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拋棄與被拋棄」 ——光伏首富施正榮的光影人生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401

他出生就被拋棄,他討厭種田,他試圖通過學習改變一切,他最終做到了——獲得了所有渴望的名利、尊重,但當所有光環集其一身之時,他又如此「缺乏安全感」,追逐、拋棄很多,以致信任的鏈條斷裂。

回鄉

施正榮回家了,在這個時間。

清明節前的第四天,3月31日這天,這個曾叱咤新能源市場的富豪終於帶著妻子張唯回到老家江蘇揚中,為去世十多年的養母掃墓。在這之前,他有一年沒看過他的生父母了,甚至連春節都沒有回去。

他在生父母家待了一個下午,讓他們「不要害怕」。

就在過去的半年間,他的生父母看見報紙上都是兒子的負面消息,急得找他數日,沒有任何音訊。他的中學同桌想安慰他,好幾次電話也無人接聽。有人說他去山裡靜修了,也有人稱看見他在北京的後海喝酒。

他身邊的人說,「此時他不想談任何事情,也不想見同學父母和老師,他需要一個人靜靜」。

這個從江蘇揚中走出來的小夥子「完全沒有了過去的精氣神」。

他曾是中國新能源領域舉足輕重的人物,在新能源和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上都做出了開創性的成就。他一直相信,隨著世界能源需求從化石能源過渡到新能源,他的公司體量將擴大到能與石油公司抗衡的程度。

如今,這個昔日的行業領袖,先是失去了公司首席執行官的位子,繼而又失去了董事長的權力。更要命的是,他面臨被自己親手創立的公司尚德電力拋棄的命運。

2013年3月20日,無錫尚德宣告進入了破產重整程序。

當年功成名就後,施正榮曾將揚中老家生父母和養父母的老宅重新修葺了一番,成為了當地最豪華的別墅。並捐資將家門口的土路修成水泥路,起名「榮興路」。

他也曾為成長路上的重要節點都打上自己的烙印——他給母校長春理工大學捐贈了1000萬元設立「正榮獎學金」,並在長春投資成立「榮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幫助東北這個幾乎在新能源上一片空白的地方發展新能源。

「榮興」,寓意「因施正榮而興」,但未來在哪裡?51歲的施正榮確實需要「靜靜」。

棄兒

施正榮本不姓施。他一出生,就是被拋棄的那一個。

1963年,江蘇揚中縣,這一年縣裡很多百姓都患上了身體浮腫、消瘦青紫的病症,肇因是自然災害導致的營養不良。

和平村陳家母親已懷孕數月了,肚子又大又漲,這位29歲的母親已經育有一女,她萬萬沒有想到,農曆二月十二這天,她生下的居然是對雙胞胎。

食物已非常匱乏,兩個男嬰並不受歡迎。父母將其中一個送給了離家幾百米遠的另一戶人家。於是,雙胞胎中的弟弟成為了這家的長子,取名施正榮。

成長在貧窮人家的雙胞胎弟弟施正榮,不得不從6歲起就開始幫父母幹活賺錢。他幫父母用竹子編暖壺殼,一個可以賣5分錢,一直編到了13歲。「他日子過得苦一些。」施生母坦言。此時的同胞哥哥,則過著正常小孩童年應有的頑皮生活。

抱養的經歷奠定了施正榮一生的性格基調。生母說他跟哥哥有著截然相反的個性,哥哥急躁強勢,性格隨了生母,而他卻緩慢溫和,這與生父母和養父母的性格皆不像。在其兄嫂眼裡,施「沒脾氣,軟得很」。

這種性格在被抱養的家庭裡受到了歡迎。施正榮懂事,不頑皮,幹活勤勞,長得也漂亮,這經常得到大人表揚。在將近10歲時,他已從鄰居嘴裡基本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陳家施家雙胞胎十歲生日,村裡的另一戶姓金的人家買了三套當時最時髦的小軍裝做生日禮物,分別送給陳家、施家和金家的小弟。生日當天,陳家和金家小弟都神氣地穿上了新軍裝,而隔著一條小河的施家小弟,卻沒有穿上小孩最喜歡的新衣裳,「只是一個人站在河邊望著對岸熱鬧的生父母家,始終沒有過去。」

「你在這個小孩子的眼睛裡讀到了什麼?」施正榮的一位揚中老鄉說,養父母愛子,一直不允許他跟生父母家有過多來往。生母有時思念兒子,偶爾讓施正榮到家裡過夜,「不知他是不想還是不敢」。

一條河,不寬,卻幾乎阻斷了他的童年。就在那條河上,成名後的施正榮捐資重修了一座新橋,他起名為「博士橋」。這次,他可以在豔羨的眼光中邁過那座魂牽夢繞的小河了。

「學霸」

成名後的施正榮給外界的印象是一個典型的「技術男」,其實在其很小的時候,他就渴望讀書,不用像父輩一樣種地。

這個出生於長江中一個沙洲的孩子,6歲就跟著大孩子去學校聽課,十多歲時,徹底厭煩了插秧的施曾跟生母抱怨說,「狗日的才插秧」。

在施正榮的同學老師的印象中,中學和大學期間的施正榮「除了刻苦,其他的並不怎麼樣」。如果用現在比較時髦的話形容,他是一個典型的「學霸」。

他的高中同學王學起(化名)說,中午回家吃飯,為了節省時間,他走路速度極快。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到現在——尚德的下屬也很難跟上他的步伐。

高中班主任對施正榮的印象是「家庭條件不好,綜合素質還不錯,喜歡展示自己」。他的一位同學說,施從來沒有當過三好學生,而施在紀錄片中站在中學教室的門口說,自己是三好學生。施的物理和數學成績突出,語文和政治則是弱項。施還是化學課代表,他的化學老師後來被安排到了尚德工作。

也正是這種韌勁,他從剛入高中時的100名左右爬到全年級前十名。高考時,他只有16歲,這年全國有760萬考生參加了高考。為了能一次考上,施正榮報了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現長春理工大學),一個遠離家鄉的地方的冷僻專業——光學儀器。

很難想像,正是這次選擇奠定了施正榮此後的發展路徑。

1979年,年僅16歲的施正榮來到了長春。這個南方的同學小巧玲瓏,但不談戀愛,也不參加文體活動,每天過著教室、食堂、寢室三點一線的生活。很快,便樹立了「理工科研男」的形象。

大學時期的班長靖繼賢說,他那時就感覺這個人「怕是要當科學家」。另一位大學同學鄭建平清晰地記得,施正榮曾說20年後,他的名字一定要登在某本學術雜誌上。後來他的名字上了美國《時代》雜誌。

四年的苦行僧生活,讓施正榮成為本專業唯一一名考上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生的學生。沒有考研的同學,則分配非常差。唯有施正榮,不僅獲得了業界最有名的光學教授的錄取,還成功回到了大城市上海,這直接改變了施的命運。

真正讓施正榮走上「出國深造」,以至後來踏入光伏圈,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

有次,他與哥哥在上海看見一家很有檔次的餐廳,兩人想進去,卻被告知餐廳只接待洋人。回去後施正榮生氣地跟母親說:「我以後也要當洋人,也要西裝革履的!」

5年後,他出了這口氣——不僅拿到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博士學位,還如願在30歲時加入了澳大利亞國籍,成為了真正的「洋人」。


首富

後來的故事被所有人熟知。施正榮在37歲時以海歸洋人的身份回到中國,創辦了一家小型製造公司尚德電力,這家公司踩准了國外市場爆發的時機,在2005年一舉成為了第一家在美紐交所上市的中國公司。

2006年,在《福布斯》雜誌「全球富豪榜」上,施正榮以22億美元排名第350位。這個揚中農民家的棄兒三年積累的財富超過了榮智健家族30年的積累,成為大陸新首富。

有的人說「首富先生」變了,他變得缺乏安全感,為此僱用了6名保鏢24小時保障他和家人的安全,儘管這些年從未真正遇過一次危險。

他似乎還「變」得冷酷無情了,他開始重用一些背景更體面的人才,創業之初從底層跟隨他奮鬥的員工則感到他們被施正榮拋棄,沒過兩年這些背景體面的高管也被其拋棄了,2009年,他又用一批更為體面的外籍高管將其取而代之。

事業的大成,讓他對光鮮亮麗的追求達到了頂峰。他願意花20萬美元包一架公務機去參加達沃斯論壇,也願意在企業社會責任上一年擲出6000萬人民幣,他與美國副總統戈爾共進晚餐,與英國查爾斯王子談合作……

也有人說「首富先生」沒變。他依舊不愛應酬,不去酒吧,不去KTV,不打球,不玩古董,也不信宗教,只每年帶著全家去澳洲度假。他依舊愛吃河豚,再喝點白酒,或者下班後去尚德附近的一家日本料理店點一份涼拌三文魚。跟同學在一起高興時,「還是那個樣子,還是那個味道」。

有人說,他留給自己的那一面沒有變,變的是給別人看的那一面。儘管個人簡樸,他卻給自己買了近十輛頂級豪車,包括三輛雷克薩斯,一輛寶馬,一輛奔馳S600,一輛頂級賓利,一輛路虎,一輛沃爾沃……他身邊的人說,他見不同人時會開不同的車,他一向是個特別注重禮儀的人。

總之,首富的日子裡,他得到了他過去所有渴望的東西,這些名利對於那個揚中少年來說更具有補償性質。

信任

「可惜了他的名聲。」一家大型能源央企的董事長慨嘆道。要知道,過去的幾十年內,他曾那麼注重自己的名聲。

導致信任喪失的最主要原因,是過去幾年一系列牽涉他個人利益的關聯交易,這損害了上市公司尚德電力的利益。美國投資者已經對此提起集體訴訟。此舉直接導致施正榮在尚德董事會和無錫市政府面前失去了信譽。

就在尚德財務危機爆發的這7個月,本可挽回信任危機的施正榮又再一次「失策」,他一直在無錫市政府與美國投資者之間扮演著「中間人」的角色。

「他告訴投資者他能讓無錫市幫忙償還到期的5.71億美元可轉債,又告訴無錫市政府他能搞定美國投資者,到最後他都沒有做到,只能被兩邊拋棄。」一位參與了債務談判的知情人士說,這讓雙方都對他失去信任。

創業13年,他打造了一個上萬人的新能源帝國,卻沒有建立起一支核心管理團隊。他一手在尚德內部打造的管理團隊也陸續分崩離析。

從創業初期的楊懷進、李延人,到副總裁葉得軍、CFO張怡、首席商務官Andrew Beebe、首席運營官David Hogg,以及副總裁張光春、季廣峰……10年間其核心高管全都相繼離開,目前唯一留在尚德的核心高管僅剩下集團副總裁雷霆一人。

冷酷的同時,他卻又對犯了錯誤的員工「心慈手軟」。「他最大的缺點就是過分老實,太好說話,從來不懲罰人。」施正榮的一位親戚說,家人曾提醒過他多次注意公司內部的混亂,但他總說哪有這回事。

「他是個好人,是真心想把公司做好,吃虧在用人上,真心幫他的都走了,留下的都是些拆台的。」這位親戚感嘆。

更早之前,施正榮在薄膜電池、多晶硅長單等環節多方擴展的「章魚戰略」已被證明失敗,行業對他的判斷失去了信任。「多方擴張的背後還是他什麼都想抓住,什麼都想要。」一位施正榮身邊的人說,關聯交易同樣是他希望佔有更多。

一位尚德的高管說,施正榮並不是一個成熟的企業家,他性格里有缺陷,其實當時管理層都知道,只是不知道缺什麼。

「他一開始要很多很多的錢,後來又要很多很多的名,這些都佔有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覺得匱乏,想擁有更多。」一位施正榮的生意夥伴說,或許他缺的,正是他從來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78

古永鏘的光影世界:6年如何煉成娛樂大亨?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20/146951.html

i黑馬:古永鏘作為優酷土豆集團的掌舵人,他用6年時間奠定了自己在互聯網視頻行業的地位,在古永鏘為自己的娛樂王國制定了“金字塔”的框架,電影是其文化娛樂業的“塔尖的明珠”,為打通電影和視頻網站的產業鏈價值,他做了哪些商業部署,以下為大家分享一篇轉自《芭莎男士》的文章,原標題為《古永鏘的光影世界》。

 
\因為長於戰略且具有極強的市場嗅覺,人們容易忽略甚至鮮有覺察優酷土豆集團董事長兼CEO古永鏘陽光而溫情的一面。

自2005年創業至今,他以視頻行業帶頭大哥的視野、格局站穩腳跟——即便這個市場廝殺慘烈,他始終保持了一份謙和與從容——在外界看來,這源自一種自我克制與分寸感,而這為其塑造出一種行業領袖的威嚴。
 
走進古永鏘的光影世界,他眼中會折射出更多的光彩。2014年8月28日,他站在798秀劇場,向中國電影老中青三代,以三張海報講述了自己的電影夢,在此時誕生的合一影業將成為優酷土豆集團的第三駕馬車(其他兩個包括優酷、土豆)。
 
\光影往事
 
不止一次地,古永鏘回溯過自己中學時代看到電影《E.T.》(《外星人》)時的場景與心境。那時的他已經離開出生地香港,到澳大利亞求學,按照他14歲就到那里推算,第一次看《E.T.》差不多16歲,時間為1982年左右。那時的悉尼,看電影的場景也十分特別:電影放映之前,會有人在屏幕旁邊彈鋼琴,而那里的電影院如同一個巨大的劇場,一個電影院只有一個放映廳和一塊銀幕。
 
“我還能清晰地記得自己看完《E.T.》走下梯子的那個場景。”2014年8月28日,在合一影業的發布會上,古永鏘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描述自己當時的心境,隨後在《芭莎男士》的專訪中,除了當時心境的回溯外,古永鏘饒有興致地談及《E.T.》的三個場景。場景一是,那幾個小孩子騎著自行車突然飛起來,他在心里驚呼“wow”;場景二是外星人躲在衣櫃里被小女孩發現,小女孩嚇得聲嘶力竭地尖叫,外星人的脖子緩緩升起;再有一個場景,隔離在實驗室奄奄一息的E.T.……還是中學生的古永鏘被這種巨大的想象力所震撼,又被其浪漫情懷與溫情所觸動。
 
讓古永鏘感受過類似的觸動還包括電影《飛屋環遊記》——這部電影一個經典的場景,被熱氣球所帶領的屋子飛翔的橋段後來被借鑒到優酷土豆一檔自制的真人戶外秀節目《侶行》——而這檔節目還外輸到中央電視臺播出,被認為是視頻網站反向輸出的經典。
 
《E.T.》並不是古永鏘所看過的第一部電影,因為出生在香港,其當時的住所位於香港廣播道(也稱“五臺山”),那里聚集了香港各大知名電視臺以及廣播臺。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娛樂產業已經百花齊放,在古永鏘所住的那條街時常能看到粉絲們來圍堵偶像,應該是從那時起,跟娛樂相關的電影、音樂、流行文化已經成為古永鏘的一大樂趣。
 
新娛樂大亨的誕生
 
“當你發現自己喜歡一件事時,用心記下來。”2013年初,古永鏘當時接受《芭莎男士》的采訪時說道。一些幸運的人很小的時候便知道自己喜歡什麽,打算做什麽,一些人隨著時境變遷找到自己的理想並立誌踐行,古永鏘屬於後者,這也是他給那些在路上尋覓的人的建議。
 
在澳大利亞就讀中學時的古永鏘曾經去一家精神醫院做過實習生,在這之前他的理想是要成為一名心理醫生。這段經歷讓他發現,“這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於是大學時他轉而學起化學工程,到後來再去美國攻讀經濟學。古永鏘完成了最初的知識積累與國際視野拓展——無形中為其後來成為國內視頻領域最具國際化視野的新娛樂大亨做了鋪墊。
 
1994年回國,2005年創業。在優酷還沒有誕生之前,一檔叫《超級女聲》的真人選秀節目紅遍大江南北,街頭巷尾。受其啟發,古永鏘曾經在當時一度計劃投入創業的原始資金制作一檔同類的互聯網綜藝。就在最後的決策時刻,他認為,如果沒有屬於自己的平臺,即使贏了,也僅僅是贏在一檔節目上,所以當時放棄做節目轉而做了平臺,這就是優酷的誕生。
 
創立初期,優酷和土豆分別通過拍客和播客積累了海量的UGC內容。在這個基礎上,2009年,土豆和優酷又一次神同步,分別憑借《互聯網百萬富翁》和全互動演唱會、《嘻哈四重奏》,先於“Netflix Original”,全球最早推出了原生於互聯網的自制節目,並創新啟用送花送禮物等獨具互聯網屬性的互動模式,由此拉開自制視頻節目的序幕。
 
走到今天,6年來,優酷土豆從視頻網站成長為中國第一的應用和網絡視頻平臺,“自制”的情結一直跟隨著古永鏘和他的團隊。原生於優酷的微電影《老男孩》勾起數億人的青春記憶;《老友記》首創跨界對話,智慧交鋒,啟迪世人;兩個人的《侶行》從優酷到央視見證“走到極端 愛到極致”;《萬萬沒想到》掀起神劇熱潮;“土豆映像節”經過6年發展也已經升級為一場關於年輕人文化的線下大聚會……面對多屏時代的來臨,當視頻已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古永鏘又提出了向 “大自制”時代進軍。至此,優酷土豆已經建立起來一套完整的內容金字塔,包括海量UGC(用戶產生內容)、PGC(專業合作夥伴內容)、自制內容,加上外購版權內容,再到內容的旗艦——電影,古永鏘也成為視頻行業當之無愧的新娛樂大亨。
 
在古永鏘“金字塔”框架中,電影正是文化娛樂業的“塔尖的明珠”,現在優酷土豆就是要摘得這顆明珠,只有這樣,才能打通電影產業的價值鏈,為其註入O+O(線上線下融合)血液。
 
為此,古永鏘也做了精密的布局。
 
第三駕馬車
 
從2012年以來,優酷土豆集團參與營銷的58部電影共產生了160億票房,從2013年底開始推出的8部聯合出品電影產生了20億票房!而在合一影業宣布成立之前,古永鏘作為“出品人”早已出現在大電影屏幕上,包括《風暴》、《後會無期》等電影,這也不難解釋,合一影業的誕生是遲早的事。至於說為什麽是現在,據說古永鏘有一個習慣,會把未來3到5年的事情規劃好。幾年前,古永鏘就看到了視頻網站做大電影的機會,請朱輝龍負責電影相關的事務就是為後來的這一切做了鋪墊。
 
由優酷土豆聯合出品的中國首部互聯網電影《老男孩猛龍過江》將自制影視推向新的至高點:在做這部大電影前,優酷內部做過詳盡的數據分析後發現:音樂、青春和夢想是互聯網用戶最關註的幾個關鍵詞,於是有了後來《老男孩》大電影的故事版本,同時也是因為音樂的重要性,前期宣傳更是以推動《小蘋果》MV來助力老男孩大電影預熱。這被古永鏘總結為是“大數據”的力量,也是各大互聯網公司做“平臺”的內核。這後面同樣讓古永鏘覺察到,互聯網上誕生的自制影視內容有其獨特性,比如內容制作者與用戶粉絲的互動,這一互動形式從早期的數據調研收集轉而成為更加主動的方式。
 
2014年,隨著廣電總局頒布 “一劇兩星”等政策,視頻網站的重要程度又被提升了一層。過去一部影視作品可以同時賣給5家星級衛視播放,在新的規則下,縮減為2家衛視,而視頻網站被默認為與這2家衛視齊名的又一播放平臺。除了客觀上政策的推動,視頻網站的參與也對內容創作者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它能告訴編劇到底什麽樣的題材是觀眾所喜愛的。這讓古永鏘所描述的“粉絲互動”顯得更有意義,觀眾喜歡什麽樣的題材?喜愛哪些演員和導演?甚至粉絲加入主創團隊都成為可能。在8月28日公布的合一影業的六大舉措,“大數據”、“商業”、“衍生經濟”、“IP孵化”、“新影人”和“粉絲互動”都將在這個平臺上全面開花。
 
對於優酷土豆集團的大家長古永鏘來說,眼下包括優酷、土豆以及合一影業的三駕馬車在各自的主管掌舵下開始並駕齊驅,而他自己又開始將精力放到開疆拓土上,也許如今的他已經想到未來的三到五年,只是懂得分寸感的他不輕易表露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95

新北耶誕城玩光影秀 創造132倍商機 耶誕樹變搖錢樹 可望吸引四百萬人次造訪

2015-12-18  TWM

沒有歡慶耶誕節習慣的新北市,市府用五年時間,成功翻轉民眾思惟!新北歡樂耶誕城二○一五年投入二四○○萬元預算,竟造就三十二億元經濟效益,相當於換來超過一三二倍商機。

走出高鐵、台鐵、捷運三鐵共構的板橋車站大廳出口,冷風毫不留情地吹向臉,原本鈦鋅合金材質構成的裝置藝術「竹筍」,變身為三十六公尺高的投影耶誕樹,投 影動畫的兩隻熊爭著把星星掛在樹的頂端,絢爛繽紛,吸引所有遊客眼光。這是新北市第五年舉辦「歡樂耶誕城」活動。

從二○一一年第一次辦耶誕活動,新北市把「歡樂耶誕城」節慶,變成吸金大節。一四年,活動帶來三百萬人次,創造二十四億元商機;一五年,新北市總計投入二 四○○萬元預算,估計四十五天的活動期間,將吸引四百萬人次造訪,有望帶進三十二億元的經濟效益,等於換來超過一三二倍商機,炒熱板橋商城能耐,連國際媒 體路透、歐新社也來取景拍攝,究竟,新北市政府如何「進化」板橋的耶誕節?

求新求變 節慶越辦越大

放眼每年耶誕節,由城市主動出擊,結合區域商圈規畫耶誕節慶,新北市不是第一個,卻是年年推陳出新,活動越辦越出色的一個。

一一年,新北市觀光旅遊局(簡稱觀旅局)第一次在廣場架起由LED燈打造的耶誕樹,點亮了節慶氣息,沒想到吸引二十五萬人次,川流在捷運站廣場周邊,遊客 流連盡興,商家更笑得合不攏嘴。從這一年起,觀旅局開始年年操兵,成功透過這塊新商圈,營造出幸福歡樂的城市氣氛。

耶誕主燈是活動核心,從啟動點燈開始,串連起觀旅局規畫的市集、演唱會等周邊活動。一五年,耶誕主燈邀請到替雪梨歌劇院設計活動投影的澳洲團隊 TEC(The Electric Canvas),打造全球唯一、三百六十度立體光雕投影耶誕樹,光線變化更多元,噱頭十足。

「我們同仁一四年三月到澳洲雪梨,看他們的投影表演,覺得很驚豔,便開始洽談。」觀旅局局長陳國君強調,這是耗時逾一年才談成的案子。

一五年六月,TEC團隊來台,臨時決定把圓錐體的「竹筍」,作為燈光投影對象,「這對他們也是一種挑戰,因為從來沒做過。」企劃科科長陳靜芳說,TEC團隊為求完美,周圍至少動用十五台投影機。

除了主燈煞費苦心,街道布置也從第一年的六萬平方公尺,擴大為十五萬平方公尺,約四萬五千坪,橫跨板橋縣民大道、文化路、中山路、新府路、新站路與站前路,遠大過一座台北國父紀念館的面積。

商圈助攻 吸引外地人潮

為了點亮「耶誕城」的商機,不僅市府推陳出新,商圈也要擦亮招牌,增添光輝。

商圈內除了大遠百外,近年來,誠品、威秀與麗寶百貨相繼進駐,商圈的能量大幅提升,有助於吸引外地觀光客。

其中,Mega City板橋大遠百早在第二年就加入耶誕城活動贊助,是最直接受益者之一。只要活動期間,周邊商圈人潮洶湧,百貨公司的美食地下街更是擠得水洩不通,行銷 企劃副理鄭嘉蕙說,耶誕節與消費者的連結較深,為了吸引人潮往百貨公司移動,大遠百贊助新北耶誕城的費用,比明年贊助桃園燈節的費用還高。

辦到第五年,新北市耶誕節聲名遠播,路透也專程來取景,華裔記者林聲就說,台灣的耶誕節氣氛總沒有其他國家來得濃厚,但新北耶誕城布置得很有特色、熱鬧感十足,因此吸引路透在二○一五年平安夜拍攝新北市的耶誕盛況。

市府局處 同步舉辦活動

回想當初,「第一年辦的時候,還得到處去各局處求他們辦活動。」陳國君說。但是當成效彰顯,換成是大家主動爭取。第一次參加展銷活動的新北市農業局林務科 科長黃嘉文說,以前單獨辦展售會時,最多可能兩、三千人參加,但這次搭著耶誕城辦「不浪費分享節」,人潮更勝以往。

僅四十五天的新北歡樂耶誕城,在一四年締造的打卡數就超過三十三.七萬人次,相當於宜蘭幾米公園一年的打卡量,活動的魅力可見一斑。

新北靠三招,將傳遞溫暖感恩的耶誕盛況從「零」打造到現在;耶誕節將至,你想好要去哪兒過節了嗎?

新北市府與周邊的遠百、誠品,炒熱耶誕氣氛,吸引人流也帶來金流。

新北市府的創意煉金術

1. 活動求新求變

打造全球唯一360度立體光雕投影的耶誕樹。

2. 攜手周邊商圈

擴大活動腹地、收納周邊賣場,炒熱商機。

3. 協力市府局處

市府各局處共襄盛舉,增添活動多元性。

撰文 / 林惟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29

帶你看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九支曲目繪出“光影山水卷”

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於4日晚在西湖湖面上進行。這場僅僅50多分鐘的藝術盛宴,向世界傳遞著人類共通的情感力量,傳達著融合共處的美好願景,更傳遞著中國的文化自信。

山水一色 佳音如夢

演出在“春江花月夜”的美妙意境中開篇。在全新的交響化編配之後,這首中國古典名曲如一幅工筆精細、色彩柔和、清麗淡雅的山水長卷,讓人置身於美好的夜晚之中。

一曲畢,又一曲起。300多名女舞者在琵琶演奏家趙聰的彈奏下翩翩起舞。《采茶舞曲》,杭州最有代表性的民間小調輕盈,讓整座西湖隨之律動。

傳統戲曲與小提琴共鳴的《梁祝》和漫聲謳歌的江南小曲《茉莉花》無疑是世界最熟悉的中國音律,中國特有的婉約柔美在各種藝術形式的演繹下在湖面緩緩流淌。

當芭蕾舞者們的足尖輕躍水面,《天鵝湖》這一原始文本來自德國,藝術創作在俄羅斯的世界經典舞劇在東方湖畔完成一次全新的演繹。

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曲目能與《歡樂頌》之盛大相匹及,晚會在交響合唱《歡樂頌》中落幕,表達著對祥和、歡樂的追求與贊美。

九支曲目,九種形態,繪一幕“光影山水卷”,匯一首“世界交響曲”。國家一級演員徐寧這樣評價這場演出:“以天為幕、以山為景、以湖為臺,在表演中,我看到水、光、樂的三者完美融合”;中國藝術院研究院研究員宋寶珍則評價,《春江花月夜》《梁祝》《天鵝湖》《歡樂頌》不僅僅是文化內容的經典,而且是藝術形式上的經典。“中外不同的名曲劇目在西湖上共同演出,寓意深遠。”

一小時,世界感受中國

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里,全球音舞精品躍然眼底。然而在一個自然的水面完成一臺交響音樂會,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經驗。

音響總監金少剛說,比如琴弦,可能剛剛調好音,彈上兩曲後,音調就不對了,又得重新調整。

同樣遇到困難的是劉福洋,這位年輕的舞團團長第一次被自己最熟悉的舞步難倒——他和搭檔駱文博要在水面三公分以下完成舞蹈“梁祝”。“在水中跳舞會面臨阻力,服裝也會被打濕,這對舞蹈演員的掌控能力提出了考驗。”

妝面發型如何做到防汗防水則是造型師易茗需要解決的難題。“考慮到江南韻味、中國氣韻,演員從眉形到唇色都要像水墨畫一樣清新雅致。”為了確保演員演出時呈現最佳狀態,易茗在反複試驗中挑出在高溫、涉水環境下合格的化妝品。

晚會總導演張藝謀說,盡管困難重重,但所有參與其中的文藝工作者都有同樣的堅持,“就是要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讓世界感受中國。”

經濟“弄潮兒”的文化自信

一個為推進全球經濟治理而召開的重要會議,因為一臺晚會留下了更多文化的讀解。

“音樂和舞蹈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徐寧說,熏陶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山、水、花、月的氛圍下,展現出世界文明的共同優秀成果。

在全自然環境中融入全息投影的科技手段,宋寶珍說,演出中無時無刻不在表達人與影像、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動關系,展示了中國文化創新和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發展的成果。

從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到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從向世界展示、表達中國傳統文化到再造、演繹其他民族的傳世之作,金少剛說,這充分顯示著中華文化兼容並蓄的包容性,和越來越有力的文化自信心。

“全球治理也需要文化藝術的滋養。”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俞強說,在這里,文化藝術不是簡單的潤色,而是牢固的支撐,支撐起一座座溝通心靈的橋梁,促進和推動文明的對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18

光影人文館 - 金巴利 戰疫—只見人性陰暗面的災難片 2013年09月30日

1 : GS(14)@2013-10-01 16:39:00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74542
因疫症或病毒而引發的大災難是西片屢見不鮮的題材,但這類災難片卻一直是亞洲電影甚少觸及的片種,要數港產片的代表,已經要追溯至17年前由邱禮濤執導的《伊波拉病毒》,日本出產的病毒片也不多,較近代的有妻夫木聰主演的《感染列島》(2009),至於韓國,新片《戰疫》更加是當地史上首部病毒災難片。

病毒災難片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病毒已蔓延至不可收拾的地步,世界淪為無政府狀態的死城,幾位倖存者在黑暗中掙扎求存,最終成為拯救人類的最後希望,《28日後》(28 Days Later,2002)和《魔間傳奇》(I Am Legend,2007)便屬此類。另一類則講述文明社會突然爆發致命病毒,引發全城恐慌,片中的英雄人物(多由科學家或醫生或打不死的硬漢擔當)不惜冒生命危險找出病毒源頭和研發疫苗,令疫情得以受控,這類設定可見於《極度驚慌》(Outbreak,1996)、《感染列島》(2009)、《世紀戰疫》(Contagion,2011)和《地球末日戰》(World War Z,2013)。第二類病毒災難片其實還可細分為政府於疫區設立隔離中心,並由軍隊維持秩序,電影以交代隔離中心內的眾生相和政府的應變措施為主,《盲流感》(Blindness,2009)以及今次的《戰疫》便從以上角度出發。

呈現人性醜惡
《戰疫》以首爾近郊的盆唐區為背景,講述一名偷運人蛇的男子染上病毒身亡,其間病毒透過空氣人傳人,令盆唐迅速變成疫區,為阻止病毒擴散,政府勒令城內所有居民入住隔離中心。有別於過往病毒片所呈現醫護人員和病毒專家捨身救人的無私精神,片中的女醫生(秀愛飾)更是人性醜惡和自私的代表人物。電影開首已帶出她毫不討好的性格,她因為救援隊隊員(張赫飾)不能承諾替她尋回手袋,而辱罵他「性格軟弱無能」。當疫症降臨時,她不過是因為女兒染病才被迫留在隔離中心,其出發點從來也不是為了協助救援或研發疫苗。身為醫生的她,明知女兒感染高度傳染性的病毒,卻刻意隱瞞病情,這種為了留愛女在身邊而不惜危害他人性命的自私行為實在令人側目。之後當她得悉可從生還的人蛇身上提取血液製疫苗時,更進一步濫用醫護人員的身份特權,先行替女兒注射疫苗。難道不把醫護人員描繪為聖人,就要將之極端醜化到如此惹人反感的地步?

英雄形象破滅
當醫生不再被塑造成偉人,片中的英雄人物便由飾演救援隊隊員的張赫擔任。可是從他身上,觀眾根本感受不到他到底有多正義和英勇。首先,他在執行救援任務時不見得抱有甚麼使命感和信念,他彷彿只視其工作身份為結識女孩的捷徑,而剛巧他的新目標正正是該名在他眼中美得「驚為天人」的高傲女醫生。其次是他在疫症爆發後,於隔離中心所做的一切,其實也只為了討好心中的女神,所以他充其量是一個甘願為愛東奔西跑的花癡,而絕非甚麼偉大無私的英雄人物。
眾所周知災難片是最能反映人性光輝和陰暗面的片種,但《戰疫》卻只讓觀眾看到當中的人性醜惡,片中幾乎所有角色也是猙獰、邪惡和自私,電影因為醜惡和不討好的人物建構而喪失韓國電影最擅長營造的豐富人情味,繼而令該片的感染力大減。電影更沒有好好抓住封城和炸毀隔離中心等事件去進一步探討生存權利和人道議題,而尾段透過醜化美國草菅人命來凸顯南韓總統正直愛民,則未免誇張堆砌,當中強烈的民族主義以及南韓軍事受制於美國的無奈,相信只有南韓人民才會看得咬牙切齒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773

光影人文館 - 金巴利 《情迷藍茉莉》—姬蒂白蘭芝光芒四射之作 2013年10月28日

1 : GS(14)@2013-10-29 00:55:47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78549
澳洲女星姬蒂白蘭芝(Cate Blanchett)自08年返老家出任Sydney Theatre Company的藝術總監後,因專注於藝術行政和舞台演出而減少亮相大銀幕。她主演的活地亞倫新作《情迷藍茉莉》(Blue Jasmine)絕對是其強勢回歸之作,相信奧斯卡影后之路亦不遠矣。

姬蒂白蘭芝於《情迷藍茉莉》中飾演落難的紐約闊太Jasmine,人財兩失的她不得不投靠住在三藩市、於超市打工的妹妹Ginger。一無所有的Jasmine被迫腳踏實地打工,但她始終放不低上等人的身份,其「重新做人」的過程因此相當痛苦兼困難重重。故事講述她重整生活時的內心掙扎、跟藍領階層在相處上的衝突、尋覓第二春的過程,以及最終自作自受的悲劇結局。

姬蒂白蘭芝氣質非凡
活地亞倫說,撰寫劇本時已認定姬蒂白蘭芝是飾演Jasmine的首選,說的也是,試問當今荷李活一線女星中還有誰比她更適合?先說外形和氣質,她的美從來都不是來自濃妝艷抹或性感衣著,其高挑身形、雪白肌膚、亮麗金髮以及雍容儀態,已讓她擁有脫俗的懾人魅力,難怪她可以在《魔戒》內展現精靈女王的非凡氣質和靈氣。而《情》片內的Jasmine,儘管是一個跌落凡塵的貴婦,但仍不失知性美和魅力,足以令身邊的男士為之傾倒。這種角色倘若找個相貌和氣質皆平庸的女星來演,又怎能具說服力呢?

魅力四射的演繹
姬蒂白蘭芝是飾演Jasmine的最佳人選,當然還因為她爐火純青的演技。Jasmine的角色絕不討好:即使寄人籬下,依舊尖酸刻薄、諸多挑剔和不可一世,她看不起勞動階層,認為Ginger的朋友低等和無出息。她同時是勢利的機會主義者,當年Ginger跟前夫如大鄉里出城般到紐約探望她時,她就相當嫌棄這對寒酸夫婦。要凸顯Jasmine令人憎惡的面向不難,困難卻在於同時演活她自負、勢利和謊話連篇背後的脆弱、不安和焦慮,這樣才能令Jasmine成為叫人又愛又恨的角色,而非單向的負面形象。姬蒂白蘭芝無疑準確拿捏了角色的複雜性和內心矛盾,看見Jasmine最終瀕臨崩潰,獨自坐在長椅上自言自語時,即使深知一切是她自作孽,但觀眾還是不禁同情她、替她唏噓,這除了是因為活地亞倫對Jasmine一角豐富的建構外,還因為Cate Blanchett具層次地演繹了Jasmine說謊猶如天性、終日緬懷過去、神經質的複雜個性,其深邃的演出可媲美《慾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1951)的 Vivien Leigh或《日落大道》(Sunset Blvd.,1950)的Gloria Swanson。

戲路縱橫的專業演員
姬蒂白蘭芝一向可塑性高、戲路廣,她擅演不同角色,當中苦練口音扮演的角色更彰顯了她一貫的專業態度:《哭泣的戀人》(The Man Who Cried,2000)內美艷的俄羅斯舞蹈員、《柏林暗戰》(The Good German,2006)內顛倒眾生、惹人憐憫的德國女子以及《奪寶奇兵之水晶骷髏國》(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2008)內的奸角-蘇聯特務等。其實姬蒂白蘭芝早於06年已演過內心脆弱、瀕臨崩潰的角色,她在《醜聞筆記》(Notes on a Scandal,2006)中演藝術科老師,因為跟學生搞師生戀而受盡千夫所指,角色的複雜性不比《情迷藍茉莉》的Jasmine低,因為當中涉及同性戀、老夫少妻以及教師道德等層面,而姬蒂白蘭芝在兩大老戲骨Judi Dench和Bill Nigh面前仍能表現突出,可惜她當年未能憑它贏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不然其豐碩的獎項上便能再多一尊小金人。
姬蒂白蘭芝總給人淡薄名利之感,看她已躋身荷李活一線女星之列,還選擇回澳洲演舞台劇便略知一二。已為三子之母的她,更覺家庭生活比電影事業更為重要,而她下一個挑戰將會是當導演,執導由小說改編的《The Dinner》。願她如Meryl Streep般縱橫影壇四十年,為影迷留下一次又一次難忘的演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23

光影人文館 - 金巴利 《宇宙生還戰—安達的戰爭遊戲》給天才兒童上的戰爭課 2013年11月11日

1 : GS(14)@2013-11-12 00:36:13

http://www.am730.com.hk/column-180705
單看《宇宙生還戰—安達的戰爭遊戲》這個片名,是否對「戰爭遊戲」四字感到困惑?到底它在講述一場真實的戰爭,還是以戰爭為題材的遊戲而已?這種分不清兩者真偽的處境,正正就是片中的成年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處心積慮讓主角安達面對的困境。

電影《宇宙生還戰》改編自美國作家Orsan Scott Card 1985年的獲獎科幻小說《戰爭遊戲》 (Ender's Game),該小說雖然是青少年讀物,但當中對人性的描寫、自我成長的刻劃、管理的學問以及對戰爭的批判,早已令它超越了一般青少年科幻小說的範疇,深深影響著幾代青少年和成年人,這亦解釋了為何它多年暢銷並且在文學界地位崇高。電影版在故事上大致忠於原著小說,同樣設定於未來世界,人類為了對抗外星蟲族的侵襲而成立國際艦隊,12歲的天才兒童安達被徵召入伍,為了將他訓練為對付蟲族的艦隊統領,他被安排於戰鬥學校接受一連串極為嚴苛的軍事訓練,故事以他受訓的路歷程以主,講述他如何由一個學生變成小兵,最後成為肩負拯救人類重任的軍事領袖。

優秀到讓別人無法忽視
原著小說對安達敏銳的思路、於戰鬥學校多次排除萬難的過程,作了相當細膩和深入的描繪,因此我看電影版時,看重的並不是特技效果是否震撼,而是它能否呈現書中的深度、精闢見解以及人物的複雜性。作為一套科幻特技片,《宇》片絕對比純粹以官能刺激為主的特技大片,有著更多層的意義和思考空間,其中戰鬥學校的上校(夏裡遜福飾)對安達百般刁難以及玩弄他心理於股掌中的情節,算是片中最貼近原著和最精采的部分。上校耍的心理戰包括在全班同學面前誇獎安達是班中最聰明的學生,令同學憎恨他和排擠他,上校這樣做是因為他相信只有令他陷於徹底被孤立的處境,才能迫使安達將創造力和潛能發揮至極致,因為他必須努力向其他人證明,自己是「優秀到讓別人無法忽視」的。
安達以智謀和才學慢慢贏得別人的尊重,並在班中結交了朋友。正當他成功扭轉劣勢、順利融入之時,上校偏偏把他調到另一組,而新一輪的挑戰是他要學懂如何跟專橫和不可理喻的領袖討價還價,雖然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難關,但安達最終還是成為艦隊史上晉陞得最快、最年輕的指揮官。看著上校如何不把安達視為小孩,以「拯救世界」之名讓他無限次處於孤立無援、瀕臨崩潰的邊緣,以及為了擴大其破壞力而盡情摧毀他的善良本性時,實在不得不替安達捏一把汗,而他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經歷的內心掙扎和痛苦,也是書中和片內相當有趣的情節。

難及原著小說深入和偉大
當然兩小時的電影要呈現原著小說內複雜且深入的思考過程和內心矛盾,實在不易。例如電影為了配合飾演安達的Asa Butterfield的實際年齡(16歲),而將角色入伍的年齡由書中的6歲改為12歲,此改動令「軍人摧殘兒童心智」的訊息不如書中突出。而書中說安達花了三年多時間完成軍事訓練,可是電影版卻讓人覺得整個過程有點倉促,彷彿安達不消數個月便由學生變成了軍事領袖。另外,片中對安達最愛和最恐懼的兩個人——其姊Valentine和其兄Peter的著墨也真太少,如能像書中詳細交代二人對安達深遠的影響,定能令電影的層次更為豐富。《宇宙生還戰》是一套能提供反思空間的非一般特技片,但這次改編的功力和成績卻始終難及原著小說偉大。

「光影人文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086

Big Spender:煉光術師 光影窩居

1 : GS(14)@2014-09-07 12:22:05

甫踏入關永權的家,迎面是一張12人玫瑰木紋餐桌,餐桌上放上一列鮮花送香。鮮花上是一盞意大利Barovier& Toso吊燈,背後是一個度身定做、隱隱發光的酒櫃。四面牆壁掛上草間彌生、畢加索、馬蒂斯等畫作,不一定是那些千萬億元可望而不可即的作品,卻是藝術家的滄海遺珠,更見眼光和品味。心不期然想:「坐在這裏用餐肯定是一種窩心享受。」這時,關永權見我雙眼發亮,便笑說:「你應該估到我是住家男。」關永權是香港首屈一指的燈光設計師,曾替不少名人如李澤楷、李兆基等家居設計燈光。他另一身份是只招呼朋友的Italian Pasta Club主席,最愛家中宴客。「所以,我花了不少心思在餐桌,甚至肯定每一個訪客一進來便被餐桌吸引。」記者:蘇朗智攝影:劉永發



關永權是照明設計公司首席顧問,曾與世界不少鼎鼎大名的建築和室內設計師合作。1973年香港理工學院畢業,主修工業和空間設計,關永權本想當家具設計師,卻盲打誤撞入行,成就了另一片天空。「畢業後,有一間美國燈光設計公司聘請燈飾設計師,我以為可以設計燈具,入職後才知道那是負責設計酒店的燈光佈局、營造氣氛的工作,更發現當中樂趣。」


燈光賦予家具生命

關永權說,家居設計是一種身份,但不一定是奢華和炫耀,更重要的是恰如其份,而燈光則賦予家具生命。「光與影營造出氣氛。」不是要故弄玄虛。以往家住山頂,是一座殖民地色彩的建築,所以,昔日的家居設計偏向簡約,放上古董擺設以帶出classy的氣派。現在家住東半山複式單位,設計則變得現代摩登,低調中見奢華。「有錢不一定有品味,我曾經看過不少有錢人家居,那品味俗不可耐;當然,我不能告訴你是誰啦!」關永權哈哈笑說。酒櫃間隔開了飯廳和客廳。客廳的陳設又是另一種風格。意大利淨灰色布藝梳化,梳化後是一個不規則的展示櫃,櫃裏則放滿各式陶瓷器具,或茶壺或瓷碟,有新有舊,不中不西;焦點卻落在櫃旁兩座「芭蕾舞者」的雕塑,那是Richard MacDonald的作品。客廳沒有水晶吊燈。一扇落地大玻璃讓陽光灑個滿室,更見柔和舒適。只是好戲還在後頭。關上窗簾,按上燈掣,歡迎來到關永權的光與影的世界……



■飯廳設有不同的光源,天花射燈是工作燈,直接提供照明;牆壁的畫作則用上重點照明,加強了聚焦的效果;而酒櫃的是環境光,營造出氣氛,精采之處是燈光的組合照出不同層次和色彩。

「空間的氣氛和感覺隨燈光而變,它賦予空間不同的生命力,從而淨化身心。」

讓我們從頭踏入關家,今次的視線放在燈光設計上。玫瑰木紋餐桌也放上蠟燭,燭光照出一旁鮮花嬌艷,也是一種情調。鮮花上是一盞意大利吊燈,但關永權卻說:吊燈的作用可不是純粹提供照明,更大的目的是塑造飯廳一個摩登現代的感覺。「人們常常有個誤解,以為燈光的作用就是照明;其實,燈光的更大作用是營造氣氛。」真正的照明實是來自天花板上的射燈,四面牆壁的畫作旁的亦以射燈照着,讓人目光不期然停留在作品上。另外,背後那一個度身定做的酒櫃加入了燈光,隱隱發亮。「不同的光源也能塑造出不同的層次和色彩。」關永權補充說。來到客廳,這裏用上更多環境光,將燈射上天花板作反射,令燈光變得柔和,也可增加視覺上的空間感。客廳沒有水晶吊燈。人們最常見的謬誤是總愛在客廳中間放上閃令令水晶吊燈,以為這樣便可造出高貴氣派的感覺,「但問題是香港的樓底往往不太高,吊燈令人感覺累贅;而直接的燈光也使人看得不太舒服。」另外,客廳亦沒有放上座地燈或壁燈,「我信奉less is more,用最少的燈具,造出最豐富的光源。」沒有矛盾的,簡單亦可做出層次和深度,更視乎當中的配搭。「只要謹記一點,當你加入一個光源,但光源沒有帶來任何效果的,那便是多餘的。」


「燈光反映屋主的情緒,讓人們盡情發放情感。」

除了光,我們更應懂得欣賞暗。沒有光的地方,就會產生陰影,而陰影正好帶出光物件的立體感。「作為一個燈光設計師,陰影是更重要的設計元素。」接着便能帶出情感,當中,也關乎色溫。「黃色的燈光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白色的則多一份冷艷,或多或少能反應屋主的性格呢。」


登堂入室 光之旅程

■頂燈可突出藝術品的花紋和圖案,背燈則照出立體感。

■將燈光照上天花板作反射,不單營造出氣氛,也帶來視覺上的空間感。



■牆上的畫作則用上重點照明,加強了聚焦的效果。

■平平無奇的書架加入燈光,變得型格。



■工作間設於樓梯旁,善用自然光營造開揚輕鬆的氣氛。

■意大利吊燈可不是提供照明之作,更大的作用是使飯廳多一份氣派。

■全屋唯一一盞座地燈放在睡房內,為房間燈光帶來多一點變化。


山頂舊居

■山頂的舊居,本身是一座殖民地色彩的建築(室外),關永權便用上簡約的燈光效果,光與影、不同的色調塑造出屋主的個性。



最愛一角自然光好舒服

偌大的居所,總有一個屋主最愛流連的私人角落。關永權的favourite corner是客廳窗旁一張大得足以讓人躺下的梳化,不論看書、聽歌還是靜靜的發呆都好;特意設在窗邊,一扇落地大玻璃讓陽光灑個滿室,更見柔和舒適,看書看得累時,抬頭一看便見藍天很舒泰。



燭光晚餐人面紅潤漂亮

關永權也是餐廳老闆,他為旗下店子設計燈光,最討厭昏昏暗暗的用餐環境,強調用餐時最少知道放甚麼入口;當然,太亮也大殺風景欠缺情調。惟有出最老套又最管用的方法:燭光晚餐。真的,關永權說燭光的色溫偏黃偏暖,使人看起來臉色更紅潤更加漂亮,不論男女都受惠於燭光而顯得迷人。


作品呈現光與暗協調



東京 文華東方酒店

這酒店的燈光設計是less is more的最佳示範。不少人有個誤解,以為多一點燈光便可設計出豐富的光影效果,恰恰相反,太多燈光有時反而令物件變得平面,所以關永權常說,不會有任何多餘的燈光。



香港 半島酒店嘉麟樓

光與暗相輔相成,陰影更能突出光的變化,也能營造格調,但餐廳是用餐的地方,光暗度至少讓人能閱讀菜牌和看到吃的是甚麼,關永權笑說:「色香味俱全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40904/188545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419

【文化籽】一滴水的光影旅程 伍韶勁的現代大禹治水故事

1 : GS(14)@2018-01-07 16:35:10

新媒體藝術家伍韶勁用輕紗製造出水的流動效果。

【文化籽:周末藝遊】跟着新媒體藝術家伍韶勁來到深水埗鬧市的大坑東遊樂場,他不是要帶我們遊花園,而是走到球場一個陰暗角落的一道閘門,那扇門徐徐打開,一條迂迴的隧道就在眼前,通往球場底下的迷宮。


沿着陰暗的隧道前進,伍韶勁說:「夏天根本不可能進來,雨季期間我們現在走的地方都是 滿滿的水。」現在適逢旱季,伍韶勁看準機會,來到這個隱世地下迷宮,呼風喚雨。地道的盡頭,就是大坑東遊樂場正下方的蓄洪池。有四個球場大、9.5米深的儲水庫,總容量為10萬立方米,並由無數的石屎柱躉支撐。還未看到伍韶勁在廊柱之間的佈陣,在場人士已看到「嘩嘩」聲,這個地下宮殿,根本就是拍任何動作大片的場景。究竟10萬立方米是怎樣的概念?伍韶勁指着其中的兩條柱說:「去葵青劇院看演出,只是兩條柱的距離,可容納800人,這裏要大幾十倍。」


《大禹之後》是伍韶勁的大型公共藝術創作,他讓觀眾走進地底,經歷雨水從天上奔流到海的旅程。

得渠務署的首肯,伍韶勁在雨季過後,於蓄洪池內佈下光影盛宴。

新媒體藝術家伍韶勁。


蓄洪池令旺角不再水浸 向無名英雄致敬

今年天鴿襲港之前,已鮮有聽聞香港市區內出現大規模水災。但記性好或夠老的話,仍會記得90年代以前,每逢豪雨季節,上環海味街有鮑魚在電車路上游水,旺角彌敦道有垃圾桶漂出馬路的情景。但在過去十多年間,這些場面幾乎已絕迹香港。伍韶勁說:「其實有很多人在背後建設這個地方令大家生活好過一點。令旺角不再水浸,全靠這個儲水庫,把雨季時從獅子山上流下來的雨水收集,到雨季過後才排出大海。這麼偉大的建設,竟然沒人知道,我希望這次展覽,可以讓大家經歷一滴水的旅程,也藉此向默默守護着我城的無名英雄致敬。」話音還未落,地下迷宮的照明熄滅,徐徐亮起暗藍色的射燈,象徵波濤起伏的輕紗悠然揚起。在幽玄的光影下,伍韶勁說,水,其實曾三度來訪這裏。「第一次是1954年,大坑東木屋區發生大火,幾乎把所有東西都摧毀了,唯一剩下的是一條水坑,就是現在池頂的輸水道;第二次是90年代的旺角水浸,當時因為有西九龍填海工程,水好難排到那麼遠,彌敦道因而水浸,於是渠務署有了這個蓄洪池的構想,把雨水儲起來,雨季過後才排洪;第三次就是今次,我們讓觀眾能夠體會人與水,甚至是人與自然如何共存的可能性。」光、影、水、電這些自然現象,是伍韶勁近年來探索和創作的題材。今年初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期間的戶外作品《二十五分鐘後》,他把電車改裝成流動黑房,讓觀眾在光影中傾聽劉以鬯的《對倒》。不久前的「光.影.香港夜」藝術節,他在中環遮打花園用電光幻影譜奏出《關於海的歌》,細訴周末在花園內偷得浮生的海外家傭離鄉別井的故事。而今次「賽馬會藝壇新勢力」藝術節的《大禹之後》,他希望觀眾看到的不只是變幻莫測的水,而是水滴反映的世界。


大坑東蓄洪池是香港首個大型地下儲水庫,於2002年奪得「香港工程師學會的創意大獎」,可承載每小時超過100毫米的降雨量。

深水埗的大坑東遊樂場蓄洪池入口,平時不對外開放,沒有人想到下面有另一個世界。


特定場域進行創作 一滴水珠看世界

「世界上不同民族都有相關的洪水傳說和治水歷程,《聖經》中有挪亞方舟,華夏有大禹治水,不同的宗教經典甚至是原始圖騰,也鮮明地勾畫出天災的影響。去年我到澳洲阿德萊德參加一個藝術節,那邊很接近沙漠,非常乾旱,許多河流湖泊都乾涸了,當時場內好幾個作品都是回應水和氣候這個議題。在氣候變化下,全球人類都不能置身事外。我想做一個回應展,澳洲南部的問題是乾旱,香港則相反,雨季是水浸,那我們又如何面對大自然呢?」回港後,他Google搜索「地底」、「水」和「香港」,逐個試,看看出現了甚麼,最後發現了這個被人遺忘的地下水庫。如之前的作品,這次的創作也在特定的場域內進行。伍韶勁解釋,「藝術是幫助觀眾去了解一個地方的橋樑。其實看展覽時我們不只是看藝術品,而是去看一個地方,看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這就如佛教典籍中『如人指月』的故事,有聖人指月,但普通人只會看到手指而不是月亮。我希望這個作品讓大家看到的不只是水,而是更宏闊的自然。」


伍韶勁擅於場域特定藝術(site-specific art),今年他曾把電車變成黑房,引發觀眾思考藝術與特定空間的關係。

另一個場域特定藝術是伍韶勁曾把遮打花園變成海洋。



《大禹之後》展覽日期:2018年1月6日至1月31日,逢星期二至星期日(每半小時一節導賞團,須預先報名)地點:深水埗大坑東遊樂場內的大坑東蓄洪池報名及查詢:http://www.afterthedeluge.com/


一周好事

沈平的藝術:兩地畫時間:即日至2018年3月3日地點:觀塘海濱道165號SML大廈4樓一新美術館票價:免費


查詢:http://www.sunmuseum.org.hk/


火花!只是看書──何倩彤展覽日期:即日至2018年1月2日時間:10am-8pm(逢星期一10am-2pm休息;公眾假期除外)地點:北角油街實現展覽廳票價:免費

查詢: http://www.lcsd.gov.hk/CE/Museum ... oom_for_a_book.html



《奇幻聖誕夜》音樂劇時間:即日至2018年1月1日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票價: $170至$380不等


查詢:http://www.hkrep.com/event/17-7/


採訪:鄒頌華攝影:潘志恆(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223/2025265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2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