出任中 芯國際總裁、CEO兼執行董事。王在半導體業界名聲不小,曾在美國勞倫斯放射實驗室及貝爾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擁有百餘項專利,被譽為「應用材料專利之 王」。

  20世紀80年代,王寧國投身商海,進入美國應用材料公司擔任全球執行副總裁及亞洲區總裁。2005年,王寧國加盟與中芯國際同在上海的中國電子旗下華虹集團,就任華虹CEO及華虹NEC的董事長。

  王寧國接手中芯國際之後,進行了組織精簡和資產處置工作,處理了張汝京時代的太陽能業務,大幅度減虧的同時,中芯國際於2010年實現全年盈利。

  事實上,王楊之間並無不可調和的矛盾。中芯國際內部流傳的說法是,當初請王寧國來做CEO,本身就是過渡性安排,而楊士寧則被視為接班人培養。 一方面,王寧國年紀大了,長楊士寧13歲;另一方面,也有讓大陸人自己掌舵中芯國際的意圖。據稱按照計劃楊士寧應該在今年年底接任總裁,明年底接CEO。 但楊士寧未看到接班的跡象。

  「也許董事會覺得楊士寧還未足夠成熟能擔此重任,需要繼續磨練。」接近中芯國際的知情人士分析稱。接觸過楊士寧的業內人士也評價稱其「性格太剛,不夠玲瓏,與客戶、政府打交道還有所不足」。

  該人士透露,經過爭取,楊士寧的權力也有所增加,因對今年業績不太看好,楊士寧不滿公司經營現狀,要求接管人事部門,同時與首席營銷官季克非共管銷售。6月前,王楊雙方達成妥協,楊士寧的要求基本得到滿足。但由於江上舟病危住院,此事被一直拖延。

  上述知情人士認為,如果64歲的董事長江上舟依然健在,在其安排和協調之下,中芯國際的權力交接應該能平穩過渡,王寧國和楊士寧為代表的管理層矛盾也會被控制在一個「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範圍內,但江的病逝打亂了原有的計劃。

大唐的野心

  真正讓局面陡然複雜化的,是大唐控股的強勢介入:先在6月29日的股東大會上反對王寧國連任執行董事,繼而在7月2日的董事會上力推楊士寧為執行董事——這後一個提議並沒有獲得董事會的通過。

63歲的CEO王寧國落選董事,讓中芯國際內耗公開化。Qilai Shen/Bloomberg/CFP


  這一個回合的交火證明,擁有中芯國際19.14%股份的大股東可以是強有力的攪局者,但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改朝換代。

  究竟是在管理層中處於弱勢的楊士寧主動找到了大股東大唐這個奧援,還是大唐利用管理層爭鬥,覓得楊士寧這個重量級的代理人,外界已很難知曉。但毫無疑問,大唐與楊士寧的聯手,使得「後江上舟時代」的王寧國失去了對這家「弱股東」公司的掌控權。

  「弱股東」的治理結構,是創始人張汝京痛定思痛後為中芯國際刻意打造的一個權力架構。1999年,張汝京苦心經營的世大積電被大股東中華世大在 私下以50億美元高價賣給對手台積電,張汝京憤而離職。2000年攜部分台灣舊部到大陸創辦中芯國際時,張汝京刻意設計了分散股權的平衡結構:上海實業、 北大青鳥、高盛、華登國際、漢鼎亞太和祥峰投資等都持大致10%左右的股權,持股1%-10%的股東還有11名,作為職業經理人的張汝京對中芯國際擁有絕 對的掌控力。

  2000年8月1日,中芯國際8英吋廠動土打下第一根樁,2001年9月正式開始投產,前後只用了13個月,創造了世界最快的芯片廠建廠紀錄。 2002年,中芯國際的營業收入即達到1億美元,不僅內地規模最大,在當年全球芯片代工廠中已經排到第9位。2003年,中芯國際成為全球芯片行業最大贏 家,銷售額激增至3.6億美元,一年之內躍升至世界第四。2004年3月,中芯國際在紐約和香港兩地實現上市。

  然而,上市之後中芯國際的股價持續下跌,這一方面是因為芯片製造是資金高密集型的行業,受下行的產業週期影響巨大,另一方面,中芯國際陷入全球 最大芯片代工企業台積電的訴訟包圍。2001年,台積電內部一大批員工投奔中芯國際。根據台積電方面的計算,最高峰有120人「帶槍」投靠張汝京,他們認 為部分離職員工以電子郵件方式洩露台積電的機密文件。而且通過低價策略,中芯國際奪走了台積電不少老客戶,包括德州儀器、摩托羅拉及Broadcom等大 公司。台積電認為,中芯國際之所以如此快速發展,與全面地盜竊和不當使用其保密半導體工藝技術和相關資料有關。自2002年起,台積電連續以侵犯專利與不 當使用商業機密為由,多次在美國對中芯國際提起訴訟——中芯國際90%的客戶在國外,50%以上是美國客戶。

  2007年,被台積電第四次推上美國法院的中芯國際不得不再次尋求股權融資。當時呼聲最高的買家,一是KKR、貝恩資本、GA等PE公司,二就 是同在上海、當時還是王寧國擔任CEO的華虹,後者據說已經接近簽約。但最終,2008年11月,大唐控股以1.72億美元的投資入股中芯國際,獲得 16.6%的股權。2010年8月,大唐控股再增資1.02億美元,股權比例由此增持至19.14%,成為中芯國際最大股東。成為第一大股東之後,大唐控 股在董事會席位增至兩個,由陳山枝和高永崗入駐。大唐之所以能後來居上,佔的還是TD-SCDMA的大義,希望用芯片設計生產解開TD技術進展遲緩、終端 製造商興趣缺乏的產業困局,得到了當時的信產部、發改委和國資委的支持。

  入股之後,大唐控股加強控制中芯國際的意圖從未停止過。在其官方網站上,大唐甚至將中芯國際列為其控股子公司,這令中芯國際方面頗為反感。大唐 顯然不願和之前的上實、北大青鳥、高盛、華登國際一樣做純粹的戰略投資者,其一直的願景是打造一個TD從標準到設備到終端芯片的縱向產業一體化價值鏈。業 內多位分析師曾指出,大唐進入中芯國際,一方面有扭轉中芯國際代工模式,將其整合如自己產業鏈的意圖;另一方面,大唐看中了中芯國際龐大的資產,以便在央 企整合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大唐方面對這兩種說法未作出公開回應。但一個明顯的舉動是,大唐一直在避免其大股東地位受到威脅。2011年4月,在江上舟拉來中投,後者答應 注資2.5億美元之後,大唐隨即與中芯國際簽訂額外認購協議,認購8497萬股可換股優先股及認股權證優先股。如全部轉換,大唐將為此付出約4.5億元。 這也被視為大唐對中投注資的反擊。至此,中芯國際前四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大致為:大唐19.14%,中投11.6%,原第一大股東上海實業降為 8.2%,2009年獲得訴訟最終勝利從而趁機入股的台積電,也拿到了6.543%的股份,但沒有投票權。

  在曠日持久的國際訴訟中敗北,除了讓創始人張汝京黯然下課,中芯國際的「弱股東」權力架構並未發生根本變化,2009年接替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 長王陽元擔任董事長的江上舟,仍然以自己的威望駕馭著這家公司的平衡。江上舟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海歸,海南建省初期最早的一批闖海人,1997年從 海南洋浦開發區管理局首任局長調任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2003年,成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兼重大 專項組組長,是大陸芯片產業的重要奠基人和推動者,也是國家大飛機項目的啟動者之一。2006年,他接替鄧朴方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同年成為 中芯國際獨立董事。

  今年4月,尚未入院的江上舟還出現在公眾面前,對外闡釋中芯國際未來五年的戰略規劃:繼續投資120億美元用以擴大產能,力爭達到50億美元的銷售目標。這個戰略規劃意味著中芯國際未來還將持續引入戰略投資者——這顯然也將威脅到大唐脆弱的大股東地位。

中芯兩難

  江上舟生前曾多次強調,中芯國際要堅持兩個「I」發展,即Independent(獨立的)、International(國際化的),不希望 中芯國際被改造成一個國有色彩濃厚的企業,因為行業特點決定了它不能封閉發展,這也是中芯國際誕生時的良好基因。如今,大唐強勢爭奪控制權且隱隱佔得上 風。如何避免被改造成國有色彩濃厚的企業,並繼續引領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成為擺在中芯國際面前的最大難題。

  希望現在更多被寄託在張文義的身上。現年64歲的張文義是江上舟的同學,曾任原電子工業部副部長、華虹集團董事長。張和江的經歷頗有相似之處: 都曾做過官員,都擔任過大型半導體製造公司的董事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江上舟病重期間將張文義「特別安排」進入董事會,頗有「託孤之意」,可能也是江心 目中接替董事長職位的最佳人選。

  截至發稿,財新《新世紀》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是,6月30日正式進入中芯國際董事會的張文義已經被選為執行董事,並獲得董事長提名。

  知情人士透露,最新的可能方案是張文義兼任董事長、執行董事和總裁職務,CEO由楊士寧擔任,「這是目前能夠平衡各方股東利益的最佳選擇」。

  半導體業內資深人士老杳認為:「無論如何,中芯國際也不能成為大唐的子公司。」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業界的普遍認同。

  大唐意圖控制中芯國際的舉動,顯然不符合其他股東的利益。在6月29日股東大會關於王寧國連任執行董事的投票上,台積電、華登國際等海外股東均 投了贊成票,中投、上實棄權。而對於張文義出任執行董事的提案,中投更是投出了關鍵的一張贊成票。中投內部人士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投 作為財務投資人,對於公司內部的爭鬥不會幹涉,只希望公司能夠保持穩定。

  莫大康分析,由於管理體制、技術封鎖等原因,國有企業做半導體就沒有成功的先例,大唐強控中芯國際,肯定會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

  他還進一步指出,大唐爭奪中芯國際的控制權,更深層次上是大唐控股的企業利益與半導體產業利益的衝突。按照半導體行業的「十二五」規劃,全行業 的銷售額要從2010年1440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3300億元。也正是在此背景下,中芯國際提出了五年投資120億美元、銷售額50億美元的宏大目 標。「如果站在產業利益層面考慮,大幅引進戰略投資是必需的。但是,引資必然會改變現有股權結構和排序。」莫大康說。

  特殊的行業屬性決定了半導體製造企業在發展階段的大筆投入和持續虧損,這客觀上造成了中芯國際通過市場化手段持續融資的困難,必須要尋求政府資 金、國有資本支持。然而國有色彩過濃又會帶來新的麻煩,在技術許可和設備進口方面會遇到障礙。這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現階段面臨的一個普遍困境。

  在平衡各方股東利益之外,如何保持管理運營的穩定,是中芯國際面臨的另一道難題。如果王寧國最終離開,首席品牌官季克非、首席行政官關悅生、CFO曾宗琳等可能都會離開。

  王楊之間的爭鬥,被內部人賦予特別的意味。中芯國際在創建之初,其中高層管理人員基本來自於台灣。在半導體製造領域,台灣地區起步更早,經驗也 比大陸更為深厚和先進。事實上,大陸的半導體製造企業也多是「陸皮台骨」,只是中芯國際更為明顯,中高管團隊中外籍員工佔了近80%。在大陸半導體人才迅 猛發展,特別是基層管理人員和工程師大幅增加之後,大陸員工缺乏晉陞的通道,同時薪酬設計上也存在巨大差距。

  這是張汝京時代一直遺留至今的問題。作為職位最高的大陸「海歸」,楊士寧被認為是中芯國際內部大陸力量的代表,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在人才運用上,他主張要打破「幫派體系」和「地緣政治」,以能力配崗位。其矛頭直指王寧國等「既得利益者」的代表。

  與股東層面的兩難一樣,擺在未來中芯國際CEO面前的,不僅是一個更為強勢的董事會,更有管理層「地不分東西南北」的考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8

燒納稅人千萬廉署變打手無綫內鬥鬧劇

2011-9-5  NM




繼○三年的「舞影行動」後,廉政 公署再一次打娛樂圈大老虎失敗,今次對無綫電視業務總經理陳志雲等人採取的「威遠行動」,又一次有頭威,無尾陣。據本刊了解,律政司對這宗案件的把握有所 保留,但廉署堅持去馬,一心以為由無綫自動獻身舉報高層,自然定過抬油,料不到整件事只是無綫借廉署過橋自編自導的宮廷鬥爭劇。無綫舉報陳志雲後,轉頭又 讓他復職;一方面有高層出庭指證陳志雲,同時又有另一幫人力撐他。正如法官形容,無綫這間上市公司猶如大股東俱樂部,無王管。市民才是最終的苦主,貼了近 千萬元去看無綫大股東和高層炮製的鬧劇。而律政司於週二決定就陳志雲和叢培崑的其中三項控罪提出上訴。

法官在上週五宣判陳志雲無罪釋放後,本刊得悉,當晚六嬸方逸華即安排一眾主角,包括陳志雲、曾在法庭上指證陳的集團總經理李寶安等人聚首一堂,歡迎陳再次 投入無綫這個大家庭懷抱。自陳志雲打勝仗後,公眾對於這宗案件的注意力,的確即轉到他是否回無綫「報仇」,李寶安是否留在無綫繼續和他鬥,有份指證的樂易 玲又會否消失?屬於「迷雲黨」的藝員如王喜等人,又會否獲無綫續約?這宗貪污疑案,被當成八卦娛樂新聞看待。

精心部署大龍鳳

但這宗「娛樂」新聞,原來燒了市民大堆銀紙。陳志雲和愛將叢培崑聘請資深大狀組成的團隊,各自要花三百多萬元。法官判兩人可取回堂費,即律師費將由公帑支 付,再加上律政司外判的資深大狀也要二百多萬元,換言之,市民隨時要為這案支付千萬元。但無綫送到上門,這麼大的誘惑的確令人難以抗拒。○九年三月十一 日,廉署收到舉報後到無綫高調拘捕陳志雲,單是陳志雲的身份已夠震撼,案件還涉及他關照「同性密友」叢培崑齊齊搵錢,又有大批藝人牽涉其中,絕對色香味俱 全,極具宣傳功效。廉署一旦成功將陳志雲入罪,便能一洗近年備受批評的寃屈。陳志雲自被捕後一直有信心廉署不會起訴他,但九月十六日他到廉署保釋時,正式 被落案起訴。

六嬸玩殘廉署

當外間認定陳無運行之時,無綫在兩個月後竟出人意表地宣布讓他復職,登時令律政司和廉署方寸大亂。「佢哋舉報完個職員,轉頭又俾佢返番去做,咁即係點先? 我點知你哋到時上庭會唔會轉軚o架!」知情人士說。眾所周知,任何事情的最後決定權均落在一個人手上,這人就是六嬸。陳志雲由被捧紅至失寵,到最終惹官 非,也完全操控在六嬸手上。陳志雲○二年升做業務助理總經理後,短短兩年再升上總經理位置,他的細心及口才,甚得六嬸歡心,視他為契仔之餘,事無大小也會 問其意見。甚為得寵的陳志雲更由幕後跳到幕前,連藝人也做埋一份。○六年無綫生活台啟播時,他為自己度身訂造《志雲飯局》,風頭一時無兩。

李寶安入宮掌權

但○七年,開始出現變化。六嬸希望「執靚無綫盤數」,請來出名數口精的李寶安加入出任財務及行政總經理控制成本,跟陳志雲平起平坐。「六嬸好識平衡,有時 企Stephen嗰邊,有時又會支持李寶安慳錢。」無綫中人說。由於六嬸向來慳家,跟李寶安同聲同氣,兩人越行越埋,當時紅到發紫的陳志雲,繼續陶醉於幕 前角色,終於被李寶安搶灘。○九年,當時的集團總經理陳禎祥退休,李寶安成功接任。陳志雲失意於幕後,繼續全情投入幕前工作,但他過分高調令越來越多人看 不過眼。「佢堂堂總經理,同啲藝人爭飯食,晚晚都喺東張西望見到佢,當正自己係明星,有無搞錯!」無綫中人說。陳志雲未有見好就收,相繼傳出他被挖角的消 息,因此引起六嬸的不滿,認為契仔有背叛之心,再加上身邊有人撥火,已對陳心存芥蒂。

終於捉到痛腳

至○九年十一月,終於等到機會捉陳的痛腳。事緣有製作部同事在例會上投訴剛剛在澳門新濠天地舉辦的台慶安排極差,調查下發現接辦活動的公司乃陳志雲愛將叢 培崑開設的公關公司,懷疑負責幫公司找贊助商的營業及拓展主管陳永孫明益叢培崑,公司進行調查,再查出叢培崑同時幫陳志雲在外接工作,陳志雲更收了出騷 錢,於是將事件交廉署處理。廉署翻箱倒櫃,跟方逸華、李寶安、樂易玲和一班藝人會面後,認為陳志雲瞞着高層和搵藝人着數,決定提出檢控。「無六嬸點頭,呢 度邊有人夠膽報俾廉署吖。只係無諗過六嬸好快心軟。」無綫中人說。事件峰迴路轉,被無綫停職的陳志雲,正式遭落案起訴後反而獲復職。「真係俾無綫玩死,俾 佢返去復職,之後亦表現得唔合作,我哋想攞復職嘅會議記錄,但攞唔到。」律政司消息人士說。

唔敢搏

雖然六嬸向廉署錄口供時說,陳若要秘撈,必須事前向上司申請,而她從未收過任何申請,看上去其證供似乎對控方有利,不過控方實在不敢傳召六嬸上庭作供。 「我哋捉摸唔到佢心意,雖然唔信佢會貿貿然喺法庭度推翻之前嘅口供,因為咁樣好影響佢自己嘅誠信,話晒係上市公司要員。但佢一句說話,真係可以搞到個 case即時冧晒,實在唔敢搏。」消息人士指出。但廉署中人指出,以往曾接過關於秘撈的投訴,其中一個案是一名警員秘撈,佗槍幫人押運名貴物品,但廉署徵 詢法律意見後,結論是秘撈不是刑事罪行而未有提出起訴。「人哋籠裡雞作反,你甘心俾人當傻仔利用。」幸而李寶安、樂易玲和助理總經理區偉林不負控方所望, 出力頂證。可是,有些關鍵問題證人不但越描越黑,反而被揭內部問題多多。所謂的撐場活動並無程序可言,只要管理層喜歡怎樣便怎樣,陳志雲利用藝人幫他的簽 書會撐場,六嬸亦一樣找來更多藝人撐親友的餐廳。只是陳志雲被舉報,六嬸安然無恙。有無綫中人坦言,事件反映對人不對事:「娛樂圈根本就鬼咁亂,如果所有 嘢都一視同仁唔可以亂收錢,咁有啲高層成日收名牌手袋都應該要告啦。」現在陳志雲強勢回巢,即是可以繼續用他的「名人」身份賺外快。至於無綫的人事會否作 出大變動,以及會否因應法官的批評而作出改動,仍是未知之數。區偉林指出,由於控方仍可提出上訴,現階段不便評論。「而家一切照常運作,大家都係為公司做 嘢啫。」

無辜拖落水

據了解,李寶安在庭上狂插陳志雲後的首次會議,一眾職員一於等睇戲。但無綫中人憶述當日情況:「佢哋如常開會,Stephen俾意見李寶安,李寶安好 buy,猛讚話:Stephen,你個提議真係幾好喎!佢哋完全當無事發生。如果我係一個陌生人,會以為佢哋好friend好夾,無人會估到李寶安啱啱喺 法庭插完陳志雲。」至於樂易玲,亦不會受影響。「佢係唔妥Stephen,但佢一向都唔怕任何人,因為六嬸當佢係世姪女,由邵氏睇到佢而家,會繼續睇住 佢,無人會郁到佢。」工作人員普遍歡迎陳志雲回巢,因陳一向肯嘗試不同劇種,反而李寶安收緊開支令員工不滿。「無綫係一個創作嘅地方,你一味慳,點做到創 作,邊會有進步。」陳志雲重返工作崗位,他和叢培崑更成功取回堂費,損失最大的是陳永孫,年已六十三歲惹官非,事後他辭職,要靠積蓄打官司,雖然打甩官 司,但申請堂費被拒。「你哋派系鬥爭,拖埋我落水,真係無辜。我同公司打咗三十年工,無功都有勞,係全公司搵得最多生意嗰個,一心一意為公司。你可以懷疑 我,查記錄,如果話我做得唔好做得唔啱,你咪抄我囉,我一毫子都無袋過,你為咗整其他人拉埋我落水,唔心淡就假。」陳永孫嘆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05

真功夫澄清「催款門」 並未徹底擺脫內鬥陰影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8/xNNDE4XzM5ODcxNg.html

導讀:真功夫遭遇裝修工人上門討債,盈利情況再遭質疑。儘管全面推出中國味道計劃,但真功夫何時能徹底擺脫家族內訌陰影?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近幾天登陸真功夫官網訂餐的消費者,都會看到首頁彈出的《真功夫聲明》。真功夫所發佈的澄清聲明幾乎覆蓋了官網整個頁面,使得消費者感到不便,但公司認為,這樣大力度的危機公關對於深陷催款門的真功夫來說確有必要。

推出門店升級計劃中國味道不足一個月,再次起航的真功夫又遇到了麻煩。因為有10多名來自東莞的裝修工人到真功夫廣州總部催款,關於真功夫資金不足,遭供應商集體催款的流言四起。針對催款門,真功夫公關部負責人向經濟之聲道明了原委。

真 功夫公關部負責人:事情是因為去年3月後,真功夫內部賬目清理和資產審批的時候,我們發現東莞逸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存在關聯交易,對真功夫有利益損害,當 時就停止了合作。我們已經向東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要求追回相關款項。案件已經進入了一個司法程序,我們必須等待裁定後才能和他們清算和往來。

儘 管真功夫在第一時間發佈了澄清聲明,但仍有媒體對真功夫經營情況提出質疑,並指出真功夫2011年4月份真功夫的淨利潤僅60多萬元,而5月份更是跌至6 萬多元,遠低於此前每月淨賺800萬的水平。對此,真功夫公關部負責人表示,這些報導並不屬實,真功夫實際經營情況很好。

真功夫公關部負責人:我們管理團隊通過品質改善和品質提升的舉措,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真功夫已經完成了2011全年銷售任務。在2011年下半年,銷售可比增長也達到了兩位數。遠遠超過了過往三年銷售收入可比增長水平。

真 功夫近4年可謂命運多舛。在高速發展期,由於兩大創始人蔡達標和潘宇海的矛盾升級,真功夫進入家族股權紛爭階段。直到今年3月,蔡達標因涉嫌經濟犯罪被捕 後,潘宇海成為代理董事長,內鬥才得以平息。經過了半年多的整理,真功夫終於在2011年底打破沉默,推出中國味道計劃,其中包括研發新菜品、裝修升級門 店,預計5年總投資上億元。

正當所有人都認為,真功夫已經擺脫家族內訌的陰影,進入2.0的高速發展時代,而剛剛爆出催款門以及蔡達標女兒在微博上的洩憤則提醒眾人,陰云好像並未徹底散去。品牌專家王啟認為,創始人的消極影響很難短時間內消除,但真功夫的經歷也給國內的家族企業也都提了個醒。

王啟:在中國大部分家族企業是以江湖的方式來結夥,散夥也是以江湖的方式。包括蔡達標也是,江湖的方式入夥,江湖的方式拆夥。家族的內訌對於品牌長遠建設是有影響的,相比國外,我國的家族企業還不夠法制化、市場化。

在美國,家族企業對國家GDP的貢獻在50%以上;在全球500強中,家族企業更是佔到1/3,市場化和法制化已經讓IBM、福特、三星等家族企業實現去家族化。而在我國,家族紛爭則仍舊是家族企業成長的最大絆腳石。

(本文來源:中國廣播網作者:張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